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历史大事件范文

历史大事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历史大事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历史大事件

第1篇

>>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结合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报道探讨党的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 重大事件的媒体整合传播 重大事件与地方媒体视域 如何做好重大事件新闻策划 重大事件中的人大“声音” 重大事件中媒体的责任与效能研究 本周重大事件 手机报在重大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增强新闻时效性 重大事件报道:都市报主流化的契机 重大事件预示重大拐点 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意蕴 网络媒体重大事件专题报道的特点 重大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塑造 2005年世界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与股市涨跌 民生视角诠释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Break新闻先行 体育重大事件新闻采写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⑤http:///

specials/opinions/cnnireport

⑥http:///2015

/10/07/twitter-moments/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张志安、曾子瑾.从“媒体平台”到“平台媒体”――海外互联网巨头的新闻创新及启示[J].新闻记者,2016(1).

[3]兰德尔・柯林斯著,林聚任、王鹏、宋丽君等译.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4]喻国明、焦建、张鑫.“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J].中国人民大W学报,2015(11).

[5]余婷、陈实.从“互动”到“卷入”――新闻入口移动社交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社交团队发展趋势探析[J].新闻记者,2016(4).

[6]彭兰.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是“万物皆媒”[J].新闻论坛,2016(6).

[7]周继坚、林焕新.新华社“现场新闻”:引领新闻全息直播态变革[J].传媒评论,2016(8).

[8]李俊、黄庆华、齐慧杰.“新华社”抢占新型主流媒体先机[J].中国记者,2014(9).

第2篇

上周五的光大事件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包括笔者本人,但看似突发事件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本周笔者在团队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光大事件启示录,为何会如此看重光大事件?因为光大事件看似偶然突发,但结合1949的跌破和国外媒体的唱空论以及最近亚洲股市的大跌,则似乎在对投资者做一种承诺:中国股市是不会再大跌的。不要被光大期货那么多空单所迷惑,如果说美国使用天量的流动性使道琼斯连创新高,通过股市的持续上涨延缓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那么此次光大事件是否也代表着一种态度?

资本市场是充满想象力的,光大证券仅仅70亿的能量却比汇金、暴力哥的行为更有效,也更直接,偶发性也让空头随时面临深渊,所以自从光大出现后,笔者是带着欣喜重新修正了对趋势的判断。1849可能是今年的重要底部,虽然不符合历史底部的特性,但资本市场的魅力就在于此,既然美国可以操控股市带来自己的所需,中国也不会放着资本市场这个工具不用。

同时,通过目前再融资的力度来看,投资者今年不需要担心IPO开闸了。光大事件让笔者认为中国股市结束了暴跌的可能性,此次事件具有军演的效果,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宣誓,从此可以把趋势看空的判断都暂时收一收了。

在指数短期不会再有暴跌可能性的判断下,如何去博取收益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在最近对医药的贿赂门事件逐渐被深挖后,医药板块的整体回调也有两周时间了。此次主要是针对外资性质的医药贿赂事件调查,和最近婴儿奶粉事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国家在做行业整合和整顿时,即代表着一种机遇,未来医药市场整顿留下的发展空间将迅速被国内企业所替代,提前布局仿制药的上市公司未来将充分受益,而奶粉行业的整合和规范也将让整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把伊利股份复权后八百多元的价格看做是龙头标准的话,贝因美未来的价格在哪里?

处在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虽然笔者也主张做些波段,但深入研究行业龙头企业后,笔者还是建议投资者们对此类品种要有不离不弃的精神,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深入到未来有期待的行业中,只做一两支龙头品种,不离不弃,在未来十年中,你的收益一定可以远远超出大势的收益率。如果我们现在还在做猴子掰玉米的事情,建议你离开资本市场,因为你将是下一个祥林嫂式的韭菜妹妹。

第3篇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有的起因于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事件;有的起因于人为灾难,如车祸事件;有的则起因于社会政治因素,如示威游行等事件。各种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现有的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事件由于破坏性大、损失严重、影响恶劣而属于重大突发事件,其危害性更加不言而喻。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需要各部门组织的积极预防和应急处理,高校也不例外。

一、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界定

《新华字典》中对“事件”的界定是: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所谓“突发事件”是指违反社会常态并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危及社会和人身安全的事件。[1]如“九一八”事件、汶川大地震、9•11事件等,由于这些重大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的,没有什么征兆,因此人们通常把它们成为突发性事件。重大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能够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伤亡和损失,或者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社会危害严重,极大危及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事件。[2]它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同时威胁人们的生理健康,有些人会因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而感到恐惧、紧张、焦虑,甚至悲观和绝望,如汶川大地震对失去亲人的孤儿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威胁。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事件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出人意料;二是事件很难应对处理,必须采取非常规的办法处理。

高校主要特点之一是人群密集且主体是一群大学生和大学老师,大学生们思维活跃,知识和感情丰富,年轻有活力,但是还没有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由于高校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环境都比较复杂多变,具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这就使高校发生突发性重大事件的概率较高、发生的形式也多样化。因此,高校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由校内学生实施或以其为侵害对象的,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突然引发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公共财产受到损失以及学校名誉受到损害的事件。[注1]

二、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与社会上一般公共突发事件有所不同,其特征表现在:

1.突发性

由于高校人群的密集性和背景复杂,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出人意料,且一旦发生则发展势头迅猛,高校管理者面对事件时容易陷入混乱,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处置妥善。但这段时间往往会给学校和学生造成较大的损失。

2.复杂性

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引发事件的缘由和发展过程的多变性。[3]突发事件往往是指各种矛盾最终激化的结果,一旦应急处理不当,则危害性会变大、基本性质也可能发生改变。高校师生大多素质较高、思维敏捷、思想独立,对待突发事件有自己的想法,无疑增加了高校防范和处理的复杂因素。

3.危害性

高校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极其明显,它容易给师生造成恐慌,危害高校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有时会是毁灭性打击,它的恶劣影响可能会波及到同城、同省甚至是全国。高校,必须加以特别重视。

三、高校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应对危机意识淡薄

在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实际中,一方面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是缺乏危机意识。重大事件的发生是突发的、迅速的,不可能让人们着手准备,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树立起危机意识,认识到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当前,上至高校的领导部门,下到普通师生员工,都没有足够正确的危机意识,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那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并不予以重视。

而在管理方面,更是出现了“两重两轻”现象,即重日常管理制度建设,轻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重事后动员而轻事前预警。所以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的缺乏,高校往往出现手足无措的恐慌和混乱,不能有效正确地控制态势发展,造成严重后果。这是教育资源调配欠妥,更是危机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必须予以重视。

2.预警的组织体系和制度缺失

高校必须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对事件的发生进行预防,以便尽最大努力地减少损失,缩小影响。预警和预防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来执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来推进和保障。由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一部分还受到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的限制,目前高校预警组织体系主体为学校保卫部门,加上部分学生辅导员协助。但是又由于学校岗位设置的限制,这些预防主体对于日益庞大的师生群体来说远远不够。同时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制度有的是空白或者不完整,即使有也不受重视而是流于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出现制度缺失或制度虚置的坏现象。这就大大降低了突发事件风险处理能力,也增加了突发事件产生的系数。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学校有责任向师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消息。高校应及时准确地涉及到重大公共利益的灾难性信息。但是以往的高校重大突发事件表明,高校在信息沟通这一方面存在不足,信息沟通不畅,有的封闭消息甚至假消息,造成了相关信息不对称。如2003年的抗击非典事件,高校的新闻宣传媒体并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在疫情爆发之初,没有及时准确向师生、员工报道并分析具体现象,学校的应对措施也没有公开和透明,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逃离学校,逃回家乡,即使在校的学生也内心惶惶。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中都出现过,给事件的处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当前,个别高校网站的建设仍然停留在形象建设、起宣传窗口作用的初级层面,至于发挥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更深层次的应用内容,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功能的认识不清,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水平及应用层次比较低,[4]导致网站资源共享与服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

四、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高校应该重视重大突发事件,尽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给师生、员工带来的损失,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1.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切危机预警的起点,预防重于治疗,高校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强化风险评估工作、隐患排查工作、整改工作,尽可能地预防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领导者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心理素质,学习突发事件管理理论的应对,持续强化自身的危机意识,增强处理危机的能力,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要临危不乱,及时果断地做出决策。

同时,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对高校指挥和救援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危机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再次就是要加大对在校师生危机意识的宣传教育,如在预防、避险、自救、减灾等方面加强教育,可以组织他们参与防火防盗等演习,加强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2.依法制定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和制度

首先,在国家立法层面,要想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事件的立法和制度管理体系。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如制定《校园法》、《高校突发事件防治法》等专门针对高校管理的法律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高校危机管理的各个机构,并赋予其执法权,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的校园环境下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达到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目的。

其次,有了法律制度这样的保障。在高校校园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制订高校校园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包括预警组织体系。预警信息处理体系、预警咨询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决策机制,包括决策和指挥两部分。还要建立重大突发事件事后恢复机制,如对受害师生的心理干预机制、对灾害事件的评价机制等。

3.更新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信息快捷、通畅地到达到师生员工,以便对相关事宜做出决策和有效地控制,这是高校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高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应坚持及时、准确、完整等原则及时加强沟通。高校应建立充分的信息来源渠道,收集有效的信息,建立并完善深入、广泛、灵敏、高效的校园信息网络与信息综合分析平台,及早发现问题前兆并提出预警报告,防范事件的准确信息和理性建议,公开学生密切关注的公共信息,同时发动学校中的社会团体(包括学生社团),及时抚慰性、安抚性信息,稳定师生情绪,[5]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四大“早”,牢牢把握维护高校稳定工作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6]

4.建立全国高校防范重大突发事件服务体制

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不仅需要每所高校完善各自的管理体制,更需要全国高校一起建立联动机制,一起建立资源共享、行为互动的预防重大突发事件的服务体制,这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广泛性、复杂性特征的必然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各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建立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的,各高校积极响应和参与的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的服务体制。这就需要各高校设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专门的人员,作为各高校预防经验、安全信息、安全评估等交流和联动的中坚力量,为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实施监督服务,要及时进行教育,给予正确的引导,阻止诱发因素的滋生和蔓延,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7]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在预防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确保学校正常的秩序和稳定。最终形成全国高校齐抓共管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