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运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学习,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具魅力的理念和最激动人心的理想。如何能够彰显个性、适应差异,如何能够针对学生的强项和优势开展最为适合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1]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最为合理、恰当的理论诠释和支撑。
(一)尊重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而面对智能组合方式“各具特色”的学生时,教育便需要因材制宜,以最大程度适应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加德纳主张在尊重并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合每一位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弱势智能得到适当弥补,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个人最优发展。
(二)促进个性发展的整合式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需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予以保障。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两种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其他优势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那么我们必须关注适于儿童整体发展的教育方法。对于诸如自然科学、数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对独立、内容区别明显的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难以发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用整体性的教学方法教授知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切实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最终必须将所学课程加以整合”[2]。多元智能理论以项目学习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渠道。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本的学习倾向,摆脱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对学生的绝对束缚,将视野扩展到学生更多的智能类型,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学生的差异性的智能构成,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整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拓展重要主题,将生活技能贯穿于学科领域,学科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三)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别要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真正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现今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其教学法,从而迎接现今学生变化多端的挑战。当我们开始认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借助一种过时的手段依靠单一固定的标准可以测量的,也不是数理逻辑智商测试的时候,我们将会开始从学生的表现中观察到真实的改变。”[3]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4]。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一项智能的特点及其要素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四)指向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情境化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只有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才会对个体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因此,加德纳提出了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等能力的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他认为这种新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应该具有八个主要特征[5]:第一,重视评估胜于重视考试;第二,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中简单、自然而且定期开展评估;第三,体现评估的生态学效度,即评估要在接近个体的实际情境中提高预测的效度;第四,设计“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不通过语言和逻辑的能力,而直接观察人在运作中的智能;第五,使用多种测试方式;第六,评估方案要体现对个人的差异、发展水平和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重视;第七,评估方法要多使用有趣并具激发作用的素材从而创设有趣的学习体验;第八,评估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识别智能强项和弱项的有益反馈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观
加德纳认为,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人和学校-社区人。三种角色要求学校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尊重并理解不同学生智能组成的个性差异,并积极寻求与每个学生智能组成相适合的教育机会,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挖掘。“多元智能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现有课程、达到学习目标的多种不同途径;多元智能型学校会同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多元智能型学校的教职员工常常会在一起工作、学习。我们不能确定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对相信从多元智能型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学校现在正在培养他们各种终身学习的技能”。[6]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丰富多彩和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收获自信并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业成功者”。
二、个性化教育实践与多元智能 理论之间存在明显的现实悖离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构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但透视并反思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实践与理论相互矛盾和悖离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一)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自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褒奖,欣喜它为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变革的依据,但同时也对这一理论及其运用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牵强附会、贴标签式的研究和应用一度走红甚至迅速蔓延,出现了简单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而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已经老生常谈的理念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浮躁做法。
一部分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观点简单套用和搬用到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借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包装和内涵扩充已成为一种研究的风潮和取向。比如,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途径上,在各地开展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教师只要运用了图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看到小孩在地板上爬行就是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活动中配以背景音乐就成了音乐智能的体现,让学生找朋友相互交流就是培养了人际交往智能;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课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课训练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不同的学科指向某一种智能类型;有些老师刚一接触和尝试多元智能理论,就自认是“多元智能”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就是多元智能教学;不少学校也纷纷声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甚至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
对于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之蔓延和扩展的程度,连加德纳本人都感到惊异,他通过阅读和传闻了解到,“一些学校分别建立了七八个学习中心或者专用的教室,每个学习中心或教室专门针对一种智能;一些学校决定集中精力培养某一种被忽视的智能;一些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八种智能,采用七八种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引进了若干新的方法评估这些智能;一些学校将表现出某一种智能强项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另一些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智能弱项,将他们分别编组进行教学;还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将具有各自不同智能轮廓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室里学习,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7]。
加德纳指出,所有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他本人既没有介绍,也没有提倡,他认为这些想法都未揣测到他的真正意图,也没有探讨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说到底,这种将教育策略和手段与智能类型简单化一一对应的做法,看起来一段时间里似乎成为教育改革实践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实验或者创举,或者被认为是开展个性化教育最为领先和时髦的改革与实践,但实质上只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单套用和搬用。
(二)培养智能强项等同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8]一些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陷入了“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或者将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作个性化教育的内容,走入了“为多元而多元”的歧途。
比如有的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体现多元智能思想,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七项或八项智能为教育目标,而实现了这些目标,个性化教育就能成功。但是,多种智能类型的培养和训练从来就不是个性化教育的直接目的,个性化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要为了绝对培养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而教学,而在于把多元智能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与手段。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方法与途径的启示,但绝对不是个性化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唯一内容。“多元智能和教学内容的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任何一种智能特点都会在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里表现出来。例如,语言能力几乎渗透在一切教学内容的掌握之中。同样,数理逻辑智能不仅表现在我们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表现在我们辩论、写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并且可以促进发展多元的智能。这里,我们面对三个问题:1.如何在一种教学内容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2.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3.如何利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9]
也就是说,智能的培养不仅不应该作为教育的目标或内容,它只是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应该和教学的具体效果相联系,教学的具体成效才是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且多元智能理论所研究和倡导的多元教学切入方法与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其他传统教学途径和方法并不是矛盾或者对立的。如果只是“为智能而智能”、“为多元而多元”,把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做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或者内容,则不仅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片面认识,同时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肤浅理解。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个性化教育重构与超越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丰富和完善个性化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之中,需要理性认识并回归至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实践真正契合的精神内核之中。既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过分拔高,误用滥用。尤其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在践行这一理论时要立足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理论本身的本土化重构,最后把握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才能够在真实鲜活的个性化教育实践中实现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超越。
(一)理论观念的适切定位
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科学性一直存有巨大的怀疑和争议态度,就连加德纳本人也坦率承认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与框架,在提出这一理 论25年之后,他还修正了智能的种类,补充了智能的内涵,厘清了其中令他自己和外界都倍感混乱与困惑的问题。而对于理论本身,他自己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责任人。我可以毫无隐瞒地声明,当年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理论会如此声名显。因此,这个理论是什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一理论?有多少问题是其能够解释和解决的?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但是如何借鉴这一理论开展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首先还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本身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为其寻求正确的定位以及对理念进行明确的解读。一方面需要经由科学研究去修订和完善源自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而将有关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提炼出有关的理论议题,进而形成指向中国教育实践问题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体系和框架。
(二)扎根中国当下教育实践的本土化重构
有人将国内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论文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论文,涉及其基本涵义、基本结构、主要依据,多元智能实验,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课程;第二类是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支撑点);第三类是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某个领域(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的重要启示或借鉴意义;第四类是结合某门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讨论如何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改革”[11]。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不难发现在已有的研究中,进行理论阐释和解读、评析多,探讨应用和实践、反思少。即使是有关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的研究,也是以介绍或者翻译引进美国经验与实践多,或者将理论、理念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拼加,戴帽子、贴标签的多,真正对理论进行本土化重构,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性改革与实验的探索少。多元智能理论若想真正融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在经过了最初的匆忙认同、盲目崇拜和一味照搬之后,今天,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评论,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更为本质的解读,既要避免误读,也要避免夸大。尤其是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特殊实践与具体情境之中,重新建构基于我国教育事实的“中国化的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其发挥更有价值的影响。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不能脱离自身特定的脉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是深藏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观念之中沉淀而成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它是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构成性因素,在中国教育的实践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经常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引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贴近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而这样的理论离不开本土思想资源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舶来品,只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充实、更加完善。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实际上同时也是在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和实践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创新[12]。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性超越
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方法论方面的变革,不仅体现为要在方法策略上开展个别化教学,在办学思路上创办特色学校等,它更应该是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方面的整体改进和深度更新,它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教学自身个性的凸显与张扬。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的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本的认识应该是借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个性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应该是让学生在自身个性与人格健康完整习得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智能强项的开发。多元智能本身既不是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认识、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进而找到恰当教育方式与教学策略的一种路径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中国的个性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可行路径,既需要从本土思想资源中寻求智慧,同时也需要对外来的理论借鉴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从来就不缺乏有关因材施教的论述,这些都是个性化教育的聚焦所在。检视个性化教育的本土思想资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为中国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更为恰当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可能为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与框架提供基础。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一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则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及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宏观背景与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各地各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基础与内部条件,深入研究教师的专业心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注释:
关键词:多元智能 中职德育课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个性化
2011年9月,笔者学校启动自治区级“十二五规划”课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机制的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在德育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中职德育课的有关道理、观点和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运用,笔者发现原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的理论、道理、术语等,通过讨论、访谈、表演、体验等方式加以展现就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由课堂昏昏欲睡转变为主动热心参与,从而快乐地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九种,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着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多种智能以不同方式组合的结果,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在于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学习过程中发扬强项、发展弱项,自信自由地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智能组合方面的多样性探索最佳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智力强项方面的潜能得到认可和发挥,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能简单用“老师教,学生记”的方式,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教师根据每一种智能的特性,创设旨在促进该种智能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在展示强项、发展强项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实现德育课教学个性化。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医生、政治家、成功的销售商、外交家、企业家等都是拥有高度人际交往智能的人。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已变得不可避免,因此增强人际交往智能显得极为重要。而提高人际交往智能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第一次课就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各组确定组名、组长、组歌、口号等,明确每一组员的任务,例如在《职业支点――职业道德》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每6人一组分别访谈身边的同学、顶岗实习的同学、已就业的师兄师姐、老师或家长、商场营业员等,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他们都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在总结发言中,每个组的发言都很精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精神是企业所需要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次调查活动把知识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语言、交际、空间、自然观察等多种智能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核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
例如,教师在进行“诚实守信”内容教学时,给学生展示“危险的小事”故事,首先鼓励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讲“危险的小事”,其他同学跟着一起默读;接着要求各小组学生围绕案例后面的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要求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人人发言;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名留学生逃票的‘小事’是危险的?”比较简单,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这些公司都认为这名留学生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这有一定的难度,可让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是失去了诚信将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可让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点评,做到人人会说。教师归纳引申出活动的目的: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诚信,市场经济发展呼唤着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需要诚信,如果失去诚信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辩和参与讨论,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使他们在“说”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智能。
三、指导学生表演小品或开展游戏活动,讨论分享感悟,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工作中掌握绝活的技能人才、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都表现出高度发达的身体运动智能。加德纳提倡让学生进行“做中学”。
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小品,组织学生进行排练,通过艺术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如在进行“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编小品《诱惑》,由三位同学饰演三个不同的角色,让甲同学扮演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分别去引诱两位同学去网吧玩游戏、抽烟喝酒,意志坚强的乙同学就拒绝了他,但意志薄弱的丙同学很快和甲同学成为好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一起抽烟喝酒。在看完小品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小品当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除了小品当中的不良诱惑,你还想到了哪些?从这个小品中,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积极与旁边的同学交流意见,很多同学马上就能指出小品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例如:抽烟喝酒、去网吧玩游戏等,还可以从抽烟喝酒引出另一个不良诱惑――吸毒;从去网吧玩游戏想到如果日后甲和丙没钱去网吧时就有可能去盗窃或抢劫,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玩游戏上瘾导致丙同学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同学交往等,而乙同学就不会有这种后果。通过这个小品,我们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辨认不良诱惑,明白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坚强的意志,还能让学生多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参加表演的同学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在表演中发展了多种智能,尤其是身体运动智能。
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增进学生的自我反省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中职德育课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事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生价值观中的“义和利”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教师假设这样一个例子来引导学生:摆在我们前面有一筐苹果,面对苹果有这样的五种态度:一是扑上去,把所有的苹果占为己有;二是抢先拿到好一点的,且多一点;三是拿自己的本份;四是让别人先拿,自己可以少拿一点,差一点也没关系;五是全让别人拿,自己一个也不要。对这五种态度,如果我们直接要求学生选择最后一种,不太现实,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态度对人对己的利弊及其人格品位展开讨论、反思,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引导他们积极选择。通过这样讨论反思,学生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剖析,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后注意改正,做得好的地方,以后要发扬。这样,既促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久而久之,也增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除以上列举之外,还有自然观察者智能、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等,不再一一阐述。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多元智能 个性化 英语教学
一、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 项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并非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思维,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这一理论尤其重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方面,如音乐、美术、人际交往、肢体运动等潜在能力的开发。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知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从多元角度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与潜力,使教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活动形式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将极大地丰富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各项智能优势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的选择。以下是一些体现多元智能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英语课堂小组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信息量是从教师课堂讲授中获得信息量的5倍。心理学家做过关于知识记忆和保持时间的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既听到又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和讨论中自己所表达过的内容的70%。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将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张扬。
(二)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由于学生是对真实活动的模拟,所演角色是在剧情提供的较为真实的语境下使用英语,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与感受比较准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师生可以将精读课文或听说课中的对话作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然后用于角色表演。每次角色表演活动都要经过精心策划,主要步骤为:计划、排练、演出和评估。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内涵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合作学习体现在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设计、小组合作写作、角色表演、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中。
总之,调动学生多项智能,使其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符合认知规律。多元智能理论并不要求同时将八种智能都融入一次课堂的教学中,而是主张按照认知规律,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寻找切入点,改变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个性培养;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二)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个性培养的理念
1.尊重差异、各尽其能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纳反对忽视这些差异,反对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主张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学生,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育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
2.个性化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从而为实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该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在小学阶段实施重点学习项目,每天学生除了上读、写、算等学校主课外,还要参加计算机、音乐和体育等活动,“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阶段结合斯腾伯格的智能三元论开展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将学业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促使学生校内校外表现出色,获得成功;高中阶段实行艺术推进,促使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3.多样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教学中,他特别关注学生智能特征的差异性对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的主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创设与学生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对症下药”地来进行,从而体现个性化教育。否则,向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学生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如数学课程既可以采用数理逻辑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语言和空间等方式来教学。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纳看来,既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多种多样,他们的各项智能发展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如用传统的智能测验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来进行,从而真正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这样,他认为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的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培养的启示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课程设置单一、封闭和滞后。通过这种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片面发展,而且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欠缺实践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认识,则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九种智能展开,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个体智能的多样性,要求学校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以使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使学生普遍达到某种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有创意、有特色,使整个课程计划和内容具有均衡性、创造性、灵活性与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注重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不相同的学科,最后以统一的标准化测试甄别学生。这种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实则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既然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并且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那么教学的开展就应该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这些强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便是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现、展示和强化优势智能的平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特长,从而确定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给更多学生以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都能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领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单纯依靠用纸笔的考试来考察教学效果,其评价只注重学业智能,特别是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对其他智能,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对学业智能的评价,也忽略了知识、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础——动机与态度。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超越了传统教学评价的范围。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该超越过去静态的传统评价标准,用动态、情境和社会化的评价体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要改变以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唱主角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涵盖各个智能领域,并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确实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精神产品及物质产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多方面观察、评估和鉴定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并把这些资料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幼儿园课程 设计模式
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对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园课程理念
(一)课程方案重心:关注“人的发展”
课程方案的目标不应只关注幼儿是否掌握课程包含的基本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是否学会解决问题,创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进而让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与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相比较,教师更应关注让孩子学会学习,应该让他们接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教育。
(二)课程内容构建:采用整合式课程
幼儿的学习具有整合式特点,因此,在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时,应按照能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从整体感知、体验知识的原则进行,尽量避免分科教学,多采用整合式课程,在进行五大领域课程实施的同时,做到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主题单元活动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发展幼儿综合能力。
(三)课程实施主体:强调幼儿自主探索
每个孩子都有多元智能,且每个孩子每种能力的发展程度不相同,他们获知信息和传达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时,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自主方式参与学习,让幼儿选择学习的内容,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展示学习成果,使之成为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四)教育教学观: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
智能组合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每个孩子都有多种智能,每种智能发展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课程建构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首先,在设计课程方案前,教师要通过对每个幼儿智能特点的了解及对他们各自特点的分析,从而选择适合不同幼儿的途径传递信息,还要给每个幼儿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他们都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也需要根据每位幼儿不同的智能情况及开展课程的需要灵活变换。再次,在教育方式上要坚决反对“纠错式教育”。它会让幼儿产生挫败心理,从而失去自信。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案,实施因材施教。同时,在幼儿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自身的强项克服自身弱点。
(五)课程评价观:主张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真正目的是让教学能得以更好地实施,而长期以来,实施评价的结果往往发展成给孩子贴上谁优谁劣的标签,以一种评价标准衡量幼儿。为避免这种误区,我们应从多方面获取幼儿信息,多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多做纵向评价,而非横向比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从而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评价的主体应该从教师转向幼儿,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估,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诸要素的整合策略
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其实就是将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要素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整合化与个性化并重”的课程目标。
(一)多元智能与课程目标的确立:三位一体
让幼儿学到科学知识、掌握相应技能是设立课程的根本目的,而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则有更进一步的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幼儿必须达到真正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幼儿的智能也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得到提高。而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学习科学知识,让生活技能得以发展,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是统一的“三位一体”,相互不可分割。所以,设立幼儿园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应该达到三大目标: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提高多元智能。确定了目标后,教师在设立具体课程活动时,就可明确他们希望幼儿在此次活动中学到什么知识,学到何种生活或者学习技能,以及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何种智能,教师也就能够据此设计课程和实施评估。例如:以“天气”为主题的科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幼儿了解天气的类型,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应用和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与数理逻辑智能。
(二)多元智能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幼儿为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没有人能够学会一切,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思考哪些东西是最靠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什么活动和知识是幼儿既需要又感兴趣而且能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如在设计以“珍爱大自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中,播放含有各种动物叫声的音乐,既能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丰富物种,又能满足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更可以锻炼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通过使用多元智能让幼儿发现并理解所学内容对他们生活的意义。
(三)多元智能与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在多元智能整合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及自身实施教学的不同需求,从多方面灵活选择多元的表达方法,还要提供给幼儿主题性学习、项目性学习活动、操作性学习等多样练习机会,让幼儿学会以不一样的方式交流:如两人成对、小组、大组,还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安排自定步调的工作,如设计独立操作方案等。
(四)多元智能与课程评价:多元与个性并重
多元智能整合课程的评价旨在发掘每个幼儿的智能潜力和特点,识别并且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兴趣和智能,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促进每个幼儿的心灵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评价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不应只关注幼儿某一两个方面的表现。同时,评价应建立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而且应该整合到所有的学习活动中,而非仅从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肯定每一个幼儿的个性智能。
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交替运用“教师评价幼儿”、“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评”等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档案袋评定”技术、观察记录法、反思法,针对每个幼儿特点做出有价值的评价,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不同课程类型的整合
(一)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整合
图1 五大领域与八种智能的整合图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全人”教育,即给予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全方位的教育,而《纲要》规定的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的教育内容与多元智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将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进行整合,有利于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幼儿教师对《纲要》和多元智能的把握,不会顾此失彼。(图1为多元智能与五大领域的整合图)
在八种智能和五大领域关系的处理上,通过对《纲要》中第二部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解读加以确定。例如在健康领域中,《纲要》要求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在“内容与要求”中强调“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发展其基本动作,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因此,健康领域与身体运动智能是相对应的。再如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与自然智能要求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是相一致的。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主题单元课程的整合
在选择和开发“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主题单元课程”的主题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及幼儿自身情况进行,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和幼儿需要用到的技能必然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在课程和教学中必然要对其进行整合。而作为学习手段的多元智能与知识、技能本来就存在相互整合的关系。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五项整合: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整合;知识和技能之间的相互整合;各技能的相互整合;各智能的相互整合;以及知识、技能和智能三者之间的相互整合。而要真正实现课程的整合,找到知识、技能和智能之间的联结是整合的关键。
此外,主题单元课程和教学之间也需要完成三重整合:首先运用张网式主题的单元网络,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再用串线式模式,将各学科中所蕴含的生活技能串联,同时把作为学习手段的智能也串联起来;最后将张网式主题与串线式智能结合运用,实现知识、技能和智能三者间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冯小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一、多元智能的概述与特征
1.多元智能的概念
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当人体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发挥其内在能力的时候所体现的能力.要衡量人类个体的智能最重要就是观察该个体在处理事物方面的水平,和在客观环境中富所拥有的创造能力.每个人都具有多元智能,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潜能.而这些潜能则需要在特定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强项,以最大化的个性化方式来开展,那么教学效率将会达到最高.
2.多元智能的特征
多元智能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人类个体的每一种智能因素都是相同重要的,因此对这些智能要给予公平的看待;每一位个体身上拥有多元化的智能,但是因为其容易受到后天成长影响或者学历的制约,所以其智能水平的呈现方式与展现水平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可以看出,多元智能是具有相对差异性的;(2)实践性.智力是当人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能力,多元智能就是人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因此多元智能具有实践性.
二、初中化学课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1.激发学生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对个人智能在不一样的方面的作用给予了肯定,其认为每一位学习者都有自身的强项与学习特色.当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而兴趣,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寻找合适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兴趣爱好多样,范围广泛.教师可以轻而易举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化学实验可以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开启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学生能够推理出实验的重点.因此能够看出教师开展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培养智力、观察与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演示魔幻的图画、鸡蛋也可以游泳、铜锈的克星等与日常事物密切相关的有趣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不仅仅要完整做好教材中的实验,更加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开展一些趣味小实验.例如疯狂的面粉、魔棒点灯、冰上取火、揭秘火药等小实验.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精华,有趣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构建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多元智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创设教学情境
多元化智能理论给化学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让初中化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体验过程.在化学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教授、有效提问交谈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认知与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智能,通过展示图文、色彩、视频等来强化学生的视觉智能,通过身体、动作与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动觉智能.可以看出,构建课堂教学情境是综合提升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推动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活动中去主动提问,积极回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氧化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罐可乐,请学生上来品尝喜爱的饮料,然后倒在纸杯中让学生品尝,品尝过后的学生要通过语言来描述其感受.
3.课堂分组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多元智能理论展现了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不同,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依据,将班级整体划分为小组的形式.不一样智力发展的不一样教学手段来向特殊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基于实际需求来进行学习.在每一个合作的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有的细心仔细,有的善于分析,有的逻辑能力强.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中尽可能的将小组建立成为班级的缩影,使得每一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方面的互补.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中选择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来作为组长,负责领导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论何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充分展现自己,提升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利用日常生活所见物品来制造二氧化碳,学生开始有着学习的积极性,开始了活跃的讨论,灵敏的思维与流畅的语言表达说明了学生的智能得到了多元化的开发.
4.多元教学评价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英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
1. 引言
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它可向用户呈现文本、图形和声音等信息,用户还能与多媒体进行交互处理各种信息。由于多媒体技术强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与此同时,由于多元智能理论符合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也需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教师想要按照多远智能理论的要求开展多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全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首先由哈弗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不仅包括传统言语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还包括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环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人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个体的各项智能水平发展不同,每个个体都有强项和弱项智能之分,不同强弱的智能组合形成了每个个体的智能特征,并影响个体学习的进度、方法和效果。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并主张“情景化”的评估方法,极大的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纠正了传统教育评估功能机方法。多远智能理论是对传统“一元智能”教育理念的突破,尤其在我国教育改革的环境中,多元智能理论消除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困惑,启发了教师对学生教学和评价。
3. 多远智能理论对的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一元智能”的突破,它强调学生智能结构的多样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征因素,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依据因材施教原则,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学生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3.1丰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及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作为教学内容,还能作为教学沟通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个体智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智能的可塑性,依据多元智能的要求,从多元智能角度切入教学。基于这一要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多媒体信息符号应尽可能包括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也需要结合动态、静态、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达到声像并茂的效果。只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内容以及程呈现方式实现多元化,才能为学生发展多元化智能提供途径,让学生更快地吸收和巩固知识。
3.2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将学生作为主体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主体角色,课堂教学已学生为中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并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开展教学。教师也需要认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特点主动完成学习,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加工知识信息,完成知识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根据个性化学习要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人的学习计划,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实践活动。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需要利用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让学生感受与机器人双向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多元智能化理论人为学生的每一种智能在整体结构中都有重要的地位,社会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同多元智能化理论也承认学生各项智能的水平存在差异,并要求课程实施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强弱差异水平,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实施教学原则,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发展,提高外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多样化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智能并发展智能,将优势智能转移到弱势智能领域,用优势智能带动弱智智能发展。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需要依据因材施教原则,让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4. 结语
教育教学方法需要符合教育理论的要求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这要求教师需要掌握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将用多元智能理论完善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多元人才。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个性化教学,指出英语教学应“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任何学科如果能以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方式进行教学,那么该学科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多元智能理论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多元智能观的核心是在于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同样好的教育,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智能的差异性特征支持了新课程中“三个发展”的理论。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拥有多元智能,只是个体的智能、性格、气质和兴趣不尽相同而已。有的人某些能力比较突出,某些能力却相对薄弱,教师应注意个体能力倾向的差异,分析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仅仅依据学业成绩或传统的智商测验结果评价学生智能程度高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组织开展能够展示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特长的活动,消除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隔阂,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又作多元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学说的束缚,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以个别的方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这种理论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早在1983年,加德纳就针对传统智力理论的弊端,提出了多元智能的观点。1993年,他又根据10年来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出版了5种多元智能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后来增加到八种:即,1)语言——文字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记忆信息、与人交流思想、阅读和写作等;2)数学——逻辑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分类、推理、归纳;3)视觉——空间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把握空间关系,能敏锐地捕捉细节和色彩,爱好通过视觉学习;4)身体——动觉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动手操作、表演和运动以及进行实践活动;5)音乐——节奏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不仅长于听音乐、唱歌,而且还着迷于读谱、写歌、作曲;6)交往——交流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能与人合作、调节冲突和带动他人,善于通过交流学习,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7)自觉——自省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欲望、企图和愿望;8)自然观察智能,对生物的分辨观察能力以及对自然景色敏锐的注意力。因此拥有此项智慧者在辨认和分类自然界以及人为的现象特别杰出。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多种智能,如果说哪一种智能重要,哪一种不重要,片面地训练或发展某一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的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教师应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下面以高一英语课本(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为例,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几种智能。
1.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作为课程的目标。在教学中融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四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转贴于
2.促进逻辑数理智能。逻辑数理能力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它主要指数学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运算的能力。
3.开发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
4.培养音乐智能。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
5.提高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在玩中看、听、说,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在学习Unit 8 Sports时让学生做猜词游戏,采取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推选一位学生,教师给这个学生给出一个体育运动的单词让他或她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让本组去猜,如果猜到了可以得分,通过竞争使学生去记忆单词,同时可以锻炼运动智能。
6.塑造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7.开启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学
8.提高了解自然智能。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三、多元智能应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金莺主编.200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职业教育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53-02
一、引言
目前就职业学校而言,招生难、生源数量恶性竞争、学生素质低下、社会认同度不高、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使职教发展陷入重重困境,如何使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育能够增强社会吸引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成为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有关人类智能发展的教育理论。加德纳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的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显然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强有力的挑战,他认为传统智能理论对智能的内涵界定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由多种智能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他在肯定传统“一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又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智能。依据传统智能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高智商低能力”的缺陷,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提倡“人人都能成才”的观点。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当前职教改革的大潮中,无疑会带给我们诸多的教育教学启示。如: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多智能优势分布,从而提供给他们相适应的发展机会,促进其某一些方面的技能与特长。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形式也提出了更多及更高的要求: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智能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评估方式。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启示
1.教师应定位“人人皆能成才”的全面发展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具有智能,每人的智能特长均有差异,也就是说,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人,但聪明的方面和才能呈现出差异化分布。人的智能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划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存在差异的区分。古话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揭示的就是这一道理。对我们教师而言,对学生身上的个性化差异不应视为一种负担或累赘,相反,应理解为这是学生的“闪光点”,是其他方面智能优势的显现。我们不应以固化的眼光去歧视或忽略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实他们在其他方面拥有着不为人知的智能优势,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重新定位每个学生皆能成才的教育理念,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将来一定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应该是既满足社会长足发展的需求,又能实现教育对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人人皆成才”的教育理念通过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吸引力,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就会计专业建设而言,掌握会计专业岗位技能是我们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这一培养目标,学校优先推荐就业的往往是那些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优秀学生。例如曾有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极差,可以说基本上没掌握什么会计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但令人吃惊的是,他后来却开了一家财务公司,公司业务涵盖记账、纳税、会计业务及管理咨询等方面,公司的员工都是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而作为老板的他,却是一个补考了好多次才拿到毕业文凭的中职生。这足以说明,他的逻辑―数理智能或许不突出,但他人际交往智能、语言智能肯定是超常的,在校期间朋友圈子很广,交际能力极强。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绝大部分教师都可能因这类学生“学习智能”的低下而曾经歧视并忽略过他们吧。
2.教师应树立“学有所长”的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擅于了解并发现学生的智能结构及智能类型的差异,从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人生价值,达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优势个性的教育目的,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并善待学生存在的智能优势与劣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处在“人人皆学,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教学情境,激发并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方向,真正完成“人人成才”的教育任务。
在笔者所带的会计班中有一名男生,对会计专业课程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平平,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应付考试罢了。但与其多次接触后发现他的文学功底很好,文章、诗歌写得也很好。于是就决定启用他担任了班里的组织委员,负责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还要求他定期向学校的文学社投稿,鼓励他参加各类文学写作方面的比赛。因此,是这名同学由原来不起眼的小角色一下子变成班里甚至是学校的知名人物,原本慵懒消沉的个性变得阳光了,活跃了,人也变得自信了。他在班级毕业前的一个班会上组织策划了“让我永远记住你”的主题活动,让全班的同学既感动又难忘。这位同学还依据班上每位同学的姓名,加上他对该同学秉性的理解,针对每人写了一首小诗,作为活动的灯谜(打一同学姓名)。当有同学陆续猜到谜底时,兴奋、激动、自豪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大家永远地记住了他,也记住了彼此间的友情。他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在超强的活动执行力的作用下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与运用。
3.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化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观念的变化也使得我们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学活动不应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要求,更多应是关注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在各自所适应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改进教学形式和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任务为引领”开展教学,重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环节,还可依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担任“观察员”角色,承担观测小组合作学习的完成情况,并最终进行综合评价的职责。这种教学形式是目前职业学校所提倡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的重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学活动遵循“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人际智能的培养极为有利。而教学过程最后所设计的综合评价及教学反思环节,又是学生内省智能得以重点培养的环节。
4.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元智能提出的理论观点表明,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能所组成的共同体。这也就意味着教学评价体系不应是单一的和固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单纯的卷面考核评价体系应该进行改良与优化,实现多种考核评价并存的综合体系,注重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智能的培养。首先,评价目标应多元化。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考核评价侧重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对其他方面的如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视不足。只有学生诸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另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地位的体系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智能优势,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以促进其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理应履行的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19
一、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智能开发的研究。他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因其与我国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的不谋而合而很快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
加德纳在不断的研究中,把最初提出的六种智能发展细化为八种智能。这些智能是全人类都能够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和创造的工具。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这一智能概念取代了以标准智力测验分数对人类聪明程度的界定。该定义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因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给高中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启示是: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社会与学校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倡导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为多元智能而教”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在于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观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平台。笔者认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教学观的构建主要应包括:
1. 课程设置多元化,开发多种智能
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元性,且必须与社会的事业与真实的世界结合;强调智能的可变性,可以通过课程的设计,加以培养和发展。然而,传统的课程观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样,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力、主体性、创造性就无法得到发展,造成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活力和创造力销蚀。三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首先要求的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多元课程观,这既是教师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关注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
2. 教学设计个性化,满足个体差异
学生个性包括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体的社会性。正如多元智力理论表述的那样,学生存在八种不同的智力,而且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基于此,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能与学生深度交谈,以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态度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性格的不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树立多元学习观。学生的八种智能均有同等的地位,每一种智能都有其独特的传达、接受及储存的方式。作为教师,就必须构建多元学生观,并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风格。传统教育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教学,用同样的规格和模式培养学生,学生们进校门时“五颜六色”,出校门时整齐划一。这种缺乏个性的教育不能体现对人才的尊重,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3. 学生评价多元化,促进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59-01
摘 要 美国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众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中的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见解和认识的分析,探讨其中的合理因素,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教学中,如何彰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核心的今天,体育的术科课程和其它学科一样,课程目标、教学理念及其培养方式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改革。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格、精湛的专项技能技术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还要关注每位学生的自身特质和发展潜能,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学有所长”,得到最优发展,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特点。成为当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需要改革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的教育理论,符合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开辟了宽广的途径,给了中学体育教师发展革新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机会。多元智能跳脱了传统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示范、讲解、练习这三点式泥淖,使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向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充分兼顾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并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教授提出,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 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寻找最合适的多元智能切入口
多元智能理论被运用在中学体育课程过程中,首先要求体育教师仔细审视教学内容,并思考该部分内容选择哪一种多元智能切入点最为恰当。其次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的体育教学策略,设计好课程活动的程序和每节课,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方式。此外,还要求体育教师普遍关注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能用各自的智能强项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把多元智能作为教学的架构时,还应该从中学体育课的目标出发,设计实际而可行的多元智能使用的频率,数量和步骤,多元智能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所以,我们不能期望单单一个活动就能网罗所有的智能,否则课堂活动就会显得过于延伸而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
2 创造多元化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以适合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在多元智能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环境里,教材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而是一个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学体育教学也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教学,而是以主题为中心,健康为中心的组织探究性学习和健身。在教学中,要着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让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新教材的推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提供了便利。为了学生的不同智能被激发出来并获得最佳的发展状态,在中学体育与健康中,教师设计课程时,最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互动空间,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也要为不同智能类别的学生提供各种思考,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关于多元智能的亲身体验。
3 多元智能与中学体育课程的主题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理应是教育的理想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多元智能强调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要重视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开发的,真实的情境化的环境,让学生围绕一个专题或主体去自主学习,个性化探究,努力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学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发展做好准备。
以主题教学为突破口实施的多元智能教学,由于它鼓励学生投入生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多种智能的培养,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目标是一致的。
4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段,对之进行教育。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组织准备活动或编制游戏,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华。由学生选择上课的内容和考试项目,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和较满意的项目。教师由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传球时,教师先不讲正确的传球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讨论以怎样的方式完成动作才最有效、最省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逐步发现正确的传球方法。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个性化;多元智能;多元智能分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08-02
一、引言
随着英语教育的改革进程加快,英语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诸多教学者的重视。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性,辅之以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模式,将是能否增加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2004年1月国家教育司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要求》中曾多次提到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句子的学习、单词的学习,有的同学喜欢有人情、社会的内容、充满幻想和幽默的学习资料,而有点同学喜欢抽象的、不带感彩、有实用价值、充满思想的学习内容[2]。所以如何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特点,让大学英语教学变得有趣,有效率,将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与1983年提出的。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习者的智能主要集中在语文还有数学方面,但是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随后增加了空间智能(建筑师)、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舞者)、人际智能(社交人员)、内省智能(作家)等。霍华德-加德纳也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智能,并把智能分为九个范畴。分别是: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演说家、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善于推理的人或者是对数字感兴趣的人、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画家或者是建筑学家、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运动员或者舞蹈家、音乐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作曲家,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Intelligence)善于社交的人、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Intelligence)——哲学家或心理学家、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或者是对大自然感兴趣的人、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哲学家或者心理学家。最早将多元智能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正是加德纳本人,直至2001年6月陶西平先生在山东举办的有62个教育单位参加的会议上才正式提出这一理论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今年来有关多元智能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专家的重视。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所有的调查对象来自某医学院校随机抽取的大一的一个班,发放问卷53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由于该校的学生在大学招考的分数段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此次非英语专业多元智能分布摸底调查能够反映学校大一新生的大体上的学习状况和智能分布。从而对整所大学新生英语教学提供的教学改革与调整信息也是真实有效的。加之该校不是师范类院校,不存在由于专业的限制而导致的智能分布明显的不均,如体育类学生、音乐舞蹈类学生、建筑类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的特点在某一方面的智能会有明显的比例。因为存在智能比较抽象,所以问卷中没有涉及这一项。医学院校的学生在专业上没有明显像师范类院校这样具体。所以此次调查可以反映大多数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的大体情况,也就是说是有效的。虽然此次调查的对象范围有点小,不能完全为专业性强的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教学方法和措施,但是却能对相同级别的医学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
(二)调查方式
在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调查问卷能够有效而且全面的反映学生整体的智能分布特点。学生在“几乎不同意”到“几乎一直都同意”五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其中分值分布为5分、4分、3分、2分、1分。随后对问卷中的每一种智能分类值进行统计。最后借助SPSS软件强大的描述(条形图),呈现出本次调查最终的结果。给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提出宝贵和实事求是的意见。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单词量可能对本研究的影响,问卷调查用中文板式,以表示出清晰的意思供各位同学选择最恰当、真实的一项。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结果
下面将本次调查中,各智能分布的情况用SPSS软件绘制条形图的方法来展示(见图1)。
从图1中很清楚的看到样本中各智能分布的情况,从平均分上来看,居于最高的是内省智能,其次分别是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人际智能。接下来就以上结果加以分析。
图1(二)结果分析
所谓的内省智能指的是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能够清楚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什么地方,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动机、欲望,生活有规划,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也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的想法,规划自己的人生等。从这个概念上,可得知,新生们由于刚刚迈进大学的校门,在思想上没有松懈,任然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积极向上的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入手:第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上,有创新,与学生融为一体,经常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开导哪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在思想上把他们代入正规。其次是严格的教学安排,不能放松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排在第二的是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上述对音乐智能的描述中似乎仅限于音乐家,创作家。其实简而言之,音乐智能指的是音乐欣赏和喜爱的能力。音乐智能排在前面其实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学生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语言才是心领神会的、学生可能因为喜爱某一首歌曲的旋律或者是歌词,从而记住一些单词,与枯燥无味的背单词、或其他方式的单词记忆来讲,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除了音乐之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智能分布的特点,在班里组织英语戏剧比赛,让每一同学都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一门语言。课间时间,可以给学生放英语原声电影。电影可以涉及英国或美国等国家的文化、政治、历史、生活习俗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而且还让他们对说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对立体的图形的敏感性尤为突出,这一原因可以从他们的理科生的特点上加以解释,医学院校在专业上可以说是理科生的集聚之地。他们在想问题的思维很自然的运用到了这一方面。所以英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注意到这一点,不是满堂的灌输知识点,而是有启发性的安排教学,这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
人体运动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舞蹈家、外科医生。这类智能也是跟他们的专业息息相关——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做有关于医学的简单的介绍,如一个小手术、一项实验的过程等等。
逻辑智能是指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一种智能,其实这一部分的解释同样和他们的专业想匹配。
下面来解释比较薄弱的几个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人际智能。语言智能的概念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新生们由于英语基础还没有得到提高,在语言表达,特别是英语表达方面的能力和流利性是相当欠缺的,当然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所以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英语讲课,让学生们慢慢的适应,并且配合教师的表达,除此之外,在课堂上两个一组或者多个一组的练习英语表达,课外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提高自己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基础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还与自信与对英语的焦虑有关,有些学生害怕自己说错英语后,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和评价。所以还是与中国人的爱面子有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英语,说错了也不能在语言上对学生产生心理负担。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
自然探索智能是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这一方面的智能可能是源于自身的兴趣。自然探索包括两个方面: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社会的探索,刚刚入校的大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最后一项是人际智能,它是指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往能力。这一方面的欠缺跟社会阅历和年龄有关,反应出了他们的心智的状况。当然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榜样,或教授有关如何提高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医学院校)在大学英语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在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中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有效,使得他们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45-350.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84-204.
[3]王晓.英语的个性化学习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2):77-79.
[4]哈维·席尔瓦,理查德·斯特朗,马修·佩里尼著,张玲译.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
[5]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6]丁志军.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
关键词:智能;切入点;情境一、观察幼儿的智能强项,为设计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八种智能,包括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个幼儿都是“聪明”的,但他们“聪明”的领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其他方面表现平平,这说明语言智能是他的优势智能,有的孩子虽然不善言辞但很喜欢唱歌,那表示他的音乐智能可能比较高。
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观察幼儿日常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观察其与众不同的课堂行为表现,并且以多种形式对其言行以及结果予以记录,逐步为每个幼儿建立起一份智能档案。如在语言、科学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语言、数理逻辑、空间智能的发展状况;在艺术和健康活动中观察幼儿音乐、身体运动、空间智能的发展状况;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智能的发展状况等。把握不同幼儿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确定其各自的优势智能,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做好准备。
二、整合多元智能目标和三维目标,关注各目标的智能切入点
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事先明确某教学活动所指向的智能领域,再把发展幼儿这些智能的相关目标融入三维目标的描述里,由此实现多元智能目标与三维目标的整合。一般来说,每一堂教学活动教师都应找到三至四种智能的切入点来设计其教学目标。比如大班“认识时钟”的教学活动,分为时间认知、信息收集、钟面感知、整点认识、时钟游戏等几大环节,据此,教师首先可分析出该活动主要关注幼儿逻辑―数学、空间、人际交往、身体运动等智能的发展,然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这几方面的智能目标与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比如:(1)感知、认识时钟和时间,学会看时钟(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2)在拨、认整时的操作中和集体时钟游戏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3)热爱科学,培养充分利用时间和做事不拖拉等良好习惯。
三、选择能调动多种智能的教学内容,设计能激趣增智的情境
幼儿园课程要指向各个智能领域,要利于儿童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并能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合作解决问题。比起知识记忆式的活动,幼儿参与式和探究式的活动更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智能。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为幼儿准备有探究价值的环境,让幼儿以多种途径和渠道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备课不只是准备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准备一个既有趣又可以引发多种智能充分发展的活动情境。比如,以知识背景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形体动作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视觉形象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交流互动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热点新闻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等等。
四、用多元智能去教,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结果表达方式
由于个体间智能存在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对所有幼儿都适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幼儿智能特点拓宽教学策略,应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去帮助幼儿理解同一个概念或知识。而多元智能理论就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能激活智能的教学法,拓宽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各项智能教学法的内容举例见下表:
多元智能教学法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组织教育活动并不是指每一次教育活动都应该涉及7个智能领域,是否应该涉及某一智能领域以及如何涉及取决于这一智能领域是否有助于幼儿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把握。一般情况下,一堂教学活动教师动用三至四种不同智能的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体育教学思想;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97-02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的智能理论和人才观念提出了挑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课程目标和教学思想及其模式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改革任务。体育教学逐步呈现“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等特点。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关注学生特质和发展潜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使学生在强健体格的同时习得健全的人格,这是当代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今后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1.多元智能的内涵。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为:(1)身体—动觉智能。指用身体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身体素质:协调、灵活、速度和平衡。(2)自知—自省智能。它指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自己知道与他人的相似和相异之处,提醒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3)交往—交流智能。它指的是理解他人的情绪、感情、动机和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以实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够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4)言语—语言智能。它指的是在说和写中有效地运用词汇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5)数理—逻辑智能。它指的是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能够理解数字的本质特征、因果原则,并且能够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和使用简单的机器的能力。(6)音乐—节奏智能。它指的是感受节奏、音高和韵律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7)视觉—空间智能。它指的是感受形式、空间、颜色、线条和形状的能力。表现为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表达视觉和空间的能力。(8)自然智能。它指的是对植物、矿物和动物识别和给他们分类的能力,包括岩石、草地和各种花卉及动物。
2.多元智能的本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首先,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每个人的八种智能都以独特的方式共同地发挥作用。其次,智能是可以发展的。加德纳认为,只要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教育,个人都拥有将八种智能发展到高水平的能力。再次,智能以复杂的方式共同发挥着作用。没有哪一种智能可以独立地存在,智能往往都是交互作用的结果。第四,八种能力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智能的表现。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体育教学思想
1.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对独立的多项智能,它们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错综复杂地组合起来,使得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传统上我们认为的“差生”,只是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其他方面的表现可能并不差,他们同样都有智力发展的潜能,看到了“人人有才”、“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增强了人们对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2.个性化的教学观。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的八种智力共存并且相互独立,不同智力之间的优势和特点难以相互迁移。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力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爱好。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3.建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体的教育观。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成绩的评价不应单纯关注单项技能,而应从综合素质考查,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价值观、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差异等方面。
4.多样的评价观。相信所有学生都是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按照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好”和“差”、“聪明”与“不聪明”。体育教师应当建立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手段个性化的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观,才可能真正地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5.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为学生搭建表现其才智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使他们成为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教学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应该是挫折教育,要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快乐。体育教学要建立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作好充分准备。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体育学习方面成功的具体目标,挖掘学生身上的运动潜力,找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成功的途径。
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喻为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心理学发展而来的教育思想,有着较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全面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处于新课程体育改革中的教师,更应该认识它、学习它、运用它,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中,培养出既能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既具有开拓性又有创新性的多元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R“霍尔.成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M].郑庭瑾,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李伟民.体育与健身[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辞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改革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已引起了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目前的探讨还大多停留在“启示”、“认识”的层面,对于操作层面的具体改革举措论述的还很少。本人根据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实践,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作初步的探索。
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改革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作为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而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而即便是同一种智能,也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未来理想学校的模型,即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个体的差异得到最大限度地反映,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1]职业院校的教学如何适应不同智能结构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满足千差万别用人单位的要求,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下同一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的教学计划、同一的教学大纲进行统一的教学,无法体现学生的智能结构的差异与个性的差别,而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而成为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研究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学分制改革,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上的一大创新。
所谓三元学分制改革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以学分制为基础,遵循学分制的一般原则,将原来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综合素质学分三类学分,三类学分之间有一定比例,每类学分有一定的课时要求和相应的评价考核方式,学生在每类学分选修中有一定的自主权,在达到规定的学分总数后即可毕业,这种由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综合素质学分三类学分来进行教学管理的制度称为三元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简称为“三元学分制”。[2]这一改革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上的一种成功尝试。三元学分制改革既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又为多元智能的实现提供了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改革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而每一个体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职业院校的课程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课程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议方式过于僵化。为此,我们全面改革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还主要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的知识本位模式,这种课程主要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通过单一课程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无异于妄想。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职业院校开放、多元的课程结构,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活动都纳入到课程管理的范畴,建立学科课程、技能课程与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主要解决学生必需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实验课、专业见习课、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程实习、企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主要解决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活动课程既包括学校正式列入课表的活动课(如班团活动课),也包括学生参与的在课余时间、第二课堂时间、双休日或寒暑假进行的一切有益的活动。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通过开发为综合素质项目并赋予相应的综合素质学分进行管理。
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内容,让每一种智能从多门课程教学中得到培养,每一门课程教学都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按“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理论课程内容;按工作流程设计技能课程内容;按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课程内容。在课程的管理上,我们把所有的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必修课保证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活动课程以选修为主,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在课程设置的顺序上,打破原来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这种三段式的课程安排模式,在第一学期就开设技能训练课程,如电子类专业开设电子焊接技能训练课程,机械类专业开设钳焊技能训练课程。在每个学期都开设大量的活动课程供学生选修。在课程的教学上坚持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施教”。将所有教室都改造成多媒体教室,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所有专业都设有专业的一体化教室,专业教学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尽量做到“教、做、学”合一。这一课程体系的构建,从时间、空间、内容上拓展了课程的内涵,也拓展了职业教育的时空。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改革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几乎都是中考或高考的失败者或淘汰者,按考试成绩来衡量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差生”,所以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差生”的教育。如果职业教育不能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改革其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那么职业教育将是没有“希望”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力强项与弱项。因此,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只存在智能结构的差异;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根据当今最流行的纸笔测验的成绩,只能证明他们在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不能反映其它智能的发展状况,比如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空间能力、自制能力的发展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情景评估”的方法,主张用智能展示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在不同领域以不同认知过程学习的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我们才能直接观察到我们感兴趣的各种学习形态。因此,我们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全面改革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第一,改革评价标准。改过去单一、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弹性的、可选择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单一、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适应评价的需要。职业院校推行的三元学分制把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转化为一定数量的学分,且把过去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理论知识学分、专业技能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规定每类学分必须达到一个基本量,同时规定在达到每类学分基本量的前提下三类学分之间可以任意选修,只要达到总学分量即可毕业。三元学分制为我们确立了一个既可以保证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不同智能结构要求的弹性的、可选择的评价标准。
第二,改革评价内容。三元学分制下建立的学科课程、技能课程、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拓展了职业教育的时空。职业教育的评价除了过去关注最多的学科课程的评价外,重点包括了突显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课程,同时又把课外的活动课程都纳入到了评价的范围,使职业教育的评价内容既包括知识、技能与素质,还包括经验与态度,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职业教育评价的内容。
第三,改革评价主体。过去教育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职业教育评价的主体则包括学生自评、同学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使教育评价由原来的封闭转向开放。如对技能课程的评价中,除有教师评价外,更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企业师傅的评价;活动课程的评价则大量引入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社会评价等多主体的评价。
第四,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过去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而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主要是考查学生在不同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评价主要通过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实习鉴定等方式;对学生其它智能的考核评价主要通过鉴定、竞赛、答辩、面试、论文、展示等不同评价方式。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加强与改进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指导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并相信得到这种帮助的人在事业上将会更加投入,更具有竞争力。加德纳还认为,在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里,教师扮演着三种角色:他们既是评估专家,对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倾向和弱点,定期提供最新的评估;又是学生课程人,根据最近的评估,向学生提出选修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学好的建议;还是学校——社区人,为学生在更大的社区内寻求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为职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以此理论指导下,我们在就业指导工作上进行了如下加强与改进。
一是在新生进校时为学生提供专业选择指导与咨询。职业院校的新生对专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大多是凭兴趣或赶时髦。我院的教师和就业指导部门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结构特点,并指导学生根据智能结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专业。同时,学校建立了学生改选专业的机制,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扬长避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原动力,为学习成功奠定基础。
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职校教师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在综合评估中,用敏锐的眼光进一步发现学生究竞在哪一方面有优势,是动手操作?还是人际交往?还是其他?根据判断向学生建议最适合其发展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关键在于开发,每一种智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求职面试的成功率,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取得成功。
三是为学生提供职业选择指导。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事业上是失败者。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3]职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智能结构特点及学生兴趣爱好的科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特点,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可根据其智能结构不同,可分别选择一线的技术岗位、营销岗位、管理岗位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