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第1篇

一、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资产和业务的扩张,更要实现功能效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

1、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核心竞争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大潮中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独有的、能获得持续经营和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在制度、核心业务、经营区域、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经营的生命力。

2、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加入WTO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海外业务,提高本外币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加入TWO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开放的领域的不断扩大,不只是带来激烈的竞争,更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在技术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很多跨国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跻身于世界银行业之林,就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发与挖掘有效需求,在比较中选择,在竞争中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国外银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

务质量,增强业务优势,走全球立业的道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战略

创新是银行业健康发展永恒的主题,它在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第一,金融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意味着对传统认识的突破,新观念的产生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人们对新观念的普遍认同,为新制度的确立和正常运作提供了保证。只有观念领先,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理念,抓住机遇,以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舞台上,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传统银行正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业务――基金的挑战,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业务,对银行传统业务威胁极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政策时机,将基金作为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又一突破口。

第三,服务创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是衙门式的。改革开放后,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服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的服务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的意识,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把过去由客户选择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服务和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商业银行以人为本战略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员安排是否恰当、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考评是否公正,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商业银行是标准的金融企业,在新世纪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战略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1、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专业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中国金融业的人才竞争早已经开始,而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金融人才本已“捉襟见肘”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外资银行的陆续进入意味着对中资银行人才的竞争将加剧。许多外资银行早就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他们非常注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有科学的考评体系、平等竞争的用人原则,以及健全的培训体系、机制;员工拥有优厚的工薪待遇和高度的就业保障,员工的收入高于国内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很多银行还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银行的股票、收入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的福利待遇,等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重视人才方面却是差强人意,远远落在外资银行之后。一方面是现有员工学历层次低,缺乏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内部激励机制跟不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在市场化人才竞争中,国内商业银行对高素质员工的流失控制乏力,个别银行几乎是培养一个走一个。

2、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激励方式、人才培训体系和人才成长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开辟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为其成长开辟顺畅的通道,才能使我们的金融人才更快成长。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在中外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抓紧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观念必须转变,教材必须更新,培训必须持之以恒。在新金融时代,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引人注目,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抓紧时间培训出一批掌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国际法的专业人才,充实自己的金融队伍,以适应金融业竞争的需要。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新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经理与员工的激励机制。

四、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

“信息化”、“网络化”是全球步入新金融时期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生存发展,实现科技领先战略至关重要。今天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长久以来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各种银行卡都是金融信息化的产品。可以说,科技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1、金融信息化是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银行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银行的运行效率和成本。今后银行间的竞争将体现在深层次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上。我国商业银行要遵循市场这一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整合电子渠道,创新产品功能,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不断提升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推出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政府部门和国内外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决策质量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总行可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做出决策,也正是在科技的有效保障下,管理思想才可以变成能够通过系统软件对行为进行控制、约束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

2、电子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的重要方面。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将世界连接在一起,银行充分利用因特网积极拓展业务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电子计算机通过辅助银行建立数据库和各类决策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电子银行不仅是银行进行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还是进行业务创新和新业务品种孵化的平台。电子银行代替了人工从事记账、结算、审核、划拨等业务,大大减少了支票、凭证、现金的使用,使银行作业开始向“无纸化、无支票化”的时代挺进。

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全面电子化,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子化,加强了银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在美国2004年网上银行的业务量已占到银行总业务量的10%左右。而在我国很多银行,目前网上银行业务量尚不足总业务量的1%,发展前景令人向往。金融科技的应用,真正将银行推向了一个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银行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这对银行自身服务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纷纷设立或扩展网上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金融信息化发展,在原有的业务优势上,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开辟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

五、商业银行全能化经营战略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五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和各大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加上外资银行的不断渗透,使城市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白热化,而城市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做到“知己”。

一、城市商业银行竞争优势分析

与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特点构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1、地域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一方面对本地市场较为了解,与当地企业、政府关系密切,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与当地企业建立稳定长久的业务伙伴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的大部分资源都用来服务本地客户,在本地市场的把握上,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投入足够多的精力,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形成区域集中优势。

2、快速反应优势。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面临着信息传递链与决策链较长的问题;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高度扁平化,决策层与经营一线高度贴近,决策链短,信息传导半径小,对市场变化具有反应灵敏、决策高效、执行快捷的特点,对于资金需求频繁而急迫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拥有最具潜力的客户优势。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元素,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完美契合,使其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必将携手中小企业共同快速发展壮大。

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劣势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自建立之初就有着“先天不足”的弱势,在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客观条件下,其劣势越发明显。

1、规模劣势。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和资本金规模远远小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从资本金的补充渠道来看,其更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可以利用财政资金和发行债券等渠道补充资本金;大型股份制银行大多都已完成上市,可通过股票市场得到有效的资本金补充;而城市商业银行只能通过私募扩股、留存收益、股东以部分红利转注等渠道补充资本金,从而导致资产扩张――补充资本金――资产扩张的被动循环。在监管当局越来越重视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等指标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新业务的申请与对大型客户的支持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将这些优质客户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2、政策劣势。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剥离了上万亿元的不良资产,极大地改善了资产质量,加快了整体上市的步伐,并且在资本金的补充渠道上,国有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国家财政的支持;对于外资银行,享有“二免三减”的优惠;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引进外资,外资银行营业税大多获减免,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的优惠,税收负担明显低于国内商业银行。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3、产权结构劣势。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时,通常地方政府都参与入股并且一股独大,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政府选派,导致经营决策的政府干预色彩浓重,管理者缺乏激励约束机制,不关心银行的盈利性,从而导致低效率。另外,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中当地国有企业也持有股份,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关联交易实际掌握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权,为其提供信贷担保、票据贴现等方面的优惠。在这种国有股份占绝对多数的产权结构下,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难以形成真正的分权制衡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组合和制约机制,难以达到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组织和运行效率,具有较高的金融风险隐患。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这种不合理的产权结构与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外资银行的优势自然不用说,而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后,其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资源劣势。在客户资源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地域上的限制,不能满足优质集团公司频繁地跨区域金融业务往来的需要,丧失了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并且由于其获取本地区之外客户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了解信息不及时,能够争取的客户资源十分有限。在人才资源方面,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人员总量偏多与专业型人才结构性不足的双重矛盾。由于其在薪酬待遇与内部激励机制方面无法与其他大银行相比,因此很难吸引大量专业型人才;并且在现有员工的培训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难于满足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的人才培训要求,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三、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

(一)探索联合发展道路

探索一:与省内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重组,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目前,外资银行加快布局,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邮政储蓄银行全面挂牌,令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特别是一地网络布局的缺乏使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竞争劣势,而通过区域内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加快区域网络布局,提高银行声誉,扩大资产规模,开展更多的新业务,产生规模效应降低营运成本。当然,面对新环境、新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快软、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提高人才的供给能力,并以自己的核心业务为新市场的切入点,牢牢抓住这一机遇。

探索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此举意义重大。在合作运营的过程中,它将引入新的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金融产品,有助于改善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银行的声誉度,依靠国外银行的成熟运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经验、出色的创新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探索三:上市。北京、宁波、南京这些运营状况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率先完成上市。通过上市,一则可以增强银行的资本,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二则可以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加强监督,降低风险,此外还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加入。

(二)整合业务链

1、核心业务。市场定位、服务中小企业,搜集信息,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提供专业、高效、优质、周到的服务。根据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特点制定特殊的贷款管理制度与特殊的信用评级标准来增强贷款的可操作性;实行首席客户经理制,随时了解中小企业的动向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财务顾问、投资理财、融资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的经营水平,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对优质的黄金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授信额度内的资金需求要做到企业随要随办。根据中小企业随时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进行业务的创新,发挥灵活、便捷的优势,随时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

2、增长业务。市场定位、消费者业务也称零售业务,提供当地消费者贷款住房贷款支票账户信用卡保险股票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3、种子业务。市场定位:中间业务和为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三)构建核心竞争力

第一,城市商业银行应明确发展战略。将市场定位为市民的银行,细分市场和客户群,避免与其他银行的盲目竞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业务,开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个人业务的专门性分行,以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人经济为突破口,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障。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降低经营成本,防范风险。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的整体性均有待改善。对于这些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应促进“三会”的协调运转,改革股权结构,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进行组织再造,加强信息披露,主动寻求公众监督。

第三,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企业赖以生存的必备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不断地金融创新,各种新的金融工具涌现出来,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规范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行为,能够有效防范风险。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企业文化可以被视为说明企业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一种非公开化的知识它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及发展水平、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城市商业银行应塑造有自主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断激励员工奋进,促进发展。

第五,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崛起的资本,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懂得如何激励人和管理人,如何使其发挥巨大效应。首先,要培养员工的使命感,让员工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愿意为跨越式发展付出努力;其次,是员工发展,给员工安排职业生涯路径,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能为之积极努力;最后,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的机会,开通非职务序列上升通道,建立管理职务类和技术业务类两大等级系列,充分体现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区域金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30-02

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陆续进入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程度,行业竞争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为首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不断增多的外资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可以预见,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战略研究。

一、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资产和业务的扩张,更要实现功能效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提高。

(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核心竞争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大潮中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造出自己独有的、能获得持续经营和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调整经营战略,在制度、核心业务、经营区域、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创造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经营的生命力。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

金融改革20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在技术开发、服务手段、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很多跨国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跻身世界银行业,就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发与挖掘有效需求,在比较中选择,在竞争中发展,才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国外银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积极发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业务优势。走全球立业的道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战略

(一)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金融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面对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学习、掌握并运用国外已有的新的金融工具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金融消费的现状,推出更多受欢迎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以更好适应中国金融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内容

从中国当前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

第二,服务创新。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服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的意识,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过去由客户选择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服务和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商业银行以人为本战略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员安排是否恰当、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考评是否公正,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商业银行是标准的金融企业,在新世纪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战略是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一)金融专业人才的竞争将日益加剧

许多外资银行早就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它们非常注重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有科学的考评体系、平等竞争的用人原则以及健全的培训体系、机制;员工拥有优厚的工薪待遇和高度的就业保障,员工的收入高于国内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很多银行还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银行的股票、收入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的福利待遇等。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却是差强人意,远远落在外资银行之后。一方面是现有员工学历层次低,缺乏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内部激励机制跟不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目前市场化人才竞争中,国内商业银行对高素质员工的流失控制乏力,个别银行几乎是培养一个走一个。

(二)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在激励方式、人才培训体系和人才成长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开辟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为其成长开辟顺畅的通道,才能使我们的金融人才更快成长。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要想在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抓紧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当务之急。观念必须转变,教材必须更新,培训必须持之以恒。在新金融时代,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引人注目,也是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抓紧培训出一批掌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国际法的专业人才,充实自己的金融队伍,以适应金融业竞争的需要。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新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经理与员工的激励机制。

四、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

“信息化”、“网络化”是全球步入新金融时期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生存发展,实现科技领先战略至关重要。当前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长久以来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的具体体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各种银行卡都是金融信息化的产品。可以说,科技在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一)金融信息化是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银行的经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银行的运行效率和成本。今后银行间的竞争将体现在深层次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功能的人性化上,我国商业银行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就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整合电子渠道,创新产品功能,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不断提升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推出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政府部门和国内外重要的公司客户、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电子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领先战略的重要方面

随着英特网的迅速发展,银行充分利用因特网积极拓展业务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电子计算机通过辅助银行建立数据库和各类决策系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电子银行不仅是银行进行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还是进行业务创新和新业务品种孵化的平台。电子银行代替了人工从事记账、结算、审核、划拨等业务,大大减少了支票、凭证、现金的使用,使银行作业开始向“无纸化、无支票化”的时代挺进。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基本上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全面电子化,银行交易、数据处理、资金转账、信息传递、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子化加强了银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渗透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金融信息化发展,在原有的业务优势上,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开辟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

五、商业银行全能化经营战略

为了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西方商业银行纷纷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走全能化的道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风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中资银行的发展,业务范围显得过于狭窄。而业务的局限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实行全能化经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和实现功能转型的需要。

目前,国际金融业中存在三种混业经营模式:第一,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 Banking Model)。由商业银行设立投资银行部、信托部等业务部门,直接从事非银行金融服务。这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第二,银行母公司模式(Bank Parent Model)。商业银行直接投资控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法人实体,以子公司的方式直接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第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Holding Company Model)。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置于金融控股公司之下,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行,但在诸如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要以控股公司为中心,并以控股公司的方式间接进行业务渗透。国外各家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模式。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国家更多的采用后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在实现全能化经营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全能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凤鸣.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重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第4篇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推进,我国银行业已迎来了与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时代,城市商业银行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标杆银行及国内其他优秀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

单一城市制经营、营业网点少、市场份额低。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近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首先,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该城市发展较好或可供开发的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其次,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现在,企业跨地区、甚至于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然而,结算渠道的不畅通恰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城市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的最好解释。

战略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根据管理学的观点,战略和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战略错了,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层面的任何努力,也只能带来南辕北辙的效果。战略包含了从战略目标设置、战略选择及战略举措等从目标到实施的动态过程。

一、特色发展战略

一是要坚持特色化战略定位,立足本土,做好地方银行。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实际,利用与当地的密切联系,加大系统性业务的开拓力度。特别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医保、社保、水电、煤气等业务,从长计议,先占领市场,为将来中央业务收费积累资源,打好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降低贷款集中度,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探索银行贷款、贷款证券化等多种运作形式,参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中型项目融资,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二是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网点优势,充分利用与中小企业的天然联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体,夯实长远发展的基础。创新担保方式,特别是建立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设立担保发展基金,提高融资信用,使小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融资支持。创新思维,设立专门的机构、改革业务流程、建立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配备专为小企业服务的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创造性地通过社区、市场、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下大力气抓实小企业贷款的营销,为小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验资、注册、报税、报关、金融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做出品牌,提高附加值。三是要创新特色产品,突出特色服务。银行是第三产业,其产品的本质就是服务;特色发展,也就是服务的特色化,要通过服务的特色化、产异化,寻求不同于别人的金融服务之道。

二、并购战略

第一,横向并购。中国投资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的合并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横向并购首先应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整合,即按照效率原则,撤并或出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降低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其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并购,从而壮大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其中,更应提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开展合并。第三,政策性银行之间以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也可以考虑进行合并,如可考虑将三家政策性银行合并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在基本完成其使命之后可改组为商业银行或与商业银行合并。安徽徽商银行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徽商银行于2005年底正式挂牌成立,它是由安徽省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入股,7家城市信用社重组加入,具有一级法人体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模式。通过合并重组,徽商银行的业务领域有效地突破了以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地域限制,几乎涵盖安徽全省。

第二,混合并购。我国应顺应综合经营的历史潮流,在适当时候,通过商业银行兼并收购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工商企业,组建若干家可以经营全面金融业务、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这些金融集团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兼容性和竞争性,为实现跨国并购奠定基础。

第三,吸引外资参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相当的网络能力和网络布局,对于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最便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入股中小银行。而同时根据银监会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否则将限制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而以我国118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缺口达到1500亿元。因此,引进外资激活这些银行是提高资本充足率最好的方法。

三、战略联盟发展战略

银行联盟实质是银行之间的长期协定,联盟双方是长期的合作关系,它超出了正常的所谓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联盟的各个银行是独立的,仍保持着自己的经营自。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商业银行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银行战略联盟运动,这已成为国际银行界普遍的战略思维。银行间战略联盟的外在动因显而易见,是为了应对竞争加剧和环境动态性强化的局面,其内在动因包括:谋求中间组织效应,追求价值链优势,构造竞争优势群体和保持核心文化的竞争力。在松散的、非正式层级结构的“组织”框架内,出于某一方面的目的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将不同的银行组织在一起,既稳固、强化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发挥协同效应,又能够避免企业组织规模扩大可能产生的问题,同时,通过价值链的重构、分解和整合,商业银行将辅助业务分离出去,专注核心职能,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银行联盟通过联盟这种“亚组织”将具有不同优势、不同侧重的银行连接在一起,以较为便宜的方式组成一个群体竞争。由石家庄市商业银行牵头,河北省辖内石家庄、廊坊、沧州、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六家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充分沟通,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设立了“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该合作组织的性质为区域金融机构业务协作联盟,不具备法人资格。六家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签署的《合作发展共同宣言》称,“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六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愿望,也标志着河北省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由闭塞走向开放,从个体行动走向联合协作。

四、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战略是银行业务得以迅速扩展的技术保障。要加强信息科技的管理与应用能力,提高对业务经营及管理的支持力度;要围绕信息技术建设的整体性、市场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信息内容建设的有效性、网络银行发展的整合性、科技管理模式的合理性,建立集中的经营数据、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科技应用和管理体系;要以银行卡为载体,完成服务和技术功能的整合,形成完善、系统的产品研发支持体系,从而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业务需要提供高效稳定的支持;要通过信息及技术的应用推进银行的“无机构业务扩张”;要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数据分析、综合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系统等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其对业务的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高效、严密提供强大支持。

第5篇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金规模有限,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很难从全方位满足大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由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导致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经营领域,而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也仅仅是效仿国有银行。除此之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忽视由于自身组建时间很短,在经营规模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严重欠缺的情况下,盲目的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很难打开经营局面。这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有助于自身情况所限无法满足大客户的实际需求,另外一方面受自己经营理念的影响,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忽视了潜在的中小客户。

(二)缺乏战略规划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存款率和贷款率之间的表面数字,并且银行的员工只有完成预期的规定指标之后,工作人员才能获得银行许诺的待遇。这就导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完成预定的存款业务,往往会不计银行成本,并且在进行年末考核时点数的时候凸显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时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行为中,往往会存在着企业资金周转周期和贷款周期不相匹配的现象,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自主创新能力尤显不足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主要经营业务仍以存贷款为主,在金融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并且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中间业务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例仍旧很低。但是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大多金融机构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大部分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从而不断扩大了银行的经范围,其中也推出以收费为主的中坚业务。但是,从我国股份制银行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仍旧比较低。

(四)风险管理技术严重落后

我国股份制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依赖传统业务,强调银行发展过程中存贷款的数额,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注重银行业务的拓展,而忽视了风险控制。除此之外,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股份制银行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因此导致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经营不当和不当操作导致风险隐患。最后,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十分短,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也未对公司业务以及个人业务实施真正的差别化风险管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一)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银行具体的生存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经验,定位为社会银行。并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当地家庭以及中小企业作为银行发展的服务对象。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展所吸收的存款,应该借贷给地方中小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市民的做好,争取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当地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主义为当地客户提供高校优质的服务。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起步阶段应该主要着眼于中小客户并树立起良好的银行品牌形象,这样可以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必将越来越严峻。由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低于限制比较强烈,往往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长期处于劣势,难以获得长久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积极需求新的发展路径,摆脱低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部分规模比较大,业绩比较好计征能力比较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在其他低于开设银行分支机构,最终发展成为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实现区域内的合理布局,逐步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建设成有影响力的地区性的金融服务平台。

(三)增强综合创新能力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展应该与地方金融市场结合起来,加强银行利用信息科技的能力,促进银行经营业务以及银行管理的创新。 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银行创新能力应该围绕着提高区域内市场需求相应的快速性以及决策信息的高效性,在进行创新时应该进行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创新以及银行管理创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特定的客户服务、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经营管理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加大对风险的缝隙和控制力度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巴塞尔协议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全体员工中坚形成风险意识,并在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转变存贷款有限的理念。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时,应该尝试利用新巴塞尔协议的内部评级制来识别、计量、分析以及约束银行的盲目市场行为。要严格按照五级贷款制对贷款进行明确划分,在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降低不良贷款率,化解市场风险。在股份制银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应该注意加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大对银行员工违法操作的惩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银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带来传统金融行业的颠覆与竞争升级,使银行业传统的经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负债成本上升,显然仅仅靠存贷款等传统业务获取盈利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常态的需要,转型发展已成为银行业共识,商业银行要牢牢把握新常态、新机遇,坚持做精、做优、做强的基本导向,加快转型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一、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起步较晚、资产规模较小且客户群体、结构、分布区域比较单一,机构数量和人员总数等方面都存在劣势,提供的金融服务、经营区域也较狭窄,体制体系不够完善,因而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步入下行期,商业银行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利润增速日趋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同业竞争加剧的冲击更为严重。因而业务创新与转型发展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在业务经营中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亟待破解的主要瓶颈。而互联网技术运用与银行相关业务的交叉融合,将逐步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银行业逐渐从以存贷利差和企业客户规模为主,向注重高收益、低风险,实现多元化收入结构的转变;从高资本投入、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式增L和发展规模扩张方式,向注重以轻资产、轻资本加上投资银行、金融租赁为主的高质量、高效益、高内涵的集约型经营转变;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创新方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转变,走综合化、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道路,这些都意味着银行业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现今,银行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推进大数据应用试点,在业务创新、内部审计、市场营销、风险管控等方面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

二、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倒逼银行转变经营模式

由于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市场份额、资金实力、资本运作、管理能力、网点机构数量、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在经济与国际国内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探索发展,不断改变着传统业态格局和商业经营模式,已经深入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消费的衣食住行娱。互联网金融改变着实体经济的交易行为,同时也必将会改变商业银行的现在和未来。

大数据改变商业银行风控效率。在一个贷款的生命周期中,商业银行会面临四重挑战。首先要充分识别客户的身份;其次,审核客户所提交的一系列材料的真实性;再次,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如何找到客户并把贷出去的钱催回来。这四重挑战在新的“互联网+”的环境下,银行到底要如何面对和解决?首先要把通过通话记录、银行转账记录,包括在社交媒体上的很多信息等连接起来,如果一旦发现客户关联,就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出现风险的爆发,就可以加以防范。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把工商、税务、法院,包括教育部门的相关信息都进行整合。这一系列的信息都得到整合以后,客户提交的信息就可以非常快速和低成本地进行核实。另一方面,在贷后管理的催收环节,银行也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时代需要有很多大数据公司、拥有金融数据的公司和银行一起去发展专业的技术,整合相应的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风险、防范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

大数据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获客方式、客服模式。传统银行通过分支行、网点等物理渠道被动等待客户到来,主要迎来有限的“熟客”,而互联网时代,突破了时空限制,银行可以获取海量“生客”,通过切入客户的生活应用场景,在生活中获取大量客户,获客成本大大降低,效力却成倍提升;传统银行主要通过柜面网点等渠道向客户销售产品,而步入大数据时代,银行可以针对生活、买车、购买奢侈品、海外旅游等特定消费场景为切入点,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专门产品,提供消费信贷、出国金融产品等。针对海量“生客”,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与相关大数据机构合作,对海量数据进行定向筛选、定向推送、定向客服、定向催收等,使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去分析和区分这些客户成为可能,银行的客户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大数据改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正受到冲击和挑战,银行业依靠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也在悄然改变。通过在互联网上开发资产端、负债端,不断扩大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在利润中的占比,将有助于银行向“轻型”银行、“中收型”银行转型。同时,金融创新是银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通过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资产证券化、理财存款互联网化、金融衍生工具等新型产品有助于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益,拓展利润渠道,规避与防范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模式离不开金融业务创新。未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于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贷款资产证券化、期货期权、表外业务的创新等,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与盈利模式,增加利润增长点。

三、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战略分析

1.明确市场定位,打造个性化、专业化银行。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是对客户的竞争,即如何满足客户尤其是对银行贡献度较大的优质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小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做精、做优、做强”的发展目标,将“以客户为中心”从口号变为行动,充分了解各类客户特别是集团大客户、优质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专业化需求,通过多渠道获取更多的客户相关数据信息,重视加强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积累,并形成统一的数据化客户管理,实现客户分类的精细化,为客户设计并提供与其特殊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潜在客户,洞悉客户在金融产品、消费、信贷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属储蓄、投资理财、财务管理和增值服务等,增强客户对银行产品的粘性和银行服务的依赖性,走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2.加快业务发展,打造综合化、多元化银行。综合化经营是金融领域内的跨界,即银行兼营证券、信托、租赁、投行、保险等业务,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现商业银行的经济效应。商业银行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加快业务发展,提高运营效率。要不断改变以产品为中心、以盈利为导向的创新方式,引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市鲇销观念渗透到银行财务、人力、营销等各个部门。多元化发展则是行业间的跨界,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互联网金融来实现,商业银行可以探索尝试“银行+互联网”、“银行+电商”、“互联网+银行”等模式,为需求各异的广大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多元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创新各类金融产品,留存客户、提升客户的粘性,增加客户体验并以此实现银行自身业务的快速转型升级。

3.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移动化、数字化银行。大数据的崛起正是中小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发展的契机。商业银行可以顺应大数据时代变迁,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高新技术作支撑,整合来自银行网点、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海量数据,建立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深度挖掘,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商业经济价值。树立大数据思维并对大数据技术做出规划,为科学决策、战略升级和经营转型提供支撑。大数据技术催生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优化客户体验,不断实现从“高资本消耗”、“重资产运行”向“轻资本、轻资产”转型,使经营方式由“被动”提品转向主动“设计”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依靠数据积累实现管理模式从“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化,激活银行各业务板块的“数字化”革新,从根本上提升业务层次和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技术,大胆推进移动支付、直销银行、在线消费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持续提升网点智能化水平,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使数据资产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田华茂.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与路径[J].银行家,2013(11).

[2]鲁晓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

[3]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05).

[4]李淑华,杨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启示[N].金融时报,2015(09).

[5]王立春.新常态下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6(02).

第7篇

关键词:恒丰银行 商业银行 发展模式

一、依据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制定发展战略

(一)创建中国最佳管理、最高回报和适中规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恒丰银行不懈的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与此同时,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二)重新修订和诠释恒丰银行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恒丰银行改制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后,昭示着恒丰银行阔步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原来的企业理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根据恒丰银行新的使命和任务,重新修订和诠释了的企业理念,明确了恒丰银行发展目标定位、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价值理念、社会理念、服务理念。新的企业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恒丰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准则。

(三)以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以追求股东长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培育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恒久发展、永远盈丰。

(四)有效推进发展战略的实现。在未来三年内将以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为优先发展区域,向中西部经济中心城市渗透;同时,以上海、香港为基点,衔接境内外,推进国际化经营,确立“建设一流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定位,形成“有形机构扩展与无形网络延伸、有形产品创新与无形体制改革”两个虚实结合的策略,增强核心竞争力,明确业务模式,找准市场定位,以保持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全面风险意识,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协调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促使高层管理者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并在决策失误时能够得到及时纠偏,使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情况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董事会功能弱化的问题,经营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在高级管理层。我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是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职能,董事会作为银行风险管理最高权力机构,要依据经济环境和银行市场定位,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金融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方向进行了多方面理论分析和探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我认为,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风险管理内容由信用风险向信用、市场、操作、法律多类型风险转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对信用风险管理更加有效,而且应更加注重市场、操作和法律风险。二是风险管理对象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管理组合转变。

培育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和风险管理环境为一体的风险管理文化。

(三)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利用内部信用评级标准确定信用风险最低基本要求,确保银行资本充足,反映银行特殊风险的一种方法,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既是适应银行监管要求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完善的授信尽职制度。信贷授信是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授信尽职调查制度和实施细则,落实有关规定对授信尽职的要求,增强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和风险预警能力,从信贷风险产生的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三、加快业务创新,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是加快个人银行业务开发。未来三年发展策略是继续扩大个人储蓄规模,同时大力发展个人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提高个人银行业务对全行利润的贡献。在未来三年将构建包括个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在内的全能化银行为标志的个人银行业务体系,在保持业务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加快对公银行业务开发。未来三年发展战略是在为对公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利用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全面提高公司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改善资产质量,提高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盈利能力。

为了保证对公业务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以改造公司银行市场营销体系为基础,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和业务联动特色,进一步提高在对公业务市场的竞争力。在几个经济发达的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对公业务营销中心,保证为重点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的效率和业务推广的有效性。

三是加快技术开发与创新步伐。未来三年的电子化建设的策略是进一步完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电子网络、虚拟银行,实现管理信息化。

1、建设集成的后台业务处理系统。银行虚拟化和客户服务个性化要求银行的业务处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要发生本质变化。实现业务处理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的转变涉及到对银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新型后台业务系统的建设。后台业务系统的先进性是决定银行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改造传统后台业务系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建设以业务处理中心为核心的银行虚拟化服务体系。未来银行的业务运作体系将呈现虚拟化的特征,银行在物理网点职能弱化的同时,业务人员向后台业务处理中心转移。银行将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化通道向客户提供大量的服务,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顺应银行虚拟化发展趋势,将把银行业务处理系统调整到通道系统、业务处理中心平台、后台业务系统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以业务处理中心为核心的银行虚拟化服务体系的建成,将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撑和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同时人力资源的集中使用也将显著降低银行的业务运作成本。

3、建设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信息管理体系。在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基本趋同的情况下,银行间竞争的重心将转向自身的经营管理。建立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深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将银行管理由粗放的感性决策提高到基于量化分析的科学决策。未来三年,将把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重点调整到两个方向:一是面向市场,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二是面向内部管理,开展成本分析、盈利分析、风险控制、机构考核、非现场稽核,为银行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依托其自身具有的技术、机构、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向客户提供委托事项等各种服务,并同时从中收取一定金额费用的服务性业务。依据相关文件的表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构成银行的表内负债或者是表内资产,是银行一种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是银行除了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之外的第三大业务,其特点是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同时也有很高的灵活性、较低的风险度、较多的收益度等。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史短暂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同国外商业银行的同类业务还有较大差距,综合水平较低。当前外资银行逐渐转向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为此我们需要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在充分认识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之后,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以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分析

在分析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运作状态之后,认识到进一步发展银行中间业务是进行市场竞争的一个客观要求。进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银行业务中的存贷市场基本上是形成了稳定的局势,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有较大利润增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中间业务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银行获取利润增长成为可能。现在各大银行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资本价值和资产规模的比拼,更多的是服务以及中间业务的竞争。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商业银行初期的业务中,中间业务只是作为辅助业务并占很少的规模。在新经济到来之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朝阳业务,同时逐步成为各大银行核心发展业务。一个银行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已经作为判断商业银行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中间业务取得的利润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发展程度还较低。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目都有了较多的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已经有260多个,但是各个银行在中间银行的种类、档次、规模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从中间业务上取得的利润同国外银行相比相差甚多。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占总收入比重很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清楚认识中间业务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银行都在发展中间业务,我国的各家银行业在探索中前进,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还有一部分人不能清晰的认识当前整个金融环境,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开展中间业务也没有详细的看法。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在工作时没有着手的地方,而且中间业务本身就是非常复杂、不易协调的服务,这些都会对中间业务的开办提前设下畏难的情绪,进而会影响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和发展程度。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量较少

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各银行的重点盈利方向。有数据显示,美国花旗银行的中间业务利润占到总收入80%以上,德国银行是60%以上,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平均是在8%左右,其中农村的商业银行盈利仅占1%。

3.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尽完善

我国颁布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相关文件中的定价、收费等方面条款没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各商业银行业没有市场的调节作用,缺乏定价权。中间业务收费环节也存在了优质客户同普通客户间的差别,优质客户的收费受到银行无序竞争的干扰,普通客户的收费又是比较低廉,不能进行合理的定价。同时也存在着难以收费等问题。

4.业务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当前商业银行提供的中间业务有基金、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农村的主要工作在代收支付业务、保险箱业务、银行卡业务、担保类业务、交易类业务等劳务性的一般项目上。这些业务是赢利性较低的种类,但是却占有了很大的比重。其他赢利性较高的业务却没有充分的发展。即使是一些银行具备了理财等中间业务,其业务扩展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5.中间业务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

做好做强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需要很多的高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问题。金融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已经是很明白的了,其是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托以及力量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人员需要有较好的证券、保险、金融等知识,也要有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商业银行管理制度不灵活,有时不能适时地为银行筛选、培养有用人才,也不能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及其创造精神。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6.中间业务的工作环境分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工作环境包括了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等宏观环境。从市场环境角度分析,我国的中间业务存在失信严重现象,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的信用类业务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同时许多农村企业没有形成建立依靠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等服务的思想认识。从竞争环境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的竞争没有良好的竞争秩序,不时出现恶性竞争事件。从政策环境的角度看,相关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飞发展,不能做到有法可依的状态。

四、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提高对经营管理的认识,从战略高度分析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中间业务是当前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的银行需要提高对经营管理的认识,不要把重点仅仅放在存贷上,确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同表内业务共同发展的道路途径。可以中间业务理解为新的业务品种和新的服务手段。丰富经营管理理念、提高认识才能将中间业务发展壮大。

2.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外部监管

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需要把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重视起来,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来负责中间业务的开拓与研究,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进行统一的管理、核算。商业银行应该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岗位职责,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确保业务收益。在建立自身的约束机制后,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努力做到规范、合法经营,将经营和监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中间业务良好的发展。

3.谨慎开发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的开拓受到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分析农村经济结构的特点之后,循序渐进,可以先经营比较简单的品种作为初探,对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更深度的开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中间业务的种类,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

4.利用积极的营销策略

在农村经济结构中,把客户分为大、中、小客户类。工作重点放在大中企业上面,同时也要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稳定性的中小型客户。相应的营销制度必须进行整改,可以采用捆绑营销等方式。把资产业务作为引路标准,进而带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的联系功能。

五、小结

商业银行的发展表面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体现的巨大作用,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业务创新力。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归根到底银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银行只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保证业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策略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5(2).

[2] 张淑英.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建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2).

[3] 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4.(7).

[4] 陈杰.发展中间业务大有可为[N].中国证券报,2001,3.

第9篇

关键词:发展战略 实施 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6-062-02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要获得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明确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问题上普遍缺失。近几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实力不断壮大,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重视发展战略问题,其中部分商业银行已提出了明晰的发展战略。但在战略的实现过程中,普遍出现了推进不顺畅或者偏离预定目标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总部战略管理缺失、相关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利益平衡等三个问题造成的。

一、对于发展战略管理的缺失

(一)战略管理不到位。从发展战略的“战略提出、战略措施、保障机制”三方面内容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的实践上存在重于“知”,而轻于“行”的问题,即注重战略的制定和对外宣传,更多地是提出一个口号,对战略的推动、执行、评价和反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发展战略在实际推动中或者在基层当中较难落实。

(二)战略实施的指导和指引较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是一个全局性的体系,一个完善的发展战略可以将整体目标被转换为每一级单位的具体目标,即从总行目标到分支行和职能部门目标,再到个人目标。从目前实践来看,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系统性的指引,这导致分支机构在战略执行中出现分化及单打独斗的局面。

(三)总行战略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发展战略体现的是远景规划,容易导致分支机构推动战略实施的主观能动性不足,这就需要总行在激励政策、考核机制等方面向战略业务倾斜,使分支机构感受到战略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积极地参与到发展战略体系下。

(四)总行评估反馈机制缺乏。评估反馈机制是推动战略目标得到具体落实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劣评估,可以使发展战略实现动态的向目标逐步靠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对分支机构战略执行的检查和评估机制,导致总行缺乏对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的约束,从而造成基层在执行战略过程中具有随意性。

二、没有形成关于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战略思想的表现,是保证发展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文化对发展战略的推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企业文化能够将发展远景渗透给员工,给员工一个美好的发展蓝图,从而使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能够得到员工的支持;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热情,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三是企业文化可以使不同思维的员工齐心协心向目标前进。

从国内外成功案例来看,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确实起到推动作用。以国内的招商银行为例,招行通过塑造“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好金融服务”、“因您而变”的企业文化与零售银行发展目标实现了较好融合,从而在零售战略转型中取得成功。以国际上的富国银行为例,富国银行在内部大力倡导交叉销售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内部考核机制保证交叉销售的企业文化得以贯彻,正是这种交叉销售理念使富国银行的并购战略取得成功。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提出发展战略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去塑造关于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这造成了员工对于战略内涵的认知程度还不高,不利于激发分行员工的参与热情,影响战略在员工中的号召力。

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问题

在推进发展战略过程中,基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相平衡问题。从基层层面看,总行发展战略是一个远景规划,对其当前经营效益的改善并不会立即显现,或者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的投入,反而还会出现损害短期经营效益的局面,这导致基层行对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性不高。这反映了基层的观念认识问题。当前,很多国内商业银行提出了要打造金控集团的发展战略。但对于基层而言,员工很难认识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性。由于商业银行员工习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专业知识进行思维,对非银行金融产品并不熟悉,对金控模式带来的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应对未来金融脱媒的重要意义认识并不足,这导致战略目标与基层员工出现了隔阂。

“短视”在基层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难以避免,总行对发展战略的导向和引导则是纠正“短视”的重要手段。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在引导基层单位推进发展战略更多的是停留在舆论宣传,缺乏有效的引导措施。总行应通过有效的倾斜机制引导基层拓展战略业务的积极性,让基层单位感到总行战略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自愿的在业务发展中推进和实施战略。

四、提高战略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将基层单位有效融入进全行发展战略中是总分行的共同责任。总行需要在强化战略管理、优化激励机制、加强“两化”战略的企业文化等方面促进发展战略在基层单位中的落实和执行。基层单位则需要从思想认识上、业务发展规划上等方面与总行“两化战略”相对接。

(一)设立战略规划和管理部门,从管理机制上提升战略执行的力度。商业银行应在部门之上建立战略规划和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应是:一是督促各条线、各部门、各分行、各子公司定期制定贯彻落实“两化一行”战略的详细工作计划(含阶段目标、主要任务、衡量指标、责任人、时间进度等),从而使战略任务的分解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对部门及分支机构战略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评估,对战略实施过程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三是每隔一定时期制订一份中短期战略规划,确定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重点及区域发展策略、资源配置策略等,并进行滚动研究和修订。

(二)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战略执行机制和系统。战略规划是“决策―执行―评估”的循环和持续过程,完整的发展战略需要有执行的规划/预算系统、人员职责系统、执行效果检查系统、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等四大考核系统支持。这些要由相关部门对各自系统建设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聘请外部咨询机构,以尽快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及执行机制和系统。

(三)建立基于战略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长期战略可能与短期经营利益存在偏差,为提高基层单位的执行积极性,总行需要建立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考评体系,比如说通过专项奖励或者明确的利润分成机制引导基层单位发展战略性业务。

(四)形成全行范围内的关于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加强战略在分行的宣传推介以及美好蓝图的描绘,实现发展战略与员工利益的高度一致,激发分行员工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自觉、热情的参与到全行战略行动中来。

(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战略管理。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区域间的发展很不平衡,这就要求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同业竞争等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管理细化措施与规划。基层单位也要设立战略管理部门,落实和推动发展战略,并实现业务联动。

参考文献:

1.葛兆强、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特点与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2)

2.邹兴军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探讨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J]、2006第5期

3.赵锡功、论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济南金融》[J]、2008年第4 期

4.项保华 李庆华、商业银行战略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J]、2000年第7 期

5.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模式架构和实施策略、《经营管理》[J]、2002

第10篇

关键词:现阶段 农村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农村的发展需求,提升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必然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的方向,农村信用社需要参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模式对具体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城乡统筹发展得以实现。金融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从而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效、稳定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的创建主要是为“三农”提供服务,需要根据”三农“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业务定位。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转化而来,虽然其经营和运行模式有所改变,但是其服务的核心是不变的,所以农村商业银行仍然要以传统的金融业务为基础,通过对传统业务的优化来更加有效的为“三农”服务,对中小客户的优势进行强化,丰富中间业务项目,同时还要对投资银行以及业务等新的业务进行创新和研发。贷款营销管理能够使银行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在借贷业务的开展中需要注重经济利益。需要有效的利用借贷的资金,来提升这些资金在放贷业务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贷款业务的办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审核工作,从而减少信贷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进而使信用社的利益得到保障,有效减少信用社的损失。在个人业务中,需要加大推广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专业的理财服务,从而提高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的营销,建立起完善的理财平台。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而且其逐渐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客户主要面对的是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客户,并将服务圈内的大客户作为服务的重点。其服务客户中以中性优质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力求能够获得大企业客户的信赖,同时也兼顾一些小型企业。此外,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型建设产业也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个人业务主要以收入比较稳定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对高端客户的信息机构也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力求能够争取与大客户的合作,在合作中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意向,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成立的时间尚短,在金融体系中属于新生事物,而且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上的知名度明显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初衷是服务于“三农”,但是农业、农民在金融行业发展的潜力较小,在还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社的兴起使得农业大户以及私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数量有限,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其它的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难以实现规模化。而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高,所以一些企业以及个人对其信任度不强,不会轻易选择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存款对象,因此造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缺乏。

2.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经营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式,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经营品种不够丰富。一些贷款业务员面对贷款失信问题过于谨慎,由于惧怕承担风险,所以在放款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同时,信用环境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运营安全性。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其信用环境堪忧,极容易出现一些钉子户,而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社会诚信的体系不健全,面对逃避债务的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营销意识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为了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保证贷款业务的制度化管理和透明化运营,从而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进而建立起客户的信任度。同时在贷款的营销过程中要以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的原则,转变对小额农户贷款不重视的理念,提高小额信贷业务量,将贷款发放的权利导向转化为盈利导向,主动赢取该地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农业大户的青睐,增设代收费等业务。为了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根据考核结果撤销考核不合格的客户经理,同时在客户经理晋升的制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实现绩、效关系。

2.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信贷需求不同,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方式也要体现出多样化。可以通过开展支农服务,来扩大对贷款业务的宣传,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农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进而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其在经营上需要立足于小额的农户贷款,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大业务面,增加业务量,并延伸金融服务功能。对贷款的对象进行延伸,使广大农民都能够在小额贷款中获得一定的效益,同时还要对授信的额度进行扩充,使客户由小额农贷逐渐扩展到一些农业大户以及加工、养殖业大户中[3]。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需要进入基层去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放宽视野,挖掘一些具有潜力并对金融有极大需求的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贷款项目,以丰富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市场的份额。

3.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第一,要完善人才储备,利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招聘以及推荐来引进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人才,并根据银行的业务情况以及人才的能力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设立专业的培训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从而能够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定期提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第三,拓展员工的晋升渠道,农商银行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员工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前景,使表现好的员工能够具有良好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平台。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意识到其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发展战略做支撑。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通过学习成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来不断的发展优势,弥补弱势,从而使其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苏鸿龙.探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中旬),2013(1):84,88.

[2]郭金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中外企业家,2014(17):55-55,57.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经国务院批准在部分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来,被称为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136家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机构),从业人员达150,920人。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以2009年第三季度银行总资产为例,城市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仅为7%左右。2003~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上升速度最慢。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虽然在逐渐扩大,但总体实力仍无法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而且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不及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迅速。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本来就相对弱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在未来无力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研究基本可以分为4类:1、多角度研究;2、针对引进外资方面的研究;3、针对客户服务的研究;4、针对公司治理和监管的研究。

(一)多角度研究。陈燕玲(2001)从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制度、业务特色、金融风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五项对策建议,即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组织架构、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努力化解不良资产、走合作与联合之路,谋求共同发展之势等。张吉光(2008)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做了分析之后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因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总体发展态势是增长放缓,压力显现,主要表现在经营环境恶化和风险压力凸现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走发展转型的道路,坚持和深化市场定位,正确处理跨区域发展问题,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产品创新。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2009)在对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后认为,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今后的改革发展中有三大有利条件,即积极的政策条件、良好的宏观经济金融成长基础和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已有的合作呈现良好势头。因此,该课题组给予六大政策建议,即定位中小企业客户;定向增资扩股和上市,建立资本持续补充机制;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分离前中后台业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拓展与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创新组织体制和管理理念等。

(二)针对引进外资方面的研究。李永东(2005)在引进外资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引资的对象不应该是短期投资者,而应该是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要考虑区域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甘小丰(2007)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入世”5年的效率及其平均值变动趋势,他认为引入外资改善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差、资本缺乏等问题,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外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持股。王修锦(2008)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解决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不完善问题,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有利于树立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品牌形象。陈科、宋增基(2008)认为,国有股权比例较大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有很大的负作用,“一股独大”的情况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是没有好处的,平均而言,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有所增强。

(三)针对客户服务的研究。黄光伟(2006)通过对南充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城市商业银行从“草根金融”跃升为“现代金融”后仍要保持其“草根性”,即应继续选择“草根阶层”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满足处于经济社会底层那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形成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错位竞争格局。邱兆祥、赵丽(2006)在对美国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定位于社区银行既能弥补基层金融供给不足,又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安贺新(2008)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指出实施利基营销战略才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即选取竞争对手获利甚微或力量薄弱甚至忽视的一小块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王海霞(2009)通过利用8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2005~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客户贷款集中程度直接与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盈利水平相关,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积极创新针对小企业的信贷流程、风险评估等技术,从而开拓贷款客户资源,降低客户贷款集中度。刘加顺、邓宁(2009)通过建立一个银行服务品质的空间模型,说明城市商业银行宜采用高品质、差异化服务,以此克服自身劣质资源缺陷。

(四)针对公司治理与监管的研究。徐宝启(2004)认为,使城市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发展困境的有效措施,是尽快着力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步入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熊继洲(2004)从制度安排角度分析,建议把董事长和行长的职权与责任边界按市场化要求界定清楚,引进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士出任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而有效的董事会,同时培养银行家市场,并建立银行家筛选机制。郑义(2004)立足于安徽省6家城市商业银行,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研究了金融监管取向,提出了以督促城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为中心的监管框架。杨明章(2007)认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建立了完整的资本监管框架,改进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扩大了风险覆盖种类,拓宽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适用范围,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3大压力,即资本充足率压力、信息披露压力、经营成本压力,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采取3大措施,即推进增资扩股,优化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朱科敏(2008)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分析,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股权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姚建军(2009)指出,公司治理方面要延续灵活迅速的优势,跟踪主要业务流程,加强市场营销和操作风险控制能力。王翠春、刘桂君(2009)选取了2005~2007年67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要增强资产的质量,注意控制贷款业务和金融产品投资业务的风险,可通过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严格投资决策的程序。李萍萍、马占新(2009)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总资产、存款总额、所有者权益作为投入指标,贷款总额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对山东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资产多,资本严重不足,缺乏权益性融资渠道。

三、小结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来,尽管原城市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差,信贷结构比例失衡等问题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而逐渐得到解决,但城市商业银行的实力仍然弱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不能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庭抗礼。2006年12月11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我国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大量的外资银行将逐渐进入,威胁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城市商业银行如何使自己守住已取得的金融阵地、制定向外扩张的发展战略方针、保持相对优势等问题会受到重视。

总结上述文献,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存在以下缺陷: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资本来源不足,资本补充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导致运行风险加大,阻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燕玲.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及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1.

[2]张吉光.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分析.银行家,2008.12.

[3]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浙江省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研究.浙江金融,2009.4.

[4]李永东.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外资应关注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甘小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6]王修锦.城市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战略合作分析[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

[7]陈科,宋增基.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与银行绩效――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金融论坛,2008.12.

[8]黄光伟.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银行家,2006.4.

[9]邱兆祥,赵丽.城市商业银行宜定位于社区银行.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

[10]安贺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营销的一种定位――利基营销.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0.

[11]徐宝启.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云南社会科学,2004.2.

第12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模式 中小商业银行 发展战略研究

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的市场竞争中,各大竞争者拼的不仅是技术和资本,更是与时俱进的商业发展理念。尽管中小商业银行一直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良好地运行,也从市场中获得了一些生存空间,但是与互联网巨头和大型的商业银行相比,缺乏足够的技术和资本,盈利的模式也十分单一,对于资金定价和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十分有限。互联网金融席卷各大银行以后,如果不能顺应形势,作出改变,找准定位,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下来。本文就以互联网金融为发展背景,以中小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市场中赢得自身的生存空间。

一、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在金融市场中包括交易形式、组织形式等的影响下,突破了传统金融的诸多局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影响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一)服务灵活、发展迅速

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新型技术被开发出来,有效地利用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客户通过使用银行中的电子设备自行或者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经济需求而无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使得服务的平台更加的广阔与灵活,客户无须等待很长时间到窗口排队办理业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

(二)交易成本低、效率高

在过去的金融体系中,由于办理业务都是人工操作,固定的成本较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开户、接待、转账等一系列的服务都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操作的过程复杂,人工操作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服务效率。互联网金融使得办理业务时,对于一些简单的汇款、存款业务,客户能够自行在电子设备中完成,不再局限于柜台办理,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三)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率更高

传统的资本市场中,进行资本交易的双方由于条件的限制,双方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偏差,投资者由于无法掌握到准确的信息而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从而浪费了很多资源或者造成项目的失败。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来,资金交易的双方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登记自己的信息,然后进行交流,最终完成资金交易。互联网金融下能够使得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进一步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四)约束小、风险高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模式,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约束较小,但是这也为潜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金融一旦不受控地发展,很有可能损害用户的利益,所以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约束小、风险大的特点。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中小商业银行,指的是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其中有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等。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特点

中小商业银行具有资产规模小、业务结构形式单一、目标客户集中等特点。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商业银行,总资产一般都在4000亿以下,北京的银行除外。由于中小商业本身受到经营牌照、人才储备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它的结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的业务包括存贷、结算以及清算等,对于新兴的金融产品涉及较少,导致规模不大。由于其结构的单一、规模的局限以及服务水平的局限,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人群一直都集中在小型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融资较难或者受到监管的这类客户中,对于大型企业和大项目则缺乏吸引力。因此,业务风险的容忍度要远大于大型的商业银行。[2]

(二)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局限,加上当今的形式,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存款大量流失、风险定价优势减弱甚至不复存在等多方面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由于不受利率的局限,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大多数的客户选择将存款转移到互联网基金产品中。例如,当下十分流行的余额宝等,这样导致中小商业银行当中一大部分的客户转移,导致了资金的流失,而且一些大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大额存款对于银行发展的紧迫性。因此,在银行存款时待价而沽,这也造成了中小商业银行自身负债成本的提高。另外,随着这几年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提高,很多小型、微型企业也可以寻求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担保,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传统商业形势中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的风险定价评估。

三、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劣势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势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完善、先进的体制和灵活的治理经营理念,加上中小商业银行本身规模小、层次少,所以在其经营过程中灵活,提高了决策的效率。采用扁平化管理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能够较快地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情形及时地作出改变与适应。除此之外,较为集中的客户为其带来相对稳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其起步较晚,所以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更为娴熟,在适应互联网金融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有“后发优势”。最后,中小商业银行有着灵活的用人机制,员工的激励成本虽小,但是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却非常的明显,因此很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中小商业银行的劣势

尽管中小商业银行有上述诸多的发展优势,但是其劣势也十分明显。管理和宣传各种因素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差距导致其信用声誉和品牌一直都鲜为人知,对其各项业务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中小商业银行中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发展战略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创新

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创新包括理念、技术以及业务三方面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只有审时度势,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创新发展的理念,才能进一步地完善经营的战略、方式和管理,以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高效发展;技术创新,是指在管理经营、运营操作等方面的创新,互联网金融下,技术是核心发展武器,中小商业银行要及时地引进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先进的搜索引擎等技术,来建立自身的电子商业平台,促进其发展的多元性。[3]业务创新,是指银行适时地调整自身结构,增加一些服务的设备,如POS机,以实现服务的便利化。

(二)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传统的商业银行在运行业务过程上十分复杂烦琐,加上成本不低,造成了诸多客户的不满。互联网金融的到来极大地简化了业务办理的流程,中小商业银行还需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不断简化创新业务流程,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除此之外,以客户为中心要求银行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办理的速度。注重客户的需求与服务后的体验反馈,有利于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誉。

(三)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深入,人们消费的首选方式为第三方支付,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地看到市场的发展趋向,充分、全面地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推广其业务。有效地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互动合作,能够让银行及时地更新市场动态,了解客户的需求,改善管理和运营的体制,不断完善自身的机制,提升客户的体验,打造自身的品牌优势。

(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

由于中小商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储备明显不足,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下,要不断地培养和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满足客户的特色需求。也应适当地与高校建立人才的供需培养计划,必要的时候还要派出学习进修,吸纳留学归来的高质量人才。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渠道,对不断提升业务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要及时地观察市场的动态,适时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创新自身的理念的基础上,以市场和客户为主导,大力地开发相关金融产品,与第三方进行有效合作,突出自身发展的特点,注重客户的体验,在市场中扬长避短,引进先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骨干力量,并有效融合自身的特点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不断地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第13篇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 战略规划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末,全国14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5.68万亿元,在全国银行业中占比7.3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8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3%;不良贷款余额376.9亿元;平均资本收益率达到15.87%;共实现税后利润496.5亿元;平均拨备覆盖率182.28%,比全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拨备率高出27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2.96%。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155亿元,较年初增幅达到42%,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增幅,基本实现了城市商业银行大中小型企业信贷投放的“三分天下”,成为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生力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金融经济形势十分复杂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既要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又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还要防止通货膨胀。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合理处置调控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大带来的政策风险,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审慎面对的首要挑战。

(二)风险抵御和控制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自2009年以来,尽管2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配售、定向增发、次级债、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手段增强了资本实力,但随着信贷规模的激增和跨区域步伐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导致资本消耗过快,加之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系统性资本短缺问题凸显,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三)过度信贷扩张增大了系统性呆坏帐风险

2009年高达9.6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加之地方政府主导的贷款集中投向,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有政府背景的“铁公基”项目,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后续资金需求量大,不仅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使贷款集中度、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关联交易等风险指标恶化,还带来了资产质量下滑的潜在风险。

三、国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经验

(一)美国的社区银行

美国的社区银行是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普遍较小,主要是为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与之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它们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为本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社区银行在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客户群、管理层和员工等诸多方面与所在社区融为一体。

(二)日本的地方银行

日本的地方银行总部设在地方城市,并以总行所在的城市为经营区域,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的公共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地方政府对地方银行经营干预程度很大,高度强调地方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些银行开始扩张走国际化道路。但进入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地方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恶化。目前,日本也正在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对地方银行进行改革。

(三)欧洲的储蓄机构

在欧洲,作为中小银行的储蓄机构最初由社会改革家、慈善家、宗教或互助组织、贸易行会、雇主和企业组成。储蓄机构主要定位于向经济发展主流之外的部门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大多数的储蓄机构都由政府参股或控股,如德国和奥地利的多数储蓄机构是由政府拥有和控制,而且主要是由州和地方政府当局控制。同时,各国政府鼓励地区性的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性的银行竞争。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欧洲储蓄机构纷纷建立防御性的行业内部联盟或展开积极合作。

四、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增强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

1.强化董事会建设,确保履职尽责。要不断优化董事选拔机制,注重董事的责任心、道德水平和履职能力及继续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建设,逐步完善董事会内审体系、信息披露和沟通、资本管理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制度建设,强化对董事的履职评价,进一步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2.制订科学的风险战略,确保稳健经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体风险战略的研究,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依据业务扩张和经营管理实际,及时补充资本金,确保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1.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城市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传统的发展观,由单纯追求资产规模的高增长战略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发挥资源优势的特色化战略,依据自身的资本实力、地缘优势、管理能力、业务特点和人力资源状况,合理规划战略目标。

2.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城市居民为方向,进一步突出经营特色。坚持三个服务的定位是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方向,坚持细分市场和客户,搞好网点布局和产品开发,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地缘和决策优势,创新消费金融和小企业业务,走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三)巩固差异化市场定位,不断培育细分客户群体

1.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对市场份额、资本实力、现有客户、机构网络、品牌声誉、特色产品、研发和管理人才等资源禀赋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突出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能,制订并实施扬长避短的发展策略。

2.加强市场调研和业务规划。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锁定细分市场,围绕目标客户群体的特征,加强业务发展规划,改进运营和管理流程,提高产品创新、技术保障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适应能力,不断完善定制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形成并巩固市场竞争优势。

3.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城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突出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在授信流程、评审标准、贷后管理等方面,实施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强化与中小客户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流程再造和管理能力建设,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信贷文化、政策和流程中。

(四)创新管理体制,以客户为中心实施组织和流程再造

1.推进“客户中心型”组织建设。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建立以线条管理的“客户中心型”的组织架构,采取“先纵后横”的策略,在纵向上划分业务条线,以条线为单元归集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等职能,专注于特定行业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再在横向上,进行各线条内部,分层次、分地域的职能架构设计。

2.努力打造面向客户的流程。城市商业银行要根据目标客户的风险特征及服务需求,搭建运营、支持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业务流程,做到四个力求:力求流程内控措施适应客户风险特性、力求流程操作人员尽职履责、力求与流程相关的IT系统功能完备、力求流程各环节能够充分响应服务需求。

(五)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组织架构。要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各类风险偏好和容忍度、风险处置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合理搭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工具、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能力。

2.按照内控要求强化操作风险管理。要从整体上搭建起操作风险的三道防线,不断改进制度和流程设计,确保有效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同时,要高度关注授信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强化业务的中、后台集中处理,减少授权环节,降低风险暴露,重点防范内外部欺诈,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五、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144家城市商业银行按照经营地域、经营特色和服务功能三个纬度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有四个方向,即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特色银行和社区银行。后三类将是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选择。

(一)全国性银行。即部分规模大、业绩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机构扩张,扩大网点布局,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发展成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经营地域覆盖全国的综合性、全国性商业银行。

(二)区域性银行。即同属于某一区域(或者为行政区域,或者为经济区域)或有比较密切合作关系、有较强互补性和可整合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联合重组,化解历史包袱,打破经营限制,做大规模,优化网点布局,发展成跨区域经营的、提供较全面金融服务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性银行。

(三)社区银行。即那些规模较小、自身条件较好、特别是历史包袱轻、盈利能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财务状况,找准市场定位,并努力做精、做细,发展成规模不大、定位鲜明、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内的小型企业和居民的社区银行。

(四)特色银行。即规模中等、业绩较好、有一定潜力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特色定位,立足当地,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形成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发展成规模中等但具有很强产品特色或市场特色的特色银行。

六、结语

城市商业银行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城市商业银行要通过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公司治理,明确战略规划,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等有力措施,并在业务创新中转变方式,把握好原则,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必将拥有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兰州市商业银行:《准确定位 规范经营 科学管理 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

[2] 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赖小民:《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三次会议材料[R].

[4] 刘剑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及策略选择.金融研究[J] .1998,9.

[5] 陈愚.在深化和加快金融改革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广西金融研究[J],1998,11.

[6] 丁志杰.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2,(4).

[7] 刘豫闽,范丽红.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0).

[8] 《银行家》研究中心――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2007―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08.

第14篇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广州农商行;发展战略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91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化的蓬勃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渗透到各个领域,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企业利用积累的海量用户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金融理财需求与偏好,从最初简单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不断开拓到基金理财、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凭此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给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广州农商行作为刚改制不久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转变,但其思维模式仍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外加本身与科技接轨的速度和力度缓慢,受到的冲击更加强烈,如何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掘客户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现状

本文选取了广州不同地区的农商行作为调查问卷发放点,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研。总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50份,回收率90%。问卷内容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特征、对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展开调查,以分析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竞争力水平。

1 1 客户特征

从客户年龄与职业设计问卷调查内容,统计发现被调查客户年龄年轻化趋势加强,30~40岁(46 60%)、20~30岁(14 60%)以及40~50岁(23 00%)50岁以上(15 8%);职业以企业职工为主,其中企业员工占比(45%)、个体户(21 1%)、村民(27 00%)。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农商行客户群体年轻化、多样化趋势加强。

1 2 客户需求

调查显示,图1显示客户在业务需求方面,对理财产品(24%)、网上银行(23%)、消费贷款(20%)三项业务的需求最高,而对基金股票投资业务需求比例只有4%的水平。说明从客户的角度,对网上银行、银行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加,投资方面,受个人时间、文化程度、能力等的限制,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目的。

图1 客户业务需求情况

1 3 客户满意度

调查显示,客户对该银行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见图2。在被调查者中2/3以上认同广州农商行的服务,其中,一方面,在产品种类上,321人满意广州农商行的产品项目,占比72%,但在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上仅有173人不到一半的人数,占比39%;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上,70%以上的认为服务质量周到、服务好,其中认为服务态度热情友好占比达到了最高的85%的水平。

图2 客户满意度调查情况

2 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2 1 缺乏客户细分,流失问题严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化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逐渐进驻到金融领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广州农商行一直以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农村金融,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客户群体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客户,客户群在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开始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客户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技术的不足,广州农商行在快速有效掌握第一手客户资料处于劣势,不能有效根据客户信息进行私人定制服务,而互联网企业恰好相反,使得在激烈竞争中广州农商行客户流失问题不断加深。

2 2 技术基础薄弱,客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由于广州农商银行由农信社改制不久,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虽已依靠大数据集中系统开发了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等功能,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企业网银功能相对单一,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缺乏综合服务性业务、投资业务和增值业务,特别是银行卡业务这块,受电子还款技术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客户体验度大大降低。此外,结算渠道仍未单独开发,沿用农信社渠道,与同业相比还有很多不畅通地方,在市场竞争中,客户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后不得不转移结算业务,将其存放在服务技术好体验度高的其他商业银行。

2 3 产品创新不足,客户开发难

通过采取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各大金融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在调研过程中,60%以上的客户反映不能满足需求,见图2。据了解,就柜台方面的服务产品而言,广州农商银行受人员、科技等限制,相对于竞争对手在除传统存款拥有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他的几乎处于被动追随状态,追赶同业产品,缺乏特色产品,一直停留在难以与辖区内同业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产品链相竞争。

2 4 客户维护管理效率低,关系不稳定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低效客户较多,分散了其营销资源和柜台服务能力。第二,客户差异化管理不足。目前广州农商银行对VIP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仅仅停留在排队优先等初级阶段,而其他商业银行则提供了专属服务、亲情服务甚至延伸到VIP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第三,客户信息管理缺乏系统的支持及顺畅的流通渠道。目前广州农商行综合业务系统所能提供的客户信息查询、归集、分类能力有限,对客户群体的信息分析功能难以实现,而该行客户经理管理压力又较大,直接导致了广州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不稳定,市场开拓成本不断上升。

3 以提高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的发展战略措施

3 1 细分客户群,推动联动营销机制,拓展新客户

根据帕累托定律,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因此,细分客户群可帮助广州农商行了解最有效益的客户资源,进而提高整体客户的贡献能力。细分后,按照客户结构和业务特点,对现有业务进行分项管理,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深拓客户资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并留住他们,将其发展为优质长期客户。另外,整合全行资源、发挥从全行到下属各个业务条线与部门的联动营销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共享客户资源,开拓市场,夯实客户资源基础。

3 2 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继续发展,广州农商行务必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借用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与客户建立基础关系,培养客户在平台上消费和交易的习惯,为产品创新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建立产品开发日常管理制度,加强产品开发激励措施,形成对产品开发创新的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服务。

3 3 加强差异化客户管理,完善客户管理系统

开展服务营销必须以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有覆盖面广、数据分析功能齐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科学的客户管理,广州农商行优化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迫在眉睫,以实现客户基本信息管理的便利、业务信息动态的全面反馈、业务分析统计的多样应用,最终稳定客户关系,降低开拓成本。

3 4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管广州农商行近几年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但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仍比较低,与转制前农信社结构差不多。处于网络信息知识快速更新时代,广州农商行急缺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等。因此,加强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任务艰巨。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包括人员的全面、培训内容的全面和培训方式的全面培训机制;二是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储备力量,以保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4 结 论

随着网络经济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广州农商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特殊性、需求复杂性,由于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客户资料与信息的能力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但可从加强渠道建设、创新产品业务与品种、优化完善客户管理系统、加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解决,明确自身发展战略,提升盈利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广东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民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基于江苏省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农村商业银行运行现状的研究[J].武汉金融,2007(8):46-47

[2]孙慧玲,李传胜, 新时期提升农商行竞争力研究[J].学术交流,2014(10):145-151

[3]李珊,江伟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途径探讨[J].商,2015(20):190-191

[4]苏鸿龙 探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2013(2):84,88

第1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0-0077-06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秩序。此前,中国经济已备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动、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国际因素和自身经济发展过热、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等国内因素的双重压力。金融旋风突袭,无疑更使中国经济处境雪上加霜。

国际金融环境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各国政府以及金融部门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受影响最大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各项指标都有所回暖。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9077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进出口相抵,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9亿美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货币信贷增速加快,外汇储备有所增加。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加快7.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7.7万亿元,增长17.0%,加快8.0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3746亿元,增长10.9%,回落1.8个百分点。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953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大银行的补充,其发展定位在这场危机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良好,盈利能力持续上升,资本充足率也有所改善,经营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在后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将何去何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和冲击?针对当前发展形势,制定怎样的应对策略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从2009年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2009年一季度各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成本费用控制合理,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业务及收入结构更趋合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如果能够从加大寻找合作的机会,充分争取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合作,扩大自己的信贷投资量,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人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一定可以减小在危机中受到的伤害。

虽然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直接冲击不大,但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对银行业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和利润等方面的影响将日趋明显,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很小、实力较弱,风险突出、包袱沉重,内控薄弱、治理缺陷,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冲击和影响的程度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和新业务风险难度的加大

从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来看,主要因内部因素而引发,如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银行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因此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但是银行作为社会性企业或组织,其业务计划的完成还需要其他组织予以配合,其他组织同样也存在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如提供通讯线路租赁业务的电信公司技术故障而导致银行IT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操作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外生性。

从历史经验看,越是经济下滑期,企业信贷资金越紧张,越容易爆发利用虚假资本和资产抵押骗贷、利用各类票据单证骗贷、利用信用卡恶意套现欺诈等外部诈骗或内外勾结诈骗案件。在法人治理还不完善和内控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双降”不容乐观,大要案有可能重新抬头,甚至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大型银行新业务风险不断暴露和显现,中小商业银行已开办的理财、保函、信用证和贷款承诺等新业务风险逐步上升,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行业风险、客户风险、业务品种风险和区域风险互为交织,银行信贷与非信贷资产质量都将受到威胁。特别是各类系统性、行业性、突发性风险的防范尤为关键,银行业风险防控和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对银行的风险识别、预警、化解、处置能力以及内部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不良贷款“双降”难度加大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个体和中小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弱,利润空间小。同时随着经济下滑的影响不断从上游向中下游延伸,信用风险也开始从大银行向小银行转移和传递,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将日益增大。表1为2009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控制不良贷款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银行挤兑就是大量的人到银行去取款,但是银行现有的现金不足以支付这些取款。也可以说是银行的流动性出了问题。表2反映了2009年商业银行流动性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季度流动性比例低于2008年的比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体现出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在增大。

(四)确保盈利稳步增加难度加大

1 利息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利息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经济下行趋势下,银行与客户议价能力明显降低,利差水平不断收窄,保持利润超常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收入增长受到全方位

的影响,能否实现达标升级目标确实堪忧。再者,经济景气度的降低,会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拓展难度,利息收入增长也将受到影响。

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采取了增加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分销网络,以减少营运成本和提高网点盈利。以中信银行为例,2009年第一季度,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32.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94%,比上年季均下降3.03%。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控制得较好。

2 非利息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各类业务的潜在风险上升,银行抵御风险所提取的拨备可能会有所增加,也会对盈利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非利息收入中比例比较大的是中间业务收入。然而资本市场的走势直接决定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数据显示,由于资本市场上行信心尚未得到恢复,中间业务收入也难以实现大幅增长,2009年银行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国金证券对14家上市银行一季报统计,商业银行实现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5%,尽管总体上仍实现了正增长。但在增速方面,与2008年一季度该项收入185%增速相比,明显放缓。数据显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2009年一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9.3%,相比上年同期51%的增幅,增速下滑近1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2009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5.48亿元,同比增长9.66%,与上年的增速相比,也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南京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分别实现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长216%、43%、25%、30%,居于前列。不过,其增速也大大低于上年同期增速。虽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还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但是,金融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短期发展战略

(一)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信用将不再是商业银行信誉的支撑者。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引起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改革现行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比例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核心,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为宗旨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建议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快货币市场发展,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加强需求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扩大信贷投资以增加其自身盈利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还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都为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出现枯萎。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向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

2009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6%,工业品出产价格(PPI)同比下降4.6%。3月份我国CPI、PPI连续第二个月双双“告负”。4月份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4月份的PMI指数预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从一季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情况来看,也预示了这种趋势。3月份中国工业增长率由1-2月份的3.8%提高到8.3%,出现比较明显的提高,说明12月份以后PMI指数反映的经济回升趋势是正确的,PMI指数较早地预示了经济拐点的出现,正在成为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

以上数据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初见成效。但是,要想我国经济顺利渡过难关。还要加大对基建、有色、钢铁、水泥、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资力度。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把握这个机遇,扩大信贷投资规模,将信贷投资到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产业,尤其是民生工程等。

(三)加强全面长效的风险管理战略

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既包括信贷风险,也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成功的银行必须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基于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和质量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风险文化和风险管理建设,使风险控制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为。

2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全行整体资产风险的分散,规避那些原本不应承担的风险,获取与风险匹配的收益。

3 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要重新定位各级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合理的信贷授权与审批体系,增强风险管理的权威和能力;二是要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三是要建立权威的信贷稽核体系,对全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为决策层提供支持,让缺乏能力的风险管理人员及时退出。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特殊企业。在短期内,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目标是使自己在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在长期中,还是要以实现更高的利润为目标。所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也要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一)丰富业务体系战略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发展更具有潜力的核心业务,并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资产托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1 构建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

客观把握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合理构建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正确的业务定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方面,必须摒弃同质化的局面。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竞争,才能实现稳健快速发展。各家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将业务调整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以人才为支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逐步对资金运作、授权授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产品研发、稽核审计、干部任免和劳动用工等实行集中管理和流程控制。在业务体系定位上,国内商业银行要突出个人理财业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等,整合各种服务渠道,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2 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

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发展表外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只有使从业人员逐渐在市场活动中接受现代化的金融意识洗礼,不断感受国际金融业的革新,才能满足表外业务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的更新。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阶段以后,今天已步入了资产负债管理,即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综合直辖管理的阶段。我国传统银行经营思想能否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是发展表外业务的关键。

二是银行业技术手段的提高。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银行设备的计算机化及各种新型通讯技术的现代化密不可分,从金融产品的设计、评估、定价到营销、运行和管理,先进的技术设备不可或缺。

三是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表外业务涉及金融税收财会法律等广泛领域,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善于洞察客户需要、把握金融创新的最新进展、了解市场法规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的要求。

3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者;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开始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主要原因在于中间业务收入。但是要注意降低这种业务的风险:一是改变现行观念,在选择中间业务的种类上及合作方做出正确的评估;二是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掌控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中间业务主要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的,而是为主营业务服务铺垫的;三是对自己员工的风险教育要加强,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二)加强人才规划战略

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在于管理、营销、产品研发,而体现和壮大生命力的是人。所以,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抢占银行业竞争的制高点。第一,要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切实推行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对用工制度、干部制度、薪酬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二,大胆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营销、财务管理、产品研发、保险、基金等各类人才。第三,广泛系统地培训员工,促使人力资本增值。通过行内培训和行外培训,使全体员工富有市场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热情,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第四,鼓励员工到境外学习。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给予境外留学的员工一定资助。第五,加大与外资银行互派人员的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通过内部化的外部人员随时诊断国内银行的业务及管理。

(三)重视银行营销战略

1 建立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面临新竞争格局时代的银行,特别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通过建立系统的营销组织、开展系统的营销活动和进行有效的营销创新来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建立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新观念。一要确立新的“客户群”观念。新的“客户群”不仅仅要按行业、规模、年龄、职业等来划分,更重要的是要按客户与银行的往来关系、客户本身的经营和收入状况来划分。对客户区进行合理划分,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可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客户群的风险状况调整定价,获取更大的收益。二要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银行一切努力就是要使客户满意作为一种品牌,被客户所接受。对银行而言,要落实客户满意的经营要求,不仅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期望,如果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现实需求与期望需求之间的差异,一项只能满足客户基本需求而无法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带来预期缺口。一旦客户发现这一缺口能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填补,他便会重新选择新的金融机构。因此一家商业银行要使客户满意,就必须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这种产品和服务更完善。

2 注重银行营销的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通常都更注意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因为产品可以完全模仿,而服务则不可能完全模仿。银行提供服务实际上都是有代价地提供给客户的,而不是无偿的。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不能储藏等特点,所以衡量银行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适时和适度,即要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另外还要求银行提供服务的态度热情、工作高效、程序简单、环境良好。

3 完善“客户中心主义”的经营模式

“客户中心主义”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框架下,银行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要赢得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其一,必须强化整体营销与服务的观念,认清其目标客户所在,明白客户的真正需要,为客户提供量身订造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与客户双赢。其二,进一步健全新产品研发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完善与客户沟通的渠道,通过各种方式迅速集中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及时对客户的各种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大胆引进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服务及产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其三,推行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服务体系。国内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推进组织架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建立强有力的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4 发展营销重点客户群

重点发展有吸引力的客户群,致力于成为大型企业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的首选银行,并有选择地在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客户中开拓业务机会。既面向一般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通用类产品和服务,又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类产品和服务。

(四)审慎推进国际化战略

根据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经验,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必须坚持“依托国内业务,审慎发展,规模适度”的原则。第一,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的交流、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则、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服务手段,在管理制度上尽快向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靠拢。第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策划并完成境外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第三,重视引进战略性人才。在管理层率先引进管理专家,在员工中录用外

籍人员,推进境外机构率先实现员工本地化。第四,审慎推进经营网点的国际化,合理确定境外机构的业务定位。支持和鼓励海外分行遵照当地监管当局的要求,提前按国际标准运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积累经验。第五,探索通过购并、合作、参股等方式进人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购并对象可以是一种产品、一家分行,探索与外资银行联网和交换数据等,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国际化。

(五)加大金融创新战略

创新是银行业健康发展永恒的主题,它在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1 金融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意味着对传统认识的突破,新观念的产生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人们对新观念的普遍认同,为新制度的确立和正常运作提供了保证。只有观念领先,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理念,抓住机遇,以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舞台上,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传统银行正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业务――基金的挑战,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业务,对银行传统业务威胁极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政策时机,将基金作为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又一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