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化应用技术范文

数字化应用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化应用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应用技术

第1篇

关键词:MAPGIS;地质测绘;数字化应用技术

MAPGIS技术具有十分突出的功能,其中最关键的是应用的混合结构体系,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技术软件单一结合体系所带来的问题。此种技术软件主要是由各种模块构成,在工作运行过程中,各个模块分别作用,之后再通过共享模块进行数据处理。现阶段,此种技术软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可以说其是地质测绘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典型代表,值得广大的学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MAPGIS技术

MAPGIS技术是新型的地质测绘技术,不仅具有数据库管理功能,同时还具有空间分析的功能,除此之外,还能够进行数字制图功能。此种测绘技术主要是用于整合以及收集各种地质条件数据信息,同时再将数据信息输出出去。可以说MAPGIS技术是GIS技术的延伸,其既具有GIS技术所具有的储备数据、显示图形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空间叠加的功能,对于实体数据可以进行综合整理。MAPGIS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应用在地质、矿产方面,还应该应用在地质测绘方面。现实生活中,MAPGIS技术主要用于城市规划、生产建设等领域,所以MAPGIS技术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并不是陌生。

2 MAPGIS技术优点

MAPGIS技术软件是由各种模块构成,各个模块拥有不同的功能,比如图形编辑模块主要是用于图形编辑。正是因为各个模块功能作用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地质测绘检测时,需要分别进行,但是信息处理时,需要构建共享模块,在共享模块中,能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信息。MAPGIS技术软件最大的优势就是应用的是混合结构体系,即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两者相结合,其能够有效避免GIS软件存在的缺陷问题。此技术软件会按照问题的差异,提供差异性的矢量栅格数据,之后才能对不同格式以及不同种类的数据进行处理。MAPGIS技术软件可以通过扫描仪、全球地位系统等输入数据以及接收数据,并且在数据输入与接受期间,针对错误的信息进行技术的修正。与GIS技术软件相比,MAPGIS技术无论是在空间分析方面,还是在检索功能方面,都要强于GIS。其能够对三维实体进行叠加分析,同时还能够对自定义报表进行有效输出,另外,还可以对拓扑空间进行有效查询。

3 MAPGIS技术在地质测绘数字化应用

3.1 数字地形地质图的成图方式

3.1.1 正确选择坐标系

相关人员应该依据定位目标具体的位置投影带进行确定,通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投影3°带,另一种是投影6°带,也可以直接按照国家坐标系统来系统选择,之后在利用坐标联测计算出具体的数据,以此明确坐标系的位置。

3.1.2 对已有地质测绘图纸的数字化

首先,对矢量化进行扫描输入。此种扫描输入方式,效率比较高;其次,采集数据,此种软件系统在采集数据时,通常是按照数据分层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以此最大可能的降低数据误差,同时对不对称符合也可以随时留意,以此保证数据化方法真实有效,对多重属性的公共边,只可数字化一次,在不同层内均有表示,一层内数字化后拷贝到另一层;不封闭的面状要素辅助线予与封闭;将扫描仪记录下的*.tif文件转换为以数据集和为载体的空间数据。再次,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后的数据及分析、统计等生成的数据在入库、输出的过程中常常需要MAPGIS技术通过图形编辑子系统及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工作;第四,图形数据的误差校正。纠正的时候首先要结合实际值和理论值确定图形的控制点,然后装入图形文件从屏幕上量得图形中的实际值,手动输入理论值。

3.1.3 新采集图形数据的图形数字化

对于新采集的修测测量数据形成地形地质图,无需进行手工制图,而直接进行数字化成图。添加到已矢量化的图件相应的图层上即可。

3.2 地质测绘图纸数字化的组织原则

首先要对收集到的工作区内的各种已有图件进行搜集整理;其次就是在地质数字化图的数字化过程中将栅格文件矢量化,这样能够使得图件中的各种测绘数据整合在一起,利用MAPGIS技术软件的图层功能对不同特性的图件进行分类制作,以方便这些信息被提取和采用;最后则是处理矢量化后的数据图形,纠正过的矢量化后的图件生成所需比例尺的图件之后将被添加到一个工程文件中进行接边处理。

3.3 图形的属性管理和使用维护

3.3.1 专业属性库管理子系统GIS系统在不同的领域都能涉及到,而且它所在的每个领域在专业属性上都是各自不同的,所以使用没有一种属性集的描述能够涵盖整个应用专业领域属性。利用分层分色的原则,绘制的许多坑道图形都涉及了许多图形属性值。MAPGIS技术属性数据库系统软件对图形属性的管理是促进图形数字化的关键性步骤。

3.3.2 MAPGIS技术数据库管理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管理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整个地理信息系统运转的关键性问题。数据获取过程中,需要使用MAPGIS技术数据库储存和管理地理信息;在对储存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个的时候该数据库又是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处理结束后数据的归宿处;在对各种地理信息的图形数据进行检索和输出的时候,没有该数据库为其提供材料是无法进行的。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经拓扑处理,能够组合成一个拓扑数据库,主要有利于不同数据的空间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MAP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地质测量的优势,同时还需要多种外部设备的配合,比如计算机、绘图仪等。只有各项设备都齐全之后,才能够对地形地质图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以此确保地质图精确度很高。另外,MAPGIS技术还应该依据分层分色原则,对平面图、剖面图进行有效绘制,同时数据库来实现一体化操作,即数据采集、绘制、处理为一体,进而真正的实现地质测绘的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杨杰,王丽娟.基于MapGIS市政管线系统的某道路数字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

[2]陈国玉,李旭霖,崔德杰,任洪春,耿志军.基于MAPGIS的土壤系列图数字化研究――以莱西市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第2篇

关键词:MAPGIS;数字化;测绘技术

1数字地形地质图的成图方式

1.1坐标系的选择

对于独立坐标系统的资料,野外用GPS进行坐标联测,根据所处的位置确定投影带是3°带或6°带,然后改算为国家坐标系统,利用重新解算出的已知地物点的坐标,进行误差校正(每幅图不少于四个点,相距尽可能大并且任意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1.2对已有地质测绘图纸的数字化

1.2.1扫描矢量化输入

扫描矢量化子系统,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将扫描的图像用图像编辑软件校正成基本水平(MAPGIS6.5升级版编辑子系统矢量化菜单下既具有这一功能);然后通过矢量追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对于高质量的原资料,扫描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式。

1.2.2数据的采集

根据分层情况逐层对点、线、面进行采集,采集时应尽可能切准要素,减少偏差;应注意不对称符号,如陡坡、围墙、陡坎等要保证数字化时方向的正确性,应将符号画齿部分位于数字化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右侧;对多重属性的公共边,只可数字化一次,在不同层内均有表示,一层内数字化后拷贝到另一层;不封闭的面状如村地、花圃、地质岩性界线等要素辅助线予与封闭。最后即将扫描仪记录下的*.tif文件转换为以数据集和为载体的空间数据。

1.2.3数据处理

输入计算机后的数据及分析、统计等生成的数据在入库、输出的过程中常常要进行数据校正、编辑、图形整饰、误差消除、坐标变换等工作。MAPGIS通过图形编辑子系统及投影变换、误差校正等系统来完成。

1.2.4图形数据的误差校正

由于MAPGIS是在栅格图上直接矢量化图形,然后将矢量化后的图形数据进行误差校正。矢量化后,输入到计算机内的图形数据,由于手工操作误差、图纸变形、栅格图图像倾斜等因素,往往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在位置上有偏差,达不到实际要求的精度,因而必须经过误差纠正,使之满足实际要求。误差纠正的步骤如下:

①首先确定图形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必须是实际值和理论值都已知或可求得的点,如三角点、水准点、经纬网点、图廓点等,其理论坐标可经计算或根据标准经纬网求得。

②装入图形文件从屏幕上量得图形中的实际值。

③从键盘输入理论值。

④设置校正参数,进行相应文件校正。

1.2.5 MAPGIS精度要求

机助制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数字化仪的精度,人工跟踪精度,输出设备精度,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而人工跟踪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主要靠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和责任心,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按作业依据的规范要求,保证图的输入精度和质量。

1.3新采集图形数据的图形数字化

对于新采集的修测测量数据形成地形地质图,无需进行手工制图,而直接进行数字化成图。添加到已矢量化的图件相应的图层上即可。

①将采集的数据经Exce-2000进行编辑,添加属性,然后保存为文本文件(如地质界限.TXT)及数据库文件。

②MAPGIS投影变换系统投影转换用户文件投影变换用户数据点文件投影转换对话框设置投影参数、用户文件选项投影转换确定,返回文件菜单保存文件地质界限.wt。

③MAPGIS编辑子系统新建工程窗口设置工程的地图参数对话框从文件导入选中地质界限.wt文件打开确定。

④MAPGIS编辑子系统右键添加项目添加地质界限.wt复选框大勾1∶1移动屏幕删除坐标点(0,0)保存地质界限.wt1:1OK。

⑤将地质界限.WT添加到工程文件中―――根据需要编辑线参数、子图参数、拓扑成区及区参数的编辑等。

2 地质测绘图纸数字化的组织原则

2.1已有图件的搜集整理

根据收集到的工作区内的各种已有图件,如工作去已有测绘聚酯薄膜底图、人工绘制的纸图、蓝晒图、收集到的国家1:20地形图、1:5万地形图、卫星遥感图片等扫描后形成tiff删格文件。

2.2将栅格文件矢量化

在整个地质数字化图的数字化过程中,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测量、地质、物化探信息,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然而这些信息都需要一定的原则来组织管理,以便与高效的使用。因此采用MAPGIS软件的图层功能,利用它的关闭、打开、线型和颜色等特性,制作各类图件。

2.3矢量化后的数据图形处理

矢量化后的图件经投影变换和误差校正生成所需比例尺的图件,然后将各幅图添加到一个工程文件中进行接边处理。在拼幅或合幅时对这些分幅数字地图在公共边上进行相同地图要素的匹配,即数字接边。编辑接合表、图例、图名、责任表等信息。根据使用目的可开关一些文件或图层,利于图件的使用。

3图形的属性管理和使用维护

3.1专业属性库管理子系统

GIS系统应用领域非常广,各领域的专业属性差异甚大,以至不能用一已知属性集描述概括所有的应用专业领域属性。因此建立一动态属性库是非常必要的。动态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能随时扩充和精简属性库的字段(属性项),修改字段的名称及类型。利用分层分色的原则,绘制的许多坑道图形都涉及了许多图形属性值,如巷道的断面规格、面积、体积、矿体的倾斜度等。地质图的岩性范围、断层、河流、交通等。对图形属性的管理是图形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功能。而MAPGIS属性数据库系统软件则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3.2MAPGIS数据库管理

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它用于储存和管理地理信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它既是资料的提供者,也是处理结束的归宿处;在检索和输出过程中,它是形成绘图文件或各类地理数据的来源。图形数据库中的数据经拓扑处理,可形成拓扑数据库,用于各种空间分析。在图幅进库前建立拓扑结构,对输入的地图数据进行正确性检查,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图幅的质量,实现图幅配准、图幅校正和图幅接边。

3.3地形地质图库的建立

MAPGIS软件系统最后以图库的形式存储地图(地质图、地形图、物化探剖面图、物化探等值线图、交通位置图、卫星遥感图(RS)等图件)。对每一个地质项目我们用MAPGIS根据具体的需要建立如以上内容的图库。地理数据库建立的步骤如下:

①由于图纸变形或者数据录入过程中出现误差等原因,入库前每幅图必须经过图形数据误差校正。

②创建图库管理子系统,创建新图库,输入图库的公共参数。

③与图形数据库并存的是属性库,它专门定义矢量数据的属性结构,可以接纳AutoCAD等数据书信文件和属性类型,通过对其属性结构的编辑、挂结、外挂连接的数据库自动记录在工作区,形成一个统一的输入图库中。

4数字化的应用与输出

在图件数字化后,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图件,如地形图、控制点分布图、地质图、地形地质图、综合地质图、物探剖面图、平面图、化探异常图、水系沉积物测量地化图等。利用绘图仪可以打印出各种比例尺的地质测绘图纸以供实用,如1∶1000、1∶2000、1∶5000等。也可以根据测量地质的变化随时在计算机上修改图形和图形属性,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另外,也可以将MAPGIS文件转化为*.DWG文件、*.BMP、*.TIFF文件格式,便于在其他软件平台地交换和使用。数字化图件也为完善地理信息系统(GIS)提供了原始的基础资料。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化;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

1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计算机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且以其独特优势,即快速便捷,高效广联等,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中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势必会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字化音乐技能训练系统,是以音乐知识技能、生理知识、录音分析技术、视频分析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等为基础的。通过音乐技能训练要素的数字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构成了数字化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系统[1]。

2数字化音乐课程辅助教学模式的优势

2.1有利于音乐教学直观形象

音乐教学比较抽象,一般就是外在演唱。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为音乐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在现代化教学方式中,基于多媒体电脑安装数字音频卡和数字音频软件,能够促使音乐教学实现直观化和生动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声音波形进行详细分析,以助于指导学生学习。

2.2有利于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提前备好歌曲伴奏,学生能够从而对音乐节奏与风格产生一定认知。另外,数字化教学手段还能够引进多声音乐教学,学生便可以学习多声音乐。

2.3有利于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

音乐教学对环境要求并不高,如果学校条件比较好,能够配置很多高级教学设施设备,而学校教学条件太过有限,只能配置基础性设施设备。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所需配置基础设备是数字音频卡、数字音频软件、麦克风,以及高级软件。就教师来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如何操作音频设备[2]。

3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总结构

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存储能力非常强大,其可以把音乐专业学生的练习、比赛、演唱等进行全程详细记录。通过相同平台的存储数据信息,可以对其进行详细,从而发现学生的不同特性,辅助制定可行的、完善的学生训练计划,并总结技能训练规律,再加上经验验证,以此使得训练更具科学性与系统性。构建完善的音乐课程教学辅助训练系统,将计算机与相应设施设备切实应用到音乐专业学生技能学习和训练中去,这样一来,传统学习流程发生了相应改变[3]。据此,基于传统教学训练设计音乐课程教学辅助训练流程。系统训练流程主要包含两个闭环,其中,内环保留传统训练模式回路,外环属于自我纠正回路,二者相结合。内环单纯在反馈回路中增添了数据库与计算机辅助分析两大功能模块,数据库详细记录学生历史训练内容与效率等参数,计算机辅助分析则基于数据库利用数据指标分析等方式,替代教师职能对学生身体状态等进行分析。外环是新增添的回路,常规训练方式是模糊概念,包含训练计划、方式、技术动作等音乐表演技能的相关联要素。系统在获取数据信息之后,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则通过与系统互动,实现训练要素改变,自我纠正的目的[4]。

4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4.1系统结构

音乐课程教学辅助系统主要包含数据采集、储存、分析、显示、建议决策等部分[5]。

4.2系统功能

系统设计应详细分析音乐技能与要素,基于声乐教学训练,通过歌唱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声乐属于歌唱技能,声乐训练则应围绕此技能进行训练。正确发声是呼吸、发音、共鸣、语言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配合成的,但是彼此之间也相互牵制,必须配合发声。在辅助教学训练时,从任何角度着手,都会促使整个歌唱机体成为最佳歌唱状态积累。所以,系统应用到声乐教学训练中的时候,会兼顾生理与声音两大要素,需要相应的外部设施设备和计算机相互连接加以收集。其中,声音模块主要利用录音设备与录音软件、音频分析软件等,生理模块则是由喉镜、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图像处理分析软件等构成。系统针对学生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基于传统教学经验,对各级段教学内容做量化分析,大量数据统计分析与结果可以为教师、学生的教学训练提供更有力的参考数据[6]。

4.2.1声音功能模块实现

根据系统所具备的声音功能,教师能够详细分析学生训练声音,并根据所显示图像数据,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指导。声音子系统具备三大功能,其一,对声音信号和音乐器信号进行科学实时处理;其二,对比声音信号与音乐器信号;其三,根据差异实时反馈。一般情况下,系统接收到学生声波形信号,会将此数据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判断学生的演唱技能。系统判断学生演唱出现错误,会明确指出错误出现的具置以及类型。系统还可以播放正确数据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就其中出现的错误,系统可以分析出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学生通过不断测试,熟练掌握演唱方式。

4.2.2生理功能模块实现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系统提前设置多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基于计算机为学生详细阐述歌唱生理知识内容,并具体介绍人的口腔与声带等。另外,系统以设施设备为载体可以实时观测学生的口腔部位,将学生的发声器官与课件中备置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器官的生理结构。在进行歌唱呼吸数据信息分析时,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生理监测设施设备,以此全程监控呼吸与呼吸肌肉群的运动状态。学生根据系统分析数据信息,充分了解自身呼吸运动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从而促使自身能够处于最佳呼吸状态[7]。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 智能化开关; 光电式电流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数字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首先,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并且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其次,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它为信息社会提供了基础。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方面。我国首座数字化变电站-翠峰变电站位于1998年3月3日建成投产, 并于2006年3月27日改造为全数字化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经过7个月的投产运行.各种数据采集、传输准确无误.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1.1 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一次设备中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都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的设计,这使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简化了,传统的导线连接被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所取代。可编程控制器代替了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和其逻辑回路,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 二次设备的网络化 。变电站中常规的二次设备:故障录波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压无功控制、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同期操作装置、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都是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技术而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二次设备通过网络真正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1.3 自动运行的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并且能够及时地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

要想在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与二次电子装置均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在一、二次设备之间同样实现全数字化通信,如果变电站内智能装置的数量急剧增加,全站智能装置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才能实现互操作性.

2.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备。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次内部和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

过程层的典型设备有远方I/O、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主要完成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发送等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包括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协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往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

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串行通信方式在标准中称为过程总线通信,间隔层与变电站层之间串行通信方式称为站级总线通信。

3.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过程层方面,例如智能化开关设备 ,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研究开发过程中专业协作需要加强, 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其次,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进。并且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4. 数字化变电站的未来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将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考虑与目前常规变电站技术的兼容性。

4.1 过程层常规设备接入方案 。过程层常规设备主要指互感器和断路器设备,具体应用就是采取非常规互感器技术和智能断路器技术,或智能断路器控制器技术,常规设备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常规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非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

4.2 过程总线方案。在第二阶段中前面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分离通信系统将合并到一起,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合并减少了间隔接线的复杂性,但间隔层IED设备需要两个以太网口分别与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连接。由于传送了来自合并单元的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的瞬时值,此种通信方式比第一阶段中的通信方式更快。出于这个原因将使用100 Mbit/s以太网,通过过程总线保护装置的跳闸命令被发送到断路器。

4.3 过程总线和站总线合并方案 。由于第一 ,第二阶段中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都使用了基于MMS应用层通信堆栈的以太网,和以太网的不断发展,使得变电总线联接构成一个通信网。并且不会影响变电站内部站的通信。

5. 结束语

文章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其发展。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全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基于智能断路器技术的成熟度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从交流量的采集到断路器操作的全数字化应用;通过变电站总线与过程层总线的集成,实现数字化变电站集成型自动化的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常规变电站技术的兼容,这意味着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建立在现有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应用上的平稳发展和逐步突破,使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机地结合电网的发展,未来在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将标志着新代数字化电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周长久.国内领先的数字变电站技术[J].云南电业.2006,11:7.

[2] 朱大新.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2001,4(2):20-22.

第5篇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68-01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从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数字化技术不仅在各行业中运用的非常广泛而且也是它们作为获得企业利润的主要渠道。因此,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已成为非常核心的部分,它对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生产产品的周期意义深远。本文针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主要的指导建议。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特点

1.1 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强

因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化技术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若想使设备能够运行自如,本身要具备通过传输设备对相应操作指令的辨别能力而且能保证质量信息顺利执行。为了方便操作,数字化技术具备能够有效开展分析信息的功能满足对数据传输的需求。当前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朝着工业电气化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它不仅能够对系统中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和不平衡状态进行详细分析,也能蚨越细呒际鹾量的系统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在改革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范围。

1.2 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性价比高

电气设备若想平稳运行,就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智能化的特点进行对电气设备的降耗与检修工作,确保安全性能和控制精度才能达到专业要求。为了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市场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发展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和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对数字技术进行完美控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不仅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非常重要而且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性和防护性也非常重要。在实际应用中,数字化技术以丰富的信息资料发挥了极大的通信能力并保持了统一性和智能性特点,特别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之中,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产品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投资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质量要求。

1.3 数字技术应用的可操作性强

运用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识别而大量减少所消耗的物力以及人力而且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对信息的模拟量和数字量正确辨别,操作中只需对所要传送的命令进行有效的指示,既简单又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数字化技术这些特别功能,可以通过光纤、网络以及电缆等进行传输;又因为在电气自动内部和管理等多层面可以实时模拟监控,可以通过IT技术的引导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发展状况趋势非常好。因此,我们说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应用技术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2.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

2.1 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面向虚端子

我们通常把对传统的二次回路进行装置的创新和设计的创新所做的改进技术,叫做虚端子。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实践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对全站开关和线路连接方面的控制也可以实现在装置之间的通信,以便于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控制。因为数字化技术自身所拥有的智能化,使传统的二次回路背面像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技术代替,从而实现对环境测试和信号管理的简单控制。

2.2 在现实中运用智能终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由于受到智能化水平教低和数字技术操作人员短缺以及采用的方式和规定存在不同衡量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过多制约。当前数字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光纤作为主要的连接设备,对数据进行控制和自动化收集需通过智能终端技术进行分析,这样使得双重设备中其中一个给予跳闸保护另一个用来保护信号发送和电力中断以及远程检测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可靠性与智能性。为了在控制自动化和管理之间实现个人计算机的建立接口,工业电气自动化通过将IP标准或者TCP标准作为通讯的主要标准,按数字化程序接口的标准进行运行,不仅有利于企业制造执行系统和相关电位系统之间的连接更方便个人计算机平台自动化问题的圆满解决。

2.3 培养工业电气自动化说数字技术程序代码的控制观念

使用数字技术在向设备下达指令之前,需要先通过电脑把检测后的数据进行输入,待进行实际操作时对其进行人工干预而且要仔细确认对开关以及闸刀等相关设备的设计,为了让系统设备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只有通过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才能决定对系统功能最后的测试工作,保证整个控制系统在没有人工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也能够完成自动化的操作。

3.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化技术的创新

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并且运营状况也非常好,但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需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运行基础还比较薄弱、所具备专业人才的数量明显不足、没有统一的使用的标准规范等,这些方面极大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适用现代技术的发展所需。

3.1 加强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的操作理念

从长远方向看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不仅让让数字技术在分布式和开放现代化模式中进行不断的完善 、不断的改革,为了实现完全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的工作,以期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结合如今非常发达的网络科技技术。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外部网络于内部系统进行相互协调时,注重保持与外界的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数字处理才能够达到更准确、指示处理才能够更精确。

3.2 加强数字化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

为了保证数字技术能够独立运作,就需确保数字技术内部的智能化系统被分成单独的智能模块且由分散式结构组成,这样做才不妨碍彼此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系统在程序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不断完善。所以,加数字化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非常重要。

3.3 对智能终端系统进行科学安装

为了实现收集间隔层、智能终端以及数据管控,就需要连接光纤设备对双重化配置的智能终端进行设置,其中一套用于调整保护和测试遥控等进行上传信息使用,而另一套主要用于对电路跳闸的预防。这样,安装具备双重功效的智能终端,对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测试技术的提高增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具体运作时对标准化程序接口非常依赖,所以为了完成ERP系统和MES系统的有效连接可以通过终端数据平台自动化的发展。对智能终端系统进行科学安装,不仅可以保证用户对数据在软硬件中的交换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数字智能化的效果。

4.结论

通过对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不仅是实现信息技术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数学技术不仅具备可操作性强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同时性价比也非常高。只能保持与时代与时俱进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全方位的发展。在进行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改革,加强程序化的操作理念和实现对虚拟终端的运用并实对数字技术的现科学安装,才能满足最终提高智能化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守全.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分析[J].科技传播,2013(14):229-212.

[2] 俞军荣,吕理想.数字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0(01):53-29.

[3] 郭素艳.浅议工业电气自动化及其在生产中的实践[J].科技风,2010(04):93-75.

[4] 俞汉忠.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应用,2016(01):117-118.

第6篇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建筑设计CAAD

数字化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计算机化与网络化,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正如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最终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一样,信息技术的浪潮也将为未来的建筑业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1、数字化对建筑的影响

数字化概念包含了多方面内涵。在最直接的应用层面上,数字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比特”(信息)代替“原子”(物质)作为基础。以往人类生活中经常以物质载体承载信息进行交换(如报纸、信笺、货币等),网络这一信息载体和媒体使得信息社会以信息流代替物质流的趋势得以实现。这样既提高了信息交换的效率,也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消耗。

数字化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于文化层面上。数字化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建筑业界。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自然对于作为功能载体的建筑空间和形体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影响带来的进一步结果就是新的所谓“比特城市”的概念,即基于信息的城市。城市化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加剧,根源上是由于城市集中大量的物质、信息的特点。而在一个数字化时代的社会里,基于信息的城市脱离了形式的束缚,可能呈现相反的低层化、分散化趋势。

2、数宇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层面上影晌着建筑行业,虽然其本身只是一项新科技,但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而且包括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重大转变。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B)在建筑设计专业工作中的应用技术称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技术(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CAAD)。它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数字技术来辅助进行建筑设计的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速度和应用水平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优越性已越来越明显地在建筑设计中反映出来,并已深深地扎根于世界建筑市场。CAAD方法利用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精度高和功能强的特点,帮助或代替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处理大量的图像、数值和文字信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质量,降低了设计的成本,缩短了设计的周期,并且节约了建设的投资,增强了竞争性。世界上先进工业国家多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传统的建筑师工作平台已经从图板过渡到计算机桌面,有了计算机和丰富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建筑师构想的一切可能。CAAD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具体功能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可行性分析、项目投标 运用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的巨大优势,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预测,以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明尼苏达州某超级市场集团总部用传统方法对该州北部地区新建超级市场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得到的结论就是要新设7个点。在决策之前,该公司的总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规划布点任务送交计算机服务中心进行分析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所输入的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工资水平、道路交通、商业网点现状和地区发展前景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结果得出了新建5个超级市场和新的规划布点的详细分析报告。该公司采纳了CAAD系统提供的这一方案,仅此一项就节约了l亿美元的投资。

2.2 概念设计、造型构思建筑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是设计的最关键阶段。以往建筑师是依靠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借助简单的示意草图来进行方案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这种原始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CAAD技术可以给建筑师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工具,帮助构思建筑的三维体型、空间、造型、色彩和质量感效果,并能同时与周围的真实环境结合起来考虑设计方案。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法国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的构思就是借助CAAD技术进行和完成的。

2.3 方案优化、专项分析在深入的建筑设计平面布置方案设计过程中,CAAD可以对设计中的各种可以量化的可以采集的设计指标、属性或功能活动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反馈修改,形成交互式人机优化循环。这里如何着手修改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师起主导作用,计算机只能起着辅的数据处理的分析判别作用。同时,在建筑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中,CAAD技术还能对各种物理的、环境的和功能专项设计技术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对建筑日照、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灾和经济概算等)。

2.4 设计制图、技术文档计算机制图技术现在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建筑师可以利用CAAD软件中的各种图形生成、编辑功能和建筑标准库、配件库来生成或修改建筑设计图纸。图形能任意移动、旋转、缩放和拼接,能自动标注尺寸和图标。建筑师可以按不同工种和内容分别存贮有关建筑设计信息在不同的图层中,又可以按需要任意选取不同的图层内容进行组合输出,生成各种施工图纸。设计系统具有统一的方案数据管理系统,记录、存贮设计方案中的全部设计信息。它保证了不同设计工种在工作上的协调一致,也便于统一查错和纠错。设计施工图和细部大样可选用建筑构造详图库和建筑构配件库中的内容拼接装配进施工图中。一旦设计工作完成之后,CAAD系统可以自动提供各种设计的技术经济文件和报告,连同全部设计图纸一并提交审议。使用CAAD技术在施工图阶段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大大减轻了设计人员的绘图工作量。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设计部门的CAAD技术的弓l进和应用大都是从辅助施工图设计和绘制透视图开始的。

3、结论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 技术 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数字化作为工业化的最高实现形式,彻底变革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对建筑的发展也必将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化在其具备优势的领域可能会分担一部分建筑的功能,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另一方面,无论是使用各种软件绘制建筑平面、立面和效果图,或进行日照和面积计算,或用网络传送文字和图形文件,实际上都与数字化有密切关系。正如在数字化时代中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将会共存一样,传统的建筑学不但将继续存在,而且会有更深入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人将会对建筑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在功能上更细致,更能适应变化和不同的需求,在技术上更先进,在审美方面更丰富和复杂。

一、数字化技术内涵

数字化技术所依托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它把所收集到的全部信息及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利用数字信号形式存储到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当中,最后通过计算机实现技术处理,然后利用网络来传送。数字化技术绝对不是简单思想观念,具有很多方面的内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信息流作为相应的信息载体和媒体技术慢慢取代了相应的物质流,有效提升了信息交换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二、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数字技术对建筑形体语言塑造的影响

激发创意。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强大的运算系统,能够依据函数算法生成大量复杂、又带有一定随机性的图形,激发设计师的建筑创意。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又能够将这些复杂造型精确呈现,并绘制成施工图纸。世界上许多建筑师正在寻求这种艺术和技术融合的全新创意,并在他们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挖掘出计算机辅建筑形态构思的潜能。

2、对建筑造型的设计影响

对项目的分析性内容常常能够左右建筑形态的设计意图。在计算机媒介介入前,复杂的形式表现和结构分析难以有效衔接。在非逻辑的灵感通向准确的形式的过程中,计算机媒介有效地处理相关数据,辅助设计师在数字环境中进行思考,直至完成造型设计。参数化建模技术的应用使得复杂形体的结构和建造分析变得简单和高效,在这些参数分析运算的基础上,设计构思深化为准确的建筑造型,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建筑构想也能成为现实。

3.数字模型的出现

建筑形态设计的复杂化趋向越来越使实体模型方式无法胜任创作理念的表现需求和制作时间要求。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学以及CAD 软件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建筑设计的数字化从二维进入了三维的境界。首先,三维数字模型便于建模和修改,节省了大量的制作以及调整模型的时间。其次,计算机媒介通过三维模型及更加逼真的真实状态的模拟,令人身临其境,预先感受到将要建成的空间效果。最后,三维数字模型便于保存和携带,有利于交流和协同设计。

三、数宇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层面上影晌着建筑行业,虽然其本身只是一项新科技,但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而且包括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重大转变。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B)在建筑设计专业工作中的应用技术称为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技术(Compute~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CAAD)。它是运甩现代计算机数字技术来辅助进行建筑设计的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速度和应用水平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优越性已越来越明显地在建筑设计中反映出来,并已深深地扎根于世界建筑市场。CAAD方法利用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精度高和功能强的特点,帮助或代替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处理大量的图像、数值和文字信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质量,降低了设计的成本,缩短了设计的周期,并且节约了建设的投资,增强了竞争性。世界上先进工业国家多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人类进入E时代,传统的建筑师工作平台已经从图板过渡到计算机桌面,有了计算机和丰富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建筑师构想的一切可能。笔者在参与洛阳市洛南新区总体规划设计中,利用CAAD技术受益匪浅,不仅完成了大量的设计工作,而且将设计方案采用三维动画方式展现在客户面前,受到了好评,并顺利实现了投标成功。CAAD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具体功能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设计、造型构思 建筑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是设计的最关键阶段

以往建筑师是依靠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借助简单的示意草图来进行方案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这种原始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CAAD技术可以给建筑师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工具。帮助构思建筑的三维体型、空间、造型、色彩和质量感效果,并能同时与周围的真实环境结合起来考虑设计方案。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法国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的构思就是借助CAAD技术进行和完成的。

2、方案优化、专项分析

在深入的建筑设计平面布置方案设计过程中,CAAD可以对设计中的各种可以量化的可以采集的设计指标、属性或功能活动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反馈修改,形成交互式人机优化循环。这里如何着手修改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师起主导作用,计算机只能起着辅的数据处理的分析判别作用。同时,在建筑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中,CAAD技术还能对各种物理的、环境的和功能专项设计技术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对建筑日照、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灾和经济概算等)。以上这些内容大量是技术性的,具有可计算性。它也可以尽可能由CAAD系统来提供大量的输入信息,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反馈修改。形成另一种交互式人机优化循环。把以上两个交互循环集成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实用CAAD方案设计交互优化系统的模式。目前这种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专项设计指标的辅助分析和反馈优化概念已经为广大建筑师所接受,在国外已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3、设计制图、技术文档

计算机制图技术现在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建筑师可以利用CAAD软件中的各种图形生成、编辑功能和建筑标准库、配件库来生成或修改建筑设计图纸。图形能任意移动、旋转、缩放和拼接,能自动标注尺寸和图标。建筑师可以按不同工种和内容分别存贮有关建筑设计信息在不同的图层中,又可以按需要任意选取不同的图层内容进行组合输出,生成各种施工图纸。设计系统具有统一的方案数据管理系统,记录、存贮设计方案中的全部设计信息。它保证了不同设计工种在工作上的协调一致,也便于统一查错和纠错。设计施工图和细部大样可选用建筑构造详图库和建筑构配件库中的内容拼接装配进施工图中。一旦设计工作完成之后,CAAD系统可以自动提供各种设计的技术经济文件和报告,连同全部设计图纸一并提交审议。使用CAAD技术在施工图阶段产生的效益十分明显。大大减轻了设计人员的绘图工作量。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设计部门的CAAD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大都是从辅助施工图设计和绘制透视图开始的。

结论

数字化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它的基础就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有着很强的设计功能,特别是CAAD 软件,在建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在建筑设计当中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推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实际运用

1.1 信息通信网络

当前通信技术采用高科技通信载体替换常用的电缆,借助分层组网方式令变电站在结构层次关系上更加简明,令二次系统的实际操作十分便捷。变电站采用的二次设备几乎都源自标准化以及模块化的微处理器进行设计和制造,使用网络通信实现设备对接,满足数据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完成跨变电站、自动调整控制以及区域电网的实时保护。

1.2 自动化运行

这项技术具体包括:电力系统进行生产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流转换以及控制的自动化、记录实时状态无纸化以及数据信息的分层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体系能够令变电站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给出故障检查报告,同时给出解决故障的具体建议和办法。具有智能设计的一次设备都拥有自我检测的功能,一旦检测到系统存在运行缺陷时就会第一时间报警,同时自动打印出变电站相关运行设备的检测报告,能够随时分析电气设备的具体信息,并自主的实施高级功能。现代的高压断路器二次系统是借助微处理机、现代传感器以及电子技术共同设计构建的。

2 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设置具体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保护通常采用基本保护和系统保护。基本保护根据保护对象配置保护措施,例如:针对电力传输线路的保护、针对母线安全的保护、针对主变压器的保护以及针对各主要开关的保护。把过去保护装置里面的输入插件更换为数据采集光纤接口,I/O的接口插件更换成GOOSE的光纤接口,同时还把针对CPU插件的检测量转为通信接口。把操作插件转到智能操作箱来,不过保持一些完成开入压板的投退,完成开出压板的投退,这与使用旧互感器时的基本工作原理一致。

系统保护的配置方案必须使用双重化的配置原理,各套单独的系统保护装置均可以实现对整个站所有设备的保护,同时还能实现个别设备的继电保护等要求,还具有测控的作用。每套保护系统均包含有:主变压器、传输线路与母线的保护以及测控功能,从原理上来讲,两套系统并没有区别,彼此都可以为对方的备用,也可以独立完成保护功能。

和基础保护配置对比,系统保护配置能够同时保护许多对象以及电子组件,把设备信息进行整合共享,所需的设备数量不多,运行的网络设计结构也不复杂,不过现在这方面的实际应用经验还很少。

新型的变电站,使用了分布式的电子互感器与合并单元的数据采集模式进行,数据借助网络传达至保护设备,将统一又准确的时钟定为系统的标准时钟,同时借助精准的对时技术,令每个数据采集单元的时钟、每个保护装置的时钟保持同步,进而完成同步的数据采集以及各保护彼此间信息的互换。

运行过程中,南方电网目前碰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对于保护定值的设定,在IEC61850里就只是部分常见意义的非重要信息,但是对很多定值的具体条目都未进行设定;仅仅设定了保护“动作”、“起动”,除此之外许多代表保护组件的行为信号均未进行约定;基本的“告知”等相关信息,像保护自检这些在IEC61850里并未进行约定;目前的某些特殊需求,例如:三相不一致的保护配置就暂时还未有逻辑节点能够对应使用。

被众多保护厂家积极使用的IEC61850提倡是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以及嵌套式的建模思想,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建模的灵活性。不过这种灵活性,对于真正的用户来说,还需要解决该灵活性应该怎样实现测试以及统一的问题。

出于防止任意设置模型模板的名称以及规则,任意拓展模型以及模板发生重合现象的考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拓展原则。为此,行业内推出了GOOSE配置原则,统一的GOOSE的解决方案;建立保护GOOSE的软压板原则,整合了GOOSE的实现方式及故障处理;设定了保护定值的具体排号原则,统一了保护定值的具体排序原则。此外,光CT、光P,r的采用,信息传输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设计标准与原则的统一,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变电站的日常以及故障管理,都需要深入的再研究。

3 数字化变电站及其组件的技术升级特征

(1)统一的硬件平台,所有厂家的任何保护均能够使用统一的硬件平台,该平台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的保护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既可以完成保护要求也不需要对硬件平台做任何改动,借助配置文件就能够轻松转换保护的具体类型。现在不少厂家都使用了统一的硬件平台,不过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硬件未能实现有序的更换;进行更换的时候必须改变部分硬件,即使能够改变,但是参数配置过于复杂导致无操作性。这里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进行一键替换,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不仅能降低维护人员工作强度,还能同时减低他们的工作难度。(2)随着IEC61850的实施,继电保护也出现不小改变,工作者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在新系统的框架下完成传统的继电保护功能,使其处于稳定状态。使用数字CT、PT,可以为继电保护带来巨大转变,那么保护方案要如何去配合现代通信结构,保护信号交换如何才可以实现分布式保护的目标等问题,必须得到足够重视。(3)最近WAMS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技术进步的证明,此外还提出了广域保护的新概念。针对时间同步能力的相关模拟,肯定会成为关键部分。将时间同步技术作为关键环节的广域测量与保护技术会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维护系统的稳定方面。(4)当前,针对低压线路的保护达到控制合一及实时保护的状态,由于61850的应用以及进步,保护和自动化功能将更加深入的融合,控制功能和保护也将紧密接合。虽然能够从逻辑的层面对其进行区别,不过物理层面如果在同一系统里出现,就很难识别。基于这种情况,其他功能会否对具体的保护功能产生影响也需要我们的研究。

结语

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字化变电站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方案,并且熟悉继电保护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顺利解决变电站出现的故障,从而确保变电站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地形测绘 数字化 现代技术 地理勘探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83-1

1概述

地形测绘在我国地质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进行指定区域的地形研究,利用测绘技术来表达他具体的表面形状和大小,并将获得的地形形态和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统计,按照一定的规范在图纸上展现出来,从而知道国家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作出参考[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个各种行业的先进工具[2]。数字化在地形测绘的应用促进其测绘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测绘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3]。数字化地形测绘是以计算机、卫星定位系统、光电测距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改变了过去白纸成图的作业模式,以精确、高效的特点适应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要求[4]。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特点,并分析了其重要应用技术,为我国地形测绘应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参考。

2地形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2.1数字化地面测绘

该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实际工程中应用范围最广,获得了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数字化地面测绘能够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尤其是对地面物体的控制精度,解决了传统测绘存在的而告终测量五彩。通过使用计算机自动站点,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图跟点和地物点的展会误差,从而提升了该技术的推广范围。并且,计算机、全站仪相对于经纬仪测角能够保证所进行测绘的测距精度,放大碎部点的距离,降低图根点的密度,就达到了提供工作效率,增加测绘工作的可靠性的目的。数字化地面测绘结果方便管理和应用,能够帮助GIS提供专门数据。

2.2航测数字化测绘

航测数字化测绘能够充分的利用空中广角摄影技术,借助专业的控制摄影机,在开发的专门化的航测软件引导下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测量,并且能够借组计算机匹配数字影像,最终获得有效地测绘数据。利用航测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方便工作者在室内开展工作,将获得数据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更精确地数据,并且该方式不受外界气候影响,工作条件舒适,提供了测绘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适用于测绘地区面积较大的场合。

2.3原图数字化技术

原图数字化技术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上发展而来的,能够利用各种计算机、测绘软件和测绘工具进行转化,将原图实现数字化。然而,该技术存在转化过程误差过高的情况,不能精确地反映出实际测绘的情况。它的测绘精度要低于原图的测绘精度,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原图数字化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地形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分析

作为现代地形勘探的关键技术,地形测绘将更加重视数字化的应用,从实际测绘工程出发来完善测绘技术,达到进一步的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测绘,其主要发展如下:

(1)影像测绘技术

现代星载和机载信息数据获取技术不断发展,大量的空间数据能够应用于地形测绘。传统的地图测绘将会逐渐的被取代,影像测绘技术将以其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数据传输方便,保真程度高受到推广。影像测绘技术发展必然促进现代地形测绘的光学模拟技术发展,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数字化技术推广,就能够真正进入影像测绘阶段。

(2)集成式测图技术

现代测量仪器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地发展,在进行采集数据能够有效地集成不同测量仪器,形成系统式的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所形成的的自动模式测站能够实现无人测量,自动完成全过程的测量过程。在未来发展的集成式测图技术中,测绘员只需输入必要的指控信息,就能够获得精确地测绘数据。

(3)对地信息数据获取技术

在未来航测和航空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在信息获取中能够更高质量的信息数据。具备高分辨率的卫星将更多的应用于地形测绘,从而为观测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支持。航空数字化信息获取系统能够解决大气阻碍作用,提高获取信息的精确性。

(4)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能够应用于地面微小物体的测量,测量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别,促进地形测绘向更加精确化发展。该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高精度地形测绘、沉陷区的观测、滑坡观侧、地展形变、灾害检测等地表形变。

4总结

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地形测绘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发展,提高我国地形勘探能力。并且,在未来国土安全防护、资源开发、基础工程建设和地面信息技术获取中,数字化地形测绘将成为主要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提供测绘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秀芹.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07(03).

[2]高卫新.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对测绘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33).

第10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电气自动化操控系统的改进,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时间。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论述了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气自动化 应用 创新

1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在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于通信和科学计算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主要应用了计算机的应用系统,也就是计算机辅助系统。数字技术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计算机辅助维护和计算机辅助检测等系统。计算机辅助检是将计算机技术和原来的应用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测试技术,具有定量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等鲜明的特点,因为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具有各方面的优点,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得到了很广泛地应用。

1.1 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靠性好

在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采用是将网络系统和先进的电气系统相结合形成了数字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中使用了数字化技术,减少了许多传统设备的使用,使操作更加的简便,提高了准确率,再加上数字化互感器和光纤网络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电气自动化中仪器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等,使仪器的操作更加的简便和精确,使用前景一片光明。通过实践证明,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含量,也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了市场的占有力,经过今年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数据优势充分地显示了数字技术的可靠性,更表明了其实用性与灵活性。

1.2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高性价比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一方面保障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在自用、自查等方面更加有效,使通信能力增强,决策信息量更加丰富,智能化的形式更好,另一方面也使标准化的程度越高,结构更加清晰,不仅仅节约了成本,也保证了其质量。开放性的系统为工业电气在实际的应用中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有利的条件。工业电气自动化和数字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创造了优质的性价比,而且在工业等其他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式变电站取代了常规的变电站的使用,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数字式变电站都是采用微机化来进行硬件的配置和信息的采集,这样使数字化得程度更高,并且还能减少需要配置的设备和所占用的面积,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1.3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操作

性强数字化技术,应用简洁,逻辑能力强,能进行信息数字量、模拟量,对信息正误有效识别,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和浪费,安全又轻松。其应用只需要进行命令的传达和指示,其操作流程自动化进行,且自身具有判断和辨别的功能,经电缆、微波、网络、光纤等传输介质进行传输。通过 IT 技术引导的信息产业向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因为其在多层面都实施了模拟监控,诸如管理层面与电气自动内部的存取应用等。外加微电子处理器与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所正视,同时工业电气自动化也因此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与未来。

2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

2.1 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就地化的安装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践中,可以采用光纤进行连接,通过智能终端和间隔层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靠性。此外,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优良运作还需基于标准化的程序接口上,因此 PC 平台自动化的解决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有利于 ERP 和 MES 的系统连接,而将 TCP/IP 作为办公环境通讯的标准,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2 GOOSE虚端子的运用

GOOSE 虚端子理念的提出和运用,是设计和装置上的革命。(1)GOOSE 虚端子改良了二次回路,使得工程调试既便于理解,又方便运用;(2)GOOSE 技术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作用于智能终端和测控装置间信息交互上可见一斑,它能有效地控制全站线路、母线、开关和主变等,并能开启跳合闸功能,从而保护测控遥控装置及使用联闭锁的间隔层;(3)GOOSE 对传统二次回路的改良与替代,主要依靠于其本身的系统设置如更高效的智能本体终端,它使得信号管理、温度调试和信号的管理等非电量信息得到更为便捷的操控。通过 MMS 网对各 IED 与主机之间的通信管理,以实现 GOOSE 跳闸保护、测控遥控及联闭锁。

2.3 加强程序化的操作理念

执行力向来是各企业都在强调的软件能力,数字化也亦然。在调度命令下达以前,还有部分的前期工作需要完成,例如核实之后的票据需要先存入电脑中,实际操作来临时,还需设置人工的预界面,进行诸如闸刀、开关等设备的确认设计。这有利于不断完善系统的应用功能,更可明朗工业电气自动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未来。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到电气自动化的各个领域。数字化作为信息化发展中的高新技术,被普遍的应用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中。工业电气自动化目前已经渗透到电子信息工程与电力系统等领域,其计算机技术已经包含了系统的开发、分析、设计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正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邵欣源.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科技资讯,2012(35):234-235.

[2]张凌龙,田建辉.浅谈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6):78-79.

第11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 现代数字化 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P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76-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力度逐渐增大,这时候地籍测量工作也就变得更加复杂繁琐,难度也逐渐增大,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数字化地籍测绘应用被提上日程。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这一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越来越完善,亟待接受实践的检验。采用何种测绘技术可谓是地籍测量工作的基础,测绘技术对地籍测量工作的意义重大,不容小觑。数字化地籍测绘应用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测绘技术越来越向自动化、网络化、科学化的方面发展。和以前的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地籍测绘应用优点众多,它技术含量高,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地籍测量工作中来,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全完告别了以前地籍测绘技术的不科学的劣势,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测量错误和返工情况的出现,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值得提倡和推广,继续发展的空间巨大。下面笔者将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和作业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1 对于地籍测量工作,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研究

第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科技含量高。科技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一项新技术的首要标准,对于地籍测量工作也是如此,数字化测绘技术拥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融合了多种技术元素,利用计算机功能进行具体的地籍测绘工作。和以前的地籍测绘技术相比,弥补了多方面的欠缺,更加具体,更加直观,更加形象,自动化程度高。

第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地籍测绘技术缺乏工作人员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资料的联系相当繁琐。数字化测绘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他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通过数据库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传递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便于工作人员和客户交换意见,工作更有针对性。

第三,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技术成熟。无论在内业和外页工作中,数字化测绘技术采用的技术都十分成熟,打破了很多限制,内业与外页联系紧密,缩短了工作时间,减轻了工作强度。

第四,数字化测绘技术保证测量工作面向客户。由于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保证地籍测量工作随时和客户保持联系,交换资料和意见。客户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想法传递到工作人员那里,以便最后的方案和成果是符合客户需要的。这保证了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测量工作是面向顾客的。

2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分析

2.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提高了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密度,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地面上的平面控制点,和之前的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采用了先进的GPS技术,这是以GPS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保障的。GPS技术的采用保证了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都没有误差,通过采用这项技术,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测绘成本。

2.2 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在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中,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应用 R T K 技术

对于无障碍、无遮拦的开阔地,使用 RTK―GPS 进行平面定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 RTK 技术,技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保证工作较之使用常规方法放样简单、方便、可靠和快捷,在数字化地籍测绘中,RTK 技术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可以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草图。

2)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使用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在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中,对于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应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站仪外业测量应以 R T K 测设为基础,利用 RTK 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

3)扫描数字化作业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可以进行扫描数字化作业,使用扫描仪对地图进行扫描,这样可以得到一个栅栏图形,之后再通过相关软件把栅栏图形转化成矢量图形,矢量图形可以得到原地图的数字化的图片和相关的数据。

4)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对于数字化地籍测绘来说,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他对数字化地籍测绘意义重大。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运用空中数字摄影机取得数字影像,它不同于一般的影像,是专业的用于地籍测量工作的影像。工作人员会在计算机上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通过一些列的制作过程,最终得到一张相应的数字地图。这是地籍测绘技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它有速度快、准确性高、成本低、影像清晰等优点。因此,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对数字化地籍测绘意义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加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经济发展,基础工程建设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建设发展更是突出。在工程建设中地基测量工作由于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城镇建设和基础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地籍测量工作更是土地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籍测量能够准确前面了解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以及用途等数据和信息。文章针对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和优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炳平,钟志平.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3(03).

第12篇

关键词:云技术;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难题;应用

前言

云技术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资源的利用模式,其通过整合网络计算资源从而对用户的计算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并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来对各种技术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使得云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性价比极强的计算应用服务。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是云技术的一种新型应用尝试,通过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做好云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数字化的网络资源并通过云技术的合理调配可以实现网络计算资源的最大化应用。

1 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中所面临的困境

在现今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由于技术及网络平台的不同使用的系统平台各不相同,而根据平台所建立其上的应用程序也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技术管理和平台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在每年都有新的计算资源的投入下也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管理越来越臃肿,从而导致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都无法得到最优化的合理应用并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都表现为短缺等的问题,大量的资源并未被开发并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而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种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资源的合理化应用的问题,并伴随有数据安全性、网络瓶颈以及系统扩展困难等的一系列的难题。

此外,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管理中,由于各高校所使用的IT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所使用的商家不同,而由这些不同品牌的软、硬件所构成的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也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运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1)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不同的厂商,当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出现问题时需要与多方进行沟通从而极大的增加了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运维管理的难度。(2)由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使用的技术多方交杂也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运维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应用云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一系列的难题。通过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使用云技术来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基础架构,通过架设相应的云计算节点从而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较为繁忙的时段来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调配,从而实现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的合理化应用。同时,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后续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应用在新的系统的开发上线中,“校园云”计算网络只需要为开发者提供标准的开发协议、运行环境等标准参数从而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管理更为简单方便。

2 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云技术的应用及消费对象十分灵活,其应用既可以是终端用户也可是应用程序或是资源访问或是交互服务等。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依托于现今高速的发展的虚拟化技术,通过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于IT基础架构的简化,简化对网络资源本身及管理的访问,以此来提高对于网络中的各项资源的可用性从而更好的对用户进行服务。在虚拟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集群技术可以对云技术的应用实现良好的深化和保障。虚拟云和集群云两者相辅相成,通过集群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云计算技术的基础架构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大为加强,通过使用集群技术对虚拟化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进行自由组合,从而使得配合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技术的软件平台能够应用于更高层次的集群。SOA标准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模式,通过利用模块化的构建方式来进行软件系统的创建。在现今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技术应用中,云平台的基础构架已经趋于模块化的构建,能够实现根据需求而进行一定的变化,但是要求部署在云架构之上的软件系统需要能够与标准进行简易的组合,如无法实现标准和容易的组合将会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技术的应用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做好SOA与云技术的相结合是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技术应用的重要发展进程。

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平台应用的逻辑基础为:由宿主平台区域和存储区域构成整个云技术应用的基础硬件支撑平台。宿主平台区域由多台硬件节点所构成,根据需要可以将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硬件节点组成所需的集运来进行运行。而对于硬件组成中的存储区可以用虚拟阵列、RAID及NAS网关等的技术从而实现为云平台的上层应用提供虚拟的存储池以便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能够提供更为灵活、高效的数据存储备份能力。在完成了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云技术的搭建后,对于云端的各个计算节点需要根据其应用的目的及功能来进行划分,“数据云”主要应用于对于数据库层面的计算以便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提供相应的计算服务。“应用云”主要实现对于客户化应用逻辑处理和前端应用的部署,“应用管理云端”则实现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各项云资源的合理化调配,以便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更为合理高效。此外,加强集群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端层面的应用。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平台的搭建中,对于云平台的底层存储系统可以采用SAN与NAS等多种结合方式来实现对于底层存储的部署,此外,根据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平台上应用的要求可以应用多种形态的宿主主机,同时,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应用中可以依据宿主平台本身的业务支撑能力和应用需求形成若干虚拟计算节点,从而保证各云端的各自功能的承载和功能。构成云技术应用中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每个计算节点都可以与其他的计算节点构成集群化的运行模式,或是对各计算节点进行自由的调配,从而避免了一些计算节点出现问题时而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的上层云应用造成一定的威胁。“应用云”多部署在宿主平台所搭建的虚拟节点之上,而多个虚拟节点可以支撑起“应用云”,通过不同计算节点的搭配可以使得“应用云”的组合及搭建更为方便,体现了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云平台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通过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在云平台上通过部署WEB程序、通讯程序以及计算节点等的应用。云技术的发展应用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云技术的应用应当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或是技术,而是应当构建起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从而为高校提供符合自身应用的云计算平台。

3 结束语

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校园零散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文章在分析云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云技术在高校数字化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刘成泳.高校数字化建设中云技术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1):60-61.

第13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D17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81-01

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社会各领域对矿业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我国矿山建设与生产的要求,而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建设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对提高矿山开采安全、保障矿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到矿山测量中已成为其主要发展趋势。传统的矿山测量技术由于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疏忽和误差,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等两个方面,而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矿山测量精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矿山测量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发生。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概念

矿山测量中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采集、调度、功能、包装以及核心等五大系统,其中矿山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功能都是通过采集系统完成的,采集系统在实际上具有测量、勘探、传感以及文档等四个子系统,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矿山测量中将数字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调度系统主要负责提供拓扑的建立和维护等功能,同时也负责查询与分析空间、制图并输出、数据访问控制、接口开放以及生产调度等功能,功能系统在数字化测量技术中主要负责提供各种专业模拟和分析功能等模块,其主要包括SC、SA、AI、MCAD等。包装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三维建模工具,并可以对多源异质矿山数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过滤、封装以及组合,核心系统主要负责对矿山测量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整个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决策、分析和支持等功能都是在核心系统中实现的。

2.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2.1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对模型进行立体化描绘和理解的方法实现数据体表形式的一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对矿山内部空间信息、矿体与地表地形的空间位置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的对矿山内部空间、矿体等进行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三维动画软件作为主要手段,而3DS MAX和Maya等软件一直被广泛运用到三维可视化技术中,这是因为这两种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具有视觉效果和三维效果的制作功能,同时还具有当前较为先进的毛发渲染、运动匹配以及建模数字化等实用功能,而且三维可视化技术所运用的这两种软件具有灵活、简单以及完善等特点,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制作效率可以满足矿山测量要求。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建模、贴材质、渲染、动画制作,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无法脱离三维动画软件的支撑,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矿山测量领域。

2.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对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储存等,而矿山测量数据一般都是数字、图形、文字以及表格等类型,传统的人工处理矿山测量数据容易因为疏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预设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电子图表化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测量资料、数据的共享等,大部分矿山测量人员都会根据实际需求使用AutoCAD和VB等软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主要是面向对象的CAD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矿山测量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利用Activex Automation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绘图对象或非绘图对象对其提供的AutoCAD对象进行操纵,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中的测量绘图的开发,基于二次开发所建立出的数字化测量应用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加方便、准确的实现数字化测量数据处理和图纸制作等功能。

2.3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以及计算机等设备支持下建立的,其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并按照测量重点进行工作,同时也要求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应用中要根据测量工作地点以及内容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提高矿山测量质量的目的。现阶段电子经纬仪、全站型仪器、GPS接收机以及多种岩层变形监测仪器都已广泛运用到数字化测量技术中,这些新型数字化设备仪器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矿山测量的工作效率与精度,在降低测量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矿山测量部门在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过程中要选择新型设备仪器,要求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在使用中必须具有先进性、综合性等特点,例如,电子速测仪、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遥感以及GIS等,这些现代化的矿山测量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都具有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在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后,可以更好的实现数字化矿山测量工作并提高测量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对促进我国矿山企业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被运用到其中,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行创新,对实现我国煤矿产业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0.

[2]时宁宁.论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开发应用.2012.

第14篇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P231文献标识码: A

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应用传统地籍测量存在的不足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数据存储的方式各不相同。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

2.1在数字化地籍测量实施过程中,测量人员可以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导线(网)、动态GPS作加密控制,支导线(点)补充测站点,全站仪、动态GPS碎部数据采集,进而CASS7.0辅助成图,绘图仪自动出图的作业方案。

2.2外业数据进行采集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全站仪记录或者全站仪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直接记录的方法;采集好的数据实现其传输主要是采用标准的数据传输线使其与全站仪和计算机连接起来,最后在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下实现数据的传输。

2.3传输数据的处理主要是利用C语言编程来进行;利用相关软件根据草图编绘图形,对图形进一步细化采用AutoCAD来进行;最后使用数字化地基图绘图。

2.4数字形式是数字地籍测量进行储存的主要形式,使用数字形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输出不同比例尺、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也可以输出多种分层叠加的地籍图。方便地进行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自动提取点位坐标等,是数字地籍图的优势所在。

3 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作用

3.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

3.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3.3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3.4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

4 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要点

4.1GPS-RTK技术的应用。随着GPS的普遍应用,各级控制点的坐标更加精确,尤其是RTK新技术的使用,使其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就能够高精度的测定,根本不需要布设各级控制点,实践证明,RTK技术定位效率更高。

4.2全站仪的应用。全站仪就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量基础的发展,全站仪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其不仅能够测角而且还能够测距,其测量过程中,原始数据信息基本完好无损,并且还能够获得精度较高的测量成果。

4.3CASS7.0软件的应用。CASS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是基于AutoCAD平台技术的GIS前端数据处理系统,自CASS软件推出以来,它已经成为了主流成图软件,它将程序代码进行了重新编写,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电子平板、高线、断面设计等技术,从而使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并且在此软件中还大量引用了快捷工具按钮,数据浏览编辑和系统设置通过CELL技术使其变得更加快捷。

4.4图根测量的应用。对于图根的布设和测量,应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由而采取相应的测量方式。RTK 技术设置图根控制网通常被应用在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图根网的实际布设过程中,当碰到街道和建筑物比较集中的情况时,就必须通过全站仪进行布设,而且需要将图根导线设置为结点网。通过这样的设置,就能够避免相邻两条单导线之间因人为或环境影响而出现的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5测绘信息采集点分析法应用。在利用测绘技术绘制立体图像之前,应注意保证采集好相应的数据信息,以便确保建模工作的有效性。如果需要绘制建筑主体结构图,如立面图与平面图以及轴线图等,则应采集好工程三维坐标数据;如果建筑结构不相同,则需要采集的数据也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建筑结构决定工程测定主体。如建筑工程为混合结构,则测定主体应为结构柱以及墙体;如为框架结构,则测定主体应为外墙以及结构柱列;如为承重墙,则测定主体应为内承重墙以及外墙。利用测绘技术测定建筑细部的目的在于构建三维模型,在测定细部时,需要采集的数据信息是多种多样的。

4.6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GPS测量技术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终端设备组成。通过GPS接收机捕获的、按照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信号、静信号交换、放大与处理后再经过计算机与软件的计算最终得到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具有功能多、用途广、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观测时间段、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等特点。GPS测绘技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以此提高测量工作精准度、降低野外测量劳动强度。GPS测量技术按照其操作过程可分为准备工作、数据采集以及后期处理三个步骤。根据所需测量工程情况做好采集计划、准备路线图作为底图,并对采集设备进行准备。同时根据有关规范与工程资料拟定作业计划,并对作业方案进行分析与论证,最终确定最为适合的测量技术。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地籍图进行测绘,促进了地籍工作的开展。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效率高、精度高、投资小、利用管理,是目前测绘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初探[J]地矿测绘, 2005, (03)

[2]郭秋云,惠以珩,张昕冉.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硅谷,2011,(17).

第15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he digital topographic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popularized, the patterns are replacing and will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panel instrument topographic survey, topographic measurement become mainstream model. [ Key words ]: GP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topographic surve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引言

测绘技术是一个很古老的学科。随着历史的改革,测绘技术已拓展成为一门庞大的、系统的多分支的学科。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随着市政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地形测量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近两年来相关测绘技术的发展并先后应用于地形测量,为地形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开展GPS技术数字化地形测量应用研究对地形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但不管哪种方法,其主要作业过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1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简单介绍

1.1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硬件条件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从控制测量到成果成图输出大致需要GPS接收机、全站仪、计算机、绘图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平差计算成图软件、数据传输、交换附件、通讯器材等。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常规地形测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1.2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的人员素质条件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测量专业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及测绘软件的应用技术,这对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是工程施工与规划的基础,同时由于数字化地形测量需要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而需要良好的组织。

1.3.1测量工序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工序可概括为两个环节:一是控制测量与计算机辅助平差计算;二是碎部数据采集与软件编图成图。

1.3.2测量方案

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的作业方案根据仪器设备条件确定,仪器设备条件不同,作业方案变化各异。 一般可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导线(网)、动态GPS作加密控制,支导线(点)补充测站点,全站仪、动态GPS碎部数据采集,进而计算机软件机助成图的作业方案。

1.3.3常规测量方法

在生产工序上,数字化地形测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测图的原则,控制测量、碎部测图可以同时进行,甚至可以是先测图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将碎部成图以控制点为基准借助成图软件进行测站纠正。

1.3.4简码法数字化地形测量

简码法是数字化地形测量过程中,观测员给每一个碎部测点赋于一个自定义编码,并依据这种自定义编码编图成图的一种数字化地形测量方法。其作业流程为: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概略编图草图外业补充调绘内业详细编图外业巡回检查最终成果成图。

1.3.5人员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一个作业组采用简码法时宜按一名技术员+一名测量工人编制,一个项目由多个作业组施工的宜专设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负责质量检查、成果资料汇总、电脑维护等。

2.地形测量中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

2.1测量范围不广。一般性的借助人力或一般机械进行测量的方法,由于其技术含量有限,操作起来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测量范围有限。

2.2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往往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2.3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大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经过30多年,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破坏,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在这些地区进行路线测量作业,往往在50km以上均找不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2.4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一般地形的控制点要求布设300m范围内。但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甚至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3.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精度讨论及影响

3.1控制点点位精度

如果控制点的平面误差以本级控制点相对于上一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小于图上0.1毫米、高程中误差小于1/10测图基本等高距来衡量,即使是1:500地形测量,无论是GPS网还是导线网,控制点达到上述精度要求并不难。以支导线形式布设测站点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计算确定支导线最大长度及最大连续支站数。

3.2碎部点测绘

无论是用动态GPS、还是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图,就碎部点坐标而言,其精度是保证的,而且有足够的精度余量。用动态GPS进行碎部测图时,由于卫星信号、天线外形影响,加之无法进行偏心观测,针对居民地和地物较多的大比例尺测区宜持保守态度。用全站仪采集碎部数据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要求限制视线长度,对于大比例尺测图必要时还须进行偏心观测。

3.3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思考

作为地形测量模式的变革,数字化地形测量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测绘单位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测绘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测绘专业教学内容的修订完善;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讨论及标准确定;数字化测量条件下测绘单位生产与技术管理讨论。

4.GPS用于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特点

4.1测量范围广。GPS技术由于由高策低,测量范围可以很大。可按需布设控制网,简化加密级别,省去联测过渡点。

4.2测量精度高。随着GPS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现今,生产性作业精度可建立起比常规测量精度更高的控制网。

4.3各个联测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不必建造高规标。

4.4观测自动化程度高。外业用电纽操作,内业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作业时间短,效率高。

4.5测量成果可得三维地心坐标,优于常规测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分离状况,有利于宇航科学、导弹发射等空间科学的应用。

4.6星座布置完成后,可24h观测,在雨、雾、雪等条件下亦可全天候作业。

5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测绘技术(例如电子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向3G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GPS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推进地形测量技术的改进,完善和丰富地形测量方法。推动了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活跃和革新,测绘技术朝着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使地形测量更快速、简单、精确。

参考文献

[1] 刘慧《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200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