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显著提升,建筑的复杂程度非同日而语,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虽然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证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依然频繁出现安全事故,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进一步构建安全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尽可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通过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难发现,由于工程质量的不合格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据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由于操作失误而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情况占了大多数,主要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施工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安全问题,如作业现场油漆混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监管人员配备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等,甚至还有些企业不具备生产条件却仍然偷偷施工,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安全隐患的积累和爆发。
2.2施工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尽管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但由于施工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施工人员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或者安全防范措施不符合标准要求,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建筑施工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下,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开支,往往不愿意将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安全施工方面,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满足建筑施工需求,这也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培训活动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会针对施工安全问题开展相关的培训,但大多数情况都只是为了响应上级的要求,形式上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工作,并没有深入地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活动,更无从谈起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亩造成培训工作和安全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意义,建筑施工现场违章操作现象频发。
2.4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工地证书挂靠现象屡见不鲜,实际的安全监督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必然使得安全监督职能的履行不到位。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经验型安全生产模式,通过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来完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种模式较为落后,没有对科学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监督管理方法过于陈旧,实施过程容易出现忽松忽紧,根本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3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以上所述问题包含了人、材、机、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几乎涵盖了建筑施工的全方位。构建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系统化、规范化地剖析和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3.1安全评价体系具体的构建方法
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对评估对象的准确描述,主要采用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其构成简单明了,层次性强,能够简化评估对象的分析过程,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依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来实施建立,并融入层次思想进行问题的分析。树状层次结构方法主要是具体化抽象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最为基本和常用的方法。在具体化过程中首先是明确评估目标,其评估目标主要是整个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性能;其次是对评估目标进行分析,通过将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的方式;最后是对子目标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估指标的提取。通过树状层次结构可以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有条理的表现出来,并能够更为清晰地理解评估目标所包含的内在含义。将抽象具体化分析,更有助于后续的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3.2安全评价体系指标的构成
安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定需要分析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括施工材料因素、施工器械因素、施工环境因素、施工管理因素及人自身的因素。
施工材料的选择对施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首先要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材料的选购上需要严格按照材料的规格和验收标准来选择供应商,专门负责验收检验的人员也要根据相关的标准验收相关的材料是否齐全,对于出现的实体质量问题、资料缺失问题,不应该责任推脱,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满足工程安全生产要求。
施工器械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其中包括大型机械、起重机和脚手架等,由于这些器械都有着操作规范说明,如果不按照规章制度使用,必然会对施工人员及建筑施工现场带来极大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后再进行操作。施工器械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于老化及超过使用年限的施工器械不管是否还可以继续操作使用,一定要替换下来。
施工环境是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包括建筑工地的气候条件、照明情况及综合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等。良好的施工环境是确保施工正常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只有对每一个环节做好提前的准备、完善及控制工作,才能尽可能规避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营造更为宽松安全的施工氛围。
施工管理涉及面更为具体复杂,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监督部门要确保规章制度在整个建筑施工中的严格落实。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安全巡查制度,尽可能做到事前管理。
人员自身因素主要是指施工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操作现象的发生,增强责任感。对管理人员实行实时状态的监控,并引入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使得整个项目质量管理小组可以在安全评价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不是形同虚设。通过目标内容的分解,对施工项目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权责划分,建立谁操作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到人机制,将有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伴随的是施工安全问题的凸显,构建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施工中的各项安全问题,采取积极科学的措施,构建安全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高质量安全标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安全生产制度的规范和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3):96.
[2]夏于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初步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19):89-90.
[3]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2013.
[4]牛世杰.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关联事故树与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丛杨.区属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王宪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价值工程.2013年24期.
[7]胡广叶.论民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一、安全评价的意义
1.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对施工现场按施工阶段进行安全评价,有利于了解施工现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的真实状况,及早发现薄弱环节,使企业领导和施工现场管理者对存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心中有数,为决策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使施工管理的部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有利于防范措施的制定及贯彻落实。通过安全评价确定整改项目,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了一批不安全因素,从而推动了整改措施的全面落实。
3.安全评价是一次全面、规范的安全大检查,克服了盲目性对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等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设置10个评价分项,克服了检查中的随意性,规范了安全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保障了安全评价的全面性。
4.有利于业务培训。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及项目,是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规律,依据国家《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而编制的。通过评价,能使施工企业现场操作人员熟悉标准、规章制度、及现场应急措施等。因此,安全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人员学习技术,提高业务水平的操练过程。
5.有利于各级责任制的落实。包括规章制度,上级颁发的文件执行情况检查,便于及时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二、安全评价的指导思想
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主要是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进行的。
1,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监督及管理,重视隐患治理,从定性到定量进行分析预测。因此,安监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价,贵在务实,重在整改。决不能打感情分,关系分,应重点以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否则就达不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
2,强调实时,着重管理是安全评价着眼于现时存在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状态,以及造成这些隐患的根源管理的因素。很多隐患都与管理是否到位程度有关,有了认真管理,隐患就会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安全评价是全面规范化的安全检查,在十个评价分项中,每一个分项都是对日常安全管理的检验,通过评价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管理抓好了,隐患消除了,安全评价自然就好了,可见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应以管理为重心。
3,在评价过程中,安监部门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还要与安全管理资料进行对照,检查施工方案是否能够结合实际指导现场施工,安全活动记录是否能全面真实反映施工状况等等。
三、安全评价的具体做法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十项,每一项内容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与严格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评价?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将着重检查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1.安全管理检查是前提,主要是从10个分项(各分项具体内容详见《检查标准》)进行。从历年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到,有90%的事故发生不是因技术解决不了而造成的,而是违章或违规所致。其中,主要是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这些方面的疏忽造成的事故较多。因此,把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列为保证项目着重检查,保证项目能做好,整体的安全工作也就有保证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现场的资料及相关记录体现的,并落实到专职安全员身上,检查他们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
2.文明施工检查着重于现场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按照167号国际劳工公约《施工安全与卫生公约》的要求,施工现场不但应该做到安全生产不发生事故,同时还应做到文明施工,整齐有序,把过去建筑施工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的工地,改变为城市文明的“窗口”。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管理问题,如工地不围挡、现场布局不执行总平面布置、建筑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在施工中的建筑物内住宿着施工人员,既混乱又不安全。为此,文明施工检查评价项目中将现场围挡、封闭管理、现场住宿、现场防火列为保证项目重点检查;卫生、保健急救、现场标识、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为必检项目,保证项目与必检项目两大部分相结合,同时检查确保文明施工检查评价的全面、有效。
3.对外脚手架检查要有足够重视。它可分项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六种。比较常用的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和门型脚手架。脚手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现场施工事故中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占高坠事故的50%,脚手架上的事故如果能得到控制,则高坠事故可以大量减少。我们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脚手架失稳倒塌,另一种是脚手架上缺少防护设施。从这两方面原因出发,安全评价着重检查脚手架施工设计方案及现场实物防护是否相符。施工设计方案包括:搭设方案、设计计算书、卸荷方法、基础施工方法等。先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符合实际;后查现场脚手架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是否已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在搭设过程中防护设施是否能够做到随层设置,与建筑物的连结是否牢固可靠,施工作业人员在架体上操作是否存在隐患等。
4.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要结合施工现场基坑支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近年来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坍塌事故比例增大,主要原因是开挖基坑、基槽时未按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和做好固壁支撑。对此,边坡和支护应随时检查,不但在安全评价时它是重点之一,更要注意平时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5.模板工程虽是建筑施工中常见项目,其安全检查却不可忽视。模板施工的方案设计是该分项检查评价的核心,不仅要有计算书而且还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搭接方法、支撑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还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安全评价时还要检查现场模板支撑的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是否符合。
6.“三宝”、“四口”不可忽视,其防护检查是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及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使用及防护情况的评价。该评价项目除了对“三宝”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还必须对防护用品的质量是否合格进行检验。“四口”的防护必须做到定型化、工具化,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验收,临边及洞口防护的具体做法还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7.施工用电检点是施工现场配电系统。施工用电存在着较多触电的隐患,为此《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临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设置专用保护零线,要求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末级)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从而提高临时用电的本质安全,也为安全评价做出指导性要求。评价时,还要检查工地电工的巡查记录。
8.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要查验现场运行的性能及稳定性,其检查是对物料提升机的设计制作、搭设和使用情况的评价。在我国中小城市中,物料提升机多为施工企业自产自用,没有生产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安全装置不能满足规范规定,存在较多隐患。为此,我市已推行由有资质检测机构对物料提升机进行检测的制度,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9.外用电梯(人货两用电梯)检点是对施工现场外用电梯的安全状况及使用管理的评价。外用电梯是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人货两用电梯)。所以,对于安全制动、各限位装置、吊笼门和各楼层卸料平台门等处的电器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司机是否经过专业培训都是检查的重点。另外,在安装或拆卸外用电梯的时候,是否能做到预先制定方案,并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实施,有无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安全,也是一项必查的内容。同时检查初次登记.安装告知及使用登记等相关手续
10.塔吊检查是塔式起重机使用情况的评价。在塔吊的使用中常常因安全限位装置(四限位、两保险)不齐全或不可靠造成事故,我们在检查评价的过程中应强调对力矩、超高、高幅、行走“四限位”及吊钩保险和卷筒保险装置这“两保险”使用情况的全面检查。对轨道运行式塔吊还应明确对夹轨钳的使用要求,检查是否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及有资质检测机构合格。同时检查初次登记.安装告知及使用登记等相关手续
11.起重吊装安全检查是对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作业和起重吊装机械的安全评价。起重吊装是专业性较强且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在实施起重吊装前做好施工方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起重扒杆是否经过检查试吊、钢丝绳的选用、地锚埋设是否合理,司机、指挥、起重工是否持证上岗为该项目检查的重点。
12.施工机具检查是对施工中使用的平创、圆盘锯、手持电动工具、钢筋机械、电焊机、搅拌机、气瓶、翻斗车、潜水泵和打桩机械十种施工机具安全状况的评价。这些机具设备虽然与大型设备相比应用广泛,而被疏忽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在检查中,要求与大型设备一样,进入施工现场的,确认符合要求,并由现场监理人员验收合格的方能使用,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的要求,除了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操作人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是否到位,也是检查内容之一。
关键词:熵权建筑施工 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相对来说,模糊熵权的提出,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对于建筑施工而言,现阶段的繁荣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由于市场调节作用,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千方百计的将安全评价结果提高,并且采用表面化的措施来瞒骗消费者。模糊熵权的应用在于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评价的范围和内涵,同时能够结合客观上的因素和一些社会上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在此,本文主要对模糊熵权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探讨。
模糊熵权概述
对于模糊熵权来说,很多人只有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虽然知道此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但是不了解是如何运用的。从学术上来说,模糊熵权是根据建筑事故统计数据确定一级权系数,该权系数能体现建筑施工管理和预防措施的要求。换言之,通过对某一段时间当中安全事故进行统计,从而得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和控制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模糊熵权还根据评价样本所提供的信息量,运用信息熵确定二级权系数。由此可见,模糊熵权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仅能够一针见血的找到安全系数降低的原因,同时对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日后的安全工作,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安全是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指标,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安全系数达不到要求,建筑工程就不能开工。在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不仅仅要遵循固有的规范和方式,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融入施工现场的一些情况。从现有的统计来看,建筑施工现场事故的主要类型为:坍塌事故、高处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每一种因素都能够直接导致施工人员死亡,并且对总体的施工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要以上述的因素为主,同时进行详细的划分,制作树形结构,通过上下相关的工作进行控制,在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危害程度。
模糊熵权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确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式来开辟新的路径,但是新的方法很多,要想证明模糊熵权是最适合的,就必须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保证达到预期效果才行。在此,本文对模糊熵权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模型建立
模糊熵权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并不是直接应用,而是要按照相关的步骤来进行。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模型。由于建筑安全评价系统属于二级因素系统,因此在模糊熵权评判模型的建设当中,要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第一,建立有关的模糊集,也就是因素集和权重集。第二,构造模糊评判矩阵。模型的建立除了要按照上述的两个步骤来进行以外,还可以分层进行,在建立有关模糊集的时候,由于现实当中影响安全评价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全面统计。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加大了工作量,并且很有可能出现重叠,甚至是出现一定的错误。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对“建立有关的模糊集”这一步骤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类型和实际当中的情况进行归类,避免重复因素的出现,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类别,但不能盲目进行。
一级权系数
一级权系数和二级权系数在实际的判定当中,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情况,由于各自负责的领域不同,因此判定方法也不同。在此,本文以某省2008--2012年建筑企业事故进行分析,在此期间,此省建筑施工一共发生了伤亡事故117起,其中死亡142人。其分布如下:高处坠落死亡63人,占44.37%;坍塌死亡27人,占19.01%;物体打击死亡17人,占11.97%;触电死亡13人,占9.15%;机械伤害死亡7人,占4.93%;中毒死亡7人,占4.93%;火灾死亡7人,占4.93%,起重伤害死亡占0.7%。从以上的数据来看,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必须得到有效的提高,否则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产生更加恶劣的情况。根据上述的统计资料,我们将要素层指标的权重集设为A={,,....,},同时采用一级权重系数,确定了要素层各个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集为:A={,,....,}={35%,50%,15%}。
二级权重系数
在实际应用当中,二级权重系数的判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选择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法、熵权法等等。但是,由于我国的情况和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采用熵权法来确定二级权重系数。首先,我们从实测数据的指标入手,充分利用数据的自身信息,在客观上有效的判定出熵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对后续工作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次,在信息论当中,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就代表着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为了更好的控制安全系数,必须对这部分的指标值严格控制,避免引起较大的安全事故。
总结:本文对模糊熵权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模糊熵权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不仅仅控制住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对建筑工程当中的很多工作都产生了较大的积极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稳步发展。因此,日后要强化模糊熵权的应用,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陈祖云,杨胜强,邬长福.基于熵权与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01).
关键词:建筑 施工工期 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71-01
1 安全评价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建筑施工工期安全评价是对建设阶段中潜在或固有风险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以预防控制事故为大前提,有助于我们发觉危害程度及产生危险可能性,通过指标对建筑企业各项安全工作进行衡量,并用具体可靠的资料、数据反映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整改方案并落实相关措施。因此可以说安全评价以经济效益及安全管理实践效率为目标,为建筑施工营造安全生产环境,利于各项管理责任的明确落实,检验规章体制、上级文件颁布执行情况,并对不合理条款进行及时修订,进而采取一系列控制预防危险措施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2 建筑施工工期安全评价科学原则及常用方式策略
2.1 建筑施工工期安全评价科学原则
实施建筑施工工期安全评价进程中我们应科学遵循相关安全检查标准,重视全过程施工的监督检查及管理,科学重视对安全隐患的有效治理,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展开预测,做到查缺补漏、超前控制及预先诊断。同时我们应本着实时控制原则,注重安全评价实效性,着眼于建筑施工工期中存在的现实非安全状态及因素,挖掘造成安全隐患的管理根源因素,并作出及时的处理。在评价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对现场施工安全状况进行综合检查,还应对照安全管理资料核查施工方案能否与实际结合对现场施工进行科学指导,各项安全施工活动记录是否真实全面的反应了施工进度状况等。
2.2 建筑施工工期常用安全评价方式与实践策略
(1)项目清单检查表方式。该方式是发掘潜在危险有效方式,编制检查表阶段我们应主体依据地方、国家、行业相关法规、法律、标准、安全要求、外界环境、潜在风险因素、安全体系分析结论及设施设备现实安全状况展开综合分析,有效集中周围环境及自身项目潜在危险因素,综合列举各项有可能引发事故或造成危险的事项并编制为项目内容检查清单,而后依据检查表进行逐项安全评价核定。(2)影响与故障类型分析方式。此类方式主体对系统中各项元素及组成要素展开分析,在评价阶段我们首先应从系统中找出各个元素及组成中有可能引发的故障以及具体的类型,核查各类故障或元素对临近部分会产生何类影响进而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或避免该类不良影响。(3)安全生产事故树。事故树是一类从结果向原因进行事故描述的逻辑树,应用该逻辑分析方式我们可对安全事故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事故产生预测并及时对建筑施工系统进行安全设计改进。我们还可运用该方式展开建筑施工工期阶段各项严重、多发事故的深入分析,进而全面提升施工整体安全状况、完善安全措施,优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4)对于系统中既包含未知信息同时又含有已知信息的我们可称之为灰色系统,建筑项目工程中其安全施工效果、技术水平、施工质量状况并不确定,因此可以说针对建筑施工工期的安全评价体系属于灰色系统。我们可利用相关灰色系统知识理论对建筑施工工期各项安全状况展开分析评价,判断各项权重指标系数的标准性。(5)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式主体针对建筑项目工程危害程度、施工安全性等展开评价,其边界及中间过渡并不清晰,因此不包含确切的质上定义,可有效体现施工建设中各项环节、流程的客观属性状态进而发掘差异事物中间过渡状态。另外,对新建筑项目的设计及已有系统的方案改造、选址设计我们可采用危险预先分析方式进行安全评价衡量,辨识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而在付诸施工阶段之前创设改正、预防及科学补救措施,彻底控制与消除危险源。我们首先可利用安全综合检查表借助技术判断、经验分析方式核查存在危险源部位,而后对其危险源演变进程进行识别分析,探寻其发展成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及触发因素,并对可能引发的后果及科学采取的预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3 建筑施工工期安全评价具体途径
3.1 安全管理、检查文明施工,为施工阶段营造安全可靠的环境
安全评价管理阶段我们应依据相关检查标准进行施工的细化检查,基于检查表展开历年生产事故分析,落实相关生产安全责任、确保技术交底、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控制措施、督促员工不违规作业、应稳中求细、对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的职能落实进行细化检查与评价。同时我们应科学开展文明施工检查,注重对现场施工环境、作业条件评价,依据施工卫生安全公约相关要求确保施工现场的文明有序,改变以往脏乱差的建筑工地施工环境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优质窗口,对各项常见施工工地管理问题。
3.2 重点检查外脚手架及基坑支护,合理消除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工期阶段外脚手架种类繁多,是主体施工设施之一,就历年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不难发现由脚手架坠落导致的安全事故占到建筑施工高坠事故率的一半左右,倘若对其进行安全评价管理控制则可有效降低事故总量。首先我们可对该类事故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分析,采用危险预先分析方式,核查脚手架欠缺必要安全防护设施、稳定性不强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体原因。从该类因素出发,我们采用危险作业条件、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核查其脚手架设计施工方案及现场防护实物到底能否与前者相符,评价内容包含计算书、搭设方案、施工基本方式、卸荷方式等。核查脚手架搭设进程中其相应防护设施能否真正做到随层设置,并同建筑物实现了牢固可靠连接,现场施工操作人员在脚手架架体施工中是否包含了不良安全隐患等,通过安全评价我们则应制定有效的整改策略,进而令该项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基坑支护的综合安全评价我们应充分结合现场施工实际状况开展,随时对支护与边坡进行评价检查,注重日常施工问题的核查发现,并立即制定行之有效的隐患消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提升建筑施工工期安全生产水平。
3.3 实施必要的模板工程、安全用电检查评价,提升安全施工水平
建筑施工工期常见的项目为模板工程,因此我们应对其设计施工方案采用灰色系统安全评价方式展开分项检查,确保计算书的清晰全面、核查是否包含构造细部大样图,对各类搭接施工方式、使用材料尺寸规格、支撑间距进行细化检查,衡量其各项拆除、安装施工工序、安全措施及方式是否全面到位。建筑施工工期安全用电环境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基于历年产生的建筑用电事故采用事故树思想展开逻辑分析,控制施工现场遵循五线三相制、应用TN-S系统、设置保护专用零线、五芯电缆系统,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为各项安全评价提供指导性标准要求并切实提升建筑施工工期用电综合安全性。
4 结语
实施安全评价的最终目标在于为建筑企业寻求其不良事故最低发生率,客服盲目施工易引发的伤亡事故,因此我们只有明晰安全评价科学内涵、重要作用,制定安全评价方式策略、科学实践途径才能有效杜绝随意施工现象,控制建筑施工工期产生最小安全事故损失并实现最优化的安全投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及民间投资力度迅速加强,建筑业迅猛发展起来。由于建筑产品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流水作业、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处作业以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难度大,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1]。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兴建了大量高层、超高层以及复杂体系结构建筑,由于一般施工场地都很狭小、工期紧迫,主体、安装、装饰交叉施工多,施工生产不安全因素也相应增多,较易出现伤亡事故。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在各行业事故中居第三位,排在交通、矿山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强化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是当前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2 建筑安全事故基本原因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多数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管理也日臻标准化、规范化,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万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施工中的各类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企业和职工家庭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多,近年来,此类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2]。主要表现在:
1 施工秆为不规范。有些建设单位违反工程建设程序,在建设资金不落实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上新的建设项目,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施工企业在拖欠款严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投人安全防护。部分施工企业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只收取管理费,不履行管理职责,以“包”代“管”。
2 安全人员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片面追求机构精减、人员压缩,盲目撤消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裁减或取消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体制难以保证,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滑坡。
3 企业管理层安全意识差。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法人代表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式下,摆到第一位的是效益、工期、质量等硬性指标,安全管理的隐性效益被淡漠、轻视。
4 人员素质不高。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事故多。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居高不下,也引起了我们对安全管理的深层次的思考。建筑安装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影响施工安全的进行控制,使施工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事故,尤其是消除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如何评估并控制安全事故,改革传统的经验安全管理办法,把现代科学管理运用于安全施工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3]。
3 安全评价模型
施工安全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依照科学的方法建立的一套作业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人地分析、辨识、控制风险的过程。企业在进行危害识别、评价时应包括组织活动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论。因此,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综合评价的关键。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现场条件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建立适合建筑施工现场特点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大量的外分包队伍和民工生活区,二者也是造成建筑业安全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这样,我们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分为五大方面:安全生产、教育宣传、生活与卫生、劳动保护和外分包管理。
为了系统地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安全评价指标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和避免遗漏。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整体安全性能的一个综合评价。由于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的生命,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全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为了防止安全评价结果产生麻痹作用,我们将安全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安全级,一般安全级,危险级。
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最基本的20个指标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的因素,则
(1)
式中,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 ――安全评价指标值。
因此通过对安全指标体系的检查我们可以量化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可以检查项目系统、完整,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量化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为每个检查要点赋以分值,检查结果以总分表示,这样,不同的检查对象也可以相互比较,较之定性评价体系更加明确。
4 管理对策
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整个管理系统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全面安全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文中提供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对策来改善施工管理。
1 提高认识,增强意识,是搞好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教育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管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2 加强领导,重视投入,是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工程的承包者要切实改变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而削减安全投入的错误作法,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安全,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
3 落实制度,依法治理,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目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已日臻完善,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
4 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途径。现代安全管理突出了以隐患评估、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与全员参加、群防群治相结合为特征的全面安全管理。现在最重要是加强新上岗民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技术素质,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5 结论
由于建筑施工风险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该方法还不是一种完全定量的方法,仍然需要有关专家和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如何减少评价工作的主观性,完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姚天玮. 运用工程风险管理方法改善建筑安全状况的思考 [J]. 建筑安全,1999(8): 13~1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和评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几点安全隐患
1、高空作业
现如今高空作业已经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并且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施工中的难度也相对增加,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长期处于高空作业的状态,这就难免会出现高空坠落或者与其他物体相互撞击的现象发生。所以,高空作业人员的在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严重安全隐患。这就要求高空作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保证有一定的高空作业能力,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但从目前看来,即使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能够达到标准的规范要求,但事故发生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2、环境条件
建筑施工是在露天作业,同时又是不断流动的,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现场条件的影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带来人员中暑等现象。
3、机械设备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规模、类型的不同,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品种、型号而不同,机械设备品种繁多,而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场地施工条件和专业技术的限制,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机械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
4、成品材料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较多,如:屋架、预制柱、钢筋等这些体型笨重几何尺寸各异的材料在运输、吊装、堆放上都有特殊的困难,因而控制不好会出现失稳、坠落、翻滚、撞击的危险。
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管理
1、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和甄别需要找到引起风险和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由此而引发的后果进行恰当的判断和估计,这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对风险的范围、程度和种类进行人为的扩大或者缩小,导致了在后期对风险分析和处置中出现错误,造成了风险管理的失真。
2、风险识别
要识别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常常需要准确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解读,通过构建风险层次图,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找到其中的不稳定因素,经过论证之后,再经过对建筑项目的评估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在进行设备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对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确定其是否客观存在。风险预测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但是仅仅确定其概率还是不够准确的,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确定其概率分布密度,以进一步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
在对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出各个风险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损失,从而找到其中的主要风险,为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提供根据。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从不同程度进行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一般的风险管理一样,常常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把施工过程中的分析进行量化。定量分析有决策树分析、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相应的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综合某几个方法使用,提高其预测的准确率。
三、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目标确定了建筑安全水平的指标,按照不同的安全层次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其中最高层表示施工安全的总目标是唯一的,是为了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中间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水平的主要相关指标组成;最低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主要指标的分指标组成。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系,有着其独特的评价方法和原则。根据确定好的安全评价指标,对每个施工安全评价进行打分,然后带入到相应的数学函数中,从而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学量化。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常常采用AHP-Fuzzy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指标在建筑施工安全指标中的权重值,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从而来评价施工安全的状况。在层次分析中,利用AHP的思想将影响安全的因素按照重要性的要求从高到低排列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中的要素进行数学量化,建立起因素的权数,为最终评价决策提供数学支持。其具体步骤为: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中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每个层次的要素按照上一级中的某个要素判断其相对重要性,通常用1~9个标准来确定,其标度和含义如表1所示。
然后利用互相比较的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评分,建立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特征值法求解判断矩阵就是把一个层次上的所有元素相对上一层的某个元素排列出一个优先顺序,也就是求解矩阵的特征向量。
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然后确定其权重值,这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客观准确,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结构,通过对比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再对矩阵进行求解从而确定某个指标的重要性。在计算完成后还应当计算其权重的偏差,其中的重要一步是进行一致性检验,使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建筑安全评价的结果是根据相应的数学方法判断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和安全等级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好”就表示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合格”表示安全水平
处于恰好符合安全要求;“差”表示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加强安全检查。评价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单元,例如在评价某个煤矿建筑工程中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可以以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作为评价单元。假设隧道中有两个工作面,可以划分为甲、乙两个评价单元,应当怎么确定这两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呢?一种方法是利用甲、乙两个评价单元结果相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对甲、乙分别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也就是先得到各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然后利用等级比较高的作为整个评价对象中的风险等级。其中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做第一种方法的补充,克服了第一种方法上的局限性。又如在贵族清镇到黄果树的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了世界银行的贷款。由于此项工程巨大,其中的风险管理要求也比较严格,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风险也比较大。但是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大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方的经济损失。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将会给施工方带来各种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由此看来,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适当的风险控制和分析策略,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四、提高工程中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1、实行工程安全保险措施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率高,危害特别严重的客观情况,施工企业在做好防范与应急措施的基础上,还通过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风险。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工程保险来分散安全风险。通过投保,工程项目可以说增加了一道“防火墙”,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优化施工技术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辩证统一地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施工安全评价的数学模型,从而把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进行研究,克服了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通过数学模型来确定施工安全的等级要考虑到施工安全中的各个要素,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施工安全的评价,做好对施工安全的预防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林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218.
[2]吴丽萍.建筑安全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评价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02:163-164+169.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1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评价,就是根据各种己知条件,事先对系统进行一番评价,看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安全评价也称危险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也就是对被评价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安全程度的评价,以此来确定人类对该系统运行状态的认可与否,并为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信息。
1.1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1)危险性评价,即观察、测定新的危险和原危险的变化。
(2)危险性的定量化,即算定发生概率,进行损害程度的定量评价。
(3)与社会允许值进行比较。
(4)确认措施实施,减少危险或消除危险。
1.2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评价的定性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评价。属于这类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以及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等。
(2)安全评价的定量方法
安全评价的定量方法有两大类:
①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以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工艺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数值同时含有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的因素。
②概率评价方法
概率评价方法是根据元部件或子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求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目前,这种方法在系统结构简单、相同元件的基础
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如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事件树和事故树分析法等属于这种方法。
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安全评价方法
实际上,安全评价方法定性或定量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除少数评价方法,只能作定性评价或只能作定量评价外,大部分安全评价方法都既可以作定性评价,又可以作定量评价。层次分析法等就属于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就将安全检查表作为定性评价方法,而有时候又作为定量评价方法来使用。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2.1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的特点
⑴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十分复杂
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涉及到大量的施工人员和生产设施、装置、原材料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人机系统的方案的评价,再加上各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错综复杂的制约因素和纷繁复杂的环境因素。
⑵评价的单个因素选取难度大
房屋建筑施工方案评价中的评价因素涉及了众多定性与定量的复杂因素和偶然因素,这些因素的度量往往因人而异,主观差异大,环境差异大。要从施工方案中提取的评价因素全面准确反映施工方案的真实安全水平,难度非常大。
⑶有关的数据干扰大
在施房屋建筑施工方案中,影响安全评价的众多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而这些因素间的影响关系更是难以度量,以及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统计也有一定误差,因此,造成各因素测量数据间的干扰。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就需要有一类评价模型既能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干扰关系和提取的评价因素要比较准确的反映施工方案的真实安全水平,又要能降低综合评价过程中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既要具备安
全评价模型的规范性又能体现出较高的安全评价准确性。
2.2施工方案安全评价的指导原则
⑴科学性原则
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的结果,能比较准确的反映施工方案的本质,能体现出影响施工方案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安全评价科学性指导原则,才使安全评价的过程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安全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
⑵可行性原则
建立的安全评价模型,应当便于资料和数据的收集,能做到安全评价程序和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坚持可行性原则,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易于被应用部门采纳。
⑶可比性原则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指标还应当量化。只有通过量化,才能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在设计准则体系时,还应当考虑到在量化时能够获得这些准则的测度标准。
按照上述指导原则,围绕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安全评价因素的具体特点和评价目的,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安全评价准则体系和安全评价模型。要对施工方案的安全状况有一个评价,就要用到合适的评价模型,将单个评价因素的具体量化值经过计算,得出一个直观的安全状况水平的数值。还要建立的评价模型关系到操作上的方便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建立评价模型时要考虑到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模型,而且由评价结果分析制定施工安全预防措施,充分体现安全评价结果的作用。
3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危险等级评价法的应用
3.1坠落危险
(1)事故原因
a人的因素
①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失误,引起坠落,②施工人员未戴安全帽,未栓安全带;③违规搭设或拆除脚手架或塔吊;④身体疾病,心理疾病,安全意识不足。
b物的因素
①无安全网或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及安全设施不合格;②施工设备安装不牢靠;③施工设施的材料不合格。④施工设施超负荷运转。
(2)预防措施
①、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加强从事高处作业的身体检查和高出作业的安全教育、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②、加强安全管理,消除管理缺陷。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作业,为高处作业创造良好条件。③、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引入新的高科技产品应用于施工当中。④、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增大施工设备的安全度。⑤、注重安全检查,安全监察,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规范标准。⑥、加强临边防范措施的落实和检查工作。⑦、充分利用安全网,安全带等防护设施。
3.2坍塌危险
(1)事故原因
a.人的因素
①未落实方案中安全措施;②违规操作;③施工人员的自身的因素;④违规搭设或拆除支撑设施,安全设施。
b.物的因素
①安全设施不合格;②施工设备不合格
(2)预防措施
①、完善设计.保证安全系数。②、规范管理,消除安全隐患。③、强化教育与培训,提高工人安全操作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坚持持证上岗,做到不违规作业。④、用好资金,加大安全投入。⑤、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标准。⑥、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化的轨道。
3.3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危险
(l)事故原因
①钢管打击;②砖头打击;③模板打击;
①搅拌机伤害;②汽车伤害。
(2)预防措施
①、加强安全意识教育。②、加强安全监督。③、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④、杜绝违章指挥,严禁违章作业。
3.4中毒充电风险
(1)事故原因
①基坑开挖中通风不良;②对于有毒物质的意识不强;
①手持电动工具触电;②施工人员触碰高压线;③低压线触电
(2)预防措施
①、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全传教育,提高认识;②、加强安全监督;③、设立急救站,让施工现场通风顺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劳动条件的改善,机械设备的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杜绝出现不安全的因素,让危险源抹杀在萌芽阶段,这样施工安全事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一、筑施工安全体系化管理
以下从施工安全生产的4项基本内容(专项工程、专项技术、专业管理和事故防治)出发,以安全可靠性技术、安全限控技术、安全保险和排险技术及安全保护技术为基础,建立图1所示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证体系。
(1)安全可靠性技术
安全可靠性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研究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可靠性,以确保施工生产具有可靠的安全保证,即依据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从现场施工可能导致“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各种因素出发,分析研究应对措施,扼制“起因物”、“致害物”的孕育,建立事故监控与预替机制,实现对施工生产“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安全的可靠性保证。
(2)安全限控技术
安全限控技术的任务是研究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设计中所确定的安全控制点,即在执行中必须严格确保的安全要求,以具体、明确、硬性的规定加以限制,并同时补充考虑安全可靠性设计中未予以涉及或考虑不足的安全控制事项,通过提出设计的安全控制指标、安全文明施工的控制规定、机械作业和安全操作的规定、监察和检验的控制要求的实施,以便继可靠性设计之后,形成对实现施工安全要求的第二道保障。
(3)安全保险和排险技术
安全保险和排险技术的任务是研究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态,即事故开始启动的起因物、致害物和危险工况,通过预先设置的保险制动装置、备用设备和措施的启动,附加保险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施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的发生和降低损害的程度。
(4)安全保护技术
安全保护技术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对现场人员、工程实体和施工设施的安全进行有效的预防性保护,即通过建立保护制度、设置保护措施、使用劳保用品和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做好自我保护等预防性措施,以保护施工现场区域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包括安全技术标准化管理、机械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临时用电安全标准化管理、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大多是露天施工,作业环境、生活环境较差,脏、乱、差的施工现场条件和生活条件是引起安全隐患的另一个方面.不良的环境容易使人疲劳,产生焦虑和烦躁等负面情绪,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成为安全施工的隐患。
施工时,成立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建立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保证文明施工的资金投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创建文明工地,实现文明施工标准化。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包括:全封闭围挡、门卫管理、场地道路管理、设施料管理、环境管理、安全标牌管理。
三、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内容,反映企业或行业共同的安全志向。
(2)行为规范和程序。即为了确保能够达到安全绩效的要求而建立的,以实现对安全有关的人员行为及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3)安全行为激励。即建筑施工企业对其员工或分包商安全行为的一种认可及相应的机制。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即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安全信息传播系统,优化安全信息传播内容,并建立安全事务的良好沟通程序。
(5)自主学习与改进。即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6)安全事务参与。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安全事务参与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自己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做出贡献的的重要责任,二是建立让分包商参与企业安全事务和改进过程的机制。
(7)评估与审核。即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对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核,关注安全绩效的发展情况,以傅给予及时地控制和改进。
(8)推进与保障。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据安全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复杂性和持续改进性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的计划,并充分提供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条件。
四、基于递阶层次结构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评价体系是由一系列衡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或指标。按照一定的层次所属关系建立而成的一个有机的评价系统。本文根据相关规范,建立图2所示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安全评价;建筑施工;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123-02
安全评价技术是目前安全管理领域内出现的新的管理方法,这一方法的出现,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为一种自主控制性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于事故发生的控制能力。而建筑行业相对来讲,又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因此安全管理工作构成了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是目前建筑领域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研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结合建筑施工现场,提出了适合施工现场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有效的促进了施工现场的安全运行。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方案研究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安全管理工作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是目前施工领域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在对施工现场及施工集团工作进行广泛调查与参与的基础上发现,目前一些建工集团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仅限于对施工现场的一些检查,而对施工现场的整体性安全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要有效促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定期对施工工地进行安全评比,组织专家科学的制定方案与指标,并根据检查经验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方法。
(一)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
建筑制作过程中存在模糊性,而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更是存在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本身设计到关于建筑安全、施工技术、工地现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方案本身就是一个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方案优选过程就是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模糊评价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克服了以往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主观定性分析的弊端。
为正确的建筑决策提供需要信息,应用模糊评价的过程中,应对评价项目及权重和评价尺度进行必要的分析。具体叙述模糊评价法主要表示如下:
X={x1,…,xm}表示评价指标的集合
Y={y1,…,yn}表示被评价对象的集合
Z={z1,…,zl}表示评价等级集合
X*Y上的模糊关系A表示X中的指标对于评价Y中的元素在X中的指标下与Z中的元素的贴近程度,因此模糊合成AR可表示X*Z上的一个模糊关系,表示X各指标的综合评价Y中对象时属于Z各等级程度。
(二)层次分析法思路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三)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的基础首先是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影响中和评价,所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综合评价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建筑施工现场的条件相对复杂,各种施工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一次要建立一项适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困难。
目前的施工现场安全还存在诸如安全生产、卫生防疫、安全文化以及劳动保护等诸多问题。由于我国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外包工程存在,并且具体的施工单位以农民工等团体为主。生产与生活区域的划分不是很明显,因此更容易产生安全的生产事故。针对这些问题对于评价指标的建设主要应该包括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生活与卫生、宣传、外包管理等五个方面。
建筑施工现场有别于其他工作,根据工种的分工可以将容易出现的伤害分为机械伤害、电力伤害、物体掉落与主体掉落等四种安全事故。根据安全保护的条例对上述四种伤害类型进行特殊的保护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其中安全的监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场地相对开放,多种部门同时作业,因此施工现场比较混乱,如何有效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流动及人员流动,能够有效保证安全生产,减少并且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按照我国伤亡事故报告得出的结论。操作人员的失误与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是造成大部分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而工作与人员的密度又相对密集。因此该部分的安全隐患格外需要引起企业与政府的重视。通过对直接劳动人员的理论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施工的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手段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与安全责任心,能够有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此外,建筑施工属于流动性作业相对较强的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的生活区与施工区处于重合部分,因此做好生活区的安全与卫生管理是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工人生活区,有效加强安全管理,在生活卫生方面不断完善食堂卫生、生活卫生,做到有效管理,促进预防保健。
劳动保护是我国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劳动保护一直都是我国建筑领域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施工人员、政府主管部门、卫生部门、施工企业等诸多方面的调查建立了施工现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的论证与筛选得到如下结果,具体见下图: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模糊评价系统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模糊评价系统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实时的安全综合评级
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往往都是大型事故。此类事故除了要对事故做出及时的处理之外。还需要对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及时的评价。建立以评价为手段,以预防为目的的评价系统。具体的措施是针对如上提到的诸多指标,定期的对施工现成的安全体系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三级标准。当N在0~1之间表示安全等级为安全,N在1~2之间时表示施工现成的安全等级为一般安全,当N在2~3之间时表示施工现场的安全等级为危险级。当出现一般安全时应该采用整顿的方式对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当等级为危险级时应该马上停止施工。对企业的安全隐患进行清除之后在进行
复工。
(二)综合评价因素
所谓的综合评价因素为上诉所讨论的实时安全综合评级的各项指标之和,用U来表示,具体的公式表达为U={U1,U2,…,U20}。
(三)模糊关系矩阵
所谓的模糊关系矩阵是利用综合评价因素在矩阵的关系下建立的一个施工条件与安全施工之间的模糊矩阵,用R来表示,综合考虑每一个评价因素。构造函数用iv1(x),iv2(x),iv3(x)来表示,输出结果为1~100之间的整数。
(四)施工现场安全评级
施工现场安全评级是利用模糊关系矩阵得到的评价向量结合经验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模糊评价的最终输出结果,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整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产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9).
[2] 卢岚,王令东,卞立平 ,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2003,(6).
[3] 田元福,李慧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1).
[4] 凌志飞,张镜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风险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3).
[5] 刘辉.人―机―环境系统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
(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合肥 230001)
摘要: 本文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从“人-机-环境”观点出发,以安全系统、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对建筑施工安全理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 安全评价;层次分析;G1赋权;评价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84-02
作者简介:孙冰(1985-),男,安徽合肥人,施工现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安全。
1 绪论
1.1 背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存在。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每年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数和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
1.2 国内建筑安全的状况 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水平、建设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的滞后,因而目前建筑业的安全形势很严峻。
1.3 国内关于安全评价理论的研究 国内的安全评价研究:20世纪80年代,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的重视。在很多企业,事故树分析和安全检查表方法己应用于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许多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制定了安全评价标准和安全检查表。程杰提出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引入安全评价的理念;丁传波等人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分级;雷中英等通过建立物元模型及关联函数,结合与建设工程安全评估有关的因素,基于物元分析方法对建设工程安全分级评价做了研究。
2 建筑施工“六大伤害”事故类型分析
2.1 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指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的,非预谋性的意外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
2.2 建筑工程事故诱因 事故诱因可以分为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因素等。前三种为直接原因,第四种为间接原因。
2.3 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
2.3.1 高空坠落分析 ①高空坠落事故分为9种坠落事故,其中包括:登高过程中的坠落、临边洞口坠落、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坠落、梯子作业坠落等。②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包括: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在脚手架上打闹、休息;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应当说明的是,每种原因都是彼此制约的。
2.3.2 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①坍塌事故的分类坍塌事故分为以下几类:模板坍塌;土方坍塌;拆除旧房等。②坍塌事故的原因,模板坍塌是由于模板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土方坍塌的原因,就是在挖土中该放坡的没有放坡,没有设置临时支撑等。
2.3.3 物体打击分析 ①物体打击事故分反弹物、空中落物。②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分析物体打击事故可能是操作过程中错误操作;作业人员玩忽职守;相关操作缺乏标准的规程等。
2.3.4 机械伤害原因分析 ①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辗、切、绞、割等伤害;②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等。
2.3.5 起重事故分析 ①造成伤害事故的起重机械主要集中在流动式起重机、桥(门)式起重机、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4类。②起重事故分析。造成起重机械事故原因有挤压碰撞、吊物坠落等。挤压碰撞造成挤伤的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常见吊物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和原因: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钩口脱出;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等。
2.3.6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①触电事故分为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②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破损设备线路未及时更换;防护措施不到位;电气设备不合格等。
3 基于层次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
3.1 建立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动态性原则。
3.2 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它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通过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为: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②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B。③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层次分析法需要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复杂,并且当无法满足一致性要求时,该方法就无法使用,且心理学实验表明,当被比较的元素个数超过9时,判断就不准确了,也就不能直接应用层次分析法。针对AHP方法这一不足引入了G1法,它通过对AHP进行改进,在确定各指标权重过程中不需要构造矩阵,无需一致性检验,计算量比AHP法明显减少,方法可操作性强,便于应用。
3.3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在深入分析目标问题之后,将目标中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
3.4 层次分析法
3.4.1 评价集的确定 评价集是对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种描述,它是评审人对各评价指标所给出的评语的集合。本文中确定的安全的评价集分为4级,具体为:V={v1,v2,v3,v4}={优,良,合格,不合格}。
3.4.2 模糊判断矩阵确立 组织评审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二层各个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整理,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
3.4.3 综合评价 对各个因素做出评价以后,按隶属关系和层次由下往上逐级进行评判,低层次的多因素评价综合形成上一级对应的单因素评价,这样便构成了多级综合评判体系。运用模糊矩阵进行综合测评,利用式计算评分值:B=A·R。
对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求出模糊评价结果:W=B·DT。
3.5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的评价集以及模糊判断矩阵的确立,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权重的确定过程中引入了G1法及其算法步骤,从而对计算过程进行简化。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在施工中主要的伤害类型属“六大伤害”,即: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事故、触电事故。本文依据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实践经验,确定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模糊综合评价中,指标的权重不是在评价过程中伴随产生的,这样人为定权重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标本身对被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但与客观实际可能会有偏差。
4.2 展望 评价方法是用来衡量其他事物好坏程度的一种标准尺度,像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这些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将在施工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今后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价标准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方法,而是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朱建军.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是评价者以国家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要求为基础,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被评价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因素进行安全分析,寻找工程建设系统安全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和系统存在的问题,选取能全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工程建设系统总体施工安全水平,为制定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企业,在全国各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安全事故的频发给国家、社会、施工企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施工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制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描述、评价、监测预警、决策等功能。
1.1 描述功能。描述是工程建设安全指标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等。
1.2 评价功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个尺度,从人、施工机械、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来衡量施工安全状况。利用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模型方法,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估量,明确施工安全运行的障碍性因素。
1.3 监测预警功能。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系统的安全水平将通过安全评价指标表现出来,当对这些指标给定界限时,工程建设系统的安全状态就可以监测了。监测功能可以分为状态监测和目标监测。
1.4 决策功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的是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指导安全管理人员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指标体系的决策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施工安全评价输入指标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评价施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培训体制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的意识,细分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个方面。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主要是评价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质管理以及企业中人员的管理,分为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供应单位管理4个方面。
(3)安全技术管理。主要是评价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控制程度,分为危险源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6个方面。
(4)设备与设施管理。主要是评价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分为设备安全管理、大型设备装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5个分项指标。
2.2 施工安全评价输出指标
(1)高处坠落(R1)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进行作业时发生坠落。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
①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
②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
③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
(2)触电事故(R2)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触电事故主要有:
①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
②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
③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
(3)物体打击(R3)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最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类:
①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
②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
③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
④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
(4)机械伤害(R4)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其包括:
①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
②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
(5)施工坍塌(R5)主要指施工现场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而发生倒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包括:
①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
②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
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
2.3 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关系
(1)高处坠落(R1)安全事故的原因
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控制、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素质、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触电事故(R2)安全事故的原因
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供应单位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设备安全管理;
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
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
(3)物体打击(R3)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特种设备管理;
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型设备控制;
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备安全管理;
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控制。
(4)机械伤害(R4)安全事故的原因
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
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
(5)施工坍塌(R5)安全事故的原因
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技术交底;
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供应单位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安拆控制。
3 结束语
安全既包括有形实体安全,如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安全、人身安全等,也包括虚拟形态安全,如网络安全等。安全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是评价者以国家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要求为基础,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被评价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因素进行安全分析,寻找工程建设系统安全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和系统存在的问题,选取能全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工程建设系统总体施工安全水平,为制定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企业,在全国各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安全事故的频发给国家、社会、施工企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施工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制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描述、评价、监测预警、决策等功能。
1.1 描述功能。描述是工程建设安全指标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等。
1.2 评价功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个尺度,从人、施工机械、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来衡量施工安全状况。利用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模型方法,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估量,明确施工安全运行的障碍性因素。
1.3 监测预警功能。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系统的安全水平将通过安全评价指标表现出来,当对这些指标给定界限时,工程建设系统的安全状态就可以监测了。监测功能可以分为状态监测和目标监测。
1.4 决策功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的是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指导安全管理人员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指标体系的决策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施工安全评价输入指标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评价施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培训体制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的意识,细分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个方面。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主要是评价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质管理以及企业中人员的管理,分为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供应单位管理4个方面。
(3)安全技术管理。主要是评价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控制程度,分为危险源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6个方面。
(4)设备与设施管理。主要是评价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分为设备安全管理、大型设备装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5个分项指标。
2.2 施工安全评价输出指标
(1)高处坠落(R1)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进行作业时发生坠落。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
①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
②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
③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
(2)触电事故(R2)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触电事故主要有:
①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
②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
③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
(3)物体打击(R3)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最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类:
①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
②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
③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
④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
(4)机械伤害(R4)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其包括:
①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
②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
(5)施工坍塌(R5)主要指施工现场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而发生倒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包括:
①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
②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
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
2.3 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关系
(1)高处坠落(R1)安全事故的原因
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控制、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素质、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触电事故(R2)安全事故的原因
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供应单位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设备安全管理;
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
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
(3)物体打击(R3)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特种设备管理;
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型设备控制;
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备安全管理;
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控制。
(4)机械伤害(R4)安全事故的原因
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
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
(5)施工坍塌(R5)安全事故的原因
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技术交底;
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供应单位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安拆控制。
3 结束语
安全既包括有形实体安全,如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安全、人身安全等,也包括虚拟形态安全,如网络安全等。安全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JSA;评价
安全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降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在建筑市场的综合竞争力。JSA(作业安全分析)作为识别、评价与控制作业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建筑工程施工所有步骤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然后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
1JSA的概念以及作用
1.1JSA的概念
JSA即作业安全分析,指的是将一项工作划分成若干步骤,分别识别每一个步骤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然后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事故。JSA作为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建筑施工作业、作业风险评价等方面,对于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实现风险危害最小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JSA的作用
通过将JSA应用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遇到的风险,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降低各种风险造成的影响,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
2基于JSA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2.1创建JSA模式
JSA模式种类众多,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提出了四过程模式,即工作分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以及控制风险4个过程,如图1所示。
2.2JSA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
2.2.1工作分析a)工作细分。所谓工作细分指的是把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所有工作具体划分到每一个岗位,按照相关规范,可以把建筑工程细化成3个部分,即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此外,根据建筑工程现场的实际状况以及借鉴实践经验,还可以对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因为建筑工程每一个分项工程都包括众多工艺,每一项工艺都由相应的工种完成,因此,在进行分项工程工艺划分时,需要划分众多的操作岗位,虽然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多,但是对于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建筑工程的地基工程施工中,根据施工需求将钢筋工划分为钢筋弯曲工、钢筋绑扎工以及钢筋车丝工等,上述岗位工种的从属关系表示为:钢筋弯曲工、绑扎工以及车丝工钢筋工钢筋笼加工钢筋地基工程建筑工程。b)基本单元。JSA需要对所有基本单元的所有岗位的所有操作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通常以日为工作单位。根据施工顺序把所有的岗位都细分到基本单元,以上述钢筋弯曲工为例,以日为工作单位,其工作划分为:进入施工现场领钢筋搬钢筋放置钢筋弯曲施工退出施工现场,即基本单元能够真实、准确地反应所有岗位的施工过程,这对于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2.2.2识别危险源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环节众多,存在非常多的危险源,如果不能够准确地识别,将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具有潜在、隐蔽性等特点,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应该采用JSA进行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通常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划分为两种,即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机械因素等;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指的是诱导安全风险或者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2.2.3评价风险JSA的风险评价指的是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因为风险是由危险源引发的,不同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严重程度等不同,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该从风险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评价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风险矩阵作为一种典型的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在施工现场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评价合理等优点。在施工现场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风险矩阵如表1所示。2.2.4控制风险的措施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环节众多,为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应该采取多样化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创建科学的安全责任制度。通过创建科学的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安全工作和施工作业同步进行,项目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应该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创建合理的考核制度,由管理人员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为了保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应该将考核结果和人员的薪资相挂钩,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安全责任制度的贯彻和落实。b)制定合理的风险应急预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事故,为了避免在遇到事故时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应该制定合理的风险应急预案,当事故发生之后,施工单位可以按照应急风险预案对事故进行快速的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地将事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创建事故救援小组,事故发生之后快速地参与到救援、抢险中,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c)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安全风险控制水平,应该不断地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具体表现为:其一,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地利用JSA方法,并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工程伤亡事故进行预测,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其二,提高生产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应用各种新颖、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尽可能地降低由于机械、设备故障导致的风险概率;其三,在施工现场配置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佩带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以此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
3结语
总而言之,JSA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清楚地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遇到的风险,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实现风险危害最小化,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4参考文献
[1]任振雷.论JSA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5):191-192.
[2]刘杰.工作安全分析(JSA)模式在施工现场实践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90-193.
[3]都书海.工作安全分析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204-209.
[4]王飞,巍国兴,王书增,等.基于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6):959-962.
[5]赵强,李景群,田建军,等.工作安全分析在钻井作业现场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1):99-102.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分析;风险评价
引言
安全关系着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命脉,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发展国民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尽管我国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非常重视,各个施工企业也做了大量的安全工作,但由于施工项目的多样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何保障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就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风险的概述,提出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评价及其控制的方法。
1.安全风险识别概述
1.1安全风险识别的定义、内容
安全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也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安全,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相关文档。
安全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1.2安全风险识别即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所以,有人把安全控制也称为危险控制或安全风险控制。即危险源是安全风险发生的前提,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安全风险识别归根结底就是对潜在危险(危险源)的识别,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关键点,一旦识别出潜在的威胁,与之相关的起动事件类型就更容易显现。对潜在危险从物理性质和操作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起动事件和触发条件进行一一对应,这个过程把潜在危险(危险源)转化成了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所以安全风险识别是对与风险项目相关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全面的识别,是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安全风险识别,就不可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安全风险识别做的不好,通常意味着安全风险评价也会做得不好。安全风险一旦被识别和鉴定,那就不再是风险,而变成了一个管理的问题。
1.3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必须按照一定科学的程序进行辨识。安全风险的识别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特别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依靠对客观的统计、资料的积累和风险的纪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识别方法和手段。安全风险识别也是项目管理者识别安全风险来源、确定安全风险发生条件、描述安全风险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它包括对所有可能的安全风险事件来源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使安全风险评价更具效果和效率。而且安全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应当在项目的自始至终定期进行。可以通过系统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图来完成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见图1)
1.4危险源辨识
据近年安全事故统计发现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始终占据交通、矿山之后的第三位,为此建筑业被列为高危行业,但通过分析发现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仍存在危险的能量、危险物质、人员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指挥失误,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避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但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从业人员的周围,只有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并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使危险源得到有效受控,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少出事故。
1.5危险源的类型
为了做好危险源识别的工作,可以把危险源按工作活动的专业进行分类。可以采用危险源提示表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见表1)。
2.建筑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评价及其控制
2.1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风险管理评价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分析,牢牢抓住安全风险分析这个关键环节,主动分析、超前预防。安全风险分析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人身不安全因素,按照风险大小进行辨识分析,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进行风险分析。从西部铁路建设实践看,设备设施的完好状态、人的安全思想意识和行为、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建立在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这是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基础保证。在安全风险分析中,要根据检查标准或规范和易于发生事故原因,结合工程建设的环境和特点、管理现状和技术要求等,强化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并深入查找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做出详细记录和汇总分析,分析结果要可靠真实。通过分析进一步把握安全风险准确度,为超前防范、超前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2.2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价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有了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价,安全作业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评评价要结合施工管理实际,针对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问题,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着重从行车安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设备故障、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作业行为等分析,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预见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通过科学评价,准确判断各种安全风险,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避险,从而确保安全施工。
2.3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要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损失。①立足现场实际抓控制。如铁路道口安排固定的防护员跟踪防护;在线路规定方位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绳;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等。②认真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得到处理,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再次是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对事故人为风险因素实施控制。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效化解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者安全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同时要加强安全事故紧急救护措施的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对能力,从而尽最大努力降低损失。
3.结语
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建立科学的安全控制综合体系,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建筑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30).
[2]李国刚,魏江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探索研究[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石海霞,王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7).
关键词:公路地道施工;邻近建筑;控制标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
1引言
目前,我国的公路地道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公路地道的建成必然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但是大面积的建设,尤其是公路地道沿线众多高层建筑的兴建,其施工降水、基坑工程和建成后的建筑载荷产生的沉降会对邻近建筑物或隧道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而,有必要研究公路地道施工对邻近建筑安全风险的管理。 本文总结了公路地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控制的几个步骤及流程关系。
表1安全风险评价流程[1]
2安全风险评价
2.1常见病害内容[3-5]
公路地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的危害包括:地表倾斜损害,地表曲率损害,地表水平变形损害,压缩破坏。具体表现形式见表2所述[2]。
2.2施工措施要点
针对表2产生的各种病害,在公路地道施工前,应做好各种工程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建筑物的跟踪注浆,适用于具有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多层建筑物:公路地道隧道施工中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当建筑物倾斜超过警戒值时,对建筑物基础底部进行注浆加固。建筑物的跟踪注浆加固。根据现场监控量测建筑物的倾斜值,以适当的压力和流量,向建筑物的基础下及时地进行分层灌注快凝浆液,以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并减少沉降量。建筑物的隔离(隔断法)。隔断法是在已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为避免或减少土移与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而在建筑物与施工面之间设置隔断墙予以保护的方法。隔断法可以用钢板桩、树根桩、深层搅拌桩、注浆加固、旋喷桩等构成墙体。墙体主要承受施工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差异沉降所产生的负摩擦力。建筑物基础托换,对建筑物基础以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或树根桩予以加固,将建筑物荷载传至深处刚度较大的地层或隧道底部开挖影响以外的地层,以减小基础沉降量。公路地道加固措施:暗挖隧道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早成环、环套环”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支护,控制地层的下沉量。公路地道工程在穿越邻近建筑物时,如果采取盾构法施工,应考虑以下措施:① 合理设取值土压力值,保持正两边的平衡,坚决拒绝超挖和欠挖;② 穿越时降低推进速度,控制总推力,减少土层扰动;③ 穿越前减少纠偏次数及纠偏量因而需要调整好盾构姿态,尽量减少土体的扰动;④ 在穿越邻近建筑物地段,保证不能中途换刀一次性穿过邻近建筑物地段。
表2公路地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的危害
2.3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现阶段,对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各单位还不是很重视。一是施工监测的数据录入,测量的速度跟 施工进度,造成施工监测的数据很多都是造假而成。二是本身的监测方案不够细,大多数监测方案都未对测量,数据录入,数据反馈机制,数据报表上传等环节有明确的规定,一句话概况,就是变形监测不够专业。这样的方案在实施时,就会出现监测频率跟不上施工进度等情况。三是监测仪器的精度还不够高,自动化水平低,造成了施工监测的结果很难让人信服,达不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公路地道施工欲穿越邻近建筑物时,在施工前夕应制定施工监测专项方案。这些方案必须要在仪器使用特别是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上予以说明,细化方案,对于日常的监测流程要有详尽的说明,包括测点与基准点的关系等。还要对数据录入,数据报表上传进行详细的说明,尽量实行软件化输出。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得前述施工监测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3结 论
(1)公路地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包括:建筑物的评估;公路地道施工产生的水平与竖向位移估算;制定地表位移控制标准;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完毕后的建筑物安全性评估。
(2)公路地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的危害包括:地表倾斜损害,地表曲率损害,地表水平变形损害,压缩破坏。
(3)工程加固措施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跟踪注浆;建筑物的隔离(隔断法);建筑物基础托换;公路地道加固措施。
(4)各参建单位一定要对施工监测足够重视,对施工监测方案做到细致,专业,数据录入输出赶上施工进度等要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002.
Attewell P B, et al. Soil movements induced by tunnel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pipelines and structures[M]. [s. l.]:[s. n.], 1986.
刘海燕, 姜玉松. 隧道开挖对地表及建筑物影响研究与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05, 106(3):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