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税务风险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税务风险论文

第1篇

淡薄的依法纳税意识是企业内部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均以税后净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财务目标,因此在税收领域促成了企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的动机,主动地违背涉税法律法规,企图通过违法行为来降低税负的,最终遭受相应惩罚。另一方面,在处理税款征纳关系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企图通过一味讨好和迁就税务机关而放弃税法赋予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当企业和机关税务人员对某些税收规定存在不同理解时,为了不得罪主管税务机关而甘愿顺从个别税务人员,导致其多缴税款或留下隐患。

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就不能较好把握税法的立法精神,在对某些方面条款的理解和运用上就会出现偏差,即使主观上并无偷逃税款的意图,但仍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上升。另外,由于企业税务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较低,尤其是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没有及时更新,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为违背新税法而少缴税或因为没有用好用足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多缴税。例如,税务人员在作税收筹划方案时,筛选出的方案就可能并不是最优方案。

企业外部的原因

1.税法自身不明确且多变

税法自身具有不明确和多变的特性是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外部原因。不明确性并不是我国税法的特性,而是世界各国税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对某些模糊、不明确或易产生歧义的税法条款进行理解时,纳税人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采用相应的税务处理办法。从字面意思分析来看,纳税人并未违背税收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责关系并不完全对等,法律明确规定“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这就使得对于这些不明确的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的解释与税务机关的解释不一致,那么纳税人将只有听从税务机关的处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过快。有时一条规定刚出台,马上又补充附加条款,甚至朝令夕改,而新出台政策信息又未及时传达到企业,导致企业沿用旧规定,或面对频繁变动的税收规定无所适从,这也导致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2.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单个企业不可能独立开展业务,必然要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发生往来联系,这样各行业各企业就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社会关系环境即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在涉税方面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但是目前看来,整个市场上不开发票、虚开发票、代开发票、不索取发票等现象层出不穷,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挫败竞争对手与税务机关勾结以偷逃税款。这些进行非规范操作的市场主体行为必然连带影响并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全方位树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尽管税务风险是客观且普遍存在的,但它同时又是可防可控的,企业应该提高全员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其中就明确规定“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该内容的指示,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领导层起到带头作用。而且,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局限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税务处理和制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还要扩大到企业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和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凡是与税务有关的岗位和人员都要树立起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把不可避免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2.组建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

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企业应组建一个高素质的税务工作人员团队。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对现有税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比如,委托高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税务工作人员设计财务、会计、税务相关理论和实务能力提升的短期课程,或为税务工作人员交费报名参加社会中介机构开办的短期培训班,还可以跟税务机关申请让其委派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到企业进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宣讲培训。其次,制定既合理又诱人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水平的税务人才,并提供其施展才华的空间。高水平的税务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税收筹划等重大方案的制定掌舵,还能在普通涉税业务处理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尽量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第2篇

纳税风险对企业的成本影响是相当大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房地产行业的高税负使企业纳税的风险程度加大房地产行业主要开发经营活动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房产施工与建设,工程验收和结算、房产销售等,涉及内容广泛,业务多元,投资主体复杂,资金来源复杂,跨越周期较长,这就使得房地产行业呈现出高成本的特点,其中高税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房地产涉及到的税种主要有八个,包括契税、耕地占用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尤其在销售阶段承担的税负相当高,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里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不同行业的八家企业,对他们2010年的税负水平进行计算,为便于比较,所选择的企业均缴纳5%的营业税。从表1可见,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行业,其中两家房企(京能置业、浦东金桥)的税负达到24%-25%左右之高,而平均值也达到近18%。因为统计样本数量有限,这个均值趋于保守估计。房企的高税负,使得风险程度加大,一旦企业出现缴纳失误,则造成相应的罚金、滞纳金金额也相当可观;或者企业未充分使用税收优惠所引起的经济利益损失也相应更大。

通常情况下,预征政策是调控非市场情况低价获取土地和非理性房地产市场价格情况下房地产暴利的有效措施。但随着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出台和房地产土地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越来越规范和理性,房企的实际盈利能力愈来愈趋于合理水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预征政策对房企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可能导致预征的土增税和企业所得税超出企业实际应缴税款,在现行征管体制下,实际操作中多缴税款难以退还或根本无法退还使得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预征与过去纳税方式相比,房企必须提前付现,在从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下,进一步加大房企的现金流风险。税收清算政策是存在许多局限性和针对性,比如土增税,既要求房企及时清算,又不允许提前合理计提未完工配套设施;既限制房地产企业信贷,又不允许房企按实际扣除资金成本等;此外,土地增值税清算相较企业所得税清算时点的先后也会给企业税负带来较大影响。

房地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税务风险控制,即税务筹划之所以具有可行性,主要原因如下。比如土地增值税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利用这个优惠政策对土增税进行筹划,可以利用销售定价临界点筹划法,就是建立一个计算模型,计算出房屋定价,使得增值率控制在上述20%以内。举个例子来看,设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为C,根据税法扣除项目规定,项目开发期间费用按照C的10%扣除,财政部加计扣除为C的20%,设项目销售收入定价为P,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6%,建立一个不等式:[p-(C+0.2C+0.1C+5.6%P)]/(C+0.2C+0.1C+5.6%P)≤20%解出不等式方程,得到P与C的关系为:P≤1.67C也就是说企业销售定价小于其土地费用及开发成本的1.67倍时,可享受到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免税政策。当然这只是一种数量关系,实际中企业不可能仅为了减少税额而降价,当项目市场行情很好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赚取超额利润来弥补税额的损失。那么就需要计算出企业应提价到什么水平时才能抵消税额增加的成本。再设提价额为A,提价后增加的收益为:A-0.56A,而随之增加的土地增值税为:[P+A-(1.3C+5.6%P+5.6%A)]*30%建立不等式:A-5.6%A≥[P+A-(1.3C+5.6%P+5.6%A)]*30%,由之前P=1.67C带入上式,得A和C的关系为:A≥0.15C。则可见,企业提价的范围应当在成本的1.82倍以上(1.67+0.15=1.82)。这样计算可以看出,企业定价时可以借助于税务筹划来减少税负,这个范围就是定价避免在土地费用和开发成本之和的1.67—1.82倍之间。我们把1.67倍称为免税临界点最高定价系数,1.82倍称为较高收益临界点最低定价系数。如果企业缺乏相关人员和税务筹划,定价范围在1.67—1.82区间内了,就会多缴纳土增税,无谓的加大税务成本。

房地产企业在对项目开发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成本核算对象划分是否恰当,成本费用归集科目是否准确,成本分摊方法是否合理等,均会对其最终税负产生影响。仍以土增税筹划为例:一个房产公司开发一个项目,土地价款19.85亿元,其中政府土地收益为8.38亿元,土地开发补偿款为11.47亿元,开发成本发生了13亿元。项目共有24万平米,其中有12万的政府回购房,12万商品房,少量商业。由于税法相关规定,政策性房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政策性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土增税应当分别核算。所以该房企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后,希望政策性用房最少的分摊到成本,由商品房多分摊成本。怎样既可以有效减少税负,又不违反税法精神呢?财务人员采取了如下核算方法:政策性用房不分摊政府土地收益,只分摊土地开发补偿款(前提是还需要得到主管税务机构的认可);此外,分摊土地成本按照占地面积法而非可售面积法进行。整个项目占地99000平米,政策性房的占地面积为25000平米,商品房及其他为74000平米。开发成本按照可售面积进行分摊。这样核算的结果是土地增值税免税。如果按照一般核算方法,即政策性用房和商品房对土地成本平均分摊并且采用可售面积法分摊土地成本,则需要缴纳土增税3亿元。可见核算方法的选取对于土增税的影响空间有多大了。

房地产公司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建立健全有效的纳税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这首先需要制度建设,制定税务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的税务管理权责、流程及要求等;其次是落实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再次是设置业务指引,即操作指南,使实施起来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对重大涉税事项的报告制度。

第3篇

由于企业运营中面临着很多风险,税务风险是其中重要而特殊的风险。随着纳税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纳税意识也不断增加,企业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可以让企业及时发现交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合理合法的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有利于在减轻企业税务负担的同时也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企业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常对企业进行纳税风险控制和税务审计工作,可以让企业依法纳税减少企业因税务带来的经济损失。

3.企业进行自身税务风险防范可以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减少信用损失。如果企业因为主客观原因没能及时缴税纳税,被税务部门认为是偷税逃税不仅会被罚款,交滞纳金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信用有很大的伤害,降低企业的信誉。所以,企业自身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

4.税务风险是极有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的人员的变动,造成工作人员的不安,使得人才损失加大。同时也是有可能导致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承担刑事责任。通过税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管理人员的错误,减小和消除税务风险可能给管理层造成的损失影响。

5.税务风险防范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税企关系,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企业通过税务风险防范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减少人员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尽管企业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很大,我们也不要觉得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如洪水猛兽,无法战胜,对待税务风险,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正视它,了解它,以及做好防范措施。

1.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企业的种类很多,所以每个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时候要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防范措施的实施,不能生搬硬套,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企业在实施税务风险的防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的税务防范的全过程都要依法守法,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不能违背法律法规,不仅要遵循税法规定,更要在过程中兼顾其他法律和法规,以免为了避免税务风险而犯法。造成更大的企业风险。

(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它可以用来衡量某种防范措施是否可行,以便企业选择更加经济有效的防范措施。

(3)整体性原则,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不是单一独立的行为,而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不单单是企业某部门某职员的责任,更是企业里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全体成员的参与,所以,在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时要考虑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

2.税务风险的回避要从宏观入手,避免减少税务风险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转移和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3.宏观方向只是指导企业的税务风险的防范,企业自身要从经营的角度去防范,一般来说企业的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变化,所以,树立企业文化中的诚信意识也是有效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三、结束语

第4篇

企业在境外遇到涉税纠纷、歧视待遇时,往往采用“息事宁人”的方式,大部分企业选择顺从当地税务机关。寻求我国税务机关帮助的企业不到三成,未能充分利用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维护企业权益,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

二、海外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意识,严格履行合规纳税义务

企业应对被投资国财税体制和税法充分了解,对于企业涉及的业务活动涉及的税种,适用税率及计税方法,纳税申报的要求等进行专业判断,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同时企业需按当地要求履行注册手续,定期进行年检,履行企业合规申报和税款缴纳义务,完整提交纳税申报表和相关财务支持文档。

(二)规范企业法人管理和财务核算

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司治理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完备法律文档,做到内部交易和资金调拨有合同可依,或有法律文件支持。在此基础上,保持完整会计记录和报表,必要时经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三)加强转让定价管理

公司应满足关联交易、资金流动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要求,减少不必要关联往来。注资、分红、借贷款,均有法律文件、董事会决议或会议纪要支持。对于重大关联交易,税务提前参与评估方案,需要时引用顾问支持。对于转让定价监管严格的国家,建议公司对于重大关联交易,定期出具转让定价报告,详细记录交易类型、交易金额,定价方法评估过程等,年度终了及时出具同期资料报告。

(四)做好和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税收政策盲点依然存在。有些欧洲国家,如荷兰,税局的处事方式相当灵活,并倾向于与企业协商处理涉税事宜,企业应多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取得主管税务机关的理解和支持。预约定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转让定价调整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务的不确定性。

(五)运用税收协定保护权益

企业应主动关注中国、投资平台公司以及投资国之间的税收协定,积极发挥税收协定在维护国家税收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职能作用。企业在境外遇到涉税纠纷、歧视待遇时,应及时向我国税务部门反映,并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由税务总局与缔约对方税务当局展开双边磋商,通过政府间正式的磋商机制来解决税务争端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经济利益。

(六)充分利用“内脑+外脑”两种资源

企业应结合公司业务特点、投资渠道和主要运营国家情况,加强税务人员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所在国家的财税制度以及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签定的税收协定情况,培养适应企业“走出去”的专业税务人员。同时也可以积极借助专业税务咨询机构的技术力量,合理使用、调配企业内外部的专业资源。“外脑+内脑”的模式可使企业扬长补短,更好的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三、结束语

第5篇

(一)人为操纵利润造成税务风险

从有关资料可以得出,很多上市企业为了再融资发行了配股、新股,重组了资产,瞒报了实际经营业绩,防止在退市中遇到的风险。甚至为了与市场炒作想配合,会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利用会计做虚假报告,或以关联交易的形式,有目的性的对企业各阶段经营利益进行调整,人为控制利益分配,导致存在潜在税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优先运用会计手段,这样带来的后果必定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具体表现在企业账面收入不够真实,成本从预算到结算也处于不是状态,从而造成企业生产利益不实,并扩大企业税务风险。

(二)税收规划不当引起税务风险

企业若不能确保税收规划合理开展,在企业今后纳税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税务风险。税收负担作为一种生产成本,必然会存在于企业经营中,为有效降低税务导致的经济负担,企业一般运用良好税收规划,这样能起到较好避免效果。税收规划的合理性是指企业事先筹划各项经营活动,制定多种纳税方案并择优选取,确保企业税务负担降低。然而现实情况是与企业精心计算不符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忽视了管控税收风险。

(三)办税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办税人员专业素质降低,难以正确理解并运用国家税法。我国税法、政策较为复杂,变化很快,大部分出纳人员都难以有效处理企业税收业务。企业办税人员少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面对棘手税务方面的问题时很难处理,办税人员由于受到专业能力限制,对我国税收法规中精神实质把握不准确,缺乏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就难免存在问题。虽然企业主观上并不存在偷税、逃税的故意,但是在办理税务业务时因为不了解税法相关规定,导致实际存在偷税、逃税的行为,导致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处罚。

(四)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一般对生产、销售及研发功等工作比较重视,忽视了依法纳税、税务管控及税务风险等工作。企业必须依法纳税,但是在现实中,企业为提高自身经济利益,无视我国法律规定,不承担纳税义务,避免企业资金外流。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作出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都未能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个别企业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防范系统,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管控部门,导致该系统成为了摆设。因此,企业要想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就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安排专业税务人员,对企业税务风险实行专业化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确保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更高效运行。

(二)实行科学合理税收规划

企业税收规划必须合理、科学,这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关键,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节税。企业要加强对国家税法相关规定的学习,重点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变化,根据税法及相关优惠政策,对各规范方案进行综合衡量,从而选择降低税务风险的最佳方案。在税务规划中不仅能够自行规划,同时还可聘请专业机构帮助制定,在信息储备完备的基础上,制定出最有效合理的税收规划。部分企业因为自身业务种类繁多、经营范围较广,导致在制定税务规划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这是企业要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征询税务机关建议,确保最终制定的税收规划更为合理。

(三)提高企业涉税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办税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税务学习,加强培训力度,熟悉适用于公司的纳税管理政策及法规,掌握各类税种的申报程勋及计算方法等。要将人员划分为税务总监、税务经理、中层经理及税务操作人员等,相应分配不同的税务风险控制任务,职位越高,所负责的范围越广,对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要求也最高。另外,办税人员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处理各项税务业务,防止因人为失误造成税务风险。

(四)增强企业税务风险意识

企业还提高对税务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的重视,从分析结果出发,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效益及成本进行考虑。在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下,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在遇到不能接受的税务风险时,要第一时间使用相应措施加以解除。比如,不能对承担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者是企业无法对该类风险进行控制,则要选择排除或回避。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企业要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解决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

三、结语

第6篇

1.企业的纳税过程与国家的税法规定冲突

企业在缴税时不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或是违反了国家缴税条例并产生冲突。具体表现有缴税费不及时或是少缴税费等,从而使企业受到一定的税务风险,有时还会损坏企业的声誉,最后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

2.企业纳税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不准确

部分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及政策认识不到位,没能充分使用国家出台的部分优惠政策,从而出现企业的缴税费不准确的情况,导致了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企业纳税的相关工作没有清楚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缴税是企业运营时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之一。但有一部分企业还是对缴税成本具有比较模糊的理解,甚至并没有将税收缴费当成企业工作中的预算之一,他们认为只需要按时缴费就行,不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来对税费风险进行管理。这种被动的思想导致了缴纳税款延迟,这也是引起税务风险的很重要的原因。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组成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是在税费风险管理时,所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和实际应缴的风险税费,它是企业经营的成本费用的一部分

1.企业税务缴费预防成本

为了防止税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采用目标制定、事前管理、跟踪监督、采取应对防范措施、事后遵守规定处理风险而花费的费用为预防成本。这样一套监督体系能够提前发现风险并预防税务风险,从而降低或消除税务风险产生的税务成本。税费风险管理系统随着复杂度的提高,成本的投入也就越高,反之降低。

2.企业税务缴费惩治成本

指的是企业税务风险已经发生,并对公司产生了经济利益的损害,在解决过程中通过处罚、处理、整治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该费用是被动产生的,如果企业在事前建立严密的税费风险内部控制和管理,投入足够的纠正成本和预防成本就可以降低和避免风险损失。

3.企业税务缴费损失成本

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体制,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社会的、经济的、现实的等导致的各种经济损失。企业的损失成本是企业管理不当,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受损的。企业损失成本是企业税务缴费纠正成本和企业税务缴费预防成本成本投资不足而产生的。4.企业税务缴费纠正成本。企业预先使用成本管理体制,来发现企业缴税风险将会发生的趋势,从而对其实施追究、检查、复原、处置等花费的成本费用。体现为设置专门的企业预先使用风险成本管理体制和税务识别系统产生的成本费用。此时的风险行为未造成明显的不可控制的,并在控制范围之内的损失,还没有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若对此不采取相应的纠错措施纠正,未来将会发展为企业风险不可挽回的严重威胁。

三、企业税务风险法规基础

1.总准则

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方针、建立税务分析管理体制,从而形成内部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2.税务风险评估与识别

企业指出需要重点防范的税务风险因素,并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

3.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分配专门的负责人员各司其职。

4.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制定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合理设计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中的控制办法和税务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5.税务风险管理沟通与信息

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沟通、信息制度,对税务相关信息的搜集、传递和处理的过程。6.税务风险管理改进和监督。不断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改进、有效的评估审核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现状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为,部分企业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认识不到位,不能够严格在法律界限内办事,从而出现企业的缴税费不及时和少缴费的情况,导致了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1.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原理

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操作为税务风险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税收风险时需要首先清楚企业税收管理的原理,然后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体系。企业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原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发展。

2.风险管理时预测推断可能出现的问题

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预先检查税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和尽可能精准的预测和推断。企业将这些遇到的风险进行统筹规划,逐一分析,尽早的采取预防及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将企业的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3.转变企业税务管理设计研究方向

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核心是能够影响企业价值的的税务风险,要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降低税务风险为原则。向国家税务政策导向看起,全面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要素整合对应,按照事前防御、事发识别、应对评估、事后支持并改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分析与决策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穿插了整个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了财、人、物、供、销、产等各个因素。企业要想获得利润就不可能回避风险。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在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税收价值,企业要做到在税务风险管理的法律界限内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税务风险管理最优化问题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最大化收益的求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效益问题忽高忽低的实质是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功效的大小,同时也将伴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事后收益大小,也就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收益是成正比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对所有的企业发生有力的、不利的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适当的措施,这样减少经营不当的损失,有利于企业抓住有利的机会,及时对税务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调整。税务风险管理有一项重要特征,即损失和收益的对称性。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全局分析企业税务缴费缴费成本、企业税务缴费损失成本、企业税务缴费惩治成本、企业税务缴费预防成本得出,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和监督反映了支出的费用成本。

六、结语

第7篇

债券融资中除了利息费用之外,还会包括其他一些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内部费用包括为发债在公司内部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差旅费、招待费、宣传费等等,外部费用主要是券商的承销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以及律师费、债券登记方面的服务费用等等。虽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财务费用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为发行债券所发生的内部费用也应记入财务费用,但鉴于很少有企业对发债费用进行精确的内部归集,一般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而且这种处理从企业所得税角度来看,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而大部分税务实践不会追究。从外部费用来看,最大的是券商的承销费,对承销费的处理,是债券发行细节中应特别关注的地方。一是承销费的收取通常是按照债券发行面额的一定比例,如中期票据一般为0.3%。发债公司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承销费的处理也应该与利息处理相一致,即如果债券融资的用途包含了工业项目,则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税务上,都需要考虑资本化的问题。二是承销费通常包括两种支付方式,即为一次支付或分年支付,此时需要严格按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即如果是一次支付的,应按照规定进行分年度摊销,而不是一次性记入费用。三是债券成功发行很可能是在年度中间,承销费的收取方式是券商直接从募集到的资金总额中扣除承销费然后将剩余资金打入企业账号,如果该承销费是分年支付的,此时企业需要考虑,该承销费用其实是自发行成功后一整年的费用,不可以在当年全部税前扣除。举例,如果2013年7月31日债券资金到账,当年支付的承销费为1200万,则2013年税前扣除的承销费只能是500万,即100万*当年剩余的5个月,其余的700万应在下一年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税务入账凭证的问题

发债的主体募集到的资金被其下属子公司使用是一种常见现象,此时下属子公司的相关费用的入账凭证如果只是母公司开出的收据,则有可能被主管税务机关质疑。此时,有两种解决渠道,其一要求收到利息或承销费用的金融机构,对母子公司分别开具发票。其二,可以考虑按照苏地税规[2011]13号中“企业无法取得合法凭证,但有确凿证据证明业务支出真实且取得收入方相关收入已入账的,可予以税前扣除。”和“企业向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借款合同(或协议)、付款单据和相关票据为税前扣除凭证。”所确认的原则并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情况下税前扣除。但其实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对这一事项进行规范,可以参考水电费分割单的办法进行处理。

三、债券发行中的营业税问题

第8篇

1.税务基础工作需提高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三、结论

第9篇

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国内相对于国外而言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的较为全面。而我国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仅在某方面达成了共识,例如在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所要重视的自身控制方面,认为原因是内外因素共同促使的,既由于纳税人的因素,同时也由于税收行政以及立法方面的因素。对于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方面,部分学者认为要建立并且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以及控制体系,从而确保控制水平的提高,保障企业能够进行顺利的发展。还有学者则认为要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在内部控制方面建立一个预警体系,并且要在各个分析流程以及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运用,结合内外影响因素,利用各方面能够加以运用的资源对其进行税务风险评价,在税务风险的监控方面实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审阅和合理策划,从而实现零风险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并且有很多的企业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都不充分。根据对当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主要在认识方面、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的建设方面和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分析

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根据这一内容可以对其原则进行研究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相关原则可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制定,下面主要对这些原则进行分析。首先就是牵制和授权的相关原则。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要求就是要能够在机构设置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对兼顾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了能够在公平以及公正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求内部控制的监督部门要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在这一组织过程中任何人都是受约束的,都是在内部控制之下的,而这一原则就是为了能够在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设计的时候在多个部门的基础上进行,并且部门之间是起到制约作用。而授权原则就是要在企业进行一些规章和手续的操作过程中,在相关的业务性质以及岗位的要求方面能够给予相关的任务以及职责的权限。在一定规定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员实现权利以及责任等方面的统一,从而把责任人的权利以及义务得到有机的结合。另外就是全面合规的原则。企业的各层次以及过程当中要能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得到全面的贯彻及实施。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在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进行,而在过程上要能够从计划以及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以控制,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在税务风险上得以有效降低并控制,从而对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在对其控制体系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否则将会在企业的损失方面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M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该企业成立于1997年,其总部是位于沿海A省的N市,主要是以超市和百货零售作为主营业务,对一些中小城镇的连锁企业进行服务,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该企业的连锁店已经在各市得到遍及,已经向周边省份进行战略转入,现在该公司正全力准备上市。该企业集团虽然已经在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所涉及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还很欠缺。该企业集团在税务事项的处理方面虽然能够在大体上依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处理,但是在整个的税务管理以及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上意识比较淡薄,大局观念得不到很好的把握,在税务问题上不能有充分的重视,处理较为被动,并且在有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应对的链条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制度建设。具体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归纳。一方面是在税务的岗位设置方面不健全,该企业及其子公司在专门的税务岗位方面都没有进行人员设置,并且相关负责税务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安排,这一岗位主要是通过会计岗位的人员进行兼顾,例如报表会计负责申报企业所得税,成本会计负责申报营业税等。另一方面,岗位的轮换比较频繁,交接工作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对于上岗的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

四、完善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1.关于企业的岗位设置

通过以上对于M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其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考察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解读下,对于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完善思路进行了如下探究。针对税务岗位没有完善设置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岗位的设置,对于有关税种数据的收集、税款计算和申报缴纳等工作进行全面负责。该企业还应该对税收法规安排专人进行收集,并详细的分析其内容及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积极的督促企业子公司进行学习、运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税务风险。税务审核方面工作要加强重视,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审核,减少税务差错。

2.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控制

在涉税奖惩制度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灵活的制度,要能够把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有效结合,从而最大化的促进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该企业的子公司税务事项的管理上,要努力探索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税务的事项要全面的涉及,流程环节要完善。子公司在遇到纳税评估的时候要及时向该企业集团反馈,而该企业集团要能够对于所反馈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共性问题方面要加强重视。

五、结语

第10篇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税负增加的风险、税收优惠风险、增值税专用发票引发的风险、增值税申报时间引发的风险、企业财务核算与纳税不符合规定等多种风险。

第一,从企业实际的税负增加的风险角度进行分析,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多数的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从5%的营业税税率改征3%的增值税税率,税收负担明显下降;而多数的一般纳税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加了其税负。而该类企业能够从上游企业获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由此造成该类企业的税负明显增加。简言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力地支持并促进了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对于一些一般纳税人而言,比如,不知道如何运用一般纳税人的抵扣政策或是抵扣流程的企业,其税负是明显增加的。

第二,从企业税收优惠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方面主要是分为免征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增值税两种,那么,企业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企业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如果符合了优惠政策条件,企业是否需要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规定来进行必要的操作流程和备案手续,是否可以对企业的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做出准确的核算,是否可以处理好免税项目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者间的关系等。如果企业不能对这几个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核算,那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就会对企业引发税收风险。

第三,从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引发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多企业会希望通过取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进行增值税的抵扣,从而实现少缴税的目的,将不得抵扣事项进行抵扣、虚开、代开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可能出现因为对增值税的相关法规了解不足而导致错失了从上游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机会,或是错失了抵扣税款的机会。

第四,从增值税申报的时间引发的税务风险的角度来看,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推迟纳税等行为,以便实现节税的目的。一旦被主管税务机关查出,不仅要依法追缴应缴而未缴的增值税,还要对企业进行罚款,给企业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第五,从企业财务核算与纳税不合规的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个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多由兼职会计或是记账公司会计来做,那么,就容易因该会计缺乏对企业全面的经营状况的了解而导致会计核算不健全,最终或因偷税漏税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处罚或是引发刑事责任等。

二、我国企业因营业税改增值税应做的税务风险控制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税务筹划;风险应对

1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概述

1.1税务筹划涵义及其特点

税务筹划也叫纳税筹划,学界对其定义大同小异,代表性较强的是当代著名的税务筹划专家盖地教授的观点: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不限一国一地),遵守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内容等,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财务目标实现的谋划与对策。

税务筹划具有以下特点:(1)非违法性。税务筹划是不违法的甚至是合法的,这点是很有必要强调的。(2)目的性。税务筹划的目的在于其主体(纳税人)追求目的最大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少缴纳税款,另一方面是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3)可变性。与税法有关的政策法律会不断变化,因而依附于政策法律的税务筹划也会不断改变。(4)风险性。税务政策的可变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即产生风险,这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税务筹划的风险要靠风险管理理论去应对。

1.2新企业所得税对税务筹划的影响

(1)税务筹划工具变少;(2)税务筹划失败可能性加大;(3)税务筹划失败代价加大。

2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2.1政策变动风险变小

政策变动风险,是指因政策变动使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相对时效性出现问题,而使实际筹划效果偏离预定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而新法的实施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政策由频繁调整转化到相对稳定阶段的标志。据专家估计新企业所得税能在今后15-20年内保持大体框架不变。因此企业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其面临的政策变动风险将大大减小。

2.2政策选择风险变小

企业自认为所实施的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政策差异或认识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这种可能性就是政策选择风险。由于新税法在税制上有所简化,企业在理解税收法律时比以前的难度相应降低,所选择法律条文的错误率也会降低。

2.3税务机关认定风险依然较大

认定风险,是指企业设计、实施的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而使筹划达不到预定目的的可能性。新税法第六章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在加上很多税务工作人员对税务筹划有着偷税的误解,在实务中可能使得税务机关滥用此条款,企业面临的认定风险依然很大,如何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依然是重要的难点。

2.4内外部环境变化风险仍不可忽视

这种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企业达不到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或达到优惠条件后又因各种原因失去了优惠待遇,如高新技术企业续期认定失败就会失去15%的优惠税率。另一是企业的经营损益风险。所得税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利润的分享,但是并未承诺相应比例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可以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之前发生的经营亏损。但如企业在5年后仍然亏损,就会失去弥补亏损的利益。

3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风险应对

3.1重视事前基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企业自身。

熟悉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是进行企业税务策划时的必备前提,对此就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形式、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和对风险的态度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即“知己”。

(2)加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学习。

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对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筹划方案之前对相关法规的深度领悟相当重要,即“知彼”。企业可以参加官方和非官方培训班或是自学的形式为筹划做好准备。在企业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议采取参加培训班的形式。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

互动可以尽可能减少征税纳税双方对有关税收政策理解的不同,可以减少税务机关认定风险。因为有一部分税务筹划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再加上很多优惠政策、具体条款的运用都需要税务机关的认可,比如高新企业和关联交易定价等。当前,我国许多上市的中、小企业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成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3.2设计税务筹划方案防范风险

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设计时可采取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四种应对方法,具体来说企业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应对风险:

3.2.1规避或慎用风险较大的方案

在风险管理理论中,对大的风险应当转移或规避,同样在税务筹划中也应规避或慎用风险大的方案。在新法中,转移定价就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方案。

3.2.2优先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1)行业优惠:①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②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可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③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地区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对设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2001-2010年期间,税率减为15%;西部新办基础设施类企业还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待遇。

(3)技术活动优惠:①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年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②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企业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③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低税率。

(4)环保节能优惠:①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取得第一笔收入年度起,两免三减半优惠。②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③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5)社会公益优惠: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3.2.3利用合同转移税务筹划风险

这就是类似于期权的风险转移的应对方法。在有外界机构参与企业的税务筹划,企业可以和外界机构签署合同约定:如税务筹划方案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将由对方承担损失。此时,企业的筹划费用虽然较高,但企业可以锁定筹划收益。

3.2.4灵活运用筹划工具控制风险

(1)临界点筹划。临界点筹划可分为税基临界点筹划和优惠政策临界点筹划两种。新法中的税基临界点筹划主要是费用的扣除,一是不能结转的扣除限额,有:福利费(工资总额的14%内可税前扣除)、工会经费(工资总额的2%内可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收入0.5%的60%可税前扣除)、公益捐赠(会计利润的12%内可税前扣除)四种,二是不能结转的技术研发费(加计50%税前扣除)和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加计100%税前扣除)。对于前者,企业应尽可能将预算控制在限额内;对于后者,企业应依据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做筹划。

(2)缺陷性条款筹划。缺陷性条款又称“税法漏洞”,其往往自身规定矛盾或在具体规定中忽视某个细小环节,从而造成税收失效、低效。新法的科学制定使这方面的条款减少了很多,但也还存在。

3.3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并监控其风险

(1)建立税务筹划风险的信息沟通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的沟通渠道为财务主管,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企业负责人反映筹划的突然风险。

(2)建立应对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企业应该有处理各种税务筹划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应有相关内部控制以保证其得到执行。

3.4事后绩效评价

在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后,除了跟踪监控外,还要对方案进行绩效评价。对此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收益、风险”的对比对税务筹划的绩效进行评估。在风险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成本”小于“收益”,税务筹划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在同等风险条件下,收益高的方案绩效好于收益低的方案。

4结论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纳税筹划面临筹划工具变少,税务筹划难度加大,失败可能性和代价都变大的挑战。为此,企业在税务筹划时应树立系统化的应对战略,同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优先考虑国家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顺势而为的使用技术活动优惠和节能环保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王艳,王芳.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与防范[J].冶金财会,2008,(9).

[2]杨焕玲,孙志亮.郑少锋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分析及其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

[3]杜莹芬,李春瑜.构建中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3).

第12篇

在水电建设过程中,采用由建设单位(甲方)统一采购如柴油、水泥、钢筋等主要的施工用材料,然后提供给施工单位用于水电站建设是一种通行的做法,俗称“甲供材”或“甲供料”。通过这种形式,建设单位可以有效的控制主要施工材料的采购渠道,进而控制工程造价并保证施工质量。由于水电站施工现场往往处于偏远的野外,施工用电通过架设专用线路进行供应,当地供电部门由于施工单位比较分散,回收电费存在一定困难,通常会要求由建设单位统一代缴电费,然后建设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电价(包含线路损耗)在与施工单位的结算中予以扣回。以上两种形式本无可厚非,但是其中却埋藏着巨大的税务风险。税务机关认为,企业购入主材或者电力然后提供给施工单位使用,在与材料供应商和供电部门结算时取得的发票付款单位是建设单位自身,而提供给施工单位后又进行了结算扣除,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已经构成了视同销售行为,产生了增值税纳税义务。我们以通常的甲供材料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分析。企业购入材料时如果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是以全价计入库存材料,然后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调拨给施工单位使用,作为材料预付款,也可以视为一种“实物形式”的付款,施工单位以完成的工程量来冲抵,购入价与调拨价之间的差异则按照材料所用于的单位工程冲减或者增加相应的工程造价,代缴电费同理。这样分析下来,税务机关认为构成销售的是在调拨环节,他们按照以合同约定价调拨给施工单位的材料金额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企业采取甲供材料或者代缴电费实质最终用于自营工程,为什么会多一块增值税呢?就是由于在购入材料和代缴电费时未能取得增值税发票,未能抵扣进项税额,造成光有因视同销售产生的销项税却没有用于抵扣的购入材料的进项税,企业因此受到了损失。

二、要规避这种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必须加强在采购材料和缴纳电费这一环节的发票管理,要求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及时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抵扣,在账务处理时将经抵扣认证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按照不含税价计算库存材料价格。在与施工单位进行甲供材料结算和施工电费结算时以合同约定价格进行扣除,并以此价格作为含税价反算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最后按照账面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计算当月应交增值税。采用此种方式,企业可能负担的增值税仅仅是由采购价与调拨价之间的价格差所产生的增值税额,属于合理的范围,而企业在制定合同结算材料价和电价时采取的是合理补偿风险和线路损耗的原则,价格差异不会太大,因此产生的增值税额是可以接受的。

三、基建期业务招待费不可随便花

在水电站建设期间,财务人员往往有这样一种误解:“反正当年没有收入,也就没有利润,不用交所得税,况且业务招待费计入了工程造价,不在当期损益中核算,花多少都与所得税无关。”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加上基建期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点多面广,如果上级部门没有对建设单位的基建期业务招待费下达控制性预算,那么基本是敞着口随便花,基建期业务招待费发生额度远大于投产之后。但是基建期业务招待费真的是没人管可以随便花的吗?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关于招待费的有关规定再做结论。2007年之前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的规定是“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2008年新的所得税法出台后,其扣除标准调整为“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了2012年第15号公告《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其中第五条对从2011年及之后的筹建期业务招待费扣除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从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上我们可以明确的得知,企业每年可以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与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是直接挂钩并有严格的比例关系的,企业处于筹建期间,当年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那拿这个扣除比例来匡算,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也自然为零了。因此在2011年之前,企业在首台机组发电之前的所有筹建期业务招待费都是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的,但是如果首台机组发电,而其他机组还在建设,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额度可以用当年的销售收入来进行匡算,除了计入损益部分的可以扣除,计入基建造价的部分只要不超过扣除额度的也是可以扣除的。2011年及以后由于税务总局15号公告的出台,筹建期业务招待费不再受销售收入比例的限制,可以按照60%扣除。从上面的对政策的解读和分析来看,筹建期的业务招待费不是可以随便花的,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扣除成本,尽管在筹建期当年没有销售收入,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仍须做纳税调整,并向后递延,一直到第一台机组投产的那一年实现了销售收入后直接体现在当期可扣除成本的减少。因此,为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税后利润,有效的控制筹建期业务招待费是势在必行的。

四、预计未完工程的所得税风险问题

第13篇

【关键字】企业;税务风险;措施

现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在饱受国内经济危机压力的同时,还会受到很多大型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施压,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减轻中小型企业的压力,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些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其实企业能够找到很多的方法去走出困境,如果能够把企业的税务风险降到最低,那么企业的资金运转就可以保证了,这也是中小型企业难以发展的最大阻碍。

1 税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些特点

风险其实就是企业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定因素。每个企业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取得相应的利润,不过,想要盈利需要我们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企业才能够一直正常的发展下去,假如企业的盈利风险非常高,那么企业很可能会因为这些高风险而导致盈利失败,严重的会对企业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其实税务风险指的就是企业税务责任的一种不定性,每个企业都不能避免出现税务风险,因为每个企业都需要交纳一定金额的税款。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回遇到税务问题,下面我们就税务风险的特点和控制税务风险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描述。

1.1 税务的合法性

所谓的税务合法性指的就是企业必须要把税务风险控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税款是由国家征收的,在税收方面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企业有纳税的义务,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依法纳税,同时相关的税务机关也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税款征收,偷税漏税都是违法行为。所以,企业应该在相应的风险之上对需要征收的税款进行审阅,相应的纳税规范必须要在国家法律和相应法规的规定之内进行,企业需要进行依法纳税。

1.2 税务的规划性

企业肯定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税款的,在进行税款缴纳之前,需要对税务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通过规划才能够让税务的风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只有当企业通过交易之后才会产生一定的增值税或者是相应的销售税;当企业的收益完成之后再进行税款的缴纳,也只有把所有的税款全部缴纳之后,剩下的才是企业的到的利润。所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税务缴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税务风险降低的可能。

1.3 税务的目的性

税务的目的性主要是对纳税人进行一个比较合适的风险规避作用,想要有效的降低税务的风险就必须要明确纳税的目标,并且需要进行专业的设计和管理,对税务风险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降低了。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规避的时候,主要是对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把握。

2 怎样加强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

2.1 建立纳税管理部

建立起比较专业的纳税管理部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企业更需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纳税管理部门,因为这样才能够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目前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涉及到了经济复杂化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着,与此同时纳税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对纳税风险控制不够好导致因为企业税务问题比较多,同样国际上也有很多企业因为这一问题而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定时炸弹”这个词语就可以很好的形容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恐惧和无可奈何。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上的这些例子看到,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纳税管理部门,这样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了,这是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方面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结合,只有这两方面能够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企业能够免受税务带来的损失,企业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建立起来的税务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管理组织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因为税务管理部门能够对企业需要缴纳的金额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资金流转正常进行了。

2.2 聘用高素质的纳税管理人才

如果企业想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那么就一定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样就需要很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税务管理工作之所以那么繁琐,是因为我国出台的税收政策变化比较大,而且数量多,所以,负责企业税务管理的人员必须要不定期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保证能够掌握最新的税务知识。想要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做到下面这几点:

2.2.1 加强对管理人员法制观念的训练

企业应该努力提高每一位税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要进行综合训练,在强化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制度,让每位工作在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依法执行自己的任务,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出现,这对管理人员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2.2.2 增强对业务的学习

想要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做好,首先税务管理人员都应该拥有比较宽范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基本功。有一些税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才实学,他们是在靠他们的一纸文凭吃饭的,在工作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学习,所以,在短期内他们可能还能够胜任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不过时间一长他们的缺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了,他们最终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被企业解雇。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心的业务知识,并想方设法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在面对比较复杂的税务问题的时候,才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对企业才能够有更多的贡献。

3 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我国在税收方面提出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危机的大环境给很多的企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好税务风险的预防工作,并对这些工作进行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期刊论文.商业会计,2011年3月.

第14篇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所以使企业的税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当人们不能充分把握复杂的环境时,税务风险便会产生。而与企业税务风险不同,商业风险带来的风险随收益的增加而增加,随收益的减少而减少。但是税务风险并非这样,一旦企业选择了税务风险,肯定会有一部分的增加支出,这些增加支出就是未来的损失,它们远远大于企业的风险。

 

一、税务风险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税务风险影响内控制度的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为了明确提出内控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在每个风险控制点上都务必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但是因为企业中每个业务流程以及税务风险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所以企业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时,务必要时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企业风险,提出相应的内控策略。企业只有完善其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进而避免因为税务风险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税务风险影响内控目标的实现。在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过程中税务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于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必须依照会计信息数据来缴纳所应的税额,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误,将直接影响税额的准确度,这样企业就可能会被追究一定法律责任或者承担被罚款的结果。所以,企业要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完全杜绝因为会计环节而造成的税务风险。第二,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未能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办事,而企业内控目标能够提醒企业严格遵循其法律规范、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办事,能够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影响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企业内部税收风险的主观因素。一方面原因是: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经济活动的认知不准确。因为许多企业招收会计以及出纳员的门槛较低,所以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做,不能清楚彻底地了解税收知识,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对其了解出现错误,不能及时准确地规划税务,直接导致所在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全面,一些预警机制严重缺乏,反馈机制也不够完善,管理极其混乱。企业如果没有一整套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就可能出现漏洞百出的现象,最后的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代价。

 

(二)影响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因素。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法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比如在会计领域内的相关法规、规章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企业在税法中对会计的约束力还是相当削弱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法律法规对具体事项的规定都比较概括,不够清晰,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主观原因,即企业自身的自律,也需要客观原因,即良好的外部环境。主客观原因应共同作用,相得益彰,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如何加强、规范会计的内部控制

 

(一)企业要树立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定的动机才能引起人的行为的发生。没有动机就没有人们行为的结果。目前学者所关注的话题是:如何纠正危险的思想意识或者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企业领导者(或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待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在经过严格的培训并各方面合格后再进行考核,只有工作人员达到企业所需的要求,才能富于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进行工作。以上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工作人员对税务信息、财务知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以及把握,从而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经济的积极健康发展。

 

(二)企业要健全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人们行为的依据依赖于企业规矩的制定,这些企业规矩也能有效的控制活动过程,以防其偏离企业既定的轨道。如何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要加快企业建立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步伐,这些体系的建立均可以根据所选中行业的优秀企业作为目标,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状况,分别给予相应的操作规程、操作方法。这些内容应当包含企业的每个方面及企业的每一分子,比如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底层管理者,反馈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健全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三)企业要加强内外监督力度。企业对内部会计活动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如内部的制度约束、舆论压力、内部的法律等。有效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及时而准确地发现会计部门存在的错误,还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行为,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所得利润。内部审计“审”的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内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监督程序、会计账目、以及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如果能发挥其最大效应,其不但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还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当然,社会监督的力量不只是有机关的审计部门的力量,还有行政机关(如税务局、工商局)、立法机关、社会媒体、甚至成千上万网友的力量。

 

(四)企业要增强税务风险信息的沟通。企业内部不但要进行思想交流,同时也要联合与外部企业。 在上述企业内部制度的内容要包括内部信息与沟通制度、公开信息与保密信息的相关法律规范等方面。紧密联系税务机关,只有保证合作关系的融洽,合作才能愉快。因此,税法的执行要紧密遵循税务机关的要求,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企业获得应有的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税务防范风险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个方面的问题。日前,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不断增多,这导致涉及的税收数额也越来越多,所以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企业发展得不够成熟,就会导致其误入歧途,企业则面临严重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第15篇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所以使企业的税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当人们不能充分把握复杂的环境时,税务风险便会产生。而与企业税务风险不同,商业风险带来的风险随收益的增加而增加,随收益的减少而减少。但是税务风险并非这样,一旦企业选择了税务风险,肯定会有一部分的增加支出,这些增加支出就是未来的损失,它们远远大于企业的风险。

 

一、税务风险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税务风险影响内控制度的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企业为了明确提出内控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在每个风险控制点上都务必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但是因为企业中每个业务流程以及税务风险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所以企业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时,务必要时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企业风险,提出相应的内控策略。企业只有完善其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进而避免因为税务风险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税务风险影响内控目标的实现。在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过程中税务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于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必须依照会计信息数据来缴纳所应的税额,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误,将直接影响税额的准确度,这样企业就可能会被追究一定法律责任或者承担被罚款的结果。所以,企业要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完全杜绝因为会计环节而造成的税务风险。第二,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未能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办事,而企业内控目标能够提醒企业严格遵循其法律规范、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办事,能够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影响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企业内部税收风险的主观因素。一方面原因是: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经济活动的认知不准确。因为许多企业招收会计以及出纳员的门槛较低,所以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做,不能清楚彻底地了解税收知识,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对其了解出现错误,不能及时准确地规划税务,直接导致所在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全面,一些预警机制严重缺乏,反馈机制也不够完善,管理极其混乱。企业如果没有一整套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就可能出现漏洞百出的现象,最后的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代价。

 

(二)影响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因素。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法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比如在会计领域内的相关法规、规章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企业在税法中对会计的约束力还是相当削弱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法律法规对具体事项的规定都比较概括,不够清晰,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主观原因,即企业自身的自律,也需要客观原因,即良好的外部环境。主客观原因应共同作用,相得益彰,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如何加强、规范会计的内部控制

 

(一)企业要树立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定的动机才能引起人的行为的发生。没有动机就没有人们行为的结果。目前学者所关注的话题是:如何纠正危险的思想意识或者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企业领导者(或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待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在经过严格的培训并各方面合格后再进行考核,只有工作人员达到企业所需的要求,才能富于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进行工作。以上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工作人员对税务信息、财务知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以及把握,从而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经济的积极健康发展。

 

(二)企业要健全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人们行为的依据依赖于企业规矩的制定,这些企业规矩也能有效的控制活动过程,以防其偏离企业既定的轨道。如何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要加快企业建立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步伐,这些体系的建立均可以根据所选中行业的优秀企业作为目标,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状况,分别给予相应的操作规程、操作方法。这些内容应当包含企业的每个方面及企业的每一分子,比如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底层管理者,反馈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健全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三)企业要加强内外监督力度。企业对内部会计活动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如内部的制度约束、舆论压力、内部的法律等。有效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及时而准确地发现会计部门存在的错误,还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行为,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所得利润。内部审计“审”的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内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监督程序、会计账目、以及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如果能发挥其最大效应,其不但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还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当然,社会监督的力量不只是有机关的审计部门的力量,还有行政机关(如税务局、工商局)、立法机关、社会媒体、甚至成千上万网友的力量。

 

(四)企业要增强税务风险信息的沟通。企业内部不但要进行思想交流,同时也要联合与外部企业。 在上述企业内部制度的内容要包括内部信息与沟通制度、公开信息与保密信息的相关法律规范等方面。紧密联系税务机关,只有保证合作关系的融洽,合作才能愉快。因此,税法的执行要紧密遵循税务机关的要求,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企业获得应有的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税务防范风险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个方面的问题。日前,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不断增多,这导致涉及的税收数额也越来越多,所以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企业发展得不够成熟,就会导致其误入歧途,企业则面临严重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