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旅游资源;资源安全;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经验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旅游安拿问题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旅游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稀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面临风化剥落的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遭受酸雨的侵蚀;一些曾扬名灭下的苏州园林和庭院,正从地图上消失;举世闻名的云南石林,也越来越受到人为的破坏与此同时,旅游地传统的民风民情文化逐渐被异化、冲淡或消失等等.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新但也不能恢复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一旦被毁将就水远失去,旅游资源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关注.因此,深入旅游资源安令研究,加强旅游资源安全管理,对旅游资源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
1.1旅游资源的定义国外把旅游资源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s),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而在我国,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旅游资源概念的具体界定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表述.但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涵盖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类型.
1.2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生产资料,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载体.换句话说,旅游资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旅游资源安全的内涵和意义深远.谷树忠,等人(2006)在综合各种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安全的基本定义,所谓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这个概念揭示了资源安全的本质,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旅游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基础难以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旅游资源需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上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需考虑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各地区在旅游开发利用时,做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赋存量或储备量,以备及时、持续的利用.二是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旅游资源基础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外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以维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平衡.此外,我国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去分析和探究旅游资源安全的本质内涵.如:从经济学观点来看,是指其对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是指旅游资源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在旅游生产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过程,以及原始提取、加工改造中,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可利用范畴的延展或局限;在旅游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在旅游产品交换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产品在市场流通渠道中的畅顺;在旅游资源消费中的资源安全,是旅游者对作为旅游产品载体的旅游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消费结构越合理,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对资源的破坏越低.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旅游资源安全是指是在生态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基础之上,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不破坏其难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观念,运用科技创新方法,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协调,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并且有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利用.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安全的内容丰富,需要深入探讨.2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的天一人一机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对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我们将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旅游资源安全状态应由生态子系统(天)、行为子系统(人)和保障机制子系统(机)三大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1生态(天)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是天然禀赋状况,是旅游资源安全的基础,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基本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质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等组成.一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种类、结构的多样性增加了旅游资源供应的安全性,也满足多样性的旅游需求,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开发利用的成本越低,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开发,所以旅游资源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数量做保证,某种程度上说,数量越多越安全;另外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抵御自然等灾害能力越高,则安全的保证程度越大,反之资源短缺、脆弱,安全的可靠程度就低.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子系统的安全,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平衡,实现旅游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恢复.
2.2行为(人)子系统行为子系统是人类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安全影响的直接作用力,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构成.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的很大方面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开发商在景区的大量建设、过度开发;旅游企业过分商业化、舞台化,扭曲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旅游者外来文化对旅游地的传统文化的冲击等.旅游资源的行为子系统的安全,就是树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防止n-目开发、重复建设、模仿跟风;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防范经营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严厉禁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减少旅游者的碳足迹.
2.3保障机制(机)于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的保障机制子系统主要为生态、行为子系统的安全提供组织制度和物质技术保障,它由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资金技术、周边礼区保障、事故保险等方面内容组成.安全管理组织是整个旅游资源管理的组织保证;安全政策制度关系到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有力执行;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支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离不开剧边礼区的支持;旅游资源安全保险是规避、化解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风险的有力手段.保障子系统的内容共同为旅游资源安全的提供安伞保障.在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生态子(天)系统安全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皋本保证;行为(人)子系统安全决定于行为作用力的正负,正向作用力可以减少旅游资源发利用中的损失,是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重要推动.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是为旅游资源安全的生态、行为子系统提供管理支持、资金和技术等保障,是生态子系统和行为子系统安全的重要调控.3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旅游资源安全的研究现状关于资源安全的评价研究成果较多,如王礼茂(2002)分析了影响资源安全5个主要因素(资源本身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运输因素、军事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4项指标,初步组成了资源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姚予龙、谷树忠(2002)研究了资源安全的机理,阐释了资源安全的经济学含义;梁亚红(2008)。在明确影响自然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资源因素、政治因素、运输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技术进步和资源替代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含有资源禀赋状况、资源开发状况、资源进口安全、政治安全因素、经济安全因素、运输安全因素、军事安全因素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自然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较为全面.然而,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安全层面的研究不多,学者大多是探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安全『口J题产生的原凶12-14~,认为主要南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造成;另外,我国还有些学者针对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_r评价,如曹新向(2006)根据生态足迹模型,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米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周国海(2009)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应用压力一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表征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它较好地反映了自然,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研究都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乏有启示意义.3.2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系统分析,以及参考已有的相关文献,同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提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共分三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共23个指标,其中生态(天)子系统包含8个指标,行为(人)子系统包含9个指标,保障机制(机)子系统包含6个指标,具体见表1.
3.2.1生态(天)子系统指标构成生态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判断其对日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总量,反映了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总量越多,可利用的空间越大;②旅游资源品质,反映了资源的价值和抵御灾害的能力.资源价值高,往往旅游资源的品质、等级也高;同时品质好的旅游资源,保护的压力越大,对整个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影响较大;③旅游资源结构,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结构多样,利用空间越大,越利于生态的平衡;④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概率高,对整个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安全的破坏程度越大;⑤植被覆盖率,影响了生态的自我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⑥旅游资源承载力,反映资源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小;⑦旅游资源的退化速度,资源生态系统有进化过程,但是退化速度过快,直接影响生态的自我更新和生态平衡;⑧工业三废排放量,目的地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造成的酸雨等物质对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3.2.2行为(人)子系统指标构成行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旅游者、开发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和资源保护意识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合理的预留储备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率越高,使用价值和程度越高,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③景区新增建设面积,影响了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平衡;④本地居民人口增长率,人口增加,资源需求量增加;开发利用和破坏的机会加大;⑤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接待人次增加,对旅游资源的需求量越大,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⑥本地文化异化现象,文化异化对本地文化是一种破坏,不利于文脉的传承;⑦游客行为,文明的出游行为,对资源安全有利;反之,给景区景点造成破坏和环境污染;⑧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反映了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也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⑨本地居民资源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
3.2.3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指标构成保障机制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衡量保障措施和手段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作用大小,包括:①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制度,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使用和保护越合理,旅游资源越安全;②管理人员的结构,管理组织结构合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资源越安全;③资源安全教育和宣传情况,宣传教育以提高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较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④资源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不是越大越好,不投入也不利于保护,关键是科学的支配资金和利用技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越多,门槛越高,开发的难度加大,直接减少了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⑥旅游资源保险状况,保险是化解和规避自然灾害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灾害防范有利.
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权重的赋值.通过旅游景区管理者、旅游者、院校专家们组成德尔菲小组,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两两互判,构造判断矩阵,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使用yaahp0.5.2软件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准则层、因素层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使用软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行为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权重值分别为:0.3528和0.3771,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生态子系统的权重值为0.2702,说明先天的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禀赋,是旅游资源的一种生态进化和演化过程,而后天的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和破坏显著.三个子系统的各自指标权重情况:生态子系统各指标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相对较大,权重值为0.1592;工业污染物排放对旅游资源直接造成破坏,权重值为0.1179;退化速度是衡量资源安全的破坏速度,权重为0.1179;旅游自然的禀赋状况,如总量、品质、结构等影响也不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的承载率也不容忽视,其权重值分别为0.1015,0.1122.在行为子系统中,根据权重值可以分成三层面,其一是本地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和行为,分别为0.1433,0.1199和0.1226,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和综合利用率权重值分别为:0.】199和0.1147;其三是新增因素的影响,有新增建设面积、新增加的本地人口和旅游人次以及本地文化异化,这些方面也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保障子系统中,资金技术的投入和教育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其权重值为0.1948和0.1884;制度规范、管理队伍和利用的条件相对也比较重要,分别为0.1649,0.1704和0.1595;从目前看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险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权重值为0.1221,但是未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的一项有力措施.4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通过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内容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确定,可以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及其程度.为更加全面加强旅游资源的安全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的策略:4.1加强生态(天)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对于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要求在旅游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承载率、抵御自然灾害和文化旅游资源文脉的传承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和文脉的永续传承,维护旅游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性的旅游资源需求.具体措施有:①在旅游资源数量上,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总量进行摸底,统计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自的数量,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并调查分析旅游资源的状况,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需加强管理;对于尚未利用且濒临灭绝的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做好档案记录,使其自然进化;对于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既要保护也要科学转化利用,维护旅游资源数量的多样性.②在旅游资源质量上,按照《中国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办法》,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等级进行评定,并依据等级采取保护措施.③在旅游资源结构上,既要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更需重视,以维持旅游资源的协调.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稍微复原;而人文旅游资源破坏,将永远消失.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合理的舞台化等方式,让人文旅游资源得以永续传承.④对于旅游资源的承载率,在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计算出旅游环境容量,为防止旅游高峰期因旅游容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和资源受损.⑤自然灾害是造成旅游资源危害的最重要的因素,为此,需针对在自然灾害中经常受损的旅游资源,通过安全技术构筑安全防护拦,强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⑥文化旅游资源是易损资源,虽然文化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旦不注意保护,亦易失传.根据文化资源的等级申报相应级别的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确定好相关传承人,使人文旅游资源的文脉得以传承.
[关键词]自助旅游 旅游安全 保障体系
旅游安全问题的研究有两个不同视角,一种是广义的研究视角即研究整个旅游业的安全,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种危机和不安全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另一种视角是狭义的旅游安全即对旅游者的安全研究,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心理安全。
本文研究以狭义的视角为切入点,即研究旅游者的安全,下文出现的旅游安全也特指旅游者安全。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关于自助游公认的定义,笔者较为认同定义如下:自助游是以亲近自然、张扬个性、放松身心为目标,游客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旅游方式。游客在安排和选择旅游活动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定,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
一、自助旅游安全的定义
参考许纯玲、李志飞对旅游安全的定义,笔者将自助旅游安全定义为:自助旅游者在出游的整个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和心理安全。具体讲就是,自助旅游者的人身不受到伤害、随身物品保管完好无损、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没有受到外来的骚扰和威胁,也没有发生有惊无险的情况(以探险、漂流等冒险为目的的专业型自助旅游除外)。从旅游安全研究的角度出发,自助旅游者可分类为:休闲度假型自助旅游者和专业目的型自助旅游者。
休闲度假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和亲朋好友为单位,常选择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地或者城市周边景区为旅游目的地,而专业目的型自助旅游者往往在目的地选择上追求新开发甚至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
二、自助旅游安全隐患特点
1.自助旅游者更容易受到恶劣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助旅游者与团队旅游者相比,一般人员少、信息相对闭塞,而旅游内容随意性较大,因而更容易受到恶劣气候与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助旅游者过程中可能有更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自助旅游者在行程中,由于目的地的选择或者行程的变更,不时会遇到必须乘坐非正规交通工具的情况,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3.自助旅游者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治安意外事件
自助旅游者可能对旅游地的社会治安与风土民情不甚了解,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或者被盗、被抢的情况时有发生。
4.自助旅游者由于自身引发安全事故多
受到自助旅游者的体能、经验、体质等方面的限制,常常会使身处异地的游客发生很多意外事故。
三、自助旅游安全事故类型
从事故的内容上分,自助旅游安全事故可以分为:旅游犯罪、旅游疾病、旅游火灾、旅游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5种类型。
1.旅游犯罪
旅游犯罪这里特指针对旅游者的犯罪(即旅游者为被害人)。在常见的旅游犯罪类型中,财产性犯罪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盗窃和诈骗为主要形式,暴力犯罪所占比例很小,且往往与财产性犯罪相联系,即犯罪分子为了得到钱财而不择手段。
2.旅游疾病
自助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改变了日常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使自己处于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节律中,加之在陌生的异地环境中,自助旅游者面临着比平时更大患病几率。自助旅游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口渴、便秘、腹泻等,此外食物中毒、感染各种传染病等也是常见的旅游疾病。
3.旅游火灾
旅游火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对自助旅游者造成威胁的火灾,主要发生在饭店、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另一方面指由自助旅游者不当行为造成的火灾。
4.旅游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自助旅游中最可能遇到的危险问题。主要包括公路、航空和水域交通安全。尤其是在以偏僻山区或者水上为活动地的旅游活动,更容易发生旅游交通事故。
5.其他事故
除了以上几方面外,在旅程中还可能面临各种突发性事故。
四、自助旅游安全事故原因
1.旅游者
(1)自助旅游者安全意识薄弱。自助旅游者出行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目的地选择。自助旅游者往往对预定的目的地情况进行过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然而在实际出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临时变更行程。而临时变更后的目的地往往没有详细的了解,为发生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②安全工作准备。自助旅游者,尤其是是专业目的型的自助旅游者要求有充分的安全准备,例如身体检查、车辆检修、目的地情况了解、急救物品、导航工具等。自助旅游者往往注意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忽视了一些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环节。
③保险意识。相对于国外自助游者,国内旅游者更多的认为不会出什么事,而忽视了自己的保障,很少有散客购买保险。往往等到意外发生时,才发现由于未购买保险而得不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2)自助旅游者户外旅游经验不足。自助旅游,特别是到一些偏僻地方的自助旅游需要参加者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来应对在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目前自助旅游的参加者,大多数是刚刚开始参加自助旅游,把自助旅游作为一种时尚和个性的标榜,但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遇到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旅游事故屡见不鲜。
2.管理机构
(1)旅游安全紧急救助能力不足。旅游安全紧急救助是政府或管理机构在旅游者遇到紧急或意外情况下向其提供救援的服务。目前我国的旅游急救体系还非常简陋,难以满足需求。旅游者出现险情后往往派出的救援队伍是警方或者军队。军人和警察是某个人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是不一定就是自助旅游救助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往往缺乏救人需要的专业化设备和知识。
(2)景区疏于对自助旅游者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或景点应该负有对所有游客包括自助游旅游者的安全管理与检查的责任,以保障旅游安全。但自助游旅游者进入景区后,景区往往视其为“走私旅行”,认为自助旅游不但损害景区利益,还给景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而他们对自助旅游者的安全管理上不是非常严格。
(3)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自助旅游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自行组织带有探险性质的自助旅游在管理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旅游管理部门虽然早已注意到迅猛发展的自助旅游,但是这种旅游方式既没有签署合同,也没有明确承担责任的组织者,想管也管不了。
五、构建自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自助旅游者出游安全不仅仅是旅游者自己或者管理部门一方面的事情,由于旅游安全的保障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因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一个旅游安全的保障体系,笔者参考郑向敏等人的研究,认为其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旅游安全政策法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旅游安全指标控制系统;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旅游保险体系。其中,政策法规系统是全局性的保障和管理依据;预警系统和控制系统是属于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管体系;旅游保险属于事后的补偿体系;旅游安全施救是事中采取积极措施的重要环节。
1.自助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
自助旅游政策安全法规系统是自助旅游安全保障系统的基础,指导并规范着自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预警、控制、施救行为,为自助旅游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具体而言,自助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提高自助旅游者的安全意识,约束自助旅游行为,同时为保障自助旅游者的合理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2)从政策法律的角度强制规范和控制与自助旅游服务相关的旅游企业、人员。强化和提高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控意识;
(3)规范、指导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预警、管理、施救等工作;一个有效的安全政策法规系统,应当包含:政策、法规、标准、条例、规章制度五个层次。政策:主要是由国家一级政府针对全国性旅游安全问题(包含自助旅游)而颁布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法规:由国家一级政府以及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规定;标准:与自助旅游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包裹国家级、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三种类型。条例:由国家一级政府、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和实施的与自助旅游安全管理相关的条例和办法。
2.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旅游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代表国家向旅游企业、旅游者等相关的旅游主体旅游安全信息,维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利益。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的内容应当包含:治安预警、健康预警、客流量\容量预警、自然灾害预警,以及政治军事等预警。
自助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到的四个机构职能分别是:
(1)旅游安全信息搜集机构:主要功能是搜集自助旅游安全信息,包括各地的社会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疫情灾情等。
(2)旅游安全信息分析机构:对信息搜集机构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安全信息所代表的事件严重程度,可能对自助旅游者造成的影响,进行安全级别的划定,以供旅游安全对策制定。
(3)旅游安全对策制定机构:根据各种级别的事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行动措施。
(4)旅游安全信息机构:将经过确认和选择的旅游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公众媒体向国民,为旅游企业或者自助旅游者提供合适的旅游安全信息,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3.自助旅游安全控制系统
自助旅游安全控制系统主要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和自助旅游者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之间通过制度、政策和利益协调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管理过程。由于自助旅游者比较分散且行程自由,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是不现实的。政府应当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如专业的自助游组织机构、自助游旅游者协会等,互相合作,为自助旅游者活动提供便利也能更好的进行安全事故预防。
而对于与自助旅游活动相关的旅游企业和人员可以采用指标控制的方法进行管理,即制定自助旅游安全控制的量化指标和标准,通过对消防器材、卫生许可、旅游安保人员配置等等进行监督。
4.自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自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是指为实施旅游救援而建立的涉及到与旅游安全各个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和包括旅游救援的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旅游救援指挥中心、旅游救援安全机构以及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机构。
5.自助旅游保险体系
我国旅游保险体系从1990年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旅行社旅游责任险,旅游人身伤害险、旅游意外保险、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救助保险等保险运作体系。针对自助旅游市场的险种虽有推出,但是数量较少,自助游市场还没有培育出出游买保险的意识。因而,自助旅游保险体系的建立应当做到:(1)开发适合自助旅游者的险种,理赔范围和保险日期要灵活;(2)加大自助旅游保险的推广宣传,使自助旅游者培养出游投保的理念;(3)保险公司与民间专业自助游组织合作,推动自助游保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 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06)
[2] 余 蓉 苗维亚:浅谈自助旅游及其市场体系的培育[J]. 商业研究, 2006(06)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安全;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经验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旅游安拿问题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旅游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稀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面临风化剥落的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遭受酸雨的侵蚀;一些曾扬名灭下的苏州园林和庭院,正从地图上消失;举世闻名的云南石林,也越来越受到人为的破坏……与此同时,旅游地传统的民风民情文化逐渐被异化、冲淡或消失等等.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新但也不能恢复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一旦被毁将就水远失去,旅游资源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关注.因此,深入旅游资源安令研究,加强旅游资源安全管理,对旅游资源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
1.1旅游资源的定义国外把旅游资源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s),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而在我国,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旅游资源”概念的具体界定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表述.但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涵盖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类型.
1.2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生产资料,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载体.换句话说,旅游资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旅游资源安全的内涵和意义深远.谷树忠,等人(2006)在综合各种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安全”的基本定义,所谓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这个概念揭示了资源安全的本质,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旅游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基础难以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旅游资源需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上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需考虑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各地区在旅游开发利用时,做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赋存量或储备量,以备及时、持续的利用.二是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旅游资源基础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外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以维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平衡.此外,我国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去分析和探究旅游资源安全的本质内涵.如:从经济学观点来看,是指其对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是指旅游资源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在旅游生产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过程,以及原始提取、加工改造中,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可利用范畴的延展或局限;在旅游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在旅游产品交换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产品在市场流通渠道中的畅顺;在旅游资源消费中的资源安全,是旅游者对作为旅游产品载体的旅游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消费结构越合理,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对资源的破坏越低.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旅游资源安全是指是在生态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基础之上,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不破坏其难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观念,运用科技创新方法,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协调,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并且有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利用.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安全的内容丰富,需要深入探讨.2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的“天一人一机\"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对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我们将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旅游资源安全状态应由生态子系统(天)、行为子系统(人)和保障机制子系统(机)三大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1生态(天)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是天然禀赋状况,是旅游资源安全的基础,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基本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质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等组成.一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种类、结构的多样性增加了旅游资源供应的安全性,也满足多样性的旅游需求,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开发利用的成本越低,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开发,所以旅游资源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数量做保证,某种程度上说,数量越多越安全;另外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抵御自然等灾害能力越高,则安全的保证程度越大,反之资源短缺、脆弱,安全的可靠程度就低.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子系统的安全,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平衡,实现旅游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恢复.
2.2行为(人)子系统行为子系统是人类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安全影响的直接作用力,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构成.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的很大方面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开发商在景区的大量建设、过度开发;旅游企业过分商业化、舞台化,扭曲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旅游者外来文化对旅游地的传统文化的冲击等.旅游资源的行为子系统的安全,就是树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防止n-目开发、重复建设、模仿跟风;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防范经营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严厉禁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减少旅游者的“碳足迹”.
2.3保障机制(机)于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的保障机制子系统主要为生态、行为子系统的安全提供组织制度和物质技术保障,它由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资金技术、周边礼区保障、事故保险等方面内容组成.安全管理组织是整个旅游资源管理的组织保证;安全政策制度关系到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有力执行;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支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离不开剧边礼区的支持;旅游资源安全保险是规避、化解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风险的有力手段.保障子系统的内容共同为旅游资源安全的提供安伞保障.在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生态子(天)系统安全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皋本保证;行为(人)子系统安全决定于行为作用力的正负,正向作用力可以减少旅游资源发利用中的损失,是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重要推动.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是为旅游资源安全的生态、行为子系统提供管理支持、资金和技术等保障,是生态子系统和行为子系统安全的重要调控.3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旅游资源安全的研究现状关于资源安全的评价研究成果较多,如王礼茂(2002)分析了影响资源安全5个主要因素(资源本身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运输因素、军事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4项指标,初步组成了资源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姚予龙、谷树忠(2002)研究了资源安全的机理,阐释了资源安全的经济学含义;梁亚红(2008)。在明确影响自然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资源因素、政治因素、运输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技术进步和资源替代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含有资源禀赋状况、资源开发状况、资源进口安全、政治安全因素、经济安全因素、运输安全因素、军事安全因素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自然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较为全面.然而,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安全层面的研究不多,学者大多是探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安全『口J题产生的原凶12-14~,认为主要南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造成;另外,我国还有些学者针对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_r评价,如曹新向(2006)¨根据生态足迹模型,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米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周国海(2009)¨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应用压力一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表征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它较好地反映了自然,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研究都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乏有启示意义.3.2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系统分析,以及参考已有的相关文献,同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提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共分三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共23个指标,其中生态(天)子系统包含8个指标,行为(人)子系统包含9个指标,保障机制(机)子系统包含6个指标,具体见表1.
3.2.1生态(天)子系统指标构成生态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判断其对日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总量,反映了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总量越多,可利用的空间越大;②旅游资源品质,反映了资源的价值和抵御灾害的能力.资源价值高,往往旅游资源的品质、等级也高;同时品质好的旅游资源,保护的压力越大,对整个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影响较大;③旅游资源结构,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结构多样,利用空间越大,越利于生态的平衡;④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概率高,对整个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安全的破坏程度越大;⑤植被覆盖率,影响了生态的自我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⑥旅游资源承载力,反映资源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小;⑦旅游资源的退化速度,资源生态系统有进化过程,但是退化速度过快,直接影响生态的自我更新和生态平衡;⑧工业“三废”排放量,目的地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造成的酸雨等物质对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3.2.2行为(人)子系统指标构成行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旅游者、开发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和资源保护意识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合理的预留储备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率越高,使用价值和程度越高,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③景区新增建设面积,影响了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平衡;④本地居民人口增长率,人口增加,资源需求量增加;开发利用和破坏的机会加大;⑤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接待人次增加,对旅游资源的需求量越大,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⑥本地文化异化现象,文化异化对本地文化是一种破坏,不利于文脉的传承;⑦游客行为,文明的出游行为,对资源安全有利;反之,给景区景点造成破坏和环境污染;⑧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反映了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也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⑨本地居民资源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
3.2.3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指标构成保障机制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衡量保障措施和手段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作用大小,包括:①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制度,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使用和保护越合理,旅游资源越安全;②管理人员的结构,管理组织结构合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资源越安全;③资源安全教育和宣传情况,宣传教育以提高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较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④资源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不是越大越好,不投入也不利于保护,关键是科学的支配资金和利用技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越多,门槛越高,开发的难度加大,直接减少了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⑥旅游资源保险状况,保险是化解和规避自然灾害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灾害防范有利.
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权重的赋值.通过旅游景区管理者、旅游者、院校专家们组成德尔菲小组,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两两互判,构造判断矩阵,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使用yaahp0.5.2软件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准则层、因素层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使用软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行为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权重值分别为:0.3528和0.3771,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生态子系统的权重值为0.2702,说明先天的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禀赋,是旅游资源的一种生态进化和演化过程,而后天的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和破坏显著.三个子系统的各自指标权重情况:生态子系统各指标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相对较大,权重值为0.1592;工业污染物排放对旅游资源直接造成破坏,权重值为0.1179;退化速度是衡量资源安全的破坏速度,权重为0.1179;旅游自然的禀赋状况,如总量、品质、结构等影响也不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的承载率也不容忽视,其权重值分别为0.1015,0.1122.在行为子系统中,根据权重值可以分成三层面,其一是本地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和行为,分别为0.1433,0.1199和0.1226,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和综合利用率权重值分别为:0.】199和0.1147;其三是新增因素的影响,有新增建设面积、新增加的本地人口和旅游人次以及本地文化异化,这些方面也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保障子系统中,资金技术的投入和教育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其权重值为0.1948和0.1884;制度规范、管理队伍和利用的条件相对也比较重要,分别为0.1649,0.1704和0.1595;从目前看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险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权重值为0.1221,但是未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的一项有力措施.4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通过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内容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确定,可以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及其程度.为更加全面加强旅游资源的安全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的策略:4.1加强生态(天)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对于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要求在旅游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承载率、抵御自然灾害和文化旅游资源“文脉”的传承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和“文脉”的永续传承,维护旅游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性的旅游资源需求.具体措施有:①在旅游资源数量上,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总量进行摸底,统计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自的数量,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并调查分析旅游资源的状况,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需加强管理;对于尚未利用且濒临灭绝的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做好档案记录,使其自然进化;对于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既要保护也要科学转化利用,维护旅游资源数量的多样性.②在旅游资源质量上,按照《中国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办法》,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等级进行评定,并依据等级采取保护措施.③在旅游资源结构上,既要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更需重视,以维持旅游资源的协调.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稍微复原;而人文旅游资源破坏,将永远消失.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合理的“舞台化”等方式,让人文旅游资源得以永续传承.④对于旅游资源的承载率,在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计算出旅游环境容量,为防止旅游高峰期因旅游容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和资源受损.⑤自然灾害是造成旅游资源危害的最重要的因素,为此,需针对在自然灾害中经常受损的旅游资源,通过安全技术构筑安全防护拦,强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⑥文化旅游资源是易损资源,虽然文化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旦不注意保护,亦易失传.根据文化资源的等级申报相应级别的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确定好相关传承人,使人文旅游资源的“文脉”得以传承.
4。2加强行为(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行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促进游客养成文明的出游行为,促使目的地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增强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的文化认同.行为子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①要贯彻执行土地、城建、林业、园林、水利等部门对资源开发利用行政许可,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准人门槛,健全科学的旅游资源使用审批.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方案需连同有关部门认证,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②规范目的地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旅游管理部门树立科学的经营观,注重长远利益,引导旅游企业守法经营,严格禁止盲目跟风、模仿,重复建设给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同时在限制旅游景区内企业的数量,在经营期间强化环保观念.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也一再影响了资源的安全,景景点垃圾成堆、废气物难以处理,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致使物种灭绝,毕态失去平衡.为此,倡导文明出游,“低碳”出行,减少“碳足迹”,景区适当给文明出游的旅游者予奖励.④旅游者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着装礼仪等,目的地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有的产生了“异化”和“崇拜”现象,甚至“文化冲突”等行为.为此,目的地需设立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使其了解文化渊源,不断增强主客双方的文化认同.
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26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入境旅游收入458亿美元。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中国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食是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之一,旅游食品安全关系到旅游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景区的旅游形象,是旅游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食品,展示的是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它像一张“无形名片”,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将旅游作为度假休闲的最佳选择,而旅游食品则成为人们旅游品尝和馈赠的首选。因此,旅游食品安全也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旅游食品面临的问题,就旅游食品安全提出应建立相关保障体系,并就旅游食品安全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我国旅游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分析
1.旅游食品安全状态令人担忧旅游者去北京旅游一般会品尝北京烤鸭,也许会去成都对火锅大胆体验,而结束旅游的时候一定会带点旅游食品给亲朋好友分享。尽管我国旅游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一批规章制度纷纷出台,但是旅游食品的质量却总是不尽人意,近年来旅游食品事故频发(见下表)。
2.对我国旅游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旅游食品安全属于食品安全范畴。目前其安全状况距离旅游者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级产品种植和养殖源头污染较为严重。农产品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导致了蔬菜水果和化学残留物过多,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还可能受到来自受污染的大气、土壤、水而导致的间接污染。此外农户使用不合格的药、有害饲料添加剂或是操作上的不规范也会导致附加的不安全因素。
(2)国内部分食品质量品质不稳定,抽验率不高。特别是旅游景点的手工作坊和星级不高的旅游饭店供应的食品质量不容乐观。
(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流通、经营秩序不规范。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法》,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很少有明确的规定。如臭豆腐的生产和销售还不能够很好地监管,导致无证臭豆腐依然在很多地方销售。
(4)名优旅游食品被假冒的现象屡禁不止。旅游业中蕴藏着巨大商机,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生产不合格食品,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更损害了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如前表中北京工商部门在大栅栏、北京站附近查抄假冒伪劣的全聚德烤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5)旅游食品入门门槛低、监管难。我国现有注册食品生产企业400万家,旅游食品供应企业达200万家,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不计其数。而旅游者的行为相对随意性又很大,部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线路长,沿途的旅游食品供应无法真正地被监管。旅游食品亟待建立自己的安全体系,一方面可以保证旅游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还可以保证正规的旅游食品产生经营者的可得利益。
三、旅游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
旅游食品(产品)加工产业链条长、业态复杂(见下图)所示。
1.建立源头追溯体系旅游食品的源头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原材料质量把关在大城市做得相对较好,在一些中小城市、偏远景点则不尽人意,如曾经在武汉发生的毒豇豆事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要求与“食品卫生系列”国家标准(涉及农产品或食品中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评定标准不同,导致目前国内初级农产品的安全令人担忧。国家对旅游食品源头的控制管理,应从农业领域的源头抓起,降低农药残留,杜绝植物生物生化条件激素,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事实证明追根查源是确认农产品来源优良的重要补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食品供应、销售点必须建立验收、购销台账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规范旅游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对于专门接待旅游团体的用餐企业,必须对食品进行留样,以备一旦发生可疑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时能提供检验。即供应的各类品种均要留样100克,置于消毒的密闭容器中放在冰箱内保留48小时。
2.建立HACCP控制体系HACCP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其奥运食品应用HACCP控制没有发生一起食物安全事件,让亲临现场的笔者真正感到体系的严密性和安全性。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是指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品食用的全过程中,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有效地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造成食品污染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HACCP的概念和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评价食品卫生安全性的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方式,是迄今为止人们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最有效、最可靠的管理方法。我国已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了,对于旅游食品的监督管理应该和国际接轨。
3.建立旅游食品信息的对称体系旅游食品安全问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旅游食品的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的旅游地食品安全信息。国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项目具体内容为:对辖区内居民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给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做到了及时,告之旅游消费者。
(2)旅游食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认证识别。国内行政监管力量不足,行业协会发育不完善,行业自律程度低,部分企业诚信缺失,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和死角。目前国内这一方面做的不够理想,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充斥各个景点,对消费者的安全是不能够保证的。食品安全标志甚至可以花钱购买或者企业干脆“造假”。
(3)旅游企业的安全卫生定级信息。2004年起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制定了《北京市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并逐步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进行卫生等级评定,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餐馆是卫生情况最好的餐馆,消费者通过餐厅的等级牌就可以了解餐厅的食品卫生状况。所有餐馆必须在明显位置张贴全市统一设计的食品卫生等级标志。
四、我国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旅游食品的安全管理在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一定会越来越规范。笔者对此建议如下:
1.加大对旅游食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5000种,主要用于饮料、烘烤食品、卤制品、调味品、方便面、冷食制品、巧克力制品及炒货类食品。不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国内最近一年出现的合肥染色蛋糕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山墨汁粉条事件、广州染色紫菜事件、北京荧光增白剂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青岛福尔马林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充分地说明理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如前表中海螺沟百人食物中毒的原因就是厨师将工业盐用于烹调菜品,导致游客亚硝酸盐中毒。事件隐藏的原因是导游“吃回扣”导致本应保证的食品质量下降;现实的情况是我国旅游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且长期不能很好地解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国内旅游食品行政管理难度较大,旅游景点分布广、管理人员少、人员流动大。但是必须对旅游食品安全的秩序严格管理。针对食品添加剂问题,建议重点对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旅游食品企业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对应当备案公示而没有备案公示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旅游食品企业一律纳入重点监管。对旅游食品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将一律吊销许可证、没收非法所得及用于违法经营的相关物品,且移送公安机关,让其接受法律的制裁。针对三小(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要根据旅游业的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从旅游的淡、旺季着手。旅游食品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旺季如春节、国庆等节日。另外从自然季节来看,应当加大夏季旅游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我国的旅游食品必须符合WTO已经制定的《卫生与食物卫生措施协定》的规定,应立法强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向国际规范并轨。
3.加强旅游食品安全保险,确保旅游者利益旅游食品安全保险在国内旅游保险市场存在叫好不叫座”、营销力度不够、险种设计缺乏针对性、赔付限制较多、旅行社责任险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等现象。游客的保险意识淡薄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是形成这些原因的关键因素。如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缺乏信任;保险公司旅游险种少、对象细分不够和范围过于狭窄、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费率制定缺乏科学性。这里重庆市渝中区2008年起实行的旅游统保制度值得推广,该制度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将以前有歧义的食物中毒纳入了理赔范围。游客在旅行社参团出游时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伤害事故,不需经过司法程序认定,只要旅游主管部门或旅游执法部门认定责任,即可启动理赔程序,保证游客能得到及时医治,这在全国旅游行业中尚属首创。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者的权利一定会受到更好的维护。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要素体系;转变路径;漳州
《漳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漳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漳州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十二五”期间,全市要按照“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与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构建有漳州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促进全市旅游发展新跨越,打造旅游目的地成为漳州旅游的关键词。
一、概念界定
旅游空间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构成。旅游客源地是指产生游客的地区或游客居住地区。旅游客源地大多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目的地是在地理框架内与旅游客源地相对应的概念。所谓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目的地是“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地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又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旅游目的地要素至少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吸引要素,即各类旅游吸引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要素。这些吸引物除了有形的吸引物外,也包括无形的吸引物;除了物质性的因素之外,也包括非物质性的因素。其次是服务要素,既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服务要素本身也是一类吸引要素。第三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本身既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要素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条件[1]。
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更主要的是从供给者出发,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进入。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三条基本目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努力使人停留更长的时间,努力使停留者形成更多的花费。
二、漳州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分析
(一)旅游景区开发建设
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重点的侨乡和台胞祖居地,辖8县1市2区,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498万。1300多年的文化积淀、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赋予了漳州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主要以海滨风光、花果园林、文化古迹、绿色生态、宗教朝圣等为特色。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5个点、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1处、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旅游区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中国旅游景观村落6个,优秀旅游县(市)2个。
(二)旅游人次、收入情况
“十一五”期间,漳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5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9.78亿元,比2005年增长153.2%,翻了一番多,接待境内外旅游者增长58.9%。2010年全市主要旅游指标实现了双突破,即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026.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全市旅游总收入104.59亿元,增长17%,全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海西其他城市横向相比,漳州旅游业发展仍受瓶颈限制,旅游经济发展速度不高。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漳州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没占到全省的平均比重,其增长速度也不到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相比,漳州在旅游接待人次、增长速度等很多指标上都没有达到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漳州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困惑在于,漳州目前还是以客源输出地为主,旅行社地接量比重低一直是漳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目的地体系建设与管理
一是不断完善旅游规划。启动了《漳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龙文区、平和县、南靖县等县区都完成了重点景区的旅游规划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旅游规划体系。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9年,漳州市共向上争取国家、省财政各种旅游补助经费2160万元。云霄金汤湾项目、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南靖土楼旅游服务项目等7个旅游项目列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三是参加旅游推介活动。举办“欢乐海西·畅游漳州”旅游年主题活动,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漳州旅游节、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此外,各县(市、区)也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旅游节庆推介活动。组团参加旅交会、旅博会及海峡旅游博览会等促销展览会议,市场营销有新举措。四是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市旅游局与全市11个县(市、区)旅游局法人代表签订了《旅游安全责任状》,明确了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向市直有关旅游企业下达了《旅行社安全工作责任状》和《星级饭店安全工作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五是规范旅游市场。健全星级饭店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星级标准的酒店等取消星级称号。协同工商、公安、交通、质监等部门,开展治理旅行社超范围经营、虚假旅游广告、削价无序竞争、“黑车”、“黑导”的联合执法行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六是深化漳台旅游合作。发挥祖地文化效应,深化合作领域,制定、兑现对台旅游的奖励机制和措施。漳州市旅游协会与澎湖县两岸交流协会,就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与澎湖列岛地质公园签署对接交流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滨海旅游”品牌[2]。
三、漳州实现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的条件分析
为切实推进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市安委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11号)精神,结合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40号)为主体内容,以落实旅游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控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的组织协调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科学治理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工作,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完善旅游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防范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旅游经济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为我县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供坚实的安全工作基础。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旅游局、旅游集团公司指定具体科室,负责行业监管工作;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按照法定要求设立安全管理科室或落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景区(点)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安全组织机构要分别根据自身的职责和管理要求,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健全和完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行业监管,综合联动”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形成“相关部门联合抽查、主管部门重点检查、企业内部全面自查”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四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层层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抓好责任落实。
(二)建立旅游景区(点)安全设施评估体系
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安全设备设施管理,根据我县景区(点)安全管理的着重点,确定安全评估体系6个评定项目:(1)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防护栏、水上拉网等)是否齐全有效;(2)消防、防火等设备(重点是室内旅游点消防设备,森林公园、风景区等防火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有效;(3)闭路监控系统是否设立并正常运行;(4)游览游乐服务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备以及地面防滑处理、无障碍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规程;(5)特殊旅游项目的安全设计、评价、验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6)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设置是否合理。以各个项目的基本情况、现状评估、整改要求等为基本指标,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同时落实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确定整改完成时限。
(三)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旅游饭店消防和食品安全督查考核。一是落实职能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充分运用行业管理职能,坚持做到非星级饭店安全工作与评星挂钩,星级饭店安全工作与星级复评挂钩。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宾馆饭店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年度安全工作教育及培训,是否制定应急安全处置预案或方案,宾馆饭店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监控系统、公共疏散通道、公共聚集场所、服务区域内紧急疏散标志及消防器材等设施设备是否合格和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检查。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食品原料的进货渠道和制作加工规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预防,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加强旅行社安全规范经营。一是规范用车。旅行社必须用正规旅游车队的车,严格禁止使用“黑车”。二是健全“一团一报”制度。旅行社凡组团用车,须向旅游行业部门申报用车计划。三是规范食宿。定点的社会饭店必须具有一定资质,禁止到不具备经营资质的社会饭店食宿。四是严格管理驾驶员。导游员与驾驶员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坚决防止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车,坚决防止旅游交通事故发生。五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无资质运营的旅行社进行非法经营,杜绝扰乱经营秩序和影响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3、深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建设。以创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以旅游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旅游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和安全隐患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自改的主体责任为抓手,逐步健全全县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二是对旅游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针对旅游企业不同类型特点,搞好分类指导和定期督促检查;四是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效果的落实,对安全隐患排查、报送、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并公告处理结果。
(四)健全重大节庆期间旅游安全社会联动机制
积极运用“5·19”、“5·20”旅游日积累的安全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重大节庆期间安全社会联动体系建设。一是细化检查,建立节前安全检查制度。重大节庆前,主动组织协调公安、安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对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指导景区增设安全标示,加固防护设施,对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责任分解,督促整改;二是加强重大节庆期间的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对全县干线公路路况、桥梁的通行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专项检查,对景区重点路段、重要节点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更新缺损标志标牌,保证旅游公路的安全畅通;三是全员发动,提高重大节庆旅游安全保障能力。在通信保障、交通状况、景区设施、应急处置等诸多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完善工作预案,全社会发动,并做到人员的“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确保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组织到位。
(五)推进旅游安全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信息化预警体系,推进旅游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做好旅游安全信息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各旅游景区(点)建立旅游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保护机构和人员,改进安全设施设备。旅游主管部门依据对旅游目的地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估,向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安全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移动通信渠道作用。加强对主要旅游景区安全监测,逐步实施对旅游团队的全程监控,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渠道及时旅游安全提示和预警信息,特别是对旅游设施和旅游区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向旅游者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做出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推进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完善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程序等相关内容;二是建立应急救援人员和完善设备。设立医疗室,有专职医务人员,备日常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等器材和设备;三是落实应急救援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四、工作步骤
县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4月1日-5月15日)。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拟定工作要求。
第二阶段(5月16日-6月30日)。摸清安全现状,梳理工作重点,提出具体措施。
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分解落实责任,实施具体措施,建立工作制度。
第四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总结经验,自查整改,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牵头,旅游局、旅游集团公司安全组织机构认真抓落实,旅游企业和景区(点)全力配合,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强化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确立“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二)认真组织,明确分工。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细化、量化,实施过程要有项目、有行动,做到项目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完成时限落实,确保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
关键词:旅游景区 安全问题 安全措施。
前言。
近年来,各旅游景区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和落实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旅游景区安全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尽管如此,旅游景区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如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和其他意外事故等,造成严重损害,可以说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由此,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以防治,把安全问题造成的破坏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十分关键。
1 旅游景区安全的重要性。
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地和重要集散地,面临的环境相对复杂,要确保景区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地说,旅游景区安全的重要性如下:对于游客来说,旅游景区安全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景区安全是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并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对于旅游业来说,旅游景区安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旅游景区安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游客、旅游经营者,还是旅游业都需要以旅游安全作保障。由此可看出旅游景区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旅游景区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 旅游景区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旅游景区安全问题多种多样,主要有交通事故、火灾、水灾、食物中毒、突发自然灾害等,除此之外还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从而造成严重伤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 . 1 对旅游景区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旅游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都十分缺乏,为旅游景区安全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对于一些安全警示、安全告知置之不顾,不遵守游览规则,如在旅游景区内抽烟、点火,擅自进入景区未开放区域等,致使一些本应避免的伤害时常发生。
2.2 机构不健全。
目前,有的旅游景区仍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层次低。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临时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检查队伍,检查工作不仔细、不深入,存在应付心理,一旦检查结束,队伍便自行解散,并不能采取有效的整治和防治措施,导致景区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2.3 设施更换不及时。
一些旅游景区设施老化,却得不到及时更换,这种现象在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景区尤其突出。管理者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为景区安全埋下隐患。比如,2003年初,赵州桥景区曾因电线老化,引发展览室火灾,使展览室保存的展品不同程度损毁。
2.4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执行不力。
旅游安全的制约因素比较复杂,但政策、法规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当前旅游政策、管理法规相对于经营实践还严重滞后。一些颇受旅游者欢迎且安全性较高的特种旅游项目尚未及时纳入安全管理范畴,至今缺乏相应的安全法规。另一方面,安全管理政策在实际中贯彻得并不彻底,导致执行不力。虽然国家旅游局有相关规定,但尚有为数不少的旅游景区一直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另外,旅游景区安全职责不清楚、防护措施不到位等也是导致景区安全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只有在全面、深入弄清楚这些原因,找出源头,从源头进行控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才能改善当前旅游景区安全现状,确保旅游景区安全。
3 旅游景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 政府 江西旅游 信息化 运营模式
江西山水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游业仍存在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致使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市场反应迟钝、客户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服务。
一、政府主导下的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选择及实施思路
江西旅游信息化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运营方式,以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政府主导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管理,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惯例。谈到政府在旅游息化发展中的运营模式,需要明确政府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
信息化规划以宣传目的地鲜明突出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为重点,逐级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
信息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并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商等利益主体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他们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化规划运作方面,利益机制上,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出资,体现整体产业到具体企业的利益协调和相互联动。
因此,政府从职能上来说,应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
2.政府在旅游信息化中的运作模式选择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目的地实施旅游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如表),江西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因素、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状况,应使用第二种运作模式。
3.政府主导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实施思路
在国际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包括我国的绝大部分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都采取了政府主导战略,政府起着统筹、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必须在整合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与目的地参与主体之间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1)整合资源建立江西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2)鼓励利益主体参与投资,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基金来源方面则显示出多样性,投资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
(3)开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江西旅游信息化项目能否及怎样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国外成功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在收益方面,国外许多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都是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站上信息并接受预订的旅游企业收取佣金,如奥地利Tirol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就将这种形式作为系统运行的收入来源之一。
二、江西旅游信息化战略下的政企合作运营模式的构建
政府部门运营模式应向协同型方面转变,建立新型协同合作的政府运营模式(见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旅游规划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门不仅需要聘请旅游专家,还应充分调动本地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参与规划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资源与产品调查,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参考旅游者的反馈信息。
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江西旅游管理部门应摆脱原有相对狭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游专业资源、旅游企业资源和游客资源,结合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开展产品与市场营销,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旅游统计、旅游招商、审批管理还是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过综合信息系统的统计,充分利用网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对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监督管理和培训支持,受理旅游者投诉。
在旅游服务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需要协同各类公众服务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并且需要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呼叫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方式增强与游客的直接沟通。
图中政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者和发起人的角色,协同下属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公众服务部门参与江西信息化建设,并加强江西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合作,鼓励他们加入信息系统中,参与网上旅游信息化的构建,包括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为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信息化规划服务;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为目的地旅游市场开发包括在线产品市场开发服务;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旅游服务,通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服务实行监督,并接受来自旅游者的了投诉;政府和企业通过客户信息管理搜集旅游信息,为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在线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反馈参考。
整个运营模式的重点为强调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协同,以及政府部门与江西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层次低,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有的风景区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需要,临时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检查队伍,安全检查工作走马观花,不仔细不深入,对安全隐患识别能力低,不能采取有效的整治和防范措施。
2、消防设备设施投入不足,消防器材过期失效。相当多的风景区为了达到原生状态风貌,建立了许多木质结构建筑,如山顶供游人住宿的小木屋、度假区等,配备的消防设备设施数量不足,缺乏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消防水压不达标,灭火器过期失效,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
3、索道与游乐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职责不清。一些风景区内的游乐项目是由个体户或私人公司承包经营,如高空索道、蹦级、山地车等,承包商的逐利性而忽视安全管理与投入,导致部分特种设备设施没有定期检验,设备超期服役,操作规程不规范,工作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景区与承包商就互相推卸责任。一些风景区兴起的漂流项目,使用的橡皮船不符合国家标准,没有配备足够的救生艇和救生员,导致多件游客受伤溺水事故。
4、安全标志不健全、不规范,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由于风景区接待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旅游者,所有安全标志应按照国际规范制作和悬挂,但有些风景区安全标志只使用中文文字,对于外国游客起不到警示作用;在一些危险地带如湖泊沿岸的风光带、瀑布观赏处、上山坡度较大地段,没有设置警示牌、防护栏,导致有的游客失足落水、溺水、迷路甚至失足坠崖。
二、解决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针对风景区内旅游者流动性大的特点,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配合治安管理机构在车站、码头、旅馆等旅游者集散地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发放安全宣传手册,或在事故频繁的偏僻景区地段设置安全宣传橱窗与告示牌,提醒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注意事项及突况下的应急措施;也可在导游图等旅游宣传册上介绍风景区的安全保障情况和旅行注意事项,以提高旅游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保证旅游者在风景区能享受安全、愉快的旅行。
第二,对于风景区内的居民,一方面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普法教育,例如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电视、幻灯片等方式进定时定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对经济较落后风景区内的民坚持不懈地开展“旅游脱贫”、“旅游致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加深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功能的认识,使依靠旅游业发家致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并且重点阐明旅游安全对于地方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风景区安全的旅游环境与他们切身利益的密相关性,发动当地居民自觉维护风景区的治安环境,并将这项工作与治安管理部门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相配合,形成多渠道、层次、长时间的旅游安全保护网,这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做法与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相比较明显更具广泛性和实效性。
第三,在风景区旅游旺季到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反营销宣传活动。与一般的促销宣传相反,这类旅游宣传从减少旅游求方面着眼,通过降低风景区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将此时的游客量控制在风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饱和范围之内,以此来减轻景区巨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压力。这种宣传策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属于实施降级营销,即在需求超饱和时减少或抑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其中,宣传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该宣传策略,具体可以进行如下操作:通过大众宣传媒介(电视、广播、报纸等)向潜在的旅游者陈述已经发生的旅游超载现象及其引起的后果,并预测当年旺季可能出现的游客流量和载情况,从而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行为。国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与建议对旅游者的策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控制旅游需求着眼进行旅游宣传,既可以保护风景区的资源和环境,又能有效地缓解风区的旅游安全保障压力。
第四,风景区的旅游宣传机构与当地治安管理部门加强在法制与安全宣传方面的合作,同时争取景区内其他各部门广泛理解、支持和参与,在经过各方充分讨论、协商之后,制定统一的风景区安全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各自在这项共同工作中的责任角色。在目前绝大多数风景区尚无一个权威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各项事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借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非设性协调机构的做法,采取“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协同工作方式,由各部门共同负责风景区的旅游安全宣传工作。例如,结合全社会经常性开展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旅游宣传机构与当地治安管理部门通过协商可以进行合理分工:风景区旅游宣传机重点负责对风景区内的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旅游从业者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紧急应能力;当地的治安管理机构则负责风景区内居民的法律常识普及工作,以及对旅游者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将这两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与协调,形成双管齐下的局面。这种分工合作在宣传的声势和效果上明显好于某一部门单枪匹马的宣活动,由此也逐步改变以往风景区旅游安全宣传工作难以协调统一的状况。
第五,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监控,并大力营造旅游安全文化氛围。节日期间客流量大,要增派人员加强疏导,防止发生拥挤踩踏和其他群死群伤事故;载客较多的交通工具,要加强维修和检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妥善安全人员轮班轮休,防止麻痹大意和过度疲劳引发事故;在风景区入口、索道电梯、乘车场站入口等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标语、设置安全警示等。另外鼓励基层员工向游客宣讲安全知识,并充分利用风景区旅游服务系统如车载电视。
一、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的内涵和特征
(一)内涵
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内外部环境、旅游媒体、旅游客体中对其旅游过程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的一种主观判断和认知。
(二)特征
旅游者的主观风险认知具有以下特征。主观性,由于受自身技术性的局限,旅游者获取旅游综合信息不够全面,其对风险的认知常常是不完全客观。综合性,旅游者的主观风险认知常常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的结果,它不只是对其中某个要素风险的考虑,而是由许多要素综合考虑后得出的认知结果。可改变性,旅游者的主观风险认知不是一经形成就无法改变的,它会随着旅游者获得信息数量和质量的增加而改变。一旦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发生改变,它的旅游行为、消费方式就会发生改变。影响的直接性,旅游者的主观风险认知会直接影响其旅游决策,选择怎样的旅游线路,是否改变目的地,选择怎样的交通方式,消费哪种类型的旅游产品都直接受到其对旅游风险的评估。
二、影响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的因素
(一)旅游者个人因素
1.年龄、性别、个人收入。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的旅游者对风险的认知是不同的。女性旅游者往往比男性旅游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更高。个人收入高的旅游者通常认为货币可以化解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风险的可降低性表现得更加自信。
2.身体状况。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了旅游者对交通方式、旅游目的地、逗留天数、旅游项目的选择,也就是说基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旅游者对各种交通方式、旅游目的地、逗留天数、旅游项目的风险程度判断是不同的。例如患有高血压的旅游者通常会认为去高海拔到期旅游出现身体不适的风险很大。
3.旅游经验。以往的旅游经验可以帮助旅游者预测各种不确定因素出现的概率以及预防措施。
4.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优柔寡断的人避免冒险,性格率直的人敢于冒险;乐观的人乐于尝试各种旅游体验,悲观的人会把可能出现的风险危害扩大化。
(二)旅游环境因素
1.旅游危机出现程度。旅游者对旅游风险的主观认知强度因旅游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程度而有所不同。在旅游危机已经发生的背景下,旅游者较为关注现实危害和潜在危机。这些旅游危机主要涵盖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环境:如2015年4月25日以前,尼泊尔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尼泊尔8.1级大地震发生,造成观光游客、登山者的伤亡和文化遗迹、自然资源的严重损毁,使得当年有尼泊尔旅游计划的人们因担心地震次生灾害出现而改变决策,国内出境旅行社全面停发赴尼泊尔旅游团,也导致尼泊尔旅游业形象的损毁。(2)人为灾害环境:人为灾害出现频率高,会引起旅游者考虑改变旅游目的地或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①公共卫生事件,当公共卫生事件在某地区泛滥开来时,大部分旅游者会避免选择这些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例如2015年南美寨卡病毒,影响了人们前往疫区所在国旅游的决策行为。②恐怖活动。恐怖活动会严重影响旅游者对当地旅游业的信心。例如,2015年7月-2016年3月土耳其发生6次重大爆炸事件,200多人丧生,这些恐怖事件降低了中国游客对该国旅游良好环境的预期,游客量锐减。
2.旅游业市场秩序好坏。旅游市场整体秩序良好意味着旅游者会认为旅游企业诚信度高,旅游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强,侵权行为发生后可以得到比较健全处理机制的支持。当旅游者对旅游市场建立了信心后,他会愿意接受市场上各种旅游经营单位提供的产品,对旅游方式、产品安排、价格质量的放心度都会增加。反之,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者就会提高警惕来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也存在拔高风险程度,给自身旅游经历和旅游经营者带来不愉快和麻烦的可能性。
3.媒体舆论导向。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关于旅游信息、旅游事故、旅游相关信息的会影响旅游者的主观风险认知。全面真实的旅游信息有助于帮助旅游者进行思考和决策,帮助民众对旅游风险树立正确的态度。
4.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程度。目的地社会安定,政治繁荣,汇率和物价稳定会使旅游者产生潜在安全感,认为前往该地区的旅游风险能够在承载范围之内。
(三)旅游客体因素
1.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大小。当旅游吸引物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赏价值、科学价值或体验价值时,即使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可能产生各种风险,仍然有旅游者愿意通过旅游前的计划安排,旅游中的各种安全手段来化解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降低风险出现后带来的危害程度。
2.进入旅游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当旅游者感知进入某个旅游目的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时间耗费长时,会认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加强,这些风险因素通常包括交通事故发生,健康状况受损,财产受损,意外麻烦增多等。
(四)旅游吸引物的安全性
具有成熟安全预警机制的景区给旅游者安全保障,使其心理安全增强。这也可能产生一种情况,当旅游者认知到旅游吸引物的安全性得到一定保证时,他会将这种安全保障范围主观扩大,认为进行与这一旅游吸引物相关联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安全的。
三、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者的主观风险认知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旅游者主观风险判断结果存在合理、夸大、轻视三种可能性。当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失真时,失真的主观风险判断会影响其旅游决策行为,不正确的旅游决策除了影响旅游者自身以外,最终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当然,旅游者风险认知客观可以为旅游业相关主体提供正确有效的安全信息,帮助旅游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失真对旅游业的影响
1.旅游消费需求降低,旅游经营者收入减少。大多数情况下,旅游者对旅游主观风险认知强烈的情况发生在旅游危机爆发或升级之后。在这种状态下,旅游者对风险的敏感性增强,可能认为在某个特定时段,选择某旅游目的地,进行某旅游活动是危险的,相关旅游消费需求就会降低。人们的认识常常是共同的,当有着同样认识的人们达到一定数量时,旅游经营者收入会明显减少。
2.旅游危机升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夸大风险程度,会把状况复杂化,若自己做出的判断失误,进行的方式有问题,可能导致危机升级。旅游者轻视风险程度,盲目自信就无法注意到危险的存在,采取不了谨慎的防范措施。
3.旅游目的地改变。旅游者认为到某个旅游目的地旅游存在各种风险就可能考虑取消此次旅游活动,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当大量的旅游者根据失真的风险判断作出这样的决策后,这一目的地的旅游相关单位设施、资源浪费、成本无法分摊,旅游业受到影响。
4.旅游景区冷热交换。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失真可能带来的一个明显好处是促进了旅游景区冷热度的调整。过热的景区得到了资源保护,设备保养,安全设施维护,旅游行业相关单位调整经营策略,修改营业方案的时间。过冷的景区得到了摆脱惨淡光景,走出困境,展示自身优势,改良产品,尤其是赢取利润的机会。
(二)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客观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者风险认知客观可以为旅游业经营者,旅游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信息,使旅游业相关单位认识到风险问题。旅游者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旅游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市场的成熟发展。
四、降低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负面影响的措施
通过旅游安全系统整体安全度的提高,一方面降低不安全、不确定因素给旅游者带来的真实风险,另一方面使旅游者对旅游风险的认知客观、合理,降低旅游者主观风险认知负面影响的策略考虑以下方面
(一)评估旅游安全系统
旅游相关行业必须定期对行业安全系统中的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对安全现状正确认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所在,找到化解危机的措施。
(二)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旅游安全的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处理的及时合理有效,最终目的是降低风险,减少事故发生与损失。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多部门合作与沟通,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内部预警机制,再根据其他部门的预警措施进行调整。风险预警机制要包括对风险定性、定量的测度,应对方案,采取的安全标准,相应安全制度,具体操作措施。
(三)积极消除负面事件的影响
旅游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会在旅游者当中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多个部门的正常经营。最基本的要求是对旅游者诚信。如今媒体的发达程度已经使得新闻事件曝光率大增,只有对民众诚信,积极面对问题,消除影响才能消除民众的顾虑,恢复旅游者的信心。
(四)注重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品牌的塑造
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品牌的塑造过程必定会带动经营手段的规范和安全措施的改进。树立起品牌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可以增强旅游者对该旅游地、景区、旅游产品的安全信心。
(五)发挥传媒积极作用
媒体在帮助旅游者建立对旅游风险的正确认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有关旅游安全事件的不实报道传播时,媒体应及时还原事实本来面目,督促事件的处理,对善后工作,改进措施作跟踪报道才能使民众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有用信息,消除在民众心中的负面影响,使旅游者更能把握自己的旅游风险认知水平。
(六)旅游者自身作用
关键词:山岳型景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山岳型景区是我国传统的观光型景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为了适应旅游需求的变化,山岳型景区必须选择产品升级和转型;因山地旅游的特点和山地旅游产品的特点有异于其他类型的景区,这为旅游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如何构建山岳型景区安全保障体系,以期为景区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参考。
一、山岳型景区特点
(一)旅游资源丰富
山岳型景区拥有良好动植物资源以及文化元素,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能开发出多种旅游产品,如观光、文化、休闲、度假、山地运动等。
(二)旅游产品类型多样
山岳型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可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多样。景区可以依托山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以山地攀登、探险、山野考察、野外拓展、参禅修行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
(三)旅游设施设备老化
大多数山岳型景区是我国开发最早、历史最久的传统型景区,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及设施设备的自然折旧,山岳型传统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与新开发之景区所配备的设施设备相比而言,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旅游吸引力,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四)游客类型多样
尽管随经济水平和闲暇时间的变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发生了变化,但因其悠久的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产品,山岳型景区依然是众多旅游者的主要选择之一,其中尤以中老年游客群体为主。
(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山岳型景区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由于海拔高度和坡向的不同,山地资源呈现出了类似纬度和经度的地带性差异。这正是山岳型景区区别于其他类型景区的资源基础。不过,这种地势条件在给景区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是山岳型景区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事件的原因所在。另外,由于山地垂直地带性特点,山岳型景区的自然化境也更复杂多变。
二、山岳型景区安全管理的难点
(一)难以全面监控景区
山岳型景区所覆盖的面积一般较大,加之景区游览通道以山路为主,有的路段人烟稀少,管理部门难以对景区内的每一个角落实现监控,这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景区内存在未开发区域
一般说来,山岳型景区并非独立的某座山峰,而是与其他山脉相连,而景区往往只是整个山脉中开发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未开发,这同样为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三)安全救援难度大
通常,山岳型景区内交通不太便利,车辆难以进入景区内部,特别是核心景区部分。因此,景区内交通主要以步行和缆车为主,而缆车往往建于景区内节点间,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救援人员难以及时到达事发地点。
三、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1.因地制宜
尽管山岳型景区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但是每个景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本文仅根据山岳型景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2.立体化
安全保障并非只是景区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是旅游者、居民、工作人员共同的责任。在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时应把以上因素都纳入安全保障的主体中,形成立体化的体系。
3.实用性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使景区持续良好的发展。围绕这一目的,景区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具有实用性,以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起到实际的保障作用。
(二)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和内容
1.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框架是建立保障体系内容的基础,这个框架包含了旅游安全的主体、内容和实施步骤(图1)。
保障体系框架以游客为中心,由预警系统、救援系统、培训系统、居民、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构成。预警系统向游客、管理部门、居民、救援系统景区安全信息,游客发出救援信息,距事发地点最近的工作人员或当地居民进行相应救护;安全培训则针对居民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标识主要用于为游客的游览提供警示。
2.安全保障体系内容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内容包括:预警系统、安全标识、安全培训、应急管理、安全救援四个方面。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负责向居民、游客、工作人员、管理部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景区游客数量等信息,提醒注意安全。
安全标识:安全标识安装在景区内游客集中的景点、未开发区域、易发地质灾害、野生动物出没、极限运动项目等处以警示游客注意安全。
安全培训:安全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二是简单救援技能的培训。安全培训主要针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同时也对景区内居住的居民进行简单的常识培训。
救援系统:救援系统包括救援人员、救援工具、救援中心三个部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由景区管理部门成立应急管理中心,建立安全应急预案,主要负责应急事件处理、事件善后处理和公共关系处理。整个安全保障体系,以人为主,以技为辅。
四、结语
本文根据山岳型景区的特点和其安全管理的难点,构建了山岳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体系以游客为中心,以居民、景区工作人员、景区管理部门为主体,以预警系统、救援系统、安全培训、安全标识为主要内容。希望能为山岳型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经济地理[J],2003.7.
[2]李洪波,郑向敏.目的地旅游安全事故范畴简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86~90.
[3]陈文君.我国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危机管理初探,旅游学刊[J],2005.6.
网站模块DMS项目拓展方案
一、XX旅游网简介
“XX旅游网 xxx.cn”(以下简称“网站”)是由XX市信息产业局、XX市旅游事业局、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集旅游资源推荐、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网站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了更好的宣传XX的旅游资源,网站于xx年xx月开始投入建设,xx年xx月正式验收并投入使用。主要从“食” “住” “行” “游” “购” “娱”六大旅游要素来宣传XX旅游资源,并在后台建立了电子政务部模块从而提高旅游局与各旅游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换。
主要分为以下类:
XX旅游信息
政策法规
电子商务
招商引资
旅游工具箱
投诉处理
旅游影集
旅行社推荐
黄金周上报
行业资料上报
黄金周统计报表
到目前为止,网站通过运行已取得良好的宣传及应用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大模块:
一、旅游资源信息服务
·XX概况和旅游景点:对XX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民族节日等全面的介绍。
·旅游常识: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投诉、国内外旅游常识。如:XX旅游管理条理、旅游用品的选择、旅游保险、旅游中怎样解决突发事件、如何选择旅行社、旅游安全注意事项等。
·网上电子地图:在网上提供XX全境矢量化电子地图和在其基础上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方便用户查询定位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旅游资源和设施。
·自助旅游:用户选择旅游景点后,提供合理的旅游线路、行程安排、相关旅游设施介绍等信息。
·网上广告:在网站上促销广告、介绍新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热点。
·交通信息:全面介绍XX各种交通设施和线路及交通信息(航班、火车、长途汽车时刻表)。
·购物指南:介绍XX的购物场及购物行情。
·旅游工具箱:天气预报、旅游投诉电话公布、救援电话、本地公共设施等。
·旅游影集:各旅游景区、景点、酒店、宾馆、旅游企业的图片预览。
二、电子政务
·旅游机构:对旅游局及各下属旅游局(县级)和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包括旅游局简介、机构设置、职能分工、服务电话等。
·政策和法规:公布国家和地方旅游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公告。
·旅游投诉:受理网上旅游投诉案件,由XX市质量监督管理所处理并回复。
·网上公务:各种旅游行业培训的网上报名及成绩的查询。
三、互动交流
·开通BBS版块:增强网站与广大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通过以上各个版块的宣传和应用,有效的宣传了XX的旅游资源;提升了XX旅游的知名度;切实的为各个旅游企业带来利润;加大了旅游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力度。
但网站在运行中,设计中原有的“电子商务”这一功能始终无法很好的应用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原有的电子商务设计方案即现在所运行的模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旅游企业和网站的连接方案。旅游企业产品信息的是由网站工作人员,这就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及可调性。而无法使客户满意。
其次,现在所运行的模式无法保证通过网站形成的交易信息的不可抵赖性,交易双方都不通过受法律保护的CA认证。这就无法使产品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形成放心的交易。
第三,在没有大量客户的初期供应商不提供好的价格,而没有好的价格就不能吸引游客产生大量的客户群。由于网站现在没有进行市场化运行,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网站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很难解决的。
第四,缺乏营销经费的问题。网站的运营、营销经费是很高的,现处于公益性质下的旅游网站缺乏营销经费,在当今旅游网站泛滥的网络中很难脱颖而出。
第五,缺乏运营人力的问题。网站信息的采集、编辑、上传、管理以及电子商务模块中的信息、产品价格、产品预定的维护和操作是由旅游局网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完成,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难于真正有效运营系统。按照网站目前的运行模式很难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六,网站缺乏知名度的问题。由于网站没有进行市场化操作及建设完成后宣传资金的投入,而无法被大部分Internet的用户所认知。这也就无法满足产品供应商所要求的高点击量和广告效应,企业也就不愿意在网站上其产品信息。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XX旅游网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块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系统拓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站对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开展我市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加强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增强与其它旅游目的地的交流,防止“闭门造车”的思想,我局拟定采用国际上旅游信息化最先进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管理系统(Dest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s)简称DMS,对网站现有的模块进行拓展改版。
1、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的定义
DMS,是在旅游目的地主管机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全面整合目的地旅游相关信息、资源和旅游供应商,达到营销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实现有效的电子商务服务等而设计的计算机体系。与其他旅游系统不同,DMS是以目的地为核心,全面地横向整合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的信息。在DMS基础之上,旅游目的地主管机构可以进一步设计满足目的地旅游信息化长期发展的信息规范和标准,最终形成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体系(DMX),从而极大地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
2、DMS和一般旅游网站的区别
一般的旅游网站不考虑目的地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没有提供企业系统和这些网站对接的有效办法,也没有提供和DMS整合一体的企业网络营销系统方案,因此这些旅游网站往往沦为信息孤岛;而DMS把企业营销系统和目的地网站的整合放在重要的位置,提供了有效的旅游企业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和企业系统与DMS的对接办法。
一般的旅游网站没有考虑通过多种渠道立体营销目的地旅游资源;而DMS仅仅把网站当作营销渠道之一,同时通过各种其他方式(如短信、触摸屏等)向旅游者宣传营销XX旅游。
一般的旅游网站只是通过网站被动提供旅游者信息,等待旅游者发现其网站;而DMS可以通过OTA等标准的网络系统接口向其它网络系统传递XX旅游信息,通过不同的系统主动向全世界的旅游者宣传XX的旅游资源。例如:XXDMS通过OTA等标准向Internet上使用OTA等标准接口的网站提供XX的旅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帮助这些旅行社设计生动活泼的XX相关的线路,激发旅游者到XX来的旅游冲动。
一般的旅游网站没有充分考虑为旅游企业服务;而XXDMS把为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和一切为目的地旅游做出贡献的外地企业的服务看成是DMS成功之本。
一般的旅游网站不考虑行业管理;而XXDMS把服务和行业管理、行业规范结合起来,把XXDMS变成XX旅游局各部门有效的管理工具。
一般的旅游网站和XXDMS的运营模式往往不同,XXDMS不会和目的地其他旅游企业形成竞争,而是提供他们有效的工具,让他们做得更好。
3、XXDMS的设计原则
XXDMS将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以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为核心设计系统,使系统成为旅游者最佳信息中心、省市旅游企业的有效工具和政府服务于民的具体表现。同时系统将具备以下几点:
实用性: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解决企业和目的地政府网络营销难,销售成本高的问题;2)解决旅游者不能有效查询省市旅游全面信息和以最佳性价比购买旅游产品的问题。
先进性:先进性表现在:1)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直销旅游产品;2)采用先进的技术构架,保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可连接性和可扩展性。
适应性:系统的适应性指:1)采用适合旅游业特点和当前省市旅游业现状的技术和商业模式;2)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信息化的需求。
深刻性:XXDMS将和旅游企业的宣传营销系统或网站相结合,将触角深入到企业内部,使省市旅游局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实现行业管理和规范市场。
公平性:XXDMS将公平对待省市每一个合法经营的旅游企业,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网络宣传、营销和销售工具。
关联性:XXDMS和其它城市DMS有机结合,形成互为支持的整体架构。
可持续发展性:XXDMS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平台。
4、系统达到的设计目标
商业目标:
满足先进的DMS经营理念: XXDMS将参考国内外DMS的运营模式,采用最能满足XXDMS、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政府需求的DMS模式和经营理念。
满足旅游局通过电子手段向国内外客源地有效营销省市的目的。同时为市旅游局提供一个通过服务实现行业管理的平台。
XXDMS将满足先进和切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流程,把收益管理、国内外营销渠道、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与企业内部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XXDMS建成后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系统:在技术上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开发的系统,同时也一定是标准化的系统。将遵循OTA、IFITT的国际旅游信息化规范开发系统,保证系统国际性的同时,也确保旅游企业可以方便地接入DMS;
先进的数据“物流”体系:XXDMS将采用“Distributed Web Services”,保证数据可以通过XML等形式有效地进行交换,提高系统的开放性;
XXDMS应成为省市最有效的旅游网络营销系统: XXDMS将通过多种渠道营销省市旅游,特别是通过不同的外文渠道(外文网站和外文XML信息服务)、触摸屏等营销省市的旅游资源。XXDMS成为省市旅游最有效的网络营销渠道,加速拓展国外市场;
XXDMS将成为是最有效的网络销售渠道:如何最有效地通过网络销售以目的地为依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旅游界当前面队的重要课题。XXDMS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与其它省份、地区DMS紧密合作,采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实现网站、手机预定等有效的立体网络销售。对于旅游者,XXDMS将是提供“最佳性价比”的销售渠道之一。
技术目标:
可扩展性:XXDMS应满足国际旅游相关标准,可以低成本地通过互联网和XML接入其他满足国际标准的系统,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经济性:在满足全省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依托XXDMS,同时采取可以阶段性投资的技术架构;
安全性:系统应包括:1)全面的权限管理;2)数据完整性管理;3)配合硬件防火墙等符合安全标准的网络安全管理;
关联性:XXDMS将在旅游行业标准的框架下建设,保证和XXDMS紧密相联;
适应性:旅游行业业务流程复杂多变,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致。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保证可以吸纳更多的供应商加入DMS平台,同时保证XXDMS能够与时俱进地发展;
可共享性:可以通过Web Services 将旅游信息和其它网站或系统共享;
可查询性:用户可以对系统内各种数据进行全面有效的查询;
界面友好:采用常规的、友好的界面设计,降低用户的进入障碍。 例如,文档的查询就可以采用和Google类似的界面设计。
操作目标:
数据的访问:采用分页、排序和表格统计等表现方法。
用户和用户权限管理:可以方便地管理不同种类的用户。
系统监控和管理:提供必要手段对系统进行监控,保证系统24小时正常运营,如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预警。
数据库管理:可以方便地管理数据库以及备份和恢复数据。
5、DMS的用户
旅游者:浏览XXDMS的任何一个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
DMS会员:旅游者可以免费注册成为XXDMS的会员,软件将通过先进的技术让会员享受更高质简便的服务;
DMS旅游供应商:所有通过市旅游局审核通过的旅游供应商在签署“DMS使用合同”后都可以成为XXDMS旅游供应商;
政府主管机构:旅游局的信息中心、市场处、行业管理部门等都将成为DMS的用户,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从而方便管理机构与提供商之间的管理交流。
三、网站拓展后的运行
随着网站模块拓展后的正常运行,随即会出现诸多问题,如:网站每年的运行费、设备的更新费、特约稿件的稿费、形象宣传费都将出现,为了充分发挥XX旅游网这个有利平台,把网上酒店预定、票务预定、旅游行程预定、旅游车辆预定等电子商务功能发挥出来,拟定将XX旅游网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使得网站能够在资金方面做到收支平衡并产生盈利效益。
网站DMS系统的赢利点包括:
旅游营销服务费:DMS运营机构将面向全国和全世界营销目的地旅游企业,并向企业收取适当的费用。同时,政府也会投资DMS,配合政府宣传目的地;
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DMS是单体宾馆饭店等以目的地为依托的旅游企业最佳网络营销和销售渠道。DMS运营公司可以销售目的地旅游产品,如宾馆饭店、旅游线路等,并收取适当平台使用费。 由于DMS商业模式是旅游供应商的工具,不是中间商,同时运营成本大大低于携程之类的网上旅行社,DMS运营商可以采取收月费的办法收取平台使用费;
其他旅游相关广告:DMS是目的地最重要、最全面、最权威和最公正的目的地信息系统,其广告特别是旅游相关的广告效力是极大的。 随着DMS的发展, 其不仅服务于游客,而且将有效地服务目的地居民,这会进一步提高DMS的广告效力;
ASP平台使用费:DMS可向不同的供应商出租电子商务的平台使用权,供应商可自己信息、产品价格和营销材料等,通过DMS运营机构审查后;
信息服务费: DMS可以为经营省市旅游的旅游企业或企业网站提供信息环境,减少企业网站信息的维护并收取费用。台湾旅游经营公司就是通过向台湾旅行社提供大陆的旅游信息来盈利的;
服务器托管:由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许多旅游企业不具备服务器的使用环境。DMS运营公司可以为企业维护服务器。 山东旅游局信息中心在DMS没有投入运营前的最大经济收入就是旅游企业的服务器托管;
[关键词] 探险旅游 安全保障 风险控制
人类进行探险活动的历史,非常的久远,甚至可以说自人类出现起就从未停止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走马观花”式的吃住行游购娱,个性化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多,探险旅游开始成为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所热衷的时尚。所谓探险旅游是旅游者到人迹罕至或险状环生的环境进行的充满神秘性、危险性和刺激性的旅行考察活动。目前,很多国家开辟了探险旅游,如泰国的骑象探险旅游,丹麦的狗拉雪橇探险旅游,还有乘汽球环球旅行,驾脚踏飞机或滑行器飞渡海峡,驾游艇或小船周游世界,乘独木舟横渡大西洋等。而以科学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探险旅游,种类繁多,如高山探险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海洋探险旅游,森林探险旅游,洞穴探险旅游,极地探险旅游,追踪野生动物探险旅游,寻找人类原始部落探险旅游等。
在我国,探险旅游处于起步状态,安全因素是最大的顾虑与障碍。2006年5月1日,新疆43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天师古道”遭遇风雪,31人被暴风雪围困失踪达7天之久;5月3日,北京女孩小倩在穿越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时遇难;5月14日,天津登山爱好者李伟在攀登昌平沟崖大山时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受伤抢救无效死亡。仅这一个“黄金周”所暴露出来的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就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探险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应当如何构建?遵循怎样的发展模式?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探险旅游的规范管理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新兴的探险旅游模式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的探险旅游处于旅游者的自发阶段,没有专业的运作模式,大多为民间形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且出现事故之后,责任不明确。因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我国探险旅游的现状,可采取一下措施:
第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探险旅游安全工作责任。针对探险旅游形式多样、组织程度低、事故风险高的特点,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况,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对有组织开放的探险旅游市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探险旅游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管监查;对经营探险旅游的旅行社和景区,要落实企业和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项安全措施,完善组织接待条件和应急预案,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探险旅游项目,要依靠当地政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众的探险旅游安全教育。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发生的探险旅游事故及其原因向社会公布,警示从事探险旅游的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大力宣传安全第一的观念,介绍探险旅游常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认清冒险旅游的危害,培养理性出游的习惯,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旅游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宣传商业保险的作用,提高对保险的认知度,引导探险旅游者购买保险。
第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开展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探险旅游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如沙漠探险、洞穴探险、丛林穿越、登山越野、乘坐热气球、潜水等),专业化强,工作难度大,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地组织和接待探险旅游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全面分析,查找安全工作漏洞。对已开展的探险旅游项目,要逐一进行摸查,对其组织实施、安全设施和风险防范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主动会同当地民政、体育和工商等部门,对组织各类探险旅游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调查备案,切实掌握情况。对本地区探险旅游资源的特点、现有的保障条件和救援力量等情况,制定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第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引导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把探险旅游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总结探险旅游发展经验基础上,会同业内外有关专家,动员社会力量,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方式。
二、旅游企业对探险旅游的专业化运作
探险旅游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觑,许多积极进取的旅游企业早已盯上了这块“蛋糕”。但由于运作过程中,风险系数较高,旅游企业的探险旅游业务仍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旅游企业对探险旅游运作的专业化程度。
第一,对从事、开展探险旅游的旅游企业要进行严格审核,在企业的规模、质量保证金、专业的领队数量、从事旅游运作的时间长度等方面都要有硬性的考核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开展探险旅游业务。以此设立从事探险旅游业务的门槛,确保实力强大的旅游企业能专注于旅游路线开发,避免市场上“鱼龙混杂”。
第二,旅游企业在设计探险路线时,必须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科学的、严谨的设计。探险旅游首先是“旅游”,在充分保证旅游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新颖、刺激和独特。每条探险路线都必须是经过旅游企业反复地实地考察、研究、论证,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有足够的防范措施、应急措施,才能向市场推荐。
第三,对旅游企业所开展的探险路线作出数量上的限制,旅游企业在开展探险旅游业务时不能搞“大而全”,必须做到“专而精”,每拓展一条探险路线,就要作成安全系数非常高的“精品”。
第四,从事探险旅游的旅游企业必须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探险领队,并在探险旅游目的地发展当地居民作为专业向导。领队和向导必须对自己所带领的团队负责,若因认为原因出现事故,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旅游企业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旅游企业必须为参加探险旅游的旅游者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加强对探险旅游的监督,同时分担旅游企业的风险。考虑到我国现在旅游行业中的意外伤害保险赔付范围不够全面,旅游企业可以建议旅游者购买寿险等险种,从而使保障更加健全。
第六,旅游企业组织探险旅游时,必须根据路线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作出严格的限制和考核,对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不能适应探险旅游者坚决予以谢绝。对参与者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警示和技能培训,并
明确双方的责任。
三、探险旅游参与者安全意识的加强
探险旅游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在2006年5月1日,新疆户外运动爱好者徒步穿越“天师古道”的活动中,被暴风雪围困失踪达7天之久的参与者中,居然包括5个小孩,最大的13岁,最小的6岁,这一事例充分暴露了探险旅游参与者安全意识的淡薄。其他类似事件更是不可胜数。
因而探险旅游参与者对探险旅游的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探险活动,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1)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2)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3)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严禁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身体状况不合适的人员参加探险旅游;(4)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熟悉寻求救援的方法;(5)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状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等;(6)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7)购买保险。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更体现了其非凡之处,对青年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故而不可“堵”而应“疏”,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参与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手段,就可以构建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内,那么探险旅游就可以获得充足、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雁:《户外探险频频出险,探险旅游资源将接受风险评估》,《法制日报》,2006年6月22日
一是演练规模较大,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本次演习涉及旅游、公安、安监、质监、卫生、交通等部门;
二是演练坚持从实战出发,注重仿真模拟实战,演、练结合,以“练”为主,实战性、针对性较强;
三是演练凸现部门联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分层实施,统一布置、分步联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
四是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次演练,锻炼了应急管理机构,提高了企业及员工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5.12四川汶川地震给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在此,我们对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这些意外突发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应急管理基础要进一步夯实,管理理念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方式要进一步创新,救援水平要进一步提高。
下面,我就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要真正成为旅游行业的座右铭
目前,全市旅游行业有154家等级旅游景区、814家星级饭店、近5000家社会旅馆和900多家旅行社。做好旅游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安全的旅游环境,是我们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而做出的最直接的贡献,为此,要求各区县旅游局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旅游安全意识,树立五个“理念”。各区县旅游局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旅游安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目标理念,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理念,树立高度警惕的安全风险理念,树立事故背后有原因的安全防范理念,树立系统性齐抓共管的理念。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法人负责制。各区县旅游局要紧紧依靠各区县委和区县政府,做好行业监管,配合安监等各职能部门做好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工作,督促旅游企事业单位落实法人安全负责制。
三是要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把制度建设、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作为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
四是要认真开展系列安全管理活动。各区县旅游局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加到奥运平安行动、百日安全督查活动、6月份将要开展的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奥运会期间举办的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提高我们的意识,锻炼我们的队伍,积累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排查和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
五是要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力度。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培训、演练、企业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加大旅游安全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提高旅游者的自我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旅游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安全无小事,旅游安全工作关系重大。我们要以落实责任制为前提,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排查和整治各类安全隐患为手段,以提高预防和处置旅游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以安全运行为目标,有效遏制旅游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奥运接待服务保障工作
高度重视地做好奥运接待服务保障工作,是目前旅游管理工作的基础。要进一步激发旅游行业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把干部、职工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融入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实际工作中去,激励干部、职工为奥运服务多做贡献。
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将会对北京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都市形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新北京重要形象行业的旅游行业,要不遗余力地发挥出“形象大使”的作用,珍惜和重视服务奥运会的良机,抓住机遇,推进企业管理、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跃上新的台阶,为提升北京旅游产业素质,推进北京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举办过多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和体育赛事,有着丰富的接待经验,但是大家决不能掉以轻心,奥运接待的好与坏,服务周到与否,都会在世界各国客人心中留下印记。
旅游企业必须认识到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要把奥运接待服务作为展示首都旅游业发展成果的重要舞台,努力把旅游服务打造成展示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水平和人文特色、展示新北京文明城市形象的精美名片,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服务接待工作,成为北京奥运服务保障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抓住机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就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为真正实现以上目标,在产业发展上我们要做到:
(一)全面树立大旅游观。
要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合理布局,优先发展;二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三是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发展;四是整合资源,特色发展;五是高端低端,协调发展;六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二)突出战略重点。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旅游产业规划体系。
二是要实施都市旅游精品战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品牌体系;实施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实施旅游目的地全球营销战略,构筑国际化的旅游营销网络体系;实施奥运遗产旅游战略,形成奥运旅游产业体系;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跨区域旅游合作体系。
三是要实施重点旅游文化项目推进工程,逐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主题娱乐活动体系;实施旅游商品推进工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实施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逐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旅游环境优化工程,建立完善人本化的旅游服务监管体系。
(三)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机制。
要完善政府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资金配套政策;加大政府对旅游发展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四是要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
关键词:旅游危机;恢复管理;会泽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43-02
1 关于旅游业危机管理
由于旅游危机事件的不确定性,经常在危机已经发生以后,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我国旅游危机管理的发展起步晚,实际应对危机能力不强,在危机发生时,尚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不足,更不用说是当危机紧急事态得到遏制后,危机的恢复工作更得不到重视。殊不知危机虽然过去,但危机带来的损害仍然会在潜在旅游者的心中保持一段时间。危机事件的平息,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的终结――作为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恢复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同危机预警、计划、实施一样,恢复管理也决定着整个危机管理的成败。
2 会泽旅游现状及近年出现的旅游危机简介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主峰地段,率属于曲靖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历史是一部3000年采矿、冶炼,造币、京运的历史。因铜商文化而兴,人文底蕴深厚,县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会馆、宗祠、寺庙108余座,会馆文化别具一格。同时,会泽自然风光优美,诸如滇东北规模最大的高山草甸――大海草山,雨碌大地缝,大桥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均以其特色景观已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知名度。
2005年8月5日,位于云南省滇东北的会泽发生了5.3级地震。因为地震,已准备就绪定于8月20日到9月20日举办的第四届会泽“钱王之乡”旅游文化节取消。直至2008年9月才继续进行第四届“钱王之乡”旅游文化节。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会泽县旅游接待游客70.3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4.31亿元。2010年会泽遭遇特大干旱,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
3 旅游危机恢复管理对策
危机后的恢复管理,对旅游业的重振起到关键性作用。笔者认为加倍努力,采取以下措施来消除旅游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进行旅游危机管理效果评估
全面调查和检讨危机管理中的得失成败,为恢复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第一,评估危机源。事实上就是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危机源是如何产生的?当初对它的分析是否正确?今后如何归避危机源的再度出现?第二,危机预警。前期的预警工作是充分、及时的吗?基于预警的危机评估是科学的吗?如何改进和完善危机预警体系?第三,计划的实施与调整。计划确定的原则是否得到有力贯彻?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克服的?还有哪些缺撼?
会泽的2005年的地震已经在发生前就预测到了,只是事后从地震工作预报的准确性角度进行了说明。同样遭遇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2010年干旱时,没有作出相关的旅游警告,提醒游客近期内进入会泽旅游可能会面临的潜在问题,以及在这期间旅行的一些注意事项及相应自救方法等。这些不足之处便是我们应该总结反思的,以便在今后类似危机事件发生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3.2 进行“超积极”沟通,塑造形象
以2005年会泽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电视、报刊都从灾情、救助等方面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几乎没有从旅游的角度提及旅游目的地情况,比如地震对旅游景区的破坏程度如何,人们能否安全进入及相关注意事项。地震后,政府取消了第四届“钱王之乡”旅游文化节,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旅游危机过后,加倍努力,积极沟通尤其关键。第一方面,在诚实透明的基础上,准备充足的信息通过宣传片的形式向媒体展示旅游目的地震后情况。同时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危机让我们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暂时放下手边的工作,和亲人朋友走进大自然,走进会泽生态旅游景点。第二方面,邀请一些知名人士重返会泽考察旅行,并对此进行连续报道。可以策划邀请省市级政府官员进行红色旅游,向他们展示危机过后的恢复情况。首先因为媒体十分关注政界名流的行径,曝光率肯定很高,那么会泽的上镜率也就随之上升;其次政府官员亲临当地旅游,无形中增强了旅游者对会泽的信心;最后乘机可以争取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用于景区的修复,增加沟通方面的预算等;第三方面完全可以继续第四届会泽“钱王之乡”旅游文化节。只不过将举办时间进行调整。比如震后一个月,或是100天,用纪念日的形式吸引媒体重返会泽,提升会泽旅游地的形象。
3.3 加强灵活多样的宣传促销
危机之后,另一个重点便是策划宣传促销。每一次碰到相应危机事项,会泽并没有把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旅游形式、内容改革创新作为复苏旅游的重点。这也是其2009年至2010年旅游收入只是持平,没有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善这种状况:
(1)进行市场细分。旅游的动机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该借助于会泽的特色旅游资源,开辟具有抵御冲击能力的市场。比如针对有专门兴趣的特定旅游者,开展特色旅游。这类旅游者更有经验,不容易被危机吓倒。会泽就有这样的优势开展科考旅游(探究水城汉墓群与“夜郎王国”之谜和黑颈鹤的保护)和“会泽映像”摄影大赛(古城、会馆、大海草山和雨碌大地缝等)。
(2)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在价格不变的情况,可以考虑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比如提高服务质量,赠送景点等。或者将单一的服务方式提升到全程关爱服务。如提供接待专车、卫生健康专家,专用餐厅,经过严格卫生检查系统的设立等,提供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来保障游客的安全。
(3)将目标转向最有希望的市场。到2010年“把会泽建成省级优秀旅游县”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周边地区的旅游者更加熟悉会泽,对会泽旅游恢复情况获知更快,更愿意进入目的地。如何策划有效的目标市场,让当地旅游复苏,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比如说商务旅游,就能更容易走出危机的恐慌,比较快速地进入目的地。怎样争取省内各种类型的商业活动承办权,让商务旅游带动其他旅游活动的重振。
3.4 审视安全保障程序
在危机结束后,首先需要重新审视安全保障系统。以保证其依然到位,但是不要以明显的方式进行,不要导致目的地的负面形象。不要让安全问题处理的“口舌之争”吓到旅游者或妨碍旅游的复苏。然后,通过奖励先进和建立旅游者投诉服务等方式,鼓励提高服务质量。
会泽只靠检查景区景点、接待服务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接待和娱乐设施责令进行整改,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审查整个旅游产业链安全措施的安全性,并将检查结果与以前所做的旅游安全保障基本情况记录相比较,看看有什么地方还做得不够,哪些应加强安全管理。第二,要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安全保障培训,以备危机时能从容应对。另外,建立在旅游行业的公共安全和私人安全机构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例如地方警察和饭店保安之间要有经常化的沟通和交流。第三,利用各种渠道对公众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3.5 调研客源市场对你目的地的感知
要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周详设计对客源市场的调研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与潜在游客进行沟通,通过研究潜在的旅游者和调查你的贸易伙伴,确定他们是否作好旅行的准备,并了解他们对你目的地的感知和理解。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宣传促销部门,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印象。为了扭转这些感知,知己知彼是至关重要的。调研的内容,方式和准确把握主要客源市场的态度,便是调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会泽来说,周边地区是其主要的客源市场。我们应该深入研究,通过调查表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他们对震后会泽的印象,并了解他们在什么时间和什么情况下准备进入会泽旅行。针对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营销计划,及时进入市场宣传。
旅游业是个非常朝阳而又敏感的行业,任何一种情况(强烈地震、森林大火、政治动乱、战争……)都会严重危及到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特别在危机结束以后,很多旅游企业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放松了警惕,不重视危机的恢复管理,导致旅游目的地在潜在游客心中的负面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直接影响到该地旅游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重视旅游危机的恢复管理会使旅游业迅速反弹,在很短的时间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邓冰,吴必虎.国内外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