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园景观设计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区园林绿化景观 规划设计 施工
1、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
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
1.1统一规划,协调布局
小区绿地种类多,有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1.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及成年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择一些外地植物,以丰富品种结构。
1.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
要充分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1.4融合生态化的理念
要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营造复式种植结构,增加小区绿量;还可利用藤本植物如炮仗花、爬墙虎、常春藤、紫藤、凌霄、绿萝等攀爬建筑物,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增加空间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效果;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建造屋顶花园,提高生态效益。
1.5师法自然
小区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除了满足视觉效果外,还应营造其他感官效果,如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招鸟引虫,营造清脆的鸟鸣声、树木的沙沙声、昆虫的呢喃声。要依据小区规划的中轴线和园路、曲径布设植物景观,使各个植物景群随园路的开合间隔变化,步移景异,避免同一景观给人造成疲倦感。
2、营造良好的小区环境的施工技术
构成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在进行植物配植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配植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小区环境景观的质量。总体来看,我国地域非常辽阔,地形多样,植物种类众多,横向跨越多个气候带,很多城市的植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比如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是椰子树的故乡,这种树的主干非常高大,大型的羽状叶片具有集中生长的特点,从一点散射开来,非常具有观赏性。
2.1 景观水池底板施工要点
2.1.1 对拟建的水池进行测量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当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标高时,应检查土质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如有变化时,须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处理,如地基土松软或者为回填土时,可在采取换土并加以夯实或者增加底板厚度等方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以免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底板开裂,最后浇灌混凝土垫层。
2.1.2 混凝土垫层浇完1D2d(应视施工时的温度而定),根据施工图纸在垫层面进行测量放线,把底板及水池池壁的边线放出。
2.1.3 在绑扎钢筋时,应详细检查钢筋的直径、间距、位置、搭接长度、上下层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及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层钢筋均用铁撑(铁马凳)加以固定,使之在浇捣过程中不发生变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安排钢筋工跟班,把踩下的负筋做调整,以免负筋作底筋用,导致开裂。
2.1.4 支水池、池壁、顶模板,应先立内模,绑扎钢筋完毕,再立外模,为了使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内外模用拉结止水螺栓,钢管紧固,内模里圈用花蓝螺栓、螺丝拉条拉紧。
2.1.5 底板及水池池壁应一次连续浇完,不留施工缝。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初凝或离析现象,则在现场拌板上进行二次搅拌,方可入模浇捣。底板厚度在20cm以内,可采用平板振动器,当板的厚度较厚,则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2.1.6 混凝土浇捣后,其强度未达到162N/mm2时禁止振动,不得在底板上搭设脚手架、安装模板和搬运工具,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1.2 景观水池池壁施工要点
景观水池池壁采用有撑支模的方法,内外模在钢筋绑扎完毕后一次立好。混凝土施工时,分层浇捣。池壁拆模后,将外露的止水螺栓杆头割去并涂防锈漆。水池的施工应防止变形裂缝的产生。施工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2.2.1 水池施工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吸水率不大于1.5%。池壁混凝土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含砂率宜为35%~40%;灰砂比为1:2~1:2.5;水灰比不大干0.6,应采用抗渗等级为S6的抗渗防水混凝土。
2.2.2 当水池池壁高度大干600mm高时,固定模板应采用止水镙杆,采取止水措施,常见的止水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螺检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应满焊,环数应根据池壁厚度,由设计确定。
(2)螺栓加堵头:支模时,在螺栓两边加堵头,拆模后,将螺栓沿平凹坑底割去角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塞严密。
2.2.3 若不能避免施工缝,则水池壁水平施工缝应设在离底板高度约500ram处,施工缝设凹形或者埋止水钢板或膨胀止水带,在池壁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粒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再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所用材料的灰砂比应与混凝土的灰砂比相同。
2.2.4 混凝土的浇灌和振捣。在确定混凝土的浇灌方案时,应尽量减少施工次数。浇灌混凝土时宜先低处后高处,先中部后两端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应确保足够的振动时间,使混凝土中多余的气体和水分排出,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泌水应及时排干,池底表面的混凝土初凝前应压实抹光,从而得到强度高、抗裂性好,内实外光的混凝土。
2.2.5 水池池壁混凝土凝结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并充分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l4昼夜。拆模时池壁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 5℃ 。
2.2.6 加设滑动层和压缩层。考虑到较长的水池受地基的约束,可在水池的垫层上表面和底板下表面间贴一毡一油作为滑动层。
2.2.7 池壁抹灰施工:抹灰前将池内壁表面凿毛,不平处铲平,并用水冲洗干净;抹灰时可在混凝土墙上刷一遍薄的纯水泥浆,以增加粘结力。
3、结语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是改善和提高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区住宅价值的表现, 以科学的手段来对住宅小区的园林建设进行规划与设计,融合 “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设计理念,充分依据园林植物的特性,并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的艺术手段来营造完美的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组群,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打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自然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人们对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良蕾.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困惑与生态哲学理论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指导探析.[J]北京农业.2012(02)
关健词: 城市 园林景观工程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1.1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城市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别墅豪车,也要有园林景观、小桥流水,所以现代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城市园林的立足点也从园林植物所营造出的形式美,而慢慢转化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上现代园林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简单的观赏和休憩需要,还要满足城市人的心理需求审美需要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在不断继承优秀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将现代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综合也全新地体现了出来。它既适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也满足了不同城市人们的游玩休憩需要,做到了以现代城市为有机载体的园林景观生态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1.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现代城市的园林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在自主规划体系上还不算完善,与国外的一些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存在以借鉴国外某些城市的设计理念为主的问题。总规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部分必要补充,或者是对城市园林绿地分布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虑和意见,而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具体标准和建设主题等则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无法进行明确。这就会导致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就必然存在由于尺度把握不当,而造成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同质化和无序化。这样的结果不但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低下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当然,这也与城市园林建设相关队伍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虽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都有些神似,缺乏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特色,具有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越来越少。另外,在很多城市中园林景观的建设容易出现盲目追求欧式风格,而不考虑地方实际条件的现象,不但达不到想要的视觉效果,反而事得其反。
2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路
2.1 园林景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综合整体,其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创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来。其中包括景观的通达性、建筑的生态性、生态的稳定性以及景观的优美性等。应该在人工环境中尽量地体现出自然的魅力,以增加景观的生物多样化和视觉多样化,并且尽量做到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进行全面的生态绿色空间体系建立,这也是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所在。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已经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上,而是开始介入到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其中包括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遵循、对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应用等。园林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其根本就在于发展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要保证满足预期目标的同时,加大对科技的应用,并相应地减少物质投入,从而减轻对环境的生态影响。
2.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合理应用
地域文化景观是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的文化景观类型,它代表着该地方所特有的文化背景,它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载体,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地域文化景观所强调的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它侧重于对地域景观空间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表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文化策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原则是:
( 1) 设计的多样性原则。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特定地理条件下的文化差异性,将其表现在景观的特质上面。但是多样性设计在注重保护和继承地域的现有文化遗产时,更要将这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改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才能把握好地域特征,指导好景观的物质空间建设,从而丰富城市的生活活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质。
( 2) 乡土性保护的原则。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充分地重视和保护好地域的乡土性。乡土性的保护并不是说一味地进行历史的复制,而是要强调在继承传统时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将传承到的有价值的文化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赋予现代景观新的文化内涵。
2.3 城市园林景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城市的设计理念
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让国家的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生活得更幸福。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能有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城市园林的设计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的调查研究,举行园林规划听证会,吸取群众的建议,因为园林的设计是要服务群众,而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同时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与城市的特色相结合,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理念,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不要照搬照抄国外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只会东施效壑,适得其反。人们已经厌倦了每个城市单调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希望在园林设计上能让市民们看到一丝新意,看到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看到这是我们居住的城市。
2.4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坚持科学化的设计理念
科学的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将现代园林的特色、功能、艺术性等全面体现出来。为了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就必须全面地开展园林景观学的系统研究,大力培养各类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从而努力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尽快地将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进行完善,做好各类园林的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更具有专业内涵。
3 结束语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想要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就必须结合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规模、风格、标准以及文化内涵,使园林真正成为城市的形象工程,从而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杜爽,王. 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J]. 现代园林论坛,2011( 5) : 10 -13.
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
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
1.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二、结语
中关键词: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1.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1.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景观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2.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2.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2.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2.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2.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3.加强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3.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3.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3.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4.结语: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涛.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关键词] 集装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南昌
[作者简介]张珊珊(1990—),女,江西财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江西南昌 33001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南昌正在由革命老区转型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在人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新形势下的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其城市设计也面临着当下城市建设的盲目扩张、用地紧张、投资困难等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追求简单、环保、快捷、高效的城市设计方法,这也会成为新的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笔者参与设计的南昌市红角洲BOX-PARK公园,是一处以集装箱为设计主题的新型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其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符合简单、环保、快捷、高效的城市设计方法与趋势,以下将以此设计为例详细地对集装箱主题城市景观设计展开研究,探索新的中国主题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形式。
一、城市景观发展趋势
(一)寻求城市景观独特性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讯速发展,使得城市建设也得以快速发展。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类似。建筑的雷同使得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渴望通过独特的景观设计展现城市自身的特质与风格。
据历史记载——南昌市从灌婴筑城开始,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南昌市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城市建设也相对滞后,模仿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使得南昌的城市建设缺乏自身的特质。高楼街角很难体现南昌自身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照搬照抄的设计造成了大量的景观雷同。除却滕王阁等历史遗迹,单凭现代景观设计,我们很难将南昌与其他城市进行区分。
当代是一个知识竞争的时代,程式化的设计思路难以在景观设计行业长久生存,不结合文化价值就难以凸显其景观的创新性和文化个性。“独特”将是南昌乃至中国其他城市景观设计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二)主题性景观设计大有作为
当前我们国内景观设计的重点仍然停留在软质景观的营造之上,例如:植物、水景等,这让大多数城市的景观建设缺乏特色的同时也缺乏效率。
景观设计不是城市绿化,更应该注重给市民与游客带来良好的游憩体验。主题性景观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主题公园、主题街区等景观新形式的出现,既带来了概念上的创新,也在实质上改变了居民的传统游憩方式。因此,主题性景观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集装箱公园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集装箱公园的概念
集装箱公园是以集装箱改造为主要元素,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运输方式和建造方式的便捷能节约大量的资金,同时又不缺乏艺术欣赏价值。用集装箱做主要建筑材料,不需要做过多的建筑基础,可以避免因基地的大面积开挖对原有环境的影响。一旦基地使用功能改变,原有集装箱建筑可以移至其他地方继续使用,而原有的基地环境并不会遭到破坏[1]。
在国内,这是一项比较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宣传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商业契机,大力发展其创新规模。
(二)国外应用案例分析
集装箱作为建筑与景观设计的主题,在国外已有实例,但尚未形成规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瑞士街头的集装箱商店、英国集装箱酒店、美国旧金山的鱼人码头、新加坡的克拉码头。集装箱作为设计元素有着个性、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其蕴含的节能、环保的思想与理念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南昌红角洲集装箱公园
(一)BOX-PARK公园设计理念的出发点
集装箱主题公园选址于南昌红角洲地区。位于南昌大桥以南、赣江南大道以东、赣江沿岸,属于城市低洼地区,绿地面积广阔。该地区沿江风景秀丽,水岸线狭长且宽阔,由于距离市中心较远,商业氛围较淡。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的规划重点,现已有的休闲娱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以集装箱元素为主题的公园是红谷滩的亮点工程,同时也能成为南昌市的亮点工程。
主题公园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红谷滩秋水广场的景观带向南延续,让这一地区的景观整体化、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该地区的商业活动,提升该地区的经济价值。
(二)BOX-PARK公园设计的思路
1.设计目标。以赣江为载体,打造城市集装箱主题公园的商业空间。以商业环境为依托,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商业公园。以可持续生态发展为目标,通过集装箱的多样性组合,打造地块绿地可持续休闲发展价值,同时增强区域观赏性。
2.功能布局规划。南昌红角洲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是采用一轴、三广场、六组团的形式打造魅力赣江滨水集装箱主题公园,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亲水性商业公园。
一轴的设计是沿步行道。三广场为沙滩音乐广场、五角购物广场、红谷假日广场。六组团包括:
(1)游艇俱乐部组团:水上休闲,其功能特色是南昌首个游艇俱乐部,组团功能为助推南昌之星娱乐园多元化娱乐,同时增强赣江风情。
(2)水上运动组团:其组团属性为水上运动,功能特色是健身、青少年游乐场,组团功能是为了延伸区域运动娱乐。
(3)餐饮、娱乐组团:其组团属性为休闲餐饮、娱乐,功能特色包含开放式露天餐饮、趣味餐饮、特色餐饮、酒吧娱乐,以音乐为引线的休闲广场。组团功能以集装箱为元素,搭建多样式的建筑,以增强赣江南大道集中商业区多层次、多品味餐饮、娱乐功能。
(4)休闲运动购物组团——五角广场:其组团属性为购物,功能特色是利用集装箱建造一个具有休闲运动服装、器械、沙滩装专卖、沙滩摄影的购物休闲区域,组团功能为满足青年运动时尚购物需求,提升集中商业区商业氛围。
(5)沙滩运动组团——红谷假日广场:其组团属性为沙滩运动,功能特色包含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组团功能为城市市民节假日提供健身运动天地。同时休息区跟功能区利用集装箱搭建,既可以轻松度假又可以享受时尚的气息。
(6)滨水商业组团:其组团属性是购物,功能特色是用集装箱打造一个以高端酒品、江西特产、旅游纪念品等礼品专卖,组团功能为了满足购物需要又能体验时代潮流。
(三)BOX-PARK公园的价值分析
1.经济价值。集装箱主题公园的运输方式和建造方式便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这为日益紧张的城市建设资金缓解了较大压力。
集装箱主题公园以其个性、独特的形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与消费者,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2.生态价值。集装箱主题公园的设计方案是以废旧的码头集装箱改造为主要元素,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生态价值。一方面,主题公园以集装箱作为主要建筑形式,不需要对基地进行大面积挖掘,因此对基地原有土壤、水质、植物等破坏较小。另一方面,一旦基地使用功能发生改变,集装箱可移至其他地方进行再利用,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2]。
集装箱作为一种建筑的新型材料,不管其最初的用途是什么,都可以将一种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法变成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这不是循环再用方式,而是上升循环方式。并且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使建筑更能节能减排[3]。
(三)艺术价值
集装箱主题公园作为一个在国内较新的景观设计题材,其表现形式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从形式上看有着较大的创新精神,因此对景观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设计,并以其普适性加快推广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节约资源、减轻污染。以集装箱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对二手集装箱再次利用的同时,也会减少对土地的损坏和浪费。这样的设计才适合社会环境的发展,才能满足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设计;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及对生活享受意识的增强,又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尤其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结合实践来探讨自己对城市公园设计的思考。
一、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1、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理念
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整个区域,保持公园整体生态廊道的连通。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
(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结束语
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关键词] 铁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42.7 [文献标识码] A
1 项目缘由及概况
铁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项目来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建设的新校区前程路大门前有30×700(米)的长方形公共主干道的配套绿化带,南北方向并且有水渠穿过,对面为省政府各主要机关。该项目运是用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方法设计的一个以铁路为主题的景观设计项目,通过铁路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将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这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与前程路绿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并通过景观艺术形式呈现出一个铁路文化的主题公园。
2 设计理念及与设计原则
该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展现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与建设成就,弘扬我国铁路建设的精神,歌颂社会主义铁路建设事业,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时间为轴线,以中国铁路发展设计为主线,以铁路建筑精神和国家建设步伐为设计辅线,以中国铁路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为主要表现内容,以与铁路有关的零件及实物为设计素材,以各种景观节点艺术造型为表现形式,凸显铁路文化特色。围绕铁路文化及公园主题展示特色的同时体现公共休闲和娱乐功能。项目设计原则是:1、特色原则:公园景观以铁路元素彰显中国铁路建设特色;以铁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成就以及标志性铁路元件为设计素材和表现内容;例如詹天佑雕塑、铁路机车发展阶段、路网发展、转向架、信号灯、道岔、接触网、运行系统等。2、文化原则:景观中的雕塑和浮雕壁画以及各种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与造型均表现深层的主题文化内涵。3、美观原则: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将各种形式的美融合在一起,自然美、艺术美、文化美、特色美在这里有机结合为统一的和谐美。4、兼顾原则:主题公园景观兼顾严肃主题的展现和轻松休闲氛围的营造;兼顾园林设计与道路建设,使之达到园林景观设计和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兼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公交站台和公厕。
3 设计方案简介
该项目设计方案前后反复修改多次,最终方案确定的主要景观节点有:
第一节点:公园入口采用天然石材作为题名石,点出主题,以突出公园的厚重感。经过半圆形的过渡空间后,拾级而上,是以象征铁路的铁路徽标为造型的大门设计。在一级道路行走约50米左右,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雕像,雕像后是一弧形半围合的镂空艺术墙,墙后文字表现旧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艺术墙后为休息区。这一节点设计布局以对称为主,一级道路两边植松柏,营造纪念性庄重肃穆的氛围。
第二节点:第一节点结束后,再行走约40米,进入铁路机车展示部分,展示按机车的发展顺序排列,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3台机车南北向布置,相互间略微拉开距离。各机车车体适当位置配有文字介绍机车发展内容。周匝配以观赏道路,四周草坪铺设二级道路。
第三节点:第三节点以一个曲折变化的廊榭开始,之后为铁路机车车辆转向架展示部分,转向架地面以铁轨嵌入青石作为铺装,形成“井”字交叉造型,中间放置转向架实物。
第四节点:由转向架展示部分向北,道路分为东西两条,分别登上东西站台。西站台为带棚架的老式站台,东站台上设计一个牌坊式的老车站建筑,突出历史感。东西站台之间设计为铁路道岔,道岔中间为“双十字”雕塑,强调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
第五节点:这一节点是铁路钢轨铺设实物,以不同时期的路轨展现其历史的演变,加上常规钢构架铁路桥,共同表现铁路工务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点:这一节点以路网发展状况和铁路运行系统模型为表现。路网发展表现在一个削去塔尖的金字塔形的造型上,使路网发展情况在四个面上都能看到。路网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色彩的LED灯表现。铁路运行系统模型用高标号水泥精制而成,其上安装钢化玻璃,人们可以站在上面直观地了解铁路运行系统的组成,这个景观节点高出地面50公分左右。
第七节点:这一节点是代表高科技的动车组实物展示,车内展现出现代铁路发展成就,人们可以进入车内参观。动车组周边设计有二级道路及小的休息区域。
第八节点:特殊地段校门留出80米,两边设计与公园的过渡衔接带;终点处预留50~80米,以待之后地设计开发。
4 设计方法总结
在设计此类铁路主题公园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此类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设计方法总结如下:第一、深入研究铁路主题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要充分调研本单位、本地区、本城市在铁路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第二、根据项目用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各个节点的安排顺序。可以按照时间轴线的发展顺序依次展开景观节点,也可按照铁路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安排景观节点。第三、紧扣铁路文化特色。景观各主要节点彰显铁路特色,以铁路标志性元素进行设计构思。第四、兼容和谐的设计方法,在进行文化主题宣传的同时还要兼顾休闲娱乐的功能,在特殊地段的公园景观还要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道路绿化带的结合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立玲.主题公园走向何方――二十一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纪要[J].旅游学刊,2002(4).
关键词:城市公园;续建和扩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衔接
一、公园续扩建中景观衔接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中小城市掀起的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公园又不得不以续建和扩建的方式在进行。在进行公园续、扩建更新时,其景观衔接问题的解决显得极为迫切。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续建,也就是在保留公园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继续进行细部景观的建设(包括加建和维护)。城市公园的建设,往往会因工程量和财政资金状况而采取连续若干年分期建设的方法,也是续建。在续建过程中,一是易出现顺序问题,导致暂时的景观衔接问题;二是受社会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在景观局部上有所改变,导致续建景观与原有景观在风格和体量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上的衔接问题;三是在续建过程中盲目求新求变,导致景观的不协调甚至主题不一的景观衔接问题。
城市公园的扩建是指在保留和延续公园原有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公园的实际用地情况增设景点增建景区,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从而增大公园面积向外扩充的建设方式。这种扩建的改造方式虽然也是公园改造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如果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法规约束,往往会造成公园环境的混乱无序,反过来也影响了公园的整体游赏环境的质量。
二、景观和景观衔接
景观概念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刘滨谊先生的观点,景观是风景景观概念的客观层面(风景是风景景观概念的主观层面),是典型的客观存在的形式概括,包括四个要素:景致;风光;山水;园林境界。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景观衔接应该是指景观在四维时空上的衔接。一方面是指,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但又不是简单的具有连续性,而是景色画面要符合景观美景度的要求。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这是空间的衔接。另一方面,是指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
另外,从景观的定义和分类上来看,景观的衔接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衔接,还包括人文景观的衔接,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衔接。同时还应该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区域性的衔接问题。
三、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从景观设计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来看,续、扩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分为景观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部分。
1、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层次的内容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与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景观立意、景观形态、景观布局等。景观立意影响并决定城市公园的景观形态与景观布局。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主要涉及城市公园景观内容的具体设计以及相关的设计手法问题。一般认为主要的内容要素有:地形、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水休、建筑小品等。传统的造园手法主要有:对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等手法。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层面的设计应该从宏观的角度统一考虑,具体规划时,结合3s技术来控制;而景观详细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的视觉因素,即人的最大视角、最远视距和最大视野范围等等。
2、影响景观设计的因素
(1)根源性因素:包括社会、人文因素;自然因素。
(2)自体因素:使用者的因素;功能因素;规模因素。
(3)外部因素:城市空间环境因素;业主、设计者的因素。
四、我国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衔接的现状
1、城市公园系统层面的问题
(1)公园绿地系统整体性缺失。(2)城市公园系统开放性缺失。(3)城市公园景观系统层次不足。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层面
城市公园景观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的游憩绿地。综合公园景观规划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城市公园景观的受商业开发的影响,追求片面的景观美学对人的行为的忽视问题以及山水法园林模式的不适应性问题。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层面
(1)景观设计缺乏一体化。(2)景观建设的简单粗略。(3)对残障群体老龄群体考虑不足。(4)景观对象以静态的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
4、我国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衔接问题的深层原因
5.2.1 建设与发展的原因
(1)规划与开发的问题。(2)城市公园建设与资金缺口的问题。
5.2.2 景观衔接问题的综合原因
(1)经济的原因(2)政治原因(3)文化原因
5.2.3 景观设计单向度的规划机制
5.2.4 景观终极式的设计方式
追求终极式的景观效果是在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相关。我国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规定分为近期(5年)和远期(20年)两个发展阶段,大量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远期发展目标来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缺少对城市发展、建设过程的动态调控与指导,也就造成了所谓远期规划目标成为一种城市理想很难得到实现。也造成了公园规划目标因为经费等原因,长期不能实现,整体景观效果降低的结果。
五、我国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景观衔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衔接景观的设计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过程。既体现在公园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设计实施乃至使用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框架的建立。要把系统化的思想贯穿在整个对策框架及其建议中。其次是建立景观评价体系和续、扩建城市公园衔接景观设计原则。
而具体的设计层面的对策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景观设计机制对策: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与多元投资的建设及管理机制;
(2)景观设计方法对策:弹性的设计方法模式;
(3)系统对策:消解公园是终极目标;建立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加强城市绿化和绿线管理制度是保障;
(4)景观规划对策: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园模式;制定完整的城市设计纲要,保护开敞的景观空间;
(5)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增加植物造景;保留和创造有历史文化意义和归属感的景观;增加开朗的景观,改造过分闭塞的区域;公园设施形象的一体化设计,并延伸至公园周边地区;增强科技文体活动内容,减弱机械活动;充分考虑各类型游客的需要;强调特色;增强公园景观设施的游客参与性;增强景观环境的安全感等几方面内容。
应当指出,上述对策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式,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的地方特点,提出切合自身的对策。
城市公园的续、扩建是一个互动的、连续的、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内容、涵盖的范围相当之广。鉴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些最为基本、最为突出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也无法对城市公园续扩建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及其思路、途径等给出明确而具体的答案。具体解决办法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已续、扩建了景观,要检验其衔接性还应该用数学方法,比如利用数学矩阵进行模糊数学计算。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植入
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多以皇家园林为主,建国后各地也根据原有的园林遗址实施了诸多创新型发展。比如,北京著名的颐和园、圆明圆;再如,西安在大唐诸遗址上建设的大唐慈恩寺周边公园、南湖景观、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均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手法进行了景观的造型设计,以及景观布景,极大的提升了人们对于这些公园景观方面的休闲兴趣,也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农村地域则利用退耕还林、传说故事、古代遗址等实施了诸多森林公园基础上的旅游生态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公园景观设计方面,如袁家村、云集生态园等均属此类。下面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
现代化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古典园林存在的差异显著体现在“园林艺术融合”方面,即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诸多西方园林艺术元素,如对于英国地貌式的自然元素的借鉴,还有对于法国“裁剪式”园林艺术元素的应用。但在整体上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根据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分析,主要体现在哲学思维的运用,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隐含着“天人合一”、“大小格局一统性”等特征,平移到传统园林艺术后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取景自然”、“法式同构”方面。从取景自然方面分析,传统园林艺术主要以自然为法,在园林艺术实践中尽可能运用法式同构的方法,对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石等进行景物方面的同构平多,如黄山迎客松就会被平移到“假山假水”之上形成对应的景观;另一方面,在自然造型方面则主要取法自法形势,形成了人、景之间的交互,比较自然、符合人性层面的审美需求。具体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价值可以认识到它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采撷以描摹法实施“以小见大”的重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并且在这种哲学一以贯之的前提下,达到了景观师法自然、造园手法灵活多变、园林景象诗画情趣合一、园林意境意N深远等目的,从而为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2、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分析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属于现代景观设计范畴,其中的重要特代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要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休闲需要、游玩乐趣等。因此,在设计方法层面注重应用“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节能节约”等新型理念。根据现阶段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事实分析,应该体现出自然、生态、地域、场地、空间、简约等基本特征。所以下面探讨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主题时结合突出特征展开全面分析。
2.1以哲学思维带动自然景观设计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理想,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自然”关系的研究主题,根据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可以在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文化融入自然景观的思维路径,在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引导之下,实施“师法自然”的景观类型设计,如利用森林公园中的水流营造与水相邻的植物氛围,形成带状、蜿蜒状、水中点状等景观的设计,使其与自然生长中的水、树、石浑然一体,表达出“和而不同”、“同中存异”,将森林公园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化思想对应起来,提高审美观看者通过景物通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底N的目标。另一方面,造景中应该注重生态为核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接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但需要注意在整体造园手法方面的灵活多变,比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集中体现了假山假水,给人的感觉相对单一,不能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印象,因而可以借助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貌”在灵活多变手法之下,实施了一些自然气势的营造,如利用“群集效应”以密集化的“石榴林”、“枫叶林”等达到氛围烘托,令森林公园的园景整体上实现系统性的设计构建与整体上的局部表达产生和谐一致的效果。
2.2以文化景观增强造型审美下的底N
哲学思维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设计的根基,而文化景观方面的强化能够进一步在形式化的生态审美需求满足之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内涵传达。比如,在我国诸多城市有所谓的“长安八景”、“南京十景”、“西湖八景”等,一方面有以“数”为主的景观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符合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易经之数”的喜爱倾向,因而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制造一些因势利导的文化景观,如在森林的高地可以设置与日出相关的文化景观,催生泰山日出方面联想;同时,也可以在洼地以森林景观中的荷塘景观设计令人产生对于“爱莲说”、“河塘月色”等方面的文化意象联想,并利用这种文化景观进一步使森林公园景观达到意境方面的深远化传达,强化其中的文化底N,令观看者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性传导体验,增加休闲中的精神与修养提升。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非常注重“人性化”,这与英国单纯的自然化景观设计、法国单纯几何化的景观设计恰恰相反,它更加注重“和谐”文化理念之下的“阴阳五行论”,即将所有的景物存在纳入到一个整体的森林公园景观之内,并利用这种元素之间的衔接、对接、融合,达到一种“万物一统”的祥和效果表达。从操作方面分析,新时期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在造型方面选择“拟自然”的方法进行简约手法应用,增加对于自然物势态方面的因势利导,减少施工量。根据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与效果经验可归纳为“剪除多余、弯直因势、化繁为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注重对于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在低矮植物、灌木、地被植被、花卉、果实类植物、风景类植物等进行空间的合理配置,提高造型与地理地势方面的匹配度,如坡地尽量选取一些花卉、地被植物相间,并置入一些古典文化图案;再如,可以在较窄的狭长带地利用一些细木类植物或者灌木增加排列效果,利用空间的同时形成带状景观等。至于一些平坦的地势、则应该尽量以高大植物增加茂盛、葳蕤的氛围营造,使观者可以体验到森林的原始风貌,提高其对自然力量的了解;另外应该体现森林公园中的林荫大道的景观设计,使人、树、景之间产生一种共生共存印象等。因此,在森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应该从游览路径的设计、沿路景观的设计、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生态理念传导景观(如湿地、河塘、动植物等)各个层面实施统筹规划,令以路为主线的公园休闲功能、作用得到全面体现;同时,应该通过文化景观为森林公园景观的审美功能增加形而上的内涵传导,令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与中国非物质文遗产、生态发展实施协调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重点在于氛围营造、造型设计、审美表达等方面,因而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中文化要素的采X应用,发挥其中的文化功能表达;同时应该借助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设计造景方面,实施生态理念之下的新型设计,包括在地域地貌、人文特征、空间利用、景观顺势而建等。建议在当下选取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元素时,关注其中的取法自然、依势而建;而在造型方面尽可能增加设计后的施工节约,降低施工成本,以简约手法尽量提升森林公园景观的创新性、生态性;尤其需要注重传统园林艺术中承载的哲学思维,将其中的“阴阳五行论”加以发挥,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生存观念的应用实践,达到贝聿铭先生所说的“景中有人文”、“人眼观自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青俊.城市中心区域景观设计浅析――以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中央公园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林产工业,2016(9).
[2]孟祥庄,吴晓欧.谈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J].山西建筑,2014(29).
1对生态设计文化的思考
1.1生态设计文化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设计理念项目,生态设计文化更加强调自然式设计,就是尽量通过能接近自然的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群落的设计、地形起伏等,从形式上表示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术界最早将生态设计文化理念应用到实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广场时,根据当地的地形、水系特点等,设置了一个长达3.4km,宽800m的广场。该广场在建成之后,为紧张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并为纽约市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推动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1.2生态设计文化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生态设计文化过程中,需要尊重以下几点原则:
1.2.1尊重场地历史原则
尊重场地历史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尊重场地的历史,在不破坏场地原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设计。例如,在广东佛山粤中造船厂旧址改造中,俞孔坚教授带领团队将其改造成为著名的中山岐江公园。在该公园设计中,尽量的保留了场地的原始生态元素与文化元素,包括厂房的烟筒、龙门吊等都经过改造成为了公园的特殊景点,并且对于原场地的部分驳岸形式不做任何处理基本保留,对某些地带的植物群落全部保留为公园景观所用。这种改造方法尽可能的尊重了原有景观,避免对场地做过多的修正。
1.2.2生态优先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要尽量使生态环境不会受到人类活动而产生变化。这种设计原则更多的体现在湿地、滨水公园等场景中。例如,美国学者在设计查尔斯顿滨水公园时,留用沿河一侧的河漫滩,并尽量扩大其范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沼泽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生态设计文化在古镇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2.1合理布置水体景观
与现代城市相比,古镇的迷人之处就是古街所呈现的宜人尺度,在这个“尺度”中,水景观往往能配合古镇的街道、建筑共同构建一个优美的景观,“以水景带动街道”已经成为古镇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生态设计文化下,所设计的水体景观应该充分考虑到古镇的及拿住特点,为了缓解游客局促、压抑的感觉,尽量布置一些相对活泼的水体,包括溪流、喷泉等。对于古镇的水源,考虑到历史小城镇的选址多为依山傍水之地,因此在选择水体源头时,应该借助这一自然优势,将自然中的活水引入到景区内,在古镇内建立一个“活”的水体景观,提高古镇环境质量。
2.2营造生态驳岸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古镇生态质量,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要避免选择浆砌石、混凝土等僵化的驳岸方式,虽然这种驳岸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洪水平,但是会明显降低景观的与类型。因此在驳岸处理中,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改进:①尽量减少对岸边环境与水体的影响,采用简化处理方法,避免过度处理;②采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材质作为护坡,并利用粗糙的石块表面,为生物创造栖息空间;③在岸边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其空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美化滨水环境,呈现景观的自然风貌。
2.3利用废弃材料创造历史景观
古镇作为历史小镇,其具有丰富的文化的内涵,并且体现了历史、时间的色彩。因此在设计中,要尽量还原古镇的历史文化,让“时间”的特色能体现在古镇装饰中。在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采用一些青砖灰瓦,毛石材等装饰性弱的“旧”材料,可以体现景观的历史感,有助于历史印象的加强;在对城镇景观进行更新中,尽量使用残砖、枯井等景观装饰古镇景观,更好的展示古镇风采。
3结论
生态设计文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相关人员而言,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尽量还原古镇景观,让古镇所具有的自然文化气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古镇景观的可观赏性,还能保证古镇环境,一举两得。
作者:张晓晗 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璐.公共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分析[J].建筑知识,2015(06):72~73.
关键词: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改造;生态设计;低碳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废弃地的概念
废弃地是指由于人类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或由人类疏于管理而造成环境荒废的区域,包括废弃矿坑、废弃工厂和废弃耕地等。这类区域生态系统遭到破环,环境状况恶劣,随着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认知的改变,它们逐渐成为城市环境中的视觉污点,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形象。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成为废弃地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城市废弃地环境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使城市一步步向外扩张,将原本不属于城市市区范围的郊野外的工业用地也包括进来。但是工业生产会影响城市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由此,种种原因导致城市土地的置换,大量的工业移出,原来的用地被弃置,需要进行再开发。在近代城市规划、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和城市职能的定位上,一些发达国家更多的注重人的需求,特别强调城市的生态和生活职能。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废弃地改造研究中,现代的恢复方法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土地肥力恢复、生产力和植被恢复,更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功能复合型研究、资源的合理运用、综合开发和废弃地的社会价值。
科学合理的工业废弃地开发整治将对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如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环境城市质量,扩大税收来源,减轻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损害等。工业废弃地开发整治业已成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废弃地的景观改造。
三、废弃地景观改造概念
废弃地改造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景观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治理、污水处理、植被恢复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等,需因地制宜。废弃地类型不同、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等条件都会对废弃地的景观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一般具有毒性和放射性的废弃地由于严重污染环境,应该以生态建设为主,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消除污染。而废弃滩地或废弃耕地则合理运用多样化的地貌条件进行景观建设。
城郊废弃地景观与城市中人工的、喧闹的公园环境不同,以其自然为特色成为人们周末出行的目的地。邻近城市的废弃地具有满足公共近距离旅游需求的优势,可建设成为生态公园、主题公园、农业公园、郊野公园、特色公园等公园绿地类型。利用废弃地现有的条件,对适合种植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对不适合种植区域进行景观改造,以增加园区的特色,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条件。
在景观建设中结合经济生产既能塑造特色景观,又能获得经济收入,有助于园区的经济平衡控制,实现“以园养园”的目标。
废弃地改造成公园,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水平,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但工业废弃地改造成公园,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对于一些污染并不严重、环境影响不大、自然恢复较好的地区,可以采用自然保留的方式,使其成为城市的储备用地。废弃地的改造不仅仅是一个景观营造的过程,更是生态技术和高科技技术应用和展示的过程。
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蕴涵着生态学的思想。一些设计师提出并尝试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思路,在废弃地的改造中,尽量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些设计中,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尽可能地循环利用,那些残砖瓦砾、工业废料、矿渣堆、混凝土板、铁轨等都能成为景观建造的良好材料,它们的使用,不仅与场地的历史氛围十分贴切,而且演绎着一种材料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对城市废弃地原地形利用的理念在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1995年,德国景观设计师、建筑师鲍尔(Karl Bauer)在德国海尔布隆市(Heilbronn)设计砖瓦厂公园时采取对地形地貌最小干预的设计原则,原有场地地形都被完整保留下来。黄土坑和黏土壁保留后,成为园中最吸引人的区域。
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中国最早改造工业遗址的成功范例,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索,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主要设计者俞孔坚撰文介绍其设计思想,其设计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园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景观生态恢复等现代西方景观设计手法。岐江公园用精神与物质的再生设计在工业化主题下揭示了人性和自然的美,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
四、结论
废弃地的存在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它的改造和更新,使原来破坏的生态系统能够重新恢复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废弃地在改造过程中还将面临种种困难,我们要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使工业废弃的的改造更加科学化,更具有前瞻性。总之,我们对于废弃地的改造与再利用,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并结合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去审查、策划,合理利用遗留资源,以达到保护发展双赢。 我们需要在国外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景观设计的独特传统,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特色,对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庚,蒋高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24(1):95-100.
[2]杨修高,林德兴.铜山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11):1932-1940.
[3]王仰麟,韩荡.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J].生态学报.1998,18(5):455-462.
[4 ]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报.2004,24(2):323-329.
关键词: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体验设计
主题公园在近现代以来就以一种概念化的旅游形态在全世界迅速兴起壮大,成为引领全球化生活模式的新型休闲方式。但传统的主题公园基于游客体验需求上的研究都比较缺乏,导致公园定位策略上出现偏差,游客来主题公园游玩的身心需求没得到满足,降低了休闲娱乐的质量,而且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以外的体验需求。所以本文尝试将体验设计的理论应用到主题公园设计中,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一定的探析,试图对今后主题公园创新有所借鉴。
1 体验是主题公园创新的核心
美国迪斯尼公园给人们带来了主题公园的概念,想让人们在公园休闲娱乐的同时通过参与互动来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值得回忆的体验。主题公园的出现正是迎合了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体验需求,它以特有的文化内容,现代科技文化表现手段,市场创新等因素满足了当今旅游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娱乐形式,它的核心都是为游客提供快乐体验。从各个角度来看主题公园都是为提供具有个性化、独特、娱乐、互动参与体验为目标,为游人创造欢乐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游人去主题公园游玩追求的也是脱离现实生活,寻求一种独特意向之外的体验和经历。游人对主题公园的期望和感受有别于其它的传统观光休闲旅游,他们希望获得区别于现实生活的独特体验经历。所以,体验是主题公园创新的核心。采用体验设计理念来设计主题公园项目,也成为现阶段主题公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2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的内涵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是将体验设计的设计思想融入到主题公园的设计中来,以主题公园为舞台,以体验性景观为场景和道具,围绕游人创造值得回忆的体验,其核心是通过对主题公园项目情景化,主题化等设计手段,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体验性景观。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更好地吸引游客积极参与到主题公园项目中来,产生互动效应,满足游客各种体验需求,创造出值得游客回忆的体验感受,为游客留下难忘美妙的经历。
3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的设计原则
3.1 突出体验性项目主题化
主题化是体验设计的一个惯用手法,就如人们一听到“硬石餐厅”、“雨林咖啡厅”、“天地公社”这些名字就顾名思义,就想进入其中体验其中的感受。具有诱惑力的主题是通往体验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主题是体验的核心,明确了主题,才能调整人的现实感受,触动人的心弦,留下美好的体验经历。所以,主题公园景观项目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展开,朝向一致的故事情节,来吸引游客。
3.2 重正面强化体验性项目的印象
主题作为体验的基础,而体验还必须通过塑造深刻的印象来呈现。所谓印象就是体验的结果,一系列印象组合起来影响个人行为并实现主题,而印象则主要重时间、空间、技术、真实性、质地、规格等方面来决定,要使游客达到体验的目的,空间、物体、时间三者之间必然是相互联系。对于游客来说,每个小小的细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主题。在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设计中,体验主题一旦确定,相关的所有设计细节元素都要围绕主题来展开,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加深游客的体验印象。一系列印象组合起来突出体验主题,强化游客的体验感受。
3.3 减除体验主题的负面因素
塑造整体印象,仅仅加强正面因素是不够的,在设计时还要删除任何削弱、抵触、分散主题中心的因素。在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设计,削弱影响体验主题的负面因素,本身就是在强化体验印象,加强主题感染力。为了突出主题,不要采用与主题相冲的色彩、不合适的形式、与主题相悖的要素都要去除,以免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3.4 创造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感受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项目提供的感官刺激应该支持和加强其主题,该项目越能有效的刺激感官,就越容易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项目提供的体验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是值得记忆,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能使游客对体验更加难以忘怀。
现在我国的主题公园的开发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所研究的体验性项目设计是将体验设计的理念引入主题公园项目设计中,给我国的主题公园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瓶颈。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们主题公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促使我们也要改变战略思路。体验经济呼唤体验性景观项目的诞生,运用体验设计理念的主题公园不再是简单的游乐载体,它包含了体验价值,创造了人与物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江阴花鸟市场; 设计思路及理念;评价
Abstract: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city within the various types of market status and function changes. So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pleasant transaction market, will become the city market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consider the problem.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Jiangyin flower and bird market landscape desig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Jiangyin flower and bird market;Design thinking and idea;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S7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意识在不断发生变化,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舒适休闲的环境,不再是公园或是小区的重点,城市各类交易市场的园林景观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交易市场不仅是城市的一大服务产业支柱,也将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下面就江阴花鸟市场的景观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工程概况:
江阴花鸟市场(永安绿苑配套设施)位于江阴市区的南面,北临
人民东路,西面是锡澄高架高速公路,东、南边都是公园绿地,西、
北面是居住用地,位于江阴城市纵向绿轴的一个重要节点上。用地
呈布袋状,比较局促,现状地势平坦、低洼,总用地面积41500平
方米。
江阴市为了整顿摆摊设点小卖经营,整治市场环境,提升江阴城市形象,2005年江阴市政府下定决心建造花鸟市场,考察了华东地区影响较大,反响较好的多个案例,结合江阴的现状条件,目标是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可休闲娱乐的、华东地区最好的花鸟市场。
二、设计总体思路与理念
设计基于“公园式的花鸟市场”的理念,既具备花鸟市场功能的同时又和周边公园绿地很好的过渡协调,而且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购物、游赏、贻情的景观环境。
三、总体设计构思
设计分析基地周边环境,再综合交通安全便捷、景观环境协调等方面因素,思考景观设计中服务业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结合点,对设计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计利用自然水系与景观绿化的分隔合理地划分四个功能景观区:花卉库房景观区、古玩景观区、虫鸟水族景观区、办公服务景观区。动静分区,各景观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又相互紧密联系,形成“一轴、二带、多核、多点”的景观格局。
设计水系与东面公园大水系沟通,形成活水,水系至市场中心拓宽成花鸟市场的中心湖,成为整个市场的景观核心。总体的景观效果是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人流行走在树荫下,绿意盎然,花开四季,季季有景,既是购物又是游园。
3.1功能分区
(1)花卉库房景观区
花卉库房区特点是建筑体量大(5100平方米),人流车流量大,作为主要的功能区靠近主入口布置,交通方便,并且靠锡澄高架路,建筑设计高度低于高架路,不显突兀,而且还能够为内部环境隔离部分的噪声,建筑退让高架路50米,栽植高大乔木,有效减轻噪声干扰,同时也是花鸟市场的绿色屏障。
(2)古玩景观区与虫鸟水族景观区
古玩区和虫鸟水族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结合起来布置,选择在基地的东面,与其他功能区有分隔,靠近主入口又临水,设计成商业街式店铺,有利于提升人气,而且内部使用功能组合灵活,还有方便的交通和相对安静的环境。
(3)办公服务景观区
办公餐饮服务区(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特点是人流少,环境要求安静、相对独立,并且要有特色景观,因此布置在东南角,周边都是公园绿地,一面邻水,风景优美,观景视线很好,交通也便捷,有利于吸引客流。它也是花鸟市场主轴线的视觉焦点。考虑到使用当中各种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办公餐饮服务建筑群体组合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管理,周边精致的景观与永安绿苑绿化自然过渡。
3.2景观空间结构――一轴、二带、两核、多点
(1)“一轴”
景观轴线从主入口广场延伸到水面,轴线上有开敞大气的入口树阵广场、林荫休憩的银杏树阵和生态休闲的“花开平湖”景点,通过花园林荫道串联起来。吸引人流并且通过景观轴线的引导,让人流可以清晰便捷地到达各功能区。
(2)“二带”
景观水带突出自然生态,湿生植物景观特色,自然驳岸和水生植
物融合统一在一起,水中鱼儿忽隐忽现,水边鲜花朵朵。在拓宽的水
面旁设垂钓点,供市民休闲娱乐。
高架防护林带高大浓密,郁郁葱葱,针阔林混交,高低起伏,林缘点缀花灌木,既有隔离噪声的功能也有花开四季的景观。
(3)“两核、多点”
主入口广场与圆形榉树广场是本苑的核心节点,采用高大色叶乔
木营造空间,拙朴的地砖铺砌地面,表现江南水乡风格。花卉库房区
通风采光的需要,植物采用低矮的花灌木和香花植物,并且预留空间
摆放花卉盆景,创造独特的花卉市场景观,古玩区和虫鸟水族区店铺
有通透和开敞的要求,植物选择修剪的灌木带和小乔木等,近水边设
休闲平台,钓鱼赏景的好地方,办公餐饮服务区景观要求精致,色彩
要丰富,在靠水的一面采用低矮植物不遮挡视线,便于在室内观赏中
心水景,沿建筑周边栽植色带、色叶树和香花植物,品种多样,色彩
丰富,景观随季节交替变化。
四、设计创新要点
花乌市场的用地局促、又有独特的功能要求,环境维护管理难度大,建筑总面积偏大等问题对景观设计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景观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寻求城市服务设施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结合点:
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为休闲购物产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传统单一的、噪杂的休闲购物环境失去了竞争力,然而这类服务设施与公园绿地建设的结合为市场增添了活力和前景;既为公园绿地的配套服务丰富了内容,也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开创了新思路。
(2)花鸟市场环境与公园绿地景观的和谐共融:
开敞式的规划布局,化整为零的建筑布置,使得整个花鸟市场隐藏在绿色当中;周边公园绿地与花鸟市场空间布局相互渗透无缝衔接,统一协调;绿化景观与建筑巧妙搭配,开合有致,若隐若现,弱化建筑体量。
(3)动静功能区的景观“软”分隔:
蜿蜒的水系和延伸的绿化将四个功能区在活动、行为上分隔,互不干扰;同时在景观上、视觉上又是相互联系的。
(4)景观设计将市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最大化:
前期深入考察周边花鸟市场,并对市民及有意向的客户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公园式的花鸟市场”主题,设计阶段充分分析市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旨在创造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以及规模效应为花鸟市场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达到当地政府、承建商以及经营业主三方共赢。
花鸟市场与公园绿地的合而为一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的贻情购物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同时为花、鸟、虫、鱼等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建成后的社会评价与反响
花鸟市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摆摊设点经营带来的脏乱、嘈杂的市场环境,也丰富了城市的服务配套设施,更提升了江阴的城市形象。市场因独具创意的构思、合理的功能布局、优美的景观效果,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和政府的认可,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投资回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束语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景观设计绿色住区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什么是建筑?这个问题看似容易,却难以回答全面,毕竟,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都离不开建筑。显然,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建筑,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居所,我们日常生活之地。
居住区整体环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物质社会发达的当今,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需求,于是有进步。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房地产对于居住区的开发,均以环境优良为加分项,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使景观设计与居住区规划相得益彰,成为了规划设计师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的定义为:对居住区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1】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
居住区的出现可追溯到春秋至汉的里坊制,当时说的“里” ,(“里”在北魏以后称为“坊”),也就是居住集中区。虽然里坊制采用封闭性管理措施,但作为居住区规划的雏形,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的最初形态,与现今的居住区道路系统组织作用相仿。而接着出现的里弄、街坊、邻里单位等居住区形式,均构成了居住区规划的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根据居住区规划的历史演变,不难看出,住区景观从里弄屋宅的门前大树,到街坊的街头绿地,再到邻里单位的综合开敞绿地,最终形成了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体系。
图1里坊制 图2里弄
图3街坊 图4邻里单位
图5现代居住小区
2、居住区规划中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规划如同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由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及公共绿地等组成。如果说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务设施是居住区的硬件,那景观环境就是软件,她的设计风格是否与住宅建筑风格相协调、她是否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亲和场所、她是否体现真正的绿色环保……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区规划中景观设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故此,对于居住区规划中景观设计,与公园景观设计等将有很大区别。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两侧绿化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美化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首先,应注重居住区整体环境景观的风格统一性。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景观设计的风格不再单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使业界倡导适地设计,但欧陆风格、法式园林风格、美式自由风格等,还是占据了景观设计的一席之地。当然,中国式园林风格及现代简约风格也常见于大型的楼盘中。
为了使景观环境能为居住区锦上添花,除了使景观风格与居住区规划设定的风格相统一外,景观设计自身的风格选择也不宜种类过于多样。例如,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而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即使在大型楼盘中出现多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风格也应该统一于一个方向,做到多而不乱。
图6欧陆风格 图7现代简约风格
第二,应营造“亲民”景观,突出景观环境的共享性。
景观设计除了美观要求外,“亲民”也很重要。住区的景观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居民所享用,从花草树木,到亭台轩榭,以及水体景观,均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为前提;景观环境共享性的越大,越有利于达到居民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因此,环境景观应更加关注景观环境的共享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使居民生活更舒适性,并创造自然、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
第三,应重视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区景观环境功能的发挥,故此,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住区配套景观效果。
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其他要素如水体、建筑、住区道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3、案例分析――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规划设计
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从优良的地理优势和景观条件出发,突出“城市里的公园,公园里的房子”的生态住区理念。
(1)景观体系概况
规划采用中央综合景观开放空间的景观布局模式,使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围绕3.5万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园林展开。对于如此大面积的综合住区景观体系,如何把景观元素通过有效、创新的手法组织起来,并使之受到住户的欢迎,成为本住区景观设计的首要问题。
规划最终通过“三条轴线+五个景观节点”,并配以丰富优美的植物搭配,构成住区的景观体系:景观主轴园林空间从东往西依次为入口广场区、中心广场区、亲水平台、景观湖、湖岸眺望台、主题公园广场区、以及位于最高的水润园,共七大景区领域。多层次的立体景观设计,打造出极具魅力的大型住区园林空间。
图8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图9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规划设计景观构成分析图
(2)景观细节分析
――东西向主轴
入口广场为对称构图,圆弧形铺地配以高大的景观树,打造简洁、大气的入口空间。进入小区内部,与之对景的是一个大型中心广场。广场西侧是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景观湖,并设置亲水平台,为居民提供休憩戏水之地。轴线往西,通过湖岸眺望台,直接对景于中央景观的核心――主题公园广场。此广场采用中心向外发散式的椭圆形构图,形成整个小区景观的视觉焦点。同时,几何感强烈的平面构图,结合曲水流觞的景观水系,使整个景观环境既尊贵大气又温馨亲切。
――西北―东南向次轴
本轴线从小区西北角的次要入口进入,经百草园至小区泳池,再经景观湖达中心广场,最后结束于东南角的下沉广场处,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小区泳池同为景观的一大亮点,它与自然山石相结合,设置休闲游憩区、儿童戏水区、成人锻炼区等几个功能区块,增强了小区居民对中心景观体系的参与感。
――植物配置
住区绿地是人们休息、游憩的重要场所,为了创造舒适、优美、洁净的绿化环境,应分考虑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才能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效果。
此次大型中心景观的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做到可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如在住区主要道路两侧以乔木为主,选用花灌木为陪衬;在车行与人行的交叉口,道路边要配置色彩鲜艳的花坛;在集中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种植体形优美、季节变化强的植物,如珊瑚树、火棘等常绿灌木,这些花色艳丽、红果累累的花灌木,能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更能显示出绿地的整体美;在住区内部分半私密的庭院绿地中以草坪为基调,适当点缀些生长速度慢,树冠遮幅小,观赏价值高的低矮灌木。
图10湛江公园一号商住小区植物配置效果图
――绿色住区
小区住宅设计运用了多种节能设备,如节能反馈电梯、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景观灯等等。其中,太阳能景观灯在造型选择上与周边绿化、景观环境相融合,共同为居住区的绿色环保建设加分。
图11 景观视线分析图(上图)
图12 景观节点意向图(左图)
图13 景观设计效果图(下图)
4、设计感想
Abstrac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seen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the close relation, both in many areas overlap coincidence,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ers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So i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with the landscape design theory to guide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景观设计理论指导城市规划的依据
1. 美国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密切联系
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其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大工业生产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他们渴望得到一个自然。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1.1Olmsted
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1.2Ian McHarg
生态规划的倡导者,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千层饼模式",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
2.当今我国所面临的生态困境
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在城市和乡村流淌的河流几乎没有一条未被污染;在中国境内的大多数河流上建筑15米以上高度的大坝25,800座,占世界总坝数一半以上;每年都有3436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变成沙漠,且每年都在不断上升;每年都有近50亿吨的土壤被侵蚀。在过去的50年中,有50%的湿地消失;地下水水位每天都在下降。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环境的破坏。
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中国的生态处境很险峻。我们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来解决现状社会问题,以及未来社会人口迅猛增长和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难题。
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解决生态问题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应该是中国的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用景观设计理论指导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在美国,景观设计是同城市设计紧密结合的,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意识进步以及技术的飞跃而不断得到调整,在动态发展中,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从局部的环境调整走向整体环境的改造,同时,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感受到景观设计职业的作用及其带来的商业价值。而广大公众也因其在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平衡方面所所取得的成就而对其大加赞扬。可见,在美国的城市发展中,景观设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也正是创造性地将中国的风景园林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所以,中国应当扩大园林景观师的职业范围,让他们运用丰富的园林设计知识与优势,结合当今优秀的城市设计原理,积极参与到城市的改造、商业步行街建设以及城市设计当中,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环境面貌。
二、景观设计理论指导城市规划的优势所在
1.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我们一直强调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说法,其实是比较片面的。因为从生态价值圈这个意义上理解的生态,全面理解的生态概念,土地和环境都是有生命的。而环境中的土地、动物等等都应该拥有各自的位置,得到相应的尊重。中国人普遍认为,西方哲学是“天人二分”的。但是,有很多现代的西方景观规划设计师们也一样相信“天人合一”的哲学原理。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景观设计理论在城市规划上的反馈,也正是人类道德价值的反映,通过这样的城市设计,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设计必然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生存空间的设计。
2.传承中国造园文化
有人说,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或者生活空间,很难满足现代中国因“人多地少”而带来的像“需要高密度住宅”这类要求。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设计的一些手法,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现成的好的做法。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中,不是用人工的理性和几何方式来创造景观,而是用他们所熟悉的自然景物来创造一个微缩的自然景观,造就了不少“一壶天地”。将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结合中国古代造园手法,对我国的城市规划进行指导,可以达到高效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将我国丰富的造园文化传承下去,
3.保证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从目前我国的城市设计项目来看,几乎是由规划师、建筑师、园林师分工分段合作完成,这种工作模式导致生态环境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利用,同时造成建筑环境与园林环境的脱节,使设计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由景观设计师负责整个城市设计项目的全过程,能够消融规划师、建筑师、园林师的明确分工界限,有利于创建协调一致的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空间的整体构建,营造自然和谐的城市氛围。
三、景观设计理论指导城市规划的具体手法
1.他山之石
美国景观设计发展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对待产生于美国并发展起来的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的态度上,我们必须采取儒家的取之有度,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实行“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