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学英语 素质教育 内涵 目标 原则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局限于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这使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和推广,英语教学中开始逐步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交际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此,该文以中学英语教学为研究背景,企图对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1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素质(quality)是指人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的需求,促进其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提高与发展。在今天,英语作为全世界共同语,在各个领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英语素质教育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获得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能够综合运用英语资源的人才教育。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申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为中学英语教育注入了无限生机。新课程改革后,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具以下基本特点:第一,中学英语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第三,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现代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由知识教育转向以知识为载体的素质教育。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一,知识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听说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常识。其二,能力目标。这一目标主要强调意义性仿效,加强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创建英语角(English Comer),创设英语教学情景。其三,素质目标。英语教学素质目标是高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动学生进行多项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度的了解,提高语言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
2 实施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则
首先,全面发展的原则。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交际在课堂上生动精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应多采用鼓励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成效。其次,整体性原则。中学英语教学要求对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面训练,要求教师结合课文的语言实践活动去教授语言结构,采取以语言的功能、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为主体的整体教学方法。再次,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原则。动机、兴趣、习惯等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作为英语教师,要及时地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优良的学习素养。
3 实施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3.1 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复合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要具有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视野,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根据我国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汉语知识和能力的素质、科研能力素质、社会交际能力的素质等。要具备以上素质,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3.2 英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使英语教师认识到英语素质教育的本质,要切实转变观念。第一,转变英语教育目的观。英语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和谐的发展。树立重视发展学生的交往力、表达、思维、自学和创新等能力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这些教育观念才有可能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第二,转变英语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观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的规格。就中学英语学科来说,英语教学质量要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重视了听、说、读、写等全面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第三,转变英语教学方法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交际性原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言活动中枢,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3.3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第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促使教师变单纯知识传授为能力素质培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及个性发展教育。第二,优化教学过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情景、知识的视野、探究的过程以及运用的效果。第三,优化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难度适当,贴近学生生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最大收获,达到培养英语综合素质的目的。第四,优选教学方法。选择教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智力情况来选择。同时,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修养、条件和特点,教师应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第五,改革教学评价。英语教学评价的原则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透明性、多样性等,评价方式灵活,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因此,改革教学评价就是能够及时检查、反馈、调整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偏差,它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地检查或价值判断,从而促使中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
达成。
3.4 加强多种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必须选择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应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法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分组教学等。第二,情景教学法。教学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学习内容,这是英语教学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包括实物演示情景、音像表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问题探究情景等。第三,课外泛读法。广泛阅读是带动语言学习的一条重要手段,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第四,教学方法还包括英语朗读法、英语表演法、循环记忆法等。总之,只有结合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关键词】大学教师素养 必要性 条件 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60-02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的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教育方针是否能贯彻,还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绝不能仅依靠某一个教师的努力,而是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一 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和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并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善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 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1)良好的师德修养。(2)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中,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必备条件。
三 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后,就应从这些条件入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提高。
1.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可见,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在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也要做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其师德修养。然而,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以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第二,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并加以借鉴、吸收,形成一套适合提高
自身道德修养的理论及方法。
第四,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提高教师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作为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学生会把教师的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要专、要深,对其他知识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和综合性,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就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尽管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具有先进现代教育观念及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第三,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呼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培养途径中,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素质 提高 师德 创新
Necessity and main way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Yang Xue
Chuxiong Pharmceutical College 675005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e must first have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the key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Quality:To improve;Teachers'code of morality;Innovation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人”。[1]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的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教育方针是否能贯彻、还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要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绝不是依靠某一个教师努力的结果,而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讨论不断地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并产生“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在对“素质教育”的阐述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为什么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2] 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社会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其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富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明确成为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①良好的师德修养②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方法。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后,接下来就从这些应具备的条件入手,对教师的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的提高。
(一)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可见,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师德修养。然而,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
1.以科学理论为导向,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有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就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自身的道德修养
3.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过程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世纪——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去了解不同的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加以借鉴、吸收,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的理论及方法。
4.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工作中,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学生,他们会把教师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任的学科要专、要深,对其它知识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性,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学习教育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的规律,促使教师终身学习的养成。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学实践。以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在课堂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技能,以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学校应对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激励教师,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又价值的科学知识成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尽管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较高效率的优势,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具有较强现代教育观念及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1.改变教育观念
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教育的功能。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怎样做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3.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呼吁教师于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材,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各条件的培养途径中,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的核心标准。[3]提高大学教师素质的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10-211页
[2]胡俊生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须打“组合拳”[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
[3]陈玉强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59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为了适应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四有”公民奠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为了适应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四有”公民奠定基础。基于此目的,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上。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即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古人强调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时,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比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如何预习,如何观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了“四化”学习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过程“主动化”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三点工作:第一,求知准备,重点帮助学生明确求知的目标、要求和方法,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必要铺垫;第二,进行探索,重点是启发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探索;第三,引出结论,重点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而达到主动求知的要求。
2、解题方法“程序化”
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解题时明确考虑哪些方面,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说说分析、操作思路,逐步让学生形成“程序”。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如不能简算,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并验算。如此长期坚持,学生逐步对四则混合计算形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我们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往往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运用,整体优化,发挥最佳功效。
如对于概念、法则及规律性内容的教学,可采用讲解、讨论并辅之练习法;对应用题的教学,可采用谈话、演示或尝试练习等方法;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采用直观演示或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在数数、量量、摆摆、画画、拼拼、剪剪中积累表象,逐步理解几何图形特征,应用计算公式。教学中必须长期坚持并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应用,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21-01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对于素质的理解,基本趋于两种解释: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又指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所以素质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指先天生理心理禀赋与后天获得的文化素养的“合成”结构;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合成”结构达到某种质量水平,具有某种价值指标意义。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等方面,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受教育者智力的发展,忽视素质教育,造成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应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而具有独特功能的音乐欣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是充满活力的艺术,可以激发与深化受教育者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中审美活动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愉悦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记忆,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可以用音乐情感培养出具有音乐情商的人。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的教育作用也是其他艺术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三、高雅艺术进校园
普通高校都很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过程中,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普及民族音乐艺术的音乐会进行介绍高校中如何普及音乐艺术教育。
2011年6月3日下午,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庆建党,迎校庆”中央民族乐团赴河北大学专场演出在我校多功能馆举行,前来我校的中央民族乐团是由庞大的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合唱队组成,拥有一批卓越的艺术家盛装出席。乐团团员娴熟的乐器演奏技巧,悠扬动听的曲目,令到场观众如痴如醉。整场演出包括管弦乐、二胡演奏、笛子独奏、琵琶独奏等11个国内外经典曲目,让全场师生观众尽情享受了一场民族音乐的盛宴。演出在民族管弦乐曲《庆典序曲》中拉开帷幕,艺术家们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奏技术诠释着乐曲的内涵。由国家一级演员唐峰领衔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国家一级演员张斌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曲调悠扬,委婉动听,令观众如痴如醉;以西洋乐器大提琴与民族乐器二胡合奏的流行歌曲《台》,新颖又独具风情,引来不少在场大学生的低声合唱; “2009年星光大道无冕之王”陈建强带来的原生态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抑扬顿挫,浓郁的陕北风情使现场气氛一度陷入,高雅艺术以美的形象、美的韵味、美的形式感染了每一位现场观众。一个半小时后,11首歌曲演出完毕,但精彩的演出使到场人员意犹未尽,自发站起热烈鼓掌。曲毕,在观众的邀请下,乐团又加演了《花好月圆》及《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和积淀,蕴涵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教育内容,这此民族音乐的盛宴正是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及与当代大学生,并给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起到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同学们在走进民族音乐殿堂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为进一步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自身修养,从而培养和塑造高尚的人格、纯洁的心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以及教育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思想的转变。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克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实现由过分注重功利的、盲目的追求教育的短期和局部效益的教育观向关注人的内在素质和全面发展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部门要转变思想,不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2)广大教师要转变思想,主要是由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由片面的知识讲授转向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由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3)学生家长要转变思想,改变那种读书就是要跳龙门的固有观念,升学并非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应根据孩子的特点积极对其进行引导。孩子的基本素质高了,就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就能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培训教师队伍、提升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当前,广大农村小学教师中存在思想落后、职业意识淡薄、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从两方面入手:(1)增强职业意识。教师专业化的首要品质是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这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动力。当前,由于很多农村教师把教学看作谋生的手段,积极性不高,这在农村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培养职业感、责任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前提。(2)搞好师资培训。要重视培训青年教师,使他们茁壮成长。每个青年教师都有美好的愿望,想干一番事业。学校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努力提升薄弱学校师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在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队伍,不断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需求。
三、优化课堂教学、减少学生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教师没有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实践活动;只注重书本,不注重能力培养;只注重自己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由填鸭式教学转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上来,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课时力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其次要打造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融洽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改变那种“我教你学、我训你听”的旧的教学方式。反对歧视、体罚学生,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再次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形成教师愿意教,学生愿学、乐学的局面。
四、加大学校质量评估体系改革的力度
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农村中小学要改革过去教学质量评价只看分数成绩的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体系。首先要改革传统评语内容的片面性和过去只注重分数的弊端,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整体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从而变单纯的成绩评价为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并突出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发展。这一改革能缓解师生考试分数的恶性竞争,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课业负担,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达到培养出合格加特长人才的目的。其次,评价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再次,评价要采用多样性,即指定性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采取平日考查、阶段考查、学生自查和综合考查相结合。多种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科学的评估体系,将会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是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三、农村英语教学提倡小班教学是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走出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困区,小班制教学将是未来可选的最佳途径。它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更容易根据课堂的情况及时地改变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四、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明确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继续重视考试分数,但绝不能将分数定位在起决定性作用的“唯一”位置上,全体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都应该从分数衡量质量的狡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建立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把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标准。另外,学生能否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都是评价的标准,既看升学率,也看合格率,还看成才率。学校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主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方式的改善,优化各地考试招生制度以及质量评价制度等,切实减轻受教育者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报告要求,笔者从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第三,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一基本道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阐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成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在此,笔者针对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阐述:第一,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第二,素质教育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三,素质教育要求突出育人的功能,在学生严格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鼓励和促进其培养和发展各自的特长与爱好;第四,素质教育致力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的培养。
三、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的学生教学管理
当前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国家、社会以及公民大众都已经将素质教育视为中国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层次。从广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影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质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因此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和改变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改革建立新的学校管理体制。
(一)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明确全面素质教育的总体教学管理目标
校长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校长的教育思想则首先要通过其所信奉的教育目标和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来实现。同时,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科学的制定学校的管理目标,并推动管理目标有效地被组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方向是向着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全民性,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第二,主体性,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基础性,素质教育要求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第四,整体性,素质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评价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各个组成因素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五,差异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上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充分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教育;第六,时代性,不同时代队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不同,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需要全面把握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和当代儿童、少年、青年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探索和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在此基础上将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目标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探索和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托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积极寻找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积极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教学管理模式和途径;其次,学校应该尽量做到扬长补短,依靠地域差异和区域文化特征,逐渐形成本院校实践和推动素质教育的特色办学思路。第三,学校要整体优化资源配置,以素质教育为契机,加快构建适应和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层次。
(三)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开放型教学管理体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建立以学校为主的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家庭、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场所,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然要求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的开放型的管理网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因为社会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依靠社区;第二,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多种多样的学校、家长联系制度,例如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教育等;第三,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因为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广阔的课堂,具有取之不竭的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
(四)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育体系改革
课程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教材与教育目标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课程教材体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新课程在课程教材体系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第一,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改革;第二,课程结构的改革;第三,课程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建立一个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学体系,而教学体系的改革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第二,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在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应该建立和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决策。国家要求我们共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学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其中,科学的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促进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涉及评价思想的转变、评价内容的完善及评价方法的改革等内容。学校应该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积极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四、总结语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小学 数学 素质教育 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发达地区小学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但是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约束,我们既不能模仿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小学,学生一般居住相对分散,交通条件落后,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十公里左右。由于经济不够发达,收入普遍不高,很多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居无定所,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应有的照应;很多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抚养,他们对孩子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大多偏于溺爱,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培养、思想的熏陶,学习辅导之职也成为空谈,使家庭道德、知识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管教,学生学习全靠自觉,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成为“特差生”。而且,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教学硬件落后,教育观念陈旧。此外,家庭教育方法不得法,家长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因此,落后家庭教育模式严重制约农村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知识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其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如果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一些有效途径以期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1.成立留守儿童数学托管班
建议由地方政府投入,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民工留守子女集中托管场所,招募有爱心并且文化素质较高的当地人和留守妇女照料这些孩子的生活,并负责对这些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和品德教育,实行统一监护,从而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和教育缺失的问题。在地方政府“托管之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立数学、语文等各种特色托管班,针对广大留守儿童们普遍存在的数学基础差问题进行系统辅导和培训,打牢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础。
2.实施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分层教学
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且“差生”多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3.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学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素质教育的成功,关系到农村小学生将来的成才,关系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小学一般地处山区,学校分布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地方办学条件差,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直接影响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科研能力缺乏等。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必须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内强师德、外塑形象、充实理论、更新观念;其次是加强校本培训,全面参与,注重实践;最后是加强内引外联,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家有关政策把欠发达地区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发达地区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和青年志愿者,弥补欠发达地区教师缺口并提高当地教师素质。
4.积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决现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合作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教师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能力等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注入式”现象,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欠发达地区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质量。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地方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想方设法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少年的托管力度,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善于培养和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其次广大农村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形成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最后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实行分层分级教学,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樊敏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J].科学教育论坛,2007,(11).
[2]胡建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2005,(7-8).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样,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来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近年来,笔者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感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然后按照其要求,以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新教材为依据,正确把握好课时教学目标,渗透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思想。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储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三、注重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教育的价值似乎就在于更快更多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积累。于是,我们自上而下地人为地从文化中编选主题、语言和材料,学生则被动地面对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学术性文化——社会精英们谙熟的知识与经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技术和观念地传授,努力的将这些文化堆积起来。这样,教育就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储存起来,并不需要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自我适应的价值。这种认知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一堵墙,知识砖块叠砌越高,个体与社会的割裂似乎就越严重。学生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却因为各知识都随相应不同的传递通道而存入大脑不同的“储蓄箱”中,而存储的知识又是面对着教师人为编制的与“储蓄箱”中相应的知识对应的各种特定的问题情景,因而无法在自我反思、探究、融合与重组中建构新的文化,也就难以面对来自复杂社会各种无法预见问题的挑战。要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知识社会化、使个体社会化。“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开放的在对社会探求活动中自我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22-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的练习,有利。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一、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事实证明,在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加强对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
3、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
4、加强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配合。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巩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考虑将体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让学生在费力的登山过程中学会坚持与互帮互助。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却是一项难得的机遇。
总之,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注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生综合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体育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为开发学生良好的素质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少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6(4)
[2] 韦谦,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5(1)
[3] 方永军,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一、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意义
心理素质包含心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或智力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也包含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理征(能力、气质、性格)等。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自身发挥心理潜能,保持心身健康的需要,而且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应当为优秀班主任所必备。这已为有关的调查研究所证实。刘兆吉等人对120名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大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100%),“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100%),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93.24%;100%), “师生关系好,有威信”(87.83%;100%),“有强烈的责任感”(94.59%;100%),班主任中“有大公无私性格”的占总数的93.47%。
二、培养和锤炼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施实素质教育,班主任仅有优良的心理素质不够,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这是班主任施实素质教育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所谓能力,就是班主任胜任本职工作的才能。能力的大小高低是制约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一般而言,能力大小与工作绩效呈正比。通常人们说某个人“无能”,实际上就是指这个人缺乏某方面的能力。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3)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班主任作为一般教师,自然应当具备这些能力,然而,班主任又不同于一般教师,有自身特殊的教育角色定位,必须具有胜任班主任工作需要的多方面的能力。
(一)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了解和研究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既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正常条件下的言行,又要考察他们在特殊情境中的表现;既要分析学生的外部行动,又要洞察支配他们某种行动的内心世界;既要注意了解学生过去的所作所为,又要把握他们的现在,甚至预测他们的将来。
(二)创建班集体的能力
一般而言,当班主任,不能建设好班集体,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不可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班级教育还是我们当今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班级授课制还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教育也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计划,主要是通过班级渠道贯彻下去的。因此班级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
三、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争取校长以及相关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俗话说:“干好干不好,关键在领导。”笔者认为一所学校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校长不善于抓管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措施置之不理,还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去管理,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因此,班主任更有义务建设和督促校长及相关领导加强管理,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争取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有如此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管理和教学,才能使广大教职工打破陈规,敢于开拓创新,大胆进行改革,运用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和管理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长、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班主任自身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学校、家长、任课教师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实施素质教育,惟有班主任起核心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形势下,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国情教育、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首先是班主任的责任。
(三)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
关键词:中小学 素质教育 实施 误区 出路 研究
素质教育,又叫创新教育,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种代表。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人的素质结构体系的要求,还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等都是人的素质结构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国家教委早在1997年就已经了《关于当前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若干意见》,最近几年来,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各种统计情况来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显现的误区也越来越明显。只有纠正了这些误区,寻找到正确的出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才能越来越好。
一、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
1.素质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对象。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素质教育无关政府、社会与家庭,而是学校与教师自己的事。这是素质教育明显的误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不仅会被大环境制约,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副总理也曾指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大环境的力量。这个大环境在包括学校与教员的同时,还包括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
2.搞课外活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多实施课外活动。所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始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这种做法虽然确实能够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实际上却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误解。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课外活动,还包括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运行体系。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素质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很多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学,而且学得科目越多越好,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通才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培养。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通才教育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与宗旨的扭曲,这样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扼杀掉。
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投资
国家应该进一步通过媒体、报纸等加强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虽然教育总是关乎学校与教师,但家长和社会各界都有责任为教育出一份力,不能把素质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要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大的财政支撑是必须的。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国的经济实力来说,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投资来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对投资渠道进行拓宽,对全面办教育进行提倡,只有全社会都关注起来,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小学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2.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虽然看重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但课堂教育始终是核心和基础,是对人才进行培养最主要的渠道。中小学素质教育应该牢记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改革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行启发式和探究性以及研究性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不能完全搞课外活动,但在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适当地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放弃“通才教育”的追求,但也不能走向教育的狭隘一面。所以,中小学必须开展各种类型的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喜好与追求;在进行主要的专业教育的同时,穿去一些通识理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统计性地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在学习好必须学习的课程之外,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真正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与个性都很鲜明的人才。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误区,只有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和正确展开,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然而,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学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
二、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使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素质教育,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毋庸讳言,在一些农村小学只有三节课,那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课表是写给别人看的,一些学校甚至连“副课”课本都不订,只发书不上课的为数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为追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而占用了其它科的时间;还有就是能真正胜任这些学科教学的教师很少,课表形同虚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开足开齐课程着手。开足开齐课程,对城市小学来说,也许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农村小学来说,却非易事。可以说是,一缺师资,二无设备,三欠精力。有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根本就没有上过所谓的“副课”。一些学校由于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毕业的师范生,“副课”的教学都是由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的老师担任,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上课时都是应付了事。再加上缺少器材,一些在音、体、美上即使有天赋的学生也不能被发现、被培养。因此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开足开齐、上好所有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两全方针”之全面发展的原则,便学生主动发展。为缓解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紧缺的矛盾,可让有专长的教师,以某一所学校为根据地,在附近几所学校轮流送教,让孩子们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也可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或速成班以解燃眉之急。
三、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四、认真开展好课外活动
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与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的要求很不适应。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
五、加大农村小学专职教师的配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素质教育
中国分类号:G623.5
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素质教育,这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主要方式。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传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三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以此来实施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与完善,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依然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其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对其进行重视。例如在奥林匹克的竞赛当中,我国小学生的成绩相对较高,但在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中国人却屈指可数,甚至有人评论中国的教育状况是“高分低能”,其实中国人的能力并不高,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我国早期就提倡素质教育,以此来对全民的素质进行提高,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善,也是提高中国教育水平的主要方式。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不仅要对学生的共性进行研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的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改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兴趣与差异,以此为基础实施因材施教,现阶段,教育的对象多是独生子女,这类学生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心理素质也难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素质教育,一次来保障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前提是基础知识,加强学生主体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与创新意识,使其达到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标准。
二、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也就难以将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得素质教育流于形式,难以有效的实施。这就要求对小学的数学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的强化,并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完善专业技能与内涵修养,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标准,并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影视教育的教学思想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并对素质教育进行正确的认识,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来完善教学的方法,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因材施教,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基础正确的对师生关系进行处理,并摆正教师的位置,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的探索,来对知识进行掌握,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兴趣以及积极性的培养,最大限度的对学生的全能进行调动。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就是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加强自身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空间与创造力来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教材、教学设施以及多媒体等的灵活运用,来将小学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就要求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进行尊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课表来进行教学课堂的设计,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还应该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掌握,以此来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方式,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明确,对差异的客观进行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中等或者较差的学生制定与之状况相应的学习方式,注重这类学生的心理研究与个性培养,对其给予一定的尊重,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此外,还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进行,设计不同程度的习题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验到解题的乐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结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阶段小学教学的主题,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