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汉字中的传统文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说文解字》第一个字就是“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 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天,颠也。”天就是人头顶上方无垠的空间,天的意象,是通过人的形象来体现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古人眼里,天是具有人的性格的。因此,在中国上古时期,山川林木、江河湖海、风雨雷电,举凡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类,都被先民们赋予人格,尊为神而加以崇拜、祭祀。
二、重视伦理
汉字中含有中国古人的伦理信念,即关于善恶是非以及人的行为的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如“信”为人言,即是以信用为人言之道德标准,尊崇诚信。“孝”字从“老”,从“子”,则是以子女敬老为孝、为美德。
“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这个部首古时的写法与中国祭祖时写有祖先姓名的神主牌位形状相同,也与后来中国传统纪念碑的形状同构,所以汉字中表示神或表示祝愿的字总是包含一个“示”部。而汉字如“福”字中包括“示”部就因为或说明古人认为,若想能够幸福,就离不开神的保佑,特别是祖先的保佑。“口”字与“田”字,这说明古人认为幸福的组成成分除了祖先和神的保佑以外,还应包括人口和土地。可见,汉字中保留了古人关于如何对待祖先的伦理观,以及对幸福的理解。
三、和谐对称之美
有天就有地,有乾就有坤,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左手就有右手。汉字在造字的时候就有很多是成对出现和互为补释的。
另外,最初的图画简化后,左右不平衡的时候就会添加或减少部件来使之对称。“启”字的原型只有一个“户”字,意为打开窗户之意,后来因为“户”字头重脚轻,便增加了“口”字以作平衡,这样就显得协调美观了。
四、中庸思想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孔子的中庸之道影响中国几千年。可以说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在小学学习这个字的时候我印象深刻:“尤”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像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如“优”,但是就是因为过分优秀,所以引申出负面的意思:忧,疣等。还有秀,表生长繁茂,引申为美好的意思,但是过分了就又变成“莠”,过分茂盛,长成杂草,就引申为品质坏的意思了。从这些同源字的发展中就能看出中国人讲究适度和严格遵守规矩礼法的原则,便是一种中庸思想的体现。
五、含蓄谦虚
中庸之道也造就了中国人含蓄谦虚的性格,凡事不出头也不落后,不直接表达也不过分反应。禾这个字就是到了收获的季节,禾谷垂下头来表明它已经成熟了。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这个“禾”字的形象被借用来形容君子成功而不忘本,不忘记感恩。“禾”的底下是根,经常垂下头来注视自己的根本,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垂下头来注视着滋养自身成长的土地,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今天世界上的文字有两大系统,即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文字和以拉丁文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欧美人是典型的外向型为主的性格特征:遇事果断、现实,喜欢冒险,说话直截了当,主张改造自然,中国人则是明显的内向型为主的性格特征:重视家庭,喜欢内省,主张容忍、稳健,适应自然……产生这种现象当然不是偶然的,这除了东西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差异外,更重要的差异就是因为东西方使用了不同的文字的缘故。拼音文字充分体现能记与所记、能指与所指之间任意性的原则,即语言文字与对象物之间不存在自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也是分立的,也体现出欧美人思维的理性与科学性。而作为象形文字,汉字在形成过程中、潜意识中却有更多更浓的情感因素溶入其中,强烈地表现出中国古人的情感和审美心理。
通过对汉字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汉字,作为一种卓绝不凡、无与伦比的文字,之所以立于世界文字之林,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虽跨越时空而古人今人皆可辨识,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根本原因在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汉字本身就是一座博大精深、极为丰富的文化殿堂。还是那句话,汉字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文化指纹、文化基因。汉字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我们要认识我们的汉字文化,深刻体味汉字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将先民的智慧融入我们的生活,修身开智,使我们受益终生。
(选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请你参与〗
1. 为什么说“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2. 在“和谐对称之美”部分,作者列举了一系列成对出现和互为补释的汉字,你能再列举出三组类似的汉字吗?
3. 读了《品味汉字文化》和《汉字构造中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国人性格》这两篇文章,你对汉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拓展题〗
1. 中国汉字产生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定型的甲骨文。甲骨文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如“ ”(牛)“ ”(兔)等。你能辨认出下面几个甲骨文字吗?
(1) (2) (3) (4)
2. 有一种字谜是运用“拆合法”构成的,如“记一半,忘一半”,谜底是“忌”,就是取“记”和“忘”字各一半的部首组合而成。下面请你从“辞”“奶”“划”中任选一字为谜底,用“拆合法”设计一个谜面。
谜底: 谜面:
3. 许多汉字字形非常相似,如“巾”和“币”,为了更直观地识别它们,有人对它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诠释,如“巾”对“币”说:“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请你仿照示例,从“比”和“北”、“个”和“人”、“夫”和“天”中任选一组,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诠释。
4. 一次语文活动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贵”“贱”两字 ,要同学们把这两个汉字拆开,说说它的意思。正当大家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姚晟同学从容不迫地解释道:“有些人把钱踩在脚下,视金钱为粪土,这些人就叫做‘贵’;而有些人则整天围着金钱转,视金钱为珍宝,这就叫做‘贱’。”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请你仿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任选一个拆开,说出你的感悟。
聪:
趣:
智:
5.下面的几幅图画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你能辨认出来吗?
(1) (2)
日语中有一个汉字叫做“?”,读作“Ma”,广义是指空间或时间的间隔。虽然这个汉字在汉语里也有,我们简化为简体字“间”,但是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与之完全相匹配的词汇解释和翻译它。“?”可以是一段距离、一个空间、一段空白、一个休止,也可以是一种余韵、一种美感,是一个无法计量的单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它根植于日本人的内心,影响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传统艺术,是日本文化中具有日本特色的一个特性。本文主要探究空间意义上的“?”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的体现。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一体化建筑物,且对非直接居住空间非常重视。比如“玄?”、“??”、“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是日本传统住宅的特色,也是西洋建筑物所没有的空间。通过对这三大特殊空间的考察,探讨日本传统住宅中具有神秘色彩的空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玄?(玄关)
“玄?”一词源于中国,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秒之门”,指道教内炼中的一个突破关口,道教内炼必须首先突破此关口。在日本文化中,玄关是镰仓时代禅宗所使用的佛教用语。“玄”是深悟境地之意,“关”是入口的意思,玄关也就是通往深奥佛教之道入口之意。到了17世纪左右,武士们开始在宅邸的进门处建造一个带有“式台”(台阶板,位于前厅入口处铺设的低于房间地板的木板部分)的空间,并将其称为玄关。后来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开始建造玄关,渐渐地,玄关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在玄关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客人首先在玄关外止步,告知来意,然后进入被称为“三和土”的平地,主人和客人在此平地的小空间里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后,客人脱鞋,换上室内的拖鞋,或者就光着脚进入屋内。在日语中“请进”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お入りください”(请进),二是“お上がりください”(请上)。为何进入屋内要用“上”这一动词呢?那是因为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玄关处有个设置被称为“式台”,就是比平地高一台阶的板地,客人脱鞋之后上一层台阶,方才算是进入屋内。
在玄关,最大的特点是客人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屋内。在玄关处脱鞋这一行为,不仅是清洁之意或气候之因,笔者认为和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也有很大关联。脱鞋,是区别屋内和屋外的象征性的行为,脱鞋之后才能进入屋内,称为“内”部的一分子。而类似于普通的推销人员,是彻底的“外”部人员,主人仅仅在玄关处寒暄接待,此类客人并不脱鞋,而是站在“三和土”这一平地上将来意说明清楚后随即离开。因此玄关这一特殊的空间,它既不是“内”,更不是“外”,而是连接内外的一个空间。不同于欧美文化,区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和外的,并不是“门”,而是“玄关”这一空间。笔者认为玄关这一特殊的“?”,是调和屋内和屋外这两大空间的特殊场所。
三、??(外廊)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空间还有“??”。所谓“??”,是日本传统住宅中,作为走廊或者进出口,在房间外周铺设狭长木板的部分。它的特殊在于,从屋内往外看,感觉和屋外的庭院连成一体,像是属于外部空间的一部分;但是从屋外往内看,因为和房屋本身是一体的,因此认为又是内部空间。在传统日本住宅中,下雨的时候,将“障子”(拉门)关闭即可免去风雨的干扰;天气好的时候光脚坐在屋内,将?(隔扇)障子(拉门)全部打开,“??”就将房屋内部和庭院连成一体,感受四季和天气的变化,和朋友晒晒太阳聊聊天,或者自己打个盹,俨然一副和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活空间。日本建筑学学者上田?指出:“如此既不是外部空间亦不是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建筑家称之为‘连接的空间’、‘第三空间’,是区别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场所。”①
??和玄关一样,也是非直接的居住空间,是主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日本著名学者?持武彦曾指出:“如果将玄关作为正式寒暄的进行场所,那么外廊就是轻松谈笑的场所。明确显示人与人之间身份的高低、亲疏的关系的日语敬语这一语法现象,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间’。”②这里的“?”是指空间上的一种距离。因为玄关是正式寒暄的场所,所以在这里人们经常使用敬语。笔者认为敬语除了对身份地位高的人表达敬意之外,也是一种显示距离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管是上下、内外,还是亲疏的关系,通过使用敬语在和对方之间设置了距离。与此相反,不使用敬语的话,也就没有这样的距离,和对方的谈话就更为轻松愉快、没有隔阂。因此,我们经常在日本电视剧里看到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在“??”开心地吃着西瓜聊着天,朋友们在这里谈天说地的场景。在这里没有必要使用敬语,是轻松惬意的场所。
四、床の?(壁龛)
“床の?”(壁龛)是设置在和室靠墙约一?(181.8cm×90.9cm)或半?大小的空间,装饰着有挂轴和插花,是日本传统住宅中很重要的神圣空间。即使是现代日本建筑,有的家庭也会设置这样的空间,保留自古以来的习惯。自奈良时代以来,“床”是指人们就座的地方,或者床铺的意思。到了室町时代,“上段の?”(比其他房间约高出一个台阶的空间,主要用作主君会见家臣的场所)被称作「床。现在的“床の?”的地面均高出客厅地面,上面铺榻榻米或者地板。
“床の?”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古代的结婚仪式,都是在“床の?”供奉的神灵面前举行,这一习惯直至明治时代之后才转移到神社。在日本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盂兰盆节”的时候,人们在“床の?”和佛坛面前摆设迎接神灵的祭坛。年轻人二十岁成人礼的时候,穿上正式的和服从神社参拜回来之后,也习惯在这里拍照合影。
“床の?”是每家每户的神圣空间,不能随意进入。它并非纯粹的装饰空间,而是神圣的空间,是人与神灵精神交流的空间。因此在带有“床の?”的房屋里,靠近“床の?”的地方是上座,靠近房间门口的地方是下座。上下尊卑的思想得以体现。
五、结语
以上对日本的传统住宅,主要是“玄?”、“??”和“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进行了考察分析。“玄?”的设置不仅是居住生活的需要,而且反映出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而“??”的设置则反映出了日本人亲近大自然、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自然观。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同为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特殊空间,在“玄?”和“??”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也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文化。最后作为日本传统住宅中最神圣的空间“床の?”,也非纯粹的装饰空间,随四季变化的插花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希望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同时由于它的神圣性,在此上下尊卑的思想也得到体现。通过对日本传统住宅中非直接住宅空间的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日语学习、理解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意义。
注释:
关键词: 日本传统住宅 汉子“” 文化内涵
一、引言
日语中有一个汉字叫做“”,读作“Ma”,广义是指空间或时间的间隔。虽然这个汉字在汉语里也有,我们简化为简体字“间”,但是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与之完全相匹配的词汇解释和翻译它。“”可以是一段距离、一个空间、一段空白、一个休止,也可以是一种余韵、一种美感,是一个无法计量的单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它根植于日本人的内心,影响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传统艺术,是日本文化中具有日本特色的一个特性。本文主要探究空间意义上的“”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的体现。日本传统住宅建筑的一大特征,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一体化建筑物,且对非直接居住空间非常重视。比如“玄”、“”、“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是日本传统住宅的特色,也是西洋建筑物所没有的空间。通过对这三大特殊空间的考察,探讨日本传统住宅中具有神秘色彩的空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玄(玄关)
“玄”一词源于中国,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秒之门”,指道教内炼中的一个突破关口,道教内炼必须首先突破此关口。在日本文化中,玄关是镰仓时代禅宗所使用的佛教用语。“玄”是深悟境地之意,“关”是入口的意思,玄关也就是通往深奥佛教之道入口之意。到了17世纪左右,武士们开始在宅邸的进门处建造一个带有“式台”(台阶板,位于前厅入口处铺设的低于房间地板的木板部分)的空间,并将其称为玄关。后来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开始建造玄关,渐渐地,玄关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在玄关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客人首先在玄关外止步,告知来意,然后进入被称为“三和土”的平地,主人和客人在此平地的小空间里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后,客人脱鞋,换上室内的拖鞋,或者就光着脚进入屋内。在日语中“请进”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お入りください”(请进),二是“お上がりください”(请上)。为何进入屋内要用“上”这一动词呢?那是因为在日本传统住宅中,玄关处有个设置被称为“式台”,就是比平地高一台阶的板地,客人脱鞋之后上一层台阶,方才算是进入屋内。
在玄关,最大的特点是客人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屋内。在玄关处脱鞋这一行为,不仅是清洁之意或气候之因,笔者认为和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也有很大关联。脱鞋,是区别屋内和屋外的象征性的行为,脱鞋之后才能进入屋内,称为“内”部的一分子。而类似于普通的推销人员,是彻底的“外”部人员,主人仅仅在玄关处寒暄接待,此类客人并不脱鞋,而是站在“三和土”这一平地上将来意说明清楚后随即离开。因此玄关这一特殊的空间,它既不是“内”,更不是“外”,而是连接内外的一个空间。不同于欧美文化,区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和外的,并不是“门”,而是“玄关”这一空间。笔者认为玄关这一特殊的“”,是调和屋内和屋外这两大空间的特殊场所。
三、(外廊)
在日本传统住宅中,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空间还有“”。所谓“”,是日本传统住宅中,作为走廊或者进出口,在房间外周铺设狭长木板的部分。它的特殊在于,从屋内往外看,感觉和屋外的庭院连成一体,像是属于外部空间的一部分;但是从屋外往内看,因为和房屋本身是一体的,因此认为又是内部空间。在传统日本住宅中,下雨的时候,将“障子”(拉门)关闭即可免去风雨的干扰;天气好的时候光脚坐在屋内,将(隔扇)障子(拉门)全部打开,“”就将房屋内部和庭院连成一体,感受四季和天气的变化,和朋友晒晒太阳聊聊天,或者自己打个盹,俨然一副和自然浑然一体的生活空间。日本建筑学学者上田指出:“如此既不是外部空间亦不是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建筑家称之为‘连接的空间’、‘第三空间’,是区别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场所。”①
和玄关一样,也是非直接的居住空间,是主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日本著名学者持武彦曾指出:“如果将玄关作为正式寒暄的进行场所,那么外廊就是轻松谈笑的场所。明确显示人与人之间身份的高低、亲疏的关系的日语敬语这一语法现象,也就是人际关系中的‘间’。”②这里的“”是指空间上的一种距离。因为玄关是正式寒暄的场所,所以在这里人们经常使用敬语。笔者认为敬语除了对身份地位高的人表达敬意之外,也是一种显示距离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管是上下、内外,还是亲疏的关系,通过使用敬语在和对方之间设置了距离。与此相反,不使用敬语的话,也就没有这样的距离,和对方的谈话就更为轻松愉快、没有隔阂。因此,我们经常在日本电视剧里看到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在“”开心地吃着西瓜聊着天,朋友们在这里谈天说地的场景。在这里没有必要使用敬语,是轻松惬意的场所。
四、床の(壁龛)
“床の”(壁龛)是设置在和室靠墙约一(181.8cm×90.9cm)或半大小的空间,装饰着有挂轴和插花,是日本传统住宅中很重要的神圣空间。即使是现代日本建筑,有的家庭也会设置这样的空间,保留自古以来的习惯。自奈良时代以来,“床”是指人们就座的地方,或者床铺的意思。到了室町时代,“上段の”(比其他房间约高出一个台阶的空间,主要用作主君会见家臣的场所)被称作「床。现在的“床の”的地面均高出客厅地面,上面铺榻榻米或者地板。
“床の”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古代的结婚仪式,都是在“床の”供奉的神灵面前举行,这一习惯直至明治时代之后才转移到神社。在日本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盂兰盆节”的时候,人们在“床の”和佛坛面前摆设迎接神灵的祭坛。年轻人二十岁成人礼的时候,穿上正式的和服从神社参拜回来之后,也习惯在这里拍照合影。
“床の”是每家每户的神圣空间,不能随意进入。它并非纯粹的装饰空间,而是神圣的空间,是人与神灵精神交流的空间。因此在带有“床の”的房屋里,靠近“床の”的地方是上座,靠近房间门口的地方是下座。上下尊卑的思想得以体现。
五、结语
以上对日本的传统住宅,主要是“玄”、“”和“床の”这三种非直接居住的空间进行了考察分析。“玄”的设置不仅是居住生活的需要,而且反映出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意识;而“”的设置则反映出了日本人亲近大自然、与自然协调一致的自然观。在日本传统住宅中,同为既不是内又不是外的特殊空间,在“玄”和“”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也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文化。最后作为日本传统住宅中最神圣的空间“床の”,也非纯粹的装饰空间,随四季变化的插花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希望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同时由于它的神圣性,在此上下尊卑的思想也得到体现。通过对日本传统住宅中非直接住宅空间的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日语学习、理解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意义。
注释:
①上田.日本人と住まい[M].日本:岩波新,1974:165.
②持武彦.の日本文化[M].日本:朝文社,1992:79.
参考文献:
[1]上田.日本人と住まい[M].日本:岩波新,1974.
[2]持武彦.の日本文化[M].日本:朝文社,1992.
[3]上田.日本人と住まい[M].日本:岩波新,1974.
[4]持武彦.の日本文化[M].日本:朝文社,1992.
[5]持武彦.日本人と文化の源泉[M].日本:社,1981.
[6]Augustin Berque.空の日本文化[M].原信.日本:摩房,1994.
[7]马兰英,臧运发.日本风俗习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