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
1.检查会计凭证管理内控制度。所有会计业务是否都取得或填制了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复核、稽核是否符合《会计法》和上级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凭证的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合法,要素是否齐全完整;凭证的传递、交接有无漏洞,是否及时有效;费用开支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责任是否明确有效。
2.检查货币资金管理内控制度。钱、账是否由不同人员分管,是否符合相互制约的原则;银行账户的设置、使用及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现金、支票、有价证券、结算票据、印鉴的管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漏洞,执行是否有效;货币资金收支有无审批制度,控制是否有效;货币资金有无定期盘点制度,出现差错或出现长、短款时处理是否及时并符合规定。
3.检查往来账目管理内控制度。往来账目的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资金借入、借出有无审批制度,执行是否有效,财务处理是否附有批件;债权、债务是否定期核对、清理、清偿,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呆账、死账的清查、处理是否合规、合法。
4.检查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租、出借、投资、闲置、报废、定期检测、盘点等财务处理是否附有主管机关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器材物资的采购、入库、发出、盘盈、盘亏、处理积压和报废等的财务处理是否都附有主管业务部门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在产品、产成品入库、发出、盘点、定期检测、处理积压和报废等财务处理,是否附有主管部门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固定资产、材料、产成品等管理部门是否有账目,是否与财务部门的账目定期核对并及时调整处理,调整处理是否合规、合法。
5.检查成本管理内控制度。成本费用的收集、分配是否合规、合法;产品成本的收集、计算、分配、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专项费用(如折旧、养老保险、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的计提和分配是否合规、合法。
6.检查销售及利润管理内控制度。产品销售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税金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归集、核算是否合规、合法;利润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单位能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比较健全,但有相当一部分制度得不到落实,执行效果不佳。
(一)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记账凭证上填制、审核、记账、主管人员印鉴不全;原始凭证要素不全,如购货发票缺少品种、数量、单价,住宿费、餐费发票缺少日期等。凭证传递不及时,由于部分管理人员不及时将有关凭证向相关岗位交接,当期的生产成本(费用)和销售收入跨期入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2.不相容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会计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和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有的单位以精简人员为理由,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单位的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往来账目管理混乱。有的单位将往来科目当作万能科目,实行经营责任制后,部分经营责任人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将潜盈、潜亏以各种名目长期挂入往来科目不作处理;外投外借资金挂往来科目,有的外投资金由于对方倒闭、破产,已完全不可能收回,但仍然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债权债务中有的明细科目几年都没有任何变化,也不作相应调整和处理。以上做法导致债权债务严重不实。
4.物资采购、管理不善,账账、账实不符。有的单位物资采购管理不严,不管生产实际用量而大批采购、重复采购,造成了物资的积压浪费,加重了管理成本、资金成本;有的单位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材料管理部门长期不与财务部门对账。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油田的一个二级厂处材料出库已达一年之久,总金额500多万元,但该单位领导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纵容财务人员长期不作账务处理,不但造成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而且造成了该单位业绩良好的假象。
5.成本费用管理不严。乱挤乱摊成本现象比较严重,如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各种赞助款、捐赠款列入生产成本,应由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承担的费用也列入生产成本;费用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分配方法不合理,有的单位机构发生了变化,但仍延用以前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分配方法,有的单位分配方法前后不一致,甚至不是同一个会计人员做账,就运用不同的分配方法。
(二)财务内部控制本身具有局限性。
不论内控制度设想多么周到,执行多彻底,也只能对管理者提供合理的担保,不能提供绝对担保。
1.财务内部控制不能避免串通作弊的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可以避免单独个人作弊的行为,但不能防止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合伙作弊的行为。
2.财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防止人为差错。因为内部控制不能防止工作人员粗心大意、精力分散、理解错误、判断错误,歪曲、曲解指令等。
3.财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防止管理越权行为及滥用职权。
4.财务内部控制更新跟不上经营管理变化,过去的控制措施对新出现的业务无能为力。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审计重点;存在问题;对策
投融资平台在城市建设中担当着较为特殊的角色,它既有政府部门的职权又具有企业法人的特征,它的特殊角色促进了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的速度,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完成了已有的历史使命后,现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配合新形势下的经济建设,政府的投融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完成企业内部的体制改革,而大多数的企业还在体制改革的初始阶段,所以,怎样健全地方的投融资平台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在内部机制改革中需要重视并建全的最根本的问题。
一、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重点
1.地方投融资平台在工程中审计重点内容
现在,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财务流程在审计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各个地方的财务审计管理是以地方工作内容特点来自行决定财务审计内容,所以,地方投融资建设工程合理.合法的财务审计需要经过实践的过程来进行逐渐地健全。
(1)地方投融资建设工程的审计过程,财务部门所作出的投资的评估、财务的基本参数的预算的实际性、安全性与实施性,决定方式的合理性、决定的内容上的完善性与深层次性,到最后结果的可信任性,都是对地方投资的工程进行的风险评价。一旦发现地方投融资在项目实施中.在财务管理方面有问题,就要及时地让被审计的企业进行管理程序修订。
(2)在对地方投融资工程的考量过程中,财务审计的重点就是设计案的合理性,设计制定的实际性、健全性和科学性。需要对设计案进行检查,找到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和数据的不真实性,要进行更改,这样能够节省了投资的费用,增强了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3)进行地方投融资工程的招标与投标的过程,需要重点审计的是招标与投标的公平、公正性、合法性与科学性。
(4)在进行地方投融资工程的实施过程,需要重点审计的是施工企业和承包企业的工程的费用支付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合同里所指定的工程的施工量需要严格地实施,而合同中没有提到的工程施工量,比如,工程项目的施工量的变更等,就更加需要进行重点审计,避免承包单位的费用计算的不真实性。
(5)地方投融资工程的完工检验的过程,需要重点审计的部分是地方投融资工程完工的决算的可靠性、完善性与合法性。把完工的计算跟投资的评估计算同设计案的计算进行对比,找到地方投融资工程的预算的实施状况,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来找到原因;还需要把工程完工的决算数据跟同一类的投资的工程的投融资的要求进行对比,找到决算价格设置的真实性,还能够帮助分析出预算地方投融资工程的经济效益性。
2.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方法
(1)编制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包括预算、费用、资产管理,财务部门核对计算等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在经过核对和批准之后需要认真地严格实施。管理好企业各个环节在财务运转过程中实时监督和控制,管理好企业财务、费用和税务等运转风险预防。管理好企业的经营运转过程中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以上措施是企业安全运行机制中必有的保障。
(2)明确企业的内部体制与责任的分配,企业授权审批工作和业务办理工作进行分离;企业的业务办理工作和审计核实的监督工作进行分类;企业的业务办理工作和财务记录工作进行分离;企业资产的保护工作和财务的记录工作进行分离。
(3)经过审计咨询或者是实际考察,知道财务报表制定的每个部分的责任的实施状况,对各个部分的运转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各种控制的制度能不能够真正地落实。对报表的制定的筹备工作是不是执行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的是财务的账目的核对、清查等工作的效果。并且对一些报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这样的检查方式能够方便企业掌握财务工作者对报表的制定的方式和原理的情况。
(4)想要了解损益表的组成的主要因素需要进行企业的财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工作,需要查看审计工作的计划是否健全;了解损益表的内容和编写格式,要看它的内容的组合是不是合适;查看损益表的内容跟成本的费用的账户是不是符合;查看损益表内容中对利润的计算是不是准确;核实利润数目的有效性。
(5)根据财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进行现金的支出表格的制作形式进行查看,查看内容是不是健全,结构符不符合标准;要求查看现金支出表格的制作底稿,还要查看跟资产的负债表格相关的工程的资料的准确和真实性和损益表相关的工程资料的准确性;还有账户余额的核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6)将被审计的财务表格和近期的财务表格进行对比,分析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变更的工程,在管理部门那查找有关资产的负债表格到审计表之间有没有什么重要的经营项目和项目的环境变化,重点观察有没有股票与债券发行、合并或者购买的权利、企业资产的损失等问题的披露。
二、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审计重点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的投融资平台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方式有了一定的发展,财务部门已经可以根据企业的真实状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制度也在完善。但是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部分还是依旧存在的,有一些制度还不能够完全地实施。
1.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环节
(1)会计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记录账目的凭证上填的制度、审计核对、记录账目、主要的管理人的印鉴不全面,最开始的记录的主要因素不全面,如,一些发票没有种类、价格,一些餐费的发票没有具体日期等。还存在着一些凭证上交不及时,因为一些管理人员不能够把相关的凭证交接给上级,就会出现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与收益出现跨期的入账状况。
(2)岗位的责任分配不明确。一些企业会拿裁员为借口,让企业的出纳工作者还管理报销方面的工作,企业的财务的专门的印鉴也都让出纳一个人掌握,这样的行为已经不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样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不仅会导致财务工作中的误差,还会为经济犯罪分子提供犯罪条件。
(3)往来的财务账目的管理不清晰。把往来的账本当作万能的,实施企业的经营的责任的体制滞后,一些管理的责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把一些潜在的盈利和亏损的账目都一直放到往来的账目里面不进行解决,一些所投资的企业经济倒闭,资金已经无法拿回,但是还将它放到网络的账目中进行核对计算,债务中的一些账目有的甚至几年来都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什么调整和解决的方式,这样的做法让企业的债务与实际不符合。
2.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自身的限制性
不管财务内部的控制系统的制度有多完善,实施地多到位,也不能做绝对的保证。
(1)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对人为而产生的错误不能预防。因为企业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预防员工的不认真、精神不集中、在理解上出现错误等问题。
(2)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对管理的越级行为和乱用权利的问题不能够预防。
(3)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更新速度无法跟上企业的经营的管理的变化速度,以前的控制制度对新的业务的管理没有作用。
3.地方投融资的工程的设计的人力资源的系统还没有形成
现在,我国的地方的投融资平台的工程的设计的进行的主体就是各个地方的审计机关,但是地方的审计部门从事的固定的财产的投资的审计的人力资源很少,不但在数目上难以负荷投资的工程经济效益的审计的标准,并且审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管理、法律工程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是非常匮乏的,这种情况现在了投资工程的效益的审计的实施。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均匀,一些人才没有被审计部门充分使用。
三、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审计重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强化审计的工作素质,完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实行
内部的审计管理部门是投融资平台的重要部门,它的工作责任就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与实际的监督工作。并且强化员工的工作素养。即使特别完善的企业制度也需要工作者进行实施和管理,所以,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步需要强化领导层的素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的正确性、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加强他们的责任使命感,这样才会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更重视,监督各个部门的实施情况。
2.加强财务的上岗管理,完善财务的风险管理体制
由于市场的经济冲击,以前的政府在进行财务投资和管理的时候是不存在风险的,但是现在还需要面对财务中存在的风险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的考验。企业需要健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达到预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一定要稳定地树立财务中存在的风险理念,成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确定财务的风险预警的要求,构建一支素质高的、能力强的财务风险的分析的专业团队,把风险理念当作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分成重要的部分进行规范。并且需要严格地执行财会工作者的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的管理的成功与否,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对财务的工作人员作定期的培训和教育。
3.加强财务管理的审计程序,完善责任的追究体系
构建互不相融的职能分离的控制管理体系,强化授权的审批的管理,健全投融资平台的财务管理的分析系统,明确责任的考核评价和奖励、惩罚的体制。完全地实施稽核的制度,,让财务部门的所有工作都必须按照一定的业务程序进行,财务的管理者需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在工作中如果发现不负责任,给国家与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情况,一定要追究责任。
4.建立地方投融资的工程审计的人力资源系统
地方投融资工程的审计的人力资源的成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的审计机关和地方的投融资的平台的内部设立工程的审计的人力资源系统;另一方面是通过社会的审计与内部的审计的人力资源的建设。让各个地区的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相互的调整,互相学习,形成国家投资的审计的人力资源系统,实现审计的工作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经验沟通。
5.加速地方投融资平台工程的审计制度的制定
地方的投融资工程的审计制度能够促进投融资工程经济效益的审计的发展,投融资工程的审计制度的制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先编制投融资工程审计的制度,将审计的目的、过程、方式等一些内容都包括在内;二是制定地方投融资工程的审计的指南,慢慢地建设成为科学的,规范性的地方投融资工程的审计系统。
四、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工作,尤其是政府的民生项目的审计,一定要按照原则和规范进行,做到实事求是,符合法律。并且可以把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当作专题性的审计工程来开展,还可以把财务官的内部控制中的每个部门当作审计的指标进行单个的审计工作,正确地掌握好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比较弱的部分和容易产生失误的部分,并且经过合理的审计监督管理工作,逐渐地强化和健全地方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工作,让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其最大程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 文:改革政府平台公司经营模式促进平台公司廉政健康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2]王卫星 李晓仙:内部控制与审计[J].当代财经,2002(10).
[3]董杰妮: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浅析[J].理论界,2009(12).
[4]赵伟彦:内部控制与审计互动机制[J].科技风,2010(5).
[5]冷微微: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辨析[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12).
[6]王 丽:内部控制与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
[7]陈丽蓉: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0(20).
[8]余 红:关于搞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3(11).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结合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30-02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鉴证业务类型及标准、审计师的职业责任和审计报告类型等方面内容不同;在审计程序、审计取证方法和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上又相互关联。基于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对于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起来应用会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但如何在实务中将内部控制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尽可能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存在着多方面联系
(一)两者的最终目的一致
虽然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二者各有侧重,但最终目的均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二)两者都采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注册会计师首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缺陷(或错报)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三)两者都要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
根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义和评价方法相同,都可能用到询问、检查、观察、穿行测试、重新执行等方法和程序。
(四)两者均要识别重点账户、重要交易类别等重点审计领域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需要评价这些重点账户和重要交易类别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在内部控制审计中,需要评价这些账户和交易是否被内部控制所覆盖。
(五)两者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相同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审计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旨在检查财务报告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旨在检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由于审计对象、判断标准相同,因此二者在审计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亦相同。
二、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结合的优点
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两者结合可降低审计成本。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五部委再次联合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对我国企业提出具体要求:自2011年开始,上市公司需要逐步M行内控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进行独立的内控审计,也可以将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相结合。
财报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而内控审计出现较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虽然从审计范围、使用方法和审计流程上来看,财报审计和内控审计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从注册会计师为两种审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来看,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的目标都是保证鉴证业务的合理性,确保财务报表具有参考价值。因此,两种审计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借鉴,进行有效结合。
将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相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审计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在不同阶段的“结合”
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一样,都包括计划阶段、测试阶段、发现缺陷阶段和报告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相结合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计划阶段
内控审计工作主要涉及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企业审计工作所需时间等,财报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详细的企业总体审计策划等。对企业而言,内控是否存在巨大风险或者漏洞,是以会计报告是否发生重大错报为依据的。因此,在内控审计过程中需要对财报审计予以高度重视,并对财报审计工作进行详细了解。而如果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内控审计发现财报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将利于财报审计的下一步进行。在审计计划的初期采取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可降低审计成本,增强审计的准确性。
对审计进行测试是财报审计和内控审计的关键步骤。财报审计大多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内控审计大多使用控制测试的方法。实质性测试可以对审计结果进行一定的支持。但是,当财报审计认为财报内容可能具有重大风险而财报审计过程中存在程序缺失时,就需要内控审计控制测试的配合。
进行内控审计控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加充足的证据,以对内控审计有效性和财报审计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佐证。因此,只有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的测试有效进行,才能保证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相结合的有效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合理性。任何制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内控制度也不例外。
内控缺陷可以划分为设计上的缺陷和因为运行不畅造成的缺陷,而缺陷的严重程度也会对内控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内控制度的缺陷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严重的影响,而某些缺陷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只产生很小的影响。
因此,评估内控缺陷对于审计报告的出具具有重要意义。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了解内控缺陷的严重性,并确定缺陷到底会对内控产生什么影响。内控缺陷影响程度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等方式来确定。
(二)报告阶段
注册会计师需要综合分析证据价值,对控制的测试结果、财报中的风险等问题,不可随意了事。而根据我国内控审计的相关规定,将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相结合的审计,需要同时出具两份审计报告。在出具内控审计报告和财报审计报告时,需要注明该注册会计师同时进行了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并说明审计意见类型。
四、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结合的“关键点”
为了将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进行“完美结合”,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注重划分审计界限
虽然相关规定明确可以同时进行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但是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需要明确划分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的审计界限,以防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影响审计报告结果的准确性。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控审计时不可直接使用财报审计的结论数据,同样在进行财报审计时也不可以直接引用内控审计的结果数据。
(二)从财报审计中查找内控审计的突破口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需要使用自上而下的审计手段进行内控审计。这种审计手段最先出现在财报审计领域。注册会计师要先对财报的风险进行整体评估,之后再逐步深入,把握重要项目的重点问题。而由于财务报表是注册会计师可以较快获得的一手资料,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快速找到财报审计的关键点。财报反映出的问题,在某些时候也是内部控制失效所致。因此,通过财报中反映出的问题还可以寻找到内控审计的突破口。
(三)注重财报细节把控,查找内部控制缺陷
在进行财报审计分析时,注册会计师一般会关注财务报表的各项内容,并对其中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只有对财务报表中某些关键细节进行把握,才能更好地将内控审计与财报审计相结合,减少审计工作量。同时,在识别财务报表的重要项目后,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清楚确定财务报表中存在风险的这些项目的可能来源及发生原因。对财务报表寻根究底的分析态度,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快速发现财报中隐含的风险,找到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财报审计和内控审计判断。
每个公司的瓤刂贫榷疾皇鞘全十美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某些重大的内控缺陷将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在进行内控审计时,一旦发现了内控制度的缺陷,注册会计师就要准确判断,要通过综合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内控缺陷的严重性,并确定该内控缺陷对企业进行内控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四)把握企业整体风险,寻找有效的审计方式
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注册会计师更快速、更准确地把握企业整体风险,寻找更加有效的审计方式。同时,有效的审计手段将会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量,减少注册会计师审计“绕弯”情况的出现。另外,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把握有利于审计的顺利进行。只有整体把握风险,才能集中力量寻找审计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最终出具合理有效的审计报告。
(五)加强学习培训,合理配置审计小组成员
内控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审计模式并没有完全成熟。这对于很多注册会计师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对这方面的审计流程进行重新学习。而将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相结合,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把握内控审计或财报审计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将会造成整体审计分析结果存在偏差,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较大风险。同时,审计小组的人员配置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合理挑选审计小组成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降低注册会计师的从业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昭新.浅谈整合审计的实务操作.现代商业,2012(10)
[2] 韩传兵.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浅析.北方经贸,2012(4)
[3] 徐宝勤,原和平.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前言
财务报告是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其真实性对于企业自身经营和投资者利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现实中,部分企业出于故意或无意,歪曲了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信息严重失真,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会计报表舞弊不仅会对投资者形成误导,打击其信心,对于上市公司的正常财务秩序和经济管理效果也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想保障上市公司的正常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加强对于会计报表舞弊的预防和监管,改进审计工作。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的显著特点
一般来讲,舞弊与疏忽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故意,舞弊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故意为之的性质。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报表舞弊通常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故意使用欺诈手段,进行财务信息的改动或者加工,是、使会计报表最终依照操纵者的要求呈现出来,导致的后果是信息不真实,对于使用者形成错误的引导,导致其判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由于会计报表舞弊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对于上市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比较大,因此,很多企业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舞弊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并没有完全根除。在这种情况下,报表舞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复杂程度高、更为隐蔽、具有连续性。其中,导致复杂程度更高的原因在于参与主体增多,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舞弊行为甚至还有企业高管和监管者参与其中,导致预防难度非常高。会计报表舞弊更为隐蔽的原因在于造假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针对审计措施,作假手法也在不断改进。会计报表舞弊具有连续性是因为舞弊周期的改变:传统的舞弊行为通常集中于末期,但现在却提前了,为了实现对于报表数据的有效操控,舞弊可能发生于年内任何时间,导致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出现连续造假,舞弊具有动态性特征。
二、针对会计报表舞弊的审计策略建议
会计报表舞弊对于上市公司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上市公司正常财务秩序,促进其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于舞弊行为的预防,采取有效的审计措施,对于舞弊行为形成有效遏制。
1.做好相关准备,明确审计重点
首先,为了实现有效的审计,必须对于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通常来讲,经营管理不善很容易导致管理层背负巨大压力、面临退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报表舞弊现象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因此,对于会计师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实际经营状况。会计师可以要求审计对象向其提供诸如会议记录或者制度等相关真实资料,以便进行情况了解。同时,会计师也必须亲自进行资料收集,了解审计对象的背景和相关的公开资料等信息,对于收集的信息应凭借自己的专业经验进行科学的筛选,掌握上市公司的有关情况。第二点,由于会计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审计工作做到面面俱到也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为提高审计效率,应尽早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集中精力做好重点审计,使审计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初步确定下来的审计重点可以随着审计进程进行灵活调整。
2.始终坚持审计职业理念
审计职业理念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应保持一定的职业怀疑和工作专注度。职业怀疑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职业审慎,要求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改变: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会计师应转变自身的习惯性信任态度,防止被之前的经验误导,对于审计对象应时刻保持警觉和提防心理,防止由于对于长期客户的信任导致的重大遗漏。审计职业关注度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于细微变化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学会收集会计报表舞弊的“蛛丝马迹”,促进审计功能的最大发挥。
3.重视进行内控测试
有效的内控体制可以显著降低会计报表舞弊的发生率,对于保障信息真实有效有着重要意义。内控失效导致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加强内控测试。内控测试应重视以风险为导向,会计师应依据上市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对于风险事项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确定,其中的重要风险点,应开展内控有效性测试。举个例子来讲,企业管理方式属于内控制度之一,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者与监管者是互相制约的关系,审计重点就在于董事会议事规则内控的执行。美国著名的“世通”案例中出现了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影响极其恶劣,在这个案例中,董事会决议始终保持全票通过是案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内部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新建钢铁企业工程投资金额大,人员多为临时组建,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如何快速组建内部审计队伍、开展审计工作成为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的新难题。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以服务新建钢铁企业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开展工程项目日常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纠偏堵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工程成本,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搭建学习平台,掌握审计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融入项目管理关键环节,项目日常跟踪审计与内控专项审计相结合,创新实施项目全过程审计,事后审计监督的同时突出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建立审计建议书制度,参与专业会议和会签,开展管理制度评审,落实防范重大决策风险的管理要求,及时查堵漏洞,促进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新成立审计组全员要紧跟新建钢铁企业建设节奏,克服任务重的困难,积极提出各类审计建议,有效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2.明确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审计组成立伊始,为尽快明确审计任务和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有效发挥审计效能、提高审计质量,以集团公司“及早介入,嵌入流程,努力实现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为指导,研究确立公司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以项目审计为重点,跟踪审计与重点环节专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立足于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促使审计人员尽快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同时便于公司充分了解、配合审计,为新成立审计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管理基础。3.以服务为导向,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根据新钢铁企业项目建设和新成立审计组审计人员配置情况,将初期阶段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确定为招标文件审查、招投标过程监督以及合同评审。通过嵌入重点业务环节,以服务为导向,从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节约投资、减少疏漏角度提出大量意见建议并督导整改,发挥项目审计效能。4.从完善内控管理入手,开展专项审计针对跟踪审计项目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精心组织项目专项审计,挖掘问题根源,以点带面,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梳理制度文件,发现管理缺陷,对其中较大风险问题归类总结后形成管理制度专项审计报告,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做好反思,不断改进,夯实内部管理责任。
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水利事业单位为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及经济效益等,以财务资金活动为核心,设置相应的管理程序与措施,包括融资、投资、生产与销售等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了管理依据和制度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思的管理水平,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一)财务内控意识淡薄水利事业单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中,管理层多注重水利工程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在相关政策指导下,单位虽设置财务部门,但其未根据岗位职责调配员工,部分财务管理岗位存在空缺,甚至会计核算、审批等不相容的岗位由一人管理,财务内控意识淡薄,内控组织机构不健全,制约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单位各部门员工也缺乏财务内控意识,错误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对财务内控管理活动的参与度及配合性较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职业素养等也相对低下,致使财务人员对企业各项活动的参与性偏低。
(二)财务内控制度缺位当前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由于单位领导层忽视财务内控的重要性,且对财务内控缺乏正确认识,致使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缺乏完善性。具体表现为财务内控组织机构缺位,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现行的内控机制流于形式。如水利建设、水源保护、防汛工程等特殊项目的立项、预算与监管等环节的工作流程与机制等无法适应当前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同时,预算管理与内部审计职能多由财务部门兼职,专业知识的缺乏致使单位预算与审计水平低下。例如,S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过于注重经费支出审批及核算等基础工作,忽略资金管理、财务收支预算及风险分析等工作的开展。财务预算管理中,未综合依据市场环境及单位现状编制预算,致使财务预算缺乏可行性,财务控制也缺乏有效的参照标准,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多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内控执行不到位水利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内控管理活动时,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水利规模不同,单位的职能范畴及管理手段等存在不同,普遍存在执行不到位现象,且部分单位未依据国家相关制度建立专门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资金管理中未落实岗位分离及轮岗制度。同时,当前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中,工作人员主要依据上级的指令实施工作,工作流程及具体的操作章程存在盲区[1]。例如,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是当前水利事业单位的核心管理内容,财务内控管理中,采购办公设备及公务接待等环节的支出预算与核算等存在不合理之处,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致使多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费用支出以上层领导审批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及资产管理的控制力度,造成单位资金浪费严重,降低了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力度。
(四)内审监管力度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薄弱是当前水利事业单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单位内部审计的任务量及监管范畴不断增大,但单位未及时设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制度也存在缺陷,多数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仍由财务部门兼任,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水利事业单位受多级政府部门管理,复杂的管理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难度[2]。
三、优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知,树立财务内控意识在新经济形态下,水利事业单位要获取健康发展,管理层就要正确认识财务内部控制知识、岗位职责及组织机构等,树立新型财务内控意识,并完善财务内控组织机构,健全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同时管理层还需以身作则,在单位内部强化财务内控知识的宣传及专业培训活动的开展,如在宣传栏中开设财务内部控制栏,结合单位发展现状定期张贴文章,并在单位内开展财务内控学习,员工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中添加财务内控知识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财务内控意识。
(二)优化财务内控体系,规范财务管理针对当前单位财务内控组组织机构及制度缺位现象,在新形势下,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岗位职责等建立专门的财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预算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等,健全财务人员委派制度,通过系统完善的财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全面落实岗位分离制度,细化财务内控管理流程,明确部门负责人权利与责任,实现责任到人,进一步提升水利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3]。例如,A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布设了计划编制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依据本地区的经济势态、政策文件及单位现状等编制了单位的年度预算目标及长期战略方案,之后与预算部门合作,依据单位上一年度的财务数据规划本年度的财务收支预算,并提交管理层,管理层审批通过后制定发展决策。另一方面,单位要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单位要结合水源保护、水利建设、防汛工程等项目的资金利用情况及审批流程,制定内部控制机制,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内部审计制度、资金管理体系及风险预警系统,并对项目中的重点风险、重点岗位实施“靶向”监督,实时监控单位财务内控重点环节及财务风险关键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内控制度要强化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利事业单位还需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将内控管理融入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并将管理执行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切实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单位还需构建内控执行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由其监督各部门及岗位的内控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员工岗位调配、薪酬水平挂钩,加大奖惩力度,对于绩效考核中有效落实财务内控制度的部门进行物质奖励,并提高部门薪酬水平,未达到考核指标的进行处罚,以充分激发员工潜能,推动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构建信息管理平台,促进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水利事业单位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并推动信息系统化建设。在这一环节中,单位要加强业财融合,升级财务一体化业务系统,完善资源计划系统(ERP),升级预算管理模块、资金安全系统及成本核算模块的功能,并加强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资产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促进单位各部门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提升管理层对各部门财务信息的监管。
(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有效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加强单位财务内控活动的高效开展,对此,水利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要求审计部门向管理层负责,为其实施审计职能提供独立环境,并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实施专项审计,依据审计报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规范单位的财务内控活动。
关键词:高校 建设工程管理 审计策略
一、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过程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实践历经多年发展,从工程竣工结算开始,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内控基础性评价,进一步发展到目前要求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审计全覆盖。
(一)推广全过程审计
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后,高校审计部门更多采用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模式,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
这一阶段,高校审计由竣工结算审计推广到工程各阶段,不再仅仅拘泥于竣工结算审计。全过程审计模式成为高校工程审计部门的标配,审计人员开始在事前、事中参与工程审计业务。
(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第46-53条专门描述建设项目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文件要求项目单位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在加强建设工程审计方面,提出“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工程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为重点,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
2016年,《关于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部属高校等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其中包括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内控评价要求对业务内容高度熟悉,离不开工程审计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评价初步打破了工程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的界限。
(三)推动建设工程投资评审制度建立
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要求各部属高校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全覆盖。
这一制度实质是学校投资决策机制,由学校成立决策机构投资评审小组,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对建设标准、投资计划、设计概算等进行评审,是确立审计标准的过程。实行投资评审制度,可以明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目标,形成造价管控硬性约束。
二、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容分类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按照审计维度和审计内容,对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划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工程业务内控审计、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工程财务内控审计、工程财务事项审计(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审计是管“机制”的,事项审计是管“具体”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审计业务的内容。机制主要是确定“谁、应该做什么、是否做到位”,针对的是部门管理;事项主要是某一项工程的某个环节是否遵守相应的规定,针对的是具体的事项。缺少内控,审计缺少抓手和骨架;内控达标后会大量节约事项审计的工作量。
在实践中,工程审计人员主要从事业务和财务事项审计工作。工程造价审计,指工程业务重要事项审计中对造价的审计。工程招标审计,指工程业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招标阶段对造价的审计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包括控制价、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付款审计,指财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依据合同对不同阶段应付款项适当性、准确性的审计。造价、招标、付款等审计,均依赖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的建立。
三、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重点
(一)工程业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是否对工程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是否建立投资评审等投资约束和控制机制,是否对使用方功能需求进行管理,是否制定并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等。
(二)工程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建设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付款审核、复核机制,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了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和工程财务事项重点
不同审计阶段,业务审计和事项审计均可以分为造价审计和文书审计两类,具体如表2所示。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经历了审计单项重要事项(竣工结算)、审计多项重要事项(全过程审计)、审计内控与审计重要事项并重的发展。
四、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业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1.缺少实质性投资控制机制
以往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均需要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等。教育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的造价控制目标。尽管存在控制目耍还是存在部分工程造价突破设计概算、大量出现洽商变更的现象。投资控制未在工程开展前期发挥作用。
2.工程建设未归口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新建工程、修缮工程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建设管理制度不同、人员职责分工不同。建设工程是复杂的管理事项,需要专业人员分工配合,提升管理效率。管理职责分散不利于集中人力,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3.工程建设各阶段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
第一,立项阶段未明确条件,部分工程未确定使用部门已经立项。在此条件下,工程管理部门无法确定建筑特殊的功能需求,是按照理科实验楼建设还是按照文科科研楼建设,是建设化学、生物类“湿”实验室,还是数学、理论物理类只需要用电条件的实验室。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改动,造成造价失控,严重浪费人财物。
第二,设计阶段未进行限额设计,也未建立各类建筑通用的建设标准,可能导致部分项目过于豪华或过于简要,均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
第三,招投标阶段未建立招标控制价管理制度。部分高校建设工程招标委托市场招标公司进行,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文本均由招标公司安排。招标控制价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进行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如果未能落实管理部门对招标控制价的审核责任,招标价格形成风险敞口,中标价可能远远偏离市场价。
第四,竣工阶段未落实结算管理审核责任。工程竣工结算由原合同部分和洽商变更部分组成,部分高校未建立洽商变更的审批制度,洽商变更金额较高。工程结算直接由施工方报送,工程管理部门未对结算进行实质审核,导致工程结算价格虚高,大幅增加造价失控风险。
(二)工程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建设管理部门未建立财务付款管控机制,内部未确定付款审核、复核流程,未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财务部门未建立工程款项支付的审核、复核、付款流程,相当于只履行了出纳“核票”职责,未履行财务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未突出重点
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据统计,在工程立项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80%,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70%。施工前基本决定了该项目造价的大半。
在工程审计业务中,部分高校未能在投资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参与,未要求工程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进行限额设计和功能需求管理,对设计概算、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重要环节缺少管控。施工阶段后紧跟管理部门,采用旁站式的审计方式,事无巨细,未突出重要环节、重要文件,削弱了审计效果。
(四)工程财务事项审计未覆盖
财务付款审计是重要的审计方式,通过审计可以确认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落实审核责任,是否按照合同和相应进度付款。能否付款的审核权限,能够增强审计管理效果,也是检验投资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五、高校建设工程审计策略
(一)建立工程审计宏观管理概念
建设工程管理为复杂事项,需要建立一套机制,防止工程建设运行漏洞出现,否则审计部门将成为“第二基建工程部”,耗用大量精力用于核量核价,也容易出现管理越位风险。
抓宏观管理,就是抓机制,审计人员要做审计应做的事项,在最能产生效果的阶段做事,做产生效益最大的事项。例如,促进和规范投资评审制度建设,在项目立项阶段形成切实的造价控制标准,形成实质性控制目标,用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进而控制施工图预算,最终控制结算价格。这一做法能强化工程造价管控,在立项阶段推动投资评审效果明显,就是审计应推动建立的事项。
抓宏观管理,要做好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审计,一方面促进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方面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审计应落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让应做事的部门做好自己的管理事项。建立建设工程归口管理制度,对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性质的建设工程统一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机构,避免资源浪费;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防止工程新建、修缮等缺少管理依据;捋顺建设功能审核制度,防止未确定使用功能就进行设计或出现豪华装修;招标要建立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审核制度,防止价格失控;对洽商变更、工程结算应明确工程管理部门造价审核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应落实管理责任,审核付款是否符合合同和进度要求,落实好“两支笔会签”制度。
(二)突出审计重点,进行过程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审计嵌入重要事项管理,嵌入关键节点,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立项、设计阶段投入更多审计力量。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大额洽商变更、竣工结算为重要造价审核事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橹匾文书审核事项;建设工程付款为财务管理重要审核事项。
过程管理可以将造价审计由事后审计延伸到事前预防,从减少损失延伸到防止损失事项出现。通过对重要造价文件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将审计机制嵌入整体管理流程中,强化了造价管理的效果,减少了审计风险。
(三)建立结果运用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为了满足社会生源的需要和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许多学校进行扩建和扩招工作,如此一来学校内控所需要解决的各种事务就会越复杂和繁琐,所以学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越来越严谨、详细。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是学校内部的审计机构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审核、资源是否有效配置、财务风险高低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评价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审计越有效,学校的日常活动才会正常运营下去。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原则,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制度五大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第二,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第三,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第五,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的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预算委员会是否设立、学校的财务部门设置的?@种是否有真实性、财务数据等是否得以安全的保存、每个财务人员是否有资格胜任财务管理的相关职务等等;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审计包括的内容财务部门是否建立起风险的评估机制、风险的预警机制,特别是出现突发状况时,是否存在应急警报或措施;高校财务管理控制活动审计应包括货币资金、预算、收入、支出、分配、投资、筹资;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信息的录入是否准确、信息的公开是否遵循特定的程序和步骤;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审计包含是否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对以前的财务状况等进行反复审核和检测等等。[1]
二、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学校是事业单位,它的公益性很强,这就决定学校的大部分经费来自财政部拨款。对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法律法规,国家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学校的重点培养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等不同,所以学校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需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所以中间过程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就显示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比如财政部可能拨财政经费专门为设立图书馆,财务人员对图书馆的审计审核内容就与其他方面不同。更有一些学校自身没有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会借鉴一些优秀高校或中学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校,导致在工作过程中纰漏百出,学校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如学校的资金资产的使用率低下、财务信息等出现伪数据等严重现象,甚至会出现违法、违规的活动,学校的经费被财政部调回,这样学校的的形象大跌,不易于学校长期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是具有财务清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我国内控的审计人员不是单独招聘的。为了方便,这些人员同行政人员一起招聘、笔试、面试,没有对专业素养的考核。在财务管理内控审计人员上任前,学校没有安排财务管理内控审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职时也没有进行定期培训,导致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强。再加上学校的财务部门负责人的管理经验匮乏和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学校的财政管理内控审计大都流于形式,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学校的审计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审计人员切不可“吃老本”,不能懒惰,更不能凭“经验”,要时刻注重知识的更新。
三、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1.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制度建设
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状况、学校建设等各方面都不同,因此学校应该在本身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上,做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领导”要求组建校长作为内控建设的领导小组,因为在教学以及学校建设方面,校长的话语是具有权威性的、人人都必须听取的。首先,领导者应该对财务管理内控的审计人员进行整顿与教育,改善审计人员的招聘流程,多多吸引经验丰富的内控审计人员来应聘,通过定期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内控意识,使得人员都能积极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内控的有效开展;再有,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系统。就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组是一个整体,尤其是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不是某个人的水平,而是需要审计组集体的智慧,代表着审计组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是审计组共同努力的结果。例如,教师在报销各种费用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对报销的金额、凭证等进行一一核对,反复查看,进行集体决策的审批,切忌个人臆断、徇私舞弊等。
2.提高学校财务人员素质
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学校内控审计的真实性、科学性,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基础上,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战斗力迫在眉睫,特别是突抓好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首先,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财务管理队伍为目标,持续开展财务管理队伍的“五项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风纪律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培养“六种意识”,即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2]其次作风建设,即学校的财务管理负责部门应该严于律己,为审计人员作出模范,同时树立在工作中一?z不苟、雷厉风行的风气,给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下面的人员才可以被上司所折服、信任;三是业务能力方面,财务部门设置定期专业讲座、组织部分人员就去校外或出国进修专业知识,汲取当前的先进知识,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审计能力。另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道德品质修养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
3.完善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加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每个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差异,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而是照搬其他学校的制度,因此学校应该完善自身的审计制度。内控的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过程后进行监督与管理。在监督过程中,学校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在内部控制的角色定位、职能所在,确保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有效落实。审计部门应该单独设立,不应隶属于财务部门,这样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得以保证。我国某些学校的审计部门在财务部门的管辖下,甚至部分学校未设立审计部门。再有审计部门应该定期或者抽查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账簿、资金的核算情况,降低因人员的失误导致的数据信息的不真实性,提高学校财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增强学校财务信息的透明性,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完善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加大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学校将越办越好。
关键词:医院 审计工作 具体措施
一、前言
考虑到医院的公共服务属性,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效果关系到医院公共服务能力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解决老百姓的就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医院的经营管理来看,由于管理环节多,管理流程复杂,要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要积极引入监督机制。审计作为一种高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对医院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为此,我们应对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医院的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制定具体措施,重点做好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医院审计工作应加强经济合同审计
为了提高医院经费的使用效益,内部审计要推行规范化的合同管理办法,严格合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实施物质采购和基建工程的公开招投标办法。对于医院而言,资金管理是重要内容。医院要想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就要在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为了保证医院的资金能够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我们应在审计工作中将经济合同审计作为重点内容,应针对医院的付款合同制定具体的合同管理办法,并严格控制合同的执行过程,保证资金安全。所以,医院审计工作应加强经济合同审计,发挥合同审计作用,提高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目前来看,医院经济合同审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经济合同审计应对合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
考虑到经济合同的特殊性,在医院审计工作中,应对经济合同进行重点审计,其中审计的内容应涵盖合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应对合同签订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并对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掌握,最大程度的保证经济合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满足实际要求,达到提高经济合同签订效果的目的。
(二)经济合同审计应对合同金额进行重点审计
在针对经济合同的审计过程中,应将审计重点放在合同金额的审定上。由于经济合同涉及结算和付款,为了保证经济合同能够与实际相符,就要对经济合同的金额进行重点审计。通过对经济合同的金额进行审计,有效控制了经济合同资金支付环节,保证了经济合同的整体有效性满足实际要求。
(三)经济合同审计应对合同方履约能力进行审计
经济合同签订以后,医院和合同签订方需要根据合同约定保证合同内容有效执行,在这一过程中,医院作为付款方,需要对合同方的履约能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医院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受损失。基于这一考虑,在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应对合同签订方的履约能力进行考察和审计。
三、医院审计工作应加强基建工程审计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的基础建设工程也逐渐增多,为了加强医院基建工程的管控效果,提高医院基建工程管理的透明度,应在审计工作中加强对基建工程的审计。在具体操作中,应狠抓重点环节审计,把握关键点,对大型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审计“中标书”的范围、质量、违约责任、价格等事项是否合理;使基建工程的管理过程能够符合实际要求,真正做好高效、优质的完成基建工程,满足医院基础建设需要。同时,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应重点对资金利用和投标过程进行审计,杜绝基建工程中腐败现象的出现,保证医院审计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考虑到医院基建工程的规模较大,涉及资金量较多,如何管好、用好工程投资是关键。基于这一分析,医院审计工作中应加强对基建工程的审计,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建工程审计应盯住资金管理环节
基建工程对医院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基建工程的有效性,就要在审计工作中对资金管理环节进行重点审计,保证基建工程投资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医院基建工程需要,为基建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建工程审计应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审计
基建工程在开展过程中,会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组织以保证工程有序进行。为了提高基建工程的整体效果,实现对基建工程的全面监督,在审计工作中,应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审计,保证项目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三)基建工程审计应对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审计
对于基建工程而言,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针对基建工程的审计中,应对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重点审计,保证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够符合工程建设要求,达到提高基建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目的。
四、医院审计工作应加强内控执行审计
医院内审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加大对重点部门各项业务工作环节的审计力度,如对体检中心的运行程序及经管办奖金核算实施专项审计;对计财、总务、药剂、器械等科室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收费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在医院日常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应在审计过程中对内控执行进行重点审计,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控审计应覆盖医院的所有职能部门
为了保证内控审计取得积极效果,在医院内控审计过程中,应保证所有职能部门的工作效果都在内控审计之下,实现对医院整个工作流程的审计,达到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服务水平的目的。所以,内控审计应保证全面性。
(二)内控审计应将工作实效性作为审计重点
从内控审计的目的来看,内控审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提高整体工作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医院的内控审计应将工作实效性作为审计重点,把握内控审计原则,切实提高内控审计水平,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三)内控审计应明确审计目标并确保审计效果
内控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内控审计过程中确立明确的审计目标,并采取积极的审计手段和措施,保证内控审计得到有效实施,满足内控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达到提升内控审计效果的目的。
五、医院审计工作应加强财产物资审计
考虑到医院财产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应成立有审计、计财、器械、药剂、总务等多部门组成的财务检查小组,专门负责对医院各部门所属财产物资购进、保管、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内部审计应根据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对库存物资定期盘点,审计其是否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有无财产物资的浪费和损失现象;审计医疗设备购置是否能根据所购医疗设备价值实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和采购方法,是否建立完善的三帐一卡等;审计药品、医用耗材的购进是否合规。
除此之外,医院的财产物资审计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财产物资审计应保证全面性
由于医院的财产物资数量多种类杂,在实际管理和使用中如果不加强管理,将会导致物资浪费现象的发生。基于这一认识,在财产物资审计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的物资管理都进行仔细审计,确保审计的全面性,提高财产物资的审计效果,满足医院审计工作需要,保证审计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二)财产物资审计应提高实效性
在财产物资审计过程中,我们应立足医院物资管理实际,认真核对物资管理台帐,确保物资账物相符,保证财产物资审计能够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提高物资审计效果的目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医院财产物资审计应确保其实效性,应与医院的物资管理实现有效对接,提高物资审计水平。
(三)财产物资审计应保证科学性
考虑到医院财产物资数量多种类杂的特点,在财产物资审计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和计算方法,实现对财产物资的有效审计,提高整体审计效果,满足审计要求,达到促进医院财产物资审计有效进行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财产物资审计应保证科学性。
六、医院审计工作应加强物价收费审计
在医院管理中,收费价格的制定既要保证医院正常运营,要满足医院的成本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确保患者能够看得起病。为了保证医院的物价收费能够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医院审计工作应对物价收费工作进行重点审计,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通过结合运行病历、住院病历,对住院患者的各项费用进行定期审查、核对,确保各科室收费行为规范,无分解收费、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在医院的收费体系中,应确保每一个病人的收费标准都能统一。基于这一考虑,应对医院的收费体系进行全面审计,应抽查病历,检查病人之间的收费标准是否一致,确保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行为能够达到规范要求。
并且积极配合各级物价部门对医院医疗收费情况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整改。
在审计过程中,除了要进行自查之外,还要利用物价部门检查的机会实施联合检查,确保医院的物价收费标准满足合理性要求,保证医院的物价收费能够在医院和病人间取得平衡,杜绝出现乱收费和私自提价的行为。
在门诊大厅、各病区公开收费标准,设立物价查询台,积极实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力争使患者能明明白白看病。
考虑到医院收费的敏感性,在医院物价审计过程中,应对物价收费的公开性进行审计,应检查医院的收费公开机制是否健全合理。
七、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取得审计工作的积极效果,就要从经济合同审计、基建工程审计、内控执行审计、财产物资审计和物价收费审计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医院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柴琳.浅谈医院内部风险审计的重要性[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2]李春梅.医院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9期
[3]罗晓勇.浅析如何强化医院内部审计[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5期
[4]陈明.论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4期
【关键词】 石油装备制造企业 审计 重要性 能源型
随着我国逐步加入WTO和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我国的石油装备企业的黄金时期崭露头角,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这种情形下, 建立完善的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方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必然要求。
1. 石油装备建造审计的特点和概况
2004年8月,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本企业及下属企业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概括来说,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研究、测试与评价活动,它在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也起到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和参谋作用。
石油企业都处于探索阶段,起步较晚的内部控制审计,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系统的审计标准、方法和程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为搞好内控制度审计,真正领会现场技术操作的特点和要点,有必要搞清楚内控制度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之间的区别及其自身的特点。
1.1在工作中有原则:技术经济审查、项目过程管理审查与财务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
1.2方式灵活:不同的审计对象,有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
1.3审计系统的交叉整合性:融合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并可以与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执行情况等检查相结合统一起来。
1.4内控制度审计的重点在于验证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运用对财务数据的审核的手段和方法,结合具体制度审查,并将测试中发现的某一方面的偏差和遗漏,反映到企业在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上,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建议。
1.5内控制度审计的范围涉及到全部经济活动的方法、程序和制度。对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能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各项制度是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是否真正发挥了它在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这才是审计的真正目的。
1.6内控制度审计所形成的结论往往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出现。其实,审计企业各项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只是手段和方法,而正确评价其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性建议,达到加强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是最终目的,也是进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方面。
2. 石油装备建造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装备建造内部审计的内容与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内容相同,各阶段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审计、初步设计概算审计、建造期间审计、竣工验收交接决算审计以及后评估审计。
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和审批进行审计;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阶段对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部分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计监督;建造期间首先对项目招投标过程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合同履行情况、建造期间财务等内容进行审计;竣工验收交接阶段对项目建造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终审,对项目投资及概算执行情况、与承建方的结算、财务决算、交付使用资产等内容实施审计;项目后评估要对已竣工投产,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的装备,就项目的前期论证、设计施工、竣工投产以及生产运营等投资活动的综合过程和成果进行的客观、系统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为后续建造总结经验。
装备建造内部审计的方法可以使用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办法,根据审计阶段的不同,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所需的证据和项目审计各环节的审计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方法,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包括审阅法、对比分析法、分析性复合法、复算法、文字描述法、现场核查法、观察法、询问法、核对法、重点追踪审计法、网上比价审计法、实地清查法、关键线路跟踪审计法、技术经济分析法、质量鉴定法、调查法、抽查法等方法。
3. 加强石油装备建造企业审计的重要性
作为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石油装备制造业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装备建造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否顺利、高效地进行,也直接影响着石油装备制造业以后能否在世界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加强石油装备建造企业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装备建造的内部审计显得势在必行。
3.1加强内控制度审计是由石油企业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石油企业多为特大型企业,具有规模大、资金流量大等特点。目前的石油企业管理层次多、机构庞杂,常规的审计难以使企业及各生产环节的审计覆盖面达到100%,因而急需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应石油企业的审计新路子,形成完善的控制评价体系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并将石油装备建造纳入内部审计范畴,。从这一点来讲,各石油企业应本着完善内控制度的宗旨,工作方法上坚持以审促管,以审促效,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地运行,将落实审计监督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效延伸。
3.2加强内控制度审计是石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各石油企业在资源配置、技术、设备、资金投入方面,必须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促进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然而,在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在个别方面不同程度地仍存在缺少效益监督和制衡机制的现象,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石油企业仍不能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石油工业发展的脚步受到制约。仅新增添石油勘探开发装备一项,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审计中发现,存在有装备超投资、超建造期的现象,缺少对装备建造进行专项审计的具体制度。这表明在装备建造的内部控制方面还潜伏着一定的风险。
所以,在这关键时期,应着力加大石油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密度和深度,运用审计工作特有的功能和力度,帮助企业搞好内控制度审计,重点在深化改革,加强审计,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和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
3.3加强内控制度审计是顺应石油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的重要举措。在石油企业纷纷走专业化管理的路子的背景下,许多新的职能单位不断出现。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着重致力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例如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的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等等。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企业发展需求,是当前装备建造内部审计尚未得到广泛推广的情况下的根本。具体来讲,要找好突破口,加强对新单位内控制度审计的工作,使其起步阶段就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经营管理的道路。以胜利石油为例,它的管理局审计处重点对新建单位内控制度实施审计。
3.4加强内控制度审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的内容很有必要延伸至安全环保、人力资源、财务、基建工程以及各管理层履行职责情况等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完善的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方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必然要求。
结语
处在理论和实践的探讨阶段,装备建造内部审计日后的发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努力来建立完善的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全面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有以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为根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只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瑞平. 企业内部控制探索[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 内部控制 应对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的规范,国家于2001年6月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这是我国建立内部财务规范的开始;2012年11月,国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规范逐步走向正轨。
(一)财务内控建设不够理想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控建设重视程序不够。《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求领导带头学习,全体人员参加,特别是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其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未认真落实要求,未认真组织学习,仅仅限于学过了,组织过了,没有认识到《规范》的重要性。一些单位财务人员更换后,没有做好传、帮、带,新财务人员甚至不知道有该文件;还有一些单位另搞一套,以内部的制度代替《规范》,如未以《规范》为基础,自行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本系统部分财务人员就未学习过《规范》,均以本单位自行制定的财经管理制度为标准。
二是《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建设,但不同单位建设进程不一。根据笔者了解,级别高、影响力大的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内控制度执行较好,还以《规范》为基础,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更具操作性的内部措施。级别低、规模小的单位相对而言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控工作形式化,执行较差。在一些较小的单位,一人多岗情况较多,如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责交给同一个人,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一些单位甚至自行另搞一套土方法,用自制财经制度代替内控制度,限制或扩大资金支出额度、改变经费使用用途,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不力,出现账实不符、账目不清等情况。
(二)审计机制不健全
一是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认识不明确。①责任认识偏差,根据规定,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保持一致,内部审计部门是不能负责内控建设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而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整个单位协调建设。②部门认识偏差,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审计部门,一些人就认为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控建设,实际上如果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控建设就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健全的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未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部分单位建立了,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一些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也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受其他部门制约,内部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形同虚设。
三是部分单位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但审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首先内部审计范围较窄,侧重于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情况,对于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各部门日常开支是否合理及政府采购部分缺乏有效审计监督。其次内部审计方法没有与时俱进,随着我国法制化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控制变得越加复杂,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财会电算化的发展,部分审计人员没有加强学习,跟不上时展步伐。
(三)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预算力度不强
预算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发展计划及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对单位年度内全部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编制不科学,在预算编制中,常常是单位会计编制,领导审核了事,没有群策群力,征求各部门意见,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没有全面体现单位需求;
(2)预算编制方法简单,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上年基数+本年增长”预算分配方法确定本年度财务支出,对所要分配给各部门经费指标缺乏量化分析;
(3)预算执行中未构建相应预测、跟踪、分析制度,预算管理不正规,常常发生随意调整预算、超预算开支的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加强财务内控建设
一是成立本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和有效实施是由单位负责人或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同时应明确专人负责财务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沟通、协调、实施等工作。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的决策机制,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三重一大”要实行集体讨论决策,联签制度。防止“一支笔”或“一言堂”造成的决策风险和腐败风险,内控领导小组应在财政部制定的《规范》为准则,结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行业性质、业务情况建立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二是建立内控规范实施机构。实施机构应当包括财会、内部审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制订单位内控实施方案、组织内控学习培训,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查找风险点并编制风险清单。内部控制对象不只是限于财务人员,也不限于单纯的账务处理,而是指单位全体相关工作人员,及贯穿单位所有业务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内控规范实施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应当建立自我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评价内容应当包括内控要素评价和操作流程评价。前者重点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结构、组织架构和权限管理进行评价;后者对所有重要管理活动、业务活动的操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目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自我评价系统分析经济活动的风险点和确定风险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策略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各级部门特别当地财政部门需要对单位内控的建立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专管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其整改。建议应当将内控建设应用到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中,并明确奖惩措施。
(二)完善审计监控机制
一是分清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责任。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必须分清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责任问题。内部审计是监督要素的功能需要,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抓实内控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控制要素的一项功能,是建立内部控制的需要,是监督评价要素的手段,必须重视内部审计控制。首先明确审计的范围,并规定工作程序。以图书采购为例,审计工作包括考察、招标、合同签定、验收等内容,对这些活动只有采取预审、主审、复审、终审,才能确保审计的质量。其次由传统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以往审计通常只注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现代审计的重点体现在审计与评价组织和部门的有效性上,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效益审计也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更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
(三)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标准:“财务编制有明确的目标,预算执行要有严格监控,预算完成要有公正的评价。”
一是编制预算,要按照规定收集各种数据,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单位的实际需求来编制财务预算,做到既要保证正常的各项开支,又要兼顾节约。
二是财务预算执行,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额度和单位的预算数据来执行,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或挪用经费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各部门围绕预算指标,明确控制收入、支出的权利及责任。会计及审计人员应把好关,随时了解预算支出情况,并做好反馈。
三是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要建立预算跟踪、监督、分析、评估机制,对各项支出进行监督、分析和评估,明确预算收入、细化预算支出,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培养高素质财务人才,完善监督体系,确保经费使用实现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姜韵宜.《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程序及操作方法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5(15).
[2]赵丽君,刘冬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5(3).
[3]刘燕琴.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与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4).
[4]方兰琴.浅谈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J].会计师(上旬刊),2015(9).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财务内控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其他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监管和控制,避免单位领导层中出现公款挪用、营私舞弊等现象,对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良好社会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事业单位如何在新财务制度下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加强和优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说,都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许多事业单位以一般财经法规甚至工作经验来代替内控制度,或者照搬其他单位内控制度,造成财务内控工作的标准各异、政出多门,实用性差,没有起到堵塞漏洞、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2.财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独立性差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差。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使得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监管部门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极易造成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规操作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导致财务内控的监管部门形同虚设。
3.缺乏完善的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都缺乏详细、明确的预算编制和控制制度。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通常只是根据上年收支实绩、单位自身特点进行核定,大部分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不能达成逐笔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不强,造成财务预算的控制能和约束力下降。此外,预算控制的不足还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存在超支现象。虽然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采用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但超预算现象依然存在,对资产的使用过程也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4.财务内控的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内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单位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内控人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内控人员对财务活动的核算和控制工作,使得、挪用公款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
5.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不高
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人员对当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核算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制订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对财务内控的法制化建设。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需求,对现有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就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和行为进行规范,使财务内控工作真正成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法律制度体系。
2.完善财务内控的结构和机制,确保独立性
事业单位要理清内部环境,设立对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内审机构,使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各部门相互制约,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同时,要对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确定应对策略。对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传播要统一口径、及时传递,确保信息沟通的通畅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完善财务内控的评价体系,并确保评价结果的落实执行。
3.加强预算控制,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控制的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控制进行管理。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和审核,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减少超支现象的发生。对固定资产应重点控制关键环节:构建前可行性控制、构建中质量成本控制、投入使用后绩效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对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作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的处罚和取缔。
4.加强财务内控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财务内控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计,严格财务内控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发现和分析财务内控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实施相应的防范和解决措施,减少会计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加强对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财务内控人员是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工作的主体,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顺利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内控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现状,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财务内控人员对当今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财务内控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建立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积极构建和完善财务内控体系,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是两大工具,二者都经历了各自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发展实物操作过程,有效实施内控制度的基本前提是风险防控技术,而风险防控脱离了内控制度作为支持势必流于表面形式。内控制度对企业经营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形成的内外部风险从五个方面实施评估,控制风险主要针对风险防控点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利用识别风险和构建风险预警制度、沟通信息渠道等指导全体人员形成防控风险意识,并且在实际管理中成功应用,得以整体防控风险,有效提高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协调风险防控与内控制度,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二者形成了融为一体的紧密关系。
二、施工企业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科学措施
(一)市场、低价中标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第一,构建预测项目成本评估机制。当前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属于必然结果,这样对控制企业成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应当构建预测评估项目成本制度,加强预测与测算投标阶段成本,科学明确投标报价;对成本要素合理分析,按照项目的不同类型,采用报价不同的方法,防止由于不真实的投标成本控制形成废标、或者中标后污损合同等风险。第二,加强管控目标成本。项目中标之后,按照施工图纸、合同、中标通知书等资料制定项目施工预算控制金额,明确相关利益、项目目标成本。在管理目标成本时,应当确定项目的经营方法。第三,加强管控实际成本。低价中标促使企业缩小了盈利空间。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成本,构建跨职能队伍,利用价值研究法,分包目标成本嵌入项目成本、采购材料成本、优化设计施工组织对各个环节中的风险有效控制。
(二)结算、回款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通过分析施工企业项目结算可知,很多项目竣工之后,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工程结算无法实行,造成无法及时锁定项目效益,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收工程款,施工企业形成了极大的结算回款风险。主要成因是形成的市场风险,产生了不公平的合约,在合同中无法明确相关结算事宜;项目履约管理产生问题,无法符合结算条件等。施工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认真实行合同评审;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履约合同结算提供便利条件。
(三)项目索赔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加强管理合同,对合同文本积极规范,在施工合同中对索赔方式、程序、时间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明确,确保合法以及充分进行索赔。构建评审合同机制,缔约中通过有关部门人员评审合同,评审达标后,才能签订合同。加强管理项目的履约,构建有关的内控制度。将施工中收集的各种证据程序积极固化,汇总有关的控制流程,在收集证据中促使企业产生强制机制,尤其是施工中的关键证据。
(四)财务风险防控和内控制度
其他风险集中表现为财务风险,施工企业重要资产为流动资产,存货与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体现在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在总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大,资产流动缓慢,具有极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施工企业应对流动资产加强流动性降低资金占用率,资金管理中对各业务部门加强联动,避免各个经营步骤可能对回收工程款造成的影响;企业在签约环境进行招投标时,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度,对支付资金实力积极评估,充分思考企业财务情况,判断企业承受资金能力,在企业资金流许可的情况下,发展业务,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合同款项,确保合同质量,积极处理工程事项变更问题,获得书面材料;在工程竣工环节按照合同规定,准确提供竣工材料,对各项工程竣工问题实施跟踪,组织专人认真负责,采取科学方法,监督业主尽快结算。
(五)构建内控系统
从施工企业各个方面积极评估企业的经营生产、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等产生的内外部风险,将风险管理作为导向,明确企业管控重点,在对已知风险管理总结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健全企业管理措施,对企业各项业务规范管理。
(六)加强内部监督
组成内部控制的内容是内部审计,内审部门应当对企业风险和内控机制科学评价,针对风险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提高管理企业水平,产生审计的增值服务。因此,对风险导向审计适当引入,转变传统审计方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水平;把审计中心转移至评估风险,在审计中,风险导向是对被审计单位有效分析与评估,按照其结果对审计重点有效确定,按照审计内容对其资源实施分配,提出合理化审计意见。
三、结束语
一、准确定位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通常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企业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汁.合理有效地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改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效果.以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具体表现。通常。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性。健全性也称完整性,它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自始自终的控制。二是合规性。是指企业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审计企业内控制度的合规性,主要审查两方面:审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制度体系的规定和审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上级组织或主管机构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关规定。三是合理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同样也包含两层涵义: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和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四是遵循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性,是在审计企业内控制度健全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主要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即审计企业内控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遵照执行。五是有效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性,主要是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是否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应有作用,以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
二、把握内部控制审计重点
根据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和《内部审计其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等有关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简称COSO五大要素。因此,要全面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控制环境审计是指对企业控制环境总体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企业内部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企业管理层行为守则或类似规范;企业管理哲学及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状况;企业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隋况;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二)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辨识与分析风险能力;防范和降低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三)控制活动审计是指对企业各生产经营业务实施控制活动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是:控制活动业绩评估系统建立及其运行状况;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情况;控制活动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
(四)信息与沟通审计是指对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获取及传递信息等信息处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是: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五)内部监督方面对内部监督方面进行审计,应当重点审查:内部监督主体状况;内部监督机制设置情况、内部监督活动实施情况、内部监督组织安排情况等。
三、创新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运用审计方法上,有别于常规审计。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实施方法、技术方法和评价方法上,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一)实施方法审计内控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延伸导向法。延伸导向法即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常规审计人手,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延伸,是企业通过运用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常规审计方式而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创新。首先,通过企业运用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常规审计方式,获取的如有关财务信息数据和内控管理状况等方面情况,初步评价企业相关财务信息数据和管理效果。其次,根据初步评价情况确定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及其重点,并按审计流程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最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或整改措施。二是结果导向法。结果导向法即直接检查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现实状况人手,跟踪审查企业如购产销等主要业务流程在运行和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情况。据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作出审计评价。首先,对企业购产销等主要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职业判断找准切人点。然后,审查购产销业务流程中个关键环节在运行中的实际效果情况,并对其作出审计评价。最后,根据业务流程运行效果状况,据以对其内部控制评价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二)技术方法审计内控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调查测试法。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之前,首先,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和系统的调查表格,列出应予以调查的全部事项和有关数据,根据调查和测试结果,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的范围及其重点。二是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模糊数学在实践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方式,尤其适用于定性指标因素较多的案例分析与评价。将它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鉴于COSO五大要素中的控制环境和风险识别这两方面要素,即企业管理层面存在大量的定性指标因素,需要运用理论模型(如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技术处理,以确保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企业管理层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员工能力要求、人事政策、企业目标制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三是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指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将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反映出来的方式。相对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说,流程图法运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侧重于企业业务操作层,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审计。通过流程图直观地反映企业各业务循环流程现实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据以对企业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
(三)评价方法审计内控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局部评价法。局部评价法是就每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一事一论。如
对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筹资业务、投资业务等单个事项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涉及面不大,可以在审查过程中有效运用。二是专项评价法。专项评价法即对构成整体的部分事项进行评价的方法。由于这一方法涉及范围较大,一般在具体审计事项完成后进行。如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对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五大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在有关具体审计事项完成后,分别就上述五方面情况进行的审计评价。三是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即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等整体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控系统整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风险防范
从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程序和关键环节来看,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必须切实加强对以下审计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一)防范了解不全风险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重要前提。为了防范了解不全风险,审计人员必须重点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各类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应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高层管理人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属行业;经营业务;组织结构;各机构职能及负责人;职员人数;高层管理人员分管业务及各自职责等。对被审计单位总体控制环境,审计人员应重点了解: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高层管理人员从事相关业务年限、相关学历;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订有职工行为守则;高层管理者是否重视制度的实际执行;被审计单位以前或目前是否有重大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以及高层管理者对此态度如何等。对各类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及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内控审计;风险隐患;审计方法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内控审计飞速发展,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企业内控审计范围广、审计要求高、审计难度大、审计环境复杂、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实施细则和审计操作模式不完善等特点,使得企业内控审计还存在不少问题与矛盾,致使企业在内控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内控审计出现的问题
1.领导层对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有许多企业的领导层没有给予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视,他们片面的认为国家财政能够作为本单位的发展永久的后盾,财政部门也对企业实施了预算外资金管理,而且企业本身也设置了预算部门,因此而对本单位的发展前景没有过多的想法,他们对内控审计的作用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单位内控审计,以至于对待单位内控审计所采取的也只是敷衍的态度,为了应付国家的规定而敷衍。企业内部领导层的这种错误认知对于内控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使得内控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发挥不了应用的监督检查作用。
2.企业内控审计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健全,内审机构不能将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出来。企业内控审计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内控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太过随意,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导致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空泛,使得企业内部的内审机构设置上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好多单位实际上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内控审计的工作直接交给了财务部门,内审人员也由财务人员组成,这就导致了内控审计工作可能按照单位的领导层得意思而进行,完全没有独立性可言,这种内控审计机构的不独立的设置方式,使得内控审计工作也没有独立性、客观性的优势,无形中埋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这对于企业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危害。
3.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目标和内控审计的具体范围不够明确,内控审计内容也过于落后,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由于企业对内控审计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全面,使得内控审计的内容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开展内控审计工作时偏离了本单位的工作重点,使得内控审计目标出现错误、不合理。还有些企业开展内控审计工作时没有审计重点,把内控审计工作看做是敷衍上级,敷衍国家的行为,内审时只是审查财务方面的资料的合理与否、合法与否,而且在内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才组织人员加班加点编造财务资料,而有权利的进行内控审计工作的机构其内控审计的范围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他们不能决定内控审计内容的及时更新问题,即便是行政单位经营规模变大了,业务增加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改变了,可是内审机构仍不能决定相应的内控审计内容和目标的变化,被经济发展远远抛之于后,内控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积极性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内控审计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强化我国企业内控审计方法研究
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对我国企业内控审计问题做出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在参考相关人士作出的有价值的研究之后,笔者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在此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设置健全的、独立的行政单位内控审计机构。在企业主管部门设置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这对于企业开展内控审计工作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内审机构的设置并不要求各企业都必须做到,但是各企业的主管部门都必须要做到,且要保证其独立性,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各企业主管部门设置的内审机构必须与其他的职能部门保持相对独立性,尤其是不能与纪检部门或者监察部门等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内控审计机构必须直接听从于企业主管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并向其汇报内审结果。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强、业务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要根据具体情况按部就班的对企业的内控审计人员的进行管理方面的完善;(2)严格进行审计人员的政治、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制度,精简人员,做到内控审计部门人员在业务素质与政治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局面;(3)推出内控审计的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并且做到赏罚分明、严肃办事的工作态度,把好审计部门纪律关。
3.合理的确定内控审计工作的范围,对内控审计工作的整体构思进行规范。在进行企业内控审计的工作中首先要确定内控审计的工作范围,将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落脚点确定在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其次在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中的构思一定要与时俱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利用改革开放的各项成果对审计工作进行全方位补充;再者,要学会利用市场经济学的观点去解决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一些经济问题,并且把握好与各级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风险、查出漏洞、未雨绸缪的内控审计工作;最后,在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结束以后,针对企业本身情况,最好能够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是审计工作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构思,才能将在企业所发现的各项问题尽早的解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