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我区各校实施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为宗旨,以“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活动场地塑胶化”为目标,坚持环保、美观、经济、适用原则,做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目标任务

1.校园环境园林化。通过植树、栽花、种草,充分运用园林艺术手法,把校园内拥有的空间全部绿化美化。

具体要求:学校要在校园内“见缝插绿”,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藤则藤。多种植乡土植物,少栽名贵花木;多植大乔木、攀援植物,少栽绿篱类植物;多植阔叶树、少栽针叶树。校园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6%以上、绿地率达到31%以上的标准;新建学校的校园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的标准。

完成时限: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达到最低标准;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达到最高标准;其它所有学校达到最低标准。

2.校内道路林荫化。按照校园总体规划,校园内部机动车能够通行的道路,全部用水泥、沥青或砖石铺装,道路两旁栽植乔木遮荫。

具体要求:学校要在校园内多绿化、少硬化;多采用植物来构造景观,少建亭、榭、假山等建筑小品和不规范的雕塑。采用“大、高、密”种植方式,在校园四周、道路两旁,有规则、高密度地移植树干高、树冠大的乔木。提倡利用盆栽植物美化建筑物出入口和走廊。

完成时限: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全部完成。

3.活动场地塑胶化。在田径场、球场等师生活动场地上铺设塑胶,塑胶必须是无毒、无味、环保的优质材料。

具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学校的田径场、球场等师生活动场地全部实现塑胶化。塑胶颜色须与办学层次相一致,色调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塑胶工程要按建设程序进行招投标,严格按评标办法确定中标单位,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指派施工单位。

完成时限:学校每年要有2O%以上的学校活动场地实现塑胶化,年区外国语学校、第二实验小学、河西学校完成塑胶铺设任务,其他学校四年内全部完成。

三、推进措施

在学校实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一)编制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逐校制定实施方案

区教育局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制定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各学校都要编制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将“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活动场地塑胶化”三个方面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由专业人员承担设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平面图》,将三方面内容整体规划到位,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和塑胶材料,突出教育主题,体现出本校特点。规划应与校园周边环境和谐一致,规划到校园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角落,确保不留空白。校内各功能区隔离带以植物分隔为主,提倡设计开放型绿地,增加师生活动空间,老式建筑物要立体绿化、垂直挂绿。

各学校要按照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制定《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文字说明和规划平面图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主要有以下内容:绿化面积(植树面积、种草面积、栽花面积),树木明细表(新植树品种、树径尺寸、株数、造价),道路硬化面积、材料、方式、造价,塑胶场地面积、材料、构造方式、造价以及分项目实施年限等。《实施方案》将作为年底逐校考核验收的依据,其编制质量纳入考核验收范围。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是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创建园林化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各校要拓宽筹资渠道,开发政策资源,列出专项经费,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绿色生态校园。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共建绿色生态校园。凡在校园绿化美化、道路硬化、活动场地塑胶化方面,捐款捐物达到总造价的80%以上,可以以企业、个人的名字进行命名;个人捐资1万元、单位捐款10万元以上的,由区政府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尊师重教奖。

3、提倡师生自己动手,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年满十一岁,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单位每个职工每年植树3—5株。要广泛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本着积极动员、家长自愿的原则,力争每个学生家庭捐献一棵树苗。师生自己动手绿化校园,有利于增进植物生物知识,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树立起绿色生态意识,陶冶师生情操。原则上凡是学校和师生能实施的栽植、养护任务,不要花钱委托专业公司来运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基本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持之以恒,高质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和谐发展的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诗教特色效应,全力打造“诗意校园”品牌。

2.以国家鼓励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契机,努力塑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优秀学校”特色。

3.充分发挥“龙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弘扬舞龙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做大做亮“龙舞”特色。

4.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积极构建“书香校园”特色。

三、校园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完善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雕塑、三风等体现特色,橱窗、板报等宣传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特色。做到特色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建设。

2、校本教研深入探讨学校特色。加大校本教研色建设的研究力度,建立构建以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特色建设的具体对策;积极鼓励有利于特色建设的校本教研行为,促进特色建设持续发展;建立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

3、全方位育人夯实特色建设基础。注重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而活泼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夯实特色建设的基础,力争班班参与特色建设,人人参与特色活动,注重特色建设的成效。

4、弘扬传统文化积蓄特色建设底蕴。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特色效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底蕴,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提升“诗意校园”、“书香校园”、“龙舞校园”的人文魅力。

5、细化工作流程提高特色建设成效。造浓特色建设的舆论氛围,细化特色建设的流程,强化特色项目的管理。努力做到“三落实”,即“练、比、展”落到实处,落实好特色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落实好特色活动的评比与竞赛制度,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生参与特色项目的兴趣和提高特色项目的质量;落实好特色项目的展示不断提高特色建设的影响力。

五、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特色建设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专门成立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开展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强化指导老师的培养,选拔一批热心学校特色建设的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注重成效考核,将组织开展特色建设的成效与绩效工资考核、评优、晋升等挂钩。

2、抓好落实,夯实基础。抓实特色项目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为了保证特色建设工作的进程,把特色项目教学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为校本特色课程。抓特色建设制度管理。根据“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制订《班级特色建设具体要求》。使班主任和教师围绕要求开展特色活动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内容落实。抓质量提高。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特长培养力度,确保特长质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营造氛围,环境育人。营造浓烈的特色建设氛围,提高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特色建设的积极性。筹划特色建设成果陈列室,将特色活动开展的成绩如获奖证书、学生作品、活动图片等布置陈列出来,常年开放,让师生参观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特色活动的兴趣。

4、确定内容,编撰教材。编好、用好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用来指导开展特色建设的各类活动。

5、开展活动,提高质量。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特色建设进程,激发师生投身特色建设的兴趣,提高活动质量,让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特色建设中来。

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重视对师生中优秀作品的投稿、整理、汇编结集工作,扩大对全校师生的激励、榜样作用,同时对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师生事迹进行报道,以期得到家长的认可,扩大社会的影响。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

主要任务是确立特色项目,制定、上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特色创建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主要任务是经过各种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

第3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 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 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 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

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 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 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

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

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闫丽娜

副组长:朱亚杰 张淼

组 员:徐秀华 杜平 郝岩 史艳丽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耒阳市中小学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欧阳小红

第4篇

(一)全省中小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省中小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县教体局召开了中小学校长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小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要求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对县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聋哑学校提出了布局调整方案,已上报县委、县政府。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等各方面给予保障。三是做好城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决策落实好、执行好。四是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五是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

(二)体音美课程及“三理”教育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执行,开课率100%,各年级教材按时发放到位,确保了学校的正常开学。

(三)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我县城区总人口1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4万人),农民工子女(6—14周岁)有1299人,城区初中5所,小学6所,基本能满足城区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县教体局下发了《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城区各小学学区划分及指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学校的通知》,要求城区各中小学校依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学区范围规定,组织好招生工作。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区学生一视同仁,免收各种费用,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全部入学,并根据城区各中小学校生源的合理分配,指定宁镇一中、宁镇二中为初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学校,宁镇回小、四小、六小为小学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学校。据统计,今年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

留守儿童: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近8万人,6—17岁以下儿童共16.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50307人,占儿童总数的30.5%,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近15495人,父母一方外出的34812人。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儿童入学率为100%。

初中控辍保学情况:县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初中学籍管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县学年度控辍保学工作评估方案》,学年初制订了控辍保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工作目标,始终把“控辍”作为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工作。建立流动生档案严格控制学生随意流动,坚持实行流动生辍学月报制度,确定每月10日为流动辍学报告日。县教体局随时掌握全县初中学生的流动流失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严防学生辍学。县教体局对控辍保学工作前6名的学校校长、班主任给予表彰;对控辍保学工作后3名的学校正副校长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两年黄牌警告的学校正副校长给予免职;对年巩固率达不到60%的学校正副校长进行诫免谈话,对连续三年诫免谈话的学校正副校长给予免职。

(四)年秋季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免收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目前课本已按在校学生人数发放完毕。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县财政与供书方结算。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指标已下达到各学校。学校正在按《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确定受助学生。

县教体局及各个职业学校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切实加强了对助学金发放工作的领导,各有关单位均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助学基金发放工作,在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按照资助对象不能改变、资助范围不能缩小、资助金额不能减少、资金按月足额及时发放的要求,已编制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年秋季学期公用经费总额1921万元。预算指标将按要求下达到各学校,公用经费资金已进入帐户,将于近期拨付到学校。

第5篇

【关键词】无形;有形;课程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46-02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整合案例研究”是我校(此处指“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下文同)承担的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KXJY2016A03008)。《岱岳学子讲坛》是我们课题组搜集到的泰安市第六中学开发的校本课程,与其他校本课程不同,这门课程的呈现形式并不是装订成像教科书一样的教材,也不是翻印装潢豪华的讲义材料,而是字数仅仅几百字的实施方案。这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并不多见,它整合的特点有哪些?课题组决定对其展开分析研究。

一、课程展现

以下是《岱岳学子讲坛》的原文呈现:

“岱岳学子讲坛”课程实施方案

1. 课程宗旨

本课程旨在展示岱岳学子的风采和魅力,使其不断增长知识才干、拓宽视野,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一个更具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真正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把讲坛办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人文教育平台。

2. 课程理念:梦想陪伴青春,知识点亮人生

3. 课程适于对象:全校学生

4. 内容与形式

内容:本讲坛将立足以学生为本,紧密围绕学生最关注的学习、兴趣特长、生活实践、立志成才等各方面内容,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

(1)人文讲坛:传播新文化、新知识、新观点,包括读书(如经典名著、热销新作等)、文艺作品(如影片等)交流报告会等。

(2)励志讲坛:组织励志性内容(如优秀学生的学习之路讲述和人生畅想),激励学生自强、自立,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积极拼搏,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地规划人生之路。

(3)时政讲坛:组织时政性内容,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展开,增强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度,激发理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兴趣类讲坛:针对自己的爱好特长及某一方面的研究,互相交流研究成果。

形式:以展示讲述为主,面对面聊天为辅,交流互动为有益补充。

二、关于呈现形式的研究

《岱岳学子讲坛》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它并没有具体的载体,呈现形式仅仅是一份实施方案,寥寥四五百字的样子,它的载体几乎处于“无形”状态。这种呈现形式是否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需要?课程专家郭允t在其著作《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指出,实际上,许多校本课程不需要学生用教科书……他不主张学校组织人员开展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因为这样就会导致校本课程成为静态的教材编著,脱离学校、师生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而主张整合动态的资源,设置符合学校教育理念的课程与课程群(地位和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与评价等)。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现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景华、杨璐二位教师,为了了解全省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通过调研完成《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认为在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上教师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及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注重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校本课程内在意义的挖掘,从而出现校本课程的“教材化”倾向。

段光来在研究了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之后,发表《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一文,文章抽取10个学校作为案例,对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进行汇总,见下表: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认为,泰安市第六中学真正把握住了校本课程及其表现形式的内涵,他们以闻名遐迩的“东岳”(岱岳)为寄托,大举“岱岳”品牌,开发社区资源,不拘一格,以实施方案的形式开发出校本课程,是极具创造力的。

三、关于整合的研究

1. 目标的整合

(1)关键词:人文素养。释解: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科教学要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但在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国家课程“统一性”太强,不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岱岳学子讲坛》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通过“展示岱岳学子的风采和魅力”,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首要目标。

(2)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释解:课程目标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岱岳学子多,所讲授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励志的、有关于时政教育的、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还有传播创新科学技术的。课程本身不是要求学生去掌握或精通哪一门,重要的是参与与体会,然后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形式的整合

P键词:讲坛。释解:本课程实施的形式是“讲坛”,“讲坛”最初是指集会时作为讲台的平台,后来逐渐引申为泛指演讲讨论的场所。我们认为,泰安市第六中学作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实验基地,它以“讲坛”这一形式去整合岱岳人才资源,挖掘人才潜能,把学校建成具有特色建设项目的人文教育平台,是具有创意和魄力的。我们研究该校文化时发现,该校在谈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时提到“岱岳讲坛”,谈及赏识文化和激励文化时提到“岱岳讲坛”,另外学校的基本理念和文化理念里面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仍然离不开“讲坛”这一形式。也就是说,该校对“讲坛”这一形式的整合是经过论证和实践检验了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便说说,也不是局限于形式喊喊口号,而是贯穿于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体现了校本课程所特有的功效。

3. 内容的整合

关键词:人文、励志、时政、兴趣。释解:以上每个关键词代表一类整合的内容,内涵极其丰富。例如人文教育类既包括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古典名著、当前热销的现代新作等读书类,还包括戏曲、电影等文艺作品类,内容丰富,正是“实施方案”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形式赋予了它强大的内涵,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4. 资源的整合

从课程实施方案上看不出任何的资源开发与整合,但正是这种“无形”的表白,字里行间蕴藏著强大的资源整合信息。如人才(人力)资源的整合,“岱岳学子”泛指的对象太多了,包括教师、学生、社区里面的技术专家和艺术家等。再如学校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源的整合,这些资源如何有计划地去组合、去开发为讲坛服务,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也是一门学问。

四、思考

1. 关于“无形”

“无形”是从呈现方式上看,《岱岳学子讲坛》没有一个固定的载体,如自编教材、学习材料、讲义、校刊等,正是由于这种“无形”,它才赋予校本课程更具有生存的价值、更广阔的效能和多彩多姿的表现形式。课题组在该校调研时,遇到学校聘请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人范正安做客“岱岳学子讲坛”,范正安大师携剧团一班人马边讲学边汇报演出,把皮影戏这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演变过程和传承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校引起轰动。

2. 关于“有形”

“有形”是指《岱岳学子讲坛》作为校本课程,是有课程宗旨和课程理念的,它的宗旨就是通过“展示岱岳学子的风采和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创造一个更具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它的理念是通过系列讲坛活动,让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理想、有梦想,即让“梦想陪伴青春”,带着这种理想和梦想去求知,通过求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即“知识点亮人生”。《岱岳学子讲坛》的这种宗旨与理念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的具体体现,把《岱岳学子讲坛》开发为校本课程正是体现了校本课程的独特功效与魅力,无论赋予它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其宗旨和理念是不变的,这一点不能动摇,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有形”的。

第6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园文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使我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拥有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教育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的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幼儿园的自主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特制定本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幼儿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20__年是我园校园文化建设打牢基础的一年.今年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加强建设,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幼儿园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幼儿园的物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形成幼儿园的行为文化;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幼儿园的制度文化;通过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幼儿园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构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园园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制定规划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形成特色.

5.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幼儿园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幼儿园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

(一)环境布置要求

1.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及本地特色进行布置.

2.室内布置要与季节相适应.

3.主题突出,内容明确,有特色.

4.多体现幼儿作品,并经常更新.

5.室内外布置要体现美化、儿童化、知识化、教育化.

(二)环境创设则

1.根据教育教学好特点创设环境.

2.根据季节特点创设环境.

3.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环境.

4.环境创设注意安全、美观.

5.适合幼儿活动,能为教育幼儿提供帮助.

6.具有审美的作用,儿童化的特点,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创造条件.

7.充分儿童的生活内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情操.

8.让幼儿一起参加,儿童亲自动手创设环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责任心.

总之,各班要根据环境创设要求及原则,围绕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季节、重大节日活动及本地特色,创设墙饰和活动区.丰富各种活动区材料,创设与中班相适应的环境,如:自然角、结构区、图书角、制作角等.

五、校园文化创建内容

(一)文化建设.

1.墙壁文化: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我们在走廊上设置了教育性和鼓励性格言,还有一幅幅故事画面,室内老师们匠心设计,精心布置,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墙面上的布置更是丰富多彩,墙面上的每一幅图,都体现了美化、儿童化、教育化,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1)教室外前墙,以绿色为主色调绘制了花草,体现生机活泼的教育理念.

(2)文明礼仪儿歌.使幼儿在观赏,认知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懂得许多文明常识.

(3)安全标志.使幼儿了解了常见安全标志常识,营造了安全氛围.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4)每班活动室前都放置了幼儿玩具橱,摆放了不同类型玩具,幼儿可以随时取放.

2.幼儿活动场地文化:我园将在校园内创设了棋盘,跳房子,图形,水果,直跑道等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图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场地,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既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显示季节交替,美化、儿童化、教育化融为一体.让幼儿置身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养成文明习惯.

3.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指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包括知识、__、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乃至各种习惯.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更准确,发展幼儿智力,有助于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智力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更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增加对自己的信心,有助于幼儿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独立,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为以后从事各项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艺术类:包括神话、寓言、歌谣等文学艺术,剪纸、泥塑、国画等美术艺术,京剧、民歌、秧歌舞等音乐舞蹈艺术;也包括当前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电影、电视节目,如影视剧《西游记》、动画片《小哪吒》、电视节目《大风车》等.我园结合幼儿年龄实际,开展了编制、布艺、纸工、泥塑等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生活.

(2)节日类:包括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和重大的国际性节日,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国、爱家、友爱的情感,培养幼儿喜欢传统文化的意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

第7篇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㈠方案带动,政策引领。在“三动”战略的引领下,几年来,我们相继制定下发了行政管理方面的《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资金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人事管理方面的《关于加强学校干部教师管理的若干规定》、《学校领导干部考核方案》、《教师评估方案》、《优秀教师奖励方案》,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校领导干部抓教学的若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生管理方面的《加强学籍管理的若干规定》、《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充分考虑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方面要素,这些文件的落实改变了行政指令过多过滥和工作随意性的局面,规范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也为学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㈡健全章程,完善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局政策的引领下,全区各校从本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重新审定了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一校一章程”。

二、以星级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2004年以前,我区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大教育装备力度,同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我们明确提出了战略转移,将工作重心放在“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丰富办学内涵”方面,并由此深化了“三动”战略,出台了《星级学校评估方案》,对中小学实施了星级评估。在推进星级学校评估中,我们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

㈠星级内容的确定突出科学性和针对性。把中心校工作目标分解为队伍建设星、学前教育星、小学教育星、初中教育星、成人教育星五颗星。这五颗星涵盖了一个乡镇的各类教育,各类教育星级评估结果直接纳入对中心校整体工作的考核。将中小学工作目标分解为队伍建设星、文化环境星、图书阅览星、现代教育技术星等十颗星,每颗星的确立都有其针对性。

㈡星级目标的确立突出可行性。星级内容的确定将同类学校放置到同一竞争平台,也使学校自身找准了自身的位置和差距,进而明确了自身每一个学年度的主攻方向,各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明确了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单打一或全面开花的策略,纷纷投入到争创星级的热潮中。在学校自身努力的同时,教育局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进行宏观指导、政策扶持,促使学校确立目标、完成目标。

㈢星级学校的评估过程突出规范性。在星级学校评估中,每颗星满分10分,达到8分即获得此星。对获得5星级以上的小学和初中学校以及3颗星以上中心校进行挂牌,每学年对星级学校建设取得较大进步的学校给予表彰。为突出评估的规范性,一是依据评估标准和学校工作情况,学校开展自评、申报工作。二是教育局各职能科室结合平时深入基层掌握到的学校办学、管理、教学等情况,每学期末和学年末分别对各中心校、初中、小学进行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三是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奖励和表彰,每学年都评选星级建设先进单位作为学校管理的一号综合荣誉,并依据学校星级建设进步幅度评选优秀校长作为校长的一号荣誉,营造了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浓厚氛围。

㈣星级建设方向突出延伸性。一是升华星级建设,实施“三名”工程。2005年,我们评出十星级初中1所,评出十星级小学1所,随着星级学校建设的深入开展,2007年我们有6所初中、10所小学被评为“十星级学校”。这些“十星级学校”在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丰富发展内涵应当成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为此,教育局为其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即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在2007年全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们对4所首批“名校”、4名首批“名校长”和15位首批“名师”进行了表彰,并落实了相关待遇。二是向下延展星级建设,推行星级班集体、星级学生评价机制。我们将过去的评选优秀班集体改为评选“星级班集体”,将评选三好生改为评选“星级学生”。

三、以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学校管理人文化

在大力推行星级学校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倡导各校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某一领域形成优势、凸显特色,以学校的“独特品质”为核心,提炼特色精髓,整合优质资源,丰富学校内涵,推进人文化管理进程。

㈠实施素质教育,彰显体艺特色。我区的体育艺术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在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中,我区以“金秋10月校园文化节”活动为切入点推动学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实现了艺术教育的规范化、持久性和群体性。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以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篮球赛、冬季长跑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和4月份“校园体育节”为载体,丰富了学生体育生活,提高了运动训练水平。2003年区二中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2004至2007年,银丰学校女子篮球队连续4次进入省少年丙组篮球比赛前三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对优势突出的学校采取“压担子、定目标、提供展示平台”的办法,促其“亮点打亮”。

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校园。特色的外在显示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建筑、景点、校园布置、以及显性的成果等。2006年,为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我们制定了《丰南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丰南区教育局校园文化星级评估细则》。各学校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科学论证,做到了校校有校徽、校歌、校训,教师教风正,学生学风浓,校园“一校一品”。各校充分利用本校空间、资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每一处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棵花草都渗透着德育教育。以墙壁文化、石头文化、橱窗文化、楼道文化和教室文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真正体现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无闲地,处处都育人”的思想内涵。

㈢提高素质,凝练人文特色。素质是特色的内化,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文化。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实验二小以“爱的教育”为特色,在教师中开展了“爱学生、爱学校、爱工作、爱家人、爱社会”的五爱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爱家长、爱教师、爱同学、爱班级、爱自然”的五爱教育,爱心洒满校园、撒向社会。特色是外显与内化的辩证统一,浓郁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高品味的特色外显必然蕴涵着学校的理念、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外显的过程也是促进特色内化的过程。戟门小学的校园文化“莲洁苇毅”内化为师生“坚毅、廉洁”的信念;小集小学的石头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体现了师生“以诚做人,以毅做事”的理念。稻地中学的“枫叶正红”、大佟庄满族小学的“满族风情”、于庄子小学的“乒乓校园”等,无一不是特色外显与内化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学校人文发展的内涵和底蕴。

第8篇

一、明确思路、统筹规划、有效实施学校文化建设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始终“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以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为学校文化建设思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构建具有棣花中心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学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学校文化的载体。我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一是学校成立“五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畅化”工程,使各项硬件设施做到整体规划、分别实施。学校硬化操场,绿化教师生活区,修建花园,构造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加强校舍改造,优化育人环境;三是部室健全,管理规划,提供育人保障,学校不仅对已有的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会议室等进行改造,增添设施、改造环境、营造氛围。丰富了我校的教育资源。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9篇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方案》,踏踏实实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营造书香校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把握特色内涵,确立指导思想

根据书香校园的特色内涵和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如下指导思想: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度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促进全校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特色要求,确定主要内容

根据书香校园的创建计划及市局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我们将书香校园特色的内容确定在以下方面: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等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2、构建和谐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共写读书日记。师生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在撰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4、家校共建。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教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营造特色氛围,开展丰富活动

1、完善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我们要求各班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各班至少达到了一人一书。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并汇编出了各班读书月期间的书籍目录。各班学生自发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各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开辟学校读书专栏,用来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我们精心设计“校园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3、开展系列活动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1)“写读(观)后感”系列征文活动。

我们提倡学生读名著、看名著、观名著,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每学期由学校教导处牵头,大队部、语文教研组主办“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活动。各班学生人人参与,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学习热情。

(3)“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朗诵比赛,不仅有学生参加,而且老师们也积极参与,激发了孩子们的比赛激情。

(4)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为了展示学生丰富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巩固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各班在选拔师生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校交流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

(5)手抄报评比活动。

为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培养同学们对绘画的兴趣,每月举办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又使同学们对手抄报有更多的认识。

(6)召开读书主题班会

按照学校读书活动方案,我们每学期都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节活动总结会,总结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介绍读书经验,通过交流,广大师生既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7)评选读书之星

各班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月都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进行星级评比,日记星级评比,学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比,并按比例评出读书之星,连同事迹材料上报学校,学校对“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进行命名。

由于我们积极实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创设书香特色校园上已初具成效: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通过各项读书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让他们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2、促进了“书香校园”的建设和校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

通过创设书香校园,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更美了,充满了书香气息。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放学回家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更加规范好转了。

第10篇

为全面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构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建设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 ;润泽经典,濡养心灵 ,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2)、创建书香校园实施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落实活动。

(1)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语文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很多漫画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禁各类漫画书进入校园,作文选之类的书也要有选择的入柜)。

(2)保证阅读时间。

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托管、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明确阅读要求。

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有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4)开展阅读活动。

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5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4.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明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将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5.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x年4月—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初步改变校园环境,教导处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1x年10月—2016年6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和参加市镇级组织的活动。

第三阶段:201x年7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含各班总结),好的经验在全校交流推广,参加镇组织的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各班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小组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

学校把此项活动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各班要有创建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协助各科组和教导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确保落实。

各班级要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为原则,各个科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各位教师全员参与,以班主任广泛发动,辐射家长,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

附 :活动口号

1、与好书交朋友。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5、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6、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7、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

8、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 。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 ;润泽经典,濡养心灵 ,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2)、创建书香校园实施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落实活动。

(1)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语文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很多漫画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禁各类漫画书进入校园,作文选之类的书也要有选择的入柜)。

(2)保证阅读时间。

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托管、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明确阅读要求。

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有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4)开展阅读活动。

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9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4.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明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将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5.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10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初步改变校园环境,教导处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6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和参加市镇级组织的活动。

第三阶段:2011年7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含各班总结),好的经验在全校交流推广,参加镇组织的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各班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小组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

学校把此项活动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各班要有创建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协助各科组和教导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确保落实。

各班级要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为原则,各个科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各位教师全员参与,以班主任广泛发动,辐射家长,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

附 :活动口号

1、与好书交朋友。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5、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6、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7、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

8、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 。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按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创建文明城县为目标,结合县文广新系统实际,坚持理论学习,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文化为民服务质量和文化惠民服务水平,为全面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履职尽责并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广大市民对政府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是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定期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确保“年、月、周、日”活动长期有效开展,以创建文明县城为主题,深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不断扩大活动辐射面,使各类文化活动朝着网络化、制度化、综合效益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全面落实“2131”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的活动目标。公共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对未成年人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制定并实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发展规划,设有县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坚持公益性原则,无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按政策享受税收优惠。依托中小学校网络教室和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公益电子阅览室,坚持规范管理。县属电台、电视台开设少儿栏目、动画专栏或专题节目,在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少儿节目的生产制作。

二是繁荣文艺创作,推动群文活动开展。积极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全县文艺工作者围绕我县历史文化,推陈出新,围绕红色文化、银耳文化、历史人物、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地域特色创作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不断加大文化产品生产推介工作。特别是鼓励扶持优秀少儿歌曲、音乐、舞蹈、动漫、网络游戏、影视片、出版物等文艺产品的创作生产。积极宣传推介优秀少儿精神文化产品。促进适合未成年人精神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三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县城文化功能。对文化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省、市要求,全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全力建设好群文中心、银博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县文化网络建设,改善县城的文化功能。确保拥有一座以上三个以上数字电影放映厅,可以容纳600以上观众坐席的三星级以上标准的电影院。努力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

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县域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配有与管理相适应的检测设备。文明执法,程序规范,监督到位,无违法、违纪的行政行为或重大失误。相关场所设置监督举报牌,网吧、歌舞厅、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能出具有效的进货清单。要有“扫黄打非”的长效机制。成立负责网吧管理的协调机构,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执法队伍,认真执行网吧管理制度,严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网吧社会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聘请专门的网吧监督员,并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加强网吧行为自律。严格控制网吧总量,调整存量,优化结构,推动网吧经营连锁化。网吧建立实名上网制度。建立查处“黑网吧”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节目审查制度和节目播出程序,有高素质的节目审查人员队伍。县属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没有不宜于未成年人收听收看的影视剧、影视动画片和纪实电视专题节目。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管理。

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健康人文环境。紧密结合群教活动开展,全面推进文明市民、文明干部职工、文明单位评选活动。加强优质规范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切实运用新闻媒体、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采取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制定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的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

三、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整体工作盘子、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建立由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办事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分类指导,狠抓工作落实。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注重工作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花架子。

第13篇

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是绿色校园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和校园绿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绿化美化校园能让师生有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氛围,合理分配校园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环境育人,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 规划原则

全力将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校园绿化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原则,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原有地形、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做到“我校一景观、我校一特色”;以植物造型为主,充分发挥植物的降温、滞尘、减燥、增加空气潮湿度的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的原则。

三、 组织领导

成立绿化美化领导小组

组长:张学芸

副组长:张华斋 吴佳强

组员:其他行政中层人员

四、2020年绿化工作重点

我校校园绿化面积不大,校园可绿化面积是几个大的花台,分布在刚进校门路两边。今年我校将对这几个大的花台进行树木修剪、草坪植入覆盖,并栽种一些比较好管理、装饰效果较好的花卉,使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校园绿化率达98%以上。

五、 管理养护

第14篇

有效实施国家课程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通过教材研究、高效课堂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教材梳理研究。学校组织教师研读教材,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编辑完成了语文、数学知识梳理校本培训教材。教材梳理研究,为教师开通了读懂教材的渠道,实现了理解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统一,为教与学的和谐引航。

高效课堂研究。我校为了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了高效课堂的研究。为了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语文、数学针对学科特点确定了五环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为:设计预习前测导学解疑交流检测反馈课外延伸;数学教学模式为:前测访谈导学质疑合作交流解疑分层训练课后访谈。高效课堂研究实现了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为教与学的和谐护航。

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为了拓宽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途径,学校结合区域的资源优势自主创建13个课程基地,并编制了《大峪一小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活动手册》,包含基地简介、课程实施方案、学生评价三部分。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每学年选择两个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把教材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实施方案,使活动有主题、成系列、见成果。

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

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打造书法特色课程,安排专职教师成立了小书画家协会,并邀请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为协会的顾问,学校也因此成为门头沟区书协的团体会员校。协会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书法作品展览、写春联等活动,给学生、教师、家长中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门头沟区地方课程中有环保生态教育、素质教育拓展、劳动艺术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依托灵溪生态环保教育基地、琉璃渠劳动艺术教育基地、雁翅素质教育拓展训练基地、斋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个地方课程教育基地完成。学校还确定了 “亲近自然,绿色环保;感受、传承琉璃文化;锻炼意志,体验合作;尊重历史,培养责任”四个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学习。

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使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效衔接,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特色化实施校本课程 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开设了“人文素养、健体益智、艺术素养、巧手实践、学科拓展”5大类33门校本课程,实现 “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健康聪慧、多才多艺温文尔雅、实践体验丰富生活、品诗读书滋养心灵”5个目标。

课程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必修课程有古诗文诵读、班本诵读等。选修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年级段设置。校本课程开课前,学校举行“我逛校本课程超市”活动,组织教师们现场进行课程内容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

第15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域特色 内涵发展 彰显特色

校园是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构,是维系学校发展、兴旺的精神支柱,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将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起到导向、促进、规范和教育的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

1、社会背景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随之滋生。社会文化虽然绚丽多姿,但雅俗并存,其中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很困难的。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有丝毫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2、现实意义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药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3、各界关注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后,得到了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热切关注,随之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孰不知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它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

(一)加深认识,精心组织

番禺是岭南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岭南校园文化是熔时代风标、中华风骨、岭南风采于一炉的统一体,是番禺教育进入了高原后新起点、新使命、新境界的浓缩性称谓。番禺区教育局制定的《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行动纲要》提出: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个艰难的工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员工要精诚团结,全力以赴,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更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从各方面提供切实保证。

化龙镇文化底蕴深厚且具有浓郁的岭南风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各校(园)要根据“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要求,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注重校园环境布置、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精神塑造,切实按要求完成上级的“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定期组织召开“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 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参观学习,吸收并提炼传统岭南文化内涵,培育文化积聚优势,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性、前瞻性和时代性。

(二)根据实际,找切入点

关于如何紧密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努力挖掘提炼番禺传统岭南文化内涵,建设有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进一步梳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寻找切入点,归结起来,有以下途径:

1、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合实际,彰显个性

(1)利用本地、本校已有文化资源。我们有的学校所在的区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若加以总结提升,有着很大的潜力。如某小学所在的潭山村是全国闻名的乞巧文化村,文娱、艺术氛围比较浓厚,逢年过节都组织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做大戏、唱粤剧、舞狮子、摆“七夕”、扒龙船、游飘色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反映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倡导了知书达礼的美德,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些独特的文化积淀,可以转化为校园文化特质因素,把民俗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教育,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民俗文化精神,展示校园特色文化魅力,拓展民俗文化内涵,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品位。

(2)恢复、发展本校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最大不同之处,是有顽强的本根文化意识和感恩意识,即以祖国、民族、家族、故乡、母校为根,始终不忘其出生、成长、哺育、教育之恩,若能充分把握这种文化意识去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其途径、方式、方法、以至效益,都是无穷无尽的。如学校在建校和办学过程中有不少华侨同胞参与捐资,具有深厚的华侨人文底蕴,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把孔子文化和感恩孝道教育有机结合,开展弘扬儒家文化活动教育,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学校文化的特色品牌。

(3)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项目建设校园文化。如本镇某小学是全国毽球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可以把毽球文化融合到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通过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开展“毽球文化三字经”诵读活动、举办毽球文化节等活动,努力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品牌。

(4)创造、发展更多更新的校园文化资源。每个学校的文化资源都是极其丰富的,可供持久挖掘并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发展更多更新的校园文化资源。

2、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渗入课程,走进课堂

在教研过程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结合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从学校办学历史和现状中挖掘提炼出学校的核心要素,形成特色文化建设思路;又可以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学校周边环境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理念打造岭南生态教育文化,让学生在经历“走进自然、体验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成长、成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建构模式,重点打造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没有模式就没有范式,没有范式就没有可操作性,没有操作性就没有再生性。以下三种模式可供学校参考:一是“专家引领模式”。通过“专家引领——科学规划——发掘提炼——形成体系——打造品牌”实施模式,确立文化教育价值取向。通过发掘提炼文化元素,培育学校文化根基,搭建文化活动实践平台,保持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最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品牌;二是“课题研究模式”。通过“整体规划——行动研究——形成成果——打造品牌”实施模式,继续开发与利用区域内具有岭南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三是“校本开发模式”。通过“特色定位——反思提升——形成规律——打造品牌”实施模式,做强、做大学校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