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工作事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教科研室将围绕学校2006年工作目标,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方针,坚持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中心,以教科研制度建设为保障,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工作
一、课题研究
1.召开“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职业学校宏扬行知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被批准为建邺区十大重点课题之一,现正在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待批。开学初,学校将邀请省市专家组对学校这一主干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2.校本研究课题方案研制指导
学校于寒假前了《“十一五”课题指南》,为便于全校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子课题,教科研室将组织一次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3.校本研究课题立项审批
三月中旬,对教师们提交的《子课题立项申报表》组织评审、立项。
4.申报“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积极争取申报江苏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5.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检查子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情况
6月上旬,对学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研究资助和奖励。这一方案已在寒假前公布,并从本学期开始实施。
2.建立教师教科研业务档案
为记录教师在教科研引领下专业发展的轨迹,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教科研室将为每位教师建立教科研档案。档案中收集教师的获奖论文、教案、课件、公开课录象或示范课录象光盘、发表的著作等。通过教师教科研档案的建立,发挥其资料功能、激励功能、展示功能以及评价和促使反思的功能。
三、教师队伍建设
1.新老教师传帮带
近两年我校又有多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本学期学校将选派师德优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签定协议,明确职责,并加强考评,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学校学科带头人评选
校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已经收到申报材料份,评选工作即将进行,学校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评选出真正有代表性的校级学科带头人。
四、教科研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展示
上期主要工作是校本教研的结题工作,和六校联合体的运转工作。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1)联合体机构臃肿吃饭的多,做事的少。(2)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基础,随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教研组建设中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有鉴于此,在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促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工作思路:
搞好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启动工作,学校教学业务工作体系的重构,形成了“菜单式”后续评价前移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研组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参加校际合作的跨校教研活动,通过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主要具体工作
9月份:参加科研工作会布置科研工作;建立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例会制度;部署课题启动工作培训实验教师。
10月份:完善科研室制度,启动校内赛课活动,开题。
11月份:课题阶段总结、完善教师业务档案。
内科教研室工作计划
内二科将严格遵守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 全管理,加强医保管理,领会和贯彻、实施二级医院精髓,努力提高 科室医护人员素质,以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一流、人性化 的临床科室。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新年要有新气象,我院要有新特色,面对我院现状,无论从管理、 服务、还是追求质量均给我们提出更高更严要求,科室召开全科人员 会议,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树科室形象,树新院品牌,从自身做起, 高标准、严要求,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思想。虽然我们科室 目前面临困难较大,但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托精湛的技 术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患者,争创“双赢” 。全科上下团结一心,增 强凝聚力,坚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科室的团结,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向心力,使本科室的工作 取得更好的成绩。认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 医德规范》 、 《执业医师法》 、 《传染病防治法》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护士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使全科医务人员做到依法 执业,有效遏制医疗隐患。认真贯彻执行十七项核心制度,尤其是首 诊负责制、病历书写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室间会诊制度、患 者转诊制度等。在科室开展诚信服务,坚持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 原则,争创平安、文明科室。
二、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1、人性化管理
科室管理不能停留在原有管理模式和水平上,首先要转变观念,不 断学习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反对一言堂,提倡以人为本管 理方式,开展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根据不同层次患者,应用不 同服务方式。加强同事间沟通,加强医患、护患、医护之间沟通。各 级医护人员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科室弘扬正气,使科室成为一个 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团队。
2、改进服务措施:做到以下内容
①新入院病人热情接待;
②宣教认真仔细;
③及时处置新病人,力争 较短时间内正确处置;
④危重病人立刻处理, 沟通到位;
⑤主管医生, 主管护士负责护送危重病人检查 ;
⑥医护人员必须保持病区干净、 明亮适舒 ;
⑦彻底转变观念,彻底消除生、冷、硬现象及无人应答 现象; 加强人文关怀,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要求医生护士 少坐办公室,多深入病房,多向病人及家属询问意见和要求,将可能 发生的摩擦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在内部提出要有“随时准备与 每一个病人对簿公堂”的风险意识,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贯彻始终, 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三、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成立各种管理组织 按照医院管理标准化活动要求及医院安排,熟悉核心制度,核心制 度做到人手一册。
科室成立
①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②医疗安全小组;
③合疗管理小组;
④急救应急小组;
⑤病案管理小组;
⑥院感控制小组;
⑦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全盘负责,护士长积极配合,人 人尽职尽责,做好各自工作。
加大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作好病区环 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 求管理、 使用、 处理。
每月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培训, 加强无菌观念;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和措施; 严格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执行 职业暴露上报制度。护士长、质控护士等人做好监督工作。
四、医疗质量 医院质量是重中之重,是立院之本。是医院生存生命线,重点抓内 涵建设。
1、从基本素质抓起,培养良好素质、美好的医德,杜绝娇生惯养、 心理素质差、爱发脾气、工作责任心不强,科室重点监督。
2、 抓基层质量, 培养医生综合能力, 提高全科医生跨专业诊疗能力。
3、抓医疗文件书写,从病历抓起,以卫生厅病历书册为准则, 对所管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查房后及时书写并签字。
4、抓危重病人抢救及疑难病人诊断与治疗,危重病人抢救及疑难病 人诊断治疗做到每周一次全科讨论学习,诊断不清者一日内科内讨 论,三日诊断不清,请院内讨论。
5、加强环节质量管理,首诊医生负责制,责任划分明确,既有分工 又有协作,坚持每日查房制度,对每日危重病人心中有数,新入院病 人一一过目,消除潜在隐患,严格各种操作制度及会诊制度,加强与患者沟通,签写好每一份知情同意书及特殊检查、治疗协议书,上对 科室负责,下对自己负责。
五、抓医疗安全不放松 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医疗安全第一的思想,做 到全年无重大医疗事故;要深刻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医 患沟通落到实处,有效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
科主任为科室安全责任人,上对院长负责,下对科室同志负责。安全 措施到位,增强防范意识,认真落实医疗制度和诊疗规范、知情同意 书等各种程序执行到位。贵重药品,毒麻特殊药品及财产专人保管。
特别要加强医患沟通, 每月对医疗安全进行一次自查, 将不安全因素, 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医疗事故发生。减少和避免一般差错及误诊纠 纷。
六、加快人材培养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疾病也在不断变化,知识更新较快,我专 业前沿性知识很多,但由于自身处基层,外出学习机会太少,知识更 新较慢,科室人员应积极参加院内、院外学习或培训,了解前沿性知 识,开展新业务,才能做好学科工作,跟上前沿步伐。各级医生均需 加强自身学习,狠抓三基训练,规范医疗行为;业务学习、三基三严 学习培训、人才培养、教学培训方面每月至少有一次业务学习。人人 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以最新、急用、实用 知识为主。每季度组织一次专科操作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住院医师在 科室,以老带新,以床边教学、个人自学以及查房、业务学习的形式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三基三严学习每季度一次。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扬三严工作作风。三严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合作研修 听课准备
有效的听课,首先意味着上课者与听课者或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合作是重要的基础。基于备课组、教研组或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是提升听课有效性的关键。其合作研修中,“主题认知”、“教材解读”、“设计推演”、“先行试教”和“调查设计”,当为基本而必要的听课准备策略。
一、主题认知
真正有效的听课、评课,一般应有合作研修的主题,即通过课堂展示、课后互动来呈现一定的教学理念、探讨需要突破的问题。如果听课前不能了解本次活动的研修主题,就很难明白上课者的教学意图,也就会迷失交流的方向与核心,难以达成研修的目标。所以,听课之前,需要对研修的主题有较明晰的认知。
听课前,每位教师各自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主题研究综述等方式,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与研修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在集中研修时,先由代表作“辩证施教”研究综述与建议,然后由其他教师上展示课。这样,听课的时候就能重点关注与研修主题有关的情况,课后也就有了更多实在的互动交流、观点碰撞。主题活动结束之后,工作室成员可以撰写相关研修论文,以促进研究主题的深比。
听课前侧重于“主题认知”的课前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理念、教学主张的思辨与建构上。
二、教材解读
很多时候,课前如果没有很好地熟悉教材,听课时往往会感觉自己处在云里雾里。如果听课前没有研读过听课内容,糊里糊涂地听完一节课,收获寥寥,也就难以展开有效的互动交流。因此,合作研修时,要尽量提早公示上课的课文或课题,听课者要提前熟悉教材并作初步的研读。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有“感觉”,有“对接”,有“共鸣”,有“冲突”,评课交流时才会有切实的看法,进行有效碰撞和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课前研读的基础上,在听课的过程中便有了方向,课后的说课、评课便有了更多的交集,使论题有了更多的拓展。在集中研修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初读成果进行修改,提出新思路并进行探讨。
听课前侧重于“教材解读”的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合理选择上。
三、设计推演
一般情况下,上课者到课前才印发自己的设计简案,而且这样的简案,也仅仅是自己上课流程的一个说明而已,对听课者没有多大的意义。实践中可以要求上课者至少提前一周把教学设计方案发给听课者。听课者要准备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自己就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简案,二是对自己的或执教者发来的简案,进行“沙盘推演式”预演。
如《长亭送别》的教W,在一位教师的简案中设计的第一问是:“老师每次读莺莺与张生送别的这个场景,崔莺莺有一句话,总是回响在耳边,你觉得是哪一句?”因为这是教师自身的阅读感觉,学生会找到哪个句子,不是唯一的,教师应有自己的推断和预想。执教者的预想是,这句话应该是“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紧接着,执教者又准备向学生提问:“这句话中哪个核心词最能体现莺莺‘最痴情’?”学生的解读必然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如强调“疾便”、“回来”、“得官不得官”,都有自己的道理。这些都给了大家更多的推断空间。课前的推断,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解答、可能会从文中找出哪些内容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听课时对照实施过程,才能更好地评判课堂的活动顺序和目标走向是否合理;交流时,才能更全面地思考课堂预设的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进而与上课教师有更多的互动空间。
听课前侧重于“设计推演”的听课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着眼点可以放在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优化处理上。
四、先行试教
很多时候,为了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活动开始时可能会选择课外的文本。这时候,所有的听课者都可能没有上过相关内容,除了文本解读与内容选择存在一定困难之外,往往把握不定学生在学习时的反应。在听课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执教者的即时评价很难有恰当的判断与评估。这种情况下,听课者最好在听课前尝试在自己的班上进行试教,至少组织自己班上的学生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相关文本提出自己认为已经懂的或还不懂的问题。
例如,我们针对浙江省与上海先行试点的新高考特别是学生应对“选考”可能给语文学科带来的冲击问题,组织了名为“高中语文阅读奠基”的主题研修活动。听课前,要求其他成员尽可能对此文作研读并在自己的班上先行试教。成员各自解读、设计和试教之后,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教师预设的差距等。有了听课前的试教准备,听课时,便可以更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偏离,思考片面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即时引领与评价。
听课前侧重于“先行试教”的听课准备,在课堂观察与课后交流中,重点可以围绕学生活动参与比较以及即时评价来进行。
五、调查设计
很多时候,听课者对上课班级的学生状况了解甚少,评课时往往以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作参照来评价教学效果,虽然也会结合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发言等情况展开,却往往有点“想当然”的意味,很难给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以正确的评估。其实,听课前,听课者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事先设计简要而可操作的调查表,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作更细致的分析。
例如,以伯尔的小说《在桥边》教学进行课例评析活动。事先要求听课老师围绕目标与效果设计一个简要的调查提纲。调查分课前调查与课后调查两种。为方便实施,课前调查放在听课老师自己的班上进行,主要是调查学生在初读中的障碍。课后调查放在听课现场进行,对上课学生作调查。通过这样的实践,对照课堂的观察和课后的讨论便可以聚焦到与课文、课堂更密切的真实问题上来。
第一,进一步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在服务领导决策上要有新的进展。为领导决策当参谋、出主意,是办公室的首要职责,也是衡量办公室工作水平的最主要标志。要把搞好参谋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参谋服务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文稿起草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努力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把上级要求和本市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最佳服务。重要文件、重要会议材料的起草,要坚持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和反映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要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各阶段的重点任务,抓住牵动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中亟待突破的难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调研活动,在重大决策、关键问题上给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要坚持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局领导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及时收集和上报重要情况等信息。特别是进一步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及时总结我市科技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反映科技工作各种重要动态、问题和矛盾,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脉搏,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第二,进一步发挥好督促检查作用,在推动领导各项决策落实上要有新的进展。办公室要从全局的高度、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意识,增强督查工作实效,在推动领导决策落实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局党组对办公室做好督办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督办工作制度,从交办、协调、经办、催办到签发、归档,都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一些重点、难点承办件,办公室不只是交办,问结果,要主动会同承办股室(中心),及时协调办理,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各类督办事项进行及时提醒、动态督查、定期汇总。
第三,进一步发挥好协调综合作用,在确保机关日常工作高效运转上要有新的进展。办公室要认真贯彻领导意图,充分发挥好协调综合作用,切实把各项任务传达好,把各项工作安排好,把各个环节衔接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贯彻领导意图的合力。办文工作要严格把好政策关、审批关、格式关、文字关、印发关,确保不出差错。会议、活动服务要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做好预案,精心组织。要加强值班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枢纽作用,保证上下联络畅通,反应迅速,处事及时。
科技局作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集示范引领、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培训提高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十大基地建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示范体系初步形成
针对市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十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转变传统科技推广方式,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的同时,建设8个绿色(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涉及水稻、设施蔬菜、高酸萍果、奶牛养殖、设施园艺等,重点在产品结构调整和种养技术上进行示范,不断提高示范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一是增强示范功能。坚持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上下功夫。一方面,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8个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调整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另一方面,采取基地企业乡镇农户或基地协会(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的方式,高起点建设,实行订单种植,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如,在马莲渠乡陈木闸村建设的500亩有机水稻科技示范基地,由科技局牵头组织,协调塞外香公司与乡镇、农民签订6元/公斤订单种植合同,使水稻种植效益提高一倍多;引进山东寿光星博蔬菜有限公司投资800多万元,在金积镇田桥村建设绿色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户提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保护价收购的全程服务,带动设施蔬菜向绿色方向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基地。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乡、村(协会、企业)搭台唱戏、科技立项支持、农民自主建设的原则,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如,针对板桥乡高酸萍果种植面积大,品种杂、管理粗放的实际,建设绿色高酸萍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高位嫁接、后续管理上进行示范,提高苹果产量、品质和整体经济效益。目前,除郭桥、古城以外,其他乡镇都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绿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要求,在优质粮食、设施瓜菜、设施园艺、高酸苹果、奶牛养殖等产业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的组装配套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促使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二)服务体系形式多样
坚持从典型带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着手,发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体系,与农牧局形成了功能互补、各有侧重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夯实科技推广网络。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建设科技“110”专家服务团和技术服务队伍,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去年以来,“110”共为农户提供电话咨询1600多次,现场技术服务1223次,各类涉农信息2100多条。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培育示范典型和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利通区科技特派员已发展到86人,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13个。共引进新品种6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72项,培育科技示范户4500人,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近万人。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15个,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由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吸引农户参加的最少户数达30多,最多达470多,不仅有效地示范推广了先进适用技术,也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益。二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能力不高的实际,帮助和支持企业与区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对农副产品系列产品研发的投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先后以科技项目扶持、牵线搭桥联合院所的方式,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技术中心5家,今年再培育5家农字号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在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绿色奶产品开发、绿色设施蔬菜种植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三是开展科技合作和对外交流。坚持把对外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作为解决人才不足的重点来抓,促使6家企业和外省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万胜生物公司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攻克谷氨酸生产工艺中的技术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产酸率、提收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国家农业园区管委会引进宁夏农科院等区内外25名专家驻点服务,组织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等15个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项目,为市区及周边地区的设施农业、优质粮食、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围绕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利用科技信息网平台,每年本地科技动态信息150余条、科学普及小常识近100条,在与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建宁夏网络科技环境工程项目中,结合利通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立了清真牛羊肉产业数据资料35篇,向社会广泛推介,得到宁夏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认可,被评为2008年全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一等奖。在市区98个行政村建立了三网合一的信息服务站,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年内,将各服务站的信息员过渡为信息科技特派员。今年选择20个示范点,发展30名信息科技特派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技物结合、自我发展的运作模式,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作用。(三)培训体系逐步健全。总体看,利通区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还是比较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实际相比,其科技素质和生产方式还不完全适应,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时季节,因材施教,逐步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素质。一是聘请专业技术人才,驻点服务和指导。从2007年开始,针对设施农业、高酸苹果等产业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专业人才紧缺的实际,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从区内外引进技术人才32名,其中市区从山东寿光聘请了7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5个乡(镇、区)驻点服务,共解决农户技术方面问题100多项,培训农民67场次、2400多人。二是集中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种养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集中开展培训。去年,先后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周等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44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今年,按照政府要求,对全市培训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科技局将根据设施蔬菜、设施园艺、高酸萍果、有机水稻、富硒水稻、精品果等产业发展需要,对种植大户进行集中培训,培养本地乡土人才,共培训2200人次。三是通过科技特派员进行实地培训。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利用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形式,根据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实地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2008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在创业基地开展培训380期,培训农民近1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虽然科技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一是人才资源比较短缺。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不足,懂技术、会管理、能科研、善经营的综合性人才就更少。农业推广体系中公益性科技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才紧缺、技术支撑能力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近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今年科技三项费由去年的150万增加到200万,但科技活动经费、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农产品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表现在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如,利通区粮食加工企业10几家,但像塞外香这类具有超前发展意识的企业几乎没有。四是科特派创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创业基地项目规模不大,筹资能力不强,亮点不多,特别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比例还不适应科技创业的需要。
三、意见建议
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通过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整合公共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支持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重点的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其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整合现有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技推广部门,形成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技术创新力量。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创业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加强重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支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设立研发基地,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支持对尚未进入产业化开发和大面积应用的科技成果,进行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实验,尽快形成组装配套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健全三个体系,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健全农业良种工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支撑体系。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农业园区、部分协会为基地,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的蔬菜、园艺、水稻等新品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万胜、沙漠王子、夏进、红果、娃哈哈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研究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和其他生物制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抓好动植物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健全防疫与农产品安全信息网络,提高对重大病虫害和动植物疫情的检测预警、应急控制能力,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加快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和生产基地认证工作,提高绿色(有机)产品比重,修订和完善技术规程,形成适应国内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以科技特派员创业为补充,以农业科技园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种养大户为载体,示范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品种和综合配套技术,引领农业、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 影视剪辑与特效 学徒制 轮岗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99-02
随着影视行业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影视剪辑与特效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室教学也越来越无法适应这一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自2005年起,笔者试图将教学和项目制作实践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真实项目,在学生求学期间,赋予他们社会角色。通过这一行为,既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引入社会评价体系,打破以往的教师说了算的评价模式,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能够适应社会同行日益变化的需求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1 何谓工作室教学环境
工作室教学是随着职业教学的发展而不断为各国职业教育者不断提及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形式区别于教室教学模式,由最传统的“学徒制”发展而来。工作室教学环境,指的是以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引领,所有教学活动均围绕项目设计进行,由此而构成的教学环境。在此教学环境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社会角色,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导师,每个阶段都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以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作为考核标准。
工作室教学环境,试图通过赋予学生以真实的社会角色,明确学生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责任感的建立是首要的,这是所谓职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其后的教学和培养中,通过技术的提升,建立在职业和社会的全方位信心,发掘其工作潜力,帮助其建立长期职业规划。
2 影视剪辑与特效类课程为何要采用工作室教学环境
影视剪辑与特效是随着电脑cg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课程,在以往的线性编辑阶段,影视剪辑仅仅在诸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等有限的一些专业院校才会开设。这跟设备的专业性和专业对口方向的单一性有直接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网络媒体的扩张,社会对影视剪辑和特效类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以技术作为突破口培养该类人才,与此技术相关的专业迅速扩张。由此,如何在新的技术要求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影视剪辑与特效类课程的教学成为专业扩张所必需解决的问题。
影视剪辑与特效除了需要一定的影视语言基础之外,更多的需要来自于软件技术和操作实践。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各种技术综合的灵活的运用,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被忽略的。针对这一特征,采用工作室教学环境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工作室教学环境在影视特效类课程中如何执行
3.1 影视剪辑与特效行业的分工
影视剪辑与特效,基本应用于电影、电视、新媒体等行业,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常常会配置剪辑师,图文设计师,特效设计师,音频设计师等。项目越大,分工越细,单项技术要求越高。
剪辑师根据剧本,对于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图文设计师往往负责画面中需要添加的文字和其他图片元素的设计和处理。特效设计师一般负责影视作品中某些需要进行特技效果处理的镜头。音频设计师则负责影片的音频设计和处理。
不同的岗位需要有不同的技术基础。
影视特效工作室应根据行业分工来设立岗位,同时将技术贯穿其中。
3.2 影视特效工作室的纵向划分
以上所讲的是横向的技术分工,从纵向来说,学生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见习与轮岗。
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处在低于普通教育的地位,学生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对专业定位含糊不清。在他们正式开始专业实践前,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学校第一年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工作室教学的轮岗见习过程,则让学生了解整个流程,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技术要求,并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判断,建立信心,同时掌握基本技术,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模拟状态下的定岗定职。
经过见习轮岗后,在对每个岗位的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选择在本阶段所专攻的技术方向。一旦确定后,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内,不能够转岗,直至该岗位相应的任务完成。在这一阶段,在各岗位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学生以已经完成的项目作为练习项目,以真实的技术、时间、质量要求作为考核标准,尽可能创造真实的工作状态和环境。
第三阶段:真实岗位训练。
经过模拟训练并合格的同学,下一步便要进入到实战当中。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直接与客户接触,进行真实项目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完成作品的制作,还要能够较好地跟客户进行沟通,能够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客户的要求。
第四阶段:项目策划和创作。
学校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社会目前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到如何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创新,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更加长远的职业生涯做好最充实的准备。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以自我为主导来进行项目的策划和创作。项目可以是真实的商业项目,也可以是独立创作。其目的是为了对他们综合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
3.3 影视特效工作室构架
根据以上几个学习阶段,对于工作室的架构也就相应地提出了要求。首先,工作室必须建立强大丰富的项目库,以满足源源不断的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这些项目库需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覆盖一定的技术范围,要包括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项目,还必须有一定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意义的实验项目。项目库建设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项目制作组的不断积累和同行业交流获得。
模拟训练组: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模拟真实的制作环境,让学生经历项目的制作过程,掌握技术,锻炼能力。
项目制作组:经过模拟训练合格的同学加入到项目制作组当中,作为正式的制作人员参与到项目制作的过程中。以市场和行业的要求作为唯一标准。
项目创作组:经过模拟训练和实战训练并且合格的同学,此时可以进入到项目策划组,进行项目的策划和实验制作。该过程由学生作为主导,由他们来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从策划到创作完成的全过程。
为满足以上的需要,工作室必须保证每年有一定的真实项目上马,以保证跟社会和市场的无缝接轨。除此之外,还必须保证每年至少有1~2条具有技术和理念前瞻性和实验性的短片创作,以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不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保证一定范围内创作的独立性。
3.4 影视特效工作室教师配备
首席教师一名:工作室首席教师必须熟悉影视行业的技术和规律,有创新精神,和行业保持密切的关系,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带领工作室不断地、良性地运行。
剪辑教师一名:精通影视剪辑的各项技术,能够指导学生在剪辑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图文教师一名:精通影视作品中的各种图文设计,辅导学生在此方面的技术需求。
特效教师一名:精通影视特效的各项技术,能够作为学生在影视特效方面的坚强后盾。
音效教师一名:精通影视作品中音效处理的各项技术,辅导学生在影视作品的声音方面进行创作。
辅导员一名: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的工作室教师,应当也是一个强大的精英工作团队,对内能够指导学生,对外能够独挡一面。
工作室教学环境下的影视特效课程教学探索,试图“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的方针,强调“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思想,以“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现职业”作为教学理念,将与影视特效制作的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不断充实项目库,完善教学方式,始终保持同行业的实际技能要求无缝接轨。
参考文献
[1] 樊永生.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希望月报,2007(9).
[关键词]历史纪念馆 研究工作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3-01
众所周知,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是当今历史纪念馆各项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包罗万象,重点就如何搞好历史纪念馆研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工作在推进历史纪念馆事业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一支的多功能复合研究队伍
就目前我国历史纪念馆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纪念馆虽然设有研究部门,但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从事一般的浅显的日常工作,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所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策划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专题工作,大多靠外聘专家来实施完成,严重制约着历史纪念馆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便成为提高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所在。
1、加强对现有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各地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大都呈现中老年居多、年轻人偏少的现象,而且整体专业文化素质和研究水平偏低,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研究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其具体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请进来教”。就是专门邀请一些国内顶尖的历史纪念馆研究专家来馆,分门别类地举办有关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因材施教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从而拓宽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学”。就是不定期地委派研究人员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历史纪念馆研究方面的培训会议和研讨班学习;或者是到学术研究工作搞得好的兄弟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2、面向全国招聘与引进学有所长的专业研究人才
不断充实与加强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队伍力量。这方面主要可以考虑两种渠道。一是外聘已有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还可以与全国历史纪念馆联手,进行学术研究人员的馆际交流。二是派人参加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挑选专学历史纪念馆、历史类等相关对口专业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通过严格的程序聘用到历史纪念馆研究部门工作。实践证明,用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研究人才,是历史纪念馆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相反用一个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的人,那将是历史纪念馆一场灾难的开始。
3、大力培养和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纵观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是手段,搞好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等才是最终目的。据了解,大多数历史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只是从事单纯的编研工作,一遇到设计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工作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今后历史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锻炼与造就一批既精通学术研究,又胜任策划展览;既熟悉对外宣传,又擅长文物研究的多功能复合型学术研究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推动历史纪念馆繁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二、健全机构科学管理,提高学术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正常运作和科学管理,首先应考虑的是成立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领导成员主要由馆领导和馆内具备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等文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组成,具体从业人员可以放宽到馆内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重大决策、确立科学管理制度、保障学术研究经费、策划研究课题,并对全体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要不定期地召开专门会议,依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布置和落实新的学术研究任务。在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科学规划和确立学术研究课题。根据历史纪念馆的双重性质和各自所反映的主题历史文化内涵不同。遇上重大课题,就要设立专门课题组,并指定优秀学术带头人挂帅,具体负责重要研究项目的完成。对于一般研究课题的任务分配,则可按馆内具备高、中、初三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具体承担完成不同层次的学术研究课题。这样通过专门课题的学术研究,从而带动历史纪念馆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取得编研出版学术著作馆刊、策划主题展览、编写宣传教育文稿、专题文物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陕西秦俑历史纪念馆做得比较出色,不仅有雄厚的专业研究力量,而且近年来还推出了一批响誉国内外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
三、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术研究队伍是决定历史纪念馆盛衰荣辱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历史纪念馆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奉献。所以对学术研究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科研奖励制度,对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优秀论文、策划大型展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研究人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表彰和重奖,比方说提拔重用、发放奖金、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休闲渡假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其它优厚待遇等。只有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术研究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祖国的文博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郗宝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
要求全区历史教师了解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扎实学习领会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升自身的师德和素养、执教能力和人格魅力。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深化推广 “三步导学”创建高效课堂
强化xx区中小学教师常规质量要求落实,加大 “三步导学”课堂模式推广力度。认真学习 “三步导学”第四次修改稿,按要求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历史课,以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利用好听课笔记本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和研究,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践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3.开展有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按要求做好有关课题的研究,积极引导历史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结合我区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深化小课题研究,加强立足课堂的小课题、真问题的研究,特别突出教学行为有效性和“减负增效”的研究;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和课堂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从无效到有效再到高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4.优化“联片教研”强化集体备课
综合分析在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历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寻找差距和不足发挥牵头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智慧互补,成果共享,积累教研资源,实现联片教研活动的态化、规范化,推进区域教学均衡发展,确实把“每月一活动”落到实处,每次活动都要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有主持、有考核、有资料,使联片教研活动深入优化开展起来。学校对集体备课要加强指导、管理和考核,遵循 “三备”、“四定”、“五统一”的精神。“三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讲人,“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历史学科备课组保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并展开小组讨论,每次主讲教师及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5.转变教研方式推广“网络教研”
全区初中历史教师都要在学校和历史学科中心组指导下尽快建立自己博客工作室并与学科中心组互联,学会上传资源、发表文章、参与评论、分享成果,要定期上传,真实原创,使网络教研得以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后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活动如专题评论、网上评课、教学反思、博客大赛等打磨“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全区历史教师群体成长。
5.关心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为历史教师成长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
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引领作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备课、上课到课下指导方面加强交流与学习,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局面,给他们创造展示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发现培养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利用研讨会、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作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机会,进行重点指导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以弥补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相对薄弱,骨干力量相对缺乏的现状。
2017年眼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眼科护士工作总结在眼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眼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谨求实,服从安排,团结同志,学风正派,工作责任心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关心体贴病人,深受病家信赖。
在医疗工作方面:主要精力用于门诊看病,坚持每周一三四五全天,二上午六下午(除非上课外),周二下午多数时间带研究生做门诊眼科手术。全年共看眼病患者9012人次(加上周六周日上午络驿不绝找上家门来的)接诊超过万人次,收治住院210例,做到了尽心尽职,自我感觉问心无愧,患者及家属都比较满意。门诊量和收治住院病人均居全院眼科第一。
在教学工作方面:给2xxx级七年中医临床1、2班,主讲《中医眼科学》。指导进修医师和实习生25名。一名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一名硕士研究生已按时开题,资料收集过半。今年又新招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编著写作方面:主编《眼病防治大盘点》、参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眼科分册》具有实用价值的眼科专著2部,均已出版并全国发行。另外主编、副主编、参著、眼科专著5部(待出版)已完成初稿。
在科研工作方面:有2项盛厅级科研课题工作正在进行中,为主要参与者,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以第一作者在省及国家级报刊杂志,4篇,第二或通讯作者在省及国家级报刊杂志,3篇;科普文章22篇。
在业务学习方面:2xxx年参加省及国家级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3次,业余时间自费参加了72课时电脑培训,通过严格考试,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三个模块合格证。平时能认真钻研业务技术,自费订阅多种眼科专业杂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购买大量最新的中西医眼科专业书籍,经常去图书馆及上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站查阅搜集资料,广泛涉猎本科国内外眼科医疗动态及进展,认真指导下级医师工作。
在科普工作方面:在网易眼科医师***的博客发表386篇科普文章、散文/其中300篇以上为原创;748句心情。白天,在医院出门诊看病开药方;晚上,在家更新博客,回留言,依靠默默耕耘自己的博客,热心为患者答疑解惑,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和较高的知名度。
近年来在网易博客就收获了204430人次点击率。其中《查眼底预知全身卜、《解除患者病痛,是医者的快乐》等20余篇文章,被推荐到网易首页,曾创单日点击率36177人次,单篇文章阅读35914人次,评论106条的优秀成绩。我要衷心地感谢网易博客的***、编辑,是你们付出了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使我们博客顺利上网;我要衷心地感谢一且关注《眼科医师***的博客》的各位读者和网友,你们,是我努力工作和热爱博客的动力。
2017年眼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
一转眼在慈铭已经度过了近三年,在这三年中有过欢笑有过泪水。在这里我既交到了朋友,又发挥了自己的长趣。这里的每一天对于我来讲都是快乐的,充实的。慈铭对我而言就像一个家一样,对于它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当然它也像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我一天天看着它强大起来。
很高兴在这一年中我完成了眼科的工作任务。这一年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医疗质量是体检中心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搞好
医客关系的基础。因此在面对每一位客人时,我都认真询问病史,与客人交谈,仪器下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益求精,以便于让每位客人都做到小病早防,大病早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里,爱岗敬业,以院为家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
二, 眼科是一个讲究合作的科室,我在暗室里对客人进行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
查时,所有的问题都是反馈给护士,再由护士进行录入到电脑里的。而护士在外屋检查的视力和眼压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我,以便我更快更准确的进行下一步检查。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有扎实眼科知识和反应灵活的护士来配合我。
三, 眼科存在问题:仪器设备落后,眼压计还是老式的,许多客人反应气流太大,
眼睛不舒服。词条需要及时更新,像青光眼这些常见的诊断都没有。北京方面总是反应我们屈光不正这个诊断不合理,我们并不清楚那边的词条模式是什么,应该抽空让我们去那边培训一下,这样就容易统一了。眼科要固定护士,不要总是换人。四楼检线开通以后减轻了一部分压力,但是也存在这问题,上下比例严重失调,建议以后合理分配,便于提高速度和客人满意度。
四, 今后努力的方向
诚然,不足与成绩永远是相依相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客人,为了客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争取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个台阶。
2017年眼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3】
以门诊看病为主,共接诊门诊眼科病人7689人次,收治眼科病友125 人,绝大多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虽不能说每位眼科病人都治好了,但我尽了心,病人也都比较满意。临床带教眼科博士、硕士、学士25人。通过互相学习、帮助,双方都有很大的提高。
教三个本科班,共108名学生,145课时。自制做幻灯片554多个,视频3 个,108名学生,平均考试成绩87.5分,除2名不及格须补考外,绝大多数取得了满意的成绩,有学生称: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好老师之一,让我心中象灌了蜜。
参加了6部眼科专著编写,其中有:《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眼科临证备要》、《眼底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四部正试出版发行。
在《中华实用医学研究》(中华国际系列刊物 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了常见黄斑疾病的辨证在《大众卫生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报》、《家庭医院》、《现代家庭报 》、《求医问药》、《长沙晚报》、《家庭医生报》等发表的科普文章有:小儿斗鸡眼的矫治、眼睛为何会发红?、春暖花开,眼痒当防ˋ春季卡他ˊ 青光眼病人为何要查视野?、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能否说明已治愈、 病毒性角膜炎为何易复发、黄斑出血如何防治、带状疱疹性睑皮肤炎应用如何防治、红眼病进入爆发高峰期、我为什么老长针眼、老年黄斑变性如何治疗、夏季谨防三种眼病 、什么是泡性眼炎、预防近视从娃娃抓起、走出干眼病防治误区、甲亢突眼怎么治、 视物变形是什么病、近视眼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正确认识真假性近、决明子能防治白内障吗? 、弱视与近视的区别、如何防治麦粒肿、讨厌的眼屎从哪里来的、戴近视镜会使近视度数加深吗?、沙眼是眼内进了沙子引起的吗? 、眼冒金星是何因、如何治疗甲亢引起的突眼症等30余篇。
作了二次眼科科普讲座报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老年眼病的防治》给一老一少送去了温暖,反应强烈。
参加了一次国际性眼科会议(第一届国际眼科葡萄膜炎会议)。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项目
作者简介:丁治中(1980-),男,江苏丹阳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严波(1978-),男,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ZX/12B101-11)、河海大学2011年度建设教学团队项目、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84-02
我国经济由重视制造向重视创造转型,设计行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创新人才。艺术类院校、工科院校、综合型大学都开设了设计类专业,但培养模式未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实践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设计人才“一将难求”;另一方面大量应届毕业生缺乏设计经验、专业技能薄弱,就业形势严峻。[1,2]
设计讲求实践,这对于应用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尤为关键。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设计理论灌输,教学内容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践环节也常常是纸上谈兵、虚多实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吸收、整理,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分离
课程体系建设是各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一般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根据学科平台、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将理论教学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将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实践与企业实践。依托学科平台由不同专业的专任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由专职实验员进行实践教学。
设计类专业一般按照大设计、大艺术理念进行课程设置,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共性。河海大学属于工科院校,依托机械学科开设工业设计、数字媒体两个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表1所示。为加强课程衔接、课程更新,根据课程特征构建课程群,使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工科院校基本教学单元人数多,受人员、设备、场地等因素制约,实践课程仍以虚拟课题训练为主。总体上看,理论教学体系严谨、执行有序,实践教学较为机动。
2.“工作室”制不完善
近年来,在借鉴欧洲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基础上,艺术院校率先引入了“工作室”制,即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由教师牵头建立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教学,这一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4]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建设参照相近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教学体系严谨、管理规范,人员、设备、场地配置有序,具备设置工作室的条件但尚未引入“工作室”制。依托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实施“设计工作室”制,可以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二、工科院校“设计工作室”构建
高校承担多重社会责任,满足高校实践教学要求并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工作室”具有多个特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团队,承担教学科研任务;采用设计公司的运营模式,有稳定的设计业务来源,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组成单元,承担纵向项目研究任务。
工科院校一贯重视团队与实验室建设,构建“设计工作室”是一定意义上的资源重组。工作室模式的架构扩大了实验室外延,将实验室与工作室互为融合。[5]“设计工作室”规模小、设置灵活,可以在调整原有人员构成、实验设备基础上进行资源配置。简而言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
1.“设计工作室”设置条件与基础
设置“设计工作室”不能盲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充足的生源、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固定的设计业务来源。工作室以专业方向命名,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微调。工作室校内场地用于教学科研,校外基地用于对接市场化需求。
充分整合利用其他院系资源,进行跨学科协同。以河海大学为例,工业设计专业与机械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在产品研发、人机工程研究方面联系密切;工业设计专业、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有虚拟仿真、图形图像研究方向,只是研究侧重点不同;数字媒体专业、新闻传播系播音与主持专业都涉及影视动画制作与表现,只是数字媒体侧重制作、播音与主持侧重编导。各专业之间持续进行学术交流、设备共享、技术支持等合作,可以进行如图1所示的工作室设置。
2.“设计工作室”人员构成
工作室由教师团队领衔,以专业骨干教师、支撑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以实践经验为衡量标准组建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包含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学科专业方向搭配合理,职责明确,人员配置稳定。
学生是工作室人员主体,在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基础之后通过选拔进入工作室。进入工作室后根据项目需求和自身能力双向选择,因需设岗、以才定岗。各年级学生根据技能水平、承担任务混编为多个小组,每组3~5人,各组均配备固定的指导教师。人员构成动态变化,不同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变化调整岗位及分组。
3.“设计工作室”硬件配置
工作室有固定场所,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分成授课区、设计区、实验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学校已有的设备根据各工作室使用需求进行分配,避免设备闲置。模型制作、摄影、陶艺设备仍然作为公共实验室资源,3D扫描仪、快速成型机、渲染农场、录音室、演播室等可以划归相应工作室有偿使用。多媒体系统、电脑、书刊资料等可通过购置、租赁等方式解决。场地使用、设备购置及使用需要资金投入,主要是由学校专项建设资金、横纵向项目、学生创新项目构成。硬件投入要充分论证,考虑回报率。
三、“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要具有应用性与针对性,注重将理论概念放入实践环节中解决。工作室实践教学强调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拘一格,教学内容以实用的设计能力训练为主。
1.培养目标与要求
“设计工作室”实行项目制,教学科研活动以项目为依托,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设计机构岗位设置情况设定各岗位培养计划,在实践中给出职业规划建议。教学环节分为实践课程与课外实训两部分。实践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实施,课外实训按照企业需求进行。严格执行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及动态变化。实施滚动培养、优胜劣汰,随着能力提升晋升实训岗位。改变知识传授方式,由一对多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对一的指导,营造学生间相互学习的氛围。教学周期大大缩短,不再以教学周次为基准。
2.项目设立与实施
根据教学大纲设立各类项目,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结合,锻炼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推进学分制,加强选课管理,[6]以课程群为基本单元,可以跨课程群选课。有效抑制盲目选课,防止选课过多、课程冲突。
项目实施过程参照企业研发模式进行,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工作室设有两大团队:核心团队与辅助团队。核心团队由教师与高水平学生构成,承担横纵向项目;辅助团队由指导教师、各层次学生构成,承担各类虚拟项目。两大团队岗位设置类似,对应岗位人员构成不同。核心团队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战提升实践能力;辅助团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类似实际项目的虚拟课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适应项目制训练。不同项目的参与人员与实施目标如表2所示。
3.主要优势
(1)虚实结合,以赛促练。设立虚拟项目弥补企业项目类型单一的缺陷,全面提升设计能力。虚拟项目的成果尽可能通过参加各类设计大赛来评价,使评价标准更为客观。
(2)贴近社会,校企衔接。设计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市场竞争的残酷、适应企业研发的节奏。改变实训模式,在校内就可感受企业氛围。“设计工作室”的地点位于校内,人员熟悉学校制度、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校企衔接。
(3)多学科交流,拓宽视野。设计无处不在,很多领域都与设计存在交集。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深入了解各种设计需求,深化设计专业内涵。以河海大学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机构具有水利行业特色且在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等领域需要专业设计师。
四、结语
设计行业发展迅猛,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理论教学成果显著、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但其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设立“设计工作室”并进行实践教学。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江鸣,徐晓丽.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探讨[J].艺术百家,2012,(7):414-415.
[2]权力涛.艺术设计实践技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装饰,2011,(10):133-134.
[3]郭会娟,汪海波,谢能刚,等.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128-129.
[4]陈教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J].艺术百家,2012,
(2):233-235.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情绪工作;正向情绪工作素养
情绪工作是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不当情绪工作极易给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效应。近年来国内对于教师情绪工作的研究开始起步,但对于教师需要怎样的素养应对情绪工作,以及如何促进这些素养的养成还没有看到比较详尽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拟在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情绪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阐释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新概念,再对促进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养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教师情绪工作研究和促进教师健康幸福做出一些努力。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工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工作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不同。后者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情绪,它不受课堂教学要求控制,也不具有工具性目的。而前者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它是受课堂教学要求控制,具有工具性目的,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课堂教学要求的情绪规则(注:本文把这种情绪规则称为“正向情绪”),不断通过调节、控制自己情绪,去感受自己情绪和表达所需情绪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教师感受到也表达出“正向情绪”,称为真实情绪表达;(2)教师没有感受到但使自己表达出“正向情绪”,称为假装情绪表达;(3)教师感受到“负向情绪”(指与课堂教学要求的情绪规则相违背的情绪,往往指消极情绪),但没有表达,称为负向情绪压抑表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进行情绪工作:(1)表面行为,是指当教师内心感受的情绪与“正向情绪”不一致时,通过调节情绪的可见方面,如手势、声音和面部表情等,使情绪行为按照“正向情绪”的要求表达出来,但是,此时教师的内部情绪感受并不发生改变。教师的这种情绪工作策略关注的是自己的外部行为,是一种暂时的假装情绪表达或负向情绪压抑表达。(2)主动深层行为,是指当教师的内心感受的情绪与“正向情绪”不一致时,教师通过积极思考、想象和记忆等内部心理过程,激起或者压抑某种情绪,使真实情绪体验与需要表现的情绪相符合,并通过行为体现出来。当教师运用这种情绪工作策略时,教师的内部感受和外在行为都发生改变。(3)被动深层行为,是指当教师内心感受的情绪与“正向情绪”恰好一致时,教师表现出与表达规则相一致的情绪行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工作对自身的影响:情绪工作为教师的自我表达提供了舞台,当教师这一需求得以满足时,教师通常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当教师内部感受和需要表达的情绪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情绪不协调,导致情绪矛盾与情绪压力等不良结果。教师情绪工作的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表达策略都与情绪耗竭和身体不适相关,对长期结果而言,表层行为比深层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要求隐藏或抑制自身真实感受,以及不断监控自身的行为表达来伪装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正向情绪”,表层行为引起教师外在表达与内心体验更大的不一致,耗费了更多的心理资源。教师的主动深层行为也涉及到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对自身感受进行深度调整,但它将内在感受和外在表达调节为与课堂教学期望相一致,从而降低了情绪失调程度。而降低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正向情绪”的认识、理解、认同和转化的程度。教师的表层行为和主动深层行为的过程不仅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且由于这种要持续保持表达“正向情绪”所付出的努力和不愉快,很有可能导致教师情绪耗竭和心理压力倍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维持被动深层行为,同样需要付出努力,但由于此时教师原有内心感受和表达情绪是一致的,也即都是“正向情绪”,相对表层行为和主动深层行为,它需要付出的努力要少些,引发的负向效应也要小。因而,从对教师身心影响而言,被动深层行为是教师较理想的情绪工作策略,教师具有较强的正向情绪工作能力,尤其教师本身就具有“正向情绪”,有利于有效降低情绪工作给教师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教师具有正向情绪素养、具有较强的正向情绪工作能力,是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操作层面界定,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感受和表达“正向情绪”的素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本身具有与“正向情绪”相一致的内在情感,并能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需要恰当表达这种正向的情绪感受的素养;另一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内心感受与“正向情绪”不一致时,教师能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感受,使其与“正向情绪”相一致,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表达情绪的素养。
在此暂且假定课堂教学要求的“正向情绪”是正确的、合理的、可行的,那么,一位具有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教师至少需要以下三方面的素养:(1)知识方面素养。清楚“正向情绪”的各种规则要求,熟悉各种调控情绪感受和表达情绪的方法策略等,这方面素养解决教师“知不知”的问题。(2)能力方面素养。能够根据“正向情绪”的各种规则要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较好调控自己的情绪感受,熟练应用各种方法策略表达所需情绪等的能力,这方面素养解决教师“能不能”的问题。(3)观念、信念、情感方面素养。由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师生观,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较容易生发或理解、认同“正向情绪”的内心情感,对遵循课堂教学情绪规则要求充满着积极的态度。这方面素养解决教师“愿不愿意”的问题。
具有良好的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教师,往往具有正确的观念,坚定的信念,正向的内心情感,掌握“正向情绪”要求,熟练情绪工作方法策略、技能技巧,遇到内心感受与“正向情绪”不一致时,又善于通过正确观念的指引,激发正向情绪或消解负向情绪。这些素养,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更多的表层行为,更多地进行被动深层行为,表达真实情绪;或者由于具有正确观念与较强的情绪工作能力,不需要耗费太多内在资源,就能够较好地完成了主动深层行为,这有利于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绪工作负荷,对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教学生活质量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促进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养成的一些建议
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包含着知识、能力和观念、信念、情感方面的素养,也即促进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养成,不但要解决教师“知不知”、“能不能”的问题,还要解决教师“愿不愿意”的问题。而过去在对于教师发展问题上,更多关注促进教师的“知不知”、“能不能”方面发展,而较少注意教师的“愿不愿意”,而后者的解决,不仅需要通过教师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更需要营建一个有利于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养成的良好环境和教师自主自觉的努力。
1.教师教育应正视教师情绪工作,注重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培养
情绪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情绪工作素养是重要的教师素养之一,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要正视教师情绪工作,注重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培养,这些应当成为教师教育的共识。开设“教师情绪工作”有关课程,引导准教师或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工作,学习教师的情绪表达规则,掌握情绪工作的方法策略、技能技巧,培养正向情绪工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师生观等,坚定教育信念,涵养正向的内心情感。
2.政府、社会应为教师正向情感的涵养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教师是一个社会角色,受到社会的期待,也同时受到社会的评价与奖赏,这些是教师赖以生存的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观念、信念与态度,进而建构着他们关于教师这一职业的假设、信念与情感。当前一方面泛滥着扭曲教师形象、贬低教师职业的社会文化,使“师”为“世范”的教师职业理想遭遇现实的尴尬;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将教师“神化”,并由此制造出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规则来要求教师去遵循,这种过高的社会期待既不公平,也难以实现。这样的社会文化必然难以促进教师正向情感的养成。因而,政府应完善并确实落实保障教师权益的政策法规,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导引正确的社会舆论等,为教师正向情感的涵养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3.学校领导应为教师正向情感的涵养发挥强而有力的促进作用
学校领导作为权力符号,有着对教师的聘任、职称晋升、评价等权力,而这些权力又与教师的生存密切相关,教师为了满足需要,更多时候要向这些权力妥协,或者说向代表着这些权力的学校领导妥协。可见,学校领导是直接影响教师正向情感的关键人物。因此,首先,学校领导要怀有并善于充分表达对教师的包容、接纳和喜爱之情,教师则从这种被包容、接纳和喜爱的感受中,不断增强自尊感,这种自尊将驱使他们努力遵守课堂教学规则的要求,加强行为自律,以期巩固和强化所获得的包容和接纳,赢得更高水平的自尊,进而扩充有所归属的感情。而所获得的自尊又不断生成自信感,强化对工作任务目标的追求和投入,使情绪工作获得更强的动力。其次,学校制定的各项规范制度,包括所谓的课堂教学中的“正向情绪”要求,要具有人文性,充分体恤教师情感。再次,注重营建好的学校文化。好的学校文化一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能引导所有学校成员向上的信念与追求,这样的学校文化必然会孕育与催化教师的正向情感。
4.教师个体应自主自觉修炼自身的正向情绪工作素养
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表明,外在于教师自我的工具性和受他人规约的被动式开展的教师教育,是很难真正促进教师素养提高的。因而,促进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养成,不可或缺教师主体在其中的自主、自觉作用。首先,教师应主动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用正确观念与思想武装自己,坚定教育信念,保持积极乐观的教育教学态度。其次,教师应正确认识与对待课堂教学的“正向情绪”要求。尽管有时规则要求是基于教学管理目标定位,较少考虑教师的感受,但也应认识到这些规则是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好师生关系应该遵守的规范要求。接受并内化它们,会使教师自动自发地按照它们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表达适当的情绪。这样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绩效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教师较好地掌控自我形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减少了情绪工作带来的负效应,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再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应是教师修炼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情绪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实现场合在教师自己与学生交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两者之间直接关联的行为,就无所谓教师有否情绪工作素养。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知道或能够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么做,而是当通过师生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产生的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对学生的依恋与悦纳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自己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愉悦或关切。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关键词】急诊;护理工作;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19-02
护理工作压力是指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心理状态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既可来自工作环境也可来自工作人员本身[1]。既有来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变化的压力,又有出自护理工作本身及护士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
研究显示,来自护理工作方面的压力是我国临床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2]其中工作量太大在大多数调查中居首位,其次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应对能力差、工作满意感低等,另外,患者和家属的要求过高、薪水较低、护士的地位太低、躯体健康状况不良等也是护士普遍存在的压力源。张丹[3]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了101名临床护士,结果显示排序前五位的工作压力依次为:担心工作出差错、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病人突然死亡、工作量大。有人对22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发现46.9%的护士处于高压力水平下,护士压力源主要来自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以及病人护理方面。
本文结合本院特点,以急诊科42名护士为对象,采用自制的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1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1.1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对压力源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为采取相应的调适对策提供支撑。
1.2研究对象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的42名护士。
1.3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工作压力源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经数理统计得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程度,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4研究结果
调查中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得分情况见表1。排在前二位的是护理职业与工作性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与国内许多对临床护士的研究结果总体相似,但压力源子条目中的排序有所不同,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和事故的排位提前。
2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产生的原因剖析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产生的原因,除了与其他科室临床护士具有相似性外,主要还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的特殊环境有关。
2.1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较低
由于传统的社会偏见,护士职业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尊重。体现在:病人在出院后往往会对治疗医师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承认较少;媒体对护士的正面宣传不多;即使在医院,护士的地位也较低,提拔机会很少,护士长差不多就到顶了。
2.2经常倒班
大部分护士为女性,不分昼夜值班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规律,给生活及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在多数医院的急诊科,夜班护士偏少,加上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造成夜班护士工作量大、风险高,这已经成为护理工作重要的压力源。
2.3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和事故
该情况在急诊科表现尤其突出,遇到有的病人送入医院时已经或接近死亡,虽经全力救治但仍无法挽救生命时,家属往往接受不了这一事实,仍竭力要求继续抢救,并将病人的死亡迁怒于护士,甚至辱骂、威胁护理人员。护士处处谨小慎微,时时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及出现差错和事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2.4工作量太大
首先由于急诊科突发事件多,节奏快,病人病情复杂多变难以预见,急诊科护士常常无法按时下班,经常倒班,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其次,随着护理内涵的扩展,护士承担的工作不断增加,如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质量控制、健康教育、临床带教等多项工作,而护士的编制并未增加,这已成为护士工作量大的重要原因。
2.5深造的机会较少
从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体制来看,给予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它卫生专业人员相比,护士深造的机会微乎其微。部分医院管理者重医轻护的思想较严重,加上护理人员紧张,所以对护士外出学习和深造设置诸多条件,成为限制护士发展的主要压力源。
2.6工资及福利待遇低
国外护理学家认为,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及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较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存在较大差距,长期脑力与体力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不平衡是造成护士压力的重要的原因。
2.7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
急诊科是急危重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的科室,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场所。急诊病人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一旦护理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年长护士更易出现疲惫感。工作场所拥挤、混乱、工作无规律,急诊应激事件多,噪音大也是重要的原因。
2.8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急诊科护士常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病情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观察上,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解释,会引起病人家属的不满和误解。另外,急诊工作具有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矛盾多的特点,就诊具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特殊性,对此病人及家属缺乏理解与尊重,导致工作压力增大。
参考文献
[1]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3-5.
研究生科技小论文格式写作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来写,其实论文的写作都是有技巧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的论文写作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研究生科技小论文格式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一、科学研究的两个关键因素
1、科研思维:我老板一直跟研究生说“一定要做scientist,而不能做technician”,然而这一点往往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最容易被忽视。一般都是老板提出新idea,然后分工,每个研究生可能仅做其中某个环节或者是按照到导师的思路逐步去做,再加上研究生本身在实验操作上可能一开始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适用新环境和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可想而知,最终仅仅培养出一位“优秀技术员”,这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尤为突出。但是,科研思维就像人体中的包含大脑的躯干,更加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离开了他,最终科学研究将会停滞不前。
2、实验技术:有很好的idea,没有很好的实验条件和技能强的技术人员,科研思维也会变成“空想”。也许我们均没有国外实验室那样高顶尖的实验仪器,有的实验室还可能没有专门技能的技术人员,全靠研究生一届一届地带着的干,时常会出现技术脱节。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实验;若实在实验条件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搞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通过科学思维来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即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二、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学得更多
1、多付出。“不付出,你就很难获得更多”。在我接触的研究生同学中,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十分突出,不知是当前独生子女带来的、还是深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所引起的。实践中这些人表现为“先收获再付出,甚至寻求不付出而有所收获的捷径”。然而,另一些人在表现“先付出再收获,甚至不求收获的付出”,与人相处融洽,虽然每天处于繁忙中,但最终的收获是很大的,甚至终生受益。——学会了许多实验技能。“在帮助别人实验的同时也为自己后面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多交流。“不交流,你就很难飞得更高”。研究生阶段中,许多研究生惧怕自己的导师,不敢主动与老板进行交流,这将会导致这部分研究生最终可能连自己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可能都不知道,这会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时常发生。如果在不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仍然保持本科生的自学精神状态,那将会导致许多实验挫折的重蹈,更不要学他人的其他优点了,永远站在理论、书本的层面上,没能充分结合实践,最终是难以超过他人、难以成功的。——掌握了科研思维和许多实验原理。
3、多谦虚。“不谦虚,你就很难交到朋友”。在日常交往中,我深深体会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什么?对方谦虚,我可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道出来与他进行分享和交流,他也可能从中学到他还没掌握或没理解的问题;但相反,我可能就不会说的太多,而且他也不会让你说的多,否则他就不叫“骄傲”。一次,我的一位师兄的论文答辩PPT,老板要他给我看看,帮忙修改一下,我是十分认真地通读了几遍,提出了我认为十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没想到他找了十个相应的理由把我的建议一一否决(因为我自己还没答辩,也可以理解。但我参加过国家级PPT大赛和给大学生多媒体上课),我只好忍痛点头说他说的有道理。后来,论文答辩的当天,导师把他PPT看了一下,提了许多和我一致的意见,唉!——做人也是一门学问,许多人这方面很欠缺。
4、自我加压。“不加压,你就很难取得成功”。这样的事例我见得太多了,从书本上的“伤仲永”到我亲眼所见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等等,无论在人生哪一阶段,只要你松懈下来,你的同学、同事,甚至后来人都会把你丢得很远。这些例子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全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样,研究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起始,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去学习、探索未知。——压力变动力,动力变能力,能力变效力。
三、科研实践中技巧汇总——详见下文
1、如何为申报基金奠定基础?
1)科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基金资助。科研工作者可能会经历校/院/所基金、省/市教育厅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863和973、国际合作项目等等申报,这些基金/项目的成功申报可能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基础。
2)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要把学习成绩弄好了,只要发表几篇论文足以毕业了,“我行我素”不一定会影响到你什么,更加感受不到周围的巨大压力;但进入社会后,如果你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地埋头苦干,可能很难快速地实现你的终极目标。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只能不断地学会适应环境;对人的成功来说,情商和智商都十分重要,需要双重发展。
3)结合以上几点,打好基础的方法:一方面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加与你本专业同仁的交流,如通过你以前的老板、同学或现在的同事、领导等等,通过交流,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新的知识,甚至是前沿领域,同时也可让人家留下你的好印象(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同等情况下,可能会优先资助你)。当然,选择考博或出外进修可能更加方便与牛人的交流,可以考虑。
2、如何顺利开展长期实验(慢性毒性实验)?
1)长期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一旦实验成功,受益很大,发表文章也颇受欢迎;当然,也有很大的风险,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为何开展长期实验?首先,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离不开长期实验的开展,如肿瘤、高血压、成年疾病胎生起源学说验证等。其次,许多新化学品的慢性毒性评价需要开展长期实验,如一般毒性中的慢性毒性和致癌作用评价等。最后,急性毒性实验仅仅代表某一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不能代表该化学品的其它毒性。
3)要顺利开展长期实验,必须做到:首先,研究设计全面,包括研究目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质控、实验指标的确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难题等。其次,做到各方面充分准备。课题负责人和成员要多请教相关熟悉专家和老师,让他们传授经验和教训,同时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合理安排、动物和试剂的预先订购、实验过程的盲法进行、定期对前面实验的总结和下一步实验的计划等也要准备。最后,慢性实验中收集的生物材料十分珍贵,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或其它生化实验之前,若方法不成熟,可以用急性染毒处理收集的材料先进行实验,当方法成熟之后,再对珍贵的慢性实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另外,一定要密切观察实验中研究对象的反应,尽量避免实验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灵活应对实验中的不良意外发生。
3、如何为课题组开辟新方向?
1)尽管我年资不大,但是我研究生阶段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改变:肝脏毒性研究——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神经发育毒性研究。前两个方向分别均发表了2篇SCI论文和好几篇中文论著,每一次的更换方向,我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相关的精华。所以,我还是有许多经历与大家进行分享。
2)研究生为导师开辟新方向的难点所在:导师本人可能也对这个新方向不熟悉、研究生本身对科学研究把握能力有限、研究生实验时间较短(一般1-3年)、许多新的实验平台需要建立、对本方向的研究动态尚需要时间来不断学习等等。
3)研究生想为课题组顺利开辟新方向,必须做到:首先,大量阅读与新方向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以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其次,逐步建立新的实验平台,由易到难、由宏观到微观,甚至可以先重复别人的研究,以验证你所建立的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研究设计前和实验期间要多与该领域的专家、老师、同学请教,同时经常与导师探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或许过来人的一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少走许多弯路。另外,开辟新方向的研究生最好先发表1-几篇论文垫底,以防影响顺利毕业。因为开辟新方向是有风险的,倒不是一定失败,而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定在短时间能。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实例:本人几年前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一窍不通,完全从0开始,更不要谈有创新思想。但是付出、交流、努力、再学习的全过程,让我初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例如,几年前我给大学生上课,只能是理论加理论,学生很乏味,但我尽力了,学生也可谅解。现在给学生上课,我经常结合科研实践,大谈专业前沿知识,能全程把握课堂的学习气氛。当然,更主要我也发表几篇SCI论文、获得过国家级奖励,让我很自信,也鞭策了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再学习。
2)我从过去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到现在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热点研究内容,如成年疾病的胎生起源学说的进一步验证、纳米毒理学、组学研究、毒物的兴奋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总结几点如下:自我上进的心、多与自己导师和其他有影响的老师交流学习、多参加国内/国际大会进行交流、大量阅读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外文文献、定期阅读高影响因子的文献(如nature、science、cell、Plos等,他们中许多文章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内容的导向)等。
3)宏观上,一味重视研究基础,那无科研基础、但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课题研究者永无出头之日。我曾看到一普通学校的老师的早期标书及其后来标书的申请过程,第一份标书他一点基础没有,但标书很好,评审专家给了他小额资助,正因为这一资助,后来他连续获得两项面上项目的资助,现已经发表几十篇SCI论文。若开始扼杀了他的第一份标书,我想他后来很难建立很好的科研基础。我认为每个人的研究基础都是从0开始的,而不是像海归或大老板那样有基础。国人为什么一直拿不到诺贝尔医学奖?我想这可能是主要原因,太看重以前的工作基础,扼杀了许多人的创新思维。
5、如何提高实验技能?
1)勤动手。这一点刚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可能不好适应,因为本科生实验多是老师准备好,学生只要做一下就行了。而研究生阶段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整理收拾等均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生阶段有许多方法值得学习,如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常规的试剂配制、动物的选择和染毒处理、生物材料的收集等,这些都离不开不断地动手锻炼。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 实践 可行性研究
装潢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非常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工作室这种形式能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依托,工作室形式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独立招标、独立设计、独立制作的场所,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发挥专业特长,培养装潢设计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高校装潢设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装潢设计工作室是只由教师作导师,学生自己组建的从事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专业项目工作室。工作室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设计项目的能力;了解项目运行的全过程;时间设计理论到设计产品的研发过程,其最终的设计成果属于学生。目前,我国高校中,装潢设计专业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许多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发现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实际操作要求,对专业相关数据没有了解,对市场不熟悉,难以与客户沟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装潢类学生缺乏实战经验,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没有一种更好的形式,可以把他们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加以熟悉和提高。
装潢设计工作室既符合政府对高校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提出了要求,又与市场保持联系,并能创造经济效益,对该专业学科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设计工作室最早形式出现在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The Bauhaus school of design),被称为“双元制”,将学生确立为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工,提供在企业受训的机会,建立职业引导机制,学生的企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设计工作室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装潢设计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必然要求。工作室的建立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统一,从心理学、市场学、美学等多个角度对建立设计工作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开创更符合设计学科发展的新型实践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的教育体系是一套成功的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他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设计、社会、商业三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艺术改变世人的既定设计思维模式。这是现代设计工作室形成的雏形,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试用,在西方,许多设计学院始终延续着这样的模式,从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学生从技能和心理上都做好进入社会的充分准备。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时候接触实践操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我国,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实行了导师工作室,让学生紧随社会步伐、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开创新思维,同时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师生共同进步的局面。设计工作室具有“实战性设计”的特征,使学生有了明确实际目的,找到了设计的具体对象,有了创作方向,行动更加针对性,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和驾驭设计,创造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设计,使装潢设计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学科。
我们学院应该建立多个设计工作室,由教师牵头,集合学生,把设计项目引进课堂,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主要是以设计作品的形式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学习,了解了自己的设计水平状况,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客户与设计师的关系进行对话,老师再以客户的身份提出质疑。通过老师学生多角色的相结合的方法来共同完成设计,意在让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感受到浓郁的设计氛围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设计鉴赏能力和设计说服力。这些工作室还可以依托企业和工厂,把学生的创意第一时间制作成产品,然后进行市场推广。通常情况下,工作室模拟公司企业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是“产”、“学”、“研”相结合,内部成员分工合作,有固定的时间作业流程表,同时,工作室由教师负责做理论性指导和结构性调整,把课堂教授带到工作室,参与设计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学生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实践,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
发展成熟的工作室最后都向公司化发展,成为正规的设计公司,高校学生成为其中的设计骨干和管理高层。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工作室系统的指导理论和监管制度,工作室和课堂教学存在脱节和冲突。
综合而言,目前,在高校装潢设计学科创建设计工作室,有利于设计专业学生发展独立创新设计思维,培养独立创作能力。如何运行和管理设计工作室,如何通过工作室来升华课堂教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不过,有几点必须在工作室建立之初就要确定的:设计工作室的功能和任务设定;对装潢设计工作室现状调查与分析;设计工作室自身发展问题:包括时间、经费、人员结构和管理机制等;教师在设计工作室的作用和任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通过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思维转化为生产力。
作为一门独创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装潢专业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重要,高校装潢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兼具创新思维能力、动力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设计工作室给学生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平台,学生能自由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创意到成品的过程。工作室由教师牵头,制订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工作室由明确的管理制定,人员分工明确,有完整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创意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设计工作室可以有一个固定场所,也可以提供互联网工作。工作室设计项目分为虚拟项目和社会项目。虚拟项目由教师指定主体,比如设计院系校徽、设计各系系标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学校和系科网页等。社会项目是以工作室的名义对外接受设计项目,比如参与“中国征集网”等专业设计征集机构的作品征集,参与政府、公司企业面向社会的公开征集项目。这两个途径是工作室业务的主要来源,它有别于设计公司,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装潢设计工作室在高校教学中的建立,为培养装潢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参考,能促进设计类学生更加系统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它涉及到“产品”、“设计”、“人”三者的关系,也研究“实用性教学”、“应用型”、“社会需求”的关系,为设计学科的成果转化开辟了一条富有创新的道路。
总之,从市场体系中补充新的知识,获得新的信息反馈,整合学院以及社会的资源,缩短设计从思维导产品的过程,带动教学科研的提高,使设计产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