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论述了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质量,增强事业单位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化
事业单位中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会计信息安全、精确的重要环节。结合各级财政机构公开的检查报告及事业单位平时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内容较多,过程较复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关从业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好发挥会计管理能力。
一、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意义
(一)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有助于维持财经纪律
在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性工作期间,对会计部门的岗位设定及从业者聘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为会计管理者、从业者及出纳等员工制定了工作要求,确保会计的职能可以在组织结构上得到具体发挥,更好的落实会计的监管职能,预防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所以,想要更好的维持财经的纪律,就需要加大对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利用会计工作能够对事业单位内的各项资金费用运转进行精确、及时的了解与控制,借助会计机构所提供的各项信息,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收支情况及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反应,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初始凭据的内容、表格的编订、审核的手续等会计处理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从而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率。
(三)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
想要保证会计的基础性工作管理规范化,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基础工作期间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与健全,例如:针对会计填写凭据的工作、登记账簿的工作、整理档案的工作等进行明确规定。让会计的处理行为得到提高,增强企业内部整体会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二、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核算部门落实相关法规、标准的力度较弱
当前,事业单位的核算部门在落实有关会计管理法规标准时力度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遵照法规标准从事工作。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如《会计法》、《预算法》等,限制了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活动及弄虚造假的行为,但是,因为后续法律制裁的力度较弱,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核算机构经常出现有法不依的问题,相关标准形同虚设,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不标准行为提供了空隙;其二,认知不到位。因为法律宣传的力度相对较弱,在加上一些财务从业者自身能力较低,综合素养较差,对法规标准缺少了解,观念淡薄,从而造成了违法违规情况出现;其三,监管水平较差。事业单位本身、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三类监管配合与协调能力较差,无法实现有效的合力监管。
(二)有关部门管理者对财务工作缺乏重视
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疏于管理,法规观念淡薄,为了获取个人利益,钻法律及管理的空子,经常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大做文章,一些不可以报销的内容变成了可以报销的项目,编造虚假的票据等,从而严重损害的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利于单位的未来发展。
(三)缺少电算化的能力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者及会计人员缺少电算化的能力,并不了解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生成的会计资料也无法弄懂,缺少应用电算技术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的能力,忽略管理光、磁等介质的档案。进而造成一些光磁介质的会计资料与纸质资料内容不符,无法及时入档等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对单位造成严重影响。
三、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不断改进并完善会计有关标准法规,加大落实力度
想要更好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在建设法规系统方面,应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同时配备相关的配套设施,确保各标准的衔接,防止在落实期间发生混乱问题;其二,应加大监管、检查的力度。财政机构、审计部门等国家业务管理单位在对事业单位实施检查期间,需要严格遵照《会计法》等标准法规,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及标准,加大对会计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基础工作不符合法规标准、私自设立账外账的情况,一经发现,不仅要整改有关部门,同时还需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其进行严惩。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第一,应加大对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使财会从业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法规标准,树立强烈的责任观念,可以主动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照法规办事,形成公正的岗位形象;第二,应不断增强财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应关注财会从业者的职后教育,应有组织、有规划的对财会从业者进行培训,让员工能够尽快了解税收、财会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整体会计队伍的能力及素养;第三,落实好财会从业者持证上岗的标准。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规范程度与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存在紧密的关联,因此,应保证从业者可以持证上岗,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三)改进并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的管理,增强档案管理的能力
应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信息保存条件、方式、从业者的工作职能等内容,同时要求人员严格落实。需要对纸质档案及电子化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电子化档案采用只读形式保管,做好备份工作,防止电子档案丢失。另外,因为电子档案较为特殊,管理从业者需要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检查、备份,防止信息损坏。
结束语
会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反应着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深入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研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文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违规现象的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关键词:创业教育;工商管理;课程体系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有开创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在理念上更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拥有自主创业的能力,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立足。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增加创业教育。因此,对创业教育基础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改革加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课程体系加以整合
本科院校想要实现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改革,除了要转变原有的创业教育理念之外,还需要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整合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综合化课程的建设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而言,应积极地在相邻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使创业教育的理念能够贯穿在课程体系中,实现各个学科的良好发展,这就是综合化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科的深度,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时,自然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一体化课程的建设
由系统学以及经济学的观点可知,建立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要实现课程的一体化建设,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能够重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变成一个有机整体。例如,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若想根据创业的过程进行教学,就可以将专业课程看作是学生在未来进行创业时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将这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知识直接拼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改革顺利实施。
二、建立全面的保障机制
若缺少全面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那么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阻碍。因此,本科院校应事先建立起一套全面的保障机制。
第一,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本科院校应积极地开展以科技创新、经济管理等内容为题材的创业教育活动,在校内打造各种各样的小规模创业园,为学生构建全新模式的创业实践平台。
第二,制订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院校应通过专业指导、开展活动、奖惩制度为工作重心,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科研成果、创业培养方式等内容结合到一起,制订专门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坚决实施创业学分制度和创业项目管理制度,使那些用于创业教育的政策和经费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除了校内的必要交流之外,本科院校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在国际上的交流。例如,学校组织教师与学生前往国外一些创业教育发展良好的学校开展学习,使国内的工商管理专业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
我国的本科院校除了要对课程体系加以整合,建立全面的保障机制之外,还应当坚决地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增大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模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一些知名高校考察可知,創业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高校拥有实力强大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投资建设和创业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临时的创业平台等。校企合作不仅解决了学校师资短缺、资金不够等问题,还帮助很多学生进入合作公司提供的实践基地中学习,并自办一些“小公司”。本科院校在同社会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出办学过程中的不足。另外,还有效地解决了创业教育和工作实际存在的不一致,增强了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实用性,使教育内容能够和实际社会更加贴近。
四、总结
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有着强烈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是当今社会对教育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适应国际社会形势的一种新的选择。因此,本科院校应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全面的保障机制,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强.基于行业嵌入与创业整合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创新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
1.企业财经核算基础工作内容
原始记录和会计资料是企业财经核算的基础,原始记录和会计资料是最初记载企业经济活动、企业收支情况和企业资金运转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形成财经数据的基础,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重要依据,是实现会计职能的基本前提。由于会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会计执业人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核和把关,只有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原始会计数据进行及时的传递与处理,才能及时的形成核算数据,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经营者服务。
会计计量是实现企业财经核算职能的基本手段,是会计信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没有正确的会计计量就会导致会计数据的失真,直接影响到经济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计量必须不断的更新手段,这也是企业财经核算基础性工作之一。
2.企业财经管理工作的内容
预算管理和经费定额管理是企业财经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其中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是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运营的核心工作,因此企业财经部门要规范操作流程,落实好预算资金计划。
强化会计职能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经费定额管理,企业要主动的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定额管理系统,使经费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发挥出财经工作的监督职能。在经费定额管理系统的设定上,企业要从其发展战略计划出发,将市场的多变因素和当前任务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设定,在设定的方法上不能单纯的采用统计分析定额法、技术定额法、以及经验估计定额法,要进行综合的考虑。
二、企业财经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经制度不科学
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科学的财经制度的支持,企业财经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从企业财经制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企业长期以来采用的是陈旧的管理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又缺乏规范性,随意性较强。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时常会出现管理者过分干预的情况,财务人员为了执行领导的安排,盲目的进行会计核算,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缺乏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一部分的企业在财经基础工作并没有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影响到了财务人员对财经基础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效率。
2.缺乏预算管理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保企业财经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在企业财经基础活动中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首先,预算管理形式化。有的企业并没有将预算纳入经济业务中,在预算记录中并没有包括详细的预算项目,使得预算内容不够全面,导致不能发挥预算职能的重要作用,影响到了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预算管理的滞后性。一部分企业在财经基础工作中存在着事后预算的问题,在经济活动后才安排预算,例如有的企业为了使预算与实际的经济效益趋于一致,人为的调整预算数据,这样就不能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企业财经基础工作中缺乏预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
第一,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将预算管理放在首位,认为预算是可有可无的,这就导致了预算管理缺乏了前瞻性。
第二,受到了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限制。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进行静态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企业的预算过程并没有起到变动性的影响。例如对流动资金的动态管理过程中,一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出现差距,不能发挥出预算的重要作用。
第三,预算人员的素质不高。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水平,从目前企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来看,与现代企业财经管理的要求还相差一定距离,并不能对市场进行更好的把控。
三、管理视角下优化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对策
1.优化企业财经制度
企业财经制度的科学性是企业财经基础性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企业在制定财经制度的时候不能固步自封,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优质、规范、完善,企业应该认真的履行总会计师委派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关于会计管理制度的奖罚机制,执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好的部门和个人要定期的奖评,并公布奖评结果,对于执行较差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处罚,并于奖金和升职挂钩,这样既提高了员工执行企业会计财经制度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的遏制一些会计违法行为,这样在提高企业财经基础工作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不断完善预算管理
通过上述我们了解到企业财经基础工作中存在着预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完善企业财经基础工作中的预算管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企业的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两者相统一,不断优化预算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有一个独立的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人员要打破传统的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理念,在思想上承认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能够使企业取得最大利润的管理模式,转变原来只为预算而预算的观念,在全面预算的管理流程上,要认识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必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来指挥,由各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编制和执行,将全面预算工作落实到实处。
其次,预算的管理手段上,企业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构建一个预算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精度,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实现预算信息化管理。企业可以引进ERP管理系统,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管理系统相结合,使预算管理逐渐由人控制向机控制转变。
再次,加大预算分析、审核、跟踪的投入力度,按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目标数据和实际数据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及时的发现原因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改进,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按季开展预算质询会议,质询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企业也要设立预警标准,完善全面预算预警机制,实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的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时的规避财务风险。
3.提高企业财经基础工作人员的素质
完善企业财经基础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1)企业要通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财务人员走出去,带回来新的管理观念,使企业财经基础工作向现代化方向转变。(2)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忧患意识,使财务人员主动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财经基础方法上有所创新。(3)在招聘财务人才方面,要择优录取,引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做好财务人才的后续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