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入学教育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 新生
部分大学生入学后,出现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出现对新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一些系列的“不适应”问题,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个别新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的质量和心理健康。新生入学教育是他们的第一堂课,除了了解学校、专业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知大学的学习方式,掌握人际交往、生活方式,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就要求,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需要将新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到入学教育中。面对入学教育时间短、面广、“不适应”心理问题突出的特点,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成为入学教育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新生入校后出现 “不适应” 的心理情况
通过对新生入学的了解和观察,新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1、生活不适应。由于环境陌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开始,由于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在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下,新生容易产生孤独感,挫折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2、心理不适应。由于高中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不及时,高考的落差和同学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大学新生出现失落感、失宠感、自卑感,出现焦虑、责任等心理不适的情况。
3、学习的不适应。由于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差异性较大,教学方法和模式与高中不同,对专业的认识偏差和喜好不同,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等,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惧学等学习不适应的心理障碍。
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内涵
新生 “不适应” 的心理问题对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入学后较短时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入学教育的一项新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如何发挥好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在入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共同商讨、活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帮助学生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学活动。
三、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知、情、意”,注重让学生情感共鸣,积极体验,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重点,能有效地解决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达到预防的目的,使其快乐的成长,是入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1、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入学教育的新要求
由于新生入学后出现的不适应具有相同性,诱因也具有相似性,团体性是这一群体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团体心理健康辅导通过针对新生的群体性特征,以班级、专业或者相同问题的新生通过设立特定的活动场景,让新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实现引导,使其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所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入学教育的新要求,是解决新生“不适应”心理问题的主要形式。
2、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寓教于乐,易于学生喜欢和接受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通过分享、典型案例讲解、教师的引导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对大学生活学习正确的认知,从而快速的适应大学,健康成才。
3、团体心理辅导节约了入学教育时间,效果良好
针对新生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具有普片性,如何短时内做好引导,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教育实现入学教育是不太现实的。针对新生在学校里扮演“求助者”和“助人者”双重身份,相互影响。通过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团体辅导,发挥学生的双重身份作用,让学生在团体辅导中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达到解决大学生活“不适应”的心理问题。
4、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的体验性增强
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某一问题,设计情景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问题和解决的辅导,让新生认识和了解在学校期间可能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和不适应。将传统的入学教育课堂讲授转变为不场地受约束的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达到情感共鸣,实现对入校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适应有所认识和了解,掌握其自我调节的办法,从而达到快速的适应大学生生活。
5、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的预防性突显
新生入学后,对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饮食起居等一些列新的生活学习开始了认识和适应。在认识和适应过程中,由于新生自我经历和性格等因素,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和行为问题,导致大学生活学习不适应。通过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团体活动设计,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偏差和行为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认识和形成正确的认知,并重点在于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从而让新生的“不适应”自我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可以对已经出现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同学及时发现和矫治,并对后期的心理咨询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不适应”现象,有效地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矫治、预防和发展,并重点在于预防和发展,有利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帮助新生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心理困扰,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让他们健康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炜炜.大学入学教育浅谈[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2]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4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朱小根(1965-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83-02
一、团体心理辅导介绍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为团体训练、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促进个体观察、学习和体验,进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团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在团体中自由地观察、体会,彼此平等地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促进作用。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各种团体例如家庭、学校、组织等在人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发展、预防和教育的功能。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给正常学生引导和启发,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学习高职生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并逐渐走向完善自我。由于高职生特殊的心理状况,高职生存在各种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团体为成员提供了安全宽松的环境,团体成员可以在活动中舒缓情绪、释放压力,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到什么是适应。团体成员在团体中相互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对相同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实现自我了解、自我发展。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通过讲座等方式教育学生,方法相对简单,时间相对较短,效果也不明显。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发思。区别于以往的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师是团体活动的协助者,他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促使成员自我发现、体会。在宽松、民主的团体氛围中通过分享、探讨、体验消除心理防御,展现自我,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层次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新生心理特点分析
1.“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心理矛盾。高职生处于青春期,这时会把探索世界的矛头转向自己,更关注自我形象,从而完成自己意识的形成。“理想的我”是指个人头脑中主观塑造的,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实的我”是通过个人的实践所反映的真实的自我形象。“理想的我”处于观察的地位,总是对“现实的我”进行考察、评价。例如,某学生希望自己成为“有人缘”的人,而生活中他却经常遭到同学的排斥。“有人缘”的人就是他“理想的我”,而“不被同学欢迎”则是“现实的我”。“理想的我”总会不停地观察“现实的我”,当“理想的我”同“现实的我”差距过大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新生进入高职校园之后,随着对学校、专业等的深入了解,面对现实的学校,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落,造成“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差距。尤其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喜欢幻想,他们在头脑中早已对理想的高职建构了一幅完美的蓝图。新生入校后,新校园、新同学、新学习方法、新生活方式等都会因高期望值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
2.专业选择所带来的心理矛盾。高中的学习注重成绩,高中生普遍认为只要得高分考上重点高职就能够出人头地。殊不知,职业选择千千万,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会使生活更有价值。报考高职时,专业的选择为未来的职业定向奠定了基础。但是许多学生在报考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而是根据热门程度来选择。更有甚者,专业的填报完全由父母决定。据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考高职填志愿时,是否考虑将来从事的职业”时,只有36.2%的学生回答考虑过,而63.8%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随着高职生入校上课,新生在就读专业上越来越困惑,有的学生不断转换专业。对自己所希望从事职业的迷茫与对现专业的不了解使新生处于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
3.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矛盾。高职生进入新的环境,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感。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友谊。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矜持,封闭自我,尤其有些性格内向的新生,害怕被人拒绝,不敢与人交流,生怕露短给别人印象不好。有的同学出身农村,怕被人瞧不起,总喜欢独来独往,远离人群。因而在高职生中,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有之,因恐惧而不能交往者有之,因自卑而不敢交往者有之,因自负而不愿交往者有之,这种内心渴望交往而不会交往,在高职生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冲突。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U Siqi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040)
Abstract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student college counselors as key personnel work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ole played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addition, the work carried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instructor in climate, geography, and other aspect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blems of students, briefly describes how to efficiently play a role of counselor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ole
1 引起心理问题的成因
1.1 社会因素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调整好个人心态,适应崭新的工作环境不至于频繁跳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亟需面对的问题。而学校实际教学与职场技能的严重脱节,减少了学生参与工作的热情,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家庭状况也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独生子女因其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等问题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甚至逃避问题,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比较严重。此外,父母的婚姻状况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最后就是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学生造成的极端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上沾染的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偏差,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1.2 学校因素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轻松、悠闲,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习更加自由。大学生活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教学制度不完善,如果与学生个人发展产生矛盾,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与学生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所以因教育方向不同而产生的误差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个人因素
大学新生刚从紧张压抑的高中生活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从高中沉重的学习环境突然转向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精神上会呈现出松散的状态,正因为松散的精神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失去方向,在生活中自由散漫,甚至影响学生人生三观的树立,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因为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数不胜数。比如,有些学生缺少恋爱经验,心灵比较脆弱,在面临分手时,学生会因为想不开而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因此产生自杀的念头。再者,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弱,以及尚未形成完善时间观念的原因,容易沉迷在一件事物上身不由己,比如因为熬夜打游戏而影响学习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比如,经常打架斗殴,多次逃课迟到等现象都是不健全的心理。此外,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遇到难题是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有时候甚至因为想不开而作茧自缚。大学生涉世不深,资历尚浅,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容易产生恐惧,不敢面对,更容易受伤之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复原。
2 应对方案
因为就业形势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适当开设职场礼仪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避免学生对职场的畏惧,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确定生活方向。此外,对于独生子女,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交友观,提醒学生真心待人,广结良友,同时,避免学生因狐朋狗友的诱惑而走上不归路。而面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辅导员应及早帮助学生走出家庭问题,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指导。
因为学校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学校教育上的不足。比如,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实践课程等。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思想动态,使其独立自主地参与学生,发挥直观能动性,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为个人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与学生在私下里多沟通、多交流、多互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恋爱观、交友观。另外,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积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正确指引学生,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大学资源,科学安排时间,使学生能在大学校园中游刃有余。
3 辅导员的作用
在学生的眼中,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老师,也是朋友。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成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工作性质机动灵活,与学生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辅导员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大学生辅导员,应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此外,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经历,将学生带入职场礼仪的课程学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获取工作经验,使学生提早经历职场生活。此外,年轻的辅导员可以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辅导员也要及早提醒学生建立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职场生活打下基础。
由学校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要发挥桥梁的作用。身为辅导员,应将学校相关信息有效告知学生,同时,及时地把学生学习状况、心理动态收集整理,向上级传达。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程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生活学习中必备的技能,也可以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分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只有在沟通过程中,才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由个人因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扮演一个过来人的角色,为学生指点迷津。此外,辅导员在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不单这样,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放松压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聋生; 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56-001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即将具有相同问题的人或相似经历的人组成小组,通过活动的形式给予辅导。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二、聋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透视
1.聋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由于生理缺陷,使聋生表现为认知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听力的丧失和交流方式的局限造成聋生适应行为低下。严重的听力损伤也影响了聋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懂人们的语言,聋生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有时难以理解人们许多复杂行为的实质,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或猜疑,从而引发出某些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自卑、焦虑、自制力差、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猜疑、胆怯、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
2.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于以上心理特点,造成聋生很多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表现在聋生身上的异常行为有自我习惯性动作。自私、易受暗示、粗心大意、偏食这四种异常行为是出现在聋生身上既严重又普遍的心理现象。聋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用于对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通过对其内容和方法的考察,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同样适用于对听力障碍儿童即聋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1.适合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1.1解决浅层次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聋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滞后,认知存在表面性,认知经验贫乏,认知方式僵化死板,情感发展存在偏差,固执、孤僻、冷漠,行为发展方面也有异常。而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羞怯、感情与社交孤独、社交回避与苦恼等问题上都有明显效果,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对轻微的心理障碍也有治疗效果。如在“微笑握手”活动(参加者要和班里每一个同学握手,对每一个同学微笑表示友好) 后,和大家分享感受时,一位同学说:“握着一双双充满友爱的手,看着一张张面带微笑的脸,我感觉到一种温馨和力量,刚来时的孤独和无助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脸上挂着的灿烂笑容。”
1.2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形成自信等品质。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在聋生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合于他们在团体中比较分析、自我领悟、自我成长,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
1.3改善情感体验,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力差,不善表达情感等。团体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的学生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很多成员抱着改善的态度加入,加之被他人接受、关心,更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2.聋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
2.1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聋生入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大多数聋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心理互助活动用模拟的方式将每位聋生推到解决问题的第一线,为他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创造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同学们之间的坦诚交流打破了许多人的自我封闭,入校时孤独无助的感觉在他人的热情相助中逐渐消解,能有效地缓解聋生的孤独无助感,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解决他们在社交中遇到的问题。
2.2开展团体心理咨询。聋生的不自信,大多是由于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等原因所致。团体心理咨询小组的良好氛围能使聋生产生一种安全、依赖、温暖、接纳的感觉。当他们发觉团体内其他人员也具有相同的心理困扰,他的问题并不独特时,就会改变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已有观念。这种观念改变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作用。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更有利于协助聋生实现各种发展性目标,如学会交往、建立自信、形成某种新行为,更有利于解决聋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和发展问题。
2.3情境体验法。即给聋生提供一种情境或氛围,让他们从中有所感受和体验。如在讲完赞扬别人的技巧后,每位聋生发一张用彩笔写好的“请你珍存”的纸卡,让他们离开座位去寻找对象,互相写赞扬对方的话。然后请部分聋生到前面宣读。聋生们在宣读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受到了情境的感染和鼓舞,从情感上得到了升华。这一方法对改变聋生情感发展中存在的孤僻、自闭、退缩、冷漠等心理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发现心理辅导的理念、态度、方法几个方面的不适应。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参与并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其次,辅导员需要针对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使辅导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加强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在此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采用与中医理论有关的心理辅导方式,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
中医理念中强调“天人合一”,以使人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引进现代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对其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心理学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进一步达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目前,采用中医七情理论进行辅导是引入中医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家乡,开始独立的面对自己四年或五年的学习与生活,乃至毕业找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与情感,他们渴望得到更多人们的承认、理解与尊重,而现实并非如此,有些大学生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绽放自己的精彩,而有的学生,则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而产生了烦闷、苦恼、焦躁、恐惧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是我们每一个人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的七情特点是大一的同学大部分的心理在七情范围中属喜、思、惊,大二、大三的同学则比较平和,而大四的同学大部分属怒、忧、思。大一的同学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和就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可一部分同学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和对专业的认识,及社会上对本专业的不良评价,美好的憧憬破灭,焦虑、惶恐油然而生。现今社会,医疗专业就业面窄,大学生在大二、大三期间,开始更多的担心前途,故七情中属忧,升入大四、大五,七情范围中表现为喜的更少,而紧张情绪占主导地位,思虑也再度出现。总之,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七情表现是曲线波动的,各年级表现不同,与他们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就业前景密切相关。从其不同的情绪入手,是分析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捷径,运用中医理念结合现代心理学可以较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指导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医学院大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融入个别咨询的技术
了解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养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医学院校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养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提高学生专业认识。
辅导员适时与部分学生单独谈心,深入把握其思想状况,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学生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其具体方法是:
(一)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刚入学后就对自己的专业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热爱自己的专业,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到了临床才匆匆的翻阅课本,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把握牢固,所以,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在上临床之前,把牢固的基础知识打扎实,夯实了专业基础,才能在临床实习时游刃有余,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医学院校不同于其他专业,很多学生会发现进入临床之后,所见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当初在书本上学到的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在书籍编辑和审核的过程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医学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所以就存在了这其中的差距,所以就要求医学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平时学习之余,多翻阅最新的杂志、刊物,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最新的前言医学动态。
三、基于中医药专业学生价值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
学中医的学生价值观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所学的中医学科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价值取向很容易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而忽视现代文化,不愿意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狭小、孤独的环境中,对人们封闭自己心灵的大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其人际交往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同时,学中医的学生独立性强,在与同专业同学交往中往往存在自我意识过重,各执己见,难以共享的情况。所以,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愿意与更多的人相识,使其融入更大的群体,并培养其团体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学习方面,中医类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重,专业要求高,就业压力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生命,不容一点马虎与差错,固然使得他们在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上高于其他高校的学生,不会轻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可在舒缓其压力方面做一定的工作,如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会很大程度上释放并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马英.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10).
[2] 达芳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4(8).
一、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格拉瑟创立,该理论强调人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生存、爱与归属、权利、自由和快乐五种基本需要;十分强调责任,认为学习负责任是人终身的任务,教会个体负责任的行为是重心,同时强调注重现在而非过去。该疗法的精髓在于教会人们如何管理特生活,提高应对生活中压力和问题的能力,因其“注重个体建设性、负责任的行为方式培养”,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逐渐被接受和应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个体咨询治疗中,现实疗法对人际关系问题、神经性厌食症和新生适应不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团体辅导中,现实疗法对网络成瘾和焦虑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团体辅导中引入现实疗法的理论对于工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设计了8次团体辅导训练,并对训练前后的SCL-90和16PF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从长春工业大学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中筛选出UPI得分在25分以上且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通过面谈的方式确定自愿参加者24名,并通过抽签的方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生9人,女生3人;对照组男生7人,女生5人。两组成员特征: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需求。
(二)方法。首先根据现实疗法的理论设计了8次团体辅导方案,每周进行一次,每次1-2小时,共用时8周时间。8次团体辅导共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团体形成阶段,即通过破冰游戏、交朋友小组等方式促进团体成员相识,为良好的辅导咨询关系的建立打好基础;第二阶段:自我探索和成长阶段,即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团体成员考察并评判自己当前的行为;第三阶段:作出承诺阶段,即通过指定计划等方式来指导团体成员作出承诺,在此过程中不接受“借口”,不使用惩罚,对每个成员都不放弃不抛弃,目的是让团体成员掌握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的方法和技巧;第四阶段:结束团体阶段,即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团体辅导的效果,鼓励团体成员继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
(三)测量工具 SCL-90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SCL-90各因子实验前后结果分析。对实验组、对照组成员辅导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辅导后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4个心理健康因素方面均有显著改变。而对照组成员SCL-90各项因子在辅导前后未发生显著的改变。
经过8周时间共8次以现实疗法为理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成员在心理健康适应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成员在这8周时间内未参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适应方面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出现的较小程度的变化是个体自身逐步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16PF人格因素实验前后结果分析。实验后实验组成员在乐群性、敢为性、忧虑性、紧张性4个方面有显著改变,这说明团体成员在经过现实疗法的团体辅导之后,在适应方面有显著发展。对照组在实验组团体辅导的这8周内虽然16PF各因子均有变化,但发展变化不明显,说明对照组成员在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各方面均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却没有实验组的发展变化显著。
四、结论
团体辅导以其“活动形式多样,灵活易操作、省时高效”等特点逐渐成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揉入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如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现实疗法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年往成年过渡的转折期,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强,个性正逐渐形成和定型,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是会表现出幼稚和片面,产生一些矛盾心理和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渠道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邮箱、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职责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队伍急速膨胀,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感情、就业等各种压力不断加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试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梳理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何谓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表明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要体现在自身活动和与他人相交往的活动中,社会、家庭、学校、个人人际关系等构成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以此为据,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大致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校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90”后大学生过惯了养尊处优、过分依赖家人的生活,要在新环境下学会独立生活、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尚有一定困难,他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可避免地感到迷茫、无助。
(二)学习压力的困扰
面对大学课程科目多、学业重、任课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的现状,他们会产生无助与沮丧,这就有可能造成学习困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或其他娱乐事项,从而荒废学业。
(三)人际交往的困惑
由于身边同学不同的性格与生活习惯对彼此的沟通造成了一定障碍,在面临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可能因选择自我保护而不愿与人交往,最终造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形成自闭症。
(四)感情问题
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趋于成熟时期,恋爱和性问题自然而然地会走进他们的生活,但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对性的问题认识不足,同时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渴望与恐惧,有可能因此引发极端事件。
(五)就业压力的影响
大学扩招之后,很多大学生面临工作难找的窘境,这就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就业恐惧症”。轻者失眠、焦虑不安,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极其危险。
(六)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每位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家庭不睦或不完整的家庭很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这类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忧郁、伤感、孤僻、自卑的心理障碍。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面对众多学生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作为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则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我认为辅导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储备
辅导员一定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力。此外,辅导员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访谈技术,如专注与倾听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同心理技术、具体化技术、探问技术等。这些都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自助助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专业保障。
(二)拓宽宣传渠道,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除了定期开展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辅导员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宽宣传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力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预期目的。利用宣传栏张贴“心理健康小提示”;建立班级QQ信息群、博客,随时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观看以励志、感恩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影片。
(三)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大多数辅导员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知识背景相似、兴趣爱好相近,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应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维系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及时有效干预学生学习、生活当中随机出现的心理障碍。
(四)培养学生骨干,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过于繁琐,部分辅导员便无暇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培养学生骨干以协助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就成为必然之需。在每个班级推选出一名优秀的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这样就更容易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重点教育对象与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确立重点帮扶对象
在新生入学之初对新生进行了科学的心理测试,并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随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及时、有效地处理所发现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各年级侧重点不同,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分析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历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某位辅导员、某个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所应关注的问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生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与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家庭结构的影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 Elman)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1条标准中第一条就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的和谐美满、子女间的相互关爱都会给予孩子安全感,而那些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的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他们没有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这类学生在生活中性格呆板、忧郁、孤僻、伤感、自卑,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
2.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生在经济上比较窘迫,而家庭经济水平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人际关系因素
中学时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和纯洁,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则不同,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因此期间必然免不了带有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处事不顺,往往会造成学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心态,心理压力日趋增加。
(三)情感因素
感情上的需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多数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个体生理发展已经接近完成,而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会产生“要求他人尊重与尊重他人”,“渴望被爱和害怕受到伤害”。“融入集体和保持自我”等矛盾。
(四)就业因素
当今,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无奈,这种现状在大学生心里形成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霾。f临近毕业的学生因为处处碰壁而心灰意冷,除了要承受来自求职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是21世纪之后的事。尤其是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于指导各高校开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未能落到实处,主要表现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方法不当。
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思考
目前,许多高校往往把辅导员定位在“政治辅导员”和“生活辅导员”,部分辅导员也是这样定位自己并据此开展日常工作。但是,要想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仅凭单一的思想教育和简单的管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应该把辅导员定位为“心理辅导员”,并根据这个角色定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建工作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是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是学生就业的引导者,其工作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得部分辅导员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创建一支有能力、负责任的学生工作团队来协助自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极为重要。而且,辅导员只有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观瞻全局,才有可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对策。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帮助下,创建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并在每个教学班选拔一名心理安全委员。二级心理辅导站干部和心理委员皆由学生来担任,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施以援手。体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拓宽宣传渠道,普及心理知识
除了定期开设心理讲座,辅导员还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心理知识。通过学校的宣传橱窗、宣传板;利用院报、系刊转载心理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网站、论坛,院系网站、班级博客、QQ群,只要是学生喜闻乐见方式,都可以作为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的渠道。
(三)关注重点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2]刘艳玲.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4)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4、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会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发挥集体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临着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很容形成巨大心理落差,轻则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重则产生心理疾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家庭、人际关系到学业成绩等时刻影响到高中生的脆弱心理。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大朋友”,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有利于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相辅相成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德育教育也能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以,高中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升学压力很大,不仅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班主任也有升学压力,而且班主任不比学生的心理压力少。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监督和保护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其人身健康。其次,班主任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监护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既是青春期又是叛逆期,班主任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压力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再次,班主任还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空间;最后,离开学生,班主任还是个普通人,需要照顾家庭,要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调试的心理,在健康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引导、照顾和帮助学生。
(二)师生双方对在高中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对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高中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对实际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而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会怀疑在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但有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然后还要明确自身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学校要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进行监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2.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强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求心理健康。高中生处在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问题随时都会给高中生带来困扰,高中生面临着升学问题,能否顺利进入大学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学校和家长纷纷施压,给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作为教师,如何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理咨询
高屋建瓴的开阔视野、广博深厚的学识底蕴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难得的优点,但是更为可贵的是教师拥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以及深切关怀学生内心的品质。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一方面,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传授课业知识,应该拥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学生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俯下身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及时了解他们心理的变化。很多时候学生内心被得到关注的渴望并不亚于对知识的追求,因此,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相关功课,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高中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课业压力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以及生活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二、及时辅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素养,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其他相关的学问及技能,以便在学生面临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辅导。
“打铁需趁热”,当学生面临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众所周知,很多严重的心理疾病都是长时间累积而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结果。要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把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控制在最低限度,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多与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交流、电话通讯等方式关注学生。
三、自我调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时候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调节心理和控制情绪。作为教师,最为直接也最为彻底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
高中学生在生活上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很多高中生寄住在学校,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生活不适应、与同学产生矛盾、学习压力大等现象都很常见,很多学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下降,对于教师而言,既要解决好学生出现的问题,还应该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例如,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心理都有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运动或是进行短暂的娱乐等方式来调节紧张的情绪。当学生为生活问题而感到烦恼时教学生学会释放等。总之,教师的参与以及学生自觉的调节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田自然.如何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玉屏民族中学,2011(14).
[2]马廷湖.如何强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09(01).
现如今的高中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因而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