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进行反思,就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就变成了简单机械重复,难以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进行反思,就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了解自身有哪些知识点遗漏,难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课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发现缺点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表现的思考,有效评估、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则在教学反思中对自己接受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加深理解。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也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反思课模式,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一种优秀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这是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想固化和短视偏见根深蒂固难以转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卷面分数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与教师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导致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性太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考试重点,机械重复,课堂教学单调而沉重,教师将学生当做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需要跟紧教师节奏,稍不注意就跟不上进度,学生疲于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空间,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自我学习、知识探索的求知乐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对知识的探索转变为对分数的追求,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面对黑板,思绪却已经飞到了操场上。优秀的学生也只是做到了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容易混淆,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也会受到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的开展
(一)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反思的关键依据,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并非学生懒惰,而是因为教师的节奏太快,学生做课堂笔记必然会分散精力,容易遗漏教师讲解的内容,得不偿失。因此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可在需要记录的地方适当放慢速度,并示意学生记录一些关键知识,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课堂笔记。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课堂教学中,当讲到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算法规则时,就应该叮嘱学生:“同学们,记好这一段内容。”学生就会记录下一段内容,不仅仅为反思学习提供了依据,同样也加强了记忆。
(二)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反思认清数学问题的本质,融会贯通。
1.问题反思。解题是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停留在公式的生硬套用阶段,缺少关于题目的思考,不懂得一通百通的道理,不能对题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整理,无法在解决一道题后就掌握解决一类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不能仅讲解解题方法,同样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特点,实现解题过程的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与概括化。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就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整式的特点和识别方法,从而一通百通,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
2.集体反思。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集体反思空间,例如在课堂知识讲解基本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下一道开放性题目,并由学生自由结组或者固定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反思,通过交流、争辩和讨论交换、提炼思想,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开放性题目的情景供学生思考,在锻炼学生深化问题本质认识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思结合;融入策略;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25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因此,在进行问题分析时需要做到一分为二,通过客观、科学地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与教师、学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数学教学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方能实现,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与否与学生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差异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问题的分析:
首先,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无法通过独立学习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被动学习下的创新意识不强,无法实现多角度思考及分析,这些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学龄段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数学定律及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仅能按照教师的讲解加以运用,对于这些概念的分析不深入,因而在具体的训练中仅能掌握到皮毛,无法全面了解和运用这些定律,在频频遭受到挫折之后降低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致使数学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其次,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意识上的认知不全面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信息化地逐步推进下,部分教师依然片面地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进行自我定位,将课堂的重心依然放在知识的讲解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较差。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下,学生的个人能力成为了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的滞后也是数学教学停滞不前的影响因素之一,在面对不同类型知识点的讲解时,部分教师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同样,在课程安排上对于学生的探讨、反思环节的设计不重视,无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氛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思结合融入策略
从数学教学的本质上来讲,学与思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角度的引导,以及社会为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下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因此,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思结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随堂笔记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做到的是按照教师的讲解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运用,随堂笔记可以填充教材中的不足,是教师通过个人经验提出的见解和知识点的延伸。重视随堂笔记的记载与研究,可以在必要时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灵感,为相应知识点的分析及运用提供依据。
2. 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引导,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训练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非常多,但是教师需要掌握好时机,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反思引导,如随堂训练时、集体分析时、知识点总结时。
(1)随堂训练时的反思引导。随堂训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帮助学生进行题干信息的分析,让学生不仅仅将解题的重心放在答案的计算上,更加侧重于在解题中捋清思路,提高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
(2)集体分析时的反思引导。每一位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都各不相同,通过集体分析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多角度思维,同时还可以汲取他人身上的优点进行自我完善。此时,教师需要合理地进行引导,在班级内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
三、重视课后的总结及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诚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能力增强的前提下,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教学之前,积极引导学生预习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在上新课前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梗概,有利于在之后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自学,在对即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结合自己之前的自学情况来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从而在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预习。
1.拟订预习纲要
在进行数学预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拟订预习的提纲,这样,有助于学生目的明确地进行预习,避免目标不明确而导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如,教学之前,学生就可以针对相关知识来拟订提纲: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何联系;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可以根据拟订的提纲来按部就班、目标明确地进行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力求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预习效率,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掌握预习技巧
就初中生而言,若没有教师的引导而盲目进行预习,势必事倍功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技巧,以帮助学生通过预习便能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就初中数学而言,预习并不是将内容单纯地看一遍,而应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即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这样,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及例题等,学生通过预习后都能有大致的了解。若在预习过程中碰到以前学过而又记不清楚的知识点,应及时加以复习巩固,对于经过认真思考仍然不能理解的知识,学生则应做好笔记,以便于教师讲解时认真听讲,务必扫除知识障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之后,积极督促学生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是其自学能力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意义。由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督促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那么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哪些帮助呢?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在练习后及时反思,从而进一步培养其自学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解题之后应再次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反思一下整个过程是否合理、严密,结果是否正确,要确保题设与结果互相吻合。通过这个解题过程的反思,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从而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解题方法的反思
都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虽然数学题的答案不会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其解题方法及思路却具有多样性。因此学生在解题时,应积极思考,充分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开阔解题思路。
(三)对数学思维的反思
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对于有的题目,应学会从反面反思,从而发散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不只这些,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找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的数字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并提高,从而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爱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5).
[2]杨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