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教育英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进思路;实用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53-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试中心函[2007]23号的文件精神,健全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为医疗机构选拔人才提供评价服务,以用为本,促进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组织护理专业学生首次报考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简称METS),在2年的METS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这一具体时代特色的教学目标,并作出如下规定:“高等专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语言技能训练,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注重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涉外业务能力。
二、高职护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甚至逐年下降。学生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差异较大,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这些学生英语基础不牢,从心理上讲,他们恐惧英语,即使想学,也没有信心学好;从行为上看,他们缺少自觉性,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预习,不复习,这些都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因此,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高职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
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学校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够,大多以公共英语课教学为主。近年来,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上,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护士资格证的通过率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首先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医护专业教学队伍,因而十分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师资力量。此外,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队伍不是很稳定,而且外聘人员较多。
三、应对措施
1.转变思路。
(1)让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将其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高职高专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并不是越全越好,而是重在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恰到好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受教学课时的限制,必须把握好传授基础知识的“度”,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2)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虽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提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社会对人才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要把握好能力要求的“度”,侧重于“实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据用人单位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理科和工科专业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最重要,而高职护理学生的听说能力最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这一点,合理组织教学。
2.突出实用性。
(1)强调医学词汇教学。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医学英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有2/3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例如,cardio来源于希腊语kadia,意为heart.cardioscope(心脏检查镜)、cardiodynamics(心脏动力学),cardiology(心脏病学)等词由它派生而来。拉丁语和希腊语的造词能力很强,并且很有规律性,可通过构词法掌握词缀,
(2)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高职护理英语的听说、写作教学应体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必需、实用、适用”为原则。听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询问病史、收集资料、记录病情、进行日常医患交流。对于实用写作,可以讲授简历、求职信、备忘录、出院小结、医学证明、病历、药品说明书等,还可教授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3)培养医护英语日常会话能力。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医护会话,针对特定的医护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把英语教学和职业联系起来。由于时间短、内容难,应该以达到基本交流为目标
(4)转变考核方式。完善的考核办法可提高医护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往的教学考核虽然也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但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这种做法往往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应改变医护英语的考核方式,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率,同时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期测验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翻译和写作采用笔试形式,试卷应突出实用性;对于口试的题目,教师可预先选定,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后再进行口试。为避免学生紧张,可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在选定的题目范围之内,通过对话等形式来展现自己。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必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必需掌握的实用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具备阅读、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医护英语既是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主干课程,又是提高医护专业毕业生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把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与实用的日常业务交际能力结合起来,利用可能的教学手段,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加强实用医护英语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医学和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李蔚,张福芝.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快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许芳梅.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但是,目前护理专科层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教育部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统一的要求,学习的也是统编的公共英语教材。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远远达不到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急需改革。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布置真实的任务,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来说,任务型教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任务型教学法自从Prabhu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广大学者的关注,并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教育学者和外语教师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但是,任务型教学法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却不多,实证研究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探讨任务型教学在高职护理英语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改进目前不理想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交际法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切,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和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来源。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把英语当做知识来传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讲解生词、分析课文、讲授语法等;在教学过程的总体上,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使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成了消极被动的语言接受者,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几乎成了单方面的过程,而缺乏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即使学生把语法掌握得很好,并记住了更多的词汇,但由于在实际情景中缺乏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会很难适应高职护理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的高级职业人才的目标。 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语言实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课堂活动缺乏多样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大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现在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虽然内容取材广泛,较贴近学生生活,但英语课程的内容与护理专业的临床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联系不够紧密,很少结合医学的临床内容。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很少接触医学词汇,不能听懂简单的医嘱,甚至不能进行简单的医护对话,更不用说应用于职场了。
而在任务导向下的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可能单纯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而必须使用多种技能或多种语言知识;同时任务型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兴趣和职业需求,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为目标来创设较真实情境,较之传统课堂单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言,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使用语言,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
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非常适合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设置的教学活动往往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未来职业为目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语境,巧妙设计各种活动,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乏味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如创设挂号、诊疗、抽血、给药等工作任务型活动,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感受到新知识构建的成功,让学生在一种自然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语言,避免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语言运用到交际中,从而轻松实现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1)推进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研究对高职护理专业的调研仍不够充分,因此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同时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任务难易程度的选择,任务的编排,任务与练习的区别,任务教学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改进。
(2)精选教材,编选更适合的教学内容。目前研究只是抛砖引玉,如何编写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配套教材教辅资料仍待解决。教学资料应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突出使用为主,够用为度,体现护理专业教学特色。
【关键词】构建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 教学体系
引言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影响最大的课程之一。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以此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 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它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背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护理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其中设置了高级护理类专业的院校不少,并且护理系部在校生人数众多,有部分院校还专门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或开办了英语护理专业试点班级。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外承诺,外资医院准入,外资医院和国内三甲医院对具有国际护理水平的护士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如何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外语技能和国际化水平已成为我国护理界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医护人才国际化的发展,促进医护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国际人才联合协会联合推出了全国医护英语综合等级证书考试,该考试由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 , 简称METS )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两部分组成,侧重在考查应试人员公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医护专业英语的水平,以考促学,引进国外先进的医护理念,使我国的医护水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
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基础
专业英语, 简称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Hutchinson T Waters(1987) 等曾给ESP做出过明确的定义:“ESP不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不包括某一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基于各种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其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针对性。ESP学习者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掌握英语主要是在某一特定专业范围内使用,以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即学习者的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不能分开。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正是基于ESP基础之上,以METS和PETS为指导,进行教学的整合优化,体现于教学内容之教材选定和编写、教学方法之探索和革新和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整合等方面。
三、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框架
(一)教学内容之教材选定和编写
开设高职护理英语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后,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护理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因此英语教材的选择要充分体现护理英语特有的规律性,突出英语在护理领域实际运用的特色。专项阅读材料、听力材料、口语材料、写作材料应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具体而言,教材内容应能全面系统体现护理英语特色,应有书面材料和生动形象典型性强的音像材料相结合。所以选择并使用合适教材并非易事。因此我们进行了教材编写的尝试。教材以“实用性、新颖性、知识性”为指导准则,侧重于英语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运用。该书前十个单元以贯穿护理工作的基本场景为主线,前六个单元模拟为门诊部分的挂号、问诊、化验、取药、急诊、保健指导等情境,后四个单元模拟为住院部分的住院、查房、手术、出院等情境;最后两个单元为拓展部分,主题分别为死亡和医护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每个单元由精读文章、专业词汇、口语实践、课后练习、写作指导、补充阅读材料构成。此书《实用临床医护英语口语》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在2009年3月―2009年7月我院2008级护理313和314班试点使用 ,学生对教材反映不错。另外,目前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新词汇、新发现层出不穷,教学内容还可以由教师不断在网上下载更新,及时补充。
(二)教学方法之探索和革新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属于行业英语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强调护理英语技能教学。其次应突出英语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对护理英语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了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可全面实施导学模式,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掌握护理知识的语言工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使教学场景真实化、逼真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使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三)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整合
教师素质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加强护理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尤显重要。按照护理英语的听说、阅读、写作教学的需要,可对英语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和专业分工。学院可为英语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听取或自学一些医学背景知识和基本护理知识课程,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考试,获取护理专业证书。 同时,英语教师也可根据护理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到涉外护理医院进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
结语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一种全新的适合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王才仁. ESP的理论与实践 [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3.
关键词: 跨文化护理 护理文化 医护英语
1.文化的概念及文化的交际作用。
“文化”一词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涵盖“文明”、“文治”和“教化”的含义。在西方,“culture”的词源是拉丁语“cultura”,指耕种、培育、改善等。近现代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Burnett Tylor全面概括了文化的含义,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是文化各个组成部分得以存在、演化、传承的基础。李定钧[2]认为A.L.Kroeber对文化的释义在语言学习方面最具影响力,即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和内陷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使用而习得或传授,并且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是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语言本身发展过程也变成人类历史和文化印记,成为文化的活化石。文化体系庞大,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文化与知识层面、交际层面、概念层面的联系,影响着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与理解。
文化的交际作用是语言所不可替代的,但是文化的学习可以通过语言的学习实现。张辉[3]在研究了外语学习中语用迁移而造成的交际失误后指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内容、言外行为及使用语境上的差异,学习者把本族语的思维方式、交际方法和文化理解套用到目的语中时,会造成语用失误。”针对这种文化上的不对等导致的语言的理解与使用错误,他提出有必要在外语教学中开设有关课程,专门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锻炼其运用交际文化的能力。
沈红指出: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深刻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4]。
吴一安[5]指出,语言的学习,势必要学习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势必要面临两种文化接触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文化定式、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文化适应、文化冲击等。所有第二语言环境都涉及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由此而带来的态度、社会距离、社会政治等问题,是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给予考虑的。
2.了解中外护理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医护英语的习得和护理工作的实施。
涉外医护从业人员时刻面对着不同文化的冲突与共处。对医护文化的了解,尤其是西方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认知行为特点、交际关系等,能促进中国护士更有效的医护工作交流,和谐医患关系,达到更好的医护效果。
医护行业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其内容与学习方式都具有独特的行业特色,天然地与公共英语存在巨大的差别。作为在医护专业领域国际通用工作学习环境下的交流工具,医护英语有其严格规范和程式。对ESP教学的研究,引发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医护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和对比研究的必要性。从学习目标看,“ESP教学不是培养单纯的语言人才,而是培养专业领域的综合型人才,ESP教学除了语言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对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职业理念、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素养的教育功能”[6]。ESP教学承担了更多的专门针对跨文化能力培养这方面的职能。
在这里,医护文化主要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疗护理人员对疾病和病人的基本认知和态度,以及随之采取的行为理念、沟通方式。例如:西方在从局部护理转向整体护理理念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病患生理、心理,以及病患所处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的整体关注。由于医护理念的改变,随之改变的是具体操作和工作程序,以及医患沟通的方式。西方的个体文化向整体文化转变,与中国传统中医的整体思想不谋而合,为中国学习者学习西方医护文化提供便利条件,这种学习上的互相借鉴也促进医护英语的学习。
又如:西方文化中注重个体、尊重个体自由、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传统,使西方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和法律法规的约束。由于对待病人的平等态度,使医患交流上使用的语言更趋于委婉、客气。同时,病人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更大,相关法律文书更严谨和规范。因此,在跨文化护理中较大的难点是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误会和诉讼。
3.阅读和词汇教学有助于培养跨文化护理的能力,是涉外护理专业的重要内容。
跨文化护理的实质就是文化关怀。跨文化护理的重要性已引起相关学者对医护英语的文化内涵的关注。了解西方医护文化,培养跨文化护理能力,是高专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在跨文化护理理念基础上的医患交际才是成功的、高质量的沟通。
对在校大专生来说,学习西方医护文化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医护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阅读医护英语文本,有助于学生:(1)了解医护英语文章的文体,获取行业信息;(2)学习专业词汇,了解西方医护文化、法律法规等人文知识。这些知识是公共英语学习所不可替代的。
关于涉外护理阅读教材的内容,跨文化内容是不可忽视的。李鸿艳[7]指出,教材应兼顾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跨文化素质。主张以护理人际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等学科开展以双语教学为依托的文化教育。刘水[8]对中外护理教材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国外已经形成护理学科的成熟理论和护理学体系,而不是依附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从属学科。护理实践所强调的整体护理理念,使西方更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沟通、病人教育和心理抚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形成“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
教材中精选的医学和护理类的英文材料,要有意识地引入西方护理文化和实践中的细节及规则,在理解上学生有以母语习得的护理知识为基础,因此不难理解其内容,但是需要克服的难点是相关医学专业术语。
李定钧指出:全部文化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长存。
医学专业术语词源大多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医学词汇承袭着古希腊朴素的医学思想和神话传说。后来,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医学,医学文献改用拉丁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人学者推崇古希腊文明,崇尚用拉丁文演讲与写作。因为古希腊文明早于拉丁文明几百年,保持不被外来语介入的纯洁性,故英语在完成对外来词素英语化的过程中,大量借用希腊词素构成医学词汇;近代学者常直接采用希腊语的构词成分创造医学新词,这一传统沿用至今,成为创造医学术语的源泉[9]。同时,医学语词不断寻求文化的意义而进入隐喻性的思维。医学用语中很多表述都具有隐喻性,承载着丰富的医学文化信息,从中可以探寻到医学文化的遗迹,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与乃至各种特定的思维模式。例如:文化关联词“eating disorder”指进食障碍,是20世纪末西方的文化精神病学家将此病列入与文化相关综合征的一例。
跨文化护理的概念,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护理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传统、的人群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笔者认为,护理礼仪、护理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的开设,能为文化教学提供支撑。
4.结语
阅读与词汇教学是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西方护理文化的主要途径。大专院校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跨文化相关内容的学习,掌握西方护理文化的规则,加强阅读教材中文化信息的内容与医学术语词源学教学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林明金.词汇文化对比与双语词典编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25-27.
[2][9]李定钧,主编.医学英语词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5,16.
[3]Kenneth R.Rose,Gabriele kasper.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8:10.
[4]沈红.谈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2008.
[5]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Pearson Hall Regents,1994.
[6]马雁.大学ESP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4-157.
[7]李鸿艳.以护理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为依托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31):2903.
[8]刘水.浅析护理双语教材的编写模式[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60.
【关键词】 继续护理学教育;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护理继续教育是护理人才成人教育阶段中的综合体,是实施护理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护理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院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 CNE)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2]。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以来,主要重视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的继续教育,强调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而忽视了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纳入继续护理学教育内容的必要。
1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1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1 护士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3];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4];国内有研究报道护士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占12.3%~31.8%,护士不良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5,6];另有调查显示52.1%护士认为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7]。护士面对日复一日超强度的工作产生了厌倦感、疲惫感,同时由于工作繁重,对家庭、孩子及父母的照顾不周,甚至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另一方面护士自我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健康状况变差,护士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不利于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应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
1.1.2 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角色冲突;护士工作繁重辛苦,技术性强,责任心重,突发事件多,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的身心处于疲惫状态。护士工作应激虽然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而且也只是间接因素,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8,9];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角色功能的发挥[10]。
1.1.3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护理学教育的内容,可以使护士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到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专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护士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也有一定影响[11]。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护士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有效的利用社会支持,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解压,从而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高压力的环境;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能帮助护士掌握沟通技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与人交流,正确处理好护士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使护士掌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方法,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
1.2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护士作为为人们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源,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绩效、患者的满意度密切相关[10];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预示着患者的满意度[12]。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是提高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力的高低还决定于主体的意志、毅力、兴趣、信念、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挥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13]。在继续护理学教育中,除了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护士身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避免稍遇困难和挫折就心态失衡,增强护士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护士健康乐观的情绪,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护士还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方法,了解不同患者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上帮助、引导,从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更好地胜任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要。
2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护理部定期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积极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沟通技巧和方法的培训,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有意识的培养护士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护士应激能力;成立护士俱乐部,关心护士的生活、分担她们的压力,帮助她们形成快乐工作理念。
最近美国继续教育认证标准又做了修订,指出继续教育的发展中心应从过程转向结果, 即从如何搞好继续教育这个过程本身,逐渐转向如何使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效果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人类健康,如何使人们充分感知继续教育的作用。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除了应该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应该加强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最终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袁素娴,郑一宁.综合医院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8-29.
[2]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
[3] 马玉辉,郭源萍,宋慰春,等.中医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华临床医药护理,2007,5(2):53-55.
[4] 陈亚红,吴庆文.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4,1(12):1099-1100.
[5] 程金莲,李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92.
[6] 蒲莉,马梁红.100例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4):65.
[7] 苏敏宜,张莉,程云.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现代医院,2010,10(4)109-110.
[8] 卢莉,冯涛,薛朝霞.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6.
[9] 徐伊,林健和,李淑仪.护士在应激状态下的应对方式调查.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3,24(6):89-91.
[10] 蔡中艳,王健,徐玉华,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54-356.
[11] 荣志宏.心理干预对护士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00-101.
[12] 尹凤玲,刘连忠,夏芳,等.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干预的研究.护理研究,2009,23(1),63-64.
关键词:人文主义 交互式教学法 护理英语
一、交互式英语教学法
交互式英语教学法是人文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在母语及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交互式教学模式(Reciprocal Teaching)是目前西方所普遍采用推崇的教学模式,它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 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模仿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预测、提问、澄清和总结等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我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
二、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法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培养素质和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理英语课程还都是灌输式的文章阅读,词汇记忆,最后应付护理英语等级水平考试。这样的应试教学模式违背了以人为本,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理念,这样的学习效果不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所以要使护理英语教学真正改革,必须从教材,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多角度同时进行。
三、交互式英语教学法的尝试
首先,使用交互性较强的护理英语教材,同时渗透人文主义理念。传统的英语教材是以阅读文章,单词记忆和习题训练为主的。我们必须使用的是交互性较强的教材,使用真实的教学素材,将听说部分比重提高到80%以上,在不断地听,说,做当中熟悉护理技能操作,英语单词发音和拼写。教材需要配给地道的现场录音,或仿现场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做出辨别,判断。教材中必须有让学生模拟现场的口语练习,如,手术室里与即将进行手术的病人的交流。除此之外,护理英语课程的必要部分是操作训练,及动手能力,教材中必须创设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操作指令,让学生做到在做中学。而教材的听,说,做这三个方面都是交互式教学方法的执行,这样的教材能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都有一个相互的观察,学生能模仿教材配给的地道的发音,而且能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教材所设定的听,说,做的任务在交流中完成,而达到较好的能力培养效果。
其次,在课堂中用交互式教学法。
1. 交互式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人文主义渗透让我们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因此这就强调在护理英语课堂教学中护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讲解语法知识,而是扮演学生学习促进者(learning facilitator),同时在不同场合还扮演不同角色,如知识之源(source of expertise)、管理角色(managing roles)、建议来源(source of advice)、分享角色(sharing roles)、关心角色(caring roles)、课堂气氛创造者(motivator)等等,让人文关怀体现在整个交互式活动过程中。
3. 在护理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护生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忽略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课堂上教师鼓励护生大胆开口,使用语言交流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不需要严格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以免影响学生的语言流畅性和积极性。
4. 以交际活动为主要课堂方式,选用真实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材料,提供各种的课堂活动,包括搭档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班级活动(class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短剧表演(short play),采访(interview)等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会运用语言知识。
5. 重视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以便进行有效且恰当的书面交际,避免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理解的误差或差异。
第三,为了巩固交互式教学法的效果,科学的评价方法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交互式教学法在评估阶段也一改传统教学法中的考核形式,而是将评估贯穿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评估内容包括小组分工协作情况、话题分析情况、材料搜集整理情况和班级演示情况等等。教师的评估不是一家之言,也来自于学生的现场反应和评判。评价可以由教师实施,也可有学生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参与,教师密切关注、仔细聆听,并对此进一步做出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要使学生真正明白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使学生真正乐于评价他人,乐于接受他人评价,也乐于评价自己。在Applied Writing 和Interview 环节中,学生学习评价的积极性非常明显,在有效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表范例:
Class: _______ Team No._______
Topic: _______ Final Score_______
Main Content(30)
Language Structure(35)
Communication Skill(35)
Total Score(100)
此外, 在实施课堂评价时,既要避免那种程序繁琐的评价方式,也要避免那种为评价而评价的形式主义。评价应该是切实可行、简明扼要的。此外,评价还要因人而异,视活动的难易而有所不同。#p#分页标题#e#
总之,要让高职护生真正得到能力培养,让他们学为所用就要使用体现人文主义理念的教材和交互式教学方法应用在护理英语教学课堂中,交互式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它把语言真正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和使用,学生和教师的潜力和能力都被前所未有地挖掘和调动起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展示成果的各个阶段无不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韩 红 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7-32
[2]刘列励1997. “全球性英语教改方向---语言教学领先于语文教学”《光明日报》11,21
[3]吴 刚1人文与新人文教育[J ]1全球教育展望 ,20011(9) :9~101
【关键词】护理人员;营养教育;膳食;营养
在大型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任务繁多、长期日夜倒班,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消耗量均非常大,而又未能及时正确的调整饮食[1]。加强营养教育、改善饮食结构对保证护理人员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为了了解护理人员的膳食结构,评价营养教育对改变护理人员膳食结构的影响和效果,进行本次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7年3月在广州市内某三甲医院随机抽取的注册护理人员30名,均为女性,年龄在19岁~31岁,教育水平为本科8人、大专20人、中专2人,主要从事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2、方法
2.1膳食调查
在营养教育前后各1周内,采用24小时回顾法结合记账法分别进行连续3天的膳食调查。用膳食营养软件(总医院制)进行膳食营养素的计算。
2.2营养教育
以营养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结合下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教育材料[2]。
2.3统计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配对的设计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对膳食营养软件计算所得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二、结果
1、膳食结构
营养教育前后膳食结构变化情况见表1。
营养教育后,被调查者的粮谷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蔬菜类和水果类摄入量均有所增加(P<0.01、P<0.05、P<0.01、P<0.01、P<0.01);畜禽肉类和油脂类摄入量有所下降(P<0.01、P<0.05)。与“平衡膳食宝塔”相比,教育后的膳食结构更趋合理。
表1营养教育前后的膳食结构
食物摄入量(g)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粮谷类110.62±50.52285.91±61.34<0.01
鱼虾类51.78±19.6060.58±20.12>0.05
畜禽肉类218.67±50.6184.73±39.20<0.01
蛋类15.94±9.5858.25±12.88<0.05
豆类及豆制品20.46±10.3363.20±25.79<0.01
奶类及奶制品200.34±48.91239.15±55.72>0.05
蔬菜类208.48±62.94389.11±71.53<0.01
水果类58.32±13.52127.49±45.83<0.01
油脂类39.20±7.6324.72±9.94<0.05
2、营养教育前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占RNI(AI)百分比的比较(见表2)
营养教育后,摄入的总能量占需要量比例有所提高(P<0.05),蛋白质、钙、锌、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摄入量占需要量比例也有明显提高(P<0.05、P<0.05、P<0.05、P<0.01、P<0.01、P<0.01、P<0.01),总脂肪摄入量占需要量比例明显下降(P<0.05)。
表2各营养素摄入量占需要量的比例
摄入量占需要量(RNI或AI)(%)教育前教育后P值
能量78.60±32.46108.75±49.81<0.05
蛋白质86.79±38.56106.94±51.87<0.05
脂肪156.58±67.3996.82±41.84<0.01
碳水化合物87.27±41.67101.53±52.64>0.05
钙46.51±20.2561.68±35.34<0.05
铁85.69±40.3190.35±47.20>0.05
锌75.35±36.4781.71±41.02<0.05
硫胺素52.37±26.7289.71±43.27<0.01
核黄素57.91±27.4991.75±47.91<0.01
维生素C60.71±31.7594.91±47.67<0.01
3、能量来源评价
营养教育前后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变化见表3。
营养教育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明显提高(P<0.01),脂肪的供能比明显下降(P<0.01),蛋白质的供能比无明显变化(P>0.05)。
表3营养教育前后的能量来源
能量的营养素来源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摄入量(g)占总能量摄入量(g)占总能量
碳水化合物195.51±61.2548.42%370.28±107.6866.27%<0.01
脂肪65.58±28.1236.51%50.48±25.6720.33%<0.01
蛋白质60.75±22.5415.07%74.86±29.5113.40%>0.05
4、三餐能量分配评价
营养教育前后三餐能量分配变化见表4。
营养教育后,早餐的能量分配比例提高了(P<0.01),晚餐的能量分配比例下降了(P<0.01),中餐的能量分配比例基本不变(P>0.05)。
表4营养教育前后的三餐能量分配
餐次比(%)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早餐18.28±8.7630.34±14.43<0.01
中餐39.33±17.6138.39±16.42>0.05
晚餐42.39±21.7631.27±15.37<0.01
5、蛋白质来源评价
营养教育前后蛋白质食物来源变化见表5。
营养教育后,豆类及其它植物性食物来源的蛋白质摄入比例增加((P<0.01、P<0.01)),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蛋白质摄入比例下降(P<0.01)。教育前后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均超过50%。
表5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占总蛋白(%)教育前(n=30)教育后(n=30)P值
豆类及豆制品3.45±1.597.69±3.51<0.01
动物性食物55.46±25.8142.67±27.14<0.01
其它植物性食物41.09±14.6849.64±22.26<0.01
三、讨论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膳食调查比较营养教育前后,医院护理人员的膳食结构发生的变化。
由营养教育前的膳食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医院护理人员的膳食营养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类食物摄入量与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量相差较大,如粮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豆类和蛋类的摄入量低于建议量,而肉类摄入量高于建议量,油脂的摄入量也偏多。(2)能量的营养素来源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偏低,只有48.42%,而脂肪供能比过高,达36.51%。(3)三餐热量分配不合理,早餐能量占全天能量比例过低,只有18.28%,而晚餐的能量比过高,达42.39%。(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优质蛋白所占比例超过50%,说明蛋白质质量比较好;但豆制品来源比例偏低,只有3.45%,与豆制品摄入量过低有关。(5)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相比,钙、锌、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的摄入量不足。
涉外护理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境外或涉外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人才,该专业英语教学包括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本文基于ESP教学理念,拟分析涉外护理ESP教学的对象、师资、教材、授课时机以及EGP与ESP的衔接等方面特点,着重探讨该专业英语教学思路,以期改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
关键词:
ESP;EGP;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社会对复合型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30年来,各高职院校相继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扎实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国际性涉外护理人才,因此护理英语教学成为该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1]。然而,目前国内有些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依然较差,于是英语教师纷纷探讨该领域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问题。笔者认为,涉外护理专业ESP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依赖于专门的ESP师资、教材、教法,而且与ESP的授课对象及其通用英语(EGP)能力等相关因素密不可分,EGP与ESP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1EGP与ESP的关系
ESP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社会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语境下,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尽相同,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变体。从Hutchinson&Waters的英语语言教学树形图[2](见图1)不难看出:作为在不同专业范围内使用的专门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无疑就是通用英语(EGP)的功能变体。EGP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ESP则是某一专业学生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必须以EGP为基础。
2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思考
2.1合适的对象是ESP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正如有些高校英语专业招生需要参考考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涉外护理专业在选择生源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英语基础。自1985年在国内首家创办涉外护理专业以来,我校涉外护理专业已有一千余名毕业生迈出国门,在欧美、中东、东南亚的14个国家从事护理工作,境外就业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当时我校英护班为四年制中专(普通护理班为三年制),每4年招一届,因人才培养质量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后改为每届招收两个班,最后发展到“遍地开花”,护理专业全部改成英护班。人才培养效果一度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生源质量没有控制好,部分学生进校时对英语毫无兴趣、英语基础差,ESP教学效果深受影响。所幸我校及时调整招生策略,从而确保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或全部不是由普通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而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所决定的。”[3]实践证明:综合考虑学习者相关因素(比如学习者学习目的、动机、对英语的态度等主观因素,学习者当前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等客观因素),通过笔试、面试,筛选合适的教学对象,是涉外护理专业ESP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2.2扎实的EGP能力是ESP教学的基础
《ESP》杂志主编TonyDudleyEvans认为:大部分ESP课程都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而开设的[4]。ESP教学必须以EGP教学为基础,两者既可以是并列关系:教学内容有差异,教学原则无本质区别;也可以是接续关系:在发展学习者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EGP)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学习者实际需求,培养、提高学习者利用英语进行职业交流(ESP)的能力。有些院校涉外护理ESP教学效果之所以差,部分原因是忽视了与EGP教学的有效衔接,盲目强调ESP教学。事实上,涉外护理专业EGP课程体系必须包含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句子结构等,学生EGP综合能力培养决非一门课程或一本《综合英语》教程能解决的。不难想象,如果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低年级时没有打下牢固的EGP基础,不具备较强的通用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其后期的ESP教学自然很难顺利有效开展,教学效果必然会不尽如人意。
2.3合格的ESP师资是ESP教学的关键
ESP教学必须有合格的师资。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教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专业教师组成,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英语专业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对中西护理文化的差异缺乏深入了解,而护理专业教师英语水平又达不到一个较高层次,这都直接影响到护理ESP教学方法和效果[5]。缺乏合格的ESP师资是目前许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早在1989年,我校便从首届英护班挑选出3名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他们业余时间顺利修完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后,先后赴国外公立大医院从事为期两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工作期满回国继续任教。我校涉外护理专业ESP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拥有一支优秀的既懂英语又懂护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4实用的ESP教材是ESP教学的保障
ESP教学理念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都应体现真实性原则,真实的教材内容应该包括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都应体现ESP的社会文化情景、真实的语篇以及真实的学习任务,即语言技能的训练、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培养。然而,有些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使用的医学英语教材内容非常广泛,与护理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我校涉外护理专业一直通过两种途径选用教材:一是自编校本教材或讲义,如医学英语词汇、口语等,以国内现有的医学英语教材为蓝本,紧密联系临床护理需求,注重教材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难易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适当取舍;二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用国外原版教材,如《美国注册护理入门》《剑桥护理英语》等,确保了ESP教学的实效性。
2.5科学的ESP开课时机是提升ESP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
21世纪英语教学的根本转变就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由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ESP课程大多为高校高年级学生或已从业的成年学习者设置,一般面对中高级学习者[6]。涉外护理英语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是ESP的重要分支。涉外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还应充分考虑与学生临床护理课程间的有机衔接,注意医学英语与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因此,应当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即四年级安排开课。因为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时,已大致完成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积累了对各种不同疾病护理的感性认识,此时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针对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兴趣也高。此外,四年级是学生在医院见习期,也可达到“做中学”“在交际中学交际”的目的。
3结语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包含前期的EGP与后期的ESP教学,该专业的ESP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培养学生较强的EGP能力,以专业需要为出发点,构建一套适合高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EGP与ESP课程与教学体系,注重EGP与ESP的有效衔接,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涉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55-58.
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不同,CBI教学会有所侧重,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常见的有五种:沉浸模式(Total/PartialImmersion)、保护模式(ShelteredModel)、辅助式(AdjunctModel)、主体式(Theme-basedModel)和语言训练课程(Lan-guageTrainingCourse),这些模式依次体现出语言与内容的过渡与融合关系。(一)沉浸模式。沉浸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英语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由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组成的语境中。在沉浸模式中,语言只是专业课学习的一门工具,学生更侧重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沉浸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输入,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能力。(二)保护模式。保护模式即为专业课与语言课一体化的模式,适用于当学生的语言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课程需要的时候,教师通过一些“保护”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通过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采用哪些“保护”方法,教师可依据学生语言水平、教学内容等灵活运用。(三)辅助模式。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与语言课,由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师共同承担。该模式适用于当学生语言水平相对较低,跟不上学科专业教学的时候,通过开设一门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内容。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专业课教学为出发点,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语言课以专业课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四)主题模式。由语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各类主题和话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语言为媒介,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五)语言训练课程。语言训练课程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主张把语言学习放在第一位,重点是语言技能的学习。此模式虽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但仍以内容为依托,只是内容没有固定的主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语言训练课程与主题模式相结合,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枯燥乏味。
二、CBI教学理念下护理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示,教师应把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护理领域内英语的实际应用上。其具体目标是,通过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阅读护理专业文献,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例如病史采集等日常交流;熟悉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掌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就能以此目标为基准,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去执行。(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采用应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语言水平而定。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采用以主题模式为主,语言训练课程为辅的模式。语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专业特点选取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主题,旨在增加学生的医学词汇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院校可以采用辅助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教学。辅助模式由专业课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分别负责专业课和配套语言课教学,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密切配合,彼此做好协调工作。保护模式对学生及教师都有较高要求,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课程,又要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讲授。有条件的院校可先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上专业课,上课的同时还可对本国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术交流。(三)教材。1.原版教材。教材是CBI教学理念的关键因素,CBI教学理念提倡利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原版教材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1)真实性。原版教材提供了大量地道、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及丰富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先进性。对于医学来说,西方的发展要相对先进一些,原版教材可以最直接、快速地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呈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科学性。原版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且需经过国外专家多方论证与实验方可出版发行,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2.自编教材。原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编教材授课。自编教材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编写,但编写时应按照原版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去编写,即保证教材的真实性、先进性和科学性。(1)真实性。教师在自编教材时,在选材的问题上要尽量采用地道、准确的语言素材,还原真实的语言环境,如遇到难点,需做一些批注、解释,也建议尽量使用英语,以保证语言的真实性。(2)先进性。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尽量把最新、最权威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在保证学科的先进性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表明,输入的语言材料有趣,学生对材料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同时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要拘泥于统编的教材。(3)科学性。自编教材一直因缺乏系统性而遭诟病,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严格遵循教材编写原则,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在自编教材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各护理院校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语言水平调整教材的难度,语言水平要与内容难度保持平衡。作为CBI理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语言材料输入水平略高于学生水平时,语言获得效果最好。(四)教师。CBI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目前因培养模式的问题,这类复合型人才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英语素质的培养入手。护理院校可以聘请外籍教师或专业英语教师担任顾问和指导,对专业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备课、试讲等环节进行指导和评定。同时护理院校要为专业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出国深造,使其逐渐具备精通的外语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五)评价体系。CBI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内容为依托把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结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也应体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结合。护理英语考核内容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又要考查专业写作能力,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覆盖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在评价方式上,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本课题将CBI教学理念引入到护理英语教学中,构建新的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把护理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单纯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通过借助专业学科内容,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本文就CBI教学理念中的核心因素教材,教师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几点建议,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希望笔者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后续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护理院校特色的CBI教学发展之路。
作者:景彩虹 张静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整合教材 教学有效性 用教材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50-01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文化课学习。英语是卫校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但卫校学生英语程度差别较大。
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我校于2011年申请了METS考点,并专门为METS考试指定教材《护理英语》开设了一门新课。这无疑为学生学习英语注入了无限的动力。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强,外资医疗机构、外资医院、涉外病房日益增多,对护理人员英语要求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的条件之一。无疑为通过METS考试,学校、学生还有教师都更加重视医护英语学习,把公共英语和医护知识有机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提高医护英语教学水平,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贴近专业,也使专业知识的学习锦上添花,从而使我校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针对卫校学生的接受能力,本人在备课时摆脱了以往讲单词抠语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利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因材施教,强调有效教学,对课本内容重新整合,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且收获颇丰。
在讲授《护理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Medical specimens》时,就根据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本单元进行了重新整合,使用思维导图和记忆树以及一切促进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为学生梳理出知识点头绪,让学生对本门学科有一个深入浅出的知识框架,可以使学生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不同层次的把握,从而在每节课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首先带着学生看开篇标题,共有八个小标题,分别为解释病理检验、要求澄清事实、检查理解程度、电话技巧:联系其他同事、解释肾脏机能丧失、缓和地提出要求、解释泌尿导管、阅读病理报告,说明白汉语意思之后,要指出病理检验、肾脏机能丧失和最后的病理报告是本单元的重点,遵循教学中垫垫脚就可以够到树上的苹果这个原理,要让学生努努力就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不要把自己的课堂弄得遥不可及,要努力使更多的学生融入到你的教学当中,不要他们做课堂的旁观者,要做参与者,这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明重点之后,分章节的把重点只是内部的联系建立起来,形象一些的说,在开始授课之前,先要把这个章节的框架为学生建构起来,再视学生的理解程度不断的去丰富这个框架,讲课就好像是在给学生介绍一个人,先把大概轮廓为学生勾勒出来,再去为这个人增加血肉甚至思想,与护理英语相关的专业知识点就是血肉,背后体现的护理这个职业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比如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护士的语言艺术等等就是这个学科或者说这个职业所要反映的灵魂。
讲《护理英语》我都是从后面的听力材料为切入点,五单元共八个对话,分别讲的是患者出现UTI(尿路感染)症状,frequency, ungency and pain when pass urine,febrile 和brilliant(尿频、尿急、尿痛、发烧和全身无力),5.1讲的是病人将上述情况告知护士,护士的应对措施是要do a urine specimen(采集一份尿液样本),5.2讲的是护士给病人解释how to do the MSU(中段尿样),而5.3讲的是护士联系病人的负责医生,报告相关情况,医生回复采集中段尿样,确定是否感染,稍后会去病房给病人开一些Abs(antibiotics抗生素),而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就是在说MSU的Pathology Report(病理报告),其中有一点让学生弄明白C&S(culture and specimen test 细菌培养与敏感测试)的相关知识。5.4则是以肾衰竭renal failure为切入点,讲早期肾衰和终末期肾衰(ESRF)的症状和应对,其中引出与urine尿相关的一些医学英语词汇,早期肾衰症状不明显,可以做血液和尿液检查,查是否有proteinuria蛋白尿和haematuria血尿,病人的感觉可能是oliguria(少尿症),到了ESRF(终末期肾衰)症状(symptom)就可能会是anuria(无尿症)。终末期肾衰临床上没有治疗方法,只能dialysis(透析)和renal transplant(肾移植),讲到这学生如果可以理解,顺便复习皮肤移植(skin graft)。5.5则是从早期肾衰的确诊中引出的采集一份普通尿样(urinalysis 和 an ordinary sample of urine),正好和5.2的MSU(中段尿样)对比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5.8可以在复习肾衰的基础上,引出尿潴留,从而讲解how to put in a urinary catheter(尿管),讲解要以点带面,收放自如,基础最低的学生起码要知道本单元的三个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授课最低目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为他们继续讲解肾功能的那篇文章,中等基础的学生则要把握前面所叙述的各个知识点,起码说出个大概来,所以本单元要考察教学效果就可以问学生肾衰或者尿路感染的症状和应对措施,也可以考察对病理报告的解读,最终把教学目标回归到使用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促进卫校英语教学。
总之,卫校公共英语教学引入护理英语课程教学,并针对学生的消化能力对教材重新整合,既帮助学生学习到了基本的专业英语知识,又帮助了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模拟或者真实的专业实践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了护英教学的不足,真正为卫校公共英语的教学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8-10.
[2] 邱炳焕.巧用整合思维,创新英语课堂评价[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3):60.
论文关键词: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综合英语》,教学改革
一、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
所谓交互性语言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语言材料、学生与计算机等诸方面的多项交互。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学者就交互性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教学原理、交互模式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教学的内涵,促进了语言教学研究的发展,其中尤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ilga M. Rivers和旧金山大学教授H. Dounglas Brown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Brown(2001:159)将交互定义为“两人或多人在相互影响后进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上的交流。”他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互是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的全部意义所在,在交互的过程中我们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在一定的情境中分析理解信息、协商意义、并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特定的目标。通过交互来学习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佳途径,因为交互性的语言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速新旧知识的融合,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Rivers(1988,2000)则明确指出,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交互能力,交互性语言教学应遵循以下十大原则:
(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动力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2)语言教学要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和目的,课程设置应该多样化;(3)语言教学以语言的正常使用为基础,应采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口头和书面形式的意义交际;(4)课堂教学的关系应体现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既要尊重教师,又要爱护学生,以创造一种融洽的、合作的学习气氛;(5)语言知识和语言控制是语言使用的关键,而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控制能力的获得不是通过背诵或教师讲授,而是在自己的反复运用中获得;(6)语言控制通过创造性来发展,而创造性则需要交互性的、参预性的活动来培养,而且这些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7)交互性语言教学应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形式来辅助教学;(8)测试是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9)语言学习渗透另一种文化,学生要学会融洽地接触该文化并在该文化里生活;(10)教学的真正世界超越课堂,语言学习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进行。
二、《综合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其定义为“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大纲》还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综合英语》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英语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英语》的课时安排是最多的,上课时间也通常安排在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上午;学生也将其视为不折不扣的“主课”,对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综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颇受人诟病,其教学效果也难尽如人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大部分综英教师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通过教师讲解词汇语法、分析讲解课文来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重输入,轻输出,教学变成了“满堂灌”和“单口相声”,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主要是被动接收,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被有效调动起来,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一些学生更是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其结果是“费时低效”,师生双方都有“费力不讨好”之惑。这种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三、交互性语言教学理论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概括说来,笔者所采取的交互性语言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课前热身活动——值日报告
每次课前安排十分钟由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其形式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循序渐
进地逐步调整: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从中学的“哑巴英语”阶段进入大学,听说能力较弱,因此主要安排学生讲故事,值日生讲完之后,再请其余同学进行复述;大一第二学期安排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或英美作家作品,值日生讲完要与听众进行互动;大二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就某个事先给定的话题做演讲,讲完之后请其余同学概况要点,分析优缺点,并做进一步的讨论;大二第二学期在演讲之外,另外增加小型话剧表演形式,在表演结束之后,也会要求其余同学进行总结和点评。多年的实践证明,“值日报告”这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英语和大胆应用英语。
2. 引导学生预习新课
新课开始之前,根据授课内容的要求给学生拟定预习任务,包括背景知识点、重点词汇、课文主旨、结构与重要语言点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词典、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3. 以问答和讨论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先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课文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与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二课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为例,新课导入时笔者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What’s the storyabout? 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to start on this journey? What was his planfor the trip? What did the he learn about people in general during the trip?How many states did he visit? 等等. 接着要求学生就下面的话题进行讨论:Do you agree that it would be foolish totrust strangers? Have you ever been helped by strangers when you were introuble? 在这个典型的师生交互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不仅可以检查预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4. 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不可分。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无法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语言教育在很多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因此,笔者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有意识地加强文化的导入,如在讲授《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课Diogenes and Alexander时,就预先列出如下文化背景要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Diogenes and cynicism, Alexander the Great, Plato, Aristotle, Achilles andHercules,而在讲授第三册第五、六两课Twelve Angry Men时,也会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美国司法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及相关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理解深度,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5. 小组讨论加组际交流,合作分析课文
进入分析课文阶段,笔者先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提交疑难问题,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解答,有异议的则在组际间做进一步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主要做好组织者和监控者的工作,让每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同时,要确保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内容来进行,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结束之后,笔者会做出作出中肯的评价,对学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疑难问题要给与解答。在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6. 课文的延伸——复述、戏剧表演、采访等
课文分析结束之后,笔者通常会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复述、角色扮演、戏剧表演、采访、讨论等交互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言语交互能力。如在上完第一册第十二课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后,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次类似新闻采访性质的交互活动,由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这个角色,而其他同学则扮演新闻记者的角色,对“作者”进行现场采访,请他详细描述自己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经历,挖掘他旅行背后的故事。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都积极大胆地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遇到表达上的困难,笔者则在一旁适时给与协助。通过这样一些交互性活动的开展,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当发现自己能逐渐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言语交互之后,学生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心。
四、结语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交互性语言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则从传统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等。(2)以真实情景中的各种交互活动如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讲故事、采访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3)重视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证明,将交互式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各种交互活动相互沟通、激励和启发,让被动的、单向式的知识灌输变成主动的、多向式的知识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有效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 H. 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Rivers, WilgaM. Opening Doors And Windows Through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J]. 外国语, 1988,5.
[3]Rivers, WilgaM., ed. 2000.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Stern,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著.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护患沟通;语言技巧;职业素养;综合素质
临床护理教学是提高护理学生临床技能及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名护理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知识了解的增多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1]。临床护理教学除了要对护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对其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近些年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危重患者较多,临床护理工作复杂繁重,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急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在对护理学生的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现将其实践及体会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学生,年龄21~23岁,平均(21.02±0.85)岁,男5名,女55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习学生为28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0.98±1.12)岁。观察组实习学生为27名女性,3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1.04±1.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接受常规护理教学。常规护理教学包括护理查房,与医生及与患者间的交流教学。观察组护理学生在常规护理教学的基础上同时接受护患沟通强化教育。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护患沟通中强化语言技巧的应用: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护理学生首先要做到尊重患者,称呼患者时尽量用“您、老人家”等称呼,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医院温馨的人文环境。礼貌用语可以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患者的好感度及信任度。比如有的患者经历呼吸机甚至气管切开等治疗,内心十分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信心不足,这时护理人员言语上的安慰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在护患沟通中强调肢体沟通等非语言技巧:呼吸内科有些患者反复发病,住院期间难免会有焦虑烦躁的情绪。护理学生要学会宽容、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向患者作出解释和交代,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适当的微笑与同情等面部表情会给患者以安慰,可以拉进护患之间的距离,患者更容易配合诊治。良好的仪态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医护人员要做到着装整洁、面带微笑、阳光自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比如,当患者呼吸困难难以表达时,轻轻抚摸患者给予适当的安慰,在精神上给予鼓励,缓解患者的不适。气管插管在呼吸内科是一个常见的操作,由于插管时的不适,患者经常会躁动挣扎,此时护理人员轻拍肩膀、眼神交流等身体接触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由患者填评价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情况、临床护理中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2护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由学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加深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护患沟通的信心、临床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利克特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3由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组成检查小组,同期考核两组学生对所管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包括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掌握情况,每项满分25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两组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学生的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尤其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最高。总体上,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对教育方法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调查包括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护患沟通的信心、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学生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价成绩较观察组更高(P=0.000),见表3。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人体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老年人居多。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4]。漫长的疾病诊治过程,使得患者对疾病及诊治有一些了解,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对于未进入或刚进入临床的护理学生来说,临床知识匮乏,很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护患沟通存在难度。因此呼吸内科护士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护理技术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并总结沟通技巧,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5-6]。呼吸内科疾病病种较多,有些护理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仍然只重视专业知识及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临床中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作为带教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工作学习的角色转变。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专科操作比较多,包括吸氧、吸痰、雾化吸入、胸腔闭式引流等。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关注这些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比如吸氧时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禁烟防火及通风的重要性,取得患方的积极配合。而且是吸氧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气道干燥及出血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呼吸内科老年危重患者较多,病情重而且变化快[7-8]。护理人员需要多巡视观察病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因此,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非常重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了需要对临床技能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增加与护理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等知识。科室定期组织各位带教老师进行护患沟通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本科带教老师教学经验如下:(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是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前提。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复杂,有些学生专业素质不够,在患者询问病情时无法正确回应。比如患者询问护士,“我呼吸困难加重了,能否增加我的吸氧浓度?”此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种疾病适合的吸氧浓度,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问题。因此,带教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复习理论知识,不断把呼吸内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应在操作前详细讲解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带教老师进行示范教学,护理学生作为助手完成操作,待学生完全掌握后,方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实践操作。(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患沟通意识。带教老师要培养护理学生的敬业精神,带领学生们刻苦钻研业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护理人员要提高个人修养,在护患沟通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9-11]。(3)在护理学生操作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4)规范教学流程。严格遵守参观学习-实践-总结并纠错-再实践的教学流程。(5)采用任务驱动结合经典案例教学法强化护患沟通教育。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完成各个任务的方式[12]。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护患沟通教育为教学目标,选取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13-15]。带教老师精心挑选护患沟通的经典案例(包括失败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法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点评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护患沟通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护患沟通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摘要】病例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满足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真实病例或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病例,把学生们带入特定的情景里,然后引导学生对所给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此种教学方法在美国的形成和运营中不断完善、丰富,我国护理教育也逐渐引进。我国的病例教学应用领域主要有: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与护理学专业课等。应用的方法主要是病例编制。病例教学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本文也揭示了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
【关键词】病例教学;护理教育;应用;意义
1 应用范围
1.1 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随着病例教学法在美国的形成和运营中不断完善,我国护理教育也逐渐引进此方法。在进一步的国家护理教育改革中,我国的许多医学院校都加大了护理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研室里把病例教学收入基础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列。
1.2 医学专业课与护理学专业课: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儿童还是妇女,各种病例都很常见。护理学专业课的教师不仅把病例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而且一些教师还把病例教学纳入到自己的考试命题里,把它的考核结果作为其学习专业课效果的评价。此外,病例教学还为学生们提供了模拟护理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
2 应用方法
2.1 病例编制
2.1.1 编制模式――SOAP模式: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病例教学过程中所用的病例编制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大多数老师与学者习惯用SOAP模式,无论是在临床教学,还是在护理教学中,大都用SOAP模式编写一些病例。SOAP模式是医生们用来描述病人身体健康问题的一种常见格式,同时也是解决难题的一种有效“套路”。
2.1.2 编制依据与原则:病例是老师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载体,所以,在编制病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病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合适病例的主要依据:一是教学大纲,老师选择的病例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并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课本教材。老师们必须揣摩教材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并掌握所有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当然,在参考教材的同时,思维不能受到教材的限制。三是所教学生的水平。要充分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其接受能力,使其可以理解接受,并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
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病例编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在选择病例,首先要对医学与护理术语有一定的科学认识,要确保自己所选择的病例中,各种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二是,真实性原则:所选病例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可以为医院的存档病例也可以是其他的来源,但是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真实,这就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选取,此外还可以和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合作,获得其帮助;三是典型性原则:越典型的病例越能突出事物的本质,越具有代表性;四是病例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和系统性原则:病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问题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探索新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2.2 操作模式:老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把握病例运用的合适时机与学生的参与度等。笔者认为病例教学的操作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课堂讨论模式:要想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大家必须准备充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讨论前的1~2周,把要讨论的病例与问题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首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进行集体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该模式中把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只是一名组织与辅助者,只要把握住讨论内容的主旨与方向就好;二是,课堂导入模式:提出病例中的可疑之处,让学生观察,然后呈现给学生,由教师负责主要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分析得出结论;三是,大病例系统分析模式:从整体护理的理念出发,系统、全面地对病例进行分析。但是,这种模式占用的时间很长,所以经常用在临床实习的教学中。
3 应用作用与效果
经过病例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其书写护理诊断、目标和护理措施的优秀率明显高于那些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病例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效。在病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相长。病例教学虽然强调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无论使用什么方式的病例教学法,教师都要负责把握课堂主旨与方向,控制教学进展,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因此病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也会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二者相互促进。
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现在,虽然病例教学法发展很快,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病例教学法还缺乏和其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病例。老师选取病例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且规范性比较差,这与进行病例编制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此外,病例编制还受到学生的知识背景的限制,所以在选择时病例还要考虑听课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水平。
综上所述,病例教学是护理教育方法所要发展的方向。护理教育老师们要借助改革的形势,扩大病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病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病例教学体系,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斌. 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6.(11)∶2227―2228.
[2] 赵静 葛柳燕 王春红.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5 .19.(4)∶644―645.
[3] 郭莉 张瑞丽 茹淑玲等 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11.(22):984―98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职护理教育;应用
对于护理教育专业,学校要增强教育成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中职护理教育形式的转变,使教育活动更具有与时俱进性,有利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推动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概述
行动导向是德国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是推动德国职业教育界改革进程的重要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相一致的环境氛围,并在行动导向的引导下,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目标等,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手、脑并用,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
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其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首先,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差,对学习缺乏足够兴趣。所以,在中职护理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未能全身心投入,或者不能掌握有效学习方式,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缺乏足够的求知欲。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而,在中职护理教育中,课堂教学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且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逐渐在国内职业教育的多个领域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而加快该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融入进程,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我校在实验班中职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成果,调查了实验班59名学生的课程满意度.通过调查结果,可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比较适合当前的中职护理教学,并且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当前,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课程中。如,内科护理学教育中,其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疾病知识、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康复等方面。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系列知识内容,且实践较少,即使文化成绩出色,也不能有效融入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中,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不良影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文化知识内容有内化的过程,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见,要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更为深入地融入中职护理教育中,一方面,应注重在整个专业教育中的融入,不能局限于某一单项学科中;另一方面,应对中职学校教育体系进行重构,坚持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主,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和结构。如,学科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即文化课、医学科、临床护理课。再如,教学内容整合中,以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为主,促进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重构。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能够推进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框架体系的重构,为培养高层次专业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应积极为护理专业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如,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坚持以行为活动为依据、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等,促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同时增强中职护理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D].中南大学,2012.
[2]杨颖,王卫东,郑军,等.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重构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31):97-99.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 预应力张拉; 预应力施工
中图分类号: U44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74-01
一、张拉材料
主线桥和匝道桥预应力钢束每束分别使用φj15.24的钢绞线5根、9根、15根、16根、19根、22根和25根,钢铰线采用Ryb=1860Mp的低松弛钢铰线,Ey=1.95×105Mpa,锚下控制应力为δk=0.75Ryb=1395Mpa。钢绞线附出厂材质证明书,并按规定做力学性能抽样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预应力钢束的预留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锚具使用OVM15型、BM15型和HVM15型的相应规格成套锚具,锚具夹片采用2片式按180 °均分开缝的锥形锚具,锚固稳固可靠。
二、张拉设备
主要张拉设备采用YCD-25型穿心式千斤顶1台,YCD-350型穿心式千斤顶4台,YCD-650型穿心式千斤顶4台,Z4-500型高压油泵4台,压浆机2台。YCD-350型穿心式千斤顶和YCD-650型穿心式千斤顶是大孔径的单液缸千斤顶,在千斤顶前端安装限位板,尾部设置工具锚,可以同时张拉整束钢绞线。张拉应力达到要求时,千斤顶回油,钢绞线带动夹片自动锚固。YCD-25型穿心式千斤顶主要用于单根钢铰线张拉,YCD-350型穿心式千斤顶主要用于5~16根每束的钢铰线张拉,YCD-650型穿心式千斤顶主要用于19~25根每束的钢铰线张拉。
三、波纹管安装
按钢束坐标焊制管道“井”字型定位钢筋,定位钢筋的位置按设计坐标严格控制和检查,确保管道位置准确,为了保证预应力管道的准确定位,可适当增加定位筋。波纹管采用直径55mm、80mm、90mm、100mm和120mm的金属波纹管,横梁锚固钢束的波纹管采用90*19mm的波纹扁管。波纹管连接采用大一号的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400mm,每端套进主波纹管200mm,管两端用胶带纸密封,防止接缝处漏浆。波纹管的端部伸进锚垫板喇叭口内100mm,接头处用胶带密封。
四、钢绞线制作、穿束
钢绞线的下料长度等于孔道净长加两端的预留长度。预留长度要考虑锚板及千斤顶工作所需长度。钢绞线的切割采用砂轮切割机,以保证切口平整,丝头不散,不能用电焊或气焊切割,以免损伤钢绞线或影响钢绞线的力学性能。每束钢绞线为一组集中下料后每隔1.5m用扎丝捆绑并编号备用。钢束穿束时先将一端焊成整体,中间焊接一根长钢绞线,把长钢绞线的一端用人工穿过预应力孔道连接在卷扬机上,开动卷扬机慢速牵引钢束穿过孔道。穿束工作完成后,对波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有孔洞时用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五、预应力钢束张拉
梁体砼强度达到90%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作业。单根钢束钢铰线根数为16根以下时使用350吨千斤顶张拉,单根钢束钢铰线根数为19根以上时使用650吨千斤顶张拉,扁锚钢束张拉使用25吨千斤顶逐根进行。预应力钢束张拉采用控制应力和伸长值(应变)双控制法,互相校核,每组钢束严格按设计给定的张拉顺序和单侧或双侧张拉的要求对称、均衡进行。对张拉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有效应力达到设计的应力值。张拉过程中做好张拉记录,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大于6%时,立即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调整后再继续张拉,发生滑丝或断丝超过规范要求时,进行更换后重新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程序如下:
020%δk(初应力,开始测伸长量)100%δk(核对伸长量满足要求),持荷2分钟锚固。在张拉至100%δk时若实测伸长量小于计算伸长量,则进行超张拉最大至105%δk并满足伸长量要求后锚固。
箱梁各跨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联内纵向束,纵向束从中跨向两侧依次对称张拉,同一断面纵向预应力束对应桥梁中心线对称张拉,双侧张拉时使用4套张拉机具两端同时进行张拉,单侧张拉时可使用2套张拉机具在一端同时张拉2束。横梁上布置有预应力钢束时,待纵向预应力束全部张拉完成才能张拉横向预应力束。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测量夹片回缩量,检查是否有断丝,滑丝现象。检查合格后割断露头,露头余留长度按5cm控制。
六、孔道压浆
孔道压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预应力筋的腐蚀,并为预应力筋与结构混凝土之间提供有效的粘结使之形成整体。为此,孔道压浆必须饱满、密实,并满足强度要求。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法进行。
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就是通过压浆混合料配制和操作工艺,提高灌浆的密实度和饱满度,从而提高防腐的可靠度和结构的耐久性。
真空辅助压浆原理:真空辅助压浆在压浆作业之前,首先将孔道密封,用真空泵在孔道的一端抽出孔道中的空气,使孔道内的真空度达到负压0.07Mp,保持该真空度,在孔道的另一端用压浆机以大于0.07Mp的正压力将水泥浆液连续均衡地压入孔道,直至孔道被水泥浆压满并达到质量要求。
因真空辅助压浆会在孔道中形成负压,因而有可能减小浆体的水灰比和缩短压浆时间,减少泌水和干缩的过程,使孔道内的空气稀薄难以形成气泡,从而提高孔道后浆的饱满度和密实度。
七、封锚
封锚前先将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浇水湿润,然后绑扎封锚钢筋,支模浇封锚混凝土,覆盖保水养生,确保砼强度。
分两阶段进行施工的现浇箱梁,第一阶段预应力钢束一端锚固,另一端张拉压浆完成后使用连接器将整联预应力钢束连成整体。连接器安装时必须注意固定好挤压锚环使其不发生移位,并安装压浆排气管以便进行第二阶段的压浆工作。连接部分的箱梁混凝土设工作缝,工作缝处的纵向钢筋下料时预留搭接长度,待第一阶段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将纵向钢筋焊接成整体。工作缝的设置必须整齐顺直,和第二阶段箱梁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凿成毛面。第二阶段箱梁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仍然采用一端张拉压浆的方式完成预应力施工。
第一阶段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和压浆工作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第二阶段的施工。每个阶段的施工过程及工艺和整联箱梁施工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