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质灾害解决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引言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减灾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包括勘查、监测、评估、防治和科研等类型,项目管理贯穿于立项、实施至终结的全过程,而这里我们所讲的是地质灾害管理具体实施阶段的治理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该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组织实施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资金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有效减灾工程,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粗浅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1 目前现状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以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模较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破坏山体平衡、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不良工程也越来越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引起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才逐渐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模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而且在全国来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能够节省治理资金,增加工程效益、社会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能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最大限度的受到保护。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专业招投标机构的不健全
招标投标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打破行业、地区的分部切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清除惰性,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就需要有专门的、公正的地质灾害招标机构,使投标单位对招投标工作放心,从而选择真正有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整体素质和信誉比较好的施工单位。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行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相应的招投标机构和机构。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方面,无论是工程勘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还是工程决算审计,全国各地实行的招投标制度都不一样,但也是借助于建设系统的一整套招投标平台,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协调问题:领导体制、图纸审查、质量监管、专家选取、方案优选、过程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多个系统规范和惯例相冲突和交错的地方,这也就是地质灾害治理没有相应的招投标机构所带来的弊端的充分反映。
2.2 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缺乏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项目管理者在面对着项目复杂性地增加、项目设计范围地扩大化、地质变化因素多样化、治理措施结构复杂化等一系列挑战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特长,不能充分利用并节省有限资源,特别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管理工具,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缺乏综合性的管理软件: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特殊工作例如项目评估和设计、项目分析和成图分析等的IT系统软件,但它们一般都是单独应用的,而且是没有相互关连的独立软件包,比如Map―Gis、surfer、Autocad等相关软件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使它们相互转换、相互嵌融的关联软件包或者是独立软件系统,所以,工程领域缺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系统,从而项目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的缺乏平滑性。
②缺乏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硬件和软件的不相容性导致了“技术”问题,它使得项目管理者不能轻松地获取和管理项目信息。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能使不相容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信息流动变得相容的项目信息标准。因此,现在我们能找到的IT系统都没能考虑到大型工程项目中分散很广的参与者的要求,也没有考虑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业主方的主管要求,缺少信息交换的标准平台。
③缺少项目管理的标准程序:一般来讲,管理项目依据的是被支派作这项工作的项目管理者的经验。每个项目管理人都有自己的相应经验,这就导致了管理工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变化因素较大,因此也就给协调和控制项目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具也只是属于单纯的、传统的管理工具,比如说手工操作、计算机管理和极个别的软件管理,而缺乏相应的治理项目现场管理的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现场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进而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现场组织指挥协调难度加大。施工项目管理要从组织指挥、信息传输、高新技术、设备配置、物资供应、质量跟踪、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许多方面进行同步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系统既精干、高效,又灵活、畅通。
2.3 排除干扰因素困难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困难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排除干扰因素能力不足所造成,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排除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困难;②排除施工方干扰因素困难;③排除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困难。
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懂技术的现场乱点头、乱表态,造成不负责任的后果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处理;②项目造价控制中其他部门不配合或者配合不积极,造成现场管理人员心理的压力增大。
施工方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②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进行交错咬合等。③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锚杆锚固段当作成自由段,端承桩按摩擦桩进行施工。④施工管理水平较差。
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居民干扰因素;②场地干扰因素;③相关部门干扰因素。
2.4 沟通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比较孤立,而且只注重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问题。重复性工作而造成的额外支出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而重复性工作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冲突和不及时造成的,也就是说工程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流动的连贯性。信息透明度不高,说明许多信息需要公开的而没有公开,比如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信息、施工进度与付款进度等,负责工程实施的部门与财务部门、纪律监察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沟通缺乏完善的体制,例如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
2.5 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缺乏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国际上较为前沿的问题。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国外在这一领域已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套较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但是一般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管理,包括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评估以及政府编制防治预案、应急方案等,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却涉及较少,一个治理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工程实施中各种风险的预测、控制和防范,项目业主对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决定了这个项目的质量水平、社会效益水平,对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动程度、节省有效的社会资源有很大的作用。而现行阶段,我们缺乏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尤其是针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对作为具体项目管理的人员来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性。笔者认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工程风险灾害评估、工程设计方案确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项目过程监理跟踪以及工程竣工维护保养等方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
3 管理方法
3.1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
为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的透明性,对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应当建立属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招投标机构以及机构,制定招投标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完善招投标程序,确保各灾害点治理工程施工队伍选择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确保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进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际运作,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效果,节省费用,又能规范项目管理人员的廉政行为,使地质灾害治理秩序得到规范。
3.2 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平台的研究
应当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研究,研究开发综合性的管理软件,包括工程组织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网络项目管理系统和组织人员设备管理系统等。解决地质灾害项目管理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Internet及时有效地针对当前发生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处理意见和实施方案,通过电子邮件和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及时通知工程的变动情况,减少文件传输的时间,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决策领导能及时了解图纸工程的进度、工程的变更,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工期的延误。由于工程建设中复杂的特性,项目参与方要承担大量风险。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环境力量影响到项目管理体系,并将此类力量转化为风险信号,而我们也应当加强对项目管理系统(图1)中风险信号和各种反应行为的研究,结合技术和组织结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影响。
图1项目管理系统示意图
3.3 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
为了排除治理工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应当建立决策领导――项目业主代表――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领导、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的职责,并建立集体会商制度。属于工程协调因素的,由业主代表向决策领导汇报,决策领导进行协调或给定范围内的相关政策,集体商议与达成一致,共同解决相关因素的干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属于施工现场因素的,特别是工程技术有关的问题,由业主代表会同工程监理,必要时邀请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参加,实行现场会审,共同把关,排除相关干扰因素;属于项目业主内部的因素,由决策领导主持,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种项目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益。
3.4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工程监督体系
建立内部流通性的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透明度,建立相关部门完善的沟通体制,完善工程监督体系,包括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公开性、廉洁性、及时性”。
3.5 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还要考虑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以及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地点,研究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收到有效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应从项目的源头着手,比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制、工程勘察设计风险评价机制、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风险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问题;对策措施;现状;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研究加大了力度,并且我国最近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努力全国人民都是看得见的,但是,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有些问题是治理地址灾害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尽快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要将这些问题及时解决,总之,面对地质灾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将地质灾害的治理作为我国的重要研究课题,相信地质灾害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会完全消失并且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会降到最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进展缓慢。
除了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意识薄弱等问题外,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问题也是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国的经费是由国家先通过中央的预算以及地方政府的预算相加并报给国务院,由国务院进行处理,下发文件以及经费到各个地方然后再由各个地方政府下发到县区乡区的,总的来说,我国的经费的发放由于经过的地方太多,所以正真落到实处并用于老百姓的资金并不多,更不要说用到地质灾害防范上了,所以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防范的经常发生经费不够问题。没有资金,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就无法进行,关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研究也就自然无法完成,所以对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是需要得到我国的支持的,希望我国政府能够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多些重视,多给些经费,让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尽快解决,让关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研究发展的更快更好。
(2)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交通工具和防治技术等无法满足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对于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拥有一个好的科学技术才是做好地质灾害工作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国都以发展是治国之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提高,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的研究成果才能尽快的完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治理的交通工具的配置工作,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交通工具以及灾害的防治技术都无法满足对于地质灾害治理的需要,所以,我国当务之急是要对地质灾害交通工具以及灾害的防治技术多多加强,多多研究,让我国的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不要因为此而无法展开。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还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
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机构的数量比较少,机构内的人员配备不齐,地质灾害的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使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无法正常完成,我们国家应该多建些地质灾害治理机构,让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措施
地质灾害的发生虽然是不可抗力的,是不可测的,但是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防范我们还是有许多要做的,比如,在灾难发生前,是否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有所察觉,对于灾难的发生我们是否可以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对于灾害的应对措施是否了解,怎样才能安全的逃生,如何在灾难发生时保护自己;又如,在灾难发生后,我们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医疗队伍是否具备,医疗器械是否齐全,我们对于居民的安置工作是否完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完成的,所以,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不是没有办法应对,我们有许多的办法可以防范并且解决灾害的发生。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让地质灾害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小。那么,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应措施有哪些呢,下面,我来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结语
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对于我国治理地质灾害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将这些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的研究质量以及效率才会有所提高,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才会得到发展,虽然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治理研究工作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甚至是有许多致命的问题还未解决,而且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发展还是不够成熟,不够稳定,但是总的来说,与前几年相比,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发展的还是很迅速的,并且其发展前景还是很明朗的,很光明的。相信,通过我们国家、地质灾害治理研究人员以及我国的居民的努力,我们国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发展的会越来越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吴丽丽.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监理[J].硅谷,2009(10).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35-01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简介
岩土工程指的是在开挖土方的过程中,与岩土的开挖和加固相关的工程的总称,而并不是单一的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些自然灾害。其中包括有地震、泥石流以及滑坡等情况,在本文中所指的地质灾害就是因为岩土工程的施工等原因而带来的这些地质灾害,其是因为岩土工程的施工而产生的,所以叫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在,由于我国大量施工的存在,岩土工程技术的不够发达,进而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存在,对于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而且,因为地质灾害的损失,我国直接经济损失就有10亿人民币,所以,找寻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而分析出一套非常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直接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减少更多损失。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解决岩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成为了目前首要探寻的方式。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分类
危害以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分类。
由于岩土工程的发展所导致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因为自然的原因而形成的地球变化,最终发生的地质灾害。第二,因为人为施工和设计的原因而产生的地质灾害。这类灾害的发生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而且也会因为经济的影响而不断发生,由于经济发展,工程建筑开始发展,进而导致全国各地施工场所增加,土地难以支撑这样的负荷,进而出现自然灾害。我国目前主要的岩土工程自然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地震、坍塌以及路面发生变形等。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一种自然灾害产生往往会触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岩土工程灾害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关联性的防治,考虑到关联性的存在,而运用相关的措施。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现在,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反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进行了影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可预见性比较低,具有特发性的特点,而且往往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人员伤亡现象频繁发生,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而且,由于不断发生岩土自然灾害,进而会对工程的工期进行影响,增加工程成本,其工作效率降低,工程质量更是大打折扣。企业对于原有的计划也要进行不断改变,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影响更是难以预计。现在,我国经济不断进步,但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其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发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很重要的关系,施工位置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好,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一些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很容易发生,再加上人为施工的原因。对其植被进行破坏,对土壤和固有的岩层进行破坏,进而导致地质岩层失衡,最终往往出现大范围坍塌的现象。怎样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同时尽量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已经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通过植树造林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很多原因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目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施工地区的生态环境更是非常脆弱。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其生态环境,加强植树工作,通过生物的循环特性,建设抵抗力比较强的生态环境,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生态环境不一样,所以,所采取的措施也应该不同,但是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表现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只有做到良好的防范,才能够明显地减少因为岩土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才能够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
自然灾害在发生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比如发生泥石流之前,井水会干枯,及时找到各种地质灾害发生之前的预兆,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一旦有预兆出现,就应该运用已经制定的措施和解决方法进行处理,从整体上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三)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
降低地质灾害多带来的危害,一是生命财产的危害,二是自然环境的危害。一次地质灾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损失可能是巨大而无可挽回的,对于生态环境而言,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同时有效的检测,加强预防地质灾害的手段。通过进行拦截工程、护坡工程等建设,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地质灾害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损失,加强地下岩层的加固工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做到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而通过保证质量的方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
适当措施指的就是在不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影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相应手段,其方式必然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进行。比如,在雨天时,应该停止施工,因为雨天会造成岩土的松软,加固工程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最终其质量不能够达到要求。并且,制定地质灾害解决方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应该按照已经建立的方案来实施,及时疏导撤离,对于工程进行有效保护。这样就能够在可控范围内降低损失。现在,通过搬迁等手段来避免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更大损失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主体手段。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进而导致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建设新生活的过程中,地质灾害由于施工的进行而不断发生。所以对岩土工程进行研究,对于引起的地质灾害成因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 企业技术开发,2013(15):134-135.
[2] 徐丹, 曲海英.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223.
[3] 王克峰,胡旭峰.浅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87-88.
关键词:江口县;地质灾害;存在问题;预防措施
Abstract: Jiangkou county because of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landslide, collapse, debris flow and other geological disasters, concerns over a broad area, activity is frequent, serious harm, loss. In order to prev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ensure tha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county, and found the solution to problems measures.
Key words: Jiangkou County; geological disaster; existing problem;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江口县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特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损失较大。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笔者对县内地质灾害产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且找到了解决隐患的方法。
一、江口县地质背景
江口县在地史上曾经历了武陵、雪峰、燕山等多期构造运动、褶曲、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县内主要褶曲构造有梵净山穹状背斜、老岭穹状背斜、江口向斜等;主要断裂有松桃—江口断裂带、江口—石阡—余庆断裂带等。境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梵净山群、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及第四系,其中梵净山群、板溪群分布在梵净山和官和乡境内,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变质—浅变质板岩、凝灰岩夹基性—超基性岩浆岩;震旦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德旺乡、太平乡、桃映乡、坝盘乡、官和乡境内,岩性为泥岩、页岩、砂岩夹碳酸盐岩;寒武系地层广泛分布境内各乡镇,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碎屑岩;奥陶系地层主要分布在闵孝镇境内西部地带,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志留系少量分布于官和乡、德旺乡境内,为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以上地质环境特征,决定了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二、地质灾害存在问题
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除特定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外,另一方面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引发。
1.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灾害损失较大。
据统计,至目前江口县共有7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分布在全县七乡两镇的37个村78个村民组,而以桃映、怒溪、坝盘三个乡受灾威胁较为突出,其隐患点占总数的59.5%。其中对农村居住户存在威胁的隐患点71处,威胁涉及1842户7915人,房产折合人民币1.71亿元;交通道路隐患点8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1处。较多的地质隐患,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2.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
调查显示,在江口县河口村两河口存在小型滑坡,威胁13户53人,威胁财产20万元;朝阳屯屋后头小型滑坡,威胁26户143人;梵星村下麻阳溪中型滑坡;威胁35户123人,威胁财产200万元;骆家屯铁一中型滑坡,威胁28户109人,威胁财产400万元;苏家庄中型滑坡,威胁50户144人,威胁财产550万元;太平中学大型滑坡,威胁667人,威胁财产500万元。怒溪村长坪院子存在中型崩塌,威胁7户21人,威胁财产34.5万元;岩落坪中型崩塌,威胁33户136人,威胁财产60万元;白云村蔡家湾中型崩塌,威胁89户374人,威胁财产267万元;桃树坪中型泥石流,威胁20户143人,威胁财产100万元;香沟大型泥石流,威胁6户35人,威胁财产12万元。分析研究表明其诱发因素均为自然、降雨、降雪所导致的地质灾害。
3.人为活动引发灾害现象突出。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活动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在江口县的怒溪乡、民和乡、坝盘乡、桃映乡、官和乡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其别是浅层土层滑坡的可能性较大。究其原因,源于地表植被人为活动破坏、居民修建房屋挖屋基、修公路、岩体松散引发崩塌、滑坡。
4.监测体系有待完善,防治资金不足。
江口县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潜在经济损失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清;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基层专业人员,群测群防基础工作开展难度大,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需要完善,投资主体未明确,来源渠道未落实,防治资金不足,导致地质灾害防治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和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要以预防为主,这样可以让灾害的负面影响降低,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1.广泛宣传、正确对待。地质灾害易发区要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对群测群防员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群众的防灾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宣传:①挂图宣传。将《地质灾害防治》挂图,分别张贴在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上;②广场宣传。组织县防灾责任单位在江口步行街,利用宣传展板、图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③标语宣传。结合各乡镇工作实际,在显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例如: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边坡隐患险于明火,防治避让胜于救灾、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④媒体宣传。利用媒体在县城步行街和梵净山公园大屏幕滚动播放贵州省地质灾害宣传光碟;⑤主题活动。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结合防灾减灾宣传日,进入村、组、学校、家庭以及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以宣传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为主题内容的讲座和知识培训活动,让大家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防灾基本常识,提高防灾意识。
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处,要针对地质灾害险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并做好安置工作。尤其是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滑坡、山洪、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要部署一些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互相配合,切实做好当前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乡镇、村分别成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及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分别设置事故应急处理及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组等应急抢灾小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并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纳入乡镇、村的安全年终目标考核,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强化落实,保障安全。
3.争取资金,积极预防。要进一步加大对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专项经费投入,对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巡查、密切关注变形山体、塌方危险地段和灾害易发区的监测人员要有一定的酬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做好科学推测,搞好比对记录,及时作好临灾预报。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增加在预警上的设施投入,要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灾害发生前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受威胁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地质灾害存在问题的预防措施非一日之功可以解决,需要长抓不懈,持之心恒。
参考文献:
[1] 王艳萍;关于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建议[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百炼;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预警方法研究[J];贵州气象;2002年04期;
【关键字】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 措施
当今时代,保护环境,维护公共资源,避免自然灾害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梦想。但我国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灾情严重,并且以地质灾害为主要灾害类型,严重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百姓平安生活受到冲击。所以如何针对资源开发以及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也成为当今时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实际上均属于地质环境工程学的研究范畴。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岩土本身进行开挖与加固。而地质灾害则存在人为或者自然两种可能,无论是哪一种作用,最终都会出现有害于地质的现象。所以一般而言地质灾害的出现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而这些灾害大多数都与人为因素有关。
对岩土的不合理开挖以及对岩土工程的保护欠佳都很容易导致地质遭到重创,进而接踵而至的就是各类自然灾害。只有本着预防的原则,并且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进行及时地预防和根治,才能尽可能减少我国每年面临的自然灾害现象。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表现与特点
(一)滑坡
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来看,其分类与表现首先则体现在滑坡上。所谓滑坡。就是沿着斜坡的土体或者岩体,因为受到了河流的冲刷以及地下水活动或者是地质变化,如地震的影响,使得其本身会沿着相对较软的面滑落,而这也会导致整体顺着坡度的方向向下自然滑动,这个过程也就称之为滑坡。诱发滑坡的原因有许多,而这大多数因素都与岩土工程的建设密切相关。比如经常开挖坡脚就容易导致坡体整体下滑,同时还因为劈山的过程中放炮或者乱砍乱伐,必然会导致整个山体因为长期震动而出现松动。所以岩土工程施工很容易导致滑坡这类地质灾害的出现,并且其经常出现在岸坡地带。
(二)泥石流
泥石流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表现,其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降水,比如降雪、暴雨、积雪等原因,产生了一种携带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固体洪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固液混合的状态,从山坡的上方逐渐流下来。而造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开挖以及不合理的弃土,均会造成泥石流这类灾害的出现。如果因为岩土工程施工而过分开挖山体,必然会导致山体松动,加之乱砍乱伐,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就逐渐加大。
(三)崩塌
崩塌出现的原因包括采矿挖掘资源的过程中对山体以及地表造成了影响,或者道路开挖的过程中,影响到了边坡。再或者就是堆砌了较多的废石渣,从而导致山体以及坡体出现了强烈震动,进而造成崩塌现象。崩塌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岩土体的根部是空的,故而其本身的稳定性较差。一旦脱离母体出现瞎话,则会导致坡地的地表出现崩塌现象。这相比其他两点,其成因更靠近人为因素。也正是人们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的不合理开挖,从而导致崩塌现象的产生。
(四)地面变形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外,地面变形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岩土层地质灾害。其主要体现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以及地面裂缝。而其定义主要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之下,长时间的人为因素导致岩土体出现了压缩或者相对位移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地面出现一系列的变形。一旦在这样的地面上进行工程建设,那么将会对该地区的工程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同时该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也将受到挑战。
造成地面变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导致相关人员大量无休止开采地下矿产,从而使得地质呈现一种中空的状态,进而不利于其稳定性建立。
其二,地表的岩溶活动过于强烈,也会引起地表塌陷,这主要归结为自然因素造成的。
其三,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地面同样呈现中空状态,地下水数量减少就必然会引起地面的沉降。
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对策
(一)技术要求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来看,其并不是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只要针对其技术进行严格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必然会对当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进行有效解决。
首先从技术层面分析,其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相关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比如常见的技术规范章程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相关人员通过对这类章程的解读,从内心对该类型施工要求有所明晰,必然会在未来的施工作业过程中,有一定的科学性指引。
其二,对工用、民用以及相关市政工程建设中,地基的建设、处理以及高坡修建方式,均需要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错误施工的现象,更不可以违背岩土层的特点,贸然开工。
其三,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或者相关工程的过程中,土石方建设、地基建设、沿途建设等也需要参照相关要求和参数,避免施工无科学性可言。
(二)对策要求
1、工程防治措施
面对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也可以分别从工程、生物以及避让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将所有地质灾害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工程防治也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方法,其适用条件比较广泛,比如一些房屋后面的切坡造成的小型土坡,就可以选择滑坡后的地表排水法。而对于一些中型滑坡,则可以依据该地区岩土工程调查与勘测之后获得的相关数据客观分析,从而选择最为恰当的工程防治办法。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方法也可以解决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现象,一般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植树造林、合理开垦、合理放牧、合理耕种以及爱护草坡。生物防治的方法相对而言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但是其本身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最为主要的是可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最终达成改善自然条件的目的。
3、避让措施
避让措施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雨天避让措施,第二类为搬迁避让措施。雨天灾害隐患点大多出现在斜坡上,而采取避让措施则可以避免在这样的天气遭遇到泥石流这类受降水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影响。而搬迁避让措施则是面对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时,通过转移群众,可以使得群众避免遭遇危险,进而实现了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本身是相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不仅仅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更需要将新的技术与思路引入到现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这样才能确保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33-34.
[2]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2013,12:150-151.
[3]徐丹,曲海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223.
[4]陈迎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J].硅谷,2015,03:145-146.
作者简介:
王贺(1994―),男,江苏徐州人,地质工程专业。
[关键词]地质灾害 治理项目 有效措施 效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24-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再以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实施,要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地质灾害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活动的时候,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治理工作。要能够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以保障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效率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够维护国家的社会财产,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因而,我国对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不断地加大对此项目的资金投入予以支持。
2现阶段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其问题主要在于:
第一,未能建立完善的项目工程招投标机构,没有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的实施工作,并未能够进行有效的勘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理工作计划,在工程监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第二,未能建立科学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体系,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还不够透明,缺乏公开性。
第三,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以致于治理工作的风险过大,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理工作。
3提高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效果的有效措施
3.1设立完善的项目工程招投标机构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管理,要使其工作具有透明性,所有的工作行为都应当被监督,要在社会人民群众的眼前记录操作的全过程,以此来规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的行为,严格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所规定的内容来执行相关任务。为此,则必须建立完善的项目工程招投标机构,通过此机构的成立来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的国土资源系统,充分发挥结构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使其能够明确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活动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招投标程序。鉴于这种状况,建立健全的项目工程招投标机构,能够使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更有保障,能够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增强地质灾害治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壮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的施工团队,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拥有较好的信誉,确保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活动的顺利进行。
3.2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
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对地质灾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排除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由相关领导进行决策,明确各级别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通过制定集体会商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监察工作,处理好治理工作现场的工作,采用全新的工程技术。在有需要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工程勘察工作,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作用,排除一系列的干扰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其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监督。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监督体系,以确保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有效性。
3.3设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风险管理效益要求我们在最小的风险成本中获得最大的保障和收益,设立地质灾害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有利于降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风险,确保整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目标统一,并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使其治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此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时候,要充分发挥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的作用,以提高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作的质量。
4结束语
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工作的管理,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可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其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划。在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时候,就应当突破传统治理模式,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工作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庄晓洪,尹劲娥.浅谈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2]刘源泉.新形势下如何破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瓶颈--以铜仁为例[J].速读(上旬),2014,(6):323-324.
1)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规程不完善。我国于1993年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开始引入监理制度,目前颁布实施的地质灾害监理规程规范仅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2005)和DZ/T0222-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地质灾害工程监理与一般建设工程监理相比,除了起步晚之外,目前已颁布的规程规范还未形成体系,多数参照建筑行业工程监理的相关规程制定,对于地质灾害工程监理的许多专业化的问题急需解决,如隐蔽工程多、关键工程部位的特殊鉴定标准等,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监理依据不足问题。
2)监理机构各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专门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督的监理队伍专业结构合理配置不足、监理水平需继续提高。如:地质行业的监理队伍以地质人员为主,建筑工程类的专业人员不足;非地质行业的监理队伍以建筑工程类的专业人员为主,地质类尤其工程地质专业人员不足。按照DZ/T0222-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要求,获得国家或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和上岗证书后,可以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从事监理工作。目前情况是很多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监理工程师只取得了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书,没有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3)地质识别工作需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程质量不仅取决于工程本身,而且还取决于对(潜在)不稳定地质体发育特征认识的准确程度以及治理对象周围的地质环境背景。另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对象是随时可能失稳的地质体,对地质体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根据其特有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施工扰动易诱发安全事故,因而地质识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地质识别工作,比如岩性的识别、滑移面的确定、地质灾害体要素的确定等,如果监理人员没有地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无法判定的。例如在滑坡治理过程中,抗滑桩施工桩孔开挖大多采用人工挖孔,人工挖孔可以视为对滑坡体的再勘察。在这个过程中,随开挖的进度需对岩性进行识别,编绘人工挖孔柱状图,与设计柱状图进行比对验证。比如按照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抗滑桩嵌固段应嵌入滑床中,约为桩长的1/3~2/5,这就要求对照桩孔岩性,观察划痕,确定滑移面位置,看终孔后开挖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再比如土质滑坡、土岩结合滑坡、岩质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在许多监理单位中,地质专业人才匮乏,而有的虽具有专业知识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加强地质识别工作十分重要。
4)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措施简单,有时流于形式。对地质灾害体进行施工安全监测,可以了解工程扰动等因素对地质灾害体的影响,并及时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等。对地质灾害体进行防治效果监测,可以了解工程实施后地质灾害体的变化特征,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因而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变形监测是判断地质灾害体稳定性,验证地质灾害体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在许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报告中采用的监测措施简单,没有针对性,达不到监测目的;而有的设计中虽规定了监测措施,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在项目概算中就没有列监测费用。
2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和体会
1)制定或完善地质灾害监理规程、规范。现在国家层面也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相关规范、规程缺失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牵头正在编制一批地质灾害相关的规范、规程。抓紧制定或完善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规程、规范。这样,将来一批地质灾害相关规范、规程的颁布实施,将会极大促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使监理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有据可依。
2)完善监理机构各专业人才配置,加强地质识别工作。监理机构要按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配齐各专业技术人才,并根据每个地质灾害体和对应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及专业要求,选择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组建项目监理部。对于复杂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置经验丰富的工程地质专家、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专家,对疑难问题、关键问题提供决策帮助。鼓励监理人员考取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建筑行业技术人员学习地质知识,地质技术人员学习建筑知识,大力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监理人员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中,要提高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加强职业道德约束、规范行使监理职权。对于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分部分项工程可以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联合检验认证,以加强地质识别工作。
3)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监理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后,要查看设计文件中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分析其是否有效可行;查看招投标文件中监测费用是否单列,费用是否合理,落实监测主体责任。如果设计中监测方法不可行,工程概算中没有考虑监测费用,或者没有明确监测主体及监测主体责任,要向业主及时反映,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地质灾害监测责任。
3结语
按照镇防汛指挥【xx】xx号《xx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开展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督查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我校行政,村小学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对我镇小学对6个学校的地质灾害山洪隐患点开展排查工作,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中心小学现有学校6所,全镇在校学生1234人,教师96人。就全镇所有学校而言,存在山洪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是中心完小,甸坑村小学。中心完小是镇沅县41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之一,山洪灾害隐患较大,雨天学校上方山洪水来源广,水路长达到一千多米,山洪水大部分流经、冲击学校围墙外防洪沟;且中心小学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土质结构松散,属于地质局部沉降带。
甸坑村小学地处农田中央,地质松软。学校于xx4月26日开始的地质灾害进行应急治理。因近期雨量大,雨天时间长,目前工程没有竣工。甸坑小学主要灾害为治理区域滑坡,山洪水威胁特别大。
文岗村小学、果吉村小学、和平村小学、勐真村小学山洪地质灾害威胁不大,但是对于防范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山洪害防治责任。
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领导。我校行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将每所学校的山洪、地质灾害患点明确到村小学负责人,成立监测小组,明确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应急调查等防治措施。
二是制定防治方案、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质、山洪灾害监测方案。
三是加大宣传、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张贴宣传画、班队会、地质灾害逃生避险演练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地质灾害、山洪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减灾、确保一方平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校师生防御地质、山洪灾害意识还不够强。
部分师生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心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等知识不深,预报预警能力不强,监测工作全靠土办法。
二是群测群防基础薄弱。
学校属于特殊群体集聚区域,防灾抗灾能力弱。
三是山洪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缺乏。
近年来,行政对中心校、甸坑小学的山洪地质灾害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防洪沟、挡墙。但是,由于需要治理的区域广,占线长,目前任然没有完成有效治理,急需各级政府部门给予支持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防灾抗灾意识。
二是健全监测制度。
充分发动师生共同参发现隐患,学校治理隐患。
三是积极向党委政府、上级主管汇报,争取资金,立项治理危险区域,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
一、概念
所谓地质灾害,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关于地质灾害概念的界定, 在学术界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同观点。归纳起来, 学术界的几种通行说法主要有:1、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 2、地质灾害是指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 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发展的地质事件, 如地震、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3、地质灾害是指那些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 现象) ; 4、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 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 现象) ; 5、地质灾害是因地质活动引起对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破坏或者损失的现象。
二、在规划中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 科学规划对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和审批应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制度、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原则、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内容、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地位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
列内容:
( 一) 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 二)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 三) 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 四)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 五)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
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只能坚持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这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灾害现状提出的在规划期内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准则。由于我国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 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坚持依法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 依靠科技进步, 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使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 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科学化; 加强监测预报和科普教育工作, 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水平, 建立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等内容。
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 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达到的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应当分阶段实施。总的要求是提高预报成功率, 避免经济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 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主要包括: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二是搬迁避让工程。三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灾害的规模和威胁的对象, 对危害公共安全、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要由财政出资, 对人为活动引发的灾害也要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分清责任, 实施治理工程; 四是监测预警工程。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要实施监测预警工程, 包括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预报。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期目标而实施的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等。
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重点, 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 应该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列入规划, 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是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和避免这个问题, 首先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做好城
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城市规划区内地质情况尚不清晰的, 必须加强和补充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时, 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 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为了处理好城市
总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关系,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 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2002年,**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20**年,**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20**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20**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20**年2月出台了《**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年),**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关键词]煤矿 地质灾害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09-1
1前言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慢慢的开始和环境一起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发展。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并且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地质灾害会给矿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近几年,由于利益的驱使,这就使得许多商人的经济活动没有充分到这些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地质灾害这一问题。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质灾害起着一个非常大的制约作用。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煤弃石,这样会使得水土流失的现象加重;然而在煤矿中由于经常会抽水和排水,从而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以及地面开裂和沉陷的现象。
2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在我国的能源中,煤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比重,这就使得煤炭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矿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煤矿地质灾害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例如:2003年5月13日,发生在安徽省芦岭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10月20日,发生在河南省大平煤矿井下一掘进面的瓦斯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导致了56人死亡,18人受伤。瓦斯爆炸事故使得越来越多的煤矿行业开始关注井下的开掘以及安全情况。由于地质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表明防治地质灾害势在必行。
3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3.1山体滑坡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开采,从而会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每一年由于山体滑坡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2004年6月5日下午,发生在重庆市万盛区东镇新华村胡家沟社的山体滑坡,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暴雨冲刷而引起的,该起山体滑坡事故不仅给东林煤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周围的村庄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2地面塌陷
在煤矿开采之后,经常会出现地面塌陷这一严重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不仅会使得矿区的土地面积出现积水的情况,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甚至会破坏了周围的耕地。2006年5月,发生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楼下易村的地面塌陷事故,主要是由于苏家垅煤矿在开采的时候,由于透水,从而使得村庄的多处地面发生了塌陷,从而使得全村所有的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3.3煤与瓦斯突出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2006年8月4日16时,发生在忻州市宁武县西马坊乡大灰窑煤矿的有害气体涌出事故,这起事故造成了18人遇难。有害气体的涌出,会严重危害了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4矿井突水以及淹井灾害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矿井突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由于煤矿突水事件会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效益以及安全。1996年1月5日,发生在肥城国家庄煤矿的煤矿突水事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的防治措施
4.1建立一个严格的地质灾害检查制度,并且生产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
相关的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的检查制度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检查人员具体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可以保证生产环境的良好。第二,要对危险区的气体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可以避免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4.2不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从而能够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
由于许多工人对地质灾害知识的欠缺,从而对自身的安全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向工人们宣传地质灾害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得工人们对地质灾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3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
由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从而能够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不断减少。政府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如下:第一,要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并且要对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以及易发区作出标记。第二,每年要组织一些相关的专家到易发区进行实地勘察,从而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预防措施。第三,要加大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力度,从而可以对一些严重的问题进行制裁,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4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预报工作
对于每次发生的地质灾害,既有偶然性,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要求相关的负责人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分析发生此次地质灾害的原因,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要不断规范自身的生产,在开采的范围进行开采,从而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了能够很好的防治地质灾害,这就要求煤矿要结合自身矿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地质灾害预报制度,从而能够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5结束语
近几年,由于煤炭开采的不合理,这就会引起岩层移动,进而造成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建筑设施的损坏。煤炭的不断开采,这就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得地质灾害事故的不断发生。除此之外,煤炭开采形成的大量矸石堆积在地面,既占用良田,又造成环境污染。煤炭的开采对大地、空气有严重的危害。目前,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压力显现及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这就表明预防地质灾害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就要求煤矿行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使得煤矿行业向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廷勇,白艳萍.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12).
[2]魏璐璐.浅析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与程序[J].民营科技,2012(10).
一、全市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20*年完成的《*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统计,我市有地质灾害点41处。其类型可分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类。滑坡是本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24处(包括潜在滑坡5处),占58.54%;其次是崩塌,共13处(包括潜在崩塌2处),占31.7%;泥石流4处(包括潜在泥石流2处),占9.76%。
我市地质灾害点大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区,2002年共发现灾害点26处(其中6月份18处),占全市灾害点总数的63.41%。我市地质灾害点具条带状分布特征,北部一线主要分布在*镇、*街道、*镇、*镇、*乡、*镇,共有灾害点32处,占总数的78.05%。尤以*镇和*乡最为发育。总体沿北部边界,由南东向转北东向展布。
东南部一线主要分布在*乡—*镇*—*—*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共有7个灾害点,占17.07%。
20*年我市增加灾害点1个,诸葛镇周村采空区地面塌陷,受威胁农户19户78人,威胁资产95万元,危害程度属较大级,目前稳定性差。20*年3月18日,诸葛镇长乐村垷山发现滑坡长150米、宽度60厘米、滑动台阶高差40厘米、滑坡体积达80万立方米的地质灾害隐患一处。
二、20*年我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对我市今年汛期天气趋势预测,3~5月份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有强对流和阶段性低温连阴雨天气,属降水集中期;6~8月份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但有降水集中期,9月份比常年略偏多,汛期气候变化异常,有降雨量多、台风频繁的特点。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梅汛期由于长期降雨,松散的土层含水处于饱和状态,极易引发风化残坡积层土质滑坡。农村削坡建房形成的高陡边坡(大都未采取护坡和排水措施)以及县、乡公路和部分通村道路(挖方路基段大都未采取护坡措施)是滑坡易发区;公路边坡、露天采场等处易引发岩质崩滑;持续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可能诱发泥石流的发生。
三、今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要求,*镇*潜在崩塌、*桥村*潜在滑坡、*街道*潜在滑坡、*镇*滑坡、*乡*、*村潜在泥石流、*乡*—*等7处地质灾害点被列为今年的防治重点。
另外,要以人为本,对危害程度虽然为一般级(威胁人口在10人以下,受威胁资产小于100万),但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点加强巡查。在汛期雨季期间,落实监测人和监测措施,加强监测,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如有人员受到威胁的,参照重点隐患点的要求落实防灾措施,并编制应急预案。
四、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利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有关科普知识,加强典型事件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隐患区群众的抗灾救灾意识。
(二)全面贯彻实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镇乡、街道及建设、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机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规划》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对上述重点隐患点制定具体的治理或避让搬迁计划,做好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报市府办及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各镇乡、街道要加快受灾户的搬迁避让工作,已落实建房用地的,要加快施工进度,力争汛期前搬入新居;尚未落实搬迁用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尽快解决;市国土资源局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千方百计解决*村的搬迁用地,以便尽早对*乡山口村潜在泥石流进行搬迁避让和全面整治。
市国土资源局应依法加大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各有关镇乡、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调查,编制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防治方案内容包括:主要灾害点的分布、威胁对象、范围、监测、预防责任人以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机构、抢险救援人员和应急的各项准备、预警信号、应急通讯保障以及人员财产撤离、路线转移、医疗救治等应急行动方案。其余地质灾害点,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也要注意监测,落实监测责任人,及时收集情况,做好预报工作。
(四)严格执行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制度。在汛期,各镇乡、街道和交通、水利、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要坚持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并同时按灾情速报制度向上级报告。
(五)做好应急救灾抢险工作。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必须立即派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应急调查,并启动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六)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要与气象局合作,积极开展、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所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预报,并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播放,使政府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部署防灾工作。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注意收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根据预报内容,及时组织做好重点隐患点村民的避让工作,同时,要警惕雨后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灾害;防治
1 引言
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中关键环节之一,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决定公路质量的必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越来越快发展,人们对公路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越来越多的公路问题也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公路修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轻者会增加了施工难度,严重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公路路基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概述
公路路基突发自然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种。这四种灾害往往是群发的,降雨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其分别具有以下特点:(1)滑坡。 滑坡在公路工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在重力作用下,斜坡上的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 这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是由其他地质灾害而引发的。 (2)崩塌。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受到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或者滚动堆积在坡脚。如果在公路中出现崩塌,不仅阻碍公路的正常通行,还给事后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重者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外在原因造成的,对公路的伤害较大。它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体向下陷落形成的塌陷坑。(4)泥石流。 泥石流常发生在山区公路建设中,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夹带大量的固体物质,如泥沙、石块等。据统计,贵州省干线公路的地质灾害(含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切坡)共计有301处。
3 公路路基常见地质灾害的预防
面对公路路基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 下面就提出了一些灾害预防措施。
3.1 滑坡的预防
滑坡预防基本方法有:(1)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2)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3)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 当发生滑坡时,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还有很多,比如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这样可以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利用树木或草皮的根系吸收地表水分,在山坡上适当种植可以有效排除地表水;为了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可以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3.2 崩塌和地面塌陷的预防
安徽省S209和G105境内段公路典型灾害边坡均为土夹石及强风化岩质边坡,普遍存在坡面坍塌、岩质边坡崩塌,坡面较陡,部分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对于崩塌和地面塌陷的预防,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考虑改道绕线,以对付塌方规模
较大且难以根治的状况;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增强坡体的稳定性,以防止土体塌落。
3.3 泥石流的预防
在预防泥石流灾害时,需要采用草皮等材料,设置支撑物,如挡土墙、石砌支柱等,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泄水洞等,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坡面荷重,加固边坡,还能够减缓水流对山坡的冲刷作用,使土层干燥,确保坡面有一个牢固的防护体系。
4 公路路基常见地质灾害的治理
4.1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
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有五部分。(1)查明崩塌滑坡的险情状况,包括性质、成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2)参与计算评价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3)危害程度,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4)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源、天然建材等)及社会条件(交通、能源供应、劳工等);(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XX地方路基灾害类型主要有沿河路基水毁,滑坡,崩塌,路基冲断等。S304桂平至苍梧段位于桂平市境内,该路段崩塌滑坡较为频发,调查后发现由于路线沿线水田较多,水系发达,水源丰富,每逢汛期公路两侧均被洪水淹没,从而经常会导致崩塌滑坡。 查明原因后根据引发事故的条件很快便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方案经济效益以及可行性通过核实后,很快便解决了桂平至苍梧段的路基灾害问题。
4.2 泥石流的工程治理
泥石流的工程治理,需要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
5 加强对公路路基灾害防治的研究
5.1 查明灾害险情
查明灾害险情是防治公路路基灾害的首要条件。 公路路基灾害防治是一项特殊工程,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之前,要明确地质灾害险情的存在,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控制地质作用,改造地质体系,加强工程总体布置、结构设计、施工要求等的控制力度。 此外,还要在公路工程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预测地质灾害险情的发展,根据地质剖面分析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活动状态、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地下水及气候状况,地震情况等进行正确评价。
5.2 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严格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公路边坡及后山斜坡的巡查和监测。可采取悬挂“警示牌”、布置监控等措施,作一定程度的预警预报。对于即将到来的灾害,要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以及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的规律和活动强度,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设置警示标志,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重大险情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等,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要多种植树木,降低地质灾害的侵袭。
5.3 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
凡参与公路工程建设的业主、监理、施工及运营养护各方,都要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使他们能够准确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从而在面对地质灾害时,能够临危不乱,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理措施,保证公路路基的质量。
6 结语
公路路基灾害的产生往往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控制好路基灾害,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分析,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切实保障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刘素花。浅谈如何防治公路路基灾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2]齐洪亮,田伟平,李家春.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灾害特征及治理――以国道316线陕西境安康至汉中段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
降水趋势预测。根据市气象局天气预测,年我市主汛期(4-6月)降水量约为1000mm左右,较常年(多年均值为853.3mm略偏多,由于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有降水相对集中期,局部地区有洪涝与内涝发生。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综合气象部门降水趋势预测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年我市汛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将略高于常年。集中降雨时段,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将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大量发生。主汛期(4-6月)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依照市政府下达的年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的要求,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重点防御乡镇要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领导机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落实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值班制度
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要及时组织专家调查,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措施。同时,及时向受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增强他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重点防御区域,重点防范期内,遇有灾害性天气或较强降水时,市、县两级国土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坚持通讯疏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险情或灾害。
(三)坚持灾情速报及应急调查制度
要健全完善市、县、乡(镇)村(或矿山企业)和重点危险点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要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出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须在4小时内,向市、县二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上级政府演讲。市、县两级国土部门在接到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演讲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提出相关防灾措施,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连续集中降雨达80毫米时,要果断撤离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
(四)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及危害性等有关情况,年已将市镇村石塘等22处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进行监测和预防。各县(市、区)要加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编制外地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对市、县二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要切实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对一些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及时制止、纠正,同时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并造成危害的要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要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组、监测员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重点防御区域和隐患点,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各级国土、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平台,及时向社会灾害性天气及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为防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重点培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乡(镇)国土资源所长、乡村干部和监测人员,要组织全市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增强地质灾害监测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手册、培训班等广泛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把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基本情况
县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稳定性差,斜坡岩体的风化、卸荷强烈,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内大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处于易发区。地质灾害涉及全县16乡2镇,具有点多、面广、灾种齐全、规模大、爆发频率高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全县地质灾害覆盖率达县域面积的70%以上,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的群众达5700余户,31000多人。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施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的方针,着重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地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努力保障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负总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的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二)具体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主要从政策保障、土地保障、资金保障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落实。
1.政策保障。在生产发展上优先补助搬迁户,在建房贷款上实施优惠。在新农村建设、水电开发移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尽快安置灾民。
2.土地保障。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转租、调换、退耕还林或根据就近搬迁原则将未承包土地及闲散地调整给搬迁安置户等多种形式。原宅基地,原则上要求复垦。
3.资金保障。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根据省项目补助资金大小,明确搬迁户补助标准和发放程序。
4.制度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措施;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搬迁户签订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四、工程进度安排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
我县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搬迁的农户数较多,避险搬迁安置为175户。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12年~2016年)》,由在规划内的农户向当地政府提出自愿搬迁申请,各乡(镇)通过对规模、稳定程度、发展趋势、危害性、危险性及农户受灾害点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后确定今年避险搬迁对象。搬迁农户必须与县国土资源局及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自愿搬迁申请书》、《地质灾害避险自愿搬迁协议书》。
(二)避险搬迁选址的落实(2015年8月至2015年9月)
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12年~2016年)》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选址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户必须进行搬迁安置的新址选定,选址以安全为首要原则,避免再次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结合“就近安置与发展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及生态移民搬迁相结合”的原则和本地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内容。
(三)避险搬迁户动工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
搬迁选址确定后,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村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对新房建设的督促工作,同时对搬迁户所遇到的具体困难给予帮助和解决。
(四)验收阶段(2015年12月)
搬迁安置户的新房屋验收,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村联合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一看、二查、三听”方式进行。一是看搬迁户是否按《实施方案》搬迁完毕、安置房的取得方式(新建、购置旧房;安置房的间数、面积)、灾害区域内旧址房屋拆除情况(是否全部拆除旧房)。二是检查搬迁选址是否按《实施方案》要求选定,是否位于安全地段。三是了解搬迁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是否适应等各方情况。
五、资金筹措及安排
(一)资金筹措
搬迁安置工作所需资金由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减灾防灾专项资金解决。
(二)资金使用及安排
严格按省级下达的补助标准,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县国土资源局向县政府申请,经县财政拨付国土资源局后分别划拨至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一次性支付给搬迁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