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成人本科英语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构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该体系的构建又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实现。
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高等学校的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及行为习惯,而对受教育者反复和长期进行的教育、训练及培养的过程。教学活动中的“素质”与“养成”,其实质就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或者说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关系。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为养成教育明确了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养成教育为素质教育明确了教学目的的实现途径与培养目标的实现方式。
中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英语素质养成教育大多是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的,但要完成大学生的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仅仅依靠基础英语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贯穿整个大学4年教育过程之中。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的养成教育是根据培养目标及其养成要求,通过教师的英语教育培养和学生的英语学习修养,以形成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英语素质。用养成教育的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正好从概念上强调了学生素质的养成,即教学目的或培养目标的实现,反映了素质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明确了素质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强化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并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全面研究,以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公共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材、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不少学校只看重四级通过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应用阶段的英语教学,因而使学生无法完成从基础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转换。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以下简称《要求》)提出英语学习4年不断线,表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是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后面还有应用提高阶段,才能建构系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把四级的整体通过率作为衡量一个高校英语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因而导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都运用于以提高四级通过率为目标的基础英语教学上。虽然部分重点高校在完成两年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后,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直接进入双语教学阶段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这种状况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2.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
目前全国各高校双语教学的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从大学基础英语到双语教学之间的过渡问题。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并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及其它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而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以专业交际的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不同于以语言共核部分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英语,也不同于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它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的过渡,因而是大学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迫使高校开设ESP课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国内的ESP教学普遍存在缺乏协调性、师资问题突出、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南昌工程学院2006级1190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遵循ESP课程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探索ESP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为了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胆尝试在原有的大学英语总学时之内,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在基础阶段,开设了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在应用提高阶段,根据学生需求及其学科特点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工程英语阅读》等6门ESP课程,为学生高年级顺利接受双语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且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大学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基础英语是ESP教学的必备条件,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同时也是从基础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三者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中必不可缺且紧密联系的环节,三者都服务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目标。
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英语阶段后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实现专门用途英语与基础英语的互补性、多层次教学模式,以确保整个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应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改革,开设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选修课,对大学英语教学层次、规格、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优化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用“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来衡量外语教学质量。五个因素是:1)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2)学生的来源与素质;3)教材的质量;4)教学环境的条件;5)教师的素质。五个因素中前4个是可变因素,而第5个因素即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式指: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可见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迅速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深厚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完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外语教师从3个方面同时着手培养:首先是教学能力培养,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其次是进修,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最后是科研能力培养,解决教师自我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训基本分为3种:1)校内培训。校内培训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研究、科研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2)国内培训。国内培训的目的是培养骨干,为将来学科发展培养“领军人物”或学科带头人。3)短期出国培训。组织部分英语教师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有关大学进行短期培训,让教师亲身体验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的文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长期和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面临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无论是学科知识结构还是跨学科知识结构,都需要调整、充实、提高”。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高校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构
语言学习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其运作效果的优劣与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进程。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本文所提及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课堂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环境和课外学习环境。
课堂学习环境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效果等因素构成。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基于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力求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养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自己传授的知识,应更关注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修养情况和养成程度,学生也不只是关注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更关注怎样把养成要求转化为自身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利用资源共享、时空不限、交互协作等优势,提供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环境的便利条件,可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必须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环境的建设,努力创造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定期组织英语电台、英语讲座、英语征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辩论赛、英语角、外籍教师与学生联谊等活动,从而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关键词】转变角色 学生为中心 兴趣 自信
现代的初中英语新课程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不可能代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不可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一个规律。英语中有句谚语:“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那么怎样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学生又能接受不至于感到困难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时间要有效地利用就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他们视为主动地、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让学生能主动、自愿、自主地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意识。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更重大的改变,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词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以及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立足于课本内容设计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令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且从中获得参与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信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发言的学生,还应该重视其他学生听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讲英语时都缺乏自信,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受到他人的嘲笑,很快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应该给学生听的榜样,表情要真挚,态度要诚恳。教师的经常性的积极性点评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课堂教学如能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乐此不疲”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初中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对此应充分利用可以让学生表现的课堂来展示他们学习的进步和成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份自信。
四、利用多种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文中插图。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课文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内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2.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录音机等手段导人教学,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手段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3.利周学生的表演。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和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通过交际,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语言的感受性;能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创造思维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五、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要适应学情
[关键词] 工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 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还需要大量能对理论化、概念化的产品进行开发,使它能进行批量化、大规模化地生产,将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现代工程是技术与社会多因素的综合体,工程中不仅包含有技术成分,而且还包含着更复杂的非技术成分。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工程师至少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会不会做(技术)?值不值得做(经济)?可不可以做(法律约束)?应不应该做(环境)?因此,任何一项工程的实施都会受到技术、经济、文化、市场、道德、法律、环境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作为一名工程应用型人才,如果仅仅只能从技术上解决问题,而对各种社会因素茫然无知,束手无策,那么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一名工程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管理。作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工程应用型人才。
什么是素质?教育学的解释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或素养。”因此,素质是个人总的或全部素养的一种概括。从高等教育角度看,人的素质看作是人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是对人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培养。现就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根据工程应用型科人才本的特色,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工程不等于技术,工程中不仅包含有技术成分,而且还包含着更复杂的非技术成分。以学习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教育,已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了。教育是知识传播的一种主要途径,对于当前知识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现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从学科技术发展的纵向来考虑,如何选择最有用的知识,进行更有效的传播?从横向来考虑,怎样结合所培养人才的特色,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目前,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育非常重视,研究的多,普遍认为应对基础知识部分进行调整,使学生学习那些最稳定、最持久,并尽可能在更广范围内起作用,而又便于最有效地接近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的知识内容。而对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重视不够,研究不够。由于工程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仅要知道从技术角度怎样解决问题,还必须具体组织指导有关人员去实施。所以,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会管理。知道怎样去组织生产,知道怎样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道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干劲等一系列非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有必要对在校学生开设相关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并将此类课程作为必修课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同时,对学生还要加强非专业技术方面知识学习重要性的教育,改变学生不重视非专业技术方面知识学习的现状,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根据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在工程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应重视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培养。概括起来主要为“四能”,即能做、能写、能说、能干。能做是指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是只懂理论,不会操作,否则将不能很好的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无法指导实际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写是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各种实际可行、合理的分析报告、计划、总结、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等。能说是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在各种场合(如会议、汇报、生产调度、员工培训等)中准确的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干是指个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工作中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
三、根据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品格的含义是品性风格,包含人的性格、品质、气度、作风等。一个人的品格对他在社会上的作用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品格不仅体现人的性格特点,而且包含了其心理、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品质。品格高尚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知识和能力为人类造福,品格低劣的人也可能通过包括高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危害社会。因此,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优秀的品格。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受到热爱工业和工程的良好教育,愿意到工程一线去工作,工程意识强。其二,工作中肯干,肯吃苦,工作踏实,作风朴素,没有娇骄二气。其三,要心胸开阔,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其四,在工作中要有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工作积极主动,办事果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展示自我。
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因此,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必须面向企业,根据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不断探索和创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受企业欢迎的优秀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新华刘国荣: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几点认识[J]. 大学教育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