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范文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

一、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在社会这个统一环境内,企业的发展中考虑从资源利一产品生产一产品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对于资源的历来性降低,通过生态化、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直接消耗性资源,其本质是让工业活动符合生态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要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消耗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国度浪费,另一方面也由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产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只会使工业发展最终无资源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增加、大量遗留废弃物无法处理,最终会彻底影响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生活。

而在我国,早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长期性的完善考虑,注重短期的经济收益,致使近年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因此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成为当年只管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国内可用能源资源的长期储备;降低废弃物产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提升能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经济、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一种互为促进的循环状态;循环经济激发的绿色消费模式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社会整体的意识层面上改善环境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2002年,我国初次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推动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出各类相关政策强制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2005年国务院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最终确立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必要的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至今较为明显特点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容易形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点进行直接性的干预和改善;二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园区化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化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进行规模性的监管,还能很好的进行园区内的资源重复利用;三是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在于循环经济继发的消费模式等的转换。从整体的发展模式上看基本做到了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意义的认识与措施制定的,但是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目前只有国家法规,许多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没有细节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使得法律效力不能全面发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在循环经济的管理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代入感所形成的新模式推广压力,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施过程简单,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模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循环经济很难全面性的开展。

三、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国家级的经济政策在制定时是考虑了普遍适应性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经济地区应用时还会存在不足,因此,地区性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要进行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要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机构的设立,要做到监管到位,能够及时的提供合理建议及政策信息。

第三,大力推动生态化发展的科技研究,科技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尽早的得到成果就能更早的进入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提升自身的长期竞争力。

第2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 循环经济 合理措施

一、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

循环经济可以说是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经济运作模式,是我国当前大力追求低耗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传统钢铁企业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面对当前大力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解决受到资源制约的瓶颈,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快速以及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并且适当降低钢铁生产成本,转化经济增长方式,提升钢铁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进而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推动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为此,研究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措施,不仅对企业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措施

1.钢铁企业科学协调好循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钢铁企业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真正处理好经济和循环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与节约资源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实现,也不能将其凡是节能环保的都界定为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包含循环与经济两个层面的内容,这里的循环指的是投入资源,然后生产产品,最后消费的整个过程,实现全部资源的回收以及综合利用再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循环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依托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主要包括三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对难以使用自然力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认定为是循环经济工业模式。其中,在物质层面上来讲,可以认定为是循环但是从财务方面来说,是不经济的,可以将其认定为是循环经济被动模式;反之,则为循环经济的主动模式。对循环经济中的被动模式,可以充分营造并实施具体的条件,清除循环障碍,将被动模式转化为主动模式;这对主动模式来说,应该讲循环经济所认可的工艺路线当成是技术政策,并且对其实行多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

2.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

循环经济是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不能在社会发展中自发出现,各大按经济主体或者是部门也不能全部自觉实施并且实现自身的强有力的协调配合,这需要坚持从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首先,经济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国家,其资源问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是存在差别的。例如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减少并且对废物进行再次循环使用;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还处在中级阶段,重点是有效减少资源上的浪费,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能,并适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我国钢铁工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话,需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走适合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其次,法律与制度形成了一个国家基本的社会游戏规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并不是对因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的后果。为此,法律为经济发展的外部强有力保障,但制度和制度上的创新能力确实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系统来说,需要坚持形成市场推动、政府主导以及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性推进机制。还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政府主要是对市场失衡进行校正,经过对制度创新来进一步探寻循环经济不断成长的发展空间。在产业政策、政绩考核、城市规划以及转移支付等多个方面可以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的制度空间。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是钢铁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备保障。

3.大力推广使用新生产技术,钢铁企业源头减量化

钢铁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全面综合利用资源,循环使用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实现钢铁企业资源消耗达到减量化,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对再生金属的重复使用。钢铁企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转化,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集约化,对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技术及时加以淘汰。下大力气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共性,尤其是大力推动关键技术以及推动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钢铁企业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来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以及节约资源,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并且适当提升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采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方式对单位产品的能耗量进行控制,提升生态设备技术在整个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运作率,比如当前大力倡导的现代生态技术,就能较好实现经济的发展中有关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在最初的工艺设计以及后期产品的研发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去全面考虑到生态与经济间的协调关系,让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达到最小甚至是忽略不计。绿色钢铁生产技术应下大力气往新工艺、新流程方向发展,也即是生产流程短、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的整个过程能实现往新的流程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寻求针对当前资源使用方面的替代技术,能够代替当前的有害材料,从而实现最大程度降低钢铁生产者过程中能源资源的能耗。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减少原料的用量,与此同时,在生产大量钢铁产品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废渣排放,进而实现走精品战略的目标。

4.优化工艺流程,回收利用能源

不能将循环经济简单认定是节能和环保,要从根本上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减少资源的整体投入量,减少有关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并且还需要进一步既加大对废弃物的整体回收使用率,最大程度对循环使用中的资源进行再次回收利用。钢铁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是生产工艺复杂、系统庞杂的大型工业生产系统。包括了炼钢等主体生产工序的同时,还包含大量的蒸汽等辅生产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钢铁生产企业需要对能源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对工艺流程加以优化是实行资源配置的前提,只有做到优化工艺流程,就能做到对相关因素利用的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能源的回收利用。钢铁企业属于能源资源相对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的管理水平,对资源能源进行全方位的利用,提升资源能源的回收利用率。钢铁企业为了回收利用能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强化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二是,最大限度将制造的流程缩减到最短,并且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三是,切实利用好能燃烧的塑料等来代替生产用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四是,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比如石油,大力研发新的清洁能源;五是,对企业钢铁生产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总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认清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为此,钢铁生产企业需要钢铁企业科学协调好循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新生产技术,钢铁企业源头减量化,优化工艺流程,回收利用能源等措施,推动钢铁生产实现再次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程君. 浅析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J]. 河北冶金. 2011(02)

[2] 常艳君.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01)

第3篇

关键词: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12-01

电力工业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无论电源和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各种原材料等资源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资源限制及环境压力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优化电力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1.1 “以大代小”,向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发展

限期关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建设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燃煤电站项目,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据有关资料介绍,以600MW机组为例,亚临界机组煤耗为295g/kW・h,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86g/kW・h,超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75g/kw・h,如果机组容量进一步增大,煤耗还要降低。

1.2 发展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

近十多年来,高效率燃气轮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IGCC、CFBC和PFB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已相继建成示范电厂并开始商业运营。分散型电、热、冷三联供装置和大幅度提高电力用户终端效率的各种新技术、新装置也相继出现,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好的输变电技术将成为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燃煤发电量占总机组的80%,发电量中的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今后要优先发展水电,鼓励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2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效率

2.1 提高电厂用水效率

电厂含煤废水、净水站自用水、生活污水、化学酸碱废水及循环水处理后再生废水等处理后要排入复用水池。主厂房内的二次用水采用闭式循环供水系统,只需补充少量盐水;主厂房外工业用水因水质未受污染,应全部回收至循环水系统。推广干除灰系统和干贮灰场,减少除灰用水。火电厂应有完整的水务管理制度。建立水量和水质平衡图,并建设完整的水回收系统。

中、小型电厂可将凝汽式机组和抽凝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系统,将凝汽器作为一级加热器,利用排汽的凝结热加热循环水,用循环水代替热网水供暖,从而利用了循环水的排汽凝结热。

2.2 电厂粉煤灰利用

目前粉煤灰排放大多是湿排,据估算。我国排灰用水多达10亿t/a,粉煤灰排放量每年超过1.6亿t。历年累积堆放总量已超过10亿t。随着干式输灰及灰渣分选技术的发展,电厂灰渣综合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003年以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60%,利用量约1.2亿t。

2.3 脱硫副产品利用

目前,电厂烟气脱硫普遍采用的是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石膏作为脱硫副产品能否有效利用,是燃煤电厂脱硫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国外综合利用的实践看,脱硫石膏可用于水泥和土壤改良等领域。现在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制取硫酸的工艺,或将石膏加入回转炉内,再添加其他成分生产水泥熟料。

除了石灰石一石膏脱硫工艺外,要进一步研究在氯碱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氯碱一硫酸钠法或在氨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氨一硫酸氨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使脱硫副产品能回收利用,增加运行收益,减少资源浪费。例如采用氨法脱硫工艺,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生产硫酸氨产品,用于化肥生产,变废为宝。在选择海水脱硫工艺时,要考虑排出的浓盐水能否作为盐化工的进料,以减少盐田面积。

2.4 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

将劣质燃料如煤矸石、石油焦、城市垃圾等用于发电是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我国大中城市垃圾热值约3300~6200kJ/kg,燃烧1t城市垃圾可发电300~400kW・h。现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每年约1.14亿t,如有30%用于发电,其发电量也很可观。对于垃圾焚烧发电。要控制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废水、废气的污染和燃烧产物的二次污染等。

3 加强污染物的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3.1 烟气脱硫

国家要求进一步推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要求全火电厂脱硫机组在2005年底要达到3000万kW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300万t。要努力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和主流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规范;主流烟气脱硫设备的本地化率要达到95%以上,烟气脱硫设备的可用率达到95%以上。要不断优化脱硫系统设计,如脱硫烟囱的设计、烟塔合一的设计等。

3.2 烟气脱硝

国家对烟气中氨氧化物排放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大型发电机组建设要预留脱硝位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脱硝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工程建设。不同的脱硝技术其装置空间是大不相同的,要科学地、合理地预留位置,目前就应该对以后的脱硝技术进行定位。脱硝技术的选择要从安全因素、国产化的难易程度、国家以后的环保政策、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3.3 烟气除尘

目前发电机组多采用电除尘器。为了达到除尘标准,采取了增加电场数和增加收尘面积的办法,但这些措施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用地。要加快对电除尘器的设计改进,如采用低温ESP、移动电极式ESP或其他措施,以提高除尘效率,布袋除尘器(BF)有极高的除尘效率,适用于高比电阻的烟气,要扩大应用范围。

3.4 二氧化碳减排

第4篇

1.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

2.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二、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所谓循环农业经济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物资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放量,形成农业的种养加、农科教、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干旱性突出,全国约2/3以上的农业生产需要灌溉。因而,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一直保持在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对地下水超额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却十分严重。据统计,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475,约有一半以上的水资源被浪费。因此,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的好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的新型经营机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就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农户参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辐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农业产后的副产品利用率低。

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9年中国耕地的总数是18.26亿亩,已经接近18亿亩"红线"警戒。国土资源部2001~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显示,8年间,中国耕地减少1.25亿亩。如果不加以控制,按照每年平均减少的数字,2年就会突破红线。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仍然以人畜力为主;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缺乏规模经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

1.出台政策,加强指导。

首先,推进循环农业立法进程,出台有关限制性法规和补偿性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农民、企业和政府在推进循环农业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以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和技术补贴机制为切入点,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和公众行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其次,建立乡村物业管理法规体系,构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物业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发挥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而且有利于转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式,对推进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培育和壮大农村环保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技术创新,提升能力。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试验基地和转化基地,为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和创新提供切入点,也为整个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生示范作用。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3.积极培育循环农业经济载体。

要像建设工业园区一样搞好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一是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项目集中到园区中来,形成特色和绿色产业带,实现有害污染物质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加强园区设施与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生产;三是注重农产品良种、良法配套,完善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体系。

4.资金投入,完善体系。

第5篇

【摘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巨大发展优势,已经成为当代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但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特别是内蒙古的一些县市,由于地域特点,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以更加切合当地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此,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措施,现总结于此,与同仁商榷。

【关键词】绿色低碳 循环农业 经济发展 措施研究

一、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个体单户动作状态中,特别是北方的内蒙古,土地贫瘠,水源缺泛,新世纪更具发展优势的创新技术运用极少,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农业经济发展亟待培育新型的增长方式。

1、农业生产经营相对分散经济效益低下。

自一九八七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来,内蒙古地区直到现在还处于分散的个体生产状态,尽管在土地流转以来,农户有的把土地承包出去,使得农业经济小部分地走上了集约式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没有多大起色。农业生产基本处在粗放型阶段,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村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科技应用不广泛。

改革三十多年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也很难弥补土地承包时对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因而很多地方农作物的收成还决定于天气的好坏,倘若遇到旱灾或洪灾,则农作物的收成会损失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脆弱。再加农民文化成度不高,科学知识短缺、用科学种田的意识淡薄,因而在病虫害防治、新作物的引进、化肥的选择、农药的用量、使用的周期方面做的并不怎么到位,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影着农业生产的收成,并在饮食的安全上会出现诸多问题。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之大水满灌式灌溉方式,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加之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固体废弃堆积占用了大面积的农田,使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极大地影响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

二、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及特点

1、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内蒙古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之路。因为,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原则的,是传统农业经济走上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最好方式,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深入认识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价值。

我们知道,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方式,同样,也是内蒙古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内蒙古县域虽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土地贫瘠,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却有限,已经开发的土地又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这种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县域农业经济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内蒙古县域农业的发展还要注意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问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用水的乱排乱放,水土污染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切实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因而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1、加大低碳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业发达地区的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县域农业低碳经济就应该大力推广现有的好经验、好技术。首先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低碳农业生产中来,为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充足的资金。其次要积极构建引进低碳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第三要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

2、提升低碳农业经济从业人员的发展理念。

首先,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的,加强从业人员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我们提出了从业人员的概念,就是针对当前的农业从业者的现状。自土地流转以来,有的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城市一些人员获得了这些流转的土地,他们也就成了“二手农民”,他们往往是“短视”的,往往以掠夺式经营方式获取短期利益,因而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理念,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同时要对他们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要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内蒙古地区县域正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给本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县域农业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当地粮食安全水平,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11):21-34+58.

第6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89-02

0 引言

经济发展模式是影响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面对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国情,要确保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

1 传统发展模式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内部失衡

传统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过去,我们曾经或正在以经济增长论发展,或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将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作为发展的最大动力。这种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片面关注的结果必然造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内部失衡。

生态系统的失衡,使生态环境自有的生命支持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导致生态资源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稀缺资源,甚致造成环境灾难。传统发展模式随着人口的膨胀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在造成自然环境不可逆转性破坏的同时,也削弱了生态支持能力和服务功能,使生态濒临崩溃的状态。虽然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使我们目前无法准确测定人类距离全球生态极限还有多远,但我们却清楚地看到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沙化、臭氧层空洞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灾难,伴随着人类跨入了21世纪,成为新世纪的难解之结,而且其影响远远超出地或的界线。

经济系统的失衡,使经济发展的持续能力降低,也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引起恶性竟争。其实发展即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实现经济与文化、政治和环境的相互协调,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的人文性和价值性,谋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繁荣。

2 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特征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组织企业内部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二是区域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三是社会层面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基本特征是:建立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源的循环。

四是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基本特征是:把整个社会作为循环经济的整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负担最小化,把全社会建成循环型经济社会。

3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举措

第7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意义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circular economy is not only to save resources, reduce pollution, it is a breakthrough for China to seek new economic growth mode, completely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about economic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s a process of exploration,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strengthen the recycling economy pilot work, all-round, multi-level promotion to build a resource-sa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requires the production way of lif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从中国资源情况看,发展循环经济有其必然性;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看,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2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安定祥和的社会。这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短缺资源的使用而产生的利益摩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循环经济是上游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料等成为下游企业的可用物质,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节约了资源,所以循环经济只是制造业的事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商业企业、学校、家庭等等每一个社会环节都是循环经济的实施地。不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实施循环经济,才能完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要求消费主体尽可能多次的、多种功能的使用已经购买的产品,其最终的作用也是达到废弃物减量化的目标,就是再利用原则。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综合性或单项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的法规,通过立法强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自从公布了《国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但相应具体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因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才具生命力,但是循环经济不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这是市场机制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宣传不够和信息不对称,民众不容易获得循环经济信息,一些人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缺乏大量的群众性环保组织,造成中间环节缺失,单靠政府推动很难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1)政府层面

有必要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2)公众层面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公众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出努力,更要求有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或通过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树立循环经济观念。

(3)技术层面

积极开发绿色技术是推行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应加强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的开发和建立。通过采用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降到最低水平,实现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不过天然资源水平相对较底,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当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大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总的来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六、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措施和对策思考

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促进方兴未艾的循环经济在我国形成特色、得到科学发展。

(1)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要彻底摒弃那种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

(2)搞好规划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和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搞好综合平衡。

(3)调整结构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

(4)健全法制

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江河黄砂开采问题,不仅要有水利系统上的立法,而且还要有海事系统、国土资源系统上等多方面的立法健全,统筹兼顾,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

(5)完善政策

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6)依靠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

(7)强化管理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了,大大有利于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8)宣传教育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9)加强领导

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关系,各地区、各有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把人、经济与百姓的和谐共存这个核心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好、发展好。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化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却是化工企业给环境带来的大量污染。化工企业污染物的不断排放,不仅恶化了我国环境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由于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质量,该如何有效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核心问题,因而,想要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就必须高度认识到我国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我国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建设美丽中国,更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我国化工企业发展较早,但与此同时,我国也为化工企业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低效利用和环境破坏被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我国化工企业的排污方面的问题最为严峻。我国的化工行业每年消耗的煤、电、天然气、成品油等各种能源,以及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以及各种固体废弃物等都居全部工业的首位,因而,我国的化工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改善我国环境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目前我国化工企业所造成的污染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我国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污染物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循环经济的差异化改革,设计最适合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法[1]。

二、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不足

新时期,我国许多化工企业为了追逐单纯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只是把企业的循环经济作为一个虚无的摆设。我国目前化工企业中诸多领导对循环经济工作重视不足,极其容易导致企业经济下滑和我国环境进一步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同时,这更是对社会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不到位会严重阻碍我国化工企业未来的科学发展。

(二)化工企业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的化工企业目前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高素质人才非常匮乏,这往往会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因缺少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能全面和正确认识循环经济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不要提对化工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工作进行改革和完善。因此,我国的化工企业只有不断吸收和引进循环经济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够促进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工作更加圆满和顺利的完成。

(三)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理念落后

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因长期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目前在循环经济方面的理念仍旧非常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更无法根据我国目前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需求制订出全新合理的企业循环经济方案和方法,而是依旧沿用旧的企业循环经济方案,就会使得化工企业的工作效率下降和环境污染的更加严重。如果化工企业传统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无法得到及时创新,不仅会影响我国环境的改善,降低化工企业的生产力,更会严重影响化工企业的稳步科学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化工企业的停滞不前。

三、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习,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往往过多重视循环经济的技术与应用的各种做法,却很难认识到化工企业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就常导致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且许多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明确循环经济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因而,在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化工企业员工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不断丰富,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际的作用,这样,在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化工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

(二)加强化工企业专业高素质型人才的建设

我国的化工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好循环经济,就必须先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业务精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想要推进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就需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主要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出台优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与学习等措施,保证技术人员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到最前沿的化工循环经济技术,通过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技术,从而大力推动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增加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应用水平,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强化企业的化工技术的研究,为化工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从整体上提高化工企业的工作质量。并且要积极和国内外优秀的化工技术的同行进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化工技术理念,加大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方面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的力度。同时,我国化工企业还应加强对技术人员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技术方面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确保提高我国化工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提高奠定夯实的基础[3]。

(三)政府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

由于过去我国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观念落后,政府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民众对化工企业的污染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但是,为了我国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善,必须在一定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改革下,促进化工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政府必须要求化工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生产、采用先进的工艺和低能耗设备、建立生态化工工业园区等积极的环境策略,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促进环境改善,促进化工企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主要是可以针对化工企业制定一系列循环经济发展和管理政策,例如,对于部分化工企业中出现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者关闭;通过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实施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借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激励化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将当地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就可以在保障我国化工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前提下,改变我国化工企业过去单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通过建立绿色的GDP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化工企业不断进行创新节能型科技的钻研,努力改善传统污染生产技术的生产方式和方法,将环境保护和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有机统一结合起来,这将有力保障我国环境不断改善,并推动化工企业经济快速进步和发展。

(四)提升化工企业基层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已有了很大突破。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手段仍然比较落后。我国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标准还不够明确,企业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有序管理。所以,为了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工作能够顺利的继续开展,不仅需要将先进的化工循环经济技术普及到基层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当中去,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来强化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管理、化工技术提升、污染物循环再生利用、污染物排放管理、化工循环经济提升等方面下手,努力提高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利用各种措施培训基层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逐步提高基层化工人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态度和技术水平;也可以结合化工企业中循环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工作,将化工企业中的循环经济技术与实际应用效果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结语

想要实现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就需要针对我国东西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其中主要包括不同区域化工企业的成本结构和企业的规模、数量、品牌、污染源的差异化以及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等,多角度全方面制定不同化工企业在不同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上的激励、技术上的创新、化工技术人员专业和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在保障化工企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更好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10-24.

[2]罗旋,赵旭.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0(6):38-39.

第9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化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却是化工企业给环境带来的大量污染。化工企业污染物的不断排放,不仅恶化了我国环境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由于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质量,该如何有效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核心问题,因而,想要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就必须高度认识到我国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我国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建设美丽中国,更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我国化工企业发展较早,但与此同时,我国也为化工企业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低效利用和环境破坏被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我国化工企业的排污方面的问题最为严峻。我国的化工行业每年消耗的煤、电、天然气、成品油等各种能源,以及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以及各种固体废弃物等都居全部工业的首位,因而,我国的化工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改善我国环境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目前我国化工企业所造成的污染存在着不同的来源和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我国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不同污染物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循环经济的差异化改革,设计最适合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方法[1]。

二、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不足

新时期,我国许多化工企业为了追逐单纯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只是把企业的循环经济作为一个虚无的摆设。我国目前化工企业中诸多领导对循环经济工作重视不足,极其容易导致企业经济下滑和我国环境进一步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同时,这更是对社会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不到位会严重阻碍我国化工企业未来的科学发展。

(二)化工企业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的化工企业目前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高素质人才非常匮乏,这往往会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因缺少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能全面和正确认识循环经济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不要提对化工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工作进行改革和完善。因此,我国的化工企业只有不断吸收和引进循环经济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够促进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工作更加圆满和顺利的完成。

(三)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理念落后

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因长期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目前在循环经济方面的理念仍旧非常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更无法根据我国目前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需求制订出全新合理的企业循环经济方案和方法,而是依旧沿用旧的企业循环经济方案,就会使得化工企业的工作效率下降和环境污染的更加严重。如果化工企业传统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无法得到及时创新,不仅会影响我国环境的改善,降低化工企业的生产力,更会严重影响化工企业的稳步科学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化工企业的停滞不前。

三、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习,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往往过多重视循环经济的技术与应用的各种做法,却很难认识到化工企业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就常导致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且许多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能明确循环经济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因而,在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化工企业员工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不断丰富,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际的作用,这样,在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化工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

(二)加强化工企业专业高素质型人才的建设

我国的化工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好循环经济,就必须先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业务精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想要推进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不断提高,就需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主要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出台优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与学习等措施,保证技术人员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到最前沿的化工循环经济技术,通过学习和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技术,从而大力推动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增加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应用水平,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强化企业的化工技术的研究,为化工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从整体上提高化工企业的工作质量。并且要积极和国内外优秀的化工技术的同行进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化工技术理念,加大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方面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的力度。同时,我国化工企业还应加强对技术人员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技术方面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确保提高我国化工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提高奠定夯实的基础[3]。

(三)政府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

由于过去我国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观念落后,政府对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民众对化工企业的污染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但是,为了我国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善,必须在一定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改革下,促进化工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政府必须要求化工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生产、采用先进的工艺和低能耗设备、建立生态化工工业园区等积极的环境策略,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促进环境改善,促进化工企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主要是可以针对化工企业制定一系列循环经济发展和管理政策,例如,对于部分化工企业中出现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者关闭;通过对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实施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借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激励化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将当地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就可以在保障我国化工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前提下,改变我国化工企业过去单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通过建立绿色的GDP考核体系,积极推进化工企业不断进行创新节能型科技的钻研,努力改善传统污染生产技术的生产方式和方法,将环境保护和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有机统一结合起来,这将有力保障我国环境不断改善,并推动化工企业经济快速进步和发展。

(四)提升化工企业基层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已有了很大突破。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手段仍然比较落后。我国化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标准还不够明确,企业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有序管理。所以,为了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工作能够顺利的继续开展,不仅需要将先进的化工循环经济技术普及到基层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当中去,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来强化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管理、化工技术提升、污染物循环再生利用、污染物排放管理、化工循环经济提升等方面下手,努力提高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利用各种措施培训基层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逐步提高基层化工人员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态度和技术水平;也可以结合化工企业中循环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工作,将化工企业中的循环经济技术与实际应用效果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结语

想要实现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就需要针对我国东西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其中主要包括不同区域化工企业的成本结构和企业的规模、数量、品牌、污染源的差异化以及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等,多角度全方面制定不同化工企业在不同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上的激励、技术上的创新、化工技术人员专业和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在保障化工企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更好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10-24.

[2]罗旋,赵旭.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0(6):38-39.

第10篇

(一)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分析

1、国家政策与法律方面。对于我国现阶段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而言,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支持是其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巨大的优势。正是因为有了国家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才有更大的动力,也才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国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发展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是政策方面。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其中主要是财政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法律方面。为了使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律保障,我国最近几年先后颁发实施了一系列的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其中主要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技术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并非易事,一个煤炭企业想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就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只有具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循环经济才能成为现实。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之所以可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因为我国现在有强大的技术来支撑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例如:为了促进我国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我国加强对了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煤炭气化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使的我国煤炭企业可以煤炭资源深度加工,使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可能。

3、资金方面。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购买有关循环经济发展设备等,因此,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煤炭企业是很难发展循环经济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管是我国政府还是企业都给予了循环经济巨大的资金支持,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分析

1、煤炭行业管理缺乏有效协调。煤炭企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相关利益的影响,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管理呈现出职能分散、缺乏协调等问题,形成了国家、地方分层、分级管理的局面。由于管理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加上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使得煤炭行业的管理极为混乱,缺少统一的协调与配合。

2、盲目投资现象严重。由于煤炭投资规模较大,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出于政绩方面的考虑,有些地方政府将煤炭资源开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发挥煤炭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希望以此来获取大量的投资,但是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超能力、超强度以及超定员等冒险性的煤炭生产活动也时有发生,这就无形中制约了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3、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煤炭行业一直都采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为了推动我国煤炭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规模巨大,煤炭企业数量庞大,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材料的挖掘与销售为主,而深加工的产品少,这就造成了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进而也制约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与潜力。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分析

(一)煤炭企业要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认识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出正确的实践。对于我国煤炭企业来说,要走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首先就必须要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只有树立了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才能有实现的可能。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要想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煤炭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句口号,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力度,例如:人才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等,使其成为可能;三是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循环经济可以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下得到实现。

(二)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只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该要加强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一是政府应该要加强对煤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国家可以为其提供一些财政支持。一方面是可以安排一定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如低利率的银行贷款等;三是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保证煤炭企业可以按照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来发展循环经济,而不是阴奉阳违。

(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 突出问题

1、引言

煤炭是山西省的优势资源,但长期以来,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单一、刚性强、风险高、煤炭洁净化发展缓慢。这些问题严重的造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一方面井下开采、排水引起的土地结构资源破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生产中排放出的煤矸石和煤泥,其作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却长期未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能源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非常迫切。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延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具体就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基本特征包括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它为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煤炭企业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十二五”期间规划节能降耗的目标、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突出问题

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面临着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不健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但还没有这方面的完整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是一触而就的。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加快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通过法律加以引导和规范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打击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的现象。

二是综合开采利用资源技术不高。由于传统煤炭企业发展观念的影响,高科技的使用较少,与煤炭企业相关产业的嫁接力度普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综合装备利用规模不大。对此,政府应鼓励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支持开发技术含量高、废弃物利用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综合利用项目。

三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不足。因为循环经济初期投资大、开拓周期长,企业自身投资建设的资金压力很大。煤炭企业的生产、生活、安全欠账较多,经济基础薄弱,仅靠企业的财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不够的。对此,一是要提供优惠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大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煤炭企业每年缴纳的排污费给与全部返还,以便用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

4、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生产量与排放量。千方百计提高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是进一步营造重视循环经济的氛围。为推进山西省煤炭企业循环发展,山西省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促进会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山西省政府还颁布了《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制定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认定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宣传倡导节约煤炭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矿区的员工起重要的作用,为此煤炭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观,杜绝对煤炭资源的浪费行为。同时要求煤炭企业都要建立健全煤炭资源节约责任制,将资源节约纳入工作岗位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与工作考核之中。

二是加快建立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1)改进开采技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煤炭回收率。对矿井开拓布置和采煤工艺进行改革,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实现规范化生产,对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研究并改进综采煤开采技术,加大边角煤、薄煤层和“三下”煤层的开采力度,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以再循环为得力手段,实现废物的减污减排,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快技术进步,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1) 结合企业实际引进先进开采技术,积极利用大型采矿设备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尽量达到采煤设备无轨化、液压化和自动化,引入无人驾驭、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矿山事故,采取环保措施,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从而将煤炭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

(2) 推进洁净煤技术。在煤炭企业生产中,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煤炭企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是煤矸石和矿井水。在生产过程中,杜绝割顶、割底现象的发生,积极采取分流煤矸石措施,从开采源头减少矸石量,并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尽量减少煤矸石运往地面的数量。推广矿井水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矿井水井下的循环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开采中的不合理浪费。

3)加大循环经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和引进一批具有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管理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及高端人才。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等资源,联合培养培训人才。加强对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观念和知识的培训。

三是认真开展整治环境,建设美好生态家园。煤炭企业是典型的资源性企业,因为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其资源总是有限的,必定要经过“开发、兴盛、衰老、报废、关闭”的过程。因此,不仅要对正在使用的矿井进行整治,从开发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而且要做好废矿井的无污染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对恢复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总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发展循环经济,是完全有条件实现主要污染的最小化排放和矿井水、煤矸石等废物的综合利用。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只有走循环经济之路,煤炭企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红红.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研究[J] .现代商业. 2011年20期

[2]殷涛.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研究与实践[M].煤炭工业出版,2010

[3]张国英,梁文阁.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7(1):22 24.

[4]马曙光.浅谈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 .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0期

第1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措施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包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作法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近年来,包钢坚定不移地走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行业内首家实现了全干法除尘,率先建设全国示范生态园区和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十五”以来,包钢在节能环保等循环经济项目上累计投资约26亿元,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每年可节约资金或创经济效益7亿元以上。近年来,公司吨钢综合能耗大幅降低,2006年降至779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提前4年达到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2006年,包钢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25%,达到国内钢铁行业平均先进水平;钢渣基本实现零排放,正在形成以冶金渣为主要原料的建筑材料产业链;污水处理全部达到排放标准;粉尘、煤气排放量稳步下降;《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作为国内第一个钢铁生态工业园区规划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包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正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全国示范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包钢在节能环保上压力依然较大。十二五时期包钢将继续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友好、健康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了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后发展循环经济的努力方向是:

1、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2、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自治区及包钢加速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目前,包钢已经淘汰了2座80吨转炉(产能160万吨)、淘汰了4台90平方米烧结机、淘汰了厂区内的竖炉和带式焙烧球团生产设备、淘汰了落后的横列式轨梁轧机,改造为大型H型钢生产线等。“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规划淘汰200万吨落后炼铁产能,淘汰90万吨炼钢产能;包钢规划淘汰2#高炉(容积1800立方米,产能126万吨)、4座4.3M焦炉等。上述落后装备淘汰后,包钢保留、经改造及新建的生产设备全部为大型化、现代化、高效化的生产设备,为包钢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钢坚持减量化原则,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战略性资源;对需要保护的矿岩品种,除在开采过程中实施分穿、分爆、分采、分运、分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外,还在铁矿石的选矿过程中,对选矿工艺进行改造,开展“双提一降”公关,有效提高了铁精矿的品位;对稀土、铌、钍等国家战略性资源进行了妥善保护。“十二五”期间,要加强稀土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利用,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和最低的经济成本,完善稀土产业与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要通过技术进步改进完善稀土产品生产工艺,加快稀土精矿焙烧、冶炼分离过程清洁生产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降低物料消耗,减少“三废”产出量。此外,加快升级置换环保设施,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稀土冶炼氨氮废水治理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管理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5、加强宣传教育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领导。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13篇

1.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理论

一是制度创新的供求理论,供求理论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制度创新也要受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由不同的主导方面来对制度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供给主导型创新和需求诱致型创新,供给主导型制度创新是通过政府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引入,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主要体现为权力中心具有创新的主观意愿或具备提供制度创新的能力;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是在市场活动潜在利益的诱发下,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主要具有创新目标明确、决策自主、过程更为经济的特点,需求的变动是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为了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制度创新的产权和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包括演进和人力资本两部分内容,产权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演进理论反映的本质就是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则是在特定制度下对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约束,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产权的保护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得以实现,国家可以强制性实现产权,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组织产权制度的建立。由此可见,国家力量发挥积极或是消极的作用会直接关系到产权制度的效率,国家积极发挥其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

2.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内容

循环经济制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补充,通过发挥激励、约束、统筹、内化等功能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内容包括诱因、主体选择、原则和框架等四部分内容:首先是制度创新的诱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关心的是自身利润的实现,很少关心社会成本,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将经济行为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其次是制度创新的主体选择,制度创新的直接承担者应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制度创新也必然要从这三个层次进行,但是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也要认识到不同层次所处的不同地位,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应是政府,实施制度创新也必须是政府行为;再次是制度创新的原则,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制度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动态性、整体性、实效性以及3R原则(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制度创新的框架,制度创新是对社会利益分配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实现新的规制管理,这就需要对有关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观,以便达成社会共识。

二、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

1.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循环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在政策扶持下发展较快,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指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台了一些旨在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推进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结合我国的额实际国情,初步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根据国家的区域开发战略,实施了梯级开发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在于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其基础则是产业的生态化,但是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势必会受到当前经济体制环境的制约,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是非均衡性发展,由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区域开发战略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西部,东、中、西部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现阶段还很难实现对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整合,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市场主体的动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致使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一直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在统一管制价格背景下,生产成本并不受到重视,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积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另一方面是环境税收政策的缺陷,现行的环境税收政策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收益,重点在于调节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并不是为了促进市场主体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难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从目前的约束手段来看,效用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管制效率有待提升,我国现行的旨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如循环经济促进法、水土保持法等,但是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相关的配套措施难以发挥实效;另一方面是产权交易市场有待完善,产权问题通常涉及的层面比较多,在循环经济中体现得比较复杂,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然资源交易权等相关制度缺少发挥作用的空间,常态制度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比较大。此外,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政府方面的推动机制还是社会公众方面的参与机制,都还没有形成,制度的落后和创新性不足,严重限制了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实现途径

1.强化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创新

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区域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解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其重点在于改革和创新现行的资源产权制度,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而外部因素是可以通过相适宜的制度设立来克服。现阶段,产权制度混乱、配置不当难以对滥用资源的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致使环境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产权制度的创新,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则是要突出对所有权的集中管理,加强产权市场制度建设,具体实现途径如下: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公共产权规制模式,公共产权规制模式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首先要保证环境资源产权的市场化,此外还要使其使用权和经营权获得市场化,打破“公营”、“公用”的运行范式,并启动相关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

2.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在于能够使资源的使用者在对资源合理、合法利用中获得相应的补偿,从中受益。生态补偿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具体的补偿形式有三种:其一,国家财政补偿,如国家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财政补偿;其二,项目支持,国家对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其三,征收补偿税费,打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渠道,确保资金运作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补偿”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多个层面上推行循环经济,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3.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要借助国家层面的强制性措施,主要体现为法律手段和政策手段,在倡导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继续推进循环经济立法,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当前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对环境保护、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循环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设置专门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税种,充分发挥税收的协调作用。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有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企业开发循环再生资源,鼓励消费者使用循环产品,对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社会消费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

4.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主体意识

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重视对环境效益的评价,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因此,有必要育循环经济主体意识,重视循环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创新,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论

第14篇

关键词:中小钢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玉钢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钢铁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高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2010年以来,矿石、焦炭等稀奇资源价格呈直线上涨,生产成本的急剧增加给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它能有效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对钢铁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小钢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石油价格上调、电力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发展。铁矿石进口谈判失败更是让钢铁企业雪上加霜,生产成本直线上升。钢铁企业要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降低消耗、挖掘投入产出潜能。对此,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是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必然趋势。其次,随着政府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从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鼓励钢铁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那些消耗大、产能低、污染严重的企业的企业必然会逐渐被淘汰而退出市场。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从上可以看到,无论是微观方面还是宏观方面,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

2 钢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根据钢铁行业发展的特点,可以从节能、提高效率、技术革新三个层次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钢铁行业常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钢铁产品的使用效率。提高钢铁产品使用效率主要是从循环途径利用方面来着手,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发展可回收废钢的建筑钢结构钢材,例如使用高强度400MPa以上带肋钢、开发各种耐腐蚀钢材或节约合金的钢材等等。

(2)大力发展节能新技术。节能的主要途径是回收钢铁企业的余气、余热、余压。目前钢铁企业常用的节能新技术有:采用高炉煤气的余压发电(TRT),一吨铁产生的余压大约可以发电45kwh-50kWh,同时还可以回收高炉鼓风机约30%的动能;利用低热值煤气发电,可以实现低附加值的高炉煤气向高附加值的电能转换的过程。此外,还有部分钢铁企业实行了回收炼钢蒸汽和转炉煤气、蓄热式轧钢加热炉技术的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

(3)提高钢渣及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全球钢渣及高炉渣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在我国仅有20%左右。在我国钢渣及高炉渣的利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很多大型钢企(如宝钢)把钢渣磨成微粉或超微粉后用来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其次,把钢铁渣用作铁路建设、修大坝和填海造地等工程中路基填充物;第三,利用高炉渣生产空心砌块。此外,由于钢渣中含有大量的钙硅等元素,可以考虑把其作为一种复合矿物质肥料在农业中使用。

(4)探索和推广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干熄焦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干式除尘技术及高炉渣粒化工艺的使用可以提高水利用率,实现循环使用。在炼钢到轧钢工序间提高热装热送率或直接轧制技术、中包保温长寿技术。烧结低温尾汽发电,转炉煤气用于气烧石灰,烧结烟气合理脱硫、炼钢干法除尘等各项新技术。新技术的使用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

3 中小钢厂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效果分析——以玉钢为个案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钢)是昆钢集团2004年在红塔区易地扩建的钢铁联合企业。公司在2008年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以机动部及安全环保部联合设立节能减排办公室,全面负责加快推进全公司的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工作。

3.1 玉钢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实施效果

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按照“节能、降耗、建污、增效”的目标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借鉴了国内宝钢、武钢的循环经济建设经验,按照从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及模式,2008年开始,公司重点推广了循环经济各项技术措施及方法,分别从提高钢铁产品的使用效率、大力发展节能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铁素资源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五个方面全面开展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工作。通过2008年至到2012年5年的努力,在玉钢公司内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改善了企业的形象,玉钢公司实现了水和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完善了高炉的除尘系统,建成了烧结烟气脱硫系统,达到了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促进玉溪市完成了“十一五”SO2减排任务。对玉钢公司来言,循环经济实施的效果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3.2 玉钢发展循环经济总体分析

对表1的对比分析中看出:2008年公司整体效益为亏损,虽然最大根源是2008年后的钢材整体降价,但循环经济的发电、煤气回收水平均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钢渣、高炉水渣没有完全回收,还存在外运运输费的情况、循环经济没有为企业降低成本,企业2008年整体为亏损。2009年、10年公司成功盈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经营效果较好,但从循环经济的效益中看出,2010年循环经济降成本得到的效益接近企业年总利润。2011产钢量虽然大,但企业效益不好,循环经济年降成本得到的效益超过了企业年总利润。2012年,由于设备故障率高及循环经济工作管理力度不够,自发电量,蒸汽回收量、钢渣、高炉渣利用量均比2011年低,导致循环经济降成本出现下滑,对整个公司企业年总利润造成影响。

3.3 玉钢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进措施

虽然玉钢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公司的高炉入炉矿品位低,造成了炼铁系统吨铁矿耗和煤炭等燃料消耗居高不下;炼钢转炉煤气尚未完全回收,高炉煤气放散率比较高,煤气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回收利用,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公司决策层要的重视,尤其是2012年循环经济降成本效果的下滑要认真分析。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做好以下两项基本工作:新立项目、技术改造时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新建、配套建设项目均以钒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充分考虑余能回收、废弃物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在循环经济发展上寻求技术创新,完善烧结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存在问题,优化生产操作方式,力争降低电耗、液氨消耗的同时多产出合格的副产品等。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小钢铁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道,循环经济管理及落实的力度与企业最终的效益息息相关。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S].2009.

[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9-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及节能分析报告[R].2010.

第15篇

关键词:区域;循环经济;制度创新;实现途径

区域循环经济实际上是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重大实践探索,在空间层面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实践意义。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有制度的支持,为了适应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也必然要对现行的制度进行创新,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在制度创新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方面的问题也成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加强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理论和内容

1.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理论

一切创新活动都需要制度的保障以及制度创新的持续激励和约束,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也必然需要以制度化的方式使其得以固化,充分发挥制度的额作用,并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制度创新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一是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均衡包括变量均衡和行为均衡,前者指的是对立变量达到一种均等状态,后者指的是对立力量达到一种均势状态,制度均衡就是在均衡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制度结构处于一种相对满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改变现行制度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没有强硬的举措,很难对现行制度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制度创新实际上是在经历一场复杂且艰难的博弈过程;非均衡理论与均衡理论正好相反,制度非均衡体现为对现行制度结构的一种不满足状态,并试图进行进行改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度非均衡是一种常态,就循环经济而言,其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其制度就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制度创新。

二是制度创新的供求理论,供求理论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制度创新也要受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由不同的主导方面来对制度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供给主导型创新和需求诱致型创新,供给主导型制度创新是通过政府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引入,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主要体现为权力中心具有创新的主观意愿或具备提供制度创新的能力;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是在市场活动潜在利益的诱发下,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主要具有创新目标明确、决策自主、过程更为经济的特点,需求的变动是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为了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三是制度创新的产权和国家理论,产权理论包括演进和人力资本两部分内容,产权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演进理论反映的本质就是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则是在特定制度下对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约束,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产权的保护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得以实现,国家可以强制性实现产权,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组织产权制度的建立。由此可见,国家力量发挥积极或是消极的作用会直接关系到产权制度的效率,国家积极发挥其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

2.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内容

循环经济制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补充,通过发挥激励、约束、统筹、内化等功能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内容包括诱因、主体选择、原则和框架等四部分内容:首先是制度创新的诱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关心的是自身利润的实现,很少关心社会成本,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将经济行为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其次是制度创新的主体选择,制度创新的直接承担者应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制度创新也必然要从这三个层次进行,但是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也要认识到不同层次所处的不同地位,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应是政府,实施制度创新也必须是政府行为;再次是制度创新的原则,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制度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动态性、整体性、实效性以及3R原则(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制度创新的框架,制度创新是对社会利益分配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实现新的规制管理,这就需要对有关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观,以便达成社会共识。

二、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

1.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循环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在政策扶持下发展较快,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指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台了一些旨在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推进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结合我国的额实际国情,初步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根据国家的区域开发战略,实施了梯级开发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在于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其基础则是产业的生态化,但是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势必会受到当前经济体制环境的制约,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是非均衡性发展,由于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区域开发战略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西部,东、中、西部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现阶段还很难实现对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整合,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市场主体的动力缺失,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致使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一直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在统一管制价格背景下,生产成本并不受到重视,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积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另一方面是环境税收政策的缺陷,现行的环境税收政策主要针对自然资源的收益,重点在于调节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并不是为了促进市场主体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难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税。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从目前的约束手段来看,效用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管制效率有待提升,我国现行的旨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如循环经济促进法、水土保持法等,但是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相关的配套措施难以发挥实效;另一方面是产权交易市场有待完善,产权问题通常涉及的层面比较多,在循环经济中体现得比较复杂,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然资源交易权等相关制度缺少发挥作用的空间,常态制度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比较大。此外,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政府方面的推动机制还是社会公众方面的参与机制,都还没有形成,制度的落后和创新性不足,严重限制了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实现途径

1.强化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创新

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区域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解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其重点在于改革和创新现行的资源产权制度,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而外部因素是可以通过相适宜的制度设立来克服。现阶段,产权制度混乱、配置不当难以对滥用资源的行为起到有效的约束,致使环境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产权制度的创新,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则是要突出对所有权的集中管理,加强产权市场制度建设,具体实现途径如下: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公共产权规制模式,公共产权规制模式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首先要保证环境资源产权的市场化,此外还要使其使用权和经营权获得市场化,打破“公营”、“公用”的运行范式,并启动相关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

2.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在于能够使资源的使用者在对资源合理、合法利用中获得相应的补偿,从中受益。生态补偿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具体的补偿形式有三种:其一,国家财政补偿,如国家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财政补偿;其二,项目支持,国家对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其三,征收补偿税费,打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渠道,确保资金运作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补偿”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多个层面上推行循环经济,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3.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要借助国家层面的强制性措施,主要体现为法律手段和政策手段,在倡导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继续推进循环经济立法,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加强对当前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对环境保护、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循环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设置专门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税种,充分发挥税收的协调作用。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有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引导企业开发循环再生资源,鼓励消费者使用循环产品,对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社会消费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

4.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主体意识

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要重视对环境效益的评价,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因此,有必要育循环经济主体意识,重视循环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创新,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其在现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这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经过反思后提出来的,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创新,而在现阶段,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框架,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建光.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09,13(4):175-177.

[2]张丽妍.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J].理论探索,2009,18(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