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考历史必考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必背地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必背地理知识1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考必背地理知识2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高考必背地理知识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关键词: 高校考试管理 考试作弊 遏制对策
严格考试管理,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近几年来,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研究新形势下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寻找相关对策,加强考试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考试作弊的归因分析
(一)考试作弊的内部原因分析。
考试活动本身包括实施者、监督者及参与主体三方面。
1.实施者是考试活动中的运作者。其主要职能在于:制定考试计划大纲,组织命题、考试、阅卷评分,处理考试成绩,分析考试结果,改进考试方式方法,等等。此项活动的实施者多由课程任课老师担当。
高校的职能在于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优秀品质。在教学中,大多数考试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也力求以这个目标来指导教学,但是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却又延用陈旧的应试教育方式。首先,一般命题老师都会遵从书本来命题,使考核的内容受到限制,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延伸。其次,为了取得良好的考试效果,有的教师考前复习指导划范围,甚至抄袭往年试题,导致一些学生考场夹带和联手作弊。最后,考试方式大都是闭卷笔试,试卷中客观题多,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题目少。
2.监督者是保障整个考试活动正常进行的群体。其主要职能为:监督考试活动的实施,并向实施者及时反馈监督的情况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考试活动规范运行。此项活动的实施者大部分由监考员及巡考员担当。
尽管各高校都有一整套的考试制度,对考风考纪工作也非常重视,但一直以来考风考纪工作存在“上紧下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考场管理松懈和监考员的纵容。最终作弊成功的学生的成绩高于同水平的同学,一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作弊行为“传染”。加之学生作弊手段多样性、欺骗性、隐蔽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监考难度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考试客体是考试活动的作用对象,即参加考试的学生。就学生来说,其考试作弊缘于各种心理原因,主要有侥幸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同情心理、赌博心理等。例如,有的学生平时能够认真学习,但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铤而走险;还有人讲“义气”,碍于面子,视协助作弊为培养感情的方式。总的来说,考试作弊现象均反映出大学生基本思想品德素质的薄弱和价值观的错误。
(二)考试作弊的外部环境分析。
考察一个现象不仅要从内部着手,而且要结合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诚实守信、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然而,现在有的学校缺乏良好的诚信氛围,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的学校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配备数量不充分,辅导员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或疏于管理,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辅导员在学生违规作弊后,不仅不能够按照规定处分学生,反而为学生讲人情,严重干扰了高校对考试管理规定的正常执行,也违背了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
二、遏制考试作弊、严格考试管理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和考试方式,重视全程管理。
首先,任课老师要认真备课,通过建立题库、减少和以往试卷的雷同率等方式,避免考试内容“死题多”、“活题少”的现象。其次,考试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这时教学活动已经结束,通过考试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的目的难以实现,这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日常积极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高校纷纷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在美国大学中,主要的考试形式有:多种选择测验、短小论文、口试、模拟和演示测验、综合测验、四年级论文和设计等。在德国大学中,毕业预考和毕业考试都分为考场试卷与书面作业和口试两部分。作为借鉴,我们的考试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方法,通过对每一门课程不同教学阶段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选择几种合适的考核方式进行组合搭配,采取开卷、笔试、口试、小组作业、论文等立体的考试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测试出学生真实的水平。
(二)培养公正严肃的考试监考队伍,提高考试管理水平。
高校教务部门固然要有一整套规范考试管理的制度,但严密科学的考试管理、公平严肃的监考更是关键。首先,做好考前的动员与培训工作是提高考试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每学期考试前都要加强对监考人员的教育、指导,重申考试纪律,规范监考行为。比如严格要求其考前宣布考场规则,合理安排考生座位,认真检查考生证件,在考试过程中严肃监考,考后如实填写《考场情况记录表》及《作弊考试情况记录表》,等等。其次,要建立考场责任制。没有职责就无所谓科学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明确树立监考员是考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并派出认真负责的巡考员监督监考员的工作。考后对监考任务完成出色的监考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疏于工作及造成恶劣考试事故的监考员要给予通报批评。总之,对监考人员的管理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考核明确、奖惩明确。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期间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学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消除对于考试的错误认识。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渗透教育。
第一,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只有努力学习并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并杜绝作弊。第二,把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思想深处培养诚实的人格、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第三,积极教育宣传,注重强调高校考试的严肃性。在新生刚入校就进行对《考场规则》、《考试纪律》、《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的深入宣传和学习。考前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开会重申考试纪律,考试期间在考场悬挂警示条幅,通过各种形式营造“诚实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良好氛围。同时,对于违纪和作弊的学生,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做到不纵容、不包庇,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相关处罚规定严肃处理,并及时通报和公布处理结果,加大警示和震慑作用,坚决不让“人情”更改学校的规章制度。毕竟,制定考试管理制度的初衷不是处罚学生,而是严肃考场纪律,实施考场规则,完善考试体制。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亚朴.高等教育管理(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中央教育行政学院.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26).
2021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共同阅读2021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请您阅读!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Ⅰ、复习要点
一、整理知识体系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主要分:力、热、电、光、原子五个部分.综合复习中,既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分别整理出各自的体系或主要线索,也可以不受传统的五部分限制,重新归纳、整理。例如,高中物理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大单元(物理实验与物理学史单元除外)。
(一)力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变化(包括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与受力作用有关。其中力的种类计有:重力(包括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安培力和洛舍兹力)以及分子力(包括表面张力),核力等。每种力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及其特征。物体的运动形式又可分为:平衡(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匀变速运动(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斜抛)、匀速圆周运动、振动、波动等。每一种运动形式有不同的物理条件及基本规律(或特征)。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五条重要规律为纽带联系起来。
(二)功和能
1.功重力功、弹力功、摩擦力功、浮力功、电场力功、磁场力功、分子力功、核力功。
2.能注意不同形式的能及能的转换与守恒。
3.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三)物质结构
(四)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现行高中物理有关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有:声现象(乐音、噪声、共鸣等多、静电技术(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储电等)、交流电应用(交流电产生、特征、规律、简单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变压器,远距离送电等)、无线电技术初步(电磁振荡产生、调制、发送、电谐振、检波、放大、整流等)、光路控制与成像(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基本光学元件特性及常用光学仪器)、光谱与光谱分析、放射性及同位素、核反应堆等。经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全部高中物理知识可浓缩在几张小卡片纸上,便于领会和应用。
Ⅱ、归纳思维方式
分析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有两种: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量着手,根据题中给定的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顺流而下”,直到把待求量跟已知量的关系全部找出来为止。
分析法则“逆流上朔”。从题中所要求解的未知量开始。首先找出直接回答题目所求的定律或公式。在这些关系式电。除了待求的未知量外,还会包含着某些过渡性的未知量。然后再根据这些过渡性来知量与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引用新的关系式,逐步上朔,直到把所有的未知量都能用已知量表示出来为止。有些问题(如静力平衡问题等),它的物理过程并不能很明确地分成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或者各个过程中的未知量互相交织,互有牵连,此时常可以不分先后。只根据问题所描述的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列出用某个状态(或过程)有关的独立方程式,联立求解。原则上,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从这两种思维方式着手求解。值得注意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时,不必拘泥于刻板的程式,而是应该侧重于对问用中所描述的状态(或过程)的分析推理,着力找出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突破口下手.同时应联合运用其他的思维技巧,如等效变换,对称性、反证法、假设法、类比、逻辑推理等。
Ⅲ、综合数学技巧
运用数学技巧,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总体上要求能运用数学工具和语言,表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和变换;处理实验数据;导出球验证物理规律;进行准确的演算等。就解决某帧体的物理问回而言,要求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数学工具(如方程、此例、函数、图象、不等式、指数和对数、数列、极限、极值、数学归纳、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等)。综合复习中可全面概述其在物理中的典型应用,并侧重于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包括识图、用图、作图)、以及运用数学递推方法从特解导出通解等。必须注意,运用数学仅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力的工具,侧重点还是应放在对问题中物理内容的分析上.对大多数能从物理本质上着手解决的问题,一般不必要求作严格的数学论证。
Ⅳ、检查知识缺陷
整理体系、抓住主线索后,还需做好检查知识缺陷的工作。应注意自觉看书,尤其不能疏忽那些应用性强、包含(或隐含)着物理内容的“知识角落”。如对某些实验的装置、原理的理解;某些自然现象的解释;物理原理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以及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科技新动态和重要的物理学史实等.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戏迷恋于复习资料中,往往会在这些方面失分。如以往考试中解释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形成);分光镜的结构;低压汞蒸汽光谱;三相变压器及超导现象;直线加速器;日光灯接法;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等。在综合复习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热学辅导
热学包括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的性质几部分。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
1.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说明:(1)阿伏伽德罗常量NA=6.02X1023摩-1。它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有很重要的意义;(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里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它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粒碰撞的不均匀所造成的。因此它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序运动。
2.温度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效果的反映,具有统计的意义,对个别分子而言,温度是没有意义的。任何物体,当它们的温度相同时,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由于不同物体的分子质量不同,因而温度相同时不同物体分子的平均速度并不一定相同。
3.内能
定义物体里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决定因素:物质数量(m).温度(T)、体积(V)。改变方式做功――通过宏观机械运动实现机械能与内能的转换;热传递――通过微观的分子运动实现物体与物体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间内能的转移。这两种方式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定量关系E=W+Q(热力学第一定律)。
4.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旯它产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必须注意:不消耗任何能量,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利用热机,要把从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也是不可能的。
5.理想气体状态参量
理想气体始终遵循三个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的气体。描述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平衡态的状态参量为:温度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体积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许多情况下等于容器的容积。压强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所产生的。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碰撞的总冲量。内能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与温度有关。
6.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实验定律
玻意耳定律:PV=恒量;查理定律:P/T=恒量;盖?吕萨克定律:V/T=恒量。
7.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T=恒量
说明(1)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某个状态,对应于P一V(或P-T、V-T)图上的一个点,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相当于从图上一个点过渡到另一个点,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如从状态A变化到B,可以经过的过程许多不同的过程。为推导状态方程,可结合图象选用任意两个等值过程较为方便。(2)当气体质量发生变化或互有迁移(混合)时,可采用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利用密度公式、气态方程分态式等方法求解。
二、重要研究方法
1、微观统计平均
热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其宏观特性都是大量分子集体行为的反映。不可能同时也无必要像力学中那样根据每个物体(每个分子)的受力情况,写出运动方程。热学中的状态参量和各种现象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因此,当大量分子处于无序运动状态或作无序排列时,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特性――如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非晶体的物理属性等都显示出均匀性。当大量分子作有序排列时,必显示出不均匀性,如晶体的各自异性等。研究热学现象时,必须充分领会这种统计平均观点。
2.物理图象
气体性质部分对图象的应用既是一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利用图象常可使物理过程得到直观、形象的反映,往往使对问题的求解更为简便。对物理图象的要求,不仅是识图、用图,而且还应变图一即作图象变换。如图P-V图变换成p-T图或V-T图等。
3.能的转化和守恒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这是自然界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指导我们分析研究各种物理现象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本讲中各部分都有广泛的渗透,应牢固把握。
三、基本解题思路
热学部分的习题主要集中在热功转换和气体性质两部分,基本解题思路可概括为四句话:
1.选取研究对象.它可以是由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或全部气体和某一部分气体。
(状态变化时质量必须一定。)
2.确定状态参量.对功热转换问题,即找出相互作用前后的状态量,对气体即找出状态变化前后的p、V、T数值或表达式。
3、认识变化过程.除题设条件已指明外,常需通过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确定。
4.列出相关方程.
光学辅导
光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又称光线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煤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
(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1、基本规律
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
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成像规律1/u+1/v=1/f。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单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在。u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是凸透镜成像在f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物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二)物理光学――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
(1)微粒说(牛顿)基本观点认为光像一群弹性小球的微粒。实验基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困难问题无法解释两种媒质界面同时发生的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独立传播规律等。
(2)波动说(惠更斯)基本观点认为光是某种振动激起的波(机械波)。实验基础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①个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条件两束光频率相同、相差恒定。装置(略)。现象出现中央明条,两边等距分布的明暗相间条纹。解释屏上某处到双孔(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半个波长的偶数倍)时,两波同相叠加,振动加强,产生明条;两波反相叠加,振动相消,产生暗条。应用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增强光学镜头透射光强度(增透膜).
②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或圆孔衍射)
条件缝宽(或孔径)可与波长相比拟。装置(略)。现象出现中央最亮最宽的明条,两边不等距发表的明暗条纹(或明暗乡间的圆环)。困难问题难以解释光的直进、寻找不到传播介质。
(3)电磁说(麦克斯韦)基本观点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实验基础赫兹实验(证明电磁波具有跟光同样的性质和波速)。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无线电波自由电子的运动;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x射线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γ射线原子核受激发。可见光的光谱发射光谱――连续光谱、明线光谱;吸收光谱(特征光谱。困难问题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光子说(爱因斯坦)基本观点认为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E=hν。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装置(略)。现象①入射光照到光电子发射几乎是瞬时的;②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光阴极金属的极限频率ν。;
③当ν>v。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无关,只随着人射光灯中的增大而增大。解释①光子能量可以被电子全部吸收.不需能量积累过程;②表面电子克服金属原子核引力逸出至少需做功(逸出功)hν。;③入射光强。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多,产生光电子多;④入射光子能量只与其频率有关,入射至金属表,除用于逸出功外。其余转化为光电子初动能。困难问题无法解释光的波动性。
(5)光的波粒二象性基本观点认为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显示粒子性。实验基础微弱光线的干涉,X射线衍射.
二、重要研究方法
1.作图锋几何光学离不开光路图。
利用作图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光线的传播,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倒正、虚实以及成像区域或观察范围等.把它与公式法结合起来,可以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2.光路追踪法用作图法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问题时,抓住物点上发出的某条光线为研究对象。
不断追踪下去的方法.尤其适合于研究组合光具成多重保的情况。
3.光路可逆法在几何光学中,一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在作图和计算上往在都会带来方便。
实验辅导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近年来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各种全面测试中(如高考等)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因此,物理实验的`复习是整个总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的基本类型和要求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大体可以分为四范其要求如下:
1.基本仪器的使用除了初中已接触过的常用仪器(如天平秤、弹簧秤、压强计、气压计、温度计、安培计、伏特计等)外.高中又学习了打点计时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万用电表等,要求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懂得工作(测量)原理,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会正确读数,明确使用注意事项等.
2.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初中物理中巴学过长度、时间、质量、力、温度、电流强度、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了对微小长度和极短时间、加速度(包括g)、速度、电阻和电阻率、电动势、折射率、焦距等物理量的测量。
要求明确被测物理量的含义,懂得具体的测量原理。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包括了解实验仪器、器材的规格性能、会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能选择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进行数据测量以及能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等),妥善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3.验证物理规律计有验证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玻意耳定律等。
其要求与物理量的测量相同,着重注意分析实验误差,并能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准确度。
4.观察、研究物理现象,组装仪器如研究平抛运动、弹性碰撞、描绘等势线、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的作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把电流计改装为伏特计等.其中,对观察型实验,只要求会正确使用仪器,显示出(或观察到)物理现象,并通过直觉的观察定性了解影响该现象的有关因素。对研究型实验(包括组装仪器),要求不仅能使用仪器,掌握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把有关现象的物理内客反映出来;或把有关参数测量出来,还能够通过具体的测量作进一步的定量研一究或实验设计。
二、实验的设计思想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主要设计思想为:
1.垒积放大法把某些物理量(有时往在是难以直接测量的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后测量,或把它们放大后显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如通过若干次全振动的时间测出单摆的振动周期;把员杨螺杆的微小进退.通过周长较大的可动到度盘显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等。
2.平衡法根据物理系统内普遍存在的对立的、矛盾的双方使系统偏离平衡的物理因素,列出对应的平衡方程式,从而找出影响平衡的一种方法如用天平测质量、验证有固定转动因乎衔条件、验证玻意耳定律等。
3.控制法在多因素的物理现象中,可以先控制某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对现象产生影响的一种方法。
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等。
4.转换法用某些容易直接测量,(或显示)的量(或现象)代替不容易直接测(或显示)的量(或现象)。
或者根据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相同的效果作间接的观察、测量。如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周期性的振动;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转换成对指针偏角的测量;用从等高处抛出的两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它们的速度等。
5.留迹法把瞬息即逝的(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
如通过纸带上打出的小点记录小车的位置Z用描述法画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用示波器显示变化的波形等。
三、实验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原始实验记录的科学加工。通过数据处理,往往可以从一堆表面上难以觉察的、似乎毫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在中学物现中只要求掌握数据处理的最简单的方法.
1.列表法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
通常需说明记录表的要求(或称为标题)、主要内容等。表中对各物理量的排列月惯上先原始记录数据,后计算果。列表法可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效果或变化趋势,常用作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
2.算术平均值法把待测物理量的若干次测且值相加后除以测量次数。
必须注意,求取算术平均值时,应按原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通常可先计算比直接测量值多一位,然后再四会五入。
3.图象法把实验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函数关系在坐标平面上用图象直观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时。
最基本的要求是:
(1)两坐标轴要选取恰当的分度
(2)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
(3)画出的图象应尽是穿过较多的描点在图象呈曲线的情况下,可先根据大多数描点的分布位置(个别特殊位置的奇异点可舍去),画出穿过尽可能多的点的草图,然后连成光滑的曲线,避免画成拆线形状。
四、实验误差分析
测量值与待测量真实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如性能和结构的不完善)、环境(如温度、湿度、外磁场的影响等)、实验方法(如实验方法粗糙、实验理论不完善等)、人为因素(如观测者个人的生理、心理习惯、不同观察者的反应快慢不一等)四方面。在中学物理中只要求定性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
高考物理必须掌握的16种题型技巧0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0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
(1) 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 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0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0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
(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
(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0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
(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
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
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
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
06.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
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GMm/R2=mg ②
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
07.机车的启动问题
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
思维模板
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08.以能量为核心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
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
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
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
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
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
思维模板
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
(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
(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
0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
思维模板
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
①vt/2=v平均=(v0+v)/2,
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
10.电容器问题
题型概述: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
思维模板
(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
(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
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思维模板(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
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
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
(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
(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
(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
思维模板
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图所示)。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
(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
1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种情况:
(1)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在匀强电场中,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平行,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与电场线垂直,则做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2)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在叠加场中所受合力为0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时做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充当向心力时做匀速圆周运动。
(3)带电粒子在变化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时受力也有其特殊性,常常其中两个力平衡,如电场力与重力平衡,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思维模板
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应仔细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情况,注意电场力、重力与洛伦兹力间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及它们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然后运用规律求解,主要有两条思路:
(1)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解。
(2)功能关系:根据场力及其他外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的能量变化或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14.以电路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学实验等方面.主要涉及电路动态问题、电源功率问题、用电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或电源的U-I图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电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等。
思维模板
(1)电路的动态分析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某一电阻变化而引起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即有R分R总I总U端I分、U分
(2)电路故障分析是指对短路和断路故障的分析,短路的特点是有电流通过,但电压为零,而断路的特点是电压不为零,但电流为零,常根据短路及断路特点用仪器进行检测,也可将整个电路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推理。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的是导体的电压U与电流I的变化规律,若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若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电流与电压成非线性关系,此时曲线某点的切线斜率与该点对应的电阻值一般不相等。
电源的外特性曲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画出的路端电压U与干路电流I的关系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
15.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此题型主要涉及四种综合问题
(1)动力学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其联系桥梁是磁场对感应电流的安培力。
(2)电路问题: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这样,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就涉及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图像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图像;
二是由给定的有关物理图像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物理量。
(4)能量问题:电磁感应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过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外力做功,把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感应电流在电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等。
思维模板
解决这四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1)动力学问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分析研究导体的受力情况,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2)电路问题:明确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最后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路端电压、电功率等。
(3)图像问题: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规律来分析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坐标系中的范围,同时注意斜率的物理意义。
(4)能量问题:应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然后借助于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求解。
16.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该题型是高考实验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命题,可以说高考每年所考的电学实验都会涉及电阻的测量.针对此部分的高考命题可以是测量某一定值电阻,也可以是测量电流表或电压表的内阻,还可以是测量电源的内阻等。
思维模板
测量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常用方法有欧姆表法、伏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整理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关键词: 高中教育文理分科考试制度弊端对策
自从文理分科考试出现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为高考该不该分科考试,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进行过多次论争,但结果还是维持现状,可见这看似简单的“分”与“合”还真不是想要做就能做的事。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公民。所以,高中阶段所设置的各门课程都是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设置的”。[1]
1.高中阶段教育。
其性质 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公民。因而高中阶段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依照国家的教育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某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能掌握各门学科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从而保证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系统地学完国家所规定的各门必修课课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毕业会考制度,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参加地理、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语文、数学9个学科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毕业、准予参加高考。实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3.高中文理分科考试制度。
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我国实行了文理分科3+2考试制度,即除语文、数学、外语为公共科外,理科加试物理、化学,文科加试政治、历史。因此,各所含有高中的学校在“高考”这支指挥棒的影响下,纷纷在高二甚至在高一阶段便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即在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对文科班多开语文科课时,少开或不开理科课时,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的教学;对理科班则多开理科课时,侧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的教学,忽视了政史的教学。
二、高中教育文理分科考试制度的弊端
1.文理分科使文科生的整体水平下降。
学习理科不能有半点的虚假,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要求使理科学生的难度提高。“在全国所有的中学,几乎是理科学不下去的人在学习文科。学习文科者并不是出于对文科的兴趣和热爱,而是无奈的选择”。[2]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文科的人本身就成为“二等公民”,选择文科本身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象征。所以,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科生被轻视,从而,文科生的水平全面下滑。
2.文理分科使民族的整体素质降低。
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得理科生不去学习历史、地理,也不去阅读经典文学,这样,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文科生则远离物理、化学,对于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大大欠缺。因而,文理分科限制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
3.文理分科使应试教育的效果加剧。
文理分科造成理科知识越来越难,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突出理科生尊贵的地位。因此,所有的理科生都要开始学习那些他们一辈子根本派不上用场的东西;而对学生一辈子有用的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却在中学教育中没什么地位。更为荒唐的是,文理科学生在保送大学时的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理科生,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任何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获奖证书都可以成为优先进入大学的通行证;而文科生水平再高,也没有保送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在文学方面有优异才能的学生,只有放弃自己的“心爱”选择理科。
4.文理分科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的教育思想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了文理分家的思想,打上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的烙印。有的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认为中学应该使学生有特长,所以文理分科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特长。我认为中学首先是为了学生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发挥其个性,使其有特长,但是用文理来分特长并且用文理分班、高考文理分科来导向学生的学习是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三、针对高中文理分科弊端的对策
1.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人文社科课程的比重。
人文社科课程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应该使其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实在是太少了,如果维持现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奢谈。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当然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与发达国家有本质的不同,但他们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和核心内容给予的重视程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美国,要求每个本科生必须修完人文、艺术、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关的几门课程。
2.调整培养目标,培养“通才”基础上的“专才”。
“新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的是“通才”。我认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更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人才,即“专才”。这个“专才”应该是集文理知识于一身的高度融合的具有复合知识的人才。
3.优化考试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传统的中学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甚至大综合的出现,使得各学科教学之间不能再孤军奋战,而是必须协同作战,共同研究教学对象和当今高考改革的方向,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立足于本学科的教学,在把本学科的必修知识讲好、讲透的基础上,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首先在学科内做到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其次,各学科教师还要拓展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以便应对高考综合试题。有一些高考综合题,使得很多教师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学生提出的中学知识水平上的跨学科问题,有些教师却不知怎么作答,更严重的是对同一问题不同学科教师不同的答案和理由,使学生无所适从。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大家都在议论,我国虽然培养了大师级人才,但在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领域的顶尖人才很少。周远清指出:“我作为一个长期在高教战线上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深感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文理、理工分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割裂,给培养的学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这样的人才毛坯要成为大师级、顶尖人才是有先天不足的地方。”[4]据介绍,理工类的诺贝尔奖金得主很大一部分都在人文、艺术上有很高的修养并且明显地感到这些为其获得重大的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提倡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周远清指出: “教育的什么阶段能培养创新能力,众说纷纭。但是我认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改变学校的学科氛围,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甚至创新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5]
参考文献:
[1]钱江晚报,1999,(8).
[2]教育科学研究,2004,(11).
高职单招考试难度大不大单招相对于普通高考来说:单招考试题比较简单,单招文化考试主要注重基础,同时面试得分相对容易。
单招是否容易考上还取决于当年的报考人数,在选择专业时,也不能只是盯着热门专业,因为往往热门专业都会很吃香,竞争太大,如果成绩比较好,自然问题不大,但若是成绩确实相对较差,那么报考这类热门专业就会比较紧张,考上的几率相对较小。
总得来说,单招还是不难的,毕竟都是成绩不怎么好的来考的。其实难不难主要还在于参加单招的同学多不多,如果参加单招的人多了,自然竞争就大了,就变难了,最近两年参加单招的人数是上升的。
单招的利与弊有哪些单招的优点
毕业待遇一样
对于单独招生来说单招的利肯定要大于弊单招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单招毕业后跟统招毕业后待遇一样,学生们在进入校园后和统招入校的同学除了在入校时间和方式上不同之外,其余没有任何差别。
比高考简单
并且从难易程度上来说,单招考试也比统考简单的多。在现如今全社会共同推广高等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国教育部推行单独招生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健全具有社会主义民主特色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和高职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体制,从而使得更多具有出色特长但文化成绩不佳的学生们也有机会能够进入高校学习。
多一次机会
但即使有了这些举措,也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进入院校就读,因为好的院校其在专业上的竞争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这里又要提及单独招生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假如你没有考过,也可以继续报名参加高考,但反之你一旦通过单独招生被学校录取,那么你就失去了再次报名参加高考的机会。
增加录取几率
6月份的高考面临背水一战,压力大,。相比之下,3月份的高职单招考试难度要求相对较低,更倾向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招生数和录取数比例更加合理,即使没有被理想学校录取,还可以继续参加6月份的全国高考。
专业实用好就业
高职专科生很好找工作。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定位于基础实用技能,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观念,更加契合社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高职学生在学校中产学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校生通过实习、实训等环节,可掌握当前岗位实用技能,到企业后可迅速上手。同时,培养周期短、学费较低。
单招的弊端
1,但是单招也有弊端的第一个就是单招通过后,就不能参加高考因此,在你还没有彻底考虑好选择单独招生还是参加高考时,一定不要随意为之。尤其是那些有明显高考意愿的考生不必走单招,因为一旦通过,你就无法报名参加高考了。
1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活动
(1)成绩好才是真的好。长久以来各高校都以考试成绩来衡量一名学生的好坏,奖学金评比、党员发展、毕业资格审核等都与考试成绩挂钩,这样在学生心里就产生了只有考取好成绩才能赢得一切的念头。但是有些学生长期不努力,根本不可能靠自己考出好成绩――考试作弊就成了他们的救命草,他们使用这样的好成绩去赢得各种荣誉,引诱更多的学生想采用作弊手段跻身好学生行列。
(2)侥幸是学生敢于作弊的心理支柱。步入大学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不再有人监督,很多学生把握不住自己,纵情于吃喝玩乐忘记了学业,临到考试不得不抱住作弊这个大“佛脚”不松手;也有些学生平时只重视对他们考研、工作、出国等有用的课程,他们认为无用的根本不学,考试时也是依靠作弊过之。明知作弊是纪律所不容,但自认为手段高明寄希望于侥幸过关;再加之有的监考教师不能做到尽职尽责,给作弊的学生提供了侥幸的机会。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考试作弊中,监考教师的不负责任是学生滋生侥幸心理的“肥沃土壤”。
(3)各种证书是找工作的“敲门砖”。高校学生不仅要参加本校的学业考试,还要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日、韩语等国际级考试等,而这些考试的证书也成了用人单位招聘时的门槛。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不得不为得到这些“敲门砖”而努力。然而这类考试并不是努力学习一两天就能通过的,一些学生自然就想到了作弊。
(4)大家都作弊,不作弊吃亏。近几年考试作弊在各高校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而且还在不断的滋生繁衍,给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最初考试作弊的学生是极少数的,然而当看到这些学生在作弊“考出”了好成绩并赢得了很多荣誉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考试作弊的行列中。“别人都作弊,我不作弊太吃亏了。”笔者在和部分学生聊天时他们这样说,考试作弊已如一颗毒瘤深深的植入了高校学生的心里。
2 消除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方法
(1)严肃考风考纪,不给作弊学生可乘之机。学生产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考风不正、监考不严、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高校教师对监考不重视,监考时打电话、发短信、聊天等,就是对考场中作弊的学生熟视无睹,这就在学生心中产生“某某教师监考不严,可以随便”的心理;一些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处理制度不健全,处理力度不够,甚至不作处罚,作弊学生被抓后安然无恙;有的监考教师也因学校对自己的认真监考没有绝对的支持而放弃对考试学生的监管,“监考不严”的教师越来越多。因此各高校必须在考试管理上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对监考不认真的教师要严肃处理,可以以扣奖金、停课检查等严格的制度来要求监考教师,直至监考不严的教师消失;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更不能纵容,取消评优资格、降留级、留校察看等严格的处理制度会让学生从心理产生不敢作弊的想法,直至打消作弊念头。
(2)加强教学管理,学风浓则考风正。学生产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没学好,害怕考试不及格耽误自己今后的发展。当今高校因为没有升学压力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使得一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成绩就落在后面,久而久之成绩越来越差直至放弃学习。没有好的学风就不会有好的考风,作弊现象必然会增多,想要杜绝这种情况教学管理是最重要的。教学管理的重点是任课教师,因此高校也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甚至可以效仿中小学建立奖惩机制,若某位教师的学生在某项领域的考试或研究中取得好成绩,可以对这位教师及他的学生进行相应表奖,以资鼓励;若某位教师不认真备课、上课糊弄、对学生漠不关心,则可以取消这名教师的上课资格,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进行培训,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再任课;对屡教不改者可以停职、甚至辞退。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让任课教师认真起来,教的严,学的自然就不会松懈,学习好就无需作弊。
【关键词】旅游管理;考试;改革;调研
经贵港职业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批准立项为贵港职业学院2010年度A类课题,编号为A0100。本调研报告为此项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之一,拟通过调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际数据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作用是否得以发挥。如何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建立全新的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考试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改中的重要内容。
一、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个应用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仅仅依靠知识的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的。虽然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考试局限于教材所述和课堂所授,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局面。学生只是成绩达标,却缺乏从事旅游行业所应具有的能力。
2.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和统一标准答案的固定化形式进行,而忽略了应试者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上的差异,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现行考试模式的态度,我们对于我院和桂林旅专两个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从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看,在问题“请问你认为现在的考试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出你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问题的反馈中,只有3.5%的学生认为能,而一般为36.8%,认为不能反映出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占59.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现在考试模式的态度,说明现行考试模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水平。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3.旅游管理专业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不断进步,知识周期的缩短、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要求,对于每个人都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该能够学会学习,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应试教育考试目的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永远是个被动的角色,考试目的错位,更无法使学生做到掌握方法、热爱学习。同时,尽管高职院校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考试管理,但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现实中学生作弊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考风考纪的破坏,不仅会打击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教学中生开始不关注学习,荒废大学光阴,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制度名存实亡,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实施考试改革的基本原则
1.考试改革以能力考核为中心原则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目标。为此,要把考试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行业,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如果希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要按照行业标准需求来进行考核。只有引进行业要求,按照行业通行的考核方式去要求学生,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贵港市通泰国际旅行社、贵港市奔马国际旅行社、贵港市友好国际旅行社等6家旅行社和贵港市饭店业的信息反馈,旅游管理专业将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工作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服务技能,成为适应21世纪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需要的品德高尚、语言流畅、技能精湛、优雅大方,富有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严格依照培养目标,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制度。
3.系统规划考试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第一,要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因为考试改革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工作去完成。第二,根据课程分析,制定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和关于加强考试管理的规定或者课程考核纲要与实施办法。第三,加强考务管理工作,严明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第四,建立健全考试反馈机制,将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反馈到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5(4).
[2]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棵索,2005.
[4]仇伟明.高职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张磊.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改革探析[C].乌鲁木齐: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04第三次专题研讨会,2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半封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85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与此同时,众多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层次复杂,广大职教工已深切感受到来自学生管理方面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下面就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我院情况,谈几点思考。
1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包括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学生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1.1 三年制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
三年制学生基本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而被高等职业院校录取的大专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受管教、不够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
1.2 五年制学生与三年制学生区别
三年制学生基本属于成年人,整体上心理已经成型,与其相比,五年制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年龄小,自制能力弱。在五年一贯制的前三年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处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区。这一时期,他们想法偏激,待人接物常自我为中心;抽烟、喝酒等无所不学,情绪亢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第二,相对经历过高中的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学习成绩更差,且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校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里,更加放纵自己,学习上应付了事,上课睡觉、聊天、考试作弊,对未来迷茫没有目标。第三,大多数五年制学生都热衷于社会工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对他们施以教育,往往会收到预料不到的良好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开放、宽松的,相对依赖学生自我管理的高校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三年制学生尚且还行,但对于年龄尚小,自学、自控能力很弱的五年制学生来说,他们就有了放纵的空间。针对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半封闭式管理,一般是指学校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从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无特殊情况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仅在某一特定时间(如星期六、星期日)允许学生出校活动的一种管理模式。
2 基于半封闭模式下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学生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严格执行监督机制
介于高职院校生源层次的复杂性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单纯照办或模仿其他高校或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远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部分制度虽适合三年制学生,但对于自制能力弱的五年制学生却过于宽松,有些制度适合五年制学生,但相对于有较高自控能力的三年制学生又显得过于约束,导致他们对半封闭模式下的管理更加抱怨,学习积极性大为削减。所以,我们应结合其他院校和本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实际经验,迅速、高效地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管理制度,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院校整体教学管理质量。
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执行时,也往往由于缺乏有效质量评价与监督制度,尤其如我院建校初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贯彻落实不彻底的现象,造成学生误认为学校制度不严格,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违纪升级,学习懒散。因此,对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应进行严格监督与执行;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睡觉以及生活作风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同时,对学生管理人员实行有效的激励、考核及评价制度,十分重要。
2.2 加强校同“家文化”与“半社会化”建设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外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处于青春期好动心、好奇心较强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抱怨,十分正常。如何既能让学生遵守校纪,又能让学生感觉管得不是苛严,更能让学院总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这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感觉,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社会化校园中生活。所以,我们应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建设,满足学生各种需要;支持学生各类社团的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加强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情感交流;坚持老师走访宿舍,关心学生生活,树立校同“家文化”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在半封闭管理下依然有“家”的感觉。
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热衷社会工作的特点,广泛开展校内实训,校内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使学生感觉到半封闭校园中社会仍然与他们无限接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3 加强希望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未来的三年或五年基本都在校园,与外界沟通变少,加之学生人生目标原本模糊,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学习后期,对未来更加不知所措,从而增加了进入社会前的忧虑与恐慌,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学院应拿出一套详细的学生培养方案,使学生进校之后,对未来三年或五年的学习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避免出现走一步看一步、总感茫然的状况。学院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尽快形成实际合作机制,满足学生想实训、要实践的心理需求,增加对学院与自身的信心;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生活,举办研讨会、心得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形势发展,引导和教育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辅导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希望教育,让学生在半封闭式管理下更加自觉地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目前,我院也正处于开办初期,学院半封闭管理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我们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一定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METS考试;PRECTO考试;护理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46-02
在职业为导向,兼顾职业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要求下,卫生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有反拨作用,科学的考核可以提高其正面作用,而不合理的考核则会导致负面的反拨作用。在现有的卫生高职院校中,学生参加的英语资格考试主要为METS(Medical English Test System)医护英语水平考试和PRETCO(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两种。我们组织学院里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参加过PRECTO A考试的护理专业学生参加了METS二级考试及考后反馈问卷调查。
一、考试体系
METS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推出的考试项目,是针对我国各类医药卫生院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开发设计的一项非学历标准参照性考试,旨在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工作环境下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该项目现已列入全国引智“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录。
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标准化教学水平考试,供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专院校学生自愿参加,主要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既测试一般性语言内容,也测试与涉外业务有关的应用性内容。2013年12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正式实施考试以来,至今每年参加笔试的考生已约达400万人次。
由此可见,METS仅针对医药卫生专业学生,而PRECTO针对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在考试开办时间和规模上,PRECTO历史更久,规模更大。
二、考试内容
METS医护英语水平考试考核内容涵盖医药卫生行业通识性知识,根据不同等级的医药卫生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及职业发展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分为四级。其中,一级证书适合中职卫生学校各专业学生;二级证书适合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三级证书适合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四级证书适合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以上学生。本文主要以METS二级证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试方式为笔试,包括听力、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满分8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总分权重30%,阅读50%,写作20%。在考试内容设计上,要求能理解日常生活、学习或医学工作中遇到的中等难度的英语材料;能就熟悉的医护话题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对这些话题的基本情况作简要描述;能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如汇报病情、安抚病人;能撰写与医学工作有关的电子邮件等;熟悉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除掌握相应数量的普通英语单词及相关词组外,掌握医学类专业词汇约1400个。其英语水平能基本满足中级医护岗位在涉外交往中对英语的要求。
PRECTO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分为A级考试和B级考试。A级考试适用于已完成高职教育英语课程的考生,B级考试适用于达到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基础要求的考生。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合格者可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在2013年修订后,PRECTO考试在题型和内容上做了调整,客观性试题的题型不再限于4选1,句子翻译部分采用了3选1的题型,使评分更为合理,答案的区分度更为明显。除此之外,提高了听力部分对理解能力的考核,在阅读部分增加了对图文理解能力的考核,增加了常用职业词汇的比例,降低了日常社交词汇。
在此将2014年6月的METS 2与PRETCO A题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METS 2的考核以医护职业交际环境为背景,护患交流及医学词汇、文书表达为主要考核对象,没有语法、翻译和说明文的考核;PRETCO A以商务交际为背景,同时更注重对于商务词汇、商务法律文书的考核,并将其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三、学生成绩及反馈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10年改革后,METS(护理类)成绩只有“及格”与“不及格”两种情况,并不显示具体分数,因此无法对学生的真实考试分数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尽可能反映学生真实测试环境下的成绩,我们选取了2013年6月、12月、2014年6月的METS(护理类)二级考试和PRECTO A级考试进行测试,结果通过SPSS进行对比分析。
(二)成绩分析
通过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表可以看出,学生的两次考试成绩都接近正态分布。METS 2的平均分、标准差、峰值分段及难度系数都比PRECTO A高;60~80分的占比和最低分则比PRECTO A低;而不及格率都为17%。(见表1)两份试卷整体难度指数分别为METS 2的0.7和PRECTO A的0.67,难易适中(参考值0.4≤P≤0.7)。
总体成绩分析可见,两个考试的难度系数和成绩总体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说明两个考试虽然在题型和考核内容上各有不同,但是总体可以显示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METS 2峰值分段更高,比PRECTO A高了10分,且在此峰值的人数明显高于后者,说明在METS考试中,大部分同学分数较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90分以上和50分以下的高分段和低分段中,PRECTO A的人数均为0,而METS 2分别有6人和5人,这说明了METS 2的题型区分度比PRECTO A更高。
一般来说信度系数是针对同一测试的不同试卷,但是考虑到本文要探讨METS 2和PRETCO A对于高职学生在不同学期的对接,因此我们将同一同学的两种测试成绩使用SPSS进行信度系数分析。当信度系数是1.00,测试试卷的可靠性达到最高;当信度系数是0.00,测试试卷的可靠程度最低。在一般的情况下信度系数不会为1.00,也极少为0.00,而是落在两值之间。通常对标准化测试的信度系数要求为0.90,如TOEFL考试的信度系数约为0.95,而课堂测试的一般信度系数为0.70~0.80。
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两种测试试卷的信度系数为0.72,说明同一学生在两种测试中的表现差距比较大。我们将同一个学生的两次成绩求差后用绝对值再取全班平均值,得到了全班的两次考试平均分差为10分,即两次考试的分差达到10分。说明同一位学生在两种不同考试的表现可能有10分的差距。
在考试结束后,我们针对91名测试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发现71.92%的学生认为METS 2的考试内容更贴合他们的未来工作需要,更有学习的热情;有83.54%的学生希望能在英语课程中同时完成METS 2和PRECTO A的考核,他们认为虽然PRECTO的内容与未来职业关联不大,但是该证书在社会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对于进一步考取英语四、六级有较大帮助。
四、结语
从考试针对人群考虑,METS和PRECTO都适用于护理高职学生的能力考核,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的护理高职院校同时开展两种测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以考促学,在有限的英语课程学时里完成两种考核,本文通过分析METS 2和PRETCO A的异同,旨在合理安排,有效地实现两种测试的对接。
鉴于两种考试考核结果及学生反馈的差异较大,METS 2和PRECTO A的考核应该安排在护理高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从考试体系差异考虑,PRETCO A作为全国高职类通用的考试,在社会招聘中通用性和认可度更高;在考试内容中,PRETCO A更注重英语语法等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适合放在高职的第一学期作为重点考核项目,作为公共英语的期末考核形式;METS 2以医护词汇、医护相关专业文段的阅读和写作等为考核重点,考虑到护理高职学生在第二及第三学期开展专业课学习的课程设置背景,更适合安排在第二及第三个学期,促进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通过两种考核的合理分配,更好地提高护理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职业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为未来求职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05-02.
[2]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浙江“新高考”解读
浙江“新高考”将“会考”改为“学考”,顾名思义,是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学生通过这项考试,可以取得高中毕业证书;“高考”改称为“选考”,意思是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为必考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为选考,每名学生需要从这7门功课中选出自己擅长的3门课,和语数外一起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每年的4月和10月是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6月是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考试时间,这3科采用全国试卷,每科满分为150分,总分450分。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也就是说除了语文、数学依然是“一考定终身”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可以参加2次考试,取其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的高考成绩。
在每年的4月和10月的考试中,同一科目提供学考和选考两种试卷,学考满分70分,考“必考题”,选考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满分30分),满分为100分。同科目的学考和选考同时在不同考场进行,学考时间是1小时,选考时间是1.5小时。以2016年10月考试为例,它是学考和选考相结合考试。对选考科目的考生来说,他既能通过70分必考题的考试获得高中学考等级,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同时也能通过100分的考试获得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和赋分。因此这次考试被简称为“新学考选考”。学考科目,每科最多可以考2次,成绩2年有效。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退2年来计算的。
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都以当次、当科考试考生的卷面得分(学考按70分试卷的得分,选考按100分试卷的得分)为依据,根据事先公布的等级比例见表一,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高中学考划A、B、C、D、E共5级;高考选考划21级并报告给学生,并按下表二的对应关系赋分,在招生录取时计入高考总分。
浙江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将考试压力分散到整个高中阶段,贯彻选择性教育理念,目的是以选考呼应高中新课改倡导的选课,引导学生在共同基础上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来讲,有利于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然而,在“新高考”的实行中却出现与初衷相违背现象。
考生面对“新高考”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一:学考、选考同台竞技,增加考试变数。李辉是一名高二学生,他的高考科目并不包括v史,所以他准备参加4月份的历史学考。如果这次考试通过了,那么他之后的高中生涯就再也不用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了。姜怡然是一名高三学生,历史是她的选考科目。于是在4月的时候,李辉被安排在A考场,拿到了一张卷面满分为70分的学考卷;姜怡然被安排在B考场,她拿到了一张与李辉的一样的学考卷,同时还拿到了一张30分的选考卷,两张试卷的满分是100分。开考60分钟后,李辉交卷了;又过了30分钟,姜怡然也交卷了。考试的结果:李辉的卷面分是45分。因为这次历史卷实在是太简单了,又加上选考的人很多,导致只有不到5%的人分数比李辉低,所以他的学考成绩被判为不合格。姜怡然在学考部分的卷面分是70分满分,选考卷的卷面分是20分,总分为90,但因为选考卷实在是太难了,所有学考卷成绩被判为合格同时写了选考卷的人中,只有1%的人总分超过了她,所以她得到了一个赋值分97分。拿到结果后,李辉抱怨道,要不是因为有高三的选考生,他这次肯定可以通过学考的。
高二、高三一起考,学考部分是同一张试卷,用同一标准划分A、B、C、D。这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次严重的不合理竞争。道理很简单,高二怎么能考得过高三?再说高二学考的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比较薄弱的学生,而高三选考得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最强的学生,把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考评,考题应该如何出?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二:不同科目的横向比较,导致文理科失调。张佳佳和杨阳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张佳佳的选考科目是物理、生物、地理,杨阳的选考科目是化学、历史、技术。6月份的高考结束后,张佳佳的总分为560分,杨阳的总分为520分,他们都报考了某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该物理专业对浙江招生的选考要求是物理和化学,由于张佳佳的总分高于杨阳,该专业最终录取了张佳佳。由于采取了赋值分的缘故,不同的科目的最终得分之间直接进行横向比较。选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将会放在一起进行排名,按总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是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理科的地位迅速下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文科。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心理: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劣势太大,和重点中学学生没有可比性,选择生物、政治等科目反而可以不落下风,所以不会选考物理;重点中学的学生考虑普通高中的学生都不选物理了,选择物理的都是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自己也不一定能够考到好成绩,因此也不选物理。
学业水平测试的安排、高考的专业平行志愿、按“3+3”总分进行录取,后一个“3”把等级折合为分数,这一系列政策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可能结果是:浙江高一学生就要确定自己的科目组合,否则,难以应对接下来的合格考和等级考――这与防止学生过早选科,造成知识结构单一的改革初衷背离;在高一选科时,就必须确定今后上大学、专业的选择,否则,有可能影响志愿填报和今后的学业发展――这又与在高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背离;高校分为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不强调专业,可专业平行志愿的录取,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专业选择――这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的教育要求背离。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三:教学秩序乱、排课困难。一个学校选考科目共7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再加上学校要根据学生整体成绩水平将班级分为几个层次,这样就增加了教务处的排课难度。不仅如此,每次考完试后,有的学生余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学习2门课,有的学生要学6门,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如何排课?
各个学校在摸索中,总结出两套方案:一个是走班,同班不同课,按照语数外组织行政班,但行政班内部允许出现不同的高考方案。比如: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有的选考史地生,有的选考物化生,当上语数外的时候,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要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分散到自己所选学科的教室里学习。如此一来,在师资、硬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的选课方案,节约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案也有缺点,选考科目教师无法换课,因为教师一旦错过这个上课的时间点,学生就会分流进入其他教室。
另一种方案是按选考科目组织行政班,于是产生出物化生班、化生技班等,全年级所有课都是一起上的。这种方案缺点是教师比较辛苦,因为套餐更加集中之后,同一科的选课人数增加,教学负担加重,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在推广了这种排班法后,有的学校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教师教整个年级8个班的怪现象。
学校、学生和家长对高考政策的功利理解,也导致制度弊端更加严重的显现出来。有的学生、家长对高考政策的理解以及进行学业规划,完全按照功利的高考目标来规划选科、选考,导致学生更加焦虑。
“新高考”除了催生出一些怪现象,同时还把学生的选择权提前了。取消文理分科以后,“7选3”科目导致有35种组合方案。台州一所高中教师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而且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台州市路桥区陈先生的女儿今年读高一,他说:“以前,社会上一直批判高考‘一考定K身’。但是,现在浙江“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学生在16岁至17岁的年龄段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因为两年后高考报考的‘专业+大学’密切相关。这简直是‘一选定终身’呀!”
专家:理性看待浙江“新高考”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表示:原高考中,逢考必选、追逐满分高分这样的“老心态”一定要调整了。浙江“新高考”两次选考机会的理想状态,是让不同水平的考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考试时间,如果考砸了,第二次考试也不乏补救机会,但惯例来说,两次考试的成绩并不会差太多,花费过分的精力在上面并不值得。
上海市星河湾双语学校校长唐盛昌指出:“学生、家长、老师对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几次选考过后,大家对难度如何把握有了相应的概念后,焦虑就会好很多。“新高考”还处于探索过程中,有问题存在是正常的。改革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给了学生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很正常,需要逐步地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俄罗斯;高考;化学试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8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1
一、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 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简称ЕГЭ。2001年2月16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签署了《关于试行国家统一考试的决定》,决定将高中毕业会考和大学入学考试合二为一,由ЕГЭ替代。经过长达8年的试验,2009年1月30日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颁布了《俄罗斯全国中等教育阶段国家育评价形式和程序条例》,从法律上规定了ЕГЭ是俄罗斯完全中等教育阶段国家育评价的唯一形式。现已在俄罗斯所有的联邦主体实施。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要想获得毕业证书或是想要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都必须参加ЕГЭ,相当于我国的高考。
ЕГЭ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为数学和俄语两门,选考科目为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文学、历史、社会科学和计算机,共九门。具体要选考哪几门科目学生需参照报考大学的入学考试要求,所选的专业决定了选考的科目。大学有权从每个专业规定的四门入学考试科目中确定三门考试科目。选考科目的最低通过线由大学自主划定,但不得低于俄罗斯教育科学部规定的最低分数。每一年ЕГЭ的网站上都会所有考试科目的考试要求和样题。
二、俄罗斯化学高考样题总体介绍
俄罗斯化学高考试卷样题由俄罗斯联邦教育测量研究院编制,每年2月底。试卷由三部分组成:试卷说明、试题、参考答案。答题时间为180分钟。比较特别的是,每一年的试卷总分数都有所不同,2013年满分65分,2014年满分65分,2015年满分64分。最终各高校会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折算为五分制。题型分为:选择题、对应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20分和我国不同,俄罗斯考纲每年样题内容变化不大,只会做简单的删减或增加。知识点考察的顺序每年几乎没有变化。涉及的知识模块与我国的知识模块极为相似,通过一些习题可以看出,某些模块与我国相应模块相比,知识点涉及范围更广。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会考查氧化锌的性质,有机模块会考查环丙烷和丙烷性质的区别。
三、俄罗斯化学高考样题题型介绍
1. 特殊题型
对应选择题,是我国化学高考题中没有的题型。2013年有10道,2014年和15年都是9道,约占全部选择题的四分之一,所占比重很大。这种题型和四选一的常规单项选择题相比难度更大些,相当于是五选一,有的题甚至是六选一。
2. 相同知识点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是近些年来我国高考的必考知识点。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选择题和填空题。全国卷中主要是与无机推断、元素周期律考查相结合,题型大多为填空题。上海高考题中两种题型都会出现,而且很明显有一道填空题一定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而俄罗斯化学高考样题中也每年都会有氧化还原反应的非选择题样题出现。而且都是第一道非选择题,题目往往很简洁。例如,2015年的第36题,从题面来看,只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两个知识点。但从评分细则来看,如果这道题想到得满分,考生必须完整且正确的描述出变价的元素,元素的电子转移数目和转移方向,正确阐述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理由。可以看出,对于这一知识点,我国的考查是结果性的,而俄罗斯的考查形式则是过程性的,更能明确的判断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
3. 计算题
2013-2015年的俄罗斯高考样题中计算题作为最后两道大题出现,无机有机各一道。而我国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主要是解决某些试题的基本工具,不会以大题形式考查。以俄高考样卷2015年有机计算题为例,该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并结合了有机化学相关知识。满分4分,每小题1分,2013和2014年也基本相同,每小题1分。
四、总结
俄罗斯化学高考,考试时间长,化学单科考试时间比我国理综考试时间还要长一个小时。但考试范围与我国基本相似,却也有不同:实验考查较少,没有我国常见的专项实验考查。我国常见的无机、有机推断题,也基本没有。可以说,考试形式较为单一,但也有我国没有的特殊题型,相同知识点的考查题型也有所不同,在高考改革当下,很值得我国进一步深入研究。
问题一 选考对象是全体考生还是艺术类考生
四省中,唯有山东省真正将音乐和美术列为每个考生必考的内容,而广东省2007年的普通高考仅有艺术类考生可以将音乐或美术作为选考科目,所以并没有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美术选考。
《广东省实施普高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指出,广东省2007年高考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9个门类,任选其一科。仅从这段话来看,可能不少人会理解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可以选择音乐或美术作为选考科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下面这份《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学科门类与专业选考科目参照表》可让人们了解此中端倪。
从下表可以看到,广东省200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仅有艺术类的考生才能而且也必须选考音乐或美术术科。因此,选考艺术并非面向全体考生。
问题二 考查内容是基本能力还是基础知识
山东省实行的“3+X+1”的方案,“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力测试为文理科必考,卷面分值共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第一次将基本能力的测试计入高考总分,第一次将音乐、美术的考题写入高考试卷,山东省的创举无疑成为2007年高考的焦点。下表是音乐考题的设计与分布状况。
对于这份试卷,普遍反映基本能力测试题目较为简单,知识题多于能力测试。有教师评价说:“试题虽然严谨、科学,但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导向性却不强;试卷中的音乐考题体现的是节奏、节拍等基础知识,缺乏贴近生活、考查学生能力素养的题目。”从试卷的第30题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当前的基础音乐教育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然而在考卷中却显现出以音乐基础知识代替对音乐基本能力的考查,似有悖于音乐教育的理念。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即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考查必然要以音响为重要媒介,否则难以真正得以体现,但是在普通高考的现场播放录音、听乐曲,一时还难以统一操作。
问题三 考前准备是日常积累还是应试复习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全国课标卷 福建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3-01
历史是文科综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成绩,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是成功还是失败。所以,在新时期,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做好全国课标卷与福建卷的对比工作,不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复习方向,锻炼学生的考试能力,而且,对历史课程价值的实现,对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分析来提高学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全国课标卷的研究进行论述,以确保在高质量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福建卷与全国卷在历史命题指导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但还是存在着不同,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时,我们要做好调整和研究工作,以为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
首先,内容范围的调整。内容范围的调整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方面。所以,在研究全国课标卷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白全国卷与福建卷在内容范围上有什么异同,这样才能明确改变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即:内容范围的相同点是考查的大范围没有变还是必修一、二、三。选修为一、二、四。但是福建卷比全国卷少考将近60个考查点,选修部分的考查为三选一,而全国卷涉及到了初中的一些内容和选修三的部分内容,而在选修部分的考查中为四选一。这样的变动就决定了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时要将面扩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比如:全国卷中的第47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是与福建卷不同的地方,在选考部分,全国课标卷是四选一,虽然说学生的选择多了,但要复习和掌握的内容也多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偏学习内容的人,有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部分的知识,所以,将这部分知识加入考试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公平的。所以,在实际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内容的研究工作,要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来进行思考,以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进而,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其次,题型结构的调整。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没有变,但是,福建卷中一半必考的非选择题只有一个,但考查的知识点是2-3考查点,综合性较强。而必考的非选择题有2道,没到考查的一般是1-2考查点,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但是,因为题量的增大也会给学生复习能力以及考试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两卷在分数安排上差不多。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做好分析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还以2016年全国课标卷1中的非选择题为例,在这次试卷中,有两道非选择题,其中第一道中有两个小材料需要分析,而且,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人口增长。而第二题中考查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而2015年的福建省非选择题考查的仅有一道,但有四个小材料,分别考查了、《》、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美苏争霸这四个知识点。通过比较,两者都属于难题,都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各方面的复习工作,要通过知识的掌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历史考试能力。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我们还要从知识结构方面和试题排序的问题方面做出调整。虽然试题排序方面影响不大,但也是需要教师在复习时注意的,尤其是对一些考试紧张和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做好考前的适应工作对学生考试态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明确这些不同之后,我们就要纠正我们的复习方向,以在复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从上述题型结构可以看出,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也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史料教学模式应用其中,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更多的历史材料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又如:在扩大学生的复习面时,对于选修部分的复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对每章节的分析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以提高复习质量,同时,还要寻找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以时间轴来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等等,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应用都有助于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在高考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好全国课标的研究工作,要通过全国卷与福建卷的比较分析来指导历史教学和复习方向,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考历史 复习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73-01
高考,历来受到全民关注。如何让考生在考场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取得突出成效,这值得所有的历史老师全力以赴去探讨。我校的历史复习一般安排两轮进行复习。第一轮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二轮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体系也有一轮的横向、模块式改为纵向的通史进行。要搞好高考复习任重而道远,因此,如何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本人就本职工作谈几点体会就此请教各位同仁。
一、课前工作准备充分
无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都要求教师课前工作要特别精心准备,方能使教学方案、目标得以实施,使每一堂复习课都能达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的。为复习打下坚实基础。成功总是偏爱有精心准备的人。历史高考复习课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读考试依据。历史高考依据包括:高中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福建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等高考方向性文件,这是所有的教学工作的指南,须认真研读、体会、分析并在备课的环节就加以贯彻。认真做好集体备课环节、认真备好学情、认真编写详细教案,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时政,设计导入,以调动学习动机为目的,设计课前复习提问的问题。
(2)梳理知识体系、主干系统整合,合理的板书设计。
(3)选择恰当的材料和图片,突破重难点。
(4)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与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的要求。
二、全力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是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材料来做“药引”的。这样做的好处有:利用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要明确把握高考方向贯彻落实课标、考纲、考试说明的目标
“方向是行动的指南”,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内容精准、针对性强、这一切都源于:“明确方向”是指老师要清楚高考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凡是“考试说明”没有规定的内容就可以大胆删去,而对于那些要求较高的内容就要细心研读,多角度分析,力求揭示其内涵和外延。因此,解读和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掌握考点的显性知识,挖掘其隐性知识并据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就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了。
赵亚夫教授认为:“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枪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成一线,不能马虎。从教学过程看,它是一课之魂,目标模糊如同混沌无窍,虽有动态然终不是有意义的生命;从教学效果看,它是一课之准绳,目标繁复如同尺,虽有形制然实不能有价值的规矩。”依据课标、考纲(指最新的福建省文综考试说明。下同)和学情,用知识整合或知识建构方式,精心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高效的历史复习课设计应在课前加以预设。“精心”主要体现在教学预设上。每节课都要把所解读的课标、考纲、课前提问的问题等写入教案。一轮复习的教学目标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依据课标和最新考试说明梳理和整合历史知识。所谓的认清每一历史阶段的整体特征;认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2)根据学情和内容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在实践中,选择教学策略时要把握其灵活性、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学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因为,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可以适用于所有教学情境。
(3)精选教学史料以实现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
“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和特色,是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重要教学载体”,但是,浩如烟海难辨真伪的史料中,哪一些可以为教学所用呢?教学中,史料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所谓的“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可以得出,史料的选择首先要从学生现有实际水平出发,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就浅不就深地选择,实现课前预设目标。从高考角度来看,史料分析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且分值占5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史料分析题也比较恐惧,尤其是古文类型的,已成为B层次学生恐惧、讨厌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能在堂课上,选择一个典型的又有针对性强的材料,通过由浅入深地有层次的问题设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建构知识,实现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是可以实现的。
(4)重视概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史学理论知识
高考一般是不会直接考概念,但要考好历史却一定要注重历史概念的教学。对概念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总之,历史一轮复习的策略有许多,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此外,适量训练,练习针对性强;利用讲评课渗透答题技巧与规范的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和力量等都应是积极采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与有效达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教育部下发通知,2015年浙江中考改革方案提出鼓励各地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今天透露,有关“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的具体方案正在研究中。
据介绍,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会搭上课程改革建设的“快车”:今后,我省将考虑在小学开设“法治常识”课程,在中学开设“法治知识”课程,在大学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公共课程。其中,宪法知识等法治教育内容也将纳入高中课程,预计2015年各地会出台具体办法。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除了语数外必考课程外,参加新高考的考生还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浙大附属中学面向全校高一新生开展了“高考选考学科选择意向”的预选,“选择政治这门学科的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占了学生总数的43%,其中又有一半的选择理由是‘今后想从事法律工作’。”浙大附中教学处副主任戴滟滟由此判断,与宪法知识相关的法治教育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基础,可以加强学生们的法治意识,甚至融入他们的职业规划中。
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2015年浙江中考改革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预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