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三语文如何培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培优工作 备学生 学法指导
在高中语文培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用心辅导的语文学科尖子生在阶段性考试中,语文成绩提高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还略有退步。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语文培优效果不明显呢?现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高中语文培优经验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有的放矢
《孙子兵法》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说的就是要做成事,就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就高中语文培优而言,教师首要工作就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就必须研究学生,备好学生。这样的备课,才是真正科学务实的备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然而,很多教师在备培优课时,往往只备了教材、教法、资料、练习等,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自以为准备充分就信心满满地上课了。结果,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些教师缺乏变通,仍然照讲不误,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教学下去。这是典型的教师主体型的教学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真正高明的教师在备课时,除了会备好教材、教法、资料、练习等,还会用心备好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若要教会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地精心备好课。我的做法是:
1.善于观察,从平时的言行举止方面入手。
平常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均可见人之真性情。在每次培优课前,我都会事先做足功课,通过较远处观察和走近交流、批阅作业或试卷等方式,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培优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存疑犯难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备好课。
2012年秋,在我任教的高二文科快班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开学之初的连续两次作文中都拿到了较高的得分,而且作文言辞犀利,有理有据,论辩有力。在课间问询谈话中,我发现她的语文基本功比较扎实,对社会生活有较多关注,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有潜质的学生,实在是培养语文尖子生的好苗子。从此,我每周都抽空单独辅导她写作文,重点是层进式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她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高二年级的两次期末全市统考中,分别以115、116分连续两次取得了高二语文单科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可比她刚分到我班时的起始成绩92分进步了二十多分。
是什么成就了这名学生的长足进步呢?她的聪明善学、踏实肯学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教师,我在充分了解她在学习语文方面的优缺点后,精心备课,正确地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又岂可轻忽?
2.捕捉细节,从培优课上深入了解。
有时候,课前准备了几套方案的充分备课,并不能保证培优课就一定能取得高效率。这就需要培优教师敏锐地捕捉培优生学习的细节,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在一次时评作文培优课中,我发现一个培优生坐在那发呆,好几分钟了也没开始做练习。原来他对时评作文题目中的社会现象感到陌生,不知该怎么评论。经过与其他几个培优生开诚布公地交流,发现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不够全面深刻。这次之后,我开始要求学生通过留心生活、阅读报刊、观看电视新闻等方式,关注、了解社会生活,并积极思考,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把成果写进读书笔记。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在以后的时评作文课上,他们的表现明显好了很多。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备学生是备好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二、教法引路,学法指导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先教授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之后的路,教师绝不可越俎代庖,而需在一旁作指导,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走下去。这样,学生才会由“学会”变“会学”。下面仅以高三语文备考中的时评文写作为例,简要谈谈培优课的基本操作方法。
上时评文写作的培优课时,我的上课步骤如下:
第一步,展示一道时事材料型的作文题,并就审题立意做示范。
第二步,发下本次培优课的练习资料: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依照老师示范的方法步骤,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审题立意。
第三步,组织指导培优生互相交换答卷,共同研究讨论同伴的答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步,拟写作文提纲,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篇作文。
第五步,课后思考:非时事材料作文能否写成时评文?如果能写时评文,该如何写?
一、复习备考思路
1、研读新高考政策、新课程标准,及时把握方向。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关注各种渠道有关新高考政策的解读,通过专家讲座,领悟新高考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每一个考点,琢磨每一种题型的命题方向、内容、结构、考查角度等,分析新高考中的“新”在何处?常规考点中的“稳”在哪里?
2、博采众长,团结协作。
通过外出培训(济南市面对面培训、高三教学研讨)、组内之间交流互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利用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确定教学任务;统一习题,共同探讨习题中的重难点及突破的方法。考点专项复习中根据教师专长、特点进行分工,每两三人负责一个模块,按考点进度安排二至三人作为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负责专题重难点的确立,知识点的梳理、练习的配置、阅读方法、审题、答题方法指导等。每次考试要认真做好出题、纠错工作,选择的题目要有前瞻性,注意最新的题型变化,杜绝错题、偏题、过难题。给学生训练的题目,老师必须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疑点、难点集体研讨。教师只有精编、精练、精批、精讲,才能举重若轻、有的放矢,提高训练的精准和效率。
3、抓好“目标生、边缘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高二时每次月考后,级部、备课组都要进行考试分析,针对难点、易错点展开研讨。对目标生进行额外学科辅导、对边缘生进行偏科辅导、谈话,帮助他们排除学习、生活上的障碍。高三我们也应坚持培优辅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最佳方案,通过周测试、月考、期中、模考、联考等形式来强化此类学生的考技考能。
二、确定策略,科学安排
1、找准短板,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与时间
(1)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2021.9—2021.1月上旬)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从前高考是风向标,高考考什么,我们学什么,而今教材是指挥棒,平时学什么,高考考什么。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吃透教材编写的用意及指向、深入分析教材与高考的内在关联。一轮复习就是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纳入专题复习备考知识体系,复习内容包括文言文,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代诗歌、背诵默写,语用及作文穿插到其他专题复习中。文言文复习重在积累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实词、虚词、句式等,同时辅以阅读练习训练。做完试题后,要求学生就原文至少读一遍,目的是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和对文化常识的理解。论述类、文学类和诗歌类阅读复习要进行阅读、审题、解题方法的指导。语用题要在训练常考题型的基础上对新出现的题型有预判和应对策略。复习的关键是落实,我们应将课本知识与高考试题勾连起来,以练促学,试题以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为主。周测试题命制集中全体高三教师智慧,集体讨论后分工合作,争取使试题质量达到最优化。
第二轮(2022.2月初—2021.3月底)重在突破难点、疑点,查漏补缺。
主要解决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近三年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有针对性地主练薄弱环节、练有效处。难点、疑点如何突破,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分层指导,高考考点变化是二轮复习关注的是主要内容。
第三轮(2021.4—2021.6)重在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此轮复习主要通过轮测来检查复习效果,以考代练、以考促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讲评课是主要课型,讲评时要做到讲练结合,“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防止对知识的简单重复;“练”要讲求效果,在学生薄弱处设题,通过加强练来提高能力。
进入六月后,停止刷题,回归教材,复习所整理的知识;翻看前期所做试题,明确考题类别,命题方向,概念术语、解题方法等。
2、立足课本,以既有知识突破陌生内容。
高考试题所选材料基本是陌生甚至前沿的,有些概念、术语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这种“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我们老师在带领学生梳理教材时,应就涉及到的考点知识讲清、讲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府建筑陈设的描写,《边城》中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考试时遇到相似情景及考题时,学生就会一下子联想起来。再如荀子《劝学》,通篇用了20个比喻层层深入阐述论证观点,寓抽象的说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中,启发我们在写作训练时,引导学生运用此种论证方法。
3、抓阅读,厚积累,让学生始终与鲜活的生活保持联系。
7月15日在泰安召开的济南市暑期学科培训中,莱芜一中和章丘四中高三教师在总结复习备考经验时,都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今年我们也应坚持阅读不放松。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基于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挖掘课内作文素材。把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和文章内容做一盘点,让学生从身边最近的教材中汲取营养。二、每周一到两节阅读课。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批注,读后针对感触深刻的篇章写出心得体会,可长可短。学生情感上有了共鸣,生活中有了感悟,一旦考场上遇到类似情境,才能写出自己真实感受。三、每周拿出一节晚自习观看视频,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针对焦点热点评价,分析有高度、有深度,思辨性强。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汇集国内顶级杂志,看问题的角度独到、新颖。四、每周编制一期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素材渠道。内容尽量涵盖时事、社科、文学、诗歌、杂文小品等。
4、重视写作,为学生搭建作文上升的平台。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为此,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是:在文体上,不限中求擅长;在内容上,自由中求最佳;在角度上,稳妥中求最准;在表达上,得体中求文采;在书写上,规范中求美观。作文训练主要集中在标题、审题、结构等方面,可穿插到其他专题复习中。为此教师应树立文体的基本规范,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等,同时设定不同层次目标,如42分、46分、50分、53分等;带领学生研读典范例文,找出可供学习的亮点,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分梯度引导学生作文一步步升格。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什么类型的作文,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复习中,要切实指导学生如何审读材料,如何就立意深挖内涵。
5、规范答题牢记心间
教师应准确把握不同考点不同题型的答题规范与常用术语,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通过错因探究、典例示范、修改升格等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6、狠抓书写不松懈
一.概述:文化的深厚积淀,润泽汇中语文组的灿烂情怀
长期以来,汇龙中学语文组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学成果丰硕、师德师道优良的教师队伍。汇中的语文组是南通市“优秀学科”组,优秀的教师群体铸造着汇龙一年又一年基础教学的辉煌。
目前全组在职教师共50余名,其中,南通市、启东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高级教师20余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是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教师群体。这个团队秉承“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校训,贯彻“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的教育理念,继承语文组“实用、诗意和感动”的教学传统,形成了“因人施教、轻松课堂”的教学特色。全体语文教师励精图治,躬耕教坛,深入挖掘和整理汇中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断追寻语文人的卓越人生,为形成汇龙中学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师德:思想的高度统一,奏响汇中语文组的和谐音符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汇中语文组是个温馨的集体,组内充满民主、合作的气氛,个人的长处能得到发挥,个人的缺点能得到帮助和包容。它既融入了传统读书人的儒雅气质,又接受了现代民主思想的洗礼。组内人才济济,个性迥异,但我们强调人格上互相尊重,思想上互相包容,生活上互相关怀。有哲人说:“一个人成长的快捷方式,是周围有很多比他更聪明的人。”语文组不仅有许多聪明的人,更有许多真诚的人:真诚对待工作、对待同仁。组内的老师有病事假,同志们会争先恐后承担他的教学任务,轮流上课和批阅作业。正是这种品德,汇中语文组的全体教师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管多大风浪,始终站在浪尖风口,同舟共济。
三.教学:理念的科学朴实,注入汇中语文组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过:一切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智慧的秩序。汇中语文组的优秀就在于她通过自身的修炼,不断地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注入青春、阳光、梦想和激情。
(一)开展教研活动。务实的常规教学,成了汇中语文教学不是法宝的法宝。近几年来,本着让教研走进课堂、从课堂教学入手抓教研的理念,全体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实行岗位练兵。尝试进行了同课研究,即一个备课组同上一节课,共同研究教法,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极承担市级各项语文教研活动,参与每年一次的“江海星光”大型教科研活动。在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研讨会上,王冬梅、张辉和黄萍萍老师分别执教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以细节描写传人物之神韵》和《青春的细节》作文二次评讲课。组内其他教师汲取他们的精华,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学习和超越。如徐旭老师就根据黄萍萍老师的生动活泼、王冬梅老师的严谨细致、张辉老师的洒脱风趣等特点,上出了一堂既有自己泼辣严谨又侧重方法指导的语文课,获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2011年周大琳老师获南通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2年翟俊泉老师获南通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12年蔡海燕老师获启东市教育系统“百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语文组的教师群体已打造成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集体备课。汇中语文组的集体备课,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强调不机械地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而是要求发挥教师个性,进行认真细致充分的二次备课。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们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组内成员轮流做好备课记录。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在设计内容时,力求精准地针对学生实际,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做到以生为本,以纲为本,以案为本,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法指导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调动学生的体验情绪。
(三)落实教学过程。坚持教学工作“三认真”,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一是认真开展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二是认真布置及批改作业;三是认真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科研:研究的精微专业,激发我们语文组的无限活力
我们在努力打造一批教学精英的同时,也将教育科研进一步提升到“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战略地位,使得语文老师教学和科研一起成长。
(一)出版刊物。我校从2011年1月筹划并创办了汇中教科研刊物《智汇》。该刊物采用语文组郁斟海老师所取“智慧”之谐音为名。我组的黄萍萍、翟俊泉、王小涛、沈健、王祝映、陆燕辉、顾燕能、黄映红等老师已成为刊物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2012年9月,语文组自行主办了《在路上》作文指导刊物。王小涛、王祝映、陆燕辉和汤倩倩等分别下水著文,指导学生写作,在校内引起了重大反响。
(二)。沈健、徐旭、黄萍萍、王祝映、赵辰霞和黄振菊等老师,常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等杂志上。近年来,全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30多篇。王祝映的《如何看待接受美学视野下主题的多元阐释》获2011年江苏省“师陶杯”二等奖。在汇龙中学每年的学校教学论坛上,语文组教师是论坛的骨干力量。
(三)课题研究。在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黄萍萍的引领下,语文组同志个个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黄萍萍老师的《启海方言与中学文言文比较学习研究》成功申报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近年来,全组教师已申报省级课题1个,南通市级课题2个,启东市级课题5个,校级课题10多个。
五.活动:激情的迸发张扬,延伸我们语文组的青春风采
专题活动是汇中语文组的教学内容之一。活动形式多样,时而为作文讲座,时而为组织学生书画展,时而为学生作文竞赛,更有语文组的老师自创自编自演的各种文艺节目。这些活动很好地营造了书香校园氛围,让全校师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为全体师生点燃了一盏阅读与写作的心灯。
听,学术报告厅里不时有学生们的欢声笑语,那是黄萍萍老师主讲的作文讲座――“妙笔生花舞文采”的现场;阶梯教室里传来阵阵掌声,那是翟俊泉老师主持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绿缘文学社”第二届常务理事竞选活动。看,体育馆前人头攒动,那是语文组举办的“书画展”活动;阅览室里的击节赞赏,那是由语文组集体倡导并举行“好书我推荐”读书节活动。
不仅带领学生进行活动,自己也置身其中。2012年2月,在启东市广播电视中心举办的启东市朗诵达人赛中,王小涛老师执笔的诗歌《亲爱的鸟巢》,荣获“优秀创编奖”。2012年11月,由王小涛老师原创的诗朗诵《十八岁的一声喀擦》,经高三语文组九位老师的精彩演绎,在十八岁成人礼上向同学们送上了深深的祝福。在历年的元旦晚会上,语文组都会奉上我们自创自编自演的诗朗诵,像《镰刀与铁锤的力量》《汇中神话》《盛世中国》等优秀诗歌。这些作品展现汇中语文人独特的才艺和高雅的素养,成了一道耀人眼目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