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养殖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养殖业发展

第1篇

1推进生态养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在我国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部分饲养主随意排放污水,缺乏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意识,饲养习惯落后,饲养方法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水质、空气和土壤等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新农村建设中,在发展畜牧生产,提高养殖业效益的同时,必须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推进生态化养殖模式。如,在养殖小区或者规模养殖场内,要健全基础设施,配建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和储气罐设备,利用沼气池,将畜禽粪便、污水发酵转化生成沼气,进而满足生产、生活对燃料的需求。而沼渣作为有机肥,用于果蔬和农作物成长养料,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实行‘集中建池,统一沼气’的环保养殖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益实现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2实施规模养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我国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模式与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历程有限。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仍旧沿袭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散养形式。这种小农式的养殖模式,不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在养殖资金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具备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因此,我国养殖业发展要积极做好战略部署,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如当地政府合理、科学的选择一块适宜养殖的农业用地,将其建设成为养殖小区或者规模养殖场,并配备齐全相应的基础设施,将饲养主集中在一起,进行养殖技术、疫情防控的指导和管理。基于区域养殖业发展现状,每年应从当地财政收入中划出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加大对养殖小区的投入等,出台规模化养殖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3健全一体化养殖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畜牧养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多位于农村偏远山区。但农村区域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闭塞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不能及时获悉养殖动态,了解养殖市场产品需求信息和产品价格变动,导致盲目生产、严重跟风等现象发生。某些饲养主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不会合理调整和控制生产规模,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结构单一,造成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因此,对于我国养殖业发展,在紧密结合以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要引入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建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的品种及其规模,成立屠宰场、畜禽加工企业,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提升产品附加值,根据区域优势,创建产品形象,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明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与升华。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体现其“新”的主要方面。但是不少农村地区为片面发展工、农、旅游业而过度使用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新农村建设不能以牺牲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代价,新农村建设应该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关系以及协调模式的研究是很少的。

4结语

第2篇

抚州在江西是生猪产出大市,而抚州生猪养殖又集中在临川区和东乡县,其中东乡县以养殖土杂品种为主,而临川区以养殖良种猪为主。抚州的生猪养殖户以散户为主,专业散户规模大致在50头以内,而母猪养殖数量在200头以上的则达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大多能拿到国家的良种补贴。抚州市区周边农村的农民都有家中养猪的习惯,一方面市区的居民对猪肉有需求且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他们能很方便地从市区餐馆拿到潲水。从养殖人员来看,饲养母猪的散户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以青年和中年农村劳动人员创业的形式出现;而农村养殖少数肥猪的农户一般是由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以在家兼业的形式顺带赚些额外收入;大型的养猪场一般是由几个人合伙或家族经营的方式成立,然后雇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在抚州,生猪出栏一般运到批发市场上去销售或由屠户直接上门收购,抚州目前有两个生猪自由交易市场,由买者和卖者自由讨价还价,除了屠户在交易市场买猪外,每天还有运销户收购生猪运到南京、上海等地销售。然而抚州目前仔猪销售没有类似的交易市场,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网或依靠经纪人介绍买家来买,因此在价格不景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仔猪无销路的情况。在生猪补贴方面,抚州地区养殖母猪的养猪场每年都能获得政府给予的每头100元的繁育母猪补贴。另外,观察得知抚州地区仍有一些靠拿国家项目补贴维持经营的大中型养猪场,因为达到一定规模能获得项目补贴,而大中型养猪场的经营者并没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想法,他们的目的在于确保在行情不好时保持不亏本,在行情好时获得高盈利。在饲料使用方面,除了农户用潲水喂猪外,养猪场基本上是用饲料饲养,因为这样能有效地减少疫情的发生。抚州生猪养殖户一般使用预混料和颗粒料两种饲料,而且两者价格相差较大,小型养猪场用预混料,大型养猪场用颗粒料。近年饲料价格呈上涨态势,最近一年内,玉米价格由原先的每公斤2.7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2.8元,豆粕价格由原先的每公斤4.34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4.54元,抚州的饲料价格在华东地区属于中等偏上,饲料成本的连续上涨,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资金流转压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猪养殖散户存在群体跟从效应

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户养猪的规模都很小,并且大都因为技术的原因没有选择自繁自养的模式。因此,农民需要养猪时就必须去外面购入大概15千克左右的仔猪来育肥。去养猪场购买仔猪的农户都是经饲料店老板推荐来的,仔猪价格都是随行就市。通常情况下是先由村中规模稍大和经营时间长的农户来洽谈。例如,市场上一头15千克的仔猪价格大致为550元,而卖给老周(来洽谈的农户)的价格为530元,卖给其他农户的价格为560元,其他农户并不知情,通过问及其他的农户得知,其实他们是在看到老周买猪后才跟着过来的,并且他们也觉得老周的决策是对的。这一现象就是农民购仔猪育肥存在的群体跟从效应。所谓群体跟从效应,是指农村一些生猪养殖散户在育肥栏空闲而需要做出生产决策时,会基于对别人的了解来追随其他人的决策反应,而那些对市场信息比较敏感的农民也会把购买仔猪的消息传给其他农户来引导他们采取相同的行动,因为他们可以获得类似于介绍费之类的额外收获。农民在做出生猪经营决策时,之所以经常出现群体跟从效应,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选择一个好的生产门路和获取市场价格信息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由于养猪规模小,市场风险很大,因而农民要对市场行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农民这种行为会不会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造成影响或者造成多大影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面上的生猪价格。由于受到群体跟从效应的影响,养猪户会选择在某一时段集中销售,这样必然会影响到生猪价格。

(二)预期收益偏低,机会成本偏高

农户从事生猪养殖能够获得多少预期收益,直接决定了其是否从事生猪养殖以及从事何种规模的生猪养殖。即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作为经济人,生猪养殖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收益仍然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这也和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有很大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度加大,农民通过进城打工等方式获得劳动收益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农民开始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他们不再死守着一亩三分地,因此,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如果高于其他行业,农户便会放弃生猪养殖而从事其他经济收入较高的行业。由此可见,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较高和预期收益偏低成为影响当地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启动资金缺乏,人力资本不足

不同于传统生猪养殖,现代化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较高。传统生猪养殖往往只需要购买仔猪的成本,投入较少,生产的生猪数量也非常少。相对而言,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投入非常大。以一个生产规模在年出栏商品猪100头的养殖场为例,生猪养殖场建设费用需要20000元,育肥一头重100千克的商品猪成本包括:饲料费用800元,疫病防治费用50元,仔猪成本以500元计算,共需1350元。由此可以算出到第一批商品猪出栏的时间需要投入的资金为155000元。也就是说该生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投入的资金至少是155000元。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这是一笔巨额资金,仅仅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无法满足资金需要,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如向信用社或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来筹措资金。因此,资金成了影响农户是否从事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关键因素。养猪是一项集资金、技术、时间于一体的复杂工作。单纯就每天必须做的工作就包括:每日饲喂两餐猪食,清理排泄物,喂食后猪栏的冲洗等。另外,仔猪的购买、饲料运输、夏季猪场的降温、冬季保暖措施的采用、育肥猪的销售、母猪生产的管理、猪的防疫、病猪的治疗以及初生仔猪的护理,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且养殖规模越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就会越多。因此,发展规模化的养猪产业,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做支撑,劳动力的缺失必将影响养猪产业的顺利发展。而抚州地区劳动力缺失情况严重,从事生猪养殖的基本上都是妇女或中老年人,壮劳力都在外经商或打工,并且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养猪场打工。因此,即使农户进行生猪养殖的热情较高,但年出栏商品猪在50头以上的散养型农户仍占绝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力的缺乏成了限制养猪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四)养殖成本增加,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大

玉米和豆粕是用于养猪的主要饲料原料。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且涨幅很大。除此之外,预混料、仔猪全价料和兽药也都持续上涨。据抚州有多年养猪经验的农户介绍,2008年以前饲养一头120千克的肥猪,饲料成本不足700元,而现在饲养一头同样重量的商品猪,饲料成本超过了1200元,并且其他品种的饲料价格也仍然呈上升趋势。另外,由于商品猪的收购价格直接影响着仔猪的价格,所以,一旦商品猪价格下跌,仔猪价格就会随之下跌,生猪养殖户都会对其避之唯恐不及。一旦商品猪的价格上升,仔猪就炙手可热,价格再高也会被抢购。例如2011年上半年,当商品猪的收购价持续飙升时,仔猪的价格也一路上涨。如此高昂的养殖成本背后隐藏的是养殖户的胆战心惊,一旦生猪价格出现下滑,他们不仅没有丝毫利润,而且还会亏本。而生猪的收购价格总是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而不断波动,农户根本无法预测生猪市场价格,只能听天由命。其实,对于从事养猪产业的人来说,他们最怕看到的就是生猪价格的波动,他们不期望看到价格暴涨带来高收益,更怕看到价格暴跌带来的亏损,他们期望的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稳定合理的利润。

(五)销售信息缺乏,销售渠道单一

抚州地区生猪出栏一般有以下几个销售渠道:直接雇车拉到自由交易市场上去卖,让屠户上门来选购,打电话让收猪经纪人来收购。目前市区附近的养殖户一般都是自己卖,周围县市的养殖户大都是依靠经纪人来收购。仔猪销售基本上是依靠收猪经纪人来介绍买家,经纪人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起着联系卖方和买方的中介作用。所以,经纪人的好坏是生猪销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调研得知,由于经纪人的佣金通常情况下是收购商来支付的(一般是每头10元),因而经纪人和收购商之间存在雇用关系。一般情况下经纪人站在收购商的立场进行考虑,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利益。比如,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他们会说服养殖户对存栏的肥猪进行销售,有时他们甚至会为了误导养殖户出栏自己养的肥猪而散布虚假信息;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联合收购商打压猪价,迫使养殖户委屈就范。这种销售模式使生猪养殖户在整个商品猪市场的销售环节处于被动地位,不但对他们养猪的经济收益产生不良影响,还严重挫伤了他们养猪的积极性。

(六)废弃物排放管理不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生猪养殖业排污量较大,这就决定了生猪养殖业是一个高污染产业,因此,排污治理就成了发展该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农村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许多农户将养殖场建在住所附近,有些甚至直接和住所相邻。农户普遍缺乏生猪养殖产业必需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再加上冲洗猪栏的废水和每头生猪的日平均排泄物高达数公斤,这就造成了当地村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住房和水塘附近以及马路旁随处可见未经发酵的猪粪,臭气熏天,未经处理的病死猪也是被随意丢弃,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当地的人居环境,而且是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来源。

三、政策建议

(一)扩大融资渠道,加大对养猪业的投入力度

由于进行生猪养殖的主要为农户,他们普遍缺乏获得贷款的能力,又由于自身收入有限,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户来说,缺乏资金仍然是其遇到的主要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大多数农户都是自己筹集资金进行生猪养殖。由于生猪养殖产业具有前期投资较大的特点,所以,为了支付巨大的饲料费用和前期投入,许多生猪养殖户不但需要投入家庭全部的积蓄,而且还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这也造成了一些家庭虽然有充裕的劳动力,但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入生猪养殖产业,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首先,政府应协调金融机构向养殖户提供贷款。金融机构尤其是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应为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让资金向规模化养猪倾斜。其次,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养猪户贷款,应该尽量对信贷程序进行简化,放宽贷款的信用额度和担保条件,并且对存栏猪短期抵押贷款办法进行积极探索。另外,要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养殖户提供贷款便利。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根据现有条件,合理确定饲养规模和生产模式

生猪饲养散户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规模,要结合自己现有的条件选择合适的饲养规模和生产模式,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来说,饲养当地土猪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廉价资源,又能最大化地发挥劳动力的作用,而且土猪具有适应性强、少病患等特点,对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同时,目前城市居民对这种土猪肉比较偏好,且价格明显高出瘦肉型猪两元左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劳动力充裕,农业资源丰富的农户适合饲养土杂猪。土杂猪不仅具有耐粗饲、对恶劣环境忍受力强、适合本地气候、对疾病抵抗力强、相对于土猪而言生长速度更快等特点,而且可以用野草野菜以及废弃的饭菜、米糠等饲喂,运用这些材料,只需要再适量投入一些麸皮、预混料、玉米等,其饲养成本相对较低。同时,相对于瘦肉型猪,杂交良种非常适合养殖规模较小的散户,因为瘦肉型猪只有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料饲养才能生长瘦肉,而且瘦肉型猪都是进口品种,具有适应性不强、易患病的特点,对养殖户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因而农户小规模散养不适合饲养瘦肉型猪。对于经济基础比较雄厚、饲养技术比较过硬的养殖户而言,规模化饲养三元杂交猪比较适宜。三元杂交猪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髙,能更有效地节约成本。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理智对待生猪价格波动

养猪户要理性对待猪价变动,采取积极合理的对策来获得满意的收益。当猪价上涨时,不应该盲目跟风,对养殖规模进行扩大,应该在对此轮猪价上涨可能持续的时间和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如果发现价格上涨是由于市场刚性需求的增加或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引起的,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将存栏肥猪的出栏时间适当延后或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应该尽快淘汰那些产能差的母猪。当猪价下跌、市场行情低迷时,养殖户要端正心态,调整养殖计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要抢抓机遇,优化种群。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要及时淘汰那些劣质种猪,同时,趁种猪价格便宜,购进优质种猪,千万不能贵时买,贱时抛,让市场牵着鼻子跑。二要以科学管理降低成本。猪价低时,许多养殖户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各种管理跟不上去,这样只会导致加大饲养成本,甚至引起疫情的发生,应该用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市场价格波动,加强猪场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更糟糕的情况。

(四)保护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3篇

而猪场应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完善基础防疫设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实安全免疫,坚持全进全出,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产品,从而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构筑疫病综合防控防线,保障猪场安全。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的基础设施

1、合理规划和建设猪场

要特别注意猪场选址及猪场内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做好净污分离,雨污分离,选用优质专用并适于消毒的猪场设备,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间、隔离舍、防疫围墙、尸体池等防疫设施。

2、完善消毒设施

应从外到内完善猪场消毒设施,制定并严格执行消毒规程。一是在猪场大门设置消毒池和消毒走廊等消毒设施,供进出车辆、人员消毒用。二是在对外工作区和生活区通往生产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之间及装卸台处设置消毒池等消毒设施。三是在生产区内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交接处设消毒池并配备喷雾消毒器械等消毒设施。

3、全面有效消毒

猪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猪场的消毒包括人员与车辆消毒、用具消毒、环境消毒、猪体消毒等。为确保消毒安全有效,猪场消毒应注意:一是猪场内各功能区的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二是日常消毒、定期消毒和突击消毒的时间、次数、用药方法等制度化;三是科学选用消毒药,选择两种以上合适的消毒药并定期更换;四是定期扑杀传播疾病的媒介动物(如老鼠、蚊、蝇等)。

3.1人员与车辆消毒

场内员工进出生产区应更换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再通过消毒池进场。工作服在下班后置更衣间,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进行一次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洗手消毒用0.1%新洁尔灭、0.2%的过氧乙酸等。工作人员外出回场后,在进入生产区净道或猪舍前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车辆进场需在大门处严格消毒,通过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进。

3.2用具消毒 饲料车、料勺、接生箱、仔猪保温箱及补料糟等定期清洗、消毒。

3.3环境消毒

猪舍内过道、舍外通道、运粪走道、管理房走廊、解剖台、售猪台、主要道路及路旁植被等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消毒一次,通常与带猪消毒同时进行。售猪台及赶猪通道在每次售猪后都要进行消毒。

3.4猪体消毒

一般情况下应每周进行一次带猪消毒。消毒时要考虑天气、温度及猪群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消毒时应认真小心,喷头压力不能过大,喷雾消毒时,小猪要做到让猪体的每个部位都充分接触到消毒液。冬季天冷,应适当加强空气喷雾消毒。

4、切实安全免疫

4.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止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规模化猪场,一些主要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等,必须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对种猪场,一些繁殖障碍性疫病,如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必须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对有些疫病,如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应根据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免疫接种。关键之处是要建立猪群免疫抗体定期检测制度,根据猪场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4.2确保免疫安全有效

猪群免疫,要确保安全有效。①免疫接种前猪的体质应健康。②接种后应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③保证疫苗质量,并且疫苗的储藏、运输直至启用应始终在冷链下进行。④合理选择疫苗溶剂及其佐剂。⑤在疫苗接种前3d和后4d,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⑥免疫接种时应做好注射部位皮肤的消毒工作,并按免疫技术规范进行接种。⑦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保证猪群舒适生活,减少免疫应激。

5、坚持全进全出制度

全进全出制度是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或同时转出猪舍,它可切断不同日龄和不同猪舍的猪只的相互传染,是当前规模猪场控制疫病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

6、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其产品

猪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消灭疫病传播源头,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同时事关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对染疫病死猪、一时不能确诊的病死猪及其粪污与垃圾等传染源及污染物,应严格按照国标《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在无害化处理区进行消毒、焚烧和深埋,确保有效扑灭病原微生物。

三、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措施。

1、重视污染的治理,建立生态园区。要具有创新思维,大力发展种养业一体的循环经济。创新养殖新模式,发展龙头企业,争取政策支持,使养殖形成规模、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而且还要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园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2、科学定位,打造特色品牌。首先充分了解生猪养殖业发展特点,即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消费总量中猪肉居首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道路

我国农村的养殖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农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畜牧养殖业无论是从养殖方式上还是技术指导上都得到了高效地改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养殖研究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力度,促进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1 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经济发展上看,养殖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农村的畜牧养殖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上看,相关的工作力度还明显不够,而且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也是影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养殖场建设的形式和结构类型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而且养殖场的选址以及养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另外,养殖场内部的垃圾出现了严重地堆积状态,环境卫生也无法达到养殖业的标准。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殖场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仍然是工作人员工作的目标。

2 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探究

2.1 落实农村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和发展

所谓的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小区化,主要是养殖人员将畜类的养殖进行分类处理,增强农村畜牧业养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渐贯彻和落实畜牧养殖的小区化建设需要考虑到问题较多,其中包括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设备的完善性。采用小区化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养殖方式,多数的养殖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这种方式的应用在实现养殖业规范性和科学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健全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

在农村畜牧业养殖工作中,实现养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养殖小区的设施建设工作是基础和核心。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对各种畜类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养殖业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另外,在小区化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畜类的实际需求,遵循资源利用的相关规律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农村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3 完善农村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体制

加强养殖小区的防疫管理工作力度是提升农村畜牧养殖规范性和安全性的核心和关键。在畜牧养殖小区管理工作中,做好小区卫生防疫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相关的兽医医疗部门,对于牲畜的疾病进行诊治,同时还应该做好诊断处理工作。另外,专业的防疫人员还需要对养殖业中的各种牲畜的疾病进行监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如果发现的疾病的病毒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终端病毒的传递。另外,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将防疫管理体制进行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畜牧养殖业法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4 加大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畜牧养殖发展进行分析,生产规模无法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资金的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小区建设与发展,乡镇政府还应在现有的财政政策上针对畜牧养殖予以无偿补助资金,并通过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农村畜牧养殖提供资金补助。在县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资金支持,还应同时准确的把握省级以上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从农村的畜牧养殖实际状况出发,针对养殖的规范化发展和建设需求开展对应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充分发挥农村财政资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使其更为有效的推动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

3 发展生态畜牧业做法与途径

观念上的更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从畜牧业的发展理念上要革新传统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引入商品资源型替换单一资源导向型,积极探索节草节粮与多层次利用的综合型发展模式。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程度,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优化区域发展和规模化平衡发展,提高畜牧业生态发展的现代化层次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挖掘市场潜力,构建资源-生产-加工-销售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产业化生产加工能力,争创品牌发展之路。普及“高效转化”技术系列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养科技含量,推广二元、三元种植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强调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生态平衡,推广优良种源,提高农民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广泛普及高效转化。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结合我地畜牧资源优势,推广上层养鸡,鸡粪经过发酵后喂猪,猪粪尿制作沼气,沼渣排入鱼塘喂鱼,鱼塘淤泥回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多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总之,生态畜牧业作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借鉴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走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之路,推动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有序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畜牧养殖也将会在科学技术支持和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传统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化农村畜牧养殖小区管理,不仅能够使畜牧养殖的资金成本得到更为有力的控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为农村经济水平的综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红.试论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方案及措施[J].农村实用经济,2011(12):3-15.

[2]刘文艳.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性探究[J].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畜牧兽医站,2012(12):50-64.

[3]张友超,刘希.农村畜牧养殖中现存问题分析和处理对策探究[J].养殖技术顾问,2010(5).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S8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203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现已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的新阶段,然而很多养殖场还是选择将畜禽粪便排泄物等随意堆放在露天环境当中,带来土地污染、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1.1 粪便污染

农村养殖业中,畜禽养殖占了很大比例,如猪牛羊鸡鸭等,这些畜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而现代化养殖过程当中,畜禽养殖多为饲料喂养,这使得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这些粪便随意堆放在露天环境当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2 水质污染

一些露天堆放的粪便在雨季来临时会随雨水进入水系当中,尤其是一些养殖场故意将粪便堆放在河流附近,这样一来就容易污染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当这些污水排入河中后,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出来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直接污染到地下水的品质安全。水质污染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在一些污染情况严重的地区,已经严重威胁到集中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1.3 大气污染

在农村,很多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比较近,畜禽的排泄物和饲料清扫不及时经高温发酵就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氨氮、硫化氢、甲烷等,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此外,在养殖场在经营过程也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2 原因分析

农村养殖业规模化养殖起步比较晚,很多是在散户饲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农村养殖业的基础并不牢固,如缺乏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落后等。为了用水及排污方便,很多农村养殖场将地址选在溪流河沟附近,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排入较大流域当中。究其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不配套,污染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养殖业的发展进度,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使得粪便综合利用率低且在消毒、粪便管理等方面污染防治设施不规范;农村养殖业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并未将养殖业的发展与生态利益联系到一起,人为阻碍了农村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村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水质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高度重视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找准源头,切实将农村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环境管理工作中来,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

3.1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发展农村养殖业必须遵循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整套的工作机制,确保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紧密贴合农村的环境建设规划,科学划定宜养区、禁养区、限养区等,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将养殖业纳入到生态农业发展体系中来,实现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3.2 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要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让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养殖习惯,建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式。同时大力加强环境教育,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必然联系,进而将自身利益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3 加大惩治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协同作业,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增进执法合力,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查严管,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责成不达标的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仍未达标的要予以停产治理或关闭。

4 结语

第6篇

1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优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环境

推动新农村建设,养殖业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产业之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班子应把握全局,制定畜牧养殖业的总体发展策略,明确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畜牧养殖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促进其发展。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机制,在学习国外优秀发展案例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畜牧养殖业的粗放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努力做到节省空间,省时省力,优化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环境。

2努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

在建设新农村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时,应及时向农民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质量。在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时,可以通过统一辅导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专门培训,同时,也可以请科研人员下乡指导,手把手引领养殖人员掌握先进技术。此外,还可以引领养殖人员到畜牧养殖业发展成果显著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养殖经验。乡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相应扶持,推动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发展。

3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与先进技术,提高畜牧养殖业的产业效益

先进的技术、高端的人才,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聘用高端人才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行指导,根据当地的环境、设施等实际情况通过课程培训、实践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将先进的技术教给农民,在教授过程中,应选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以简单的形式努力将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农民。引进先进的技术,实施专业化生产,促进畜牧养殖业的信息化与集约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4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

畜牧养殖基地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划区轮牧,做好冬季防灾、春季抗旱设施,虽花费一定资金,但会收到很好地效果,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还应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于畜牧业来说,引进优良草种,推广种植效益高的饲料资源。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进行鼓励,实施奖励政策等,将其推到实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做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同时拥有。

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质量安全

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虽成果让人欣慰,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三聚氰胺牛奶、长江流域死猪、瘦肉精事件等等都让市民感到震惊与恐惧。畜牧养殖业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信任危机。因此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法律上对相关产品生产与经营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及是否高效实施进行监督。畜牧养殖企业应制定相应规范,层层把关,对畜牧养殖产业进行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在生产的各个部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假冒伪劣问题的出现,促进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

6建立、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

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动物疫情控制体系。对检查部门进行分权制衡,明确各部门职责。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动物疫情进行检测与防治,投入适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研究,以前瞻性的眼光及时预防,一旦疫情发生,及时将患病动物进行处理,控制疫情范围与患病数量,及时请相应专家进行防控与治疗。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疫情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向村民、居民宣传相应疾病的预防措施,做好疫情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工作,防患于未然,防止禽流感等疫情的发生,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声誉与经济利益。

总之,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畜牧养殖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畜牧养殖业作为新农村农民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应当在学习其他优秀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凸显区域特色,进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优秀的科研人员,以突出的效益,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畜牧养殖业的优质发展,从而让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作者:鲍鹏宇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第7篇

1农村养殖业现状

以蛟河市农村养殖业统计为例,市畜禽存栏量中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约占总量的70%左右,非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畜禽存栏量约占总量的30%左右。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产生畜禽粪便中,其中70%的畜禽粪便用作农家肥,剩余部分在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附近露天堆放;非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距离居民区较近,大量畜禽粪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随意堆放,有的甚至故意堆放在河流附近,随雨水排入河流;畜禽散放混养、人畜混居情况还没有解决好。这样使得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原理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特别是饲料中的氨基酸不平衡、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含量更高。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并且容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后,蚊蝇及其它昆虫大量孳生;粪便中因含有硫化氢、粪臭素(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和氨气等,臭气难闻,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扩散恶化环境,危害人畜的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果不能作适当处理,不仅会造成大量蚊虫孳生,而且还会成为传染源,造成疫病传播,直接危害畜禽生产和人体健康。

3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1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的畜牧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产生的粪尿可通过周围农田进行自然消化,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平衡体系。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户)迅速发展,养殖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畜禽粪尿等无害化处理出现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已经或随时会对人们生活和畜禽生产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畜禽粪便资源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农牧脱节,最终导致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种地者不利用农家肥料,畜禽粪便及废弃物没有土地来消纳,粪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综合利用,从而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3.3畜禽养殖场(户)标准化进程缓慢现在中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虽然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但仍处于标准化初级阶段,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还需完善,至今,畜禽所产生的粪便污水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着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安全。

4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4.1确定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4.1.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养殖业环境污染整治目标,以控制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排放量为主线,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畜牧业为方向,通过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等排泄物治理技术,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的又快又好和可持续发展。另外着力搞好宣传工作,形成人人行动起来,齐抓共管的局面。

4.1.2主要目标建立“禁养区”和“限养区”,并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停转迁,“限养区”内散养畜禽存栏削减20%,完成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2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新建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同时,为降低饲养密集地区畜禽散养户对环境的影响,市里应当成立一个畜禽粪便治理服务中心。

4.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4.2.1对策

第一,强化领导,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市里应成立农村畜禽粪便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督导乡镇街做好农村畜禽粪便治理工作。乡级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辖区的环境质量负总责。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市政府应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乡镇街政府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第二,增强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养殖合理治污理念。养殖业的发展与疫病防治是息息相关的,养殖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广大养殖户应该抓紧时机转变理念科学发展养殖业,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力推进养殖业的科学发展。畜禽粪便是污染源,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污染治理应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导方向,使之进入资源循环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而非传统的“达标排放”思路。结合实际,积极推行经济实用的堆肥技术工艺和高技术低成本的堆肥技术,对提高粪污治理效果至关重要。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技术,限制化肥使用量,从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的角度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措施。

第三,合理规划,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污染管理水平。全市各乡镇街要科学制定生态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整治禽畜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确定禽畜养殖规模,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要将农村的环境建设规划与禽畜养殖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划定宜养区、禁养区、限养区等,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养殖场粪污达标排放,实现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第四,加大力度,严厉打击不按规定进行科学规划整治的行为。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新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增进执法合力,加大督察督办力度,推进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着力解决好畜禽养殖业给养殖业与群众健康带来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执法从严,处罚从重”的原则,严查严管,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对地处禁养区内的禽畜养殖场要责令其限期搬迁。对未建禽畜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不能正常运转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禽畜养殖场,要提请政府进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停产治理或关闭。对未采取措施致使储存的禽畜废弃物渗漏、溢流、散发恶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

第五,加大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采用多种措施确保农村养殖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禽畜废水做到了零排放,对这样的排污达标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进行广泛推广,在蛟河市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第六,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念,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以此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引导农民改变养殖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养殖方式,加强对村民、养殖企业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展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追求环境权利的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4.2.2建议

4.2.2.1建立生态型养殖场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将畜禽粪尿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发酵处理,利用沼气回收能源,沼渣和沼液还田,从而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达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2实施达标排放对那些土地少、土地消纳量小,又不具备沼气设施的规模养殖场、户,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畜禽粪尿、废弃物、养殖场污水等实行达标排放。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检测力度,征收排污费。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不治理污染的,除征收排污费外,政府应责令其转产或停产。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户,必须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对未通过环保评估的,决不允许开工建设。

4.2.2.3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既涉及到社会公共卫生,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8篇

一、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国家对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收购,从根本上保护了种粮农户的利益,但对于养殖业,政府没有形成长效的保护机制,玉米、豆粕等用于养殖生产的原料和畜禽及其产品的价格时涨时跌,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养殖户还要承担生产过程中巨大的疫病风险等,养殖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特别是当饲料价格飞涨、畜禽产品价格下跌、畜禽病种增多的形势下,养殖户更是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

2、技术和观念落后

农村养殖业由于问题诸多,使得技术非常落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工饲养,机械化程度较低。但是发达国家却不同,例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养殖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养殖业机械化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高。其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养机械化,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

同时,在农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很多农户无法掌握市场行情,不能根据市场进行有效的改变,而往往根据经验进行饲养活动,使得很多养殖户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甚至有些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使得半途而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观念也很落后,有很多的观念需要养殖户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创新。同时,在农村的养殖户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很可能导致价格的下调,甚至是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

3、资金短缺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投资比较大,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一般养殖者单靠自己都很有难度;同时,规模养殖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虽竭尽全力予以资金扶持,但毕竟是少数。养殖户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金融部门贷款上,但据基层反映,近年来金融部门承诺了相当数量的养殖贷款,却很难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究其原因,一是存在以新贷偿还旧贷的现象;二是贷款门槛高,要求有不动产等作抵押,多数养殖户不符合当前设定的贷款条件;三是养殖贷款期限偏短,而养殖业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有的养殖户还没出售产品,金融部门已开始催还贷款,对推动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大。

二、处理农村养殖业问题的措施

1、加强市场保障体系建设

要建立保护养殖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像收购粮食一样,畜禽产品也要实行保护价收购,并适当调控饲料市价,保证养殖户利益。要大力发展或引进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并协调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养殖效益。要加强养殖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通过协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实现养殖户与市场有效对接,规避养殖市场风险。要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为养殖户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2、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实现区域规模经济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即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通过形成和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在发展农村养殖业中便不难实现区域规模经济,从而更大程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费用,减少养殖户的生产和出售成本。

3、资源的再使用

养殖户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另类“资源”。例如,在动物的养殖过程中,粪便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在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花卉或者大棚蔬菜业,也可以发展能源产业如沼气,从而变废为宝。畜禽粪便的厌气处理或制取沼气理论已经非常成熟,采用该种方式不仅部分解决了养殖企业的能源问题,又解决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

4、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

现代畜牧业是以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特点的养殖方式,这就要求养殖企业和农户在畜禽棚舍、水电路、饲料加工机械和防疫等基础设施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为此建议,一是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项目建设。参照近年国家采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的投入方式,向各地下达规模养殖项目建设任务及市县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场。二是整合多渠道资金。要将畜牧业、农业开发、以工代贩和扶贫等项目资金整合使用,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实现多重效益;三是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增加贷款数量,延长贷款期限,实行贷款贴息,切实解决养殖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四是统筹加大畜水、财政、土地、交通、电力等部门政策扶持力度,为发展规模养殖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9篇

1.1农技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先进技术推广乏力

当前,很多技术推广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偏少。因为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他们对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信息上的接受能力不够,进而造成科技含量在整个区域内的养殖业中都普遍不高,在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凭借经验来维持。

1.2存在着过剩的初级产品,较少的高附加值产品

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禽养殖生产,比较松散地联结在一起,固定的产销关系还没有合理建立起来,相对过剩的情况还经常出现在初级产品中;产品加工业同畜禽产业有着较低的集中度,精深加工落后,较短的链条,有着较少的高附加值产品,所以,导致比例不够协调的情况就会出现在投入和产出当中,存在着较差的经济效益。

1.3兽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尽管有很大的改变出现在了养殖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当中,但是,疾病控制不到位、监测畜牧产品不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不稳定等情况还大有存在,思想僵硬和知识老化的情况在乡镇兽医站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中也非常普遍。将新技术理念和技术方式在当前农村养殖业中进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将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在农村养殖业中推广,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养殖业有效发展。

2推广策略研究

2.1围绕“三化”推广和应用养殖科技

在推广和应用养殖技术时,需要按照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养殖产业化的模式进行。对当前的养殖配套技术进行应用,高效饲养畜禽技术、规范化集约饲养技术、防止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技术、培植优质饲草饲料技术。开发和试验要及时,将现阶段养殖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示范和推广出来。

2.2按照三步走实施农村养殖技术的推广

令农民能够亲眼看见养殖业中成效,要将科技示范点在乡镇中建立起来,将示范户在村中建立起来,以点带面,全面发展,让农民亲眼看见科技能够使他们致富。应该注意的是,要将实实在在的示范搞起来,不能只是表面工程,不能出现形式主义的情况;要让实惠使农民真正的获取,无利不起早是经常听见的,农民朋友们非常现实,要将农村养殖技术被农民们所接受和认可,就要使农民朋友们切实的感受到带给他们的实惠。对于科技的甜头要让农民朋友们真正地尝到,在推广科技时,要依据本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对于那些能够有效惠泽农民的技术项目上进行选择。能够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特色产业开发出来;将产业化格局能够有效的、快速的构建起来,令农民朋友们一同向着致富的道路上前进;要使技术能被农民自身所掌握,当农民需求养殖技术的时候,涉农部门将技术要畅通及时地送上门去,能够使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被农民朋友们所掌握,有效地将技术向着当前的生产力中转化。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对于技术上广大农民都非常的渴求,也希望利用技术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但是,因为本身条件的制约,对于有关的技术上不可能立刻掌握。这样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耐心,一定要向村组深入,向饲养场中迈进,为农民手把手地传授,并且一定要全面,不能走形式。

2.3依靠养殖用户进行技术推广

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够推动畜牧养殖业更好的发展,对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上一定要大力的普及。在推广畜牧技术的时候,同养殖用户的市场观念和素质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培训、示范、试验、会议和宣传等方法上经常进行使用,应该说有着共同的效果和特点存在这些方法中。但是,养殖用户的工作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只有技术真正被农民所认可了,真正发挥出了效果,才能够有效推广和应用畜牧技术。只有将养殖用户的素质提升了上来,涵盖转变观念、掌握养殖配套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提高认识,使农民对于先进的技术上能够自觉地去接受,这样才可以将问题的关键把握住,将特色的畜牧产业发展起来。这样不但能够使农民掌握了真正的技术,对于技术的推广也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3结语

第10篇

近年来,在全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指引下,陵川县的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养殖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解决群众温饱、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____x村在发展养殖业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有了长足发展。

针对____x村养殖业情况,我积极进行了走访,采取调查问卷、入户询问的形式,对养殖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____x地处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现有耕地819亩、土地储量充足,气候适宜,水土保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

适宜饲养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马、骡子、毛驴、猪、山羊、绵羊、土鸡等。

(二)具有富余的劳动力

____x有91户农户,农民24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6人,除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具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且熟悉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

(三)有发展养殖业适宜的场所和廉价的原料

由于____x林地较多,土地以山地为主,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可以发展养殖业,具有很好的天然牧场。发展养殖场,租用山地比平地相对而言要廉价。同时,村上的农户几乎家家都种植蔬菜、粮食作物,玉米秸秆、蔬菜叶都是很好却又十分廉价的饲料原材料,只要稍作加工就可用于养殖业的发展。

(四)养殖业发展已初露势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顺应市场需求,____x村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除发展种植业外,很多农户开始养鸡、养羊、养牛、养猪,从以前的自给自足逐步发展到出售获益。初具规模的10余养殖户存栏可以达到100只(头),具有一定养殖基础。

(一)缺乏上下突出抓好养殖业发展的共识

养殖业作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力强,贡献率高。但养殖业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明显。特别是基层农业部门在发展畜牧养殖业上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二)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养殖整体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基地。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连接上缺乏有效对接,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上差距较大。同时,畜禽产品以原始产品出售,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当前____x养殖业发展的主流。

(三)对畜牧养殖业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养殖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养殖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在一些养殖领域初具规模,饲养量、交易量较大,但____x村所在的____x镇乃至全县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的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大多数养殖户只能东奔西走找市场,零敲碎打搞交易。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法得到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养殖户普遍存在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信贷难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动物防疫工作仍还没有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人、畜、禽共住现象普遍

在____x的养殖户中,管理不够规范,饲养缺乏科学性。对畜禽防疫不够重视,没有严格的保健程序、医疗程序和防疫程序,防疫措施不到位。分散在村上的养殖专业户,大都家庭养殖,人、畜、禽共住,除进行简单的消毒外,出入圈舍时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人、畜、禽直接接触频繁,加之缺乏防疫知识,疫情隐患很大。同时,养殖户对免费的防疫疫苗有疑义,使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造成防疫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把加快养殖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要进一步提高养殖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增强发展养殖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动和鼓励全社会畜牧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要加强对农村畜牧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逐步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业主突出、优势明显、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养殖基地。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给予畜牧养殖适当的倾斜和扶持。各相关部门要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排除一切干扰。

(二)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发展养殖小区,实施示范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服务”的原则,创建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小区。二是要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农户可以有效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作物副产品,使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三是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交易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组织成立“养殖协会”,降低广大养殖户经营风险。进一步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要注重畜禽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畜禽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努力创造名牌产品,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三)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要切实加大路、水、电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畜牧养殖业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省、市、县对农业项目倾斜的有利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畜牧养殖业发展来布局,整合各类项目优势,采取项目捆绑,集中投资的办法,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合作社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五是要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对畜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并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导,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畜牧养殖业。

(四)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行业协会,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如采取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快对本镇畜禽的改良提高。二是兴办一批养殖示范区。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

(五)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防治”的原则,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加大防疫工作力度。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防疫人员包村,防疫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机制,使全社区动物防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一点、向上级业务部门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必要的防疫器械和药品,充分发挥乡站的作用,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第11篇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污染

中图分类号:S81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增加,在解决了畜禽产品供给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全国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量占当年各类污染源排放COD总量的41.87%[1]。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除控制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还将畜禽养殖业废水污染物纳入总量减排指标。经过“十一五”污染减排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效果明显,但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工程减排潜力空间收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减排已成为“十二五”减排工作的新突破口。在合理发展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的同时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治理,是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当前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的现状与问题

畜禽养殖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农村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

1.1粪便污染。由于以往农村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因此,可以认为,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又一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2水质污染。畜禽养殖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养殖密度较大的镇、村,由于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污水随河、沟、渠流动,渗入地下,给附近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1.3大气污染。畜禽粪便产生大量的NH3―N(氨氮)、H2S(硫化氢)、粪臭素、CH4(甲烷)、CO2(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导致动物应激,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紧靠公路、村庄设置的鸡粪晾晒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老百姓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2、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成因

2.1畜禽养殖场(户)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农村现有畜禽养殖场(户)基本是在农户自己或养殖公司的指导下建设而成的,大部分是依河两岸的溪流河沟而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随意性扩张、布局散乱,甚至与居民区穿插布局,就近养殖,就近居住的现象。污染处理设施未建设或不完善即投入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直接通过溪流河沟汇入流域中,不仅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安全。

2.2农牧脱节,粪便综合利用率低。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制约,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户)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即使有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也因面积不足,而无法全部进行消纳处理,造成较严重的农牧脱节现象。多数养殖场(户)为降低成本,将养殖场地选择在交通便利,离村庄、公路较近的地方,进一步加剧了农牧脱节,粪便资源未有效综合利用。

3、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加强畜禽养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引导畜禽养殖场(户)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和消除,也促使从事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3.2加大生态养殖技术普及力度。如通过推广微生物添加剂的方法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含氮物的排放;通过运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发展生物发酵床养殖、应用“干湿粪分离”、雨水与污水分流等技术减少污物排放;通过“污物多级沉淀、厌氧发酵”等实现污物达标排放[2]。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3坚持科学选址做到合理布局。在对畜禽养殖业进行规划时,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养殖场应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远离主要河流上下游干支流,远离村庄集中饮用水源地,远离村民居住区[3]。对禁养区内已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搬迁或关闭。

3.4实行畜禽养殖行业“准入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畜禽养殖栏舍建设、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的推广运用奖励力度较大,提升了标准化养殖水平,但是离全面实现达标排放还有一定的距离,养殖污染依然存在。必须加大对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环境监察力度,依法治污,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综合治理。同时对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通过畜牧、土地、环保等部门的严格审批,逐步实现养殖行业“准入制”,从而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4、结语

总之,我们要认清及意识到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特别是在水污染等方面,我们相信:落实以上的一系列措施,不仅能解决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减排问题,并且能更好的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宇,归显扬.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第12篇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 防治

一、畜禽养殖业对水体的影响

随着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日趋规模化发展,使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迅速增加,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已经出现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2010年2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告》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畜禽养殖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不容乐观,治理整顿迫在眉睫。由于目前大多数养殖场离水源很近,对水体的影响更加直接。很多养殖场都建在河岸、水塘边,部分养殖场虽建有化粪池、沉淀池,但大多数是简单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污水从化粪池直接排入河流的现象极为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水质:一是畜禽用水所致的污水直接排放;二是雨水冲刷推放的废物导致的污染物流失。[1]畜禽养殖排放大量的氮、磷会加速水体的营养化,并富集各种微生物、有毒物质及致癌物质。不仅给当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危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和辖区内主要河流的水质安全。

随着广东省畜禽养殖业从附属产业逐步跃升为独立的产业,形成了以猪为主,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但由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滞后,沿海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量和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增长,造成水环境污染和农村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畜禽养殖废水中CODcr就已占到全省废水CODcr排放总量的9.6%,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

二、畜禽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工作,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议事日程,虽然近年我国在立法上做了许多工作,但相对于越来越严重畜禽养殖污染而言,立法显然还是滞后的。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污染措施和配套管理跟不上

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立法中,仅有《畜牧法》对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作了少量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5月公布实施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虽然对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作了少量规定,但其法律效力不够。该《办法》规范、调整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即常年存栏量生猪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和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在此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或放养养殖不在《办法》调整范围内,小型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在国家法规上存在盲点。

例如,广东省畜禽养殖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按照目前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广东省许多养殖场不能涵盖其中,导致仅52.6%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能得到控制。按照国家标准,广东仅有约55%的蛋鸡规模养殖、48%的肉鸭规模养殖、30%的肉鸡规模养殖可以纳入到标准控制范围,而肉牛规模养殖只有1.47%属于控制范围。

(二)销纳空间不足,治理效果欠佳

多数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多建在大、中城市近郊,废物排放量大且集中,城郊无足够土地销纳,加上农牧分离,种植严重脱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已基本没有合适的土地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三)畜禽养殖污染意识淡薄

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广大农民及养殖户普遍存在意识不强,知识缺乏现象。传统养殖习俗、规模养殖企业环境治理设施的缺乏、村民环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淡薄,使得农村地区畜禽粪便和废水随意排放。加于当前畜禽业正处于微利时期,而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需要相当多的投资,农民和畜禽经营者难于承受。[3]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及气候条件丰富,区域性特征明显。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大,加之各地畜禽养殖业发展情况、饲养规模、环境状况不同,现有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范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但是小型养殖场、养殖户却为数不少。因此,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养殖业管理办法和措施,从而细化法律法规。

(一)从严格环境法规入手,加大监管力度

2009年8月广东省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管理范围,体现了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尤其是对珠三角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严于国家及广东省其它地区的排放标准。从而使清洁生产工艺得到推广,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减少养殖业污染物排放。主要措施表现为: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控畜禽排污总量,实行严格的畜禽养殖环评审批制度。

对畜禽养殖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其布局、污染途径、影响范围进行科学评价,环保部门严把审批关,加大项目审批监管力度,在合理调整区域环境容量和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及规模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禁止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地建设畜禽养殖场。凡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合理规划布局,办理有关环评审批手续,从源头上规范养殖业的发展,控制畜禽养殖环境。

二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

县、乡(镇)人民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责,对违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对有较大影响的环境违法案件,在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公开暴光,对不能达标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挂牌督办、限期治理。

三是建立常态的环境监测和动态监察机制。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成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中心,赋予相应的执法管理职能,将畜禽规范化养殖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源头防控,规定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未办理环保手续或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养殖户,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和处罚。

(二)运用环境经济手段治理畜禽污染

许多国家不仅运用法律手段,而且还运用补贴、税收、押金退还、环境债务、排污许可交易等经济手段防治畜禽污染。在西方国家有很多成功实践经验。如日本在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中,拨出一定的额度来防治畜禽粪便污染。英国和丹麦为使粪肥能安全地储存越冬,分别承担农民建造储粪设施费用的50%和40%。荷兰为促进过剩粪肥运往缺肥区,对距离100公里以上和50公里以上的给予运输补贴。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匮乏,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还远大于对环境需求,养殖业还是一个弱质产业,存在执法难问题。因此,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中,应鼓励采用环境经济手段。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诉求,以经济杠杆强制推进治污。实行谁排污谁付费、少排污少付费、不排污不付费还有奖励。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效益。这就在客观上促使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尽快实现达标排放。

实施“以奖代补”,通过高额奖金引导企业治污。收来的排污费反过来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企业治污效果越好,奖金越多;治污行动越快,奖励越高,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业主治污减排的积极性。对污染量少,难于监测的可以照饲料量征收少量的畜禽养殖税。

(三)加强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村组干部、养殖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强化生态农业建设,提高畜禽养殖场环保意识,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改变农户用肥习惯。二是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企业、重点养殖大户的污染防治培训,帮助建设和完善相关污染防治工程,传授生态养殖、科学养殖的新兴实用技术。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营造全社会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防控的浓厚氛围。[4]

参考文献:

[1]钱易,陈吉宁.农村环境污染的系统分析和综合治理[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P73.

[2] 邓惠玲.养殖业发展模式正在重塑[N].中国环境报,2010-5-31(5).

第13篇

[关键词] 农村养殖疫病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88-02

养殖业是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分,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养殖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但与此同时,农村养殖疫病疫情也呈多发势头,给广大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农村养殖疫病防治工作,减少疫情扩散,对于保证农村养殖业稳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防治农村养殖疫病谈一点浅显思考。

一、农村养殖疫病呈多发势头的原因

农村养殖疫病多发受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原因不一而足,但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防疫的基础条件不合格

主要体现为几方面:一是动物防疫设施不全。农村进行养殖时存在大部分养殖户在养殖时没有建立隔离舍,还有没有健全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在疫情防治时存在乱丢乱弃发病致死动物的尸体,使鼠类或犬科动物能进行叼食,致使疫情出现扩散现象。还有的农户对无害化处理的意识淡薄,对发病致死的动物采用自己吃掉或卖给饭店。二是专职防疫人员缺乏,统一的防疫制度不健全。在农村受条件限制,很少有专职的疫病防疫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疫病防疫的主要组建人员是饲料厂技术人员、药店技术服务人员或村级防疫员。村级的疫病防治人员存在业务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政治意识,对大面积疫病的发生缺乏防范意识等,致使进行免疫后仍然出现疫病。在进行免疫管理时没有指定科学的统一的公共制度,只是进行自觉的防疫管理。三是选址、布局、建筑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在农村因为经济条件制约着养殖业的建筑条件。现阶段,农村进行养殖的圈舍主要采取房屋的前层空地采用砖或石头建筑而成。缺乏整体的规划,无净道、污道分开概念。圈舍低矮、光线不足、舍内存在通风不畅、舍内的环境湿度偏大、养殖过密、养殖用水不洁等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导致畜禽机体在日常生长中长期处在应激状态,致使其免疫能力降低。许多养殖户相隔太近,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2.饲养管理形式粗放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畜禽的习惯,但缺乏生产商品畜禽意识,主要以获得大量的肉类自食和有机肥为目的,数量较小。饲养管理粗放,多日龄、多批次混养情况较为普遍,没有实行以栋(栏)为单位全进全出。

3.消毒意识淡薄,消毒方法不规范

农村养殖户对消毒作用的认识非常的匮乏,有的养殖户知道进行消毒的重要性,但只注重进行舍内环境消毒经常忽视养殖圈舍的环境消毒,在进行消毒时重化学消毒而忽视物理消毒的作用。消毒药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例如生石灰进行消毒时在干燥的地面直接进行使用,没有稀释成熟石灰。还有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如进行消毒威等酸性消毒药消毒后,又采用生石灰等碱性消毒药进行消毒,从而降低了消毒效果;消毒药物单一,致使某些病菌长期不能被杀灭,消毒效果差;缺乏带畜消毒制度。在疫病发生后没有及时的实施紧急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仅仅是使用药物等进行控制。

4.防疫意识缺乏,防疫物质选用、保存、运输各个环节不符合要求

农村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养殖户缺乏对养殖业高风险的认识,“三重三轻三无”的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主要是注重治疗轻视防疫,注重免疫轻视消毒,注重饲养轻视管理,无防疫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意识,无引种隔离检疫意识,无动物防疫意识。同时在选择疫苗时,只注重本病的预防效果,不管其是否具有副作用。农村居住分散,疫苗在进行运输时保管条件不能保证在规定的要求,导致出现疫苗在保质期内,已经失效。

5.防治措施不到位

一是隔离制度不科学完善,存在频繁的人员、车辆、动物流动,常会出现病原带入的现象,导致出现传染。引种隔离制度不全面,在进行引种后没有进行隔离直接进行合群饲养,导致疫情常有发生。二是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病死畜乱丢乱扔,未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严重。

6.诊断治疗中引发的问题较多

一是诊断、治疗方面原因:有的养殖户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管药物能否混合使用;有的养殖户总想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快速治病的目的,认为剂量越大越好;有的养殖户在畜禽发病后,便使用速效药物或抗菌药物。二是药物使用方面原因。滥用化学合成药物和抗生素,一方面由于添加药物剂量过多而导致畜禽中毒。常见的中毒药物有喹乙醇、磺胺类药物、痢特灵等。另一方面造成不断出现抗药菌株,破坏了畜禽正常的菌群平衡,产生耐药性。

7.免疫不到位

免疫方法上,一是疫苗质量不合格;二是免疫程序不合理,一些养殖户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免疫;三是饮水免疫不当,采用含氯过高的自来水,导致疫苗效力下降;四是方法有误,如刺种、点眼、滴鼻免疫时,稀释的浓度过大导致接种剂量不足,或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同时,免疫病种不全、程序不规范。农村防疫中的免疫程序免疫效价低。免疫程序制定后不严格执行,往往只在春秋两季进行大面积免疫工作。偏重饮水免疫,免疫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此外,不少养殖户使用未充分致弱的活疫苗,会使母猪繁殖产生障碍,出现木乃伊胎儿、死胎、产弱仔及流产。

二、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对策

基于以上对农村养殖疫病多发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好农村养殖疫病的防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在强化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在农村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养殖户动物防疫法律意识,加强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合作,实现依法治疫。适当介绍养殖业的风险性,提高养殖户的风险意识。大力推广养殖特别是疫病防治技术,做好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农村养殖户防疫意识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养殖户确立正确的防治方针,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搞好预防接种、饲养管理、防疫卫生、检疫监督、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三是要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强机体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加强饲养管理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和预防疫病措施。畜禽实行全进全出,供给清洁饮水,保证营养需要,注意增强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

四是要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

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培训班等各类形式,逐步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五是要落实好卫生、消毒、免疫、隔离等各个方面的防治措施

养殖户要经常清除舍内污水、粪便、污物等,定期搞好舍外环境卫生。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并形成制度,每批空舍后应对圈舍内外进行彻底冲洗后再喷洒消毒药。在进行饲养下一批畜禽需要经过一段合理的空舍时间,且在畜禽进入前需要对空舍再次进行消毒,同时需要不断更换消毒药,使用不同的类型。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采购单位进行采购要按规定要求对所购的防疫物品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每个村防疫室应该配有一个冷藏设备,彻底杜绝发生无效疫苗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定康,李有智,吴建平. 浅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J]. 畜禽业,2009,08:60-63.

第14篇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业;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96-01

前言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环境的卫生状况,引进的品种好坏,动物的营养是否到位,饲养管理是否合理,预防的疫病水平高低以及畜牧业产品是否安全等等。以上多项任务方面如果有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漏洞,对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堪忧的,所以对于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产品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要着重强调以及关注。

一、山阳县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概述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毗邻,北与商州区接壤。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第一,陕西第六。境内森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气候湿润,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经济支柱,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黄姜、栗子、莲菜、魔芋等。畜禽饲养业主要是牛、羊猪、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铁、金、银、铅、锌、钒等49余种,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2―14℃,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很大。大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阳旱涝灾害频繁,冬春容易发生干旱、低温雪灾,夏秋多暴雨,连阴雨。

二、农村畜牧养殖业在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1.引进的品种质量不过关,严重限制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畜禽品种的引进工作决定了畜牧业养殖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对于一些基层的养猪场来说,其引进的畜禽良种操作过程中非常不科学规范。而种猪的质量决定了猪群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而有部分养殖户为了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就到周围一些不正规的地方购买畜禽种,造成了畜禽的品种很劣质。还有部分养殖主从一些小商小贩的手中购买畜禽种,不仅存在卫生不过关的问题,而且会存在许多的疫病。举例来说,养鸡场的场主,在购买回鸡苗后,会发现鸡的成活率不高,而且很容易患病,死亡率也比较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概率,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 动物饲养的营养不高,比较单一

养殖场主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多花钱去购买更多营养丰富,并且适合商品畜禽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得的饲料。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非常不注重动物的营养搭配,手边有吃的就喂给动物吃,完全不考虑营养。举例来说,在陕南地区,一般的农户家里,小麦和玉米通常都是作为动物的主要喂养饲料,养殖户只是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作为食源,完全没有考虑到要加入一些富有营养的饲料。饲料的单一以及普遍缺少营养等状况存在的比较多,从而导致了整个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不够强大,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相关疾病的发生。

3. 养殖环境不佳,管理观念落后

一个好的养殖环境,能够实现科学养畜禽的基本保证。然而商品畜禽的养殖结构比较简单,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布局,导致了许多的养殖场冬季寒冷而夏季酷热。举例来说,对于养鸡场而言,产蛋期的母鸡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温度以及光照,会严重影响到产蛋量。一旦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导致鸡患病。由于养殖场的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以及保守,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管理理念,没有因地制宜的量身定制,只是一味的效仿别的养殖场,那么终将导致畜禽的商品率低下,生产效率也逐渐低下。

4. 疾病的防控不全面,免疫制度不佳

养殖场的畜禽安全问题是一大主要面临的问题,动物的防疫病工作也比较复杂繁重,对于基层畜牧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关,因为大部分的养殖场在技术以及资金方面受到限制,再加上免疫的制度也不完善,在免疫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因此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导致养殖场的经济丧失。

三、农村畜牧养殖业的解决办法

1.严格把好畜禽的良种关

为了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主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且积极的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对其选种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并且辅以科学的操作手段;第二,引进的品种需要从非疫区引进,对其进行严密的检查,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看是否发生过疫病的情况;第三,可以聘请有专业知识或者经验丰富的养殖场主或者相关的动物专家对其进行仔细的把关,在引进相关动物品种后,对其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

2. 培养创新的管理理念

养殖场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库,学会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陈规,转变创新的管理观念,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让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能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3.完善好防疫病的制度

第一,乡镇的防疫部门要做好畜牧养殖区的防疫工作,要进行疫病防疫知识的宣传,通过讲解疫病的危害,让养殖户从内心深处重视防疫工作,掌握预防疫病的方法;第二,对畜牧养殖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检查消毒情况和疫病防疫情况,确保畜牧养殖区的卫生状况良好;第三,对牲畜的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督促每个养殖户不但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而且要严格按照程序化为牲畜接种疫苗,从而提高整个小区牲畜的免疫力,做到对疫病的有力防范。

4.通过循环经济链和生产链,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是建沼气池。将小区内的畜禽粪便统一集中后与水混合,经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大量的沼气,可供养殖户照明、取暖、煮饭、发电等。二是采用好氧生物堆积处理技术,减少污染。此法是将畜禽粪便单独或与其他填充物混合堆积,使其发酵后作为农用。三是实行粪尿分离,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各户将粪便送到专门的粪便处理场。处理场可用太阳能和风蒸发粪中的水份,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供为农用。

5.因地制宜,创新养殖模式

近年来,陕南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多措并举,积极扶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形成了略阳乌鸡,留坝大鲵,城固中药材,宁陕鳟鱼、汉滨肉羊、平利泥鳅等特色种养殖示范园,东北的梅花鹿在商洛安家落户,汉中佛坪成为鲟鱼养殖基地,汉中洋县地栽黑木耳种植,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陕南地区要根据自身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积极创新养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

四、结束语

农村畜牧养殖业在管理工作方面对于农村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高低。因此,加强对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措施的提高,能够保证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前进以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良、经营制度的不断革新,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禽畜养殖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这就使得其发展理念开始显得更为开放、运作模式也更趋多元,并为新型运营的引入与适配创造了积极条件。其中,由于具备投资成本较少、经营难度较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价值,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迅速在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之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与规模化应用。[1](P42)而通过对农村禽畜养殖业进行循环经济化改良,则可以有效清除各类禽畜的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加快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的形成,这就提升了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清洁性,降低了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并强化了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就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引入并运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现状而言,民众的生产、生活意识还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大多有所不足;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也尚未凸显;同时,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2](P14)此外,激励与扶持机制的跟进也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进程。所以,如何促使民众接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循环环保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并持续进行生产技术升级、经营制度改革,优化禽畜养殖产业的运作结构,也成为实现农村禽畜养殖业低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循环经济是农村禽畜养殖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需要

(一)清除禽畜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清洁性

农村草料资源储量丰富,闲置场地较多,又有富余的劳力人口,对于禽畜养殖业这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由于以鸡、鸭、鹅、猪、羊、兔、狗等各种活动量大、排泄量大的禽畜动物作为饲养与经营对象,所以,如何高效并妥善地处理大量的粪便、边角料、饲料等废弃物,节约时间、财力等加快生产、经营进度与效率,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禽畜养殖业有序运转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农村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9亿吨,其中由于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则达到1.25亿吨,占比为11.4%,较同期增长了1.3%。而当前农村卫生管理意识又比较单薄,在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上,普遍都是采取就地倾倒、掩埋、燃烧等传统方式,对于本地的水源、土地、空气等均产生了明显的污染与破坏。而目前我国被污染的农业用地也超过0.27亿亩。通过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可以改变原有的较为粗放的废料处理方式,将各类禽畜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能源转化,使得粪便、废水、皮毛、残余饲料等废料都能够得到集中利用,借助沼气储存、蒸馏热能转化、光合照明等技术转化途径进行清洁化清除与再利用,而产生的原料废渣又可以直接当做花肥使用。不必将禽畜的各类废弃物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自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水、粪便等污染物。[3](P69)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使得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生产环境更为整洁,而对应的,也能够促使养殖经营者自发进行周边环境的维护。

(二)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降低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意识比较粗放,对于粪便、剩余饲料、多余的木质与草料等边角料、皮毛等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的认知,也普遍都停留在燃烧成肥、垃圾售卖等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农村也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废料低污染处理技术、建立了大型的废料处理中心,使得养殖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观念有所改善,对于禽畜废弃物与饲料边角料的处理也更为科学,譬如其会自发采用无烟燃烧、利用封闭发酵池等进行集中处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然而并未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也没能降低能源消耗与成本支出。如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每年被集中进行密闭燃烧的养殖废弃物,如动物粪-78-便、残肢、病体就超过了0.3亿吨。被大规模压缩、填埋的各类生产边角料与剩余饲料则达到0.15亿吨。未被及时处理、搁置空地自行腐化的废料则有0.2亿吨。每年处理以上废弃物的费用也超过了200万元。[4](P89)而借助沼气发电、沼液杀毒、沼渣施肥、光伏照明等循环经济运作方式,则可以将动物粪便、草垫与木质围栏边角料等多种废弃物之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提取、输送以及再加工,为禽畜的饲养、宰杀以及初级加工等生产流程提供必要的燃烧、取暖、照明等能源,而剩余的废水则可以被蒸馏、透析为可以直接用于果蔬、谷物灌溉的农业用水。同时,借助除湿、烘干、焙烤、碾碎等机械处理手段,又可以将各类禽畜的粪便、皮毛、残肢等加工成为肥料或饲料,分离、归类边角料与剩余饲料之中的纤维物,制作成为清扫饲养车间的地垫、扫把。这就充分实现了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通过供给结构调整,降低了对于煤炭、瓦斯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进一步节省了各项经营支出。[5](P22)

(三)形成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强化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

由于能够较为快速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可以顺势带动周边地区餐饮农家乐、冷藏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禽畜养殖业一直都在乡村的农业经营体系之中,占据了较为突出的比例。而无论是家庭自给式经营,还是中小型企业化运作,其生产、经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大多采取了燃煤、直接供电等能量供给形式,利用高功率电动机械进行禽畜的宰杀与初级加工,这就消耗了大量的煤、电、天然气等能源。加之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又没有得到统一规范与管控,所以,导致禽畜养殖产业一直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失调运作阶段。而随着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在农村禽畜养殖产业之中的深入应用,则可以分别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流程等多方面,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对鸡、鸭、鹅、猪、牛、羊等各类禽畜的废弃物实现低能耗再开发、可循环再利用以及零排放生态化的立体化运营,依托禽畜排泄物沼气发电替代传统能源、饲料废渣多次转化有机肥料取代化肥、推广高温机械化宰杀与清洁加工,形成更为低碳、高效、再回收、可持续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以此来逐步推动养殖产业朝向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转型,从而不断增强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反馈机动性以及产品竞争力。

二、阻碍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因素

(一)民众生产、生活意识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不足

在当下的广大农村,分散化、自给式的家庭经营占据了禽畜养殖产业的主体地位。而尽管也有一些养殖户扩大了生产厂房、增加了养殖管理员。不过,出于成本投入与经营维护考虑,其并没有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电动机械生产设备,而是普遍采取传统的人力饲养方式进行生产与经营[6](P102),生产车间也多以自家空置场地为主。对于禽畜废弃物的处理,大都是就地倾倒、直接燃烧或掩埋。而为了方便管理,不少养殖户也没有将生产区与日常起居区进行分离,导致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度大大降低。这种规模化不足、规范性缺失的运作模式,就使得其生产、经营显得更为粗放与落后。而由于自身发展观念比较保守,信息获取渠道又比较单一,不少民众也都不愿意主动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即使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与模仿,却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置新式生产设备,培养饲养员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而是,这就使得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辅助效用大打折扣。

(二)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尚未凸显

在地方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之下,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农村,率先开始了在禽畜养殖产业之中,引入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不过考虑到新型运作模式的潜在风险性,加之又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少养殖户都仅仅进行了生产设备更新,淘汰了过去较为粗放、效率低下的人力作业。而在沼气、沼液、沼渣的清洁处理与循环利用上,又因为资金限制,也仅仅引入了用于废弃物粉碎、压缩以及烘干的初级技术设备,难以对禽畜废弃物进行更为高级的营养物质分离、提取、成肥以及再加工。而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应用,也逐步降低了经营支出,养殖户也希求通过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农副产品,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囿于技术层面的缺陷,其所推出的农副产品又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品质感以及所宣传的生态营养价值,难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所以,实际收效也普遍不如预期。这也抑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热情。

(三)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禽畜养殖户都未能合理考量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本地市场发展前景,不加选择地引入了大量所谓的循环经济生产技术、设备以及经营模式,其中不乏一些宣传噱头大于实际效用的伪科学与劣质产品。而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农村禽畜养殖户又普遍采用了快生产、高产出、粗加工、快投放的经营方式,很少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去检测所输出的农副产品的清洁度、品质,并私自进行产品调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由于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单一观念没有得到扭转,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并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去专门扶持本地禽畜养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仅仅都只是建立了简单的下乡宣传机制,缺少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反馈等关键流程,这也使得禽畜养殖难以有效借助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去提高自身的综合营收与社会效益。

(四)激励与扶持机制跟进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与采矿、冶金、化工等农村传统重工业相比,禽畜养殖产业所产生的营收、税收以及就业拉动效应相对较小。在政绩至上的发展观念的误导之下,自然也很难得到农村地方政府的重视。而随着经济下行对于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迅速显现,加之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任务,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宣传与推广。然而在中小额专项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市场管控等具体的优惠与扶持手段的制定与执行上,却又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让禽畜养殖经营者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增加家庭收入、提升营收效益等的现实益处,当然也无法有效吸引其去了解、应用并投资这一新型经营模式。[7](P18)

三、推动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营的措施

(一)多样宣传循环经济多重价值,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

一方面,需要建立专职化的宣传小组,有步骤、分地区地进行禽畜养殖循环经济的生产、运作理念与模式的简述与普及,阐述科学、健康、清洁、可循环的消费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应当召集相关的养殖经营者,观看各类基于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生活的影视资料片,由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回复、解疑,以此引导养殖户、民众进行环保化、清洁化以及集约化的产业转型,逐步引入更为先进、低耗能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此逐步淘汰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8](P185)

(二)加强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对于民众的指导、培训

要加强对于新式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的引入,采取全面推介、独立运作以及循序渐进的操作方式,在保持既有的禽畜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不变的基础之上,单独创建厂房、配备人员进行独立运营,与原有的生产产区形成彼此比照。然后再逐步对原有的生产、营销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技术的分步更新。此外,也应当细化对于养殖经营者学习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规范培训,同步展开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讲授与锻炼,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长期指导、帮扶。[9](P139)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功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监督考核与处罚公示

应当由农村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品鉴会等形式,商讨禽畜养殖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开发、统筹以及管理的方针与规则,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同时,要引入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监督、监测、上报交互结合的方式,集中查处、公示一些典型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当行为,并实行末位淘汰、量化考核以及公示通报等制度,规范引导养殖经营者进行正确经营与竞争。

(四)增加专项优惠、扶持手段,鼓励农户、中小企业形成低碳化合作运营产业链

一是需要完善各类优惠、回馈活动的管理机制,采取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等形式,重点吸引个体养殖户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二是应当建立政府、养殖户以及企业三方协作机制,启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孵化,进行生态养殖技术革新、管理制度优化,并细化养殖户与企业之间自助交流、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共享等,增强产品创新研发与投放,进一步普及低碳经营理念与手段,推动集约型、高效化运作模式的形成。[10](P64)

参考文献

[1]刘春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15(09):42-44.

[2]钟晓青,刘华.从“治”到“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的循环经济模式[J].再生资源研究,2007(01):14-20.

[3]付红丹.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污染防治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69-71.

[4]杨英法.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市场,2008(31):88-91.

[5]董淑阁.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6):22-24.

[6]李冰冰,肖波,宋灿辉.武汉东西湖区养殖场固废循环经济工程技术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7(05):102-105+109.

[7]王凌.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路径创新需求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9):18-19.

[8]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05):183-186.

[9]张素勤.绿色消费理念对农产品经营优化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