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加强劳动教育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06-01

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中似乎还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甚至还变成了惩罚“差生”的工具。

小学生鄙视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一个彰显人和谐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时代,为人生谋幸福是这个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回归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寻求一些策略是有价值的。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看,忽视少儿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存在问题突出。小学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奠基的,让小学生通过参与适度、适当的劳动,在劳动中获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造“新我”的成长快乐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被重视,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在课程设置上劳动教育内容指向不明,在教育形式上片面单一等。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直面问题,寻求一些解决的策略。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在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有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

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劳动教育纸上谈兵,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改造”划了等号。学生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作业未及时完成,罚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共物品罚擦玻璃一周。从家长的角度说,一怕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尽一切可能进行包办代替,孩子只要文化课学习成绩好,什么都是次要的。

笔者最近参加区内关于幼小衔接的家长咨询会。一百多位家长的问题都集中在:上小学前要识多少字?数学计算要提前学吗?英语单词要背下来吗?诸如此类的全是对掌握学科知识的问题。当我问家长,你们的孩子自己的事能自己做吗?只有个别家长说能。家长们普遍只关注孩子学科知识的积累,对孩子是否要自我劳动,觉得没必要。家长还常常拿孩子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当马路工、农民工或笨重的体力工来鞭策教育孩子。

三、改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让小学生热爱劳动,这需要来自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开展适合少儿身心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经受检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1、加强家校合作,拓宽小学劳动教育的渠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劳动观念是在七岁半至九岁半之间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阶段,是劳动观念的形成阶段。这时的教师及家长应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这一关键期,使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劳动光荣”的思想植根。因此,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家长的引导,让家长对孩子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改变中国家长轻视劳动教育的观念。让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提高劳动意识。学校在家长中大力宣扬劳动关荣的价值观。

德国的家校合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专家说,“德国制造”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从小掌握了较全面的劳动技能。德国的父母秉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德国人在欧洲有“动手大师”的称号,为了培养出“巧手孩子”,德国的教育部门制定出三步走的“进度表”。幼儿阶段要学会简单劳动,具备初步劳动能力,小学阶段接受课程化技能训练,请有某一方面技能的家长做辅导员。通过考核获得“小海马”技能证书,鼓励离校近的孩子走路或骑车上学;中学阶段要有三个月的社会实习经历等。让孩子从小就成为能生活自立的人而感到骄傲。只有在家长、学校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整合课程资源,让小学劳动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的表述:“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结合,是难以完成教育的任务的。”

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所有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让小学生体会到练习声乐、弹奏乐器、绘画、舞蹈都是劳动的过程,可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的感受。

分数的高低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本为劳动,本为劳动的教育能使人更善于劳动、乐于劳动,使劳动变得更光荣和美好。希望通过这些劳动评价,让劳动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是我们所关注的。

第2篇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第3篇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第4篇

参考文献

[1]李黎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现代企业教育,2006;

[2]李小雁,李智军.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商场现代化,2006

[3]勇健.市场营销教学重在实践应用.山东电大学报,2001;

[4]杜玲.浅谈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参考文献:

[1]朴光浩.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6):53-54.

[2]吴高林.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56.

[3]杨素花.浅析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5):17-18.

[4]孙君君.论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4,(4):101-103.

[5]陈红宇.浅谈市场营销实践中项目管理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149-150.

参考文献:

[1]丹下博文,姜旭.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1,12:11-14.

[2]陈淼.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商,2015,42:249.

[3]吕薇.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河南科技,2015,23:229+231.

[4]佟姗姗.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好家长,2016,34:247.

[5]车鹏.关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4:94.

参考文献:

[1]池州市政协三届二次常委会议.关于加快杏花村建设步伐、推进主城区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池州.2012.

第5篇

在家庭自我服务能力教育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的观念、教育方式是影响幼儿能力好坏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二主要场所――幼儿园,它的自我服务教育又是如何开展的,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新纲要中的“科学、合理”的思想,是否与家庭教育相一致呢?本研究着重分析我园中班自我服务能力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发展方向,寻求一条科学、合理、全面的,并对家庭劳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自我服务教育途径,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课题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从幼儿一日生活中自我服务的内容、时间、强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园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提出指导性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幼儿从入园开始,自我服务的内容包括入园自己换鞋、擦拭桌椅,课间入厕、洗手、收拾玩具,午睡时穿脱衣服、整理床铺,进餐时分发、收拾碗筷,离园整理活动室等也包括活动中自己整理教学具等。行为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一日生活,从集体活动、盥洗、进餐、午睡、游戏、仪表等方面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时间共约45分钟,基本符合4~5岁幼儿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有的班级增加了照料动植物的环节,引导幼儿从为自身服务延伸到为自己的物品服务,劳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幼儿园4~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自理兴趣和能力。

首先,从教师这方面看,教育方式呆板,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通常会用“应该、不能、要、不要”等命令性的词语告诫孩子,这些冷漠的、带着距离的内容几乎不能感染孩子、或唤醒孩子一起行动的欲望。没有内在的动力激发,也就毫无行动可言。

其次,从活动安排方面看,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脱节。时常会出现教学活动中教孩子擦桌椅,平时却不闻不问的怪现象。这不仅说明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生活性、操作性,也反映出教师的日常教育能力不足,意识不够突出,将幼儿自我服务教育的最佳契机白白丢失。

再次,从孩子的表现来看,绝大多数幼儿缺乏坚持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觉性严重不足,往往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当然这种现象与孩子的家庭培养有一定关系,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幼儿园的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

最后,从家园联系方面看,部分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包办代替,与幼儿园的教育不一致甚至相矛盾。长此下去,造成了许多孩子懒惰、任性,甚至出现“两面派”等个别现象。

四、指导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机制、班级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环节,将自我服务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的实际行动中去。

教师应具备随机教育的思维和能力,不断强化巩固生活习惯、行为常规。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放松,不懈怠,让孩子自始至终都在正确的指导下、融洽的集体氛围中进行行为练习,确保孩子的每一项操作技能都能扎实掌握。

(二)教师应遵循习惯养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自主。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作用。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寓浅显的道理于具体的事例中,引起幼儿模仿。

在幼儿的生活周围,榜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也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可以是同伴的榜样,也可以是成人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或情境表演的形式,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在角色交往中体验学习,还可以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如可以带中班幼儿去大班参观哥哥姐姐是如何安静、愉快地进餐的,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必须注意的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一再强调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保持整洁。可是教师自己的办公桌上总是乱糟糟的,堆满了书本、教学具等东西:教育孩子吃东西前要洗手,可教师经常放下铃鼓就拿起勺子装饭盛汤……不难想象,在教师如此的“言传身教”下,班上的孩子能养成讲卫生和爱整洁的好习惯吗?

其次,加强行为练习。除了在自然生活环境中幼儿每天所进行的自我服务练习之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劳动竞赛。如叠衣服比赛、擦桌椅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等,让幼儿通过竞争的激励手段,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利用生活中随机创设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将衣服脱下胡乱堆在一起。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这么多衣服堆在一起好吗,为什么?”让幼儿体验杂乱、烦躁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整理衣服、并放在固定的地方的欲望,无形中又接受了一次劳动意识和技能教育。

行为练习还可以渗透到游戏中。例如在手工区提供鞋样,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的衣服,孩子们可以帮娃娃穿脱衣服、扣钮扣、拉拉链等。而且游戏区的环境更加自由、宽松,孩子们兴趣倍增,更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宽容对待,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能力发展总是存在个体差异。对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教师通常给予更多的关注,偏偏是那些不爱动手、习惯较差的孩子,教师似乎总缺乏耐心。为什么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呢?孩子的表现固然有自身与家庭的影响,但在幼儿园中,他就是你的教育对象,你的教育职责所在。在孩子取得点滴进步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及时地肯定。这种肯定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微笑、亲抚:也可以是物质的,比如小红花、小印章。其中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印章的图案,小手奖给爱清洁、讲卫生的幼儿,小碗奖给饮食习惯好的幼儿,小花送给会收拾玩具的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周评与随机评比相结合,达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并重的目的,不断促进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发展。

(三)家园配合很重要。

第6篇

意外的伤痛

无意间听到学生谈论老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言谈举止。一个同学说:“老师今天又在吹牛,说什么劳动最光荣。简直是瞎说,劳动光荣个屁!”另一名同学随之附和:“他说劳动光荣,为什么总罚我们搞劳动?”听着这些议论,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我着手进行了一项“关于同学们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老师在运用劳动这个杠杆对学生进行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以下是参与调查的部分学生的话:

学生A:我这个人天生就好动,经常管不住自己。糟了,这次又逃不过班主任的严厉批评了。可是,当我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时,他怒目圆瞪,气愤地对我吼了一句:“从今天起,你打扫本班教室一个星期!”……打扫教室一个星期的任务好不容易在痛苦和同学们的嘲笑中完成了。

学生B:自从老师罚我扫了三天厕所以后,我再也不觉得爱劳动有什么好的了,人也开始变得懒惰了。

学生C:每当想起老师罚我打扫操场的情景,我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学生D:老师,你常告诉我们罚我们是爱我们,是为我们好。这是真的吗?难道不能换一种方式爱我们吗?

……

看了学生们的话,我很难过。我决定改变这种现状。在研读了大量有关资料后,我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在全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之所以如此反感劳动,的确是因为部分老师在运用劳动进行教育时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

幸福的收获

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技能,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这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需要怎样对待劳动?发展离不开劳动,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同样需要劳动。尽管现代科技让劳动的环境和方式有了跨越式的变化,但劳动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性并没有改变。没有辛勤劳动,就没有丰收的成果。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辛勤劳动,我们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也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如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等。

为给劳动“昭雪”,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大胆将劳动作为奖品奖给学生。

一是改革值日制度。我彻底改变过去统一安排值日的模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细化为同伴互助、完成任务等六个方面,由学生自己打分和小组评分相结合进行评分,每周五进行小结,然后按分数高低确定值日顺序。

二是改革奖励方式。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其表现值得表扬和鼓励时,我就把劳动作为奖品奖给他,即给他一次劳动机会,如奖励他办黑板报、布置教室、浇花、除草等。

三是加强家校联动。为使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劳动观念取得一致,我鼓励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自觉参加劳动。学生凡是在家自觉参加种地、锄草、上肥等农活以及收拾房间、打扫庭院等家务劳动的,凭家长的证明和劳动日记到校登记记分,然后再根据累计的积分,确定劳动的轮次。

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我初步实现了为劳动“昭雪”的目的,使学生觉得劳动有尊严了,帮助他们在劳动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从精神上获得了充实,真正开始热爱劳动了。这种办法很奏效,大大改变了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一位同学在他的日记中深情写道:“……以前以为把种子埋在土里就能发芽,没想到种土豆这么麻烦。”有的学生说:“以前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现在才知道自己真是无知啊!”还有的同学笑着说:“以前只在QQ农场里种过菜,现在才真正知道怎么种菜了。”一位家长深有感触:“过去我连洗碗这些事都不愿意让孩子做,没想到让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毛病。现在,我的孩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主动要求和我们家长比赛做家务呢!”张老师主动带班上的学生参加了一次公益劳动,他的体会也很深刻:“其实孩子们是愿意参加劳动的。这次公益劳动,他们不仅积极完成了自己的劳动任务,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第7篇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第8篇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第9篇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探索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途径。当前高校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实践,而后勤为大学劳动教育课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通过每个学期必要的劳动实践或者勤工助学进行管理与服务,感受服务和劳动的艰辛,和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感受后勤工作、接受后勤环境氛围熏陶,为今后走上社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2后勤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1加强后勤物质环境建设

高校后勤致力于为学生创建安全、文明、干净、和谐的物质环境。后勤部门在高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在食堂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从源头上监控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售卖各个环节,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学生公寓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保证学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楼的活动室安装电视机和DVD,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丰富了学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园内开辟桃李园、在公寓园区种植花草树木,创造了干净、优美、整齐的学习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后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2.2加强后勤学生队伍建设

加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后勤文化活动以及学生队伍成员在同学间宣传,将学生平日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见并亲自参与的层面上,切实感受后勤工作的艰辛。根据后勤维修、绿化、餐饮、宿舍、保卫的工作类别组建义务维修队、绿化小分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义务消防队等学生组织。经过量化的考核和筛选,这些学生委员会在信息传递、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校园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们是广大同学和后勤服务部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劳动能力。健全的组织环境较好的实现了后勤和学院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2.3加强后勤文化环境建设

打造“文化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趋势,也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关键。以宿舍文化节、美食节为载体,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文化优化组合,组成良好的后勤育人的文化环境。在食堂开展“我在后勤的一天”、“学生厨艺精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到市场采购食材、比对价格,穿上工作服到食堂工作间亲自操作,增加对食堂菜价的理解,了解校园周边无证摊点快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后勤、食堂工作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公寓开展气排球比赛、手绘报比赛、走廊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开展宿舍文化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树立后勤文化旗帜是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后勤开展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内容涵盖维修、宿舍管理、医疗、保卫、食堂、员工礼仪多个方面,同时深入各个教学部门开展座谈会、下发问卷让师生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讲解工作礼仪,邀请领导、师生参与到岗位练兵等精品活动,让师生体会后勤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辛劳,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文化活动使后勤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为一体的育人场所,培养了后勤员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培养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2.4加强后勤制度环境建设

根据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准则和依据,奠定了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础。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进物业有限公司,与这些物业公司制定《物业服务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分明,划拨出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施行奖励提高后勤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学生公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些制度让后勤的工作人员、学生能够增强自律,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要求。

3后勤环境育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3.1后勤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通过开展活动、将社团引进公寓等形式学生接触后勤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食堂、保洁和维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后勤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的劳动教育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3.2服务队伍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增强

在员工队伍建设中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奖惩制度分明,促进后勤员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良性的队伍发展模式,为学生服务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队伍之间召开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后勤学生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生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后勤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化和科学化

高校后勤针对食堂、公寓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活环境安定和谐。通过调查问卷、草案试行等方式施行某项规章制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制度人性化、科学化,使学生充分享受后勤各项制度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4充分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启示

4.1把实践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促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论成绩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实践教育。部分高校已经在后勤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大都只是单纯的进行简单的劳作,没能发挥好劳动课的德育功能。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后勤实践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后勤实践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把理论考核、实践性教育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操行评价系统,把它作为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

4.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教学部门与后勤的良性互动

后勤在高校中秉承着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宗旨。长期以来教学、科研和后勤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当改善后勤与教学、科研和师生三者的关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平台,将部分全校性的后勤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个教学部门或者院系,促使师生一起参与后勤服务和建设校园的活动中来。第一,组织毕业班学生种植“毕业树”将班级的格言制作成牌匾置于亲手栽种的树木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将单纯的劳动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第二、在学生公寓施行“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设立“学生党员宿舍先锋示范岗”、“社团进公寓”,加强后勤部门与各系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全校学生签订《创建安全文明宿舍》协议书,承诺平时保持宿舍、走廊的干净整洁,毕业离校时将宿舍恢复原貌,文明离校,给学弟学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且全校学生能共同参与的后勤德育平台,能较好的体现后勤工作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互相关心、感恩母校、感恩社会的正能量。

4.3培育优质服务队伍,找准后勤环境育人的关键点

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要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入职培训,不定期检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强化后勤人员服务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无意识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后勤基层工作者良好的服务表现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良好的表现会引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人文环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团的成员定期开展后勤宣传活动,发挥学生队伍的舆论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工作、自觉遵守食堂、公寓各项细则,提升自我约束力。

4.4加强后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后勤环境育人氛围

“文化后勤”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文化和食堂活动为载体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平台,开展具有后勤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优质服务”活动为依托在学生间开展义务维修、宿舍安全知识竞赛、气排球比赛、厨艺大赛;在后勤员工间开展培训、“我能为学生做什么”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后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财富和经验,高校后勤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将典型的后勤服务案例整理、汇编成册为以后的后勤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后勤工作简报》内容涵盖了后勤新闻、工作动态、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内容,学生参加后勤活动的心得也刊登在报,丰富了简报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后勤活动积极性,该形式让学生更能够从后勤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4.5完善管理制度,用后勤制度保障德育功能的实施

第10篇

一、留守儿童家庭劳动现状的调查

受数千年旧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深刻影响,在家长、教师和学生中还存在着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受教育不是为了更好地劳动,而是把受教育当作脱离劳动的特权。“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都是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学校常发生的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碰到难题就躲、不愿意动笔瞪着眼睛呆看等情况或多或少与他们缺乏劳动教育有关。

二、指导留守儿童参加家庭劳动的策略

1、重视家庭教育,打工父母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以便于教育。同时要给孩子留有一定量的劳动项目,如打扫房间、洗锅刷碗、育花浇水等。根据年龄的特点,可安排在周末休息日进行洗衣、做饭等,培养其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如果条件不允许带孩子,则要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还要同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联系,共同商量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在生活等细节上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如引导孩子喂猪、喂牛、喂鸡、养花、种菜等,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道德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在沟通方面,不能只谈学习、考试的事,还要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更要关注他们的想法、做法及一切行为习惯。

2、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的心理。要开拓思维,要求他们牢固树立以劳动为荣的优秀品格,关心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从节约粮食开始,认真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可定期举办文艺、体育、科技劳做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政府同各部门联合施教。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中,筹建“农村少儿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兴趣学习等服务,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可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组建由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组织。学校应建立学生学农实习基地,定期进行劳动教育,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监护体系。如我们学校在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积极探索,在政府与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建议社会各界也积极与学校、社会、家庭及孩子多方面沟通,搭建教育孩子的优秀平台。

4、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要宣传普及有关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民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可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要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教师可志愿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担任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并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创作,在开发智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水平,努力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学会自爱、学会求知、学会创造。

三、工作成效与启发

经过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施教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融入社会大家庭,并在相关劳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毕业后能担当起一定的重担服务于社会。

第11篇

在生产实习开始前和实习期间,团组织要协助党和行政不断地向同学说明生产实习的重要意义。

从去年生产实习所获得的成绩来看,同学们经过实地的操作和观察,印证、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领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懂得了分析思考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实习中也进一步认识了各门课程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许多同学在实习后说:“实际中大有学问,一个简单道理运用起来也有很多问题。”“以往听专家讲课,要极力想像才能领会,要一再温习才能记住。这次实习后,像逐章温习讲义一样,专家讲的与实际事物相印证,我们就很自然地记牢了。”有的还说:“过去书上的图在我脑中是平面的、静止的,实习后,它们都成为立体的、运动的了。”

去年的经验也说明,生产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十分丰富而又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同学们在实际中亲自看到了许多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厂矿企业,看到祖国建设专业的突飞猛进,以及苏联对我国建设的伟大无私援助,因而对祖国的光辉前途充满信心,振奋异常,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苏联。在实习中,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具体内容,了解到这些工作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又看到祖国迫切需要技术干部,使同学们更加认识到自己所负责任的重大、因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学习。更重要的,生产实习是对同学一次极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同学们参加生产实习的热情一般是很高的,但是生产实习往往要求同学从学习工人操作着手,而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将来是担任技术指导工作的,不必参加体力劳动;也有人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向工人学的;有的则存在着怕苦、怕累、怕“平凡”等错误思想。因此团组织必须加强对同学的劳动教育,提高他们对参加体力劳动的认识,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去年有些同学在开始参加生产实习时,首先帮助工人们扫地、收拾工具,放下架子,虚心学习,甘心当徒弟,因而和工人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他们就在工人同志的帮助下,迅速地学会了一定的操作技术,获得了许多实际知识;而且,在和工人同志一起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工人阶级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虚心钻研、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因而培养了自己的劳动观点、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特别是在苏联专家身上,他们看到一个新型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业务水平,还必须具有关怀国家事业和人民生活的责任心,以及组织群众的工作能力和能够担负起任何艰巨工作的健全体魄。这就给同学们为培养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出了努力的具体方向。

此外,通过生产实习,学校行政和全体师生能够从实际需要中来检查、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对目前各校学习苏联和改革教学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总之,生产实习是我们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的

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实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同学成为具有独立工作和优良品质的新型技术干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团组织还应不断地对同学们进行其他的思想教育。例如:

要教育同学们树立实事求是的实习态度,遵照行政计划的进程,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实习任务。防止贪多图快,草率从事。

要随时教育同学关心生产利益,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纪律和保安保密制度。有些同学把实习的厂矿看做是学校中的试验室,要求厂矿放下生产,一切为其服务,这自然是错误的。也有些同学看到新的机器设备就动手摸摸,或者把令人兴奋的建设情况写信告诉亲友。这样往往会引起伤亡事故,或者因为泄密而给厂矿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因为同学们在这方面缺乏训练,青年团的组织要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团的组织还要教育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去实习的厂矿企业骤然增加许多人员,在实习的设备,以及宿舍、食堂等生活条件上必然会有困难;而且时值夏天,同学们开始时对劳动还不十分习惯,因此必须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尽量减少企业的负担,主动地克服实习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当然,团的组织也要尽一切可能协助有关行政改善实习条件和解决生活问题。关心同学们的健康,注意饮食卫生,保证按时作息,组织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

同学们在实习中往往会发现所在单位工作中的一些缺点,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因而提出批评或建议,团组织应重视同学们的意见,并积极向领导上反映。但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把现实想得过于美化,对建设中由于有许多困难而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估计不足,他们一看到工作中的缺点或一些不能令不满意的现象,就牢骚满腹,或者灰心丧气。对于这些同学,团组织应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建设事业还有其艰苦困难的一面。

团组织还必须注意教育同学加强和各方面团结,重视教师的指导,加强同学间的友爱互助,争取和尊重职工的帮助,虚心向外校实习的师生学习,这是作好生产实习的重要保证。

在实习中有的同学积极性很高,会不顾健康地工作;有的同学因一时钻不进去或遇到困难而丧失信心;有的在实习中途产生松劲思想;有的在实习快结束时急于回校回家,忽视了总结等等。这些也需要我们团组织随时向党委反映情况,配合各方面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

第12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此外,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使幼儿的接受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行为习惯相去甚远,入园前行为习惯相差悬殊。此外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则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诚相待,促进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一。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用居高临下的方式指导家长,而应明确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我们应以诚相待,学会与家长沟通,虚心向家长学习,力求把家园工作做得更好。

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教师应努力调整自身角色,注意自己的态度,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尊重家长。以往在与家长沟通时,总以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自以为说出来的话都是正确的,不顾及家长感受,只要求家长能够接受,所以家长工作总是做得不够理想。在教学上,配合的家长也是屈指可数。现在我明白:只有尊重家长,凡事都要站在家长角度上替家长多考虑,并有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有益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巧妙使用语言。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在与家长交流时难免会说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表达,巧妙使用语言。平时我对孩子的评价原则是:好孩子给予表扬,经常鼓励能力弱的孩子。但在家长面前,我是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婉转地点出孩子的不足,并且避实就虚,不是马上切入正题。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交流的效果也很好,更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可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主题说明”、“幼儿活动”、“请您关注”、“保健小知识”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应让家长了解到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有关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第13篇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课外访万家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作为我们XX小学因为地处济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较复杂。有许多孩子是外来务工子女,其中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外加家长学历水平整体不高,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 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14篇

作为我们XX小学因为地处济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较复杂。有许多孩子是外来务工子女,其中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外加家长学历水平整体不高,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15篇

【关键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一、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在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像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二、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三、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五、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