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内外环境双重压力下日趋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带有局限性和狭隘性的成本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因而新的成本管理思想愈加得到现代制造业企业的重视。本文针对现代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从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成本控制、成本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四方面,说明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相应的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成本管理 制造业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实体经济也无法幸免,世界经济进入到下行周期,我国企业也饱受影响。企业想要度过这次金融海啸,降低成本成为了首选良策,因此,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系外部经济环境。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使企业面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须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经营,以立于不败之地。
二、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不仅有利于取得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正确核算产品成本,而且有利于加强生产管理和物资管理,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但现在很多企业成本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给企业成本计划、决策等管理带来困难,使后续工作难以开展。例如:各项定额管理不到位,没有生产定额或制定的定额不全面、不科学;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成本管理不能着眼小处,不能全面实施成本管理;管理部门费用开支没有标准、没有计划,浪费严重。
(二)成本控制失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显要。成本控制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约束和调节,并及时地反馈实际费用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而采取措施,能够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不断降低。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成本控制方法原始、无效,成本费用监控不力,考核制度形同虚设,案有留牍、奖罚不明等问题。
(三)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战略目标
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而忽视无形的成本动因,然而一些传统成本管理未能考虑的因素,如企业规模、地理位置、企业文化等,往往对产品成本产生更大影响。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而言通过了解整个行业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制造业企业改进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1.制定先进而可行的消耗定额。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审核、控制和考核的依据。生产技术、劳动工资、设备动力、财务等部门应积极配合测算、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使定额成为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2.科学制定物资流程,完善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存制度。建立、健全物流程序是进行成本控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前提。一切物资的进出、消耗、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对于可用的废料也要及时回收和计价。
3.制定费用的开支标准,明确费用的审批权限。企业必须制定各项经常性费用的开支标准,并规定对各项费用的审批权限,哪一级、哪一部门负责人有权审批何种性质费用及其金额范围。
(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有效控制
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实施成本考核,全面总结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揭示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原因及影响程度,评价企业内各级单位成本管理工作情况,并按评价结果予以奖罚。另一个有效方法是严格执行成本预算。通过严格按照成本控制标准对实际费用的发生进行监督,使其不超过标准。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成本差异的核算、分析和考核。通过实际成本和成本标准的比较,确定成本的有利差异(节约)或不利差异(浪费),并根据差异发生的原因,明确权责,最后对成本责任部门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最后,针对差异原因分析所显示的问题调整成本控制标准。
(三)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开展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个链节。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参考文献:
[1]万本红.论制造业的成本控制.集团经济研究.2005(5):50-53.
[2]高忠学.关于生产企业成本管理办法初探.现代企业教育.2006(12):72-145.
[3]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1-76.
[4]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52-123.
关键词:制造业 成本管理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受市场需求低迷、产能严重过剩、业务增长乏力等不利情况影响,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业面临着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局面,制造业的行业利润已经“薄如刀片”。从国际视角来看,由于我国制造业还集中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存在整体附加值低、成本快速上升、核心技术缺乏、工业精神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控能力。目前,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缺乏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还停留在制造成本管理理念上,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不能从各类成本性态上去分析,失去了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只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运用价值链分析法,识别每一项活动的成本动因,严格区分增值价值链和非增值价值链,将价值链上真正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各类问题找出,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有目的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不少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策划与控制,产品设计方案和材质一旦定型,造成后期产品成本很难下降;只注重有形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资本成本、人力成本等无形成本的管理;只注重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外部环境对成本的影响,全面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2)成本管理方法过于单一。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这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扭曲了成本信息与产品决策的关系,许多企业成本管理不能从以产品为重心转向以作业为重心,成本控制的视角还没从传统的降低成本的初级形态转移到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决策的高级形态上来,对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不够。
(3)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中成本管理模块与业务系统模块兼容度不够,不能有效实施成本信息共享。尽管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已经上线了ERP系统,但成本管理仍依赖于手工核算,成本稻萦胍滴袷据分散,不能有效利用;各个系统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协同与融合,无法动态满足企业管理要求。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耗费资源,即发生成本,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和研究制造业企业的各种成本,加强成本性态分析,挖掘低成本的潜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从管理视角出发,正确划分各类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从传统会计核算角度分类,通常情况下制造业企业总成本由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构成,营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可直接归属于产品的“看得见的成本”,还有发生在生产环节的间接的制造费用,这部分费用需要在生产的各种产品中进行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当然还包括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但从会计核算角度的成本划分对具体的产品决策是无法进行有效支持的。
企业成本管理真正需要的是更为详细的成本类别,即从成本性态上区分,也就是对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企业总成本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简单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产品销量增加,仍然保持不变的成本是固定成本;反之,随销量成等比例上涨的成本为变动成本。
企业业务量增加,企业的折旧、摊销、租金、人员薪酬等不一定会增加,这类费用就是固定成本。如果一个企业每月总成本是1000万,其中80%是固定成本,企业的风险就会很大,因为企业每月营业收入达不到800万,企业就面临亏损,最理想的情况是总成本与收入挂钩,也就是每种成本都转化为变动成本,所以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采取一切措施,通过有效资源配置,将产品中的固定成本降到最低,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低对企业就越有利。
企业的产品边际贡献承担的固定成本越少,则企业的经营利润就越多,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践行“轻资产运营”的理念,提高作业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通过资产周转效率的提高来降低企业固定成本。所以企业在做成本决策和产品定价时,要根据成本性态对成本构成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综合运用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盈亏分析,提前预测产品的保本点和销售量,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大的支持。
(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维,提升企业价值
面对激烈的、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往往要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企业要在对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经营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的选择,而不同的战略定位选择,就意味着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企业成本管理要从战略角度出发,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维,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寻求成本领先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基于战略视角,通过对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成本综合分析,使企业不断适应外部变化的竞争环境,以服务于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和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空间”,即成本管理对象由企业内部拓展到了企业外部;延伸了成本管理的“时间”,即从日常成本控制转向基于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战略成本管理主要由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一系列方法体系构成。
制造业企业要从企业价值链入手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挖掘,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所有环节,从前期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设计、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工艺质量、市场推广、维保服务等所有项目纳入到成本管理中,对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全部成本要进行针对性的成本管控,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并结合现有的经济、技术以及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以及盈利水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关注的是用同样的或更低的成本创造出超出客户期待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才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三)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
精细化成本管理核心就是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将成本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是提高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核心。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成本管理职责,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责任,要做到分工清晰、责任明确,不断拓展成本管理空g,强化基层单位成本管控力度,化小成本核算单位,不断提高基层员工成本意识,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管理。
建立成本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成本管理纳入企业各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中,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成本KPI指标,将对成本KPI指标的考核与部门及员工的薪酬挂钩,进行及时的惩罚和奖励,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最佳经济效果,通过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要树立员工持续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识,让全体员工都来寻找成本下降空间,减少甚至消灭非附加值成本,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必要成本。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员工自觉树立起降本增效的成本管理理念,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形成全员降成本的良好企业文化。
1.技术创新能力弱,持续发展受限技术创新才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制造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整体创新实力不足。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在加工能力、制造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国内制造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却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管理方面,我国的管理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也有着较大差距,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在设计方面、核心技术等方面,相比之下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如果想要使用一些技术,就必须向西方国家支付专利费,会造成很大的成本,且在发展过程中只能选择跟随战略,无法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在市场饱和的状况下,我国制造行业很难形成新的增长,在后续发展中缺少源动力。
2.管理模式粗放如今,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比较粗放,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不完善、不系统的问题,在缺少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被动反应的状况,无法适应新环境、新问题。同时,我国制造业缺乏对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大多效仿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不高,很难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管理的随意性较强。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完全处于市场机制之中,这就会为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要求企业加强管理,树立正确的战略目标,控制成本从而达到强化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成本观念相对落后,成本考核指标也没有得到革新,基本运用传统的产品成本额降低手段来控制成本,为了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采用质量不高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降低了产品成品率以及产品质量,最终导致企业品牌价值降低,价格下降。此外,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普遍存在缺乏全局观念的现象,其成本控制往往是阶段性,无法贯穿产品生产全过程,不注重长远发展,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以及总体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战略成本管理无从谈起。
2.实施主体不明确财务人员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工作中,企业的高层管理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参与较少,一般由财务人员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必要的成本信息,财务人员不具备决策相关的权利,而管理者也只是通过财务人员的成本资料对企业运营做出决策,不参与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得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出现财务人员不参加决策、管理层不参与成本管理的现象,造成企业成本控制独立于企业管理全局,成本控制效率降低,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主体不明确。
3.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战略成本管理法难以实施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工序多是制造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其过程会产生较大成本,因此,做好成本管理必须切实记录好每道工序的成本数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手段依然较为落后,一部分企业甚至沿用着手工设计制图的方式,在对生产工序进行记录的环节中也无法实现精确记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效率,造成了企业成本信息失真,使得战略成本管理法难以运作。此外,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也是制约着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重要原因。在制造企业中,一些企业在感受到落后的管理手段为企业成本控制带来的弊端之后,花费大量资金引入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信息系统与旧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不兼容的现象,信息系统难以真正实现其功能。例如,就管理模式中,存货盘点一般使用月末盘点、月报结算的形式,而信息系统之中为日清,这就造成了系统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物流资金流之间的误差。同时,由于一些员工不愿意花费精力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主观上对信息化有抵触情绪,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时工作方式出现冲突,影响了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关于优化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1.革新观念,普及战略成本管理效益观成本观念的强弱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制造业要强化成本管理,落实战略成本管理策略,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认识,强化战略成本管理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实践证明,传统的成本观念无法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此,我国制造业必须对自身的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改进,不能将成本控制片面地放在产品生产控制上,应该将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企业内普及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从而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强化对成本管理控制的认识,学习现代管理经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企业战略,使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实现。其次,企业应该在内部树立良好的氛围,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环境,宏观上,企业要树立市场、竞争、成本效益以及法制等观念,微观上要将成本管理观念从传统的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领域中去,从产品的设计到售后服务,都要纳入成本管控范围,树立全局观、成本效益观,降低企业信息成本、无形资产成本、服务成本等,进而全面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实现全员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离不开实施对象,企业应该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更是企业全员的工作。首先,财务人员应该做好基础工作,在工作中准确手机决策必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战略决策资料;企业的管理者也要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的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障成本管理的实效。另外,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在制造业企业中,无论机械化或者自动化的程度有多高,人为操作还是需要的,企业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降低生产原材料浪费,使企业员工由被动的成本管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