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土资源监管范文

国土资源监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土资源监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土资源监管

第1篇

1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年、季、月)的收支预计。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预算具有以下优点: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具备以上优势,它才能在大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企业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国土资源的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工作目标,对一定时期国土资源各项收入和支出、节余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做的具体安排。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项活动,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2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严重缺乏“全员”意识。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上的延伸,并最终以数字为主要形式得以体现,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这就造成了税收、国土勘探、人事等部门、纪检、工会并不参与,或抵触预算的编制过程。加之部分财务人员本身缺乏对预算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的不了解,预算管理变成了足不出户的“编”预算、“拍”预算,导致预算严重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2)预算能否批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

实际中,大多数国土资源管理层在审批预算草案时,多以预算结果满意度作为是否批准该预算的主要依据。为了使预算能真正起到细化战略管理目标的作用,预算的审批应注重预算草案的编制假设或编制依据是否与国土资源发展战略一致,预算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预算指标的计算方法或确定原则是否与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吻合。

(3)管理部门的预算考核只注重费用节约额。

在国土资源财政税收实施预算管理的同时,大多数国土资源部门对管理费用的支出实施了预算控制的办法,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并相应的采取了奖惩制度,以至使管理部门为了节约费用,而削减了一些必要的活动,减少工作,与国土资源财政税收实施预算管理的真正目的相违背,不利于国土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发展。

3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3.1财政体制的改革要求必须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进行预算管理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朝着实行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编制、推行政府采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推进收支两条线、优化政府收支分类等内容展开。现在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是“二上”、“二下”。“一上”预算在上年的7月份上报,“二上”预算在上年的11月和12月间上报。由于预算编制和上报时间的提前以及受差额预算管理模式影响,大部分单位对于部门预算,注重中央财政预算的收支安排,而自收自支的部分在预算中编制不全面、不完整。所以说部门预算不是单位的全面预算,不能作为单位的年度预算来执行。另外中央财政资金类业务项目预算在上年的11月单独编制上报。一般情况下,部门预算在每年的5月份下达,项目预算的下达时间随意性较强。两份预算都无法作为单位完整的年度预算。以上情况要求单位必须编制年度预算,作到收支心中有数。

3.2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控制是以确定的管理工作标准,对行动的度量和纠正偏差。所以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投资项目或生产经营的规划、预算的编制,详细的描述了为实现计划目标而要进行的工作标准。事中控制是一种协调、限制差异的行动,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事后控制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的影响。

4国土资源中地质调查预算标准评估原则

国土资源包含有土地和地质调查部分,我们这里重点讲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评估原则。

4.1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预算标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预算标准偏低,影响地质工作开展,难以保证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预算标准偏高,浪费纳税人钱财,给国家造成损失。地质调查预算标准是国家开展地质工作进行经费投资的主要依据。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国家预算管理,预算标准主要组成是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包括行业平均利润和税收。它的制定原则应遵循在某种特定生产管理和技术条件下,预算标准能够保证大部分地勘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定的地质工作任务。具体地讲,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完成一项工作或生产任务,对人、财、物和时间的需要量进行必要的规定,这个量的规定,被称为平均先进水平。平均先进水平的特性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水平”能够保证国内大部分(百分之七十及以上)地勘单位完成该项工作;二是少部分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者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等措施,该“水平”亦可保证其完成该项工作。

4.2宏观调控和指导性

预算标准经专业部门科学制定,通过专家评估,最后由国家主管部门通过法律文件形式颁布。它不仅是公平投资的度量衡,同时代表了国家投资方向。比如,从已完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完成报告验收中发现,调整频率最高的工作手段是坑探。我们分析调整原因得知,大部分项目工作手段调整理由是基于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标准“坑探”价格相对偏高,施工单位认为坑探比钻探更划算所致,新颁“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对坑探标准进行了合理调整。国家可以通过预算标准杠杆作用来调控地质勘查工作、引导地质施工队伍,或者国家为了加强或抑制某地区地质工作投资,可以通过调整地质项目预算标准地区系数来引导投资,确保地质勘查事业健康发展。

5如何加强对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5.1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预算的责任部门。

(1)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的决策层由国土资源的领导班子和业务管理部门、人事、财务、办公室、纪检、工会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确定单位年度发展目标及事业计划;制定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书;确定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程序;审查并批准单位总体预算和各部门预算方案;定期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议并批准调整预算。

(2)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

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必须设立预算职能部门,目前鉴于单位的规模,可以不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其职能可以由财务部门承担,财务负责人为预算管理的责任人。作好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必须设置专门的预算岗位。预算岗位人员的执业水平必须达到熟悉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法规政策;了解国土资源工作目标、任务、手段、方法;了解单位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各部门职责;熟悉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业务;取得地质调查项目预算人员资格证书。

(3)预算的责任部门。

指单位内部各部门,它是预算的具体编制和实施部门。预算责任部门内部必须设预算员来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和监督。

5.2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树立全员参与的科学理念

作为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的组织者、信息的汇总者,财务人员更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以通才标准和更广阔的知识背景来要求自己,而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首先应该是一名企业管理者,其次才是财务工作者。必须树立商业化的经营理念,以市场和利润为导向,而不仅局限在财务技术性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堆砌数字,而是用数字思维清晰地表达意图。

5.3加强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执行的刚性

预算执行必须强调刚性,预算指标一经下达,除发生经济环境改变等重大差异事项,原则上不允许调整,更不允许寅吃卯粮或以丰补歉。预算管理一旦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尤其是预算调整一旦变得随意而频繁,财务管理将失去立足的根本,国土资源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也将失去意义。

5.4探讨完善预算考核的激励机制的方法

从近几年预算考核情况看,除少数单位个别年份能够节约费用或“超利”完成预算指标外,大多数单位年终决算与预算指标基本持平。预算考核只发挥了考评机制的功能,而没有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这是国有企业的“通病”。

5.5加强资金预算与成本预算的衔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点。对预算指标下达、调整和完成情况的了解,是编制和审核资金预算的基础。成本预算是资金预算的编制基础,资金预算为成本预算的执行提供最根本的保证,两者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最大效力。

6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实施的思考

6.1避免目标置换

国土资源财政税收预算目标从属于、服从于国体资源规划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严格按预算规定,始终围绕预算目标,而忘却了首要职责是实现国土资源合理规划的特点。为了防止预算控制中出现目标置换,一方面应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计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应适当掌握预算控制力度,使预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6.2避免过繁过细

有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为,预算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应对未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土资源合理规划,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预算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

6.3避免因循守旧

预算制定通常采用基数法,即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如职能部门用以前年度的日常支出作为预算编制标准,职能部门就有可能故意扩大日常支出,以便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预算支出标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算控制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如通过详尽报表内容,健全报表体系等方法减少人为因素,提高精确性和科学性。

第2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GIS技术

一、系统概况

国土资源监管的对象复杂,监管范围广阔,任务繁重,社会公众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需要全面开展监管平台建设,建立集信息采集与动态监测、信息比对核查、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贯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

综合监管平台由综合监管数据库、信息采集与动态监测、综合分析、预警与处置等部分组成,集成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并迭加对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为的动态监管。实现对“一张图”数据中心、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门户等方面进行“全数据、全业务、全过程、全覆盖”实时动态监管,以及国土资源形势的科学分析研判。

二、系统技术架构及技术路线

2.1总体框架

(1)数据层:为整个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土地、矿产、地质及其他专题数据库,业务数据和非业务数据库。

(2)服务层:为平台提供数据管理及各类应用服务。

(3)应用系统层:为系统应用平台,分为土地资源监管系统和矿产资源监管系统。应用建设保持和已有业务审批平台的兼容性和技术一致性,避免重复开发建设。

(4)展示层: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类,平台面向的用户,包括市局、各县国土资源局、经开区、产业集聚区、分局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

基于ArcGIS10强大的图形数据管理及处理能力,集成开发面向管理及应用的“一张图”数据管理平台,运用该平台进行集中的数据质量检查、入库及图形数据浏览、查询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该平台建立集地图制作、数据服务、数据服务申请与核准使用的管理机制,对外数据服务为其它应用所服务。

2.2技术路线

数据分为数据库方式和文件方式两种方式进行存储,数据库采用Oracle,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 2003 Server,在前端应用服务器上面分别安装ArcGIS、Server等软件,与数据服务器直接进行连接。主要功能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化为用户可视化的地图服务,为地图服务提供数据浏览和下载。中间的地图服务器安装ArcGIS Server和Web Service,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对服务的请求,将数据以标准服务的方式进行提供。应用系统服务器安装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应用服务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通过IIS对外进行。客户端安装Window 7操作系统,通过IE浏览器访问应用系统。

三、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入库包括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非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以基础地理框架为基底的正射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地名、行政边界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数据库包括土地数据、矿产数据和地质数据三大类别;业务数据中包括已经建成的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探矿权审批、采矿权审批等数据。

(1)数学基础。国土资源各类业务数据的数学基础都不相同,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或者是可相互转换的坐标系),既可以统一管理,也能够分类、叠加、按照区域分级、或者按照专题展示。由于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统一到“1980年西安坐标系”,因此把“一张图”数据库空间数学统一设计为该坐标系。

1、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2、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2)数据格式。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比较繁多,根据不同的数据内容和采用的存储和应用软件,形成不同的格式: 1、空间矢量数据:通过ARCSDE的方式保存在Oracle数据库中;2、影像数据:以Raster的方式保存在Oracle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应用的时候,以图片文件的形式进行切片,以文件方式保存; 3、DEM 数据:以文件方式保存,根据最终的应用形式所采用的管理软件的格式保存。

四、结论

随着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围绕国土资源“一张图”基础数据,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系统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化整合与应用,通过充分挖掘与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从而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为国土资源业务管理更好的服务。

其特点如下:

1、多源专题数据统一管理;2、全业务融合,实现一体的业务关系图;3、实现业务落地,达到真正 “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防灾”; 4、底图清晰、操作简便、一目了然;5、全方位数据共享,让监管更精细;6、土地、矿产等资源动态监测及实时预警分析;7、实现国土资源土地资源“批、供、用、补、查”及矿产资源“探、采、储、查”的统一监督管理及领导决策支持;8、全时段动态管理,让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赖学强、张江辉、徐海涛,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构想[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04

第3篇

1.1业务数据库设计

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数据库是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的核心数据库,数据来源于土地信息采集与动态监测系统获取的下级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以及从本级土地业务数据库中经过抽取、清洗、转换、加载等处理的信息,包括指标统一、统计口径一致、相互关联、可综合分析的一系列专题数据集或数据实体,数据内容包括本行政辖区每一宗批准的建设用地和土地供应,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补充耕地、土地违法案件和执法、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信息。

1.2数据管理功能设计

1.2.1数据检查处理工具

数据检查处理工具包括数据检查和数据处理两部分。数据检查用来检查数据源的正确性,控制入库前数据的质量。而数据处理模块则用来对检查出来的错误进行处理或者对整个要素类进行操作以使之满足入库的条件。

1.2.2数据入库子系统

根据数据提交部门提交成果转换成GeoDatabase临时图形库,并通过数据编辑处理消除错误后,系统数据入库功能模块将GeoDatabase临时图形库中的内容装载到对应的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核心数据库中。

1.2.3数据更新子系统

在完成数据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如下功能:系统配置的功能(用来管理数据更新的一些系统信息,比如数据更新的案件信息,更新对象的一些特殊要求的设置和存储)、数据的提取功能(将SDE中的数据提取到外部数据格式)、外部数据入库与检查功能(把更新测量来的数据导入SDE库中,并检查其正确性,这个过程包括数据转换、库外数据检查等辅助功能)、数据的更新的功能以及对历史数据察看等功能。

1.2.4数据提取及分发子系统

(1)数据交接模块功能包含数据转入转出,支持shp、Pdb、VCT等常用数据格式的转入转出。(2)数据提取分发模块包括:提取规则配置模块(对不同数据提取方式灵活组合形成的提取配置方案)、提取规则管理模块(提供提取规则的导入、导出、删除等功能)、数据提取模块(根据用户选择定的数据提取规则将基础空间数据库中的满足要求的数据提取到个人数据库中)和元数据提取模块(根据用户选择定的元数据数据提取规则将元数据库中满足要求的元数据提取到指定文件夹中)

1.3系统功能设计

1.3.1综合分析

对土地资源“批、供、用、补、查”等信息进行总量、结构、时序、布局的分析,对用地规模、计划指标使用情况、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地类,行业用地变化趋势,违法用地等情况及时做出判断,为控制用地审批节奏、掌握土地使用方向、服务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我局电子政务平台已经具有部分综合分析功能如:土地登记资料分析、电子土地归户卡分析、宗地面积汇总、查封宗地分析、宗地发证情况面积分析,这些分析能满足简单的分析要求,离综合信息监管平台要求的总量、结构、时序、布局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期建设将参考、借鉴、补充和完善分析模型来满足监管平台的建设要求。

1.3.2批后跟踪

梳理并建立国土资源业务数据的逻辑关系,建设业务关系模型,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模型,实现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体系,方便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市国土资源数据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对业务前后逻辑关系查询,根据土地“批、供、用、补、查”各业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查询和比对分析,监控土地的批准情况、批后的供应情况、供后的利用情况、闲置情况、占补平衡等,为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供服务。

1.3.3比对核查

通过土地的“批、供、用、补、查”等信息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规划、遥感监测变化图斑等信息进行比对核查、叠加分析,发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未批先用、超规划范围用地等违法违规用地情况,为执法监察提供线索,为规范土地利用提供服务。如通过批准建设用地与规划数据比对规划范围外批地的情况,批准建设用地与供地的信息比对核查发现未批先供、批而未供等违法情况。我局现有的电子政务平台中的业务系统已经实现了项目落地化管理,形成了预审成果图、报批成果图和供地成果图,实现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批后跟踪功能还需要补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通过建立图形之间的叠加分析方案,发现违法用地情况。有纸质档案无电子数据部分由业务所在部门收集整理资料提交承建单位进行补录。

1.3.4通用查询

为了实现查询统计的灵活性,系统提供通用查询功能,用户可以对各项目的数据项进行任意选择并设置查询条件,系统会根据用户定制的数据项输出对应的表单。用户也可以对各指标项进行任意组合,以时间和地域为条件进行综合统计,输出对应的表单。

1.3.5辅助审核

实现对土地审批业务中的上报空间范围进行落图分析,通过地块空间范围与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基本农田数据以及违法用地图斑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实现坐标画图、地类审核、压占分析、规划审查、比对分析等辅助审批功能。

1.3.6监测和预警

在土地综合监管信息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批后跟踪、比对核查、分析结果处置的基础上,建立土地监管预警与处置系统,通过研究制定土地监管指标体系,及时对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异常状况进行预警和分类处置,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2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关系的初步探讨

未来两年内,数字东台将提上东台政府工作议程,如何将国土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和数字东台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相挂接,充分发挥已有系统的效能,需要建设单位和生产单位深入探讨和研究。

2.1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在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服务接口,将地理信息服务、属性数据查询与浏览、统计与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封装,开发对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调用和操作的应用接口,为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应用与服务。

2.2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电子政务平台

在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对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核心数据库调用和操作的应用接口,为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的用地预审、建设用地等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提供数据支撑、应用与服务。同时电子政务平台形成的成果数据沉淀到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核心数据库中。

2.3电子政务平台、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各种应用服务为电子政务平台和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应用与服务,同时电子政务平台形成的成果数据沉淀到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核心数据库,这些成果数据再通过服务加载的方式形成综合监管库。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监管平台设计 萍乡市 国土资源

1 建设目标

江西省萍乡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张图”建设总体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整合已有的信息化资源成果,构筑以科技信息手段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和监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萍乡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效能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使萍乡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2 总体框架设计

萍乡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是在全国和江西省“一张图”工程建设总体框架的指导下,遵照萍乡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以计算机硬件与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信息化标准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综合监管、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覆盖萍乡市、县(市、区)的国土资源业务网作为主要业务运行网络,互联网作为面向社会服务的主要网络;通过建立基于SOA架构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功能模块的服务化、组件化、定制化管理;开发整合业务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联网运行和综合信息监管;通过建立萍乡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萍乡市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实现国土资源的“一张图”管理,并与江西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集成、交换;通过门户网站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推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实现政务公开和社会化服务。从性质和功能上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基础层、资源层、服务层、业务层和表现层,具体内容如下:

1.1 网络层

包括市局及直属单位的网络环境、区(县)、乡镇所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土资源业务网、互联网。

1.2 数据层

包括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管理数据等。

1.3 服务层

主要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包括电子政务服务、综合监管服务、信息服务及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数据交换、公共服务、应用服务运行框架等。

1.4 业务层

包括地政、矿政、测政基础业务管理和应急指挥、国土资源实时监测预警预报、综合事务管理、综合监管、社会化服务等系统。

1.5 门户层

指国土资源业务政务门户和外网门户。

在总体技术设计上,我们将GIS、MIS和OA技术集成于同一系统之中,存储于统一的数据库,实现GIS、MIS和OA的技术一体化,为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图文一体化的基于B/S结构(同样支持C/S结构)的协同工作环境。GIS、MIS和OA的一体化集成的关键是GIS的应用上,采用服务式GIS与组件式GIS开发是实现集成的关键。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中GIS图形功能的构造按照组件化结构,不再构造大而全的图形功能模块,而是先制造图形功能“积木”,构造不同层次不同用途的图形组件,如基本的图形功能操作可以封装成一个组件,建设用地审批业务专用的图形功能可以封装成一个组件,地籍登记业务专用的图形功能也可以封装成一个组件、土地利用变更的功能封装成为一个组件等等。

2.1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建设

萍乡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萍乡市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加工整合中心、数据应用服务中心、数据存储与管理中心。萍乡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包括市数据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市级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平台、市级数据中心数据库实体、数据建设标准体系以及数据交换、安全体系等数据中心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3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

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现阶段信息化特征,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全局的角度,重新审视国土资源各类业务与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设计国土资源信息体系框架,进行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整合已有数据资源,形成上下一体、覆盖全市、联动更新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并构建基于统一地理空间参考的空间视图,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监管和社会化服务。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由基础数据、国土专题数据、国土业务数据和元数据构成,其中基础数据中心的基础地理数据、空间框架数据和三维数据由地理信息公共数据平台中心管理提供。

数据中心按照业务划分为基础层、专业层、管理层和监管层四层。

(1)基础层为基础地理数据,重点是以基础地理框架为基底的正射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地名、行政境界、地形、水系、交通等基础地理信息。正射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遥感影像接收及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其他数据在一定时限内保持稳定,数据更新频度不高。基础层是专业层、管理层和监管层数据空间定位和空间表达的基础。

(2)专业层是土地、矿产、基础地质、地质灾害和基础测绘等调查和规划产生的数据,主要为由点、线、面要素组成的空间数据图层。

(3)管理层是指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相关的各类数据的集合,土地、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等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随管理业务实时更新。土地管理业务数据主要包括土地批、供、用、补、查、权等各管理环节数据,矿产资源管理业务数据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各环节数据,地质环境管理业务管理数据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灾害应急调查及保护等各环节数据。

(4)监管层数据是为了解决或研究国土资源相关难点、热点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究中形成的,多为基于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生成的综合数据集,具有周期性特征。

国土资源数据仓库是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核心,其中的各数据实体是数据中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各类国土资源业务应用运行的信息依据。省、市级数据实体主要通过业务数据建设方式形成,根据数据资源规划及数据梳理的要求,结合业务管理过程,按照“一张图”及其核心数据库标准建设各类业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依据数据管理目标的不同,分别按资料数据库和核心数据库方式组织数据仓库层中的数据对象。资料数据库服务于维持内容、格式、质量等方面现状的国土资源数据资料集中安全保护,基于国土资源数据多个分类要素,按层次目录进行组织;核心数据库则是面向应用共享的、使用资料数据按业务标准进行清洗加工形成的,各核心数据库按相应的业务数据库标准进行组织。

4 结束语

依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全市国土资源数据和综合监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业务智能(BI)技术和GIS分析技术,开发集信息采集与动态监测、信息比对核查、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系统,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立日常管理和运行保障制度,形成在线综合监管体系,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土地“批、供、用、补、查”情况,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年检、资质、地质资料汇交、矿山环境、矿山土地复垦、地质灾害监测等开发利用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实现国土资源的全面监管。

第5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29-02

近年来,“一张图”工程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建立了全国所有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本底数据库(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二是将依法批准的基本农田范围形成全国所有县的基本农田数据库。三是2008、2009年通过多源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及年度利用快速变更维护新机制,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级数据库,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累计近6000TB的海量数据,基本完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的建设。但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各类业务及专题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独立存储和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业务数据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也成为推进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

1 课题意义

为保护国土资源,国家了很多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但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又如何使最基层的数据能真实的反馈到国土资源部,以使国家制定出更有效、更完善的政策,便成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1)通过“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将各项审批与各类数据库密切关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弄虚作假,同时减少了国土资源管理人员腐败的可能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日常审批和管理数据通过综合监管平台实时入库,按设定的更新机制及时更新。

(2)“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能够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实时性、准确性,以此作为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和数据分析的基础,来调查、分析结果正确性。通过“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及开发利用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布局、结构、时序的依据。

(3)“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具备监测和预警功能,通过对各项审批、各类市场、土地利用计划、供地率、违法违规等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分级、分类预警,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的问题,改进相关法规。土地督察机构可充分运用“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成果,提高土地督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能够避免一个批文多地使用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依照“金土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四川省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改变,全面提升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数字国土”信息化建设。县级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地籍数据库成果、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成熟的数据库管理、GIS平台和网络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具有信息管理、数据综合分析、数据分类查询、综合统计分析及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体系,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采集、更新、传输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与技术体系,为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提供顺畅的信息渠道。

2.2 建设内容

2.2.1 h级“一张图”数据库建设

收集、整理全区的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土地储备、执法监察、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城乡地籍、业务数据、遥感影像、变更调查等各类专题数据和基础数据,构建西充县“一张图”国土资源数据库。并采用统一标准及技术体系,及时、动态更新各类专题数据和业务数据。

2.2.2 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GIS及数据共享利用技术,将“一张图”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内容按要求、按权限到用户桌面,为用户提供数据浏览、查询、定位等功能,统一数据资源,实现“一张图”数据库及服务系统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2.2.3 综合分析利用及监管服务系统建设

紧密结合业务需求,针对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业务管理需要,采用数据挖掘与GIS空间分析利用技术,提取国土资源各类信息,以地图、统计图、表格、报表等多形式的直观展示,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信息保障。

2.2.4 移动及离线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移动GIS应用报告及数据共享利用技术,将核心、重要的数据进行离线打包,在移动办公设备中采用轻量或移动GIS技术进行加载,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地图浏览、信息展示服务,并可输出到大屏或进行投影,在项目决策、项目分析与选址、用地规划与审批等提供即时服务。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国土资源状况、改进国土资源监管方式、提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能力。通过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土地“批、供、用、补、查”,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为更好的实现一系列任务的同时有以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建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下,按“一张图”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处理,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等工具以及其它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主要内容有卫星遥感影像、行政区域、地形数据、中心城区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乡镇规划等。“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还包括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农转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数据)、执法监察管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土地矿产动态巡查、低效闲置用地清理等数据)数据库等。

2.3.2 开发B/S架构在线地图浏览服务及C/S结构编辑管理系统

按照满足国土资源核心数据管理共享服务和维护的要求,开发“一张图”B/S架构在线地图浏览服务及C/S结构编辑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县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集中浏览、管理与更新维护。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检查、入库、处理、更新、交换(输入输出)、元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备份、系统监控、数据迁移、日志管理等较为完备的功能。实现以图形、表格、GIS和虚拟化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全县国土资源信息。

开展成果应用服务。在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及“一张图”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张图”成果,开展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一是将不同业务环节、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过空间位置关联起来,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综合性信息。二是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进行功能封装,为建设用地等各项行政审批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图形数据支撑。三是开发土地利用分析、市场分析和内外业一体化土地执法等专项应用服务。

2.3.3 建立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运行网络环境,完成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业务内网建设,逐步实现县到市的网络互通;二是建立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主机系统和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完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综合防护体系,确保全县“一张图”数据运行安全,并建立全县国土资源数据生产、汇交、管理、更新、应用服务制度,规范数据生产和汇交流程,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3 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及试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3.1 课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复查法、个案研究法、咨询法、需求分析法、实地调研法。

3.2 设计及试验方案

3.2.1 设计原则

本课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实用性及操作等因素,并为今后的发展、普及、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具有以下原则:

(1)易用性原则:在技术上,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系统的最终使用用户是土地资源相关部门以及普通的大众。由于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系统的同时会考虑系统的简易性、通俗性。

(2)一致性原则:在设计完整的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安排好各环节的衔接,保持数据流与业务流的一致。系统将用户权限等统一纳入管理,整个系统所有数据采用统一的编码、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统一的用户界面。

(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的数据内容会一直随着系统的运行发生动态的改变。除了一些基础数据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之外,随着土地资源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升级,其他各类数据库以及业务管理模式将可能会发生改变。同时,各种办公的流程以及和这些流程相关的表格也会发生变化,在设计系统时会适应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一些扩展升级用的接口。

(4)安全性原则:在设计系统时会遵循安全性原则,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用户权限以及数据的保密等情况,并能够提供数据的备份功能。系统会严格按照相关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和规定,采用安全措施,保证业务部门的数据安全,防止系统外部的非法访问。

3.2.2 技术路线

本文立足于数据管理论、信息论、综合监管系统论及现代管理学、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技术设计与综合应用示范互为补充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的全面分析,界定国土资源监管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土资源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土资源监管的目标及主要内容和环节,面向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分析,针对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国土资源监管的需求,构建国土资源监管的模型,提出实现国土资源监管的基本思路和监管模式,形成国土资源监管的理论框架。基于形成的国土资源监管理论框架,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构建实现国土资源监管的技术架构,并根据该技术架构设计和集成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南充市西充县为综合应用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技术的合理性,以期望真正能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3.3 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一张图”数据库系统由于建设意义巨大,得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建立数据库系统的人力和设备条件充足,保证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数据库建成后,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技术可行性:GIS平台和网络系统应用比较普遍,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建设难度不是很大,进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3)具备的优势: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岗位优势,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的支持。

(4)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玲.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思路[J].北京测绘,2011,(4).

第6篇

[关键字] 手持PDA 国土资源 巡查系统

[中图分类号] P96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1

1 背景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开展土地执法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新增建设用地违法情况;是否存在未批先用和非法批地情况;是否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用地;是否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批准用地;检查土地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是否依法处理到位。

目前新区规国局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由执法监察处牵头,总规处、详规处、资源处和权籍处等协助完成。每年由市局下发检查卫片,新区局根据卫片和疑似图斑叠加土地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信息,室内确认核实疑似图斑,对重点区域进行外业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将执法检查的信息汇总上报到市局。

这种工作模式是被动的、滞后的。导致一旦发现问题就是大问题、大矛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新区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执法检查系统,定期(每季度)购置最新的卫片数据,及时发现、制止、报告、查处和有效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要积极创新土地执法观念,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做法,在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全员监管"、"全程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用地的发生,达到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之目标。

综上,建立一套集岗位职责督查、全方位执法动态巡查、测绘执法、建设用地跟踪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监管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2 系统建设设想

新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监管信息系统,要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采用先进的GIS技术、GPS技术、3G技术、空间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覆盖整个滨海新区的多层分布式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督查平台软件,该平台软件具有能定位、能巡查、能取证、能查询、能跟踪、能考核等特点。

系统采用服务端(电脑上的巡查系统)和移动端(手持PDA上的移动执法巡查系统)相结合,实现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的灵活调度、实时监测、及时巡查、精确定位。网络和硬件拓扑。

服务端(电脑巡查系统)主要实现PDA设备和用户的管理、巡查项目管理和指派、项目预警、统计查询、与PDA终端数据的同步、巡查结果的分析统计,以及结合国土"一张图"系统进行任务轨迹的回放、地块图斑的定位和查询、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征地审查、供地审查、权属情况审查、土地利用现状审查等数据进行一键式分析、打印报表等功能。

移动端(手持PDA上的移动执法巡查系统)的用户为现场执行巡查工作的巡查人员。手持巡查终端安装在具有GPS 功能的PDA上,巡查人员可以通过手持巡查终端系统记录巡查轨迹,采集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违法地块信息及坐标信息。

业务功能主要由GIS功能模块和业务表单两个部分构成。

GIS模块(图3)主要完成地图的显示、GPS实时定位跟踪以及地块和轨迹的回放功能;业务表单用于记录巡查情况,并在外业结束后将PDA表单数据、空间数据以及图片材料等分别同步到服务器端的服务器,实现PDA与服务端系统的同步。

3 系统带来的好处

3.1 数据传递快速、准确。巡查人员现场电子化录入,不再经过二手誊写录入,杜绝人工差错;巡查结果及时反馈服务端,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与结果。

3.2 疑难判定高效、精确。通过将采集的疑似违法地块数据与"一张图"数据库中的现状、规划、征地、供地等数据进行分析,可精确判定地块性质。

3.3 执法工作机动、灵活。巡查人员不再需要随身携带纸质资料,将巡查数据从移动端传递到服务端不需要进行二次录入,可随时随地开展工作,;监督巡查人员实时位置,可对巡查人员实时调度。

3.4 外业执法规范、简易。移动端自动提醒未完成的巡查任务,通过移动端地图数据和GPS的指引,可辅助巡查人员精确定位;现场数据采集操作简单便捷。

3.5 证据采集多样、严谨。移动端可现场采集多种形式的证据,包括坐标、照片、录音等,并与巡查任务自动关联。

第7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相关建议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受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执法机制、执法环境、执法手段等影响因素,以致我国国土资源各种违法行为频繁发生,例如非法用地、违法采矿等,这些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暴露出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作为这一背景下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必须做好执法监察工作,严格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以此确保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1. 加强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对国土资源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当地政府干部开展一系列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此提高人们国土资源法制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有效解决当地国土资源违法问题。让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合理利用和珍惜国土资源的重要性,以此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的思想观念。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开展执法监察工作时,也必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到违法必究,并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国土资源保护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作用,并为执法监察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1]。

2.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并在实际执法监察工作中贯彻落实相关监管机制。在土地、矿产等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案件的查处过程中与公安、监察、法院等部门共同联动和协作配合进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以便有效、快速的解决这类问题。建立部门联动会议,以便为多部门的协作配合提供方便,例如案件调查协助、违法案件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根据部门及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违法案件查处措施,落实国土资源监察制度,以此确保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有效性。建立与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制度,并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责任,以此合力进行国土资源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

3. 建立健全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并加强队伍建设

3.1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除了加大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外,还应做好针对这些违法行为的预防工作,在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建立一个专业队伍,专项负责当地土地与矿产资源的执法监察;对当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做好记录,而后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违法现场实际勘测、调查工作;并在作出具体处罚结果后,将相关法律文书及时交送当事人。

3.2 加强队伍建设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队伍素质,以此为监察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基本属于野外工作,还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较高,风险性大的工作,因而具备一定物质条件,是执法监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增加具备良好素质的监察人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国土资源管理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是具备良好素质的退伍军人作为国土资源监察队伍的专职工作人员,并不断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第二,确保工作经费充足。经费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应充分确保必需的工作经费,这一点十分重要。为了促进和激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积极性,应对工作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为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此外,还应在确保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经费充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的宣传费用[2]。

4. 建立并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责任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责任制,促使相关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责、巡查目标、范围有明确认识,以便做好执法监察工作,做到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若是不能有效制止该违法行为,则必须立即向上级管理人员或部门进行报告,上级部门了解事件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这类情况,并进行备案,如果情节严重,还应联动公安、政府等部门共同协作配合处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实行巡查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将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查工作进行仔细等级,促使其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并定期对巡查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落实奖优罚劣政策,将定期检查与考核有机结合。为了让考核更具可行性,还应对监察管理人员进行合理调整。此外,为了能更为有效的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建立更为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秩序。

5. 加强国土资源调解工作

为了确保社会的稳定,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应加强做好国土资源调解工作,并将国土资源系统调解组织与相关部门的调解组织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调解和排查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有关国土资源的矛盾与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出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且这些问题、情况呈现出的特点也越来越复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紧跟时展,积极、有效的开展国土资源矛盾与问题调解工作,并在调解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的将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3]。

6. 结语

总之,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真查处国土资源各种违法行为,并做好相关矛盾与问题的调解工作,不仅维护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尊严及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还能进一步确保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GIS;ArcSDE;Oracle;国土资源数据库

1 背景及意义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应用价值高,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撑,为民政、建设、水利、农业、统计等部门提供调查成果的共享和应用,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国家于2008年在全国启动了“一张图”工程,2009年全面推开。

“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平台是指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要求,建立“一张图”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在全面、快速和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信息,将遥感影像和监测信息集成化系统管理,准确记录资源开发利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批、供、用、补、查”的全面监管,推进资源监管方式的改革,提高国土资源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的功能最终体现在应用与服务上,如:提供全国土地、矿产等资源状况的查询、浏览;为土地等行政审批过程的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为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需求提供数据下载等多元化信息服务。另外,还有技术上的服务方式,如:图片快速浏览、数据查询浏览与展示、数据调用接口、数据分发与产品定制服务等。而这些服务内容的实现都是基于对不同类型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工具——国土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在上述背景下,论文从当前国土管理部门管理及宏观决策的需求出发,对GIS支持下的国土资源数据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2 国土资源数据库总体框架

图1 国土资源数据库总体框架

国土资源数据库是集测绘技术、土地信息与管理、网络信息技术、GIS数据处理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与一体的综合型系统工程,是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测绘信息数据库、土地信息数据库等为基础,结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设计原理等,构建出可动态更新数据的综合性国土资源数据库。

3 关键技术

3.1 空间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涉及到的数据量巨大,并且数据量还将随着数据更新将不断增长。为此,需要研究海量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关键技术,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对数据物理存储、数据索引、数据压缩、空间数据引擎、数据提取、数据缓存以及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海量空间数据的查询、浏览和调用速度。论文选用ArcSDE、Oracle来实现空间海量数据的管理。

3.2 海量数据浏览展示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量的持续增大使如何快速浏览图形数据成为当前“一张图”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情况,采取使用图片切片和高速缓存技术来达到快速浏览全省图形数据的目的,即预先对海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是瓦片金字塔:图像切割并建立索引),同时结合高速缓存技术(利用静态图片快速提供地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其操作时可按经纬度方式显示全省数据,实现数据的快速浏览、查看。

3.3 对外数据服务技术

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需要对外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服务,良好的服务模式,可以保障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对外服务的高质量、通过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方案在WEB通用服务关键技术上选用Web Service作为主要服务模式。Web Service是一个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用任何的语言,在任何平台上写Web Service,只要通过Web Service标准就可以对这些服务进行查询和访问,形成一个开放的共享体系,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1]。

3.4 GIS与WebGIS技术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GIS系统以其丰富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及属性管理功能,逐步成为Internet或Intranet的一个重要内容,促使WebGIS成为GIS目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GIS系统与网络技术各自优势,利用Internet在Web上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地理空间集成平台,已经成为GIS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2]。

与传统的GIS相比,Web GIS具有以下特点:访问范围更大;平台之间相互独立;系统成本大大降低;用户操作程序简化。

3.5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技术

国土资源数据的多源、异构、多态和海量等特征表明了数据高度的复杂性,由此决定了数据的整合与整理是一项巨大、艰巨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制定统一的数据整合、整理以及数据建库的标准规范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源监管、宏观调控和辅助决策等的需求,确定国土资源数据库所需的数据内容和整理工作内容。从数据来源、业务内容、空间参数、存储格式、数学基础、标准化程度、数据规模、存储介质、应用需求、工作程度、数据更新等方面调研分析各类数据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开发有关数据整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数据项补充、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拓扑重建、数据入库、构建数据索引等工作。

4 核心数据库设计

4.1 设计思路

通常将系统数据库中需管理与维护的数据分为两类,即: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是指具有公共地理定位基础的数据,主要分为两类:基础空间数据和业务型空间数据,二者联系紧密,基础空间数据是系统的空间定位核心,业务型空间数据在不同的专题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是专题信息管理的基础,是子系统专题的核心。

非空间属性数据是实现系统各项基本功能的必要基础,按数据性质分类,包括表格型数据与多媒体数据等;按逻辑结构分类,包括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具有一定结构并可划出固定基本组成要素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文档或多媒体数据,是不能划分出固定基本要素的无明显结构的数据。

在Oracle9i + ArcSDE系统应用框架下,国土资源数据库的组织逻辑如下:

1)Oracle系统管理表空间主要有System 表空间、Users表空间等,负责基本数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基本逻辑单位结构;

2)SDE表空间用来完成空间数据的索引管理。SDE表空间可根据系统需要,建立包括数据管理等表内容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并将该信息保存到SDE表空间中;

3)空间图形信息表空间:建立专门的空间数据存储表空间存储空间图形数据,主要是为减少数据检索等操作,提高系统性能;

4)非空间业务属性数据表空间:主要用来管理和记录各种专题应用的空间数据信息,与空间图形相关时可以和图形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对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进行关联。

4.2 数据库逻辑结构

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逻辑结构划分成5个层次:总库、逻辑分库、子库、逻辑层、物理层。以分库存储基础地理数据库、耕地数据库、矿产资源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等,以要素数据集、栅格目录作为逻辑层,实现对各类数据物理层的存储。

4.3 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

在数据建库前,需要为各数据库分配用户和存储空间。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创建包括数据库表空间创建、数据文件创建和用户创建。由于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涉及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种类多,各数据库图层数量也较多。

4.4 元数据库设计

(1)数据内容。元数据文件内容主要由两种数据文件的元数据内容:矢量和栅格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考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元数据结构。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的元数据文件存放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考关系等信息,这些数据集由主表、单位与发行情况表、关键词表、坐标范围表、数据更新记录表、空间数据表、图层数据表和非空间数据表这8个数据表进行描述,数据集中的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特征主要由其中的空间数据表、图层数据表和非空间数据表进行描述 [3]。

5 数据处理与整合

5.1 矢量数据入库

针对国土资源数据库的数据内容,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在国土资源数据库数据调用时,根据数据服务的内容不同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数据处理。矢量数据整理主要包括完整性检查、标准化处理、数据项补充、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拓扑重建、数据入库、构建数据索引、建立数据字典、符号和词表等工作。

5.2 影像数据入库

卫星影像处理是指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影像融合、几何校正、影像重采样、图像镶嵌与分割等处理过程,使其能与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应用。

卫星影像的处理软件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支持海量数据的美国ERDAS IMAGINE专业遥感图像处理系统。该软件由基本模块+Virtual GIS模块组成,具备影像浏览、编辑、影像融合、几何校正、正射纠正与矢量数据叠加、3D景观表现、输出各种比例尺影像图集与各种景观图、飞行效果动画等基本功能。ERDAS IMAGINE8.7还扩充了IKONOS、QuickBird等卫星数据的严格轨道模型的正射纠正模型。

数据的处理需要收集校正图像区域的数字地图、或经过校正的图像、或注记图层,作为地理参考。GPS测量、或摄影测量等途径获得的控制点的坐标数据,将其转换为ERDAS IMAGINE的控制点文件格式或ASCⅡ数据文件后可用于纠正遥感图像。如果是地形图图纸,还应进行地形图扫描纠正处理。

6 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是—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业务管理过程,需要对其各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并梳理调顺各业务间衔接关系才能真正满足管理的需求。论文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背景下,对基于GIS的国土资源数据库构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共享等功能,为公众需求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小元.基于GPS技术的土地变更调查GIS设计及应用[D].东南大学,2004

第9篇

【关键词】 国土资源 管理 问题 思考

1 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用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十三亿人口,同时确保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成绩。目前,随着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耕地的锐减等现象,国土资源管理的形势日益严峻。其重点问题集中在土地保护政策与发展、立法与执法等方面矛盾的激化。

1.1 土地保护政策与国家建设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管理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乡镇城市化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日益严峻的用地形势与耕地保护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冲突。一方面,受一些不正确的发展观念、政绩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不惜牺牲环境保护、土地节约利用、大片耕地等换取短暂的发展机会。导致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的膨胀,甚至难以控制。另一方面,耕地面积的锐减,违规、违法用地的猖獗,导致了我国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等基本国策执行难。严重危害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效,致使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明显不足。

1.2 国土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的若干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很重视立法工作,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在国土资源管理方,我国的立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虽然一直受到重视,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第一,法律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描述不完善。致使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在实施土地审批、监管等工作时权限受到限制(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无权限制人身自由、无权处理执法中的财产问题等),不利于土地使用监督执法。第二,我国农村的土地管理改革脚步缓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等的转让等行为较为混乱。如村集体建盖的小产权房大量流入商品房交易市场,并且在房产建设过程中严重侵占了耕地面积。又如,村民乱建、乱盖等现象严重。庄基地的乱批、乱占现象等,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松懈,对于违法、违规的查处普遍存在宽、松、轻现象,使国土资源管理执法不够坚决,缺少震慑性,存在较严重的“差别化执法”现象。

2 国土资源管理现状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处理好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

2.1 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首先,加强国家土地政策的执行和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提高各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认识,纠正国土资源使用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提高国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等政策的实施。其次,谨慎推进农村,避免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过激行为,通过法律、法规宣传,国家土地政策宣传及各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农民能够在国土资源管理上与国家形成统一认识,提高农村土地管理的实效性。再次,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膨胀,坚持科学用地、规划用地,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最好效益。第四,扮演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国家土地管理中的角色。一方面,要发扬人民公仆的服务精神,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仆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监管力度,积极的查处土地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法等行为,并严厉处理,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第五,重视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化建设,建立可统一规划、方便联通、资源共享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

2.2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法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坚持依法治理、监管等。首先,加强工作人员及群众的法律意识,组织相关法律的宣传、学习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其次,重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农村宅基地管理、集体土地使用权限转让等方面的立法不足要积极的进行研究,不断的完善,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阻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成效。再次,通过法律明确国土资源管理中不同部门、人员的权、责、利等方面的关系,提高我国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执行效果。第四,通过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节约用地工作、地质灾害防护工作等等的开展,提高我国土地的使用效益,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第五,通过法律权威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避免不敢动、不敢管、走形式等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将我国的土地管理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第六,通过立法完善土地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将土地违规、违法开发、使用的监督、处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依法处理土地纠纷、土地使用问题等方面的力度,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实践。

3 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形式复杂,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要通观全局,从长远发展着手,协调土地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在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土地审批、土地使用监管、地质灾害预防等工作,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及良好秩序,不断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使之能稳定的、持续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缓解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膨胀之间的矛盾,加速我国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大鹏,解析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209-209.

第10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监;监督管理;问题;建议

国土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而又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国土资源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充分保障一定经济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国土资源的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国土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但从当前的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和进行应对解决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国土资源监督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也将从国土资源的基本概述出发,对于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1 国土资源概述

广义上讲,国土资源指的是一国在领土范围内辖有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自然资源指的是一定时间和地点下可以创造经济价值、提升人类福利的自然因素,比如矿藏、土地、水利、海洋和生物资源等,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自然资源包涵的范围势必不断扩增,一些人们过去没有意识到的物质也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资源,比如某种矿物质可广泛应用于某一领域,原本深埋于地下不为人所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此种矿物质就会成为新的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具有一定特质,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如太阳能、风、水力、潮汐能、地热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而有些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全部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应该合理使用;二是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和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是极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另外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 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也比较大。

2 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国土资源总量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这是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的显著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作为国土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资源,也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人地矛盾也变得非常尖锐而又突出,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的话,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矛盾必将得不到很好的缓解而是在不断加剧,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只有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才是最好的出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国外对于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视和取得成就的同时,为了更好的缩短这方面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除了科技竞争影响外,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再不借鉴其他国家的成果经验进行监督管理,仍旧采取资源过度开采和粗放的管理方式,不仅会使得我国的资源和发展需求的矛盾更加尖锐,还会影响到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进程。因此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和发展特点使得强化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成为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从当前的经济改革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改革正处于一个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也有很多,因此国土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而要想处理好发展和保护资源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我们不容忽视。

3 进一步加强当前的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

3.1 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为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创造着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可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并把一些监测技术、信息技术作为其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国土资源。目前我们应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专门的国土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做出来重要的保障。举个例子,在充分贯彻“十二五”规划方针的同时,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也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国家管土地, 要靠一张图”的新时期,通过“电子眼”监测可以切实增加监管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3.2 加强制度的管理与思路的创新

从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的现状来看,在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的制度法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仅使得国土资源管理缺乏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对于一些关键性资源和领域应该作为突破点,比如其中的土地管理问题,应该将土地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快改革步伐。领不断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创新我们的工作思路,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在新的时期更好的把控好国土资源管理的方向,进而努力提高我国的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水平。

3.3 加强综合执法的效力

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除了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还应该政府的强有力的执法效力作为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国土资源管理成效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执法力度和效力联系在一起的,而制度条例的落实程度才是关键。比如在对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执法力度不严或是惩罚措施不能得到落实等现象,这使得法律、法规固有的强制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所以,为了更好的加强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的综合执法的效力,对于那些不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并恶意浪费破坏的行为,我们应该坚持依法取缔,及时进行制止和必要惩罚,防治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4 结束语

国土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命脉,具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土资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土资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土资源,因此国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意义的,对于当前国土资源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积极应对和处理,加强综合执法的同时还应该转变观念,完善相关的国土资源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来保证国土资源的合理综合应用,从而逐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宋宜明,张本增,李新霞.国土资源监督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张培新,周康民,高孝礼,胡英泉,王冰.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介[J].岩矿测试,2009(01).

第11篇

1 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转变,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着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信息化将导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革命,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信息化对于工业化社会而言,是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由传统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2 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被迅速普及与应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信息传递、人际沟通、社会生活等方面。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加速信息化进程,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发展电子政务是当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国家与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全国各级政府都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上议事日程,在全国形成了一股电子政务建设的热潮。其中尤以“金土工程”的实施为代表。

总理也提出过“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抓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机遇,加快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以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2004年1月,曾培炎副总理明确提出要实施“金土工程”,并强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大有可为。目前取得了较大进展,希望进行一步加大运用,提高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通过地上查、天上看、网上管,不放过对每一块土地的监管”。2004年10月22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实施“金土工程”。

2.1“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框架中的“旗舰”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

“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主体工程,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在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领域内,选择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涉及关键性、迫切性问题的重要业务管理工作。在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数据整合处理,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数据资源保障体系。

2.2 总体框架

“金土工程”建设在统一电子政务平台上搭建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有: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与规划应用系统,地质环境管理应用系统,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分析统计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以市级为中心覆盖到县(区)一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系统将运行在国家电子政务专网构建的国土资源政务专网网络上。

2.3信息化建设典型应用

国土资源信息是涉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基础性信息,各行各业、社会和公众对国土资源数据信息呈现出强烈的需求。如:

从2007年启动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建立农村和城镇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其中就应用了gis系统和大型数据库建设,满足了国土资源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每年利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开展的土地变更调查和卫片执法检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以遥感手段为技术依托,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实施宏观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实地发生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第12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个人遵守或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动态巡回监督、检查,并对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制止、查处的执法活动。

第三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必须执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严格依法行政。

第四条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构建全覆盖的执法监察网络。基层国土所(分局)应当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第五条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辖区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动态巡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具体承担本辖区的动态巡查工作。

第六条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巡查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动态巡查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二)检查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动态巡查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检查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动态巡查的效果;

(四)检查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批后使用情况;

(五)检查土地出让合同和矿业权出让合同执行情况;

(六)检查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未经批准擅自占地等土地违法行为及制止情况;

(七)检查无证、越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等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及制止情况;

(八)其他需要巡查的内容。

第七条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巡查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本辖区内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未经批准擅自占地等土地违法行为;

(二)检查本辖区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批后使用情况;

(三)检查本辖区内土地出让合同和矿业权出让合同执行情况;

(四)检查本辖区内无证、越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等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五)其他需要巡查的内容。

第八条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应当配备动态巡查必需的交通工具和办案设备,保证动态巡查工作正常开展。

第九条开展动态巡查工作应当合理划定巡查责任区域,落实巡查责任人,明确巡查周期,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每周对辖区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不少于2次。节假日期间应当加强巡查。

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村庄周围、基本农田保护区、各工业园区、重点矿区、矿产资源禁采区等,应当作为巡点区域,加大巡查密度。

第十条开展互查、抽查、联查等方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由国土资源监察大队统一组织,定期抽调各基层国土所(分局)人员进行集中巡查。每月组织一次各国土所(分局)互查,并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第十一条巡查人员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

第十二条对动态巡查中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及时进行制止,做好现场调查、勘测笔录、拍照、取证等工作,及时下达《责令停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做好相关处置和报告、联系工作。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制止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并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对群众举报、动态巡查等发现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安监、公安、电力等有关部门。

对继续抢建的,应当查封其建筑材料、施工工具、设备。仍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对抢建部分的建筑物、构筑物依法实施。

违法建筑物拆除必须报请所在地乡镇政府组织实施,也可经乡镇政府同意后,由基层国土所(分局)负责组织实施。县、乡(镇)两级政府指定较大规模的专项拆违行动由县、乡(镇)两级政府组织实施,执法人员由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统一调配。

第十三条对重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和因受到阻力,干扰、制止后继续抢建等原因难以制止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当在发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对本地区动态巡查的情况、国土资源违法态势、国土资源违法数据,应当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向本级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和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对在巡查责任区内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当发现及时,三个工作日内发现率必须达到95%以上。

对群众举报、动态巡查等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须立案查处的,应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及时上报,依法立案,案件查处率必须达到95%以上。

第十五条建立动态巡查台帐和统计制度。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应建立完备的巡查台帐,在巡查记录表中详实记录每次巡查的时间、范围、巡查人员、巡查路线及处理情况,对巡查活动的有关数据进行登记。

巡查记录表一经登记核实后,不得擅自更改,并应归档备查。

各基层国土所(分局)巡查情况按月进行统计汇总,并在下月开始第一个工作日内上报县国土资源监察大队。

第十六条建立巡查报告制度。各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应按《县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的若干意见》(仙土资[2008]21号)有关规定,对本辖区内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立案查处。对巡查中发现的重大、典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在立案查处的同时应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并专报于当地政府,不得瞒报、虚报、拒报。

第十七条建立联合巡查制度。各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加强同乡镇(街道)、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健全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发挥村级协管员作用,使其积极协同和参与巡查工作,综合预防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十八条县局每年不定期组织对国土资源所(分局)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的检查考核,并随机抽查。

基层国土所(分局)每月内必须对所辖行政村范围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情况全面检查一次。

第十九条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建立动态巡查责任制落实与年终考核相挂钩的奖惩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发现违法用地行为后,不认真登记台帐,应巡查到位而未巡查到位,未依法查处的,发现一次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批评,并扣发1个月工作奖金;发现二次的,对相关责任人员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并扣发1季度工作奖金;发现三次以上的(含三次),对相关责任人员予以戒免谈话,并扣发半年工作奖金。

在巡查过程中,对责任心不强,巡查不认真,与违法当事人相互勾结、串通,知情不报,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组织处理,并扣发工作奖金。

第13篇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勤奋学习的意识。学习是我们的立身之

本,又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才能使我们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当前,我将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论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结合自身岗位特点,认真学习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通过学习,来真正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自身的真本领。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国土部门不仅是宏观调控、行政执法部门,同时也是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综合服务部门。我将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重点,通过开展“看素质高低、比服务水平,看形象好坏、比服务态度,看能力大小、比服务效果”的三看三比活动,努力在所内形成勤奋工作、主动服务、进位争先的氛围。同时,通过换位思考,使自己感悟创业艰辛,自觉为用地者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要立足本职,当好公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要具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树立热情服务的宗旨,实行阳光服务,做到廉洁办事,为国土工作塑造良好的形象。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国土工作者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这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精髓就是做好工作。一个人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只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一定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是落实,关键要把科学发展观与当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力求在工作上有新突破。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土工作中。在今后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把保护耕地、节约用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职责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至2020年必须守住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要把耕地保护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严防死守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坚持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批”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责任机制,

加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对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严格把关和全面、全程监督管理,及时制止滥占和毁坏耕地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各项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保质保量实现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目标。

二、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国土执法监察力度,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

的全程跟踪管理机制,完善了动态巡查制度,全面实行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将所辖区域分片、明确巡查责任人,按照责任到人、任务到片,健全乡、村、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和动态巡查力度,着力加强日常监管,切实加强对耕地、基本农田、各项建设用地、无序开荒的监察力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国土所作为国土部门的最基层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土部门的形象。我们要把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即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纪律意识,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提高服务社会的效率,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劳动纪律观念,严格执行县局的相关规定,做到令行禁止。

第14篇

关键词: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85.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01

一、背景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是参与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信息不全、不实、不准,情况不明,心中没数,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全面科学判断国土资源形势与宏观经济形势的一大难题;在未来20多年,资源总的需求量仍将处于线性增长阶段,保障资源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在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旺盛而资源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我国土地、矿产资源粗放利用及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严格规范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也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业务网上运行和在线服务,实现“阳光行政”。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摸清资源潜力,强化资源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接受社会监督,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建设需求的扩张与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用地、乱采矿产资源现象依然严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的难题都有待破解。因此,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其中,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就将是雾里看花,无法履行好对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职能。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方式转变和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效率、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管理流程,规范权利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把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行政办理事项、程序和要件在网上公开,有利于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直接沟通,建立方便的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快速的网上报件,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信息反馈,听取群众的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接受各界监督,对于推进政务公开,开展廉政建设,建立服务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战略举措。在国民经济信息中国土资源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对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监测、监管,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战略举措。

三、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是构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国土资源管理主要行政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远程数据交换,各项行政审批业务实现网上并轨运行,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审批过程全透明。实现国土资源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实时掌握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对辖区内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和每一个矿业权的审批、勘查、开采等进行实时全程监管。

二是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建立以卫星遥感影像为本底的国土资源“一张图”基本框架,不断丰富数据积累,形成统一标准和汇交管理的数据机制,为整合和积累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提供基础平台。同时,建立数据更新制度,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记录,不断增加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做到资源状况心中有数。

三是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熟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又能掌握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要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逐步培养一支业务精通、操作熟练、相对稳定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要在编制好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经费投入、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建立起一套长效发展机制,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论

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对国土资源管理而言,信息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成为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重要的推力之一。信息化应当并且完全能够成为解决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中突出问题和矛盾、有效服务于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抓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的原则,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化技术支撑的资源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监测与监管,增强资源监管能力和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仔,赵精满.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1(04).

第15篇

您好,在这里,我表达我对工作失职、疏于监管的无比愧疚心情。首先我作为一名局长,我的职责所在就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制定全县土地资源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而我却在任职期间对于所辖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疏于监测和监管,以至于在几年前当地的一些百姓在没有得到审批和没有办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圈地建房,给当地的发展规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麻烦。

对于我在工作上的管理监督失职,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的主观方面疏忽,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所致。我这样的工作错误给领导以及整个当地国土资源局的工作形象上抹黑,造成的不良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