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农业市场分析范文

绿色农业市场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绿色农业市场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绿色农业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形象定位;旅游;双城市;主题口号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73-02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不断成熟,潜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更加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只有那些能形成生动、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的旅游目的地,才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不远千里到此游览和观光。双城市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现已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其旅游知名度很低,形象定位模糊,这已经成为制约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双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旅游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双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拓展客源市场,促进双城市的旅游业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及原则

形象定位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前提,它为形象设计指出方向。形象定位是建立在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两方面基础之上的。地方性分析提示地方的资源特色、文化背景;市场分析提示公众对旅游地的认知和预期,两方面的综合构成旅游形象定位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旅游发展全面的形象化表述,提出旅游形象的核心内容,即总体形象[1]。

对旅游地的形象进行定位时要突出独特性原则。在当今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目的地要想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要想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在旅游形象定位时就必须要显示出其鲜明、独特、深刻的个性,只有新颖独特的旅游形象才能扣人心弦,让人浮想联翩,从而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出游兴趣、对目的地的好奇心和想到目的地旅游的冲动感。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还应该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因为我们对城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最终是为市场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定位时就必须先对市场和潜在客源进行调查与预测,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然后站在旅游者的角度,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地资源特色,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还应体现动态性原则。我们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逐步加深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另外,由于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价值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因此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也应该具有动态性。

二、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基础分析

(一)地方性分析

1.地理区位及交通

双城,又称双城堡,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它是黑龙江省的南大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处在省会哈尔滨市区西南30公里的松嫩平原上。其交通十分便捷,距哈尔滨国际机场仅30公里,另有京哈、拉滨两条铁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条公路,松花江主航道还通过本市永胜、临江两个乡,并且在临江乡的三家村设有船站。可以说双城市的水、陆、空交通条件都十分便利。

2.历史文化

双城市是东北历史名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曾流传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拉林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仍保存有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

双城市的主要人文景观有承旭门、观音寺、魁星楼、双城堡火车站、民俗文化步行街。时期,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设在双城,它是中外驰名的纪念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它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城市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及锡伯族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可利用各民族的奇风异俗,积极开展民俗风情体验游。

3.生态农业及新兴食品工业

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曾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农村经济工作综合先进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双城市结合自身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游,并试图将双城市的农业与全省的农业特色相结合,进一步微缩、整合,最终达到使游客游双城就能游全省现代生态农业的目的。双城市现已开发的生态农业旅游度假村有农丰镇花果山度假村和兰棱镇休闲旅游度假区,游客们在度假村里可以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欣赏田园风光,采摘蔬菜瓜果。

双城又是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之一,曾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世界五百强企业瑞士雀巢公司、杭州娃哈哈、台湾旺旺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先后在本市投资建厂,使其逐渐形成了粮食、肉制品、乳制品、禽蛋四大产业链条和大农业―大畜牧业―大加工业―大市场的产业化格局。现如今,双城市正利用这些新兴的工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由于这是周边地区所没有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在旅游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市场分析

双城市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新兴食品工业等旅游资源,但由于双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双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还有部分仍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由于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旅游景区规模小,形象不突出、不鲜明,缺乏吸引力、感召力、诱惑力、刺激力,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宣传促销活动,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市场影响力都不高。因此,双城市缺乏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及有招徕力的旅游口号或旅游标志。

双城市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于市内及哈尔滨市、阿城区、五常市、肇源县等周边地区,以“周末游”为主要旅游方式,对短途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由于双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就设在双城,它是中外驰名的纪念地之一。因此,双城市的省外及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史感兴趣的人和那些现已侨居国外的当时诞生的将领的家属及其子女。

三、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一)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

根据以上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以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原则,将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体验“绿色”生态农业,追寻“红色”历史文化。

定位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的基本依据有两点:一是双城市所拥有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这是旅游形象形成的基础。由于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又处在松嫩平原上,其所拥有的土地均是全省最标准的黑土地,而且耕地面积大,所以适宜开展现代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双城市所拥有的这些特色资源,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双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另外,由于双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革命历史遗迹,这就构成了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二是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特征,这是旅游形象定位的市场需求。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长期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高压生活状态,使人们迫切地想要回归生态本原,到那种空气中充满着田园气息和鸟语花香的恬静安逸的地方好好地休养生息。而这种市场需求正好给双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因此,双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应以生态农业游和历史文化游为主要内容,辅之以新兴工业游、宗教文化游和民俗风情游等其它旅游形式。

(二)双城市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由一句精辟而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主题口号加以概括和表现,它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而旅游形象的口号设计又能反映出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内容,将旅游地最具优势的特征加以提炼,概括成一句口号,最终达到打动旅游者,激发其出游的意愿。一个恰如其分、通俗易懂、真实诱人的宣传口号对旅游形象的定位宣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对双城市旅游资源的分析和旅游形象的定位可看出,双城市可以建立以生态农业和历史文化为主,以现代工业、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辅的旅游形象。因此,双城市的旅游形象口号可拟定为如下: “游生态农业,品双城文化”;“探寻双城历史,感受民族风情,体验现代工业,回归生态本原”;“生态农业民族情,新兴工业双城行”等。

四、结语

旅游形象是城市的灵魂,旅游形象的塑造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关键。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又是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重要前提,对于指导城市旅游开发、产品设计和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将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体验“绿色”生态农业,追寻“红色”历史文化。但是,旅游形象定位并不是一经确立就一成不变的,它是具有动态性的,应该随着旅游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和当地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予以更新。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绿色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象征着人类开始步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的“绿色时代”。随后,环保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和民众所关心的议题,于是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产生了绿色营销思路。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对于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激发人们的潜在消费需求,保障人民健康和提高生活命质量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其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满足了对农产品数量要求之后,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营养、安全、卫生和无公害。因此,绿色农产品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提高人民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其次,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面临全球的环境问题,全球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消费已形成了一种消费趋势。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摆在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通过农产品的绿色营销,推进农业的绿色生产来实现。所以,绿色农产品营销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的落脚点。第三,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境保护措施的影响很大,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未来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积极开拓世界绿色市场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的绿色消费意识未被充分唤醒,绿色消费需求未被充分挖掘。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上经济发达程度影响,相当发达的地区消费能力要强一些,绿色消费的需求相对较高,相当落后的地区则需求相对较低。绿色消费市场有限。二是绿色消费的环境不成熟与规范导致绿色消费需求不能充分挖掘出来。如绿色产品检验、绿色标志使用不规范、执法不力引起绿色产品市场管理混乱,鱼目混珠,最终导致绿色消费意愿下降和消费市场的萎缩。

2、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布局也不合理。

绿色生产技术是绿色产品生产的基础,它包括绿色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等环节,其中主要问题表现为对绿色技术开发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技术应用中劳动者的素质不高等。在生产布局上表现为区域特色突出不够,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与市场联系松散,生产企业的收益不稳定影响了生产的积极性。

3、绿色生产与营销的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完善。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在自然环境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绿色产品生产的基础环境的恶化。如大量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等。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认证体系也不完善影响了其生产。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法律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与改善,以提升绿色标志的权威性,提高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的信誉与竞争力。

4、绿色营销的措施不力。

从整体上看表现为绿色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即生产的不稳定性、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低,对产品品牌战略考虑更少,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长期发展;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分散、规模偏小影响营销渠道的形成,对于鲜活类农产品要求的短渠道往往也无法满足,最终使绿色农产品的成本与价格上升,失去市场竞争力。市场运作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即由于农业企业普遍缺乏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资源库,用于市场分析与决策。同时也较少引进、配送、拍卖和网络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去主动地适应市场。

三、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1、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形成庞大的绿色消费市场。

笔者认为,绿色消费意识不高并不是影响绿色消费市场的主要因素,而购买力水平、绿色农产品品质与价格、绿色农产品的识别是影响的主要因素。随着三农政策的实施,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社会的购买力会大幅度提高,绿色消费市场会不断扩大。在绿色生产与流通方面,采用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生产符合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需要的高品质产品,这是营销的关键。大多数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品,需求弹性小,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更直接,高品质的绿色产品更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鲜活农产品的营养品质虽然较好,但保质期较短,快速便捷的流通渠道不仅可以保持绿色产品的品质,而且还可以防止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效的绿色产品识别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子,因此,建立完善的绿色质量标准,严格绿色标志的使用与监管是解决绿色产品识别的有效途径。

2、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绿色营销环境

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制度环境的治理。在自然环境方面,由于近年来乡镇工业非规范性发展和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整个农业生态环境呈现恶化态势,尤其是交通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这些已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要加强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环境监测与治理。一是要对外来因子进行监控。如大气监测,灌溉水源的监控等,发现问题及时提请相关部门协同解决。二是要从内部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改善土壤理化特性,营造良好的自然生产环境。在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一是扶持与引导。二是监管与维护。因此,必须把生态保护、人文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农业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加速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绿色生产技术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也是适应市场创造需求的主要手段,应从三方面开发与当地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相适应技术:一是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绿色生产技术,它是绿色农产品品质的保证;二是用于流通环节的储运保质技术,它是扩大鲜活绿色产品市场营销范围保证;三是用于产品深加工的延伸加工技术,它是提高绿色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保质期的主要手段。当地政府与管理部门应制定有利于农业绿色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的制度与政策,完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绿色技术标准,进行绿色产品的认证、监督与检查,开拓国际市场,重视科技人员的激励,稳定绿色技术推广网络,加快技术转化,同时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农业绿色技术普及与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原则应体现生态优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向大规模产业集群方向发展,随着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土地集中导致农业龙头企业的产生,对内通过生态优势与区域特色进行整体布局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各具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并按统一标准进行投资、技术培训,实行规模化生产,以保证绿色产品品质的稳定。对外建立长期的市场策略,在互惠基础之上寻求持久性的合作伙伴,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以深化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培植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拳头绿色产品,创建自己品牌,增强竞争与创新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在发挥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提高绿色农产品的规模经营效益。

4、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建设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

将绿色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产品价值的重要一环。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培育农产品的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中介服务。培育绿色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有利于将技术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结合在一起并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生产逐步改造成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从而为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中的中介服务组织,如商、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保险、农民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形成良好的农产品市场运作环境。

(2)积极构建适合绿色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对于鲜活的绿色产品,便捷的流通渠道将更加有利于保持产品品质,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一是可以采取零层分销渠道策略。即生产企业自己设立绿色农产品的专卖店或在大型商场设立经营专柜[5] 。二是采取选择性分销策略。即在某一个地区选择几家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良好信誉的销售商来负责其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三是采取特许加盟连销经营的分销策略。在企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及相应的品牌优势后即采用此形式,来统一品牌名称,统一装修,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3)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产品的一种有效途径。品牌的建立需要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长期不断地努力。如申报绿色农产品品牌标志;通过标准化管理与完善地服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通过参加各种展会与竞争评级,扩大知名度。通过这一系列营销活动达到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的目的。

(4)积极培养和引入营销人才,运用现代的营销手段去研究分析市场与开拓市场。我国农业生产企业的营销人才普遍缺乏,这是农业生产企业对市场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企业要从长远的发展来培养和引进所需要的营销人才,学会利用市场资源,从被动地适应市场到主动地适应市场、再到主动地引导市场。其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资源库,用于企业的市场分析与决策;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网络,对客户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积极引进网络广告、拍卖、网络交易、、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去主动地适应和开拓市场。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和污水若是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会滋生一定的病菌,导致动物产生疾病,而人们在食用这些生病的禽畜产品时,很容易出现病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兽药使用不合理、抗生素使用不科学的现象,这将会影响畜牧养殖产品质量。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除存在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其他较多的问题,不利于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喂养方式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提升畜牧养殖产品质量。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有效提升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助于提升畜牧养殖的科学性与环保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若想要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必先全面掌握现下市场养殖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推广方案。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否可得到有效推广的关键在于在确保养殖成本不变或降低的基础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与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在开发绿色养殖市场时,应先明确绿色养殖市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调动养殖户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对市场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深入分析市场所需的主要禽畜产品,定位绿色养殖方向,促进绿色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有效推广。

2.2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涉及到较多科学技术与知识,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的文化程度有待提升,而他们若是想充分掌握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不利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因此,可邀请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绿色养殖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帮助更多的养殖户有效掌握绿色养殖技术。而对于已获得一定绿色养殖成果的养殖户,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向邻近养殖户传授经验,积极讲述绿色化养殖的好处,以实现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此外,还可定期开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交流会、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座谈会等活动,以提高养殖户的绿色化养殖意识,扩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范围。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我国的运用时间不长,大多养殖户对此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因此,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依赖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以让更多的养殖户可清楚了解绿色畜牧养殖的好处与工作内容。例如:某地区政府部门为促进当地畜牧养殖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根据当地畜牧养殖类型,专门邀请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技术交流与指导。此外,该地政府部门还会定期开展绿色养殖技术知识竞赛、绿色养殖成果评比、绿色养殖座谈会等活动,以提升当地养殖户的绿色化养殖意识。通过该地绿色化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促进了当地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

2.3构建绿色饲料生产机制

绿色禽畜产品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饲料,而绿色饲料生产机制的构建,不仅可有效保障绿色禽畜产品质量,还可提升绿色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在对绿色饲料生产机制进行构建时,应根据当地养殖行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发展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控制与管理,以促进当地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升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对于公务饲养项目体系而言,应积极使用秸秆与青草,以提高饲料的丰富性与营养性。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提升环境效益,在确保饲料成本在科学范围内,对动物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使畜牧养殖产品质量满足绿色化养殖要求。健全的绿色饲料生产机制,可从源头上提升畜牧养殖产品品质,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化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壁垒

一、 绿色壁垒概述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曾将“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和“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列为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般例外规定。于是一些国家据此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归根到底,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借口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口商品提出带有歧视性,针对性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如达不到这些标准,进口国有权扣留、退回、销毁、索赔等等,或不规范的使用国际公认的标准。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情况

(一)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但由于中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加之近年来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的比较优势减小以致消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自2004年到2012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由180.2亿美元增长至488.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67%;进口额由124.1亿美元增长至719.2亿美元,增长幅度近500%;进出口总额由304.3亿美元增至到120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300%,每年的增速最高时达到31.9%。但是相比之下,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6207.85亿美元到2012年29727.9亿美元,八年间增长速度达到379%,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20%-30%,农产品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2.903%到2009年的1.776%,所占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农产品出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薄弱的一环。

(二)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市场分析

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市场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其中亚洲占到60%左右。细分到国家来看,根据中国航务网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十大出口目的国或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尼、越南和荷兰。出口增速均在30%左右,其中中国对巴西的出口增速甚至高达73.3%,这预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良好态势。

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市场多为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或是日本,韩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均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高端市场。以美国为例,中国从1987年以来,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左右是由于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另有约8%的批次是因使用了未经FDA认可的添加剂。

(三) 绿色壁垒的中外检验标准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门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绿色壁垒的检测标准更加严格,检测项目日益增多,检验标准越来越高. 2004年,日本“临时标准”的实施将目前涉及到的130种农作物,229种农药,9000个农残标准扩展到1358种农作物,涉及724种农药,19000个农残标准,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农作物。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绿色检验标准都是以实力和技术为依托的,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上的差距从而导致检验标准上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短时间内要跨越这道鸿沟,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国内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国内原因

我国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得农业污染严重。各种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通过周围的土壤,灌溉水源等生态环境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在生长中受到严重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

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毒奶粉事件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觉得我国的卫生检验系统形同虚设,检验实施的不彻底,实施检验的力度不够,对于违规操作企业及个人没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最终导致我国的卫生检验系统没有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与建议

1.努力完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

一个国家的环境标准低,资源自然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会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因此,中国更应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化,进行可行性研究,借鉴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把环保立法内容从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扩展到产生污染和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立法程序将国际标准变为国家的标准,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此外,还应改变中国的政出多门,法规不衔接的状况,尽力完善农产品统一认证体系。

2.立足国情,构建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政策

从我国国情出发,尽早减少和改革低效率的以价格支持政策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保护政策,将资金用在对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信息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上去,将农业支持政策作为农产品贸易的长期政策安排,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加农业科研补贴投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根据产品特性、技术类型、公益性程度及产权保护程度对农业科研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重点用于国家及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基础性、公益性、风险大的高新技术、前瞻性研究领域,搭建种质资源和技术平台,为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育种材料,引导企业在中下游跟进。

3.企业应牢固树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坚持诚信经营,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树立对消费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要积极跟踪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和SPS措施,使生产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建立良好的危机处理机制。要不断加大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投入,大胆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合作经济。(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专题预警信息[R].中国商务部,2009:P4-5

[2]王海峰,顾肖荣,王勉青.WTO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P78-86

第5篇

关键词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料;生产过程;

1、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Green Food)指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生产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农药,不加非经许可的添加剂,经专门机构认定后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绿色食品又称无公害食品或有机食品。消费者鉴别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方法是看其是否有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3部分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2]。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绿色食品来自自然、无污染的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也是符合人类健康要求,绿色食品能够给生命带来健康和保护。因此,人们也更愿意消费绿色食品。

2 、绿色食品的生产

2.1 、原料的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的初级原料生产地必须没有工业污染,即没有直接污染。初级原料所在区域的上风向或水流上游没有污染源,否则有可能会给产地带来间接污染,造成该区域大气、土壤、草场及灌溉用水等受到污染或者破坏,使得初级原料达不到绿色食品标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或者不使用化肥或者农药,以此避免对初级农产品的污染。以上3种绿色食品初级原料的条件,要能够长期稳定的存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要能长期保持其生态环境条件不下降。

2.2、 原料的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初级原料生产过程有严格的操作要求,不能随意发挥,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无公害控制标准。农作物品种选择、化肥施用、作物病虫害防治及作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特殊要求[3]。

2.3 、绿色食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和运输

产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是人工加工,则必须保证人不会对绿色食品造成污染,如毛发污染或皮屑污染。如果是机器加工,要对机器进行严格消毒杀菌,保证机器本身不会对绿色食品造成污染。产品贮藏时,要对仓库进行严格的消毒,从而排除一切污染。绿色食品不能用紫外照射,因为会对绿色食品本身造成破坏。储存过程中要划分出独立的储存区存放,避免各种作物相互接触,引发污染。储存绿色食品的仓库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消灭可能存在的污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不能为了产品的外观好看,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色素。不能为了保持绿色食品的新鲜,过度使用防腐剂,不能为了改良绿色食品的品质,使用品质改良剂等添加剂。绿色食品的包装材料必须按要求选择,不使用假冒伪劣包装材料。产品流通媒介,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都要具备安全无污染条件,并且具备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措施。

3、绿色食品的国内外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3.1 、国际市场分析

发达国家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欧洲、北美、亚洲和大洋洲是绿色食品的主要需求和供给区。欧洲是生产和消费有机食品的主要市场之一。据行业云数据查询报告称,由于人们对保护环境和注重健康的意识增强,在过去的几年里,欧盟各国的有机食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4]。欧洲绿色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有德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美国因其有机谷物产量一直很高,所以出口量较多。美国出口的有机谷物大部分销往亚洲,其中日本是最重要的进口国。同时,日本也是亚洲地区有机食品最大进口国,进口的有机食品种类也很多。大洋洲生产与消费有机食品最多的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有相关激励政策,因此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较快。

3.2、 国内市场分析

中国绿色食品销路有内销和出口。在中国31个省份中有58.06%的省份绿色食品供需不平衡,其中供大于求和需大于供各占1/2。绿色食品的销售额在迅速增长[5],但供需存在不平衡,市场活力旺盛。绿色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很大的发掘和成长空间。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想有质的飞跃,一定要打开国际市场,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3.3 、绿色食品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的绿色食品业相比,中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硬伤在于缺少系统的管理方式,在监管过程中,有时候缺乏理性管理思维。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有不同的加工方式,绿色食品的吃法也会存在差异。质量监管体系进行监控的时候很难做到灵活监控,对各个环节不能完整掌握监管信息。对质量监控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对质量监督体系进行系统性的规范。

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管理,能够树立自身品牌的信誉度,加强品牌力量。能够拓宽销路,获得稳定的销路,质量是品牌的保障,也是企业生产的命脉。质量把控,能让产品走出国门,卖向世界,增加农民收入[6]。

4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仍有问题存在[7]。

4.1 、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不明确,建设理念不完善,缺少示范性基地的榜样作用;造成部分地区的生产基地建设产出的绿色食品质量不高

抓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好,能源源不断地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原料。生产基地的建设需要地方产业长远打算。要提升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水平。将生产基地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安全、环保、高效、优质”,找准发展方向,提升标准化水平,要严格落实操作标准。增大对化肥、农药管控力度,加大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强示范基地建设,树立发展标杆。

4.2 、部分地区发展的绿色食品单一化趋势严重,绿色食品品种多元化不强,造成地区竞争力不足,创造的经济效益不高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丰富基地经营主体类型。采用多方合作的方法,破开单打独斗的局面,采取绿色食品合作社与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合作、绿色食品公司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合作等多元化的运营方式。通过以上合作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各机构之间的组织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有效地为农民规避风险,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3 、完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配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提升基地现代化程度

优化社会化服务机制。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参与制定有关文件政策。各地区先后从农民现代化种植技术培养,熟悉现代化售卖方式和背后原理,实现农民在家就能卖出自己的绿色食品。构建产品生产全流程追踪机制。为了让消费者能安心购买绿色食品,能够对问题食品追根溯源,实现自身消费权益保障,企业依托现有资源与技术建设产品检测中心。检测中心的检测手段与检测数据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能够有地方检测且能及时检测。构建并不断优化奖惩体系。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考核合格或者优异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好的企业能有更充足的力量和激情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要适当惩罚。对多年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可以取消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授权。通过完整的考核政策,加速绿色产业升级改造。

4.4、 质量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质量监管包括对生产基地的环境要进行监控;要督促企业生产过程中遵守生产规程;对产出的产品要及时全面的检测,确保每一份产品都能达到标准;对绿色食品的包装,要体现美感,也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与标准。质量监管很难做到全覆盖,监管方法缺乏系统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指导。解决该问题需要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存在监管盲区。绿色食品加工的生产链条长,涉及到很多部门,每一环节的食品加工都需要合理的监管体系。要实现所有步骤的监管,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要在现有质量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找出更加适合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的质量监管体系,促进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的提升。

4.5、 绿色食品生产工艺急需升级改造

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大量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但众多绿色食品企业生产工艺参差不齐。绿色食品的生产,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技术规定。如果生产工艺不达标,那么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很难达到标准要求,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浪费,产品质量难以提升。于是,提升产品加工工艺成为提升绿色食品质量的必要改进过程。食品加工企业,要完善生产器械,在硬件上提供保障;改善生产技术;完善质量检测系统,及时地检测生产出的食品是否符合要求。

4.6、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绿色食品原料是否达标直接影响产品能否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很多绿色食品企业在加工过程中,生产原料品质会影响到产品质量[8]。绿色食品证书有效期只有3a,在这3a内要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且供应的原料必须达到绿色食品特殊要求。即使能够达到绿色食品原料供应基地要求,自然灾害也可能会给原料供应造成一定影响。为解决该问题,就必须建立有效稳定原料供应。地方政府或者龙头企业建立大型规模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型生产基地,有利于产品的质量保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户规避风险,降低经济损失,也能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稳定低价的生产原料。为了避免经常更换生产场所带来的风险,就需要地方政府为原料生产基地划定专区。

4.7 、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

中国绿色食品的产品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宣传不到位,导致消费者不了解绿色产品。绿色食品包装过于简单,导致绿色食品卖相不佳。绿色食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不良商家搞虚假宣传,破环绿色食品的整体市场氛围[9]。

打造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打造优质绿色食品品牌,发挥品牌价值效应,拉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车”。品牌效应的发挥可以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打造信息互通桥梁,打通绿色食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壁垒,培养绿色素养,唤起绿色需求,让消费者充分了解绿色食品,从而让消费者更愿意消费绿色食品。开展绿色食品促销,通过参加绿色食品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在包装上采用绿色食品包装,突出绿色食品的独特优势,让产品更具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消费者[10]。

5、 建议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使绿色食品更加高质量发展,仍需要政府统筹管理,企业需要谋求长远发展。绿色食品关键是质量,只有质量过关,才能进入市场,取得相应的效益。增大宣传力度,让好产品走出小天地,迈向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尚光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家科技(下旬刊) , 2019(05):278.

[2]罗霞.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J] .食品界,2020,84(07):89.

[3]王崇民.2019北京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及有机绿色食品展在京开幕[J] .食品安全导刊。2020,263(Z1):19.

[4]郭清仪.浅谈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与营销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 2020(05)-:62-63.

[5]梅洪尧,刘呈庆,李建春,等.中国绿色食品供需的耦合时空演变分析[J] .生态经济,2020,36(09):125-132.

[6]张鑫,李晓婧,曹世源,等.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分析[]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5):4.

[7]王艳民.抓好基地建设是绿色食品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任务[J].现代农业研究 , 2021,27(06):32,12.

[8]马渝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品的难点及建议分析[J] . 现代食品, 2019(15):34-37.

第6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市场分析

1 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南海子、绿色度假村、白春兰绿色家园、灵应寺等10多家各色旅游项目落户盐池,累计接待游客30万多人,收入可观,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2 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2.1 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2.2 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2.3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3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开发实证分析

3.1 市场分析

哈巴湖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王乐井乡境内,南北长38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6万公顷,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属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草原省至内蒙古草原省的过渡地带。根据调查,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分属76科,276属。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荒漠类型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同时保护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2 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垂钓、休闲、娱乐、商贸的概念。生态景观旅游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3 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娱乐、垂钓、商贸的概念。

(2)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结合区内独具特色的沙漠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开发建设哈巴湖自然博物馆、哈巴湖度假酒店、沙地运动乐园:马场、治沙天然博物馆、哈巴湖牧耕田园农(牧)家乐等景区。

(3)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多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山庄果园”、“垂钓走廊”、 “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第7篇

一、养殖背景分析

1.玉屏镇概况

玉屏镇位于荔波县境中部偏北,东连水尧水族乡,西与水利水族乡接壤,南接朝阳镇和永康水族乡,北邻三都周覃、九阡两镇,樟江河自北向南贯穿全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玉屏镇辖7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95个村民小组,40个居民小组。全镇9552户34770人,其中:农业人口14918人,占总人口的42.9%;非农业人口12045人,占总人口的34.6%,流动人口7807人,占总人口的22.32%。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占82%,总面积16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21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8亩,非耕地资源96200亩,果园面积达两万多亩,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无霜期320天,非常适宜发展畜牧养殖。

2.必要性

近年来,玉屏镇饲养优质鸡500―1000羽养鸡场大批兴起,养鸡也是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荔波县优质鸡品种有荔波土鸡和瑶山鸡,目前主要采用传统饲养方式饲喂,其肉、蛋味道鲜美,鸡的个体大小适中,且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价位高,养殖效益好,发展优质鸡养殖是荔波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既定目标。

2013年底,荔波县甲良镇益觉村一个肉鸡养殖场发生禽流感疫情,虽然禽流感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还是给荔波养鸡业发展造成了一些打击。新的养鸡户不敢上,老的养鸡户裹足不前,甚至改行另谋生路,造成近期县内优质骗钱上市量锐减,价格上扬并居高不下不局面,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恢复荔波养鸡业良好发展势头,保障养鸡业健康快速发展,发展优质鸡规模养殖势在必行。

3.可行性

玉屏镇气候温和湿润,无严寒酷暑,适于鸡的生长发育。玉屏镇人口密度较小,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发展林下、草地、果园养殖鸡的条件优越。荔波土鸡和瑶山鸡肋均为荔波县原产地品种,对荔波的气候、地形、野外饲养自然条件和传统饲养方法均具良好的适应性。玉屏镇畜牧站定期组织养殖户集中学习科学养殖优质肉鸡技术和鸡疫病防治知识,使养殖户熟悉掌握了养殖优质肉鸡的基本技术,因而技术条件是可行的。养鸡场建设在山坡上,鸡群以野外自由觅食为主,适量补饲为辅,饲养成本降低,产品品质优良,养殖经济效益良好。

三、需求分析

1.市场分析

目前,活鸡、鸡蛋及其产品均有较大的市场缺口,需从县外南丹、柳州等地批量进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荔波旅游业迅速发展,需求量更大。而荔波土鸡和瑶山鸡是优良的地方鸡种,又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以传统方式饲养,不添加饲料及生长激素,以野外自由觅食为主,适量补饲玉米及大米。传统饲养方式养鸡为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在县内、外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良好。

2.社会需求

一是市场需要增加优质鸡的供给;二是养鸡投资省、见效快、技术简单易行,养鸡收入也是农民家庭现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规模养鸡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增加养殖收入手段之一;三是荔波县做大做强畜牧业的客观需要。

3.生态改善

规模养鸡场主要建设在生态良好的山坡上、树林里、草地上和果园里,并种植优质牧草。合理规划,不超载过牧,能改善生态环境、天然草地及经果林等。

4.经济发展

大批规模养鸡场建成后,有利于增加农民养殖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畜牧业合理快速协调发展。

四、条件分析

1.资源条件

玉屏镇生态环境良好,果园、林地、草地资源丰富,规模养鸡场建设条件优越;鸡的野外食源及玉米补饲饲料丰富,饲养条件良好;农民掌握了科学的养鸡实用技术,可顺利管理运行规模养鸡场,人力资源条件较好。

2.原村料条件

荔波县泰和种鸡场2012年4月建成,主要经营荔波瑶山鸡的孵化、育雏及饲养商品鸡,年孵化育雏能力在150万羽以上,可满足全县规模养鸡场对鸡苗的需求。避免从外地引种而传入新的疫病危险,减少鸡只长途运输的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该种鸡场种源可靠,养殖户购鸡苗方便,减少购种投资。

3.交通运输

第8篇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农民

一、引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它们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应运而生。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要想改变这一趋势,就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加入到互联网发展这趟高速列车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互联网+农业”将会使我国的农业产业升级迎来最好的时机。因此,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传统农业领域中,将成为一种新业态,新趋势。

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目前,安全、绿色、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对于城市里的老百姓来说,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备受他们的青睐,在一些大城市中,安全食材的市场已经逐步的火热化,而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众多,需求的市场也很大,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也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宝贵的资源急需走向市场。其次,由于农村的信息较闭塞,很多好的农产品没有销售渠道,以致于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微博中也经常看到有求助买农产品的信息,基于这种背景,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农村里那些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推广到有需求的城市中,是打破信息障碍壁垒,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再次,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些人也把“家乡”情结带到了城市,随着他们进入城市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也就使得众多的农村产品成为了他们需求品,对于他们的需求,虽然各种生态农产品专卖店也在逐步兴起,但由于商圈的地域限制或专卖产品来源地单一的限制等,一些特产超市产品质量或特性往往不能得到他们对过去乡村产品的认可,使得其市场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

三、“互联网+”为农业带来的机遇

1、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农产品流通经营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活跃,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初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市场理念在农村也逐渐普及开来,这也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互联网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活动,这也是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较快的一个原因。

2、加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现代农业正好符合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符合我国农业需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因此农业信息化或将成为助力器和新动能,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多地区出现鲜活农产品滞销,买贵卖难的现象,而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将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难题提供途径。我国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转变至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以销定产倒逼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

3、全方位信息服务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常态,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技术的协助下,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准确的把握了天气、土壤、水分、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等信息,更加有效的指导农业的育种、栽培、施肥、灌溉等生产过程,一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促成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互联网+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4、新农民的出现

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搞产品促销,那些已经走入城市的人也开始带着新知识、新技术返乡创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考取公务员留在农村当村官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也开始出现大批企业带着资金和互联网成果投资农业,他们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虽然们目前新农民这个群体还不够庞大,但他们正深刻地改造着传统农业,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身上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嫣然成为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前锋。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阻碍,例如部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观念落后技术推广较难,以及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就是互联网农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商业模式不够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链,面向全社会广纳良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新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互联网+农业”发展需要理性,它一时可能不会为农业带来颠覆性变化,但此时迈出一小步,未来定会成功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吴絮颖.“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5:208-212

[2]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5,23:104-106.

第9篇

项目地址: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聂村

项目负责人:崔义峰 陈科宁

技术依托单位:陕西正大有限公司

概 述

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拟在我省扶县武功县武功镇建立基础母猪300头商品仔猪猪标准化繁育基地。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优质商品仔猪供不应求。而且农户素有传统养猪习惯和经验,养猪生产已逐步地向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

建设优质生猪良种繁育项目,可以同蔬菜、苗木等种植产业有效结合:养猪业可以提供种植产业优良的有机肥料,提高蔬菜果品质量,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并可以有效调整并优化农村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村养殖种植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第一章 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据统计的现状:20__年,全国存栏48200万头,出栏61800万头,猪肉产量4702万吨,而真正好的品种仅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14.9%。

陕西省近年来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实现了全省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为适应陕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标准化养殖项目。该项目将采用“种猪基地自繁自养”的经营方式和“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科学管理”的经营方针,创建绿色肉品养殖基地。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目的

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二、促进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三、发展绿色品牌产品,带动区域养殖规模。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该项目建设是消费市场的需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安全、优质、新鲜及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二、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的需要。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养猪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需要

四、推广标准化养猪利国、利民、利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新鲜、优质的猪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优质安全的猪肉食品较少,因此,肉猪销售市场潜力更大,而且售价比一般猪肉市场售价高,带动了当地农民养猪增收,发展了当地经济。

一、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生猪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母猪补栏难以同步,正是切入和发展的良好机会

2、生产效益显著,生猪补栏谨慎

3、猪肉价格市场分析

根据农业部对347个县的定点调查,20__年4月末,肉猪的市场价格为110.65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价格为18.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按目前的价格水平,养一头商品猪获毛利300-350元,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企业每头毛利400元以上。

4、我国猪肉消费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__年1月-11月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为每月1.67千克,与20__年同期消费量基本持平,占肉禽类消费比重为55.31%。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我国人口达14亿以上,人均肉类消费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约70千克,其中猪肉约为45千克(占65%左右),猪肉的需求量为6300万吨,以平均体重82千克计算,需出栏肉猪7.[,!]68亿头。

第二节 产品销售

一、自繁自养,标准化养殖,提高蓄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产业经营模式,是生产经营真正做到种猪供应标准、养殖管理标准、防疫标准、治病用药标准、流通外销统一。

二、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使企业推销出的产品成为信誉高的著名品牌,并对公司的产品注册商标,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应用现代先进的食品生产危害性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可从良种繁育、养殖育肥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制定科学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和技术管理措施,确保终端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四、强化养殖基地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优质高效养殖技术与无公害饲养技术。

五、该项目建成后,建立猪肉定点销售网点,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高效运营的市场销售网络。搞好猪肉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拓宽销售渠道,进行网上销售,争取取得最佳的销售效果。

第三章 技术方案

一、技术来源及水平

依托陕西正大有限公司养猪生产管理技术。

二、总经营流程

本项目采用整体经营一体化模式,建立全封闭的良种繁育体系。

三、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的总体指导原则: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四良配套

本项目采用两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流水线生产工艺流程。 以达到有计划地配种繁殖、合理利用猪舍和相关设备、全年均衡产仔的工厂化生产。

四、 项目技术工艺标准。

品 种:正大优良种猪。

工艺设计:采用正大集团生产流程及标准化设备设施。

布 局:两点式饲养方法,分为母猪区和育成区,所有项目都设参观通道。

生产方式:以周为生产节律,分段两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自动化饲养方式。种猪年产2.25胎,母猪每胎活仔数10头,母猪分娩率高于85%,仔猪平均出生重1.5公斤,21天断奶仔猪重6.5公斤,断奶仔猪成活率97%。

营 养:采用正大集团养猪标准营养体系,全价颗粒饲料。

疫病防治:采用正大疫病标准化控制。

环境控制:采用正大养猪的环境控制标准,实行温度、湿度、通风、空气质量等综合环境自动化控制。

粪便处理:全部粪便污水采用沼气发酵处理。

五、 疫病防控制度

(1) 按照NY/T 5033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2) 种猪必须从无疫病区的种猪场引进。

(3) 种猪引进后至少经4-6周隔离检疫,期间确诊健康无病原体带入的,根据原种场免疫史,对症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后,方可进入猪群。

(4) 生产场原有的猪群发生传染病时,要划定疫区,进行封闭隔离,限制猪群移动,加强消毒,禁止工作人员进出,防止疫病扩散,再选择疫苗、血清、药物、以减少损失。

(5) 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对所有的猪只进行隔离扑杀或焚烧,以免疫病扩散。

(6) 每年对猪群进行一次疫情检测,并结合猪群抗体水平修订和完善 免疫程序。

(7) 病死猪及其产品按GB-16584的规定进行处理。

(8) 养猪场定期进行灭鼠和无害化处理,药瓶等废弃物按GB -8596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四章 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主要目标

建设300头基础母猪的标准化商品仔猪繁育基地。

第二节 项目内容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1、设计原则及建设标准

推行“自繁自养”产业化运作模式确保绿色商品猪产品基地的建立。

2、建设规模

利用养猪场原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扩建新的猪舍,建设年存栏基础母猪300头、种公猪8头的养猪场。全负荷生产年出栏5000头商品仔猪。

二、项目规划和布局

1、项目布局

分为三大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包括按工艺流程布置的各栋猪舍、更衣室、消毒室、隔离室、值班室等。生产辅助区包括兽医室、饲料加工间、水塔、配电房等。生活区包括生活办公区等。

第三节 项目的技术关键

一、仔猪繁育工艺

本项目采用自繁自育、两阶段式饲养、“全进全出”全年均衡饲养的标准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舍内采用自动引水、人工送料、人工清粪的生产模式。

1、品种选择

采用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

2、生产工艺

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采用同期措施,批量定期配种,批量生产,以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保持每一生产阶段的固定性。

二、绿色优质商品猪生产要求

生产过程的具体要求是:

1、生产标准化。

2、品种选育、营养科学化。

3、疾病防治规范化,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

第四节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国和国行业标准《种猪场建设标准》以及建设部有关土建标准。

建设工厂化养猪场,猪舍内的环境条件执行GB/T17824.4《中、销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二、养猪场设备

种猪的饲养设备包括猪栏、保育箱、饲料饲喂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清粪系统、通风系统、卫生防疫系统、供电系统及饲料加工设备。

根据生产工艺各阶段需要的猪栏数进行认真的计算,并留出必要的调动用栏,使猪栏不在任何一个阶段缺少和余剩,既不影响生产,也不浪费建筑面积,使生产车间达到最佳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章 效益及市场风险分析

第一节 效益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采用现代化设施养殖三元商品瘦肉型猪,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培植区域支柱产业。该项目的建成可大大推动武功县一方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当地25户农民(每户饲养100头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育肥猪,每户增收3万元。对推动区域养殖业现代化及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副产品利用分析

养殖业的副产品――猪粪,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后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当地苹果等种植业的单产和质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从而使养殖业、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

三、预期经济效益分析

每年出栏优质育肥猪5000余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150万元。

四、社会效益

实施本研究项目的目的就是探索改善和控制猪舍环境的有效措施,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保持猪群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从这点看,它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现实的和显著的。

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对养殖业而言,疫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全面采用“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科学管理”的经营方针,并且由高级兽医专家全程指导,确保疫情的发生和防治。

另外市场风险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何来掌控这一规律,除了自身的严格管理外必须壮大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在把握市场盈亏周期规律的同时,优存劣汰,更新品种,适时增减出栏数量。

第六章 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第一节 投资预算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

1、建设投资

该项目建设投资300万元,主要包括:

(1)工程费用2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180万元,设备购置费40万元。

(2)引种费80万元。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以经营成本费用基数,按扩大指标估算法(资金率按20%计)估算,该项目所需全部流动资金60万元。

三、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为120万元,个人贷款资金80万元,需 财政配套支持资金160万。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1、资金使用计划

该项目申请的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引种费以及设备购置费及部分土建工程。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其余的土建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和铺底流动资金。

2、资金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门账户与项目资金核算机构,接受商业银行及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发挥资金效益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

第八章 可行性研究和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 饲料 绿色营销 SWOT 策略

一、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介绍

1.四倍体刺槐

四倍体刺槐是一种林木多倍体,是韩国科学家1956年经秋水仙碱处理的实生刺槐苗中选出的宽叶型刺槐无性系,于1997年引进我国。经北京林业大学多年科研攻关,成功选育出了适合我国生长的四倍体大叶饲料型优良无性系刺槐新品种。与普通刺槐相比较,四倍体刺槐有40条染色体,基本上没有什么枝刺,而且叶片大而肥厚,叶片面积和重量都是普通品种的两倍多。四倍体刺槐有速生、耐盐碱、耐干旱、自繁力强等特点,能在沙土、壤土、矿渣滩、石砾土上生长。它在改善环境、平原及山区发展圈养畜牧业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都能产生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

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叶加工至饲料或复合饲料原料首先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将四倍体刺槐枝茎和叶片分离,然后将四倍体刺槐枝茎以先枝茎基部后枝茎梢部的顺序即顺枝杈的生长方向喂送进揉搓机的进料槽,接着将喂入的四倍体刺槐枝茎由高速旋转的锤片强力打击而使其断裂,然后经锤片和工作室内壁的搓板之间撞击与摩擦,使具有坚硬、锋利的托叶刺的枝茎变成柔软的丝状料;另将四倍体刺槐叶片干燥粉碎后加工成叶粉。这种方法能够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加工出的饲料,使牲畜的取食率达到了90%以上,增加了单、瘤胃家禽家畜对四倍体刺槐枝茎叶的消化吸收率,方便了四倍体刺槐饲料的贮藏和运输,有利于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的进一步深加工。

二、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内涵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提出:“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发掘和创造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它是当今世界营销观念的新潮流,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营销形式之一。饲料企业的绿色营销就是指在营销活动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自然、社会与人的利益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求饲料企业以“绿色价格”并通过“绿色渠道”向养殖户提供“四倍体刺槐”,采取“绿色促销”的方式促进产品的销售,最终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

饲料是畜产品的上游产品,只有在畜禽养殖中使用“四倍体刺槐”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畜产品,摆在消费者餐桌上的蛋、奶、肉等才是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的。四倍体刺槐及其衍生产品是一种非粮食型生物质高蛋白饲料、树种、木材及槐花蜂蜜。由其加工出来的木本饲料在我国仍旧属于空白行业,相比同类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绿色环保等有点。四倍体刺槐这一新品种饲料的使用不但满足企业实现盈利目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浪费,防止对环境污染。但是作为一个新开发品种,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企业开发新品种饲料市场分析

1.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也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政府对农村与农业的战略结构也做了不断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巨大的人口对动物食品的基本需求推动着饲养业的快速发展,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为饲料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性、安全性、风味性等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饲料生产者提供质量更好的饲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对饲料企业经营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目前,大多数业内企业形式严峻,销售记录不良,未形成优势,成本居高不下,为打价格战而使利润下降和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商家的竞争局限于战术层面,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技术的创新才是当今饲料行业竞争的关键。

3.企业新品种饲料营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技术性强。赛科公司的产品来自于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已申请专利。只有经过专利本人同意,才可以使用该研究成果。相关的技术模仿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产品差异化。现有的饲料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粮食作物为主,但总是来说,耗费的粮食资源比较大。而四倍体刺槐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

(2)劣势分析

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要将产品市场化,需要购买设备进行生产,租赁车间,雇佣员工,推广市场等,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尽管这是个很有市场前景的尝试,但如果得不到资金支持,也只能被搁浅。

开拓市场经验不足。对于新来者,产品品牌还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验不足可能会不利于我们的推广效果,但我们会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宏观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国内木本为原料的饲料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大环境的不成熟将为木本饲料的推广带来难度,这也将是该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3)机会分析

市场需求量大。我国还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GDP很大的比例。近年来,我国的饲料行业稳步前进发展,实现了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有竞争对手少。虽然目前饲料行业企业很多,但产品功能类似,但目前市场上没有人拥有木本资源优势原料生产加工技术,从这点上来说,四倍体刺槐饲料技术基本没有企业所具备,正好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为新型技术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了竞争压力。

全球化粮食危机带来的契机。据预测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会提高30%至40%,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而开发木本资源为原料的饲料,能减缓粮食危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政府扶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平稳增长,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规范,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技术实验数据及其在甘肃省白银市及晋东南大黄庄等地区成功实例证明,四倍体刺槐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生态和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价值,通过发展畜牧业致使当地脱贫致富。所以,作为地方政府,也会对我公司的产品发展予以扶持。

(4)威胁分析

原料的价格。四倍体刺槐目前没有统一稳定的价格,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四倍体刺槐的收获期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四倍体刺槐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保护环境、研究开发新能源,大力宣传、普及推广环保、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饲料原料。

强大的新兴对手。市场的竞争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有占领了市场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以此来应对可能来自变幻莫测的市场的竞争者的冲击,同时也会增加技术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四、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策略

在微利、全球化及超竞争时代,饲料企业想要突出重围,唯有变革与创新,从竞争战略,营销战术,到整个营销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谋定而动,方能出奇制胜。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饲料企业、畜禽养殖者和消费者都需改变传统的资源无价或低价享用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资源的价值,积极发展绿色营销,支持绿色营销,造福人类。

2.实施绿色工程、开发四倍体刺槐

绿色饲料是企业绿色营销组合的基础和关键,它是指企业以绿色养殖需求为导向,从饲料配方设计到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绿色原料,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严控添加剂的过量添加,采用清洁、低能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产品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要求。大量的开发四倍体刺槐这一绿色饲料,有利于节约资源、绿化环境。

3.合理确定绿色价格

毋庸置疑,四倍体刺槐作为绿色饲料在市场定价肯定应高于普通饲料,但到底应比普通饲料高多少确实需要商榷。四倍体刺槐的“高价”应有合理的定位,即企业应该按照绿色饲料的正常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但高额的“环保成本”不应由绿色养殖者“埋单”。若把“环保成本”强加给绿色养殖者,绿色饲料与普通饲料相比,必然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绿色营销发展。所以,四倍体刺槐饲料的“环保成本”应该由政府的“政策性补贴”给予解决。

4.开辟绿色销售渠道

四倍体刺槐的购买对象是那些从事绿色养殖的企业或个人,饲料企业要根据饲料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的分销渠道,确定采用直接分销或间接分销。在采用间接分销时,应确定好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精心挑选有信誉、关心环保、热心公益服务、有良好公众形象、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经销商,借助其信誉、形象推销其产品。在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降低资源耗费的同时,还要求销售四倍体刺槐的业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绿色知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宣传绿色养殖的意义,对推销四倍体刺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实行绿色促销,加强绿色销售服务

绿色促销策略是绿色养殖业营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向绿色养殖者传递四倍体刺槐的信息,促成绿色养殖的发展;宣传四倍体刺槐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养殖者转变养殖模式,发展绿色生产;促进品牌偏爱,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进而稳定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饲料的绿色营销中,要特别注重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环节上的绿色服务,指导饲养者正确使用,确保四倍体刺槐能够生产出绿色的畜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国君,李云,徐兆翮.刺槐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007(9)

[2]吴颖.饲料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8)

[3]邓超.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战略选择[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张妮娅.四倍体刺槐离我们还有多远[J].中国畜牧报,2003(5)

[5]陈刚.绿色营销战略与四大动力系统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6(1)

[6]刘世茂.规模化养猪业的绿色营销策略[J].中国牧业通讯,2010(8)

[7]王康宁.四倍体刺槐生产必须与环保同步[J].中国畜牧报,2003(11)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农业院校;特色农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71-02

1引言

浙江是一个特色农业大省,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效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特色经济的发展, 需要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和基层职业技术人员。据浙江省农业厅调查:全省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大学生只有1153人,平均每个县(市、区)只有13名。农村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农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1]。

2浙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水果、茶叶、水产品、竹笋、畜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蚕茧、中药材等十大主导产业。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出现了名茶、食用菌、杨梅、毛竹、中药材、珍珠、花卉、奶牛等一批专业乡镇,经国家有关部门命名的“特产之乡”已达到120多个,浙西南蚕桑、浙东南蔬菜、浙北油菜、浙中茶果等产业带也初步形成。2011年,浙江产茶16.97万t,水果712.36万t,蔬菜1815.61万t,水产品519.8万t。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总面积近133.3万hm2,各项产量居全国之首。

虽然浙江特色农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一些问题引人关注。

(1)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目前专业合作社成员仅占农户总数的2.7%;合作社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达50%,辐射带动小;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99%都是农民,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对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大都模糊不清,合作社运行质量不高。

(2)营稍意识淡薄,盲目生产。目前农产品市场一般产品居多,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产品大多为同质产品。而且由于信息缺乏,盲目生产, 什么赚钱种什么, 经常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农产品市场波动。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如何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等方面的认证知识相当缺乏,导致农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3)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农业标准化明显滞后。浙江特色农业的发展正逐步面临国际化的压力。影响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绿色壁垒,诸如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屡屡成为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口设限的武器。绿色壁垒造成了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下降,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产品出口形势,很多企业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应对。浙江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技术不高,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检测体系落后,使得浙江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3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确定人才培

养方向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地之一,农业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大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新兴优势产业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2]。针对浙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可以新开设如合作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等与特色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就业方向上加强市场调研, 教学内容上与国际接轨[3]。

(1)合作经济管理专业,面向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涉农的基层组织,开设“农村合作经济管理”专业,专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开设合作经济、合作社管理、市场分析技术、农产品营销、项目管理、网络营销、创业管理等主要课程。

(2)农产品营销专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可以设立“农产品营销”专业,为农业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培养既掌握先进营销理论知识,又掌握农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现代营销意识、国际视野和创业意识,面向农业生产,能解决农产品销售与流通问题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3)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专业,面对目前市场上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专业,培养一批既能掌握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质量监督与农业经营管理的方法, 了解农产品标准化运作,又能进行农业企业策划和自我创业的新型农业应用型人才。

4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农业高职院校必须担当的基本社会责任。

农民职业教育可分为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两大类。高职院校可以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担当这一重任,借助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 等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实现农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储备人才资源。参考文献:

[1]成海钟.励志耕耘“一枝花” 树木树人惠“三农”[N].中国教育报,2007-04-19(4).

第12篇

准确的市场分析是成功营销策略的首要任务,下面主要是宏观和微观环境两个角度进行的: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包含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5个方面的内容。

(1)人口环境。有份数据公报中曾提到,截止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中国已经具备了构成大市场的第一基本因素。事实证明对于白象集团而言,这正是其所瞄准的市场机会。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涨,人均收入增加,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虽然现全球都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但按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所给出的“恩格尔定律”来看,对食品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据康师傅去年的财务数据,其方便面、饮品及糕饼的营业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40.10%、26.65%及36.72%。这也恰恰被证明!营销专家李志起对CBN记者表示:“经济衰退对快速消费品行业没有很大影响。”所以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是有利白象发展的。

(3)科学技术环境。从1992年康师傅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中国人对方便面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到近两年面体创新的新宠——五谷道场的出现。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业内两种主要创新方式:一是以大企业为主的对油炸方便面调味料的价值提升。二是非油炸面的成功上市。主要体现为对面体的结构性创新。科技将使已经成长壮大的中国方便面行业,获得更健康的长久发展。

(4)政治法律环境。解决三农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分析,河南是全国的粮食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河南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迅速,白象集团作为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30多亿元,是目前国内方便面最大的民族企业。为河南和全国的粮食深加工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并直接带动的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精装纸公司、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运输公司等相关企业数千家,拉长了产业链,在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社会文化环境。面食是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炸酱面、拉面、烩面等面食类食品一直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生活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快捷、简单、美味和廉价的方便面迅速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2.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是从企业自身、消费者、竞争者、行业四个方面来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就白象而言,始终坚持“食泽民众、业润社会”的经营理念,专心食品,专注品质,以人为本,以食为天,创新领先,塑造健康的行业典范,不断刷新面食主张,引领新食界。白象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粮食深加工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并直接带动了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精装纸公司、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和运输公司等近千家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白象集团为促进国家的“三农”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费者分析。很多消费者离不开方便面,那他们追求的核心产品是什么呢?两“便”和健康。一“便”是方便。例如,网吧中有很大一部分喜欢游戏或者学习电脑软件,这部分人对着电脑就不愿意离开,很多时候会选择方便面这种快餐式的食品;有些单身人士,不喜欢单独去吃饭,会选择方便面。二“便”就是便宜。随着人们对营养膳食愈加重视,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要已不仅限于两“便”的简单概念。伴随食品产业近期此起彼伏的“健康“呼声,人们对方便面的健康营养也更加重视起来,究竟怎样才能在保证方便的前提下,使方便面更加符合人们追求营养的需求,已经成为方便面企业和消费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3)竞争者分析。方便面市场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仅康师傅和统一两个品牌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康师傅在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有34%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忠诚度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很难有快速消费品的忠诚度能达到康师傅的76%这么高。统一是惟一一个有实力能与康师傅抗衡的品牌,但它的品牌忠诚度与康师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二者的产品线非常相似,不仅在方便面市场上,在茶饮料等其他市场上他们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19日,是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强强联合”组建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同时更要正确认识现在的竞争——双赢。从而使自己占有有利之势。

(4)行业分析。2001年~2003年方便面年度产量

从此表格来看,整个方便面行业就成增长的趋势。

通过以上的市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白象是有发展空间的。从宏观环境来看,虽然面对一定的威胁,但机会是非常多的;从微观环境来看,白象更是拥有很多自身的发展优势。

二、营销策略

结合以上的市场分析,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市场的发展。我们在这里主要是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过去的吃饱,很多人在吃方便面时会加入鸡蛋、火腿肠等食品,这说明方便面没营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曾有企业对消费者在营养与价格的选择上做过一个测试,即消费者是否会购买高价位的营养型方便面,发现人们对方便面的营养价值越来越重视,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表示肯定会或会购买营养型的方便面。技术要进步,工艺要改进,产品要出新,这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规律,也是时代的要求。

(1)新营养。基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慢性病增长较快,年轻人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数量明显增多,均衡营养成为现代都市人面临的重要问题等现实情况。企业可以生产象粗粮,野菜,鱼,中药(亮桑面),儿童面(含儿童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等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

(2)新面饼。大部分的方便面都是方形的,也有圆形,形状上很单一。作为白象而言,是不是结合白象的企业文化,作成象形的呢。还有就是方便面的面饼颜色,可以作成绿色(加入绿色蔬菜汁)菊黄色(加入胡萝卜汁)。从视觉上给消费者以冲击。

(3)新档次。白象一直定位中低价位的方便面,生产高档次的方便面,使其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这也算是对于产品档次的一次重新定位。

第13篇

一、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

(一)出口总量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蔬菜贸易量不断增加,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发展势头良好。中国作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现已成为世界蔬菜出口大国,且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1995年至2005年,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中国的蔬菜贸易自2001年起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尤其入世几年来的几年增速迅速,2001年—2005年期间,出口量由394.02万吨增长到680.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4.53%,出口额由23.42亿美元增长到44.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8%。特别是2001年—2003年期间,蔬菜出口量的增长极为迅速,2004—2005年期间,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尽管如此,蔬菜出口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说明2004—2005年期间,我国出口蔬菜的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量由1.86万吨增加到9.75万吨,增加了4.24倍;进口额由0.14亿美元增加到0.82亿美元,增加了4.86倍。虽然,蔬菜进口上升较快,但是其基数较小,所以在我国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蔬菜出口贸易。

(二)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农业部贸易促进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表明,从我国蔬菜出口金额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居支撑地位。2005年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30.0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6.91%,但是与1995年的77.08%相比下降了10.17个百分点,是我国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唯一下降的区域;其次是欧洲,中国蔬菜对其出口额达到8.23亿美元,比1995年的2.99亿美元增加了175.25%,占总出口额的18.35%,比1995年的13.82%上升了4.53%,是蔬菜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上升最高的区域;2005年,我国蔬菜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3.8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8.61%和3.01%,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3%和1.72%;非洲是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上升最快的地区,从1995年的0.04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0.95亿美元,增加了2275%。然而,由于其起始金额较低,所以在我国蔬菜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2005年为2.12%;大洋洲是我国蔬菜出口最少的区域,2005年的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仅占总额的1.00%。从国家和地区来看,1995~2005年我国蔬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64个猛增到176个。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出口多元化局面逐渐开始显现,这种出口区域分布的形成是大陆蔬菜出口企业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价格和地缘优势,优先占领周边蔬菜输入国和地区市场的重要成果。

(三)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其中,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主要蔬菜出口种类。鲜冷冻蔬菜在我国蔬菜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2005年出口408.4万吨,同比增长12.63%,占蔬菜出口总量的60.06%。加工保藏蔬菜237.88万吨,同比增长15.38%,占蔬菜出口总量的34.98%。但是在2006年,由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两者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为251.4万吨,同比增长仅为5.7%,比2005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然而,干制蔬菜2006年的出口量为37.7万吨,同比增长11.89%,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15%,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在现有的发展阶段,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种类。与此同时,在国际蔬菜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附加值高、生产效益好的干制蔬菜必将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市场需求分析

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产品自给状况。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对农业的保护也逐渐减少,各国趋向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安排农业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加之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劳动力缺乏且昂贵的发达国家开始转向从事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应高的农产品生产,蔬菜生产日渐弱化,自给率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将会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达国家的蔬菜进口量不断上升,使世界蔬菜需求量剧增。由此可以看出,蔬菜的国际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这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虽然WTO框架下允许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保护,但受现有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所限,一方面我国对绿色贸易壁垒所提供的机会的利用能力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出口产品因产品质量和包装达不到国际环保标准而被挤出国际市场,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形成重要障碍。目前,我国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据中国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的统计,1999年,我国对外出口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商品价值高达114亿美元。而这还仅仅是贸易自由化的开始,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初期,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减少,成交量明显下降。2006年6月我国对日出口食品企业数量为2392家,同比下降了11.5%;7月下降7.1%,8月和9月经营企业家数基本与去年持平。6-12月,对日食品出口企业共4336家,同比下降2.9%。此外,我国食品对日出口金额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来说,已基本恢复到原有的增长水平。

WTO规则中TBT/SPS协议是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盛行的法律依据,我国出口产品也经常由于受到TBT/SPS措施限制而被进口国扣留,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损失: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各口岸卫生检疫所2004年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资料统计,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中,由于受到TBT和SPS措施限制而被扣留的食品种类中,以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最多,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32%和28%,其次是谷物类产品、油籽类产品和肉类产品,分别为11%,8%和7%。油籽、子仁类产品37批次,其中的花生及其制品29批次。另据美国FDA扣留农产品及食品记录统计,蔬菜水、果类产品和水产品占据出口受阻品种的榜首。2004年中国出口食品总扣留批次为816次,其中蔬菜、水果类产品被扣留次数高达440批次,排在第一位,占扣留批次总量的53%;其次为水产品155批次,占扣留总批次的18%;油籽和子仁类产品(其中豆类产品52次)81次,占扣留总批次的10%。

综上所述,蔬菜产品是我国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三、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针对发达国家设置的趋于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在制定正确的发展蔬菜产业的战略的同时,应在上述战略思路的指导下,采取有效而具体的政策或措施促进我国的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首先,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标准体系。这是对农业理念、运行机制、生产手段、经营模式等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核心就是要形成一整套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原料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加工过程标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标准、食品储运体系标准化、产品召回制度。一方面,我国应努力提高技术标准的采标率;另一方面,应当慎重参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和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以免掉入国外标准背后专利陷阱。

其次,要建立蔬菜技术法规体系。我国蔬菜的技术法规体系还没有建立,仍以强制性标准代替技术法规,这与国际惯例,特别是WTO/TBT协定要求不符。因此,应加快我国产品质量与管理体系方面的法制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改善我国蔬菜产业出口结构。不仅如此,我国还应加快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正在加快融合,在技术法规中大量引用技术标准的内容,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更合理、更具有经济性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认证是由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的标准体系,对企业生产产品和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认证对消费者来说,是鉴别产品质量、确保自己购买到优质满意产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生产企业来说,体系认证的结果关系着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如何;对政府部门来说,认证既是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的依据,也具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参考价值。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认证已普遍成为顾客选择商品和合格供应商的依据,某些特定产品的认证已成为许多国家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的必要条件而被纳入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我国蔬菜生产最显着的特点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这种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组织程度低、规模较小,从而带来农户的生产技术难以统一、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首先应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垂直组织系统,政府在提供支持的同时尽量减少国家干预,保持组织的独立自治。其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应注重发展以蔬菜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使其成为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蔬菜、扩展蔬菜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经营的重要的组织载体。此外,还应扶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按照蔬菜产业化方向的要求选准龙头企业,从政策上进行扶持,形成产业开发型科技园区,使其真正起到带动生产的龙头作用。一般来说,主要龙头企业为种苗企业、加工企业、产后处理企业等。

(四)加大科技投入

第14篇

第一次,由政府推荐报名,培训大大增强了他的创业信心。

起初张波只是在外当菜贩,之后他在外学到了蔬菜嫁接技术,便开始种菜。他种植的20多亩地,全部是由他自己嫁接的茄子、丝瓜等蔬菜,在市场上颇有竞争力,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很快让他在当地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菜农。

2008年,张波成为了首届示范创业培训班的推荐入训重点对象。培训给他的最大收获,除了那些非常实用的技术,还有如何自主创业,如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商务谈判技巧、工商扶持、相关法律等知识,这些都让张波兴奋不已,创业信心大增。培训班结束后,张波当年便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60多亩。在2009年,他又继续扩大规模,达到近200亩。

2009年,张波还做了另外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成立了名为“中坝”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决定成立这个专业社,是因为他看到,涪陵市场上缺乏本地的优良蔬菜,而本地的菜农又缺乏知识,缺乏人才。他希望通过这个专业社,一方面大量发展菜农,一方面又将自己的优良品种、种植技术向入社会员广泛传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刚一成立,便吸引了15户蔬菜种植大户入社,每户种植面积都在20亩以上,当年亩产值就到达了8000多元。

再学习,他主动要求参加,他找到了快要“飞”的感觉。

回首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张波认为与2008年参加创业培训班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到事业发展越快,自己的知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愈显不足,发展上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当听说2010年蔬菜专业示范性创业培训班即将开班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赶到龙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提出“今年的培训班我务必要参加”的申请。于是,张波再次高兴地踏入了培训班的教室。

此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像如何再次扩大规模,如何规范化创业,如何开展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等内容,对于处于事业转型期的张波来说,太是时候,也太有意义了,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则为他增添了无穷的发展动力。

张波之所以感觉这一次培训非常及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重庆市要在北拱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他目前的200多亩菜地,全都在规划的建设范围内,他即将成为“失地农民”。在他正为到哪里立足犯愁时,这个培训班却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讯——涪陵绿杨溪农业园。整个农业园方圆60平方公里,土地1.5万亩,政府按高标准农田投资建设,而且凡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每亩还有100元的财政补贴。显然,这个绿杨溪农业园,各方面条件都要优于现在这块即将失去的土地。通过简短的考察,张波很快就决定“搬家”到农业园,第一年便租地300亩。

张波进入园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市场分析,规避市场风险,选品种尽量选人无我有的,市场过剩的不种或少种。如在上半年,种植丝瓜、甜玉米等作物,抢好季节,提前半月上市。下半年,白菜、萝卜等蔬菜,受行情太好的刺激,播种者会很多,这就不宜赶趟,应该多种其他蔬菜。此外,就是要搞好市场营销。张波现在对自己的市场网络建设感到非常满意,既有一批菜市的固定联系零售摊贩,又有一家大型超市固定销售。在新的园区里发展起来后,张波还打算建设一座冻库,将一些过剩的品种暂时入库,待季节转换后再拿出来卖个好价钱。

每当想起自己这些非常实用的理论,同时又看到现在园区里发展得很好的其他大户,张波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张波感慨道:“我以前只是靠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去打拼,现在则不同了,技术和能力不但大幅提升,而且还有国家政策的帮助,我现在要再次起飞了。”

第15篇

单位:万元

1、项目名称

大涧山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

2、资金类别

财政支农资金

3、项目属性

∨新建   扩建  改建

4、总 投 资

800万元

其中:申请财政补助

80万元

5、项目单位

名   称:

***正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

***保税区天智大厦9楼

法人代表:

周宗智

法人代表电话:

0532-86959085

开户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银行帐号:

69040154740001057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1

·

项目与项目单位概况

 

该项目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涧山,面积约3000亩。集种植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融合"生态与生产、观赏与休闲、民俗特色与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体现"市场供应、示范推广、旅游观光、素质教育"现代生态农业四大"循环经济"功能。园区现有各种特色果树300亩左右、蔬菜种植约10亩、200亩的水面用于水产等养殖、品种繁多,面积广阔的绿化树木形成一个天然氧吧。示范园将以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走"公司+科技+农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拓展出一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营造出一方"绿水环保、田园渔歌"的农牧生活。创造"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模式;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

***正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是以港口与航道、市政公用工程和土石方工程及基础工程为主的国家二级资质施工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下设10个全资公司,1个控股公司,1个参股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工程设计、施工、建材生产、房地产开发、矿业开发、国际贸易、生态旅游等多项领域,形成了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为主导,集矿产资源型、社会服务型、生产制造型、外向型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2

·

投资必要性分析

 

***开发区是一个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市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八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不带为***开发区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业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通过示范园的建设,从而起到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经营模式、消费方式和直接参与等方面的示范样板基地的作用,带动***开发区和周边地区农村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建设该示范园是示范必要的。

3

·

市场分析

 

创新蔬菜品种、发展蔬菜生产时国家种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无公害、保健型的蔬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副食品,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供不应求,深受人们的欢迎。

蔬菜生产有害物质污染已越来月严重,不少地方出现过使用污染蔬菜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开始认识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未来的农业的优势决定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研究创新能力及相应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既要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又要维护改善农业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是人们保证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

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的需求量逐年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已成为人们必备的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大涧山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果园,亦是***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方向。同时,监理生态果园,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开发区农村水果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消费将逐步上升,特别是符合世界健康潮流的有机水果,将进入世界水果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4

·

生产

建设条件分析

 

大涧山有较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合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建立具体生产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生态果园,亦是***开发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有力方向。同时,监理生态果园,为改善市场供应结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开发区农村水果消费水平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消费将逐步上升,特别是符合世界健康潮流的有机水果,将进入世界水果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5

·

建设方案

 

在地势较平坦处建设蔬菜大棚及实验室、员工食堂等附属设施。蔬菜生产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和砖混网结构式,明顶或单体式明顶、大棚内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设喷、滴灌系统、大棚明顶采用弧形,最大面积接受光照,有条件可设置太阳能装置,解决升温的所需的能源。

利用地形规划种植各种水果,使春、夏、秋都有果花观赏、果实采摘,利用部分果蔬间隔地间种种草药、绿肥,既有原始山村风格,又可按生态要求还原自然。群落式生态果园按规划布置,让观光的游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果园中除草、修枝、采摘、品尝,使游人在劳动中回归大自然,置身田园中。

道路设计:主要道路东西穿过,各组团均有石子铺就的次干道。主干道采用石子路面,5米宽,为主要运输进出路线。次道路路宽3米,联系各分区,便于组织人流、运输、观光。支道路为原土路,宽1米左右,用于步行到各生产点。

给排水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给水工程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均为井水。灌溉用水来自塘、库。水质没有污染,可供生产用水。排水工程设计:各示范基地就近与水塘贯通,形成排水系统、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通过排水沟形成排水体系,雨水就近排入沟或水塘,再排出。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浇灌农田或排入水沟。

电力工程主要为示范基地就近介入各用电场所,采用地下套管式输送。

绿化各基地开发后要注重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采用生态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种植养殖形势,自然平衡生态链、现实生态农业美景。各基地的绿化安排应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形成丰富层次的观赏景观。

 

6

·

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

 

1、蔬菜大棚及实验室的建设;

2、果林基础建设及果树品种的引进;

3、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4、原生态山体、植被等的保护。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单位:万元

7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来源

金额

一、申请财政补助

80万元

二、项目单位投入

720万元

三、银行贷款

四、其他投入

 

 

 

 

 

 

 

 

合计

800万元

 

 

 

投资构成

金额

其中财政补助

蔬菜园区

50万元

10万元

果树园区

200万元

20万元

园区硬件设施(水、电、路等、)

300万元

30万元

旅游休闲

250万元

20万元

 

 

 

 

 

 

合计

800万元

80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8

·

主要财务指标

销售

收入

 

 

销售

利润

 

税金

 

投资

利润

 

9

·

社会效益分析

示范

带动

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带动可以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起到优化调整的作用。

通过本项目示范园和周边地区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的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

 

促进

农民

增收

 

示范园将以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走"公司+科技+农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公共

服务

覆盖

范围

 

本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预计每年可提供5万个就业工日,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提供无公害、绿色优质保健农副产品,丰富城镇居民的餐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使产品质量上档次,补充淡季供应的缺品,本项目实施后,可以推动项目区经济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每年上缴税收,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促进该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

环境

影响

   

本项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以蔬菜、果树为主的生态模式。在实施前进一步计划对各子项目的生态效益的具体数据,达到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实施生态农业产生的效益,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10

·

结论

 

 

建设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保证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近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示范园的建设可带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真正做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供应***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各项相关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11

·

结论

 

项目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