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前言
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其在高校教育当中,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心理健康,了解其主观幸福感。受到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缺乏主观幸福感,这是制约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需要针对其心理压力,给予相应的帮助,更好的维护其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于其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的原因
心理和精神压力的产生,是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的主要原因,而压力则主要源自于学习、生活和就业三个方面。
1.学习
大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同时还需要面对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等各类考试,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加上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信心,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而这种情绪还会持续影响其日常生活。
2.生活
除了学习之外,在生活中,大学生也要面对各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经济等方面。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十分重视,并将人际关系与成功联系起来。当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但是部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状态会受到其人际关系的影响。当大学生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并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其心情会更加愉悦,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多数大学生均处在一个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当中或是其对于自身所处的人际关系不满意,则会出现心理失衡,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严重者则会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
金钱能够为大学生带来主观幸福感,但是不应掺杂功利、拜金等不良心理。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主观幸福感完全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之上,会使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导致其主观幸福感的下降,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而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经济状况,则能够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由此可见,经济状况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
3.就业
据统计,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就业压力空前巨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开始在就业、考研以及公务员考试之间进行选择,并存在着犹豫和疑惑,择业、应聘前景并不明朗。多数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认为就业难度较大。在就业难问题上,更多体现在择业难,大学生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经历多次失败和挫折之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自信下降,热情也逐渐消退,心理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加,并导致其主观幸福感的下降[1]。
二、基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疏导
在高校教育中,应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压力,耐心听取其主诉,针对学生的烦恼,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o予学生以鼓励,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自信的面对学习和生活,更好的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心理咨询中心,定期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和主观幸福感测试,从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定期接受约谈,得到心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大学生推送健康知识,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着一定的帮助。该微信公众平台还具有主观幸福感测试功能,大学生通过填写主观幸福感量表,自主进行测试,使其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并学会自主调节情绪和释放压力。
2.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并以校园文化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专业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快、更好的成长和进步。丰富校园生活,营造和谐的氛围,让“主观幸福感”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以及音乐节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视觉、身体运动,发挥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满足感,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自我认知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帮助。该过程中,大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得以挖掘出现,并充分予以展示,进一步提高其自信心。
3.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担忧和顾虑,并认真解答其疑惑的问题。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就业形势,同时对就业、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其就业压力。该过程中,大学生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就业成功率更高,其主观幸福感获得显著的提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12-0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走出心理阴影,顺利完成学业。
一、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抑郁、焦虑、偏执、精神分裂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不少大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例如在孤儿、单亲或是离异家庭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另外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引起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性格,其中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占有相当比重,有的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2、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大学里,学生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缺乏学习兴趣的例子并不少见。深入了解发现,这种现象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对各专业情况不了解,因此盲目报考;②志愿服从调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读下去,因而感到很迷茫;③受各方面的影响,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热情;④对本专业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就失去了信心。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3、适应能力差,不能较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刚入学的新生当中,他们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很难适应,不能及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从而产生情绪波动。这种心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便会出现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学习压力大,不能较快地适应大学节奏。许多学生昔日可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大家都很优秀,个人感觉失去了往日的自豪感和优势,所以学习压力就会变大,这样始终使自己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间一长,可能会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5、交际能力差,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养成也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从而导致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6、就业压力大,不能准确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对前途的憧憬转为现实。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社会人才的需求,实际的工作情况,以及自己的主观愿望等,都会引起他们各方面的思考和权衡,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7、情感问题也成为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情感问题是大学生活常见的问题之一,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压抑、抑郁等情绪。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众多案例表明,情感危机已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1、努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一方面,进一步利用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相关讲座等,向大学生系统介绍和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些基本心理调节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利用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心理热线、QQ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的匿名性和无约束性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发挥其时间具有灵活性、信息反馈迅速的优点,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首先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置专项资金,培养和引进一支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社团成立心理健康协会,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力开展阳光心灵活动。只有美丽的心灵 才能感受生命的美丽。只有拥有阳关心灵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广泛开展阳光心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用爱与科学知识塑造健康美丽的心灵,让内心世界洒满爱和阳光。积极引导大学生多读好书,多听好歌,多与人交流,让大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灵,提高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感动,从而对生命充满信心和敬意。
4、加强恋爱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或迟或早会对异性产生倾慕、爱恋之情,这是身心发展的必然所致,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否则就会陷入种种困惑,甚至无法自拔。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恋爱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理智地对待爱情和婚姻大事,正确地对待恋爱中的各种矛盾,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其次要教育学生摆正爱情与成才位置。使他们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理智地处理好爱情与成才的关系,在有限的青春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5).
[2] 陈海波,韩天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J].人才培育,2010.
[3] 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8-0123-02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重要意义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人才,身负国家发展、家庭希望的重任,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才能勇挑重任,因此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在学业上也比较顺利,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上了大学或取得更高的学历后,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比较强。大学未毕业就梦想着找一份好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而在面对困难时又不能有客观的心态,产生了两种不健康的心理:一是不愿接受社会现实,认为社会不公平,自己的才能没处发挥,造成主观的就业困难;另一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失落感较强,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二)抗压能力较弱
一些大学生就业后,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心理承受力差,表现出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情绪失控、焦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出现精神崩溃,产生厌世的想法。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的情况与自己预期中的有差距,对自己、社会产生怀疑;有些同学因家庭条件差,步入社会后会在经济上、婚姻上遇到困难,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步入社会的压力时,大学生们不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往往会埋怨家庭、社会以及自暴自弃,不能正确的看待压力,也没有建立良好的释放压力的方法,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产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
每年各个高校都有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惨剧发生,原因各有不同,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对未来的恐惧,二是感情不顺。一些学生由于大学期间成绩不佳,很惧怕诸如“拿不到学位证”、“找不到工作”等问题,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还有些学生恋爱过程中受到伤害,心理承受能力弱,对问题的认识不客观,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三)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大学生大多都是九零后,这一代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自身存在较多的问题。独生子女在家里常常受到父母的宠爱,从小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养成了娇生惯养、不体谅他人、不懂得分享、不擅长交际等等一些普遍的性格缺点,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加之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有时又过于敏感,所以常常感到人际交往的欠缺。同时,由于网络的发展,人们普遍习惯于网络交往,常常忽略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四)社会压力感较大,缺乏幸福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加上近几年的物价频频上涨,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大学生由于没有经验,薪酬相应较低,这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使毕业生在理想和面包之间做出抉择,往往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幸福感,产生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三、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校园心理辅导工作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针对心理问题建立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入校后的心理追踪,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但是,这样的关爱力度并不够。由于社会环境及大学生的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心理问题也在随之变化,加上高校学生人数多,心理辅导老师的数量较少,所以很多问题常常被忽略,这也是高校每年都有自杀或他杀案例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高校应加大心理辅导的力度,对学生管理更细致,在就业、升学、恋爱等关键问题上有所把握,加强对学生心理情况的掌握。
(二)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的客观情况无法避免,但是家长应当理性的教育,不应过分宠爱、保护,要让孩子融入到群体中,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培养他们与人协作、分享的能力,避免“特殊化”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建立强大的心理基础。
(三)大学生要加强自我锻炼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在大学期间应当加强对自我心理的锻炼,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整心态,使自己更能适应新环境。只有大学生自己努力培养心理能力,才能够建立强大的心理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才能乐观的生活,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四)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关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例如:企业可以放宽对毕业生的要求,给予毕业生更多的机会和学习的空间;我国应当加快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处理,尽快摆脱经济低迷的困境,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形势,减少他们的心理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