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范文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第1篇

[论文摘要]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同时,融资难成为相当数量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文章分析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得到的金融资产所占份额比较小,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二板市场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将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二)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现有间接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几乎还没有一家银行向个体私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技改贷款科目。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不可能。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现有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个体私营企业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特别是一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追求更高更大目标时,遇到的资金困难仅靠短期贷款是无法解决的。

(三)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

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不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这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民间借贷。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活动反而十分活跃。由于民间借贷基本保证了每月1%的利率水平,在许多城乡居民都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从而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原爱多集团就是由于缺乏技改和生产营运资金,而向国安集团拆借,而最终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被以票据欺诈罪,导致昔日的标王爱多在一夜之间崩塌。

2.拖欠货款。目前大企业拖欠小企业货款、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企业甚至全部依靠拖欠占用货款来周转资金。这种融资方式不仅使社会债务链问题更加严重,也导致了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

3.私募股本。在政府决定设立创业板市场之后,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利用人们抢创业板上市第一批行情的投机心理,以募集股本的方式筹集了不少资金。据估计,这一块的资金量至少有100亿元左右。著名企业家孙大武由于企业发展需要资金,而在银行申请融资无门的情况下,转而在民间进行大规模私募资金而锒铛入狱的。

4.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出现了互保加债转股的新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股权作为反担保品抵押给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方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权即转为股权。这种融资方式由于需要综合考虑担保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尚不普遍。

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

(一)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调查,我国除了浙江地区因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民营经济得到普遍认同外,其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歧视现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有的私营企业反映,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多达半年的时间,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江苏中大工业集团自有资产5.5亿元,年销售额达10亿元,曾被农行总行评定为优质企业,授予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是在操作中农行营业部却仅允许其贷款3000万元。

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目前,上海有私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两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术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只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有、股份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年初,*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融资贷款仅占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0%。换言之,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此外,各地普遍反映由于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在运行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了商机。

(二)从运作机制上看行政性力量大于市场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和办法主要是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政府的色彩比较浓厚。在有的地区,由于财政层层出资组建担保体系,贷款甚至需要得到区县镇财政所的审批,由此引出了不少扯皮现象。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上也存在类似问题。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组建,政府派人经营,这种运作方式在本质上是违背风险投资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出台担保政策还是开展风险投资活动都会使部分民营企业得到实质性的支持。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种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的政策不可能是普惠性的。因此,这种做法会形成新的不公平,为政府官员造就新的寻租机会。此外由政府来亲自配置资金,其配置效率必然低下,因为官员或准官员们不可能像私人投资者那样熟悉市场和企业。

(三)从政策构成看缺少战略性、系统性设计

目前,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缺少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例如担保机构的税收、后续资金注入、风险准备金等问题均未解决,担保机构散布在各个层面而不成体系;搞风险投资则只是拨出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和成立投资公司,风险资本的市场化筹集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等必需的前后环节尚未建立;《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陈旧,政策与法律多处出现矛盾;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中介机构严重欠缺等等。由于可操作性差,不少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注重稳健性、集约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后,上收和集中了贷款审批权,提高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改革的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与股票市场类似,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如企业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还要求债券发行企业有实力雄厚且信誉很好的机构作担保等等,这一系列条件使很多民营企业“望市兴叹”。

当然,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费用高、金融机构信息搜集困难、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等融资特点,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浅析民营企业融资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瑞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综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和融资的概述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就是公司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及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概述

民营企业在激活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税收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据统计,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54%的企业放弃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43%的企业放弃了新的经营目标,47%的企业放弃了新市场的拓展。尽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国计民生,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刻不容缓。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结合民营企业的现状,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

1、企业规模偏小。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涉及行业面大,经营风险大,多头开户现象严重,使银行难以掌握其实际经营状况,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愿。

2、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超期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3、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煤炭、石化、机械、冶金行业民营企业比例过大,盲目竞争,导致行业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下降。不少低技术装备的民营企业大肆生产低劣产品,污染环境,造成大量无效、低效供给。

4、自身信用状况不佳和担保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加之整个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而企业自身又缺乏能够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这些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自然不愿将款项贷给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外部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1、我国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使银行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倾向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从企业角度看,应着重重视以下几点

1.深化民营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诚制度。

3.民营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搭建起由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民营企业互助基金、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的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平台。

(二)从政府角度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应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三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融资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还须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则。

参考文献:

[1] 吴晶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2(24).

[2]杨学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6).

[3]徐宇颖.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3).

第3篇

[论文摘要]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我国 经济 逐渐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同时,融资难成为相当数量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文章分析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对民营企业的 金融 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得到的 金融资产 所占份额比较小,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直接融资渠道堵塞

在目前

二、 造成民营企业 融资 现状的原因

(一)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

据 调查 ,我国除了浙江地区因 历史 和 文化 的特殊性使得民营 经济 得到普遍认同外,其余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歧视现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 金融 部门的“恐私” 心理 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 银行 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有的私营企业反映,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多达半年的时间,由此贻误商机的事例不在少数。江苏中大 工业 集团自有资产5.5亿元,年销售额达10亿元,曾被农行总行评定为优质企业,授予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是在操作中农行营业部却仅允许其贷款3000万元。

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目前,上海有私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两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术交易所、创业 投资 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只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有、股份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00年初,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融资贷款仅占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0%。换言之,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此外,各地普遍反映由于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在运行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了商机。

(二)从运作机制上看 行政 性力量大于 市场 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和办法主要是靠行政力量推行的,政府的色彩比较浓厚。在有的地区,由于 财政 层层出资组建担保体系,贷款甚至需要得到区县镇财政所的审批,由此引出了不少扯皮现象。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上也存在类似问题。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组建,政府派人经营,这种运作方式在本质上是违背风险投资活动客观规律的。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出台担保政策还是开展风险投资活动都会使部分民营企业得到实质性的支持。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种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的政策不可能是普惠性的。因此,这种做法会形成新的不公平,为政府官员造就新的寻租机会。此外由政府来亲自配置资金,其配置效率必然低下,因为官员或准官员们不可能像私人投资者那样熟悉市场和企业。

(三)从政策构成看缺少战略性、系统性设计

目前,各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缺少配套措施、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例如担保机构的 税收 、后续资金注入、风险准备金等问题均未解决,担保机构散布在各个层面而不成体系;搞风险投资则只是拨出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和成立投资公司,风险资本的市场化筹集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等必需的前后环节尚未建立;《公司法》《 证券 法》《 保险 法》等 法律 陈旧,政策与法律多处出现矛盾;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中介机构严重欠缺等等。由于可操作性差,不少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注重稳健性、集约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后,上收和集中了贷款审批权,提高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 上市公司 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改革的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与股票市场类似,我 国债 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如企业规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还要求债券发行企业有实力雄厚且信誉很好的机构作担保等等,这一系列条件使很多民营企业“望市兴叹”。

当然,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费用高、 金融机构 信息搜集困难、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等融资特点,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得天独厚,是股票发行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大,金融风险较高。因此,一般金融机构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原因分析

(1) 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2)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障碍重重。

(3)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

3、民营企业融资难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由于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在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

根据各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如美国和英国等。另一种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的集体主义类型,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第三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类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因此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也是具有特色的。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这与其着力解决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比较重视就业问题,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包括法国)则在解决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从企业创办一直到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退出,都有对融资的不同的要求。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借少量资金。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它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优势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增长发展阶段。外部融资是关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借产权资金。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除上述四个发展阶段外,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在退出阶段的金融服务,也很具特色。以美国为例,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的破产清算基金,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破产给当事人、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合理地安排好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的顺利退出。从比较的角度看,在西方各国小企业的创建都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企业的成长的道路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由于美国社会比较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做大,因此中小企业容易成长为较大的公司;而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则主要重视的是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因此,对企业的成长并不太关心,企业一般难以做大;其它国家,如德国、日本和韩国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主要通过公司的内部改革来加强治管理。

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4、民营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

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三)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3、发展融资租赁业。

(四)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提示

1、进一步加快现代规范的企业制度建设,还公司制民营企业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自然的直接融资权。

2、建立和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要大力发展互担保制度。二要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得天独厚,是股票发行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大,金融风险较高。因此,一般金融机构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原因分析

(1) 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2)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障碍重重。

(3)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

3、民营企业融资难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由于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在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

根据各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如美国和英国等。另一种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的集体主义类型,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第三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类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因此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也是具有特色的。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这与其着力解决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比较重视就业问题,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包括法国)则在解决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从企业创办一直到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退出,都有对融资的不同的要求。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借少量资金。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它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优势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增长发展阶段。外部融资是关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借产权资金。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除上述四个发展阶段外,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在退出阶段的金融服务,也很具特色。以美国为例,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的破产清算基金,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破产给当事人、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合理地安排好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的顺利退出。从比较的角度看,在西方各国小企业的创建都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企业的成长的道路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由于美国社会比较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做大,因此中小企业容易成长为较大的公司;而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则主要重视的是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因此,对企业的成长并不太关心,企业一般难以做大;其它国家,如德国、日本和韩国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主要通过公司的内部改革来加强治管理。

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4、民营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

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三)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3、发展融资租赁业。

(四)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提示

第6篇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掣肘,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克服这个难题,建立健全完善的融资体系.本文主要以安徽省阜阳市民营企业为例,从融资概况、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对阜阳市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展示,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管理,为发展家乡经济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21-02

1 阜阳市民营企业基本发展情况

据阜阳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阜阳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7.9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7%;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5.3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税收86.3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市税收总量的61.7%.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个数、就业人数实现双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22701户,同比增长18.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52363户,同比增长18.6%;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60.7万人,同比增长27.9%,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9.9%.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也显著增强,2013年全市民营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916个,同比增长47.4%.由上可见,仅2013年,阜阳市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60%的生产总值、60%的工业增加值、60%的税收,在对GDP、税收、就业岗位、政府收入的贡献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地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伴随着阜阳市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先天不足的资金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放大,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点便是融资不易.

为了了解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本课题组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搜集、电话咨询等形式,主要从民营企业融资概况、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2687户民营企业①的融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2 阜阳市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调查

2.1 融资概况

对于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课题组经调查发现,在2687家样本企业中,只有360家民营企业认为现有资金比较充足,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扩建、技术研发、工资福利等需求,占样本总数的13.4%;734家民营企业认为现有资金比较紧张,有些时候必须需要一系列的融资手段才能维持基本的生产运营,占样本总数的27.3%;还有1593家民营企业认为资金情况非常紧张,必须依赖外部融资才能生存下去,占样本总数的57.3%.

对于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约有70%的样本企业都同时选择了原材料涨价过快、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难以从外部渠道融集到资金等因素.而对于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几乎所有的样本企业都选择了贷款方存在歧视,缺乏第三方提供的保证,以及信用评级无法达到银行标准.

可见,阜阳市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薄弱,知名度差,信用意识不强,资信评级不达标,导致无法得到外部资金提供者的支持,其资金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融资策略,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步履维艰.

2.2 融资渠道

2.2.1 内源性融资排在首位

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把内源性融资(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的自有资金投入)排在融资渠道的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内源性融资具有原始积累性和低风险的特点,阜阳市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外部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只能靠内源性融资来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了.

2.2.2 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贷款是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仅靠内源性融资肯定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此时民营企业就不得不依赖于金融机构和民间贷款机构提供的借贷资金.根据调查,约有1600多户民营企业除了内源性融资外,第二选择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的贷款融资渠道,占样本企业的59.5%;而700户民营企业则选择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民间借贷渠道,占样本企业的26.1%;只有387户民营企业选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进行贷款,占样本企业的14.4%.

当问及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时,大多数样本企业都同时选择了银行认为企业的信用评级不够,缺乏担保物和担保方,且企业资金需求急、贷款期限短、资金需求量小等不符合银行的要求.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阜阳市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大国有银行出于自身营运风险的考虑,对民营企业设置了高门槛,它们不仅没有专门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产品,还尽量避免向民营企业提供相关的贷款业务.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给民营企业的金额虽然增加,但是由于区域性的限制,它们只有有限的资金帮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倾向于民间借贷,因为它拥有便捷的贷款程序、贷款财务费用低、资金筹集迅速等优势,便于民营企业抓住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然而由于我国缺乏对民间融资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导致民间借贷风险较大,很可能导致民营企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民间融资渠道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流渠道.

2.2.3 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渠道完全堵塞

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具有融资快、来源广等优点,但由于我国《证券法》和《公司法》对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股票上市、债券上市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对于实力有限的阜阳市民营企业来说,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非常困难.就阜阳市民营企业来看,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家民营企业成功实现上市.就连地区影响力最大、实力雄厚的阜阳华联集团企业前几年试图上市,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上市融资渠道对阜阳市民营企业而言完全堵塞.

2.3 融资成本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指的是获取和使用资金的代价,具体包括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等.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阜阳市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慢.目前,阜阳市民营企业的综合贷款成本高于基准利率40%,而2687户样本企业中只有17%的企业享受了基准以下的利率.民间借贷资金由于没有国家的政策约束,所以借贷利率更高,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融资月利率一般在4%以上.高额的融资成本让民营企业进退两难,“进”则使民营企业难以负担巨额的利息,“退”则会让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民营企业融资时往往在高额的融资成本前望而却步.

2.4 政府政策支持

尽管近几年,阜阳市政府为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持续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三方合作,出台了各种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如2012年,由阜阳市经信委、人行阜阳中心支行联合组织的“大走访”活动”中,各大银行深入全市629家规模工业企业,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签订贷款协议18.28亿元,新增企业贷款9.32亿元.又如阜政发〔2013〕25号《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年销售收入新上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5亿元台阶的民营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政府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6万元、5万元奖励.再如从2013年起连续5年,市财政将每年从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②.以上种种,都是阜阳市政府为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政策环境支持还是有很多不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5%的样本企业认为政府政策虽好,但在具体贯彻时执行力度不够或宣传不到位,导致它们认为当地政府制定的政策没起什么作用.约有35%的样本企业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有一定作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问及企业最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提高对企业融资的帮助,很多企业都提到了首先要提高现有财政补贴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好政策;其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担保扶持,搭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信息交流平台.

3 解决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表现就是:融资形式严峻、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和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阜阳市各个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和信誉,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资金获得率;其次,通过借鉴外国先进的方式和经验,改善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外部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金融机构;然后,创新各种融资担保方式,如继续加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企业互助担保机制,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再次,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应该改变对民营企业传统的看法,其实给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往往能增加自己的收益;最后,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继续保证现有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应继续加紧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以及各种有助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政策.

只有这样,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逐步解决,民营企业才能不会因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或因为资金问题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才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于阜阳市工商局统计数据.

②资料来源于阜阳市信息公开网:阜政发〔2013〕25号《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1〕吴晶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2(12).

〔2〕王迪,常宇.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及破解之路[J].商业经济,2013(5).

第7篇

[关键词] 陕西药业 融资现状融资选择 [中国图书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一、陕西民营药业公司融资不畅的原因

1 我省民营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的情况。有研究表明,我省医药企业民营仅有10%左右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我省医药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很低,它们所融资金的90%以上来自自己经营和集团公司投入。另外,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我省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收益留存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所占比例不到1%。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

2 民营医药企业治理结构有问题。融资难问题是医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老问题,去年以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在逐渐升温的风险投资热中,风险投资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而这方面恰恰是民营医药企业感到头痛的地方。因为这些企业都是从家族式企业发展起来的,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密不可分,而近年在这方面成功改制的企业又不多见,因此大多数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并不符合风险投资商的要求。如陕西咸阳505药业有限公司和陕西步长药业有限公司等。这个问题不解决,家族式民营医药企业就难以获得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机制。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一家规范的公司应该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等,而对医药上市公司更是如此。而有的民营医药企业内部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不太重视制度建设,存在任人唯亲的倾向。在这样的企业中,领导者一身兼数职的情况非常普遍,治理结构十分不规范。此时,企业的资源大多掌握在领导者手中,一旦决策失误,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2)很多民营医药小企业不按规范的套路出牌,迷信公关,有的甚至搞虚假注资,做虚假报表,从事违法违规活动。(3)一些民营医药中小企业的领导层过去大多从事技术工作或营销工作,不重视管理,给融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银行不原意给制药企业提供贷款。贷款是制药企业的最好选择,但是商业银行和其它赢利性金融机构坚持成本核算、稳健经营的原则,往往不愿为这些医药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其原因如下:(1)制药企业的项目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一个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一般仅有5%至10%,却需要8至10年时间和1亿至3亿美元的投资。这与商业银行等赢利性金融机构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相悖。(2)银行贷款成本过高,制药企业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银行对高科技贷款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也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所以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技术已成熟的企业和项目。(3)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银行在高科技项目贷款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赢得资金提供者的信任并取得贷款会不惜掩盖项目的缺陷甚至以次充好,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的这场博弈中,银行往往会选择拒绝放贷而保证资金的安全。(4)贷款抵押物不足,制药企业大都规模小,资产总量少,但无形资产比重大,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实物资产不足,这就使银行即使有对其贷款的意向也会因为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而却步。(5)银行无法评价企业资信水平,高科技医药企业一般处于初创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良好的商誉尚未建立,金融机构无法知晓企业的资信状况。

二、陕西医药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 增资扩股方式。增资扩股是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如对于陕西如咸阳505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增资扩股一般指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增加的部分由新股东认购或新股东与老股东共同认购,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并可以用增加的注册资本,投资于必要的项目。原来由陕西505集团投资一亿五千万元建成的505药业有限公司是全子公司,现有必要新增股东来增加注册资本,对企业的日后管理及经营有好处。本次筹资5000万元,对原集团公司的一亿五千万不会形成稀释作用。好的方面在于增加505药业营运资金,并可能增加有利的业务收益或减轻负债。

2 产权转让方式。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由所有制实现形式所决定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反映不同利益主体对某一财产的占有、支配和收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一,资产的原始产权,也称为资产的所有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它性的归属关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第二,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其中包括经营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是由法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权利。

第三,产权还指股权和债权,即在实行法人制度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权所有权。这时原始出资者能利用股东的各项权利对法人企业产生影响,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吸引外资方式。目前我省投资于制药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几乎没有或有也是本土企业,长期以来被风险投资界广泛看好的制药领域仍然没有成为外资眼中的明星,平均每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金额仅为100多万美元。我省的医药企业应更多地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多渠道把我省的科研触角延伸到国外,把研究领域的合作扩展到技术前沿的国家,追踪世界医药技术的最新进展,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4 吸收民间资本融资方式。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均有显著提高,除居民自身的消费需要外,还形成一部分社会闲置资金。作为资金的潜在供给者,每个居民都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收益,而这种发展模式正是可以建市在专业风险投资家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吸引偏好风险的小额投资者投资,从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资本集中和社会产业结构升级。

5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针对药品重复生产、规模不经济的现象,通过并购行为,企业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实行一体化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另一方 面,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企业实现单一化生产,达到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制药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的特点,通过收购,可以节约开发投入、降低投资风险、利用现成的科技人员和设备、缩短投资回收期,经过兼并收购,收购者可以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如现成的行销网络,及其与当地客户及供应商多年以来建立的信用,使企业能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三、陕西民营药业企业融资需注意的问题

1 不能盲目搞多元化。有的企业认为多元化可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所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有的时候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对一家医药企业来说,多元化的前提是有自己的核心产业,同时进入的又是与核心产业相关的产业,并不是随意扩张。这样,企业就可以用核心产业的优势引领其它产业的发展,起到品牌带动作用。在医药行业,从事多元化而失败的案例实际上有很多,如此前媒体广泛报道的三九集团等。笔者还见过一家医药企业,前年,这家企业见房地产市场火爆,于是斥巨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到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大幅回调,这家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企业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 千方百计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对医药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的“命根子”,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就到了破产的边缘。所以,医药企业首先应该将资金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不是忙着给企业添置固定资产。有的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忘乎所以,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建设新厂房,不切实际地购置进口新设备,结果造成企业生产开工不足,固定资产大量闲置。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企业就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些年来,每年都听到我省有民营医药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的事件。另外,高效率的资金流动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对医药企业来说,不能将短期资金做长期安排,这样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第8篇

关键词:新三板;民营科技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31-03

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对我市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活跃在信息技术、电子、医药生物等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新三板的出现,融资拓宽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融资渠道,增加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途径。在当前,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难度依然很大的情况下,新三板融资为民营科技企业打开了新的一条直接融资的方式。

1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状况的调查

1.1青岛区域性三板市场的构建与发展

青岛地区三板市场的构建始于2008年。2008年国务院发文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同年, 青岛市政府曾下文《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青岛高新区自2008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培训辅导企业高管人员,迅速推进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

2010年5月7日,青岛市股权交易中心将揭牌,这标志着青岛版“新三板”正式启动。青岛市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以市产权交易所为运行载体,主要立足促进中小企业股权流动和创新融资功能,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定期机制(初期每月一次),搭建网上信息平台(青岛股权投资网),结合产交所中小企业股权质押托管、股权挂牌转让功能,逐步健全股权交易流转通道,从而全面构建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直接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渐打造成半岛地区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中心,在国内北方同类城市中实现率先突破。

1.2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现状

2010年6月18日,青岛区域的首次新三板扩容,青岛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11家“新三板”试点企业与国内券商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新三板”股改挂牌程序,项目涉及网络技术、新能源设备、工业自动化、精密仪器、动漫游戏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2011年5月10日,青岛高新区19家第二批新三板试点企业集中与券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至此,青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3家。随着试点企业股改、尽职调查、内核程序的正式启动,园区内将形成特有的金融政策优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为新三板试点企业进入主板或创业板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33家试点企业中,有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2家通过预内核,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110家,备案资格券商达到21家。在首批签约的14家企业中,已有9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2家企业股权融资额合计超过1.7亿元;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超过1.2亿元,平均增幅达到45%;净利润增加合计1841万元,平均增幅达到65%;新增新产品研发投入2600万元,新增知识产权35项,9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完成双软企业认定,1家完成动漫企业认定。

2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中的主要问题

2.1基于新三板市场要求的民营科技企业自身问题

民营企业若到新三板市场融资,其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内控制度是否完善都是重要的先决条件。 但纵观目前多数民营企业的状况 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民营科技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在青岛市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属于小型企业的占 70%左右,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较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经理人与核心科技人员持股比例平均不足 10%,股权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出资者就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信用意识不强。

(2)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由于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所有者手中,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在这样的关系结构内,不是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合理完善的机制来运作企业, 不能把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体现为治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经营决策制度缺乏,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内部活动控制效果不尽如意,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等。

(3)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信誉度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在青岛市股权交易中心交易的这些公司往往规模不大,业务单一 ,受特定行业影响大。如果一旦某个重要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公司经营形势可能立即扭转直下 ,不给投资者留下反应时间。比如,这些公司往往过度依赖一个或者几个创始人,一旦公司主要创始人或者团队出现了问题,公司业绩和行业地位可能发生急剧变化。因此,投资者买卖中小企业股权的风险很高,投资者购买中小企业股权后,不能当甩手掌柜,要随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及时规避风险。显然,这会提高投资者的门槛,减少公众投资者的数量,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

(4)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小企业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缺少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财务信息缺乏完整性和披露的规范性,无法满足新三板融资的信息的需求。很多民营科技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学历水平较低,没有专业职称,在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对新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了解很少,实际操作技术落后,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由于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以及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2基于新三板市场制度性缺陷

(1)新三板市场成交不足,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目前,青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3家,其中挂牌交易的只有14家。“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成交情况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普遍市盈率约为20倍左右,而“创业板”普遍在70倍以上。成交量和估值水平的差距,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对“新三板”兴趣锐减。

(2)融资主体范围有限。目前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必须是国家高新科技园区的企业,而大量的园区之外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根本无法通过新三板来融资。另外青岛高新区的区域性限制也只能将符合入园资格的本地区企业推荐挂牌,使大量的青岛周边以及外地其他科技园区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无法入园。

(3)投资主体中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过低。目前新三板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仍不容乐观,笔者调研了在新三板挂牌的民营科技有限公司,经统计,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额的10%左右。对于新三板的不熟悉,对于交易机制烦琐的抱怨,对于市场未来走向的疑虑,阻止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进入。

(4)中介机构的参与热情不高。目前青岛新三板市场的备案券商已有21家,他们主要承担着推荐挂牌、信息披露督导、投资者进行股份报价转让、投资者风险提示、终止挂牌等等重要职能,人力投入成本非常大,但各家券商的经营利润水平却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券商的收入来源于挂牌企业每年交的监管费,在新三板市场上没有其他收益,这与券商的期待值差距很大,导致主办券商在代办股份转让业务中热情不高。

(5)“新三板”缺乏到“创业板”或“主板”的捷径。从“新三板”到“创业板”这一转板的过程,目前政策层面并没有明确的优惠,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如果想实现转板,仍然需要进行和直接IPO登陆“创业板”同样的程序。这样,对很多企业来说,通过“新三板”曲线救国不如直接到“创业板”上市。

3完善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对策建议

3.1对民营科技企业制度的完善

(1)要通过新三板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新三板推出以后,按照新三板的操作规则,中小企业一旦准备登陆新三板,就必须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先进行股权改革,明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职责,因此挂牌后的中小企业一般都经过了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降低了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进行选择和辅导的成本。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通过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在寻求外部融资时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2)通过新三板完善激励机制。挂牌后的园区公司,能够更好地实现员工激励。因为公司的经营状况将直接体现在挂牌股份上,形成固定的公众效应,对普通员工形成激励。而对于持股的公司高级经理人员,将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捆绑后,他们将更加关注公司业绩,这种公众化的员工激励,实际上是员工股权激励的更高形式,将为公司和员工带来双重利益。

(3)要通过新三板严格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新三板挂牌以后,由于受到较为完备的披露制度的制约,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刻都处于外界的关注中,公司的经营状况、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信息都需要定期公开披露。严格的会计审核制度,也将公司真实的业绩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必须有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

(4)要合理定位新三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预备加入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本身效益很好,在所在的行业领域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未能构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想通过加入新三板,借助新三板的 “信号效应” 方便融资,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而缺少对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 因此,合理定位新三板非常重要,必须对企业自身的优劣加以分析,借加入新三板的契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

3.2青岛区域性新三板市场现有制度的改革

(1)要打破对融资主体的封闭性,吸引其他科技园区的优质项目到青岛高科技园区的新三板市场来资本运作。可以尝试吸引让青岛高科技园区周边的民营科技企业到园区挂牌。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3月31日, 青岛市政府提出打造青岛区域性蓝色经济,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模式实验,2012年3月26日,青岛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备受关注的《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集聚海洋高端人才,建成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打造自主品牌。蓝色硅谷的建立,无疑会给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打破青岛高科技园区的封闭提供了条件,利用青岛的新三板市场,吸引具有蓝色概念的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园区,以青岛为核心,把整个山东半岛作为蓝色辐射区域,大量引进青岛区域外的具有蓝色概念的民营科技企业到青岛市新三板市场融资的条件已经成熟。

(2)要放宽新三板企业的挂牌标准,实行企业备案制。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公司都是创新类公司,对于创新企业不应看重过去业绩、看重财务指标,而是更应看重未来前景、看重创新能力。因此只有让大量的创新型公司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检验,用股票价格去评估企业的价值,才能达到优选的功效,而不是主管部门通过设置准入标准,由主管部门审核进入市场。企业实行备案制后,对发行公司没有任何资格限制,手续简便,申请条件低,没有财务上的要求,只要有做市商愿意为该证券做市即可,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挂牌,活跃了市场。

(3)要推行主办报价券商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度。要解决券商的收益问题,发挥券商中介的积极作用,必须实行做市商制度,让券商通过自营自己所代办的股份公司的股票来获得收益。只有实行做市商制度,才能为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准确估值定价,从而从根本上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活跃新三板市场。 做市商拥有大量的专业人员,长期跟踪挂牌公司,能对挂牌公司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对挂牌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卖,这就相当于以中立第三方的立场为挂牌公司的股票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担保,这必将极大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激活新三板市场,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要建立科学的转板机制,增强市场的流通性。转板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只有建立科学的转板机制,才能够给企业提供合理的退出渠道。一方面企业能够实现到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目标,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也通过转板机制,出售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这样才能最终会激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但是,转板制度涉及较多的法律法规,包括各个层次市场的上市规则、发行条件、监管规则、信息披露、惩戒制度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单磊.中小科技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分析[J].北方经济, 2009,(06).

第9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原因分析 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拿出6.5万亿元资金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但是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2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旧的未消化,新的又不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市场格局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众多的企业将融资的负担都压在商业银行的肩上,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干预。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是更多的去考虑借贷风险和风险规避,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客观地说,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短不治长,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实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1.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1)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如农村信用社),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一方面,要全面检查有关民营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认真清理限制民营投资增长的不合理规章和收费。凡国家、省、市已废止的和不利于民营投资的规定和办法要坚决废止,彻底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应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在经过测算后实行一次性、“一门式”收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预算;对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改变行政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透明度低的状况,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登记备案制。

(3)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①实行同等待遇。在国家金融、财税、土地、技改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制止凭借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民营企业收取部门管理费和不公平、不合理行为。

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③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2.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内部因素

随着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更加如火如荼。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企业的观念和体制也应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凝聚力。

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1)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2)明确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9,(2).

第10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分析; 对策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困难成为目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据统计,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54%的企业放弃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43%的企业放弃了新的经营目标,47%的企业放弃了新市场的拓展。融资难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源融资,即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创阶段由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企业连续经营过程中的折旧资金,以及由利润的一部分构成的企业自有资金;二是外源融资,即源于企业外部的资金。

(一)内源融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即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来源比重约为2/3,而银行贷款等外源资金小于1/3。

一般来说,内源融资只适用于处于初创阶段的民营企业,当其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的阶段后,内源融资就不能满足需求。

(二)外源融资现状

多数商业银行实行“双优”、“双大”信贷战略,集中有限资金,优先支持优势产业、优质客户和大企业、大项目,即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使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有效途径筹资。国资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其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三)直接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办法,每年由政府部门确定债券的发行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在具体确定年度债券发行计划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原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对发行企业的净资产有严格标准,使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难度加大。

(四)间接融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主渠道的间接融资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依然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放款对象的非市场化原则,对民营企业融资存在金融限制,使得不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因为资金约束,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剖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既牵涉到政策、制度方面,又牵连到银行方面,还有企业本身,可谓错综复杂。

(一)政策方面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市场经济均处于转型时期,政府的政策作用相当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是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构成良好融资环境的诸因素中政策支持居于首位,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从1998年初起,我国政府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表明加大支持力度,政策层面逐渐趋暖。但是,实质进展得却不很理想。

(二)制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将近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银行和企业改革在不断推进,但作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其改革过程中制约因素的迥异造成了其改革进程的非均衡性,也构成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的以来,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壮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影响全局的战略作用。但却没有培育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相对应的金融支持体系。民营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定要有商业银行大规模介入,更需要中小金融机构股权和债权结构的融资支持,中小金融机构主要为多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融资和服务。这往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愿顾及或无力顾及的市场范围。

(三)银行方面的原因分析

随着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所有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都要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原则进行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人员在民营企业贷款损失方面承受的压力,比对国有企业贷款损失所承受的压力大得多。这样,极大地遏制了银行向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开拓,也增加了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的限制。同时,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层层审批造成的“时滞”等问题,也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

(四)企业方面的原因分析

1.竞争能力弱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产品或业务的价格、数量、质量方面,同时也深受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研究发展水平、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我国大多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经营机制不健全、产权不明晰,对企业进一步扩张经营形成威胁,造成困难。而他们基本上是以自筹资金起步,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问题始终困绕着他们,限制着他们扩大规模,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这样主观、客观上均迫使他们只有继续小规模经营,难以适应市场和整个变幻的宏观大环境。只要宏观层面出现经济不景气,许多民营企业就会面临经营困难、增速放慢、甚至亏损和破产。

2.管理水平低

企业初始阶段,都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或承包、租赁经营,责任约束力较差,经营管理的质量也低。实践证明,企业管理人员的非规范化行为在我国民营企业中表现相当普遍。同时,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形式各种各样,内部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许多“不透明”因素,从而使其资信等级普遍不高,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银行对其贷款非常谨慎。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方面:完善政府的融资服务体系,全面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1.树立和强化保护、扶持观念

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化,民营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政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中应注意保持政策的公平性和统一性,坚持市场效率原则。同时,给民营企业发展必要的重视,使广大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优惠的发展条件。因此,在现行体制内的融资安排中,逐步扩大非国有部门的融资比重,消除在股票发行额度与银行信贷分配中的不均。

2.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合理分配政府、经营者和投资者三方利益,特别是在反垄断、反条块分割、个人投资保护、资本保值以及资产流动上切实调动投融资各方的积极性;尽快出台调整民营企业的专门法律,确保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法律地位和维护其应有权益,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3.建立金融支持体系

大量的民营企业缺少为之服务的金融支持系统。建立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各异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依靠政策引导,疏导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约束下进行合法经营,使之成为正规金融体系不可替代的、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力量,从而规范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在建立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方面,可从向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开放市场、组建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加快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改组、改造和建立一些专门的民营融资机构等方面入手。

4.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体系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无法提供必要的和足额的担保物和合格的担保人。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广大民营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一条通道,这是为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关键。信用是融资的基础,而信用保证是提高企业金融信誉度的有效方式,是民营企业利用率最高且效率最佳的一种支持制度,同时也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国际通行做法。从我国的实践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来看,设立多层次、多形式民营经济融资担保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

5.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体系

民营企业向银行借款时,普遍存在着随意违约、拖欠、赖账、逃债、废债等不讲信用的现象。究其根源,是民营企业没有确立相应的信用观念和制度。只有确立了信用观念和制度,才能真正使民营企业履行契约和偿还债务,也只有确立了信用观念和制度,才能在借款时考虑偿债能力,考虑筹资规模,考虑成本约束,考虑风险概念,使民营企业的融资行为真正纳入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中来,也惟有如此,才能提高企业间接融资的效率。因此,政府要积极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信用制度体系的建立,明确区分企业的信用等级,使银行可以对信用度高的民营企业减少信贷配给行为。

(二)银行方面:加快银行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重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真正的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应是唯“效益”论,而非唯“成分”论。因此,银行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应提倡公平信贷,对于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同样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经营管理水平高、信誉好、设备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产品质量好、有特色、市场需求旺盛的民营企业,以及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的技术密集型民营企业,银行应重点帮助他们创业和发展。另一方面,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来看,放弃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客户,也必然降低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

2.银行应当加强金融体制创新,增加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项目

首先,发展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把租赁物收回处理,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要求不高,非常适合民营企业的需要。其次,完善票据融资业务。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票据市场,广泛开展商业汇票的承兑和贴现业务,提高商业汇票的融资比例,促进企业间商业信用的发展和广泛利用,这样既可以解决民营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又可以增加银行的效益。再次,开发应收账款的抵押和出售业务。银行可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期限来确定贷款利率,进行应收账款的贷款业务或购买企业的应收账款。这种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对银行来说是一种收益较高的业务,不仅增加银行的获利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三)资本市场方面: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解决各层次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

积极开展各类票据市场业务和企业债券市场的业务。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能力,培育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票据业务和债券业务。目前,民营企业融资过度依赖于货币性间接融资,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而且也不利于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因此,推进和加快民营企业票据性融资及债务融资步伐,也是未来民营企业融资的必然趋势。

(四)企业自身方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融资信誉度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存在产权状况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决策不科学、财务管理不规范、报表数据不真实等现象。因此要提高民营企业素质,首先,必须明确界定产权关系,要逐步完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聘用职业经理来经营管理企业,使企业管理真正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其次,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确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实行严格、科学的内部监控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收益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此外,经营者要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使经营项目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盈利水平,保证偿债能力,减少和消除不诚信经营和违法违规行为,树立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政府的融资服务体系,加快银行改革步伐,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可改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从而促进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使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国荣.民营企业管理创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11).

[2] 李亚.民营企业融资运作实务与案例[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

第11篇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连 116300)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300,China)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现状、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分析。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面入手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scal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nalyzes the solution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from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关键词 :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解决路径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financing predicament;solution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70-02

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870万户,已经是全国企业总数的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命脉,每年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70%,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

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3.1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3.1.1 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3.1.2 资金链存在风险 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3.1.3 抵押、担保困难 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3.2 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 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3.2.1 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 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3.2.2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3.2.3 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 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3.2.4 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4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4.1 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4.1.1 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4.1.2 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4.1.3 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1.4 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1.5 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4.2 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4.2.1 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4.2.2 发展行业协会 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4.2.3 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 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4.3 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 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3.1 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4.3.2 改善融资环境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4.3.3 完善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4.3.4 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 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3.5 实施监督检查 政府各级部门,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商业主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跟踪改进。为民营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提供社会基础服务,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员,发挥着经济产业链基础配套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民营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我国的经济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何婕.海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9-05-01.

[2]张一扬.吉林省民营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09).

第1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融资渠道;内源融资;外源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具有一定的共性,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更加突出

2004年初中国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来,经济局部性过热和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已有所缓解,但是贷款投放量下降,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贷款。同时,由于企业对再次获得贷款的预期较少,出现逾期不还的现象增多,信用风险增大,不良贷款增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反过来又制约了企业融资。

2、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金融支持受到限制,中小企业板在融资中作用有限

从资金的来源看,民营企业可通过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其内源融资有限,更多是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间接融资。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他渠道的融资几乎可以称得上微乎其微。近年来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至于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还尚未成熟,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很小。

3、民间融资“补充作用”被肯定,但其消极影响仍然存在

民间融资不仅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为民营企业、县域经济融资另辟蹊径,还可以减轻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但是,民间融资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不仅民营企业不能从中受益,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环境和秩序。民间融资的缺点是:一是风险大,利率高。二是影响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加之对投资选择又存有侥幸心理,致使社会一部分资金被高利贷所分流,影响了金融秩序。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特点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表现出“数额小”、“时间急”、“频次多”的特征;其次所筹资金期限以短期为主,有向长期发展的趋势;最后民营企业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速效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表现为更偏好内源融资,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尤其是经常性的小额短期银行贷款,以及更多地求助于商业信用和非正规金融等特点。总的来看,这些融资特点一方面反映出与民营企业的经济灵活性相对应的金融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营企业由于金融压抑所产生的金融脆弱性。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重叠,企业规模扩大了也仍然没有摆脱家族管理的模式。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资本的有限责任来确立资本结构,维护资本所有的权力,没有按公司法进行改造。民营企业这种家族式、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得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遇到很大的障碍。

2、经营能力不足

民营企业投入资产规模小且产出规模小,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它们只能是市场变化的被动接受者,承受风险的能力远不及大企业,一旦市场发生风吹草动,民营企业很容易被波及,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同时,限于自身实力有限,民营企业难以承担市场交易中高昂的信息费用和交易成本,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也缺乏对政府政策、宏观经济变化、科技动态等信息的了解,在进行决策时缺乏信息基础。

3、自有资金少,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

在实际经营中,民营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少,所需的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的短期贷款,从而造成流动负债比率偏高,导致“短款长借”、“短贷长投”的想象严重,财务风险增大。

4、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去建立内部控制。另外,还有不少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控制是“对下不对上”,这种自我控制的排斥影响了企业员工对控制的理解与执行。

同时,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财务管理不规范表现在: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详细的财务规划和预算,使收入、成本、资金等财务指标不明确落实。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分析

1、体制上的歧视

(1)间接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以生产力标准来决定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人为国有经济与高水平的生产力相结合,集体经济与处于中间水平的生产力相结合,而民营经济只能与低生产力水平相结合,从而制定歧视性市场准入政策。

(2)直接方面。首先民营企业面临直接融资障碍,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公司上市的渠道并不通畅。其次,在我国,间接融资的信贷资金绝大部分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民营企业户数多,申请贷款的数额小,由大银行来承担本应由中小金融机构承担的任务,使金融服务受到限制。

2、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保护滞后

尽管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以后曾先后颁布实施了《公司法》、《乡镇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但仍然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立法,法律保护相当滞后。

3、金融政策歧视,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

随着银行企业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进行了经营策略的重大调整。它们大幅度地缩短战线,削减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权限,强调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和重点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基层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由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0%,处于垄断地位,其他金融机构的比重仍然较小。这反映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虽然金融机构的数目不断增加,但仍没有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及市场竞争力相对有限。

4、信用担保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与国外先进国家担保水平相比,我国担保业务总体比较落后,担保机构运行状况不太良好,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

(1)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法律环境。

(2)地方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调控存在一定缺陷,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

(3)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直接影响其融资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

(4)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使担保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服务上孤军奋战,影响了担保效果。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应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融资能力

l、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应紧跟时代,建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功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资产规模小,资信程度低的民营企业来说,尽快理清各种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资信能力

2、合理规划资本和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统筹能力

在进行负债融资时,民营企业一般只考虑显现的债务成本,很少考虑由于高财务杠杆可能导致的破产成本。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从价值链的视觉诊断自身问题,根据企业自身所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自身特点及投资需求,分析面临的产品竞争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融资环境,合理规划资本和资金需求,安排相应的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

3、强化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

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更新控制观念。民营企业的管理阶层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更新内部控制观念,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并自觉接收监督,并且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使控制观念深入人心,以使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落实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二、树立风险意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认识风险与机会并存的道理,在企业的日常内部控制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使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遭受的风险损失降低,另一方面应随时在风险中寻找转化机遇的契机。

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制度选择上,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选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中介机构记账。其次,在制度建设上,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建立恰当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核算规程,严密的凭证制度,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功能。

4、树立稳健作风,提升信用水平

①树立信用意识,增强信用观念。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要使诚信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把信用观念渗透到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信用好坏对企业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以此提升企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

②加强信用管理,提升信用水平。首先,可在企业内部设置信用监理,由其专门负责行使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次,企业应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企业自身的利益。

(二)政府积极扶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文认为,要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打破体制歧视,实现“国民待遇”

为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该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实力的增强,是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经济基础和必备的条件。

2、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为配合《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顺利实行,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推出配套政策和办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法律保障体系。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加强各项金融服务功能,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①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服务。

②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③引导并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融资。

4、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①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制度,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和分担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②政府应加大对担保业的调控和支持力度,有效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发展。具体方法为:

第一、理顺和规范担保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担保能力。

第二、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民营企业担保资金的财政支持体系,以便融资担保机构有能力承担其必要的社会职责。

③信用担保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和运作,逐渐形成市场公开操作型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力争实现担保机构的股权多样化,优化治理结构,保证担保机构按市场的要求规范运作;第二、建立内部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保持担保机构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只重要力量,民营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内源融资能力;改善金融服务,完善金融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民营中小企业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昱,曹丽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金融制度[J].经济纵横,2006(6):12~15.

[2]樊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1~63.

[3]孙俊波,杜信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监管环境策略探析[J].金融论坛,2008(2):37~41.

[4]林毅夫.服务民营中小企业,银行贡献社会和谐[J].新金融,2007(2):17~18.

[5]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研究[J].经济参考消息,2004(22):2~12.

[6]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55~65.

[7]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l0.

[8]胡健,李茗,张树琴.如何看待民营资本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造[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45~46.

第1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219-01

1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民营企业贷款期限过短不能满足其需求。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而且在现有间接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不可能。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直接融资条件苛刻,拒民营企业于门外。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被打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二板市场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3)民间金融机构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不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这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方式大体有民间借贷、拖欠货款、私募股本和相互担保等几种。

2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1)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盈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2)信息搜集较为困难。民营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 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难以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搜索,更难以像国企尤其是上市公司那样从公开媒体获悉信息。国有银行惯用的通过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资金帐户、国家信贷政策的信息搜集方式对此更难适应。因此进行一定规模贷款并获取相应收益的信息搜集与信息更新成本较高。由此影响了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4)资本市场存在层次缺陷,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①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②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③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

3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建议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素质。要大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应按照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解决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

2)加强担保管理,减少担保风险。应当根据运作规范、风险分散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措施,尽快缓解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担保难的状况。可以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开办“联保贷款”业务。对中小民营企业具有的经营波动大、资金需求不稳定的特点,可以开办“循环使用贷款”业务,也可以开办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备用信用证质押贷款等品种。还可以与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开办租赁贷款、保险贷款等业务。同时,制定相应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财务状况良好的、有市场的企业,不能因其规模达不到要求而不给贷款;对负债率较低、产品技术含量高、确有市场潜力、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企业,可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探索建立中小民营银行的试点,探索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加大银企合作,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民营企业,形成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要在健全金融监管的基础上,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建立民间金融市场,探索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做好深圳创业板上市工作,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国有商业银行要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增加服务品种,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要逐步开展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推进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现有金融组织应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跟踪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当好理财参谋。

第1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别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都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和不断发展,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其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了支撑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阻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因此,如何破解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赋有现实意义的命题。从当前广东省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来看,根据企业融资资金的来源,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途径。内源融资是指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是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成投资的过程,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来自于民营企业自身因素。从当前广东省民营经济结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科技含量小、资信等级较低、企业素质不高。这就为融资问题带来了重重阻碍。(2)金融及资本市场机制的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广东省市场化金融明显滞后。从金融深化的标准即资金培植的有效性来看,总体上仍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金融结构单一;二是金融信用工具少,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要;三是存在着明显的资金市场分割,也就是金融市场存在着“二元”结构;四是股票、债券发行的政策性歧视;五是委托投资制度未创新。(3)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因素。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的地方政府基本不是依照民营经济运行的要求设置的。因此出现了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政出多门,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工商管理、税务、劳动、各类科技园区、开发区也在制定政策,从而造成了政策混乱,有时甚至相互矛盾。

三、解决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一是政府财政支持。我国应逐步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扩大对民营经济的贴息范围,大力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金融优惠政策。中央银行要进一步出台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进一步要求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力度,放宽对民营企业的放贷条件;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切实办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型企业信贷部,确保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提高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2)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方面讲,民营企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也确实有许多机制活、效益好、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对商业银行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因此,要改变管理模式,加大效益考核力度,调整授信管理办法,推动各级机构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3)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和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程序,基本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严格遵守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具体规则,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继续推进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4)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筹资设立中小型银行、担保公司,加快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限制和取消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单纯发展全国性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多元化要求的;完全依赖全国性大银行解决各种层面的贷款需求也是不容易做好的。因此,应该放手发展地方性和民营的金融机构,并研究有效办法以切实加强。

民营企业作为推动广东省经济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势态与前景将直接影响到广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面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我们宏观上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微观上要求民营企业自身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克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第15篇

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最具活跃的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较为自由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民营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问题困扰,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民营企业业务的放宽和市场的拓展。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出发,对其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进一步拓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渠道 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数量大大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来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民营经济中的科技企业对国民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贡献特别突出,二来民营企业为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也很显著,为地方财政反哺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来民营企业成为解决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为社会新增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岗位和工作机会。

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众多民营企业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发展的前提是充实的资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很难开拓新的市场、引进新的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其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发展初期资金需求远远超过其经营实力,抗风险能力不高,企业管理水平欠缺,发展潜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信用情况也是很大的弱点,因此在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可选择性就比较狭窄,虽然政府针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一些制度和机制上的努力,但民营企业依然在市场融资中处于弱势,有些企业因无及时的资金投入而最终倒闭,留存下来的企业靠薄弱的资本基础在市场夹缝中惨淡经营,很少企业能突破资金限制的瓶颈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及隐含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内源融资依然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在现实的融资环境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自食其力,在迫不得已下才考虑借外债。虽然内源性融资方式成本最低,最易获得,但却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高速增长的资金需求,特别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时期步入稳定发展期,其规模和业务及市场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这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可以顺利实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基础本来就薄,实现的利润留存既要考虑日常经营运转的流动性需求,也要满足分红等一些现实需要,因此自身实际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将留存利润一下子投入到预期收益不确定的项目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有些企业不仅向业主要求补充资金,还向内部职工发起了借款,但往往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难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增添多少动力。

(二)外源融资方式选择较狭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一是银行借贷筹资,二是股票、债券融资。就前者来讲,是民营企业寻求资本援助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并且风险和成本都相对不高,民营企业也愿意优先选择银行信贷。但我国银行体系融资本来就有向国有及大型企业倾斜的倾向,对中小企业存在诸如信用低、管理差、流动性弱、经营风险高等偏见,中小企业又无法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因此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慎之又慎,在借款合同中规定较多的限制性条款,且贷款额度一般都小于企业实际需求,因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都有微妙的影响。就后者来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自由,但是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行性也有一定的限制。主板市场较高的融资要求断绝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债券市场也达不到国外宽松的融资条件,供需方有限,虽然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融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企业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等也有准入的限制,因此使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三)民间借贷渠道隐性风险居多

民营企业融资的另一条渠道是民间借贷,在南方一些地下金融活跃的地区民间借贷是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对于一时难找到资金筹措渠道的民营企业而言,民间借贷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利用及时,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困境,获得新生机会。但民间借贷隐含的风险因素较多,给民营企业带来可能的风险影响。首先,一些民间借贷组织,如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其经营不正规,借贷利率很高,且乱收不合理费用,增加了民营企业借贷资金成本,需要以更大的经营利润率才能保持盈利。其次,这些民间借贷组织本身经营也存在风险,有的甚至非法集资来开展借贷活动,其涉嫌违法必然也会殃及民营企业,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还会受到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另外,民营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互助合作的意识,很少建立自发的团体基金或其他互助形式来增加融资的可选择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针对以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民营企业要摆脱进一步发展的融资瓶颈,面临着一些难度,但确需为拓展筹资渠道作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