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污染防范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环境、污染、措施
一、水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废水来源
废水按来源分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涤用水,如:洗涤衣物和餐具、沐浴等,工业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化工及其他企业排放的废水等。
(2)水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造成水产资源的严重损失。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或其他毒物蓄积在水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导致人的中毒,以及饮用水污染直接危害人的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水体污染会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污水口的绿化工作。
2、禁止直接向地表水体排放废水,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4、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仅仅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改善各类水污染状况的目的,因此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十分必要。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大气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污的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素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气、各类燃烧(包括生活垃圾的焚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2)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压抑,成长不良,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雨雪中酸度增高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少甚至死亡;饮用水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也会有害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城市绿化以及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2、严格控制燃煤污染,采用原煤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开发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4、加强排污企业的工艺措施、工艺过程、生产管理,完善企业清洁生产体系,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三、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噪声污染来源
生活中常见噪声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大型车辆的震动和鸣笛)、施工噪声、工业噪声、音响过大的娱乐噪声等。
(2)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损害人的听力;长期处于噪声中有害人的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慌、血压升高和乏力等症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急躁、焦虑、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伴有头痛、心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工作效率下降,反应迟钝等不良行为。
(3)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为控制噪声源,如车辆在市区禁止鸣高音喇叭、建筑施工单位采取封闭施工,禁止在夜间施工扰民、娱乐场所降低噪声排放、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值。
四、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及防范
(1)固体废物污染来源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固体废物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对土地造成严重污染;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吨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江河之中,投入水体的固体废物不仅会污染水质,还会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堆积的固体废物通过雨水浸淋、自身的分解及渗滤液污染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无机固体废物会因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机固体废物则会因发酵而释放大量可燃、有毒有害的气体,且其存储时,烟尘会随风飞扬,污染大气,例如粉煤灰、尾矿堆场在遇到4级以上的风力时,可剥离1~1.5cm,灰尘飞扬高度可达20~50m。在对许多固体废物进行堆存分解或焚化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毒气和臭气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会寄生或滋生各种有害生物,如鼠、蚊、苍蝇等,导致病菌传播,引起疾病流行,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由于固体废物的大量堆存,长期不予清理,会导致腐烂,产生病菌,通过大气传播于人体,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易燃、易爆、传染性的固体废物的乱堆乱存,会导致水灾、爆炸、传染病流行等环境事故,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3)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l、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单位、个人能自觉地减少及合法地处理处置固体废弃物。国家还应该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防范
一、城市建筑施工中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噪声污染。噪声是居民反应最强烈和最常见的建筑施工污染问题。现在的建筑物绝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需要搅拌、运输、浇注,这些施工环节是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源还包括:挖土机、推土机、运载机、压桩机、切割机等。
2.扬尘污染。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施工场地的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填方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运输车辆行驶现场道路扬尘等。扬尘量的大小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成反比,与地面风速及地面扬尘启动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在大风、天气干燥的气象条件下,施工场地的地面扬尘可能会对邻近的周边区域产生较大影响。
3.光污染。现场的光污染主要是夜间施工时的照明光线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夜间施工工地上彻夜不眠的“小太阳”给工地附近居民带来了无限烦恼:在工地高功率人造“小太阳”的照耀下,附近小区俨然成为“不夜城”,市民家里的窗帘再厚也难以挡住工地“小太阳”的光芒。
4.水污染。施工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产作业过程中冲洗、浸泡、溢流和水管泄漏等形成的施工污水。
5.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主要包括来自于土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土、石、砂、砖和水泥等建筑垃圾,扫尾阶段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二、防治污染的相应对策
1.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1)要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同时作业的高噪声施工机械数量,以减轻声源叠加,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2)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搅拌机、电锯、电刨等)应设法安装隔声装置,如建立隔声房、作业棚等,以减少强噪音的扩散。(3)不同施工阶段,还应按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尽量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在白天上班时间施工,以免影响施工场地附近,尤其是环境敏感点居民的夜间休息。
2.扬尘污染防治对策。施工期间造成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进行综合防治:①进行充分的施工组织的准备。工程实践表明充分有序的施工组织可以对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样如此,在施工前对挖土方的顺序、阶段、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从而减少土方的外运和回运的次数和数量,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研究施工区域平面布置,合理确定取弃土的线路,减少在施工现场运输线过长。②对运输路线进行硬化,并安排人员和设备定期进行洒水压尘,对堆放于现场的土方及有可能产生扬尘的粉料堆场进行必要的覆盖或堆放于固定设施内。③对现场使用的水泥罐、搅拌站设置布袋除尘器和喷淋除尘器等除尘设施。④对运输车辆进行管理。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运输散装建材的车辆物料不得超过车帮并采取有效的遮敝措施,出场前对车帮、车轮等进行冲涮,防止车辆的遗洒和夹卷。现场使用的茶炉大灶安装消烟除尘装置或采用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运输车辆尾气经检测合格后上岗使用,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管理,减少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
3.光污染防治对策。合理调剂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的夜间施工,要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既要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的光照,又要注意避免对周围居民形成光污染。
4.水污染防治对策。(1)施工期的生活区尽量靠近有城市污水管网的地方,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生产作业过程中形成的施工污水,禁止随地排放,应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施工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根据需要,设置容量足够、有围栏和覆盖措施的堆放场地和设施,外运的弃土及建筑废料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收集后统一处理。
关键词:化工灾害 事故处置 废水污染 防范措施
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多种环境污染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如何降低化工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在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减少其危害,便成为了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
一、化工灾害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化工灾害事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也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重大的化工灾害事故往往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包括对空气、土壤以及水体的污染等。通常情况下,扩散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的流通而发生迁移与扩散,对人体的危害也会渐渐减弱。土壤中的污染物则会长期存在,并在环境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和转化,只要人们加大对土壤的治理力度并注意防范,也会明显降低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而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一旦化学灾害事故的污染侵入到水体当中,便会随着水体的不断流动而对河流的两岸以及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受污染的地表水下渗到地层当中,还会污染当地的地下水,导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命、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最终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化工灾害事故发生后,要加强对事故处置中废水污染的重视力度,防止有害废水流入地表水体,或经过土壤的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体当中,尤其要避免废水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保证污染的范围不会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将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
二、化工灾害事故处理中废水污染的特点
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常常会伴随着火灾等一系列的灾害,而水是化学灾害事故处理中最常用的稀释、冷却、灭火与洗涤剂,被广泛的使用在化工灾害的现场救援和事后处理当中。但是如果任由使用后的废水随意的扩散到环境当中,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就会对事故现场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引起次生灾害的发生。想要有效的对化工灾害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废水污染进行防范,首先需要了解废水污染的种类和特点。
1.化工灾害事故处理废水所含污染物的种类
化工灾害事故处置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化学污染物,根据性质的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种类,分别是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以及油类污染物质。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以及无机盐类等,可以引起水体pH值的变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无机有毒物质会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在生物体内发生富集,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此类污染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铅、汞、铬、砷等。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有机农药,包括多环芳烃、卤代烃、有机磷农药等物质的泄露,这些物质大多为人工合成的产物,除毒性较大的有机磷农药较易分解以外,大多数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生分解,会对水体产生长期的影响。需氧污染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酚、醇等有机物,此类物质本身并不含有毒性,但是它的分解过程却会降低水体的溶氧量,如果水中大量存在需氧污染物,将会导致水体的溶解氧严重不足,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并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植物营养物质对水体的危害与需氧污染物相近,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会令水环境中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内部的溶解氧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最终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而油类污染物则是指石油及其副产物,此类污染物的比重小于水,因此会在水面上形成难以降解的油膜,使水体与空气隔绝,阻止水体与空气氧气交换的进行。另外,油类污染物也会破坏鸟类羽毛上的防水层,造成水鸟的大量死亡。
2.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特点
首先,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突发性强,属于偶然产生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均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事前做好相应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同时,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通常都会导致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难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终导致污染事故的发生。
其次,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危害面广。水体的流动性可以使含有化学污染物的废水汇入附近的自然水体当中,对地表水体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河水的流动又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引起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危及到下游的大部分地区。
另外,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会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化工事故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流入水体,便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而污染物随着水流进行扩散,又会危害到河两岸的水产养殖区,给水产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另外,水体的污染也会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对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使用,造成居民饮用水的严重短缺,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最后,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破坏正常的生产活动,并使人们产生恐慌情绪,最终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化工灾害事故废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及环境保护方案
1.完善相关的法律标准
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制定,并加大法律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化工企业对于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降低化工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企业也应当严格遵照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提高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运行必要的环保设施,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从源头上解决化工灾害事故污染的问题。
2.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为了防止突发的化工灾害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各级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状态的监督调查力度,建立健全配套的污染防控机制,编制科学的事故应急预案,以防事故发生时缺少必要的应对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风险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的运行安全,避免化工灾害事故的发生。
3.建立高水平的事故应急队伍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综合应急队伍,在事故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调有力,全面彻底的执行事故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化工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扩散范围,将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采用科学的抢险措施
在对化工灾害事故进行处置时,需要遵循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针对事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救援抢险措施,在事故发生时降低问题的严重性,将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要合理的处置事故救援中产生的废水,采取围堰、导流、输转、覆盖、掩埋、中和、回收等技术,控制污染的扩散范围,避免含有化学物质的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
【关键词】防污闪;管理措施;憎水性试验;盐密度测试
1.引言
变电设备需要在各种过电压和长期运行工作电压下均能可靠运行,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输变电设备的污秽越来越严重,由污秽引起的绝缘闪络事故也频繁发生。因此,变电设备的防污闪工作也显得更加迫切与重要。
2.发生污闪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由于近年来在变电站周围分布有冶炼厂、化肥厂、堆积铁合金冶炼厂废弃物,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废气、工业粉尘等就会积聚在绝缘子表面,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毛毛雨、大雾等),绝缘子表面积聚的污秽物质就会被水分潮湿,此时污秽物中的可溶性盐类就会电解,使得绝缘子表面导电性增强。而不溶物具有保水作用,会促进绝缘子表面进一步受潮,二者相互作用,就会造成绝缘子绝缘强度下降。
2.2 运行中的绝缘子发生闪络的三要素是:作用电压、污秽度、潮湿度。绝缘子在上述三要素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发生污闪,而有的却不发生污闪,其根本原因是设备外绝缘配置水平的差异。在设备的实际运行中,污闪的三要素是客观存在的,首先作用电压是客观需要,其次潮湿度为天气所决定,是非人为因素说能改变自然现象,而环境污染又由于各种原因,在目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有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配置是由电力系统自己选择的,因此,防污闪工作可以从提高设备的外绝缘水平方面做起。
2.3 根据污区划分,变电站一般设计为处于E级污秽区(污湿特征:在化工、燃媒工业区内及距此类独立工业源0.5km;距独立工业源0.5-2km且同时受到工业排放物如高电导废气、水泥等污染和水汽湿润),根据变电站四周线路所悬挂的绝缘子测试盐密平均值为0.22967-0.23373mg/c,达到污区级别为d级(相对应的盐密度值为:0.10-0.25mg/c)。
2.4 从污闪机理来看,表面积污与污层湿润是造成污闪的2个不可分割的因素。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的污秽程度及污闪情况,除了取决于大气环境污染及污染源的性质外,还与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电力部门除了采取种提高输变电设备的耐污能力外,还应加强气象监测,分析掌握各种气象因素与污闪事故的关系,从而对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5 变电站设计时对污秽等级设计偏低,绝缘水平低,爬距不足,使导致发生污闪的主要原因。
3.管理原因
对防污闪工作重视不足。管理上未对电网污闪带来的后果引起高度重视,缺乏警惕性;很多变电站的污秽等级都有所升高,未及时采取防污措施。没有针对污秽等级的变化,及时安排相应的防污闪措施。变电站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制定防污闪等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遇到引起闪络事故等恶劣天气造成线路跳闸,运行及调度人员不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设备异常情况。
变电站虽然建立了设备涂刷RTV台帐,但没有制定未涂刷RTV防范措施。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支柱及引流支柱绝缘子清扫周期长,未建立清扫制度。要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不仅要加强实施有效的技术措施,更需要建立有效的防污闪技术管理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将各种污闪事故防范于未然。
4.防止污闪事故发生的管理防范措施
4.1 建立防污闪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即局、工区、班站),各级组织应在协调、指导、安排、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上严格贯彻有关规定和各项技术措施,对存在的各类污闪隐患都要掌握,并及时安排解决、消除;
4.2 建立建全变电站一次设备的防污台帐、设备清扫台帐及整改措施,并每月监督对未涂刷RTV的设备进行带电清扫,做好站内现有设备的隐患排查,尤其对旧设备的隐患要认真开展,不能放过蛛丝马迹,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对不能立即处理的问题和隐患采取临时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工区监督完成;
4.3 认真组织学习污闪事故发生的原因,汲取事故教训,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制定防范措施,重点抓好措施落实;
4.4 认真组织站内人员学习各种事故预案、事故流程汇报及规程,并对站内各种预案进行修改,落实到位,加强对应急演练的;
4.5 利用停电机会对断路器、隔离开关设备支柱绝缘子涂刷的RTV进行增水性检查,对憎水性试验不合格的设备及时进行补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工区,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6 严格按照盐密度测试对站内设备进行测试,并建立台帐,(对重污染区每半年一次)监督工区及时完成此项工作。
5.结束语
造成电网设备污闪的原因比较复杂,环境污染、气象条件、外绝缘能力、绝缘子质量及设计、运行维护等,强对设备绝缘子、盐密度测试、设备台帐、憎水性检查的管理,建立建全设备防污台帐,根据变电站地理位置、历年的运行情况、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查找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增加特殊巡视、排查隐患、缺陷,及时发现异常,切实防止污闪障碍、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水平为了达到降低电力设备的污闪跳闸率和事故率,尽量避免发生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除了制定行之有效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外,提高对防污闪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防污闪组织体系,加强防污闪工作的管理。
因此,防污闪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好日常防污闪管理工作,才能具体落实防污闪的各项技术措施,保证输变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电网防污闪工作管理办法[S].
[2]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S].
[3]顾乐观,孙才新.电力系统的污秽绝缘[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污染问题;低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建设量的日益增加,虽然有效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部分城市在扩展过程中已造成部分居住区的环境污染或恶化,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之一。一、城市建设中的环保现状和瓶颈分析
1、水污染问题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对污水处理的不当等原因,使得城市及其周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据有关监测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的水体污染正呈上升趋势,在对监测的1300多条河流中,有860多条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以海河、辽河、淮河污染相对严重,在对其周边城市中的147条河流进行污染监测时,有140条水体存在污染;全国范围内将近79%河流不能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一半以上的地下水源有污染情况。
2、大气污染城市建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有: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与一氧化碳等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汽油泄漏蒸发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生活能源消耗以及各种喷雾剂等,这些都增加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造成大气污染。城市建设中的工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等,使大量的粉尘、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进人大气层。我国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全国的城市悬浮微粒超标,浓度达到了309微克/立方米,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的超标引起的酸雨,尤其是长沙酸雨的出现频率达到90% 以上,酸雨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对建筑物等的腐蚀程度也非常的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3、噪音污染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污染是群众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捣、打桩机运转时的瞬间噪音可以达到85dB(A)以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阶段噪音的来源也有所区别,具体情况如下:1)土石方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与运输车辆等;2)打桩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振捣棒、打桩机、混凝土、石料搅拌车等;3)结构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汽车泵、地泵、电锯、模板修理、支拆模板、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外用电梯、搭拆脚手架等;4)室内装修与机电设备安装中,噪音主要来源于电锯、外用电梯、石材切割、拆除脚手架等。
4、粉尘污染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控中,建筑施工的粉尘污染是造成地表扬尘的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现场土方平整、木工房锯末、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石料、回填土等材料的运输与搬运。造成建筑施工粉尘污染以人为或气象等因素为主,其中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不力是最为重要的。
5、固体废物污染城市中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可以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危险性固体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建筑废弃物以及农业废弃物等,如果城市建设中没有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妥善的收集及处理,将会给大气、水体以及土壤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对人体的健康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生活用固体废弃物中,其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固体油漆、过期药品等。一旦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渗入水体或土壤,就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体进入人体,最终危及到人体的健康。
二、城市建筑施工中的环保对策
1、强化城市建筑人员的环保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是实现文明施工,防范各种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对国内建筑施工队伍定期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应将环境保护列为建筑企业的主要管理项目,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项目有机结合。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各岗位操作人员的监管要符合相关工艺和技术标准,尤其是要注重对环境污染防范措施的研究,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而推进全员环保意识的提高。
2、 强化城建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管理在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防范中,应注重动态管理模式的强化,即针对各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1有效防治水污染
2.1.1对区域用水进行划分。对于各个城市的重点用水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采用各类的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未合格的污水不能直接排放人河中。2.1.2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要鼓励居民对使用过的水源进行重复利用,对无法使用的废水要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才能排人排水管道。
2.1.3各种生产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后,方可排放至指定的位置;在混凝土搅拌站内要设置沉淀池,以保证沉淀后的生产废水可以二次循环使用;
2.1.4在施工现场的生活、办公区设置沉淀池、排水沟、隔油池、化粪池等,以减少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
2.2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是落后的燃烧方式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以,其主要的污染物就是二氧化硫与悬浮颗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整治措施有:改进燃煤的落后的方式,提高其燃烧效率,减少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地热能等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开展区域集中供热、减少住户小烟囱的排放,提高道路的硬化率,通过采用控制污染源与提高污染控制手段等创建无烟控制区域;适当对城市工业布局进行调整,根据大气的自净规律合理的使用大气环境容量;大力发展城市中的公共交通设施,减少私家车尾气排放量;提高城市的绿化率,道路或工业区选择种植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提高植物净化效果。
2.3 加强城建噪音污染的防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地区相关界定标准,施工单位在开工前15d内,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申报,其中包括:项目名称、施工场地、总工期、主要噪音污染源和具体的防范措施等。在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原则上禁止在夜间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如:打夯机、打桩机、电锯、振捣棒、搅拌机等。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施工单位应根据分级管理权限提前向环保部门上报申请,在获取《夜间施工许可证》后,及时向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发放通报,以赢得周边居民的谅解。
2.4 重视城建粉尘污染的防范在建筑施工中的粉尘污染防范中,应注意以下措施:1)保证施工现场中生活、办公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且配备专人定期洒水和清扫,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2)在市区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尽量控制现场的混凝土搅拌,而是要使用质量合格的商品混凝土;3)在市郊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搅拌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封闭管理,以尽量减少或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石料尘量;4)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限制运载车辆的装土高度,并且对土方表面进行覆盖、喷洒水处理;5)在进行桩基施工时,尽量选用环保性能突出的先张法预应力静压管桩,并且配合使用无循环的环保泥浆工法,从而有效减少泥浆循环钻孔、灌注中的粉尘污染;6)在进行建筑装修工程时,应尽量使用半成品或成品,以减少扬尘。
2.5 加强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的防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的防范应坚持“回收利用”的基本原则,例如:铁钉、钢筋、木头、塑料、包装纸、废渣、废砖头等废弃物都可以在施工进行再利用。而对于有毒有害的固体、气体、液体废弃物则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在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后,方可将其排放到指定位置,以减少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三、 结束语在城市建设中,要以建立一个绿色城市、低碳城市为目标,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进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而不应仅仅只停留于城市整体宏观规划上,要将其视为一个全面兼顾的专项建设方案来对待,竭力于提高城市各类建筑及工业生产的能效,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控制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的初期就应制定有效地、全面地建设计划,竭力做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均衡发展,使一些不必要的环境破坏或污染防范于未然,将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污染降至最低程度。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得“低碳减排,有我做起”。 在宏观的城市建设规划目标的指导下,达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兴东.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 城建档案, 2008, (01)
【关键词】
职业危害;防护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但其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1]。为进一步研究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特查阅近年来国内对于护士自身防护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1 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都是手术时常用的挥发化学消毒剂,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等,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甲醛还有致敏,诱变及致癌作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氨氟醚是一种潜在的致突,致癌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在高浓度,低PaSO2时可产生惊厥,深麻醉时抑制呼吸及循环,对肝肾只表现可疑损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应用,环氧乙烷气体的消毒液越来越多。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有特殊的一面,与麻醉方法,麻醉机的防漏质量,麻醉持续时间及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手术器械,仪器使用,消毒剂浓度有效时间和使用方法有关。无论何种污染物,在同一时间内与污染源,排放量,污染程度均成正比,污染物在手术间内每一个角落的污染环境的综合时间由相同。
1.2 生物感染 由于手术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如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传播疾病,易感乙(HB)丙肝(HC)病毒。
1.3 电离辐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较多,据有关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4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在繁重而平凡的工作中,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患者,在加班加点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2]。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
2 防护措施
2.1 对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应首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消毒剂浓度要现配准确,现用现配,手术后对器械,污水,房间进行处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如设有专用浸泡污敷料水池等设施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2 术前了解病史,检查肝功,避免生物污染 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套如有破损,应立即重新更换消毒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如有损伤,应立即用3%碘酒,75%乙醇消毒,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术前巡回护士配制0.2%过氧乙酸1000 ml,盛于专用容器中,置于手术间,以使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给患者操作前后随时洗手,手术间门口铺一块用0.5%过氧乙酸浸透的台布,以减少因工作人员进出造成的交叉感染[3]。
2.3 尽量避免电离辐射 X线照射,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直射线中,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
2.4 防止身体疲劳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必须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最用。
2.5 社会心里因素的预防 建立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以预防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医院管理部门亦应关心护士的健康,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提供护士计划免疫。社会各界及医疗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放松精神的文化生活[4]。
3 研究方向和展望
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对护士自我防护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匮乏,研究方法以经验和体会为主。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普遍比较弱,提高护士的防护水平是一个应多方努力、共同解决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张师前.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4,9(8):8.
[3] 罗洪.医学的环境污染与防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6,19(10):450-451.
关键词:环保竣工验收 风险防范 管理检查 应急预案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检查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要求一切具有环境风险的建设单位环评必须加入环境风险评价的章节,在验收时,须检查环评指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真实落实,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周生贤部长指出:我国已经步入环境事件高发期,并呈现复杂性、突发性、难以预见性的特性。据统计,2004~2011年我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占42.2%;2013年全国突发环境事件多达712起,因此,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验收时,必须要求企业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与排查,做好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有充分和正确应对准备。然而,由于可操作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验收过程中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防范作用。本人一直从事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并负责了多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本文探讨了如何切实开展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
1 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现状分析
1.1 重视程度低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环境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罗列在“环境管理检查”一节。实际验收中侧重于环保设施是否可行、污染物是否达标、总量是否达标等,而对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一笔带过,很多是照搬环评,环保管理部门侧重于是否存在应急预案,对细节把关不严,导致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应用的作用。鉴于近年来突发的环境事件,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须把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作为独立的篇章,对存在的风险源及防范措施逐项落实。
1.2 缺少标准或技术规范、可操作性低
目前验收过程中对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主要是依据环评,依照环评提出的风险源及防范措施去核查,然而因为缺少标准和技术规范,实际工作中只能凭主观经验去判断,无法进行量化评估。例如检查中只是简单确认应急池、事故池、围堰等存在,忽略其大小、管道等,还有企业已制定应急预案,而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可行性并无相关的评价依据与标准。建议尽快制定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检查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和难执行的问题。
2 开展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
2.1 明确风险企业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的规定,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应增加环境分析防范分析与检查内容。我国GB18218-2009中把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化学品定为危险品,一切使用危险品为原材料、辅料从事生产,加工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中间体中有危险品的都归属于风险企业。按2011年12月1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列为危险化学品。凡是在生产中使用或产品中含具有这些性质的企业都应列为风险企业。
在对风险企业环保验收时,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对环评指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真实落实,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2.2 环境风险检查
环境风险检查是环境风险及其管理要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及相关要求开展检查工作,以期达到了解建设单位在风险防范工作方面是否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首先明确风险源,以陶瓷厂为例,风险源有煤气发生站、焦油及含酚废水的贮存池等。根据风险源的位置、规模及环境风险物质,检查水、大气和其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应急物资、设备、材料的设置及准备情况;检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保障,相关规则制定、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对没有落实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的要明确要求建设单位整改,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2.3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建立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就能迅速调取污染事故的预案材料,指导应急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事业单位,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验收过程中,首先检查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实际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自行编制应急预案,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应急预案多是照抄照搬别的公司的应急预案,甚至在预案中出现别的公司名字。应急预案必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编制,通过专家评审并在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备案。第二,核实应急预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部分:
(一)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二)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等;
(三)本单位的环境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者现场指挥机构、环境应急专家组等;
(五)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准备措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或者解除程序、预警相应措施等;
(六)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七)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
(八)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
(九)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等;
(十)附件,包括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标准化格式文本、工作流程图、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
第三,检查预案中的应急物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按照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而对应急预案中提到的应急物资没有落实,应急预案成了摆设。验收时要根据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责任人等仔细检查,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应急物资可用。第四,检查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部分应急预案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可操作性差。
2.4 开展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检查工作的思路
首先明确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环评及其批复的有关要求,然后根据具体企业,检查风险源是什么,风险防范措施是什么,如何保证风险防范措施能够落实,谁负责,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可行。按照这个思路进行逐项检查,对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报告中详细说明。
【关键词】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环境污染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治理环境, 创造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国大力践行环境保护,积极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工作,并在全国范围之内进行试验,但是目前发展仍旧十分滞后,难以达到世界水平。有些污染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如何防范风险是环境污染评估的着力点。目前我国总体上区域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较薄弱,缺乏理论深度和区域针对性,应急的内容远多于防范的内容。
1.建立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模型
1.1环境污染风险影响体系设计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模型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对环境污染的污染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全面性的综合性评估。建立一个风险评估模型要经历几个步骤,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污染风险影响因子体系设计、研究区域空间数据采集、因子分级与数据提取、影响因子专题数据制作、影响因子数据合成分析、风险等级划分与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布图输出等几个部分。设计影响因子体系时就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选择最具代表性或者影响程度最大的影响因子来建立影响因子体系,有取舍的影响因子体系可以突出重点。风险防范体系系统地给出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前的预防策略和应急准备策略,贯彻了“防范优先”的原则,体现了“削减现状风险,控制潜在风险”的思想。
1.2数据采集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每一步过程都要尽可能的运用现代科技,实现高程度的智能化与专业化,提升风险评估的精确与数据采集的精度,为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对环境污染区域进行数据采集是一项十分浩大发的工程,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科技,例如运用 GIS 工具软件的地图数字化功能,将各种影响因子的数据统计进行数字化输入,如果污染面积不是很大,影响因子相对较少,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图片等采集数据的输入,完善评估模型。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一般按照影响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则表明影响因子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越大。不同影响因子的分级阈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根据实际的风险评估区进行具体的修改。
1.3加强风险的过程控制准备
过程控制侧重危险物质释放后但未与风险受体接触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准备,包括区域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开展石化等重大风险源识别工作,建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关联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搭建开发区、区县层面的重点源监控体系,做好突发污染事件的风险监控。同时做好区域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定区域应急预案,设置防范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报告与以及后期处置等环节的具体方案,明确分级预警、分级应急。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做好跨部门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
1.4减少受体的暴露
减少暴露主要是针对受体采取长期或临时的控制措施、降低受体接触风险因子的机会,包括受体的布局调整、规模调整、暴露防护以及临时应急的疏散、撤离准备。把遭受集中风险源威胁可能性大的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搬离危险暴露区;尽量减少可能暴露的受体数量、规模;对暴露程度低或无法搬迁的受体,采取设置防护隔离带等暴露防护措施。还要做好应急疏散撤离准备,从区域层面制定人群疏散撤离方案,开展宣传教育与疏散演练,增强应急疏散撤离能力和应急的暴露防护能力,确保紧急状态下迅速有效脱离突发环境污染暴露区并减少暴露程度。
1.5分区防范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特征。基于环境风险系统,通过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调查分析,可评估风险源的危险性、受体的脆弱性和区域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性,并据此开展环境风险分区。避免在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能量型灾害易发区域布设风险源或运输危险物质,以减少诱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避免在商住区、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的区域、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附近以及上风向、水体上游的区域布设风险源或运输危险物质。对于已布设的危险源,应设法搬迁或关闭,减轻布局性风险。针对不同分区的风险特征,抓住形成风险的主要因素,将风险防范策略落实到具体分区,明确各分区风险防范的侧重点,提高突发环境污染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显著降低环境风险或风险发生后的不利影响。
2.加强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的建议
2.1建立环境污染监测系统
一个环境污染风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风险的识别、衡量、预测、预警以及统计分析等,监测系统要小红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利用气象卫星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等,建立重要环境污染因素的监测系统以及数据模拟系统,并能够迅速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高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工作的工作效率。风险源是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源头,风险源的存在是环境风险发生的先决条件,在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贮存场所和污染排放口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在易发生爆炸、泄漏、非正常排放的控制单元和工艺环节安装压力、温度、浓度等指数的监测、报警与控制装置,做好监测监控工作,减缓风险源的危险性是降低风险最直接有效的策略,这也是防范优先于应急的主要原因。
2.2完善定损理赔体系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定损理赔体系,明确企业的责任,将环境污染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在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时,相关部门之间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环保部门等的交流,进行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以此实现更好的风险评估。在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之后,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和快速索赔,索赔要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保证公开与透明,提高环境污染索赔与治理的效率。
3.结语
风险防范体系系统地给出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前的预防策略和应急准备策略,强调防范体系的区域针对性,能够为企业和地区决策者提供切合实际的管理指导意见,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环境污染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与配合,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努力与奋斗,各个部门以及各个机构之间协调配合,才能保障环境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对我国的环境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件;责任;环境风险;管理
2015年6月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将20万元支票交付给在其公司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的盈利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代表手中,这是深圳市自2008年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以来该险种首次获赔的案例。该案例中,盈利达公司是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其在火灾后妥善处理了有毒有害物质和废水废气,虽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但因其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并积极处置污染物,所以由保险公司承担了投保控制和清理污染方面的费用。这没有局限于以往保险公司只承担污染事件发生后的赔偿责任。这一措施不仅可以积极防范污染事故的发生,又分散了企业在发生污染事件后的赔付压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具有市场的灵活性特征,又具有行政管理的色彩。本文着眼于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现状,立足于政府立法明确提出该险种的目的,探索我国政府和投保企业长久可行的对策。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优势明显
(一)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
我国环境不断恶化,见之各大新闻版块的受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影响的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愈演愈烈。突发环境事件按其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可分为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据我国环境保护部统计,2015年全国共发生330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大事件3起,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城区地下水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侵权行为的频繁发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议和恐慌。受污染的环境一旦被破坏,却难以恢复原状。在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公众反对化工、重金属企业排放污染事件等时有发生,企业越来越难开展原有的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生产活动。为安稳民心、改善环境质量,我国政府也一直在探索一种市场化的环境污染补偿模式。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首个提出要在全国建立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逐步发展,通过环境保护立法严格规定了环境污染的责任,刺激了转移环境风险需求的产生。
(二)风险承担能力强
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关系中,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因投保企业造成环境污染对第三方造成损害和清理污染物等费用。该险种不仅可以为投保企业在环境污染发生后解压、保护第三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且督促投保企业要及时缴纳投保金,同时也要完善企业自身的环境污染防范措施。现今的环境责任保险合同中大多约定,若投保企业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环境污染防范措施,保险公司将分文不付。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自身风险的管控,从企业的源头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困难重重
2013年1月环境保护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指出要在涉重金属企业、按地方有关规定已被纳入投保范围的企业和其他高环境风险企业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但从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来看,企业投保的积极性不高。
(一)保险公司推广难
从保险公司运营情况来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其推进并不顺利。该险种是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所有责任,对于资金不雄厚的保险公司来说,推广该险种对其企业运营面临巨大风险。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推行该险种的保障,尤其是未统一环境污染的责任确认与环境损失的标准,导致在理赔过程中出现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保险公司也会因此面临流失客户、甚至破产等风险。且由于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多样性,保险公司面临制定赔偿费率、保险产品研发、推广宣传等方面滞后等问题。很多保险公司表示推行这一险种风险太大,对保险公司利益也不大。在当前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政府设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目的在于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运转的长效机制,运用“社会”这一无形手来管理保险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的环境管理转型。但是一旦出现需要大面积赔付的环境事件,企业无力支撑,只能倒闭,而百姓倒霉,最终只能政府买单。保险公司不负责事后将环境恢复到原状,因为该部分的风险保险公司无法估量。
(二)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的投保率整体较低,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是小范围,没有专款专营,多家保险公司更是把这个险种直接下架。根据中国平安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家企业的平均保费在一至两万元。这样的保费在保险行业已经比较低了,但是企业投保积极性仍然不高。由于企业生产环境污染违规后的惩罚力度不大,且目前也没有强有力的、现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环保法与其他实体法相比,不具有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力。因此企业怀有为环境污染事件负责的主体是政府的侥幸态度,而企业只承担其中微乎其微的民事赔偿责任,这就从本质上削弱了企业购买环境责任保险的保险需求。
三、环境责任保险实施有赖于行政干预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在加剧,但投保企业积极性不高,政府推广险种难,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正急需解决的矛盾。但从当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情况来看,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鲜少有企业咨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更少参保,多家保险公司已下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险种。由于缺失行政力量的强制干预,保险公司吸引不了企业自发购买保险。
(一)政府积极干预
目前,环境责任保险主要的发展模式还是由政府引导企业投保甚至政府强制企业投保,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性质、我国的特殊制度等方面影响。上世纪,我国以经济发展为重心,忽视了环境保护。当今,破坏环境不再被政府认为是经济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1.强化立法力度:在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时,政府应该强化环保领域的立法和执法,并着力完善保险的基础配套条件,制定配套政策,不断健全和调整优化各项机制,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积极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两部基本法规都明文指出了要实施环境污染赔偿,但都未明确规定企业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的惩罚机制,而其他具体的行业环保法规对污染企业的罚款也都数额较小或者赔偿标准非常模糊。因此,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急需要完善规定污染企业应承担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并且切实强化责任追究。建立高效的环境立法体系,可大大提高企业的投保率以及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2.加大财政支持:政府部门要积极行使环境治理职能以及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针对具体企业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而不是只在某一区域、某一产业推广,应更具有针对性,推动更合理有效发展的环保机制。设立不同的奖励机制,出台针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财政补贴,给予必要的税收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信贷支持、保费补贴等鼓励企业投保,减轻企业负担。但要提高保障程度。政府既要督促企业重视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又要鼓励保险公司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产品开发,从而更好地引导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发展,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3.成立专门的承保机构:目前,我国政府没有统一机构对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完备的管理。而美国政府在国内成立了专门的承保机构,即环境保护保险公司;德国也成立了专门的承保机构和金融公司共同开发环境责任保险;法国将其国内外的保险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了一个共保公司。我国目前是由分散在各地的保险公司在当地企业进行承保,而保险公司由于环境责任保险险种的利润较低并不会重视此险种的开发。因此我国也应该成立由政府专款专项支持的承保机构,加强市场引导,吸引企业积极投保。
(二)保险公司精准评估,规范赔偿程序
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因此保险公司要针对投保企业的行业环境风险进行精准评估并分类定价。由于该保险合同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定性和复杂性,因此每份保险合同都应设有特有条款个性定制,而不能采取格式合同统一定制。且保险公司除了要做好环境污染后的调查、理赔工作等,也应该为投保企业提供其他有价值的环境增值服务,协助环境监督部门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更好的经营发展。保险公司也可以扩大可投保范围,降低费率,吸引企业投保。为不同投保企业开设个性化、专业化的费率。加大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力度和相关案例,提供义务咨询服务,扩大保险责任范围提高保险赔付率。当前企业多抱怨投保手续复杂,理赔程序繁杂且耗时长。而保险公司对这一险种的开发力度以及投入资金也不多,导致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保险公司不能立即拨款,有违环境责任保险设立的目的。保险公司应设立赔偿程序表,向社会大众公开,增强其投保信心。
(三)社会机构专业评估
2014年3月环保部下发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投保前对企业环境污染风险的评估问题如何解决,因此应按照规范的风险评估指南规范执行,禁止自行定制风险评估手段,从技术方面做好投保前工作。由于保险企业缺乏对投保企业环境风险的全面认识,甚至缺乏相应的专家对环境损害进行识别和评估,因此亟需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辅助保险企业进行专业化的环境风险评估,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实现风险评估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四)企业清洁生产,积极投保
关键词:环境污染 监测体系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45-01
陆续发生的松花江污染、北江镉污染、云南曲靖铬渣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不同程度地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对如何正确、及时、有效处置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及危害
环境污染事件根据事故发生原因、污染物主要性质,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其具有突法性,在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产生方式、污染物排放方式及途径、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所以具有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和恢复的艰巨性。瞬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引发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可能对对环境局部造成污染破坏,事故发生区域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给人群的身体、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是环境管理部门掌握环境污染种类、污染物浓度、范围、极其动态发展趋势的技术支撑和主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初步掌握污染物类别
应急监测人员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确定事故范围,采用先进的现场仪器可初步定性污染物种类,半定量确定污染物浓度,能迅速形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步分析结果。为现场应急指挥争取时间,掌握污染物性质,控制污染发展趋势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及时掌握现场状况
应急监测通过以污染事故发生地及其附近为主,注重对人群和敏感区的影响,考虑对地表水径流、地下水、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合理布设参照点、监控点,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以了解污染发生地环境状况、污染程度和范围。为现场应急指挥掌握现场污染物状况,采取必要得当的措施提供了数据保障。
2.3 配合现场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配合环境监察对事故地进行现场取证、取样,为环境管理后期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提供依据。
2.4 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应急监测对污染物进行事故中、事故后跟踪分析,并根据事故发展状况应急监测快报,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应急的指挥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反应提供信息保障。
3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
3.1 缺乏足够的重视
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少、工作多、任务重,开展必须的监测领域工作就显的力不从心,环境应急监测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3.2 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基层环境监测站在能力的建设上逐渐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应急监测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因而缺乏现场必须的应急仪器、设备等硬件保障措施,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3.3 缺乏完善的应急监测体系
基层应急监测工作没有具体详细的监测体系机制做指导,万一出现了应急事故,大多数凭经验、凭判断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可能会出现应急处置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后勤保障未跟上等环节纰漏。
3.4 缺乏必要的环境风险识别
由于对本区域内存在的或外来的环境风险因素不了解,出现突发事件会显得非常被动,情况复杂时更难以识别。
4 基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
4.1 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充分认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开展环境应急监测规范文件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目的、要求、原则、实施方案、设备操作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增强监测人员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紧迫性的认识。
4.2 加大应急能力建设力度
争取多方面资金投入,采购必备应急监测现场仪器设备,开展应急监测人员技术培训,使每位队员熟练掌握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做到训练有素,有备无患,切实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4.3 建立完善的基层环境应急体系
(1)制定本地应急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监测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形成合力,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程序。
(2)参照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家应急监测相关规程,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重点加强现场快速分析手段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完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3)编制环境应急监测计划。针对区域内存在环境风险因子,并根据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特定污染因子,编制完善地监测计划,包括从接受应急任务开始、准备工作、现场监测布点、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及内部质量控制、报告编制与提交、应急程序终止等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4)充分运用现代通讯保障手段,及时、准确、快速传输应急数据信息。
(5)通过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建设反应迅速、高效的应急监测队伍,确保发生污染事故时有兵可用、有兵能用。
4.4 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识别体系
基层环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区域内存在的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特征的行业的定期排查,重要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的定期调查,并建立具体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关的应急监测预案,相关信息档案,以准确预警、安全防范环境风险。
综上所述,基层环境监测站要以加大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为抓手,加强人员培训,逐步建立确实可行的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反应能力,不断为环境管理处置应急污染事故提供及时、可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 思考
2011年11月15日,“河北省绿色保险(保定试点)启动仪式”在保定市星光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上,有6家企业代表与保险公司签署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协议,这标志着河北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截止至12月底,保定市已有50家企业完成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投保工作。
1.为何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也被称为绿色保险。近年来,随着环境风险的日益加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①在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市规划、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之社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造成环境污染隐患大量存在,危机城市安全。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是现在的2倍,环境保护压力将是现在的4-6倍,现行环保投入模式根本无力支撑。
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时期,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绿色保险是一项各方多赢的新生事物。对企业来说:可以转移经营中的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环境责任意识。企业一但发生突发污染事故,保险公司就会查勘,依法理赔,企业不会因巨额赔偿影响经营。同时,企业加入绿色保险后,保险公司就会进行防灾防损服务,提醒企业加强环境风险防范,通过这一活动,企业就要不断改善防范措施,努力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对政府来说:引入社会化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单一用行政手段解决环境污染事故的方式。在企业未发生污染事故时,增加了一个防范环境风险的监督者,在企业发生污染事故时,增加了一个事故处理者;对保险公司来说:扩大了保险险种,增加了保费收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时期,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十分有。同时,保险公司既然是一个市场主体,要追求盈利,其宗旨就是让企业少发生污染事故。所以保险公司收了保费以后,会对投保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查找企业容易发生污染事故的薄弱环节,帮助企业降低环境风险,从而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加快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进度。2007年1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定下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2009年7月开始实施的《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中又提出了“积极推进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危险废物处理等重污染排污单位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推行保险做出了规定。2011年10月2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进一步指明了“十二五”期间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工作的方向。
2.环境污染责任险叫好不叫座
绿色保险是继绿色信贷后我国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但这一被各方看好的新险种,在实践推广中却遭冷遇。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些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不了解,同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是一些财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已经投保了安全生产责任险,再买保险就显得多余了。
企业不愿参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还与现行法律法规对入险没有明确界定有关。环境责任保险立法很重要,但现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依据还不充分,这就造成企业缺少参保动力。同时,由于此种保险的经营风险大大高于其他商业险,一旦发生事故,损失会比较大,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金额也比较大,一般保险公司难以单独承担,造成目前市场上这种保险产品比较少。
3.探索环境污染责任险推行之策
3.1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推广模式
从国际形势上看,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美国和瑞典为代表;二是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②一般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就环境污染责任投保,但法律规定必须投保的则强制投保。但从目前趋势来看,世界各国都倾向采用强制保险。
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环保压力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繁,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同时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意识淡薄且很多企业受经济效益的限制,还不具备全面实行强制保险的基础,个人认为采用强制保险为主,自愿保险为辅的保险方式为好。
3.2健全环境污染责任险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的实际情况,亟待在《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专项环保法律中写入污染责任保险的内容,规定建立以强制保险为主、自愿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特别是针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和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行业实行强制保险。
3.3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力度
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实施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检查、开办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学习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知识讲座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加强宣传和指导,提高企业环境风险认识和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意识,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中易出现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已经广泛引进了全新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不断提高了房屋建筑的质量。在房屋建筑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如下。
1、材料问题
在房屋建筑中,材料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施工成本,采用不符合规格的材料,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制约工程质量的提高。
2、地基问题
不稳定的地基,将难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房屋建筑可能会出现墙体开裂、地面空鼓、支撑柱体弯曲变形以及整体建筑坍塌等问题。
3、漏雨、渗雨问题
部分房屋在居住中可能会存在漏雨、侧面墙壁渗雨等现象,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墙壁外面种植植物,聚集长期的雨水,从而出现渗雨现象。由于建筑屋顶出现裂缝,导致雨水进到房屋内。
4、管理质量问题
在房屋施工中,由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没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无法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施工现场比较混乱等。另外,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较低,采取施工材料不合格,降低施工质量等。
5、安全问题
施工作业条件恶劣,地面坑洼不平,遇到暴雨等天气严重影响施工队伍的正常通行,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搬运。施工现场不注重安全标志的设置以及摆放,起不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6、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房屋建筑施丨:屮似基本的任务是进行基础设计的建设,但在进行基础设施逑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如空气质量污染、噪音污染、水染等问题,特别记噪音污染,其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污染,其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等正常生活活动,但噪音污染也贯穿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例如卡车砂石、砖石卸货声、挖土机发出的声音、模架安装与卸载的声音等,建筑施工中发出的噪音混杂在一起,其声音可达分贝以上,这严重超出了人们听力的范围。其次,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料也会影响周围环境的污染,如废弃的建筑原料、水泥的包装材料等生活垃圾,不合理的对其进行整理,这会影响建筑周围的空气质量,如果抛弃在水里,则会导致水污染的现象发生。另外,在进行房屋屋面防水处理时,需要采用沥青对房屋屋顶进行防水处理,怛熬制的沥青会产生大量的臭气及一些灰尘,这严重影响的周围的空气质最。
二、房屋建筑施工问题的防范措施
通过分析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房屋建筑问题防范措施,主要如以下几方面。
1、加强建筑基础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墙体、柱体、地面等处出现裂缝,主要原因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相关。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关键是进行加强基础施工的处理。在施工中,可采取高压灌浆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施工步骤包括:钻机就位、下管洗孔、倒料制浆、变动管段继续灌浆、稳压迸浆、起钻移机等。在施工重要的灌浆过程中,首先在桩体孔隙、孔洞内及基岩裂隙、溶洞中挤入高压水泥浆液,对洞中的水体及气体的实施压缩排挤操作,确保灌浆压力达到0.3Mpa,经过持续一段高压时间过后,维持水泥浆液处于高压状态下,高度结合坚硬桩体、岩体,以形成坚硬的基础。在灌浆时采取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多次间隔复灌、加孔补灌等处理方法。同时,保证灌浆材料符合相关标准,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灌浆压力、浆液浓度及终灌标志的相符合,正确进行处置措施,并全面整合施工纪录。钻进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地质与灌浆孔直接连通的问题,造成孔口不返浆,因此,必须做好完整的处理预案。
2、防渗防范处理措施
针对房屋存在的屋面渗漏问题,必须先确定室外裂缝所在位置,并进行处理干净裂缝的表面,从而采取防水材料沿着裂缝的修复措施,进行封堵漏水部位,接着在漏水区域增设相应的防水涂料。在屋面伸缩缝的渗漏处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伸缩缝的铺装材料,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伸缩缝上部采取硬质进行铺装,可采取疏导处理方法,采取铝皮等耐水材料沿着变形缝实施截水操作,材料一直延伸到雨水立管并接入雨水立管。
3、增强施工管理时效性,预防出现质量问题
第一,在施工之前,针对施工质量问题,制定防治质量问题的预案,进行处理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施工中,必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在施工各个阶段中,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流程,采取可行性的管理计划方案,明确各项施工设计与施工方式,从而加强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管理,明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方向。第二,严格控制影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把关材料采购方面,合理选择质量过关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保证材料达到质量标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强化对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型号,选择的施工设备必须经质量管理人员的审核。在施工中,采取先进的技术,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工程工艺水平,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第三,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组织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定期组织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依次做好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综合评估工程质量,并针对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提出可行性的修整建议,确保验收的合格。第四,针对出现的施工质量与管理问题,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防范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并制定规范的操作标准,不断优化质量考核制度,切实的改进施工工艺水平,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水平。
4、加强环境污染应对措施
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改善逑筑施方案,从而解决逑筑施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片车进行砂石、泥卸货时,应减小卸货速度,缓慢的进行货物的卸载;在进行地坫打桩时,采用睁力压桩、挖孔桩等技术方法来减少噪音污染;而对于粉尘污染,在搅器、水泥罐上安装些除尘器,可以减少施工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对于施工中产生的废弃原料、废包装等生活垃圾,施工人员应及时的对其进行消理,不能随怠的将生活垃圾抛弃在河道中,同时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经处理过后,方可排入河道中。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日新月异,促进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建筑业的全面发展下,豆腐渣工程不断增多,质量不过关对人民群众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房屋建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勇.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J].长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10
[2]吴维,杨孛,郑贤来,张诗洋,周亮.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09.
[3]徐勇,徐栖华.刍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与应对措施[J].江西永汇房地产有限公司.2012.
8月7日,《海华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批复,认为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桥位设置及桥梁施工方案,尽量远离水厂取水口、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将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
(二)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报告书要求,认真落实施工期和营运期各项水环境保护及应急防范措施,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下游水厂的沟通、协调,制定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与区域应急体系相衔接,加强桥梁环保设施管理,防止交通事故引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确保水环境安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尽快按计划实施钟村水厂取水口迁改工程,消除区域环境风险隐患。
(三)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避免交通噪声扰民。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铺设降噪路面等措施,确保公路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及当地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应配合地方政府合理规划沿线土地的使用,不宜在线路两侧新建学校、医院、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落实营运期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跟踪监测工作,对于因项目运营而产生超标的情况,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四)按环境保护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10〕113号)要求,结合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制订完善的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按报告书评价要求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五)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的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针对桥梁路段制订严密的施工方案,严格施工管理,确保陈村水道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对声环境敏感目标较多的施工区段,应通过采取先进的施工方式、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障、优化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综合措施,确保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广州伟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废印刷线路板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月11日通过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批复,认为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并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二)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优化设置给、排水系统。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排入大沙地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采取有效的废气收集和处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不满足“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的排气筒,其污染物排放速率按对应标准限值的50%执行。颗粒物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项目应按报告书论证结果,设置一定的防护距离,并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护距离内的规划工作,严禁建设学校、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建筑。
(四)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对高噪声源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音、消音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
(五)加强日常管理,在处理含电子元器件的废线路板前,须将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元器件拆除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六)项目在原料分拣过程中产生的废电子元器件及未拆除含电解质电容、电池等元器件的废线路板等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其污染防治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生活垃圾送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在厂内暂存应分别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七)制订并落实有效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与区域事故应急系统相协调。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生产、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杜绝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加油站进行储油罐清洗、维修和安装阻隔防爆材料等施工,都属油罐作业范畴。油罐作业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且风险较高。不正确的作业程序或人员操作都有可能会引起油罐事故。作业时稍有不慎都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很有必要对油罐作业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一、油罐作业的风险分析
油罐作业中多个作业环节都存在风险,管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都是引起油罐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事故会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下面就对罐内作业存在的风险情况逐一分析。
1.缺氧
油罐通风口狭小, 通风不良,作业人员在罐内经常会感到缺氧。导致缺氧的原因很多:(1)被密度大的气体挤占。(2)发生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等。此外罐内容易油气聚集,造成罐内通风不良,作业人员容易窒息。
2.油气中毒
油气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组成是烃类物质,由于油罐中长期存放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导致油罐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挥发性很强,容易扩散。当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如果油罐的通风不彻底,人在里面作业就会发生中毒的事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火灾爆炸的隐患
罐内作业场所存在大量的油蒸气、可燃气体和蒸气等,这些气体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此外,油品中还有一些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物质。如果进入罐内进行作业的人员没有使用防爆工具,在作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火花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另外,如果在鼓风的过程中设备不防爆,则油气很容易随风扩散,这样就会使油罐的四周充满可燃性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
4.作业伤害
加油站油罐的空间通常比较小,工人在里面进行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监管不严等各种原因很容易造成作业伤害。如在拆卸人孔井内的附件时,如果在人孔井的周边没有垫上软胶垫,则在拆卸过程中工具和人孔附件很容易碰撞而产生火花,这样很容易引起火灾,造成操作人员的烧伤事故;当罐体及罐内比较湿滑时,很容易造成摔伤、碰伤事故。
5.设备漏电
设备漏电主要发生在抽油的过程中,造成设备漏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备不防爆或在抽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未及时导出,当静电荷的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电火花。由于加油站中的易燃物很多,电火花遇到可燃物就会发生爆炸。
二、安全防范措施
1.认真履行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新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油罐使用双层管道、双层油罐。现在全国的加油站都没有大面积使用双层管道、双层油罐。国家已经要求各加油站承包商强制性执行新标准,未来3年内,各个油站的《危化证》均会到期,所有的都要整改。因此,认真履行新的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既是各加油加气站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
2.防火防爆
由于在清罐及动火检修过程中存在多种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履行动火监护人制度,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2.1加油站内应有明显的警示语和警示标牌。
安全标志牌的主要内容包括:(1)严禁在站内吸烟;(2)严禁在站内进行检修车辆敲击铁器等易产生火花的作业;(3)严禁机动车辆在站内不熄火加油;(4)严禁在站内穿脱、拍打能产生静电的服装;(5)严禁在站内使用手机、对讲机等非防爆电器;(6)严禁向塑料桶内加注易燃油品;(7)严禁在站内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8)严禁行人、自行车在站内穿行;(9)高强电闪、雷击频繁时,应停止加油、卸油作业。
2.2 制定严格的用火作业安全措施
在加油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打开人孔时,应自上而下依次打开,经分析合格方可用火。若间隔时间超过1小时继续用火,应再次进行用火分析或在管线、容器中充满水后,方可用火。在正常运行的加油站经营区域内,凡可用可不用的用火一律不用火,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线均应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用火,严格控制一级用火。各级用火审批人应亲临现场检查,督促用火单位落实防火措施后,方可审签许可证。
3.做好加油站的消防管理
加油站是非常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因此做好加油站的消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加油站应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建立消防组织机构和指挥系统。消防部门对油罐数量、容积,加油机位置、数量,输油管线走向图,其他油品的存放地点及数量等都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和记录。加油站各种消防器材应按照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有关规定配置,并摆放合理,取用方便。灭火人员的配备、分工,警卫力量的布置应能满足发生火灾时进行灭火的需要,使消防人员能够按照制定的操作程序进行灭火及人员疏散。
4.做好防静电工作
在加油站内产生静电很容易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因此必须防止加油站内静电现象的产生。对钢质油罐及其金属附件要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处应用焊接,接地线与被接地设备的连接应设断接卡,并用双螺栓连接,埋地部分均用焊接。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节前检测1次并做好记录,接地电阻值要求如下:油罐、站房、罩棚不应大于10Ω,输油管线不应大于30Ω,卸油防静电接地不应大于100Ω。应定期检查加油机、加油胶管及卸油场地的静电连接线,保持完好有效。
5.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首先,加油站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自检自查为主,与上级主管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分级落实安全工作。其次,加油站每周应组织1次安全检查。第三,当班安全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发现违章行为和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向上级反映情况。第四,加油站经营单位每月和遇重大节日应对加油站进行安全检查。第五,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设备有无渗漏、电器接线螺栓是否牢固、防火防爆措施是否可靠、灭火作战预案演练以及隐患整改情况等。第六,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加油站能解决的,应限期抓紧整改;加油站无力解决的,应书面向上级报告,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6.避免污染环境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所有加油站都要安装一次油气回收及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现正处于罐区作业改造高峰期。从罐内清出的锈蚀杂渣,应及时运出罐区,按规定处理掉。现场洗罐含油污水不能随意排入下水道,应排入密闭含油污水管网,再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油罐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油罐内作业安全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缺氧、有毒气体、易可燃气体和作业伤害很容易造成油罐事故。针对上述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细致的危害分析和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预防油罐发生各类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方针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上通下达、恪尽职守、反应迅速、协调联运、妥善处理。
二、*区环保局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监察大队、监察中队、监测站、污控科、自然科、办公室、宣教法规科的主要负责人。
三、应急处理分队分工及职责
1、“12369”举报中心(局值班室)职责
(1)负责受理重大水污染事故的举报,并迅速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和局办公室,认真做好记录。
(2)负责对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发展及处理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3)负责向局办公室、宣教法规科等相关科室通报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提供相关的资料。
2、监察大队职责
(1)负责对重大水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接报告后迅速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并立即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2)如果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监察人员应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和必要的措施消除事故影响,以利控制污染的扩大和蔓延。
(3)积极参与救险,消除污染危害,并负责做好急救、疏散、恢复正常秩序,安定群众情绪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4)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负责依法定程序对相关肇事者进行处罚,并写出重大水污染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3、办公室职责
(1)根据“12369”举报中心(局值班室)提供的重大水污染事故信息,按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将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区政府和市环保局。
(2)负责将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有关信息及时向市有关部门通报,并协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作好与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运工作。
(3)负责在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期间本局内部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工作。
4、监测站职责
(1)加强对我区饮用水源地和敏感河流水质监测。
(2)制定出我区重大水污染事故监测应急响应预案。
(3)在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事故监测,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监测报告。
(4)负责重大水污染事故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5、污控科职责
(1)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水环境的保护,对重点和敏感区域要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提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和控制措施。
(2)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3)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负责污染现场协调控制污染工作,提出污染控制方案,并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情况提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吊销责任单位的排污许可证,责令其停业或关闭。对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6、自然科职责
(1)负责督导检查县(市、区)重点水污染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对发现可能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隐患,要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2)组织执法人员对重点流域及敏感区域河流的日常管理。
(3)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达到国家标准。确保人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安全。
(4)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时,按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作好相关工作。事故终结后,要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并负责落实。7、监察中队职责
(1)加强对所负责企业排污口和在线监测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尽量消除污染隐患。当发现有导致重大水污染事故迹象时,应迅速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加强对所负责的重点污染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并要求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污染应急处理及防范措施,督促企业落实自查、自纠制度。
(3)当企业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时,负责配合监察大队进行现场调查,提供企业平时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及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等相关资料。
(4)在污染事故处理终结后,负责督促相关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防护措施的改进和完善。
8、宣教法规科职责
(1)负责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新闻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授权通过媒体和舆论工具及时污染控制情况,安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2)负责对重大水污染事故案件所作出的行政处罚的立案及适用法律、法规终审和案卷的存档工作。
四、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1、“12369”举报中心和局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系畅通。接到重大水污染事故报告后,迅速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我局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立即启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监察大队接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令后,要迅速出动,30分钟到达现场。
3、现场处理。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按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工作。首先制止污染行为,然后依法进行查处。对举报不属实或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待相关单位或后援人员抵达后,再开展或移交撤离。
4、做好相应的联络工作。由局办公室向市局及区政府汇报情况,并依据事故发展情况与市相关部门联络,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开展工作。
5、实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扩散。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在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应建议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附近和受事故影响区域的通道实行有效的人员出入控制,并在初步确定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后,建议当地组织果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疏散周围群众,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污染人数范围,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公众信息。事故应急处理期间,需要的信息内容由宣教法规科报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后对外进行,妥善做好公众宣传和教育工作。
7、应急终止。当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并且继续采取了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能够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时,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申请,监察大队写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报告,报市局批准后,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五、要求。
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凡延误重大水污染事故处理工作的,一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2、如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我局应急处理工作人员首先抵达现场的,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防治污染区域的进一步扩大。待市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达后,再配合开展工作。
3、凡发现本辖区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向市环保局报告,并迅速组织调查处理,不得瞒报、漏报。
六、本预案自之日起执行
为保障我区饮用水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指导和规范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安全。为防止和妥善处置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了本预案。
一、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方针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上通下达、恪尽职守、反应迅速、协调联运、妥善处理。
二、*区环保局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监察大队、监察中队、监测站、污控科、自然科、办公室、宣教法规科的主要负责人。
三、应急处理分队分工及职责
1、“12369”举报中心(局值班室)职责
(1)负责受理重大水污染事故的举报,并迅速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和局办公室,认真做好记录。
(2)负责对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发展及处理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3)负责向局办公室、宣教法规科等相关科室通报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提供相关的资料。
2、监察大队职责
(1)负责对重大水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接报告后迅速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并立即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2)如果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监察人员应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采取迅速、果断的行动和必要的措施消除事故影响,以利控制污染的扩大和蔓延。
(3)积极参与救险,消除污染危害,并负责做好急救、疏散、恢复正常秩序,安定群众情绪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4)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负责依法定程序对相关肇事者进行处罚,并写出重大水污染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3、办公室职责
(1)根据“12369”举报中心(局值班室)提供的重大水污染事故信息,按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将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区政府和市环保局。
(2)负责将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有关信息及时向市有关部门通报,并协助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作好与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运工作。
(3)负责在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期间本局内部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工作。
4、监测站职责
(1)加强对我区饮用水源地和敏感河流水质监测。
(2)制定出我区重大水污染事故监测应急响应预案。
(3)在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事故监测,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监测报告。
(4)负责重大水污染事故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5、污控科职责
(1)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水环境的保护,对重点和敏感区域要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提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和控制措施。
(2)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3)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负责污染现场协调控制污染工作,提出污染控制方案,并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情况提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吊销责任单位的排污许可证,责令其停业或关闭。对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6、自然科职责
(1)负责督导检查县(市、区)重点水污染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对发现可能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隐患,要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2)组织执法人员对重点流域及敏感区域河流的日常管理。
(3)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的保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水资源达到国家标准。确保人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安全。
(4)重大水污染事故发生时,按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指示,作好相关工作。事故终结后,要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并负责落实。7、监察中队职责
(1)加强对所负责企业排污口和在线监测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尽量消除污染隐患。当发现有导致重大水污染事故迹象时,应迅速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2)加强对所负责的重点污染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并要求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污染应急处理及防范措施,督促企业落实自查、自纠制度。
(3)当企业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时,负责配合监察大队进行现场调查,提供企业平时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及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等相关资料。
(4)在污染事故处理终结后,负责督促相关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防护措施的改进和完善。
8、宣教法规科职责
(1)负责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新闻和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经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授权通过媒体和舆论工具及时污染控制情况,安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2)负责对重大水污染事故案件所作出的行政处罚的立案及适用法律、法规终审和案卷的存档工作。
四、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1、“12369”举报中心和局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系畅通。接到重大水污染事故报告后,迅速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我局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立即启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2、监察大队接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令后,要迅速出动,30分钟到达现场。
3、现场处理。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按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工作。首先制止污染行为,然后依法进行查处。对举报不属实或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待相关单位或后援人员抵达后,再开展或移交撤离。
4、做好相应的联络工作。由局办公室向市局及区政府汇报情况,并依据事故发展情况与市相关部门联络,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开展工作。
5、实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扩散。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在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应建议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附近和受事故影响区域的通道实行有效的人员出入控制,并在初步确定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后,建议当地组织果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疏散周围群众,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污染人数范围,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公众信息。事故应急处理期间,需要的信息内容由宣教法规科报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后对外进行,妥善做好公众宣传和教育工作。
7、应急终止。当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并且继续采取了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能够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时,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申请,监察大队写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报告,报市局批准后,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五、要求。
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凡延误重大水污染事故处理工作的,一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2、如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我局应急处理工作人员首先抵达现场的,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防治污染区域的进一步扩大。待市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达后,再配合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