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动物科学研究范文

动物科学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物科学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动物科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 研究性教学 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标准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所谓研究性教学,实质上就是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研究性教学涉及方方面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形成新的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研究性教学实践。本文结合近年来在动物繁殖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总结了创建、实施研究性教学以及改进研究性教学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一、课堂讲授

研究性教学的重点在课堂讲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认真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45分钟,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讲授的重点在引导把握动物繁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应是核心的知识点,并注意讲授知识的形成和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研究,对重点、难点、疑点和新点要讲深讲透,对事实性或叙述性知识点则少讲或不讲,留给学生在需要时查阅。事实上,在信息激增、知识在不断更新的时代,课堂教学不可能将全部的知识教给学生,相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更重要。

动物繁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殖生理学和繁殖技术两个部分,尤其是生殖生理学部分,如动物的性别分化、和卵子的发生、性成熟、、受精、妊娠分娩和等生理现象的机理、生殖内分泌的调节方式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另外,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如果缺乏辅助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图表、模型、标本、显微镜、录像、幻灯等多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使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缩短掌握知识的时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掌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点、难点,每个单元和分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重点、难点可抓,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另外,还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大脑神经保持兴奋状态,防止单一的刺激使大脑产生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比较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上课老师与听课的学生完全沟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教师以课堂为舞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用启发式进行教学,以讨论和研究式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教师的授课之中、陶醉在知识的探索和快乐之中。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科研为基础的教学,本质上要求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教学活动离不开科学研究,没有科研基础的教学只是传递性教学,只是把思想、思维引向过去或书本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创新性教学。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是教师成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保证,集教学与科研和谐于一身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因此,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一方面,要主动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沿,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科发展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将自己参加的研究课题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融进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及时将专业学术期刊中的新概念、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入课堂。如试管婴儿、动物克隆和性别控制技术等,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启迪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专题报告

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题,自由组合,认真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之后在课堂上报告,其他同学再提问并与之讨论,最后由主讲老师给以点评。

1 分组

一个班级通常由1~3个自然班组成。对同样题目或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自由组合在一起,学生以3~4人为一组。以分工和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题目相关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和PPT(PowerPoint)的制作。既发挥个人的潜能,也相互激励,并锻炼大家的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 报告

每组学生以PPT的形式向大家报告他(或她)们的题目。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积极发言的胆量。

3 讨论

在小组完成报告后,学生可就所关心的或有疑问的内容与同学展开讨论或进行质疑。在讨论中,很多错误认识会得到纠正,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会变得较为成熟,这既能引起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考、分析问题,同时从与别的同学讨论中学习,从而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4 老师点评

讨论结束后,主讲老师对报告的内容及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指出好的方面与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方法,并培养他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在主动收集资料时,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对资料的选择把握不准,尤其是基本概念理解有误,容易产生误导,此时,老师的点评尤为重要,要及时更正错误的基本概念,以免产生误导;另外,学生缺乏畜牧生产实践经验,不能将生产中的实例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接收效果。因此,教师点评时,应结合讲授的理论,列举一些畜牧生产实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参观实习

理论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与规模化畜牧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把校外实习基地作为第二课堂,依托实习基地进行研究性教学,使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教师在完成讲授内容后,带领学生去家畜改良站、畜禽生产企业或学校实验农牧场等单位进行参观实习,现场讲解采精、检查及处理、母畜的观察及鉴定、配种及妊娠诊断、助产等操作技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参观实习后,学生每人要写一份观后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结合书本知识,畅谈参观与实习的收获。学生了解了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学习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兴趣,热爱本专业,进行刻苦学习。

四、科学研究

在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下,我国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学习,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记忆背诵,不习惯于主动探索知识,缺乏对问题复杂性、多变性及模糊性的接受和认识。只有改变这种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改变学生有关学习的认识,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创新活动。

第2篇

[关键词]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饲料行业已经成为吸纳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行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从事饲料生产、营销、动物养殖等专业人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基础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学禽生产学、牛羊生产学、经济动物生产学等动物科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目前,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很难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必要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以学生被动听讲为主。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情绪。大学教师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具有特色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提升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寻找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和发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2]。

1.1增强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掌握讲授内容、认真谋划课堂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讲课的内容相统一。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包括:一是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一般情况下,有些专业教师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上堂课知识点是否掌握,通常会利用上课后的前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值得提倡和重视。然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聚焦学生课堂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学过程的随机提问应当给予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内容力争做到所提问内容能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共鸣,或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丰富联想。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看似随机,实际上往往需要任课老师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精心设计。学生最初可能会对这种提问方式感到突然和不适应,但适应了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这对调整课堂教学气氛也十分有益。师生课堂互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教学往往以“问答式”和“讨论式”等为表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比如,在讲解饲料概略养分的粗蛋白质部分时,老师可以引出2008年我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奶粉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个话题,提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是谁把三聚氰胺添加到了奶粉生产的哪个环节?问题2:为什么有人要把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牛的饲料中,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与乳蛋白含量有什么关系?对于有毒奶粉事件,学生会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把该事件的起因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我问你答或自由讨论"等形式,可引起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借此引导学生掌握粗蛋白质的概念与其分析原理。这个例子也可以引用在营养与畜产品品质和饲料生物安全章节的讲解过程,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抛出话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明白,饲料安全问题十分重要,饲料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可以通过影响畜产品品质,进而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道理。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师充分备课的提前下,充分准备好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教学内容提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积极引导、认真分析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

1.2引入专业案例教学

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教学,这是由它的课程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所进行的知识贮备,这就为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产实践案例奠定了基础。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可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为动物营养原理,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授各种营养素及其生理作用;第二部分为饲料学部分,主要讲授饲料分类及其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第三部分是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制,主要介绍饲养标准、家畜生长生产的营养需要,以及配合饲料等内容[1]。这三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均可以找到与之吻合度较高的生产实践案例,比如,在讲解反刍动物非蛋白氮的利用内容时,可列举牛羊饲喂尿素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案例;在讲水的营养时,可列举实际生产中,不同动物使用的饮水器;在讲解青贮饲料时,可使用国内外青贮制作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教师亲历的相关案例等。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与专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例,可以活跃课堂听课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感兴趣的共性专业话题进行课后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对讨论结果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行简要陈述。

1.3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制作产生的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和声音等,用于存储、传递教育和教学信息的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规范、信息量大等优点[4]。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十分成熟。多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已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程度,也有助于增强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饲料学内容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把不同类别饲料的代表种类,以图片或以录相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图片或录相,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所讲授饲料种类的形态特性、生产加工过程等,这对于学生掌握饲料的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十分有益。在讲授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时,可以把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活体瘤胃原虫视频材料添加到教学课件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原虫的结构和运动情况,对瘤胃微生物产生直观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对后续的反刍动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营养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多媒体授课信息量较大,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会感觉很难抓住重点、很难做好课堂笔记,这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5]。此外,如果多媒体课件中使用大量的文字材料,也会降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综合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4专业前沿知识拓展

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新的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1]内容有滞后性。可见,《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完全体现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接触生产实践和查阅文献,学习和掌握课程相关的新动态、新技术和焦点问题。适当把这些与本该课程相关新技术、新知识和新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知识的相对滞后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2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广泛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实验教学主要是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的,要求每个实验在2个学时内完成;实践教学主要安排与专业课程生产实践相关的一些教学内容,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内容上更贴近专业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教学则以学生参与畜牧生产单位的生产实践为内容,时间上往往与本科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或专业生产实习相一致。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对已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6]。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一般要求在2个学时完成,在开学伊始的教学日历中已经固定了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是主要内容。由于部分概略养分分析(如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等)难以在2个学时内完成,因此,往往会占用下午的课余时间,甚至晚自习时间来完成实验内容。这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另一个方面,按目前的课程安排,很多班级下午七、八节课依然有上课任务。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条件下,需要通过及时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尽量安排一些在2个学时内可以完成的实验内容,把概略养分的分析测定安排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比如实验教学可以安排饲料样本采集、掺假鱼粉鉴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分析、盐分测定、总能测定、淀粉测定等,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设计少量的自主性实验内容,如利用电脑软件制作饲料配方等。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这对未来从事本专业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2重视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为了完成与生产实践联系更为密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需要较长的连续时间才能完成的专业教学内容而设置。实践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分农科高等院校均设有两周左右实践教学环节[7],主要内容包括饲料概略养分分析、钙磷测定、青贮饲料制作、氨化饲料制作、配合饲料加工等,有些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其中概略养分分析和钙磷测定由于内容较多,测定需要较长的连续时间,因此,这部分内容安排5d时间完成。测试饲料样本应选择养分含量差异明显的饲料原料较好,比如鱼粉、玉米粉、骨粉、石粉、草粉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测定一种饲料样本,每个样本测定3~5个平行样。由于饲料样本养分含量差异明显,因此,每组的测试结果一般不会由于测试精确度不够而相似。这样的分析测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饲料分析技术,而且会加深学生对不同饲料营养特性的理解程度。青贮饲料制作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大部分地区青贮制作可以在7月下旬或9月下旬进行。因此,为了能够完成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可以把《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周的实验教学安排在秋季进行。青贮制作力争让学生亲自参与,时间安排3d。剩余2d的实践教学时间可以安排部分现场观摩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现场参观学校的饲料生产车间,或参观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生产过程。通过参观饲料生产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饲料生产流程、饲料生产机械、商品饲料分类、饲料原料特性等教学内容。观摩实践教学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奶牛场饲料加工和投饲技术。在奶牛场,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青贮窖的要求、青贮饲料的加工过程、青贮饲料的特性,以及生产全混合日粮(TMR)的机械、生产方法和TMR的投饲技术等。观摩奶牛场的时间最好能与奶牛场生产青贮饲料的时间一致,这样有利于观察奶牛场青贮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观摩教学还可以去与饲料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比如在新疆,可以参观棉籽加工厂,以了解棉籽粕的生产过程等。

2.3精心组织生产实践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业知识是生产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时间上往往与毕业生产实习相一致。按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在饲料企业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饲料分析、饲料加工、饲料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在养猪场或养鸡场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饲料加工、投饲技术等内容。在牛场或羊场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青贮饲料制作、氨化饲料制作、全混合日粮制作及投饲技术等。可见,学生在生产实践教学中接触的专业生产实践内容与实习单位相关。为了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对不同实习点的学生进行轮岗实习。专业指导老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指导。专业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畜牧生产一线,了解畜牧生产的具体情况,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未来走上生产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调整考核内容及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2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当前养殖业及科研院所对高素质畜牧科技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直接给我国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涉农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动物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带有重实践、重应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实验实践教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教育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其合理与否更是直接影响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涉农高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对提高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经调研发现,国内在动科专业的动物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大多仍基于“十一五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国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十二五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等系列文件出台,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难以达到“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分类培养”目标。而且,当前的实验课程多以教研室为基本单元开设,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极大程度地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遗漏和重复。同时,实验教学内容单薄、技术陈旧也是当前动科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其结果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创新性不足,主动性不够。通过对本校的实验课程的调研,我们发现,动物科学专业的实验课没能达到预期设计的大幅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目的,大多学生仅限于“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做,做某一实验的目的何在,学生不清楚;由此,从当前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工作现状来看,当前实验课程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更谈不上实现“人才分类培养”的目标。如何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认可度,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同时在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人才分类培养的目的,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美国及欧洲一些设置农科专业的学生实验课程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以世界动物科学排名第一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实验课程设置为蓝本,发现这些实验课程均存在一些综合性实验。其具体过程皆是从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入手,学生在学习一些基础实验课程后,通过一些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设计,达到培养自身创新与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另外,国内一些工科类综合性大学的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也给我们一些提示,许多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均投资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在正式实验操作前,通过一些虚拟实验,了解即将开展的一些实验的具体内容,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把握整个实验内容,以及对整个实验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一些综合性实验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综上,借鉴国外动物科学专业及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设置方案,我们设计将现有的实验课程重组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如图1),其中创新性实验采用选修形式,学生在实验操作前通过虚拟实验了解实验的大体过程,进而完成基础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巩固所学知识,而创新性实验主要是面向具有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而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该实验,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学生完成必修实验,同时又能起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实现人才分类培养的目的。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重点加强动物科学基础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优化实验课程体系。通过对当前实验教学内容的梳理与整合,全面构建动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新体系;具体包括搭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第一层次为基础性实验,侧重于学生对实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上的基础理论的认识;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验,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第三层次为创新性实验。学生通过上述两阶段的培训,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专业背景,在导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提出研究方案。通过上述措施,形成三层次(基础型培养、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型(创新性)实验)的新实验课程体系,该实验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物科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十分重要。

二、强化网络课程建设、实现虚拟实验与操作课程同步化

首先需全面了解实验内容,进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模块操作,以模块为单元,制作其中的实验动画、音像、文字、图片。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设计,制作出虚拟实验室网站。具体而言,可通过FLASH等软件进行虚拟实验动画制作,而后采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处理图像,使用Dreamweaver软件在本地服务器上创建站点,然后将相应网页上传至校园网Web服务器上,供院师生使用。学生在进行实验课前,首先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习摸拟操作。

三、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通过虚拟实验观摩、实验过程设计和实验报告,完善实验考核方式。其主要内容和方式有:虚拟实验观摩记录、主要实验报告、对实验设计汇报的“学生讲堂”评价等等。

总之,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比基础理论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必然经过实验的过程。同时,实验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该过程可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而学生带着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实验过程,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效果。

第4篇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课程 研究生教学模式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37-01

1.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中的特点与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动物学是新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生命科学是它主要的研究对象,医学与生物学的结合是它的研究核心,生命科学在不断向前发展,实验动物学在其中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实验动物学本身来说,它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自己学科的特点。现在大多数医学类的高等院校都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中设立了实验动物学这门医学类的课程,它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自身是一门独立学科。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水映了生物医学中研究水平的高低,这些年来在很多的分支领域人们都做了动物实验,也得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不少新发现都跟这些结论有密切关系。在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学的内容也在逐渐的丰富和完善,如:动植物的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胚胎干细胞的有关研究等都跟实验动物学有密切关系,在人类疾病的研究中运用转基因技术制造有关的动物模型就达上千种,并且它们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实验动物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较高水平是做上面实验研究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研究生的教学系统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部分知识。

2.《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学科被设立了没几年,还没有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大纲与教材,设立这门课程的各个高校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大纲与教材,但在不少方面还处在摸索的初步阶段,如学时、深度的设计和考核内容、范围等还在不断地调整中被把握;另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便如此,实验动物学在高等医学的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该课程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扎实和加快该学科的发展步伐。在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比较落后,课程内容上更新很缓慢,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和该课程的发展。所以在研究生的教学中教学的思想与观念迫切需要改革与提高。

实验动物学课程在研究生的教学中,不少学校不重视实验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老师讲解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点和有关的习题,学生在实验课上也不认真操作、学习,还发生了不少逃课现象;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让学生背那些实验器材的名称、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现象中的重点内容,这种机械性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对该们课程提不起兴趣,还不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整个实验课堂都是死气沉沉的;老师没有付出多少关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只是让学生对老师教的实验过程做多次操作,实验报告都是在实验前就准备好的,学生要照着上面的步骤做,使学生不能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在实验动物学的多媒体教学中如PPT、视频、网络等教学手段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实践

互动特点的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沟通、对话,使老师和学生都发挥他们在课程上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整个教学课堂活跃起来,使老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实验动物在生物学中的特征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把它们的特征如(大鼠、小鼠、兔子等)用一些真实性很强的彩色图片或者是清晰度很高的视频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它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以便以后深入的学习。对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都比较丰富,身体和心理上都已经成熟,形象与逻辑两方面的大脑思维都较为发达,对于问题进行思考时广度、深度与敏锐程度都是非常好的,对于学习他们目的明确并且有较好的主动与自觉性,善于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在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互动特点的教学方式很适合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普及范围很广,在实验动物学改变教学方法的内容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与效果,如果实验室演示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地话,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方式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实验的操作步骤,把数码类型的显微镜和多媒体连在一起给小动物做显微注射、手术等,对这些精细的实验操作进行演示,使实验过程既清晰又生动。实验动物学课程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让学生多练,对实验的重点进行点拔,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指导等。实验中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动手操作,老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给学生认真详细的讲解并纠正。此外在实验课外,要通过一些实验动物学的专题讲座、兴趣小组、科研类型的课题组等其他形式,让研究生多多参与不同实验内容的动物实验。在计算机网络的课堂上,要建立足够的实验动物学课程的课件,制作与常见疾病有关的动物模型与动物实验中的手术操作过程这两项活动的视频。

实验动物学这门学科不但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还跟多门学科有很大联系所以还有综合应用的特点,在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供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与更新。所以加大力度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情况,以便对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与调整。在研究生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对学生的科研课题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慰华,林双峰.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56-258

[2]赵丕文,刘启富.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971-972

第5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诚信教育,畜牧业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60-03

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如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思想普遍,导致不良风气盛行,学生的不守诚信现象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学生诚信教育。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教育部在所有高校均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本课程,统一使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程,作为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直接设置诚信教育内容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1]。将诚信看成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但现实中,诚信教育难以落到实处,诚信危机在学生群体中表现日益突出。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授课方法简单,举例的负面教材居多,缺乏积极优秀的正面宣传材料。在学术、科研诚信方面,学生缺乏对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的了解,思想上认识不足,不诚实利用他人成果、一稿多投、篡改和伪造实验统计数据等,没有独立的理论观点和创新意识[2]。在学生就业方面,某些学生由于就业理念有偏差,用逃避的心态保护自己;加上功利主义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使其产生逃避职业深层价值,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就业心理使学生在择业时只考虑目前的现实利益。诚信教育作为一种养成教育、一种细节教育、需要通过长期实践的积累才能有效养成。因此教育过程中采用“棍棒”、“恐吓”等“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应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积极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向上,才能达到“南风效应”。

1 动物科学类人才的诚信教育将直接影响畜牧业行业的发展

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件,一度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畜产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畜禽安全生产,特别是特色畜牧业安全养殖、畜产品药残、疫病等检测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务必引导学生构筑道德底线,提高畜牧业行业自律意识,做到诚信生产,为畜产品安全提供最基础最有力的保障。

动物科学学院应努力营造诚信育人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特别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学生阶段的必修课,帮助学生领悟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从而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科研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将科研诚信、学术诚信付诸于平时的学习及课题研究中,保证实验态度端正,实验数据真实,学术论文正当引用。更重要的是,动物科学类学生将来直接参与畜牧业养殖生产中,学生的德育素养,特别是科研、学术诚信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进而涉及到动物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2 加强动物科学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重视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生手册中增加学术诚信和科研诚信等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实行为做出详细的处罚规定。注重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宣讲活动、畜牧业企业精英专题讲座、观看诚信教育纪录片等多种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扬诚信教育。南开大学在2013级研究生入学时,新生会领到一份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材料,新生阅读后,要签署一份学术诚信承诺书,针对不作假、不抄袭、遵守学术道德等多项道德规定做出承诺,这份承诺书将直接由学校永久保留。在新生入学时提出警示,学术诚信是严肃认真的事情,对学生将来参与企业发展、科学研究时起到鞭策作用。因此将诚信教育作为动物科学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强调了学术道德方面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告诫学生要诚信生产,诚信做人。

从入学开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引起学生对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将学生不讲诚信的行为,或是诚信楷模行为记录在档案里,进行相应的教育惩罚或表彰,鞭策并激励学生坚守诚信。同时,学生诚信档案直接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学生诚信档案也能激励他们将诚信的优良品质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及生活中,让学生因诚信而受益终身。

2.2 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多维度开展诚信教育 抓住现行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科学道德的定义、范畴,向学生普及畜牧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教育,提醒学生在学习、科研中如何做到坚守科研道德,并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属于触犯科学诚信的行为。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诚信思想教育,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企业安全生产,联系学生对诚信的现实想法和生活实际,结合诚信履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力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道理讲透,使学生理解[3]。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的渗透作用和启发效果开展学术诚信教育,使学术诚信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相互交融,同时将诚信法制意识教育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法律法规意识。

充分利用“两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内容。既要使教育内容不失我国传统诚信的优秀元素,还要代表时代特征,使诚信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在讲授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召开讲座、座谈会的形式,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结合诚信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灌输诚信道德知识。重视学生诚信的引导,加大诚信宣传,发挥舆论导向,通过校内媒体如校内电台广播、饭堂电视视频宣传、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多维度渲染诚信的教育气氛,促使学生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2.3 将诚信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考核标准 评奖评优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学生的诚信考核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评价往往会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但也有部分高校尝试制定专门的学生诚信考核评价制度,不过具体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实施起来比较麻烦[2]。

评奖评优要对学生德育进行评分,进一步完善学院评奖评优的细则,取消把学术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硬性指标,避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动物科学学院2014年制定了《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针对诚实守信提出了要求,其中评选基本条件的第三条: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并规定若经查实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的不予以申请。但是文件没有针对诚实守信列出详细的考核指标。是否将助学贷款信用记录、学费缴纳、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科研态度等方面直接纳入诚信考核指标,再设计具体的评分细则。评奖评优将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优秀得奖等级最重要的是看论文点数。在评奖评优等优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有关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力度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详细的诚信奖惩机制,及时公开表扬、奖励遵守诚信规范等诚信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时通过取消申请助学贷款的资格、撤销干部职务、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方式,公开公正批评、处罚违反诚信的学生,绝不姑息恶劣行为,督促学生坚守诚信。

2.4 充分发扬学生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用 目前来看,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个人修养不成熟放松自身要求,一定程度上表现自我,个性化强,思想活跃。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尊重科学,肆意妄为。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随意改动实验或调查数据,有学者调查显示学生在遇到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有差别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做实验或分析数据错误原因,并反复做实验。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费时费力进行重复实验或多次调查,会选择满足实验预期结果要求的数据,私自舍弃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更有个别学生不愿费时费力搞调查,做实验,为了能顺利毕业,又限于毕业时间、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篡改或编造数据。

动物科学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导师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要发挥育人功能,在学生指导过程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对导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建立学生问责制度,学生出现学术问题,导师负连带责任。在导师遴选环节中,加入严格的学术诚信考核标准,要求导师必须思想道德、科研学术诚信素质优良。对于口碑不好,存在诚信问题的人,经费再多也不能评聘为导师。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育人的主体,导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因此,建立学生导师问责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同时明确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诚信育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行认真诚实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将德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得到具体的塑造。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除此之外,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端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和择业的区别,才能坦然的面对就业困难。

3 结语

学生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把理念教育与学生自觉行动结合起来。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诚信立足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亲身体验社会和企业的服务活动、提供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树立起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1]夏道玉.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2(1):81-84.

第6篇

一、研究科学探究的意义

物理学家劳厄说过:“物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思维的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我们希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得到知识,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开展科学探究的策略

我国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有效指导,而国外的研究经验又不全适用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所以,为了响应物理新课标的号召,物理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开展科学探究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总结了几个能够有效开展科学探究的策略,如课前备课,做好探究准备;通过创设合理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

(一)课前做好探究准备

学生是物理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备课,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和推演。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案例1:光的反射教学。

备课时,教师应考虑: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学生可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认为主要可能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是沿什么方向射出的?

2.反射光、入射光会有大小粗细的区别吗?

3.两种光之间的夹角具有什么关系?

4.两种光在速度方面具有什么差别?

5.反射光和入射光的规律是什么?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状况与教师预设的状况差别不大。由于教师根据学生可能的提问情况,做了预设,所以课堂教学进行得非常自然、顺利。教师利用适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好奇心是由于学生对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主动接受未知事物。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时,往往容易对情境中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探究活动的开展铺好路。

(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质疑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鼓励法、竞赛法等,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有问题才可能有探究,学生发现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科学探究离不开猜想和假设。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案例2:电路学习教学片断。

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了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路元件的电流关系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了一会,部分学生可能有些想法,但不太好意思发表,观察到这种情况后,教师提议开展分组竞赛,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经小组讨论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1.串联灯泡之间的电流是否相等?

2.两个灯泡串联后,流经它们的电流是减小,还是增大呢?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来作出猜想和判断。这样的猜想正确吗?如果不正确,正确答案又是什么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德红,宋玉柱.课堂教学艺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融入 课堂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在实践中,我紧紧把握物理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实践活动研究紧密结合,初步探索形成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初中物理新授课、实验课和复习课的基本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新授课的实践

在上《光的反射》前,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提出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自制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学具的建议,提出用学具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的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阅读课文和动手实验。课上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各组汇报交流研究反射定律的过程和结论,讨论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有关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现象并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在学生交流、讨论中,一面进行反馈,一面进行评价,这样就把原来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变成了教师的探索和研究,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的教材中,如“蒸发”、“液化”、“光的反射”、“大气压”、“家庭电路”等新授课中,我采用的方法是:一般经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探索发现——展示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评价”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实验探究课的实践

在上“测定人体最大输出功率”一课时,先提出问题:现在给你磅秤、秒表、刻度尺,你怎样用学过的功率知识测量人体最大输出功率?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前后共提出了6个方案,每提一个方案,就有同学对这个方案提出问题,进行论证。比如:同学甲提出可以测量重拳出击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但是也不知道有没有仪器测定最大的握拳出击力和瞬间接触时间;同学乙则说只要能测出我们扔铅球时的推力和沿推力方向手移动的距离及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测出同学扔铅球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但同学丙马上就说这几个物理量很难测出;同学丁说可以在家里的跑步机上测出人最快速度跑步时的功率,多功能跑步机上有人跑步的路程、时间和人的重力的记录显示,只要测出人跑步时脚离开地面时的高度就可以,但是大多数同学家里没有跑步机;还有的同学说测量引体向上时的最大功率等等。在十几分钟的讨论中,终于确定测爬楼梯的最佳方案。在充分讨论中,大家明确了测量方法,接着分组合作,实地在我校进行实地测量,很快测出了每个同学的爬楼功率。最后我又提出了几个拓展性的问题:(1)影响人体最大输出功率的因素是哪些?(2)为什么体重重的人的功率比体重轻的人不一定大?(3)一楼到二楼与二楼到三楼的功率是否相同?(4)明年再测一次的话,你的功率会变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让同学们思考,就这样同学们在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到了功率的深刻含义。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的实践

按照常规学完一个单元后,总要上一节复习课,进行知识的梳理、例题的讲解。现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调查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解释,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和知识有关的实验习题。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再来上复习课,显然旧的复习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复习课,一般要经过“选择课题,自主复习——寻找实例(包括解释现象、设计实验、自编习题),自主研究——成果展示,相互交流——总结归纳,相互评价”的过程,即教师可列出提纲或若干小的课题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结构,自己寻找知识应用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或自己编题,或自己设计能说明有关物理规律、现象的实验等。在复习课上,教师精心组织,让学生自我展示,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以知识、技能为载体,教学改革中打破学科本位,不等于不以知识为载体。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态度、情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对学生而言,是和谐的水融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时,要把多方面有机融合起来,不能在强调某方面的同时又忽视了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第8篇

1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绪论课是教师与学生首次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教学水平的展示,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同时在学生心中留下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心理趋向,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科认可度及参与度,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课堂互动合作,最终促进教学效果[2]。要注重仪表举止,衣装得体、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举止大方,体现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形象;语言生动幽默,表达清晰,逻辑思维严谨,激起学生求知欲。做到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践案例,突出课程重难点,灵活驾驭教材。此外,要展现人格魅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及敬佩感,奠定增进关系的情感基础。

2强调课程重要性

动物解剖学主要研究畜禽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规律,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刚进入高校,对专业及专业课的认识较为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为有效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仅仅靠教条式的说教,更需要能触动学生神经的实例。例如,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都会涉及到解剖学的知识基础,如疾病诊断、病理药理、临床手术等。可以说,动物解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从事本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观察病理剖检变化,依据器官或组织与健康形态结构的区别确诊病情,若因知识不牢固造成误诊而耽误了治疗,可能会导致养殖场的倒闭。通过一些关联生活或就业的实例,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实行课堂提问、检查笔记等考核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3增强学生自信心

就新生而言,动物解剖学是一门既神秘陌生,又令人渴望探索的课程。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一般高考排名相对靠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缺少自信心,当接触新专业或新课程时,往往担心自己无法学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好奇心,更要消除学生顾虑,增强其自信心。要告诫学生动物解剖学课程内容与高中阶段的知识联系并非很紧密,即使高中基础薄弱,只要认真学习同样能够较好的掌握;应把握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采用浅显易懂的实例分析与解决问题,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引发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关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

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职业教育主要分为知识教授、吸收消化、应用实践3个阶段,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标。为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临床应用意识。在绪论课讲解动物体各部位名称时,以身示教,把自身作为“移动式标本”,对照着动物体的头部、躯干、四肢详细讲解;讲解各部位肌肉时,把解剖与美食联系起来,如牛里脊肉与牛柳、菲力牛排,牛腰脊肉与西冷、沙朗牛排,牛腩与猪五花肉等相关联;讲解方位术语时,利用教室的边角线、墙面与地面,区分矢状面、横断面及水平面。将解剖学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两者的密切联系,不仅摆脱了枯燥无味,抽象概念直观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联系和思辨生活的能力。

5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动物解剖学方位术语多,名词概念抽象,形态结构易混淆,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点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形态与功能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发生发展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4个观点,要把解剖学与生理学作为一门课学习,研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了解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从整体观点出发,摸清各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用发展的思维探索复杂且不稳定的机体;关键要紧密结合临床病例和生产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要提出端正态度、勤看标本、多动手、归纳总结这4点要求,教师应鼓励引导,使学生克服怕脏、怕味、怕记的心理,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严肃的科学[4]。要重视实习,善于观察标本与模型,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材全面深入的研究,注重活体的触摸与解剖,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预习、听课、复习、归纳总结的过程,最终找出规律,举一反三。以上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讲好绪论课,需要全面把握课程内容并合理运用授课技巧。教学有法无定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积极调整和改进,选择一套适合自身的授课方法,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朱雪敏.《家畜解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63-64.

[2]王梅,朱晓林.教师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J].基础教育研究,2010(14):50.

[3]蒋磊.案例教学法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2016(3):109-112.

第9篇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入校的三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3班共156人为试验组,5、6、7班共152人为对照组,均为女生,年龄18~22岁。学生入校时为随机分班,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取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试验组具体实施步骤为:(1)在上次课结束时,教师告知学生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临床典型案例,根据内科护士工作流程,提供几个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基于自我导向的学习,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查找学习资源完成任务,发现并记录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3)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方式,将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价,总结重点、难点。(4)课后教师布置新的案例任务,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1.2.2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成绩的权重由平时成绩40%(主要为课堂参与)、理论考试成绩30%、实践综合技能考核成绩30%组成。两组学生理论考试试卷相同,实践综合技能考核均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给两组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评价表为本院统一制定,有一定的权威性。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课堂参与、技能和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

试验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各种核心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实践技能和理论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过程,92.9%的学生对“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满意,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有利于继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内科护理学》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自我导向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其实施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拟定完全可行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才能做到。

(2)寻求适当的学习资源。一般情况下,学习资源指的是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也就是平时所能接触的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接受咨询与请教的专家学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等;非人力资源是指除去人力资源之外的书本、报纸、杂志、电视或录音带等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资源。

(3)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大多数医疗机构管理者都认为护生应该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能力,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特别是沟通交流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及护理科研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和项目任务教学法,让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演绎出伦理规范无时无刻不在日常护理工作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中,让学生从实战着手,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巩固、强化了专业技能。

第10篇

(湖北省科协学会(科技)服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探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既坚持原则又能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不断地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22

收稿日期:2015-04-16

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在国家《会计法》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法律和行业制度的规范下进行的。它结合了科技活动的特点,以货币计量形式,通过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反映和监督。

科学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学普及和科技服务活动,在预算执行和调整、费用支出的会计核算、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单位内部控制、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与行政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会计核算方式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渗透性,既采用一般事业单位的预算和核算方法,又在成本、税收方面运用了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式;另一方面会计目标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即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国家预算管理、有关部门了解科协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其次会计报表体系具备通用性与专用性相结合,不仅反映单位资产负债状况,而且反映科技活动的相关信息。

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财务管理是会计人员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既坚持原则又能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对策,不断地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呢?通过多年的会计实践,笔者谈一点个人的感受,和大家交流讨论。

1 采用合适的核算方法

财务管理是通过运用有效的财务手段,把单位的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单位效益不断提高、积累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运用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核算方法是单位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科学事业单位以收支核算为主,会计核算基础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不以赢利为目的,以非经营性业务为主,不需要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可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同时也有利于单位经费收支的列报。有一部分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收支。例如: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其合同管理如果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那么年底到账的合同款,在没有费用发生的情况下就要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了,因此这一部分业务应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核算。

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制作会计凭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保证记账依据,即原始凭证真实有效的前提下,记账凭证做得好与坏,关系到整个会计账务的质量。记账凭证在具备规定的各项要素的基础上,详细记载经济业务事项摘要,并且注意登记辅助账,这一点很关键。内部查账和外部审计的时候,如果明细账中摘要清晰,可以免去很多问询和翻找会计凭证的麻烦。另外,所有记账凭证的后面都要附原始凭证,即便是更正凭证和转账凭证也不例外。更正和转账不应该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发生错帐和转账时,应查明原因,把相关资料、原错帐的复印件、转账的理由等作为附件,并请相关人员签字证明、财务负责人审批。这也是减少审计风险的一个小细节。

2 建立内部各种财务规制

财务管理面向单位各个部门,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财务部门要处理好与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2.1 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强化部门预算

预算是科学事业单位为取得收入来源、明确支出方向的一项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简单地依照上年的财务收支数据来填报下一年度的预算报告。由于预算编制质量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经费东扯西拉的现象。行政机关实行的部门台账式预算管理,给了我们事业单位很好的启发。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并具体将各项财务收支计划落实到各个部门,形成第二年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这样单位各部门有了明确的任务和计划,办起事来心中有数;财务部门有了审核执行的依据,也为会计核算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制订经费开支标准,统筹部门需要

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是事业单位办理支出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报销审核时财务人员会遇到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如果财务人员根据个人判断来办理报销,既没有做到政策透明,也可能会影响部门乃至单位的正常运行;如果怕得罪人,无论什么情况都准予报销,放弃了会计监督的职责,显然是违背国家财经制度的。因此,在不违背国家财经制度的基础上,科学事业单位应制订本单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报财务主管部门备案,并以此合理统筹安排单位和部门的各项支出。为了做到财务政策公平公开,在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应当公示制度、岗位和业务流程,方便经济业务的办理。

2.3 及时反馈绩效信息,促进部门发展

部门有了目标任务,就会重视其每一阶段的财务收支情况,以便合理安排后期的工作和部门收支。因此,实行了预算管理就要求财务部门在每一会计期间核算部门当期和累计的收支,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简单易懂的报表,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增加有关财务信息模块的OA系统,这样有利于信息公开,有利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及时传递,真正实现财务动态管理。财务部门反馈给各部门的信息应该是以同一核算标准为基础,具有公正性和真实性。各部门应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或纠正不正确的工作行为。

3 协调各种外部财务关系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搞好“内政”,同样要搞好“外交”。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外部关系,取得上级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是单位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各种“外交”活动中,我们要把握以下两点。

3.1 熟悉单位和国家政策

财务人员如果只是做做凭证和报表,那么只能说是完成了会计员的工作,是没有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在实际对外联系工作时,有的同志常常遇到困难找不准办事部门,找到办事部门又说不清楚问题,因此而受到冷遇还埋怨别人态度不好。财务人员对内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对外办事要有效率,就必须了解本单位的政策环境、国家的财经和税务政策。首先本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服务对象等基本情况要了然于心;其次由于各行政管理部门是运用国家政策监督和管理科学事业单位的运行,因而对国家颁布的与单位性质相关的政策要注意收集整理,并且还要关注这些政策的废止和更新。了解哪些政策是要遵照执行的,哪些优惠政策是可以享受的,做到知法依法、知章循章。

3.2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行政单位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和经济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科学事业单位作为其管理的一个类别,不可能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完全了解各个行业的特征并顺应其发展要求。遇到困难如何沟通呢?我们通常采取主动上门汇报,递交文字性报告,反映困难、说明情况,请示或协商解决的方式。现在国家政策法规日趋完善,任何单位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于国家大法之外,擅自处理各项财务事项。保持与主管部门和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良好沟通,以诚信的态度,相互尊重,这是搞好“外交”的基础。

4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第11篇

[关键词]:互动课堂 初中物理教学 研究

在初中物理互动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前准备、转变角色意识、设计有效提问以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不断提高初中物理互动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物理互动式课堂构建措施

初中物理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开发心智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构造初中物理互动式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构建初中物理互动式课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重课前准备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已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初中物理互动式课堂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导,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探互动课堂时,应当注重课前准备。为了提高初中物理互动课堂的互动性,教师的课前准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内容以及重点、难点知识,并在互动式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②为了保证备课的针对性,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③教师应当清晰分析和思考教学进程,同时突出分层次教学。④为了保证互动式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前应当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用具。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初中物理互动式教学的前提。

(二)转变角色意识

新课程标准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初中物理互动式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在初中物理互动式课堂中积极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应当转变角色意识,同时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知识占有者和传递者的思想束缚,明确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互动式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为了提高初中物理互动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应当给学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在初中物理互动性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角色也应当转变为初中物理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指导者以及学生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物理互动课堂上转变角色,将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在初中物理互动性学习上的角色转变是课堂互动性的保证。

(三)设计有效提问

在初中物理互动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师生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互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不断改进。现目前初中物理课互动课堂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直观,思考价值相对较小;教师的提问形式较为单一,问题的趣味性不够;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身存在疑惑,导致学生问题思考方向不明确,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使得初中物理探究互动教学的互动效果相对较差。教师在设置初中物理互动课堂提问时,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如采用填选择、填空、判断以及改错等形式,同时也可以将问题设置成“问题串”的形式,来不断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为了扩大学生对问题的思维空间和初中物理互动式课堂的互动空间,教师设计的提问应当具备开放性,同时还应当具备指导性和启发性。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初中物理互动课堂互动主要的形式和途径。教师在初中物理互动式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时,应当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多人旁观或学生无探究目的的瞎聊。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合作探究时,其分组方式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来有机分配物理成绩较好与较差、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使学生间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还使得合作探究小组间具有可比性,不断提高初中物理互动课堂的合作探究效率。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相互交流空间,教师应当对合作探究小组定期重新划分。在合作探究小组进行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同时让学生明确思维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当合作探究小组向全班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应当鼓励其他合作探究小组积极补充或发表不同见解。对合作探究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纠正以及做出正确的引导。合作探有效提高初中物理互动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学习方法,同时也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二、物理互动课堂实例

下面以初中物理“蒸发与温度的关系”来探讨初中物理互动教学。在开展初中物理互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①为什么夏天晾晒的衣服比冬天晾晒的衣服干的快?②物理实验中用到的酒精为何要储存在阴凉环境中?从而直接引出“蒸发和温度存在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对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完成以下实验来进行探究。将两块铁块用线绑好,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其中A烧杯中放入热水,B烧杯中放冷水.5分钟后将两铁块拿出,观察哪块先变干。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不断提高初中物理互动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初中物理互动课堂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由传统的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物理互动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应当注重课前准备、转变角色意识、设计有效提问以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初中物理互式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1]毕文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师生互动[J].成才之路,2011,(11):84.

第12篇

所谓PPT,即Powerpoint,是一款办公软件,可直接将外部众多文件统一起来,制成兼具文字效果、动画效果、多种声音效果及强大链接功能的教学课件.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板书时间,最大限度发挥课堂的教学效益,而且还能优化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向更深度、更广度方向延伸,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PT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学物理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PPT课件的巨大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一、PPT课件的特点

PPT课件受到了教师的青睐和普及,取决于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PPT课件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简便易学.Word与PPT是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且具有统一的操作平台.教师只要懂得如何使用Word,就能够使用PPT课件,简便易学,不需要再另行培训.(2)装备齐全.有别于Word,PPT自带多种装备,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层次分明的条目符号、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自定义动画等.应用PPT课件不仅可以通过“格式一项目符号和编号”编辑不同类型的内容,而且还能单独或有机组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等.此外,PPT还能够提供强大的在线功能,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背景的有机统一,强化教学效果.

二、PPT课件的使用原则

1.适时适度原则.包括课件内容、课件播放速度等方面,要与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能力相结合,以适时适度的内容和节奏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辅原则.PPT课件只是作为一种辅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板书教学,因而教师在使用PPT课件时,应使之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功能发挥PPT课件的作用.

3.互动性原则.PPT课件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为主.因而运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PPT课件动画设计的策略

1.PPT课件模板的选用

PPT能够实现在线功能,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挑选出相应的主体模板,使之与教学内同相契合,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基于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会遇到难度不一的抽象概念,合理的PPT课件动画设计,能够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而模板的作用是营造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下学习,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化枯燥为生动,可大大增加课件的逻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

2.PPT课件内容的安排

PPT课件动画设计,最终是为了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因而,中学物理教师要对PPT课件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PPT课件动画设计,应立足于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将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形象化、具体化,切实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PPT课件动画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作品创造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喜好,以艺术性的PPT动态课件扩展学生信息通道,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有效的启发以及丰富的想象空间,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PPT课件动画的展示

第13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财务会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0日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不同观点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的过程中碰撞交融,以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一直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集中理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直接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善财务会计的教学现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势在必行。

一、《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选用案例来向学生示范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有助于增进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能够控制的一种多渠道交流的教学方式,各种知识、想法、观点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自由地交流。讨论法主要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讨论时先把讨论的目的和方法向事先分好的小组作出说明,先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最后由各小组总结讨论时获得的各种想法。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3、练习法。练习法是一种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现有问题的学习形式,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应用或测试所掌握的知识。练习是学生被要求完成特殊的任务,通过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通常在其他教学方法之后进行,可以帮助老师发现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

4、多媒体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口头的交流,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它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课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

二、《财务会计》课程中如何进行互动式教学

1、改变学生观念。采用互动式教学,改变学生传统的课堂学习观念非常重要,要唤醒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尽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造就个人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的作用,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对提高学习效果的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

2、精心安排课堂内容。上课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老师每次课前应认真准备,要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

3、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效果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效果。一般情况下,刚开始采取互动式教学时,学生的参与性往往不高。为突破这种障碍,除观念上的说服和教学内容上的吸引之外,还应采取鼓励性措施,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抛绣球”的方式,触动其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使用直观教具。有效地使用直观教具,可以帮助老师传递信息,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此以外,使用直观教具还有以下效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有说服力;强化记忆;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增加授课的多样性。

5、定期反馈。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教学效果,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每周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在次周把有关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财务会计》课程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体会

1、教学对象更主动。传统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碰到问题就问老师,完全不用自己思考。“互动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分析、体验、感悟,从而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获得知识的主体,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2、教学方式更民主。“互动式”教学把教师、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甚至争论,教师也可以加入争论,这种做法使师生处在一个完全平等、民主、和谐、轻松、自由、融洽的氛围之中,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教学相长。

3、教学内容更丰富。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取知识和信息,学生与教师对于教育资源拥有平等的获取权,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灌输的知识内容,而是主动地选择与研究,这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潜力。

4、教学效果更显著。“互动式”教学是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以产生教学共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德启,卫慧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撰写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1.1.

[2]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0.1.

第14篇

关键字:电子商务;移动教学;信息化;互联网

本论文为2016年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移动教学”视阈下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2016ky43)

G434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实时性、共享性和交互性使得移动教学越来越深受师生喜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而电子商务作为极具现代信息化特点的专业之一,研究移动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移动教学简介

移动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移动的教育学习方式。国外学者Alexzander Dye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移动设备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国内学者黄荣怀则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进行的学习活动。本研究认为移动教学是指教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利用移动教学工具或者通过移动教学场地,在师生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中,移动教学工具主要指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网络连接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常见的包括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学习机和电子词典等。

二、移动教学应用现状

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移动教学能够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互动,信息实时更新,资源灵活共享。因此,已经有许多国家把移动教学引入课堂。

(一)国外移动教学应用现状

目前,移动教学主要应用在经济较好的先进国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Handheld Andrew”实验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日历管理、邮件传递和即时通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UniWap项目利用WAP技术使师生实现数据传输。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柏林艺术大学和柏林应用技术大学三所高校合作的Cam-pus-Mobil项目通过手机通讯设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英国英格兰工艺大学的Ultralab实验利用便携式技术研究年轻成人的社会和教育问题。

(二)国内移动教学应用现状

国内的移动教学起步较晚,并且主要集中在高校的研究项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的“移动教育”项目利用Web打造教育服务平台。南京大学与校外企业联合研发的CALUMET(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能够在校内开展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教学活动。中国台湾“中央大学”的BWL蝴蝶观察学习系统能够利用PDA作为教学终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总之,移动教学不仅能够使课程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师生互动。移动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欢迎。

三、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在这新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学习方式。把握好电子商务的教学现状,对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一)电子商务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专业的教师队伍并不足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现实中,不少电子商务教师是从计算机等其他专业转移过来。此外,电子商务教师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高度相结合,而往往许多在职教师擅长纸上谈兵,却缺少实战经验,未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操。

(二)教学设备未能与时俱进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其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科技。因此,电子商务教学也需要依托先进的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平台等。教学设备过于陈旧,在很大程度直接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对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

(三)授课教材脱离实际

电子商务是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活动于一身的专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但不少教材并未及时更新,以至于落后的教材与时代脱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在校教师编写,这些教材理论性很强,但实践性却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四)实践教学比重较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运用讲授法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接受知识。因此,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很好地开展实践指导。而电子商务教学恰恰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检验知识和技能。但目前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践教学较少。

四、电子商务课程中应用移动教学的优势及弊端

(一)电子商务课程中应用移动教学的优势

1.便利性

通过可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或者不受限制的教学场所,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同屏教学、线上测试、组内讨论和作业管理等。而学生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地学习,更人性化。如此一来,移动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师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有效降低沟通成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实时性

互联网的实时性特点也融入到移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都能在移动终端上一目了然。通过互联网,师生都可以及时把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到云端,教师不必担心教学资料更新不及时,学生也不用害怕错过教师的指ё柿稀

3.共享性

教师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把课件、作业任务、课外拓展等课程资料进行云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下载查阅使用课程资源。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真正实现全员参与。

4.交互性

在移动教学中,师生能够在不限定的地方进行问答、讨论等互动,不仅可以实现作业检查、问题答疑、课后辅导、线上测试等,还能实现师生之间的生活分享,情感交流。移动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教师真正走到课堂中,走到学生中去。

(二)电子商务课程中应用移动教学的弊端

1.对教师综合要求高

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灵活运用移动终端,更无法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也不会积极参与到与学生高度互动的移动教学中。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移动教学的关键。

2.对教学设备依赖大

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实时更新教学资料,学生也无法实时学习在线资源。此外,即使有互联网,也必须具备移动终端工具才能实现移动教学。因此,对教学设备较大的依赖性成为开展移动教学的关键。

3.学校投入成本较高

为了更好地应用移动教学,学校必须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其一是“软件工程”,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都具备移动教学能力。其二是“硬件工程”,学校要配备充足的移动终端和稳定的互联网络,为移动教学奠定基础。

五、移动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应用建议及展望

(一)应用建议

1.提高电子商务教师专业化程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包括校本培训、校外学习、企业实习等。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灵活应用各种教学设备,选择适当的教学平台,才能使移动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发挥更大效用。

2.持m升级换代教学设备,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设备在移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的设备能够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教学可能。现阶段,教师可充分利用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学习机、电子词典和收音机等移动终端,使课堂无处不在。为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打造一个完善的教学环境,在先进教学设备中开展教学活动。

3.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材

更新、完善教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上至国家,下至基层教师的共同努力。应该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当今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掌握其发展现状及趋势,把关键的知识和技术列入教材。只有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实效。尤其是移动教学,需要更加新颖的、科学的教材才能配合灵活这种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指导

脱离实践指导,只有理论讲授的电子商务教学是不成功的。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许多课程都需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加强课程的实践指导,充分运用移动设备和选择移动教学场地,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懂电子商务。

(二)应用展望

移动教学能够实现师生互动,信息实时更新,资源灵活共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教学不断地创新、完善、发展。移动教学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移动教学定会成为电子商务课程重要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谢艳梅,于凌云.移动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实现模式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6(1):6-8

[2]张文强.青年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5):181

第15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法

0 引言

软件工程课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传统教学采用按章组织教学,循序渐进地从基本概念开始,更多强调的是理论。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难以接受,概念枯燥无味,与实际结合不够贴切,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任务教学驱动法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节课不是从枯燥的概念开始,而是始于一个任务,先布置任务,然后介绍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其余由学生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或与教师交流。本文提出了任务教学方法的整体思路,同时对于软件工程的任务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

1 软件工程课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与任务划分

1.1 任务驱动法概念

软件工程课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软件工程各阶段的文档作为任务展开教学,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从而让学生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的知识。

1.2 任务的划分

我们学校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教学为四十五课时,每次课三节连续,这样就分成了十五个教学单元,每一教学单元要设计一个任务,总共十五个任务。每个任务还要再进一步分解为更具体的任务。

任务1

可行性研究

任务2 需求分析之1―需求获取

任务3

需求分析之2―需求建模

任务4

需求分析之3―需求描述

任务5

软件设计之1―设计相关技术

任务6

软件设计之2―总体设计

任务7

软件设计之3―设计优化

任务8

软件设计之3―过程设计

任务9

编码相关技术

任务10 软件测试之1―黑盒测试法

任务11 软件测试之2―白盒测试法

任务12 面向对象分析

任务13 面向对象设计

任务14 实例解析之1―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任务15 实例解析之2―软件设计与测试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软件工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引导,第二阶段是学生操作应用,第三阶段是交流讨论,第四阶段是巩固提高,第五个阶段是总结。

第一阶段,教师要在一次课结束前提出下一次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和工具上的阐述。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并告诉学生从哪里入手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做。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与操作欲望及好奇心。例如,上一个任务可行性分析完成后利用半节课左右的时间布置下一个任务需求分析:首先给出上一任务,例如教材购销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再讲清下一任务需求分析的工具和使用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题目建立分析模型。

第二阶段,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教师引导后,课后让学生大胆去试验,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在下次上课时可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文档,在写文档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例如,在分析阶段画出的数据流图,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完成的情况,归纳总结出画数据流图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从功能结构图入手,按功能分解画分层的数据流图,同时按自后向前的定义系统的数据和加工。

第三阶段,交流讨论期。主要由教师查缺补漏,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以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进行方法交流,教师可将做得比较好的文档传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

第四阶段,巩固创新期。学生在看了别人的文档或方法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个阶段,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得到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平。

第五阶段,总结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用在动手摸索上,这就使得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回顾和总结,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3 合理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决定这节课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提出的任务首先要有综合性,它应该综合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再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任务就是失败的;最后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