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层医疗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21-01
全科医学,国外称家庭医学,源于古代医学质朴的思想体系和作业方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这一学科在1969年经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ABMS)批准,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科组织,标志家庭医学的诞生,以后逐渐在许多国家推广。全科医学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受到各国民众的欢迎,是由于它推行和贯彻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弥补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医学观念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并较好地解决了医疗费用上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医学界面临的新问题。全科医学是关于综合性地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医学专科,或者是一个关于基层医疗、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专科。由于基层的环境基本上具备了社区的主要特征,基层卫生医疗工作具备了社区全科医学的基本特性,因此全科医疗是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全科医疗在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要性 以下以社区为例谈谈科医疗在基层医疗单位的重要性:社区医疗服务是以人群和基层为着眼点,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服务结构。全科医师面向社区、家庭,它综合了医学社会学以及行为科学成果,贯彻了模式转变和三级预防思想,为基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一体化服务,弥补了专科医师不能提供优质综合服务的缺陷。可见在社区服务中,不但需要全科医师,而且全科医师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1.1 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保健需求与资源信息的掌握者 在每个社区全科医疗站设立之前或之初,运用有关的调查方法,掌握社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求和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为社区进行诊断,制定社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依据。只有充分掌握社区医疗保健的供求现状,才能有计划地确立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策略和重点。
1.2 全科医师是社区常见疾病诊治的第一责任者 全科医师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首诊者相当于守门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地处置各种常见疾病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首先要承担常见急诊、意外伤害的抢救处置,平时应在社区开展家庭急救常识及方法的指导。全科医疗站应有应诊机制,实行全天候诊,对社区急救做出快速反应或及时联系转诊,参与社区救助网络的建立。其次要对常见病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角度进行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对于危险较大的慢性病应建立社区防治管理与监控网络,有效控制病情及其急性发作。如情况严重,需进行必要的转诊、会诊。
1.3 全科医师是社区群体预防服务的提供者 全科医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群体健康整体负责与全程控制,有利于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真正落实。是使群体健康与促进疾病预防包括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实行预防接种,做好传染病监测与管理,参与社区卫生监督,提供个体预防服务。利用每次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把预防与治疗结合起来,开展临床预防服务。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认知行为的改变、周期性健康检查等工作,使预防服务更为具体化、个性化。
1.4 全科医师是家庭与人群保健的维护者 全科医师运用家庭动力学、家庭周期理论学等,分析研究家庭、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个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通过良好的沟通技术进行必要的家庭保健指导和心理卫生咨询。全科医师应对人类全过程的保健负责,从围产期保健到临终关怀,重点应放在儿童、妇女、老年、残疾、精神疾患五大目标人群,具体应做好这些人群疾患的心理、生活、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
1.5 全科医师是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实践者 中医是我国医学的宝藏,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医学的整体观、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医患关系,以及简便、自然、经济、有效的诊疗方法等,与全科医学共性甚多,并且它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健康观念。因而一直深得国人信赖,成为人们文化和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全科医师应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优势,使之与全科医疗有机结合。这不仅是全科医师的服务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全科医疗的重要体现。
2 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性 全科医学虽然在基层单位意义重大,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因此,还需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溶栓治疗比例有待提高 COMMIT(1999年~2005年)研究显示,在我国未计划行PCI、发病24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仅有54%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
2 溶栓药物以非选择性溶栓药物为主 多项调查显示,溶栓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应用非选择性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者仅占2.7%。
故溶栓治疗在我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溶栓比例、溶栓药物),应该积极倡导、推进规范的溶栓治疗,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分为两大类。
1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常用的有链激酶和尿激酶。此类药物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对血液循环以及与血凝块结合纤维蛋白都起作用,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链激酶还具有一定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尿激酶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此类药物梗死动脉开通率较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低,但因价格便宜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尿激酶。
2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临床最常用人重组t-PA(rt-PA,阿替普酶),最新研发的还有替奈普酶、瑞替普酶。此类药物具有快速、简便、易操作、安全性高、无抗原性的特点,可选择性激活
救治模式。
下面,笔者将列举两个案例,主要是巩固上面所讲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同仁遇到此类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作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人才 基层医疗 机构 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11-02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农村人口的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一些地区的交通又很不方便,对于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民群众来讲,就医就成了一个难题,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存在,保证了人民群众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及时进行诊治,在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卫生防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城镇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机组成,对于缓解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局面,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的医疗机构,由于设备完善、先进,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医疗人才,所以诊治水平肯定要高出基层医疗机构,常常出现看病扎堆的现象,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往往是基层卫生机构也能轻松应对的。经过近几年的医疗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多地到最近的社区服务中心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方便、快捷而且省下了不少的费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和大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大医疗机构的延伸,人民群众通过现代化设备可以进行挂号、预约,享受遥诊等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准确、及时、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从硬件方面来讲,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国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些地方乡村卫生室的医护条件相当简陋,医疗器械也只是简单的旧式设备,电脑的普及程度相当低,有的地方虽然配备了电脑等设备,但由于网络、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多数都成了摆设,在医护的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高科技的作用。在药品的配备方面,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都少得可怜,可谓是缺医少药,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人民群众都愿意不远千里到城市中大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因之一。这种基础设备的落后,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二)从软件方面来讲,管理上落后
在医疗机构的发展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处于医疗体系的末端,所以到这一级别时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政策投入上来讲,以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上的缺失,最终导致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管理混乱、松散,有的甚至谈不上管理。加上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乡村卫生院(室)甚至转租、承包给个人,变成了以追求利润为主的商业体,远远失去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功能,谁承包谁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已经脱离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管理和约束,这就造成了一些医护人员工作不积极,态度冷漠,对患者就医没有责任感,卫生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人民群众就更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期下去,是很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的。
(三)从人才方面讲,高精尖人才缺乏
现在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医护人员短缺、人才结构失衡的难题。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上管理上的不足及待遇方面的不对等,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一些业务能力强、医学水平高的人才很少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太久,俗语讲“河深水浅难养龙”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年轻人不愿意去,水平高的不愿留,只有一些水平一般,年纪较大的医护人员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加上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偏僻地区,信息传递不及时,久而久之,这些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医护的要求。医护人才的结构失衡,高精尖人才的缺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讲,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其他硬件条件再好,管理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前景始终不会乐观。
三、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关键在于财政投入增加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的资金供给
资金的充足保证是基层医疗机构各个方面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政府从政策方面要加以倾斜,由原来的侧重于城市中心的大的医疗机构转向倾向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因为近些年的发展,大的医疗机构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管理制,集合了大批的高精尖人才,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牢固无疑。所以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倾斜,是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加大财政投入才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软件、人才、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通过资金的投入,可以改变基层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行方式,实现对基层医院用药的加强监管,要严格药品采购,丰富药品种类,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费用,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财政投入增加能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工资提供保障,人才流失的现象有所遏制,正常的运转和基本生存不再是一个困扰,同时房屋建设、设备投入的资金渠道得到财政的强有力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院容、院貌得到很大提升,医护人员的办公场所、患者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另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能逐渐完善,释放了社会中低层群体的医疗需求。新农合、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保险基本覆盖了社会中底层群体,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报销比例逐年提高,报销方法逐年完善,有效刺激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这样基层医疗机构确保了正常运转,人员队伍得到了稳定,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便利。
(二)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建设
通过财政投入,资金上的保障,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对于一些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短缺的单位,要从政策和待遇上进行倾斜,酌情补充医疗一线的高精尖人才,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当地条件的一些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选拔一些重点人才进行培养,为基层的后备力量进行人才储备,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实行同级人才的交流,一个地区的人才可以实行轮流工作的方式,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的均衡。
[关键词]基层医疗体制;AHM;TOPSIS;优化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4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0 引 言
近几年,国内针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研究主要以居民群体或者全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分布及数量的研究;且大部分研究仅分析了个体特征因素对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或满意度的影响,缺乏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的关注。因此,本文选取近十年我国基层医疗体系中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基础数据,对我国的基层医疗状况进行了评估。
1 研究过程及结论
本文以近十年各类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基础,运用三角模糊数通过专家打分确定AHM的属性判断矩阵,调用TOPSIS求出各属性之间与理想值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每一年的评价值C,比较C值大小,判定结果优劣。
在应用TOPSIS时结合指标的重要性,加之TOPSIS法本身具有的能充分利用样本资料反映信息的优点,使评价结果会更加合理、可信。因此,本文将属性AHM(Attribute Hierarchical Model)赋权法应用于TOPSIS法,评估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通过更全面、直观的数据,体现我国近十年基层医疗体系的总体建设情况,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步骤。
步骤1:确定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基层医疗体系下属性层次模型。
(1)经过对我国基层医疗建设情况的了解,确定以下8个指标,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卫生所和医务室、妇幼保健院以及急救中心(站)。
(2)确认评价8个指标的评语集。
(3)设计调查问卷,集结5位不同科室的专家对这8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
(4)回收调查问卷后,根据模糊属性矩阵构造得出5位专家对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步骤2:运用改进TOPSIS法对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状况逐年进行综合评价。
(1)使指标同趋势化,即使其评价指标均为同一趋势。
(2)指标无量纲化。将同趋势化的指标按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3)根据各年度各项指标的归一化值得到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即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与最劣方案为:
A+=(0.371 9,0.417 2,0.418 1,0.395 2,0.513 0,0.425 9,0.344 6,0.412 5),
A-=(0.186 0,0,0.233 3,0.2128 ,0.156 6,0.254 6,0.281 1,0.179 0)。
(4)分别计算各年度各项指标的归一化值与其对应指标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是S+和S-;再根据各年度的S+和S-,计算各年度评价指标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
Ci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该年度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越接近最优水平,反之,越接近0,表示该年度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越接近最劣水平。
步骤3:得出结论。
(1)为了对我国的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由基层医疗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急救中心等8个指标构成的基层医疗体系评价指标,运用结合三角模糊数的AHM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TOPSIS方法对近十年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排序。
(2)为了减少主观原因造成对评价矩阵的影响,采用Delphi方法,使评价矩阵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
(3)从评价结果以及排序情况看,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逐年好转,由于2008年我国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推行试点工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并对基层医疗体系的具体驻点进行了整合,故此,2007与2008年的排序结果出现波动。
(4)医改在实施过程中,强调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所以在2009年以后对基层医改的稳步推进中才会更加顺畅。把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突出问题与建立完善的基本制度体系结合起来,立足基层把握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药品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重要而特殊的商品。坚持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求临床用药树立“用药如用兵”、“是药三分毒”的理念,任何药物只能合理使用,不可滥用。临床执业医师要熟悉各类药物在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等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严格按照药物的药理、毒理、适应证及药代动力学使用药物。药品调剂人员要有比较全面的药学知识,能监督临床医师用药的情况,及时反馈药品使用中的问题;监测临床药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药物配伍规范合理,安全合理用药至上。对此,只有卫生行政部门将此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认识药物体内过程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就必须坚持临床用药重要性原则。执业医师根据药物特性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选择使用药品。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使用,中药汤剂服用前,告知患者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抗生素使用执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等。认真执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处方药必须通过医师处方销售,非处方药应该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如:为防止使用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造成听力及骨骼方面的不良影响,10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这两类抗生素,但基层医师仍然在滥用。这些都是不重视药品使用重要性原则的表现。对此,只有药品监督部门将此作为重要性的问题来看待并及时监管,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认识药物不同的使用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执业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结合药品特性选择给药途径、配伍溶剂、用药时间等。目前,基层医师仅在药物配伍溶剂选择上就存在配伍浓度不规范,溶媒不合理等现象。如:抗生素一般应该以生理盐水做溶剂,但基层临床医师常以葡萄糖做溶剂,加之给药时间长,结果使其pH值发生变化,造成药物疗效下降;治疗高血压病未根据人体血压波动模式选择服药时间,结果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其他问题。对此,各医疗机构应严格要求执业医师熟练掌握不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做到合理用药。
分级性原则
认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专业用药水平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就要对药品使用实行分级性管理原则。分级性原则就是按照医疗机构等级、专业技术职称高低分级使用各类药物。20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国家认为基层医疗机构不能规范处理包括肺炎在内的临床疾病,就明确限定不准乡村卫生机构使用部分种类的抗生素。但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药物方面无限制性法规,未实行药品分级性管理。结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的抗生素农村大部分都有。“三乙”以上医疗机构可参与药敏试验用药,而农村凭经验使用,这就容易造成抗生素滥用极易发生细菌的耐药性。对此,应该改革药品流通管理办法,实行药品封闭管理。这样做有利于合理用药。
前瞻性原则
摘 要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了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医疗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基于提高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果,提升整体医疗改革水平的目的,新基层医疗机构应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认真研究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制度成为提升新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对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财务制度的可行性,促进新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 基层 医疗机构 财务制度 研究
一、前言
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有所提高,应认真做好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目的,在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中,应对财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应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丰富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以此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要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区别进行研究,同时使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制度具备一定的公益性,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全面预算制度,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区别
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作用和经营管理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是不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的不同职能定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主要承担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科研、教学等综合方面的职能。
2、在财务管理办法上的不同;
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侧重于收支活动的预算与管理,对医院采取了更加具体的和全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办法,保证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一角度,我们应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应充分认识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在财务管理办法上的不同,认真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
3、在补偿政策上的不同;
在补偿政策的制定上,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除了在财务管理办法上存在不同之外,在补偿政策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补偿规定上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其中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强调核发政府补助的方式保证运营。对于医院采取了重点扶持的办法,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基于这一认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中,应认识到与医院的不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可能多的获得政府补偿,从而在发展中获得更多政府的支持,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4、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不同
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职财会人员较少,由于涉及的财务业务较少,现有的财会人员能够满足基本财务管理需要。而在医院中,涉及的财务业务较多,需要大量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为其服务,其财务管理职能也相对丰富一些,这是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的主区别。
除此之外,在会计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更注重会计核算的实效性和可执行性,在会计核算方面更加注重核算效率,在这一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要比医院的会计核算更具有优势。
三、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公益性研究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方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的正确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主要是面向大众服务的
从目前新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运行来看,不但确立了医疗服务的工作宗旨,同时还确立了服务大众的财务制度。由此可见,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主要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中,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为了保证这一职能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公益性要求。
2、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新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新财务制度以来,实现了医疗保险报销的及时性,对服务广大群众并保障群众利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在保障广大群众利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这一点来看,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在保障性方面对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了有效的保护,并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有效性,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质量,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公益性的需求。
3、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具有公益性特征
关键词:基层医疗 思想政治 成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70-01
在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先决条件。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在人的思想进步方面进行启发与加强,使其适应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精神,并将先进的思想渗透到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向更高的层面发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点。
1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困境决定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相对于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城市医疗条件来说,仍是落后许多。面对如今竞争激烈化的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医疗体系,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医疗设备、条件达不到普通医疗水准,专业人员匮乏,整体医疗队伍治疗手段过于陈旧、落后,资金投入上的迟缓、停滞,从而致使医护人员的收入成一问题,考验着大家此时的思想与心理状况。在此条件之下,思想政治工作便被人们所忽视,使得大部分医护人员的思想状况出现波动,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不能全面的体现白求恩精神,缺少无私奉献、温暖关怀患者的行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致使错误的思想一旦侵入相关工作者的脑中,就会导致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降低,其中不乏出现一些、以自己金钱利益为重的不正之风的盛行。长期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的缺失,使得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整体工作缺乏团结性和积极性,缺少优秀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大脑,必然使得在日常的医疗救治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与松懈。这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与精神。由此突出,在当前经济形势及社会主义精神发展前提之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正式工作成效,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与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关系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就医的实际困难能否解决,关系到党与国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团结一致的重大问题。
2 当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方法
2.1 提高对思想中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缺失,本质上是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及管理者对该工作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思想上的重视才能够促使工作者与管理者采取具体的措施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另外,思想政治工作的带头人的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必须思想觉悟高,对党正确的思想的理解能力强,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努力,认真负责,同医护人员的教育要富有耐心与责任心,不抱怨能吃苦,才能在工作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教育他人的时候才能够让他人佩服。
2.2 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化,使得以利益为上的思想侵入人们的大脑,一方面,这符合时展的特色,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思想立场不够坚定,对利益的度把握不准确,导致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反而又使得人们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中同样也有体现。针对此现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首先是理论教育,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本身就存在医疗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因此更应该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提高对患者的医治的积极性与专一性。医院多组织对医护人员的理论教育课程,始终将党先进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其次,举行宣传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用正面与积极的教材丰富医护人员的思想,深化以治病救人为先决条件的工作态度,始终秉承病人至上的理念,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就帮助病人尽快走出病痛之中,尽自己的努力为病患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3 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人而展开,人是主体,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热情,所以就必须重视工作中人的感觉与思想。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医疗部门来说较为恶劣,在设备不足,投入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医护工作者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的工作情绪,为此,医疗卫生部门应该格外注重人的感受和思想,充分进行人文主义关怀。人是渴望被尊重和被认同的,这是医护工作者工作的动力所在,因此,相关的工作者就应该努力做到关心医护工作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组织上对它们是重视的,尊重的。同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定期的举行集体理论培训学习,提升医护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思想状况,对它们进行单独谈话,深入到基层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稳定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把消极的、不良的思想状况与想法扼杀在萌芽之中。除此之外,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大对医护工作者的奖惩力度,对于优秀的工作者,将其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于做出消极怠工,收取回扣等有背医疗工作道德的事的工作者,给与严厉的惩罚,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保证整个基层医疗工作体系在思想队伍上的纯净度。
新时代新形势之下的医疗队伍建设,是我国医疗改革深入化进行重点关注的地方所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在改革中面临的困难众多,如何稳定医护工作人员的思想,以一个积极、热情饱满的心态去迎接改革与工作,是保障基层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将积极、正面的思想渗透到工作之中,使得医护工作人员更好的服务与患者,也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廖社碧.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医师杂志,2002(12).
关键词:基层医院 财务内部控制
虽然卫生部早在2006年就制定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内控规定》两部关于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法律,但到目前为止,基层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加强基层医院财务管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堵塞管理漏洞,必须加强基层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
一、目前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基层医院是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疗单位,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特征。目前基层医院还没有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此外,制度也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有制度但缺乏严格执行和监督的情况,更有单位甚至对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概念。
(二)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目前,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账目混乱、账实不符、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医院会计信息失真;手续不完整、责任分工不明确;涉及往来款项的收入与支出没有及时核对与处理,导致收入支出不实;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和支付程序等各个岗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不相容职务没有做到严格的相互分离;对药品等财产物资的缺损、报废、失效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医疗成本过高,资产流失。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对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财务知识、审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但目前基层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甚至财务负责人)只有初级会计水平,对相关业务知识不精通、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更不了解相关审计知识,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没有落实到位,监管不力,各岗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导致部分人员出现违纪违规的行为。
(四)缺乏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日常财务工作、内控工作的再次审查。但是,目前基层医院没有设立内审机构或独立的审计人员,审计制度不健全,没有开展常规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对相关财务决策的监督以及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
二、强化基层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增强基层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性,把内控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医院每个人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中来。只有形成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而确保基层医院各种资金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防止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只有各个岗位互相监督、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单位业务的审批人、经办人、出纳人员、财产保管人员、审核人员的职责、权限要明确,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之间要形成制约关系。这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
2.财产、库存物资控制
财产、库存物资的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保管与清查、处置执行与会计记录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相互监督。保护财产、库存物资的安全性,储存与保管要实行限制接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与盘点,对财产、库存财产物资的缺损、报废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并及时做出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3.债权、债务的控制
基层医院财务部门要及时检查和清理各种应收、应付款项,减少因债权形成的损失、保证单位收入的真实、及时、完整;费用及时列支,减少挂账在其他应付款的各种支出。
(三)提高基层医院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财务工作者有很强的自律性,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道德品质的考核。在关键领导岗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地为医院领导者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四)加强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
2011年后,财政部门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的方法,多渠道弥补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后造成的经费不足。通过购买服务的办法对基层医疗单位提供的服务进行合理补偿,来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次年,财政部门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但目前,并没有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为此笔者建议,因两者均关注财务报告质量与财务风险,审计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可以相互支持和利用,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对基层医院的年度报表审计时,可以增加一项内部控制审计。
加强基层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有利于医院自身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而且可以对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建立健全基层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Z].2007(9) .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Z].2014(4) .
[3]顾凯宏.关于公立医院内务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2013(9) .
关键词 新财务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管理
一、引言
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处于基层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将重点放在了对医疗业主的管理上,往往忽视了经济管理工作。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财务工作就是简单地在收支结算和经济业务上的操作,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不仅是工作人员不是特别重视财务的工作,就连领导也觉得财务管理工作不是很重要。这样的观念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卫生机构的资金运转不能够正常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在医疗技术、设备上的更新,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问题。其实,意识上的重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补贴和医疗卫生服务来获取经济来源的,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容易出现资金上的问题。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很难达到工作要求,缺乏专业知识和技巧就不能按照规定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是其工作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上还不够完善,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仅凭借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惯例来工作的话,就会在管理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弊端。时代的进步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够适应发展的趋势。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忽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很关心,所以违反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比如说在报销环节上,在没有实际的凭证的情况下,只要有领导口头上的交代就能从会计部分报销,这种没有规则性的财务管理,不仅会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同时在发生财务管理的问题时,也很难找到根节所在。
(三)盲目的投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经费的自节能力还不够好,不能够有效地控制经费的支出,往往会出现日常工资发放困难的现象。盲目的投资往往是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无法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一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重视投资的科学性,往往进行盲目的投资,这让本来就处于劣势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和经营。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并且缺乏投资工作的合理规划,加上严重缺乏投资预期,没有深刻分析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盲目投资的问题上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四)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强有效的监督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武器。但是,目前的财务管理监督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监督中,很少有专业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定期的有效监督,监督工作和力度的薄弱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很难进行正常的责任划分和归属,这样就很难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全面落实相关制度规范中的要求,还有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并且在专业化的水平上还有所欠缺。种种问题导致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及改进的措施
(一)预算管理
支出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支出编制要根据年度平均职工数量、社会保障和相关的薪资政策进行有效的编制计算。药品和材料的支出要以总的业务量和工作计划等作为依据,展开相应的编制工作。在经费的支出上,要将平均支出标准和总的业务量等方面的数据作为编制的参照,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各项数据之间的平衡。政府补贴上的编制工作应该按照建设支出的文件和资料来进行。收入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收入是总体收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核算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范畴、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以参照门诊数量、计划人均收费水平、住院业务量等数据进行有效的编制,保证收入编制工作的科学性。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将审批后的预案算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这是履行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监控力度,对于预算收支和实际收支要进行合理的评判,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
(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的负债管理工作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在净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协调安排资金的分配,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资产的管理中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保证资产管理的合理性;日常的存货管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尽量减少库存的定额并缩短资金的占用,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代收款额、预付额款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坏账的程度;要在设备的管理工作上加强重视,保护好机构的固定资产。
(三)收支结余管理
首先,支出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疗卫生服务、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和其他构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部分,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坚持科学开支、认真核算的基本原则。收入管理包括政府的补贴和机构自身的服务收入,收入的管理工作要遵守及时收缴、严格核算的原则,在明确各项补贴和收入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最后,收入结余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如果结余中规定用途就不进行结余,如果没有规定结余且为正数的情况,要参照相关的规定,若是负数就要在事业基金中进行补充,不进行分配。
四、结语
本文对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讨论。首先,要充分地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在发现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积极有效的改正,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为蓬莱市基层卫生医疗单位财务核算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新农村建设
为了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尤其是重要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问题,我国推行了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从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上亿农业人口的医疗卫生水平上升了一大截,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了加快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快更好的实施,合作医疗档案制度的发展和健全成为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一、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重要意义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为了对亿万农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必不可少。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次落实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成为了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分复杂和多样,在工作实际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农民当中利益牵扯巨大,事关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想要又好又快地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必须让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就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制度化的重要保证。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对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推动作用
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尤其是广大的农民仍然占据着我国人口的多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在工作实际中不断地摸索,才能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在摸索过程中,需要把经验记录下来,留待参考,这就离不开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
二、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意识不足
如今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开展,参与其中的农民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工程的体量也在不断地膨胀当中,但是对于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重视程度却始终缺乏改进。基层执行人员把档案管理当做是没有必要的形式主义,工作敷衍了事,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是的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二)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不健全
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工作流程,所以需要一个全面完善的信息收集制度、档案收纳制度、信息调用制度和工作监督制度。没有这些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的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只有打造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走上长期发展的轨道。
(三)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缺乏专业人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严格执行,但是目前农村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仍然普遍缺乏档案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工作素质。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制度不了解或者不重视,导致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中的许多条款和规定无法得到其实有效的执行,是的制度出现了漏洞,那么当初设计制度时的考虑和想法就无从实现。
(四)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缺乏基本设备支持
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德尔执行需要比较好的硬件支持,随着参与的农民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档案数量也越来越臃肿,就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来收集和储存。目前,我国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仍然在使用原始的书面方式,落实农村基层工作信息化势在必行。
三、完善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方案
(一)在思想上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重视
只有思想建设跟上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要加强思想学习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让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和参保农民能够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二)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解决人才缺失的难题,必须从根源抓起,从头培养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建设一支真正具有高水平的,适应农村工作实际的干部队伍。也可以对现有的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正常开展。本文通过对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张予宏,李莹.2004年~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3,04:72-73.
[2]沈跃.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形成与管理[J].兰台世界,2009,10:49-50.
[3]张静静.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3,05:95.
1 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国外有研究表明,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 2.2%-70.3%,我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0%-30%[2]。国外有专家曾指出:中国药物滥用情况严重与中国没有临床药师或临床药师数量极少有直接关系[3]。
1.2 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有利于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水平,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1.3 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到时常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临床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告诉我们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 当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2.1 传统的重医轻药思想导致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 在重医轻药的思想影响下,领导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组织体系不健全,导致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
2.2 专业人才匮乏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后继乏力 在得不到应有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到上级医疗单位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难以与临床医疗需求接轨,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后继乏力。
2.3 投入不足、信息落后致使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艰难 因为投入不足,缺乏费用昂贵的药事信息软件,基层医院的药师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最快最新的药事信息,知识老化,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使得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困难。
3 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建立完整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体系 在传统的重医轻药的影响下,基层医院的领导难以认识到临床药学对促进临床医疗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药学人员只要能保证药品正常供应就行了,缺少对药学人员的发展和培养,这种传统和落后的观念,往往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组织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缺乏,不能很好完成临床药学的其他工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方评析、药学简报等工作。尤其是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评价、药品情报、药学咨询等一系列业务开展有相当大的难度,只有建立完整的临床药学组织体系,这些工作和服务才能顺利开展。
3.2 不断强化和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素质 面对飞速发展的医疗科技和不断出现的新特药,临床药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药师加强与临床相关的科目学习,如《诊断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循环医学》、《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内科学》等相关学科,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医疗。除此之外,药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技巧,能在临床中及时为医师提供临床科学用药参考和建议,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医院应加大选派临床药师到上级医院学习和外出培训、进修的力度,通过药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来加强与改进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
1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国外有研究表明,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2.2%-70.3%,我国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0%[2]。国外有专家曾指出:中国药物滥用情况严重与中国没有临床药师或临床药师数量极少有直接关系[3]。
1.2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有利于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水平,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1.3从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到时常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临床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告诉我们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当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2.1传统的重医轻药思想导致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在重医轻药的思想影响下,领导对临床药学工作开展重视程度不足,组织体系不健全,导致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缓慢。
2.2专业人才匮乏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后继乏力在得不到应有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到上级医疗单位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难以与临床医疗需求接轨,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后继乏力。
2.3投入不足、信息落后致使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艰难因为投入不足,缺乏费用昂贵的药事信息软件,基层医院的药师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最快最新的药事信息,知识老化,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使得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困难。
3加强与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建立完整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体系在传统的重医轻药的影响下,基层医院的领导难以认识到临床药学对促进临床医疗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药学人员只要能保证药品正常供应就行了,缺少对药学人员的发展和培养,这种传统和落后的观念,往往造成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组织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缺乏,不能很好完成临床药学的其他工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方评析、药学简报等工作。尤其是临床用药指导、临床用药评价、药品情报、药学咨询等一系列业务开展有相当大的难度,只有建立完整的临床药学组织体系,这些工作和服务才能顺利开展。
3.2不断强化和提高临床药师的业务素质面对飞速发展的医疗科技和不断出现的新特药,临床药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药师加强与临床相关的科目学习,如《诊断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循环医学》、《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内科学》等相关学科,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医疗。除此之外,药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技巧,能在临床中及时为医师提供临床科学用药参考和建议,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医院应加大选派临床药师到上级医院学习和外出培训、进修的力度,通过药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来加强与改进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感染管理; 防控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81-02
医院是诊疗疾病的场所,各种疾病在这里诊治,容易产生院内感染、交叉感染等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实验设备缺乏、医疗条件差等原因,感染控制成为医院工作薄弱环节之一[1]。加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常流于形式,这就使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存在很大隐患[2]。因此,必须针对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消除感染隐患,保护患者健康。
1 当前基层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重视不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基层医院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但大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医疗、轻预防思想,普遍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只投资不产生效益,不能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一些基层医院在感染管理方面,不仅自身检查不严格,而且对上级检查也想方设法敷衍了事。
1.2 认识的误区
许多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即为消毒隔离,是护士的事,与己无关。具体表现为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的内容、检查的项目、专业培训等均限于消毒隔离,人员的安排也只限于护士。这种认识给感染控制带来很大隐患。有些医务人员甚至不知道“医院感染”的概念,防范更是无从谈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医院感染,采取的隔离、消毒和治疗均难以到位。
1.3 缺乏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很多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机构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基层医院缺乏专职感染管理人员,很多是兼职管理人员,这就使该项工作从组织和人力上得不到保证,也使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很容易导致感染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人具体负责。
1.4 医务人员的工作不够细致
基层医院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相对不高,缺乏有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感染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重视程度也相对不够,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很多基层医务人员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收入,而忽视感染防控的细节性工作。
1.5 抗生素使用不当
滥用抗生素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株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相应就增多。特别是基层医院存在联合用药不规范、用药时机不规范、时间、用法、用量不规范等问题,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
2 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
产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基层医院实际和整体出发,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各种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感染控制。
2.1 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履行相应职责。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明确各级职责。基层医院一定要建立专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导、管理及监督;开展必要的监测,收集医院感染信息并及时反馈;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落实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2.2 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培训
基层医院要充分利用音像、宣传画、手册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传染病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教育全体人员重视医疗活动中的隔离原则和无菌观念,了解各种传染病和感染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针对性隔离措施。应根据本院人员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实施目标教学管理。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专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让医务人员把学到的感染控制知识能够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要根据全院各级各类人员不同的知识水平、工作职能,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以国家有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并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例为教训,进行培训和考试,使大家真正掌握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如果该项工作不到位,任何一环节出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流行暴发。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消毒灭菌这个环节,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确保消毒工作做到彻底完全。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必须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之中。对侵入性诊疗用物,要做到一人一用―灭菌;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一人一用―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保证患者安全。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基层医院而言,医生应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根据病情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尽量缩短预防用药时间。要严把医院进药关,根据住院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类药物,并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剂量、用法、疗程,防止造成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多而引起医院感染[3]。对于严重、特殊的感染病人,必须及时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还应及时到上级医院进行血药浓度等项指标监测,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4]。
总之,感染防控工作对于当前基层医院尤为重要,只要认真分析医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和培训工作的强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工作做细做好,就能够防患于未然,将医院感染问题控制好。
[参考文献]
[1] 马新梅,姚桂莲.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208.
[2] 周勤. 基层医院如何做好院内感染控制[J]. 当代医学,2009,15(21):22-23.
[3] 左月燃. 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1-192.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可触及性;绩效
引言
自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费用得以明显下降,基本药物的可触及性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有研究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存在用药品种不足、医疗机构收入减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和业务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基对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湖北省自2010 年1 月起施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基本药物制度,本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探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影响。
1 材料的选取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基本药物监测评价单位,使用现场调查法,收集被调查机构2009 - 2011 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以及人员收入等相关数据。并使用SPSS 1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变化
2009 - 2011 年被调查机构的平均门诊人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平均住院人次略有下降,见表1。经对数转换后,门诊人次服从正态分布;经t 检验,2009 和2011 年门诊人次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65,P = 0.000)。与2009 年相比较,2011 年被调查机构平均门诊人次增加了7 832 人次,增长的幅度为32.42%。经非参数检验,2009 年和2011 年平均住院人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 = -1.452,P = 0.146)。上述结果说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服务量有所增加,然而住院服务量没有明显变化。
2.2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机构收入变化
3 讨论
3.1 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以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业务量明显增加。门诊业务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本药物价格的下降。我国自从2009 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本药物在基层的售价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药物价格的下降,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降低,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触及性。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下降,还释放了群众潜在的就医需求,增进了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从而带来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业务量的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他同类研究数据显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就出现了就诊患者人数增加等医疗需求释放的现象,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符合。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业务量有所减少,这也与卫生部统计数据结果一致。据卫生部的《2011 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比上年增长7.9%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人次比上年减少了4.43%,这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患有向上一级医院逆向流动的迹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业务量的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范围受到比较大限制,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所导致的。
关键词 统计工作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应用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将统计工具应用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能够有效管理数据信息,促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因此,有效利用统计工具,做好统计工作十分重要。研究统计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是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现状
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身体指标,从而作出准确判断,节约时间,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病痛,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但是,当前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应用效果。[1]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多处于偏远地区,主要面对的患者也是一些轻微病症的患者。例如,感冒、腹泻、检测血压等常见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检测。因而,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感觉统计工作较为麻烦,不够实用。第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素质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专业素质不过关,甚至一些工作人员从未学习过相关知识,只接受过短期岗前培训,不仅专业素质较低,对统计学知识也不理解,对一些常用的统计公式、统计算法都不够熟悉,无法及时反馈信息,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预测。第三,统计手段较为落后,统计手段落后也是一个常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统计领域,不仅提高了统计的准确性,还使统计工作更加便捷、快速。但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手段落后,主要依靠人工计算,缺乏专业的统计软件,不仅统计的准确性较差、效率较低,数据统计的主观性也较强,数据缺乏参考价值,不仅容易引起决策失误,还可能造成医疗损失,影响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应用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必要手段,通过加强技术培训,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应用质量。加强技术培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不仅需要做好岗前培训,还需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统计工作。[2]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为基层工作人员讲解信息技术应用要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
卫生统计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出入院人数、床位周转次数、诊断符合率等内容,还包括无菌切口感染率、确诊以及手术符合率等。因此,做好统计工作,需要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以便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医疗效益。[3]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开展统计工作,深入研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的统筹和管理,以便有效实施统计工作,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统计水平。第二,定期通报,进行统计,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及时了解工作的执行情况,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工作计划。
(三)加大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工作
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就是加大重视程度,只有重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效开展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大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讲座,转变工作人员的陈旧观念,使工作人员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学习有关统计的相关知识,提高统计能力,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第二,制定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使相关人员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对不重视统计工作的人员给予惩罚,实施负强化;在重视统计工作、有效开展统计工作的情况下,给予奖励,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质量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合理利用数据信息,辅助医疗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各种数据信息,保证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提高管理质量。因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统一的管理标准能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保证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实现统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第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科学管理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五)革新统计手段,引进信息技术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手段较为落后,致使无法有效开展统计工作。为解决此问题,需要革新统计手段、引进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使其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进信息技术,革新统计手段十分重要。[4,5]革新统计手段、引进信息技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引进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统计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保证统计手段的有效性,促进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购入专业的统计软件,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准确的统计,保证统计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从而达到顺利开展统计工作的目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统计工作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总体而言,统计工作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加大重视程度、革新统计手段等方式,解决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参考文献
[1] 宋卫亚,许萍,汪群,宋洁.落实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遇到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2014(01).
[2] 吕晓艺,位林.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直报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7).
[3] 王恩惠,刘俊田.对企业卫生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的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01).
[4] 刘协和.论“被精神病”事件的防止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