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专项资金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逐步建设国际性一流高等院校,国家不断增加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在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金额有限的阶段只能长期阶段性投入专项资金来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教育突出、专研技术等高等教育学院。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专项研究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专款专用、重点投入、重点支持,对于专项建设项目应该讲求建设效益,然而据统计我国85%的高等院校普遍只注重申请到国家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的投入,却无法保障专项资金管理的实用效益和效率,最终会导致无法实现高等教育学校发展战略。可见,优化高等院校专项资金管理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专项资金的特点与类别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教育局)和高校根据国际和我国教育、国际教育实际情况探讨得出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国家资金拨款投入,这资金具有专定项目和用途的性质,一般包括高校修购和购置、科研研究、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我国专项资金一般具有特点是:来源广,国家财政拨款是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捐款;专项申报和专用,对需要资金进行专门申报和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实际专用;时效性强,专项资金普遍是当前的高等院校急需迫切的建设项目,资金也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或财政收回;政策性强,专项资金审批必须按照项目范围、内容、性质等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我国高等院校专项资金按同一性质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大类: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拨款、自筹资金、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款等专项资金;根据科研项目可分为国家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同一类专项资金又可分为不同的项目如,实验室专项资金建设中有金融实验室、财政实验室、会计实验室;根据国家政策可分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科研项目、“211”工程专项、“985”工程专项等等。
二、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资金投入数量持续增加,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到现今教育资金持续投入过程中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人才引进、高校设施更新和添设、学科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专项资金支出占高校总体预算资金比重巨大,且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专项资金效益的发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界人士对教育投资的热忱。目前,我国财政教育专项资金本身存在管理和申报机制不完善、专项项目使用混乱、资金匮乏等诸多问题,假如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其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将大大折扣。我国高等院校执行完专项任务后有结余,但由于高校项目繁多和相关部门无时间进行管理,造成了专项资金沉淀现象严重,有的高校有时候竟然挪用专项资金结余数,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专项资金的使用目标也占用了国家财政资金。我国专项资金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未受到高等院校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重视,使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够合理、完善、有效。我国专项资金下达直至执行期间存在很多变化,比如购置实验室设备专项资金为了采购更加先进设备但有可能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导致设备已过时或不投产,又或者价格发生差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院校专项项目建设的成效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国家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不健全使得专项资金才会出现后续变化。
三、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一)高校专项资金监管控制职能缺陷
据统计,我国79%的高等院校并不积极地研究、分析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仅仅没有采取措施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而且消极被动的应付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只是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要求简单停留在基本使用程序上不出问题,也不科学合理地支配专项资金资源。专项资金的专项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不属于正常高校资金,专项资金金额的来源特点,使得其不能算高校正常资金,高校为了更好建设校园需要资金量是远远不足,这样容易形成高校管理者缺乏建设专项资金监管职能,即使有监管职能,也没有真正使用其控制职能。高校管理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心存其他顾虑、故意缺乏监管的认识,使得我国高校在专项资金监管控制上的职能缺失日渐严重。我国专项资金项目的批复、执行程序和绩效考评等决定权属于上级教育部门或财政部门,那么高校就由对专项资金“全能”管理者转变为“旁观者”,加之高校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对专项资金管理职责缺乏明确认识,那么高校就会对专项资金在监管控制环节上采取“旁观者”的态度,致使高校组织层面上的监管控制职位缺陷问题不断出现。
(二)一、二级职能分离,不利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健全化
如今,我们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没有过多的关注使用和执行情况,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建立,仅仅重视是否申请成功、投入规模和制定分配等。由于专项资金来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多面性,使得高校对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得不到统一的标准,评价指标也缺乏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这样一来不容易科学合理的评估专项资金对社会效益和长远有利的影响。
(三)注重专项资金取得,轻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日益激烈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办学资金不够用,这样以来专项资金成为高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宁可不惜动用所有高校资源来成功申报专项资金就不足为奇了。在专项资金申报申请、预期使用计划和预算报告等方面往往虚化,这些申报资料看起来都是很漂亮,致使专项项目资金申报成功。当专项资金一旦进入高校账户,高校往往对专项资金的执行与申请时承诺的不一致,高校也对不一致给予了认为合理的解释,但是这种不一致却无从判断也无人过问,这样情况下纵容了高校占用专项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持续发生,资金效益受到影响,会加剧高校资金紧张的不良结果。
(四)高校内审机制未形成,专项资金管理缺乏审计监督
我国高校是专项资金管理的主体之一,其从专项项目申报到执行完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管理作用,其中作为重要环节的审计机制却得不到重视,即使有重视,也只是仅限于对财务票据表面的合规、合法、合理性进行审计,内审人员也不能参加专项项目前期申报和专项资金运用、耗费等整个运作过程缺乏甚少了解,可见,根本没有形成内审机制。内审机制未形成,使得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偏离前期预算、甚至背离前期预算的情况屡屡发生,经常出现专项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无法达到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效益型进行全过程深层次内审监督。各高校内审水平差,内审人员数量少、不专业、能力不强且都是身兼数职,难以满足高校专项资金迅速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许多事项发生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根据传统审计方法和手段是难以发现问题。
四、优化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一、二级整体化管理
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种目标管理也是责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使用情况,进而提供合理科学的专项资金使用决策的依据。政府上级单位或机构和高校都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进行整体有效的建立,实现一、二级整体化管理,有利于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建立健全高校绩效评价和预算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原则、目标、审批程序、评价指标、组织管理、奖惩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构建完整的专项资金绩效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适时的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工程的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时时进行评价能够督促专项资金更好的、有效、科学、合理的运作。建立一套能够反映不同类别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达到绩、效与预算相统一的管理目标,使得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对于没办法量化评价考核的项目,应该参考咨询专家意见,从而不断更新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反馈与改良科学循环机制。在专项资金运作过程中,对每个阶段收集校内专项资金使用信息进行绩效评价反馈,建立专项资金绩效信息资料库并对反馈内容进行调整改善,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长期效益的机制。
(二)健全高校组织结构系统,承担更多财务管理与监控职能
随着高校专项资金量越来越大,高校财务部门不能只作为 “出纳”来负责费用收取、日常票据报销等简单工作,高校其他部门应该进行全面调整,健全内审部门、专项管理人员等,特别是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系统化,才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与监控职能的健全。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申报、执行到结束、审计、绩效反馈都应该提供全过程的财务监控职能服务,具有操作者、管理者和协调者。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对高校内外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招聘高素质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使得高校专项资金得到很好的管理;二是由上级政府部门或者机构派人员对专项资金的运行进行考察和指导,这些人员不仅要综合考虑高校实际和规划情况等因素对有争议的事件做出妥当的解决,而且要尽量依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和预算报告进行衡量考核;三是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较高管理水平、较高工作效率、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财务、公关等能力的职员),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能节约专项资金,还能对专项资金的预算、运作使用、反馈等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控制。
(三)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支出和全过程管理
从项目管理角度讲,高校应该对支出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并增强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控制,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各级部门应该各司其职,保证专项资金支出的必要性,而不是随意性,并做到开支范围、负责人签字、决算编报等流程严格控制。设立系统的监督内容,依法确保专项资金的支出合理化、合规化,使得高校能够把监督和管理有机结合,进而建立管理与监督工作相适应的监督管理组织体系。
(四)开展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审计
我国专项资金投入渠道和方式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来源投入对专项资金提出不同审计目标、方向、控制。高校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是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经济效益、规范管理及风险预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对高校专项资金开展内部跟踪审计能够使得高校规模发展和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杠杆效果。首先,应该明确不同类别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内容,确保审计管理覆盖到整个专项项目资金过程。其次,对专项资金管理每个阶段的审计重点,申报预算材料是否真实、合理、可行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要求,支出程序是否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有无超支(超支是否合理)及挪用情况等。最后,使用审阅测评法协助检查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利用跟踪审计法查清专项资金各明细的来龙去脉及重点支出项目的跟踪,采用审计调查法调查专项资金使用部门的帐外线索,核查有无挪用、截留等问题。还可以采用专项资金银行存款核对法原则,从专项资金银行账户入手,查明资金收支的合法性、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和金额记录的正确性,这些是基本内部审计进一步核查。
总之,解决并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不但要重视专项资金申请,更要注重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投资、使用、产出达标更有效益,也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素质质量的培养,发货高校的社会服务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学校实现全面、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洪,言文.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财会通信,2009(17)
[2]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6)
[3]陈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02)
[4]宋海红,张晓玲.高校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刍探[J].管理科学文摘,2008(3)
[5]黄贤东.论加强商校内部审计[N],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2)
[6]谢保盛.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1)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加强高校的建设,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自身通过政府拨款以及自筹资金等形式,投入到高校建设之中的各类资金逐年增强。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用途的专项资金,如加强实验室建设的专项资金、推进教师提升发展的专项资金等等。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建设针对性和力度。但也发现高校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高校资金使用不到位,有的高校出现资金挪用、占用等现象,导致对学校建设功效未能真正达到。因此,本文试图从多维度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对专项资金管理
专项资金要求必须贯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原则。当前一些高校的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常常将重点放在资金的筹措上。项目申报成功后,为了加强对项目的落实,相关项目负责人则更重视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完成情况,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视不足。很多高校存在着“重收入而轻支出”现象,甚至以为完成专项资金入账即认为工作完成,而对资金具体落实监管意识极其淡薄。
(二)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现实中,高校的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有时候是一种修饰,仅仅是为了成功申报项目,不能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可见高校在专项资金管理中预算意识缺乏。在项目资金使用报销过程中,由于预算不合理,使预算的执行与实际花销存在着较大差异,不能真正对项目的执行产生指导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项目资金的支出,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来虚假报销,财务人员对此项目资金用途不清晰,最终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财务管理职能缺失
财务管理是高校发展管理的重要方面。应该纳入到高校事务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但是,一些高校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财务管理职能缺失。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对项目进度、资金支出情况进行跟踪及评判,使财务管理职能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
(四)专项资金拨付问题
目前来自教育部门的专项拨款项目,普遍存在着拨款滞后的问题。据调查统计,由于各种原因,各专项资金拨付到高校常常是每年4、5月份之后,个别项目资金甚至更晚,而且不允许资金跨年度结余。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当收到拨付款之后,即立即组织相关项目的招标、论证以及设备购买,使相关资金使用未能得到更为全面的论证,造成资金浪费。
(五)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缺失
虽然所有高校都设有纪检部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许多高校都不能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也有一些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制度或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所以不能对专项资金的实际效果做出科学评估,这也间接导致了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责任人的管理意识要加强
高校相管理人员的管理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每笔专项资金的设立都需要经过严格申报、筛选,高度重视资金管理,使资金运用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二)强化预算意识
针对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偏离,建议高校成立资金预算小组,以对项目资金安排进行充分论证,确保资金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保持一致性。预算指标是监管专项资金支出的重要途径,一定要按预算要求执行,保证“专款专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支出分析以掌握项目支出执行情况。只有强化预算意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支出定额指标体系,才能保证相关支出的科学、合理安排。
(三)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加大
财务管理力度,将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财务部门在学校机构中的地位,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高校的项目管理活动,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专项项目管理的诸多环节,从而在专项资金监管上更加有力。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还需要基于高校的实际现状来做好全校性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
(四)优化资金拨付机制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
对专项资金拨付机制的优化,实现拨付资金的及时到账,同时要加强对资金支出的监督。资金到位后,高校要根据项目要求认真负责地完成资金的使用安排,在项目资金支出上形成制度规范,使用要落到实处。资金拨付机制的优化,时间的安排是极为重要的,要保障学校有更为宽裕的时间来统筹资金的合理、科学使用,防止为了支出而支出的不良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
(五)加强审计监督审计
监督是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建立健全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起监督的责任,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监管,及时发现项目资金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者在项目结束时,要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对于存在违法违纪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齐红.浅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宗清俊.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
【关键词】 高校 财政专项资金 管理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步增大,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财政专项资金已日益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必要保证,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科建设以及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是高校财务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 财政专项资金的定义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政府相关部门为学校提供或者专门安排的、除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项目用途的资金。目前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改造、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科研计划、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人才强教计划等。
财政专项资金是学校解决发展问题经费的主要来源,专项项目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申报应符合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学校各部门完成教学、科研事业规划及发展目标的重要补充。它具有专项申报、专款专用、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专项管理的过程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绩效考评等四个环节。
2 目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2.1 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争取
高校教育事业拨款包含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资金拨款。近几年来,财政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投入资金结构上也有了很大变化,财政专项资金占投入资金的比重逐年上升。专项资金的投入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教育事业发展。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成为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立项申报。只要有政策,学校就会集合办公室、财务、教务、科技、人事及有关二级学院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精心组织申报,确保项目顺利申报成功,并力争获得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最大化。
2.2 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很多高校实现了单一校区办学变为多校区办学的外延式发展,但管理体制的更新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学校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缺少一套运行有效、机构精炼、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专项资金规划立项申请时集合了全校精英组成专项小组,过后专项申报小组这个机构自动撤消。虽然从立项到执行完毕,财务部门都参与,甚至项目申报都是财务部门一手负责,但它的职责和优势是财务管理,只是对资金的统筹安排,无法实施项目宏观规划和论证评审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招标采购及资产明细账,没有对项目实施是否属学校发展所需的权力和职责。虽然高校都设有规划部门,但都注重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没有履行项目专项资金投入规划的职能。因此,表面上,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很多,实际上只有使用部门在对专项资金投入的有效性负责,缺少核心管理部门对投入是否符合立项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监管。学校对专项资金有效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政专项申报缺少有效论证
由于抱着“不要白不要”、“花国家的钱不心疼”的心态,许多学校注重经费的争取,在项目缺少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仓促申报,有的甚至抛开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资金申请回来作为首要任务。另外,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向财政申请专项资金,申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都会被砍上一刀。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时就会把申报项目数尽可能多,申报金额也夸大。这种更多地从多要钱的角度申报,加上申报时间仓促,决定了专项申报论证流于形式,未能从整体角度在部门、项目之间进行科学论证和综合平衡,对立项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不充分。因此,即使高校专项申报出现预算较粗,资金的真实需求缺少细致调研,经费支出中重复采购较多的通用类物品现象,财政管理部门由于每年面对成千上万的专项申报,也无力对某所高校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该校的发展规划,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开支是否合理做出评审,这势必大大降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预算执行存在偏差
首先,专项资金挪用现象普遍。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挪作他用。但是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以及预测难以达到准确无误,造成支出违背预算;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财政经费到期收回,许多专项使用人将无关业务的费用在其中列支,造成虚假列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其次,预算执行进度过慢,突击花钱现象严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高校设备采购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允许从零余额账户向学校其他账户划转资金。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使得那些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的高校,害怕专项资金到期收回,这就造成在经费到期前,经费使用人集中时间突击花钱,一方面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科学研究进展;另一方面也不免存在违背预算安排购置不需用的设备,通过各种途径以虚假发票列支经费的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严重影响财经纪律。
3.3 专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不可否认,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对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高校作为专项资金的受益者,在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环节的工作非常薄弱,尽管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项目范围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只占专项资金项目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即使是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工作,由于项目单位没有统一规划和明确要求,往往是“积极”应付,绩效考评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因而没有起到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的领域和方向、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目的。因此,绩效考评工作主要应该由学校自己来承担,然而学校在这一环节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很少有高校主动对重点或大额专项资金做出事中、事后的评价报告,没有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批复预算对比,没有分析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科研专项凭出几个报告和发表几篇文章就作为成果结题。
4 加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4.1 健全专项预算管理机构,细化预算的编制
完善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就要改革旧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成立由校长、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教务处、科技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处室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年度项目预算申报、实施、考核负责组织、领导与决策的权力。同时根据预算申报类别,按职能分工确定相应部门作为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相关类别项目预算的申报、论证、实施及绩效考核。
首先,项目预算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项目申报单位负责根据本单位工作重点及发展规划等综合情况,组织相关业务教师进行调研、立项,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认该项目是否具备实施条件,如场地环境、人力资源配备及在本学科或科研领域发展的必要性等。对本单位论证通过的项目,按照要求填报项目申报书,按轻重缓急进行建议排序,提交归口管理单位;另外,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清楚自己是立项的执行者,专项到位后负有合理使用资金、完成立项的责任。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对分管权限内的项目,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预算文本进行公开答辩,确认该项目内容是否符合学校重点发展方向,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绩效目标是否明确,预算是否合理等。由专家出具相关论证意见,并投票确定项目排序后,报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立项批准后履行监督项目单位执行预算,阶段性和完工后绩效评定的职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归口管理单位论证通过的项目进行综合评议,审查相近学科申报重复或缺项情况、项目预算额度情况、各排序有无调整必要等,报校长办公会审核后,列入学校项目库;立项批复后对项目的实施、考核负总责。
其次,财务部门协同归口管理单位,细化预算编制。合理的预算既是项目按进度得以资金支持的保障,又是通过财务检查项目执行进度及其成本效益的有力手段。细化预算,就是要将预算支出落实到项目。根据各类项目管理办法中经费开支范围的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细化支出预算,并且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
4.2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相关制度
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是做好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保证。涉及预算申报、归口管理、论证审核、项目执行、验收、绩效考评、监督等各环节,均需相关制度约束与保障,如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标准要求、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的监督机制及相关单位的职责范围等,以确保预算顺利实施,资金使用安全,效益明显。
4.3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财务报销管理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防止专项资金使用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讲效益的“突击花钱”行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项目共享平台管理。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信息时代预算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信息技术以及会计软件来完成,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评价以及考核阶段,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完善。此外,高校应该就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各部门协同作战、共享财务信息的平台。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分配以及动态情况,应该及时的让相关部门以及人员了解到这些信息,充分的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规范经费的使用范围,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4 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专项资金的监督,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以评价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保证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为上级主管单位或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各类专项资金不同的要求,确定项目支出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依据系统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这些目标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反映,以此评价和考核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取得的业绩或效果,达到应有的绩效。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高校财务管理相结合,逐步形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管好用好这部分教育经费是高校和资金使用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高校不但要重视专项资金的申请,更要注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在专项资金的投入、过程和产出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红.浅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刘晗.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营销,2012(7).
[3]何斌.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探讨[J],经济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