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核算的准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核算 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在当前社会各领域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随着这些技术和理论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随着社会生产里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经济市场空前活跃,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各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企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给现代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现代企业面临了严峻考验。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计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才能够确保企业快速稳步的发展。由于传统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因此新会计准则在这一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应运而生。随着新会计准则的诞生使我国会计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新会计准则却也给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为了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新会计准则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出发,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对我国今后的会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随着新会计准则的诞生,使得当前的会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会计准则却给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尤为巨大。
二、所得税的影响
在计税基础上,旧准则强调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收益和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从发生额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新准则强调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从余额角度进行分析。在所得税确认上,旧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在减值确认计量上,旧准则没有递延税款借项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而新准则规定了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计提减值准备,并在日后符合规定时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新制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使用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新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则的使用范围,在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上,要求更加明确,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也更具有操作性。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使用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强调一旦使用公允价值就停止历史成本价值计量的财务处理。同时由于使用公允价值所产生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也是新旧准则中减值准备部分差异所在。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差异
“购买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的计量,而新固定资产准则指出: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前言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是在充分的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国情而制定的相对完善的会计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基本上使我国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社会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论是从会计政策的角度,还是从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的角度看都对国内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由于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理念以及实务操作的变化对于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例如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引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更、重新界定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以及合并报表原则的变化等都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国内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1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1.1对电力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在原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引入了计税基础概念,通过计税基础来实现企业资产以及负债项目的重新计量和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的资产以及产生的负债都需要进行计税基础计算,按照不同的归属纳入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是企业负债范畴。而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年限状况进行重新估算,对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无法满足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难免会形成实体性的资产贬值,严重的影响会计计税基础和会计基础的差异化。(2)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国内电力企业和我国相关税法内容的变动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例如企业收入的确认、资产的计价、资本化以及费用化等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在现阶段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企业财务处理方式这些方面有所改变,随着现阶段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和实施,我国企业在所得税核算方面出现了很多变化,例如“计税基础”等一些新的会计名词的出现,所以新的会计准则对现阶段企业所有资产以及相关负债项目都做了更加严格的计量和核算规定,同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现阶段市场企业如果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相应资产或者是业务范畴中存在有企业负债的现象,那么就需要用新的会计名词“计税基础”来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计算和相关审核,同时还必须将企业这部分资产收入以及负债项目纳入到相应的会计项目中,例如将企业负债纳入到现有负债项目中,通过这样的变化和规定来更加严格的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流程,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需要对自身资产状况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控,保证企业资产项目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现阶段,在新会计准则的这种影响下,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在企业会计审核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重审和评估,明确的区分“计税基础”和企业会计基础之间的关系。(3)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以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包含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同时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后,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再进行会计处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如果按照账面价值大于能够回收金额的额度差来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出现资产升值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润。
1.2对电力企业利润核算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规定不再限于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规定指出: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一规定,使得专门借款扩大到一般性借款范畴,改变了之前会计准则中专门借款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方式,所以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在构建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借款,都能够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方式进行,而企业的借款利息费用化也会降低,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电力企业在建工程当期利润势必会增加;(2)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核算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接收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当期损益中核算。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计算到当期损益中核算,对电力企业的利润核算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新会计准则下,如果电力企业投资成本超过了投资过程中应该获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那么在之后就无需对企业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企业之后每年度的会计利润都会有所增加,反之,就需要将企业股权投资差额纳入企业营业外收入中,企业当期利润会有所增加。
2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措施
2.1针对所得税影响采取的措施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很多行业的所得税核算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的特殊行业,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例如电力企业固定资产中相关设备如发电设备、输电网设备、输变电设备和线路等的具体使用年限,在新会计准则影响下都要及时的进行实际价值评估,准确的记录电力企业日常运营中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当期状况以及差异变化,同时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状况要进行动态化管理,提高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负债确认的准确性。(2)要逐步的打破企业长期坚持的单一管理局面,将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逐步的建立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规划,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链内部管理层次进行细分,逐步的构建企业不同盈利内容的资产组合。同时针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逐步的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将企业各部门原有的独立资产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统一,实行企业上下固定资产财务集中化信息管理,构建全方位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图1显示的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分期购置固定资产核算的流程。新会计准则下,电力公司应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逐步的构建企业固定资产动态价值管理体系,对企业上下固定资产变动进行动态管理,逐步的形成不同形式的盈利内容资产组合,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的特殊行业,电力企业要加快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进行重新评估,明确的划分和记录企业现有资产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现阶段的资产管理需要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2.2针对利润核算影响的措施
电力公司要正确的对待企业亏损合同问题,特别是电力施工企业,对于合同盈亏要进行精确化会计核算,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利润水平和净资产积累,同时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亏损合同状况,要及时的将其纳入到预计负债中,然后计算到企业当期运营成本中,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通过利润核算挖掘企业效益潜能,通过多种途径的结合和使用来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充分的挖掘企业内部的发展潜力,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2.3逐步完善会计核算政策
电力企业要尽快的适应新会计准则的标准和新要求,从企业发展状况入手,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细化企业会计科目核算的相关内容,实现企业资产信息和财务指标的协调统一,所以电力企业要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逐步的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政策,针对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充分的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结论
关键词:废品损失;生产成本;可修复废品
一、现行废品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
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废品通常分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两种废品。 我国企业对这两种废品的会计实际操作中常常使用如下三种核算方法:
第一种是没有任何的废品损失科目。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将发生的废品损失直接计入全部合格产品的成本,按产品的批量进行核算。如果废品具有一定的残值,则直接冲减“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中相应的“原材料”科目。对于那些规模小或是废品率很低的企业,这种核算方法影响不大,虽然方法简单,但无法判断产品的真正成本。
第二种是设置了废品损失科目,这种损失核算方法适合于废品率高或是废品损失额度较大的企业。当废品发生时,将无修复价值的废品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直接从成本项目中划出,计入综合成本科目――“生产成本――废品损失”科目。
借: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废品的残值或是责任人的赔偿金冲减“生产成本――废品损失”科目。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第三种是设置了单独的废品损失科目,增设一级会计科目――废品损失,可以更准确地核算废品损失,同时,在成本核算项目中也增加“废品损失”核算项目。废品损失科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产品、按部门进行明细核算。
二、改进废品损失核算的对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九条规定:“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二)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三)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而我国现行企业的各种核算方法,废品的修复费用和报废损失,都计入产品成本,由合格产品分担。
1、对于废品率低且废品金额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置单独的废品损失科目,将较低的废品损失直接进行核算,损失由全部合格产品来分担,这种核算方法简单方便,由于损失金额很小,不会对产品的成本带来较大的影响。
2、对于废品率高或废品损失金额较大的企业,可增设“废品损失”一级会计科目,并设置“正常废品损失”和“非正常废品损失”二级科目对正常生产消耗和非正常生产消耗进行分别核算。
“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科目是用来核算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正常废品损失。其损失不能计入产品的正常成本,扣除相关责任赔款后的损失,再计入期间费用。当发生可修复的非正常废品时:
借: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可修复费用
贷:生产成本
当发生不可修复的非正常废品损失时:
借: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不可修复费用
贷:生产成本
如发生可修复的非正常废品的改制费用时:
借: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可修复费用
贷:原材料
直接人工
当收回废品残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
结转三级科目时:
借: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可修复费用
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不可修复费用
贷: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
期末结算时,根据发生废品损失的原因,计入“管理费用”和“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借方,废品净损失的余额以“产品成本损失”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
当发生可修复的废品损失时:
借: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可修复费用
贷:生产成本
对于不可修复的正常废品损失:
借: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不可修复费用
贷:生产成本
当发生可修复的正常废品追加修复费用时:
借: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可修复费用
贷:原材料
直接人工
当有废品残料收回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
结转三级科目时:
借: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
贷: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可修复费用
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不可修复费用
结转废品净损失时:
借: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
以上方法是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对废品损失的核算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即满足了会计核算为现代企业管理服务的要求,也有利于企业对生产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更准确的财务报表,还能清晰地体现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严格控制生产环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蒂森克虏伯富奥辽阳弹簧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