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范文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

第1篇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本文对德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剖析了大湘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产业方面的对接;生态方面的对接;社会文化方面的对接。

关键词 ]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对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96

1研究地域概况

大湘西,即“ 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德夯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境内,距吉首城约18公里,由德夯景区、峒河景区、小龙景区组成。德夯风景名胜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河交错,峡谷绝壁层出不穷。景区有大龙洞、小龙洞、流纱、夯峡等瀑布群十多处,其中流纱瀑布以垂直落差216米居全国之首。自矮寨镇洞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德夯风景区是湘西苗族聚居区之一,这里保留着淳朴古老的民族语言、服饰、饮食宗教礼仪、歌舞等苗族风情。其中苗族“三月三”“四月八”“百狮会”“拦门对歌”“苗鼓舞”等表演古老粗犷,极富地方民族特色。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自发组织旅游,旅游主要是由村委会管理,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宣传不够,游客稀少,旅游业发展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于1987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旅游业渐渐发展起来,1991年全年接待游客达7.15万人。2002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德夯旅游公司,一方面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苗族传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德夯旅游业飞速发展,德夯一派繁荣景象,与新农村相得益彰。

2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

2.1产业方面的对接分析

湘西人民在尝到旅游的甜头之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湘西的特色文化、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开发神秘湘西,旅游产业呈跳跃式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德夯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及民族文化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菜油、峰密、柑子、生姜、猕猴桃、醋萝卜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成为旅游者喜欢和购买的商品,这既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促进了德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德夯近几年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来,不仅带动了当地粮食、水果、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还无形中培育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加大了对绿色食品及新品种的种植,并把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推广,促进了一系列袋装野菜旅游商品的加工和开发,发展了许多诸如酱菜、肉食腌腊、果王素加工厂,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环保、经济等深度开发及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笔者调查得知,德夯在2001年开发“农家乐”之前,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零星水稻、烤烟维持生计,因这些产品转化成货币的环节多,转化慢、难,农民生活都比较困难。自从开发“农家乐”以后,村民除搞好传统的农事活动以外,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农家餐饮、住宿、采摘等旅游接待,每家旅游收入年均达4万多元,相当于旅游开发前的6倍之多,乡村旅游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民也不愿外出打工了,因为旅游接待中所有的蔬菜、水果都要靠自己种植,旅游旺季忙于旅游接待,淡委忙于农业,已经够累的了。村民还集资修起了马路,各家都盖起了新房,村民靠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了。

2.2生态方面的对接分析

德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的增长,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无序,使乡村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另外受整个湘西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陆续上了一批耗能高、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企业,如采矿业;加上湘西人民的生活仍沿袭着几千年的“伐木取暖、用柴烧饭、用树建宅”的原始生活方式,这或多或少地给环境留下了隐患。总之,这种工、农业的粗放式经营,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能源在无形中浪费掉,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德夯风景区针对以上这些情况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一是实施“三清六改”工程,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电等,引导村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牲畜圈舍混杂问题,改善乡村环境卫生。二是搞好四种模式的村庄改造,即整治“闲置房”、改造整修村庄、建农民社区新村、对拆旧建新的房屋整体改造等。三是鼓励村民用空心小砌块建房,从源头上切断破坏森林的现象,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生态农、林补偿制度,鼓励发展高效节能的林业和农业,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手段,实现林业生态化、能源多样化、农业效益化,确保农村污染源的杜绝,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难题。

2.3社会文化方面的对接分析

德夯特有的传统文化、奇风异俗,对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深深吸引着人们去探奇访幽。然而,随着旅游者的增多,异地文化的干扰,非乡村文化逐渐渗透,加上村民本身又有一种“远香近臭”的思想,使得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被淡忘,有的甚至同化。如:不唱本土本乡苗歌而改唱现代流行歌曲;刻意拆掉传统民居而建起钢筋水泥楼房;特别是传统民族服饰的同化更为严重,在德夯,即使是偏远的农村,穿苗服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都市流行的牛仔被、T恤衫,各式各样的超短裙等。这种同化是通过旅游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对乡村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也可称为汉化。因此,德夯风景区有针对性地丰富“农家乐”的旅游内涵,村民组织了“民族文艺表演队”和“农民时装队”,在篝火晚会上尽情展示传统民族服饰,并唱苗歌,跳苗舞等,那些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被人们所遗忘或被埋没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又重见天日,获得新生。

3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德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影响分析

德夯村民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之后,更是主动积极参与,满怀信心,对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主动配合,并随时了解学习国家旅游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其他致富信息门路,提高了素质,同时也增长了见识。通过乡村旅游,当地村民同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了对方,也了解了世界各地,包括最新的旅游动态,服务意识,逐渐形成了一种超前的旅游经营理念。许多居民在长期的旅游接待中学会了许多旅游接待经验,能对不同的游客偏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接待过程中一般能符合游客的心意,得到了旅游者的好评。有的村民还能说几句简单的日语、英语、韩语,甚至还有远见的村民把孩子直接送到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回来后当起了外语导游,在接待外国旅游者时具有语言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德夯居民淳朴、勤劳、善良,并且文明经商、童叟无欺,成为大湘西旅游区的典范。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他们深知旅游资源的破坏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清扫门前的生活垃圾,并主动放到政府指定的区域,他们不再乱砍滥伐,并相互监督,公开同破坏生态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在德夯社区,还经常举行“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并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挂钩,促进了相互团结,家庭和睦,村民在农闲时不再无所事事,惹是生非,逐渐从原来的打架、赌博、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中解脱出来,并且自发的组织民兵日夜轮流巡逻、抵制外来的歪风邪气,如今,德夯社会风气、社区治安明显好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德夯的旅游业已具规模,走向了正轨。

4结语

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了德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德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反过来也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互构成和谐,德夯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参考文献:

[1]赵福祥,李全德.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37-140.

[2]尹华光,陈福义,袁正新.湖南旅游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王昌海,吴云超,温亚利.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收入农户间分配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2).

第2篇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县围绕“旅游__”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县旅游景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旅游经济效益距离经济支柱地位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分析__县旅游景区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认为,今后我县景区建设的发展应围绕“旅游__”总目标,确定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定位,依托四色资源,打好名人牌、客家牌、生态牌、文化牌,积极发展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完善旅游功能要素,引进资金开发利用资源,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__旅游景区建设上新台阶。为此,抓好我县景区建设,我们建议应“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两个机构,出台三项政策,打好四张牌,重点开发五个特色景区,抓好六项工作”。

1.景区一:“华南虎啸”----寻找华南虎足迹,感受山大王英姿。

景区特色:该景区以__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良好地生态资源,籍及华南虎保护区的独特优势,加以景观生态学的雕琢后,呈现给游客的是“自然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主题生态景观。

开发思路:充分利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和学术上的影响力,以“寻找华南虎足迹”为营销卖点,在车八岭至刘张家山开设一条人行绿道,绿道设计步行约2小时。沿途设计华南虎塑像、虎印、挂爪、毛发、粪便、动物遗骸等,通过科技手段,从电、声、光、影等再现华南虎英姿威武的山中之王形象。景区中集中展示各种动物、植物资源,开辟数个夏、冬令营活动基地,开辟原始森林探险、露天泉浴、钓鱼、烧烤、露营、漂流、瀑布观赏、瑶寨风情等旅游互动项目,吸引青少年为主的“背包客”,将此线路打造成寻幽探秘之旅。通过编印有关华南虎故事的小册子,制作保护华南虎纪念徽章,生产华南虎玩具等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彰显旅游吃、住、行、娱、购、游特点。

2.景区二:“古道风韵”----走千年古道,寻九龄风度。

景区特色:清化河(深渡水段)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景幽深秀丽,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素有“岭南小九寨沟”、“欧陆风情线”之美称,旅游开发价值巨大。

开发思路:恢复古代从清化到县城的部分“千年古道”,并开发沿线景点,游客在隘子满堂客家大围浏览观光后,从河道码头开始,经过竹筏漂流、古道漫步、江中荡舟、车行绿道等抵达终点周所古戏台,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沿途开发与沈所镇铜钟寨一脉相承的“七仙滩”,盛唐宰相张九龄当年垂钓的“钓鱼台”,人>文秘站:

“白银嶂”,以及淘金村、深渡水古渡口、凉口渔歌唱晚、周所古戏台、“绿色通道”古樟树林、“湖中绿岛”天心岛、晃悠悠的天菊吊桥、清化河绿色长廊、天人坝、“广东小黄山”、“传奇色彩”鲤鱼墩、椎树林、酸枣林、坪田自然村有千年古榕树、世外桃源的“小天国”黄石坑等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

3.景区三:“围来围去”----探寻客家迁徙轨迹,一览百年围楼奇观。

景点特色:我县有村必有楼,目前保存较好的仍有240多座围楼。通过对围楼的修复利用,深度挖掘围楼旅游文化内涵,介绍客家人迁徙历程及围楼建筑特色,向游客呈现粤北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围楼大观”。

开发思路:开辟一条“特色围楼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向游客推介我县最大的围、最长的围、最小的围、最红的围、最迷人的围、最早的围、土围、石围等景观。

4.景区四:“千年水云”----游览千年水云,领略客家风情。

景点特色:县城“水云楼”是粤北地区仅存不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古迹。其中水云楼、十字街是__最具特色的古集镇。

开发思路:参照成都宽窄巷的开发理念,在县城解放路以北、丹凤南苑以南,对水云楼、广州会馆旧址为主要古建筑的水云楼街、十字街等进行修复包装,形成“千年水云”景区,吸引游客在__县城留宿。规划设计“千年水云”为仿古商贸街,游客在此可游、可玩、可食、可购、可娱、可住。商贸街设立乡镇土特产专卖店,打造__古城土特产一条街;建设客家民俗文化展示厅等,屋内可演示砻谷、风谷、磨豆腐、摏麻糍、打草鞋、编草席、搓麻绳、织布、榨油、做木工、竹篾编织、剪纸、风筝等古代劳动生产和手工艺场面;建设部分清代客房,再现清代家庭摆设实景,为游人提供起居饮食服务。

5.景区五:“魅力乡村”----体验农耕生活,收获生态乐趣。

景点特色: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产品非常丰富,几乎是四季有花季,全年果飘香。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发思路:随着节假日高速公路小汽车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深受游客喜爱的自驾游将风靡神州大地。我们建议抓住这一契机,把我县最具特色的枇杷、杨梅、柑桔、马蹄、蚕桑等农产品,建立生态农庄基地(蔬菜基地、杨梅基地、枇杷基地)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推出“魅力乡村”农家乐。发展“魅力乡村”旅游,要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推出更具文化内涵、更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认种果树,水果成熟后自行采摘;认养家禽家畜,届时自行享用;认耕田地,种植水稻、蔬菜等,劳动成果归游客。这些项目

可吸引游客在农家同食、同住、同劳动,进而把我县打造成全省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名牌,成为让游客可停留、可回味、可娱乐、可向往的生态休闲基地,带给游客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来了还想再来”的养心之旅。(六)抓好六项工作。实现景区建设的新跨越,需举全县之力,上下一心,开拓思路,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因此,当前务必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抓规划,求特色;抓项目,出精品;抓投入,增后劲;抓宣传,促营销;抓服务,树形象;抓考核,出实效。

1.抓规划,求特色。我县已聘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专家编制了《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三个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即:《__县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__县温泉旅游发展专项规划》、《__县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我县编制三个规划的出发点,主要是作为向上面争取资金的一种依托。因此,就目前__的实际来说,此规划实际操作性不强,我们仅做参考,不能盲从并因此而束手缚脚。

建议结合__实际,以《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整合、盘活我县的旅游资源,找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地”的定位,突出“生态休闲、温泉度假、文化体验”特色,务实修编我县景区建设规划,使规划更适合__实际,更突出__特色,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抓项目,出精品。今后五年,要实现景区建设的跨越,打造__“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地”,关键靠项目。建议重点推进“华南虎啸”、“古道风韵”、“围来围去”、“千年水云”、“魅力乡村”五个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一年完成一项目,一项目做成一精品”。

打造精品景区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在交通、通信、酒店、宾馆以及餐饮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点抓好停车场、观景台、观景小道、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创造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

3.抓投入,增后劲。坚持景区建设“投入要像招商引资一样多,考核要像计划生育一样严”的原则,县财政对于景区建设所需资金给予充分保障,并列入预算。抓景区载体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要在生态、文化、度假酒店集群、服务质量、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要培育壮大龙头旅游企业,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家旅业、交通运输、特产、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研究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出台旅游投融资管理办法,建立投资、建设、运营、再投资的良性投融资机制。

4.抓宣传,促营销。充分利用“中国最美小城”等金字招牌,强化宣传促销,拓宽旅游客源市场。通过举办会展、节庆等各种活动进行宣传推介,扩大__旅游景区的知名度。组织新闻媒体对客家的采访、采风活动,建议每年举办一次“__风情摄影大赛”,对记者和摄影家采取特殊政策,凭证免费游览境内所有景区。制作一批宣传客家民俗风情的文化产品。建议由县电视台拍摄一部介绍__客家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的《走遍__》电视专题片;由县作家协会编写一套文史类资料,如《九龄少年时》、《张发奎传》、《__民间故事》、《__客家民俗风情》、《__名人轶事》、《__风景典故传说》等等;由县文广新局编写并演唱好一首__客家主题歌,录制一盘客家山歌演唱光碟,创作排练好若干个反映客家风情或瑶族风情内容及风韵的文艺表演节目;由旅游局重新编印《__旅游指南》、《__十景》及各景区游览图等。旅游宣传实现“广播电视有声像,报刊网络有图文,街头道路有广告”。

5.抓服务,树形象。良好的服务是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应围绕完善旅游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抓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建议充分发挥好各职能部门作用,增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协作和统筹协调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高效运作,做好交通、住宿、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等旅游服务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把景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工作抓实抓好。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引导开展旅游文明服务,认真做好投诉处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建议对重点旅游服务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年度测评,及时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公报,奖优罚差,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3篇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此背景之下,不少地方政府为实现乡村脱贫,将乡村旅游做为推动乡村脱贫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推动了很多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在基础设施、景区建设、原住民搬迁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在景区建成之后,后续景区运营方面遇到不少问题,不少景区运营难以为继,甚至还有部分景区已经停止运营,逐渐荒废。

一、我以最近两次出差考察的云南盐津县和四川岳池县的乡村旅游项目为例,尝试分析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不顾实际情况,在远离客源市场、资源条件一般、区位条件一般、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盲目开发。

以云南盐津花香酒谷景区和落雁乡农业主题公园为例,主要问题表现在:1、两个乡村旅游景区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花香酒谷景区和农业主题公园距离盐津县城交通距离约1小时,距离高速公路超过两小时,通景交通为乡道,交通可进入性低。2、区域内资源条件一般,没有深入挖掘地方乡村资源,模仿开发,缺乏创新。如开发目前城市周边景区较多的花海、摩天轮、科技馆、小木屋酒店、苗木培育研究中心等项目,缺乏旅游引爆点,难以对游客形成吸引力。由于交通区位差,项目本身又缺乏吸引力,在2017年短暂营业半年后,花香酒谷就不再运营,和农业主题公园一样,缺乏管理,景区逐渐荒芜。

(二)经营项目单调,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乡村旅游点旅游项目单一,只有简单的吃、住和观光,乡村旅游的其他要素发挥得不够。

以岳池县岳池农家景区为例,岳池农家项目是岳池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在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设标准很高,距离岳池县城与高速公路只有不到半小时车程,区位较好,在春天花季期间,日游客接待量约五千人,但是目前景区仍然运营艰难,主要原因一是景区缺乏经营项目单调,以观光项目和配套项目为主,缺乏体验性项目和留客项目,游客来游览一圈后就会离开。二是景区没有文化内涵的挖掘,景区内感受不到陆游岳池农家的意境,也感受不到地方千年历史的积淀和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方式。只有网红项目的堆砌,比如稻田集装箱酒店、充满现代城市风格装修的咖啡馆和餐厅等。三是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景区的稻田酒店出租给不懂运营的私人老板,造成资源浪费。

(三)景区独立发展,缺乏与周边乡村产业的连接,对周边乡村的发展带动有限。

以盐津的乡村旅游项目和岳池的岳池农家项目为例,这些项目主要功能是旅游,主要的盈利点也在旅游上,没有做到与周边的产业联动发展,周边没有围绕景区形成产业集群,景区也没有农产品的展示销售点,也没有为周边对产业发展带来客流。景区是独立发展的,即使盈利也只是景区盈利,对乡村的带动作用不大,因此也难以吸引人才回乡。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先策划,后规划”的理念

首先,要树立 “先策划,后规划”的科学规划理念。科学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也是搞好各项后续工作的基础。在开发前,先对项目进行策划,明确自身优势,把握市场需求,确定项目发展方向,研究项目可行的运营模式。策划定先明确项目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地方资源,打造精品

如盐津和岳池项目,乡村旅游经营项目特色不突出、全是配套产品,缺乏吸引力,精品较少。应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乡村旅游亮点,打造乡村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生活方式,打造出与城市景区完全不同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首先要深入挖掘区域独特的乡村文化,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只有蕴含丰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才具有持久的活力和永恒的生命力。我国乡村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工艺文化。只要用心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就能打造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