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英语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英语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97-01

一 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体现

所谓的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随着不同国家、民族与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加深而出现的理解他国与让他国理解本国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个人价值观与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具备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并开始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做出价值判断,但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们的判断往往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国际理解精神和态度,挣脱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束缚,从国际视野去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国际责任感,提高国际意识。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教育中有重要的体现,就高中英语教材的选材而言,它从不同侧面去体现了英语国家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理解异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二 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现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视,高中英语教育中过分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还是以高考为指标,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淡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英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掌握,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进行一系列知识点讲解和大量的习题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跨文化意识、国际意识的培养,也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交际体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国际理解能力与态度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体验中才能形成,导致了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水平较差。此外,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忽视了英语的表达,对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理解较为片面。

2.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高中英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英语教育以高考为主要目标,高中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大学,因此英语也就被当做一种工具;其次,在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英语学习时潜意识运用汉语的思维进行理解与表达,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受思维方式的局限,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没有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此外高中英语教育中老师片面依赖于教材和课堂,老师的国际视野缺失,学生多元文化体验就受到限制;最后高中英语教育中缺乏国际理解教育的语言环境,缺乏多层次的信息与情感交流,学生的英语交流仅限于课堂,使学生缺乏对国际理解的能力与态度。

三 加强高中英语教育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对策

1.拓宽学生的交流途径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与交往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英语交流,拓宽学生的交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国际理解教育服务,运用录音、录像资料及各种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进行国际理解与交流的渠道,或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听课与交流,深化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人际交流关系。

2.英语教师要注重国际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全球意识,将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渗透在学习中。不仅仅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在课堂上加强英语交流,让学生进行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异国文化,形成国际理解能力。

3.革新高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

改革传统的以语音、语法、词汇为主的英语考查方式,适当减少英语客观语法知识题,增加英语语境应用的试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要增加英语活动考察,学校组织民族文化讨论与评价,或进行异民族风情演讲,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提高国际理解能力。

4.引进外籍教师,创设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外籍教师资源,加强学生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国际意识,同时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进行认识,加强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社交规则等的直观印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1.国际理解教育

由于彼此宽容、尊重及理解是全球化时代迫切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念,因而国际理解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际理解教育是密切关系人类命运和人类前途的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因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所以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涵义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爆发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重点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在称呼上联合国也相继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多次的变更,如“世界市民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及“国际理解与和平教育”等等,但常采用的依然是“国际理解教育”。然而,我国研究人员则认为,在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应扩展成国际教育,还有些学者认为国际教育通常涵盖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全球范围内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教育或者世界教育,其二就是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者教育理论体系,也就是国际理解教育。虽然国际理解教育的名称不同,但是所表述的意思基本上是类似的,也就是教育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通过世界帮助所有人进一步认识世界,进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在达成共识和理解的前提下,主动而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和交往,进而真正认识到世界相互依存的客观存在,最终懂得如何共同生存的道理。

2.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

国际理解教育重点强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各个国家人和人的理解。事实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切实地学会与他人共同生存,国际理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共存”。身为教育的主要支柱,最初“学会共存”是由国际教育委员会所提出来的,同时受到整体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对全球人民进行培养,换言之是对那些具有“全球意识”的人进行培养,是和地域差异、传统血统教育所不同的,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和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人进行交往和沟通。然而,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这既有对世界性事物承担的义务,又有相对应的权利。因此,大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并非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这样一来,必须要求全世界的人加以深刻反思。在当前的班级和校园内,国外友人日益增多,学会怎样与他们共同生存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蕴含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学会生存”课题应当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精神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这不仅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和理想,又是国际理解教育深化的环境。

二、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学校教学中进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样一来,导致在理解国际理解教育观念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9•11事件中,中学生群体中仍然广泛存在漠视个体生命的不良民族主义观点,这种不当的民族主义情绪对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性的影响,甚至也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造成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明显不足,比如有些学生接触日本漫画文化后对其中的暴力成分加以吸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与世界深入及广泛的接触当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诸多的误解。所以,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应当切实地、明确规范化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国际理解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仅仅存在不系统、不自觉且零散的国际理解教育成分,国际理解教育依然未自觉地形成。

1.国际理解态度过于冷漠,进而忽略交际体验

在当前,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为人际交往。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共存的思想意识,要对自我的外在存在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要用丰富情感和具体行动来与他人进行交往。对语言进行合理和恰当的使用,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及增进友谊,有助于情感沟通。情感态度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教学的一大目的是借助语言教育,对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加以培养,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品质,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祖国意识。但是,我国的英语教育却错误地认为英语教育与情感态度没有任何的关系,进而使得英语教育仅仅局限在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的层面,严重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人们不能用理性来代替感性,用训练来代替日常体验,这样一来,难以体会人文素养,难以增强合作意识,而且培养出的人才也难以与社会的挑战及需要相适应。

2.国际意识淡化,偏重语言知识灌输

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一大途径,英语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国际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然而,在英语教育当中,学校和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考高分,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分解知识点,尤其是把语法知识细化成多个能力点、语法点和知识点,而教师则以这些“点”出发,展开英语知识的讲解和呈现,同时对大量的练习题进行设计,以便于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则借助于背诵、练习和听讲,通过机械的、反复的操练大量的练习题,试图提高英语水平。但结果往往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不高,而听说能力则更差,英语课堂教学在我国已经逐渐的变成枯燥无味的课程。在这种长期封闭的状态及传统形式主义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的重视培养学生系统性的语言知识,却严重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英语教育的价值,最终使得英语教育脱离了交际文化环境,无法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三、英语教育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

1.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自主选择机会,以便于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及责任意识进行培养。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所开展的课外活动应当尽最大限度的与个体的自主选择相满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人和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现实状况用心体验,进而对相互协调与相互尊重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的理解,使人们能够从根本上去感受“世界公民”要承担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

(1)组织专题讲座

在学校英语教育中,学校可以聘请留学归来的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国外的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的知识,再和我国内容进行对比。经过详细的介绍、分析与对比,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开展外国影视欣赏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观看英国或者是美国的电影,这主要是由于电影属于文化的一个侧面表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演员的表演,了解到非言语交际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3)鼓励学生收集关于国际理解的相关资料

在课下,教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人类遗产”等的资料,或者是从美式、英式的文学作品中摘抄时文、收集英美文学的一些风俗习惯等资料,形成一个国际理解教育资料库。这些资料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获取文化养分的来源,同时能够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国外文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具有包容各种文化的博怀,同时树立较强的民族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意识,从更多方面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方式等,多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从而能够真实地让学生感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

(4)利用课余时间演绎英语短剧

短剧内容既能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材料,又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英语国家的故事。对于英语短剧的表演,成为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一个最佳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教材内容改编成小短剧,再由学生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在情节中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也可以结合一些西方的假日来举办相应晚会,这样一来,学生会在具体的活动当中体会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熟悉与了解各个国家的民族风情。我国英语教育中开展有序、合理、适当的课外活动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补充,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对课外活动加以利用,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政治以及文化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国际理解教育的机会。

2.充分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地对教育内容加以拓宽,对课程资源进行大力的开发,使日常的英语教育全面地体现出国际理解教育精神,实现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机结合。我国现行的英语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所收录的基本上都是极其优秀的作品,并且涉及到的英文篇章都承载着十分丰富的风土人情和文明底蕴。因此,只有英语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在逐步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的基础上,融入时展的特色,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热爱自然环境,关注未来人类的发展,重视国际理解意识的培养。然而,单单借助于英语教材无法满足国际理解教育的迫切需要,应当尽量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对他国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理解与遵守各国的习惯与文化。

3.教师要树立全球意识

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时,英语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国际知识,具备较高的国际交流技能,此外,理解国际的态度应该十分端正。可以说,提高英语教育者的国际理解素养,成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可靠保障。在学校教育向世界开放的新时期,学校和教师普遍丧失了教育经验优势,因此,教师和学校应当以积极且正确的态度看待新的任务,将学校真正地创办成为能够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的场所,同时向学生提供理解社会的信息。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思想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应当具备较强的全球意识,要深刻地理解“为和平、为人权和民主”教育纲领,领悟国际理解教育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诸多内容进行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渗透,主动自觉地将英语教育工作与世界民族、人权和和平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英语教育者当为推动世界人民相互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第3篇

一、教育国际化概述

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职场人才。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为了与国际化教育背景相契合,在职英语教学必须适时作出改革,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的改进实现我国在职英语教育与国际的衔接,切实培养适于职场发展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二、如何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正确定位在职英语教育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传统的在职英语教育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为此,我国在职英语教育就应立足国际化背景进行改革,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同步改进教学管理,促使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在职教育,都挣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较强,但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却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缺乏,虽有各种英语资格认证却欠缺必要的职场运用水平。

为此,我国的在职英语就应从各种资格认证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从以职业资质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以国际化课程背景下的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转变(注:EA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下同),延伸在职英语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之所以要将我国在职英语教育定位为学术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更是因为学术英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术英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在职场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际,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达到无障碍沟通,也为进一步的职场发展奠定扎实的英语基础。

(二)优化在职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科学的课程设计是有效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在教学国际化背景下,在职英语教学课程也应进行优化设计,为教学的有序进行以及更好培养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为此,学校要针对在职学生主体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相关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制定学科目标,指导学生分步完成。这一步骤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在职英语教学课程的设计的成功与否,学校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大与职场的无滞后信息交流,以确保自己的教学目的紧跟时代潮流,符合职场企业对于在职人员的英语各项指标需求,现实地,量化地,有针对性地设立在职英语教学目标。

在了解市场和学生需求,并大致设定阶段任务后,学校就应从实际出发对在职英语教育大纲进行修订,构建符合教育国际化背景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对基础课程进行精简、调整和压缩,在教学中引入ESP课程[1],尤其是EAP课程,以使得学生通过在职英语教学能够掌握必要的职场英语交际技能,并具有使用英语进行工作探究的能力。具体制定课程设计时,学校要针对如何与职场各行业的双语课程进行有效衔接予以深入探究和思考。可考虑与部分职场双语专业课程进行衔接,从原本的语言学习向内容学习转变,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期在职场中得到更实际的应用。

(三)强化在职英语教学组织管理

随着职场对在职人员的英语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英语专业,致使英语专业的在职人员学生数量日臻庞大,过多的学生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也极大地缩减了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造成在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降低。为此,在职英语教学应针对教学组织和管理进行改进,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集体学习,共同探讨。但对于譬如口语、写作、小组研究等内容,在大班上课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小班,将每班人数设定在20人左右,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口语练习,方便教师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加强职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使用,与他人顺畅的沟通以及良好的交流是评判英语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种无障碍的交际不仅建立在双方语言互通的基础上,更在于对国家文化的深刻了解,掌握民族心理和民族传统。通过教学内容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涉猎不同国家的文化,避免学生因为缺乏对于文化冲突的了解进而引发的单词都会,但深层含义领悟不对的现象。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以更好适应职场需求。

(五)引入现代科技进行在职英语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职教育也日益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在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英语教学也随之引入了现代教学手段这种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内化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抓住在职生对于日常工作当中的英语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现代科技的引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观摩职场相关英文片等的同时,提升英语能力。此外,在强化学生在职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利用网络广泛涉猎国外先进文化,更好契合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理念。

结语: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重新对在职英语教学进行定位除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外,还需要培训学校立足国际视野,洞悉国际在职英语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料,并以此拓宽在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把英语运用到自己的职场日常工作当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场定位。

第4篇

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以“国际理解”作为教育的理念并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宽容、互助等优秀品质,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竞争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团结协作。

一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1.大学英语教育注重语言知识,缺乏国际意识培养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的主要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把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也都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课堂英语教学的词汇、句子以及英语语法等知识,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英语阅读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是采取忽视的态度。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语言实践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国际的文化知识,达不到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2.大学英语的教材存在缺陷,国际理解教育知识不突出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已逐渐把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当中。例如,有些文章介绍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地理风貌等。虽然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并不突出,并没有明确规定课程大纲的学习目标,大学英语教育当中的国际文化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这样,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个明确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上,也无法对国外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

3.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无法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态度与能力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简答的附加方法,也就是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上,补充和添加相关的其他国家、民族以及区域的文化知识内容。这种简单附加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的能力目标。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国外知识文化,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国际理解教育态度和行动能力的目标,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二 国际理解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整合方案

1.将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整合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分为国际理解知识、国际理解态度、国际理解技能以及国际理解视野四个教育目标。这四个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国际理解视野和国际理解态度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外语知识,能够利用外语知识进行国际交流与理解。通过外语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其他国家的信息,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并在国际交流与活动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教材,做到课程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教材上,虽然有一些文章对国外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地理环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但是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上看,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并不是特别突出。而且课程教材的设计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进行训练,对国际理解的态度和能力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做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整合,同样也需要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做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整合。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专门的英语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具备普通的文化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中,普通文化的内涵已是非常广泛,能够有效陶冶教师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师的人文素质,进而形成国际理解教育视野,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国际文化的教育。而在专业态度上,教师必须要以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理念,把学生个人的发展通过以及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作为学生的主要目标。

第5篇

一、英语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影晌

英语输出是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展开的,但是直到19世纪末,它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言。很多人认为,使之成为世界语言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冷战的影响、美国在世界上的一超独大和经济上的全球化过程等等。从当今的现状来看,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和普及,以及英语文化的箱权引发并加剧了世界语言的濒危和消失。英籍语言学家菲力普森(PhilliPson)用语言帝国主义来批评英语在全球范围的普及。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明的载体。但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和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伴随英语的不断传播和普及而来的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渗透与占领。美国凭借其科技、经济、军事、媒介手段的强势,通过英语这个载体把美国文化、价值观强有力地输送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英语语言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如今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众多学习英语的人的价值信念和文化取向。澳洲学者彭尼库克(Pennycook)把英语在全球的传播看作是制造殖民意识形态的场所。菲力普森在论及英语的全球化时指出,帝国主义实施殖民统治不仅仅只是占领领土、掠夺经济,而且还控制人们的头脑(conqueringminds),而这主要是通过英语来实现的。他认为,英语国家的政府是出于经济和政治目的来制定语言政策,推动英语的全球化的。因此,不能把语言简单地看作只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会从文化角度介入全球经济资源再分配的竞争,它还是获取政治文化利益的重要工具。语言背后蕴藏着文化信仰、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诸多深层内涵。

英语国际化进程使英语渗透到其他语言中破坏了其纯洁性。一些国家采取了措施保护本民族语言。在亚洲,马来西亚取消了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的地位。在欧洲,法国有志之士提出为捍卫法语的纯洁性而奋斗,并立法保护法语免受英语影响。波兰制定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法语为母语的加拿大人也全力阻止英语泛滥互联网。他们要求蒙特里尔市的一家电脑公司将所有的网页翻译成法语,认为他们有权阅读用法语制作的各类广告。在俄罗斯,人们对俄语的前景担忧,前总统叶利钦和莫斯科市市长尤利.卢兹科夫都曾抱怨商店标识和广告上充斥着太多的英语。英语的国际化同样也在影响着中国。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的人在学习英语的国家,中国学说英语的人比整个美国说英语的人还多。如此巨大的学英语的人口加上快速发展的ELT(EnglishLanguageTeaehing)使得英语成为了中国的语言。中国ELT公共教育的目的也旨在使学生掌握这一世界性语言,培养他们的多民族和多文化意识。ELT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重要方面:一是理解其他文化;二是解释我们自己的文化;三是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来教。然而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课程中,上述三个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衡。贾中正提出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某些误区,体现在词汇教学方面就是当今外语教材缺少反映新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生活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反映在语篇教学上更是重文学,重名家经典,而忽视英语在当今时代的实用功能。

其实,无论中国的ELT还是整个亚洲的ELT一直特别强调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和阅读而忽略通过英语来推销和宣传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随着对英语作为世界语这一客观现实的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中国人需要英语是为了和世界各族人民进行交流,传播解释自己的文化习俗,在国际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因此,在多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引入和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纳入新型外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解释的交际技能,我们才能够减弱由于英语的传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3-0018-05

收稿日期:2017-01-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跨文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合研究”(XJK013BBJ001);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优秀青年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的文化适应、生成与构建研究”(湘财教通【2015】54号) 。

作者简介:曾健坤(1982-),男,四川温江人,教育学博士,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从1862年的首开英文课至今,制度化外语教育在我国已历150余载。这期间,英语及英语教育一直处于连绵不断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根据Crystal的统计,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数已远远超过了以其为母语者。英语的繁荣、扩散,及其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语言。而在我国,英语及英语教育又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众人皆以全球为时髦,以国际为尖端,殊不知本土亦不可忽视。如果忽略了英语教育的本土化,那么,全球也好,国际也罢,对于国人而言,无非是可见不可触的空中楼阁而已。当下中国的英语教育面临百般诘难,圈外的人不满,圈内的人无奈。时而推出一批“模式”,r而搬来一套“理念”,老师们称已尽心竭力、疲于奔命,社会舆论却依旧不依不饶,大张挞伐英语教学的无效。这恰与英语的繁茂不甚相衬。因此,我们需要反思:难道英语教育在中国“水土不服”吗?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英语教育作为普及英语,培养精通英语的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手段,其重要性也不言自明。因而,在兼容本土与国际的语境中,审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是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内涵

我们每日大声疾呼中国的英语教育一定要走向国际。于是,为了国际化,我们义无反顾地抛却了本土。可是,抛却了本土就必然实现了国际化吗?岂不闻“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不正是本土的?在汹涌而来的国际化浪潮中,我国的英语教育将何去何从?

1. 国际化不是全盘西化

杨启亮曾详释了课程与教学本土化的重要意义,颇有见地地勾勒出了本土化的路径[1]。推而广之,中国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可是,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言必称希腊”之声总是不绝于耳,结果又时常食洋不化,把改革煮成“夹生饭”。“橘生淮南”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在实践中却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正是盲目追风所致。“教育国际化不是西化、欧化,而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一种理念、形式和方法上的借鉴,是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是培养心系祖国、胸怀天下、会通中西、学贯文理、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2]

2. “本土”与“国际”是一对关系的两个平等维度

国际化不是西化,本土化也不是封闭化。本土化不仅体现在民族特色、国家特色上,而且还反映在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教师和学生的个体特色上,也是不能照抄照搬一刀切的。我们可以模仿钱梦龙、魏书生等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但教学模式、课堂教案、教学方法你能全盘照搬吗?稍有不慎,就是“东施效颦”。说到底,我们还是要讲求“本根本土”的“本土特色”。因而,无论就英语教学国际化而论,还是就其本土化而言,他们的路径都绝不是照搬,终点亦不是“山寨”,而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真正的国际与本土的融合。所以,英语教学本土化应该定位于调整现行英语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实施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融合教育,实现我国英语教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和”与“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且国际化性质鲜明的新型英语教育范式。

3.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归一:跨文化

国际与本土兼容是我国英语教育走向跨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以英语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为基石,以市场为导向,与行业协同,注重跨文化意识,强化本土知识与文化的累积,是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国际外语人才培养,目的是把语言基本功与多元文化素养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与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的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当前我国高等外语教育面对着日益扩大的多元化社会需求,而制定跨文化的外语教育策略是对这一需求的基本应对。跨文化,顾名思义,“跨”字为其关键之所在和核心要义之所系。所“跨”必是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并列、对峙或交织,“跨”所需解决者是两者或多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甚至是共生共长。国际化和本土化都是跨文化的必备元素,不可偏废。跨文化的形成是与多元文化知识的建构密切相关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本身也是多元的,将“国际化”同“本土化”二化归一,实则也是跨文化的多元整合。

二、我国英语教育的问题剖析

1.本土型应试教育泛化,腹中有万语,口中无片言

多少年来,英语教育的痼疾如鲠在喉。我国的英语教育耗时最长,效果却差强人意。“哑巴英语”成为中国人学英语的代名词。痛定思痛,这无关学生的学习能力,无关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在于本土应试制度的深入骨髓。据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职业翻译只有4万多人,专业翻译公司3 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的专业人员就更少[3]。其中,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的匮乏已构成了人才市场的瓶颈。究其原因,应是当下中国的英语教育不能幸免于应考的泛化,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于是解题的机器辈出,而能堪市场考较的人才过少。这无疑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大硬伤和悲哀。

2.殖民化机械授受,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课程的语料主要反映英美的主流文化,少有将本土文化与之结合的诸如比较文化类课程,更缺少介绍本土风土人情的材料,以至于文化课本身就少,而最终沦为完全介绍英美国家历史人文风情的纯西方文化课。学生对自己文化尚且一知半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了单向的输入者,被动的接受者,没有意识和能力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从而去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4]。语言不仅是一门工具,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行为和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的内在性格的外显。当一种语言以殖民者的身份涌向他民族时,碰撞不可避免。在强化英语教学的所谓“地道”时,在不断训练学生的接受与模仿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仅只是在给学生输出英语语言技能吗?其实,这一过程是英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入侵”过程。潜藏在语言中的是外族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所以,英语教学兹事体大:个人情怀,家国天下,民族文化都与之息息相关。如果教学中,老师只是“原汁原味”地传授,学生一味照单全收,那么我们的学生往后可能就只知有莎翁,而不知有太白,只会在“情人节”花前月下,而淡忘了“七夕”的悠远缠绵。

3.功利当道,人文缺失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纷纷转向以英语技能课为主,大量技能课程、职业训练课程充斥着外语专业学生的课表,人文类课程逐渐沦为选修课,课时也大量缩减。一时间,英语技能课成为专业唯一核心课程,英语专业俨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职业技能训练所”,工具理性甚嚣尘上,严重挤压了英语文学、文化、语言学之类的英语学科人文课程的生存空间。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隐喻的,曾经的英语语言文学渐渐沦落为“昨夜之花”,而所谓的人文素养教育,则直接被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大潮所湮没。应该看到,英美文学等通识课程都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它们的设置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西语系。这类课程“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中断,80年代以后,他又重新回到大学校园。”[5]但是,在市场化冲击下,高校不仅未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校园内外甚至出现这样的评价:“英语专业学生没有思想,没有‘文化’”。很难想象,一个抛弃了人文教育的专业,与职业培训机构何异?一个没有“文化”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堪称人才?换言之,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同工厂中机器一般,技术含量或许还行,只是没有思想,终不免被大浪所淘。

三、跨文化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必由之路

“文化”一词语出《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而,中国学界有文化即“人化”一说,目的是化人。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与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的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人才。跨文化的形成是与多元文化知识的建构密切相关的,实则也是多元文化的整合与重构。跨文化必当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会。

英语教育是多元文化通达教育实现的必要载体。依托英语教育,不同文化的碰撞、对话和理解成为可能。跨文化理解是中国的英语教育文化建构和教育教学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基本价值诉求。英语教育的文化建构经历着从多元碰撞、摩擦到跨文化对话交流,再到跨文化理解的过程。多元是我国英语教育文化的本来面目,多元并存直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摩擦碰撞。但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作为结合中外的合体,摩擦与碰撞终究要归于共生与融合。而在此之间,居中环节就是对话与理解。跨文化对话使跨文化理解更易达成;跨文化理解使跨文化对话更加深入。对话和理解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对话是基本手段,理解是直接目的。正视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多元文化现象,认同文化多元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积极促成跨文化对话的实现。而跨文化对话的有效进行,将使我国英语教育的文化建构之路更为平坦,形成深入而持久的跨文化理解,对文化的共生与融合产生直接的现实影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将文化的多元以课程与教学的实施途径而具体化,将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在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变为现实的理解与对话,是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根和干,他族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枝和叶,本固则枝繁。人们只有把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作为基点,才能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当下的英语教育已然意识到了跨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有失偏颇,以文化的输入为主,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文化的输出与弘扬。从教学目的上讲,中国英语教育所期许的不仅是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文化,更为重要的是用对方所能听懂的语言来了解己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文化,即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人群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H绝不仅仅限于交流对象的理解,而且还要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实施文化影响的内容。”[6]

四、跨文化视域下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策略

1.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树立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英语教育人的终极关怀还是要落在为祖国服务上,英语之用也主要在国内。因而,英语教育非但不能罔顾本土,相反正要立足本土,同时面向国际,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为“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英语人才”。于是,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将文化的多元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作为国际化教育战略的基础,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实施都体现出多元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促进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形成文化的自觉、自信,同时又要充分吸纳国际元素,取长补短,走出狭隘与自封,形成知识与真理追求的向心力,将国际化与本土化充分融合,树立跨文化的国际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2.建设“本土与国际兼容、语言与专业复合”的课程体系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既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原点,亦是我国英语教育的旨归。建设本土与国际兼容的课程体系,要将课程目标与我国英语教育的旨趣紧密结合,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高与国际、本土的适切性。课程体系中除了包含坚实的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应还有旨在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的跨文化课程,将包容灵动的国际语言学习意识同一定的专业基础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建构多元复合的中国英语教育课程体系。英语教育既是在本土环境中进行,又充分模拟国际语境,应添补相关专业基础,形成跨学科体系。审视当下的英语教育,主要还应从以下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减少或整合一些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国际教育相关课程,如跨文化交际、文化比较等课程:英语语言课程设置除了技能课程外,还应将文化与跨文化类课程与上述公共基础课程充分融合,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国际性与本土性;专业外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将专业课程的建设放在国际化的平台,同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有效协同,开发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责任与对国际的感知。

3. 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国际与本土并重,注重文化输出

课程内容如果只重本土难免狭隘,而只重国际又不免“崇洋”。我们应该以国际的视野与胸襟正视与直面国家与区域的发展和需要,使课程的建设与国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在内容上体现国际视野又兼具家国情怀。传统的英语教材通篇不是英美风情,就是美英趣闻,从头至末“洋汁洋味”,从里到外洋风洋情。学生学后,开口圣经,闭口西谚;逢人先谈好莱坞,电邮也聊NBA;宛如生于英联邦、长于美利坚般浑身上下一副洋洋自得神色。教材确是应该充斥着大量文化信息的,而却绝不仅仅是英语文化信息。尤为重要的是,还要有学习者本民族的文化信息的内容。总的来说,课程内容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母语文化材料,即以学习者自身文化为内容的材料;二是目的语文化材料,即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学习内容;三是国际性目的语的文化材料,即以世界上英语非母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教材内容[6]。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名人典故等经典国粹,都可成为英语教学语料;特色文化、区域文化也可列入其中,从大中华的儒释道,到各区域的优秀文化如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论,以母语文化或学习者本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目的语语料能够使学习者产生一种亲切感,降低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感。Ellis和Robinson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熟悉语料的文化背景,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将得以激发。而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处理此类语料能够减少学生在处理信息输入时的意识分流,使其能够有更多时间关注“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提高外语学习效度[7]。

4.创生中西合璧的本土教学理论

于国人而言,英语作为外族语言,其教学理论也多为舶来。当下的外语教育教学界,多以崇尚、引入甚至追随外来的一些所谓先进的国际化英语教学理论而沾沾自喜。从课程论到教学论,以理论的新和异为引入标准,少有鉴别,更遑论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其结果是,搬来了诸多虚有其表的新鲜理论陈列于各种报刊杂志,而再无任何实际意义。我国的国情、现状和民族文化特色决定了我国的英语教学必然有其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对之深入剖析、有效甄别,并结合我国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去粗存精地加以吸收、借鉴和引入,并逐步使其本土化。在方法论层面,英语教学法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师资水平和其他因素,规划和设计符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8],首先立足本土,再对外吸收,继而进行本土化改造。依托母语语言文化环境,结合民族各区域教育、经济发展实情,创造性地借鉴、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英语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结合中国本土Z言文化、语言政策、教情和学情等各个要素,定能促进英语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方法,真正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目标[9]。

结语

英语及英语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相伴而生的,它实质是一个再生过程――语言的再生和文化的再生。这种再生过程就是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英语教学的本土化过程使学习者既接收英语国家文化的精华,又保护了本国民族文化底蕴,它是一个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是把跨文化交际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从文化的自觉到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过程。正如先生所言,文化自觉不是要“复旧”,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识,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10]。通过文化自觉,在跨文化交际和民族的交流和互动中建立文化的自信,进而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文化自强,最终达到与各民族优秀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守护家园: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9):3-8.

[2] 高影.教育国际化,何去何从[N].中国教师报,2012-05-09 (10).

[3] 张炳阳.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4):15-18.

[4] 刘君栓,夏晓翠.我国英语教育的本土化取向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1):20-23.

[5] 张西平.外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主义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5):86-91.

[6]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教育周刊).

[7] 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38-40.

[8] 刘友桂,何高大.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语教学本土化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2-57.

第7篇

关键词:外籍英语教师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2005)-10-044-02

语言是文化、经济和冲突的协调者。由于种种原因,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这就意味着讲英语者不仅仅局限于说英语的本族人,还有许许多多为了与这些本族人进行交流而学习英语的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原来的初中起点开设英语课程,到现在的小学水平开设英语课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硬件要求;以及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已经成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些都彰显出英语的重要性。

据估计,当今中国不论大人小孩约有二亿多人在学习英语,也就是说每六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英语学习者。这些年,英语教育在实践中求发展,由原来强调语法、阅读到现在侧重听力、口语。因此,由于英语学习的普遍性,外籍英语教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能够与外国人流畅地进行交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与外国人沟通就成了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大教育机构纷纷聘任洋外教。那么到底为什么外籍教师如此受欢迎?

经过近几年与外籍英语教师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笔者对聘任外籍教师颇受推崇的原因有所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课堂讲授生动有趣,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持续上几节课,外籍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激情,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他们语言生动、风趣、极富感染力,有时还会夸张地运用体态语言,而且外籍教师喜欢用非语言方式(如眼神、肢体动作等)来辅助教学,因此课堂气氛轻松。另外,外籍教师善于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讲课内容也不仅拘泥于教材。他们能够利用学生求新、活波的天性,调动外界因素,如实物、天气、艺术作品等等,从而构建除丰富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课堂气氛民主化。外籍教师崇尚个人主义,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一般都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协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学过程人性化。外籍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不会仅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会视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让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此外,外籍教师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答对了问题,他们会非常高兴,连声赞叹。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4. 语言、文化教学的优势。外籍教师在语言及文化教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口音纯正,对本族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另外,他们还能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文明与信息技术的载体。通过课程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资讯,这是本土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调查表明,外籍教师的教学不仅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直接的帮助,甚至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外籍教师的大量聘任有助于中国学生外语乃至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新生事物的快速发展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弊端。并不是每位外籍教师在教学中都一帆风顺,有的表现平平,甚至屡屡受挫,虽然经过了一番努力,但还是无法适应在中国的教学工作,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在充分肯定外籍教师的教学特点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外籍教师的聘任中弊端重重,对外籍教师的学历及执业资格要求不严格。有的外籍教师根本没有获得大学文凭就走上了中国的大学讲坛,姑且不谈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他们没有丝毫的教学经验,因此课堂讲授杂乱无章,缺少系统性、严密性、逻辑性。还有个别外籍教师将中国的大学生当小学生来教,课堂上做游戏,且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其次,有的外籍教师虽然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甚至在多个国家进行过讲学,但是由于对中国学生了解不深,要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要么过低,授课时深浅尺度把握不好。有些外教不了解中国学生的语言实际能力,不了解学生仍然存在着语言方面的障碍,不给学生一个应有的沉默和思考时间,一提出问题就要求学生马上作答。这种过高的要求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语言学习表现得焦虑不安,遇到回答问题时就低下头不敢做声,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部分外籍教师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语言水平。笔者经历过这样一种情况:上课时,外籍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结果五分钟的思考时间,有四分钟学生都是在无聊中虚度的。

再次,有些外籍教师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不明确,他们上课比较随意。一个阶段的课讲下来,学生往往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学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而且对于同级异班的学生成绩缺乏统一标准。往往是教师不同,考试标准不同,要求不一,造成成绩无可比性。

最后,外籍教师对于中国的教学体制了解不够。中外英语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差异,国内英语教学大纲标准尚不能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一些外籍教师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争议。而且他们对国内使用的教材,普遍认为其内容有较大的滞后现象,采编的形式也多单一朴实。另外,外籍教师对诸如考试须知、课堂管理、课外辅导及相互交流活动等等都不太了解,造成了中方在外籍教师管理方面的种种不便。

那么该如何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改善其聘任管理制度呢?

1. 聘用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应用西方先进教学方法的外籍教师,在相关专业方面具有广泛的知识,能在教学工作中带来相关科学领域的新信息,最好是经过语言教学培训的大学以上毕业生。

2. 明确教学任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向外籍教师详细介绍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及考核标准,让其了解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基本情况。

3. 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的力度。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办学设备,引进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进外籍教师,一般都是让其担任听力、口语或者阅读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合作办学可以把着眼点放到专业课上来,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验国外办学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聘任外籍教师在中国讲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其优势,改正其弊端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合作办学,实施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创立个性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双语教育

虽然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内尝试了很多办法来实现素质教育,但是多年来收效甚微。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育一直被人们指责。与中国人母语的汉语不同,英语则是外来的第二语言。由于中外生活习俗、语言习惯上的不同,在中国进行英语教学就有很多困难。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双语教育都普遍存在于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这三种复杂的关系中取得平衡,对于未来高校英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一些问题的科学认识和系统定位

高校英语教育属于“外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概念的范畴,它具有认知领悟、教学实践、教育外部环境这三个层面的内容。英语教育已经越来越具有全民性和普遍性,因此对于三种模式的英语教育我们应该有科学系统的认识。

1.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注重教育成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是我国多年来推行考试制度的产物。而英语作为学生们要参加考试的一门课程,也必然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缺乏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往往只能以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

2.素质教育。在任何知识的教育过程中,都有两种层次的体现。第一种层次能够让被教育者学习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种层次能够让被教育者具备社会成员共有的良好素养,包括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第二种层次的知识体现,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具有潜在性,更注重教育的过程。

3.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具有系统化、实用化、功能化的特点,它让学生在掌握了本国母语之外,还具备了能在国外语言环境中交流的能力。目前,我国不仅在高校内推行双语教育,还在初中、小学校园里也推行了双语教学。

二、英语教学和不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双语教育都对英语教学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不能片面定义某一教育模式。对于应试教育,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想出更多的措施让它顺利进行;对于双语教育,我们应该建立更系统全面的教育体制来实现它。

1.高校英语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许多教育工作者之所以没有成功改良应试教育,是因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依然还是英语教学成果最主要的体现形式之一。而在更多时候,教师、家长、社会都是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外语能力的主要依据。现在高校内实行的英语能力四、六级考试制度,也让很多学生对英语考试无比重视。

综上所述,正是应试教育能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原因,它的存在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应试教育,应该让其对英语教育产生一定的疏导作用,让其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要多利用应试教育来发现学生和教师的问题,以此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2.高校英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在英语教育更加全面地进入到高校的教育体系之后,对于更多的受教育者来说,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对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英语作为全世界流行的一种语言,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如何能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英语文化体系,对于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英语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扩大了它的外延,素质教育在这种外压中体现了出来。英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英语教育对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高校英语教育和双语教育的关系。双语教育现状已经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大学生,几乎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接受双语教学。而英语作为双语教学中最主要的一门外语,因此也越来越具有全民性。全民参与的英语学习让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外语,更成为了中国人的“国际通用语”。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英语教育中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外部语言环境。毕竟,中国人的语言还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虽然被高度普及可还是缺少交流氛围。对此,我们应该多用英语交流,以增加英语的学习气氛。

三、结语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双语教育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它们对英语教学分别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同形式的教育而言,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它。想要更好地在高校推行英语教育,就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应试教育为实现形式,来丰富和完善当前双语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第9篇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940多万,是科技和教育高度发达的先进国家,国民享有高标准的生活品质和福利待遇,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数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的国家之一。日本著名学者冲原丰在他主编的《世界的教育》一书中指出,“瑞典通过卓越的教育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使瑞典既没有文盲,也没有穷人”。因为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瑞典成为了世界上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读书读报最多的国家之一。

笔者于2012年9月至10月参加了由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SIDA)发起、瑞典隆德大学主办的“儿童权利、课堂及学校管理(Child Rights,Classroom and School Management)”国际项目,期间在斯德哥尔摩、隆德、马尔默等城市参观访问了当地各类学校,深切地体会到瑞典学校英语教育的成功之处。与中国的情况相同的是,英语在瑞典也是一门外语,瑞典人也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瑞典人的英语应用能力非常之强。绝大多数瑞典公民都够流畅地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几乎所有大学均开设了英语授课的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反之,我国儿童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参加各类英语早教班,到了小学、中学阶段,在规定课时之外,家长还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种英语辅导班。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孩子学会的都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教学效果堪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分析瑞典英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此作为发展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事业的借鉴。

二、基本概况

虽然瑞典的英语教育卓有成效,然而瑞典儿童用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从学前教育阶段看起,瑞典并不强调对学龄前幼儿进行英语教育,除了部分国际幼儿园之外,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学习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他们更加强调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非常重视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帮助儿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易于接受并学习外国文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瑞典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自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平均周学时为2—4课时;6年级开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等第二外语的选择;8年级学生可以选修第三门外语。同我国相比,瑞典的校内英语教学课时少了许多。并且瑞典的语言教育强调外语学习不得以弱化母语学习为代价。除了瑞典语之外,他们还专为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儿童开设母语学习课程。如笔者走访的OSTRATORN SCHOOL,就为在该校就读的中国移民、中东难民儿童开设了汉语、阿拉伯语课程。与大部分中国学校相比,瑞典的英语教育更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儿童充分认识母语与英语的差异;并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规定课时的英语教学一直延续到高中阶段结束。

高等教育阶段,除英语专业外,瑞典的高校不再开设像我国一样大面积普及的公共英语必修课,但是学生有多种机会可以选择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如英语文学作品选读等等;并且在课上和课外都有充分的机会利用seminar、workshop、presentation等形式进行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在这样的英语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瑞典公民,普遍具备熟练的英语使用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日常交际及学术交流。

显然,瑞典的英语教育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跟我国的英语教育相提并论,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如此显著的教育成果的呢?

三、成功经验

1.尊重个体差异,倡导民主教育理念

瑞典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高度。让人人都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是瑞典教育始终坚持的重要理念。瑞典实施从零岁到坟墓的全国免费教育体制,即使是近20年来世界教育私人化和营利化的风潮强劲,瑞典人仍始终坚定地把全民免费教育作为重要的既定方针,并不断地增加拨款,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他们对儿童从小就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在瑞典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笔者走访的学校教室都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此外,传统的教学资源如学校图书馆、录音机、地图、班级小书架以及各种学习用具和游戏用具一应俱全。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瑞典学校的教室安排非常灵活,不同课程都有不同的授课地点。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学生都配有2个以上的教室以便于分层次教学,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瑞典英语教育不主张太急于督促甚至逼迫儿童学习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更加注重儿童个人生活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组织有关戏剧、音乐、美术、体育、自然常识和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各种室内外活动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并不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此外,学校正视儿童个体差异,并为有阅读障碍等“特殊需要”的儿童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瑞典人普遍认为,不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不顾及儿童智力发展的自然过程和个体差异,一厢情愿地揠苗助长,必然对儿童的终身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因此,充分尊重儿童的“民主教育”可以说是瑞典教育的精髓。课堂上老师尊重儿童意见,鼓励自由表达,从而保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在参观瑞典学校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瑞典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主动、轻松的状态。

2.重视英美文化的渗透,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课堂并不是瑞典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唯一途径,甚至有45%的瑞典学生认为媒体和校外其它场所才是自己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瑞典地处欧洲,其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英美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瑞典有多家电视台每天24小时播放英语节目和影视作品;英语图书、音像资料随手可得;英语路标、指示牌随处可见;同时,开放的网络也是一个供儿童接触英语环境的绝佳媒体。瑞典的社会与媒体为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这样的学习环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落后的偏远地区几乎不存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体验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充分尊重儿童权利的指导思想下,瑞典的学校教育坚持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中心,坚持教育以儿童为本。瑞典的课堂主要采用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基础英语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游戏和主题活动为主,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且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如笔者亲身参与了一个教学小游戏,教师分组带领儿童到森林里去(瑞典森林覆盖率高达66%,随处可见的森林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森林里悬挂着老师们事先准备好的一些英语指示,孩子们被要求按照指示回答问题,如:瑞典有多少个湖泊,瑞典第三大城市叫什么名字;此外还有一些极具趣味性的问题,如A,B,C三位老师的身高之和加起来是多少,等等,引导孩子们完成任务并走向终点,孩子们在森林里度过了愉快的下午。老师引导儿童在学习的同时认识自然,在游戏的同时掌握知识,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

四、三点借鉴

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采用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基于汉语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固定的时间里讲授和引导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目前大部分开设英语课程的中小学所采用。二是全英教学模式,即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固定的时间里讲授和引导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浸入式(或半浸入式)教学模式,即儿童在学校的全部时间(或大部分时间)都被浸泡在全英语环境中,教师直接用英语组织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受师资等教学条件的限制,只应用在北京、上海等较大城市的某些国际学校。笔者认为,瑞典基础英语教育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保护儿童学习兴趣,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与瑞典相比,我国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儿童从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英语教育。有的家长为了加强英语教育,特意把孩子送往“双语幼儿园”,或强迫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英语培训班,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彻底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

反观瑞典的情况,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并不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而是重点培养儿童的多元文化观,使儿童乐于接受并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逐渐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瑞典的时候多次问到瑞典的小学生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英语?”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瑞典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瑞典语是一门很小的语种,只会讲瑞典语不足以在这个国际化的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要学习英语以及其他多种语言,长大了可以去到很多国家,和全世界的人交朋友。”瑞典儿童从小就培养起了国际化的视野,了解到英语是与世界沟通的有效工具,从而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会排斥英语学习,反而乐于学习,能够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儿童的国际化视野,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动力,而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学习。

2.创造家校合作的英语学习展示平台,使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与瑞典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无论是采取汉语教学、双语教学还是浸入式、半浸入式教学,社会和媒体能够提供给孩子的英语学环境都远远不够,因此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在学校内外为儿童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大环境。

根据瑞吉欧教育理念,学校环境作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而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笔者发现瑞典的学校环境创设温馨而有趣,同时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教室里陈列着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艺术品,墙壁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图片,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版的世界地图。班主任老师解释说,这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看待同一个世界的不同视角”。还有的教室贴着孩子们自己制定并且用英文表达的“班规”,包括许多条“Do”和“Donot”(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环境的教育价值在整体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家庭教育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跟孩子用英语对话,而是希望父母提高环境创设意识,尽量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如给孩子听一些有趣的英语歌曲,看一些简单的英语动画片,在游戏中与儿童进行基本的英语对话,在墙上贴一些带有英文单词的彩色图片并常常更换,以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借鉴瑞典的学前教育模式,建立家庭游戏小组,让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家长带领其他家长和孩子们开展双休日英语活动,组织家庭表演会等等,与孩子共同表演在学校所学的英语对话、故事、情景剧等,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

3.加大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力度,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英语学习能力

瑞典在基础英语教育的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游戏教学和主题活动教学。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强调,儿童的语言学习必须与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在诸多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法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主题活动则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主题活动教学法比较贴近儿童生活,能为英语学习创设逼真、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为儿童提供有趣的练习形式,切实提高其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也应当避免枯燥单调的照本宣科,设法通过游戏和主题活动使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与他人、社会及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同时,在儿童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儿童个体情况和兴趣为指向。借鉴瑞典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活动也应该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个体需要和兴趣指向来设计。并且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不要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避免儿童产生畏难情绪;而要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Per Wickenberg,2009.Taking Child Rights Seriously—Reflections on five years of an Inter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me.8.

[2] Gerard Bonnet(Ed).The Assessment of Pupils’Skills in English in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 2002-A European Project,March,2004.96.

[3] 张小情.北欧四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英语基础教育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5).

[4] 单中惠.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教育;语言经济学;英语经济价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79

1引言

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经济价值,具有互换性等特征。当语言进行了有效表达,并被合理理解后,语言所产生的效果会使得人民做出一些相应的语言的经济付出行为。比如看到一则广告,人们被其中的一句广告词所吸引,可能做出一些购买行为。但前提是这句广告词正好满足人们的预期需要。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大语言,它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人们借助英语完成一定的工作,或依靠英语从事或参与某项事务或活动,或者英语在劳动力市场上满足需求的社会,获得的经济效益。

2英语的经济价值与英语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经济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英语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如在高校里有很多学生在学学英语课程之余还选择自费报各种英语培训班,因为在中国当前社会,求职者能否赢得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如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规定英语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外贸企业在招聘广告上会加上一句话“懂英文者优先考虑”“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等。以海南的家教行业为例,同样是做英语家教,根据英语的熟练读和经验丰富程度,如果是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英语熟练程度不够,从事英语教育的经验不足,可能每小时的报酬只有20元到30元左右,但是一位具有中级职称的英语教师,每小时的报酬将不会低于50元,如果是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大学教授,每小时报酬甚至可以到500元左右。这些例子均可反映英语为人们带来的高低不同的经济价值。

有时,语言输出者的文化背景以及认知能力与语言接收者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架构不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经济价值。如果语言输出者未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接收者的文化,把握语言接收者的心理特征,语言将很有可能无法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如某厂生产了一种婴儿产品,取名为“龙龙”牌,因为龙在中国人看来十分神圣,我们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当时该商标在国内十分被看好,认为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谁知“龙龙”牌婴儿产品到了欧洲市场,怎样也卖不动,原因是“龙龙”英译名“Dragon”在英语文化里是邪恶的象征。这表明未能理解英语文化,一味按照中国人的思路去取名字,很有可能无法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导致产品滞销,同时也说明了英语文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的经济价值。学好英语跨文化课程可以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调整自己的文化参考框架,以保证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和恰当性。

3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跨文化教育是目前普遍被忽视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只在教育性质和目标部分提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没有对跨文化教育做出具体要求。然而,这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对实现英语全方位的教育十分重要。将跨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育不仅有利于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国家文章和书籍,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英语经济价值的实现,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实际意义,同时还能使英语学习者成为既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又具有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和有经济头脑的新时代人才。

目前中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现状大概包括三大方面。

(1)忽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学习者学到的往往是零碎的文化知识和信息,这样很容易导致对目的语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很多高校把英语教育的重点放在听、说、读、写、译上,将文化教育排除在外。虽然很多外语教师意识到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却因课程安排,以及文化课得不到行政管理方面的认可和支持等因素,只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关注文化教育,将文化作为零碎知识和信息进行学习。如很多大学英语类教材每章关于跨文化的内容只有一个介绍两条文化知识的小框。一般情况下,老师只是针对这两三条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非常肤浅片面的蜻蜓点水式讲解。学生只能记住几个有限的概念,无法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系统的,因为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系统全面的讲解,很多情况下也是无效的,基本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很多时候这样的教育会适得其反,导致对文化狭隘、僵化的理解。

(2)忽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没能充分认识到外语教育在培养学习者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层面的作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其实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3)目前市面上关于跨文化英语教材,大多存在建设滞后现象。如材料陈旧,词语的释义老化等。在这些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是十年之前的,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而且很多教材都突出艺术和节日几个方面,其他有关文化的材料匮乏,取材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掌握文化知识。

4对我国高校跨文化英语教育的建议

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语言学习与使用状况不协调的根源正是忽视语言经济价值的客观性。我国要根本改变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羁觯就必须理解语言的经济价值,深入研究语言在经济角度方面的价值意义,调整英语专业设置,适当地增加英语跨文化课程。同时要针对我国国情和各省省情,在不同的省份制定不同的教育大纲,同时采用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方法和活动、编写教育材料等,使课程成系统化,使学生能通过语言为经济建设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

同时,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应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从跨文化的视角去分析考虑问题;同时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育中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更新跨文化英语教材,使教材符合我国具体国情,保持时代性和实用性。

另外,我国学者应该注重对跨文化教育进行本土化研究,不要生搬硬套国外的理念,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分析中国目前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中国跨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5结论

总之,本文建议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结合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语言经济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一系列扎实的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国内的跨文化教育方面,不要全盘照搬欧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教育模式,要根据本国基本国情以及各省具体省情,制定合理的跨文化教育目标,在跨文化教材、教师的跨文化培训上下大功夫,将跨文化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刘绍忠语用的经济价值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J].外语教育,1998(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11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有机契合;探讨分析

一、英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越来越广,所接触到的人的素养和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英语则是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把英语熟练掌握,才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中熟练与各国人进行交流,才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们必须要把英语教学搞好,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语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需要,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为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但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最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让他们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词汇,从而拥有一定的行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是为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铺垫,从而让学生们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1.教材内容脱节。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英语教材的涉猎是相当广泛的,包含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主题,例如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学习、电影书籍和情感交流等等,这些话题能够大大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文学素养,素材的来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美经典报刊和经典小说等等,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选择国际商务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场营销、网上销售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虽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是有些脱节。

2.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们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语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文化方面,学生应当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方面,学生们应当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状况,并立足这些实际的状况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能力。

3.教师之间缺乏交流。

大学英语教师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师交流比较少,在日常的大学教学活动中,两者分别具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因而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隔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能够把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因而也就不能够具有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契合的概念。

“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入手进行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教师们可以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选取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应当灵活设置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从而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的契合。

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以国际贸易为背景,为学生们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国际经贸的语言特点,从而让其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词合适,语言精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要求都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备专业化英语知识的人才。

3.教学内容的契合。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要慎重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让教材既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也要符合专业化课程要求。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的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是比较符合教育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法并不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学生们的专业出发,尽量采用一些接近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文词汇,例如,在讲解notonly,butalso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丰田公司的成功既归功于顾客至上的理念,也归功于完美的产品。

4.教学方法的契合。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学方法的契合,教师们应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角度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简单的讲授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方向,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当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之后,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缓解心中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某个学生扮演CEO,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然后让记者用英语采访CEO关于公司现今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思路等等,这就实现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需要注重英语的交际性,又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们进行英语基础文化和英语职业文化的综合发展,“专业+英语”的发展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们应当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0-102.

[2]杨咏波.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1:44-46+35.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有机契合;探讨分析

一、英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越来越广,所接触到的人的素养和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英语则是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把英语熟练掌握,才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中熟练与各国人进行交流,才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们必须要把英语教学搞好,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语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需要,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为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但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最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让他们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词汇,从而拥有一定的行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是为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铺垫,从而让学生们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1.教材内容脱节。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英语教材的涉猎是相当广泛的,包含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主题,例如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学习、电影书籍和情感交流等等,这些话题能够大大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文学素养,素材的来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美经典报刊和经典小说等等,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选择国际商务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场营销、网上销售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虽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是有些脱节。

2.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们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语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文化方面,学生应当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方面,学生们应当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状况,并立足这些实际的状况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能力。

3.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大学英语教师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师交流比较少,在日常的大学教学活动中,两者分别具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因而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隔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能够把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因而也就不能够具有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契合的概念。“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入手进行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教师们可以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选取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应当灵活设置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从而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的契合。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以国际贸易为背景,为学生们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国际经贸的语言特点,从而让其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词合适,语言精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要求都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备专业化英语知识的人才。

3.教学内容的契合。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要慎重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让教材既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也要符合专业化课程要求。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的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是比较符合教育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法并不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学生们的专业出发,尽量采用一些接近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文词汇,例如,在讲解notonly,butalso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themainfactorforthesuccessoftoyotaisnotonlyitscustomerfocus,butal-soitsproduct.丰田公司的成功既归功于顾客至上的理念,也归功于完美的产品。

4.教学方法的契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学方法的契合,教师们应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角度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简单的讲授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方向,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down,youmovetoofast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whatcanpeopledotohaveagoodwork-lifebalance?当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之后,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缓解心中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某个学生扮演CEO,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然后让记者用英语采访CEO关于公司现今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思路等等,这就实现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需要注重英语的交际性,又需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们进行英语基础文化和英语职业文化的综合发展,“专业+英语”的发展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们应当不断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00-102.

[2]杨咏波.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1:44-46+35.

第13篇

大学英语教育期望指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人们对于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所导致的结果的预计和期待。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其教育期望是使学生有效运用语言,发挥语言的各个功能。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知识的载体、思维的外壳和情感的媒介。这四大功能承载了大学英语教育由低到高四个层面的期望目标。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层级模型包括语言期望、知识期望、思辨期望和情感期望。语言学习最基本的期望是语言期望,即掌握语言基本技能,实现交流功能;其次为知识期望,即传承知识和传播文化,实现语言的知识载体功能;再次为思辨期望,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语言作为思维工具的功能;最后为情感期望,即改造精神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实现语言的情感媒介功能。语言期望是指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期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人际间的沟通交流。语言的产生也正是基于生活中的言语沟通需要。各大高校所开设的视听说,读写译课程,各类教材教辅用书以及各级英语考试,均以语言为内核而展开,以培养人际交流基本技能为目的。人际交流的认知要求比较低,语言也相对简单,但是人际交流技能是实现其它三个期望的前提和先导。没有人际沟通的语言基础也就谈不上用英语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并改造精神世界。第二层次的期望是知识期望。知识期望是指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知识信息,实现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期望。这里所指的知识不仅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而是以语言为基础,向其他学科辐射,向整体知识靠拢的实用能力。“高校应该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范围之内,专业技能应当与整体知识相结合,对知识的探索无所不包,凡是世界上的知识,都应纳入学习的范围。”大学英语教育期望体系中的知识期望,是超越了英语语言文化体系的期望,是涵盖多种学科、多元潜能的综合能力的期望。第三层次的期望是思辨期望,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期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人们通过语言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思辨的过程。当面对新知识时,学生不是简单地记忆、储存和吸收,而是根据已有知识、经历背景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分析、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同化与顺应调整原有的知识体系。最高层次的期望是情感期望,即对学生情感特质的期望。知识在表层上表现为符号,深层次则表现为逻辑思维和精神意义,即促进人的精神和思想发展的力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是被动、消极、带着抵触地学习,而是伴随着学习的愉悦与满足,学习语言,汲取知识,同时激发对人生、对世界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巴巴拉指出,学习者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个有关自我的内部对话(Internaldialogue)。对外来的文化、价值、观点等特质在进行对比和鉴赏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自我”,伴随着个体认知的发展,必然产生其情感状态的改变。

2.大学英语教育期望实施路径

围绕大学英语教育期望体系的四个要素,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其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改造其精神世界。为此,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

2.1设置多样化课程体系,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语言教学有两种教学理念。一种是语言驱动型教学,通过打语言基础学语言,另一种是内容驱动型教学,通过学习语言以外的知识内容学语言。以意义为核心开展语言教学,强调知识的构建。大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能力,就需要把语言学习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信息、汲取知识,推动学科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共同发展。这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创设多样化课程体系,以促进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大学英语教学应设置综合英语、分科英语和专业英语三类课程。综合英语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为导向,如听说、阅读、写作、语法等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以打语言基础为目的,主要为英语水平较低的大学新生补基础,以使他们尽快过渡到分科英语课程。分科英语是指用英语教授专业内容,但专业知识比较浅显宽泛、通俗易懂。分科英语内容涵盖各个专业,即包括人文课程,也包括理工科课程。专业英语是对分科英语的深化,是指特定专业或领域的学术英语课程。分科英语的目的在于普及学科知识,专业英语则侧重实用,培养以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士。专业英语课应分专业进行小班授课,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加强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的合作。课后可以增设同步辅导课程,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

2.2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书本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结合

大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外语知识。然而他们的知识体系存在两个层面的分裂。其一是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分裂;其二是学科知识与外语知识的分裂。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真实世界,实现知识实践化,又要训练学生用外语表达学科知识,实现知识外语化。为此,需要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空间和教学主体三方面的开放。具体地说,就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在教法上突破“授课-听课”封闭式教学,在空间上突破课堂的束缚,在资源上突破教材的束缚,把广阔无垠的书本世界和纷繁芜杂的真实世界作为教学的栖息地,作为知识的发源地。知识实践化需要学生开展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融入真实世界。布朗指出,“大量的默会知识隐含在人们的实践之中,难以进行明确的教学。只有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学工交替、校企合作与实地考察是知识实践化的有效途径。学工交替指学生的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让书本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深化。校企合作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企业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实地考察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到相关真实场景进行考察。知识英语化则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尽量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实践活动后以英语撰写实践报告。把语言学习与真实情境、具体任务相结合。此外,师生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增加原版材料,如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科普教学片等;可以开展各类模拟实践项目,如模拟招聘会、贸易洽谈会、学术沙龙等。知识的实践化与英语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室、教材的束缚,扭转了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创造知识,感悟知识。这种“以社会性活动为内容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知识[”学生在感知与理解、抽象与移情、感悟与升华、体验与反思等活动中动态生成知识。这种知识是超越了表层符号的知识,是蕴含着符号、逻辑与意义三者之融合的知识。它深入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高其思辨能力、改变其内心世界,促进其心智发展,实现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思维外壳和情感媒介的功能。

2.3运用探究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探究型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周围世界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型教学有别于接受性学习,它是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通过课前质疑,课堂解惑和课后运用三个环节来实施的,对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效果。课前质疑:师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相关选题。比如教材内容涉及环保,那么环保就是一个大方向。学生可以从环境破坏的类型、原因、现状、治理方案等角度出发,针对某个特定区域的某方面环保问题开展研究。学生从图书馆和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社区和社会,开展社会调研,获取直接信息,并把多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翻译加工、筛选分类、分析比较、评判推理,在此基础上制作各种形式的研究结果,如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记录短片等。课堂解惑:每个组在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研究成果,对所探讨的环保问题进行多方分析。学生对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现场提问,内容补充及评价分析。各组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引导,如在语言层面关注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在学科认知层面提高对生态、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了解。研究成果经过课堂解惑、讨论评价之后,进行调整和修正。课后运用:学期末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如校园环保问题),把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开展知识讲座、公益宣传、现场实验、互动答疑等多种课后拓展活动,打破狭隘的分科界限,加强学生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互补。探究型教学以解决具有社会适切性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的思考、质疑、假设、分析、推理等活动,发展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探究型教学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展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在探究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观念的解放。探究型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实施综合性评价体系,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必然是多元性的,既要对学业层面的语言技能和学科技能进行评价,又要对思维情感层面的思辨能力和情感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评价也是全程性的,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要对教学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研究项目、课外自主学习三项内容进行。评价的方式是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外自主学习由教师根据课堂观察、档案记录及网络平台的学习记录来评定。项目研究则开展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组际互评。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对本周英语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达到自我监控和评价的目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平时测试及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不仅要针对课程所涵盖的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点进行考核还要从思辨能力和情感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考察。针对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可用测试的方式。测试应增加开放性题型,以更好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情感毅力等等。针对思辨能力和情感发展的考察,还应该通过更多其它方式来进行。比如,通过小组辩论、论文写作、心灵感悟、成长档案等各种口头及书面表述来考察。

3.结语

第14篇

一、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根源是经济学家一直关注的焦点。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源于资本积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技术进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学家在原有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了新增长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仍以8%的速度稳步增长。这些成绩得益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得益于物质资本的积累。但是我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需要高积累和高投入,因此并不能长久,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要想取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应该将资本与知识相结合,以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为基础,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增加需要通过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实现,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通过这些具有知识技能的人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教育和经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增强国力,从而增加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劳动力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于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学说。所谓人力资本就是劳动力所具备的生产知识技能、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等资本存量的总和。舒尔茨认为:“学校教育和知识进步都不是自然资源,而主要是靠人力形成的。”[1]人力资本对促进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纯体力的原始劳动有本质区别。人力资本积累可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经验来累积,其中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是最主要的方式。经济学家罗默曾经分析过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和存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两者之间呈正比关系,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经济增长率也越高。一些国家技术落后,经济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本存量少,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经济学家们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认为人力资本的规模是经济增长率持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各国政府已经开始广泛关注人力资本投资。而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衰退,但英法等发达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较之前有大幅增加,人力资本的开发受到空前的重视,原因就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中国而言,与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相反的是,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少,虽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但是不能自主创新,还是停留在模仿阶段,因此不能充分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而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本现状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就是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就不能忽视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此举刻不容缓。

三、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要求加大英语教育投入

发展经济首先必须发展教育。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受全球化的影响,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英语教育必然产生重大影响。跨国合作办学,高科技高层次人才的跨国服务,各种体制标准与国际接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英语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满足现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大发展英语教育的力度。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消耗高但效率低。英语教学从小抓起,很多学习者从幼儿园就接触英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一直到大学阶段,很多学生还是听说能力差,不具备用英语交流的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国内的教育体制要求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整齐划一,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必然降低学习者的教学效率;应试教育使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听说能力;忽视现代科技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受教学设施和条件所限,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的外语教学效果与实际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这无疑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以往的模式,加大政府在外语教育方面的投入,使外语类公共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为英语教育也提供了机遇。因此加大英语教育的投入势在必行。加大英语教育的投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和加强各行各业人才的英语水平,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外语教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重视教育的同时,不应忽略外语教育,应使国家投入成为外语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提高全民的外语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鉴于目前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应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多元化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投资,营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扩大外语教育的普及面,满足社会需求。此外,为了避免经费被挪用,不能真正落实到位的情况出现,应加强监管力度,运用各种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从根本上保证专款专用,加大外语教育投入的力度。但凡事皆有度,发展英语教育,加大英语教育投入并非规模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因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如果忽视经济基础,盲目强调发展英语教育,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考虑到现有的国情,重视发展外语教育,培养符合时展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整体的国民外语素质,加大我国外语类人才资本的积累,避免外语人才的缺失,影响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大学英语教师 危机 出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17-02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高新技术也在迅猛的发展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进行了愈加密切的交流和沟通,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在世界中高等教育发展上的一种趋势,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深切重视。

1 二十一世纪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1.1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在将各个国家本身的教育特性保留的基础之上,力求和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制度接轨,并使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一种国际化的模式。教育的质量也要国际化,学历上要达到国际化等等。这种趋势的形成是建立在经济、科技以及信息这些全球化的基础上,在世界的全球化的形式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2教育国际化的表现

教育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教育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留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教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外语的教育也是愈加重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不断加快着。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领域中,这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就更加明显了。

1.3教育国际化的目的

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使人国际化,使培养出的人才在各个方面都能满足自己国家甚至是世界上的要求。

2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前情况

2.1教学中的目标

在大学英语的课程相关要求中,是这样阐述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主,特别是在听说能力这方面,能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将英语进行更好的使用。无论对学生口头上的交流还是书面上的沟通,都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文化素养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2.2教学取得的效果

有人对一个学校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投入状态,觉得教师们在备课这方面做的不够;还有百分之三十多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比较一般。我们国家中的情况是大学生普遍不是很满意大学的英语课程,中国内地中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认为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比较差,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和工作方面的需要。中国学生在专业英语上基本上谈不上交际能力,根本无法使国际竞争上的需要得到满足,也很难在专业的领域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2.3教师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的教师们相比,在高水平上的学术研究中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的,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也比较浅。因为长时间缺乏研究科学的时间,也没有比较好的科研环境,在专业方向上也不是十分明确。而且长时间的从事这种难度上不大但是日复一日重复的这种语言基础方面的教学,使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师比较倦怠,没有发展的动力,甚至成了教学的机器。

3 大学英语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英语在国际上是通用的语言,而大学英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国家化给大学英语教育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就是要将高质量的英语水平和多元的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政策进行结合。一个优质的人才在英语能力上的表现主要是:在不同的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有一定的能力、在为人处事上比较灵活、和他人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发展能力。而在心理素质和文化方面则表现在:对东西方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基本具备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素质;能主动的关心时事内容,本身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有集体主义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都应该有所体现。

4 大学英语教师们的危机

4.1专业危机

大学英语教师们在科学研究这方面比专业的英语教师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比较明确的专业方向。在专业特点这一方面上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其实不属于语言学,也不在教育学的范围之内,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的专家们都在尝试研究外语教学的相关学科属性,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那些比较资深的学科比较来说,大学英语比较独立,可以说是自成体系,而在理论体系的建设上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学英语的教育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理论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多是借鉴外国的经验,这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恰当的理论对其进行支撑,也没有研究中的学科依托。

4.2生存危机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渐加深,大学英语教师们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他们面对的众多挑战主要有:

首先是民间的英语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而且大学生们对这些机构有着很大的热情,这和大学英语课堂的众多学生缺席情况形成很鲜明的一种对比;其次是巨大的中国教育市场吸引了很多外籍英语教师来中国任教,而且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还有海归教师以及一些国内外语能力很强的人才,在教学中都使学生有强大的好奇,他们本人的各种个人经历也对学生是一种吸引。这些都给大学英语教师们带来生存上的危机。

5 大学英语教师的出路

5.1具备危机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们首先一定要对自身的专业危机和生存危机充分认识。教师们的危机意识缺乏和高校的聘任制度不够完善

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人才的选拔机制不是十分健全,选拔的程序也不够规范,对教师们的考核相关机制也不完善。这样导致教师们没有压力,也没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没有学习意识,也就会直接的影响教学的效果。

5.2拓宽专业研究领域

外语教学是一门在语言学以及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和外语课程以及教学相关联的学科都涉及到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管理学等等学科。事实上,外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内容是非常广阔的,教师们要找准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兴趣所在,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也不断的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5.3改变教学的观念

教师们应该将理论水平提高,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的外语教学上的理念,要将事业拓宽,加强和外界之间的交流,弄清形势的发展。

5.4寻找发展的途径

大学英语教师们应该认清形势,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并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途径。现代社会都在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要是不发展自身,也很容易就会被超越、被时代淘汰。既然选择外语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就要终身学习。可以在学校中加入科学研究的团体;在教学中和学生教学相长;利用互联网和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经验,这些都是发展自身的不错办法。

6 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愈加国际化,也逐渐的大众化,英语这种语言也趋向国际化。英语教学向国际化发展也是新世纪的中国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条必经之路。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英语教师们一定要具备危机意识,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国际化和本土化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中国的英语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隋晓冰,周天豪.外语教材的研发与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基于我国高校主要外语教材的分析与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2(06).

[2]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与教师发展――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审手记[J].外语界,2012(03).

[3]秦丽莉,戴炜栋.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生态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2).

[4]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