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营增收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发展目标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二、发展方式与实施计划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去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产能过剩、冶金行业经济持续低迷、进口煤大量增长,煤炭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煤炭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特别是进入今年四月份,炼焦煤市场形势更是远远超出预期,急转直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销售十分困难,价格大幅下跌,货款回收异常艰难,整个煤炭行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压力巨大。目前,煤炭行业正面临着市场“寒冬”和萧条带来的经营困境和挑战。许多煤炭企业自发减少产能,一些地方煤矿因营销渠道不畅,采取了减产或者暂停生产的应对措施,全国煤炭产量、销量和运量同比都有3%以上的降幅。
从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煤炭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煤炭市场的走势不容乐观,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行业的困难局面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达竹公司是以冶金煤为主的企业,直接受到了这次市场大环境的严重冲击。同时,随着川渝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煤炭市场区域分割的局面将会打破,北方产煤大省的煤炭已经并将进一步大举进入川渝两地,从而加剧川渝两地煤炭市场的竞争。在省外市场,我们受到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高的制约,与同作为向武钢1/3焦煤供煤的平煤集团相比,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市场挑战和难题。
二、扭亏为盈迫在眉睫
受4月份以来煤价大幅、持续下跌的影响,公司精煤售价近十多年来首次跌破成本价,7月份的含税均价与前几年最高时的售价相比,下跌了近50%。目前的售价与年初相比,降幅达200多元。公司从5月份起已经失去盈利能力,开始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逐月增大。从目前的销售形势看,精煤价格还难以止跌,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同时,外欠货款居高不下,达到了5亿多元,回收十分困难,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利息愈来愈高,公司面临着非常严峻和被动的局面,正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唯有扭亏为盈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好,才能摆脱更加被动的局面,才能经受住市场“寒冬”带来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对当前市场形势和经营形势认识不清,研判失误,把握不准,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不足,措施不力,得过且过,居危不思危,知难而后退,外部的市场危机就会转化为企业的生存危机,将企业淘汰出局,更谈不上企业发展了。
三、增收节支任重道远
要扭亏为盈,就要在增收节支和提质降耗上做文章、下功夫。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中,逐步变成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和工作习惯。
一是要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契机,建立增收节支长效机制。8月14日,川煤集团在我们达竹召开了全面预算管理现场推进会,我们要把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与当前的增收节支和扭亏为盈有机结合起来,乘势而上,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经验,把它作为传递市场压力,层层落实增收节支岗位责任的重要抓手和实现扭亏为盈目标的重大举措。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练好企业内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要坚持增收节支目标不动摇,层层细化分解指标到岗位。在公司8月27日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已经给各单位下达了增收节支指标,这是当前残酷的煤炭市场倒逼成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主动顺应市场的有力举措,更是关乎到企业生存发展和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一定要站在扭亏为盈的高度,勇于担当,充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层层落实指标责任,形成“级级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增收节支目标体系,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的良好局面,千方百计确保指标完成。
三是要抓好增量提质,不断增加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销定产,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部署,牢牢抓住市场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要把质量提升作为我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向质量要收入和效益。
四是要在节支降耗上下功夫,深挖内部潜力。要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树立成本可控的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管生产不管成本,只管使用不管消耗,只管实物不管价值的倾向,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抓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不因利小而不为,不因帐小而不算,千方百计节支降耗,让“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思想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和职业美德。具体而言,要抓好设备、材料和配件的采购和使用管控,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比质比价,着力降低采购成本,大力加强调剂使用,减少库存,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和回收复用;要压缩和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投入和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安全生产上,确保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要注重错峰填谷,杜绝设备空转,从各个环节节能降耗;达竹公司对机关部门的经费统一下降5%,基层各单位也要制定相应的部门经费降低措施。
五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分配结构,加强工效挂钩考核。薪酬分配要进一步向生产一线、脏苦累险岗位和为增量提质,节支降耗提效和改革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倾斜。达竹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表彰奖励的要求,结合实际,对2013年已出台的各项奖励、办法进行了清理与规范,同时根据不同的奖项、种类,压减比例为10-50%,各二级单位也要对本单位出台的各类单项奖进行清理和规范,真正发挥好单项奖的激励作用和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六是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增收节支。6月份以来,达竹公司党政多次召开改革创新专题会,并组织开展了6个课题调研,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面对扭亏为盈的艰巨任务,更需要我们把改革创新这篇文章做好,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破解扭亏为盈这道难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改革创新红利,寻找出增收节支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培育出新的效益增长点。
七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安全,努力向安全要效益。在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和巨大的扭亏为盈压力下,我们更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增收,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把安全与增收节支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增收节支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防止把安全与增收节支对立起来的倾向,要努力巩固目前较好的安全效果,为生产经营和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条件。
八是要进一步抓好市场开拓,着力提高销售收入。要全力以赴舞活营销龙头,围绕“量、价、款”三个字做文章。要认真分析和细分市场,深入研究和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拓宽销售渠道,优化销售结构,做好产销衔接,确保收入最大化。要着力加强货款回收,减少外欠货款,减轻融资压力,努力降 低财务费用。
四、坚定信心奋勇向前
从目前来看,全国煤炭市场弱势运行态势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达竹公司无法改变市场,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市场,只能主动去适应和应对市场挑战。 对此,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爬坡过坎,如何引导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满怀信心地攻坚克难,是摆在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首先,要把“寒冬”看成机遇。“风物长宜放眼量”,无论煤炭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还是决策和经营。面对目前的经营困难和矛盾,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把困难想得多一点,把不景气的“寒冬”想得长一些,在改造提升,拓展转型和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在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和夯基固本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寒冬”时机,自我加压,负重拼搏,最大限度地争创企业的新优势,积蓄企业的新能量,为迎接下一个精彩谱好前奏曲。
一、深入调查分析,明晰思路目标
在深入分析形势和全市农民收入特点后,我们形成了四条共识: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农民收入每增加3块钱就有2块来自工资性收入。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增长率每年在6--7%,而制造业、服务业只要市场需求旺盛,一般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三是农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的综合反映。普遍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高。四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农民增收“高速路”。城乡统筹,将使农民“无障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领域。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三业并举”即提升农业打基础,扩大就业强主导,激活创业抓关键;“四轮齐动”即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举措到户”即对农民增收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把增收措施落实到户;“三化承载”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搭建起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载体;“机制保障”即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科学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2009—2012年农民增收规划》,提出每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三步走”目标。
二、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
在增收途径上,我们坚持“三业并举”:
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今年全市夏粮总产93.41万吨,平均亩产318.7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其中小麦总产92.34万吨,平均亩产319.3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4.8%。
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占年任务的88.4%,其中劳务输出61.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占年任务80%,劳务输出技能培训9.1万人,占年任务的67%。
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7万多户。一季度免费创业培训312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65万元。同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使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三、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
我们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一是填好一张表。即《市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明细卡主要有四项内容:①劳动资源,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青壮年及其技能,工作地点等;②家庭经营资源,包括承包耕地,运输车辆、工程机械、加工设备等经营性设备,种养殖场、企业、门店、摊点、农家乐等经营性项目;③收入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构成,上年度家庭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本年度家庭预计实际收入和人均纯收入;④增收措施。通过填表,弄清楚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和资源。目前,全市共填写农户增收台账和增收明细卡80万份。
二是实行科学分类指导。根据对全市68.4万农户的调查分析,按收入情况划分成5种农户:①创业型。全市66739户。他们有生意、有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大胆进行“二次创业”,继续把生意做大做强,并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②劳务型。全市260890户。他们一般家庭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就业,辅助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靠城镇,而养老托幼靠农村。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实际利益,帮助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增强增收能力。尤其对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大力扶持,促使其由打工仔向“小老板”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③种养型。全市195837户。他们是经营种养业的“好把式”、专业户。采取发展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建设小区园区等措施,促进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④兼业型。全市105782户。他们兼营多业,主业不突出,收入来源多样化,家庭有富余劳动力。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⑤贫困型。全市55356户。主要是农村贫困户和五保户。在实施“10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同时,根据这些农户经济困难的成因,用好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切实抓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工程,促其尽快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已制定增收帮扶措施243万条,印发惠农政策宣传资料102万份。
三是做到措施到户。根据农户的类型、劳动力就业状况、收入结构,明确增收方向和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扶持政策等。各级的政策措施具体到农户,一一列明(大体16项27条),并向农户告知县乡有关劳动就业创业、金融信贷、农林水、扶贫、科技等执行机构的联系人、联系方式。
四、打造载体,加快增收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既要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更要有切合可行的载体来推进。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五大助农增收工作载体。
一是开展晋星创建,加快新农村建设。2008年,我们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具体化,实施新农村建设星级管理,坚持“三强化”(强化目标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强化机制保障),狠抓制订标准、评星定等、晋星计划、晋星创建、考评激励五个关键环节,达到“四推进”(推进农民增收年年有新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年年有新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年年有新发展、村级治理年年有新绩效)。止2009年全市五星、四星村累计分别达到101个和306个。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晋星创建“深化年”和“提高年”,部署开展创建四星级乡镇活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齐抓共管、比拼争先,形成了你追我赶升阶晋星、促进农民增收等良好风气。列入市上计划的30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和17个四星级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开展“争先进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三化三集中”为主线,着力加强县域经济,出台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开展县乡村争先进位活动的意见,比拼争先、加快发展的激励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12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2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9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全部成立投资开发公司,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2009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54万,城镇化率达到41%,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5.7%。今年,我们对全市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对2009年全市所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估和基础定位排名,结果汇编成册,为各县区树立了赶超目标。已评定出区镇、县镇、县镇等10个十强乡镇,区镇村、区镇村、区镇等100个百强村。同时,指导县区积极发展县域工业,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积极争创“十强乡镇”、“百强村”,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推进“项目到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针对以前涉农项目实施分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调研形成了了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的一整套思路和办法,通过实施“项目到村”,把政策交到村上、把任务落到部门,增强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让惠民项目覆盖全市农村,形成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尽其职、分步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整理出全市到村项目三大类23项,编制印发了《到村项目明白卡》和《项目简介》,狠抓项目整理、宣传推介、摸底填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等五个环节,统筹规划安排到村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整合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着力建立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新机制。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到村项目56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24个,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农村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四是推行“乡村在线”,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积极调研探索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了挖掘大学生村官潜力,建立全市“乡村在线”数字网站,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思路。认真总结岐山县“乡村在线”工作试点经验,提出了全市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指导意见。7月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动员会,对此项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对大学生村官就实施“乡村在线”工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网站维护等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乡村在线”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五是落实“三带三进三促”,形成助农工作合力。在总结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农民增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委提出的在县以下党政机关实行“三三制”的要求,我们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干部中广泛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带感情、带政策、带项目,进村、进户、进经济组织,促农民增收,促晋星创建,促和谐稳定),建立起了领导联点、部门包抓、干部驻村、企业帮扶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联动各方、合力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市级130个工作组,由30名市级领导带队,94个党政机关、26户企业和10所大专院校熟悉农村工作或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2000多名干部参与,联点包抓130个新农村建设晋星村;县区1/3的干部进村开展帮扶工作。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工作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
五、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持续增收
主要建立完善了以下几个机制:
一是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县区全部由专职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坚持召开季度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会,定期召开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专题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改进工作。各县区按照“配硬部长,配齐人员,保障经费,改善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工部工作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