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科学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科学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使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的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切实、重要的课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也做了一些尝试,现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来优化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1 提出“学案”的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突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加强能力培养,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能不能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让他们明白这节课要写出什么?记住什么?认识什么?区别什么?列举什么?解释什么?……使得该记住的,该理解的,该学会的,运用的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清楚,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这个“练习”就是学生上课时用的学习方案,简称为“学案”。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编成“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教师把经过认真制定的教学目标以练习形式展示给学生,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学案”的编写

2.1 分析掌握教学目标是编写“学案”的首要工作

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课本,而《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终极目标或中程目标,所以首先要分化为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往往是以母目标与子目标的形式结为一组,母目标一般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者一个课题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里以第六册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学案”的编写过程。分化具体教学子目标如下:

(1)了解消化系统,具体教学子目标包括:①能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②能区别不同消化道;③能区别不同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

(2)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①能说出糖类,蛋白质,脂肪在什么部位由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分解?能记住它们的分解终产物;②能区别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消化液的相同和不同点;③能归纳消化的主要特点;④能区别胃、小肠、大肠吸收不同物质;⑤能记住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⑥能归纳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然后根据以上具体教学子目标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编写,如根据第一个母目标分化的子目标,教师编成的练习图1:

2.2 成功设计“案图”是编写“学案”的重要环节

每堂课前,教师要努力挖掘这节课中能有效地把学生顺利引入课堂情境的问题,然后将问题以漫画形式安排在学案的开头。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能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案图”除了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作用之外,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作用。如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中,教师设计的是一个正在吃蛋和面的男孩。男孩吃面时提出问题:“这蛋和面有哪些营养?它被人吃进后怎样消化和吸收呢?”这里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前一个问题,复习上节课《人体的营养》知识并引出新课。

2.3 进行检验修正是编写“学案”的完善过程

编写练习时,教师对练习的目的、期望结果、实施方式、完成时间等作必要的预测,练习后作反馈、评价。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对练习进行及时修正,以便积累经验,有利于以后联系教学实际,对学案进行检验修正,有利于以后教学。

3 “学案”的运用

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多种多样,下面以讲授课和实验探索课中“学案”的运用为例说明:

(1)讲授课中“学案”的使用比较简单易行,一般可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精讲即练”。即:教师讲授了知识点后马上让学生通过“学案”练习落实知识点(子目标),巩固课堂知识。另一种方式是自学反馈,就是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让学生根据学案练习(教学子目标)的要求去看书,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方式中,要引进竟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快速答题的习惯。

(2)实验探索课的“学案”运用分四步进行,以第三册《水的密度》一节为例。

第一步:教师利用“案图”提出探索目标,学生明确探索目标。本节学案的案图是古希腊国王拿王冠问阿基米德:“这王冠是不是纯金的?”教师利用案图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无从入手。于是教师讲了阿基米德测金冠密度的故事。通过案图和故事,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学目标是“密度”,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学案,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起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探索目标,从而获得知识。教师准备了体积不同的两块铁和两块木块,其中有一块铁块和木块体积相同。“学案”上教师设计了表格(表1)和问题: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然后,教师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以上铁块和木块的体积和质量,叫学生填在表里,并算出质量/体积。再让他们根据数据讨论表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步:教师引导结论,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学案”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索接近一般规律,但还不能概括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规律。如学生通过上面的讨论可得出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体积不变。这时再引导,不仅铁、木如此,任何物质只要是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之比都是相同的,这一特性用“密度”表示。这样,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一般规律上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飞跃到理性,然后通过“学案”练习来加深密度的理解:

(1)一般来说,“质量/体积可用 表示;

(2)密度的定义是:单位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四步:利用学案,教师检查反馈学生的运用和巩固。在不同课型的学案后,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巩固性练习,以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密度》一节,为了让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呼应课前提出的问题再提出:“现在已经学了密度,想一想怎样知道希腊国王的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或者设计:“用什么办法把相同体积的铁、锌、铅区别开来?”在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后,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吃一块饼干,然后说出饼干的消化过程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4.1 这种教学模式包括

示案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4.2 教师学生在三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如表2)

5 “学案”教学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运用“学案”导学方式,对优化初中科学课堂,体现出诸多的优势,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具体在操作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信息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去发现问题,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进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尝试进行对问题的探索,对他们心中存在的疑问逐个找到答案。

其次,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运用“学案”导学方式要求教师适时地进行精讲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授课水平,对问题能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达。并通过对问题的阐述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因为使其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第三,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使知识成体系。

最后,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必要的练习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迁移发生。因此在运用“学案”导学方式中,必须强调这一环节的教学。

综上所述,运用“学案”导学有助于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领域永恒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为优化初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如何进行新教材使用导学案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究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吃透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编写新教材使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要求;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新教材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必须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深度、广度和教材的关键之处。吃透教材还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和例题习题,只有在吃透教材之后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的准确目标。如《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经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分析之后,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体会图形变换的动态认知;(2)通过演示、画、找、拼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样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创设情景,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这样的三维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的过程,既是提升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精准把握,深刻领会的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并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采用新教材使用导学案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套好的新教材使用导学案,它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灵活有效,这样才能把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探究学习相结合,防止机械接受学习和机械探究学习。如在教学《初步统计》前,我先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类统计自家图书的本数,统计每月水、电、煤气和电话费的钱数,统计本年级各班男、女学生的人数等比较熟知的数据,让学生初步尝试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方法,感知、体验统计的意义、价值与其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统计知识的愿望和兴趣,课内再引导学生认识并制作统计图、表。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与“导”相结合,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地达成三维目标,取得了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新教材使用导学案的突出亮点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作为智慧型的教师常常会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问题情境。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对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在情境创设时体现了以下三个原则:(1)趣味性。情境创设是否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雨滴到湖面上的动态影像,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发现数学知识。(2)针对性。创设出好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3)可操作性。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应用》时,我设计了多高、多宽的卡车是否能通过涵洞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新教材使用导学案要更注重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像抛绣球一样“抛”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推导出四边形内角和,如何转化;那么五边形呢?n 边形呢?通过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学生提出用分割的方法。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各小组开始动手动脑,参与面广。通过不同方法的分割,有的在形内找点,有的在形外找点,思维体现了有序性、互补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出了协调方面的专长,有的表现出辩论的才能,有人激动地代表本组发言,有人在认真倾听,有人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有人迫不及待地补充。在反馈时,同学之间有互相的欣赏,也有自我反思,最后同学们很自然地选出最优解法。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对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五、合理设计新教材使用导学案题型,注重变式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电工基础》;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M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84-01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由教师提出一种陷入两难情境,没有特定解决方法的案例,然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学员能够在此过程的研究与发现中来进行自主学习,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时刻应用到这些知识与技能。

案例分析法首先具有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具有他人的分析和评论,其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案例分析法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并深入到案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来体验案例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并且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来得出多元化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探索能力,启发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老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从而帮助老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促使老师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老师的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这样老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就可以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2.案例教学法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通过测试才能得知,而且这样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首先进行阅读和消化,然后查阅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讨论结果缜密地思考串联和总结,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讨论、研究、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研讨,达到取长补短,实现双赢的目的。所以说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双向交流,教学相长。

3.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一味的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则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研究思考,去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寻求最佳解决办法,这种学生学生参与式的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在案例教学中,会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精神始终维持保持在最佳状态。

4.案例教学法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典型且具体的实例,然后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案例教学法可以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针对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和思考,有利于调动众人的智慧,集思广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如果仅仅重视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就会培养出许多眼高手低的高分低能儿,这样的人具备很多的理论的知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而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1.巧用案例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枯燥无味,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抽象且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故事情境香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研究和剖析其中隐含的知识和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参与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创设一定的情境,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确定具体的步骤更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首先学生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拿到药分析的案例进行详细阅读,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然后结合资料对案例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小组做好讨论准备,将学生分好组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各组的学生在组织内部进行意见的交换和统一,之后组织小组间进行集中讨论,各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作出相应的解释,然后由老师总结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各小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讨论,探讨最佳解决方式,最后由老师来对这次讨论做一个总结,提出重点的理论知识。

四、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被广泛采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解决,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有利于中职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中,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于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眭玲.〈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导学式教学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7,01.

[2]纪姝.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法琐谈 [J].科技风,2008,05.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预学案,农村初中,科学教学,初步尝试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有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习题,且题型多样,内容繁杂,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学生一见就会生厌,哪来预学的兴趣?

5 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预学案的模式进行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充分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第5篇

一、暗示教育法的涵义

“暗示教育法”,就是用言语、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换句话说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就是要把个人成材的思想发展规律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地交流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充分发挥政治课堂教学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的原则

第一,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理智和情感统一的原则。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高度统一,注重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尽量采用艺术手段,营造情感世界。第二,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原则。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认为暗示教学法的课堂本质必须建立和谐教学课堂,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课堂关系。这要求政治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素养,更能够包容各种思维方式,尊重思维多元化,同时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师生互相接触,情感交流和情感对话的课堂机制。第三,愉悦,欢快而又轻松的原则。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把“苦读”奉为劝学的佳话和典范,而暗示教育法却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享受,教室的氛围始终是充满乐趣、欢快、轻松和舒适。这种轻松清除了心理上、生理上的疲劳,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信心的迅速建立,紧张的情绪迅速消失。以上三个原则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是暗示教学法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的形式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1.言语暗示。言语暗示就是不直接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2.人物暗示。人物暗示就是教师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或权威人士的榜样作用来间接地影响教育孩子。3.艺术暗示法。艺术是运用直觉,情感的。所以这种方法是迅速的,直接渗入大脑。4.教育暗示法。主要注重课堂知识和社会热点的联系,其主要是扫除书本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创造一个知识的背景,要教材的梗概和社会热点结合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

暗示教育法形式还很多,其它还有:表情暗示;动作暗示;心理暗示等等。

四、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应做到:

1.针对的初中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的思想动态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还要把握学生思维热点。

2.通过行为训练,让自我暗示。在初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课堂讨论、辩论、课堂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等。

3.营造好的教学情境,用环境来暗示。优秀的政治课教师很善于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气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导和教育。比如,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教学手段。在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其的作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4.提升教师修养,用人格来暗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行为的暗示往往比语言更为有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以榜样的力量与行动楷模去影响感生,不仅做“思想的巨人”,而且还要做“行动的巨人”,要通过强有力的行为暗示去和引导学生。

当然,在教学中注重暗示原则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直陈”原则的重要性,暗示与直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五、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的局限性

作为教育引导方法之一,暗示也有其局限性。如:由于暗示常常采取含蓄、间接的方式,一般不付诸压力,因而容易使对象误解或者忽略。此外,暗示也只涉及简单的态度和行为,而对复杂的深刻的需要系统论证的道理则可能无法触及;同时,由于暗示的作用总是带有随机性,因而对象的态度形成和改变,很难深入到同化和内化阶段。另外,暗示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暗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发出积极的暗示,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引导本身所产生的消极暗示。

总之,暗示教育法,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能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期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恰当的运用暗示教育法,使我们的教书与育人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卓文红.《班级管理中的暗示教育法》.

[2]佚名.《情景暗示教育法》.

[3]《心理暗示教育法浅议》.圣才教育网.

[4]刘曼毅.《什么是“暗示教育法”?》.央视国际.

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选课;方案;研究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兴趣是人类前进的本源动力。体育课在初中相对比较繁重的学业任务中来说是最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课程。本以为这是在书本作业之外最放松的课程。但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体育课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结合既往的教学计划来看,除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以外,虽然初中体育增加了诸如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多样性。但是,当前体育教学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男女生的差异。篮球、武术等项目明显受到男同学的青睐,但是对于健美操等项目则比较抵触;女生正好相反。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同一节课,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这部分学生学得、玩得不亦乐乎,另外的学生则草草敷衍。但是,根据教学资源的配置,给一个班级配备2个及以上的体育老师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

二、关于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及方案

1.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内涵

曹阳等在对体育兴趣的调查结果中筛选出对某项体育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兴趣与行为运算。认为,一旦学生对某一个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体育行为更趋向于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稳定性明显高出其他学生的正常水平。说明兴趣对运动参与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一项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项目中去。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同时能够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让学生对体育课,具体来说是对体育项目感兴趣是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重点。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教学方法是打破原来一个班的模式,一次两三个班上课。分成类似于篮球、健美操、武术等不同的小组,按照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和考核。这样的大班教学模式可以配备2~3名体育教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没有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是对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一个优化配置。

2.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教学方案

每个学期之初,将2~3个教学班进行合并体育教学,在第一节体育课,根据教学计划,向学生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性别及学习兴趣,将学生分为多个体育小组,具体的可以有篮球小组、武术小组和健美操小组以及其他小组。在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男女生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过程中穿插传统的体育项目,考核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考核,不进行整体考核。

三、初中体育教学兴趣选课教学方案的要求

1.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因为体育教师是最能直接激发学生体育情趣的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思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调动了教师们课题实验的积极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教学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策略。在每节课后,提出与下一节课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及课下练习,因为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兴趣选课的主旨。在每节课训练之后,可以进行对抗性比赛,通过比赛可以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这样,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竞技心,学生自然对所选科目有着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积极组织比赛,因为竞技比赛是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有效途径。

3.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课程中,一般都是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评价和考核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思想和身体素质差异,而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技术上。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的喜欢的课程上成绩较好,不喜欢的课程草草敷衍,还有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甚至厌烦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兴趣选课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积极运用激励的评价手段,避免“强弱”对抗的出现。

体育教学尽力必须满足全体学生的运动需求,体育教育者应该立足素质教育根本,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运用案例开展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意图所在

1.抓典型,突重点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错误往往具有相似性,即不论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对题目的解答,学生不懂或是出错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相似的。深究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彼此之间会相互交流,若是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或某个问题上掌握较好,那么就可以在交流中让其他对于该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但是若是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不清,那么学生彼此交流也无法起到解惑的作用,进而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一问题抱有疑惑。所以,通过案例进行复习教学,可以将学生存在的相似性问题通过典型题例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可以突出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重点,有利于复习教学效果的提升。

2.分类别,强理解

复习教学和正常课本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正常课本教学是依照教学大纲,对课本内容展开细致讲解,速度较慢;而复习教学主要是针对已经教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只做简单回顾,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所以,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案例为载体展开复习教学,可以对学生所存在的知识疑惑实现分类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消化。

二、案例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案例设计

在进行复习教学时,要将案例引入其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理汇总,明确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设计适当的案例展开教学。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日常作业和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为主,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按照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例如,关于规定运算的问题的解决,首先观察新运算是怎样规定的,然后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算式来解决。比如,?表示一种新运算,已知2?3=2+3+4,7?2=7+8,3?5=3+4+5+6+7,按此规则,若n?8=68,求n。针对这类题,首先观察“?”是怎样定义的,然后将n?8=68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算式。通过观察,a?8的含义是a?8= n+(n+1)+(n+2) +...+(n+7)=68,即8n+28=68,所以,n=5。

2.案例运算

在设计好复习教学的案例之后,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将这些案例运用起来。具体说来,案例的运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复习教学之前引入案例。复习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展开补充教学,所以可以在开始教学前,将设计好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求解。这时学生必然会再次表现出其存在的问题。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对案例展开分析,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例如,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各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①零上19度与零下20度;②高于海平面1432m与低于海平面253m。解决这一类问题需先规定其中的一个量用正数表示,再用负数表示另一个量。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知识复习讲解之后,学生可能还存在不清楚的地方。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相关的案例进行进一步说明,让学生切实对所讲解的知识产生深刻认识。例如,复习“相反数几何意义的运用”:已知点A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一个点,它表示的数是有理数a,请在数轴上画出有理数a的相反数的点B。在复习时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来讨论,将a按正数、负数、零三种情况分类来讨论,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第三,在复习教学完成之后运用案例。在完成复习教学之后,为了检验教学质量,也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教师就可以设置一道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处理。

3.对案例的演变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某个题目能够求解,但是将其进行变形之后,他们就不会解题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复习教学时就要通过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这时可以训练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背景——新课程改革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造成学生身心负担越来越重,畏学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形势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决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学案导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较强的应考能力,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根——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科导学落实素质教育, 就应立足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我们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以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 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学习方案简称“学案”,这种教学形式叫做“学案导学”。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载体——学案的编写

1.教学目标的编写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 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教学目标应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上的空白点、遗漏的成分、模棱两可的问题的感性上的认识和为了发展某些能力而设的学生必须学会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有梯度, 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按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

2.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应当采用启发式, 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

(2)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3)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

(4)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 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的“导”

1.诱导的时机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 对问题似懂非懂, 想说却又说不清楚, 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 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 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 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笔者在讲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正觉得内容空洞没有合适的事例呢,恰巧一位学生突然大声喊出“我的追求,不求最好,只求最贵”,面对突如其来的“插嘴”,一方面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针对他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逐渐使该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偏差,同时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抓住时机,很好利用偶然事件就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导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 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放下老师的架子,完全进入和学生的交流过程,始终与学生要表达的思想合拍,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讲授给学生,要创设不同梯度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领悟、掌握。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使其硬性接受。

3.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更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 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丽娟,计志宏,晏燕.学案导学模式下的教学导入探析——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J]. 聚焦新课程,2010(10).

[2]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总第216-217合期,2001年第 8-9合期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案;初中教学;实践与认识

在课程改革之后,我校实施了课堂教学方案,也对“教学案”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了分析。经过几年的研究分析,“教学案”的实践和管理日益成熟。下文笔者以《长方形的边》这一课程教学作为例子,对我校“教学案”在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与认识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概念及其在初中教学中的特点

“教学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一般是指将学案和教案合为一体。在现实生活中,它可分为三部分,主要是: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案、课后辅导落实教学案。

二、以《长方形的边》课程为例,略谈“教学案”模式

《长方形的边》是初中教学课程中最典型的课程之一。对于这样课程可以表现在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知识:对长方形的概念分类和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长方形的边进行分析,提高推理方面的能力。

1.对概念进行分析

在快要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学案”进行概念的分析预习,学生在学习中慢慢了解概念。在快要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组长或者班长组织下预习,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在新课的前5分钟,教师检查小组组长的预习情况,小组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最后让每组代表去台上讲解相关知识:(1)长方形及有关概念;(1)长方形的分类;(3)长方形边的关系。

2.课程原理分析

对设计和知识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探究方面的活动。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长方形,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可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原理,各个组长积极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可进行巡查,对每个小组进行引导。

三、实践后的思考

在刚刚接触“教学案”的时候,对其不是很理解,而且很多事情也很不自然,经常会跟其他教师请教,做到多听、多学。而且在课堂上不断寻求摸索道路,慢慢地便理解了“教学案”是教师的教学主导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22):33-34.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导学案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案导学,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预习来提高课堂效率,并试图将教案与学案实现一体化,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训练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化学学习难度,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互相学习与补充,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但无论是研究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还是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既然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改变教法和学法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堂中的一些基本环节。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很多教师认为利用导学案上课导入显得多余,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2、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 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3、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而使用了导学案上课之后很多教师却不在写板书了,用导学案、多媒体代替。很多人认为在写板书是多余的。而我认为板书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是重点、难点的强调,是本节知识的总结。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所以以上谈到的几个问题是不可以忽略的。

第11篇

一、教科书插图未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分析

首先,信息化社会丰富的网络资源对课本插图的单一形象的冲击。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学校普遍增加了多媒体教室,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唾手可得。相对于目前苏教版语文课本单调的插图,教师更愿意从网上搜寻趣味性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广大教师对语文教科书上的插图使用存在一定误区。大部分一线教师很少把插图作为教学资源,在课程讲述时往往重视课本上的文字资源,不关注或较少关注课本上的插图资源,对其大多一带而过。

再次,就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并不是每一幅插图的搭配都具有合理性。由于插图绘画者在绘画时并没有以教材内容为蓝本,这势必会造成课本内容与插图在主旨、意境方面存在差距,这对课本的讲述并不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强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的对策

鉴于教科书中插图无论是对学生理解课文还是教师教材讲授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探讨加强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的对策极具现实性。

1.插图的绘制要与学生特点、课文类型相切合

一方面,插图的绘制要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特征,从而使得编排到课本中的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看到插图能产生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另一方面,插图的绘制要符合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并从根本上服务于课文的主旨。比如,古代诗歌所配的插图应该选用一些体现诗歌意境的国画、古迹图片等;科技说明文的插图应选择说服性较强的实物图像、照片,同说明文严谨的文风相一致。

2.教科书插图的选择要准确,不能出现违背客观现实、历史真实的情况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它在插图的绘制、选择上要与其所服务的课文文本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思想主旨、历史史实等相一致。如果任何一方面存在失误,它不仅会对教师、学生形成误导,还会丧失其应有的作用。

比如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课文《醉翁亭记》插图的选择就存在重大失误,现展示如下:

这是一幅命名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写意插图,文中所讲到的醉翁亭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我们从中可以得知这个亭子应该“四角翘起,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而这幅插图不仅形状上出现了错误,给人一种“蒙古包”的错觉,而且经考证插图中的这一建筑是宋时的一种凉亭,其作用是供山间行者休息,这与作者欧阳修所描述的“醉翁亭”根本不是同一类。

3.插图位置的安排要合理

课文插图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课文的学习效果,基本上文、图的位置为上图下文、上文下图,并且文图最好在一页上。这种图文安排不会令读者产生阅读障碍,有利于将和谐的图片美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中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插图安排就不太合理,课文所配插图是和文中讲解捕鸟的文字相对应的,然而插图却安排在了文字背面,如此文、图分离,势必就造成阅读翻阅的次数增多,从而使得插图表达效果被消解。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开展教学

课文插图的应用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可利用插图导入教学。其具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可组织学生欣赏插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插图向学生介绍作家。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对于理解课文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课文介绍作家的插图可使学生对作者形成直观印象。比如在讲述苏教版课文《社戏》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扉页鲁迅先生的画像,通过观察其眉毛、眼神、胡须等感受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一膛正气。

第12篇

如今,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开放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一个“统”字,他们为了保护学生心灵的纯洁,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污染,把学生的思路死死地“统”在教师所规定的轨道上;在教学场合上,倾向一个“收”字,他们把学生的活动范围收缩在学校教室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之中,不准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似地强加给学生。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同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拍的。我们的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感到老师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

二、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案例教学法作用具体表现为: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③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④提高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讲授法。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进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如何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

1.精选案例。精选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用于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但不能少,而且决定着实施效果的优劣好坏。所以,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新颖、精致、简练、具体,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2.呈现案例。呈现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而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呈现案例既可以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既可以先“案”后“理”,或先“理”后“案”,或“案”、“理”同步,也可以“例――理――例”组合,或“例――例――理”组合。不同案例的特点不同,呈现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师(生)阅读、学案配合、图表展示、实景模拟、多媒体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适合案例内容,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据“案”析“理”。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就分析讨论的方式而言,教师组织学生采用的形式有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围绕中心课题积极发言,并且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触及敏感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相互启迪中,寻求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1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27-2

新课改要求下的思想品德课堂必须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重视时代特征和重视行动实践,同时,也把它作为对教师和学生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学校提出了应用化的“四段一案一回头”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即回看复习——精讲互动——归纳总结——巩固拓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上课后6到25分钟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教师如果抓住这段时间讲新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的最后十分钟,学生开始疲劳,必须换上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要求教师变换教学形式,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神经再度兴奋,注意力再集中。有鉴于此,在实际操作中,“四段一案一回头”这一模式将课堂45分钟分成4个板块:回看复习约5分钟,精讲互动约25分钟,归纳总结约5分钟,巩固拓展约10分钟。

(一)回看复习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用时约5分钟。在这一时间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能够对已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识记和认知,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1.操作要求

(1)回看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案例或例题,设计针对上一框题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用上一课所学知识回答,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在每一课、每一单元结束后再增加一项内容,让学生以小抄的形式将本课、本单元的知识以“鱼骨图”的形式整理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这样不断回头看,使学生逐步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轻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由此将书本由厚变薄。

(2)对于一些易混淆、难区分并且十分重要的概念性问题,一定要涵盖到回看复习环节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结构体系。

(3)复习层次上,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所侧重。45分钟课堂知识体系浓缩为5分钟的知识回顾,这必然要求在复习回看时要有进行,有重点的回顾,回顾内容必须是提纲挈领的体系。

2.应用原则:引导为主的原则

(1)引导回顾为主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回看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回顾,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大致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点对于下一阶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案例引导为依托。

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一门课程的必然要求,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在回看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来运用?案例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精讲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愿景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何来引导这种学习兴趣,如何把握好这种学习动机,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部分,用时约25分钟。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展开:情境导入和互动探究。

1.操作要求

(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需要教师深化对教材知识结构的了解,把握好重点难点的挖掘,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卓有成效的情境。

首先,在情境设置的选材上,教师要把好选材关。选材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样在接下来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活动的节奏。

其次,在情境导入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因时制宜,要避免空架子式的导入,最终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我们应新课改中趣味性、创造性、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创设的情境要引人入胜,能够使学生愉悦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感悟生活的色彩、做人的道理等。

(2)互动探究。

在互动探究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首先,问题设计的优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只有问题设计好了,才能保证讨论分析有效深入的展开。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巧”,要尽可能设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使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又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立足于“趣”,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保证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其次,在引导探究的环节上,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头脑风暴式的氛围,使学生大胆想、大胆说。教师要学会倾听,通过抓住讨论中的闪光点,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教师要有步骤讨论、分析、导向本质问题。如果学生在结论性的问题上达不到对真理性的认识,或者认知不完整,教师要注意总结、强调和升华。在这一环节的开展方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辩论等多种形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2.应用原则:收放自如的原则

(1)以情境设置为前提。

情境导入的首要原则是通过对情境的设置,使导入变得有趣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2)以多媒体为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书本的平面走向立体化,由静态的书本走向活力四射的图形界面。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拓宽了教学时间、空间的深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图形界面的强感染力为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

(3)以课堂知识体系为框架。

情境的导入、课堂的互动探究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这个范围不仅仅是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还有课堂知识要求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和问题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课堂的知识要求,它们只是增强学生接受效果的手段,不能主次颠倒,偏离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三)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和启迪智慧的功效。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高质量的归纳总结。

1.操作要求

教师在精讲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带领学生总结课堂,感悟收获。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将本节课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并通过“鱼骨图法”展现出来,期间可以采用比一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应用原则

(1)以理论知识为铺垫。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论的掌握,他们是学科能力的载体,因此,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鱼骨图法”的基础上,理清除普遍真理外知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适用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

(2)以拓展升华为目的。

思想品德课课堂内所学知识毕竟有限,通过对思想品德课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论的掌握,升华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课堂走向课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

这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用时约十分钟,主要内容在于对当堂教学的反馈,通过完成学案上的《学习自测》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情况。

1.操作要求

(1)精心挑选例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达成程度。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发现个别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对集中的问题,进一步给予精讲分析。

(2)设计课后延伸板块,要求针对本课内容在课后组织一些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并把它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可以是主题班会、辩论赛等,活动开展上要求需简单可操作。

2.应用原则

(1)以能力为关键。

思想品德课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拓展巩固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习题的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源自课堂也要超出课堂,在课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以课堂精练为主体。

第14篇

关键词:体育课教 教学容栏 写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层面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由于受“教案无格式”观念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其中一环的教案的编写亦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象。纵观目前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格式,尽管表现出纷呈的局面,但无一例外地设有“教学容”的栏目,就说明“教学容”在编写教案甚至是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线的教师由于在认识的偏差,却对这一重要的栏目,熟视无睹,轻率地填写“教学容”栏目的有关内容,结果导致教学目标设置的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偏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的写法,合理、准确、有效地填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中容,应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考虑的问题。

1.有关“教学内容”文献的综述

综观目前有关“教学内容”文献,均是处左体育教育大范畴进行阐述的,而处在体育课教案这一层面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却很少。1991年出版的由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的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为“体育教学内容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等,内容集中反映在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上。1994年出版的由陶景、李晋裕主编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的《学校体育辞典》对“教学内容”的阐述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和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1994年由金钦昌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0年出版的由陈文卿、谢翔、甘式光主编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中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类运动项目,健康教育专题等七个系列组成”。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对“教学容”的阐述无一例外把此置身于体育教育的大背景下,而把此置于体育课教案中,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提及。因此,许多一线教师误把有关“教学容”论述直接运用于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中,这显然是不适合的。为此,本文把“教学容”的概念界定为“为实现体育课课时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有一定的教与学因素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

2.目前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写法的常见错误

2.1教学内容栏位置设置不准确

2001年9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实验,2003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冲击着人们所固有思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产生了偏离。从体育课教案编写这一层面上讲,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目标统领内容”这一理念,把教案中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以此来体现所谓“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近年来,经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应避免“目标统领内容”。因此,把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这是对“目标统领内容”的这一理念的一种误解。

2.2教学容栏容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体育课教案中任何栏目的设置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等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否则它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体育课教案中设置的教学内容的栏目,我们认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本次课的教学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填写教案中教学容栏内容时,往往仅写明诸如侧手翻、三级跳远内容。那么,试问,这指明了教学内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容绝大部份是需要几次课完成的,一个教学内容假设需几次课完成,那么,按照以上的推理,教学容栏容不亦就成了几个连续的同样表述形式,侧手翻、侧手翻…,这有什么意义,没有表明上课的真正内容,亦就失去了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的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栏目仅仅是这样的表述是不够的,而应该在表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需表明该对教学容中哪个技术环节的教学,如三级跳远:三级跳远步点的丈量。这样,教学容栏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的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2.3误把体育教学的方法当成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由此可见,具体的一个体育教育方法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一个方法和手段,其教与学内涵相对狭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也仅仅是教学一个片断。而教学容它不但拥有众多的教与学的因素,而且更具备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手段与方法。因此,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而它却不能成为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编写教案的教学内容栏目时,不应把教与学因素相对较少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行列。诸如素质练习:迎面接力跑比赛,在其教学过程中亦仅仅进行迎面接力跑比赛,对迎面接力跑没有进行教与学,仅把它作为一个练习方法对待。因此,在此节课中迎面接力跑比赛不应该列为教学内容。

3、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的写法

3.1准确地把握“目标统领容”的实质

我们认为,在水平、学期、单元计划的设计和制订过程中应突出“目标统领容”理念,但在课时教学计划设计和课堂教学层面上应落实“内容统领目标”。因此,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应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前面,把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后面,以此来体现“目标统领容”理念,这是对“目标统领容”理念的一种误解。

3.2制订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中的绝大部份容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由于单元教学计划有若干节课时组成,因此,在考虑到课的教与学容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单元教学计划内部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内容饱满。科学、合理的单元计划为书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3.3明确教学容的内涵,使教学内容蕴涵一定容量的教与学因素

教学内容之所以能成为教学容,是因为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值得我们教师去教,学生来学的东西。因此,我们把它写入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目时,就应该考虑所写入的容有没有教与学的因素存在,所存在的教与学的因素是否值得我们去教与学,教与学的容量是否适合我们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教与学的容量过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教与学的容量过少,教学的效率降低。因此,选择有一定教与学因素的,且容量适宜教学内容应为编写体育课教案教学内容栏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文卿 谢翔 甘式光主编. 学校体育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 体育理论.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4] 金钦昌主编. 学校体育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

第15篇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有受教育、劳动、休息、参与政治生活等多种权利,才有可能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并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生命安全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尽到应尽之责。

新课标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健康积极的生活。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些规定成为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也标志着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在我国起航。

加强对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可贵,正确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死悲欢,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能够将生命教育融入思品课程,并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探讨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与策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3.构建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4.认识生命现象、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捍卫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

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看,毫无疑问,安全教育是一根很重要的主线,它贯穿了教材始终。例如,七年级上册中有:《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迈好青春第一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七年级下册中有:《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内容;八年级上册中《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做个聪敏的消费者》、《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中讲到的“谨慎择友”“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益友,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八年级下册《养成亲社会行为》中讲到,“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危险,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讲到“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等;九年级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第四单元中《人生追求无止境》等很多篇目都与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紧密相关,集中体现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内容。

生命安全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或侵害,学会从容应对、恰当保护自我是学生首先应该掌握的最基本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安全教育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尽可能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我在进行初二《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教学时,运用媒体报道的某校楼道发生的踩踏事故鲜活材料,教育学生“法律”在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中只起外因作用,内因还是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同时,我结合学校已经开展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防火防震疏散演练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所掌握的自救防护知识技能。这既让学生由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体验、感悟和实践,又充分发挥了学校开展消防与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防火防震演练活动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安全和自我保护问题的能力;我在进行《做个聪敏的消费者》教学时,引导学生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懂得“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帮助学生学会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尽量避免因假冒伪劣商品而造成的伤害;我在进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中,讲到“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危险,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内容时,就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在帮助别人时,要注意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前提下做到见义“勇”为,教育他们见义“巧”为,要善于借助他人和社会的力量来帮助他人,切不可不顾个人实际盲目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