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

教育的道德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育的道德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的道德标准

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或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在教师的职业实践中形成,反过来又指导着教师正确地处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成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等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然而,截止当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求不一,标准不一。因而出现了诸多师德问题。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给予了重点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当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笔者结合特教工作实践,认为特教教师职业道德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一、无歧视性,以人为本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他们或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对特教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无歧视性、公平公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以种族、肤色、信仰、性别、国籍、年龄、政治活动、家庭、社会背景、性倾向或异常方面的不同而歧视特殊人群;

(2)在测量和评价过程中,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而非因人而异,随性而为。

二、尊重人格,维护儿童自尊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尊重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其中当然包括特殊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可以说特殊儿童对于自尊和尊重有更加明显的需求。在教育实践中,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尊重需要和心理需求,保障他的人格和尊严,切忌简单粗暴对待、讽刺挖苦、冷漠、无耐心、管教过严等行为。

三、客观准确,实事求是

特殊教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这要求教师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客观准确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教育训练、管理和咨询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事实资料、准确数据为依据,客观准确地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价,向行政部门、同仁和家长提供资料。

四、保护隐私,坚持原则

我国法律规定,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特殊儿童的个人隐私更应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操守是保护特殊儿童的隐私,对特殊儿童的各项资料进行严格保密,绝不向任何商业机构、非法团体或个人泄露特殊儿童的隐私信息,或以非道德的方式以特殊儿童的隐私来获利,而是在尊重彼此隐私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五、注重合作,畅通渠道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特教事业的发展,服务特殊儿童和特殊群体。特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也离不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此,特教教师应和其他专职者、相关人士、特殊儿童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相互合作,相互鼓励,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畅通特殊教育服务渠道,促进特教事业发展。

六、提高专业,激发潜能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也是一个随着时展不断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岗位。特殊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营造合适的环境,采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向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潜能。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

七、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为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殊教育教师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专业会议等继续教育计划,参加专业学术团体的活动等来保持对特殊教育和相关教育领域先行研究和文献学术动态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八、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特教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师德要求。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特教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特教工作的前提和动力。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操守,用行动践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绝不容忍、也不做违纪违法违规、有损职业操守的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别于其他行业,究其原因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殊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要求。如何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1).

[2]王雁,肖非,朱楠,等.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报告[J].现代特殊教育,2011(10).

第2篇

教师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是一般社会道德或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在教师的职业实践中形成,反过来又指导着教师正确地处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成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2008年,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等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然而,截止当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求不一,标准不一。因而出现了诸多师德问题。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给予了重点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当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笔者结合特教工作实践,认为特教教师职业道德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一、无歧视性,以人为本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他们或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对特教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无歧视性、公平公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以种族、肤色、信仰、性别、国籍、年龄、政治活动、家庭、社会背景、性倾向或异常方面的不同而歧视特殊人群;(2)在测量和评价过程中,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而非因人而异,随性而为。

 

二、尊重人格,维护儿童自尊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尊重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其中当然包括特殊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可以说特殊儿童对于自尊和尊重有更加明显的需求。在教育实践中,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尊重需要和心理需求,保障他的人格和尊严,切忌简单粗暴对待、讽刺挖苦、冷漠、无耐心、管教过严等行为。

 

三、客观准确,实事求是

 

特殊教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这要求教师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客观准确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教育训练、管理和咨询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事实资料、准确数据为依据,客观准确地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价,向行政部门、同仁和家长提供资料。

 

四、保护隐私,坚持原则

 

我国法律规定,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特殊儿童的个人隐私更应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一个重要操守是保护特殊儿童的隐私,对特殊儿童的各项资料进行严格保密,绝不向任何商业机构、非法团体或个人泄露特殊儿童的隐私信息,或以非道德的方式以特殊儿童的隐私来获利,而是在尊重彼此隐私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五、注重合作,畅通渠道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特教事业的发展,服务特殊儿童和特殊群体。特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也离不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因此,特教教师应和其他专职者、相关人士、特殊儿童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相互合作,相互鼓励,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畅通特殊教育服务渠道,促进特教事业发展。

 

六、提高专业,激发潜能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也是一个随着时展不断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岗位。特殊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营造合适的环境,采用恰当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向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潜能。这也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

 

七、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为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殊教育教师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专业会议等继续教育计划,参加专业学术团体的活动等来保持对特殊教育和相关教育领域先行研究和文献学术动态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八、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教师的道德水平集中体现在对待特教事业的态度上,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根本的师德要求。因此,热爱教育事业是特教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搞好特教工作的前提和动力。特殊教育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操守,用行动践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绝不容忍、也不做违纪违法违规、有损职业操守的事。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别于其他行业,究其原因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殊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要求。如何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3篇

关键词:工作质量 四个观点 三全管理 思想道德 以人为本

当前无论国有企业还是个体企业,要想在竞争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稳定和发展都无一例外的重视质量和安全,把质量当作是企业的生命,把安全作为企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来抓。国家政府也十分重视质量和安全,特别是煤矿企业,设立层层的监管部门来管理质量和安全,出台了相关的安全、质量法规,用以控制质量和安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以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健康发展。现今国内各煤矿企业,虽然从政府到企业本身制定了众多的法规和处罚条例,然而企业零星的质量和安全事故不断,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局面?因为没有解决好影响质量与安全的关键问题,既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提高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人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工程质量,也就是把重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通过工作质量的改善,保证工序质量进而保证工程质量。而工作质量的改善取决于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所以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术水平、业务管理水平和道德标准是提高一切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2.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的观点

(1)三全管理观点。全过程、全企业、全员管理。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为用户服务的观点也叫用户第一的观点。用户是上帝,让上帝满意是施工者应有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就是把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把住工序质量,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进行。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用数据来评定工程质量优劣最有说服力。

二、安全管理

什么是安全?安全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不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而达到目的,也就是没有受到伤害,没有出现事故。

伤害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两方面。无论哪种伤害都是人们不愿意碰到和见到的。

煤矿井下出现的安全事故大多数都是违章作业造成的。

1.安全管理现状

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是下大决心的,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层层监管机构,安全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规章制度来全,处罚力度来大,甚至强制性的让职工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必知必会卡片每人一分。名言警句用的也不少,标语到处悬挂,用的都是贴切生动的语言,如: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 ;他人的安全也要管,联责联保连着咱;违章指挥就是杀人;违章作业是自杀或杀人;见违章作业不制止就是纵容犯罪、抓三违要有狠心,抓帮教要有耐心等等。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安全工作有了显著成效,安全事故大为减少。虽然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安全事故,因违章作业造成的事故还时有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抓住根本问题,触及不到人们的心灵深处。看管不到的地方和时候,抱着侥幸心理仍在违章作业。

2.消除安全事故的两个主要因素

(1)提高职工素质

要想避免出现各种事故就必须提高企业素质,也就是提高全员素质。因为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是通过很多行业、很多工种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煤矿井下包括:采煤、掘进、通风、运输、机电、安检等工种,而每一工种又分多个专业。每一人每一专业系统出现事故都有可能影响全系统、全企业的安全。因此,只有提高企业全员素质,每一职工都能严格按规程要求操作、每一工序都能达到标准要求,才能保证不出安全事故。要提高全员素质就必须做好培训工作,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培训。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标准

除了安全、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标准提高上来了,职工就能自己约束自己,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的按标准要求来工作。达到检查不检查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牢记我以企业为生,企业以我为荣的理念,知道我的衣食来源于企业,企业兴衰关系到自己的生活水准,时刻想着如不认真工作,将受到自己良心谴责。时时反观自身,处处为他人着想,工作时严肃认真,就可避免很多事故。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导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享受学习的快乐呢?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把握好教师的导。

1、注意课堂中问题的设计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简适度,既要保证优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没有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太难而茫然失措。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话“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序设计如下提问:①小女孩曾经幸福吗?为什么幸福呢?②她跟着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这个幸福是指的什么?③这两个幸福的意义相同吗?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可以知道,小女孩曾经是幸福的,因为奶奶活着的时候非常疼爱她。从课文中还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的,所以她感到很幸福。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小女孩跟着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她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思想,所以也没有了痛苦。第三个问题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小女孩在有人疼爱的时候是幸福的,但当疼爱她的人死去后,她生活在贫富差别悬殊的资本主义社会,过着没有温暖,没有幸福的生活。在大年夜这个本应得到欢乐和幸福的日子里悲惨地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加深了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再如《穷人》的第二段中有一句话:“没什么可抱怨的。”老师先问:“‘抱怨’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弄清词义后,进一步设问:“桑娜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抱怨呢?”这一问题开始触及实质,但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回答,体现不出学生思维的过程。于是再问:“桑娜如此辛苦;而得到的仅仅是‘孩子们都还健康’,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现在为什么不抱怨?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问题层层拓展,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2、注意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设问激疑引发学生思维,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不仅要注重课本的知识,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以外的知识。如《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比较田忌两次赛马的异同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们认为齐威王、田忌、孙膑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学生的思维像打开的闸门一样。有的认为齐威王是个骄傲的人,从课文中”洋洋自得”、“轻蔑”等词语中看出;有人马上反驳,说他从课外书中得知,齐威王是个善于纳谏的人。关于孙膑足智多谋的故事更多了,《围魏救赵》、《苦肉计》、《空城计》……特别是有人提出,孙膑教田忌赛马的计谋是他能胜齐威王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计。同学们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巩固了课本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创设情境时,还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如《匆匆》一课,我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每天是怎样过的?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吗?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我学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的很多日子都白白地浪费了。我每天玩的时间比做事的时间多。”有的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现在想想,就是因为我的生活太空虚。”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感受,他们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从而要好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合理利用课件

第5篇

教师是课程标准的主要执行者、实施者,充分认识课程标准正式颁布的意义,提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在创造性地执行过程中创造更多积极的可能性,是我们应尽的光荣职责。

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首先要认真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体会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课改的基本精神体现在课标修订的基本不变的方向性、稳定性中,也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调整修正之中。比如,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在本次修订中仍然是灵魂性的,一方面体现在对国际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另一方面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及时反映,体现在与时俱进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崭新成果。再如,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标修订更多地从儿童立场,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设计课程。又如,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视角是超越学科中心,这就带来了课程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增强课程综合性;改进学科课程;激活地方和学校课程;构建选修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推进多元化的评价;等等。这些设计思想在课标修订中得到进一步彰显。课程改革方向性、基本性的精神是超越课标又是贯注所有课标的,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的。

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教学期待。这需要我们十分重视课标的教学建议的方向性表述,如“品德与生活”新增的教学建议有三条:第一,“深刻理解本次课改的性质、特色和基本观点”;第二,“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法的基础”;第三,“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相信老师们坚持这样的三条原则,就能从整体上实现教学与课标的吻合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坚持对课程特质的整体把握,比如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最为核心的概念,课标修订坚持了“素养——养成”的基本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加领会。对于一门课程,我们还要学会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课标组核心成员,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杨裕前先生指出,要注意把握教学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悟的“基本思想”,以及可能积累的“基本经验”,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四方面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种思想对于各科教学都是有启迪意义的。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还要按照课标要求上好每一节课。这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学者对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崔先生很有创见地提出制订学段课程规划,提出一节一节的课都要基于标准设计。比如,崔先生指出: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都要源于课标;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要思考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等等。强化基于课标的意识,学习借鉴一些教学技术,对于防止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跑冒滴漏”是很有作用的。

第6篇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新教学形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主动参与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采用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更多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教师将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相整合,不仅可以使得教学容量增大,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感情地朗读和优美的旋律,能调动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适时、优美的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这门课。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跃,加强语文学习的应用。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其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地探索下去,并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直观性,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展的课堂体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其内涵极为丰富,包括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1.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除要用好必修和选修教材外,述要扩大语文学4范围,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可以运用网络科技手段,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使语文学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大量的网络信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鲜活的、不可穷尽的资源宝库,网络的互动性又为学生搭建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教师著名学者肖川说:“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关键,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呼唤着主题性道德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课中,只有发挥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一,打破思维定势,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诱导学生从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于打破思维定势,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事物、发现问题。第二,巧设情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巧设教学情境,多设思维角度,让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第三,挖掘探究难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参与式学习的快乐。

五、实现心理相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当人与人之间实现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在心理上相互理解、信任和配合时,就实现了心理相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真诚之爱,是学生和教师产生心理相容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管理良好运行的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心理相容,就能让教师和学生默契配合、相互理解,从而达到教师准确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准确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目的,就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应。事实上,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普遍都存在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自尊心特别强,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激情、热情度不高,这部分学生就会把教师在课堂上提的一些要求当做对他们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惩罚”。要转变这些学生的想法,教师就要满腔热情,用一颗爱心、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如果教师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获得学生特别是那部分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进而把对教师的这种感情“爱屋及乌”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为密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此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1]。在此,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既为综合素养,切不可将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大背景。教学的生活化的理念应至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学中,让教学贴近生活。为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即:老师将生活内容融入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感悟人生。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潜在价值。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也使得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并主动创造生活的价值。

一、生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生活为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实践,在主动参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老师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跳出书本,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建立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并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充分利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语文并学以致用。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体验之后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运用的统一,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为老师提供更大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生活化教学,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以家庭为基地的语文教学生活化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学习的启蒙教师。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父母的对话获得很多知识。由于父母职业和认知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学生家庭都有不同的特点。老师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充分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色,并以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老师,则可以让他写一段学校的情况简介;有的学生家长是医生,则可以让他写一则如何预防感冒的健康手册;有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条广告语。如此设计出的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让家长加入了孩子学习的过程。全家合力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增长了课外知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合作学习的气氛,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最好的教育素材莫过于生活,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都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建构主义强调的:教育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在课堂导入环节时,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以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作铺垫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文本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活动如记者、推销员、解说员、明星等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熟知的描绘方法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向同学描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3.社会中的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建立好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切教育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机会。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更要引导学生应用语文。如清明参观列士纪念馆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导游;老师可以让学生注意街边广告标语、通知,纠正其中的错别字;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电视上的广告用语中的谐音字等。只要有心学,身边处处是真实的教学素材。学生还能在这些活动感受到语文的用处,同时也在使用语文的过程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的事实,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灵活的空间,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邬青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之友, 2009(9): 41

第8篇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作为当今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者,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难看出我国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点的重视程度。本文试图对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就如何强化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以分析,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教育水平

 

目前还普遍存在着对“辅导员”这一职位工作职能认识的不足,对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缺点。[1]辅导员不仅仅需要在课堂教育上发挥理论课教师的职能,更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发挥辅导员自身易于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优势,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渠道中进行拓展。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直接取决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一名优秀称职的辅导员,不但要对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有所涉猎,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所了解,更要做到能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过硬的基本素质也是必需的。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

 

(二)改变理论教学模式

 

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射式”与“填鸭式”的教学还占了大部分的比重,这种教育方式只会使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良好的教育应当是自我教育,当然,“自我教育”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脱离辅导员独自学习,而是希望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起引导者的作用,发挥与学生密切联系这一优势,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但扮演着教育者,更是扮演着领路人这一职责,让每位大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填充”逐渐走向“主动诉求”。[3]

 

(三)网络虚拟拓展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到,把握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趋势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好的工作,熟练地运用微博、微信、qq、博客、网络社交等一系列新型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工作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理论教育向网络虚拟拓展,更是要充分利用高校辅导员更容易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线上教育”。[4]网络资源具有丰富蔽性的特点,一是可以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寻找更多的理论依据,二是可以利用网络的隐蔽性通过网络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升华,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实践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方针。将实践教育作为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并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由于实践教育具有操作性强、反馈及时的特点,能很大程度上与思想教育内容契合。《能力标准》更加清晰地定义了辅导员的职能,高校辅导员不但要对自身的工作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和认识,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辅导员应充分认识自身的工作性质,实现从单能到多能的改变。[5]将零散的工作点穿成线,再将线织成网,全面系统地实现职业功能的升级。《能力标准》提示了能力、社会、文化、心理、互助、规划和指导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些都是辅导员从业工作中将要面临的大方面。而想要提升工作能力,明确工作路径,为学生们提供可靠的保障,辅导员就有义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为其全面发展做出指向作用。

 

(一)参加和引导社会实践活动

 

辅导员应与大学生一同,杜绝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切实地引导和配合学生做好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真正锻炼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互帮互助的品格。在基于社会实践的同时,更能有助于形成其完整的意识形态。诚然,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种种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结果差强人意,形式主义成了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最大问题,这种只注重结果的实践其实并没有实现其最初的构想,更是与社会实践本身的意义差之千里。很多学生观念上将社会实践看做取得学分的途径,反而更注重形式,有时可能就是为了一个公章。而造成这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与明确的方向。流于形式的宣传并不能做到对学生心理的触动,更不要说改善其固有的观念。想改变现状,还需从根本入手与学生共同参与,一对一反馈,了解,对学生偏离的思想及时矫正,予以指导。辅导员实现企业、高校、个人三方面的转换连接,将组织、宣传、实施多方面整合,形成凝聚力,做到齐抓共管的形式,共同努力,将其带入社会实践的行列,使其从内心里接受社会实践这一程序。

 

(二)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校园文化,是我国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当今的校园文化正日益向彰显和满足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在这种校园文化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走向,给予他们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在形式上要生动活泼,内容上要健康向上,载体上要多以新型的网络、移动终端为主。在校园文化的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发掘大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凸显每个人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参加活动走进集体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成熟。此外,辅导员要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引领大学生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优点,有选择地自由全面发展。

第9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生活;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完成课标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以上任务呢?这里,结合自己近来年来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感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导引指导学生写作。例如: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包括长辈、同伴、亲人、朋友,甚至虚拟的人物,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甚至玩具。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讲改变作文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主张使用不拘一格的评价尺度。文如其人,千人千面,不能主观地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作文,一要着力找到学生作文中最富个性的那一点,肯定他,让他尝到甜头,让他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二要改变评价方式,变单纯的教师评为师评、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这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是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另外,学生习作的好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教师不能抱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学生达到了该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就应该给予好成绩。习作训练后要及时评阅,评阅中要根据孩子习作水平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多激励、多称赞、多建议,多挖掘“闪光点”,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丰收果实”,这样便能持续激励孩子们的进取意识,使他们一天天爱上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为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强调“五多”,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习作训练,为他们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底子”。一是多读书:通过多读书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增加知识,才能学会怎样描述事物,也才能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如果学生阅读量不足,当他们看到某些事物或某些现象时就很难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只一味地感叹“好美呵”或“真美呵”,写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话一句了。二是多观察: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写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自己的发现,并在习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独特的表述。有鉴于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准备记叙的对象,并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并恰当地为自己写作之用。只有多观察,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并反映在习作中。三是多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变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东西,然后再写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习作。四是多练笔:习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写作实践。因而,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写一写身边发生的事,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五是多修改:某种程度上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修改习作:改错别字,改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标点,改不通顺、不完整、表达不准确的句子。既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小组一起讨论着改,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改。总之,直到学生把习作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丰富多彩的事。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将习作内容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在生活中学会习作。如:在写春天景色的习作时,教师可以不必让学生拿到题马上就写,而是先组织学生展开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的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词古诗、佳作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明媚的春色,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直接感受,最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习作背景就得到有效拓展,动起笔来就会有情可表、有话可写,充满生活气息。

四、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以往,作文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十分严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结尾。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就会逐步被湮没。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应淡化形式(并非不要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束缚,力求习作构思“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个体选择能很好地在学生习作中得到彰显。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重内容,轻形式”理念的生动体现。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16-02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还没有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也没有一个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和开发模式。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现状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和基本依据,是评估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我国有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初。雷正光最早提出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必须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而教学标准作为专业教学的关键,其制定也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原则。杨延认为,要保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整体改革在课程实施层面有大的突破,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钟健认为,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缺乏,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建设问题明确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一项内容。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明确将建立专业建设标准作为一项主要建设内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在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中,以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为契机,全面推进专业建设,率先制定了33个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群)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名称、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入学条件、学制、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及能力要求、培养方案框架体系、学习领域课程基本要求、课程考核要求、教师和基本实训条件要求等12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目前,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保障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都建立起了国家层面、具有法律性质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标准进行深度开发,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不断修订与完善。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教学标准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受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影响,有学者基于“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关联性”提出了“职业能力导向”理论,并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课题。“职业能力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其基本内涵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主体;教学方式强调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环境强调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核心概念,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的职业教育界已达成共识,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相比,“职业能力”的教育思想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标准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

教学标准的目标、内容及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的构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教学改革。要依托行业企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以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改革专业课程结构,重组专业课程内容,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研究构建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应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面向(领域)、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安排、教学设备条件等内容,作为组织专业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面向(领域)和岗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规格研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范围以及相应的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2)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研究。根据职业标准中岗位的素质、技能和知识要求,确定专业教学的要求和课程设置。(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专项能力研究。根据专业核心课程与专项能力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数、设计思路。(4)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依据基于工作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能力本位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每门课程学习的工作任务,确定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课程名称直接反映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进行规范,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实施突出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程,以典型任务或项目设计教学组织方式。(5)教学安排研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根据课程间相互逻辑关系,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顺序,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6)教学条件研究。明确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基地及仪器设备等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确保专业教学质量。(7)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与专业教学标准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

以“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和构建,应坚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就业导向性和职业性。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应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实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就业目标及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工作任务对接,形成的一系列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是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及今后必须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J].职教论坛,2005(2):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杨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工学结合深层次改革的关键[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5-7.

[4]谢文静.构建工学结合中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9(4):106-109.

[5]戴士弘.论课程项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10.

[6]雷正光,黄芳.基于就业导向的“三段递进”高职课程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15-17.

[7]钟健.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的现实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1):58-61.

第11篇

关键词: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轨道交通;标准

高速铁路的目标是在规定时间内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及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问题的良好解决,可有效保证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和社会效益。在铁路高速、重载情况下,为保持和提高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及安全,以前很多学者对于铁路信号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目前已扩展到对系统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的全面评估,即RAMS评估。

伴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进程,行业技术标准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和动车组等技术标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从探索到成熟,各方面的技术标准显著得到了提高。而国外轨道交通RAMS工程技术发展相对成熟,RAMS已成为先进轨道交通行业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法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轨道交通方面成功地实施了RAMS工程。其中以欧洲国家为代表,不仅建立了RAMS系列标准,使RAMS工程实现了系统化发展,还在其产品技术平台上推广RAMS工程,使轨道交通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如香港地铁、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世界知名运营商和企业,在公司内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要提高轨道交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开展RAMS工程,多数铁路运营单位和地铁公司已经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国内轨道交通在2003年左右也已开始接触RAMS,但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

1 RAMS标准体系及相互关系

有关铁路RAMS的最早标准是英国标准协会制定并颁布的EN50126:1999《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规范和验证》。该标准是目前铁路行业实施RAMS的基础,该标准对系统的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和safety),即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定义,同时规定了安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对RAMS的管理和要求。为了达到所规定的RAMS要求,必须在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内有效控制影响RAMS的各种因素,即系统的随机故障和系统故障。图1所示为影响铁路系统RAMS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我国GB/T21526-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对轨道交通应用RAMS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和说明。表1为RAMS标准对应关系。

2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轨道交通RAMS

英国标准协会制定并颁布的EN50126:1999《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规范和验证》自正式生效以来,已成为欧洲各国轨道运营商和供货商广为采用的RAMS标准,也是目前轨道交通行业实施RAMS管理的基础。后来又相继推出了轨道交通应用的安全标准:EN50128《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和EN50129《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过程控制系统-信号的安全相关电子系统》等。

了解上述系列标准后,欧美国家结合本国的特点,把轨道交通RAMS的评估要求列入本国的相关法规或技术标准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覆盖轨道交通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其它国家和地区也以欧美的做法为参考,相继开展了轨道交通的RAMS研究和评估。

欧洲铁路从生产厂家开始就重视RAMS评估,如铁路用户在招标购买列车时,不但对列车的结构形式和性能(速度、功率、牵引力和动力性等)提出严格要求,而且还要对列车的RAMS提出定量指标。如庞巴迪、西门子公司等很注重阶段性的RAMS的研究和评估,把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分为不同的阶段,要求在不同阶段提交不同的RAMS文件,只有前一阶段的文件得到批准,才能进入下个阶段。庞巴迪参照的标准主要有EN50126(IEC62278)、IEC61508、美国军用标准MIL-STD-785B,MIL-HDBK-217F-N2和MIL-HDBK-472。同时庞巴迪在项目投标阶段在RAMS方面也会广泛征求承包商的意见,对所提指标是否合适,经过反复的沟通,使RAMS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EN50126:1999《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规范和验证》,该标准虽然成为欧洲各国的国家标准,但该标准主要是定性的规定,没有给出定量的分析方法和模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就规定了机车的可靠性定量指标;日本国家铁路于20世纪70年代对新干线高速列车大力开展RAMS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日本拥有一套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的独特方法,不采用传统RAMS的方法,而是将质量和可靠性工作融合在一起实施。美国各铁路公司、机车车辆制造公司应用RAMS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可靠性信息系统,并将RAMS技术贯穿于机车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了系统工程。由此可见,国外轨道交通行业RAMS工作的研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并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

3 国内轨道交通RAMS现状

2015年3月31日国家铁路局组织召开了第一次铁路行业的技术标准专题会议。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截止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如今,高速列车以200~300km/h以上,甚至500km/h(高速磁浮列车)的速度运行。但我国在RAMS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我国轨道交通产品的用户和制造商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轨道交通行业RAMS工程的重要性,在2008年11月1日实施了GB/T21526-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指导性文件,虽等同采用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62278:2002,但通用性不强。国内大部分RAMS规定参考的标准为国家军用标准,例如,GJB299C《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B841《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我国目前只是局部建立了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利用各研发单位、生产和使用单位提供的质量与可靠性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产品已开始应用RAMS工程技术,例如基于安全系数的可靠性工程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EMA)、可靠性框图分析、故障树分析、GO法、事件树分析法(ETA)、马尔科夫模型、Petri网、可靠性试验等。这对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不够系统,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受到很大局限。

目前,由于在轨道交通行业,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同,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标准规范,同样国内与国外的客户也不同,使得展开RAMS评估工作的难度相对更大,总的来讲,目前国内轨道交通RAMS标准的特点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行业RAMS标准和指导性文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一些企业已经陆续开展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RACAS(故障信息闭环管理系统)等专项的RAMS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程效果。国内各大主机厂也很重视RAMS工作,主要开展的RAMS工作有故障信息闭环管理系统(FRACAS)、可靠性建模、FMEA、FTA、ETA、全寿命周期费用(LCC)、维修性预计分析等。但由于国内各大企业之间存在竞争,都对各自的技术进行保密,资源很难得到共享。同时各个供应商与主机厂的沟通不够,虽然在签订的技术条件中要求提交RAMS的相关文件,但对供应商没有进行全程管控,即使是设计和生产阶段。只在检验的时候看看是否有RAMS的相关文件,如果有就可以了,对于文件的正确与否不做研究。导致对文件的审核完全变成一种应付或是走过程。这直接导致影响安全的措施整改不到位,RAMS水平很难提高。要提高RAMS水平,如果供应商的主动性不能调动,整个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可能得到提高。对于关键供应商应定期开RAMS评审会,随时掌握情况,相互交流,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和补偿措施,进行设计优化。轨道交通RAMS是个行业工程,只有全国铁路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相互配合,才能提高行业整体的RAMS水平。

3.2目前的RAMS工程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缺乏RAMS专业人员

RAMS的专业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悉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使用等每个环节。尤其要掌握怎样通过实验暴露产品的故障以及怎么排除故障。同时要掌握质量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知识。因为这些人员是企业可靠性工作组织、监督和控制的主要骨干力量,同时还指导可靠性的相关工作,所以他们也应具有善于与人沟通、相处和管理的能力。但实际上,在企业很难找到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同时又能做好RAMS工作的人。

3.3 没有建立系统的RAMS工程体系

目前,国内对于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建模、可靠性预计与分配、危害因素分析、安全性分析、综合定量评价等方面都是一些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但这些专家学者很多都是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际的系统或产品结合少,尤其是试验数据缺乏,导致这些分析结果没有真正影响设计,没有找到故障率高的元器件、零部件。企业设计人员或设计团队没有开展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但RAMS文件大多数由团队自己完成,因而系统或产品故障模式分析不全面,发生概率估计不准、预防或纠正措施过于笼统,导致很多估算结果具有不可操作性等。最终设计工作与RAMS工作脱节,导致设计没有考虑可靠性、维修性等指标与经济性指标的权衡。可靠性评审是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没有或很少做可靠性工程方面的评审,可靠性评审是一种运用及早告警的原理和同行专家评议的原则,充分利用专家群体的智慧和经验弥补开发团队和个人可能的不足和局限,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可靠性设计、制造、试验等各项工作进行监控的管理手段。RAMS评审与设计评审必须同步进行,同时有关工艺、质量、售后人员都应参与。

3.4 缺乏行业RAMS信息数据库

RAMS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故障数据库,现我国缺乏行业RAMS基础信息数据库,有些企业建立了FRACAS(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但由于不能共享,导致RAMS很难开展;另外还有些企业建立了FRACAS系统,但是记录的信息缺乏参考价值。企业建立FRACAS就是对故障加以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企业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运行的效果好,既能有效改进和提高新研制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又能给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中提供借鉴,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4 结束语

以上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RAMS标准规范及现状的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RAMS技术及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轨道交通都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规范,有专业RAMS工作团队,制定了工作程序,技术管理水平高。国内轨道交通对于RAMS工作的开展相对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RAMS工作团队。要提高我国轨道交通RAMS标准水平,必须从源头即铁路供应商、运营商、到各大系统集成商等开始抓起,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统一的管理理念,资源共享,严格评审,才能做到RAMS标准水平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瞿建平,郭其一.轨道交通RAMS国家标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 铁道技术监督,2011(12):6-14.

[2]周桂法,邵志和,曾嵘.轨道交通RAMS工作的理解与实施[J].机车电传动,2014.

[3]IEC62278:2002 Railway applications-The specification and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Safety (RAMS)[S].

[4]IEC 62278-3:2010 Railway applications-Specification anddemonstration of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safety(RAMS)-Part3:Guide to the application for rolling stockRAM[S].

[5]IEC 60706-2:2006 Maintainability of equipment Part 2:Maintain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studies during the design anddevelopment phase[S].

[6]于敏.轨道交通安全性标准简介[J].电子质量,2012.

第12篇

关键词:标准视角 小学语文 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86-01

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思考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了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可以有效地认知和用祖国的文化,要兼备听说读写能力。很明显,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指导学生提升朗读能力方面亟待改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准、读通,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强化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升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加快朗读速读,融入朗读情感。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字、积累文学素材,运用更多方式表达内心情感。此外,朗读指导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尚存的问题

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仍占据着课堂学习的核心位置,几乎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留给学生可供朗读的时间不足,往往学生连课文中的新字都没有读准,教师就已经开展下一步教学了。部分课堂的朗读教学缺乏明确目标,教师没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学生只是走过场般念了一遍课文,根本没有理解到课文的语境与内涵,没有体现出朗读的价值。还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偏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每次朗读都是点名这些学生,大部分学生充当听众,无法参与到朗读过程,无法有效提高班级整体的朗读水平。在朗读评价方面,教师往往简单的用好坏作为标准,没能具体地指出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难以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质量难见成效[1]。

3 新型朗读教学指导研究

3.1 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教师在开展新一节课程时,通常会将课文为学生们读一遍,有时也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录音给学生听,这几乎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但是这一边课文阅读,作用甚微,学生还都没有对文中新知识甚至是新字、新词产生理解。根本无法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和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放手,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又或者让学生每人一句,接力朗读,学生们在这种模式当中会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然后针对学生在朗读中的问题与阻碍,教师要加以指导,对朗读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或鼓励。例如在教师讲到《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投影仪上播放桂林美景的小短片,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配着桂林的青山绿水,朗读时也能包含更加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可以享受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而不再是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内激发出积极地学习兴趣[2]。

3.2 提升学生朗读技巧

语文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要把学生放到课堂的主置,要让学生踊跃的朗读。朗读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要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风格,精选适宜的朗读模式。朗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才能朗读的更加自然流畅。这就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速要张弛有度,停顿要有板有眼。比如在《小白兔与小黑兔》这篇文章中小黑兔说的一句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里的“自己种”应该是重音,更能表现情感,这个环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朗读课文,亲身感受改善自己的朗读技巧。《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句子,“咦!叶子都去哪儿了?哈,全被秋姑娘带走了。”当读到“咦”字,因为是疑问句,音调要逐渐升高;而在读到“哈”字时,音调要下降,代表知道答案了,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这段之前,让学生先自己试读,身临其境感受文章语气,对朗读技巧有更深刻的印象。

3.3 加强朗读教学研究

优秀的充足的师资力量是改进创新教学工作的动力和保障,目前我国在朗读教学方面的优秀教师明显不足。我国应注重提高师范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能力,开展专业的基本能力培训,各师范院校可设定标准,开展考核制,朗读能力达标的才可以就职授课,提升朗读师资力量,从源头抓好学生的朗读教学。各小学也应加大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甚至可以把朗读放在与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位置,定期开展朗读教学交流会,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做好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工作。

4 结语

顺应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应迫切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力度,引导学生的朗读兴趣,各级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指导学生丰富的朗读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思考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增强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字:互通式立交;设计;公路;城市道路;常用设计标准;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互通式立交数量越来越多,部分已经建成的互通式立交交通转换能力不足,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相关规范的弊端频现,迫切需要全面审视公路和城市道路规范的差异及其影响。公路建设在城市以外的地区自由度相对较大,而城市互通式立交受制约的因素较多,公路与城市道路两者的设计标准和技术指标采用值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及城市道路的互通式立交设计,产生很多的问题,如在城市周边的互通式立交设计中有关指标常常难以选用,因此互通式立交设计标准如何协调统一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般而言,在公路与城市道路大规模建设的形势下,提出并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以期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车辆设计分析

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是三维立体线形,其建筑形态是在大地上呈条带状展布的土木工程,主要供汽车行驶使用。汽车自身的动力行驶特性,加之汽车的外轮廓等控制要素决定了公路、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另一方面,车辆设计必须满足道路设计控制指标的要求,尤其是车辆的外部轮廓尺寸、动力配置和路幅构成、视距以及弯道半径宽度和纵坡等因素,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国内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公路标准》)以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 (以下简称《城市规范》)相关条文的规定可知,公路以及城市道路设计车辆均以国家标准《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 1589-1989 )的规定为依据,然而与《公路标准》以及《城市规范》二者相比较,其标准值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公路、城市道路设计标准中的设计依据各不相同的三种车辆,在公路标准中将他们称为是载重汽车、小客车以及鞍式列车,但在城市规范中则将它们称作小型汽车、普通汽车以及铰接车。实际中可以看到,上述三种车型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的车型,车型整体宽度基本是一致的,除载重汽车、普通汽车尺寸保持一致外,小型汽车、小型客车以及鞍式列车、铰接车等,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虽有自身特点,但在交通运输中并未对规定该类车辆的行驶范围。基于此,公路、城市道路中的上述三种车辆设计,可采用同一个标准,使用统一的外廓尺寸。

2、道路建筑限界分析

实际上,为确保公路、城市道路上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将道路净空高度、路幅宽度范围内的正常障碍物安全空间界限界定为道路建筑限界,净空高度、路基宽度通常由道路等级确定。《公路标准》规定的净高为: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等,高度为5米,而三、四级公路的高度应当为4.5米;根据《城市规范》之要求,其净高值为:轨电车道净高为5.5米,汽车道净高为4.5米。对于城市有轨、无轨电车而言,它们属于特殊交通工具,因此应当对这些车辆运行道路的净高值进行特别规定。对于国内汽车运输载货车辆而言,其高度值一般限制在4米左右,车辆的外廓最大高度4米,然后再加上大约0.5米的安全高度。同时,还要认真考虑道路路面的维修与加铺状况,路面是否存在着积雪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运输行业的发展,大件运输持续增多,由此,现行《公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以及一级、二级公路的净高为5.0 m,《公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因此该设置较为合理,鉴于一些特大城市中已经出现过下穿过江大桥的道路因为净空高度较小而损坏桥梁的事故,公路净空高度的设置同样适用于国内城市道路,同时,部分城市的主干道路面曾经都加铺过,因此城市规范应根据道路的服务目标和功能作用,从长远考虑其发展、改造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提高城市道路的净空高度标准。

3、竖曲线极限半径

所谓竖曲线极限半径,实际上就是指汽车行驶在纵坡变坡点时,为了缓和因车辆动能变化而产生的冲击,确保前后车辆之间的有效视距,必须满足的最小半径数值,对于公路、城市道路计算理论而言,在这一方面是完全一致的。然而比较《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所规定的标准值,部分细节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通过对竖曲线最小半径计算值试验分析可知,当车速超过40公里/小时时,其半径应当根据实际视距情况进行具体控制,当车速降至40公里/小时以下时,则主要是缓冲要求管控;车速在60公里/小时时,城市道路与公路半径标准值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停车视距不统一,导致上述数据差异性,如下图所示。

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

根据城市规范之要求,计算数值应当在30米左右,但却与视距要求不相符。当车速为40公里/小时,城市规范与缓冲要求计算数值应当小于40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行车舒适感。对于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而言,它主要是由离心力因素决定,把公路和城市道路标准值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除车速在80公里/小时时二者存在不同外,其他速度时基本相等,而且车速在80公里/小时时,缓冲最小半径大约在1780米左右,而公路标准中则要求最小半径为2000米,而《城市规范》使用的是1800米,均符合缓冲的最小半径要求,二者标准应该达到统一。

4、停车视距分析

所谓停车视距,主要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正常行驶中自看到前方障碍物至其达到该障碍物可安全停止的最短距离,对于停车视距而言,其主要有反应距离、安全距离以及车辆制动距离等三部分。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中关于停车视距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车速60公里/小时时,依据公路标准是75米,而后者则要求70 米。除上述不同外,其余均相等。这说明基本原理一致的道路设计标准应用过程中,公路和城市道路二者完全可以实现相互统一。

5、变速车道长度分析

对于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而言,通常可分为加速车道、减速车道。其中,加速车道长度确定主要是为了能够确保车辆自匝道安加速至可以与主车道合流速度的车道长度,减速车道长度确定则与之相反,主要是为了降低高速行驶的车辆,由主车道安全减速至可进入匝道的车道长度。实践中,当前国内公路设计对于日本的标准为参照,日本将车道主线车速设计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假定主线车速非常的高,则匝道设计中也应当注意车速确定。这一标准或原则,在国内规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种假定难以经得住推敲,比如主线车速不变,互通式立交匝道车速设计相差很大,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2.6倍,因此难免会造成变速车道长度差别;城市规范中,将主线、匝道车速设计一起作为一个主要参数来确定,即将变速车道起点与终点车速作为取值基础,这与互通式立交实际状况较为符合。

结语:互通式立交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技术含量较高,对于交通流的顺畅快捷转换至关重要,虽然公路和城市道路系统交通量各有不同,也带来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常用设计标准差异性,基于解决交通转换这一根本问题,只有两者进行融合趋同,才能更好地保证互通式立交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娟.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的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0(01) .

[2] 彭庆艳,蒋应红. 城市化进程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道路系统为例[J]. 城市交通. 2007(02) .

[3] 张鹏. 常见互通立交形式的分析与比较[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7(04) .

第14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等院校; 体育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16-02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始,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从无到有,经历了从交谊舞(大众体育舞蹈),到以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舞蹈)为主,大众体育舞蹈为辅的发展过程,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内容,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交谊舞为主,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的部分内容为混合教学内容,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舞蹈课。随着新课程标准逐渐在我国高校的实施,高校体育课已由过去只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向注重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考虑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的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体育舞蹈课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改革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1]。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舞蹈功能价值解读

(一)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体育舞蹈共有十种不同风格的舞种,这十种舞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脾性的大学生。发挥体育舞蹈音乐与韵律舞蹈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奠定基础。“兴趣是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和事物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结的一种心理倾向。”[2]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锻炼的兴趣爱好,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无法使学生形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就很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充分发挥体育舞蹈音乐韵律的舞蹈作用。把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欢快的韵律舞蹈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美感,提高了学生动作的表现力和审美力,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舞蹈与运动技能

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与拉丁舞两大类,共十种舞。其特点是舞种,音乐丰富,有阴柔、圆滑、流畅的华尔兹;有动挫有力,富阳刚之美的探戈;有缠绵、浪漫的伦巴;有欢快、活泼的恰恰等风格各异的舞蹈。其运动技能的形成关键在于舞蹈风格的掌握。

(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将体育舞蹈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下肢、踝关节的肌肉、韧带力量,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得到良好锻炼,使心率下降、肺活量增大,达到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体育舞蹈的运动强度随着舞种的不同而不同,只要坚持半小时活动,其生理负荷不亚于打一场网球赛和中长跑。体育舞蹈起到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活动,使昔日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他以丰富的内涵以及运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加上鲜明的节奏变化动作,满足了当今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要。体育舞蹈是男女对舞的运动形式。学生在舞蹈和音乐中改善心理、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所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舞蹈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3]

(五)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舞蹈是一项以舞蹈、礼仪、社交融于一体的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随着人类社会演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已不能满足过去那种只注重运动技术填鸭式的体育教学,而体育舞蹈特有的男女对舞的运动形式在礼仪、社交上有了新的要求和变化。在体育教学中,男女舞者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在有礼、友善、高雅中交往,让大学生正确处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舞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领域。

三、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程序的尝试

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要求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一是全面系统,二是要层次递进,现今由于交谊舞主要目的是以娱乐为主简单易行,又比较实用,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可作为体育舞蹈的辅助学习舞蹈,也可独立为一门教学课。又由于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舞种丰富,体育舞蹈课课时有限。因此可将现在交谊舞和体育舞蹈的部分内容为一体的体育舞蹈课,细分为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三门独立的教学课,这也是今后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趋势。

(一)交舞谊舞教学实践程序

交谊舞教学实践程序。如图1所示:由于布鲁斯音速缓慢舞步也慢,节奏鲜明,舞步简单,辅助动作很少,特别容易学会。所以,把布鲁斯作为学习交谊舞的开始部分,平四步舞是以中国的秧歌舞步为基础吸收了水兵舞和伦巴一些有特点的舞步组成,平四步舞是平均的四步舞,音乐节拍24或4/4,没有快慢之分,舞步自由舒展,协调平稳,速度适中,因此把平四步舞放在布鲁斯之后第二位学习。快四步舞音乐节拍44,每小节四拍,速度:每分钟48-50小节,舞步快速灵活,轻盈潇洒,朝气蓬勃,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占两拍,快占一拍,由于和布鲁斯、平四步舞的音乐属同一类型都是24或44的音乐,因此把快四步舞,放在布鲁斯,平四步舞之后学习。慢三步舞音乐是3/4拍,它的特征是身体的姿态要挺直,而且有上下的起伏。每小节共三拍,第一怕用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在第二拍、三拍慢慢立到半脚掌上。每一个循环是三步,是单数,起步要换腿。因此,把慢三步舞放在布鲁斯、平四步舞、快四步舞之后学习。快三步舞的音乐优雅动听,轻盈活泼,音乐速度为小快板,节奏是3/4拍,一般每小节的第一拍舞步要稍大一些。但就整个舞蹈风格来说还是要文雅、平稳、流畅,好似在溜冰场一样旋转速度快,动作不容易掌握。[4]因此,把快三步舞放在交谊舞教学程序的最后阶段来学习。

(二)摩登舞教学实践程序

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五种舞,摩登舞中五种舞的教学实践程序如图2所示:

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都是34拍音乐,只是音速快慢不同,风格特点不同。舞步都是三步一个小循环,第一步在34音乐中的重节拍上。华尔兹阴柔、圆滑、流畅,在舞步运用中有起伏、升降、摆荡的动作要求。如先学维也纳华尔兹,由于音速快,很难掌握其运步及风格特点,对于初学者相当困难。因此,应先学华尔兹,再学维也纳华尔兹较为科学合理。狐步舞曲为44拍,每分钟30小节左右,由于狐步舞的特点是舞步平稳,自在悠闲,动作流畅,行如流水加上音乐优雅、恬静、婉柔流利,使其舞蹈特性更加文雅,舞步变化多样,需要舞伴之间配合更加默契。因此,把狐步舞放在摩登舞教学程序的第三位来学习。探戈舞风格是动静交织,潇洒奔放,头部左顾右盼,快速转动,舞曲为24拍,每分钟30-34小节。跳探戈舞时要求膝关节松弛、微屈、重心下沉,脚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因此,把探戈舞放在摩登舞教学程序的第四位来学习。初学者在掌握了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探戈舞步以后才能学跳快步舞。否则,在快节奏中跳复杂的舞步会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或是动作变形。这样会使舞步之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体现出快步舞轻松活泼的特点[5]。

(三)拉丁舞教学实践程序

拉丁舞教学实践程序如图3所示:

体育舞蹈姿态的要求是以芭蕾舞姿态为标准的,也就是体育舞蹈的姿态都是芭蕾舞的姿态要求。因此,芭蕾舞的练习内容是体育舞蹈教学的第一步辅助舞蹈。

爵士舞是一种热情奔放、节奏强烈的现代舞蹈。对节奏感与协调性的提高有良好有练习效果,而这一点正符合拉丁舞对节奏与协调性要求极高的特点。因此,把学习爵士舞作为拉丁舞教教学前期第二步的辅助舞蹈。

伦巴舞在拉丁舞中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它的音乐缠绵,舞蹈风格柔媚而抒情,以表达情侣之间的爱情为主题,被称为位丁舞之魂。伦巴的音乐是4/4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7-31小节,是一种四拍走三步的舞蹈,学生较易掌握,因此把伦巴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首位。

恰恰舞为4/4拍,速度为29-32小节/分钟,由5步构成,风格较欢快,所以把恰恰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二位。

桑巴起源于巴西,音乐2/4拍,速度为每分钟40-56小节,舞蹈风格欢快、热烈、兴奋。在一小节当中,舞步可以跳出二步(SS)、三步(SQQ)、四步(QQQQ)多种步型,所以把桑巴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三位。

牛仔舞起源于美国,音乐为4/4拍,速度为每分钟40-46小节,舞蹈风格欢快、热烈、诙谐、风趣。牛仔舞的基本形式为三步,关键要使膝和踝关节放松,然后快速弹动,体现升、降、升的感觉,所以比较难跳。因此,把牛仔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四位。

斗牛舞音乐为2/4拍,速度为每分钟60-62小节,一小节2拍。斗牛舞中的男士是表现斗牛场上的斗牛士,女士作为男士手中的牛蓬,因此,在舞蹈中都应始终保持一种英武、敏捷、自豪的姿态,用很多的原地步、基本动作和追步来过渡和连接,动作组合较难,并且身体呈反弓形,要求极高,姿态难掌握,因此把斗牛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最后来学习[5]。

根据以上论析,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各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因此,将现今的体育舞蹈课可分为交谊舞课、摩登舞课和拉丁舞课,是符合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四、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舞蹈课,摩登舞和拉丁舞舞种丰富与教学时数限制的矛盾,体育舞蹈是新兴的时尚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缺乏的矛盾,交谊舞是大学生容易学习又是实际需要的与交谊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育舞蹈的矛盾。因此,根据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及新课标下的体育舞蹈功能价值解读,通过改革高校体育舞蹈课,把现今的高校体育舞蹈课,细分为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三门独立的教学课,才能解决这些教育教学矛盾,是今后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的方向指引下,体育舞蹈特征功能的发挥,以及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教育的提高,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对塑造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阮宜杰.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运动,2009(9):90-92.

[2] 段建华.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J].四川体育科学,2002(4):77-78.

[3] 曹保莉.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22(4):69-70.

第15篇

【关键词】多通道微通道;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复杂性肾结石

复杂性肾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公认的棘手病症之一。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过程中,不仅需要将结石完全清除,还应有效保证患者肾功能健全,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1]。目前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有体外震波碎石、肾切开取石、经皮肾镜碎石等。我院通过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以分析多通道微通道与标准单通道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A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3~64岁,平均年龄(53.10±9.56)岁;34例左侧,26例右侧;16例部分性鹿角形结石,11例完全性鹿角形结石,27例多发性肾结石,6例孤立肾伴结石;9例体外震碎史,5例开放取石术史;9例合并有肾脏轻度积水,7例合并有肾脏中度积水,14例合并有肾脏重度积水,剩余患者未出现合并有肾脏积水现象。B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3.11±9.51)岁;26例左侧,14例右侧;8例部分性鹿角形结石,14例完全性鹿角形结石,14例多发性肾结石,4例孤立肾伴结石;8例体外震碎史,5例开放取石术史;10例合并有肾脏轻度积水,6例合并有肾脏中度积水,15例合并有肾脏重度积水,剩余患者未出现合并有肾脏积水现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多通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患者行全身麻醉处理。取截石位,经患侧输尿管开口,将F5输尿管导管置入并逆行至肾盂。改为俯卧,肾区腹部垫高,保证手术区域充分暴露。助理人员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尿管,形成“肾积水”。取第11肋间或12肋下为穿刺点,在C臂X光机引导下,将肾穿刺针刺入目标肾盏,将斑马导丝引入肾集合系统,扩张从8F开始,对肾造瘘口进行递增式扩张,直至16F。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立2~3个左右的经皮肾通道并进行碎石取石操作。手术结束后留置16F肾造瘘管以及5F双“J”管。术后第五天对患者泌尿系统及腹部进行检查。对于存有结石的患者可进行二期手术。术1个月左右天双“J”管拔除。

B组患者采用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穿刺肾盏等与A组患者操作方式一致。将斑马导丝引入肾集合系统,扩张从8F开始,对肾造瘘口进行递增式扩张,直至24F,引入肾镜,进行碎石取石操作。手术结束后留置20F肾造瘘管以及5F双“J”管。术后第五天对患者泌尿系统及腹部进行检查。对于存有结石的患者可进行二期手术。术后2周到3个月将双“J”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清除率、二期清除率、辅助治疗率、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2]。

复杂性肾结石主要包括鹿角形肾结石、独立性肾结石、多发性肾结石、马蹄形肾结石、孤立肾伴结石等[4]。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传统方法主要为开放肾切开取石术,但由于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耗时常、结石清除率较低、对肾功能极易造成损伤等弊端,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用价值不高。而如何更加有效的去除结石,同时不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伤是临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重要目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通道粗、易撕裂肾脏等弊端,而多通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则有效缩小了取石通道直径,通过多个通道进行碎石、取石操作,不仅有效提高了碎石清除率,还避免了对肾脏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治疗效果相当突出[5]。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血。出血是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的时间较为广泛,可以在术中、术后的任何一个环节。对此已经多家医院在治疗中往往采取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有效降低了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6]。

通过对标准单通道与多通道微通道经皮肾经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知,多通道微通道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一期清除率、二期清除率、辅助治疗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通道治疗方式。即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不上标准单通道,但总的来说,多通道微通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具优越性,具有进一步深入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俞蔚文,张大宏,何翔等.联合不同口径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09):820-823.

[2]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观察分析[D].郑州大学,2011.

[3]葛广成,李中兴,冯瑞等.C型臂X线引导的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3):59-61.

[4]程洪林,郭闯,李旭明等.多通道微通道与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发杂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大学学报,2013,38(7):81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