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指导课范文

课外阅读指导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外阅读指导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外阅读指导课

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课;原则;活动形式;主要策略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这一分责任,我潜心地研究课外阅读并落实在行动中。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收获。

一、什么是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的课。

二、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的指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因此,我将每天的午读规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充分地去阅读,并养成习惯。

2.愉悦性原则

指导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灿烂,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既在知识水平、求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又在心理上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我上过这样的一节书目推荐课,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在茫茫的书海中,他们捕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块金子,于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推荐表格,表格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推荐的书目:《 》。

(2)推荐的原因: 。

(3)精彩的部分: 。

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和组员分享读书的快乐,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别的同学,最后各组再推荐出本组最喜欢的一本书,再在班上推荐,让大家也来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从而激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自学,求知能力。从学生发言来看,他们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的同时,在心理上又感受到愉悦,受到激励。

3.差异性的原则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上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一律,思维高的学生要求高点,允许差的学生其缓慢前进。

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形式

学生书读了,我们得开展一些活动,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那么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哪些活动形式呢?

1.诵读、讲述

(比如开展诗歌诵读会,我在六年级开展过活动“轻扣诗歌大门”之诗歌诵读会。)

2.讨论、辩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高年级)

3.汇报、表演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策略

下面我以刚才我介绍的课型1“读前推荐指导课”给低年级学生推荐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谈谈我们在上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的一些策略,我所用的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首先我拿出书,投影封面,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这是加拿大作家菲比・吉尔曼的作品,为了让我们能看懂,宋译成了中文。然后我就叫学生仔细观察封面,说出封面的小孩叫约瑟,这是他的爷爷,然后我设置这样的悬念:亲爱的宝贝们,你们猜想一下,这个故事会讲什么?学生一看图画,有学生说爷爷和约瑟到郊外玩,大家都想捉住那蝴蝶,可都捉不到,只有爷爷有办法帮孙子捉到了蝴蝶。

接着下去向学生介绍扉页,看好哟!这扉页的图案等会儿你会有新的发现。再说到这页,这叫版权页,说明出版的细节。好!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啦!看看故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这时学生的阅读欲望很高,到底这故事是不是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一样。

2.读文、读图发现中寻乐

图画书每个线条,每幅图都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在引导学生读第一页时,我说当约瑟还是一个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你发现了什么?扉页与这图……?【学生说扉页好像这毯子,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扉页就是一块神奇的蓝色布料。继续读文、读图,(说3~6页)引导学生说神情、动作,这块布还够做什么?】

3.猜测、想象、验证中添乐

当妈妈第一次叫约瑟把这又破又旧的毯子丢掉时,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外套。”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来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些句子,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读,因为他们在猜测想象验证中又增添了快乐,爷爷说:“这块布料还够做……”学生纷纷地猜想,后来我又继续朗读、讲述。翻到这页,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一件奇妙的背心。”后来还变成什么呢?故事戛然而止,掉一下他们的胃口,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

第2篇

悠悠一部“城南事”走进千百孩子心

――从“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看学校有效教研

200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现撷其“精要”展示给大家,以期给现行“疲软”的学校教研以一定的启迪。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一) 走近林海音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大家一起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生:林海音

师: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她的相关资料?

生: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生: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出版了18本书。《城南旧事》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师:那么,她的这本《城南旧事》是本怎样的书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读书摘录卡。

(二) 交流《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1: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生2:(略)

师:(发现学生在总结主要内容的时候,普遍比较嗦,而且,有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来,大有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家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六个故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生:没有。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合并法。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练,那么仔细看,是谁把这六个故事串在了一起?

生:英子。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准共同点简练概括。请大家再试着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讲了小英子和惠安官的秀贞,被赶出家门的蓝姨娘,草丛里那个没有办法只得做小偷的年轻人,以及奶妈宋妈,身染重病,过早去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英子也渐渐长大和童年告别。

师:如果一本书的每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彼此有因果关系,那么我们该怎么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引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种方法――要素串连法)

(三)交流对精彩句段的感悟

师:读一本书,仅了解主要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那么,林海音为什么要写这本《城南旧事》?

(指学生说说。)

师:咱们听听林海音自己怎么说的,想想你听出些什么?播放《城南旧事》电影开篇作者的一段自白。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淡淡的忧伤。

生:她对童年的怀念。

师:声音是能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我们也来学着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请大家准备几分钟。要求每朗读完自己喜欢的句段,用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该采用什么方法去体会。_

教师总结:在欣赏精彩句段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修辞和重点词语,还要注意把心放进文中捕捉作者的感受。

(四)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师: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彩的句段,还有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谁来评点一下?

学生主要点评了宋妈、英子、秀贞、爸爸。

当点评到草丛里的年轻人时,出现争议。

生1: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2:他是为了母亲和弟弟才去做小偷的,他是善良的,我觉得他不是坏人。

师:那我们听听在座的家长的评点吧!指几个家长做点评。

教师总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很难用好和坏判断一个人。草丛里的年轻人是一个本性善良,但是做了错事的人。以后在点评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他性格、身份的特点,仔细从他做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品行、精神。

(五)唱《送别》,话送别

师: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咱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播放音乐)

师:歌唱完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以《送别》为主题曲吗?

生:因为每个故事英子都会和一些人告别。

师:文中有几个送别的场面?

生:5个。

师:出示句子:

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蓝姨娘,送别了草丛里的年轻人,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出示句子: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童年。

师总结:读书的时候,如果发现类似的描写,或者对比鲜明的句段,要注意进行比较,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类似的送别场面,我就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是老师做的读书笔记。

出示:《城南旧事》中几个送别场面的比较

(六)教师总结(略)

教后反思:

因为沉醉于《城南旧事》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沉沉的相思,我喜欢这本书,更希望引领孩子们能走进书中,品味英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手抄报、读书摘录卡的评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会读书、爱读书, 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我邀请了家长参与到这节课外阅读课中来。

通过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主要想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启发,同时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对他们读书的关注。在整个交流中,我注意到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品评句段的方法,点评人物注意从哪些角度入手等等。最后,以教师的阅读表作为例子,引导他们阅读时注意比较。

在教给孩子必要的读书方法的同时,我注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呢?我引导孩子学唱《送别》,为自己喜欢的章节插图。上完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他们看着电影不由自主地喊出:那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我知道书中的文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第3篇

[摘 要]英语课外阅读是增加英语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选择难度适中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52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言语,提升英语素养的重要方式。但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内英语阅读教学中悉心引导。学生只有享受课内阅读的成功体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从不同的课型给予学生不同策略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入门指导课:感知内容,习得方法

课外阅读基础课型针对能力相对薄弱,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旨在帮助其整体感知英语文本大意,掌握基本学习方法。下面,以阅读《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为例。

1.“I think”:激发好奇,猜测内容

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本故事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测,对情节的发展进行预测。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环节中,教师以“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这一问题将学生的关注聚焦到文本情节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2.“I know”:激活思维,感受价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基本读懂故事大意,并对前期的猜想预测进行对比验证。这是入门课型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形成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

英语故事总会围绕一条鲜明的线索和中心进行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显性线索,删繁就简感知故事情节。本课教学中,教师就以猴子反复的“Don’t wake up Mana”引导学生贯穿整个教学,并相机渗透相关阅读策略,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强化学生英语阅读人文因素的挖掘,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与故事意蕴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以后深入有效地持续性阅读奠定基础。

3.“I hope”:激起想象,创编故事

学生对故事的续写与创编既是对故事阅读的检测,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延续,更是在创编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设问:“What do you hope will happen tomorrow?”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五花八门。通过学生的自主创编,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释放,更为之后的阅读埋下了伏笔。

二、问题解决课:收集整合,指导跟踪

当学生的自主阅读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共性问题,该课型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共同的文本为载体,通过教师教学前后的策略运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自主阅读扫清障碍。

1.指导前置:提炼中凸显共性

教师在确定了阅读书目《Mole and the Baby Bird》后,随机给学生发放了阅读记录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阅读记录卡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问题意识。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记录卡,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提炼出学生共性以及核心价值的问题,为指导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指导过程:释疑中深入理解

在这一课型指导中,教师以学生记录卡中的共性问题为蓝本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这些问题可以涉及英语词汇的认知理解、故事内容情节疏通、英语阅读方法的习得等方面。如:“Does the word ‘cr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different pictures?”教师借助“cry”情境的不同,通过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意思,从而理解“hard”。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深刻把握Mole从发现小鸟,到悉心照顾,再到最终放生环节中的心路历程等,并在最后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Mole?”引发学生对观点的阐释,激发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批判性思维。

3.指导后续:调研中反思调整

课堂指导之后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结束,教师还可以通过访谈表继续对学生阅读进行跟踪调查。这样既可以检测课堂指导效益,随时反思调整自身的指导策略,同时也可以现场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文本拓展课:综合训练,成果展示

该课型主要建立在学生文本阅读已经具备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延伸之中进行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并在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平台中提升自我能力。以阅读《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为例。教师在学生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将英语故事排练成为课本剧,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英语故事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人物个性的把握进行自主性的表演。表演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时提供足够支撑评语体系的平台,并对文本中人物个性进行阐释与剖析,让学生在评价交流中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分享阅读心得。面对学生各种层面的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为学生的大胆评论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

第4篇

一、课外阅读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语文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上说明明确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整个人生影响尤为深远。而此阶段思想的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学校就必须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但是,纯粹课堂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实在的效果;二是这种教育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三是这种教育是断续的、不连贯的;四是这种教育是形式上的,缺乏内在的动力。基于以上不足,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一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育对人灵魂的塑造。在这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是读者、作品、作者的心灵交互,必然产生共鸣,这种影响是内在的,也是有力量的。(二)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的阅读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充满着自主性、开发性。(三)课外阅读这种学习是长期的,如果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受益终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新课改的推行,给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了自由,但是受到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课程的推行成为空中楼阁,多数学校放任自流,甚至语文课本推荐的名著也没有落到实处。

笔者对本校八年级共8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从阅读兴趣看,40%的学生基本不课外阅读,30%的学生偶尔课外阅读,只有30%的学生经常课外阅读,而这30%的学生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只占10%。

从课外阅读类型看,更是触目惊心:100%的学生首选教材辅导读物,80%的学生读报刊杂志,60%的学生读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30%的学生读文学名著。

从课外阅读方式看,有新的变化: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作论述,关键是这种现状阻断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让学生畸形发展。更令人揪心的是通俗小说等逐渐成为学生阅读主流,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现状,改变迫在眉睫。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要改变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糟糕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构建校本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1.积极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要积极开发语文课程下的子课程——校本课外阅读课程。明确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整个课外阅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2.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意志等的形成期,根据此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一是初中三年的长计划,二是每学期的短计划,三是月、周、日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方向感。教师应督促学生落实阅读计划。

3.帮助学生选择有品位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欣赏能力还未形成,而当前社会读物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使,低俗文学、快餐文学泛滥,如不把好这一关,课外阅读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语文教师应联系课本推荐的名著,给学生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经常与学生讨论“应该读什么书”等核心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订阅一些优秀期刊,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加上“会读书”,正确的读书方法是确保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阅读指导课“授之以渔”。(1)对经典文学名著宜采用精读法。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底蕴丰厚,学生应细读,从思想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吸收营养。(2)对一般书籍、刊物宜采用浏览法和跳读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取舍,为我所用。(3)课外阅读应做笔记和写读后感。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摘录,撰写读后感,定期接受教师检查,定期参加读书座谈会。

5.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要让学生经年累月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和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办法。

(1)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会、读书辩论会等,推进课外阅读的开展。(2)班级应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办墙报,组织文学社团,成立读书小组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3)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开设网上读书交流平台,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与学生不定期交换读书心得。

6.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材料来源问题

第5篇

关键词 兴趣;语文阅读;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重视兴趣,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首先,指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书籍。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在读书中得到快乐。如: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喜欢带图片的书籍,教师可推荐一些注音读物,阅读指导上突出“直观、趣味、具体”;中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历史故事等读物,在阅读指导上突出“巧安排、勤指导、促提高”的特点。其次,在读之前,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有奖答题,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学生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开展一次读书竞答题,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使学生读有收获。

二、把握契机,适时推荐

当学生兴趣满满地到处找书读的时候,我们老师该做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好学生的读物推荐员吧!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握好时机,向学生推荐阅读效果更佳的书呢?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闰土》,就推荐鲁迅《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三、多样课型,指导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一般可以采用以下课堂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四、保证时间,合理利用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晚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这样,学生有了能够播种的“田地”,我们还担心没有收获吗?

五、开展活动,玩中受益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展开讲故事比赛、演讲、童话剧表演、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编选班刊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使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日益浓厚。让孩子们玩的有滋有味且有意义。

此外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六、利用资源 开拓视野

学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知识创新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源泉。如果把知识宝库、知识源泉封闭起来,不能同现有的知识联系,不能为人所用,那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做钥匙,打开宝库的钥匙,让学生满怀着兴趣和好奇心走进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在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由此可见,图书馆借阅流通、图书阅览都能给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并获得提高。

七、持之以恒 受益终生

第6篇

首先,有助于学生立志成才:

课外阅读是培养兴趣、塑造人格、树立志向、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有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课外阅读中培养了兴趣,走上了成才之路的。

曾对斯诺谈到:“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的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鲁迅也是一位课外阅读的爱好者,朱正在《鲁迅传略》中写道:“鲁迅对知识的兴趣很广泛,他不满足于规定的教科书,自己找了涉及许多方面的书来看,也常常向老师提出教科书范围以外的书上的问题……在年龄和他相仿佛的少年中间,他是读书极多,学识极广博的一个。”

林语堂在《自传》中也谈到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偏爱:“在圣约翰的汉文课堂中是我的极乐世界,其间我可以偷看些书籍。在这时期,我的心思颇为发育,很爱看书。其中有张伯伦的《十九世纪的基础》、赫克尔的《宇宙之迷》、华尔德的《社会学》、斯宾塞的《伦理学》及韦司特墨的《婚姻论》。我对于进化论和基督教的明证很感兴趣。”

其次,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增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散文家赵丽宏在《读书的快乐》一文中说:“世界广袤,人生辽阔,学校课本里的那些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多读一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有价值的书,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开阔心胸,丰富情趣,使自己成为一个渊博的人。”

余秋雨在《开发自己的生命》一文中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是为了考试为了练习而进行的阅读,而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你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你长见识,变得聪明豁达。阅读和写作,本来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对孪生兄弟,从文字产生之日起,就相生相伴。所谓“教无定法”,作文更无定法。许多作家的创作史说明了这个道理,其实,唯一的办法似乎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古来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词汇来于阅读,材料也有许多来于阅读,良好的语感也可能来自于阅读,连审题立意都可能来自于阅读,更不用说主题的表现和技巧的运用。因为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知识面的拓宽,培养良好的兴趣、品质、艺术审美能力、观察、发现、创造能力等等都是大有裨益的。阅读的数量一多,熏染既深,往往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读者不由自主地成了作者。就像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个“妙手”应该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者。要是没有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人们的写作就无从依傍。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方法

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了,还要进一步指导方法,培养兴趣,使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1.指导时间的安排。鲁迅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挤时间的具体方法有:①化零为整凑时间:善于把时间的“边角余料”和“零碎布头”拼凑起来。如汉代董遇所说的“三余读书法”。现代作家钱歌川在《读书的习惯》一文中说,你不要以为五分钟做不来什么事,把一百个五分钟集起来,就差不多等于一整天。我们利用五分钟的余暇去读书,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②设法简化生活,腾出空余时间。一个有志于求知上进的人,一般不沉湎于繁琐的生活,不讲究吃穿。鲁迅先生说他是把喝茶的时间都挤出来了,居里夫人为了腾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她尽量缩短搞卫生的时间。这些都是初中生可资学习的榜样。③善于利用假日,巧妙安排时间。现行制度下,初中生的假日时间是较多的,除了休息和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应该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坚决杜绝玩游戏、上网吧。努力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读书。

2.指导书本选择。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书籍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相对于个人来说是无限的长河。外国的书籍暂且不说,就拿中国的书籍来说吧,可谓浩如烟海。所以阅读必须对书本进行选择。

另一方面,目前的文化市场和学生可能接触的课外读物,并非都适合于初中学生,必须指导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能识别珠与鱼目,去粗取精。

指导选择可以教学生学会识别良莠,也可以用推荐书目的方法。“新大纲”向学生推荐了30部文学名著作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书,同时还明确指出“任课老师可以补充推荐”。推荐当然以名著为好。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余秋雨说:“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因此要做一点垫底的工作……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著。”名著是经过多方面检验、评价而产生的,往往是“文质兼美”的,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很有益。

具体的方法,可分级分层印发书目。从可以获得的书本开始,到设法购得的书籍编目,也可以根据大纲或类书选定,诸如“影响中国历史的30部书”、“影响世界的百部书”、“代表中国文化的40部书”。这些书中又要以基础和通俗为首选。

现在流行的小学生、初中生“新课标必读”是很现成的,但对于数年的课外阅读来说,这薄薄的十二本小书仅够塞塞牙缝,因此,还须另行选定。

3.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的好坏,与阅读方法的选择很有关系。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在读书时,都是很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的。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还就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写下了许多有益的文章。事实证明,凡是读书有成效的人,都很重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前人介绍的不少方法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师不妨多多介绍,以便学生选择、学习。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有些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有些书思想平淡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了;有些书精华与糟粕混杂在一起,就需要在阅读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阅读速度方面,有精读法、略读法和快读法。具体要求:精读法,可采用朗读方式,每分钟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90%以上;略读法,每分钟250~500字,理解和记忆率达80%左右;快读法,每分钟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达70%。

从提高阅读质量的角度,可采用“页眉页脚抄写法”,作用在于强化记忆、提高记忆的准确率。此法仅限于自己的书籍。“回顾复述法”,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提取概括能力。“笔记记录整理法”可以学习分类,进行归纳训练,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陌生知识积累法”,可增广知识库,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为“陌生知识”即欠缺与空白的知识。

具体操作方面,可以指导各类标记的方法,以利提高阅读效率和趣味。还可以指导使用卡片,自制卡片,将卡片分类,以便复习和运用。还有工具书的利用,查清一些字的读音,弄清一些词的含义。

特别要重视指导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周作人谈到鲁迅先生读书时下的最深的功夫就是抄书。读书笔记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现择要介绍几种:摘录式,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提要式,对文中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写出来。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心得式,记录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这是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作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余秋雨说:“这种读书笔记,既描述书,又在描述自己。”

4.融入课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采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划分的四种语文教学课型,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林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的课题实验中,把课型划分为四种:①以讲读教材为主的精读课;②以课外补充教材为主的泛读课;③以侧重思维训练、听说为主的听说课;④指导实践和讲评为主的写作课。也就是说,课外阅读要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张华民谈阅读时说:“应该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我一直是每周拿出两个课时来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读……光靠课本是不行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自由度和课堂的自由度将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更大胆地去挖掘课外阅读材料,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来促进课堂教学。使课内外发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的阅读,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由于教材的内容一般是最基础的知识,课外读物往往比教材内容要深且广,有利于满足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潜力。具体的方法有超前阅读、同步阅读和学后阅读,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或引入评价过程(考试),可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巩固课外阅读的内容。可进行适度练习,提高知识的熟记程度。尝试回忆式练习,尝试回忆时,调动大脑进行积极思考并组织学习材料;有些内容回忆不起来,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回忆起来了,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成功的慰藉,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时练习与定期练习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兴趣,巩固所读信息。与课堂和考试联系,还可以促进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关注和重视,使课外阅读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

第7篇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教材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难以提高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渐能力化、课外化,重视课外阅读已严肃的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谈一孔之见。

一、生活中吸取课外阅读的甘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指导,让学生得到益处

1.抓单元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分散安排于不同的分册和单元中,形成阅读的序列。教师可结合这些重点,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融汇贯通、创新感悟、质疑问难……

利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最终“得益于课外”。

2.以教科书和《语文课外阅读》为纲,落实训练重点

与课本配套发行的《课外阅读》是一本很不错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更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看《课外阅读》也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来进行。例如,课前三分钟学生谈读书体会,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评析,使《课外阅读》的文章和单元教学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或由阅读课文向相关篇目扩展

例如:学了鲁迅的《风筝》一文,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金色花》一诗可以推荐学生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了冰心的《纸船》,推荐学生读《繁星 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样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阅历的增长,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学名著正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由“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节选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及相关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文字较浅。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如《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等。小学三四年级,可根据鉴赏能力的要求,将读作品和提高欣赏水平结合起来,指导安排阅读《水浒传》《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但面临中考的压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第8篇

一、加强诱导,激发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内动力”。在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生兴趣,比习本身更为重要。而大量阅读所培养的阅读兴趣,则可迁移为习兴趣。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者等,无不是从童年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生课外阅读总量,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根据小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生听故事录音,经常让生上台讲故事。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会对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要告诉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生便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不仅可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可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以帮助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重视指导,培养生的阅读能力

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的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是单纯地做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它涉及语文教的全面改革,必须转变阅读教的指导思想,优化阅读教的过程,改革阅读教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要使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要给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改革阅读教,教给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之中,指导生掌握科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这样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注重养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生“读思结合”的习惯

多读勤思才能有所收获。在阅读教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生边读边思的习惯,主要是启发引导生在阅读中善于抓重点,深入钻研,独立思考,达到弄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会写作技巧。这种阅读习惯的培养一般在课内阅读教中进行。

2.培养生“读说结合”“读议结合”的习惯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生看了许多书报,习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为了防止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使生有所得,有目的地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向家人汇报收获等活动,让生把所看的内容,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开展“读书评书”“好书推荐”等活动,让生议一议、评一评所读之书籍的优劣,从而达到互荐好书、评议中提高欣赏水平的目的。

3.培养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培养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锦句佳词、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以便重点习,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生积累写作材料,提高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生大量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可写简单的读后感;四年级以提纲型和感想型为主,可旁及其它;五、六年级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兼顾其它,从而促进生的有效阅读。另外,还应指导生办好手抄报,增加生读写结合的机会,激发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创造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喜悦

第9篇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孩子对阅读一生的向往。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无不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逛书城,写感受,激发兴趣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活动。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逛书城,写感受,周一及时反馈交流。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而且能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有计划地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推荐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配合阅读教学

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了《吃虫的植物》一文,学生在了解会吃虫的奇异植物后,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及时推荐《叶绿花红》这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自然知识读物的兴趣。又如在学完《小交通员》之后,教师推荐《我的一家》,使学生读后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完整地树立起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再如教完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有关的课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

2.阶段教学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3.配合习作

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用一段话写一种植物。有的学生写得简单,缺乏具体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可向学生推荐描写景物的读物、文章。经过重新观察并阅读推荐的读物后,学生再自改其文,结果会有明显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感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把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如有些学生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师得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并及时推荐有益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第1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师 学生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新课标中介绍了一些经典篇目,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并列一个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指导阅读

1.加强引导。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在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同时,对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进行方法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的指导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中,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的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如配套的《补充阅读》,我布置每周五篇阅读任务,从前往后阅读,效果就不错。

5.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第12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72—0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当下,很多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很多师生成为课外整书阅读推广的践行者。但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极为重要。

一、阅读指导课上,精彩纷呈,少时高效,学生钻进去跳出来,让厚厚的整本书变薄了。以读为本,让课堂静了一会儿

前几天,笔者观摩了三节阅读指导课,发现此课型既利于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说写能力,也利于“六年读100本书行动计划”的落实,更利于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王老师执教《小公主》时,要求学生重温《小公主》目录,思考:按萨拉不同的生活环境,可分几部分?贾老师执教《王子与贫儿》时让多名学生回顾: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接着研读“书中哪些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穷人的悲惨境遇和贵族的阴险狡诈、奢侈生活?”对比感悟当时社会的黑暗。张老师开课伊始,屏显《父与子》的片段组图并描述图意,凸显本书主题——父爱如山。方法不同,但都让学生安静地读书,积极地思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阅读指导课上,以生为本,把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落到了实处,让阅读指导课有了质的飞跃

回顾一年前的阅读指导课堂,在40分钟时间里,学生缺乏灵气,老师是孤独舞者。收效甚微。因此,引导学生快乐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让学生唱主角,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这样的阅读指导课堂,四两拨千金,轻松,精彩!如:张老师按“启发谈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执教,让学生以不同的小组,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展示方式,自主汇报阅读漫画《父与子》后的所画,所思,所感等。王老师巧妙设计,以问题启发思考,师生共同走进《小公主》故事中,让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上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指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己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做批注,适当的写阅读感受,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欣赏、品味作品的能力。

四、阅读指导课上,结合读本,巧妙地将“书魂”与德育课程整合,既教书又育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理应如此。如:张老师执教《父与子》“写给爸爸的心里话”环节,激情诵读下水习作《给父亲过生日》,学生展示自创漫画和自制贺卡,感受如山般的父爱,教育学生爱我们身边的亲人;贾老师结合王子内心感悟,教育学生要做仁爱善良,有追求的人;王老师启发学生要做个性善良、内心仁慈、态度乐观的人。

五、阅读指导课上,有机推荐课外读物,搭起了课外阅读的桥梁,让阅读指导课的空间得以延伸

第13篇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成了我们语文教师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靠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从而让阅读更加有效。

一、激发兴趣,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资料统计: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项统计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实践也向我们证明,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阅读兴趣的培养,把学生喜爱阅读作为学生进入阅读大门的钥匙。

1 选择图书――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而又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虽说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喜爱读哪些读物,然后将读物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具体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们针对了解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选择。在尊重学生个人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在选择时,指导学生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知识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这样,引导学生对图书进行选择,就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学延伸――增长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者,我们在阅读教学后的拓展对课外阅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课文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情绪,形成良好的阅读气氛。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者要适时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同一题材、同种感情等类似的文章,或是课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或是文章所选的著作,或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将学生的阅读顺其自然地向课外拓展,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对阅读情绪的保持,更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阅读内容。例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后,布置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动物趣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在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时,学生们交流的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发言。从他们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厚,他们收获的知识很丰富。

3 读物梗概――提高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积极地阅读作品。由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已经深深被教师介绍的作品所吸引,纷纷要求借书阅读,渴望在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二、正确引导,乐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浓厚,因而阅读会渐渐成为他们乐于去做的事情。在学生渴求阅读更多的作品时,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向导,引导他们多读些健康、有意义的读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 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已经培养起阅读兴趣的学生,面对目前市场上繁多的读物,并不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接触不健康的读物,沾染上不健康的思想,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很不利,把握不好就会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要主动积极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引导他们阅读主题鲜明、思想健康的读物。

2 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在读物的内容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选读适合他们阅读水平、阅读年龄的作品。对于一些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适合选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更主要的是收效甚微。由此可见,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给学生选择读物,给他们介绍一些有趣味性、知识性的读物,如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

3 有趣味性,体现个性

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阅读的读物在内容上偏向于那些趣味较浓的作品,而那些枯燥、乏味的读物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选择了有趣味性的读物阅读,学生就乐于阅读,并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读物的最大意义。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小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我们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读物,鼓励他们充分发展个性。

三、教给方法,会读

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教师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后,学生就能科学地阅读,将自己的阅读兴趣发挥到最大的效果。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 选读法

选读法就是让学生根据需要,对所读作品进行有选择地阅读,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作品或书报上的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

第14篇

关键词:兴趣;方法;读写结合;鼓励;坚持

曾有位家长为孩子的语文成绩徘徊不前而烦恼,他请教孩子所在学校的校长,那是位全国知名的教学专家,他的回答是“提高孩子成绩并无捷径,那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课外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各种类型的阅读指导课也应运而生。大致分为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欣赏课等。前不久,上了一堂课外阅读课《草房子》,由此引发了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一些思考,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要激发兴趣,让“爱”做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项学习活动的获得如果以兴趣为基础,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快乐。

1.挑选合适的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可谓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是学生喜欢的呢?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绘本、童话类的作品。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阅读经典名著、中长篇小说等。像这次开课,我为学生推荐的读物是《草房子》。《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少儿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作品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美感。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想把这样的一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孩子们会喜欢的,在喜欢的基础上阅读,一定能激发强大的兴趣。课后证明这本书是受学生欢迎的,许多学生都争着问这本书是从哪儿买的,都有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

2.善于抓读本语言、结构特色,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阅读指导课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更有方向性地走进课外阅读,少走弯路,更加高效率地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在指导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课堂为基点,引领学生走向更深更广的课外阅读。

不同的读本,其语言特色和结构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读本特色,从吸引学生的可看点着手,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是从这样的指导课中慢慢培养的。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加强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多看课外书,学生也能依照教师说的去做,但有的买了书,看上几眼就束之高阁了,有的看书纯属猎奇,走马观花。为什么看过不少书,作文水平却不见长,语文成绩也不见好?是学生阅读的时候缺乏正确方法的指导,导致阅读效率降低。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要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还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包括精读、浏览、批注等等。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读本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段,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做读书笔记。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编抄报。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要既读又写,读写结合

读是写的基础,写又促进读,读写是密不可分的,还是以《草房子》为例,课堂上我给学生多次动笔的机会。比如,阅读描写桑桑的片段时,我出示的阅读要求是:圈圈画画,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做批注。在交流完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之后,抛出的问题是:如果这时候桑桑就在你身边,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他说,赶快把你的心里话掏出来吧。这堂课结束后的随堂作业还是练笔:写写你的童年趣事。从课堂的反馈和课后的作业来看,学生对这一类的写作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是贴近自己生活,深有感触的东西,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

四、课外阅读指导课要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单凭一两堂阅读指导课是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阅读面广、发言有创意的学生。对于坚持阅读的学生要积极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更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班级中一旦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所谓的写作水平、语文成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高效的课外阅读更需要教师的恰当指导。所以,不要让课外阅读指导课流于形式,让这样的课型更多地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让我们以课外阅读指导课为起点,带领学生在此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04.

[2]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06).

第1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56-01

提起课外阅读,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语文、英语等学科才需要重视的。其实,数学学科的课外阅读也极为重要。因为课外阅读不但能锻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数学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一、联系新闻报道,导入新课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提起课外阅读,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各种辅导书或者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其实,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报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关注数学新闻,拓宽知识面。

以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学生虽然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圆,但是圆周率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一段关于圆周率日的报道来引入圆周率的概念。2016年的国际圆周率日为3月14日~16日,即3.1416,恰好是π约到小数点后四位的数字。期间,美国必胜客在门口挂上了普林斯顿教授约翰出的数学题,解答出来的幸运者可以享受3.14年的免费比萨;南京的一百多名师生共同欢度这个节日,并纪念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通过这个新闻,我导入了圆周率这个重要的概念,而且激起了学生对于圆周率日和祖冲之的兴趣。课后,我再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书籍去了解相关的课外知识。

联系新闻导入新课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课外阅读不再枯燥,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二、整合学科知识,拓展外延

学科与学科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探究得更深入一些,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以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教材中提到了大、小月,我便向学生提问:“大、小月分别是31天和30天,这是按照什么规则制定的?为什么整百数的公历年份,一定要是400的倍数才算是闰年?”学生一时想不出答案,我便鼓励他们自己查资料。有的学生上网查,有的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还有的学生直接向其他人请教……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学生通过阅读,不仅拓展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解决问题以及获取课外知识的方法,一举两得。

按照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打破学科的界限,突破教师课堂灌输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推导过程,引导探究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充满了各种数字和公式,既枯燥又难学。其实,数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要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课外阅读,强化知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教学为例。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公式往往较为反感。于是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查找关于乘法口诀的相关资料,上课时进行交流。经过课外阅读,学生发现,原来现在学习的乘法口诀在我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而其他文明古国也没有发现这种简单的基本计算规则。此外,学生还找到了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会觉得乘法口诀是一个很神奇且令他们感到骄傲的法则,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乘法口E的记忆会十分主动,理解也更为深刻。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强化教材内容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和有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的衔接,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教学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