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房地产经济学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房地产经济学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房地产经济学问题

第1篇

1 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课本中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利用教材,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的发展进行论述,能够使房地产中的理论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市场活动中供求关系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对会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房地产企业中,供求关系的作用更加显著。房地产经济教学中教材中需要对供求关系进行详细分析,重点要对房地产供求关系平衡的实现进行分析。房地产市场中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住宅,它很难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自动形成供求平衡关系[1]。社会的关系发展,使人们在住宅的需求上呈现出层次性满足,因此在教材中应当对住宅需求的进行解释,从心里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们对住宅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探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从社会心里动机进行分析,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心所驱动的,动机的产生是由人的需求获取到的满足程度而引起的。因此,对住宅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可以依据人们对住宅需求的迫切程度进行排列,住宅的底层需求就是人们栖息的一个场所,遮挡风雨,其次是满足人们在安全上的需求。在满足人们在生理层次上的需求后,住宅则需要具有保障和安全功能[2]。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需求对住宅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地位需求也影响着人们对住宅,在此情况下,住宅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正常社交活动的场所,属于集体创造的优越条件。现代许多住宅小区都建设了一些服务设施,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建立的。尊重需求,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希望自身的自尊性能够得到满足,希望个人的成就和才能等方面能够得到他人认可,这种存在于内心,并且需要外在标志和行为表现,而一套功能完善的设备则可以实现这一需求[3]。

2 房地产经济学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应用

2.1 实验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在房地产经济小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应用,对教学人员、实验室、费用等方面都有着一定要求。(1)在教学人员上的要求,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的人员有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必须要对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内容熟悉,熟练的掌握实验步骤依据操作方法;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协助授课老师完成教学工作。(2)实验室要求,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教学需要在专用的实验室中开展。实验室教学通常分为计算机模式和手工模式两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它因素对实验室教学的影响,提高实验的便捷性,在房地产经济教学中最好还是选择计算机实验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并未建立专门的房地产经济实验室,因此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在管理学或金融学实验室中开展[4]。(3)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费用作为支持,刨除实验室中在硬件购置上需要的费用外,对部分实验也在激励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

2.2 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实验教学步骤参照了经济实验教学的步骤,具体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实验问题,在开展实验教学前,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从中提炼出关键问题。(2)准备和设计,在实验准备上要做好软件编程以及硬件调试工作;在设计实验方面,要以对实验的检验为目的,对实验中的交易机制、变量进行合理设定。(3)做好理论讲解,在开展实验前,需要详细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依据理论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4)实验结果的显示,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结果从实验软件中导出,并完成相关图表的制作,从而使实验结果能够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授课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5)实验讨论,展示实验结果后,教师需要对最初提出的理论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提高讨论效率。

第2篇

[关键词]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25 ― 02

哈尔滨在1963年成功首创冰灯游园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序幕。哈尔滨利用白色的冰雪美化了这座城市,赋予了冰雪以生命,哈尔滨因冰雪而得名――北国冰城。历经50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哈尔滨打造了“冰雪大世界”、“国际冰雪节”、“国际滑雪节”等等城市冰雪旅游的精品品牌。又通过举办1996年的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世界大赛,有效地推动了冰雪体育场地、器材的新建和更新。交通建设的更加便利,提高了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宾馆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水平,哈尔滨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分布均匀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佳木斯“三江国际旅游节”、牡丹江“雪堡节”、大庆林甸“温泉旅游节”等等城市冰雪旅游的知名品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有效地助推了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

1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

1.1可以有效增加外汇收入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综合产业。通过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业和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可以吸引大量的国外旅游者和运动员到黑龙江省赏冰滑雪和参加冰雪体育比赛,外国运动员和旅游观光游客在黑龙江停留期间,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体育等的交流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流连忘返,使它们在黑龙江省消费,把黑龙江省的丰富地方特产和具有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带回国家,进行有效的宣传,使更多的外国人,喜欢黑龙江,渴望到黑龙江旅游观光,使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走向世界,并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有效增加外汇收入,从而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喜欢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到中国旅游,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外汇收入节节攀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外汇收入,近几年也都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1.2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性冰雪体育竞赛的承办,使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冰雪体育运动场地、交通、住宿等等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度的改造升级,对冰雪赛事和冰雪知识的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冰雪,是他们成为冰雪运动的参与者和宣传者。这些优质的冰雪体育设施,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住宿环境,必将吸引大批的国内居民到滑雪场滑雪,到冰雪大世界赏冰。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快速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家庭收入中用于健身娱乐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据资料显示,黑龙江省近几年参与冰雪体育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冬季滑雪和洗寒地温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他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他们可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开发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就需要优质的冰雪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要有便利的交通,要有舒适的住宿条件,要有独具特色的饮食和购物场所,要有畅通的通信保障,要有完善的金融服务等等。因此,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1.4 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冰雪体育旅游属于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是以提供滑冰、滑雪器材和教练指导为主的,终极目标是满足旅游者在冰雪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需求,因而,它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由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可以推断出,旅游业每增加3美元的收入,就可以提供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将使更多的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必将促进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良性的区域社会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往到原生态的荒山、草原、河川等人迹罕见之处去放松心情,观赏大自然赋予的美景,这样就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例如:1964年法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开发阿尔卑斯山雪资源的“冰雪规划”,“冰雪规划”的实施使阿尔卑斯山周边立即形成了全世界关注的滑雪旅游集聚地,每年的滑雪旅游都将给法国带来5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使该地区的居民因此迅速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再如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区的创建,给尚志地区和黑龙江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就业岗位、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3篇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措施

作者简介:陆秋娥(1975-),女,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讲师,广西高新科技产业投融资研究中心、广西投资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投融资、保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139-03

产学研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是指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它是以加强学生素质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是指产学研合作的科学研究,它是以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由此看来,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是尤为重要的。产学研合作引起了我国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推进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入发展,是我国教学界所致力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别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以广西市场为重要的导向,并以各大企业为主体来促进广西的现代化建设。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产学研合作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将产学研合作推进向前,并且将经济发展与科技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保证广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广西地区的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与各个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地区内部的各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对广西地区经济的最新统计可以看出,广西地区各本科院校试验以及研究发展的经费支出明显增多,本科院校所发表的科学技术性质的论文也明显增加,其中有许多经管方面的学术性论文申请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由于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如此大的进展,广西地区的本科院校对产学研合作逐渐加大了重视程度,并且对产学研合作的环境进行了优化及创新。

二、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合作的思想不够开阔

在普遍认为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必要性的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其客观性及其内涵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致,突出表现为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同于常规的生产实习,只是单纯的把产学研合作限定在技术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把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上的突破还没有达成共识。在经济时代,对于地方学校来讲,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求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知识面较广、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所以,加强产学研合作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加强。但是有些高校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时,因为思想不够开阔,只是片面的强调专业对口,单纯的重视某一岗位的技能操作,没有真正地把培育学生能力和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忽视了教学计划的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使得学生对于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价值观严重的受到限制。

2.产学研教育运行模式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当前,普遍认为较为典型的发达国家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由企业与学校进行签订协议,双方共同来培养对路的学生;第二是“X+Y”教学模式,前几年在学校组织下进行教学,主要是以完成理论为基础,后几年是在企业进行,以实习为主,参加各种活动,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的课题,并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来完成设计;第三是“学工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使得课堂教学与企业的工程实践进行交替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在确定产学研教育模式下,因为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忽视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去模仿国外的成功模式,使得选择运行模式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3.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对本科院校、地方企业、科学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涉足,每一方都置身于不同的工作系统当中,并且都具备着自身的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不仅希望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还希望促进各方的产学研合作,但是往往这两个方面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比如知识产权的问题以及成果所有权的问题等,产学研合作当中对知识流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各方的知识产权的矛盾。本科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根本就在于利益,本科院校对产学研合作投入的主要是知识,因此,地方企业和各所本科院校都想控制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当中,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一般都是通过学校与企业所签订的合约来安排的,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双方关系的和谐。

4.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够健全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不断的致力于推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但是仍然缺乏健全的协调及领导体系。各所本科院校所颁布的相关政策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条例所制定的,没有确切的贯彻落实其中,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政策太少,而相关性以及概括性的政策过多,并且大部分政策并没有推进产学研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这就导致了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能有效的发挥指导思想的具体作用。此外,广西地区各本科院校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造成了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方向与经济领域所迫切需要的技术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达不到良好的结合效果。

5.本科院校与企业资源不协调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本科院校和企业资源缺乏协调。本科院校的资源主要有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以及科学研究条件等,资源优势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才的培训;企业的优势资源主要是具有精湛技术的工人、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工作设施,以及应对市场变动、技术人才需求、经济发展的能力。本科院校的资源与企业的资源是互相补充的,但是严重的缺乏协调。近几年来,由于本科院校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资金和设备,而且缺乏积极投身于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导致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完成企业所分配的生产任务以及工作任务。

6.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就必须要以企业为重要的依托,促进企业参与到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以及学生就业分配的整个过程当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但是在实际当中,许多企业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与企业结合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由于产学研合作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提出的,并非企业本身所决定的,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措施

1.转变思想,坚持“全人教育”观念

当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及其人才的培养标准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将合作教育限制在应用技术学科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全人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转变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充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开展各种技术、知识、人才、信息、资产、管理的合作教育模式。需要确定“全人教育”的思想,培养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复杂变化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学生各种机会和环境,多个领域和部门,而不仅仅是完成理论指导,或者最多只给予一个方面的实践教育。同时,应该注意宣传合作教育在发展学生爱好、兴趣、能力、专长和人格方面的价值,及其在学习期间人的工作经历对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逐步建立起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竞争力。

2.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调节以及组织

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广西政府部门的调节和组织作用,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基础设施的改造,创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本科院校以及科学研究部门积极投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的作用,积极营造广西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氛围。还有就是要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并将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转规范化,将产学研合作的交流沟通的平台不断的拓宽并且不断的完善。加强企业生产力来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中介服务的建设发展;将广西政府部门的一些社会服务作用与中介服务相统一,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方法来促进广西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3.创建本科院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应该切实把产学研合作放在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当中,必须在本科院校的内部创建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加强学校与外界企业的联系。组织管理机构应积极的为本科院校寻找能够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并参与到产学研合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本科院校还应该建立能够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体系,并制定出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全面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4.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本科院校及企业应该借鉴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经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政府部门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主导性,政府部门不仅是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规划的决策方,而且也是产学研合作规章制度的制定方,在产学研合作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迅速发展,广西地区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企业与高校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主动的开始寻找与本科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并为本科院校提供先进的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协助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本科院校也为所合作的企业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企业与本科院校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在筹集的资金当中,社会团体为高等院校所提供的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资金在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本科院校应提高自身的实力

本科院校本着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理念,将产学研合作策略切实的贯彻实施,只有在实质上为企业服务,才能加强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若想打响专业的名号,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实力,利用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机会,锻炼专业学生的能力,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出企业所缺乏的专业人才,而且推进了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本科院校拥有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找到了强大的后盾。

四、结束语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产学研合作中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从根本上去发挥学生的潜力,为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并且为国家各个工作领域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传芳.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05).

[2]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3] 秦旭、陈士俊.产学合作的系统分析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05).

第4篇

【关键词】 房地产业改革问题未来指向

从2005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加大控制投机和抑制房价的力度,但是成效并不显著。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表明,投机与房价已经成为制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调节房价和抑制投机成效不大的原因在于现有房地产的制度缺陷,要解决投机与房价两大问题,必须系统全面反思房地产业市场化的历史过程,找准体制缺陷,明确新的改革方向和重点。

一、中国房地产业改革的基本路线与成就

中国房地产业改革的历史起点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制度。其基本特点:一是房地产产权公有;二是国家计划,即国家统一规划、统一建房、统一分配;三是福利化分房,即房地产使用者只需交纳象征性的房屋维修租金。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种体制已经积累了严重的弊端。一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财政补贴日益增加,国家背上了沉重包袱。二是居民住房日趋紧张,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消费需求,住房问题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由于公有财产的产权管理较为混乱,造成违章占地和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城市管理越来越难。四是由于产权公有机制造成使用过程中损毁,折旧年限较短,资产流失严重。由此可见,这种体制已经难以为继。

中国传统房地产制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中国房地产改革必须沿着三条基本路线展开,即打破住房公有制,推行住房私有化,实行居者有其屋;打破计划分配体制,实行市场化;打破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

在实行住房私有化层面,1979年,温州、福州、杭州、无锡等市和黑龙江省部分城镇,分别试行了组织私人集资建房和“私建公助”、“公建民助”等办法,由此开始启动住房私有、居者有其屋的进程。当前,根据建设部公布的资料,中国城镇家庭80%拥有自有住房,农村100%有住房,住房自有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尽管中国居民拥有的住房质量和面积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住房自有成为居民的巨大生活负担,但中国居民住房自有率正在不断提高,房产开始成为居民的重要资产。

在实行市场化方面,通过打破住房计划体制,实行住房的市场化购买,中国逐渐形成了市场化建房、市场化分房、市场化销售、市场化定价等一整套住房市场化体制机制。这套机制尽管是造成高房价、住房分配不均、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投机等问题的体制原因,但市场化形成的多元化住房建设投资格局,是当代各国解决住房问题的普遍体制,为进一步解决住房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住房商品化方面,1979年,吉林、广西等地率先实行国家投资建设住宅出售给居民,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步伐逐渐展开。1984年,国务院要求大中城市逐步扩大商品化住宅的建设,住房商品化进程加快推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取消福利分房以后,中国的住房商品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商品住房市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上看,3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体制基本框架;城镇居民住房基本实现自有化和商品化,商品房、限价商品房和廉租房等住房供应体系正在形成;多元化投资、持续化融资、专业化服务、市场化分配等市场化机制基本形成;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二、中国房地产改革的问题与反思

由于改革中出现了偏差,中国房地产改革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是房价过高。根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10月“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结果显示,47.74%的民众将住房列为家庭最主要的困难,31.46%的民众最期待政府解决住房问题。根据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2012年3月22日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已经高达12.07,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25.25,而国际上认为适宜的房价收入比为6—8,可见,我国城镇住房房价收入比严重高企。时至今日,高房价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正如2012年“两会”期间总理指出的:“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二是投机过盛。以1992—1993年房地产泡沫为例,1992年全国共有房地产企业12400家,但有实际开发业绩的房地产企业仅为7066家。浙江省1993年7月底有195家合资房地产企业,27家外商独资房地产企业,但外资的实际到位率仅为20%。1992年全国共有空置商品房1836万平方米,空置率超过30%。海南省1988年住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7500元/平方米。

当前,学术界和决策界多将房地产价格高企和投机旺盛的原因归结为房地产体制之外的原因,例如土地制度方面的城乡土地分割、政府垄断土地、土地财政;住房金融制度方面的商业性住房金融体系单一、政策性金融与保障性金融不匹配、公积金制度设计不合理;税收制度方面的缺乏针对保障房投资融资的税费减免政策;中央与地方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方面的职责划分不清、缺乏对房地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方面的硬性规定等。

本文认为,上述原因都只是房地产体制之外的原因,房价高企和投机旺盛的根本原因是房地产体制内的原因,即30多年的改革出现的一些偏差导致的住房体制缺陷。具体来讲,一是在房地产业的定位方面,过度赋予房地产业经济发展功能,特别是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房地产业被当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赋予重大的经济功能。二是在住房供应体系方面,过度强调商品化,相对忽视保障化。尽管1994年和1998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市场化与保障化相结合的一体化住房供应体系,但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在许多城市进展缓慢,形成了房地产商品化过度和保障化不足的局面。三是在住房开发制度方面,开发公司制导致住房开发市场的垄断,城镇居民合作建房与自建住房、郊区农民经营性建房被禁止,加上开发公司采取预售制,可以利用银行贷款和购房者预付款进行开发,实际上是将风险转移到银行和购房者身上。四是在住房分配方面,建立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但是没有建立货币化分配与房价增长同步同比增长的机制,工薪阶层住房补贴难以随房价一同提升。五是在住房交换制度方面,由于租赁市场严重滞后,多数居民不愿租房,拥有住房者缺乏出租动力。正是由于这些体制缺陷,形成了推动房价上涨和投机旺盛的体制基础和体制力量,如果不进一步整体完善房地产体制,深化相关配套改革,消除这些体制缺陷,就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房价高企和投机过度的体制基础。

三、中国房地产业改革的未来指向

当前,中国人均GDP跨上5000美元台阶,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全社会住房需求呈现旺盛态势,同时,伴随城市化的深度推进,中国住房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向新的阶段发展的转折点上,应该在进一步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同时,基于全面系统的反思和规划,明确中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首先,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30年多年来中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成功归结为市场化,而问题则出在过度市场化。具体来说,在房地产市场化方面出现了几个偏差:一是过度强调住房的投资品性质,相对弱化了住房的消费品属性;二是过度强调了住房的私人品性质,相对忽视了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三是过度强调了住房分配的市场化特性,相对忽视了住房分配的保障性特性;四是过度强调了房地产业的经济功能,相对弱化了房地产业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职能。

在未来的改革中,要在继续推进房地产改革的同时,纠正房地产市场化的上述偏差。一是要确立住房的消费品主体属性。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住房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消费资料,其基本功能是为劳动者提供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场所,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功能是派生的。二是要强调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居住权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是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国家和社会有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和家庭享有基本居住权的义务。因此,住房既是私人品,又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能完全市场化。三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的建设。从国外经验来看,保障性住房是确保社会成员享有基本居住权的重要途径,是遏制住房过度投机的基本手段。四是不仅要将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要将房地产业作为民生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当前阶段,要更多地强调房地产业作为民生发展支柱产业的属性,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

其次,完善房地产制度与体制。一是加快构建保障性住房综合体系。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形成与中下等收入群体需求与支付能力相适应的保障房供应体系、分配体系、融资体系、资助体系和调控体系。二是加快构建住房综合配套体系,包括建立“产权多元、自有为主”的产权制度,“基金主导、多元开发”的开发制度,“租售并举、先租后买”的租售制度,“一户一房、抑制投机”的消费制度,“以钱为主、钱物分离”的分配制度等。

最后,加快推进房地产体制外配套改革,包括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群体收入;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加大各级政府事权、财权整合度,逐步削弱土地财政的基础,提高土地收入返回住房开发的比重;建立中央与地方“责权对称、分工负责、科学问责”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的管理体制,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等。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当代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制度变迁[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房价;限购政策;影响;效果

2010年“国十一条”、“国十条”、“国五条”出台以来,全国各地也纷纷顺应民生出台了“限购令”,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刚性需求稳定,土地资源的短缺与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之间的矛盾,购房者的房产保值思想等等都促使着我国房价不断上涨。要解决房价问题仅靠限购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一、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影响分析

房地产限购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多方面影响,但总体来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限购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频频出现特价楼盘,然而房地产价格并未真正实现普遍性的降价,而购房者普遍认为限购政策等一系列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的出台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普遍下降,现阶段的房价水平与这些购房者的预期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这样一来,便导致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二)限购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房地产限购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1年9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7个,持平的29个,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进一步减少,且涨幅明显收窄,京沪广深4个重点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连续3个月停滞。

而2012年7月开始,我国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此外,另外,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也由前期的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明显提高。

(三)限购政策对土地市场的影响

限购政策出台后,我国房地产企业对于土地的购买显得更为谨慎,对土地购买的意愿和积极性降低,因市场趋势并不乐观,许多地方政府的推地意愿也逐渐削弱,使土地市场遇冷,土地交易多以底价成交。

2012年初,在房地产市场供应量和成交量纷纷下滑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在库存压力下出现资金紧绷的现象,加之各地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推动节奏的放慢,使各地土地成交量降低,土地市场冷清。然而,2012年年末,在经理了漫长的“严冬”后,土地市场逐渐回暖,各大房地产企业纷纷通过“以价换量、回笼资金”的对策来应对土地市场的低迷,库存积压的问题得到改善,各地政府推地意愿加强,各大房地产企业在资金回笼后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开始布置下一阶段的发展。于此相反的是,很多小房地产企业不堪重负,缺乏调节能力,在此阶段只能选择放弃。

二、房地产限购政策的效果分析

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实施虽然对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我国房价征地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房地产限购政策实施初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房地产价格过速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商品房成交量降低,投机购房者和实力购房者失去购房资格。然而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仍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且实力购房者和投机购房者也会就“限购令”而采取对应措施,2012年以来,我国大众城市房地产价格在经历了一番停滞后又逐渐显现出上涨势头,且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限购令”的作用至今仍仅仅局限于购买多套商品房的限制,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并未因此而发生明显的改变,“限购令”对于遏制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来说仍然是不足的。

其次,以限购政策为主的一系列房地产控制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抑制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限购政策仅仅针对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社会流动资金在缺乏投资渠道的现状下仍然会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市场,并避开大中城市转而进入非限购城市,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又往往会对房地产开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外来资金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原本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较为平缓的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将出现快速上涨趋势。

再次,限购政策下,一些购房者的购买需求被压缩,转而投入租房市场,这使得房租价格上涨,且房租的涨幅甚至远远高于房地产价格的丈夫。二手房业主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无需考虑资金回笼的问题,也不会降价销售。且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不明朗的前提下,二手房业主也多选择了观望,按兵不动,导致二手房房源下降,成交量降低,而二手房价格却持续上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房地产限购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使房地产价格回归理性,通过限购政策抑制房价上涨,最终使房价降低,促使房地产成交量趋于稳定,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呈现健康的发展态势,就这一点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调控目的是完全符合经济学思维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房地产成交量虽有回落,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仍然在经历了短暂的停滞后一如既往,由此看来限购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学问题,中国房地产博弈也十分复杂,单凭一两个宏观调控政策并不能真正实现房价调控的目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有赖于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亚男.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效果的经济分析[J].价值工程.2011(34): 78—79

[2]徐佳.限购令的背景及影响效果探讨[J].新财经.2011(5):371

[3]储华林.浅谈限购对房价的影响[J].财经界.2011(34):81

第6篇

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泛房地产化大潮来势汹汹,不可阻挡。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建筑新建量70%以上是房地产住宅项目,如果再加上其他以房地产方式进行开发的城市商业建筑,以及由房地产商参与“运作”的公共建筑,房地产业在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中已经占据了一个惊人的比重,用“主宰”一词亦不为过。短短数年间,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向世人昭告:中国的“房地产城市化”时代已经来临。

房地产城市化演变的历史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逐渐演变为房地产化,有其清晰的逻辑线索。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模式全面取代计划经济模式,中国城市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分配中枢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组织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近几年来,城市竞争加剧,从低水平的GDP数值竞争演化为全面的城市化竞争。因此,城市化在当代中国,不单纯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其本身就成为一种着意追求的城市目的。然而,在当代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中,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城市化发展内在动能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城市税收体系难以保证给城市化提供一个有效、快速、充沛、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在此背景下,“经营城市”理论的出笼,为缺乏动因的中国城市化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经营城市理论将土地资源视为城市的主要资源,而把房地产业设定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以人为制造城市化需求来推动城市化进程。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当代的城市化模式从早期的开发区模式转变为房地产模式,城市化发展被逐渐引上了房地产发展的单一轨道,而房地产思维也日益主宰着城市政府的城市思维。

中国城市发展的房地产化导致了两大必然后果――城市政府的房地产公司化与房地产公司的政府化。前者表现为城市政府倾向于以一级土地开发商的思维来思考城市问题并进行城市决策,往往把政府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职能替换为追求城市土地升值的短期逐利行为;后者表现为开发商在“接管”城市土地开发的同时,也接管了城市政府随之让渡出来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部分职能和权力,这一现象在所谓“房地产大盘”开发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诸多大盘开发中,城市政府向开发商们推卸的责任与让渡的权力,直接纵容房地产商们在巨大的城市尺度上推行裸的资本意志。在一个缺乏制衡的低水平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资本意志是唯利是图的,甚至是嗜血的,并具有社会、文化上的排他性。

房地产城市化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迅速耗竭,以房地产开发来推动并主导城市发展的模式也日渐走到尽头,其动力减弱(当然还有巨大的惯性),而其弊端与危害凸显。在房地产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几乎已经成为房地产文化的同义词,而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房地产思维对“体质赢弱”的中国城市宛如虎狼之药,虽见效一时,却遗害长远。

比如,它使得城市发展缺少根本性的文化关怀。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如果仅仅从“开发”而非“涵育”的角度去发展城市,城市必定出现“去文化化”趋向。把经济收益作为度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标尺,城市只有经济发展目标和为之服务的空间发展目标,而没有长远的文化发展目标与作为立市根本的文化态度。城市整体以房地产化方式逐利的必然结果,就是导致拜金主义价值观在城市中泛滥,而城市文化品位在市场趣味的熏陶下日益低俗化。

同时,房地产城市化浪潮还会让城市长期与整体的综合价值受损。房地产思维归根结底,是一种短期的交易思维,而非长期的栖居思维;是一种局部的商业思维,而非全局的综合思维。以房地产思维去经营城市,追求的是将城市资源迅速“变现”,而不是长期的城市整体综合价值的提升。以经营城市理论为指导,有些城市甚至在几年间就把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用地变卖殆尽,有些城市在最重要的黄金区段大搞短平快的低水平商业开发,遗患未来,为祸子孙。被房地产文化主导的城市文化,弥漫着短视的功利主义与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气息。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城市公共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与一般的商业资源相比,城市土地资源有其特殊性:它首先是一种公共资源,其次是非流动资源,然后是不可再生性资源。这些特殊性导致城市土地资源近乎“一次性”的配置不能纯粹依靠市场,而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和调控。

当政府以房地产思维来经营城市时,那些纯公益性、无法产生利润的城市公共资源往往被放在末位考量并被市场的力量逼到底限,甚至被牺牲掉。当房地产城市化的格局一旦形成,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没能按社会正义的原则进行“类永久”配置时,城市中的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就将长期、持续地存在下去。换言之,“和谐社会”是难以按照房地产法则被“经营”出来的,对城市而言,公共资源的房地产化和公用事业的过度市场化一样,都意味着极度危险。

需反思城市的根本处境与发展方向

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房地产;VAR模型

引言

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今,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更为举足轻重,房价与汇率的研究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热点,自2005年的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05年7月美元对人民币折算率为8.28,而2016年7月为6.65,下降了19.7%。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十分繁荣,十余年来房价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涨的趋势并未被掩盖,持续高涨。在当今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下,资产价格与汇率的关系愈发密切,学术界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该研究对于防范风险以及稳定金融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但在复杂的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间极有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因而经济学者们在研究该问题时经常会选择使用一种计量经济模型。1980年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VAR模型简而言之,便是把系统数据中每一个的内生变量都作为系统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所构建出的模型,早期的VAR模型是由Sims提出的简约式的VAR模型,随着经济学研究的需要,VAR模型逐渐演变发展出MS-VAR模型、PVAR模型和FA-VAR模型等等。对于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关系的研究,很多经济学者都选择使用不同的VAR模型作为工具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是用于考虑与实际经济情况相吻合,也可以是为了克服数据限制,甚至是用于作为数据分析预测的基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对于VAR模型的使用方式不同,本文通过对使用了VAR模型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整理了基于该研究课题下,各种VAR模型在经济学者使用下的不同研究方向、思路和不同结论,希望通过两大部分的文献综述,能够对使用VAR模型来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文献的思路和进程有了解和启发。

一、基于汇率和房地产关系研究下的VAR模型综述

为克服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的估计和推断的不可靠性,Sims(1980)提出回归系统中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估计内生变量动态关系的VAR模型。然而VAR模型不考虑结构性的经济冲击,因此Blanchard和Quah(1990)加入了内生变量的当期值的SVAR模型,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非线性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Hamilton(1990)提出MS-VAR模型,用于描述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和规律。因VAR模型在数据量上有限制性,其空间个体也有异质性,Pesaran和Smith(1995)扩展了基于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析并向空间计量扩展的PVAR模型。VAR模型不能处理较多的经济变量,而现如今需要考虑的经济因素越来越多,原有的VAR模型不足以反映经济政策在经济发展以及推动经济系统的真实效果,Bernanke(2005)构建出FAVAR模型,通过多变量和大数据,有利于全面反映真实的经济情况和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VAR模型的参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传统的VAR模型在描述多变量之间的互相作用有较大限制,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的TVP-VAR模型也由此产生。

总而言之,VAR模型自提出后便不断被探索、质疑和创新,越来越贴近真实的经济发展状r,在处理非线性、多变量以及空间计量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

而在研究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系时,构建VAR模型可以提高实证研究的有效性,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能够对房价和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SVAR模型能够区分不同冲击的影响,构建SAVR模型能够精确地查找到模型系统各个变量的结构关系。因为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具有非线性特征,因而在研究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系时,构建MS-VAR模型能够表现出不同时期汇率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特征。由于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两个变量具有时效性,构建PVAR模型能够把两个变量看成一个内生系统,真实地反映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能分析出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由于VAR模型变量处理少,信息量有限,而选取FAVSR模型能够分析房地产价格与汇率之间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得出实证分析的结果。考虑到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两个变量的时变性,构建TVP-VAR模型能够分析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两个变量的持续变化过程,从而更加灵活而显著地观察到相关变量间的时变性。下文中,我们将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由此能够更好的了解经济学者们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关系时,对于使用各种不同的VAR模型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以及研究过程。

(一)VAR模型

该部分所综述的被学者用于研究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VAR模型是1980年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的简约式的VAR模型,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会选择使用简约式的VAR模型,研究过程较为简便,重点在于建立VAR模型前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或者数据调整确定研究数据为一组平稳的数据,以及选择确定出最优的滞后阶数。

陈香莲(2009)利用VAR模型对上海和深圳的地产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特别的,她选取了2001年9月到2009年2月股市和汇市的共873组日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她对选取的样本数据以此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并采用了AIC和SC值最小作为标准,得出最佳滞后期为2,由此建立了VAR(2)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汇改前后的汇率与上海和深圳的房地产指数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陈婕,路静,高鹏和董纪昌(2009)为分析自汇率改革以来,中国的房价与汇率之间的关系,选择采用了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间共30组的样本数据,同时考虑到双边汇率仅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关系,他们选择采用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分析,基于无约束的VAR模型基础上,同样是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了最优滞后阶数3,再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吕光明和徐曼(2012)希望采用VAR模型对影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他们提出影响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三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在研究汇率时,他们选择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率和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率作为VAR模型中的其中两个变量,同时选择了2002年1月到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首先进行了模型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确保变量是平稳的序列,紧接着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Choleskv分解顺序,同时采用滞后结构检验得出滞后阶数3,并对得出的VAR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方差分解,得知各变量在受到1各单位正向冲击时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影响比率,由此推导出三种因素中哪种因素的驱动影响最大。

钟晨(2015)把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简称FDI)作为一个中间变量来考察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间的关系,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量,他将房地产价格分为两个指标:全国指标(即全国平均房价)和分类指标(东部加嗥骄房价,中部加权平均房价以及西部加权平均房价),同时汇率选择采用2004年12月到2014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直接有限汇率的月度数据,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代表了外商直接投资;首先对两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系数分析,得出了两组数据与汇率间皆存在正相关关系,接着对第一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其为平稳序列后再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滞后阶数为1后建立VAR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第二组数据作为第一组数据的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间的关系。

李欣欣和刘海龙(2015)从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市场价格影响渠道的角度出发,研究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他们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渠道分为:流动性渠道、货币政策渠道以及财富效应渠道,同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三个渠道的影响程度,除此之外更考虑了经济周期、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素;为得出平稳的样本数据,他们首先进行了Census X12的季节性调整,再选择建立VAR(1)模型进行估计,基于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另一反面,他们分别对三个渠道进行稳健性检验,观察其变化程度,综合两方面的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SVAR模型

SVAR模型是在简约式VA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结构性的经济冲击,为与实际经济情况一致,Blanehard和Quah在1990年通过对简约式的VAR模型进行修正而提出的结构性VAR模型,使用SVAR模型研究汇率与房地产的关系比简约式的VAR模型更能够与实际的经济情况相结合。

Orjan Robstad(2014)在研究挪威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时使用到了贝叶斯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先在基本的VAR模型基础上,将参数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算,基于BIC、HQ和AIC测试,作者最终选择了第二优的滞后阶数为2,同时,参考了Sims的简约式VAR模型和还原形式的贝叶斯VAR模型后,作者希望使用三种不同的鉴定程序来确定货币政策的冲击,因此他选择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BVAR模型)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即SVAR模型)构建几种结构性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同时,他也像Uhlig(2005)一样使用了标志限制来识别货币政策的冲击,这相当于将一些变量受到结构冲击导致的脉冲响应同期效果的标志上放上限制,由此进行分析。

(三)PVAR模型

PVAR模型是在传统的VAR模型基础上,为解决VAR模型对于数据的限制以及数据的差异化的缺陷,由计量经济学家们进行改进提出的,在研究汇率与房地产关系时选择使用PVAR模型能够降低对数据的强度要求,同时控制差异个体,为研究分析提供一个较为灵活的框架。

CW Calomiris,SD Longhofer和w Mile(2012)为研究美国的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房产的价格及其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构建了PVAR模型。他们选取了1989-2009年的美国房地产价格季度数据以及止赎方程的五个变量,汇率是其中的变量之一,然后他们运用了Choleski分解法产生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模型的平均拟合优度,从而分析各经济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最后他们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查,考虑各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从而证明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为探索全球资产流动性,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系,ACesa-Bianchi,LF Cespedes和A Rebueei(2015)比较了房地产价格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商业周期中的表现。

首先他们比较了1990-2012年的无条件时刻,以及在小部分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的交叉相关。接着他们探讨特定冲击下的资本流动。然后运用外部工具变量法,对Watson(2012),Mertens和Ravn(2013)在PVAR模型中,新兴经济体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这种冲击进行分析。最后他们将两个可能与金融摩擦和探索它们的相关性的全球性流通手段的传动机制联合起来,分析冲击效应,得出全球性流通冲击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对房地产价格和消费的不同影响,以及汇率在房地产价格中的影响。

(四)MS-VAR模型

MS-VAR模型是非线性动态VAR模型的一种,最早由Hamihon(1990)提出,对于经济研究,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经济周期的不同特征和规律,如不同时期的汇率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特征。

刘杰、王定祥(2014)为分析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利率规则的区制转换效应,构建了包括利率、产品缺口、通胀缺口、房价缺口以及汇率缺口的MS-VAR模型。

他们以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月度数据)作为样本空间,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得到月度GDP,再用X12法排除掉季节因素并取自然对数;用同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通货膨胀水平;用人民币有效汇率代表汇率指标;用同比国房景气指数代表房地产价格(以替代资产价格);最后利用HP滤波得到产品、通胀、房价、汇率缺口。并以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代表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在数据基础上,采用AIC、sc、HQ与对数似然值准则确定该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5阶,区制个数为2,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MSIH(2)-VAR(5)模型进行估计。除此之外又在不同区制下分别给四个缺口变量一个正向冲击,分析了20个月内利率的累积脉冲响应。

李芳、李秋娟(2014)则建立了包括汇率、房价、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这三个变量的MS-VAR模型。以2005年7月-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以即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度平均值为汇率;以月度环比的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房价;采用简化的间接法估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量,取月末值,作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净额。并利用ADF检验确定三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而采用Eview6.0软件,并比较模型参数,确定MSH(2)-VAR(3)模型能去的最佳拟合效果。

基于该模型,采用Krolzig的OX-MSVAR包,在Givewin平台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又利用Oxmetrics软件划分出两区制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脉冲响应考察系统内三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冲击关系。

王申、陶士贵(2015)考虑到由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会影响国内流动性,所以货币供应量也应引入实证研究。因此,他们构建MS-VAR模型,以探讨房价、汇率以及货币供应量三者间的非线性关系。

研究时他们选取了从2005年7月到2013年12月的102个月度数据作为样本。房价变量为国内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汇率变量为美元兑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货币供应变量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长。然后通过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通过了各个变量的平稳性。

在模型选取时,根据SC、AC等信息准则,确定了该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阶,区制个数为2。并在依据对所有滞后2阶、2区制的MS-VAR模型的指诵畔⒌慕一步分析,确定了MSIH(2)-VAR(2)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

选择该模型之后,在GiveWin这一软件平台运用Krolzig(1998)的OX-MSVAR包进行了模型估计。在分析模型结果基础上,又对比了两个区制的波动情况,并且利用脉冲响应,分别给三个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比较了在两个区制下响应的差异性。

(五)TVP-VAR模型

TVP-VAR模型是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研究经济学问题时,能够很好的克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影响因素的改变,模型参数也会随之改变的缺陷,能够更好的观察变量间持续变化的过程。

V Peretti,R Gupta和R lnglesi-Lotz(2012)为研究南非的房地产价格是否会影响消费和利率,其中包括研究房价冲突对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时,选择构建了TVP-VAR模型。他们选取了1966年1月到2011年2月各季度的样本数据,然后分析包括实际消费增速,名义三月短期国库券利率与实际房价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宏观经济动态,并运用MCCM方法,得出随机波动的TVP-VAR模型结果,由此进行分析。

Guangxi Cao(2014)为了研究利率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将TVP-VAR模型和TVP-P模型拓展为LTVP-VAR模型和LTVP-P模型。他选取了2005年7月22日到2012年1月13日的样本数据,分析股票市场,利率市场和人民币外汇市场的相关性。然后估计长期参数,检验LTVP-VAR模型的收敛性。接着实证分析股票市场的时变脉冲响应,长期时变均衡关系。最后他讨论了移除金融时间序列的长期性的问题,分析长期反映波动依赖的趋势。

周德才、冯婷、邓姝姝(2015)在研究我国灵活金融状态指数时,为打破目前的研究缺乏灵活动态性,决定构建MI-TVP-SV-VAR模型作为预测我国通货膨胀的研究。由于2001年后我国经济迎来新发展,因而他们选取2001年1月-2014年6月共162个样本点的月度数据,以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等五个变量为金融状况变量,分析这五个金融状况变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在进行模型估计前,他们运用ADF方法对数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得出它们都是平稳时间序列的结论,从而能够用于构建模型。然后,他们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五个金融状况变量用于构建金融状况指数的合理性。最后,使用VAR模型中的Lag OrderSelection Criteria进行检验,确定此MI-TVP-SV-VAR模型滞后阶数。

在他们具体测算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时,经过实证分析,得出MI-TVP-SV-VAR模型灵活动态的参数演进特征,分析通货膨胀对五种实际变量缺口的单位冲击脉冲响应函数值,得出五个金融变量的灵活动态权重。为得出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他们比较FDFCI与IR的相关性图形,检验FDFCI与IR的跨期相关性及领先滞后关系,研究FDFCI与IR的因果关系,检测FDFCI与IR的预测能力,并比较分析了FDFCI对通货膨胀解释力度。

(六)FAVAR模型

为了更好的使用多变量、大规模数据研究变量对系统的冲击,从而真实的反应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可以选择使用Bernanke(2005)对VAR模型进行改进后提出的FAVAR模型进行相关研究分析。

喻开志,董赜文,陈翔(2015)认为汇率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他们通过构建基于IS-LM-BP框架的FAVAR模型,进而分析美元、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2005年以后中国的汇率政策有了重大改革以及汇率对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因而选取2005年1月到2013年9月的数据作为样本,以及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五个经济领域作为变量。经过初始变量选择和主成分的提取并进行单位根检验和JJ协整检验,发现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符合平稳性的要求。

他们运用Choleskv分解构建FAVAR模型,得出模型的平均拟合优度,从而分析各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各经济变量受到美元兑人民币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程度上又有明显差异的结论。而为了检验这个结果是否稳健而不是随机或不可控的,他们又采用2006-2014年的数据构建模型,得出了相似的结果,证明了数据的稳健性。

二、基于VAR模型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关系的研究结果综述

(一)房地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呈正相关关系

陈婕、路静、高鹏和董纪昌(2009),朱孟楠、刘林和倪玉娟(2011),蔡彤娟和马冠男(2016)皆通过VAR模型研究分析得出,汇率、房价以及利率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与我国房地产价格呈正相关关系。由于人民币升值,吸引了境外资本流入我国,同时房地产具有高回报的特征,因此这些境外资本流向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了我国房价的上涨,但是该现象具有滞后效应。

与此同时,李芳和李秋娟(2014),王申和陶士贵(2015)则根据VAR模型研究分别发现,滞后1到3期与滞后1期的实际房价变化对当期汇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简而言之,便是实际的房价上升会带来当期实际汇率的升值。

A Cesa-Bianchi、LF Cespedes和A Rebucci(2015)根据构建PVAR模型研究全球流动性过剩、房价与宏观经济时,认为在应对全球流动性冲击,与AEs的房价相比,新兴经济体的房价似乎与资本流动更为密切相关,同时房价增长也更快更稳定。

(二)房地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呈负相关关系

朱孟楠、刘林和倪玉娟(2011)使用非线性MS-VAR模型研究房地产价格和汇率间关系时,根据非线性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对于实际的汇率和实际的房地产价格,在区制1的条件下,实际的汇率升值不能够导致实际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反而会使实际的房地产价格下降。

Guangxi Cao(2014)在研究利率和R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时,认为就长期而言,中国股票回报率和利率与汇率呈负相关关系,并提出中国股市对由利率市场引起的短期震荡和由人民币汇率市场引起的脉冲响应将持续约6天的时间,随后反应将消失。同时,国内的李芳和李秋娟(2014)也认为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只能在短期内维持,对于长期,当汇率升值到一定程度时,短期内国际资本流出从而会导致房价下降。

三、结语

本文系统的整理了使用V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相关文献,分类综述了国内外文献中基于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系课题的研究下,使用VAR模型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及该研究方法下得出的相关结论;综合两大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对于选择使用VAR模型研究该课题,首先需要确定该课题的具体的研究方向,例如,是结构性的研究汇率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相关因素,还是时效性的研究汇率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进程等等。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方向后,便需要选择采用的样本数据和研究的VAR模型种类,根据获得数据的特征以及该VAR模型种类的限制,选择是否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或者构建平稳序列;同时,根据研究课题的方向,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或者所研究的滞后期,从而成功构建VAR模型;基于各种不同的研究方向,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检验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基于VAR模型下,数据间的各种相关关系,在得出最终结论后,还能够检验该结论的稳健性。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房地产价格深刻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各国政府有着重要的决策地位。当国际社会对某一国的货币存在升值预期时,该国资产,尤其是不动产便会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开始大幅地升值,这一现象引起的进口扩张带动一般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因此,就有大量资本流进了房地产市场。由于投机,造成了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经济,并且导致了长期的经济萧条以及一系列的金融问题。而在台湾,从1986年开始,新台币不断升值,台湾当局为了稳定新台币而采取的政策导致货币过多投放,因而使得房价过度膨胀,使台湾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这些经验都表明,汇率与房价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政策制定者对此必须特别警惕。研究房地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稳定进而稳定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社会的安定和谐,以及对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8篇

摘 要 从去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但是部分城市的房价并未出现实质改变,甚至有上涨趋势。本文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及当前“限购令”的效果分析。

关键词 房价 限购令 影响

一、引言

从去年的“国十一条”、“国十条”、“国五条”,再到今年1月的“国八条”,在如此密集的楼市调控中,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限购令”。然而就在“限购令”不断收紧的同时,各地楼市却开始有所回暖。根据中房指统计的数据,三月份第三周35个主要城市中,六成城市成交量上涨,其中有十个城市的涨幅在20%以上。九个重点城市中,六个城市的成交量环比上涨,成都上涨了51.26%,北京上涨了30.98%。尽管目前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购令,但限购的城市多集中于发达的一线城市,且由于各地细则出台的时间和强度不同,最终影响房价的效果也不相同。

二、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房价的涨跌与市场供需结构分不开,这是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是供需关系。一是供需不平衡,供应少,需求多;二是供需不对位,高端房产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导致房价快速拉升并及到中低端房产,最终出现投机。

2.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刚性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6%左右,农村人口占54.3%,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呈加速态势。按目前年均1.12%的城市化速度估算,每年平均有近15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如果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0%,城市就要增加4亿人口。另外,近些年正值80后结婚、生子以及创业的高峰,住房成了生活必须品,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不断扩大的购房队伍与城市有限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房价不断上涨。

3.购买房地产保值增值的思想

我国近年来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这是房价飚升的重要原因。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房价上涨的预期,通过买房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许多居民的投资选择。不但富人买房投资,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加入其中,有不少地方投资买房比例甚至超过了居住买房。楼市的大量投资投机行为,造成房屋闲置,房屋利用率降低,空置率大幅上升。由此,直接助推了房价飙升,造成越有房越买房、越没房越无望的局面。

4.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值不断被提高

我国的房地产经历了数次政府干预,每次干预后都会继续新一轮的房价上涨,不断贬值的货币和不断上涨的房价,成就了购房者义无反顾的心理。房地产商们正是抓住购房者的这种心理,囤积资源,哄抬物价,并且参与者日盛。

三、“限购令”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1.“限购令”是当前政府控制房地产立竿见影的手段,限购措施短期内会对商品房成交量造成颇大影响,实力购房者和投机购房者将被拒之门外,失去购买资格。但是长远看,因为刚性需求依然强烈,加上一些有购买实力的购房人也会想出各种措施应对,“限购令”恐难奏效,而且限购仅仅是对多套房的限制,对整个房地产刚性需求的解决没有实质的作用。

2.虽然当前政策抑制需求的效果很明显,但社会流动资金在缺乏投资渠道情况下仍涌入房地产,从限购城市转移到非限购城市,二三线城市房价面临上升压力。地方接盘的热情与开发商的逐次进入,将在一段时间后进一步拉高房价。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强力推动,并非市场真实需求的反映,因此房价泡沫可能更高。一线城市中因为限购而无处可去的资金,转向没有限购的城市,极可能促使当地原本处于观望的民间资金也进入楼市。

3.限购政策下,购房需求被压缩的人转投租房市场,进一步推高了房租价格,房租涨幅高于房价涨幅,和商业地产开发商不同,二手房业主属于个体投资,不需要资金回笼,一般不会降价促销,在投资机会不明朗的条件下,很多人会选择按兵不动,二手房业主涨租待售持续观望导致市场二手房源量下降,价格走高。

四、结语

严格落实限购令只是手段,最终目标还是要让房价回归理性,中国房地产博弈非常复杂,房价调控不是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也不是一两个调控措施可以完全解决,因此,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与控制需要多管齐下,将政策充分落实,做好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胡芳,王帆.限购令对于抑制房价的作用探讨.今日财富.2010(12):52.

第9篇

关键词: 房地产建设项目;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前言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开发项目的最大经济效益,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就要求开发企业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房地产开发商品,而优质的房地产商品来自于开发企业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怎样才能管理好项目的质量?对于每一个开发企业来说,应首先考虑项目的质量,质量又是质量管理的对象,它的原则是全面的质量管理,即以质量为中心,项目全员参与,以达到预期目标。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工程师,我们要不断进取,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1、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房地产项目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广义性指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必须具有其固有特性。时效性:由于组织工作的顾客群体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工作及其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出现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可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组织应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定,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相对性:组织工作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来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观

点的需求。需求不同,功能也就不同,只有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2、 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和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2.1 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的外部因素

1)监理公司未实施有效监管。2)施工单位质保体系的不健全。3)设计施工图纸质量不完善。4)总包单位不履行管理配合职责,劳务的工艺质量能力不足。

2.2 影响工程质量的内部因素

1)工程管理人员过程质量管控能力不足。2)设计工期过短。3)合同工序穿插,技术间歇无法保障,设计变更过多。4)招标文件、合同文件中技术管理部分约定不清,对新技术、新材料规范、标准及工艺控制要求掌握有待提高。

2.3 房地产公司工程管理人员质量管理工作定位

房地产公司的现场工程师不是施工单位的质量员,要求甲方工程师监督每个分项工程质量,监督每一个检验批质量不现实。针对上述诸多因素,房地产公司作为甲方应采取以下措施管控施工质量:1)要求监理公司配备足够的监理工程师入驻现场,监督监理单位人员是否到位,监理行为是否规范,监理服务是否到位。对不称职的监理公司和人员及时更换。2)要求施工单位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体系内质量人员组成。3)监督施工前技术交底是否进行,工程流程是否正确。4)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和验收,进行质量评定和奖罚。如施工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则要采取措施强制其建立和完善。根据检查结果,依据相关规范、规定,奖优罚劣。采取经济措施,提高工程质量。5)对照合同约定的要求,检查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约定,不符合约定的质量,通过监理单位下发工程整改令、停工令,促使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问题、质量缺陷的返工处理。

3 、优化分户验收管理程序,持续跟踪解决质量问题,降低业主投诉

房地产开发项目产品最终要交到业主手里,在移交前需进行分户验收。分户验收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竣工备案手续,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应由房地产公司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当前,我国每年因工程质量问题引起业主投诉的事件屡屡发生,业主投诉的重点如下。

3.1 安全性质量问题

1)桩基工程质量问题。2)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质量问题。3)外墙(构件)装饰面空鼓、开裂、脱落质量问题。4)栏杆、护栏的防护方式、防锈的问题。5)楼梯公共通道防滑质量问题。6)电梯质量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质量问题,如梁、柱、墙几何尺寸不规矩,墙体偏轴移位,外墙渗漏、开裂。想要规避这些质量问题的发生,必须加强过程控制。

3.2 功能性质量问题

1)窗户开启不灵活、渗漏。2)厨房、卫生间渗漏、屋面渗漏、外墙渗漏。3)设备专业匹配冲突质量问题。

功能性质量问题经返工处理一般都可以解决。

3.3 观感性质量问题

1)内墙空鼓开裂。2)房间净高、方正。3)墙地面平整度、垂直度。4)门窗设备成品保护。5)外墙面砖、涂料观感。

3.4 适应性质量问题

1)居住使用功能的合理性问题。2)居住使用功能的舒适性问题。3)居住使用功能的协调性问题。4)客户居住使用功能的经济学问题。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控制着眼于首先在设计上减少质量缺陷,其次就是对施工质量管理采取灵活的策略。对于分户验收,传统的办法就是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由房地产公司组织设计、监理、勘察、施工单位,在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然而,该验收和业主接房验收,由于对质量标准要求不同,所以,等到业主分户验收时,依然会提出很多质量问题,从而引起质量投诉。如何来优化分户验收,降低业主投诉,把工程质量问题提前解决,避免业主接房后,工程再维修。当前,一些房地产公司探索出了一条途径,经过应用,效果很好。就是在业主分户验收之前,房地产公司内部部门之间先沟通,请业主预验收,提前挑毛病,然后再修补质量问题,最终进行分户验收。仅此一项措施,可以降低60%的业主投诉率,给分户验收交房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4、 实例分析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4.1 由设计缺陷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案例

某别墅项目将层层退台的露台设置为种植庭院,以增加销售卖点。图纸设计审查未发现问题,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进行闭水试验复检合格,项目交付后不足一个月就出现大量的漏水投诉及索赔。(另本人业绩中并无管理过别墅项目,以别墅为例合适吗?)

该案例是典型的由设计缺陷引起的质量问题。防水与露台防水不封闭,花池台顶部与花池外壁处无防水层保护,雨水长期侵袭或浇花时溅起的水等极易产生渗漏。花池壁端头处无防水收头处理要求,易导致卷材开边,从不防水的抹灰保护层渗进防水层,产生渗漏。花池根部、交角处属于防水薄弱环节,设计未考虑设置附加防水层强化防水措施的要求,未考虑花池排水设计,花池长期积水会导致防水层失效,产生渗漏及种植植物烂根死亡。国家目前没有关于种植屋面的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图集,设计质量完全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不配节点详图或简单依据屋面防水要求考虑种植屋面节点要求,往往留下严重的设计隐患。屋顶、露台种植花池常规上借鉴屋面的检验要求,一般均做闭水试验验收。

4.2 工程合同包划分不合理引起的质量问题案例

某住宅楼工程18层,业主把土建工程总包给一家施工单位,门窗、室内楼梯栏杆、外墙保温、电梯工程分别发包给专业单位,甲方对总包、分包单位的管理都是平行关系,各施工单位独立施工,总包单位对分包不进行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交叉施工,各单位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导致工作面拥挤,成品保护工作失控,工序颠倒无序。门窗安装质量差,分包单位提出原因是总包施工的主体洞口不规范,而总包推诿门窗质量与己无关。工程完工交验时,全楼共72镗门,有40镗门遭到损毁,甲方又再出资更换,多投入费用10万元。所以,先期工程合同制定、工程发包不合理,会给后期工程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同时质量又容易失控。合理的做法是甲方指定分包单位,交由总包统一管理,同时,甲方需付总包单位一定的总包管理费。在总包的统一管理下,工序安排、工序穿插更合理,发生质量问题,甲方追究总包责任、总包追究分包责任。这样,工程管理有序,工程质量责任明确。质量问题、质量缺陷的发生概率会大大降低。

4.3 房地产公司应进行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由此可见,房地产公司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上,而首先应加强设计预控和合同管理工作。不仅要考虑设计本身的合理性,还应考虑施工的易建性、工序交叉的可靠性,手工化操作的偏差性等问题。

国内多数房地产企业比较注重合约中的经济条款部分,对有关工程质量、进度等管理方面的约定往往比较欠缺,合约由法务专业人员编写,其合约条款设计无法指导实际的工程管理。对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缺乏指导性、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合约监管机制,不利于甲方工程人员依据合约对施工方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导致突破合约施工成本的现象。

5 、结束语

总之,房产开发项目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作为房地产开发单位,必须重视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重视房屋的质量问题,在问题处理上开发单位应态度端正、处理积极,这样才能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及开发单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闫冬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2(10)

[2]张志宇.房地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06)

[3]徐阳.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第10篇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优势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37-02

1956年,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于东北农学院[1],目前全国将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9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目前该专业共有在校本科学生300多人。近5年来,根据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该专业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各项建设措施,并积极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起步晚、硬件设施落后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水平还有待提高[2]。因此,本文结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学科发展趋势,分析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的要求,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庆工商大学关于“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转型升位目标的要求制定的。该方案是指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与手段、学制学分与授予学位、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课程结构与学分及学时分配、专业课程流程图、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等。在2011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2014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公共基础课(通识基础课)53.5学分、通识核心课与通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分、专业核心课21学分、专业选修课32.5学分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学科基础课包括地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等,以及有财经类特色的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在2014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社会人才需求,进一步突出了方法手段课群,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形成对接。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校转型升位的要求,学校和各级部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高职称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依托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但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教师梯队。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正高级职称占的比重较少,并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特别需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专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主,这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只注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差。但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对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

3.实验设施和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需求。我校实验实践教学统一归口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经济学、管理学和创新创业等分中心,其中专门针对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设“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实验平台。由于缺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设施和条件只能满足本专业基本实验要求,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特色实验则难以满足教学使用需求。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特色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1.具有财经类院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背景。我校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则兼有管理学和理工知识交叉特点,强调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

2.本专业依托土地科学、管理学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学科背景,以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土地信息技术为方向,教学和科研主要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策划营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在重庆市相关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注重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信息化管理、土地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3.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为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毕业生在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熟练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强化“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技术,形成“理论-技术-应用”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以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土地科学、经济学、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遥感测量、规划、设计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评价、规划、管理和房地产经营及政策法规,在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不动产评估、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设计与景观规划、产业用地组织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设计、调查评价、管制管理的原理方法;具有地籍测量、遥感判读、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建立与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2.依托学院与地方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二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分析基本技能和以“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培养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管理、土地制图等方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畅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学,参与互动。开设课题研究型课程,结合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科研项目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

3.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和我校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学科背景,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2009年以来,在我校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和“转型升位”的背景下,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群分工与内在联系,分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形成逻辑关系清晰、模块功能明确、课程群关联协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理论―技术―应用”关联互补,课程设置既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公共管理类课程,又包括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与投资概算等理工类课程。突出课程实用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性,将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方法手段、城市土地开发经营和实务与应用三类课程群。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与测量等多门实验课程,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建立由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组成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目前广泛开展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设土地定级估价、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整治与环境修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聘请政府、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讲授“房地产策划与市场营销”、“土地管理案例与实务”等课程。结合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开设“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育”地区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第11篇

人虽然比一切动物的智商都高,但在生物的本能上却低于一切生物。比如从本能上讲,人如果失去了行走的参照物就容易遇到民间说的“鬼打墙”,人的眼睛和大脑修正的功能不存在了,或者它给你的修正信号是假的、混乱的,人感觉是在按照直线走,其实是在按照本能走,走出来必然是个圆圈。有人在固定的地带,比如坟场,会遇到鬼打墙,这好像更神秘,因为那些地方的标志物,容易让人混淆,造成假象,给了人错误的信息,这样,你觉得自己仍有方向感,其实已经迷路了。当人迷路的时候,如果不停下来,继续走,那么一定是本能运动。生物运动的本质是圆周运动。如果没有参照物,任何生物的本能运动都是圆周。人的两条腿的长短和力量也有差别,这样迈步的距离会有差别,比如左腿迈的距离长,右腿迈的距离短,积累走下来,肯定是一个大大的圆圈。这时人的本能就不及动物了,是走不出那个怪圈的。

这世上的许多怪圈都是人们自己设计的,就像人给毛驴设计的拉磨的怪圈。我女儿小时候曾给我设计过一个怪圈:“你会写文章,我不会写文章,你觉得你聪明,那我考一下你的智力如何?”我说:“来吧!”女儿说:“有一位又聋又哑的人,到商店买钉子,便对售货员做了一个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敲击的手势。售货员便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晃了晃立着的两根指头。售货员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接着又进来一位盲人,他要买的是一把剪刀,请问老爸,盲人将会怎么做?”太简单了,我伸出两个指头,做出剪刀的形状。女儿一看就笑了:“哈哈,你答错了,盲人不用手势,买啥说话就行了。”

女儿的这个小把戏有点像赵本山的小品,愣是把明白的人忽悠进一个怪圈之中,带入了她的“磨道”,顺着她事先设定的怪圈,让你的思维走不出“鬼打墙”。

比如某教授在给北京大学的两个MPA班上课时做了个测验:“你们是否同意‘中国房地产是暴利行业’这个观点?”结果,有95%以上的同学同意。教授又追问:“暴利的标准是什么?是利润总额,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年利润率,还是项目利润率?”这下众学子被问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教授接着又问:“仍然认为房地产是暴利行业的请举手。”结果不到10%的人举了手。

我不知道MPA中的学子有多少人算明白的,但“精确率”应该高于“糊涂率”(老夫也学用“率”来说话)。但经教授这么一搬弄,也都傻了吧唧了,MPA的学子们都遭遇了“鬼打墙”。

卖房的利润越多就越是暴利,经济学家、数学家的责任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化了,就像陈景润最后证明的不也就是“1+1”的问题吗?地球人都知道房地产是暴利,这么一件人人明白的事儿,你能把大家都弄傻了,弄进你的怪圈之中,这能算学问吗?

你的学问应该是把傻人弄明白,而不是把明白人弄傻呀。若把明白人弄傻就算学问,那么,我们村里那个跳大神看风水的阴阳先生,为人驱鬼避邪时念的咒语,没人能明白,你越听越糊涂,他的那套把戏,就是把明白人装进他的圈套,让你步步都是“鬼打墙”,只能听着他的指挥走。

房地产中的八个率还是十八个率,留给国家的税务机关去算就行了,与老百姓无关,老百姓早就知道了一个理儿,无论多少专家为房地产商算“利率”,要是算出来的并不是暴利,那都是“扯淡率”,把明白人弄傻的是狡猾的人,把傻人弄明白的才是聪明人。

可如今有好多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我反倒弄不明白了,这其中自然有我不学无术的原因,但也可能是被“狡猾”的人装进了怪圈之中。

第12篇

埃尔文·罗斯的市场设计理念,针对的是最为基础的经济学问题,包括市场如何运作,以及当市场失灵的时候如何修复。

他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市场已经被改变。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国经济又受货币政策调控和激活存量、控制增量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经济仍将面临多方面经营压力。

那么,中国市场存在哪些机会?中国经济增长又将面临哪些风险?中国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国际化?包括埃尔文·罗斯在内的一众专家学者从市场设计、金融、企业、品牌营销的角度,共同探讨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中国民族企业如何成功转型升级,走好国际化之路。

中国市场设计潜力无限

“对于市场设计而言,它代表工程解决方案,需要不断地做自适应,我们的业务也要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而变化,不是永远一成不变。”埃尔文·罗斯说,整个市场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工程问题,首先,这个市场要有足够的稠密度,在量上要满足;然后要应对的是,如果人很多,那么市场会不会太拥堵,它必须要得到有序的组织和顺畅的管理;最后,是要有安全的、能够简易让人们在这个市场里参与交易。

埃尔文·罗斯以他的匹配机制谈到,市场的匹配和配对不是仅仅由价格决定的。而所谓的自由市场,并不是没有规则的市场;相反,它是一个规则很好的市场,是能够让市场自由通畅运作的市场。因而,企业也要随着市场的情况背景发生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和中央控制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中央控制是自上而下的,而自由市场则是创造规则让市场来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市场已经被改变。对于中国的市场设计而言,埃尔文·罗斯认为,中国市场有很多的考量可以发生,包括器官移植、劳动力等方面。在美国也存在所谓劳动力的流动性,还有其他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中国则问题更加复杂。此外,对金融市场而言,他预计中国股市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也会牵扯到高频交易。对于大宗商品而言,也会有很多的机会来进行相关的大宗商品市场的设计。

埃尔文·罗斯表示,他到中国的目的,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做事方式,并期待着能够有机会,包括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在市场设计方面帮到中国经济体。

经济增长隐忧

“从中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们应该怀有更强烈的危机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称,“中国经济增长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以占全球18%的人口,耗用了超过全球30%的资源,却仅仅能够提供相当于全球10%的商品和服务。”

钟伟表示,乐观地来看,假如2020年中国成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国家,这就意味着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的人口数量,由于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而增加了一倍。但如果从悲观的角度来说,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经济增长质量、国进民退、房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

从经济增长质量来看,钟伟认为,过去十年是通胀温和的十年,是货币发行速度最快的十年,也是中国收入分配恶化最糟糕的十年,以及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改善的十年。他以“毁誉参半”作为对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的评价。如何改善增长质量?可能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但最主要的是改变官员的政绩观。

他称,过去十年,中国明显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国有企业一直在加杠杆,而允许民营企业有更广阔生存空间的举措则乏善可陈。央企、国企带来的主要是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占用。如果把对中国未来的期望寄托在以垄断和行业不公平竞争为基础、政府和企业角色不停互换的国有企业身上,恐怕未来中国企业的脊梁不够硬朗。在他看来,企业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盈利增长能力,坚决卖掉那些不挣钱的或少挣钱的部门或平台,把精力集中在最赚钱、最有发展前途的少数几个行业上。

从房地产泡沫风险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我是房地产坚定的看多者,从来没有怀疑过房价上涨。从此之后到现在,我一直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怀疑者。”他说,房地产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印钞票的速度,由于人口向大中城市迁徙的速度和商务活动频度的增加而导致的,或者说是货币化、城市化和人口迁徙带来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毫不夸张地讲,从2010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它的爆发式的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除了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核心区,还存在着部分的供不应求的矛盾之外,在全国的广大地区,房价上涨空间有限。随着金融杠杆的消失以及整体市场的供过于求,中国的地产泡沫倾向化也日益严重。

而从金融方面来看,对于中国来说,金融风险并不遥远,而是迫在眉睫。谁在占用中国的金融资源?地方政府、房地产、制造业各占1/4,小微企业和居民占剩下的1/4。现在看起来,地方政府的金融资源存在问题,房地产要打一个问号,制造业显然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的艰苦过程,相对比较健康的,也就是中国老百姓借银行的钱了。但银行业现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包括不断补充资本的风险,贷款质量不断下降、不良资产不断反弹的风险,汇率、利率市场化和资产项目可兑换带来的风险,以及随着人民币发钞速度放慢,银行业规模扩张也将放慢的风险。

找准市场空隙做大做强

中国经济为何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奇迹?知名营销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中国利用非核心的竞争力,包括最便宜的土地、资金、劳动力,这曾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最强劲的动力。但到了今时今刻,中国经济发展这三大动力可以说消失了。北京的土地贵到什么程度?按照北京现在地王拍出来的价格,卖掉北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当我在网上发了这样的段子,所有的网友都回复‘赶紧卖掉,连上面的人都卖掉’。”

李光斗称,劳动力便宜、土地便宜、资金便宜这三个要素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要迎来一个冬天。在这个时候如何转型?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做品牌”。

李光斗认为,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新的创富机会。他提出“六流创富”的概念,包括人的流动、物的流动、钱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智慧的流动和社交的流动。隆力奇转型做直销,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中国的社交即人的优势。而提到创新,他认为,任何一个模型的创新都将推动世界的发展。在产品创新方面,他提出要重新发明产品,例如,星巴克重新发明咖啡,iPad重新发明个人电脑,iPhone重新发明移动电话。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发挥的是想象力经济。但在这方面中国和世界还存在差距。

另外,李光斗还提出“插位”理论。与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位”理论不同,他认为,“插位”是通过打破市场原有的竞争地位排序,使“后进”品牌迅速成为行业领导品牌的营销新法则,通过颠覆性的营销手段,突破“后进”品牌面临的竞争困境、快速超越竞争对手,迅速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而实现“插位”,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市场空隙,随后扩大市场空隙并最终独占市场。

第13篇

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从5.25%降低到4.75%。这是2003年6月以来美联储首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

相比以往,本次降息有两处非同寻常

第一处,美联储这次降息的目的不再是以往那样是为了遏制可能会出现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对外声明,这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次级债务危机导致的信贷状况进一步紧缩,以及信贷紧缩可能引发的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

第二处,美联储一改过去每次降息25个基点的渐进式微调做法,一次性降低了50个基点。在此之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都认为美联储会降息25个基点,而美联储这次的降息幅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对于这次非同寻常的降息,美国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这次降息有悖于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准则。赞成者认为,次级债危机和信贷市场紧缩的蔓延会引起市场恐慌,而这种恐慌又会进一步带来更严重的恐慌和市场上的非理。所有这一切,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将会受到重挫,美国经济也有可能因此出现大幅滑坡。在这个关键时候,美联储应该出面挽救市场信心,这样做可以避免经济当中没有必要的巨大波动。

美联储降息有助于稳定我国的外部需求

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不仅是中国所面临的外部需求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东亚区域内广泛存在的国际加工贸易链条,美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需求还会间接影响到这些经济体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把直接和间接的需求加在一起,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构成了中国外部需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看,美联储通过降息降低未来美国经济出现大幅滑坡的风险,客观上也降低了中国外部需求下降的风险。这对于中国短期内的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当然,即便美联储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我们目前还不能排除美国经济在未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为了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冲击,我们也当未雨绸缪,积极挖掘国内的内需潜力。

美联储降息有助于减少我国境外证券投资损失

对于遏制次级债问题进一步恶化,美降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减少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者的还款成本,减少了次级债背后相关贷款的违约概率;第二,遏制了市场上的悲观情绪的蔓延,进而也降低了市场风险。

目前,虽然投资次级债规模与外汇储备相比还很小,但是绝对规模已经较大。除了商业银行和其它商业机构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外,还可能有未被统计的一部分。对于这些海外证券投资,美联储降息毫无疑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

美联储加息加剧热钱流入和货币政策操作压力

美联储降息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好消息,还有令人担心的一面。在今年8月份,次级债危机达到一个,国内资本市场一度非常担心由于全球信贷紧缩引发的境外资本流出中国,并引发国内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即便资本从香港市场流出,香港市场上中国企业估值的下降同样会影响到中国内地沪深股市的重新估值。对于这些担心,美联储降息毫无疑问是一剂良药。但是,在踩下跷跷板一端的同时,另一端又跷了起来。新的担心从投资者转向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者。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主要来自通货膨胀的继续加剧和资产价格泡沫,这两方面价格的膨胀与美联储降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预防可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通常主要应对措施是提高国内利息率,如果再加上美联储降息,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利差在两方面的压力下迅速缩小,甚至在不排除未来中美利差为正的局面。利差缩小会进一步吸引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尽管中国目前对资本项目下的各种短期资本流入保持严格管制措施,但是随着资本管制措施的不断延续,投机资本逃避资本管制的手段不断提高,防止境外投机资本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在外汇市场所面临的供给加大。另外,利差缩小还会降低国内金融体系对境外的各种证券投资,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供给。综合两方面的因素,中美利差的缩小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已经非常严峻的外汇市场供给压力。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困境:选择能够对宏观经济局面灵活及时反应的独立自主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当局在面临境外资本流入的情况下允许货币升值,不能实现汇率政策目标;选择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则意味着境外资本流入转化为新的货币流入市场,为了收缩市场上的货币,货币当局不得不必须采取更多的冲销措施,或者是提高准备金率。但是后面的这些措施会降低国内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长期很难持续。从中长期看,选择汇率政策目标将意味着货币当局放弃自主货币政策,不能对国内物价以及产出波动做出灵活有效反应。

需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稳定汇率之间进行选择

第14篇

一、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意义

工程经济学也是一门复合型学科,涉及到工程建设概论、现金流量管理、建设项目评价、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建设工程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学科可以实现一些独特的教学目的。

(一)可以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传统的土木工程类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一般院校和教师都重在传授建筑领域与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学生也重在学习规划、设计、画图、预算、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些学生一旦毕业进入工作领域,都会成为建筑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人群的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经济领域中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这就要求我国建筑类人才在进行施工设计、项目建设规划时,不仅仅要评估技术领域的可行性,更要分析每一个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否能顺利实现盈利并及时收回投资、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是否与社会文化观念和周边人文环境相吻合等等经济与社会指标,这就要求我国一些院校重在培养土木类学生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思维。

(二)可以培养学生满足施工企业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入进行,我国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经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企业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这些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也从单一化的技能需求演变为多样化的复合需求。在这种社会趋势中,我国相关院校在进行建筑类专业的学科教学时,就应及时改革与调整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向学生讲授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明白他们不仅仅是在要学习相关施工技艺,更要学习经济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预算、控制、分析、评估、规划等环节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使这些学生具备提升建筑施工类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

现代房地产公司或施工类企业在开展施工之间,前期的评估、规划与预算工作,不仅仅只考虑技术因素,更要关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技术指标,对企业而言,如何照顾并对一些经济指标准备好实施预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些经济治疗的操作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相关院校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安排,工程经济学学科就可以学生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经济学难关,理解与掌握一些经济指标的主题内容与实施要求。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如何计算折旧、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构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编制财务评价基本报表、投资方案比较、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影响等相关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具备用经济指标处理与分析建工施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工程经济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这门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工程经济学的只是比较深奥,既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些内容相当深奥,也难以理解,教师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实现预计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最终掌握相关内容,为运用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课堂上一些知识的讲授、一些习题的解答,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外实践中,不仅仅到建筑工地上进行实际锻炼,还得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尤其是用一些经济方法来分析某个项目的施工周期、时间价值与经济收益和社会受益等,通过具体运用来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有助于学生从事一定的实训操作

工科专业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训,课外实践就是教学实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对工程经济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分组或者独立开展一定的实训活动,才能把一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原有建筑、待建项目的使用价值进行折旧计算、项目资金的时间价值评估、施工进程中不确定因素的评估、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项目资金和流动资产的影响,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运算、造表、列式、分析等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并得以熟练运用,课外实践环节就是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教学实训的有机构成部分。

(三)有助于提升的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土木建筑类的毕业生和而言,积极具备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等,更需要具备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项目施工可行性、社会文化价值等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每所相关院校在开展工程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中,重视课外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率领学生走进施工工地,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出这个项目的未来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走进已建成的标准建筑,尝试开展画图、价值估算、价值折旧等经济分析活动;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经济学建筑作品图集之类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书面写作,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三、工程经济学中课外实践环节的实施方式

根据国际具名院校相对成熟的实施方案,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课外实践的实践至少需要课时总量的30-40%,时间不够的话,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故此,我国相关院校应合理安排课外实践的教学时间,采取一些灵活的实施方式,确保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

(一)鼓励学生从事独立课外实践

针对一些院校课程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客观现状,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中,独立从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弥补课外实践时间的不足。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建立或解决一个来他们自身所学学科的工程经济学问题(例如建筑工程或电气工程);运用软件计算课后习题,并给出答案;阐明每个问题都考查了哪一个知识点;收集可以阐明工程经济学某些方面知识的数据、资料、照片或图表,并在这些数据、资料、照片和图上写上标题等说明性文字;计算分析过程和列示简要评价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等。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延长课外实践环节的总体时间,每位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要点进行反复实践操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二)合理安排分组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中,最有效的操作方式就是分组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兴趣爱好相似、学习成绩差距不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出模拟投资项目实例,让学生完成财务分析模型和经济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选择一个社会上或校园中的工程项目或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个或多个有建议的解决方案应用工程经济分析。分组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以允许一部分实验在课堂上作,另一部分实训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后独立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实训作业实行电子版提交,这些内容都有助于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三)探索课外实践的新模式

第15篇

该书已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发行,并很快红遍全球,卖出的数量是天文数字。《魔鬼经济学》面世后,美国经济学家和出版家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一个“魔鬼的世界”,谈论“魔鬼”成为一种时尚,频频现身于各种电视新闻、专题片、脱口秀、访谈、书评中,热情甚至超过对《哈利•波特》的关注,甚至普罗大众在平常聊天的时候也会扯上几句“魔鬼”经典字句,据说这样可以让对方觉得自己够“深度”。

作者斯蒂文•D•李维特(stevenLevitt)于1967年出生,26岁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今在芝加哥大学号称“诺贝尔鸟巢”的经济学系任教授,2003年获得美国经济年会授予40岁以下经济学家的“克拉克奖”,是全美40岁以下的“最著名最另类的经济学家”。他永不用惯常的经济学家的方法探究事情,他的研究与“传统研究”大相径庭,例如: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好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父母想尽办法帮助子女出人头地的努力其实可能是白忙一场;选举时竞选经费多少可能跟当选无关;如果有人认为贩毒是一本万利,那可未必,研究发现美国许多街头毒贩穷得必须跟妈妈住在一起,为什么?因为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一把枪和一个游泳池,哪个更危险?怎样用最和平的方法瓦解美国3K党?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总之,日常任何看似无法关联的事物,他都有兴趣研究。

《魔鬼经济学》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学问。作者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黑社会卧底的秘密日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比如:美国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犯罪狂潮之后,90年代犯罪率竟然节节下滑,报章往往提及的原因是:新型巡管政策、监狱系统、枪支控制法令之类。作者却将之逐个击破:原来很多人云亦云的所谓理由,是完全经不起检验的,反而较少人留意的因素――人口老化及堕胎合法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以后者最为关键:原来是20年前的堕胎合法化,使很多“不应该出生”的人没有降生。

作者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全书没有清晰的主题引领,但相反给了读者一个更重要的主题,也是作者的信念:现代社会虽然看似复杂,充满了欺骗,但并非不可解破、无法预知,只要能够提出适当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趣。

一本经济学书籍可以创造出这样辉煌的销售纪录,必须归功于作者奇特的思考逻辑,以及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得出的各项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让经济学不再高深莫测。著名书评人兰兹•伯格把《魔鬼经济学》比作一部侦探小说,说自己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间吹跑书中的那股灵气。在他看来,《魔鬼经济学》的每一章节都包含着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元素,只不过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