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第1篇

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能否为学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支撑。通过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之后,能够自主地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疏导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其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让学生具备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两个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事后的补救性治疗,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职学习过程。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了解,并制订积极的引导和促进方案,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受益,更好地投身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2.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要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活动,也要针对团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活动。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及治疗方式,能够解决个别学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团体的心理健康辅导,采用公开讲座和辅导的方式,能够让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从心理健康教育受益,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大部分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就业不适问题等。3.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为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关注与学生学习及生活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也关注学生的一些个人隐私问题。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涵盖高职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个人情感心理问题、个人职业定位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家庭情况心理问题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高职学校在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求心理健康老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背景,掌握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疏导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科学地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研究和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及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安排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但总体而言,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当前大量高职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事后补救,轻预防。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都会犯的一个共性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其指导思想本身并不是真正地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而是以杜绝或消除学生因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的后果为目标,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会导致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只注重眼前利益,强调如何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后果,而对于学生平常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普遍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够重视。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的是一种补救式的教育方式,而对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并没有实质上的改进,更谈不上为学生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重心理疾病治疗,轻健康心理培育。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很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包括部分同学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去治疗的,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的,而不是针对健康人群的。这种思想既会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导致学生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普适性的教育活动转变成只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开设的教育活动,大大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初衷。3.重被动干预,轻自我修复。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采用一种被动的干预教育模式,即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被动的干预都是在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之后,才考虑如何去解决,解决方式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种被动的干预也只是去弥补和修复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之后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去修复学生的心理品质。而且由于学生长期都是接受这种被动的心理健康干预,因此并没有让学生养成一个自我修复、自我疏导的心理问题解决模式,使得学生不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修复能力。综合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问题,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而言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并不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解决、自我疏导能力。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设计

为了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本文专门设计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中,分别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设计,使得按照这一模式所设计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1.在实践安排上,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为了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覆盖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学生的全部学习阶段中都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而且针对不同环节、不同的热点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事实上,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几年时间中,不同的时间阶段其学习要求、学习特点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学生在刚入学时,更多的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学生在学习的第二年,更多的是解决人际关系、情感恋爱等问题;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中,更多的是需要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人生观、职业观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潜在心理问题,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始至终都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获益。2.在教学理念上,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的心理问题治疗是有很大差别的。心理问题治疗是专门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这种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去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因此,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理念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核心,而不是盯着针对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和疏导上。3.在教学内容上,关注与学生相关的热点问题,疏导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社会上的各种热点事件以及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事件时刻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中,每一届的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都各有差别,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要紧贴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逐年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当前社会、满足学生需求。只有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让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疏导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4.在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我疏导心理问题的习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不同的心理健康概念、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会让学生慢慢地习惯于去接受别人的指导和被动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形式上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互相进行开导和交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自行地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这既有利于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能让这些参与心理健康疏导的学生慢慢养成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习惯,培养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第2篇

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能否为学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支撑。通过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之后,能够自主地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疏导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其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让学生具备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两个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事后的补救性治疗,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职学习过程。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了解,并制订积极的引导和促进方案,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受益,更好地投身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

2.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要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活动,也要针对团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活动。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及治疗方式,能够解决个别学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团体的心理健康辅导,采用公开讲座和辅导的方式,能够让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从心理健康教育受益,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大部分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就业不适问题等。

3.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为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关注与学生学习及生活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也关注学生的一些个人隐私问题。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涵盖高职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个人情感心理问题、个人职业定位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家庭情况心理问题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高职学校在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求心理健康老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背景,掌握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疏导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科学地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研究和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及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安排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但总体而言,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当前大量高职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事后补救,轻预防。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都会犯的一个共性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其指导思想本身并不是真正地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而是以杜绝或消除学生因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的后果为目标,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会导致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只注重眼前利益,强调如何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后果,而对于学生平常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普遍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够重视。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的是一种补救式的教育方式,而对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并没有实质上的改进,更谈不上为学生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重心理疾病治疗,轻健康心理培育。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很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包括部分同学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去治疗的,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的,而不是针对健康人群的。这种思想既会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导致学生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普适性的教育活动转变成只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开设的教育活动,大大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3.重被动干预,轻自我修复。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采用一种被动的干预教育模式,即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被动的干预都是在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之后,才考虑如何去解决,解决方式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种被动的干预也只是去弥补和修复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之后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去修复学生的心理品质。而且由于学生长期都是接受这种被动的心理健康干预,因此并没有让学生养成一个自我修复、自我疏导的心理问题解决模式,使得学生不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修复能力。综合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问题,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而言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并不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解决、自我疏导能力。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设计

为了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本文专门设计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中,分别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设计,使得按照这一模式所设计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1.在实践安排上,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为了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覆盖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学生的全部学习阶段中都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而且针对不同环节、不同的热点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事实上,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几年时间中,不同的时间阶段其学习要求、学习特点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学生在刚入学时,更多的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学生在学习的第二年,更多的是解决人际关系、情感恋爱等问题;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中,更多的是需要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人生观、职业观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潜在心理问题,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始至终都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获益。

2.在教学理念上,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的心理问题治疗是有很大差别的。心理问题治疗是专门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这种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去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因此,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理念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核心,而不是盯着针对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和疏导上。

3.在教学内容上,关注与学生相关的热点问题,疏导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社会上的各种热点事件以及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事件时刻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中,每一届的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都各有差别,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要紧贴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逐年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当前社会、满足学生需求。只有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让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疏导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

4.在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我疏导心理问题的习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不同的心理健康概念、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会让学生慢慢地习惯于去接受别人的指导和被动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形式上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互相进行开导和交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自行地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这既有利于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能让这些参与心理健康疏导的学生慢慢养成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习惯,培养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教育;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教育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心理教育的经验,学生所产生的众多心理问题不是几堂简单的心理学教学便能够解决的。在疏导、解决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班主任应树立全新的理念,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教育工作,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教授知识、培育具有强大内心的人,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疏导教育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一)发展生心理问题

发展生是成绩优异、学习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天资较为聪慧、学习成绩较为优异,光环效应的影响往往使教师和家长主观地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是很优秀的,致使他们只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与提高而忽视了疏导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这一心理状态的持续,会使得发展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上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他们所得到的过多的荣誉、赞扬、爱护和关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众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发展生上的主要表现为:嫉妒心理、虚荣心理、自居心理、自傲心理。对于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育疏导。

(二)发展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合理自知法

一般而言,发展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突出,他们能够给予别人正确中肯的评价,看待问题也能够深入本质,但是对自己而言则往往会只保留优点、忽略了缺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对他们的错误心态与危害有一个正确地认识,继而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疏导、纠正,比如让他们参加自己并不具优势的项目,同其那些平日里他看不上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竞赛,让他们在经历失败后能够辩证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教育他们在今后应对所有问题、所有人有一个辩证地认识,人无完人,不应忙不自大。

2.心态异化法

人在犯错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忽略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意识到所犯错误对他能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以及自身的缺点。当他们在犯错后处在第三种心理状态时,是教师最佳的教育批评时机,这是因为只有在发展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与不利影响有一个强烈、深刻地认识时,才能够正确判定缺点的所属性质,进而产生错误纠正的欲望,在这一时机所开展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好地效果。

3.自我内化法

发展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有着一种似本能的对他人的排斥性,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对这一类学生过多的批评,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正确方法是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自我反省,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从易到难、从小到大,进行自我内化、自我约束,持之以恒,逐步完善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德才兼备的发展生。

二、可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可发展生是一个班级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性格怯懦、欲进畏难、满足现状、渴求进步。对于可发展生,班主任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教育。

(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

可发展生有着易于分化的特征,他们是待发展生到发展生过渡的中间环节。班主任应对这一群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继而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一群体进行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正确方向。

(二)创造良好的进步契机

在切实详细的了解可发展生的信息资料后,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与政策,例如可选择适当的学生让其担任班级干部;将班级活动任务交给他们去干,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应更多同发展生进行教学互动,使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地学习、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

(三)分类指导,助力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

可发展生普遍有着渴求进步的需求,教师应善于发掘并利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可发展生而言,可开展学、赶、帮、比、超的竞争性活动,给他们注入进取奋发的活力。对于有进取心而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而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强化他们求上进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如何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多辅导、多家访,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的精神,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对于胆小怯懦的可发展生,教师应多体贴、亲近他们,帮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课堂或平时尽可能多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表扬与肯定。

三、待发展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教育方法

待发展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这一学生群体转化发展的前提是心理障碍的矫正与疏导,他们一般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障碍问题:戒备性心理、厌学性心理、自备性心理与逆反性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待发展生遇到了挫折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疏导,排除心理障碍,弱化排除不益情绪,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质,大发展生的转化工作则往往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待发展生心理问题教育与疏导的方法主要包括代偿迁移法、心理置换法与宣泄疏导法。

我们不应一昧强调待发展生身上的缺点,还应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学习的失败和品德的欠缺而忽略他们的长处与优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待发展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更好地鼓励他们,促进他们转化、成长进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同其他人分享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快乐,重新树立对学习与学校的兴趣,克服畏学、怨学的情绪,提升待发展生群体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内心树立正确的动力。

结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知识渊博、智商超群的人,我们更需要社会整体大众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优秀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的前沿,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素质教育与时代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1]于亚杰.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228.

第4篇

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是工会关注的现实问题。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学校和谐发展,这是学校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工会要在凸显人文关怀、强化心理疏导、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让教职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形成促进教职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环境。在此,笔者就学校工会在教师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工会在教职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一)心理疏导,缓解教职工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和谐社会不但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人的自我身心和谐,其前提就是心理健康。教职工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会造成不同的文化理念碰撞,加上工作压力大,让他们身心感到疲惫,这种状况使得教职工心理素质承受着考验。教职工心理失衡而得不到及时疏导,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挫伤教学积极性,更会影响学校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工会组织要密切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二)心理疏导,是工会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是工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作为群众组织,工会更应发挥联系教职工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教职工调适心理。在个人心理方面,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生活观念,使其明白,通过努力你也会成功;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方面,营造一种相互欣赏、的人际关系氛围;在促进教职工与学校共同发展方面,帮助其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为教职工成才提供培训与实践的机会。

二、学校工会在教职工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职工提升心理素质

工会重视和加强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两个层面实施。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时,引入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教职工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应对压力能力。二是对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开设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其调整认知模式,缓解或调整由于认知错误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使其能自动消除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明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二)开展家访谈心活动,帮助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把思想工作从学校延伸至教职工家中,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做法,也是工会与教职工增进了解、相互沟通的有效渠道。通过家访这种传统的、富有成效的方式,即可让教职工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地倾诉内心感受,缓解心中苦闷、烦躁、抑郁情绪,也可通过家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切地感受教职工的所想、所需和所求。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教职工,要抓住他们自尊心强、遇到困难不愿寻求他人帮助的特点,主动热情地找上门去关心他们的内心苦闷,做好排忧解难工作。让交流双方感受到彼此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相互的信任关系就有了基础,教职工也就愿意袒露心扉,倾诉衷肠,在聊天的轻松环境中缓解压力。

(三)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帮助教职工释放心理压力

有句话说:人,是爱玩耍的动物。可以想象,负面情绪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怎样的痛觉。一些心理调适能力比较强的人,就是通过玩乐来释放情绪的。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陶冶性情的文体活动,能为教职工发泄情感创造空间,益智强身的文化娱乐活动,能让教职工以平和愉悦的心情面对工作和生活,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从挫折中反省自我,最终达到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效果。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对教师群体形成巨大压力,使心理疏导愈来愈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普遍要求。一个优秀的工会工作者,一定要学习掌握心理疏导技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教职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就能形成促进教职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创造一个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环境。

第5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疏导

[作者简介]胡峰,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经理(党委)办公室主任,新疆克拉玛依834002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025-03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工作质量与标准的升级,企业内部工作节奏加快已成为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对于现代企业员工来讲,要想保持自己的职位、获得晋升机会,或者是谋求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工作中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伴随而来的员工与工作、与家庭、与学习等诸多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增多,员工与企业及管理者间的隔阂加深。众多实例说明,这种挥之不去的不良情绪,困扰着企业各级管理者。

一、影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作为中石油的下属单位,笔者所在企业的业务工作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本企业的员工常年工作在2000多公里的管道线路上,既艰苦,又枯燥,这对员工的体力、精神消耗比较大。近年来,本企业人事部门和工会通过不间断地对在职员工,特别是对长年工作生活在野外站点的员工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责任难以兼顾。由于员工长年工作生活在偏远站点,家庭无法很好地照料,工作与家庭关系的调和难以顾全。尤其是夫妻两地分居的员工和有子女的员工,一定程度上存在生理、心理上的不适症状,矛盾、焦虑的情绪不同程度存在,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健康水平不太高。

(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在偏远站点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倒班制,员工之间、员工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虽然企业各级管理者想方设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沟通交流活动,但是部分员工仍有情绪波动、抑郁和自闭倾向。

(三)工作任务不断增加。随着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调整,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员工数量较过去大幅度减少。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水平、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员工们所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加,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对此,员工感觉工作头绪多、动脑筋思考多、加班加点多,超负荷工作还无法缓解,使人感到身体透支,心理压力增大,思想倦怠。

(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以及新生代员工的教育、成长环境不同,过去石油工人“三老四严”的作风很难广泛推行。对企业的管理者而言,现在的员工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强,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二、加强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心理影响着行为,只有心理健康,人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工作能力乃至思想道德才会正常并不断提高。不健康的心理必然带来不健全的人格。现代企业如果不对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就会形成更大的“心结”,累积更多的不满情绪。不仅影响员工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员工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心理疏导来使员工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目前,我们有些管理者在要求员工承担工作任务时,讲究工作方法、措施较多,忽视了精神因素对于人的付出程度、贡献的影响。在工作任务繁重时,员工的心理焦虑会成正比增加,在烦躁不安中必然影响工作进程和工作质量。因此,在工作压力暂时无法缓解的时候,应该多从心理疏导的角度,加强员工个性心理教育。

(二)人事安排上的不尽合理之处,需要心理疏导使员工以平常心对待。油田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特别是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站点、沙漠腹地等距离城市、生活基地较远的员工,现实中存在着照顾不到家庭、孩子、夫妻分居等矛盾,在未得到相应解决时,员工的心理失衡、心理困惑会演变成工作中的不安心、不敬业、思想波动大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通过心理疏导增强信念,加深理解,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三)工作的责任心、上进心匮乏,需要心理疏导加强员工责任意识。理想退化、“越来越现实”、职业荣誉感欠缺等会导致员工上进心不强。这些深藏在内心的东西往往会通过工作上的被动应付、职业倦怠、缺乏新意来体现。在对付这些心理上的惰性时,要减少或不至产生“逆反心理”,心理疏导比起僵硬的说教更能让员工接受,更能激发员工的活力,更能增强员工作为企业主人的责任意识。

(四)物质和欲望的渴求。需要心理疏导使员工得到心理上的平衡。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物质欲望会不时地刺激着员工们的感官,引起心理上的波动和心理渴求。杜绝是不现实的,放纵也是不负责任的,这时通过平衡心理方面的预防性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持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与金钱、名利、地位间的关系。

三、做好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到企业,同样需要时刻重视广大员工心理健康,以科学的方法丰富队伍建设手段。目前,加强员工心理疏导是一项无法回避的课题,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出发,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更好地发挥心理疏导在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思想重视,规划在先。各级部门,特别是领导者要以人性化的视角,重视员工的心理疏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员工思想教育和能力提高的基本环节加以研究,要纠正那种认为开展不开展关系不大的认识。在通过深入基层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全员轮训、个别开“小灶”等途径,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整能力,促进员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内培外聘,强化学习。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同时,创新思维与观念,把现代心理学知识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引导政工干部、各基层站队党支部书记参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员工思想教育。其次,与心理培训机构取得联系,聘请心理学专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使员工懂得身体保健的同时,如何做好心理保健,保持身心健康。

(三)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心理疏导是科学性较强的手段,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并遵循成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

以凸显实效。具体应体现三条原则:一要坚持正面疏导。从基础出发,导入易懂、易接受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专家讲解、辅导,帮助员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大家从心理的角度主动考虑自身修养的加强和思想调整问题。二要从分析人手,查找员工的心理问题。通过积极中肯的剖析,灌输努力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要坚持因人而异。进行心理疏导时,关注员工心理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疏导活动,并根据“个例”,实行必要的“专家门诊”,以便对症下药,提高疏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在开展心理疏导时,一定要避免夸夸其谈、空洞说教。应善于把握员工的心理动态,从解决实际问题人手,使大家能乐于听、能听进去,使他们得到切实的关心和理解。如为一线员工做心理疏导时,可能会碰到对企业规章、政策了解不深的员工的误解甚至谩骂,对此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耐心、细心地从化解怨气、理顺情绪的角度进行心理疏导。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

一、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在职业学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从普遍规律角度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疏导他们因受生活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会遇到学习新知、处理人际关系及实践运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青年发展时期,其思维和心理正处于活跃和发展阶段。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引导,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普遍规律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相似的心理问题。从调查数据发现,我国职业院校半数以上都已经开始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有关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之路发展[1]。

2.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倾诉心理问题和寻求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和建议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职业学校的学生会遇到很多难以预知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困扰。在以往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们只能向身边的朋友和老师倾诉并希望得到一些帮助,但这不是专业的,也不是科学的。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学生如果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可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也可以通过向专业人员询问或者讨论的方式排解心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其他课程提供辅导。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积极影响,起到心理和思想层面的辅助作用。学生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之后,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积极向上,随之会对周边的事物及学习的课程更加用心地思考和努力,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也可以运用其中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好感度。比如说,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这时就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心理测试和培训方法。

二、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范围内很多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类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下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活动课,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在职业学校内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谈开设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学校中普通的专业课程是不同的,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职业学校的有关辅导人员认为这是一门“形象工程”,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来投入,只需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可。学生们爆料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是很不认真的,并不配合教学活动[2]。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生动活泼的开展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职业学校开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程选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基本上仿照普通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需要教师为他们做示范,因此普遍采用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学生认真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这并不适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打开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沉闷的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只有营造热烈的氛围,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疏导作用。

职业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扭曲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理解,忽视了它最本质的疏导作用。很多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是非常死板的,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这样做仅仅是让学生们学到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错误的,因为收获新知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们掌握真正的心理疏导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扭曲理解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核心原因。

三、职业学校采取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面对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强化是职业学校有关教师需要正视的工作。下面探讨职业学校应当采取的恰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分别从深化理解与重视、改善教学方法及确立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1.讲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深化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转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和态度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一步。教师和学生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主体,双方在其中积极配合,有利于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职业学校的校方领导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深化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它的本质与价值。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它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试图分析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希望运用一定的思维和心理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走上心理健康的道路。当教师和学生真正理解以后,那么他们就会明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多么的重要[3]。比如说,河南省某高等专科职业类院校发动全校师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采取以讨论和探究为主的教育方法。

采取恰当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效果的第二步,关系到开展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适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方法,呈现的效果为共同讨论和探究等。因此,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学校推广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比如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讲授“如何应对考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应对考试的经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然后由老师对这两种态度的利弊进行评价,探究其中的心理活动。

3.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素质评价体系。

确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素质评价体系是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效果的第三步,从预期与结果两个端点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限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解决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传授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科学完善的目标可以为教师的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和内容范围。它的素质评价体系与普通的课程的素质评价体系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判断案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让学生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法。这样实践性强的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更能反映学生在其中收获的成果。

四、结语

深化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采取讨论和探究的活动开展方法,确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们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21):15-16.

[2]韩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5,5(10):179-180.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外部环境影响和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惠州市惠阳城区这个以个体商业为主的特殊地理环境,毗邻港澳等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卡拉OK歌厅等场所及各种网络污染;再加上自私、拜金、不遵守规则、赌博、吸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爱的关怀,出现早恋、自卑等现象;又或是学校教育中因成绩不理想而被师生冷落,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束缚状态中,导致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于是,各种不良的因素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在严重侵蚀现在的中职学生。

这些不利环境决定了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学校如果还用过往的一大堆管理规定强制“灌输”给学生,德育管理部门仍沿用“警察式”的监管,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高度不满和心理抗拒,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对立面,这对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开展好形式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服务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更新德育观念,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疏导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研科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为主线;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探索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建立以“心灵家园――学生心灵的港湾”为主旨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心灵志愿者协会”,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自省级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立项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得到学校更大力度的支持,在软件上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在硬件上也不断完善。建立起环境优美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的服务宗旨是“尊重、理解、同感、助人、保密”,给学生一个温馨、安全的倾诉空间。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安排有心理教师值班,向全校师生开放,通过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如学习、就业、恋爱等问题,及时缓解学生因心理而出现的各种矛盾。心理咨询室的建立满足了学生心理预防、心理疏导、心理诊疗三种不同心理疏导的需要。这种全方位渗透式的德育管理模式,使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课、心理辅导外,学校还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疏导,此举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

每学期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很好地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中心理有偏差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排解他们心中因家庭、就业、恋爱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困惑。

“心理家园志愿者协会”是我校最活跃的社团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创办了自己的专刊――《心灵家园》,它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又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每年都开展“5・25心理健康周”,活动形式主要有:现场心理咨询、现场心理测试、团体游戏、学生手抄报或心理论文评比、心理剧表演、校园广播、心理电影赏析等。健康周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还营造一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此外,“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成员还积极走出校门,参加各级文艺表演和献爱心活动(如到敬老院献爱心、儿童节慰问、省运会志愿者服务等),培养他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得到启示、成长。学校每学期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鼓励。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价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学生对学校管理认可度提高了,学生和教师对立面减少了,后进生比率也在下降。学生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对就业的彷徨心理,心理教师的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心理教师李惠坚根据实际撰写的《中职学生心理咨询形式偏好的调查》获惠州市2010年中职学校教师论文一等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玲琳老师撰写的《一例考试焦虑案例报告》2011年获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评选二等奖、《一例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报告》在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由她主持的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立项课题。

此外,2011年,“心灵家园志愿者协会”被评为“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千个公益项目”的荣誉称号。

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同行的认可。惠州市教育局要求我校这一做法在市、区推广宣传,吸引了上级领导、专家到我校进行德育转型调研。

第8篇

关键词:油田;驻外员工;心理健康;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34-01

油田是高风险性质的企业,野外作业、连续作业、苦脏累的岗位较多。近年来,随着部分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内国际市场施工的员工越来越多,他们不仅要面对工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等困难,还要忍受远离亲人的煎熬。这些都对油田企业驻外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驻外员工心理健康对建设和谐油田的重要作用

随着油田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外部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在外部市场施工的队伍也是越来越多,员工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身体、家庭和睦,更关系到油田的和谐建设。

(一)员工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油田的基础。员工每年由于心理健康引起的医疗费用和缺勤率、事故率上升给油田的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设和谐油田需要员工的健康心理作为精神支撑,员工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员工经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负担重,这个单位就没有和谐的基础了。因此,要把加强员工心理健康作为建设和谐油田的一件大事来抓。

(二)员工心理健康是完成外部项目的保障。面对陌生恶劣的环境,要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离不开一支团结拼搏、善打硬仗、身心健康的队伍。如果员工经常出现抱怨、发牢骚、打架斗殴,甚至是精神抑郁、悲观厌世等现象,那就证明员工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

(三)员工心理健康是打造幸福家庭的根本。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直接体现在员工的工作态度上。家庭幸福的员工,工作时积极性高,精神饱满,容易与人相处;家庭不幸福的员工,工作时情绪低落,动不动就与人争吵,或不愿与人交流,严重地还会出现精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员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只有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态,才是建设幸福家庭的根本。

二、油田驻外员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油田企业驻外员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社会的,有来自于企业的,还有来自于自身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家庭矛盾、意外事件是影响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工作环境引发的心理问题。油田驻外员工大多在野外施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施工周期短则二至三月,长则一至两年,业余生活单调,缺少亲情的关爱。长时间处于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生活中,员工就容易出现急躁、郁闷、易怒、发狂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二)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问题。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造成外部项目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前关系紧张。一旦出现管理不善、奖罚不公、沟通不畅,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使员工产生失望、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人冷漠麻木、冷嘲热讽、缺乏同情心,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等。

(三)工作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外部项目工作节奏快,为赶工期让员工超时限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员工还要承受项目亏损、职务晋升、素质提升、不适应岗位需要等各种压力。这些压力的困扰,会造成如缺勤率、事故率高和工作效率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四)家庭矛盾引发的心理问题。驻外员工由于工作生活在外地,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家人患病不能照顾,子女学习无法尽到责任,这些矛盾导致家庭破裂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感上的伤害对员工心理的冲击是最大的,多数员工因无法承受而出现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抑郁症等心理或病理疾病。

(五)意外事件引发的心理问题。外部施工项目大多位于环境偏僻、条件艰苦的野外,属于高风险岗位。一些国外的施工项目,驻地就在沙漠或原始森林中,野兽出没、多种疾病、反政府武装等危险相伴。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不仅威胁到驻外员工的生命财产,还会对心理较差的员工造成极大的心理震动。

三、增强油田驻外员工心理健康的几点对策

员工心理健康对于油田企业外部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优化工作环境。大力改善驻外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配备先进的施工机械和完善的生活设施,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让员工吃得满意、住的舒适。建立阅览室和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环境给员工带来的不适。

(二)加强心理疏导。针对驻外员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监测、评估和预警。组织心理疏导专家调查了解驻外员工心理状况,对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康复治疗,帮助其早日恢复健康。组织政工人员参加心理疏导知识培训,掌握心理疏导技能,及时为驻外员工提供服务。

(三)重视人文关怀。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关心、尊重和爱护每一名驻外员工,经常与驻外员工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把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驻外员工甘心情愿为项目的完成尽职尽责。

(四)搭建成长平台。积极组织驻外员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购买各种专业书籍,鼓励员工进一步深造,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工作中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对于表现突出、能力优秀的驻外员工,要大胆使用,敢于提拔,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

(五)打造幸福家庭。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休假,因工作关系不能回家的,安排探亲房,组织驻外员工家属子女探望。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两地情”联谊活动,通过网络、视频等增进夫妻感情。建立定期探访机制,切实解决驻外员工家庭实际困难。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和姐妹献爱心小分队上门服务,为驻外员工解除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

作者简介:吴传林(1974-),男,汉族,浙江庆元人,经济师,党总支书记、副大队长,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套管配送大队党总支书记,主要工作方向: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海清.对油田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的探讨[J].政工研究(中原油田内部刊物),2009(4).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应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由于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并且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缺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存在更大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水平。

2.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虽然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正是因为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性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表面形式,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应该实现专业化。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

这主要体现在用心理健康教育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淡薄;还体现在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简单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疾病加重,无法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非常不利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

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高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谈心、咨询、小组讨论、邀请心理专家讲座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校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应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教师对心理学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非常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克服挫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高校通过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4(09).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

第10篇

【关键词】 心理疏导;探索思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7-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长期身心劳累疲惫,其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增多。如何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和谐的劳动关系,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医院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现实课题。

我们的做法是:

1 依托信息平台,掌握动态积极疏导

1.1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一是通过医院 “院长值班月”、“领导接待日”与院长热线电话,听取职工意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二是通过工会职代会、院情会、职工议事会,以及召开各种对象参加的职工座谈会,直接听取、收集情况,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三是通过网络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内网留言簿的作用,收集职工意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1.2 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分层次进行重点疏导 一是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疏导,帮助新职工认识医院发展特点及其卫生行业个性特征,让新职工明确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二是对业务骨干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疏导,通过教育疏导,帮助业务骨干以良好的心态与职业道德,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三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价值观”疏导,倡导“仁心仁术、博学博爱”的价值观,稳定核心团队,服务病人,造福一方,推进医院与社会、医院与病人的和谐。

1.3 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一是建立职心理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对专业机构明确诊有心理疾病的职工,人事部门进行备案。二是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服务、阵地保障等。三是凡参与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人员都应做好保密工作,对其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2 依托文化平台,正确引导释放压力

2.1 引导职工融入医院建设发展 一是对医院精神、服务宗旨、发展理念等进行学习宣传,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医院建设,让职工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从每一个环节、从一个细节上履行医务人员的承诺与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引导职工投入到医院开展“党员一面旗”、“感动一医”人物、科技创新旗手评选等竞赛工作之中,让职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丢掉郁闷,获得快乐,收获喜悦。

2.2 引导职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一是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职工每年培训2次以上。二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让职工与管理者正面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倾泄烦恼,解除心中的疑惑,缓解职工的心理情绪。三是让职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释放压抑,保持心理平衡。

2.3 引导职工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一是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荆江之春”、“荆江之秋”职工联欢会、5・12护士节晚会、职工乒乓球比赛、职工羽毛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支持职工文体沙龙等社团活动,鼓励职工通过“兴趣小组”,自娱自乐;三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适当的调节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

3 依托管理平台,制定措施主动干预

3.1 日常工作抓规范 一是医院成立了成立医院职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二是明确了工作职责,出台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计划与措施。制定了《职工心理危机处理应急预案》与《职工心理危机处理工作流程》。三是建立职工心理危机保障机制,发挥心理咨询门诊与专家组的作用,医院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和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敏感时期抓防范 一是在医院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前后,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预先进行控制,确保职工思想的稳定,确保重大改革方案能顺利实施。二是在重大人动之前,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定团结。三是在季节性变化容易诱发心理疾病等敏感时期,要求医院职能科室及相关科室要关心疑似心理疾病的职工,主动沟通,加强防护。

第11篇

3个多小时内,11名被伤痛困扰的特战官兵全部去除病痛,恢复健康,在场观众一次次拍手称赞。

同时,这个团队还手把手教授了官兵腰部、颈部、膝盖部等多套科学、实用的保健操。

本刊讯(通讯员 沈栋文)初入“三伏”,全国“三大火炉”之一的山城重庆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武警重庆总队七支队的官兵在训练场上精神昂扬,生龙活虎。该支队针对夏季天气炎热、执勤巡逻兵力紧、军事训练要求严、官兵思想压力大等特点,集中组织心理骨干深入执勤和训练一线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采取多种手段积极缓解官兵心理压力,使官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任务和训练,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水平。

第12篇

1.人际关系改变带来的压力

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个体与导师及同学间将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与本科不同的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组为单位,班级概念较为淡薄,人际交往面较窄,个人容易变得孤僻,自私,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另外,研究生生源复杂,很多其他院校考入的研究生由于自身学习功底薄弱,容易产生自卑、逃避与他人接触的心理,轻者影响课题和科研进展,重者延误学业从而引发其他心理危机。

2.就业造成的压力

2014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了28万人,毕业生将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就业难现象已波及到研究生这一群体,很多研究生希望通过读研来提高学历层次、提高就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且在择业过程中的好高骛远导致择业挫折和失败,极度挫伤其追求成功的积极性,甚至怀疑读研的价值,这种矛盾心态一旦得不到有效化解,则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当前,多数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而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加,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建立心理健康三级网络。第一级是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及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对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指导。第二级是以学院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及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落实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举措。第三级是经过系统培训与培养的研究生心理骨干队伍,以班委、宿舍长、教研室负责人为主,此群体深入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每周不定期召开骨干例会,汇报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便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建立网络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强有力的服务队伍,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不定期的对研究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过网络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跟踪和关注,对心理健康指数较低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及时进行矫正和疏导。第二,把握规律,做好关键时期工作。研究生心理问题有较大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但其中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经过调查,研究生最易出现心理困扰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开学后的1~2个月,这段时间是研究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部分读研目标不明确、对研究生生活期望过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第二个时期是研究生在课程结束临近阶段,这个阶段学业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在结束课程之后但还未正式进行科研过程,心理最易产生空虚感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毕业前3~5个月,这个时期研究生们承担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因此,有必要把握好这些关键时期,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注重进行引导,及时将心理问题控制在萌芽中。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不定期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邀请学校、校外知名的心理专家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人际交往、恋爱、师生关系处理及科研压力缓解等方面给予研究生专业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研究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4.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

第13篇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大,心理上和思想上容易出现障碍,既往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易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和思想问题,由此,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教学应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有关心理疏导方面工作的开展,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关系的探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式是通过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实际是强调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心理疏导最初是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一个概念,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理论,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互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在工作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借鉴、加强协作,发挥它们的联动效应,塑造大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合格人才。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1.受教育者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受教育者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通常将心理疏导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相混淆。某些学生认为心理疏导对象是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的群体,这说明这些大学生对心理疏导对象存在误解,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停留在治疗心理疾病层面,忽视心理疏导是从心理层面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思想意识等实际问题的深层次的重要内容。

2.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某些从事辅导员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非科班出身,没有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方面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忙于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技能。

3.高校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

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需要学校多方面的心理疏导资源,拓展心理疏导的新空间,形成目标统一、相互配合、全方位的心理疏导网络。另外,心理疏导机制还需要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整个疏导环节的和谐。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证明:一个机构或者团体若有着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即使在各种条件极端差的情况下,学生也能保持好的心态,进而克服种种困难,甚至创造出奇迹;相反,心理疏导机制不健全,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不能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即使在优越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或开展活动,也不能取得成效。因此,心理疏导机制的健全与否,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这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疏导

1.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水平。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进入大学后,身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课程、远离家乡,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感到无所适从,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心灵冲击。近年来,有些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鼓励相关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2.高校应完善心理疏导机制。

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出现,与多个诱因有关联。近年来,某些高校学生因为心理障碍或是精神疾病导致各类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心理疏导机制。要以人为本,从关心、爱护的前提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中心,构建各级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工作体系,加强个体心理排查工作。

3.需要创新心理疏导方式。

传统的心理疏导方式为:教育工作者一味地与学生谈心,通过交谈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常与躯体疾病有关,躯体疾病常伴有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问题常呈现躯体化表现,二者在生理解剖上存在一定的关联。建议学校适当增加健身设备、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灵协调、健康发展。高校还应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为以后的交流打好基础,可以通过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思想交流,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慢慢地敞开心扉,融入集体。

4.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之乐于疏导。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深入探索学生的心灵,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心与心的触碰,这样学生才会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倾诉、提问,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系无声”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滋润大学生的心田。心理疏导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行为,所以要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很丢人”的误解,让学生明白:心理咨询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给学生提出建议,加快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小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引导的有机结合[J].商,2015(3):66-67.

[2]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0.

[3]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04-108.

第14篇

1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心理疏导遵循了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思想观念的提升。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其内心的困惑,使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来看,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当前大学生出现的思想困惑、心里苦恼、情绪阻塞,一般都通过找辅导员谈心、交流等方式进行排解,所以注重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人们思想困惑、消除人们心里苦恼、疏通大学生情绪阻塞等作用,发挥了心理疏导的功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增强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教育的科学性,但这一切要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广泛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疏导方法为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非常复杂,而且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和情绪,情感乃至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障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掌握心理疏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要求。

2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的途径

第15篇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校师生,对返校后的师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出预判,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构建平安、和谐、友善、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心理保障。

二、组织机构

负责人:

三、工作对象

全县中小学师生。

四、工作方法

(一)组建志愿者团队

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招募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组建县教体系统抗疫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建立微信工作群,为开展团体辅导、一对一的线上与线下心理援助服务提供人员保障。

(二)开展培训

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录制复课复学后心理咨询与干预培训课程,对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和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抗疫心理援助技能培训,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援助活动的流程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请各校心理健康教师于4月26日登陆QQ“县校长工作群”,下载视频学习,并制定本校工作方案,于5月9日前将本校工作方案发至中心邮箱1914586469@qq.com。

(三)广泛宣传

1.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编制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小贴士。各校以手册或活页等形式发放,让师生了解,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应对,如何求助。

2.各校心理健康教师要深入有武汉和湖北等疫区归来学生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帮助来自疫区的学生和其他同学正确看待肺炎疫情,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深入排查

在全县中小学推广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之一。

心理健康委员的主要职责: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上报;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积极关注和主动帮助。

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心理健康委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心理健康委员实行双重领导,发现问题既要向班主任报告,同时也要向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报告。

为有效开展工作,各校须尽快确定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名单,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和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登记表”,于5月9日前发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邮箱:。

(五)开展援助

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处理。如果案例复杂,或者案例较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可申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援助。如果案例过于复杂,可申请中心开展同辈督导,一起讨论案例,共商对策。

(六)及时转介

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超出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心理健康教师要严格遵守心理咨询伦理,及时转介,或者上报中心,由中心来评估、转介。

五、工作要求

(一)各校要高度重视,规范组织,认真推进并完成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配备。

(二)各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都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免费为师生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