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营管理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企业文化;体系构成;功能与价值;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如何通过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现实课题。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农庄、城市、工厂、运河、铁路、绚丽的服饰、美味佳肴等等,这些属于物质性的文化形态;而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情绪、知识系统等等,则属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产生和进步源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有外部自然的威胁压迫,如洪水猛兽、地震火灾等;也有来自人类社会自身的竞争冲突。人们既要从外部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尽可能地获取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资源,又要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侵害,这就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造,即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对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改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实践和思考,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方式,调校自己的生存轨迹,渐渐地创建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系统,即所谓的物质文明体系;同时也创建了博大的精神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认知成果、生存规范、行为方式、活动程序、文学艺术等等,即所谓的精神文明体系。物质文明要素和精神文明要素作为人类社会的遗传因子,经过不断地传承,不断更新完善并趋于稳定,就形成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人类文化是这样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人类总体文化的一个部分,企业文化同样产生于企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校和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成
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从外延看,企业文化包含有四个层次。
1.由企业各类物质设施和企业产品等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如厂区环境、生产生活建筑,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规格、质量、标识等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既表现着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经营状态,展示着企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企业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态度,表现了企业人的精神层次和追求。
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包括了企业在组织协调、工作状态、接人待物、文娱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反映。一个注重诚信、关爱员工、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融洽自然的企业和一个唯利是图、队伍涣散、纪律松驰的企业,给人的文化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
3.由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人、理念与行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中介与结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意志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制度在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逐渐形成和趋于定型的精神成果,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内容。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
从内涵上看,文化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即理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融和统一。什么是“主流”,就是企业所主张的,被员工普遍接受和奉行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企业法人的意志与企业员工自然人的意志的统一。例如,企业关于员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利益分配的价值主张、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得到员工的普遍接受和奉行,就成为主流理念。行为方式是贯彻理念所应抱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包括了员工做事的态度倾向和具体的行为过程,是理念落实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企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如“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得到员工普遍的认同和践行,就成为主流行为方式。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统一,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心理和行为基础。
(三)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现象
企业文化的运作系统,又可划分为企业文化的的本质体系和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
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系,包括了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使命、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美学和管理宗旨等等,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部分。企业文化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中,需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企业文化的现象体系,则是企业文化的载体部分,包括了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员工行为、企业组织模式定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模范人物故事、企业标识和产品标识、企业内部宣传口号和对外广告用语等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着企业文化的本质。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理念的设计与升华,也要重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价值
如影随形,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从企业管理历史来看,实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都有其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奉行“泰罗制”的企业,有它“胡萝卜加大棒”的文化体系;实行行为科学管理模式的企业,有它“人性激励”的文化体系。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从企业产生的第一天起,企业文化就存在于、作用于其中。
从动机上看,资本的原始冲动就是追逐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是为了增殖,谁会进行投资?但主观动机是一回事,客观效果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仅仅以资金、成本、营销等等技术性操作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大家都承认在企业的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资金、技术、信息、时间等等都要靠人操作支配。但是,并非什么人都宝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心耿耿、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奋发进取、富于创薪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是最宝贵的。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员工呢?实践证明,金钱可以换来一时一事的积极,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金钱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但换不来积极主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需要理念灌输,需要制度塑造,需要环境熏陶、习惯养成,这就是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滋养。企业发展尤其是长远的稳定的持续发展,需要资金、设备、技术,需要机遇机巧,需要监督控制,组织协调,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环境平台;企业要成长为顶风抗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百年长青大树,必须植根于丰厚肥沃的土壤。这个环境平台,这个土壤,就凸显出企业文化的价值。
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技术,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2.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元点。由于各个企业在行业属性、地域背景、历史条件、组织体制、产品结构等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客观上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在个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比较优势必须依靠自我创新,创新又来自于文化,文化素质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有了比较优势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一再证明,如果企业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比较优势,也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传播手段的发展,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障碍越来越少,技术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同一行业的企业,其技术设备、操作流程、管理方法往往大同小异,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正是这样,企业才十分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文化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而企业文化本身就孕育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同样的操作流程、同样的管理体制、同样的业务范围下,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战略,能够最大化地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有效地团结和激发员工,从而造就出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文化能有效改善企业管理的观念和方式。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型管理方式、“泰罗制”管理方式、行为科学管理方式、理性主义管理方式到文化型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前边的四种方式,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在管理实践中暴露了各自的缺陷。文化型管理方式,则是把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经济主导方式、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文化主导方式着重于文化启发,注重挖掘开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从而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激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刚性约束,文化则是内在的自我认同的弹性约束,能够有力地驱动员工心甘情愿的行为。文化与制度都是规范,文化是引导性规范,启发员工忠于职守、追求卓越;制度则是底线规范,告戒员工什么是不能做的,越线将会受到惩罚。在企业管理中,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包括了体能、智能、技能和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体能、智能、技能,首先就要使员工与企业产生文化认同,依靠建立优良的文化体系来引导人力资源开发。一旦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愿景、战略、精神、价值观都认同,其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发展使命就会自觉结合起来,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会和企业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个人的体能、智能、技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奉献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就会形成反差,进而会给企业造成深重的创伤。企业有知识有技术,却缺少共同崇尚的价值准则,没有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知识和技术就无法有效地利用,甚至会反过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人才流失、技术泄密,反映出企业文化的缺陷。没有共同的追求愿景,没有凝聚人心的事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和员工的联系就会简单化为雇佣关系,谁都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员工就会从心理上行为上与企业对抗。所以,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优秀员工队伍的根本途径。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将文化特点和规律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以人的素质提高作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评判和选择、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和引导方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本质上属于管理科学。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它在企业管理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1)引导效应。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也能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就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2)约束效应。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谓“众怒难犯”,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3)凝聚效应。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和谐统一的行为。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向心力,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4)激励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员工将企业文化内化为自我意识后,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自我激励的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企业努力高效地工作。
(5)辐射效应。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宣传、交往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同,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企业文化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工程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总有一种“虚而不实”、似是而非的感觉。在企业里,厂房矗立着,机器在运转,员工在忙碌,规章制度挂在墙上,产品、成本、产量、利润等等都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企业文化却似乎无从把握。
其实,企业文化也是实实在在的,就存在于企业总体运转的每个环节中。如火之燃于薪,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的机体,但它又是企业的灵魂,引导着企业的发育成长。
就企业来说,有些根本性的思考是必须而且必然的,如“为什么办企业?…办什么样的企业?”等等,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就员工个人来说,同样存在着一些终极性的命题,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由此引发的价值评判和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根本态度,从而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
关键字:延长油田石油生产 持续发展 经营管理
引言:业界称,延长石油是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具有石油勘探、开采资质的我国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延长油田属特地渗透油田,被世人称之为“磨刀石”,保持原油生产的持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从2005年产量达838万吨、到2007年产量突破千万吨、再到2012年即将达到2000万吨,对于一个走过一百多年的老油田来说,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要过人的胆识。多年来,油田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油、人才强企”战略,按照集团“加快发展油气主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持续深化地质勘探,精细油田开发,加快项目建设,规范企业管理,即使在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10年遭受罕见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生产经营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化改革强管理
按照集团公司总体要求,以思想、文化、管理、队伍的融合为着力点,油田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明确权责定位为重点理顺管理体制,以健全规章制度为基础优化运行机制,以成本、费用、投资管理为核心提高经济效益,以考核和效能监督为抓手增强执行力、管控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理顺体制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并不断拓展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紧紧围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增加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以明确管理定位和权责关系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体制机制,完善管控体系,先后完成了《管理制度汇编》、《主要工作流程手册》,制定了《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纲要》,编印了《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手册》,建立完善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制度体系,明确每个环节、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时限。在管理措施上,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认真落实一级管理、两级核算的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在成本管理上,以探明商业储量的投资衡量勘探成效,以建设万吨产能投资控制开发成本,不断完善勘探开发项目管理,严格程序,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逐步推行万吨产量定员的用工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工效挂钩,有力地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增强化了企业的执行力,为企业今后实现科学和谐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延长油田制订了四个奋斗目标
一是全面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采收率为目标,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以精细开发为手段,有序、全面推行注水开发,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总结,建立适合延长油田的技术体系,不断确定新的更高目标,推动技术进步,破解开发难题。在差薄和难采油层上下大力气,攻克难关,寻求突破。
二是持续强化资源勘探。寻找商业储量,保持或提高储采比。手段是着眼全局,纵横结合,精细研究,不断突破,运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鄂尔多斯盆地的认识。要把拓展资源和深层勘探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加强对老油井、老油层的再认识,积极应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加强储量计算和管理,为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和地面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三是不断理顺体制机制,改进加强企业管理。在体制机制上,公司制订了《管理纲要》,油田公司主要行使生产经营决策、规划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制定规范标准、审查许可、招投标管理、技术进步、运营协调、指导服务和考核监察等10项职能。采油厂等生产单位主要负责生产组织、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等工作。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认真落实一级管理、两级核算的体制,切实统一制度、统一口径、统一核算、统一标准,细化成本(费用)构成和分析,按生产要素定费用。
三、延长石油强化科技兴油
科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进步是油田勘探开发实现突破的支撑点。延长油田是一个具有百年勘探开发历史、地下情况异常复杂、地面条件十分艰苦的老油田,公司的决策者们认识到,要掀开石油勘探开发新篇章,实现油田公司的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上下工夫,全力构建新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为油田公司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油田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项目管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督管理制、评估制、项目长责任制等制度。在做到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强化项目合同管理、强化项目中间管理过程“三个强化”的同时,加强了项目的精细管理,细化了项目的内容研究和预算,确定了对外合作项目的申报、把关、批准的三级审批程序,加大了先导性试验的投入力度,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举行各种培训班,从2006年开始,先后选派大批中层经营管理者、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带头人和来自油田一线的技术骨干到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进修,为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其中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员711名,主体专业技术人员407名。在全力做好油田人才储备的同时,油田公司还把眼光投向了全国各地。2009年,油田隆重召开了首届新技术交流展览会,邀请斯伦贝谢北京科技服务公司、阿什卡公司、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81家公司参加,共引进钻井、采油、污水污泥处理、管线防腐、废旧油管再利用、电力、锅炉、伴生气利用等适用技术300余项,开展攻关科技350项,使科技兴油切实撑起了油田勘探开发的新天地。
结束语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深入,创先争优活动迭起之际,油田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结合油田重组以来的发展实际,确立了“促进重组融合,强化勘探开发,夯实管理基础,着力解决问题,完善发展思路,推动千万吨级原油生产基地科学发展,促进建设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进程”的实践特色,坚持在学习认识上求“真”,在实践效果上求“实”,用延安精神和埋头苦干的老矿精神促进学习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15-0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而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企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通过“刚柔”并进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才能够全面而综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和长远目标的达成。
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内容
(一)刚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中的刚性管理模式,它注重企业中具体的工作内容,并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让企业通过相关企业制度、条例以及纪律来规范行事,并在工作中为员工制定奖惩规则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要求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一视同仁,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同时这种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要适时地进行完善和加强。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形式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最初这种管理模式来自于日本丰田公司,它所注重的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重视企业中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的管理思路。这种柔性管理同时也是根据企业的根本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方向来对企业员工进行更为人性化的精神、物质以及实际工作的综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于注重企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情况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更加彰显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对员工个性的重视,并通过发现人才并让员工各显其能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发展最大化。
(三)企业经济管理中“刚柔”并进的综合管理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稳健而快速的发展壮大,需要在“刚柔”并进的经济管理模式下对企业进行综合管理。而“刚柔”并进的综合管理方式是基于企业中本身所存在的企业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也就是刚性管理为前提,然后利用企业中员工的个人发展能力以及企业本身所持有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协调,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在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取得双赢。这种“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相对稳定而又宽松的经营氛围,也因为这种企业氛围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带来更为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
二、企业实施“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企业要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企业必须秉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原盘不动的照搬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模式。西方企业大多数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的方式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建立在具有非常理性和先进的刚性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他们更注重将企业员工看作是企业实现最终经济效益的“文化人”、“有才人”。同时企业中大部分的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能够充分融合到公司实施的刚柔相济的管理体系中去。但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由于员工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多方面还参差不齐,同时企业也缺乏合理、科学的制度和纪律,导致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管理不严、发展缓慢的问题。因此,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价值,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行业类别、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管理水平、员工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社会宏观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质,实事求是的开展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并符合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
(二)并进性原则
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平衡,要把控到这两者要在企业管理中同时运转。因此,要一手抓刚性管理,一手抓柔性管理,将两者并头齐驱,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高效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始终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没有刚性管理企业就无法经营和运转,就像无本之木。而与此同时,柔性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管理中的精神依托,没有柔性管理在企业中进行管理运作,整个企业就像一潭死水,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所以,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都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两者必须互相包容和融合,共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作为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企业中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也需要提升员工的价值观,让员工能够严格遵守各项刚性管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完善和加强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三、“刚柔”并进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刚性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企业在成立之初,刚性管理是最关键的企业管理支撑,这种刚性管理能够让企业建立较为严格和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使企业在成立之初建立比较完善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带领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步入正轨。同时通过企业在建立之初的刚性管理方式,能够直接对企业今后的管理方向、管理类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柔性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已经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开始逐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通过企业的刚性管理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适时地通过柔性管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关注和管理,更好的发挥企业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企业竞争环境下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从过去的传统经济时代逐步转向了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在各个管理活动都要具备更加富有多变性和适应性,而柔性管理刚好能够为企业在未来应对各种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带来更为稳健的管理方向。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企业员工人文主义的关怀,并坚持以情感为依托,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和重视,让员工能够在企业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企业的积极向上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氛围来更好让员工有归属感,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能够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三)“刚柔”并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企业发展中,只有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综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刚性管理是作为企业管理中具有实际效率的管理方式,它要求企业员工必须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行事,更加注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过程和方式方法;而柔性管理是一种效力管理,注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需求,重视对员工实施人文主义关怀,从而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分的挖掘员工的个人才能和工作潜力。通过这两者“刚柔”并进的协调管理,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也能够充分把员工与企业连接在一起,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相互融合,相互协调配合,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和完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刚柔”并进是企业发展中互为整体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来共同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协调、融合式的管理。通过刚性管理为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目标,并在企业发展的时间、空间方面给予一个刚性的指导和规范制定,而要发挥企业与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最大效益也只有在刚性管理正常、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得以实现。一个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和约束力的企业绝对是混乱不堪也是不成功的,也使得柔性管理失去了支撑力,无法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存在。但刚性管理也必须在柔性管理的带动下让企业得到发展和强大,企业没有充分的柔性管理,员工不会对工作有足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反过来,这样也使得企业所制定的刚性管理得不到有力发挥和深入。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论企业规模大小、资金投入多少,在企业发展的背后一定缺少不了“刚柔”并进的管理运作模式。尤其是一些国外大型企业,例如,日本的一些企业管理运作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人本主义,并通过与刚性管理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一个比较和谐融洽的企业发展环境,从而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情感逻辑和企业生产效益的统一,从而达到企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企业“刚柔”并进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我国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也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逐步跨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在这种科技发展的带动下,使得我国各大企业尤其是现代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部分新兴的跨国企业都出现了一片繁荣昌盛的经济景象,也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通过企业的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综合而言,企业的“刚柔”并进的管理,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进行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到企业的发展管理中,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引导我国现代化经济得到又快又好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