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产品品牌战略范文

农产品品牌战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产品品牌战略

第1篇

关键词:兰州百合;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056-02

1998年国家将兰州百合发展列入“国家山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为百合产业化的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应用,兰州百合产业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4年,兰州市种植百合7.2万亩,总产量2765万公斤,规模不等的加工销售企业已发展到120多户。同时,兰州市政府抓住机遇,坚持“依托城市,开发农村,服务城市,富区富民”的方针,并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追求效益”的原则,实施名牌促销、龙头带动和科研开发推动三大战略,加快百合种植基地建设,扩大了母籽繁育基地,培植了骨干龙头企业,初步建立了公司化运营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百合产业的发展。兰州百合产业逐渐成为兰州市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为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兰州百合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1.1兰州百合品牌战略实施有利于加快甘肃省工业化进程。甘肃86个县市中仅有10个县市工业比重较大的现实已成为工业化的瓶颈。品牌和地域经济一直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著名商标的多少可直观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甘肃省目前注册商标总数不足全国1%,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中国著名商标共196件中,甘肃同样占不了1%,这种品牌经营状况是支撑不起甘肃工业这个庞大身躯的。因此,必须有效整合、培育当地名品,逐步完成资源大省向品牌强省的过渡。

1.2兰州百合品牌战略实施有利于增加农户收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兰州百合因色白、个大、味美、营养丰富等独特的食用价值享誉国内外。据统计,95%的兰州百合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其中20%转口到香港、台湾地区、日本、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兰州百合的极具特色,使得其发展潜力较大,品牌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为兰州百合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出口比重,增强兰州百合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为兰州百合生产企业找到一条长远的发展之路。

1.3兰州百合品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百合生产、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企业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等得到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促进,使企业树立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求发展,靠竞争求生存的意识,通过品牌竞争使众多的百合生产企业进行重新洗牌,重新塑造百合生产企业的竞争环境,从而促使百合生产、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2.兰州百合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措施

2.1兰州百合产业品牌战略体系的构建

品牌战略就是高屋建瓴地将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以建立强势品牌、创造品牌价值为目标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体系由政府品牌体系和企业品牌体系两部分组成。

政府品牌战略涉及的是国家、地区或某个领域,目的是推动、支持和鼓励企业创造品牌,借以促进所辖范围的经济增长;政府品牌战略主要是指导性的规划和协调,表现为对所辖范围的全体品牌所有者的一种公共政策和导向,其实质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是为企业创造发展品牌的良好社会环境;政府品牌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创造促进品牌成长的体制环境、制定品牌战略发展的经济环境、培育促进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建设维护品牌成长的法制环境等。企业品牌战略是品牌所有者的一种经营战略,是企业建立有利竞争地位的差别化战略。企业品牌战略的目的是增强企业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品牌战略由品牌目标、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保护四个方面组成。

2.2兰州百合政府品牌战略措施

2.2.1创造促进兰州百合品牌成长的体制环境

没有人“搭台”,再好的“戏”也唱不下去,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兰州百合“搭台”。首先应整合现有的国有公司和众多的个体加工户,使百合的种植、生产和加工形成统一体。其次依托兰州百合协会,尽早制定行规、行约,通过百合协会加强加工企业和种植户的行为自律,引导全行业建立诚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塑造兰州百合的良好形象,保护兰州百合品牌。三是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彻底割裂企业与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从根本上革除政企不分的局面。

2.2.2制定发展兰州百合品牌战略的经济政策

政府要为兰州百合生产企业的品牌战略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导,为企业培训专门人才。给予兰州百合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及资金支持、科研及技术上的指导和引导,给予兰州百合的经营户和种植户在冷库和母籽的繁育等方面的支持。重视兰州百合品牌的扩散效应,以品牌产品为突破口,提高更多产品的竞争能力,依托较好的资源,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突出兰州百合注册商标及品牌的拉动作用,建立优势、品牌产业。

2.2.3培育促进品牌成长的市场环境

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通过法律、行政及经济手段,加强兰州百合品牌的认定保护工作,加大规范市场秩序的干预力度,对兰州百合种球的培育、百合的种植、百合产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市场准入和质量的严格把关,注重兰州百合品牌产品的市场名誉和地位的维护,破除条块保护,杜绝伪劣产品的进入市场,促使兰州百合品牌在公正、合理、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下迅速成长。

2.2.4建设维护品牌成长的法制环境

政府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品牌的法律部门,使企业在维护自身品牌利益时能得到充分、优质和高效的法律服务。建立兰州百合品牌的注册、管理和审核的相关制度,清理、整顿百合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兰州百合的行为,以保护知名品牌的利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真正发挥兰州百合品牌蕴含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5制定兰州百合的品牌宣传和培训政策

利用政府地位的权威性加大对兰州百合品牌的宣传,通过举办各种低成本或免费的品牌的专题报告会、品牌管理的培训班来帮助百合生产加工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

2.3兰州百合企业品牌战略措施

2.3.1品牌创立

品牌创立战略主要包括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定位就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将品牌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定一个恰当的位置,是整个品牌化运作的基础。兰州百合品质定位应充分考虑营养丰富、口感香甜、美容和健身双重功效的“人参蔬菜”,定位到高品质并形成鲜明的特色。形象定位应选择“兰州百合”这一名称使顾客想到的是“百年好合”等健康、长寿和欢庆的景象。品牌形象代表了产品形象,兰州百合品牌形象的塑造,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保证优质的产品质量。品牌是用户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可靠性的信赖。质量是品牌形象的基础,是品牌的生命。兰州百合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应做好种植基地的选择,种球的培育,标准化的种植、生产和加工,监督保障机制的完善。第二,重视品牌产品的包装设计,兰州百合主要以礼品或赠品的身份销售外地市场,包装应突出“品质”、“绿色”、“健康”等特色,必须仅对符合标准的产品才可冠以“兰州百合”注册商标。第三,做好广告宣传。确定适宜的广告方式和播放比例,即幼稚期的产品采用产品广告,成长期的产品采用品牌广告;从消费市场、消费群体和消费季节不同角度来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和时段;通过举办、赞助饮食文化活动和围绕兰州百合绿色及无公害,开展各种健康、慈善等公益性的宣传活动。

2.3.2品牌扩张

品牌扩张是指运用品牌及其包含的资本进行发展、推广的活动,兰州百合品牌的扩张应以产业和产品档次为主,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兼容性”。兰州百合在拓展品牌时应注意:一是快速拓展的危险。甘肃的好多名优土特产品在品牌打响,开始扩张的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造成失败,如兰州白兰瓜、白粉桃、红纱洋芋等。二是保护基地市场。兰州百合扩展新市场时要注意保护原有市场,回头客是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他们的宣传是最好的广告。三是注意口味。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兰州百合保健品、饮料等的品牌扩张,事先要做好大量而系统的口味调查研究。四是注意企业良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2.3.3品牌维护

兰州百合的品牌维护主要包括经营保护、法律维护、自我维护。品牌的经营保护是兰州百合企业经营者在具体的营销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品牌形象、保持品牌市场地位的活动。一是以市场为中心,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苦练内功,维持高质量的品牌形象;三是严格管理,锻造强势品牌;四是不断创新,锻造企业活力;五是运用品牌延伸策略,主动进攻,捍卫品牌阵地;品牌的法律维护是通过商标的注册和驰名商标的申请对品牌进行保护。加强品牌商标的注册管理工作,使品牌获得法律保护。同时还应注意“兰州百合”商标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商标标识的印刷、保留、使用和专用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品牌;兰州百合品牌的自我维护是生产企业严格执行注册商标的管理制度,将商标的管理纳入全面质量管理当中,应用专业防伪技术,进行品牌秘密的保护,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辨别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ZD040018)、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和甘肃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兰州百合产业化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放品牌学[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2]齐士福中国名特产无公害蔬菜──兰州百合[J]兰州市农牧局,2003

[3]曹希绅,吴丽丽“蒙牛”的品牌化运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5

第2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抢占市场份额,只有发展以稀为贵的特色产品。实践证明,开拓、建设和普及特色产品,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建设特色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有利于脱贫致富和进行农村小康建设。上世纪末我国虽然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离较高标准的全面小康还有一定距离。以贫困人口来说,全国现在还有3000万人,农村尚有6000万人刚刚解决温饱,且标准偏低,很不稳定,一遇天灾人祸就可能返贫。一般来讲,大部分贫困地区特产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好,污染少,发展特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发展农产品品牌战略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产品的标记,发挥好了它的作用,更是这种产品的无形资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一,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广大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及食品的品牌消费意识在不断提升,如有70%的城市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农产品和食品的原因就是来自对品牌的信赖。这种情况说明,农业及农产品品牌意识在各类主体中正日渐浓厚。第二,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品牌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二、实施品牌战略是带动农产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农产品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其他农产品生产商发展的名牌产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把农产品贴上他们的商标销售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自己发展品牌商品,利用产品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

2.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很多农产品企业认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农产品销售抓上去,其他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研究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意形象更为重要。与其在销售上下工夫,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寻找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使农产品企业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

3.不知如何着手。或趋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或趋于农产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农产品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首先,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怎么做,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一种崭新的知识,所谓新知识经济,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其次,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万事要抱定一个宗旨,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产品来,那才是有生命力的。

4.深层次原因。一是农业经营过于分散,龙头企业带动较弱,标准化生产难推行,分散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交易谈判中的地位低下,权益保障能力较差。二是标准化生产难度大。不同农户之间在技术、资源和生产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难以维护品牌的内在一致性特点。上述情况直接影响着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对品牌创立形成直接制约,突出的问题是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加工层次低,粮食中仍有70%以上以原粮方式出售。一些经过初级加工的产品,因加工不细、包装不精,给人以档次较低和质量不高的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附加价值,也对品牌创立形成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和建议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强化品牌培育和依托品牌来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中普遍实施的一个重要策略。

2.时刻保持紧迫感。不论是大型农产品企业的经营者还是各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导者,都要通过学习现代农产品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地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农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大途径。有志于农产品开发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农产品的品牌战略。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对品牌农业的带动力。一是在市场导向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和现代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和对农户的带动,将品牌经营的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逐步打造并形成具有增值潜力的特色农业品牌。二是推行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既顺应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时代要求,又有利于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完善精品农业发展规划,以放活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和资金全力推动土地向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向特色农业产业集中,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4.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对品牌价值的增值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不仅是树立农业品牌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形成过程看,由品种研制,到良种选育,再到产品生产和后序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支持。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来自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围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产品加工的发展,开创了许多新兴的科技领域,为新的产品品牌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第3篇

[关键词]新常态;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

所谓农产品品牌,即农产品品质与经营者、产地的综合性识别标签,是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影响企业信誉度与消费者诚信度的关键标示。农产品品牌与其他工业商品或服务品牌相比,其特征在于:第一,独特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健康有直接关联,所以需要标准化、产业化与安全化的生产管理体系;第二,自然资源的优势,不同农产品存在着特色化的产地资源优势,彰显其产品品牌的差异性与核心竞争力;第三,原创性技术对农产品品牌价值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农产品的品质与品牌价值,都将受科技水平的影响。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农业产业也需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品牌战略管理模式,才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项具有复杂性、持久性与动态化的系统工程,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在于匹配和企业一致的市场理念、企业文化理念、竞争理念与营销理念等,要求企业自身以先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的优势产品为主,全面带动品牌战略的发展,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突出优势。创立与发展名牌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目标,需要透过战略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所以在此背景下,必须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在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额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企业要建立起长久的发展战略与目标,通过充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势产业与产品群,推动产品在市场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第二,强调整体带动。“先谋势,后谋利”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即企业需要透过打造名牌活动,构建严格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通过全面带动营销战略发展的活动中,提高品牌的声誉度。第三,坚持不断创新。农产品的发展需经过多年的努力,品牌的建设亦是如此。纵观目前市场上的诸多知名农产品品牌,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久。而想要创立长久的品牌,使品牌升级为名牌,则必须要开展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通过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创新的技术保持名牌的市场吸引力。

(二)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原则

第一,坚持市场导向。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产品品牌的创立与发展,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流程中,需要立足于现实市场环境,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整体战略的规划,通过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发展。第二,注重比较优势。对于农产品品牌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同质化发展趋势下,尤其要注重特色化的优势建立,借助资源优势创造区域农业特点,打造产品群链,实施聚焦战略,通过顺应政策引导,奠定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坚实基础。第三,轻重结合发展。利用“二八”定律,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一般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区分,在市场发展进程中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同时也要维护一般发展渠道。面对重点发展规划区域,要强调新产品的营销战略与规模化的产业发展。第四,坚持科技支撑与动态发展。农产品品牌虽然与其他工业品牌的属性有所差异,但是都需要以科技为支撑,通过较高的产品科技含量,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进而形成较强的品牌实力。现代科技不断革新,产品不断创新,所以在品牌战略管理中,还要坚持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保持企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充实品牌的内涵,打造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二、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制约要素

(一)传统思想理念制约要素

新常态背景下,对农产品品牌及其价值的错误认知和理解,相对滞后的传统思想理念,显然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发展的首要因素。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对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正确认知和全面了解。为了能够扩大生产与推动发展,很多企业竞相贴牌生产。殊不知贴牌生产虽然有助于推动发展,但是却属于国际国内分工的低端层面,利润较低且缺乏持续发展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营企业轻视品牌建设而重视贴牌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2006年我国山东的一家企业出口创汇高达1.6亿美元,然而却没有品牌商标,所以在几年后就丧失了品牌竞争力,于2010年倒闭。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下,农产品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不仅会影响对外出口贸易额,而且在市场开放化发展的环境下,在国内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二)传统品牌营销制约要素

根据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营销现状可知,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还存在着营销策略的制约。一方面表现为营销意识薄弱,营销主体不成熟。部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没有及时更新营销理念,缺乏整合性的营销理念,更缺乏科学性的分析。在营销策略上,没有结合农产品的整体特点进行发展,无法解决产销失衡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缺乏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表现在品牌营销意识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在现有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策略中,很多产品缺乏品牌性的包装设计与推广,尤其是特色性的农产品品牌,更是在同类产品竞争中缺乏竞争性。目前我国农贸市场内的很多农产品均属于初级产品,在生产加工方面均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在流通、质检与管理等环节,也由于缺少整体性、标准化的监管体系,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非常不稳定。与此同时,缺乏品牌形象的塑造,重视品牌炒作而忽视品牌建设的情况也非常明显。在市场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品牌营销还面临着假冒伪劣品牌的干扰,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大力推广。

(三)新常态下市场制约要素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中,市场环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氛围。作为农业大国,在我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产品市场份额巨大,且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往往存在着多个区域内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在此背景下,为了强化地方经济发展,部分地方政府限制了商品的自有流通,阻碍了农产品的品牌发展。以双汇集团为例,为了能够开展全国化的发展战略,双汇利用十余年的时间才突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围栏”,在全国建立了两千余家销售网点。据我国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农产品在20个省市面临着地方保护主义的封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还面临着贸易壁垒的限制与阻碍。根据中国海关2016年的关于2015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数据显示,我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农产品占我国全部进口农产品50%以上,而由此产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占到了逆差总额的47%。我国农产品对外逆差的高度集中产生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较高,部分国家对于外来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并且本国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较强,有着一定的贸易壁垒,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限制。与此同时,关税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作用,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四)政策引发价格波动制约要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发展,并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然而对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却始终考量不足。尤其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政策法规的约束力还并不足以推动农产品品牌的持续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还需要不断构建具有约束力、便捷性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我国的基层政府在公共财政稳定农产品价格上,还存在政策使用的科学性不足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看到有的地区通过建立集贸市场维护了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于是在本地区也开始大量建设集贸市场。但这种集贸市场的建设往往缺乏科学的论证,最终难以有效实现对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引导。农产品价格监督的信息化体系与法制化保障不完善,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使用人员。与此同时,我国当前也缺乏农产品价格监督的法律保障体系。导致在农产品市场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违法侵权行为,从而削弱了部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三、新常态下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建议

(一)树立农产品品牌的名牌战略理念

现阶段,我国新常态经济正在从粗放型转向专业化、精细化,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范围内,缺少知名品牌,即使在国内也十分缺乏优秀的品牌产品。企业的名牌战略,即在生产、经营及销售等阶段,根据名牌战略严格要求自身。其特点需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其目标在于长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关键在于“名实循环”,就是要实践与名气相等,实践方面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等,而名气就是名牌的效应,名牌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名牌战略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树立名牌发展战略,预示着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将有更高的标准与更长久的发展规划。根据《2015年我国农产品行业品牌建设趋势分析》显示,以我国四川省为例,在两千多个农产品品牌中,品牌价值在1亿元以下的占12%,品牌价值低于平均值的占37%。由此可见,四川省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还有待挖掘,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发展,必须要先建立起名牌发展战略,才有助于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互联网创新品牌营销策略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府迎合时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可以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与网络技术,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平台的移动营销形式受到企业欢迎。在此背景下,农村或农产品的销售企业可以采取定制移动营销的方式,联合移动广告平台,借助短信、微信与微博等方式,开展与市场终端消费者的交流活动,传递农产品销售信息,建立信息平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的销售离不开中间平台,很多中小型的农业企业以及一些个体农产品销售商,基本上都是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店铺而后从事互联网销售。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一般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实时通讯的工具,帮助企业和消费者进行销售事宜的沟通。此外,在第三方平台上,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功能,来为农业企业提供相关消费需求信息,帮助其寻找到合适的顾客。而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电子商务,农业企业也可以在物流、信息安全、支付安全等问题上减少自身维护的投入。当前我国最为典型的第三方平台就是淘宝(天猫),根据关键词搜索可知在淘宝上的农产品销售企业数量不低于1000家。众多农产品销售企业的集聚为平台赢得了市场声誉,也为企业增加访问量提供了条件,帮助农产品构建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利用工业思维奠定农产品品牌的物质基础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是农产品品牌的有效支撑。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产品龙头品牌与龙头企业的培育。构建大型标准化的原料基地,以标准化规范化农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内在产品价值,丰富品牌的内涵,树立品牌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策略中,还需要不断重视技术创新发展,保持农产品品牌的活力,无论是生产还是加工,都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借助信息化建设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科技,将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全程把控,无论是在产、供、销的哪一个环节,都可以实时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开展有效的品牌战略管理策略。在信息化的支撑体系下,还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

(四)发挥政府职能塑造良好环境

营造强势品牌,除了企业要发挥自身的市场主体地位之外,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通过政府建立并健全品牌的保护制度,构建品牌推广和促进体系的完善,打造生态型品牌关系,为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策略的开展。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规范化发展,做好标准化的监督;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项目的提供与资金的援助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进程,促进农产品品牌的特色化发展,为农产品品牌发展打造一个多层次、多成分与多渠道的市场流通格局。

[参考文献]

[1]戴程,杨建州.中国农产品品牌结构模型及实证研究——以中粮集团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8-62.

[2]邓贝贝,颜廷武.关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622-626.

[3]李敏.国内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9):165-168.

[4]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定位和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0(2):90-92+107.

[5]宋志金.我国农产品品牌塑造策略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12):1316-1319.

[6]孙巨青.烟台市福山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4.

第4篇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产品;品牌化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51-05

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建设也在不断取得进步。然而近期“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现象的层出不穷,人们开始对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产生质疑。某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得非法利润,选取某种农产品囤货居奇,故意抬高价格,使得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合理的市场价格,于是10元1斤的天价葱,也就不难解释了。还有,前段时间媒体就城乡蔬菜价格差别过大问题进行报道,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城市内白菜价格的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是菜农贱卖白菜、甚至丢弃白菜造成血本无归。这些现象让人们开始不得不思考或许农产品还有新型流通方式——如何让农村的菜农将手中的优质蔬菜卖出一个好价钱,又可以让城市内的居民以相对合适的价格买到农村菜农手中优质的蔬菜而不给不法商家囤货居奇的机会。在这些背景下,“农超对接”这种新型的流通方式应运而生了。

一、“农超对接”概述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另外,超市在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控作用下,在第一时间将市场的需求知会农民,这样可以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这对于稳定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农超对接”背景

(一)我国国情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是农产品生产、消费与出口大国,长期以来薄弱的流通环节和产品供应模式成为制约农产品产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与瓶颈。不少地区农产品是通过客商的渠道走出去,而客商又利用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来压低价格,久而久之,导致农民丧失了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在济南的南部山区,不少地方到了秋收季节,杏树上的杏果农就让其烂在树上也不去摘,因为就算都卖了也赶不上在城里一天挣的钱。要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或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两种办法实施起来谈何容易,而“农超对接”便是一种对农户提高积极性的新探索。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就是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这样既可避免生产者去盲目生产,也可以稳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与价格,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与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同时也能减少流通环节,将流通成本降低20%—30%,增加农民收入,可谓好处颇多。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在消费者心中很难建立起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结果导致很多特色农产品被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进行大的流通,造成生产与销售脱节。而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于农产品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大,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和需求,消费者无法买到放心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为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三)国外“农超对接”经验

实际上“农超对接”在国外已十分普遍,法国在2003年“农超对接”的农业生产就达生产总量的60%,2010年亚太地区“农超对接”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法国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合作社,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培养相互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然后,不经过中间商而将产品直接出售,又使农户的利益进一步增加。法国的合作社还为社员提供了技术顾问,负责为社员分析土壤品质,提供种植建议。除此之外,他们还建立了行业协会、工会等组织,保证社员的权益和产品的生产质量,依靠合作社的强大实力,他们的品牌经营同样有声有色。美国也同样依靠合作组织逐步发展起自己的品牌,依靠最新的技术与市场支持,他们的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供应,更大量出口国外,成为美国的出口产业之一。

三、“农超对接”在我国的现状

我国现在大多数蔬菜的种植都是以农户的家庭为单位的。而我国现状是相对的人多地少,这就意味着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等方面势必会打折扣,再加上农户个人的种植设施和个人素养(诚信,掌握市场信息等方面)良莠不齐,这为超市的采购需求增加了难度。如果蔬菜大规模种植,人工成本就会加大。还有,由于“农超对接”中,超市要求的是优质的蔬菜,更需要保质保量。可事实上,在没有专家或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农户是很难保证种出的蔬菜完全符合要求的。而同时,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又十分稀缺,这就会导致那些不合格的蔬菜回流,给农户造成损失。而作为整个“农超对接”中获利最多的超市方,有一定义务同时也有能力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户产品的高质量,不仅保证了农户收益,更保证了超市的声誉。

超市方面,“农超对接”的扩大就意味着投资也要扩大。这种投资的扩大可不是简单的加大采购量而已,在超市运行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增加成本,从物流经费到销售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店面扩大费用,笔笔都是因“农超对接”的扩大而产生的资金投入。

我们查到网络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商务部“农超对接”信息服务平台,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国家的重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关于“农超对接”的政策、工作动态以及工作交流方面的内容还是很少,而且没有达到普及、普遍化的程度,只有山东、福建、湖北等省做得比较好,无论是合作社、超市,还是供应、采购都比较活跃。曾有一段时间,“农超对接”这个议题的实施有些迟缓甚至停滞,但在发生了“菜贱伤农”的事件之后,又被重新关注起来,就现在的的市场发展来看,“农超对接”一定会是大势所趋的。试想当人们进入超市发现那些价格公道而又优质的蔬菜的时候,哪个消费者不会动心呢。而超市在采购农产品方面又省去了不少麻烦,农户也不会担心自己的菜卖不出去,不至于再现前两年出现的那种一角钱卖一颗卷心菜的惨状。

随着政府对于“农超对接”的推广力度的加大,我们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将来都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相信“农超对接”将会有很光明的前景。

四、“农超对接”模式探究

目前国内有三种“农超对接”模式,其区别主要在于超市和农产品的对接方式不同。

(一)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该种模式以家乐福为典型代表。在这种模式下,家乐福超市对于不同品种、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制定了不同的采购标准,考察后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给予农民长期订货的承诺。这种“农超对接”模式省去了中间环节,依靠一家专业合作社来完成“农超对接”工作。

(二)超市+龙头企业+农户模式

不同于采用专业合作社合作模式的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模式的超市与一家中介性质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合作,该龙头企业既要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负责,又要负责承担农产品的包装工作以及物流运输工作,农产品检验合格后就可直接上架销售了。一般而言,这种中介性质的龙头企业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合作,省却了超市物流运输的成本与麻烦。

(三)TESCO模式

该种模式以国内的家家悦超市为主要代表,包括两种模式。

1.超市+农户模式

由家家悦超市生鲜采购部的采购员在蔬菜市场上寻找优质的蔬菜进行源头采购,为农户提供优质的蔬果种子,在质量与安全上对蔬果进行严格的控制,虽然直接与农户下订单,但对农户的生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农户们的农产品的销售得以保障,质量与安全也得到保障。

2.种植基地模式

这种基地模式就是建立其自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自有农产品品牌,家家悦超市在这种模式下就做得非常好。现在在家家悦的超市中有多个自有农产品品牌如“燎原”、“悦记飘香”等,它在文登市宋村镇所建立的胶东地区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就是其农产品自有品牌的制造者。在宋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的合作情况是,农户将优质蔬菜自行送至家家悦的配送中心,在家家悦经过严格的无公害蔬果检测后才可上架。对于增收年份,家家悦超市还会以保护价收购,避免农民贱卖蔬菜血本无归,从而维护了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五、“农超对接”实例探究

威海的家家悦超市走在了“农超对接”的前列。现在的家家悦,理念先进,有专门的采购人员跑遍农村寻找优质农户签蔬果购买订单,从为扩大生产农户提供无息贷款和技术指导,到质检、收购、销售,再到协助建设生产基地,全过程跟踪服务,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又带动了农民致富,为农民解决了生计大事。同时,作为国家首批“农超对接”试点企业,其经验也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家家悦超市始终坚持“源头采购”,利用严格的技术与质量把关,已经做到了24小时内完成从采摘到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这整个流程。

以里口山蟠桃为例。在未实行“农超对接”之时,里口山内的农户们为了贩卖蟠桃起早贪黑,由于供给方较多而且邻村也有农户出售,外来的中间商将蟠桃的价格压得非常低,农户们辛辛苦苦种的蟠桃就这样被贱卖。然而,2008年,姜家疃村在山东家家悦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成立了“山里红果蔬专业合作社”,将这一切都改变了。合作社将每天采收的蟠桃收集起来,包装后统一送到家家悦的配送车直接上架销售。在这整个过程中,由合作社来统一进行种子的购买、种树施肥的培训等等,使得里口山的蟠桃个个都肥美味甜,农户们再也不用为这些他们辛辛苦苦种的蟠桃的销路而发愁了。2009年,里口山蟠桃注册了商标,2010年,开始统一使用“枝满头”商标,而里口山蟠桃也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六、“农超对接”的市场作用

(一)有利于稳定农产品市场

由于有超市或中介性的合作社来收购农户的优质蔬果,并在增收的年份给予农户们可以接受的保护价收购,保证了维护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和平抑供给波动。

(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质量

由于超市有严格的质量与技术监督体系以及其近乎严苛的农产品无公害检测标准,另外,超市与合作社收购的标准非常高而且在收购前会对签过订单的农户予以技术指导,农产品的品质与质量绝对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农产品销售价格

由于“农超对接”这种新型流通方式的存在,超市与农户之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因此超市节省了非常多的成本,从而获得了较高的农产品销售价格。

(四)有利于农业合作社的扩大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和效率的进步

超市对农产品的需求是持续、稳定的,价格又高于市场价格,在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小农户散户容易被吸引;而合作社的扩大,又有利于先进设备的采用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五)有利于满足需求方日益增加的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看重食品的营养和质量,通过“农超对接”的渠道,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增长,有利于市场稳定和价格均衡。

七、农产品品牌化的建设背景

长期以来,受人口与耕地的双重压力,我国农业一直以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普遍不高,地区结构趋同。随着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而在于吃的质量好,吃的放心,吃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只是因为苦于不能分辨农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不敢购买生产者自己宣传如何优质的农产品。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农产品种类和品牌出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对的可选择信息越来越多,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选票”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推介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上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因“形的同质性”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需要支付更多的生产技术转让费用及为区别其他普通农产品而需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费用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投入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而逆选择又使优质农产品的售价与劣质农产品相同或相近,农户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利润必然远低于生产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也可能出现负值。但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盼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队伍庞大,为提高农民收入,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必须选项,而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一般要高于国内生产的普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多年来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导致农产品内在质量严重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再加上我国人世后,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高端农产品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据,本土农业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也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企业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提供了外部动力。

品牌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是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的利益点是通过品牌体现出来的。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可以分解为两个变量,一个是“可持续”,即时间上的长期;另一个是增长,即空间上的扩大,具体指经营上的增长,一般是指销售量的增长。消费者寻求信息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持续”的购买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增长。品牌的实质是信用,一个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信用,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宣传扩大企业的声誉,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又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加,这也就实现了“增长”。

八、“农超对接”下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

(一)旧有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强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在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在今日,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却逐年下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考量我们发现,中国农产品更多的是以无名毛利的形式进行出口,尚未形成品牌的效应规模,这就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时候只是统一冠上了中国的标签,而未形成更具有标识度的品牌效应。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20年来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去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300多亿元人民币,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率为5%。但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呈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7.8%,现在却下降至8%。经过综合分析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出口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缺乏对农产品品牌的重视。

(二)农产品品牌反哺农业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有中国的标签,很少会有自己品牌的标签,这就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对外销售的时候会遇到冲击,当产生波动的时候,影响的是所有的中国农产品,而非明确的某个品牌,冲击面过大,使竞争力下降。因而,我们必须要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形成诸多优良的品牌,才会使得中国农产品对外表现出部分差别,在消费者眼里形成不同的层次与对品牌的认可。

当今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停留在起步发展阶段,中国国内的农产品还未出现强大的品牌效应。在我们走访调查过程中,超市销售的农产品还是以散装为主,品牌包装的产品较少且较贵。在对超市购物人员的随机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超市的农产品销售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超市承担责任,因为没有明确的农产品品牌来承担责任,这就造成责任的不明确。对于散装的农产品,超市做不到对消费者的信息告示,消费者既不知道进货时间,也不知道生产地区,更不清楚保质日期和保存方法,所以品牌在农产品的规模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以威海“好当家”海洋食品为例。“好当家”海洋食品起家于威海荣成的一个小渔村,起初也就是渔民各自分散销售海产品,但是在后期的发展中,某唐姓村支书发现,初级的销售并不能给渔民带来最大的收益,受益最大的还是经过深加工的海洋食品,自此渔村引进加工设备,自成品牌打开了销路。现在,“好当家”海洋食品已成长为全国知名企业,而这段成长历程不过30年。可见品牌对于农产品的成长作用巨大,更直观一点来说,是使其实现由量到质的蜕变。

(三)“农超对接”下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作用

在传统农产品品牌建设遭遇瓶颈的时候,依靠近年来渐渐兴起的“农超对接”来进行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不失为一条好路。“农超对接”对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1.助推产地化品牌

“农超对接”对农产品的产地化宣传,使产地化发展这一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产地化的推动就是在销售过程中,将农产品贴上某盛产地的标签,推动销售。产地化标签的宣传能够取得两方面的宣传效果,一方面是肯定农产品质量,利于超市销售;另一方面我们能够发现在这一宣传过程中,无形的又为产品打了广告。产地化的宣传方式已经是一种对农产品进行品牌标签化的行为,因此,在产地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在“农超对接”的作用下打响品牌,促进销售。

2.品质化提升

“农超对接”所要求的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从而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以家家悦超市为例。在“农超对接”之后,将许多散装农产品冠上“家家悦”的品牌进行销售。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家家悦超市在种植农产品之前就与农民签订协议,明确自己的要求标准,因而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主动积极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力求自己的产品符合要求,无形中提升了农民自己产品的品质。无疑,“农超对接”成了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巨大动力。

3.销售渠道打开

“农超对接”带来的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品牌产地化,都对农产品销路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生产者与销售者的直接连接,省却了中间烦琐的环节,保证了农产品新鲜的供应到消费者手中,节约了资源,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时间。“农超对接”的销售形势已经成为当今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途径。

九、国内发展实践经验小结

目前,随着各地“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逐步展开,“农超对接”新模式逐步成熟起来。虽然依托“农超对接”实现最终农产品品牌化依旧处于试验阶段,但是经过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依然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塑造品牌价值

品牌能给产品带来很大的溢价空间,对于同质化低价竞争的农产品市场而言,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塑造品牌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抢产地

将一些农产品的特色产地变为自己的品牌生产基地。有很多农产品有着自己特色的产地,譬如白洋淀鸭蛋,阳澄湖大闸蟹,烟台红富士等等,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产地优势认可度相当高。将产地优势转化为企业品牌价值的一部分,不仅能迅速打开市场,博取消费者的信任,更能利用产地优势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辨识度,一举而多得。

2.抢标准

做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做标准。对于标准各异的农产品,建立完善而合理的标准体制更为重要。抢标准不仅能让企业坐上行业领头羊的位置,更能在之后的竞争中抢得先机。更为重要的是,在农产品质量鱼龙混杂的今天,企业拥有规范的标准建设无异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了品牌的核心价值。

3.抢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化,每一种特色产品都有其背后的故事。企业只有发展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化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可度才能提高,企业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即有同一种文化,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让企业更为高效,吸引更多的人才,打开更大的市场。

(二)塑造品牌形象

1.创新包装体现差异化

要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包装的作用不可忽视。好的包装不仅能吸引人的眼球,更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也能将自己的产品与他人的有效区别开来。包装的设计、材质、大小企业都不能草草了事,而要精心设计,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2.品质外化提高附加值

五谷杂粮统一盒装,随产品附带一些日用小工具,甚至将一些产品捆绑销售。将一些高端商品礼品化包装,也不失为一种新的产品思路。

(三)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中国传统的农户生产极度分散化,常常大家采用的生产方式都较为落后,肯定与采购商、消费者最终的消费购买要求不甚符合。要改善这种状况,企业可以采取建自有农场或合作农场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农户生产的约束性较大,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培训和技术资源,生产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对于产品的控制力也大大加强。“农超对接”虽然让农户与企业的距离近了,但分散生产的状况还需进一步解决。建立合作农场,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硬件建设

中国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其中农产品化肥使用过多,禁用化学试剂使用不当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品牌若想在消费者中打响,关注质量建设是其唯一出路。“农超对接”使农户直接按照超市的要求进行生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质量,但要想使质量成为企业品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仅依靠既有体制和模式是不够的。企业必须进行有效地创新和探索,使质量不出一点问题,这才是对消费者充分负责的态度。

农产品上市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流通环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硬件建设明显落后国际水平。流通成本已占到了农产品成本相当大的一部分。必须加强产品基地冷库建设,加强运输管理水平,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方法,从而将农产品的流通进一步实现科学化、高效化。其次,企业也要善于利用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譬如绿色通道等,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农超对接”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新模式,生产销售直接对接,直接对消费者负责,可以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在此基础上继续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将“农超对接”的高度大大提升,而且品牌建设必将更为顺利和高效。这将是面向全国、走向全球国际市场的战略性举措,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推广;营销

一、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农产品生长自然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耕地面积为792.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无论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还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区,绝大多数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层和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同时境内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境内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代表农产品方面特别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5425.22万吨(列全国第1位)。但是具备了这么多的优势而境内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却不多,相比于东北省份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情况,河南省的品牌推广战略相对落后,造成了农产品供给量很大却不具有特色、营销渠道狭窄、市场种类单一等问题。历年来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曾组织过关于农产品推广战略的研讨,但执行效果不佳。特色的产品却打不出自己的品牌,这已经不符合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总目标。所以把握住农产品品牌推广的有效方法,也就把握住了河南省农产品走出去目标的关键。

二、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发展情况

河南省农产品的种类繁多现如今也已经产生了有自主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例如新郑市的“好想你”枣、原阳大米、开封“汴梁西瓜”、信阳毛尖、灵宝“新红星”“红富士”苹果等等。但是,这些成功的品牌往往都是已经具备强大资金实力和规模的大公司,其中不乏一些集体企业。而许多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公司规模较小,产品的加工品质不高,供销渠道较为狭窄,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就导致了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的范围多是在本地区范围内,其品牌自身的潜力还远远未能发掘出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个,主要是在管理者对于品牌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品牌推广方面所应掌握的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宣传方式的单一,营销策略没有特点,对于客户的吸引程度不高。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下面对比全国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对比中发现缺陷寻找解决方法。

三、国内国外代表性农产品品牌推广成功案例

案例一:湖南临武舜华鸭业。舜华鸭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示范企业,主营业务为围绕临武山水鸭为中心的饲养、屠宰、加工业务,并在运行过程中成功构建了公司、协会、农场三者共同协作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2009年时,舜华鸭业已实现产值5. 13亿元,上缴税收近1500万余元。目前,舜华鸭业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4座,种鸭场4个,养殖农场186个,带动临武鸭养殖农户、辣椒种植和油茶种植农户2万多户,成为中国最大的麻鸭养殖加工企业。舜华鸭业的成功在于注重科学的品牌塑造,重点研发了 “舜华”牌临武鸭、东江鱼、湘西牛、端午粽四大系列200多款产品,其中“舜华”牌临武鸭有十二大系列160多个产品,真正实现了产品的多样性研发,并且根据湖南当地口味特色,将产品的味道做得更符合当地最正宗的口感,赢得了各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舜华鸭业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并积极参加各地农产品评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注重质量,注重研发,广开销路,广泛宣传,成就了临武舜华鸭业品牌推广的成功。

案例二: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其品牌推广的成功之处在于加大对自身产品的科技研发力度,形成竞争优势。据统计,孟山都公司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每年收入的 10% (约 8 亿美元),每天有 220 万美元左右的经费用于创新技术研究。“高投入研发、申请专利、销售并收取专利使用费”是其品牌推广的特有模式。该公司创造的品牌收入,有45%来自科技创新。

四、总结与思考

纵观国内外品牌推广的成功案例以及借鉴行业内主要学者的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特色农产品有效的品牌推广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所在。第一、产品科研创新。如今的时代已经是科学技术为主线的时代,河南特色农产品想要开拓出市场就一定要把握住科研创新这个主线,着力打造企业自身的科研队伍,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专利技术。例如河南省新郑市的“好想你”枣业集团。该企业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就是大枣的种植以及销售。但企业管理层不拘泥于传统的销售方式,而是创造性的将大枣通过深加工加工成枣片、枣糕、枣汁饮品等种类各异的枣类产品。所加工出的产品以其易携带、耐保存、便于运输、味道美味等等优点迅速吸引了广大客户,并迅速占领市场。除此之外,“好想你”枣业集团还大范围的的开设加盟连锁店,使得所生产的的产品能够在各地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河南农产品品牌推广战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深化产品科技创新。第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是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成功与否的必要保证。当前情况下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管理者普遍看到的是工业、制造业对于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却忽视了本地区的农业优势与特色。而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就更应被政府管理者予以重视。同样引用“好想你”枣的例子。因为“好想你”枣的成功,如今的新郑已经以新郑红枣而驰名中外,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慕名而来,同时“新郑大枣”、“新郑小枣”已经注册商标,成为了新郑的特色,许多人也因为“好想你”念起了枣经,做起了枣文章,单新郑就有10万大军从事枣行业,目前已经成就上百个百万富翁。这些足以体现农产品对于推动河南省的地方经济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不仅产值高,而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当地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之小,同时也能够依托农产品的种植行业发展生态旅游。所以,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高素质的营销管理团队。高素质的管理者是品牌是否能够走出去的推动剂。有许多的成功品牌都是基于管理者科学的营销策略。例如“好想你”枣的生态旅游,舜华鸭业的品牌塑造,金华火腿的科学宣传等等,这些案例也都凸显着企业营销者的高超营销智慧。所以,河南省当地农产品企业可以加强对于管理者自身营销知识的丰富,多引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并更加频繁的举办产品推介会或者利用互联网将本公司的特色产品推介出去。总而言之,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待于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推进,更需要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营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美欧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经验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9(04).

第6篇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

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产品消费结构换代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作为加快发展和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务求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以微山渔湖产品、鱼台大米和杞柳编织品、金乡大蒜和小米、嘉祥小尾寒羊和山药、邹城食用菌和黄金梨、任城苗木和甜瓜、泗水优质西瓜、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色优质和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载体,以市内外经贸洽谈会和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为平台,以培养农民经纪人、经销商和搞好农产品营销推介为手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重点培育,创保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上市率,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孔孟之乡农产品品牌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到2010年,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个以上,新增全国驰名商标*个,新完成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个,在淡水产品、大蒜圆葱、食用菌、肉鸭蛋鸭、苗木杞柳等十大优势产业产品中形成4—*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

三、工作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发展品牌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应从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多个层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八个环节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业品牌基础。质量是品牌农业的根本。以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程质量标准控制。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推进农业品牌培育战略有机结合。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范、过程有监测、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品牌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市场需求,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四)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种养专业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重视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积极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推荐工作。严格操作规范和程序,确保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评选认定,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品牌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各地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参加博览会和展销等系列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积极推介和宣传品牌,扩大地方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品牌培育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产品品牌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进行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构筑农产品信息平台。为不断提高我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快捷、覆盖面广的市、县(市区)、乡三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与经销商队伍数据库;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指导品牌农产品生产,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市渔业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市政府农办)。

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调度指导。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拉动,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第7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农产品

当前,在我国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农业产业集群及其基础上的农产品品牌, 又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因此,积极探讨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 增强农业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发挥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区域品牌的基本原则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品牌的有形主体,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发展、壮大是其重要推动力。 为此在产业集群发展的的基础上,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要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资源、地理、气候、交通基础上,根据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在国际农产品、国内农产品竞争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行生产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差异化,实施具有实效性品牌战略。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适应本地实际的政策更加具有推动力,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政府通过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农业示范园加强集群的品牌建设,通过加大科研引入开发新品种以及引进新品种来提高区域内产品品种类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公共促进农业集聚的到来。

2. 市场导向原则。要紧紧围绕市场这一主要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市场发展前景好、产业覆盖面宽、对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业产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管理,实施市场化、企业化运作,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发挥带动、连带作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科技为先原则。要有效运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使用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重视新的技术、品种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层次和质量,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实现现代科技在农业高度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4.坚持统筹规划原则。作为区域管理的主要主体——各级政府必须起到积极的规划和引导作用,要根据区域经济的情况以及其域内产业发展环境确定具体的区域品牌实施步骤,确定品牌培育基本模式。区域品牌的实施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放眼国际市场,充分了解国内市场基础上,根据不同发展状况实施不同策略。如建立技术标准;对历史文化、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全方位高度重视,并有效运用法律运行和维护品牌利益,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推广和保护好区域品牌整体形象,发挥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聚作用。

二、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区域品牌的基本思路

区域品牌的形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区域品牌整合和建设的作用更大些。因为政府拥有的组织优势使其有能力在产业整合、原产地商标注册与维护、媒体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等进行专项管理,把建设农业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公共工程加以建设。政府的作用主要有:

1. 确立适宜的农业区域品牌战略。目前, 各地农产品区域品牌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有:对区域品牌重视力度不够、主导产品品种少、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整合力度弱、保护地域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 必须在充分了解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市场导向为基础,选择有一定发展前途、具有本地特色内生性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整合,在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基础上, 注重联带作用, 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与品牌建设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并针对其公共产品的特性, 加大保护力度,通过制定品牌维护的法规, 对于损害区域品牌行为的行为主体进行处罚等。

2.引导优化的农产品产业价值链。通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氛围,通过纵横合分战略,运用市场规则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相关组织和个人链接。在培植和选择特色农业产业时,要从当地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品和农民文化素质出发,坚持统筹规划,推出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因地制宜选择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高、资源后备足的特色农产品作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根据市场发展前景大小不同,采取或者实施规模经济,把零星、分散的区域经济建设成为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或实施目标聚集战略,小而精满足市场需求,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重视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核心价值地位,应积极落实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措施,发挥其集聚效应、带动和辐射效应

3.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在区域品牌建设上下大力气,通过加强区域品牌管理:在区域品牌的申报、使用加强管理;建立农业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在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间搭建平台;完善集群中间产品市场体系;完善相关融资途径,拓展外销网络;有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促进和推进农产品品牌良性有序的发展。也可发挥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势,满足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行业协会是为了代表和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而组成的具有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组织, 为此,在区域品牌建设中, 行业协会要发挥的作用:

1. 实施品牌管理。学习成熟行业管理经验。制定行规并形成有效行规制约力, 能够对行业内成员进行有效管理, 避免投机行为;要制定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科学性高、规范性强的全过程农产品管理标准;还要制定出该区域主导产业下的区域品牌认证标准等的标准体系来实施自我管理;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注册、使用进行监管考核。营销信息,;组织专家帮助区域品牌各使用主体提升其营销水平,有效发挥品牌作用。

2. 强化信息交流。行业协会组织可利用其专业优势获得最新信息, 不为本区域农业产业集群整体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管理,还可以为各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 开展对外联系。行业协会可以代表产业主体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提供建议;与科研机构、营销中介搭建平台,促进合作,推进产品、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并代表企业保护区域内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可以通过农事节日活动策划、组织商品博览会等,加强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联系,与各省知名品牌合作,实现农产品各环节对接,树立区域品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寒地黑土;品牌;营销

我国自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农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国外农产品及其着名品牌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中国农业步履维艰,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及时调整农业内部的结构外,建立和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对增强农民收益将开辟新的路径。

一、“寒地黑土”是黄金品牌

寒地黑土品牌,是十分稀缺的生态资源文化的标志,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仅有的宝中之宝.在世界历史上,曾有过三块黑色宝石般的黑土地,一块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地处乌克兰大平原的黑土地由于多年的掠夺性的开发,黑土土层产出能力已经较小,只能更多地采用催生剂。据有关资料记载,寒地黑土每积累1厘米,需要200到400年,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的黑土层一般在60一100厘米之间,这60—-100厘米厚的黑士形成时间;大约在1万2千年一4万年之间.这稀缺的国宝是天地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付出了无法估量的辛勤与汗水,才养育出来这一块黑油油的可以供养人类健康茁壮成长的黑土地。据有关资料记载,黑土中有利植物成长的营养成分高出黄土和红壤的5—10倍所以有:人说黑土地油汪汪,不一朋巴也长粮.这正是黑土价值的真实写照。

21世纪的品牌,唯有名牌赢天下.寒地黑土品牌,孕育于知识经济兴起之初,诞生于21世纪的刚刚开妗天时,地利,人和为寒地黑土品牌创造了成长,成名的良机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互联系的形成,传统产业的急剧变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汹涌澎湃.西方经济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已经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货币资本优势,而且还有诸多的全球驰名的超级品牌优势;他们占领着大量的市场而西方经济缺少的,也就是他们的弱势,缺少资源,特别是缺少像寒地黑土商标所标识的生态资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优势,我们应该走的路,用名牌战略,打绿色品牌,走特色路.这不仅是我们的战略和策略,它更是当今世界消费的大趋势。

二、寒地黑土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1.“寒地黑土”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化的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在新世纪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绥化市应清楚地看到现代市场竞争已从农产品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逐步走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已成为农业企业之间、农业生产区域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特征。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运行,商品以品牌的形式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引导龙头,龙头带动农户,围绕某种农产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经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才能具有巨大的市场获利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活力。

2.“寒地黑土”品牌战略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潜在要求

据预测,我国城镇化逐步增大,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这将有利于农产品总需求的扩大和名优品牌农产品所占比重的上升,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知识较多,对农产品的营养,保健,卫生外观等特别注重,而获得这些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确认农产品的品牌,使消费者通过确认品牌而信任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因此,城镇化的发展为寒地黑土农产品品牌经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寒地黑土”品牌经营是绥化优质农产品交易避免市场交易失败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产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将是普通农产品,劣质农产品与优质农产品并存的形式,农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掌握,而销售者则不然,这种市场主体对优质农产品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本能愿意接受以市场平均价格购买优质农产品,销售者为了增大销量往往降价销售普通或劣质农产品,相比艺下消费者则以更低的市场平均价格估价优质农产品。因此这种选择使得优质农产品受到错误的市场导向,导致优质农产品被普通和劣质农产品排挤出局。“寒地黑土”品牌经营则会一改常态,它会将绥化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传递给消费者,使其积极购买,认识到物有所值。因此“寒地黑土”品牌化经营将避免绥化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交易中而失败。

4.“寒地黑土”品牌经营是优化配置绥化地区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对于资金、劳动力、能源、机械设备等有形资源来说,“寒地黑土”品牌是无形资源。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大量资金、设备投人为主,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支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无形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农业两种资源皆浪费严重,生态遭受破坏,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寒地黑土”品牌经营是运用农产品品牌这一无形资源使农产品价值增值,从而降低优质农产品的有形资源成本,在名优品牌的基础上优化配置有形资源。这样才能使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三、“寒地黑土"品牌营销战略的对策

1.政府应在“寒地黑土”农产品营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寒地黑土”品牌是绥化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时度势而创造出来的特色农业品牌。那么绥化市政府在农产品销售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1)府应做好“寒地黑土”品牌的宣传。“王婆卖瓜,就是要夸’,这—观念应予以接受,优质的产品需要广告的有力宣传,那么绥化市政府应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把“寒地黑’这一品牌打出去。

(2)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及时把各项政策传递给农民和企业手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地方封锁,促进全国统—市场的形成。

(3)联合农业推广部门,及时把新产品的种植技术和有关知识、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操作信息传递给农户。

(4)帮助企业、农户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例如:由于农产品必须达到_定检测标准才能进入市场,特别是现在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要求的标准更加严格。因此政府应在一定的区域里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让农户能够吸时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应标准,及时组织生产。

2.给予“寒地黑土”品牌财力、人力、科技的有力支持

(1)实施‘地黑土”名牌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投^,否则是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的。例如:江西的崇江的红羽麻鸡产业项目共需投资1.84亿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9155万人民币,流动资金为9245万人民币。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只有通过多元化筹资来解决,包括财政部门用于农业的专项资金、农业政策性贷款、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及资金入股,劳动力人股、技术入股、资产入股等形式的社会筹资,并应积极吸引外资。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农产品品牌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寒地黑土’,农产品应增大科技投入,不断改革老产品,开发新品种。品牌之争,归根到底也就是科技的竞争。因为品牌依靠优质,优质来源技术。因此应强化依靠科技创品牌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增加“寒地黑土”农产品开发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尤其是龙头企业更要增加名牌开发投资力度;二要大力推广运用农业高新科技,注重培育名特优新品种,引进精深加工新技术,促使农产品升级升值。同时可以借省内各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的帮助,与其结成科技网络,为发展“寒地黑土,名牌农产品服务。三要注重从基础环节抓起,搞好农民技术培训,搦歌民整体的科学和生产技术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农户"的联合性生产体系

“公司+农户”是以公司、工厂、协会等经济实体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由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经营者结成的地位平等、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其经营体制是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农户与公司资源签订合同,公司向农户有偿提供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产品销售服务;农户按公司制定的生产计划、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产品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数量、规格或品质交给公司,公司负责产品销售。“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增值的良性循环。这种“公司+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寒地黑土’’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寒地黑土"农产品营销队伍

众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是基础,但市场销售是关键。我市的“寒地黑土’,农产品品牌创立起来了,能否把它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主要靠营销。那么具有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只管重要。我市原来从事农产品营销工作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文化水平和营销观念的局限,使得这支营销队耐匿适应全国甚至全球体化的需要。因此,需要造就一直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绥化学院作为绥化地区唯——所高校,应该立足本地,成为培养营销精英的摇篮。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寒地黑土;品牌;营销

我国自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国的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农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国外农产品及其着名品牌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中国农业步履维艰,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及时调整农业内部的结构外,建立和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对增强农民收益将开辟新的路径。

一、“寒地黑土”是黄金品牌

寒地黑土品牌,是十分稀缺的生态资源文化的标志,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仅有的宝中之宝.在世界历史上,曾有过三块黑色宝石般的黑土地,一块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地处乌克兰大平原的黑土地由于多年的掠夺性的开发,黑土土层产出能力已经较小,只能更多地采用催生剂。据有关资料记载,寒地黑土每积累1厘米,需要200到400年,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的黑土层一般在60一100厘米之间,这60—-100厘米厚的黑士形成时间;大约在1万2千年一4万年之间.这稀缺的国宝是天地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付出了无法估量的辛勤与汗水,才养育出来这一块黑油油的可以供养人类健康茁壮成长的黑土地。据有关资料记载,黑土中有利植物成长的营养成分高出黄土和红壤的5—10倍所以有:人说黑土地油汪汪,不一朋巴也长粮.这正是黑土价值的真实写照。

21世纪的品牌,唯有名牌赢天下.寒地黑土品牌,孕育于知识经济兴起之初,诞生于21世纪的刚刚开妗天时,地利,人和为寒地黑土品牌创造了成长,成名的良机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互联系的形成,传统产业的急剧变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汹涌澎湃.西方经济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已经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货币资本优势,而且还有诸多的全球驰名的超级品牌优势;他们占领着大量的市场而西方经济缺少的,也就是他们的弱势,缺少资源,特别是缺少像寒地黑土商标所标识的生态资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优势,我们应该走的路,用名牌战略,打绿色品牌,走特色路.这不仅是我们的战略和策略,它更是当今世界消费的大趋势。

二、寒地黑土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1.“寒地黑土”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化的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在新世纪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绥化市应清楚地看到现代市场竞争已从农产品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逐步走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已成为农业企业之间、农业生产区域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特征。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运行,商品以品牌的形式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引导龙头,龙头带动农户,围绕某种农产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经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才能具有巨大的市场获利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活力。

2.“寒地黑土”品牌战略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潜在要求

据预测,我国城镇化逐步增大,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这将有利于农产品总需求的扩大和名优品牌农产品所占比重的上升,而且城镇居民的消费知识较多,对农产品的营养,保健,卫生外观等特别注重,而获得这些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确认农产品的品牌,使消费者通过确认品牌而信任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因此,城镇化的发展为寒地黑土农产品品牌经营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寒地黑土”品牌经营是绥化优质农产品交易避免市场交易失败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产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将是普通农产品,劣质农产品与优质农产品并存的形式,农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掌握,而销售者则不然,这种市场主体对优质农产品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本能愿意接受以市场平均价格购买优质农产品,销售者为了增大销量往往降价销售普通或劣质农产品,相比艺下消费者则以更低的市场平均价格估价优质农产品。因此这种选择使得优质农产品受到错误的市场导向,导致优质农产品被普通和劣质农产品排挤出局。“寒地黑土”品牌经营则会一改常态,它会将绥化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传递给消费者,使其积极购买,认识到物有所值。因此“寒地黑土”品牌化经营将避免绥化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交易中而失败。

4.“寒地黑土”品牌经营是优化配置绥化地区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对于资金、劳动力、能源、机械设备等有形资源来说,“寒地黑土”品牌是无形资源。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大量资金、设备投人为主,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支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无形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农业两种资源皆浪费严重,生态遭受破坏,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寒地黑土”品牌经营是运用农产品品牌这一无形资源使农产品价值增值,从而降低优质农产品的有形资源成本,在名优品牌的基础上优化配置有形资源。这样才能使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三、“寒地黑土"品牌营销战略的对策

1.政府应在“寒地黑土”农产品营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寒地黑土”品牌是绥化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时度势而创造出来的特色农业品牌。那么绥化市政府在农产品销售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1)府应做好“寒地黑土”品牌的宣传。“王婆卖瓜,就是要夸’,这—观念应予以接受,优质的产品需要广告的有力宣传,那么绥化市政府应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把“寒地黑’这一品牌打出去。

(2)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及时把各项政策传递给农民和企业手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地方封锁,促进全国统—市场的形成。

(3)联合农业推广部门,及时把新产品的种植技术和有关知识、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的操作信息传递给农户。

(4)帮助企业、农户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例如:由于农产品必须达到_定检测标准才能进入市场,特别是现在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要求的标准更加严格。因此政府应在一定的区域里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让农户能够吸时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应标准,及时组织生产。

2.给予“寒地黑土”品牌财力、人力、科技的有力支持

(1)实施‘地黑土”名牌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投^,否则是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的。例如:江西的崇江的红羽麻鸡产业项目共需投资1.84亿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9155万人民币,流动资金为9245万人民币。这么庞大的资金需求,只有通过多元化筹资来解决,包括财政部门用于农业的专项资金、农业政策性贷款、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及资金入股,劳动力人股、技术入股、资产入股等形式的社会筹资,并应积极吸引外资。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农产品品牌经营提供技术支撑“寒地黑土’,农产品应增大科技投入,不断改革老产品,开发新品种。品牌之争,归根到底也就是科技的竞争。因为品牌依靠优质,优质来源技术。因此应强化依靠科技创品牌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增加“寒地黑土”农产品开发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尤其是龙头企业更要增加名牌开发投资力度;二要大力推广运用农业高新科技,注重培育名特优新品种,引进精深加工新技术,促使农产品升级升值。同时可以借省内各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的帮助,与其结成科技网络,为发展“寒地黑土,名牌农产品服务。三要注重从基础环节抓起,搞好农民技术培训,搦歌民整体的科学和生产技术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农户"的联合性生产体系

“公司+农户”是以公司、工厂、协会等经济实体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由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经营者结成的地位平等、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其经营体制是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农户与公司资源签订合同,公司向农户有偿提供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产品销售服务;农户按公司制定的生产计划、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产品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数量、规格或品质交给公司,公司负责产品销售。“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增值的良性循环。这种“公司+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高“寒地黑土’’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寒地黑土"农产品营销队伍

众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是基础,但市场销售是关键。我市的“寒地黑土’,农产品品牌创立起来了,能否把它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主要靠营销。那么具有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只管重要。我市原来从事农产品营销工作的主体是农民,由于文化水平和营销观念的局限,使得这支营销队耐匿适应全国甚至全球体化的需要。因此,需要造就一直高素质的营销队伍。绥化学院作为绥化地区唯——所高校,应该立足本地,成为培养营销精英的摇篮。

第10篇

关键词:农产品;新型营销;分销系统;物流系统;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6日

一、引言

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关乎着民生,是国家运作的基础和支柱。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需求量更高。2012年秋,党在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未来农产品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但是我国的农产品同时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地区分散、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加工程度低等特点,导致了农产品营销的成本高、领域窄、利润率低、管理效率不高等特点,从而为农产品的营销带来了难度,制约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所以,以前的初级营销方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环境,此时就迫切需要注入能适合现在农产品市场特点并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新型市场营销思维。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所以那些幻想着只要自己的产品足够好就会有顾客主动找上门而不主动去向顾客介绍推销产品的企业只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为炮灰。现代市场营销思维更强调的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所以作为现代企业和营销者就必须直面市场,快速发现、积极满足、敢于创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头筹,而在复杂多变的农产品市场中更应如此。本文将探索适合现代农产品市场的新型营销思维。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19世纪,美国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导致农产品严重过剩,于是现代农产品营销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1901年约翰・富兰克林・克洛威尔在《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告》中首次提到农产品营销。该报告阐述了农产品由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分销体系以及生产商和分销上之间的利益分配;1903年西巴德首次将有关“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内容搬上了威斯康星大学的课堂,且一直从事市场营销调查研究并在多年之后年出版了《农产品市场营销》一书;1916年W・C・韦尔德为了掌握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市场营销流程而去实地调查当地商会的农产品流通细节,他总结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效益和效率依赖跟专业化的渠道商。

二战后,美国农产品营销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农业生产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空前的提升,农产品得到空前发展,众多农民和商人开始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农产品营销理论逐渐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众多领域。

21世纪,需求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导致农产品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又开始有了新型营销理念,农产品的绿色、品牌、服务、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开始慢慢替代传统的营销理念。

(二)国内的研究。安玉发、张娣杰在《市场营销学理论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应用》一书中提出,农产品只有模仿其他工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转变农产品营销的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行业的大发展。物流一直是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之一,刘威认为配送中心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合理管理各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采用合理化、专业化的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赵丽霞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提高,名牌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品牌竞争逐渐成为企业和产品的无形的资产和竞争的热点,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越来越迫切。元新娣提出农产品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地对接消费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交易环节,并且让农产品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家销售更为便捷,有利于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新型分销系统

(一)传统的分销系统。与国外的规模化生产不同,我国的农产品依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农户的供应从而发展出了独具我国特色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分为:生产商到渠道商再到零售终端和农户到零售终端的两种方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分销方式已经越来越展现出弊端,前者渠道长度太过臃肿,流通环节多使得农产品价格高居不下导致交易效率低;而后者虽然降低了流通环节但是流通范围不大,只能满足生产地及其周边的需求很难进行更广泛的流通,而且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上存在严重不足。

(二)新型分销系统的出现。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得到井喷式的发展,以阿里巴巴集团为首的电商巨头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人们开始慢慢接受网络购物并逐渐依赖电子商务。依据阿里巴巴的消息2013年天猫仅在“双十一”当天就达成1.7亿笔交易,支付宝成交金额突破350亿元,创造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神话。2014年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元年,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数量达到3,000个之多,而跟农产品有关电商平台数量更是超过3万,农产品将是继电子和服装之后的又一个电子商务畅销的明星品类。根据图1可以预测,现在只是农产品电商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众多农户和农产品企业看准了这一时机纷纷开始了电子商务的转型,逐渐发展出了新的分销模式,这里统称为线上和线下的两种分销模式。(图1)

(三)新型分销系统的优势。线上模式即是通过网络达成交易,与传统的非电子商务模式即线下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1)时空优势: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突破了交易时空障碍,交易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2)成本优势:降低了店面费用、流通费用、库存费用和管理成本;(3)渠道优势:避免了复杂的渠道关系,实现了农户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4)服务优势:借助电子商务品台卖方能够即时即地为买方服务;(5)信息优势:有效地降低了买方和卖方交易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既让买方知道更多的产品信息又让卖方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实现公平交易和供需平衡。

四、新型物流系统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种类繁多、覆盖面广。2013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表1)品种较多,分部地区较广,涉及到的物流覆盖全国各大农产品产区和消费区,包含海陆空三个方面。

2、农产品物流受季节影响周期变化。农产品物流量会随着农产品成熟时加重,成熟季节一过,物流量就随之减少,并且一直反复周期变化。例如,季节性水果等每到成熟季节时才集中产生较大的物流量,而其他季节物流量相对少很多。

3、农产品物流具有易损性和技术性。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比如鲜活类在正常条件下只有极短的保鲜时间,这就对物流系统要求较高,需要采取先进的运输工具,比如冷藏运输。

4、农产品物流具有可预见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当前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情况对后期的农产品产量进行预计,根据产量和需求量的预计就能大概预见其物流量。

5、农产品物流具有安全性。农产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民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农产品的安全是每一个人所关心的话题,所以保证安全是农产品物流的重中之重。

(二)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议

1、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较偏远的地区,依然存在农产品无法运出产地的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改善当前农产品物流广泛、分散的特点,实现物流中心统一配送。

2、缩减农产品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农产品对时间比较敏感,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就要最大限度地缩减物流环节,实行生产者到配送中心再到零售商的简易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3、加强农产品统物流监管。产品监测和管理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先进的物流监测和管理技术不仅能节省农产品物流费用还能提高物流效率,同时还为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4、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保证交易双方对运输过程的监控,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和处理物流交易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等关键信息,使交易更具透明化。

五、新型品牌战略

(一)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意义。在非农业领域中如在工业品营销中,品牌战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并且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所创造的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微软、苹果、可口可乐、耐克、保洁、海尔等大公司和企业创造了极高的品牌价值。可口可乐公司曾言,如果哪天可口可乐公司毁于意外,凭借可口可乐这个品牌依然能站起来,可见品牌战略在现代营销中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对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和品牌化经营缺乏认识,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和市场的变化,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和品牌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周发明提出品牌战略有以下五点重要意义:(1)是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是适应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变化的要求;(3)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4)是提升和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5)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的需要。

(二)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建议

1、普及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名牌农产品消费。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与现代企业的品牌战略和消费者日益增强的追求名牌的心理背道而驰。企业需要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意识,利用消费者的名牌心理让他们追求消费名牌农产品。

2、加强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建设。大部分农产品通常保有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而企业只需将这一特色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利用地方具有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等用现代营销思维对之进行定位、塑造、包装、宣传,打造具有融合地域特色文化的品牌,提升品牌的档次和品位,从而避免品牌蓝海,使其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3、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广泛的宣传有利于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政府要积极配合并设立相关宣传机构,在各大交通要到设立广告牌,各大旅游景区设立相关销售点,积极参与区域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产销会,利用农业节目,各大卫视、网站等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例如,最近在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合农产品宣传途径。

4、建立品牌的认证标准,健全品牌信任机制。建立品牌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准体系,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操作环境和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标准化的监督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行业、地区、国家和国际标准体系。品牌标准化的建立能帮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安全性,有利于树立品牌的信任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5、各级政府机关的政策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并非某一个组织或企业能够独自完成,尤其是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各级政府需要从政策环境、地域资源、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和公众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引导各个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品牌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品牌公信力。

六、总结

农产品的营销一直是困扰农业从业者和营销人员的难点,本文主要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从农产品营销工作的三个要点也是难点描述了农产品从渠道、物流和品牌建设的重要问题,以及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然而,要顺利地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仍需要更多人员投身于农产品行业,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农产品营销系统,农产品营销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克洛威尔,约翰・富兰克林.关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的报告[R].华盛顿:美国印刷局,1901.

[2]Hibbard,B.H.,Marketing Agriculture Products.New York:D.Appleton-Century Co.,Inc.

[3]安玉发,张娣杰.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应用[M].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

[4]刘威.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

第11篇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农产品商标品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市场和资源不断向品牌集中的趋势下,实施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是支持生产经营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争创了一批品牌商标。截止20****年底,全区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共有15家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件,国家级名牌1件,绿色食品2件。这些品牌商标的创立,进一步推进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产品商标品牌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数量较少,品牌商标更少;企业注册商标、创商标品牌意识不强,保护不够;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商标品牌价值难以体现等。因此,全区各级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商标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增强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的紧迫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农产品商标品牌工作,扶持发展农业商标品牌,做大做强驰(著)名商标。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充分发挥产业、区域、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积极倡导公司+商标+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注册商标,争创品牌商标,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注册、使用以及培育、发展、保护体系。培育、做大做强品牌商标,充分发挥品牌商标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十一五期间”,力争新注册的农产品商标翻番,新增5个以上绿色食品,培育出驰名商标3-5个,著名商标10个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夯实农产品商标品牌基础。按照“科学、规范、统一、适用”的原则,加快制订各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规程,逐步建立起覆盖我区主要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包装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继续加大对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奖补政策。加快我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单位和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认证和注册具有我区特色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争创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商标。

(二)加大扶持力度,大力营造商标注册创牌环境。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中的引导作用。调整都市农业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注册成功的农产品商标,承担部分注册费用;对获得著名、驰名商标称号的,给予奖励。对品牌商标企业在科研技改、税收、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有关镇街也应按一定的比例予以配套。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与我区主导农产品联系紧密的优势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作用,在商标注册等多个环节密切配合,加强合作协调,为商标注册和创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影响力。各街镇和区有关部门要把商标宣传推介作为产业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突出对企业商标的包装和宣传,扩大影响,提升形象。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本区企业,推介商标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要主动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全方位宣传,宣传商标,推介品牌,提升价值。

第12篇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

中图分类号:F323

一、引言

南水北调通水之后,能否保证一江清水流北京,取决于水源地及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目前来看,两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战线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更大。如果在沿线建设一条生态保护线,既保证一江清水流北京,又能开发生态农产品,实属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生态农产品顺应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关注生态环保。吃得安全、放心,注重生活品质,追求精致生活是消费者的新诉求。然而,现实中却遇到若干障碍,如成本过高、缺乏品质信任、品牌树立难等,成为不易被市场接受和公众认可的瓶颈问题。生态农产品该如何树立品牌,提高附加值,激发消费者的新兴购买动机?尤其是南水北调沿线的生态农产品。如何取得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体现品牌价值是单个品牌难以做到的。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当品牌单独出现没有说服力时,联合品牌可以更好地标明商品的品质”。因此,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想要提高附加值,打造大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即建立品牌营销联盟。本文借鉴品牌战略与营销联盟相关理论,构建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新体制,进行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品牌营销联盟的研究进展

营销界关于品牌战略与营销联盟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品牌战略选择、制度安排、文化塑造、模式设计、品牌管理,以及联盟动因分析、联盟效益分析、联盟关系的博弈分析、联盟伙伴的选择和组织的系统分析等方面。

在品牌战略方面,学者(许娟娟,2010;吕承超,2011)集中探讨品牌联盟的战略选择、制度安排、内在机制、联盟形式、联盟条件、联盟作用等。[1] [2]具有代表性的是IBF战略星图,由(IBF)国际品牌联盟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中国老师创立。“IBF战略星图”是一个五角图形,五个角分别代表:战略选择、制度安排、文化塑造、模式设计和品牌管理。[3]涉及农产品以及生态农业的研究,(杨全顺,2004;张明林,2012)认为购买带有品牌名称的“绿色食品”、“无公害瓜果蔬菜”已备受青睐,并成为一种消费时尚。[4] [5]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以及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通过农产品创名牌,保证农产品品质信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大多数关注于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的意义、品牌联盟的实现路径、实施措施等相关方面。[6]陈思达(2008)认为,品牌联盟是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背景下最为流行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是提升品牌战略竞争力的利器。品牌联合方在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等方面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的优化组合,各取所需。以彼此为传播载体实现品牌增值,同时受益,具有共同的利益指向,取得1+1>2的优化效果。[7]当某个品牌单独出现说服力不强时,联合强势品牌就可以得到有力支持,充分标明品质。

在营销联盟方面,大多数学者运用合作博弈、演化博弈、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工具对营销联盟的动因、联盟的组织形式、联盟伙伴选择的标准以及联盟效益的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李天芳、刘明、曾庆洪、孟韬等对具体的联盟组织形式与结盟原则进行了总结,并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等角度对营销联盟的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航将企业之间的合作营销引入到以顾客关系为基础的4Rs营销理论中,阐述了合作营销如何能够促进4Rs营销理论中的关联、反应、关系和回报4个要素的实施;[8]李蓓霖运用价值链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共生营销理念,对商务营销联盟团队有关组织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9] 孙超通过囚徒困境模型的静态分析与蜈蚣博弈模型的动态分析,认为对协商谈判的需求与渠道成员寻找利益交集等是联盟形成的动因。[10]占辉斌等从合作伙伴的兼容性和贡献能力两大方面对营销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进行研宄,并以这两个要素建立二维模型,对营销联盟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进行分析。[11]

国外学者认为营销联盟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独立组织,在某一段时间内,在营销领域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的正式的契约关系,双方共同管理,控制合作过程。合作营销、协同营销和共生营销是营销联盟的主要表现形式。国外早期有关品牌营销联盟的研究集中在战略联盟研究、商业生态学研究、交易成本研究、组织理论研究等方面。主要探讨渠道关系、供应商与生产商关系等。涉及的领域包括农业、旅游业和航空业等。研究(肖恩·克拉克,1997;J.Brock Smith,1997;Patrali Chatterjee,2000;SoMaDickinson,2002;Hui—Mei Chen and Chian-Hau Tseng,2004;Laurel J.Reid and Stephen LJ.Smith,2008)探讨了合作营销、战略联盟、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区分了无效率和有效率的销售伙伴关系,考察了使联盟成员良好关系持续维持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联盟成员之间的联盟绩效影响因素,回顾并分析了北美地区营销联盟成功运作。[12]

综上所述,营销联盟与品牌战略领域的研究较为全面的探讨了品牌树立与营销联盟全过程的理念与原则,以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为依据对形成动因、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两个领域的研究为品牌联盟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与设计思路。然而,在实践应用、经验总结与可操作性方法方略方面鲜有涉足,尤其针对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的构建方法与模式选择研究更为少见。

三、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的创建

生态农产品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但是,由于生态农产品不易用眼观识别,也不易通过味觉、触觉来辨认,只能通过权威部门的仪器检测才能确认。因此,很难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很难获得品质信任,推广应用艰难。另外,市场准入低、成本高、品牌价值低都是生态农产品发展的障碍。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在生产和营销过程中介入现有名牌企业的生产资料,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建立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提高生态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生态农产品的核心价值,增强消费者的品质信任,树立别具一格的大品牌是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

(一) 品牌营销联盟的模式创新

根据生态农产品特点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我国当前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构建的重点是模式创新与文化塑造。联盟模式多种多样,对生态农产品来说较为适合的是契约型与管理型两种。契约型联盟特点是成员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契约型垂直营销联盟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特许经营组织,特许经营是企业将商标、服务、产品等转让给其他企业经营。管理型联盟是由一家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出面组织,由于该企业的规模、实力、信誉和声望而与众多销售商建立了信任和默契的关系,从而形成比较紧密的、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营销联盟。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创立了契约管理复合型的营销联盟模式,成员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农业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建立信任和默契的关系,形成比较紧密的、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营销联盟。

(二)品牌营销联盟的文化塑造

我们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文化塑造方面,通过统一品牌的命名,品牌含义的诠释,品牌意义的提升以及品牌故事的构思等,从而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品牌联盟文化塑造的内含包括品类、品名、品位、品质、品说五个方位。品类说明产品的市场细分类别,针对的是目标消费者类型,例如农产品细分市场中的生态农产品、绿色产品、富硒产品等。品名是商品的名称和符号,如果在原有品名基础上提炼一个新的概括性新概念,赋予它丰富、新颖、实在的内涵,更能凸显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品名具有多种层次,各层次具有递进关系。如由物名、品名、品牌、名牌上升为金牌。其中,物名是大自然的造化;品名是物化的结果;品牌是人为赋予的,是人化的结果;名牌是神化的结果;而金牌是品名的最高境界,它象征着力量,凝聚着人气,代表着财富,标志着身份,证明着品质,蕴含着文化,体现着价值,征服着人心。品位表明产品的档次定位,一般分为中低端与高端产品,不同的定位对文化塑造的要求不同,高端产品尤其注重文化渊源的诠释与解说。例如,对于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来说,从一般消费品的小买卖提升为千秋伟业的大事业,将经济利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充分挖掘生态农产品的现实意义与贡献地位。品质指与品类和品位相对应的质量保障,根据市场细分对应的目标消费者需求制定质量要求,如国标、企标等。对应生态农产品来说,在绿色无公害方面有研究的品质标准,需要权威部门的检测与认证。品说是以上四个方面内容的综合,是品牌灵魂的体现,即通过阐释、解说品牌的来源、品牌故事、定位等,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信任和支持。例如,从权威人士、历史典故、重大事件、典型案例、权威评价等角度介绍品牌的来源,彰显品牌价值。

品牌营销联盟的设计是在营销管理理论指导下,与具体产品的品牌相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让品牌结成联盟,实现品牌价值倍增。通过多个名牌企业结盟使企业竞争力倍增,使具体产品荣耀地登上市场,联盟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设计在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中的应用

对于生态农产品品牌联盟设计在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南水北调生态线地区生物肥品牌营销联盟的模式创新实践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尚属千秋伟业,万代福祉。为确保一江清水流北京,必须在清理两岸的点源污染的同时防治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一条南水北调生态线。南水北调生态线就是在1300公里沿线、两岸20公里的区域内建立一条生态防线,跨越河南、河北的10多个地市,在这条线内,严格禁止一切工业点源污染,同时,通过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态农膜等绿色无污染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应用,减少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生态农产品。南水北调沿线属于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只允许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产品。这既是对南水北调沿线生态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也是生态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机遇。生态农产品要在生态建设的背景下打造品牌联盟,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品牌营销联盟和南水北调生态线建设及生态农产品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模式。这种模式介于契约型与管理型之间,以一个企业为核心,将涉及的相关企业,如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等,还要有收购、加工、贮藏、贸易等多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在南水北调源头的淅川县,在当地龙头企业——源科生物农业科技公司的带动下,借助源科 “渠首神” 名牌商标及绿色营养复混肥的知名产品,联合南水北调生态沿线的优质种子、生物农药、科研单位及加工企业成立了生态农产品研发营销联盟——中国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开发中心。沿南水北调1300公里沿线辐射两岸20公里,建设农业生态线,通过相关涉农名牌企业的结盟,将绿色种、药、肥和收购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减少面源污染,优化生态环境,引入种药肥同播,航空植保、富硒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联合生产生态农产品,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见图1)。

(二)南水北调生态线地区生物肥品牌联盟的文化塑造

生态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途经是文化塑造,以建立理念系统和品牌文化就成为首要任务。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的性质、地位、作用、规模、特征等,我们赋予南水北调 “清龙江”的新名称。这样,围绕 “渠首神”结盟,在“清龙江” 演义出生态农产品开发的新传奇—— 结盟渠首神,演义清龙江 (见图2)。

营销联盟的宗旨为生态农业,健康人生;经营理念为一江清水流北京,生态产品惠百姓;发展理念为建设南水北调生态线,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富硒生态农产品的诉求点为:物以“硒”为贵,食以安为先。富硒强健面粉的诉求点为:天赐清泉,一江清水送北京;地赋良田,万仓雪粉惠百姓。理念文化将在生态农产品营销联盟的生产经营中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同时,联盟中的种、药、肥、收购加工等知名的品牌(如渠首神、平安、全丰、爱地等)也将叠加成金牌(清龙江),实现品牌升值和利益增值。按照整分合原理,整体品牌大于个体品牌之和,树立一个大品牌,强势多个小品牌,这是单个企业难以做到的。目前,各种农资已经到位,首期三点一线(淅川、温县、安阳)千余亩肥料已经施用,小麦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联盟企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期盼合作的种子尽快开花结果,分享丰收的喜悦。

五、结论

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是解决生态农产品“不易入市”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赋予新的内涵,塑造统一的新品牌,提高品牌价值与品质信任度。南水北调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联盟初步实践表明,品牌联盟的重点在于模式创新与文化塑造,核心是通过理念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播来提升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杨全顺. 农产品品牌战略探析[J]. 农村经济,2004(4):52-54.

[2]陈洁,王方华. 基于不对称信息博弈的营销渠道联盟形成机理[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 (10): 1596- 1599.

[3]占辉斌,尹琴. 企业营销联盟合作伙伴选择及合作关系稳定性分析[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9):74- 77.

[4]陈思达. 品牌联盟——提升品牌战略竞争力的利器[ J]. 新闻界, 2008(2):171- 173.

[5]梁中国. IBF战略星图:实现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5大系统思维[J].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8-9.

[6]王爱红.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73- 75.

[7]李航. 基于合作营销理论的4Rs营销研究 [ 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8):127- 130.

[8]许娟娟,卢泰宏. 品牌联盟研究评述 [J]. 中国流通经济,2010(6):57-60.

[9]吕承超, 孙日瑶. 多品牌战略内在机制的经济分析[J]. 经济经纬, 2011(6):121- 125.

[10]张明林,喻林,刘克春. 实施生态品牌战略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J].求实, 2012(1):52- 54.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培育、发展、扶持、保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名牌。实现从“质量立县”到“品牌兴县”的跨越,以带动全县企业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服务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采用先进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引导、鼓励本地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注册和使用商标。积极引导外向型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在农业上整合现有农业品牌,要以原产地域保护,创集体品牌为工作重点,通过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注重品牌经营,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我县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快速提高我县区域经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工业上要确立主导产业,充分运用品牌效应,在每个行业中重点培育1-2个知名度大、竞争力强的品牌,以此来带动产业群的集聚和发展。经过5年的努力,确立、扶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产品。具体目标如下:

1、全县注册商标总量要达到1600件。尽快使我县注册商标总量与我县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

2、新增农副产品商标注册数40件,并实现以地理标志注册的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1件。

3、市著名商标40件,省著名商标20件,中国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

4、省知名商号5家,市知名商号10家,市知名商品30件。培育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个,培育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3个。

5、市级名牌30家,省名牌10家,中国名牌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

三、工作措施

(一)夯实企业品牌战略基础。一要强化品牌意识。全县各企业要积极参与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商标注册,尽可能使用自己的商标,打自己的品牌,逐步减少定牌加工、挂牌生产。二要夯实创牌基础。各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企业管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在继续重视资本动作、科技投入的同时特别重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采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稳步提高商品质量。三要重视品牌培育。各企业要全面分析自身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加大品牌宣传的投入,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品牌;要重视集体品牌的创立,以整个行业的力量打造行业品牌,带动一大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条件的要积极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增强我县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审时度势,从推进当地经济长远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把创牌工作作为政府助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职责;要根据本地实际和今后发展趋势制订近期和远期的《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有块状特色经济的乡镇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三)落实品牌建设部门责任。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积极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对有可能申报认定驰(著)名商标、中国名牌、知名商号、知名商品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专人负责,为企业创牌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工业经济部门要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分类指导,帮助上规模企业提高创牌的意识和能力;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按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改仿制生产、定牌加工为自我创新、自主品牌;对在我县已形成初步产业规模的行业,要充分运用品牌效应,在每个行业中重点培育1-2个名牌企业,带动产业群的集聚和发展。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做好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基地建设的同时,引导、支持涉农组织和加工企业注册使用商标;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向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发展,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我县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要积极培育、开展涉农商品品牌基地的建设。把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场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等与推动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农产品安全认证的品牌建设步伐。商贸、旅游等部门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重点引导有扩张能力的商业、广告业、房地产业和宾馆服务业,从提升服务档次出发,引导第三产业注册、使用商标。外贸部门要做好对外贸易企业涉外商标注册的引导,积极引导县内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尽量使用自己的商标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四)构建品牌保护维权机制。工商、质监、食品药监、卫生、农业、公安等执法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能分工,建立和完善统一打假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假冒行为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对名牌的保护力度;要发挥品牌协会作用,建立联合维权机制,对侵权人在我县范围内实施的侵权行为要在第一时间予以严厉打击,对在外地侵害我县企业商标专用权的要积极帮助企业赶赴外地联合当地的执法部门开展打假行动,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工商部门对查处的构成犯罪的商标侵权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检察、法院对此类案件要从重从快审理,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四、扶持政策

发改、经贸、科技、农业、外贸、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和各种专项资金,并把专项资金等各种资源的分配向名牌和创牌企业倾斜。工商、质监、税务、统计、科技、外贸和工业经济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扶持力度,对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全力支持,切实帮助解决。

(一)建立注册商标奖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使用注册商标,县政府今后凡对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服务商标申请企业每件奖励2000元、农副产品商标每件奖励1000元;对获得国际商标注册的企业每件奖励1万元。

(二)设立创牌奖励基金。县政府今后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对被国家认定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以及获得国家级免检产品、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当年获商务部“中国出口名牌”、“中国畅销品牌”称号的,每个品牌奖励10万元;对当年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当年被认定“浙江省出口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被认定为市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号、市知名商品、市名牌、“市出口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服务商标的企业予以奖励5万元)。获得国际认证的农产品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当年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奖3万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奖1万元。各乡镇、街道在县政府奖励的基础上可再给予适当奖励。

(三)扶持品牌建设基地。结合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扶持专业品牌基地建设,推动块状经济发展。凡获得市专业品牌基地的乡镇、街道、协会等,县政府一次性奖励1万元;获得浙江省(或国家部委认定的)专业品牌基地的乡镇、街道、协会等,一次性奖励6万元。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加大对名牌、创牌的扶持力度,根据名牌的不同等级以贷款贴息的方式安排用于支持名牌的创立和发展。全县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的信贷政策,对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创牌、名牌企业要积极给予信贷倾斜,并在贷款条件审查和手续、程序等方面予以方便,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考虑给予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支持企业发展。国土、建设、供电、供水、税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创牌、名牌企业要重点扶持,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五)做好先进表彰工作。对在实施品牌战略中成绩显著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经考核评选授予“实施品牌战略先进单位”或“实施品牌战略先进工作者”称号,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以上品牌建设扶持政策涉及的有关奖励已体现在一、二、三产业的扶持政策中,县财政不单独设立品牌奖励专项资金。

五、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品牌建设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督促作用,及时研究并共同解决品牌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和有关的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把品牌战略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正常的工作内容,成立品牌工作指导小组,制订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形成实施品牌战略的整体合力。通过强化领导、有序组织、各方联动,尽早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助动”的品牌工作的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作用。各行业协会要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加大指导力度,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同时,要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培育、保护品牌的业务水平。

第14篇

关键词: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建设;宁乡土花猪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105-02

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是产品的核心价值的体现。在同类产品存在差异或者差异缩小化的情况下,品牌是消费者记忆商品和识别商品的工具,它常附有文化,情感内涵,能为产品增加附加值。打造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产品增值的过程。

宁乡土花猪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其肉质和性能要优于一般的猪种,由于传统的分散繁殖和经营,加上品牌意识淡薄,曾有面临绝迹的危机,制约了资源优势的发挥。只有转变观念,在质量、科技、创新、品牌和管理上下工夫,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才会创建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宁乡土花猪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扩大市场,赢得长远利益。

一、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文献回顾

李苏、张传洲(2005)主张要转变观念,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要充分认识建立品牌,创立名牌,是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档次的需要。科技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顺应国际市场发展的要求,为名牌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谋划。张金良、范建新(2008)认为,创立品牌农产品一定要与发展各地的特色农业相结合,为地域性名优、传统农副产品创立品牌并注册证明商标形成地区品牌。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有出色的营销策略与之配合企业要面向市场、面向竞争制定有效地营销组合策略开展市场调研把握市场脉搏,优化产品结构促进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郑璐、徐惠娟(2008)研究表明,农产品品牌较工业品品牌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农产品生产应当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当地名、优、特产品的生产,创立当地优势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群体活动,它既是农民的行为,也是农业企业的行为,还需要有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参与。郑秋锦(2008)提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是指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及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历史的产品,经过渔区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主旨的强力运营与管理,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牌。

二、宁乡土花猪品牌建设现状

宁乡县是养猪大县,2006年,全国生猪年出栏超过6亿头,占国民肉类消费的60%以上,其中宁乡县共出栏生猪达202.42万头,居全国第四位。2006年出栏的纯种宁乡猪肉猪6万头,二元、三元杂交肉猪80万头,宁乡猪仔猪5万头;2007年宁乡县出栏肉猪209.8万头。与其他行业的品牌经营相比,生猪行业的品牌经营起步较晚,品牌意识淡薄,品牌质量意识较差。宁乡土花猪的品牌经营现状及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品牌经营起步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宁乡养猪业,竞争意识较差,品牌意识淡薄。直至宁乡土花猪濒临灭绝,才引起重视。2006年,宁乡县畜牧水产局在国家商标总局登记注册了“宁乡猪”产地商标,并授权“长沙市沙龙畜牧有限公司”保种、开发。宁乡猪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省市县电视台、湖南日报、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三次赴流沙河录制宁乡猪节目,就连台湾三立电视台也来流沙河制作了宁乡猪节目向宝岛推介。尽管如此,真正了解土花猪的人仍然只是占小部分。

2.猪肉品牌质量意识差。由于宁乡土花猪个头较小,相对成本高,大部分养殖户忽视了它质量方面的优势,不愿意多养,宁愿选择没有独特品质,但体型较大,瘦肉更多的杂交猪,更谈不上打造土花猪品牌。分散养殖和经营以及规模养殖户较少,大部分散户都是自给自足,销售区域范围有限。

3.宁乡土花猪品牌建设力量不足。仅有龙头企业――长沙市沙龙畜牧有限公司开始着手打造宁乡猪品牌,取得了“宁乡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注册并初步打造了“流沙河”牌宁乡猪肉品牌,先后加工开发了“宁乡猪冷鲜肉、腊肉”等无公害产品,进入宁乡、长沙各大超市销售的同时,还开设了“宁乡猪产品专卖店”销售,由于资金和实力有限,其他养殖户并未能参与。

三、宁乡土花猪品牌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宁乡土花猪品牌是养猪企业甚至宁乡县的形象。一个深得消费者信赖,受到市场欢迎的猪肉品牌,也当之无愧成为公认的猪肉“名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宁乡土花猪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品牌战略实施不到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养殖户和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受传统经济形势的影响,养殖户们虽然对于品牌的理解有了改观,一直致力于拓展市场,提高销量,但总体来说品牌意识相当薄弱,小农意识和菜篮子买卖意识依然存在。尽管土花猪小有名气,但是养殖户并未完全意识到品牌所蕴涵的作用和力量,也不懂得如何建立品牌、如何实施品牌战略。

2.土花猪的养殖场和加工厂规模限制品牌的发展。土花猪品牌的创建,需要达到一定的养殖规模,由于缺乏资金,宁乡的养殖户大多以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户为主,大规模养殖场并不多,保种场、深加工厂还在计划投入阶段,产业链尚未形成。这使得土花猪肉难以大规模上市,知名度难以提高,使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制约。

3.土花猪的质量发展不统一。产品质量是品牌得以建立的根本基础,换言之,产品没有成熟品质无法创出品牌。尽管大的养殖场和企业开始运用饲养和配种技术,对土花猪瘦肉率不高、背部向内凹、腹部肥大拖地等弱点进行改造,以提高土花猪的质量,但大部分农户还停留在传统养殖的方法和阶段,和外来猪种杂交影响了猪肉的品质。

4.对品牌建设的了解不到位。宁乡土花猪有了产地商标,但并不等于有了品牌。图案、色彩、文字到整个商标的组配都完美的商标为品牌提供有利条件。设计符合产品形象的标志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沙沙龙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品牌商标――“流沙河”,是一个以土花猪的原产地命名的区域品牌,商标由汉字流沙河及它的拼音组成,颜色为黑色和绿色。从中并不能体现土花猪的形象。可以采用生动的小花猪卡通形象放到商标中,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品牌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指产品,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只有具有较高的品牌核心价值才能使宁乡土花猪出于市场的前沿。品牌建设还涉及到品牌管理与品牌维护。

四、宁乡土花猪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宁乡猪产业是宁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宁乡经济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宁乡土花猪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品牌的注册、宣传、管理及宝华,要耗费相当大的人财物力,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谋划。

1.转变养猪户观念,树立宁乡土花猪品牌意识。宁乡土花猪实施品牌战略是顺应市场的潮流。随着中国加入WTO,《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各种无公害食品猪肉标准的出台,生猪产业朝着多元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猪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上升到质量竞争,并朝着品牌竞争的方向发展。市场上猪肉选择的余地很大,养殖户们应该转变传统观念,以政府主体,龙头企业为主体力量,树立品牌理念,以“绿色、健康、美味”作为品牌的核心定位,培育知名品牌,将宁乡土花猪打造成名优品牌产品,形成以品牌形象为核心的竞争力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推动猪业的发展。

2.加快养殖户的整合,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竞争力。养殖规模太小限制养猪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品牌的创建。以“公司+养殖户”的经营方式,即龙头企业负责饲料加工、土花猪的保种繁育、屠宰加工、宁乡土花猪猪肉食品的市场销售,而农户主要负责按宁乡猪的标准进行饲养,并协助保种。这种方式带动群众一起参与“宁乡猪”养殖,大大降低了养殖户投资与管理风险,实现了利益协调,同时也提高了土花猪的竞争力。

3.狠抓质量管理,打好品牌基础。宁乡土花猪的质量是品牌建设中的重点,保证猪肉的质量是创建名优品牌的首要条件。养殖户和企业要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对质量严格控制。绿色无公害是宁乡土花猪的品牌理念,这就要求选种和饲养都按照宁乡猪的标准,在饲养过程中不使用含有添加剂的饲料,不使用瘦肉精,对疾病进行积极防御和控制,有病的猪肉绝对不允许进入市场,猪肉销售的过程对卫生情况严格控制,防止变质、被污染的土花猪肉出现在市场。

4.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有了质量好的产品,要成为知名品牌,离不开好的宣传。土花猪养猪企业应该通过电视广告,农业报纸杂志,政府公关,省内外的农产品交易会、技术研讨会等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土花猪“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宁乡土花猪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消费者树立对宁乡土花猪品牌的积极感知,让更多的消费者产生一致的认同感。

5.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品牌维护。品牌在建立的同时还需要管理和维护,宁乡土花猪的相关养殖户和企业要有高度的防范意识,在品牌的创立、注册和品牌商标的设计、印制、使用、保管等方面建立严格的制度,做到完整、规范、准确地使用品牌商标,使用防伪标记。

参考文献:

[1]余阳明,韩红星.品牌学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金良,范建新,周剑.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基础:农产品标准化分析[J].经济论坛,2008,(13):98-99.

[3]李苏,张传洲.如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J].商业时代,2005,(3):41.

第15篇

在农产品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余姚市按照“创出一个品牌,兴起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总体思路,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集中社会优势资源,打造农产品品牌强市,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如今,余姚农业正阔步迈向品牌时代。

精心培育名牌。据介绍,余姚市是宁波最早实施品牌农业的地区之一,也是宁波地区目前拥有品牌农产品数量最多的一个地区。早在1999年,该市就邀请宁波市商标事务所的专家,设计了18件商标,无偿提供给规模较大、声誉较好、产品质量上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贩销大户使用。

2001年开始,余姚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先后投入巨资,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市名牌的农产品给予重奖。

目前,余姚市农产品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8个,省名牌农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26件、省著名商标18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4件。其中,余姚榨菜以54.04亿元的品牌价值列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第5位。

品质决定品牌。基于这一理念,余姚市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并积极开展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区域性商标注册,提升农产品品牌档次,同时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质量监督,确保农户和农业企业按标准生产,照规范操作。此外,该市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理顺生产经营秩序。

2010年,余姚市新制订生产模式图3个,新增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累计达到79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7个,累计达到98个;新增无公害产地23个,累计达到120个。依托严格的准入机制和准出机制,该市利用市场调控机制推动生产过程标准化、可控制,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保障。

以名牌为核心,让品牌效应最大化。近年来,余姚市搭建农业品牌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挖掘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市场,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该市充分发挥“农事节庆”活动对农业品牌的带动作用,把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创办了“杨梅节”、“葡萄节”、“红枫节”、“甲鱼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让每一位来余姚的游客把“余姚”的品牌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