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工程的应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流工程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生物流化床、悬浮填料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97-02

一、前言

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国家大力倡导中水回用。各工矿企业积极响应污水零排放的号召,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的工艺是各大科研机构、环保公司大力研究的课题。

由于深度处理的污水往往污染物比较低,常规生物处理难以达到较高的污泥浓度,所以处理效率不高,达不到回用水的标准。目前在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有:生物法、混凝沉淀、过滤技术、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技术、膜分离技术等。生物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河南某煤化工公司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项目阐述生物流化床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上的应用

河南某煤化工现有一期污水处理站设计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提标的要求,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厂方希望通过新建一座回用水站,使污水处理站出水经过回用水站处理后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质指标,从而用作厂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水。

新建回用水站的进水是来自一期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一期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5000m3/d,其中煤化工废水3000m3/d;生活污水12000m3/d。现有污水系统出水水质如下表1 所示,该水质为新建回用水站进水水质。

针对该水质,现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为:生物流化床+强化混凝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再生水质指标。

生物流化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膜处理技术,其特点是采用密度略大于水的悬浮填料为载体,微生物附着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在床内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污水和生物膜充分接触。由于床内微生物浓度很高,并且氧和有机物传质效率也很高,故生物流化床工艺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对难降解的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

二、回用水站流程框图

三、各单元规格参数

3.1、原水池:

池容:1250m3

结构:半地下式钢砼

配套:提升泵

3.2、生物流化床

原水经过提升进入生物流化床,经过均匀配水后进入各个流化床单元,在流化床中经过生物膜降解作用进一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生物流化床采用钢砼结构。

设计水量: Q=625m3/h

进水浓度: CODCr=60~80mg/L

出水浓度: CODCr≤30mg/L

污泥浓度: 5000mg/L

规格尺寸:20.0×15.0×6.0m.(分4格)

结构形式:钢砼结构

配套设备:

①生物流化床内部结构设备,4套

②生物流化床配水装置,4套。

③生物流化床曝气装置,4套。

④生物流化床填料,4套;

⑤罗茨风机3台,2用1备,

风机参数:Q=5.39m3/min,N=11KW,P=0.06Mpa.

3.3、强化混凝沉淀池

污水从生物流化床经过分离后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中,采用斜管式沉淀池,将水中混凝后的悬浮物进一步的沉降去除。

设计水量:625m3/h

尺 寸:沉淀池采用矩形结构,尺寸为11.8×14.4米(分2格),总高5.5米(含泥斗);

结 构:半地上钢砼;

配套设备:

①污泥排泥泵2台,一用一备,Q=18m3/h,H=15m,N=1.5KW,含压力表、各种阀件等附属设备。

②管道混合器1台,尺寸:DN600

③斜管填料及支架2套,D40*1000mm,支架为钢制防腐。

④两槽式组合加药装置2套(PAC、PAM)

中间水池

池容:400m3

结构:半地下钢砼

配套:提升泵

3.4、多介质过滤器

污水从混凝沉淀池沉淀后自流进入中间水池,由提升泵打入多介质过滤器器,通过多介质滤料的过滤的方法截留水中残留的SS,多介质过滤器设置八台,七用一备,也可根据水量灵活掌握开启台数。

设计水量:Q=90m3/h・台

数 量:8台(7用1备)

结构形式:碳钢防腐

外形尺寸:Φ3.2×4.90m

滤料形式:石英砂+无烟煤

配置设备:

①反冲洗泵两台,一用一备,Q=300m3/h,H=32m,N=45kW。

②反洗风机两台,Q=5,96m3/min

③电动蝶阀,7只/台。

④总管电磁流量计一台,规格:DN350

四、项目过程

本项目采用西门子PLC300全自动控制,自2013年5月份开始实施,与2014年8月竣工完成,2014年10月30日验收合格。

4.1、出水水质:

4.2、再生水水质指标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质指标.

五、结束语

出水指标均优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质指标。本项目是生物流化床技术在回用水工艺中的成功应用,为后续中水回用项目提供了参考业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33-02

新疆沿边有十七个一类口岸、十一个二类口岸,同时又是新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持续增长,稳居我国陆路口岸过货量第二位,铁路过货量位居全国第一。西部大开发和全国19个省市的对口援疆也快速助力新疆经济的发展,夯实长治久安的基础。加快新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新疆“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100家物流企业和重点支持100个物流发展项目,以改变新疆物流业现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首府乌鲁木齐作为国际商贸中心、进出口贸易桥头堡、通往内地和南北疆的交通枢纽、西部商品加工中转、集散基地,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飞速增长。

物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管理模式不断推动着的物流现代化的发展,对所需物流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新要求,物流专业只有不断地改革、调整,实现专业建设的现代化,才能与新疆经济建设、物流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通过对新疆物流企业调研,邀请物流企业专家和物流教师共同参与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建设。

一、物流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物流专业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专业建设背靠新疆物流企业群,实施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物流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围绕物流职业岗位人才规格要求,对准物流岗位设课程,对准物流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构建适应物流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物流专业应用型的课程体系。根据物流生产与经营特点,结合行业实际,归纳形成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管理情景,促进学生工作经验的形成。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和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征集行业、企业意见,及时对专业计划进行调整。如此,既相对稳定也与时俱进,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物流工程的课程结构,使之符合物流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在物流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由物流行业、企业专家与物流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改革小组来分析确定本科目课程面向职业岗位应完成的知识、技能、关键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形成科目课程标准。

以物流工程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为标准,设立物流核心课程,形成物流专业教学模块与实际物流工作环境无缝链接的课程体系;以具体物流工作流程、工作环节为课程质量标准,设立物流实训课程模块,形成贴近物流实际操作过程的核心课程的设计思路。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选修课)部分。具体运行机制为:第一学年以素质教育课程学习为主,在校内培养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第二学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三学年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对集中的生产性实训。第四学年上学期,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进一步强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选修专业拓展能力课程,使专业知识更加宽厚;第四学年下学期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先学习,后实训、实践,然后再进行专业学习补充的培训过程,完善自身专业综合知识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实施项目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研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实践教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开展互动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选用恰当、贴近的物流案例,开展案例教学;结合物流企业的参观教学,增强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开展物流的实务调查,深入了解物流行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物流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时间和操作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考核上也采用了笔试与实务考核相结合,效果较好。

四、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物流专业已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多年,鼓励物流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物流员、采购员、助理物流经理、营销员、仓库保管员等),同时在课程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要求与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大纲相关联,将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五、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

在物流实践教学中,采用校内物流实训室与校外物流实训基地相结合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顶岗训练,增强物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岗位意识,弥补校内教学环境的不足。

专业实践教学,采用模块式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学时比重达30%以上。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结合新疆工程学院立项,建立校内物流实训中心;一方面坚持走校企结合之路,共建物流实训、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建立多个校外物流实训基地,由乌鲁木齐市知名物流企业的实践教师进行指导、训练,以学生能够真正达到掌握物流技能为目的,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物流实践教学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为此要实现“四合一”,即课堂、现场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突出体现以物流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物流实训基地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载体和依托。它具备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功能,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构建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能力。

六、改革考核方式

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和小组考核相结合、平时和考核相结合、企业师傅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除笔试外,通过物流实践技能测试,如物流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汇报、参观某企业物流中心后的感想等方式;在物流企业实行时,考核学生物流设备的基本操作,利用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对货物进行入库、库位分配、拆包/合包、出库的信息处理;结合小组课内外作业,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核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除教师评分外,对于课堂成绩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嘉宾教师参与评分等多种方式。除此之外,还通过课内外小组作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技巧、使用多媒体的技能以及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综合验收。

七、教研活动定期化、常态化,提升物流教学质量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搞好专业和课程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化、常态化的教研室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物流教研室各位教师的思想、文化、教学等各方面素质。物流教研活动能更好地推进新疆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物流教研室应该发挥团队作用,交流物流教学经验,开展物流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物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根据人才市场导向需求教授物流专业学生真正有用的物流系统知识、专业技能。

八、抓好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将提升物流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物流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来主抓。我们聘请乌鲁木齐市知名物流企业的专家,并由物流实训室建设商的培训师对我院物流专业教师进行了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国际物流、物流运输等知识的培训。采取了以下几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专业教师的岗位津贴、送专业教师培训、读博深造、下企业调研、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专家讲课、与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等。

第3篇

1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我校全面修订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物流工程专业结合CDIO理念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就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一些探讨。

2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进行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校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本专业对我校四届毕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仓储、运输、采购、物流金融、供应链、业务处理及大客户管理以及信息等多个领域。一方面学生就业面宽泛,与专业的相关程度较高,达60%;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主要是要增加企业实践。具体如图1所示。

3支撑条件建设

3.1校企联合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资源。目前我们已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协议,校企共同承担专业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的项目开发,共同研讨软硬件环境的搭建,为我校物流工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本专业已按照四大核心能力的要求搭建了软硬件环境,并尝试开展模块化实验教学。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积累,我校物流工程专业较好地利用了校友平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10余家,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些条件的建立为我校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平台。

3.3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行业、企业精通物流运作管理、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发挥他们懂技术、知工艺、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另一方面采取合作研发、企业实践等多种措施,让教师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将自身的学科知识融入到企业的实际运作当中,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4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