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培训婴幼儿护理范文

培训婴幼儿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培训婴幼儿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培训婴幼儿护理

第1篇

2007年,平均利润率超过300%的孕婴服务市场迅速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孕婴服务市场是将孕妇在孕期、产后各阶段的需求以及婴幼儿的呵护需求整合成一条完整的服务链,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服务。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月嫂外派服务、月子餐配送、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水疗)、婴幼儿托管、婴幼儿摄影、婴幼儿理发等。

一、市场现状以及商机体现

1、市场需求大服务量短缺

目前,我国0-3岁的婴幼儿大约6900万人,平均每年大约有1700万个婴儿诞生,平均每年将有500亿元的潜在大市场,而且据有关专家预测,在2007年出生的“猪宝宝”将比2006年多增500万,市场空间将更大。婴幼儿服务市场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所能提供的服务连市场需求的10%都无法满足。在未来的5一10年时间,该行业将稳步上升,发展迅速。

2、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要求更专业、更权威

现代新型家庭观念的转变,由吃好睡暖的“原始追求”转向健康环保的“高级需要”,人们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式看护,专业的、高质量、全方位的孕婴服务成为新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嫂服务、婴儿托管、婴幼儿摄影等传统的服务项目面临着挑战,因为此类项目在逐渐正规化,具备各种资格证的专业营业者将抢占70%以上的婴幼儿服务市场:另外,根据人们的需求以及对国外新型服务的借鉴,月子餐配送、婴儿游泳、婴幼儿理发等新型服务项目应运而生,这类项目也将随着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在3―5年内成为消费的热点。

3、目标人群特点突出消费能力强

目前,孕婴服务市场消费人群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消费能力较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计划生育政策使“6+1”型结构的家庭模式成为普遍,宝宝自然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心。为了宝宝将来有更强的体力和更高的智力,多数家长愿意为自己孩子高额投入:二、国内消费者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虽然一些家长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是为了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宁愿倾其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

4、入行资金门槛低利润率高

进入孕婴服务市场,各项服务的平均投资额大约在3―5万元。有的项目只需要提供人员、场地以及一些简单设施,对投资者来说,设定的门槛较低。各服务项目的平均利润率大约在200%,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前期投资5―20万元的投资规模,孕婴服务的各个单项服务的年投资回报大约在10―50万元左右。

二、服务项目

1、月嫂、育儿嫂外派服务

简介:专业的月嫂具有《月嫂岗位资格职业证书》,可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产褥期护理、营养: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智能提高训练:人工喂养: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婴幼儿辅食添加,婴幼儿生长发育智能开发训练等。

经营方式:成立月嫂外派服务中心,招聘具有专业技能的月嫂;或者加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具有培训月嫂资格的公司。

投资门槛:5万元

利润:根据月嫂级别不同以及各地情况不同,月嫂工资在1000―5000之间。一家有50位月嫂的小型外派中心年收益大约10―20万元。

投资建议:月嫂持证上岗是月嫂服务的必然趋势,所以投资者招聘的月嫂最好持有《月嫂岗位资格职业证书》,该证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另外母婴护理需要医学理论,所以投资者应该与当地各大医院的妇科、儿科保持合作。

2、婴幼儿水疗(游泳馆)

简介:在水温度适宜的小型游泳池中加入特殊溶质后,宝宝的肚脐眼上贴了一块“防水贴”,脖子上套一个充气的彩色游泳圈,然后放入水中。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宝宝“四脚朝天”,随着手脚不停划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经营方式:开家小型婴幼儿游泳馆。

投资门槛:5万元

利润:宝宝水疗费用为每次20―60元,年收益大约10万元。利润率为200%。

投资建议,选择游泳馆地址时,应该以各地妇幼保健站、以及各大医院附近为首选。据业内人士分析,婴幼儿水疗设备的生产以及销售业务利润率也较高。一般一套水疗设备都是五六百元,有些名牌产品的价格甚至达到上千元。产品的利润一般都能达到100%。

另外,选择合作机构和进入时机是很重要的。比如当地有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这一服务,即可全面进入。在医疗示范效应下,社会的认可度会迅速提升,甚至可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来推广这一服务。

3、婴儿早教

经营方式:加盟知名早教服务企业成立早教培训机构

投资门槛:15―20万元

第2篇

编制单位:********************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此培训,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婴幼儿照料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从事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的能力;具有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突况的能力。

二、培训模块课时分配

本次引导性培训的培训时间:2天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职业道德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

(2)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和意义;

(3)熟练掌握育婴员职业守则。

2、培训主要内容

2.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2育婴员职业守则。

3、培训方式建议

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部分培训内容可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讲、评结合等教学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模块2生活照料

1、培训要求

通过本模块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掌握婴幼儿的喂养知识,包括指导母乳喂养姿势、能进行奶粉的选择和冲泡、能使用奶瓶进行喂养、能进行溢奶的处理及预防、能制作婴幼儿食品等;

(2)掌握婴幼儿盥洗知识,包括能为婴幼儿进行基本清洁等;

(3)掌握如何照料婴幼儿排便与睡眠,包括安抚婴幼儿入眠以及更换尿布等;

(4)掌握如何照料婴幼儿出行,包括能为婴幼儿更换并挑选物品、能携带婴幼儿出行等;

(5)掌握对婴幼儿生活环境与物品的清洁能力,包括能清洁婴幼儿生活环境以及清洁婴幼儿玩具及用品等。

2、培训主要内容

2.1婴幼儿喂养;

2.2照料婴幼儿盥洗;

2.3照料婴幼儿排便与睡眠;

2.4照料婴幼儿出行;

2.5环境与物品的清洁。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除一般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外,部分培训内容可利用图片资料和视频教学工具,通过边讲边做的教学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利用教学道具开展婴幼儿照料的实训项目。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对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患儿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182例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缺陷、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虽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中危机管理的实施,可有效减少婴幼儿化疗风险,保证婴幼儿化疗安全。

关键词 危机管理;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4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ant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management

YANG Yu-qiong,ZENG Deng-fen,SONG Bi-ying

(Daping Hospital,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gery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Methods:A total of 182 patients received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and August 2013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94) and control group (n=88) randomly.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risis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Nursing defects,nursing complaints,satisfaction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nd nursing risk oc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comparison of nursing defects and nursing risk occurr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nursing complaints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as no statistics sense (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infants chemotherapy and ensure the infants chemotherapy safety.

Key wordsCrisis management;Infants;Retinoblastoma;Chemotherapy;Application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全世界发病率为1∶20000[1],治疗难度大,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和生命。随着对RB治疗观念的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摘除眼球和放射治疗引起的颜面部畸形对RB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的影响,化学减容治疗(简称化疗)已成为RB治疗的新途径[2]。化疗是保守治疗RB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RB系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治疗可达到保眼,力争保存有用视力的目的,有可使肿瘤体积缩小,使眼部肿瘤局部治疗引起的损伤更轻微的优点,治疗的主要方式有结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和眼内动脉注射[4]。为了保证化疗婴幼儿的安全,杜绝各种意外损伤的发生,护理上采用了危机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管理。危机管理[5]又称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造成的危害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住院患儿182例,其中男98例,女84例。年龄1个月~3岁。以2010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患儿88例为对照组,以2011年6月~2013年8月住院的患儿94例为观察组。两组患儿都采用VEC化疗方案[6],即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的联合应用。纳入标准:(1)确诊为RB。(2)在本院眼科住院接受化疗。(3)婴幼儿。(4)患儿家属自愿接受危机管理。排除标准:(1)曾经或正在进行手术或放射等其他治疗。(2)有肿瘤复发或转移。(3)拒绝或自愿要求退出危机管理。两组患儿的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具体如下:

1.2.1化疗危机的防范

1.2.1.1建立危机管理层级制度在实施化疗时建立危机管理层级制度,即采用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1.2.1.2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4名护师组成,责任护士、护士长任责任组长,制订危机干预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对化疗患儿由专职主管护士按危机管理评估、实施,由护士长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价、总结、修订和监督实施。危机管理小组成立后,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危机管理培训,以提高和形成危机意识,提高观察力、判断力、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加强护患沟通,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严格操作规程,做好感染控制。

1.2.1.3确立危机管理流程由4名护师和护士长讨论后制定相关危机管理流程,具体为:主管护师对化疗患儿行危机风险识别与评估、危机管理实施(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危机发生时的对策、危机总结,在循证的基础上行PDCA危机管理流程再评估和处理,不断总结修订,以保证婴幼儿化疗质量。

1.2.1.4化疗危机的评估与识别由责任护士对化疗患儿危机进行分析评估、分类,明确责任。化疗危机因素包括:婴幼儿不能表述或表述不清,好动,无自主意识,不能配合治疗;婴幼儿抵抗力差,易感染;皮下脂肪相对较厚,静脉穿刺相对困难,婴幼儿体重轻,化疗对身高体重要求严格,对陌生环境适应力差等;化疗药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如造血系统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表现;某些抗肿瘤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强,婴幼儿表现尤为明显,若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局部组织剧痛、经久不愈,甚至坏死;婴幼儿多次化疗,抵抗能力降低,加之化疗后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减少,易发生院内感染。

1.2.1.5化疗时危机的预防对RB化疗时危机的预防,除对化疗危机进行正确识别和评价之外,在进行化疗前,向患儿家属讲解RB的危害性以及化疗的必要性;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化疗期间加强饮食指导,补充营养,保证饮食均衡;对抵抗力较弱患儿,做好消毒工作,减少探视,防止患儿感染;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予以漱口或喝白开水含漱,以防发生口腔溃疡;正确计算化疗药物的剂量,准确配制化疗药物,对易发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药物,做好肝肾功能与听力监测检查,以避免或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患儿化疗每日所需静脉均由经验丰富的静脉穿刺能手负责穿刺与护理,做好静脉通道维护,设立化疗醒示标志,使用化疗药物前后确保无外渗;拔针时,对有出血倾向患儿适当增加压迫时间;化疗中责任护士勤巡视、勤观察、勤报告、勤处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报告、及时处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后果,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1.2.2制订化疗危机处理方案出现危机时,责任护士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呈报护士长,护士长迅速协调并报医院不良事件,必要时请医院相关护理专家会诊,组织一切可能的力量寻找补救措施。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1.2.3化疗危机的总结危机的发展可以分为潜伏期、否认期、爆发期和灾难期4个阶段。根据危机的发展过程,将危机管理分为3个过程即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根据循证护理原则,采用PDCA模式对化疗危机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危机出现过程中各环节,危机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发现和排除潜在危机,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不断在危机中学习,在失败中总结,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落实才能降低危机发生,提高化疗患儿护理质量。

1.3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由责任护士于化疗结束后对患儿家属发放问卷调查表,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儿家属自行填写后收回,书写不便者,根据患儿家属意见由护士协助填写,结果由护士长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表1)

注:对照组化疗药物外渗5例,静脉炎7例,院内感染4例;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1例,静脉炎2例

2.2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患儿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3.1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RB化疗婴幼儿护理风险发生结果显示,危机管理对RB化疗婴幼儿危机有预警作用,有助于减少其护理风险的发生。将危机管理机制应用于婴幼儿化疗的管理,经过临床实践,无1例院内感染。护理危机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由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的可能性,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不确定、后果严重等特点[7]。护理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暴发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并于危机暴发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的危害[8-9]。表1结果提示,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婴幼儿化疗患儿实施危机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

3.2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RB化疗婴幼儿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它包括护理事故和差错,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之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及家属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护理界各位同仁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中婴幼儿RB化疗危机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表明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相关护理缺陷的发生。

3.3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RB化疗婴幼儿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满意度调查是发现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护理服务的一种方法[10]。表2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婴幼儿RB化疗家属的满意度。

4小结

化疗是一种高风险保守治疗手段,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引起渗漏,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组织结构的损害,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11]。结果显示,危机管理机制应用于婴幼儿RB化疗的管理,有预警危机作用,可减少其护理风险、护理缺陷与护理投诉发生,提高婴幼儿及家属满意度。因此,重视婴幼儿RB的化疗危机的早期预防,在使用化疗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危机识别,化疗全程积极进行充分危机的预防、处理与总结,对降低护理危机的发生率、保证和提高婴幼儿化疗安全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bramson DH,Schefler AC.Update on retinoblastoma[J].Retina,2004,24(6):828-848.

[2]Friedman an DL,Hinelstein B,Shields CL,et al.Chemoreduction and local ophthalm ic therapy for intraocular retinob lastoma[J].J Clin Oncol,2000,18(1):12-17.

[3]Rodfiguez-GMindo C,Chantada GL,Haik BG,et al.Treatment of retinoblastom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Curt Treat Options Neurol,2007,9(4):294-307.

[4]徐冲,邢怡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机耐药性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10,28(11):1097-1099.

[5]钱蓓健,王维.手术室护理概论[J].上海护理,2005,5(3):73.

[6]杨玉琼,张银琴,付敏,等.化学减容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9-40.

[7]钱敏,毛丹丹,钟代曲.神经内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B):31-33.

[8]朱力,任正臣,张海波.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2.

[9]刘英茹,张怡梅.论组织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预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5(11):35.

[10]辛莉莉,王慧,崔林,等.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83-85.

[11]王欣萍.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1B):33-34.

第4篇

【关键词】婴幼儿;输液;隐患;措施

1 门诊患儿输液的隐患因素

1.1 药物因素(医嘱问题 药品因素 )

市场上针对婴幼儿的药品种类繁多,新品层出不穷,医生很难控制新药品针对婴幼儿的药剂量以及配伍用药会导致药剂量与婴幼儿的年龄与病情不符。药物名称和外包装极度相似,医生在书写病历开药单时书写药物名称字迹欠清晰会都会导致护士配错药物。

1.2 环境因素(穿刺问题 药液外渗 社会环境因素)

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往往一个患儿就医有多名家长陪护,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人员多,环境噪杂,护士工作量大且被动,在护理过程中,家长反复询问,并且对一针成功的期望较高,在多次思维干扰的过程中,护士压力增大,影响操作的准确度,在未能如愿的情况下,家长对护士会产生意见,容易发生矛盾和纠纷。

患儿对注射的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再加上家长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会顺从孩子做一些不允许的情况,增加了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导致婴幼儿局部肿胀的现象,以及药物污染或其他意外。

2 门诊患儿输液隐患相应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培训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儿科门诊输液护士的专业培训,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水平的同事要不断的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与患儿以及陪同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并能及时对紧急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2]。护士在接到门诊输液单后,首先要核对药物以及剂量是否相宜,并要注意药物的特殊性针对患儿进行皮试。并核对患儿的姓名以及其他信息,以免出现错误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与患儿的家属以及陪同人员进行沟通,缓解患儿的焦躁情绪并告知家属以及陪同人员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药物反应[1]。医院也可根据情况对输液区进行特色服务,可以配备电视机、有各种儿童读物,墙上还贴了很多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感,使患儿在气氛融洽,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缓解患儿的恐惧,增加了护士与患儿的亲和力[4]。

2.2 加强婴幼儿的健康知识教育与宣传

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宣教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注射前应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及其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注射过程中,护士巡视时,要帮助家长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等。另外,采取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护士收取输液治疗单后,必须将门诊病历医嘱与医嘱单核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有疑问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执行。

综上所述,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我院门诊输液的特点,制定了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儿的巡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活动[3]。取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有效保证输液的顺利完成,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凌云,陈朔晖,诸纪华,等.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8.

[2] 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536 538.

第5篇

育婴师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需求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对人的智力发展、性格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很多孩子在长大后碰到的心理障碍、学习障碍等,大部分与婴幼儿期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引导有关。育婴师就能够提供有关婴儿生理、心理、营养、保健、动作技能、智力开发、行为培养和人格培养等诸多方面的科学指导。

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万左右,据调查,有90%以上的0~3岁的婴幼儿是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和保姆照料。现行的国家政策只允许生一个孩子,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长格外关注。当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面对发出第一声啼哭的孩子,正是他们学习做父母的开始。他们希望得到成熟的、科学的、系统化的喂养及教育指导。

因此,顺势产生的育婴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谓是“适逢其时”。

育婴师前景阳光明媚

一方面,我国的学历教育机构至今还没有开设专门对0~3岁婴儿学前教育的专业,使得这个年龄段的教育人才出现空白。在庞大的婴儿护理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接受过正规培训的高级育婴师。

而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捷径。育婴师作为一项新增职业,已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求从事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经考试合格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逐步建立比较规范的育婴职业增设与认证体系。

可见,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迅猛发展和国家的支持,都是育婴师发展的强大动力。育婴职业的光明前景和巨大的就业潜力,无疑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取得育婴师职业资格可以从事幼教、亲子教育、儿童研究所、社区婴幼儿服务机构、家庭等方面的工作,并可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诸如婴儿护理指导、产妇护理指导等。通过日臻完善的社区网络,育婴师既可进入家庭进行指导,也可灵活就业,自办亲子园,自己做老板。此外,高级育婴师还可以给婴幼儿提出个别化教育的建议,设计婴幼儿全面发展成长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育婴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就业前景一定是阳光明媚的。

育婴师的基本状况

1.职业定义:育婴师是针对0~3岁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了解和熟悉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及教育等相关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饮食、睡眠、动作技能、治理开发、社会行为和人格发展进行训练,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咨询等一系列服务的人员。

2.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3.职业能力特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口齿清楚、会讲普通话;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动作协调、灵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就业方向

育婴员

a.面对家庭和社区,紧密帮助家长做一些针对孩子的全方位指导。

b.直接进入0~3岁婴儿家庭进行喂养和护理或对抚养人进行适当的操作指导。

c.在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中承担适当喂养、护理和教育方面的训练。

育婴师

a.进入早期教育机构、亲子园、幼儿园的托幼班任主课老师。

b.以社区为单位,对数个家庭提供教育。

c.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日臻完善的社区网络,进入家庭进行指导,或者灵活就业,像国外的私人律师、家庭医生一样弹性就业,或者在社区婴幼儿服务机构工作。

高级育婴师

a.对育婴师和育婴员提供培训。

b.对孩子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和教育支持,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成长计划”。

c.在幼儿园和亲子园进行管理工作。

d.在早期教育机构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指导。

e.对0~3岁婴儿家庭或亲子园等早期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专业和系统服务。

5.薪资情况:在一些发达城市育婴师的薪水在4,000~5,000元之间,一般的育婴师的薪水在2,000~4,000元之间。

育婴师职业资格考试

申报条件

育婴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育婴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育婴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级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育婴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育婴师和保姆、

第6篇

[关键词] 婴幼儿;口腔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066-04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SHAO Ruoheng GUAN Fei WANG Mengxing ZHAO Liping LI Yue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Methods 503 cases of infants in Wannianhuacheng Community of Fengtai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ir individual oral health records including dental conditions, oral mucosa and the related soft tissue structure, teeth, feeding habits, oral habits were established. The guidance of family related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and diagnosed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 All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 to 2 years. 502 cases of children in same age as the infa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kindergarten, who didn't have oral health records.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and bad oral habi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10%(382/502), whic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6.93% (387/5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levated to 86.08% (433/503), 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71% (361/50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erms of oral disea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infa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aries rate was 43.03% (216/502) and DMFT was 0.98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30.02% (151/503) and 0.62 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field of bad oral habi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7.10% (86/50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07% (161/502),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the oral health records to manag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status, 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fants; Oral health; Records management

WHO对109个国家12岁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儿童的牙齿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各国制订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政策和方案。我国近年来对婴幼儿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多有研究,得出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是一项重要措施[1]。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大众对婴幼儿口腔保健认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非口腔专业的其他领域医护人员对儿童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健康习惯的养成、儿童口腔患病后病情M展对相关生长发育的影响既缺乏概念也不够重视[2]。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采用对婴幼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旨在为提高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的婴幼儿503名作为干预组,男254名,女249名;胎龄38~42周,平均(39.51±5.19)周;出生时体重为2285~3852 g,平均(3075.16±954.61)g。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通过1.5~2年的追踪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年龄(2.71±0.42)岁。选取同社区同年龄入幼儿园的未建立档案儿童502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3±0.57)岁;男256名,女246名;出生时胎龄36~41周,平均(38.47±5.22)周;出生时体重为2300~4017 g,平均(3015.13±973.64)g。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布、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避免了由于早产、肥胖等原因对后期实验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生时口腔健康状况良好;②无先天传染性疾病;③无先天性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追踪期间失访者;②先天性兔唇婴儿;③家长有认知障碍难以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情况 在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包括牙体情况、口腔黏膜及相关软组织结构、牙齿咬合、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吮手指、吐舌头、舌舔牙等)等个体化资料,以及婴幼儿口腔清洁开始时间、方式、工具的使用和频率,婴幼儿父母的自我饮食习惯、口腔清洁情况、口腔就医和保健等情况。并在社区开展针对家长、社区医生、幼儿园保健医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建立档案时,包括针对婴幼儿展开的口腔检查以及针对家长展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个人特征、健康知识、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相关知识指导,进行早期疾病诊断。通过1.5~2年的追踪,期间根据幼儿口腔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追踪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方式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1.2.2 婴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问卷 包括以下问题[3]:①龋齿是由于细菌利用糖产酸腐蚀牙齿而引起的吗?②小头软毛刷是适合儿童使用的保健牙刷吗?③幼儿应使用儿童牙膏吗?④患了龋齿的乳牙是否及时到医院补?⑤最容易引起龋齿的坏习惯是睡前吃零食吗?⑥少吃含糖粘性食品是预防龋齿的好习惯吗?⑦龋齿对身体最重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肾等全身性疾病吗?⑧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吗?⑨每次刷牙的时间是否少于3分钟?⑩竖刷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1.3 观察指标

检查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后的相关牙体疾病(包括患龋率、龋均等)和口腔不良习惯等指标,讨论建立婴幼儿口腔档案的积极意义。以WHO推荐的龋齿诊断标准[4]作为本研究的龋齿检查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及龋均比较

在口腔疾病方面,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口腔不良习惯方面,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专业儿科医生严重缺乏,儿科口腔医生比儿童比例更是严重不足[5-7]。大部分专业儿科医生已经超负荷应付门诊中疾病的治疗,无暇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中去大力开展预防,使得不预防患病率高成为恶性循环。本研究尝试由专业儿科口腔医生协助社区基层口腔医生以家庭儿童口腔医生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和疾病家族史、现有口腔详细检查以及检查后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乃至必要治疗的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除了对于常见龋病的防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终止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并通过对干预组婴幼儿进行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家庭各种因素等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有效降低了婴幼儿的患龋率与龋均,改善了婴幼儿的口腔行为习惯,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以及龋均的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由此,将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推广的呼声一直不断。由于我国儿科口腔医生的严重不足,同时儿科牙医忙于应付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且基层社区口腔医生的儿科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科口腔疾病辨别诊断能力较弱,导致婴幼儿口腔牙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干预,进一步出现儿童的重度龋病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乳牙早失乃至牙合咬合紊乱恒牙异位萌出等一系列发育异常[8-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在研究初期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有效提高了家长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的日常护理,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干预1年后,对照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增反降,这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其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家长对婴幼儿给予稳定的关心,可明显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11-13]。

通过2年左右试点社区人群的档案建立和规范,完善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培训基层社区口腔医生儿童口腔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大多数婴幼儿口腔疾病可以在常规社区体检中被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综合统计后得到有效降低龋病及不良生活和喂养习惯导致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的比例和治疗费用,为婴幼儿档案建立加入基层婴幼儿常规保健项目打下基础,预期计划的完成情况较好。但研究过程中也出F了一些问题,例如建立档案人群的选择和长期随访的依从性难以保证,或者对建档内容的规范性和健康指导的准确性保证落实情况等,因此在今后的在实际操作时,应着重注意以上问题,将建档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反观目前的儿保门诊,针对婴幼儿的口腔方面只局限于对乳牙的萌出情况,缺少更为细致、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教育内容[14-16]。且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政府部门对4~18周岁人群进行的口腔健康普查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与人力,但对新生儿的投入较少[17-18]。且一旦口腔出现疾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医疗的治疗定价较低,尤其儿童的很多手工操作相关治疗费用仅为成人的一半[19-2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开展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将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工作前移,不仅可以节约政府在较大年龄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中的费用支出,还可以有效控制其患龋率,对保证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建立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57-259.

[2] 冯惠芬,钟春仪,巢枫榕,等.从化市小学生口腔健康观念知晓率的性别差异[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246-249.

[3] 侯庆中,刘寿桃,何静,等.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58-659.

[4] 王伟健,王左敏,俞艳平,等.WHO两种龋病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1):46-47.

[5] 顾育盈,孙嵩,李莉,等.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9):174-175.

[6] 蒋宝凤,蔡蔚,张莲华,等.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7] 姚林洁,林非欧.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1-3632.

[8] 曹轶婷,祝策,徐玮,等.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45-350.

[9] 陈周焕,刘建国,张剑,等.婴幼儿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729-11732.

[10] 王国珍,罗云纲,魏洪涛,等.儿童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45-1548.

[11] 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12] 严黎吉.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32-233.

[13] 钟俊华,曾念彬.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14] 曹骏瑶,叶玮.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8):507-50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16] 蔡楠,王桂茹,侯丹丹,等.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9):2002-2004.

[17] 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婴幼儿龋病预防方法研究回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74-76.

[18] 梁翠媚,赵霞桂,容林惠,等.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761-762.

[19] 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第7篇

【关键词】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资格标准;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46-05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经验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94年,根据《提前开始法》(Head Start Act)的重新授权,美国国会开始实施专门为低收入怀孕妇女和婴儿、学步儿及其家庭服务的早期提前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简称EHS)。早期提前开端计划通过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健康、营养、社会及其他服务,改善孕妇的健康状况,促进婴幼儿身体、社会、情绪和认知的发展,提高父母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父母实现经济独立等目标。〔1〕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从实施起就受到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为提前开端计划和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拨款10亿美元,用于扩展对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早期教养服务,这极大地推动了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扩展。截至2011财政年度,该计划已在美国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和维京群岛设有1027个服务站点,为147000名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服务。〔2〕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有三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一是以托幼中心为基础的形式,以托幼中心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教养服务为主;二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形式,以家庭访问员对婴幼儿家庭进行家访服务为主;三是混合形式,提供上述两种形式的综合服务。此外,还有少数根据本地特色形成的地方方案,如一些社区的家庭日托等。〔3〕其中,以托幼中心为基础的形式与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形式较为接近。因此,本文讨论的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限定为以托幼中心为基础的早期教养机构中的教师。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规定,早期教养机构的幼师比最高为4∶1,每个活动室最多8名婴幼儿,配备2名具有合格资质的教师。教师没有教师和保育员之分,均作为主要照顾者,为婴幼儿提供连续的保教服务。〔4〕若是州、部落或者地方的相关规定更加严格,则参照当地规定执行。

教师是决定儿童发展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前开始法》(2007)(Head Start Act of 2007)、《提前开端计划执行标准》(Head Start Performance Standards)、《美国联邦行政法典》第45号《公共福利法》(45 CFR,2008)等,均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资格标准作了详细规定。完善的教师资格标准是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取得成功并不断扩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相关规定值得借鉴。

一、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教师入职标准

1.身心健康要求

第45号《公共福利法》规定,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基础健康检查(包括肺结核筛查)才能录用,就职期间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复审,以确保没有传染病。此外,工作人员应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早期教养机构必须留存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信息。〔5〕

2.犯罪记录审查

《提前开始法》(2007)规定,全美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工作人员在就职前必须通过州、部落或者联邦的犯罪记录审查,还必须通过机构所在地行政管辖区法律所要求的州、部落或者联邦的犯罪记录审查或联邦法律规定的其他犯罪记录审查。〔6〕通过犯罪记录审查的人员才有被录用的可能性。

3.语言文化要求

第45号《公共福利法》规定,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工作人员在服务于非英语母语儿童及其家庭时,必须熟悉儿童的民族背景和传统,必须能直接或者通过翻译与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尽可能为没有英语基础或英语水平较低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良好服务。〔7〕此外,当活动室中大多数婴幼儿讲同一种语言时,至少要有一名教师会用这种语言与婴幼儿及其家庭进行有效沟通。〔8〕

4.经验和培训要求

第45号《公共福利法》规定,所有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婴幼儿发展、婴幼儿安全护理、与婴幼儿家长以及其他教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等。教师必须具有必要的经验,以便与婴幼儿建立连续的、牢固的、支持性的关系。教师还必须具有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理论和原则、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培训经验。〔9〕

5.资质认证要求

《提前开始法》(2007)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教师的资质认证有明确要求。

(1)截至2010年9月30日,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直接服务的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至少要获得儿童发展助理证书(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Credential,简称CDA),并已接受过婴幼儿早期发展培训(或者其他等效培训)。

(2)截至2012年9月30日,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所有教师均应接受过重点针对婴儿和学步儿发展的儿童早期发展培训(或者其他等效培训)。〔10〕

随着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不断扩展,全美范围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急需大量教师。一些地区很难招聘到符合《提前开始法》(2007)要求的具有儿童发展助理证书的教师,师资缺口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提前开端办公室(Office of Head Start)在2011年了《提前开端计划教师的法定学历和资质要求》(Statutory Degree and Credentialing Requirements),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替补教师的招聘作了明确规定:若早期提前开端项目已用尽各种方法仍无法招聘到符合资质的教师,则可以雇用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人员。一是具有相关领域的证书而且经过了婴儿和学步儿教养的课程培训。二是在过去的5年内,完成了至少120小时的儿童早期教育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与0~3岁婴幼儿发展相关的内容。三是在托幼机构的0~3岁年龄组工作,具有至少480小时的专业工作经验。〔11〕

二、婴儿/学步儿儿童发展助理证书资质认证标准

如上所述,《提前开始法》(2007)规定截至2010年 9月30日,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至少要获得儿童发展助理证书(CDA)。CDA由早期儿童专业认证委员会 (the Council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管理。CDA在美国的幼教领域受到普遍认同。目前CDA细分为学前(preschool)、婴儿/学步儿(infant/toddler)、家庭育儿(family child care)、家庭访问员(home visitor)四种类型。其中,婴儿/学步儿CDA(Infant/Toddler 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Credential)是特别针对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设定的,其资质认证标准如下。〔12〕

1.基本要求

申请者必须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或就读于学前教育职业学校的初中或高中,具有基本的语言、阅读和书写能力。

2.能力标准

这是对婴儿/学步儿CDA申请者进行现场评估时采用的国家标准。标准包括六项内容: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水平,支持婴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情感发展并为其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制订并实施一项适合于婴幼儿需要的活动计划,致力于持续化的专业发展。

3.学习培训要求

申请者需要获得正规培训机构提供的5年内120个小时的儿童早期教育培训证明。培训必须包含8项内容,分别是:规划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支持婴幼儿的社会化和情感发展,和家庭建立良好关系,有效管理项目运行,持续推进专业发展,观察和记录婴幼儿的行为,掌握婴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原则。在120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里,这8项内容每项至少要占10个小时。

4.实践经验要求

申请者需要在过去5年内,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中有480 小时直接面向婴幼儿的工作经验,且必须包括分别针对小婴儿(出生~8个月)、爬行儿(9~17个月)、学步儿(18~36个月)的工作经验。

5.现场评估要求

申请者需要在过去的6个月内,接受一名早期教育专业顾问的现场评估。在现场评估中,申请者需要与至少3名婴幼儿进行互动,且小婴儿、爬行儿、学步儿至少各占1名。早期教育专业顾问会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利用《教师技能测查表》等工具,对申请者进行一次或者连续多次的观察评估。

6.考试与面试

申请者达成上述要求后,可以正式提交资质申请。早期儿童专业认证委员会通常会指定一位代表处理这一申请,包括收集与资质申请相关的文件,安排申请者完成两小时的有关早期教育研究文献的多项选择题考试,面试申请者有关早期婴幼儿护理和教育的实践能力等。顺利通过考试与面试后,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可以获得由早期儿童专业认证委员会颁发的婴儿/学步儿CDA。这一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之后每5年更新一次。

三、对我国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主要是为3~6岁幼儿教育机构培养教师,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师资培养不够重视。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资格标准,抓紧制定我国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

1.教师入职标准内容全面,以保护婴幼儿的身心安全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资格标准不仅对教师的教育资质、经验及培训经历等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教师必须身心健康,没有犯罪记录。这是因为0~3岁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全,教师的身体状况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也是因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如果教师心理不适或修养不足,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会直接危害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限制有犯罪记录的人员进入婴幼儿教师队伍,也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了对婴幼儿身心安全的保护。我国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也有必要对教师的身体状况作出详细规定,还应引入教师职业测评机制,考察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兴趣、职业人格和能力倾向等,以保证招收合格人员从事婴幼儿教养工作。对教师进行入职前的犯罪记录检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婴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

2.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体现保教合一的理念

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要求每个班级配备2名具有合格资质的教师,且2名教师没有教师、保育员之分,均作为主要照顾者,为婴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综合服务。此外,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要求教师在入职前必须接受过与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相关的培训。这些规定都表明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对教师兼具0~3岁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大多采用与幼儿园类似的配置,有教师,有保育员。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工作,保育员主要负责保育工作,保教各行其事。事实上,这种分工不太适用于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工作,因为与3~6岁幼儿比,0~3岁婴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更为密切地交错在一起,日常的生活照料正是促进婴幼儿发展的好机会,而不是局限在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上。因此,我国在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可以借鉴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经验,尝试打破保育人员和教育人员的区分,强调教师要兼具保育与教育能力,以体现保教合一的理念,全方位促进婴幼儿发展。

3.避免学历门槛过高,看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培训经历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规定教师的资质下限为获得儿童发展助理证书(CDA),而CDA对学历的要求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近年来更是放宽到就读于学前教育职业学校的初中或高中生也可以申请。尽管对学历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早期提前开端计划的教师入职标准、替补人员招聘要求及CDA资质认证标准等均对教师的培训经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详细规定,以保证教师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有研究者建议,在设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的学历要求时应充分考虑到早期教育的定位。若过分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机构教育,可能会对婴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形成冲击。〔13〕此外,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劳动强度大,但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却不高。如果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过高,不利于吸引对这项工作有热情的人员参与。我国还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口大国,盲目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入职时的学历标准并不现实。更可行的或许是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以吸引更多有志者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可以直接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不过,由于专业设置的局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少涉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内容。因此,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养机构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应要求申请者必须通过与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相关的科目考试。此外,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资格认证标准中必须体现对申请者实践经验的要求。与此相对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保证学生有到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实习的时间,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在资格认证标准的考核中,除了常规考试和面试外,还应有现场评估环节,以考察申请者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

4.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十分强调教师要熟悉婴幼儿的民族背景和文化传统,具有相应的外语能力。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是有效开展早期教养服务的前提。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民俗和育儿习惯有很大不同。0~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办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若能适当任用双语教师或少数民族教师,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婴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可以有效减轻家长在接受早期教养服务时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可适当放宽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要求,重点培养双语教师,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此外,可以依托高校的办学优势,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从事少数民族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

5.建立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形成教师终身学习激励机制

美国早期提前开端计划适用的婴儿/学步儿儿童发展助理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此后每5年更新一次,以确保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资格终身制确实不利于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职业氛围,会阻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另一弊端是因为缺乏后续认定程序,很难淘汰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胜任的教师。在我国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机构的教师标准时,可以考虑实行教师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前、后均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明确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建立相应的再教育机制,规定教师在资格证期满后必须完成规定的培训后才能重新申领,也可以考虑将教师再教育机制与教师职称评定机制相结合,建立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6〕 〔10〕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Head Start Act of 2007〔EB/OL〕.〔2011-12-15〕.http://eclkc.ohs.acf.hhs.gov.

〔2〕Early Head Start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Early Head Start Program facts fiscal year 2011〔EB/OL〕.〔2012-02-11〕.http://.

〔3〕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Early Head Start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EHSRE) study(1996-2010)〔EB/OL〕.〔2011-09-22〕.http://.

〔4〕 〔5〕 〔7〕 〔8〕 〔9〕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Head Start Program performance standards and other regulations 〔EB/OL〕.〔2012-03-03〕.http://eclkc.ohs.acf.hhs.gov.

〔11〕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ACF.Statutory degree and credentialing requirements〔EB/OL〕.〔2011-12-15〕.http://acf.hhs.gov.

〔12〕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Credential (CDA)〔EB/OL〕. 〔2011-11-02〕 .http://.

〔13〕何敏.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88(12):28-33.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EHS in USA

and Its Enlightenment

Dong Sufa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第8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应用效果

婴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发育状况。而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证明,母乳喂养是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有效方式[1]。但当前统计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产妇分娩后拒绝进行母乳喂养,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加强临床母乳喂养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向人们传播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减少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减少疾病的发生。此次研究中探讨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母乳喂养率,保证婴幼儿营养状况优良。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120例足月孕产妇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均排除妇科疾病及相关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孕产妇随机分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60例,健康教育组孕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4±6.5)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8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8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24例。常规组孕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8.6±6.5)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7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2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孕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孕产妇常规伤口护理、阴道护理、饮食护理、常规哺乳指导等。给予健康教育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与常规组相应,健康教育方法为:(1)建立健康教育体系。根据科室实际状况,在科室内部组建健康教育管理小组,以科室护士长出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组长,并在科室中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均较为丰富的人员作为成员,健康教育管理小组需对科室各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分工,并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实际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状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并不定期检查健康教育实践状况,对科室健康教育实践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可根据各护理人员的实际表现状况给予针对性合理奖惩,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2)健康教育实施内容。护理人员需在孕产妇围产期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孕产妇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相关基础资料,给予孕产妇针对性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等,加强对孕产妇心理干预,促进孕产妇及时转换角色,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促进孕产妇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护理人员需在孕产妇每次进行产检时,加强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指导孕产妇进行喂养,喂养技巧包括:在新生儿分娩断脐30min内,护理人员需积极辅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加强产妇对吸允的正确认识,促进产妇了解吸允能促进乳汁分泌,促进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并定期在医院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向孕产妇演示母乳喂养正确姿势,指导产妇正确挤奶,并指导孕产妇观测婴幼儿母乳喂养不足表现特征,告知孕产妇喂养过程中的常见异常状况,指导孕产妇进行常规应对处理。给予孕产妇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并坚持母婴同室24h,尽可能保证母乳喂养成功[2]。(3)产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在产妇产后1周进行访视,及时了解产妇日常喂养状况,及时了解婴儿发育状况,并根据产妇喂养状况给予针对性指导[3]。1.3观察指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使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每项调查包括10个项目,总分100分。以90~100分为优,以80~89分为良,以80分以下为差。对比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

健康教育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420,P<0.05)。

2.2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发生率

健康教育组60例产妇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组母乳喂养46例,健康教育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849,P<0.05)。

3讨论

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而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平衡营养,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以往婴幼儿营养问题与喂养行为的研究较少,而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与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营养物质的最佳方式[4]。因此加强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当前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产妇产后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状况,分析其原因多为担心母乳喂养影响自身身材、担心发育状况影响哺乳效果或年轻女性对于母乳喂养不够重视等[5]。上述原因的形成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存在紧密关联。因此此次研究中探讨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说明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提升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重视,提升母乳喂养率。一些产妇产后担心产后哺乳会引起变形,也担心影响体型恢复,但实际采取哺乳时,不仅能为婴儿提供诸多营养物质,提高婴儿抵抗力,且哺乳能发挥避孕作用,减少卵巢癌及乳腺癌的发生;采取正确的哺乳方式,并加强锻炼还能促进产妇体型恢复。此次研究中对健康教育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效促进孕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不仅能促进婴儿健康发育,还能减少自身乳腺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6]。给予孕产妇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和母乳喂养方式指导,有效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此外,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孕妇孕期营养检测,及时根据孕产妇实际状况调整饮食;指导孕产妇进行、保养,可指导孕产妇进行十字操等,改善形态,指导孕产妇进行按摩,预防下垂等;指导孕产妇定期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况,为产后母乳喂养提供良好的机体条件,促进孕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7-8]。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在母乳喂养宣传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等.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2]韩明芳,王莉萍,王晓云,等.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形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1):3367-3368.

[3]张利娟,杨明,张广清,等.PRECEDE模式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20):3286-3288.

[4]李玉娥,高亚莉.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1):42-43.

[5]黄伟嫦,彭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26-29.

[6]吴雪华,刘庆娟,洪惠珠,等.赋能教育模式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503-505.

[7]刘蓉,郑雅宁,吴彤彤,等.孕期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124-125.

第9篇

【关键词】婴幼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下属机构郑州黄河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接诊97例手足口病患儿(共7种)。13例为复查,上报84例。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为1-3岁,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在5-7月。本组无死亡病例。

1.2方法本组患儿确诊后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患儿家长在社区医护人员组织下参加社区健康大讲堂进行培训,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1.3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长不同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达到手足口病防治家喻户晓的目的。

1.3.1健康教育形式社区医护人员在流行季节,每周六开展健康大讲堂,以课堂授课、现场交流、座谈、个别提问、现场示教等为主要形式。以广播、宣传海报、图画、个别访谈等为辅助形式,进行多途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掌握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

1.3.2健康教育对象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首次带宝宝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和幼儿教师为主要对象。分类进行教育,防治交叉感染。并进行筛查,发现可疑病例,立即诊治,确诊后上报,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1.3.3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社区防治及护理。

1.3.3.1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患者潜伏期:2-7天,此期患儿咽部和粪便可检出病毒,由于无明显症状疏于防范而易造成传染。多数病人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

1.3.3.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源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多是在婴幼儿中暴发流行[2]。

1.3.3.3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1.3.3.4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男女均可发病,男:女1.8:1,全年均可发病,最常见于春末夏初,5-7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此教育幼儿教师及家长帮助做好婴幼儿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1.3.4临床表现

1.3.4.1普通型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可自愈。

1.3.4.2重症型个别年龄小、体质差、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的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4]。

1.3.5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治和护理

1.3.5.1控制传染源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需隔离2周,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愈合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自诊断之日至痊愈后7天。

1.3.5.1.1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较大儿童进餐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注意棉棒不可过干引起疼痛不适,更不可过湿,以免引起误吸或棉棒脱落。

1.3.5.1.2皮疹的护理①指导居家隔离患儿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舒适的纯棉质衣服、勤清洗、勤更换,被褥要清洁,床铺应平整干燥,勤晒衣被。②剪短患儿指甲,勤洗手,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③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铺柔软小棉垫,勤换、勤洗、勤晒,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并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1.3.5.1.3发热的护理教会居家观察患儿家长测量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每天上报社区护士。鼓励患儿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可在片医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1.3.5.1.4心理护理由于居家隔离患儿离开幼儿园单独隔离,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孤独,哭闹不安,社区医生、应每天1-2次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患儿沟通,态度和蔼,取得信任和配合,有利于疾病的康复[5]。

1.3.5.1.5做好居家患儿消毒隔离居家隔离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混匀消毒2小时后倾倒。

1.3.5.1.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温度适宜,避免过多探视,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1.3.5.1.7休息及饮食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发热患儿、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流质食物。

1.3.5.1.8注意观察居家隔离患儿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3.5.2切断传播途径

1.3.5.2.1严格执行手卫生现场示教,指导患儿及家属饭前便后、外出后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给儿童洗手,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避免交叉感染。

1.3.5.2.2看护人接触婴幼儿前、替婴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对患儿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1.3.5.2.3居家治疗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3.5.3保护易感患儿

1.3.5.3.1幼儿园、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可疑患儿,应立即带患儿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轻症者建议患儿居家隔离治疗,重症者立即住院隔离治疗。以免造成广泛传播。

1.3.5.3.2本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提高儿童免疫力。

2小结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多发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杨智宏,朱启容,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廖炯,黄萍.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51-4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11.

第10篇

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市第一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顺利结束了。首先,我代表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向全体学员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劳动技能,取得了育婴员职业资格,今后就可以运用自己的劳动本领来回报社会,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其次,感谢*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举办这期育婴员培训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使培训班取得了预期的成绩。第三,感谢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六区人口计生局,感谢你们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保证了这期育婴员培训班的顺利进行。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这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是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出资,国家人口计生委早期教育基地*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培训班于11月5日开班,来自*市6个主要城区共33名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参加了培训。在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中,*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着重训练学员的动手实操能力,在《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教程》大纲的指示下,引导学员们分别从婴幼儿营养搭配、婴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婴幼儿行为及人格培养、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早期课程等方面深入地学习了0-3岁婴幼儿的科学教养方式。每一位学员都在实操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实践,对婴幼儿主、被动操,亲子游戏等教学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使每一位学员通过培训都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育婴员的能力。培训结束后,有29人顺利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了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育婴师(五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其中2人理论考核未能通过,获得由*市就业训练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另有2人缺考),考核通过率达到了93.5%。

参加培训的学员对本次培训学习感触很深,认为通过本次培训使自己掌握了系统、科学的育儿知识,填补了自己在婴幼儿教养方面的知识空缺。通过考试取得的职业资格认证更为自己将来从事婴幼儿养护、教育方面的工作扩宽了渠道,能够更好地靠自己的能力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可以重新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学员们对于承办方--创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培训组织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授课老师的课堂讲授能力、专业水平良好,培训反馈评分达到93分(满分108分)。

这次培训工作得到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六区的大力支持,在年终考核各方面工作特别忙的情况下,这六个区人口计生局抽出时间开展对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人员的宣传发动、征集报名、资格审查、名单汇总上报等项工作,使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件造福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好事,也帮助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开展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扩大覆盖面,使更多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受益

在第一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明年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准备将这件造福于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好事、实事继续做下去,扩大覆盖面,使更多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受益。具体设想是:在各区、县级市各举办一期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育婴员培训班,吸收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计划生育家庭的育龄对象参加培训。只要各区、县级市人口计生局组织人员,我们可以送教上门,把学习班办到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家门口。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贫困母亲参加学习,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来可以方便贫困母亲就近参加学习,便于照顾家庭。只要是属于低保、低收入、无业、失业的计划生育家庭,又愿意学习育婴员劳动技能的,费用都可由市人口福利基金会承担。

(二)广开筹资门路,争取更多资金造福于民

第11篇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省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发展机制体制,提高家庭婴幼儿科学养育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2021年,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综合监管体系,探索托幼机构一体化服务和社区托育点建设。

到2022年底,完成县妇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指导,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5年底,全县以家庭为主、社会补充、社区支撑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管理规范、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1.全面落实休假制度。倡导单位职工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民政婚姻登记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产假、配偶陪护假、哺乳假和生育津贴补贴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家庭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条件,采取设置母婴室、哺乳室,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积极措施,满足职工照护婴幼儿需求。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县总工会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医保局配合)

2.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县妇计中心和兼有婴幼儿照护内容的家政服务机构要设立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中心,县级各分娩医疗机构和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建立优生优育优教指导室,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父母课堂、育儿知识讲座,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村(社区)妇幼专干兼任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贯彻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各镇办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特殊困难群体的婴幼儿父母提供育儿指导和照护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二)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

4.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各镇办要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新建小区应当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标准,每千人不少于8个托位的要求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用3年时间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建设。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县民政局牵头,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各镇办配合)

5.加大社区社会资源投入。根据社区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采取政府补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人社部门要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以支持机构的发展。(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三)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6.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立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培育、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发改部门要按照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托育照护服务试点专项投资,制定托育照护服务规划建设体系,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7.鼓励托幼一体化建设。各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聚集优势,允许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增设托育班,招收2-3岁以下婴幼儿,并纳入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应考虑增加托育班资源供给,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县级公立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推行托幼一体化建设,解决城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收托前应将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情况及时报告县科教体局和县卫健局。(县科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8.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为方便单位职工照护婴幼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和职工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县总工会牵头,县卫健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9.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照护服务。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举办专业性、多层次、多种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供给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

10.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在我县辖区内举办的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并按照《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要求进行登记备案。举办事业单位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委编办申请审批和登记;举办社会服务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民政局申请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审批局申请注册登记。核准登记后,登记部门应及时告知托育机构到县卫健局进行备案,同时,将已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有关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推送到县卫健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纳入管理。(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编办、县民政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1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主动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管理公开透明。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排除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镇办人民政府要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主要责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人员诚信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虐童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县应急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12.加强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健康执法大队以及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县计生协会要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提升机构健康管理水平。对新设立的托育机构要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时开展卫生合格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开展托育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各镇办、各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可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场地租赁、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招聘人员等方面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等6部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执行与学校、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发改社会〔2019〕1606号),对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补助基础上,验收合格后由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安排适当配套资金给予补助。积极做好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对引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大力支持。(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税务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二)落实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鼓励利用低效土地或闲置土地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县资源局牵头,各镇办配合)

(三)加快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把保育员、育婴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职教中心要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开设儿科护理学等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对已获得婴幼儿照护指导师、育婴师、保育员从业资格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托育机构要择优录取使用,并按岗位职责落实相应薪酬待遇。要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县人社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信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县经贸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加强社会支持。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营造婴幼儿照护的友好社会环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与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监测,切实保障安全性。(县住建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六)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备案、监管机制,各部门按事权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监督,并对日常监管负主要责任。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制度。凡未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卫健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科教体、公安、民政、财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卫健、市场监管、应急、税务、工会、妇联、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部门协作。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县卫健局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群团组织和各镇办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合作,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本县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县发改局、县卫健局要认真调查摸底,对有意向申报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单位或企业,按照项目要求收集材料及时申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托育机构,县政府按规定提供支持政策清单,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有效实施,顺利推进。

第12篇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第13篇

关键词:雾化吸入;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76-01

哮喘作为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病,在目前国内中的发病率日渐增长。为许多患者带来呼吸上的困难和心灵上的困扰,严重时甚至会由于呼吸不畅而导致死亡。哮喘的发病不仅局限于年老的人,在婴幼儿群体中也普遍存在,婴幼儿的急性哮喘发作更是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卫生问题,不容忽视,氧驱动雾化气吸入的方法为治疗婴幼儿急性哮喘的发作颇具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应该在对控制婴幼儿的哮喘中广泛使用,减少患者和家长的痛苦。

1哮喘概况

哮喘疾病的发病率之高和涉及范围之广,已经使之成为了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在婴幼儿领域的急性发作更是引起了社会和医学界的关注。哮喘又称之为支气管哮喘,它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其中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的变态炎症性疾病。对于婴幼儿来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病和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只增不减,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障碍、双肺啸鸣等,严重的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2患者材料与治疗方法

哮喘病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也呈日渐上升的状况,为了减少婴幼儿的痛苦,医学界一直在为其治疗方法进行努力,本次研究的患者是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的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6例,其基本情况如下。

2.1患者资料:本次研究的96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经医院确诊的婴幼儿哮喘急性发病患者,全部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为5.5个月-4岁,平均年龄1岁。将96例婴幼儿患者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2.2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组的用药方法包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10毫克病毒唑静脉滴注和5毫克沐舒坦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即0.5毫升的普米克令舒加2.5毫升的博利康尼雾化液和5毫升的注射用水)。将雾化吸入采用眼驱动的雾化装置和面罩给药的方式,每日两次,每次的吸入时间为10分钟,样的流量速度为每分钟6毫升。

对照组:对照组的用药方法是,每日两次,每次0.2毫克的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外加与治疗组同样的10毫克病毒唑静脉滴注和5毫克沐舒坦静脉滴注的常规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估,在治疗后的30分钟开始进行患儿的哮鸣强弱、肺部听诊的比较,在治疗后的24小时再进行皮痒饱和度的对比、哮喘分度比较和安全性对比,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的对比。

3结果分析

经过两组患儿不同方法治疗后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治疗后30分钟,患儿的肺部听诊效果差异显著,24小时后的哮喘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性,5天后哮喘分布差异不明显。此外,不同的雾化吸入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佳于对照组,治疗组在30分钟内的显效为95%,对照组为75%;治疗组在治疗24小时后只有1例出现哮喘加重的现象,对照组则有4例;5天后的显效为,治疗组97%,对照组91%。

4讨论

哮喘的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在诱发婴幼儿哮喘的因素中最为常见。婴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支气管腔狭窄,发育不完全,一旦哮喘的急性发作不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就会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在治疗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滴注糖皮质素的治疗成本偏大,然而氧雾化吸入的方式则更具优越性,应该作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控制方法。

5结语

婴幼儿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当前国内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了医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直没有间断对其进行治疗的研究和实践。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是医学界在不断努力中发现的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婴幼儿患者的呼吸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但是,对于婴幼儿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发的因素影响着整体的治疗,这要求院方和医师再接再厉,尽一切可能,不放过一次治愈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海华, 聂行江. 爱喘乐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09).

[2]肖俊.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64例[A]. 《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 2009

第14篇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南京市早期教育师资的现状。结果发现南京市早教师资学历总体合格、教师队伍年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幼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最后,提出了改善当前早教师资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师资 现状 亲子园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国内各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率先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的相关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与操作方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国家将“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早教事业在全国各地的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早教师资的匮乏和不合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底我国新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了解0-3岁婴幼儿保教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这是政策对实践问题的及时回应,进一步表明幼儿园在托幼一体化实践中需要合理解决亲子园的师资问题,各类早教机构也需要有合格的师资来保障其办学质量。因此,研究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区10所早教机构的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早教机构中其中4所为附设在公立幼儿园内的亲子班,3所为全国连锁加盟早教机构,3所为私人自办早教中心。发放问卷86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34%。调查中还对10名教师和5名早教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个别深度访谈,观察早教活动10次,并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观察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早教教师以女性为主,74.39%的教师年龄分布在25岁以下,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学历总体合格,85.36%以上的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但教师专业背景多样,63.4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教育无关,只有36.59%的教师是教育专业(含学前教育)背景,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公立幼儿园附设的亲子班;私立早教机构中的大部分教师是美术、舞蹈、音乐、英语等专业,甚至还有化学、财会等其他专业。从教师从教时间来看,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只占12.20%,大部分教师从教时间短。

(二)教师的专业资格

根据2008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0-3岁婴幼儿教师资格的规定,基本要求“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教师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或育婴师资格证” 。但在被调查的早教老师中,只有31.25%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40.24%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公立亲子园的大部分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私立早教机构的教师大部分只具有机构内部培训的亲子教师结业证,或是参加个别课程培训后获得的蒙台梭利教师证或奥尔夫音乐教师证。

(三)教师的培训情况

1. 职前培训情况。

不同性质的早教机构,教师的职前培训情况也有所不同。表3显示:公立幼儿园中的亲子教师在上岗前大部分经过了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部分教师在寒暑假时间被派到一些培训机构参加亲子教师培训或蒙氏、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培训。

连锁加盟类早教机构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被送到总部进行为期1-3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由总部自定,自由度较大。培训内容集中为加盟园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如蒙台梭利感官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福禄贝尔课程、感觉统合运动课程、思维训练、珠心算等等。培训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观摩实践为辅。结业评价相对简单,只要不缺席,参培教师人人都能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过程中除了重点了解加盟机构的课程实施方法和相关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课程推销的策略培训,使每一个早教老师都要具备向家长推销早教机构课程的能力。

私人自办早教中心的教师由本中心从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培训方法主要是跟班实习,辅助教学。通常实习结束后让新教师试上课来评估其教学能力,同时考察其育儿知识的学习情况,如果合格就可以正式上课了。

2. 职后培训情况。

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虽然公立亲子园的教师有时会到其他亲子园观摩学习,或者由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早教研讨活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有时一年都不举办一次。加盟早教机构每年会选派1-2名优秀教师去总部继续培训,但有时总部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早教行业教师流动率高,职后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职前培训到位。

(四)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图1 教师欠缺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52%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缺乏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无法从容解答家长提出的婴幼儿身体养护、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28%的教师期望自己有较好的亲和力,能让婴儿尽快和自己亲近起来。在实地观察中,笔者发现约16%的教师在组织早教活动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及时地对婴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做出反应,并给与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调查、访谈和对早教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早教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早教教师,大多数从业教师缺乏0-3岁婴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个性化的早教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资格认证类型多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科学,职后培训匮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师范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托幼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面对0-3岁婴幼儿教师紧缺的现象和双师型教师在亲子园中的独特优势,师范院校要尽快培养了解0-6岁婴幼儿教养特点并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组织教养活动的托幼双师型人才,解决当前0-3岁早期教育师资匮乏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满足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早期教育服务的实践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办学条件,采用3+2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效利用现有师资培养资源的基础上,增设早期教育或亲子教育方向。让幼师生在系统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早期教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0-3岁早期教育基础理论、早期教养与护理、早期教育课程与教法、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等模块的课程。并鼓励早期教育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育婴师资格证书,争取持有“双证”上岗。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早教师资入职标准和培训标准

虽然很多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0-3岁婴幼儿教养意见中已经提出0-3岁婴幼儿教师应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上岗,但早教机构的实际情况是同时拥有“双证”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无证上岗,或持有五花八门的所谓早教课程培训结业证,难以对0-3岁婴幼儿开展科学的教养活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借鉴其他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我国香港地区就规定“所有欲从事婴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要在教育学院和公开大学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接受培训,并取得政府许可的资格证明,才能任教”。教育局要对婴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资格提出要求并予以监管。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早教市场培训标准杂乱,培训内容不系统、不科学等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统筹调度,不仅制定明确的培训细则,而且要联合各部门力量,出资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培训。聘请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组成培训讲师团,从婴儿心理、生理、家庭教育与指导等多方面开展业务培训与指导。鼓励和吸纳有0-3岁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走进社区,服务家庭”,一定程度上缓减早教师资短缺问题。

(三)办学主体资源共享,加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

不管是公立的亲子园还是私立的早教机构,教师普遍欠缺职后培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早教师资培训或组织早教研讨活动,鼓励各种形式的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互相观摩研讨。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加强早教教师的职后培训。

(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早教师资队伍

有研究发现比较稳定的照看者,在照料中会经常与婴幼儿互动,更适合婴幼儿发展。当前早教师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早教机构的办学质量。而地位、工资和工作条件是教养机构招聘和留住教师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尽一切可能稳定教师队伍,包括以丰厚的薪金、保险福利吸引教师,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成立专门的早教管理中心,对质量较好的早教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进修培训、评先晋升等相关文件,稳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C-c/2011/01/65)“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第15篇

近年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量日益提升。作为民族下—代的口粮,不仅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的品质有着特别的关注,奶粉行业也受到了社会越来越高的重视。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乳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乳业间的激烈角逐,一些优秀乳企脱颖而出,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信赖。

拥有50余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记录的飞鹤乳业负责人表示,唯有品质才是持续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最早的奶粉生产企业之一,飞鹤陪伴行业走过了品牌从区域到全国、模式从落后到比肩欧美的发展历程。

多年来,飞鹤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条贯穿婴幼儿乳粉上下游的全产业链。无论从产品层面还是服务层面,飞鹤都争取做到优质,使消费者在选择飞鹤的同时也获得一份安心。

飞鹤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无论中国乳业的产业环境如何变迁,飞鹤人始终如一,专注打造专属于中国宝宝的婴幼儿奶粉,心无旁骛地致力于民族百年婴幼儿奶粉品牌的孕育——正因为执著于这种关爱与专注的理念,才有了消费者心中的飞鹤“一贯好奶粉”。

专注:质量为本

事实上,飞鹤人专注与关爱的品质来源鹤的企业理念。飞鹤乳业一直保持着“任何事情都不能为质量让路”的质量理念,认为只有良好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凭借这样的理念,飞鹤在行业事件中独善其身,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品质传承。

除在精神上秉持的执念外,飞鹤拥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多年来埋首于打造婴幼儿奶粉全产业链建设,使得奶粉生产全程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可追溯系统”,将飞鹤产品全部信息透明化,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消费者为宝宝选择飞鹤“一贯好奶粉”更加放心,也为消费者对中国宝宝的爱加筑保障。

专业:以人为本

飞鹤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保留,一方面常年从各大知名企业招募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为在职员工制订合适完善的培训计划和福利模式,使员工在飞鹤可以高效、快乐地工作。对于离职的员工,飞鹤也会为其提供各种就业及生活上的帮助。

飞鹤还花重金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与众多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广大消费者。

秉承一流员工创一流品牌、一流品牌提供一流品质保证的质量方针,坚持以高科技打造高品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经大量调研后,飞鹤打造出了专属的Hi-高适应营养系统——专注50年适应性研究,采用100%新鲜专属牧场奶用作奶粉原料,通过独有高吸收营养融合工艺,为宝宝送上专属高适应配方,让丰富营养在宝宝体内得到充分吸收,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飞鹤不仅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给予消费者关爱,而且通过服务理念和方式的不断升级为消费者提供贴心呵护。面对消费者个体,飞鹤特别设立了400关爱热线(400-710-2768),配置专业人员一对一随时解答消费者的各类咨询,竭诚帮助家长解答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

关爱:完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