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第1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学科 研究生 创新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82-01

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如何加强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新形势,已成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河北联合大学正处于教学向研究型大学过渡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突显重要。培养出色的人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当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经常是被动式,缺乏主动性和批判性,部分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薄弱,后期扩展不积极,导致对论文课题进展困难,缺乏原创性。

目前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非常多,但对针对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鉴于此,该文基于河北联合大学采矿工程学科的特点,提出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导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使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1 培养要素

1)知识结构

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根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采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采矿工程学科研究生合理创新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可以概括为具有基本的生活与社交知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熟练使用相关工具知识(如工程专业作图、数据分析、数值模拟软件等)和掌握实验与实践知识。

2)创新思维结构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其应具有基础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基础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从平时课程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消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在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其进行重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在前两种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和问题的升华。

2 培养途径与方法

(1)优选与专业特点匹配的矿山企业

根据河北联合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特点,与科研能力好的企业建立培养基地,企业现场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参与现场实际课题,在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学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课题的确定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在导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后确定。以生产实际问题为主,也包括前期的技术积累基础性课题。研究的课题应具有理论与实用相互结合的特点,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3)建立学校与企业导师联合的指导模式

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课题,形成学校导师与企业副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学校导师侧重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导师侧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学生科研视角开阔,提高理论与实际能力。学生参与现场研究过程中,企业导师指导负责学生日常科研情况,听取汇报并提出建议,定期与学校导师沟通。

(4)构建定期协同工作模式

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的知识特点和研究方向确定课题题目,选择匹配的企业单位,定期进行现场学习,参与现场项目,与课题相关专家协同工作。结合现场问题的负责性,扩展视野,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规范过程管理

构建科研定期参与制、定期汇报制、例会制、信息反馈制等管理制度,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良好运行提供保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6)建立理论创新环境

定期邀请高校、研究院、企业教授与技术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使研究生了解科技前沿,掌握新技术动态。定期参加学术会议,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定期学习汇总。

3 结语

采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其成为了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桥梁,双方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沟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适应采矿工程发展的需要,能为采矿工程领域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清,赵军.浅析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创新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2(3):1-2.

[2] 王培山,王永波.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实训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价值工程,2011(18):245.

[3] 巩守柳.山东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9(15):22-24.

第2篇

关键词:科教结合;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张贤平(1964-),男,湖南澧县人,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重点资助课题“独立学院‘科教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XJG-10-79-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19-02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为雪耻拿破仑战争中德国的失败之辱,特别是为了让德国人取代法国人,获得学术和科学的领导地位,他创建了柏林大学,贯彻其首先提出的“研究教学合一”的理念。如此改革,使德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60年后,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败法国,此后德国的科技实力位居世界首位近百年,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大力借鉴德国高等教育,也实现了科技方面的崛起。

我国重视科教兴国,注重创新立国,但从我国本科生课程的设置来看,目前的本科生课程中科学前沿课程很少,绝大部分本科生徘徊在科研大门之外。据调查,国内本科生教学较强调知识的学习,而较为忽视让其参加创造性活动。本科生对近现代科技知识的了解要比传统知识薄弱,对科技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对高新科技领域的科学术语与原理理解较差;同时本科生对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本质理解还有所欠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我国采矿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毕业生专业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在采矿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中,存在合作内容有限、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创造性教育不足。在学生的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实习与科研相结合、设计与创新相结合。

“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通过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和相应实践环节,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式教学或问题情景式教学,将学生带入一种研究的情景中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一批科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他们有了新的思想就随时都能在实验室动手做;对学生实行分类和按兴趣选拔,让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本科生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科研人员,一起讨论,一起体会科研的环境。该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一、“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是一所办学十多年的独立学院,学院在继承母体学校50多年办学历程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创新型人才。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了“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逐步形成了“ 一条主线、四个层次、三个实践环节、综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条主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完成公共课和采矿工程专业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第二个层次,完成采矿工程专业主干专业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第三个层次,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多个专业研究兴趣方向,如矿压理论与控制方向、通风除尘方向、系统工程方向等,每个方向设置一组课程。第四个层次,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毕业设计模式,形成适应现代化矿山的运作理念,丰富毕业设计内容,让设计与科研相结合。

三个实践环节:狠抓见习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践环节。针对目前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实习地点联系难、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如探索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新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实习内容和过程多元化新模式探索。

综合能力提升:建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导师负责制,让学生在完成前三个教学层次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深入现场实践,通过科研课题与现场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更加接近实际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1.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采矿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根本,针对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依托行业、融合市场,构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强化采矿工程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把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江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第3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解决对策;矿产资源;采矿业;采矿工程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4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22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113

采矿工程的危险系数比较高,为了确保采矿工程能够安全施工,防止出现采矿安全事故,就应当积极主动地消除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一系列不安全技术要素,从而切实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其中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一系列不安全技术要素涵盖设备要素、环境要素、生产要素等。当前时期,国内的煤矿企业不断发展,分析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一系列不安全技术要素有着非常重大的实际作用。

1 采矿工程施工注重安全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所有的工程高效进行的基础和前提都是安全性,因此针对需要复杂技术与较高危险性的采矿工程来讲更是这样。对于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具体来讲,采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但存在较差的矿井作业环境,而且面临比较多的不安全技术要素,倘若难以有效地排查这一系列不安全技术要素,那么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要么是对采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当前时期的采矿工程施工中,需要以人为核心,时刻注重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可以实现最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2 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个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程度也在不断增长,致使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强度不断提升,采矿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对我国采矿工程施工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不安全技术因素,这也是导致采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找寻有效措施解决这些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影响,必定会对采矿工程施工领域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结合以上的研究,我们明确了采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大价值与意义,为此务必立足于此分析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要素,且实施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可以保障采矿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做出了下面的一些归纳,旨在供同仁交流与借鉴:

2.1 采矿井巷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

一是弯道井巷的施工过程中对曲率半径的选择而面临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在采矿井巷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选用12~15米的巷道曲率半径。倘若在其他的运巷,那么会选择的曲率半径是9米。倘若设计太大的巷道弯度,那么会严重地磨损耙矸机钢丝绳,进而会由于断绳而使人受到伤害。倘若应用的属于急拐弯,爆破之后掉的矸石不可以耙彻底,导致巷道的上坡,这就使输送比较容易出现很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巷道拐弯曲率需要选用的是6米;二是巷道起轨方式面临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在设计中部车场的时候,存在两种巷道起坡轨的方式,即双道起坡与单道起坡。对于单道起坡而言,具备较小的拔口工程量,可以实现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节省。对于双道起坡而言,其具备比较大的拔口工程量,要求对固定道岔与弹簧道岔进行增加。单道起坡要求操作者在岔道中间站立且辅助推动材料车正常经过,因此立足于安全视角,需要对双道起坡的方式进行应用。如此一来,能够确保材料车输送的畅通,操作者仅仅需要在打点硐室操作就行,从而避免遭受伤害。

2.2 巷道拓展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g因素及解决对策

一是巷道的高度过小。结合实际需要,对于半圆拱断面的应用,需要确保至少为1.2米的墙高。然而,在操作实践中,不少的巷道墙高并不符合此设计高度,仅仅是1.1米左右。安装高度难以符合实际生产的安全需要,尤其是在巷道架线的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为此需要确保至少为1.2米的巷道高度;二是双轨间隔距离太小。根据设计的标准,需要确保至少为1.3米的安全间隔,然而实际上双轨间隔常常不足1.3米,而仅仅是1.2米。由于间隔距离过小,所以非常容易导致操作者受到伤害,为此需要确保至少为1.4米的安全间隔距离。

2.3 采掘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

2.3.1 采煤工作面临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一是反眼头小眼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和解决对策。在煤层底板的巷道往往依托反眼见煤工作面,在开采的过程中,通常借助双向施工进行,在不间断放炮震动的情况下,面积较大的空顶现象会发生,进而导致垮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借助单相施工的方式进行;二是主斜坡的坡度过小。在采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计22°的坡度。在回采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应用的采煤方法是中深孔采煤法,而无支护的对策被应用于采空区。在主斜坡坡度难以适应煤炭自溜需要的情况下,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工人会冒着风险至采空区出煤,因此在采空区煤块掉落的时候会出现安全事故。鉴于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可以使煤炭自溜,需要保障至少为23°的主斜坡角度;三是设计分斜坡开口与切眼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在采煤工作面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不合格的长度或者是未曾根据设计的顺着正倾斜方向,那么非常容易导致面积较大的垮帮情况,为此务必在正倾斜方向对切眼进行施工,保障适宜的设计长度,并且确保煤层正倾斜方向与切眼的统一性以及主斜坡和分斜坡方向的互相垂直性。

2.3.2 掘进施工面临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一是设计的改造眼不合格。纵观可采煤层而言,想要实现煤炭回收效率的提升,就需要有效地改造局部的区域。在对改造眼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结合地质与煤层状况加以设计,防止不适当地设计改造眼的坡度、区域、方位等。在进行改造设计的时候,常常仅仅兼顾经济方面的利益,而未曾注重采矿质量的提升,进而会设计25°以上的改造眼坡度。为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为不到25°的改造眼坡度;二是对运巷拔口的地方进行选择。由于不合理地设计拔口区域,倘若煤层跟石门相通过,能够设计反拔口与正拔口,选择运巷拔口区域。通常而言,能够选用正、反两种的运巷拔口区域。当然,还应当确保更加详细的错开石门一层煤两侧的开口区域;三是采矿工程施工中人为导致的一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由于采矿工人缺少安全观念,不能够执行采矿安全规章制度,这会导致违章作业的现象出现,进而造成一些安全事故。再者缺少高效的应急体系与有效的安全防范对策,如果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常常较难有效地应付。为此,在采矿的过程中,务必立足于有关的安全手册与安全设计标准,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采矿过程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近年来逐渐加大了对矿物质的开发力度,这就有效地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而在采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障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然而就我国目前的采矿工程施工现状来说,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这些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采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应对对策,以解决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从而保障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在采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存在环境问题、操作问题、设计问题等一系列的要素,会导致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增加,这会造成采矿安全事故的出现。为此需要根据实际的现状,首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其次认真地根据施工操作要求和标准作业,从而真正地确保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锐锋.探讨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2] 陈海波,姜海峰.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3] 赵迪.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科技风,2011,(5).

[4] 崔晋武.采矿工程对矿井水文的影响与防治水对策

[J].能源与节能,2017,(2).

[5] 张亮亮.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3).

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引言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

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

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

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

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

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

毕业设计期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

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长吉,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2):50-51.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85-87.

[3]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4]刘锋珍,戴仁竹,,梁帅江.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咨询,2012(19).

[5]张恩强.论采矿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5―47.

第5篇

1.1建设目标

将社会进步的需求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依托,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保留,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贯穿着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的内容和专业内涵进行扩充,要对新教材的建设进行加强,还要推动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升教学团队的能力,提高院校实践教学的硬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更多的基础扎实、能力强、知识广、综合素质高的采矿人才。

1.2建设方案

1.2.1对于采矿专业国内国外发展的动态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全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将“学习、创新、实践、交流、适应”这5项能力作为培养采矿专业人才的标准,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1.2.2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要将专业实验室作为建设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之上,要对独立实验课程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大,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程度要更强调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对于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也要加强。

1.2.3要对建设新教材的步伐进行快速的推动,在教材中要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的内容,对于重点主干课程的新教材的编写要加大力度,还要设计新的毕业设计配套图册,教育部将一些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的修订纳入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

1.2.4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要进一步的深入,更好的实行系统化的改革,其改革重点是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对专业实习的模式进行改变,传统专业实习模式中,老师充当主导者的角色,要对这一点进行改革,要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充当主角,要对学生的交流和适应能力进行培养和加强。在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强化的时候,还要对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适应不同社会层次需求的人才。

1.2.5要将课程负责制在教学中推行,还要推行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对教学团队中人员的搭配中要注意老中青的合理配置,还要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特长组建最好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为了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可以通过实行课程负责制来达到目的。对于课程负责人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经验丰富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来确定,尽量选择教授或者教学骨干担当课程负责人,其他相关的教师为课程设计团队的成员,课程教学工作由教学团队来完成,和教学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工作也要有教学团队来完成,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改革需要课程组织形式的保证,实践环节的改革也需要课程组织形式的保证。

1.2.6要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优势作为依托来将本科导师制进行全面的推广,要让学生在课题研究早期就进入课题组,和导师一起完成科研工作,要将毕业设计分组和导师制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有利于科研训练连贯性的加强。

二、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进展

2.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在过去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而为了顺应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要调整人才的培养方案,将培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这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目的。要培养更加全面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采矿专业知识基础,而且综合能力要强,具备很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采矿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全方面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2.2优化毕业设计环节

应该将多种毕业设计组织方式在人才培养中推行,例如面向设计单位、部分研究生可以推行“大设计、小专题”的组织方式;面向非煤系统、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小设计、大专题”的组织方式;面向研究生、科研院校可以推行“全专题”(类似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式。对于实习组织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要以指导教师支持为辅,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辅。可以采取下述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对于那些被分配到同一实习单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现场导师负责指导工作,学生进行自主室习;第二种是校内的导师联系实习点,校内和现场双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习;第三种是推荐的研究生,还有就是参加导师制的学生,直接和导师进行联系,进行自主实习。对于毕业答辩工作也要加强,在改变了毕业设计内容和形式之后,应该严格的把好出口关。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毕业答辩,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矿井的设计,然后一起答辩,对于在这个矿井设计中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内容的介绍,然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问。

2.3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方便的对实验课程进行预习,对实验内容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解,要制作全过程的视频。还要通过互联网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采用虚拟现场、三维动画等软件。开发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现代化矿井漫游系统”、“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深基点多点位移计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等。学生可网上共享。还要增建“巷道支护质量监测监控技术”,能够对不同的断面巷道进行变形和应力的监测,利于学生使用各种仪器仪表。

三、总结

第6篇

1.1跨学科研究生自身的约束力欠缺

跨学科的研究生由于是跨学科报考,备考耗时长和付出努力较多,因此,考上研究生后,由于入校第一年为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本科的考核手段和方法较宽松和自由,故对研究生的自觉性要求较高,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探讨,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知识融会贯通。但是,由于研究生阶段有部分本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属于重复学习,学习可能存在不认真现象,态度的不同对跨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生的学习对跨学科的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较高的要求。

1.2培养方式的不合理性跨

学科报考研究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行的培养方案为统一的培养方法,研究生第一年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进入科研完成毕业论文和呈现成果阶段,但是,由于跨学科的学生本科大多没有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基础,因此,在统一的培养方案实施下,存在不能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科研无从下手的现象。

1.3研究生课程的设置时间不尽合理

由于跨学科研究生缺少本专业基础知识,故大多数的跨学科学生需要进行本科知识的补习,即跟随本科生课堂学习,但是,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和采矿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学习时间冲突。另外,采矿工程是一门以力学为基础的学科,因为其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故所需要学习的力学知识比较多,比如: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等知识,如果研究生学习基础课时间和本科专业课相互冲突,会极大的限制跨学科学生补习本科的基础知识。

1.4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问题

由于跨学科学生没有本专业的知识背景,在研究生阶段既要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又要对本专业的本科知识进行系统的补习,且还需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因此,当跨学科研究生渡过研究生第一年的学习期之后,再无理论上存在的课程学习,在从学习完毕过渡到进行科研的过程,是否已经设定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对其的实现过程有明确的思路,通过笔者和参与本论文完成的在读博士生和相关学生进行交谈,总结出,在这个过渡过程中,跨专业研究生普遍存在焦虑感,一方面,课程学习结束进入无课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且本科毕业设计绝大部分和采矿工程没有联系,普遍感到茫然。

2.针对以上存在的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1增加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改变学生复试见过导师后进入学习阶段很少能碰到导师的情况,建议导师应该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周召开见面座谈会,最佳的方式是高年级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刚从本科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意识到研究生首要具备的素质和研究生主要的培养目标,缩短学生从刚入学时的新奇茫然转换为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时间,尤其针对跨学科的研究生,充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其一起初步制定学习规划,使得学生懂得研究生的道路任重且道远。

2.2改变培养模式分类教育

针对研究生不分跨学科还是本学科统一上课的问题,笔者认为除过公共课等科目外,专业课授课形式分类教育势在必行,针对不同的学生本科专业的学术背景进行引导,多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例如:跨学科学生具有化工背景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方法在采矿中的应用;具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和采矿相关的软件学习等,弥补跨学科学生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的不连续性,这样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

2.3课程设置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

对于跨学科的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来说,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生设置专业课的时间应该尽量灵活的和本专业本科生的上课时间进行时间上的互补,这样,跨学科的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补习本专业的专业课,对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增加大有裨益。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决定着研究生的知识面,针对非采矿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应充分体现打好基础和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特点。

2.4跨学科研究生多和导师、同学进行学术探讨

跨学科的学生在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多和导师、同学进行交流,带着问题讨论专业问题,不断地对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位。例如,学化工的本科生考取了采矿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是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生,如果导师和学生本人可以找到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不但有利于建立学生的科研知识构架,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3.启发和结论

第7篇

关键词:煤矿;地下开采;空间概念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10504

收稿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2009年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研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成云海,(1970-),男,山东新泰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层运动与矿山压力控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atial concept of

underground min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CHENG Yun-hai1,2,BAO Ming1,2

(1. Schoo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2. The MOE Key Laboratory of Coalmine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Min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cultivation models of coalmine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introduces a series of cultivation models: the promotion of the joint effects of school, college (department), teachers, students and mines;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link of spatial concept of underground mining in the combined teaching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classes, theoretic classes and internship. With the emphases of improvement laid on the links of internship and experiment, we are to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 internship bases and production & learning & research bas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on-the-spot internship, and to perfect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ion models so as to bring students closer to the reality at the scene.

Key words: coal mine; underground mining; spatial concept; cultivation

一、概述

煤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地下空间概念是采矿设计的前提,该概念指煤矿井下复杂的采场、巷道、硐室与地质构造的立体相互关系,该空间的运转,为实现矿井采煤掘进、提升运输、供电供水、一通三防等诸多功能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现行培养方法是,通过课堂讲解(辅以PowerPoint、专题短片等演示)-实验室模型观摩

-现场实习-设计应用的四级培养过程。其注重的是学生的采矿理论、采矿生产知识,尤其注重采矿理论如何应用于矿井生产。其知识点较多,涉及通风学、采矿学、提升运输、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机械等,是横向的培养。将各知识点融会应用,即在现场生产的实际应用则是纵向培养,体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采区设计和矿井开拓设计。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素质的基本训练等起着重要作用,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上述课

程的学习。由于学生缺乏矿井空间概念,使设计质量不高,与现场实际应用相去甚远,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

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宏观与微观统筹的煤矿地下开采空间概念,不能深刻领悟教材,做不出高水平的采区设计和开拓设计,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不能迅速适应现场工作,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培养地下空间概念[1-5]。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的空间概念,迅速适应工作,是采矿教学亟待研究和现场急需落实的重要教研课题。为解决上面问题,形成有效的培养方式尤其重要[6-9]。

二、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存在问题与改进

矿井空间概念的培养,体现在学校、学院(系)、教师、学生、煤矿五位一体的合力作用,体现在实验课、理论课、实习三大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改进的着力点也主要从存在问题的实习、实验环节入手。

(一) 实验存在问题与改进

1. 存在问题

(1)实践证明,利用采矿实验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模型是缩小了的现场布置,因此难以让学生培养真正的现场空间感觉,实物同比例模仿现场有一定难度,这也是采矿实验模型教学不足之处。

(2)目前学生上实验观摩课,教育部要求每批学生不超过15人,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量(实验室听课时间和观摩时间)与质(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全面性及思考空间布置的依据等)难以保证,由于时间紧凑,工作量大,因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清理斜巷和竖井井底到达水平后,还要向下延续20m的竖井,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都不能理解,重复向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

(3)目前在相关高校都有较为齐备的实验室模型,如焦作的现代化矿井模型,但用过几年后,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影响教学质量。

2. 改进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利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资助等,进行了如下改进。

(1)建设等比例仿真多功能巷道

2009年,安徽理工大学在地面建设了矿井巷道与生产系统实物模型,如图1所示。

图2为巷道功能设计模块图,包括四个模块,即系统安装、断面形状、

监测系统、支护方式等,还含有交叉点(牛鼻子)、炮眼布置断面、轨道(含车场)等,使巷道断面设计、爆破设计、支护设计及巷道设备设施布置、观测系统等于一体。建立矿山压力地面实时监测系统,将煤矿井下各类巷道在地面建造,并安装机电设备和各种监测信号,形成一个大型实验环境,能完成十几项实验项目。

图2 巷道功能设计

以上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基本素质的提高等起着重要作用。

(2)加强实验观摩实习的量与质的过程控制

以实验观摩“现代化矿井模型演示系统”为例,按图3对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矿井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关系。

图3

(3)现有实验室模型完好率的管理完善

及时与厂家联系,对失修损坏模型进行维修;同时积极引进厂家提供的更稳定可靠的模型。

(二)现场实习存在问题与改进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针对以往存在问题,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了改进。

1.存在问题

(1)学校方面实习经费不足,在矿上实习时间不足,完不成下井次数;

(2)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但带队年轻实习教师缺乏现场经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空间概念;

(3)实纲已经趋于合理,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不到位,仅对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等书面资料做检查,过程细节不便落实,不能有效考核实习效果;

(4)接受实习的单位方面由于安全和生产压力巨大,很难积极配合和协助落实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安排尽量少的下井次数,即使下井也是快速通过,现场讲解少,更谈不上盯班;如果实习地点是普采面,那么综采采煤工艺就得不到实习;

(5)联系实习地点困难,难以安排住宿,甚至将住宿安排在村镇小宾馆,冬天冷,夏天热甚至蚊虫叮咬,学生到了就想返校,影响实习效果;

(6)煤矿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协助培养,水平高的工程师工作繁忙,不能给学生讲课,而其他的工程师讲课达不到理想效果,备课不充分,学校和矿方没有给现场讲课的工程师应有的讲课费,靠的是思想觉悟,致使达不到现场实习的预期效果;

(7)有些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时间正是补考时间,学生还要忙着补考,或者忙着考公务员、研究生,影响了实习效果。

2. 改进方法

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以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针对上述存在的七项问题,进行了如下改进:

(1)学校充分认识到了在现场实习培养空间概念的重要性,优先保障学生实习经费,增加实习补助,2010年增加40%,全部报销路费,改变原来仅在安徽省实习的惯例,可以到省外实习,派出部分学生到波兰交流实习;让学生到地表岩土工程与非煤矿山实习;

同时联系条件好的企业解决学生住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弥补了经费不足的困难;

(2)采矿工程系青年教师轮岗,制定了下实验室计划安排表,提高对矿井相关模型的熟悉程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其内容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新教师,迅速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矿工程系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去矿参加生产实习,每年安排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1年,数名年轻教师到矿挂职锻炼1年;

(3)学院建立实习检查制度,增加对实习的效果、安全等的管理;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教师带10名学生,并定期评选实习、毕业设计先进指导教师。

鼓励本科生学习现场技术,参与科学研究,对发表相关论文的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奖励1 000元,报销版面费;

(4)对现场企业配合不够到位等难题(问题的4~6条),做法如下: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系统的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已与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徐州、大屯、兖州等矿业集团18个生产矿井签订了学生实习相关事宜,建立了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实习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实习课程设置、实习规范等,构建系统的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完善和发展采矿工程学科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促进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建立产学研基地,一方面,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煤炭企业所具备的实习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可从实习单位选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习、实验的指导,并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综合情况。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由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5)针对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的做法是:

在现场工程师上课时,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要求带记录本,对重要的图进行手工绘制,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和积累系统资料的习惯;

由学生来制定下井的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一次下井,自己确定下井观察内容;

每个学生分头收集不同的专业资料,形成压力传递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要独立考虑、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

每次下井前提出不少于20个问题,提前查资料,在下井前的晚上回答问题,有利于学生下井将书本知识与现场实际生产设计相联系;

按标准评学生作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差合理分配,认真考核实习质量,使学生自我加压;

实习时让学生总结矿上技术材料,这是学生普遍缺少的技能,同时也正是一项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

(三) 理论教学的完善

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为此近年来通过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纸质、电子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注重课堂讲解,以实际工程案例引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从空间角度处理问题的习惯。

另外,加强设计指导,经常与学生探讨一些相关问题,使指导具有针对性。

三、小结

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快实验室、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有许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了高水平的专业文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使学生培养更接近了现场,缩短了学生成才的时间。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的工作是:开放模型实验室,反复强化学生的矿井立体概念;建设大型液压加载模拟实验架,提高学生对岩层结构与岩层运动的空间认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巷道、采场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进行煤矿井下的立体仿真设计(含动画演示);利用三维数字电影、四维数字电影演示采矿立体系统等让学生对井下实景有真实感受[10,11]。

参考文献:

[1] 桑玉军.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35-137.

[2] 魏希三,熊伟,加雄伟.矿山安全生产培训系统设计[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30(2):98-101.

[3] 汪理全,梁学勤,张吉雄. 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9(1):43-46.

[4] 郭保华.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陕西煤炭,2007(5):25-27.

[5] 姜福兴.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03,12(3):64-65.

[6] 李学华,万志军,朱清.国际性采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67-68.

[7] 邵登陆,岳宗洪.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 中国矿业, 2008,17(9):99-102.

[8] 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煤炭经济研究,2010,30(2):92-94.

[9] 何廷峻,汪佑武.高校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1):103-105.

[10] 夏艳华,白世伟.层状地质体与地下工程开挖三维可视化[J].岩土力学,2004,25(12):76-80.

第8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采矿专业;教学活动;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33-03

多年来,作为传统的艰苦行业――煤炭开采在世人的眼中一直没有大的改观,总认为煤炭开采就是脏、苦、累的代名词,总认为进了这个行业没有前途,总觉得会低人一等。而殊不知,正是煤炭等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才成就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2010年GDP为例,与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达到近四万亿元,令世人瞩目。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次性能源,煤炭的再生需要经历亿万年之久,并且还要有复杂的地质活动及物理化学作用,在找到合适的替代能源之前,我们需要更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充分开采和利用。

居安思危方能未雨绸缪,才能谈可持续性发展,处于如此形势下的高校更应如此。那么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形势的危急,扎实地打好采矿基础,掌握前沿科技动态,这就对学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刚入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来说,班主任在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快地转变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思想工作

学生管理与专业教学活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深入分析这一问题后会发现,其实两者是密切联系,互不可分的。做好学生管理和思想工作,能促使他们更认真地上好专业课,学好专业知识;而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说,教会教好学生专业知识,让其充分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不同于中小学班主任,也不同于一般专业的班主任,担任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寻求因材施教的方法。例如,常规工作中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最重要的思想工作就是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一种理想。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但是还没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班主任,需要把这方面的问题讲清讲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是在为国奋斗为社会做贡献,但是只有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联系起来才更有意义,才能获得社会的最大认可以及自我内心的高度满足感、成就感。

众所周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尽管目前各种新能源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目前还占60%以上的份额。投身煤炭开采行业,保证煤炭资源的稳产就是非常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勇气。

2.还有要做好思想教育,深入转化学生的固有思维,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采矿业、采煤专业不是垂暮老人,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首先,煤炭行业不仅仅作为能源供应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运行,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已不能单纯作为燃料使用,现在已经能够从中提取多种化工产品,如烃类、煤焦油(多种油料的来源)等等,其次就是煤炼油技术迅速发展和成熟,可以依托我国蕴藏量丰富的煤炭资源缓解石油供给的严重不足和巨大供需矛盾。其中的重大技术工作和新行业的发展,需要年轻一代快速成长来支撑。

国家在宏观战略上也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并把它列入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煤化工中重要提取物,甲醇不仅是重要基础有机化工原料,更是替代石油的重要清洁燃料。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1.5亿辆,这将使我国承受巨大的能源供应压力。众多专家认为,我国应从战略角度出发,突出发展高硫煤制造甲醇、二甲醚等清洁汽车燃料,代替石油。而目前,我国已自主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年产60万吨高硫煤制甲醇新工艺。计划中兖矿、国宏化工公司、晋中、陕北以及吕梁等地区均计划发展或者已在建设相关项目。高硫煤的规模化开发,将大大延长我国煤炭开采期。

3.从开采技术角度讲,煤炭行业当属大有可为行业。

首先,采矿业的工作对象是岩层和矿石,它们是作为地质结构体的一部分而存在,是由多种物质经各种作用组成的集合体,是非匀质体,不进行破坏性试验、不进行细致物理化学分析之前无法获知其具体组成,无法掌握其物理性状和特点,随之而来的关于岩层断裂、破坏,裂隙的产生和发展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完整系统的认识和解决,所以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其次,经过近百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需求量的急剧攀升,浅埋煤层和赋存稳定、埋藏条件较好的煤层基本开采结束,转而开采埋藏深、埋藏条件复杂的煤层。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随之而来,例如深部矿井的顶板来压和巷道支护,地下水的控制和抽取,井底巷道、工作面的降温,大型露天煤矿对大型化、自动化设备的需求等等,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发展都会推进相关科技工作的进步,带动岩石力学、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的迅速发展,可以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及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都需要老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答疑解惑工作。

4.关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去向问题。

这是学生包括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个人发展与成就大小应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1999年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发展才能的大好契机,在这场盛世乐章中唱主角的是青年人,是胸怀雄才伟略的毕业大学生,在十多年之后的现在依然对年轻才俊充满渴望。

在这个各显才能的大舞台上,采矿行业的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西部地域广大,煤炭等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未来的能源供应在西部,采矿专业学生的发展在西部,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更在西部。

二、采矿专业教学工作

除了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努力之外,在采矿专业教学中也需要做好相应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相呼应,共同完成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根据此特点在课堂讲授时充分注意穿插现场生产实际的资料,照片、视频非常直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对于吸引当前思想活跃、喜好感官直接感受的当代大学生很有帮助。从理论教学引申到生产实践,从讲解现场的生产情况、特点、存在问题、整改思路、可行解决方案的规划一直到最优方案的引出,形成完整的教学及实践思路,对提升教学效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难于表现的生产过程可通过动画等手段再现,把主要教学对象凸现出来也可获得良好效果。

2.重视模型讲解、实验以及生产实践等环节,强化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充分利用我校的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以及各类教学实验室等各种资源,创造并把握好每次课堂内外的教学机会。博物馆内的露天开采物理模型将现场生产各部分及生产环节等比例缩小,是非常好的实物化微缩版生产矿山;“边坡稳定”课程的野外地质结构面调查可让学生切身体会采矿边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充分利用难得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机会,实地参观考察现场生产,把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相对照,用生产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用理论指导现场生产。

三、结论

没有过硬的思想工作,采矿专业学生不会安心学习,不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没有优秀的专业教学工作,采矿专业学生也无法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以上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班主任思想管理工作和采矿专业教学工作完全有需要也有必要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只有充分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为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实践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5):98-101.

[2]宋劲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54-58.

[3]邵殿春.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3):86-87.

[4]杨晓峰.谈谈课堂教学艺术[J].管理观察,2009,(7):168-169.

[5]寿莉,刘文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7,(8Z):13.

[6]王文赤.浅谈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4):60-61.

[7]郭文兵,周英,王永建.采矿专业人才培养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8]戳新献.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C]//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发展、创新.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9]郭文兵.采矿工程学科产学研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0]徐学锋,刘少伟,韦四江.基于采矿工程人才素质教育的井巷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

第9篇

关键词:仿真模拟系统 多媒体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92

采、掘类专业课程是矿业学院与采矿工程相关的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是体现矿业学校特色和优势的主要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知识在煤矿生产建设中的实际运用。

1 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

矿业学院的学生在采、掘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由于缺少生产实习的经验,对矿井生产系统缺乏感性认识,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仿真模拟系统是将采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预先设定、设计出来的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仿真模型,使人们能够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该系统模型包括了:地面生产系统和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在工业广场中,有地面变电所、压风机房、煤仓、选矸楼等,采用综合式布置。井下生产系统包括了: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等。各生产系统的运行通过中央操控台控制。例如:打开主、副井的提升系统的控制开关,主井的箕斗开始提煤,副井的罐笼开始运行。

图1 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中央操控台

1.1 仿真模拟系统模拟采、掘工作面的生产情况

仿真模拟系统设计了煤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使用综掘机截割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岩巷掘进,着重演示了耙斗装岩机装岩、矿车运输过程。按下操作按钮,掘进设备开始运行。教师通过对运行的掘进设备的讲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煤巷和岩巷的掘进工艺。模拟系统在采煤工作面的布置中,井田西翼布置了“走向长壁式综采和综放工作面”,东翼布置了“倾斜长壁式工作面”。按下按钮,滚筒采煤机开始沿刮板输送机运行采用“前顶后底”的割煤方式,前滚筒为右螺旋,沿顶板割煤、后滚筒为左螺旋,沿底板割煤,采煤机落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不同的采煤方法采用了不同的支护方式。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观看,学生对普采、综采和综采放顶煤的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

1.2 仿真模拟系统模拟矿井通风系统

在矿井通风系统的模拟中,它通过声、光、电的形式模拟进、回风流的流动路线,清晰明了。通过绿灯的闪烁来表示进风流前进的路线,桔红灯的闪动路线为乏风行进路线。启动通风按钮,绿灯闪烁,新鲜风流由副井进风经主要运输大巷采区石门轨道上山溜子道采煤工作面材料道采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如果打开反风开关,反风风流通过桔红灯的运动指示风流的行进路线,进风井变成了出风井。通过观看,学生对矿井通风的方法和通风方式以及工作面的“U”型通风系统一目了然,提高了感性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按下“三专两闭锁”按钮,局扇运转,采用压入式通风,模拟系统的瓦斯报警仪在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0%时,发出警报声和灯光。使同学对《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当掘进巷道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低浓度瓦斯传感器自动报警;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瓦斯断电仪自动断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的演示,提高了对煤矿生产的感性认识,补充了学生没有煤矿认识和生产实习的缺点。因此若要提高采、掘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转变课程教学大纲,增加矿井仿真模拟系统模型课时。即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模型向学生讲解比较难懂、抽象的采、掘类专业的理论,以及知识重点、难点。形象的矿井仿真模拟系统模型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可使课本上的理论的知识不那么枯燥、乏味。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到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仿真模拟系统虽然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但在具体的采煤工艺、掘进工艺、通风方法和方式表现上不够细致和全面,仿真模拟系统更注重对各生产系统的宏观认识。为此,我院引进了“和利德”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软件,很好的弥补了这些不足。它从微观上较好诠释了各具体专业的生产工艺、机械操作和检修方法。该教学软件利用语音讲解、“3D”的动画演示,形象、生动的将28个常用工种专业知识进行了介绍,和教材形成无缝衔接。如(图2、3):煤矿安全技术可视化仿真系统在对综采工艺进行演示使,通过语音讲解、“3D”的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双滚筒采煤机端部割三角煤的进刀方式进刀方式,沿工作面双向割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单架连续移架方式及各工序的配合。

图2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割三角煤的进刀方式

图3综采工作面综采液压支架单架连续移架方式

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课件还模拟了综采机械设备的操作练习和检修,例如:课件先演示正确的滚筒采煤机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后可以操作练习,只有操作步骤正确采煤机才开始运行,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就独立进行练习,更加贴近了实际生产。

3 利用实习车间进行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倡导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技训科的实习车间给采、掘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平台。通过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在采、掘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对矿井的生产系统有了宏观的认识,利用课堂讲解结合“和利德”教学仿真系统课件“3D”的动画演示,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再利用实习车间实习设备,如:双滚筒采煤机、可弯曲的刮板输送机、自移式的液压支架、综掘机等设备实际运行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的视角学习采、掘工序在生产中的配合,并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结构、检修进行必要的讲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教师应加强科研工作,增进实践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教改、增长敬业精力,将科研成果渗透到实践教学中,转变原有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理全.矿业工程概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杜计平,孟宪锐.采矿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第10篇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模式;开放类型;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实验室开放是指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开放使用的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室大多只是为了配合某一门课程而有针对性地开设几个实验,以便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深化,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们很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工科类相关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部分的工矿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不仅注重其在校期间的理论课学习成绩,而且更加注重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2]。

一、实验室开放类型分析

当前,国内各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类型主要有:(1)既定实验项目型;(2)学生自拟课题型;(3)自选实验项目型;(4)学生创新项目型;(5)学生参与科研型;(6)学生科技活动型;(7)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型;(8)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开赛前开放)型;(9)对校外开放型;(10)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型[3~4]。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类型

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实验室总面积563平方米,现有实验设备120种型号266台件,总价值600余万元。下设瓦斯实验室、煤尘实验室、火灾实验室、通风管道实验室、通风参数测定实验室、通风网络解算计算机室、瓦斯抽采实验室、机电安全实验室等8个分室。承担着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及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任务。同时本实验室对以上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放,结合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实验室目前开放的类型主要有:(1)既定实验项目型;(2)自选实验项目型;(3)学生参与科研型;(4)学生科技活动型。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安全工程实验是研究煤矿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矿井通风等与煤矿安全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瓦斯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都是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的基础问题。

2.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实验室是开放的

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之初,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很少有本科生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更不知道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3.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

实验室开放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时数势必大幅度增加,单靠专职实验人员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实验指导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参与到指导开放实验项目中来,而理论课教师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实验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四、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

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

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

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

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五、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

(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

(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六、结语

实验室开放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但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院、理论课教师、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开放模式与管理办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刘中成,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81-183.

[2]彭儒武,徐海花.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129-132.

[3]易黎.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23-225.

第11篇

[关键字]采矿技术 发展趋势 采矿设备

[中图分类号] TD8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3-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矿开采所采用的设备在不断的更新中。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常见的采矿设备的发展。

1 采矿设备

1.1 露天采矿设备

(1)开采设备大型化是优势资源集中化开采的必然要求,也是简化剥采工程并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采用大型开采设备可以明显提高矿山产量与经济效益。例如,单斗电铲与卡车的标志性配套规格,每隔15到20年就要更新换代一次。

(2)液压设备将获得更广的应用。在设备大型化的同时,钻孔、铲装设备向着液压化方向发展,国外液压挖掘机使用率已占26%,液压电铲使用率已占 48%。

(3)运输设备的连续化是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采用连续或半连续开采工艺进行露天矿山剥离和采矿工程,是国际性发展趋势。陡坡铁路、大倾角运输机、矿用汽车整车提升运输系统等将在不同类型矿山获得开发、应用与完善;露天矿矿用汽车整车提升系统将是值得发展的方向之一。

1.2 地下采矿设备

(1)地下采矿无轨装备向着大型化、微型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最大的电动铲运机载重量达25t,最大的井下载重汽车载重量达80t。在设备自动化方面,遥控铲运机已应用于采矿生产,为处理小空间和危险部位开采而研制的微型铲运机最小斗容仅0.38m3。今后井下设备将向着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的方向发展。

(2)近年来,在凿岩和爆破领域最主要的进步是提高了凿岩速度和凿岩的精确度。实现全液压化是凿岩设备的发展趋势。凿岩设备还将持续向自动化和遥控方向发展。使用自动化遥控设备除可以提高凿岩效率外,由于炮孔凿岩精确度的提高,爆破破碎质量也大为提高,同时也显著地提高了凿岩作业的安全。

(3)装备配套,机械化程度高;地下采矿装备从凿岩、装药到装运全程实现机械化配套作业,各种类型的液压钻车、液压凿岩机、柴油或电动及遥控铲运机将得到普遍运用。随着智能化采矿技术的突破和兴起,遥控采矿设备将是今后采矿设备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研究方向。

2 采矿工艺

填充采矿法是一个技术比较成熟的方法,采矿效率比较高、安全性比较强,并且有灵活性大、矿石损失小。可以有效防止金属矿石开采的内因火灾。因此这个方法在各个大型的矿业企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填充采矿法按照填料的性质和作用分为胶结充填和非胶结充填,其中胶结充填首先是最开始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然后经历了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最后进一步发展到现在的不脱水、不收缩的全尾砂胶结充填。 总体来说填充采矿法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填充采矿法也是存在一些缺点的首先它的回采工艺和填充工艺比较复杂;充填料的运输、开采、储存和加工的费用比较高,这些费用占到了开采总费用的一半;最后就是这项工作需要的人力比较多,因此劳动强度很大。

崩落采矿法是一种随着矿石金属的开采,工作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制或者自然崩落的岩石填充采空区的方法。在回采过程中是以矿块为单位进行连续的回采。这是另外一种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在我国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发展,现在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采矿的强度,每一次的崩矿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因此应用方法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当代采矿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金属生产在现在工业是一个必不缺少的环节,而采矿是金属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采矿技术方法的发明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采矿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要遵循高效、高回采率、高产量和保证安全的原则,同时采矿技术的应用会受到资源所处的环境、当时当地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技术的影响和限制。 综合这些考虑我国国内的开采技术还是存在开采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和矿难频发的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大量存在中小型的金属矿企业更应该注意开采技术的改进和开发,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更多的悲剧的发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利国利民。 笔者对我国的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现在的开采技术有向着高效集约型的技术的方向发展。金属的开采是在地下进行作业的,因此以前的要求就是对整个开采过程包括挖掘、通风和排水都是要分节进行的,这就影响了作业的效率,也增加了作业的危险,但是随着开采技术的开发和高效的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金属的开采必然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会减少人员而且还能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生产的安全性,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也要使我们的管理系统高效集约化,实现金属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发展。

然后就是开采方法的改进和合理选择是开采技术的一个发趋势。在地下金属开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地质条件,按照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开采方法,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最大限度的开采金属矿。因此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是促进金属矿开采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这必然成为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的重点也必然成为金属开采的发展趋势。

最后因为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 因此对环保开采技术的开发利用必然成为今后我国金属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金属事业创造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化的同时,这个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例如凹坑、空气污染、金属矿不充分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等一些列问题都和现在对和谐社会的要求产生了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技术经验,针对现有的环境问题和工艺,正确处理好金属开采的实际需求和安全、经济的关系。 最好的促进我国金属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征稿简则

1. 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来稿应主题突出、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语言精练,在科学和学术上具有创新性。

    2)论文组成 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具体至院、系、所)、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摘要、5~8个关键词(以上均需用中、英文表述)、中图分类号、第一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

    3)题目 应反映文章主要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的外文缩写。

    4)摘要 应包括研究对象(目的)、研究方法或手段(所用仪器设备、材料)、结果和结论,200~300字为宜。

    5)第一作者简介 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博导、院士及专业研究方向。

    6)图形 应清晰、精简(一般不超过6幅)、自明,图中文字、符号和数字应与文中表述一致,应有中、英文图序、图题。

    7)表 应精选,其内容不应与图形表述重复。一律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和斜线,同一物理量的有效位数应相同。应有表序和中英文表题。

    8)公式 数学公式应正确无误,推导过程严密,数据准确、可靠。所采用的量、单位和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第一次出现的量符号应给出物理意义。易混淆的英文大小写、英文与希文、数字与字母、上下脚标的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多于10篇,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加方括号),并在文末按顺序列出。作者、译者、编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中间用逗号分隔;超过3人时只写前3人,后加“等”。外国人名亦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书写,名用缩写,且不加缩写点。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只能以脚注的方式标明。对非英文文献(仅指期刊论文),先列出原文,再另起行抄录其英文译文。

    10)本学报优先发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得到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标注(基金名称、编号)。

    11)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2.编辑部与作者的有关约定

第13篇

[关键词]矿压 综放 两硬

中图分类号:TD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055-01

0 引言

同煤集团煤峪口矿14#煤层与上层11#煤层采空区层间距为2-4m,顶底板坚硬属于“两硬”条件下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整体处于上层开采后的应力降低区域,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直接顶板破碎,来压周期性不明显,矿压显现强烈区域主要集中在两顺槽,端头维护困难,来压规律与一般综采工作面有明显不同。

1 工作面概况

14#层81004工作面切眼长度140m,采用ZZS-5600/14/28型液压支架开采,泵站压力不小于25Mpa;煤层厚度2.4m,f=3.5;直接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度0.8~5.5m,平均2.5m,f=15;上部为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平均煤厚7.5m,底板深灰色细砂岩,厚度2.44~9.79m,平均6.12m,f=10。

2 矿压观测情况

本工作面采用综采压力记录仪监测顶板压力情况,全工作面布置7条测线,分别在4#、18#、33#、48#、63#、78#、92#支架上各安装一块YHY60(B)矿用本安型数字压力计,对工作面矿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支架初撑力分析

81004工作面属近距离薄煤层,直接顶上覆为11、12#层冒落部分,直接顶薄,顶板完整性较差。因此对支架初撑力要求不宜过高,否则加剧顶板破碎度;也不宜过小,否则支架对顶板主动支护能力不够。

从统计结果来看工作面支架运行过程中初撑力频率分布在3848KN(20Mpa)以上的占15%;2945KN(15Mpa)以上的占75%;2601KN(13 Mpa)及以下占10%,初撑力控制在泵站压力额定值25MPa的60%约为15MPa左右,基本能够满足支架对顶板主动支护能力。

2.2支架载荷分析

ZZS-5600/14/28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为5600KN(28.5MPa)。由支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和支架载荷分布统计分析,整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在2940-5880KN(15-30Mpa)范围占84%,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在此范围为工作面支架在循环初期一次或二次增阻后工作阻力,占支架工作阻力频率较大;整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在5880KN(30Mpa)以上的占0.03%,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在此范围为工作面支架三次增阻后及循环末工作阻力,占支架工作阻力频率非常小,且在支架额定工作阻力左右,超过额定工作阻力频率较小。工作面支架运行过程中,由平均载荷分析在工作面中部48-63范围顶板压力显现较大。

由以上综合分析支架运行过程中总体载荷不大,工作阻力频率90%以上在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以内,支架额定工作阻力是富裕的。工作面无明显周期来压,循环末,前、后柱安全阀均有开启,如图1所示:

2.3 支架工作状态

由工作面支架测线压力曲线分析,工作面支架在循环内二次增阻占80%左右,且二次增阻多为急增阻且增阻时间短,反映支架初撑力偏低。循环末中前、后柱安全阀均有开启,开启率不高。

2.4、直接顶跨落方式分析

工作面直接顶直接顶节理发育,由于较薄,开采后易于冒落。随着工作面开采支架前移,直接顶在支架前柱后断裂 ,继续推进古塘悬板基本能够及时冒落,悬板最长在1.5米左右。

2.5两巷压力观测分析

21004巷端头至620米上覆采空区集中应力作用下压力显现较大,顶板破碎、下沉,支护变形,维护困难;尾端头及超前范围顶板较破碎,压力显现较大。

11、12#层81004工作面回采期间51004巷压力显现较大,顶板下沉,底板鼓起,两帮炸帮严重,因此煤柱应力得到一定释放。而21004巷压力显现较小,巷道部分直接定和基本顶在采空区侧形成约20米左右悬板,煤柱集中应力较大,延14#层顶板向下传递。因此14#层81004工作面21004巷处于上覆采空区煤柱应力集中区,随工作面回采推进,巷道压力显现有可能前移,生产过程中提前加强两巷超前支护管理,对于顶板破碎区域,及时在原有支护加强支护,如图2所示:

3 结语

(1)根据工作面最大平均工作阻力2950KN(15Mpa)左右,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751KN(14Mpa),为规定值60%左右,基本能够满足支架对顶板主动支护能力。

(2)14#层410盘区81004工作面属近距离煤层开采,支架运行过程支架载荷不大,工作面无明显周期来压,无冲击动压。每一循环末支架后柱保持较高的阻力状况,安全阀开启率较高。

(3)工作面直接顶完整性较差时,由于顶板硬度较大,不能随支架后梁切顶线垮落而形成一定长度的岩梁,悬长一般不超过1.5米,移架后能够及时冒落 ,支架后柱承载能力基本趋近额定值,但支护强度在支架额定值内。

(4)两端头及两巷超前范围处于应力集中区,对生产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梁志明;逯建刚;;同煤集团四老沟矿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开采顶板支护技术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石建新;底板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的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4年03期

3 崔金玉;刘尽华;张庆勇;;薄煤层工作面顶板管理实践与探讨[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任晓鹏;深井近距离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5 潘立友;支架初撑力与老顶运动的关系[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第14篇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通风;事故防范;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54

1 引言

安全通L管理是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安全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采用经济、有效的通风技术和手段保证及时的将矿井下产生的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以及对人体有害的粉尘、烟雾等及时的排出井外,保持井下空气的新鲜和流通,从而有效的防止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最大限度的保障井下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但是,从现阶段来看,很多煤矿开采企业没有做好井下通风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且没有建成完善的监督机制,致使开采工作的危险性极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核心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不利于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长久发展。

2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简介

2.1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有效的消除现有通风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是保障通风安全管理质量的先决条件。首先,煤矿企业的相关领导要提起对安全通风管理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注意防范的安全施工氛围,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体制,并加强对安全保障管理工作的监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各部门员工也要主动摒弃懈怠的工作情绪,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而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企业应该根据具体工作现状和工作要求逐步完善员工培训制度,保障每一位员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流程,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在员工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范氛围;最后,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工作原则,定期对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防范设备进行评估,针对具体的安全隐患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为员工的工作提供一种稳定、安全和良好的环境。

2.2 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

煤矿企业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庞大,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错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给企业的发展和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通风安全控制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实际开采环境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明确规定具体工程中国的最大风险承受能力,并制定逐步完善现有的安全控制体系;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人才晋升机制,通过多种渠道聘请那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的人才从事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状体进行评价,为其中表现优秀的人员提供晋升渠道,从而为采矿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最后,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对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出现安全问题时要做到明确的责任追究,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工作意识。

3 煤矿行业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3.1 有针对性的选择煤矿通风系统

所谓的通风系统,指的是为井下各个作业点提供新鲜空气并及时的排出有害气体、粉尘等物质的通风线路、通风动力装置以及电力控制系统的总称。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和煤矿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必须提起企业领导层和工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安全管理部门应该首先对具体的施工地质环境和地表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探与分析,根据矿井挖掘的路径设置合理的选择通风系统,运用专业的分析模型评估通风系统的安全等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将经济因素考虑在内,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瓦斯管理,强化瓦斯堆积

瓦斯是采矿工程中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其在井底的大连堆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加强通风管理是防止瓦斯气体大量堆积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必须在每一生产水平和采区布置单独的回风岗,并通过大功率机械设备进行分区通风,保证矿井下的空气新鲜;另一方面,要在采掘面进行单独通风,掘进巷道采用矿井全风压或是局部通风机进行强力通风,防止瓦斯气体在掘进面大量堆积。同时在瓦斯极易堆积的地方,如采面上限角和采空区边界等位置进行重点通风装置的布设,疏通通风线路口,并有效的杜绝机械设备打火、电气线路错误搭接等产生的明火,从根本杜绝瓦斯爆炸的情况出现。常用的巷道瓦斯祛除法主要有引导风流排放瓦斯法、防止瓦斯涌出法、增加风量稀释瓦斯法等多种方法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灵活运用。

3.3 选取合适的风量调节方法

在煤矿开采的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下由于通风巷道的设计线路以及通风设备的分布不合理问题容易导致分配到各个采掘面的风量不能达到通风要求,这就需要选取合适的风量调降方法,保证矿井下每段位置上的有害气体都能被及时排出井外。目前常用的矿井放量调节方法是改善扇风机的安装位置、扇风功率以及叶片的安装位置等,此外局部风量调节方法有增加风阻、减少风阻以及辅助通风三种,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进行选择使用。

4 结束语

总之,真正地搞好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就可以控制与预防煤矿的安全事故,在确保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过程中,降低了经济损失。因此,煤矿企业务必要强化管理煤矿的安全通风,将安全摆在每一项工作的第一位。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煤矿事业健康和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姚飞,杨玉磊.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90.

[2]李利成.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25.

第15篇

经济学是国家级特色学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辽宁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是这个学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最大的特色是每学期都会按成绩重新分班,这在其他院校是非常少见的。毕业生中几乎会有1/3有资格被免试推荐读研究生。

经济学基地班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学的研究型人才,其奖学金多而高,免试保送研究生的几率也非常高,但想进入这个班也不容易,新生入学不久参加分班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前若干名才有机会进入基地班,所以想进入这个班的学生开学时也要做好准备。

法学院是省内第一所全日制法学本科教育基地,十分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经常聘请一些司法机关、科研单位的专家、法官等担任客座教授,而且安排每届学生进行一次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实习。

广西大学

生物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是科研能力最强的专业之一,生物技术专业有着明显的亚热带生物特色,在植物及微生物遗传工程上颇有建树。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动物科学研究世界领先,有多项科学技术重大成果。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生产和加工基地,制糖业十分发达,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甘蔗糖业工程学科被列为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土木类学科是广西首批精品专业。这个学科也是理工类的高分群,毕业生一般都进入各大建筑公司和水利水电公司工作。

广西大学的爱国民主记念碑

广西还是有色金属富矿之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之一,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是迎合广西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及其加工技术研究的需要,建设起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学科实行按类招生,在第2学年结束后,选拔出50名学生分别进入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进行学习。

蒙古语言文学是内蒙古大学的特色专业,在一般的学校是没有的。大学每年招收的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

内蒙古大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生态与环境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以草地生态学及农牧业生物技术为主的科学群,本科设有2个专业:生态学、环境科学。也实行按类招生,第2学年结束后,选拔10名学生进入国家生物学基地(生态学专业)进行学习,学制四年。

新疆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专业方面,在全国排名较高。

人文学院是由中文系、中语系、历史系、中亚文化研究所、阿尔泰学研究所组建而成的规模最大、专业门类齐全的文科学院,号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旗舰之威”,位居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此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资源勘察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凭借地域优势,新疆大学的俄语专业也一直是王牌专业。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动物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民族学、法学均是新疆大学新增的重点学科。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的英语学科在国内小有名气,多位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他们对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刑法专业有一定特色,已经受到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认可。

电力与能源工程被国家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与此相关的自动化、采矿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也将得到加强。

化学学科拥有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实验室,绿色药物工程也被列为“211工程”项目之一。

此外,采矿工程、植物保护、林学、农林经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位于吉林省延边州,朝鲜族特色氛围浓厚,朝语系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它的小语种也不错,亚非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延边大学依山而建

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排名很高,就业很好。

医学院也比较有实力,临床医学和药学都不错,麻醉专业很好。

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医学影像学3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附属医院3所,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

农学是石河子大学的校级品牌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有重实践、重应用的办学传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经贸学院下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围绕新疆农垦经济、绿洲农业经济、绿洲生态经济、农垦企业管理等内容展开研究,并将研究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是海南大学极具办学特色的学院,办学模式灵活多样,部分方向还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和旅游企业、国际酒店进行广泛的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等灵活模式。其中,旅行社管理专业还是旅游学院的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行社管理、营销策划、旅游接待与高端服务工作。

海南省具有热带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大的特点,热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就是针对这一地域特点设置的专业,现开设了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和海洋学院。其中海洋学院的水产养殖专业还是我国农业部的重点学科,近几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非常好。园艺专业也成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此外,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也是特色专业。

青海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青海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有清华大学的对口支援,成绩好的毕业生将有机会直接保送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为青海省省级重点学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机械行业相关的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教学和科研并重,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培养面向国家水利水电行业和青海省资源开发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等四系16个专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地方病学等特色学科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此外,资源勘察工程是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依托青海的盐湖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盐湖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大有前途。

宁夏大学

应用化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科目,以就业率高著称,在南京扬子石化等十余家高新企业建立了理工科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宁夏大学前茅。

草业科学力量雄厚,完成或承担多个国家开发项目。

应用数学培养模式十分特别,采取“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式,招生时与信息和计算科学一起按数学与信息科学的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打破专业界限试行“滚动制”教学,为三、四年级实行“分流培养”奠定基础。多年来还承担着师范生培养任务,就业前景一直较好。

此外,宁夏大学的农学、生物科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该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大学

藏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藏语言文学和藏族历史两个专业是首批校级重点学科。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国藏学研究所”,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药学(药方向)学科是大学医学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和自治区独特的地域和传统优势,将高原医学和藏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地方病和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藏族基因组学研究等相结合,而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目前与一大批国内著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及对口援助关系,并有多个实习基地供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农学(植物生产类)和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服装界是很有名气的,不仅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眼球,而且还吸引了世界各地服装行业的目光,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场国际品牌的会在这里举行。 学校会经常邀请一些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地的服装设计师前来开设讲座。

东华大学

纺织工程是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在天然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在纺织方面的应用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学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而且还是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几乎凡是与纺织有关的各种纤维面料和特殊材料都可以在纺织工程实验室里找到,甚至是航天员的服装,东华都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科研任务。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的物理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化学类,包括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也是不错的。

如果对电子、通信方面感兴趣,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不错的选择,其中通信专业录取分数在福大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