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运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学习,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具魅力的理念和最激动人心的理想。如何能够彰显个性、适应差异,如何能够针对学生的强项和优势开展最为适合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1]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最为合理、恰当的理论诠释和支撑。
(一)尊重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而面对智能组合方式“各具特色”的学生时,教育便需要因材制宜,以最大程度适应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加德纳主张在尊重并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合每一位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弱势智能得到适当弥补,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个人最优发展。
(二)促进个性发展的整合式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需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予以保障。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两种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其他优势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那么我们必须关注适于儿童整体发展的教育方法。对于诸如自然科学、数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对独立、内容区别明显的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难以发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用整体性的教学方法教授知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切实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最终必须将所学课程加以整合”[2]。多元智能理论以项目学习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渠道。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本的学习倾向,摆脱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对学生的绝对束缚,将视野扩展到学生更多的智能类型,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学生的差异性的智能构成,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整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拓展重要主题,将生活技能贯穿于学科领域,学科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三)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别要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真正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现今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其教学法,从而迎接现今学生变化多端的挑战。当我们开始认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借助一种过时的手段依靠单一固定的标准可以测量的,也不是数理逻辑智商测试的时候,我们将会开始从学生的表现中观察到真实的改变。”[3]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4]。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一项智能的特点及其要素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四)指向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情境化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只有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才会对个体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因此,加德纳提出了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等能力的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他认为这种新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应该具有八个主要特征[5]:第一,重视评估胜于重视考试;第二,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中简单、自然而且定期开展评估;第三,体现评估的生态学效度,即评估要在接近个体的实际情境中提高预测的效度;第四,设计“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不通过语言和逻辑的能力,而直接观察人在运作中的智能;第五,使用多种测试方式;第六,评估方案要体现对个人的差异、发展水平和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重视;第七,评估方法要多使用有趣并具激发作用的素材从而创设有趣的学习体验;第八,评估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识别智能强项和弱项的有益反馈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观
加德纳认为,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人和学校-社区人。三种角色要求学校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尊重并理解不同学生智能组成的个性差异,并积极寻求与每个学生智能组成相适合的教育机会,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挖掘。“多元智能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现有课程、达到学习目标的多种不同途径;多元智能型学校会同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多元智能型学校的教职员工常常会在一起工作、学习。我们不能确定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对相信从多元智能型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学校现在正在培养他们各种终身学习的技能”。[6]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丰富多彩和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收获自信并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业成功者”。
二、个性化教育实践与多元智能 理论之间存在明显的现实悖离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构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但透视并反思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实践与理论相互矛盾和悖离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一)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自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褒奖,欣喜它为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变革的依据,但同时也对这一理论及其运用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牵强附会、贴标签式的研究和应用一度走红甚至迅速蔓延,出现了简单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而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已经老生常谈的理念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浮躁做法。
一部分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观点简单套用和搬用到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借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包装和内涵扩充已成为一种研究的风潮和取向。比如,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途径上,在各地开展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教师只要运用了图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看到小孩在地板上爬行就是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活动中配以背景音乐就成了音乐智能的体现,让学生找朋友相互交流就是培养了人际交往智能;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课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课训练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不同的学科指向某一种智能类型;有些老师刚一接触和尝试多元智能理论,就自认是“多元智能”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就是多元智能教学;不少学校也纷纷声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甚至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
对于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之蔓延和扩展的程度,连加德纳本人都感到惊异,他通过阅读和传闻了解到,“一些学校分别建立了七八个学习中心或者专用的教室,每个学习中心或教室专门针对一种智能;一些学校决定集中精力培养某一种被忽视的智能;一些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八种智能,采用七八种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引进了若干新的方法评估这些智能;一些学校将表现出某一种智能强项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另一些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智能弱项,将他们分别编组进行教学;还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将具有各自不同智能轮廓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室里学习,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7]。
加德纳指出,所有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他本人既没有介绍,也没有提倡,他认为这些想法都未揣测到他的真正意图,也没有探讨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说到底,这种将教育策略和手段与智能类型简单化一一对应的做法,看起来一段时间里似乎成为教育改革实践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实验或者创举,或者被认为是开展个性化教育最为领先和时髦的改革与实践,但实质上只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单套用和搬用。
(二)培养智能强项等同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8]一些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陷入了“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或者将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作个性化教育的内容,走入了“为多元而多元”的歧途。
比如有的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体现多元智能思想,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七项或八项智能为教育目标,而实现了这些目标,个性化教育就能成功。但是,多种智能类型的培养和训练从来就不是个性化教育的直接目的,个性化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要为了绝对培养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而教学,而在于把多元智能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与手段。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方法与途径的启示,但绝对不是个性化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唯一内容。“多元智能和教学内容的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任何一种智能特点都会在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里表现出来。例如,语言能力几乎渗透在一切教学内容的掌握之中。同样,数理逻辑智能不仅表现在我们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表现在我们辩论、写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并且可以促进发展多元的智能。这里,我们面对三个问题:1.如何在一种教学内容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2.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3.如何利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9]
也就是说,智能的培养不仅不应该作为教育的目标或内容,它只是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应该和教学的具体效果相联系,教学的具体成效才是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且多元智能理论所研究和倡导的多元教学切入方法与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其他传统教学途径和方法并不是矛盾或者对立的。如果只是“为智能而智能”、“为多元而多元”,把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做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或者内容,则不仅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片面认识,同时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肤浅理解。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个性化教育重构与超越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丰富和完善个性化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之中,需要理性认识并回归至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实践真正契合的精神内核之中。既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过分拔高,误用滥用。尤其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在践行这一理论时要立足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理论本身的本土化重构,最后把握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才能够在真实鲜活的个性化教育实践中实现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超越。
(一)理论观念的适切定位
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科学性一直存有巨大的怀疑和争议态度,就连加德纳本人也坦率承认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与框架,在提出这一理 论25年之后,他还修正了智能的种类,补充了智能的内涵,厘清了其中令他自己和外界都倍感混乱与困惑的问题。而对于理论本身,他自己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责任人。我可以毫无隐瞒地声明,当年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理论会如此声名显。因此,这个理论是什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一理论?有多少问题是其能够解释和解决的?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但是如何借鉴这一理论开展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首先还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本身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为其寻求正确的定位以及对理念进行明确的解读。一方面需要经由科学研究去修订和完善源自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而将有关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提炼出有关的理论议题,进而形成指向中国教育实践问题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体系和框架。
(二)扎根中国当下教育实践的本土化重构
有人将国内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论文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论文,涉及其基本涵义、基本结构、主要依据,多元智能实验,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课程;第二类是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支撑点);第三类是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某个领域(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的重要启示或借鉴意义;第四类是结合某门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讨论如何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改革”[11]。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不难发现在已有的研究中,进行理论阐释和解读、评析多,探讨应用和实践、反思少。即使是有关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的研究,也是以介绍或者翻译引进美国经验与实践多,或者将理论、理念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拼加,戴帽子、贴标签的多,真正对理论进行本土化重构,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性改革与实验的探索少。多元智能理论若想真正融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在经过了最初的匆忙认同、盲目崇拜和一味照搬之后,今天,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评论,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更为本质的解读,既要避免误读,也要避免夸大。尤其是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特殊实践与具体情境之中,重新建构基于我国教育事实的“中国化的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其发挥更有价值的影响。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不能脱离自身特定的脉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是深藏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观念之中沉淀而成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它是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构成性因素,在中国教育的实践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经常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引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贴近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而这样的理论离不开本土思想资源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舶来品,只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充实、更加完善。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实际上同时也是在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和实践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创新[12]。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性超越
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方法论方面的变革,不仅体现为要在方法策略上开展个别化教学,在办学思路上创办特色学校等,它更应该是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方面的整体改进和深度更新,它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教学自身个性的凸显与张扬。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的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本的认识应该是借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个性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应该是让学生在自身个性与人格健康完整习得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智能强项的开发。多元智能本身既不是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认识、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进而找到恰当教育方式与教学策略的一种路径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中国的个性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可行路径,既需要从本土思想资源中寻求智慧,同时也需要对外来的理论借鉴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从来就不缺乏有关因材施教的论述,这些都是个性化教育的聚焦所在。检视个性化教育的本土思想资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为中国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更为恰当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可能为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与框架提供基础。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一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则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及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宏观背景与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各地各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基础与内部条件,深入研究教师的专业心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注释:
关键词:多元智能 中职德育课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个性化
2011年9月,笔者学校启动自治区级“十二五规划”课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机制的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在德育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好中职德育课的有关道理、观点和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运用,笔者发现原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的理论、道理、术语等,通过讨论、访谈、表演、体验等方式加以展现就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由课堂昏昏欲睡转变为主动热心参与,从而快乐地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可以分为九种,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着个别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多种智能以不同方式组合的结果,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在于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学习过程中发扬强项、发展弱项,自信自由地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智能组合方面的多样性探索最佳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智力强项方面的潜能得到认可和发挥,逐步形成各种智能的最佳组合,从而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能简单用“老师教,学生记”的方式,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教师根据每一种智能的特性,创设旨在促进该种智能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在展示强项、发展强项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实现德育课教学个性化。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医生、政治家、成功的销售商、外交家、企业家等都是拥有高度人际交往智能的人。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已变得不可避免,因此增强人际交往智能显得极为重要。而提高人际交往智能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第一次课就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各组确定组名、组长、组歌、口号等,明确每一组员的任务,例如在《职业支点――职业道德》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性学习方式,让学生每6人一组分别访谈身边的同学、顶岗实习的同学、已就业的师兄师姐、老师或家长、商场营业员等,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他们都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在总结发言中,每个组的发言都很精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精神是企业所需要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次调查活动把知识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语言、交际、空间、自然观察等多种智能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核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氛围。
例如,教师在进行“诚实守信”内容教学时,给学生展示“危险的小事”故事,首先鼓励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讲“危险的小事”,其他同学跟着一起默读;接着要求各小组学生围绕案例后面的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要求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人人发言;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名留学生逃票的‘小事’是危险的?”比较简单,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这些公司都认为这名留学生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这有一定的难度,可让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是失去了诚信将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可让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点评,做到人人会说。教师归纳引申出活动的目的: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诚信,市场经济发展呼唤着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需要诚信,如果失去诚信会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辩和参与讨论,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使他们在“说”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智能。
三、指导学生表演小品或开展游戏活动,讨论分享感悟,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工作中掌握绝活的技能人才、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都表现出高度发达的身体运动智能。加德纳提倡让学生进行“做中学”。
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关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小品,组织学生进行排练,通过艺术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如在进行“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编小品《诱惑》,由三位同学饰演三个不同的角色,让甲同学扮演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分别去引诱两位同学去网吧玩游戏、抽烟喝酒,意志坚强的乙同学就拒绝了他,但意志薄弱的丙同学很快和甲同学成为好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一起抽烟喝酒。在看完小品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小品当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除了小品当中的不良诱惑,你还想到了哪些?从这个小品中,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积极与旁边的同学交流意见,很多同学马上就能指出小品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例如:抽烟喝酒、去网吧玩游戏等,还可以从抽烟喝酒引出另一个不良诱惑――吸毒;从去网吧玩游戏想到如果日后甲和丙没钱去网吧时就有可能去盗窃或抢劫,以致走上犯罪道路;玩游戏上瘾导致丙同学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同学交往等,而乙同学就不会有这种后果。通过这个小品,我们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辨认不良诱惑,明白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坚强的意志,还能让学生多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参加表演的同学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而且还在表演中发展了多种智能,尤其是身体运动智能。
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增进学生的自我反省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指认识、了解和反省自己的能力。中职德育课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事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生价值观中的“义和利”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教师假设这样一个例子来引导学生:摆在我们前面有一筐苹果,面对苹果有这样的五种态度:一是扑上去,把所有的苹果占为己有;二是抢先拿到好一点的,且多一点;三是拿自己的本份;四是让别人先拿,自己可以少拿一点,差一点也没关系;五是全让别人拿,自己一个也不要。对这五种态度,如果我们直接要求学生选择最后一种,不太现实,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态度对人对己的利弊及其人格品位展开讨论、反思,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引导他们积极选择。通过这样讨论反思,学生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剖析,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后注意改正,做得好的地方,以后要发扬。这样,既促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久而久之,也增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除以上列举之外,还有自然观察者智能、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等,不再一一阐述。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 多元智能 个性化 英语教学
一、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 项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并非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思维,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这一理论尤其重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方面,如音乐、美术、人际交往、肢体运动等潜在能力的开发。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知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从多元角度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与潜力,使教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活动形式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将极大地丰富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各项智能优势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的选择。以下是一些体现多元智能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英语课堂小组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信息量是从教师课堂讲授中获得信息量的5倍。心理学家做过关于知识记忆和保持时间的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既听到又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和讨论中自己所表达过的内容的70%。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将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张扬。
(二)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由于学生是对真实活动的模拟,所演角色是在剧情提供的较为真实的语境下使用英语,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与感受比较准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师生可以将精读课文或听说课中的对话作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然后用于角色表演。每次角色表演活动都要经过精心策划,主要步骤为:计划、排练、演出和评估。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内涵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合作学习体现在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设计、小组合作写作、角色表演、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中。
总之,调动学生多项智能,使其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符合认知规律。多元智能理论并不要求同时将八种智能都融入一次课堂的教学中,而是主张按照认知规律,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寻找切入点,改变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