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保健行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历史数据显示,截止7月24日,申万医疗生物一级行业指数过去十年涨幅达487.59%,同期上证综指仅上涨49.57%。这一“双面伊人”渐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大众情人”, WIND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2013年以来已发行成立12只医疗主题基金。目前市场上仍有嘉实医疗保健基金等两只医疗主题基金发行,显示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偏爱。
据一位新药研发领域专家表示,中国医药消费市场预期5年内年度增长率14%-17%,超过1700亿美元,2017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另一方面,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使医药行业可迎来短期内的爆发性增长,如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基因测序等,这些领域的科技突破往往能撬动行业一波向上行情。因而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和风格下,医疗板块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但投资者和医药行业这位“大众情人”的恋爱并非只有甜蜜。目前医疗保健相关行业股票有近200只,行业股票良莠不齐,且子行业投资逻辑各异,在行业牛股迭出的同时也有些个股长期收益为负,因此在行业高速发展期,要想获取更高收益,投资上更需前瞻性,而对此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适从,不妨以借道嘉实医疗保健股票基金这类专业的医药行业主题基金进行投资。
医药主题类基金的良好业绩表现,主要得益于医药生物板块的强势表现。截至3月18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涨幅达21.45%,远好于同期沪深300指数-14.56%的收益。
医药主题类基金表现优异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医药行业在较长时间中都维持了高景气度。近些年来,国内医药行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7.7%,高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是当今医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同样增加了对于医药的需求。全球著名医疗咨询机构IMS 预测,2015 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这将会扩大我国医药市场的需求规模,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医药主题类基金在长期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
从中短期来看,医疗体制的改革成为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机遇,医药主题类基金也迎来良好的介入时点。医保全面覆盖和补助标准提高,将带动医疗市场的扩容,进一步提升市场容量。国企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将会全面提高行业效率,促进其快速发展。在改革初期布局医药主题类基金,分享行业的快速增长,其收益也值得投资者期待。
【关键词】离岸外包 行业分析 技术进步 社会政治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服务业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离岸服务外包涉及的面很广,行业很多,许多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都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开展和准备开展承接外包的部门并不是很多,相关政策也只惠顾到软件外包等几个传统外包行业,这与主流的外包分析行业一般化比较方法不无关系。他们把各行业受到外包青睐程度进行比较排列,结果就是排名靠前的IT行业发展最快。这样的分析方法是否有问题?通过比较主流的方法,借鉴Martin和Ricard(2005)的观点,作者提出离岸服务外包决定模型,认为分析具体工作的外包决定更加实用。
二、模型的建立
我们首先找出影响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提供服务对地理相近性的要求,法律法规的限制,社会团体的相关规定带来的压力,离岸外包给公司长远发展带来的风险等,我们正是需要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一项外包决策的。
离岸服务外包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地理相近性要求,因为与制造业不同,很多服务性工作是需要服务双方同时在场的。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成本的显著下降、通信能力的大幅上升、计算机化和数字化的明显改进重新定义了服务的范围,使从偏远的地方提供服务成为可能。这些进步加在一起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长期以来就持有的假设,即关于那些必须由邻近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这个研究框架的第一步解释什么将变成可能,第二步解释法律环境如何限制公司可采用的新技术。法律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它能够促进也能够限制离岸外包。如果美国通过限制公司离岸外包某特定工作的法律,我们的讨论就此打住了;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废除了限定某些工作只能在美国或只能由美国人完成的法律,那新的外包机会就出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动,这些变动将大大影响社会允许的被离岸外包的工作种类,如果法规禁止某种医疗保健程序在美国之外完成,那有利于这种工作的通信技术的进步也将是徒劳的;如果法规允许某种任务在海外完成,我们就需要进入模型的下一步。
一旦公司发现其业务离岸外包不再受到法律的限制,并且新的技术有利于使原在国内完成的业务外包到国外的新供应商,那么框架的第三个问题产生了,外界是否还有其他可能会约束离岸的因素吗?可能有些团体或其他压力仍然限制离岸的发生。2003年,印第安纳州政府废除了与一家印度公司的合约,尽管这家公司的1500万美元的竞价比美国出价最低的竞争对手的价格还要低8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阻碍离岸的社会政治因素胜过了传统的对州纳税人最优价值的追求。最后,假定一个公司发现新的技术使得服务对地理相近要求变得不重要了,也没有相关法律禁止其业务离岸,外界再没有影响公司进行外包决策的因素,是否有其他诸如安全、质量、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会阻碍公司离岸外包某些工作?虽然技术可能使离岸某些工作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如果公司担心核心业务和产品的安全问题,它可能仍然选择不离岸核心业务,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在考虑IT部门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把离岸外包的服务工作技能水平当作外包决定的本身,把另外的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社会政治压力和公司担忧等四个因素作为外生变量,组成我们的外包决定模型,参见图表1。为了全面反映外包决定的所有过程,图表1加进了外包对发包公司和接包公司的影响(也就是外包动因)。
三、模型检验与应用
(一)检验目标的选择
掌握的资料与数据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的模型可以分析的服务行业的工作的范围。同时,分析也不是涵盖得越广越好,有些目前发展的非重点行业,若是下大功夫去分析,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说,得出的结论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意义。这里我们重点选取医疗保健行业。医疗保健行业是大家认为较不易被离岸外包的行业,不少学者把它列为外包最不会涉及的行业之首,这样的论断是否正确,如果不对,会影响我们的实际业务的开展。
(二)模型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工作检验
“你不能到海外去看医生、护士或者得到身体照料,”Harper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所以医疗保健行业是最不容易受离岸外包青睐的。但是,这个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有些医疗保健工作已经处于离岸外包运动的前沿,更准确地说,医疗保健工作被离岸外包的范围正在稳定扩大,现在已经涉及专业、半专业和非专业的医疗保健工作。通过运用我们的框架分析保健行业,我们能看到离岸外包在这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行业是如何进化的。
医疗保健行业的离岸外包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美国,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刚开始外包的只是一些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作,如抄写服务、保险索赔、填表单等。这样的创新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美国当地工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工作可以被如印度这样的国家去完成。转变的确在发生,甚至很多美国医生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利用离岸抄写服务。当技术在进步,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发展的更近,成本进一步下降,我们可能看到低技能医疗保健工作在未来几年里将受到更大的离岸外包的威胁。
伴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信成本的下降,一些新技术的引进,第二波更加老练而又复杂的工作开始被离岸外包。在这个阶段,离岸开始影响的不仅仅是低技能的医疗保健工作,而且是需要高等教育和广泛训练的工作。举例来说,美国一些地方开发了“问护士”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会员可以随时给持证护士电话以寻求各种护理帮助和建议。当通信成本在下降,会员越来越多,很显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菲律宾会说英语的护士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员工。护理工作的被离岸外包的潜在可能性说明了一个重要转变:医疗护理工作也能被送往国外。
以上只是分析了第一个影响因素——科技,同样重要的是法律和公司关心的是利用和执行这些新技术所受的限制。举例说明,在美国,放射线医生必须得到工作所在州的许可和所在医院的委任书。美国放射医学学院已经开始讨论,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止放射性工作的离岸。这个仅仅说明特殊利益群体的保护主义反映,还是会提升到法律高度来关注质量、安全、保密和工作安全?上文提到,法律环境是动态的,在未来的几年里,关于医疗服务的离岸的规则将被广泛争论,涉及到关心薪水的医生和医疗保险公司。
模型中,除了政府的限制以外,社会政治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我们通过美国医疗保险退还制度来看看它是如何影响离岸的。医疗保险不会偿付美国之外完成的手续,所以在这个政策之下,它不会偿还在国外实行的放射。好多年以来,美国国外公民辩护小组游说以期改变这个规定,因为它限制为国外医疗服务支付的医疗保险。现在,保险公司和其他把离岸医疗服务看作降低医疗成本的一个方法的人都加入了他们。这些组织共同代表社会政治框架中支持离岸的积极因素,这些因素的作用与相反的组织刚好相互抵消,后者其中包括,美国美国放射医学学院,2004年它出版了自己的关于离岸放射的限制准则。
模型最后提到了公司也可能出于保密、安全或质量等考虑,选择不离岸。一个有趣的例子会说明这些考虑是如何影响抄写服务行业的离岸决定。上文所述,这是一个最早被选择离岸的医疗行业,短短一段时间内,数以亿计美元的抄写服务被送到海外。但是,在2003年,一个巴基斯坦抄写员威胁要把患者的档案公开到网上,除非雇佣她的公司付清欠她的工资。这个档案来自于加州旧金山大学,但是其官员声称并不知道他们的文件被巴基斯坦转录了。保密的考虑,尤其是联合健康保险简单责任法案(HIPAA)的要求,意味着虽然技术和通信的提高是离岸抄写工作经济上可行,如果对保密的担忧不减,医院和医生团体可以避开这个选
择。
四、结论
一直以来,在讨论离岸外包涉及的范围和影响时,人们习惯于把各个行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忽视了对行业中具体工作的考查。本文提出离岸服务外包决定模型,认为实用的分析应该从工作层面着手,具体分析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社会政治力量和公司层面的担忧对公司做出外包决定时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应用模型详细探讨了医疗保健行业工作的外包的情况。分析表明,一般的对某些行业是否容易被离岸外包的观点往往具有很强的片面性,掩盖了行业中具体中工作的特性。比如在大家都认为不适合外包的医疗保健行业,很多工作离岸外包却开展得红红火火。
这样的结论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大家都知道,在开展对外贸易时,发现并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承接离岸外包的业务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对此投入很多,期望也很大。但是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我们的相关业务毕竟刚刚起步,承接国际流行的外包(如IT软件外包)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与印度这样的“外包老手”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利用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就更加重要,这就需要详细分析具体工作的离岸可能性,对比我们的优势,更好的参与到新一轮的外包竞争中。
参考文献:
[1]Martin Stack,Ricard Downing.2005.Another look at offshoring: Which jobs are at risk and why Science direct. elsevier.com/locate/bushor. Business Horizons 48,513—523.
[2]Fitzgerald, M. (2004, July 18). A drive-through lane to the next time zone. New York Times,(Sec.3),3.
[3]Mann C. (2003). Globalization of IT services and white collar jobs: The next wav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s No. PB03-11).
[4]Maher, K. (2004,March 23). What to do if you fear your job may go abroad. Wall Street Journal, 243(57), B8.
一、中国成为创投的焦点
2006年已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投资金额最高的年度,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清科――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投资金额高达17.78亿美元,比上年高出52.1%。这个数字使中国可望成为仅次于美国,获得创投投资总额第二的国家。(图1)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机构热门的焦点,自2001年以来保持平稳的增长,这与中国近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同样会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投资金额将再创新高。
二、创投下一座油田
先前在投资金额中占到大半边天的广义IT行业已经成下降趋势。虽然2006年中国创投市场总金额高达17.78亿美元,比上年高出52.1%。但是其中存在一个突出表现是,IT行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自2005年以来的投资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与2005年相比,2006年IT行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数量比重从66.2%下降到了59.6%。具体来看,下降的趋势2006年下半年更为明显,IT行业在下半年两个季度中的获投案例数量比例均低于60.0%。(图2、图3)
以上分析说明,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IT投资环境已进入近似饱和状态,并正在恶化,成下降趋势。因此,目前有必要开采下一座油田――医疗健康行业。
据美国IrvingLevin公司的一份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上升趋势,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5%。分析师认为,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将持续风险投资的热点。
目前市场空白意味着巨大商机。尽管IT行业所占投资金额超过50%,但广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显然对这轮大潮已有些丧失兴趣。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对下一座油田的方向仍然迷惑。但目前一则新闻让VC再次兴奋起来。
2006年10月25日市场盛传已久的“拜耳收购东盛盖天力”一事,终于水落石出。拜耳医药保健以总交易金额12.6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东盛盖天力旗下的“白加黑”等3个西药OTC品种,这起交易被称为迄今为止跨国巨头与国内药企之间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在谈及东盛出售OTC业务原因时,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表示,中国的医药企业在西药尤其是在OTC的研发方面,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没有后续资金开发新品种,东盛如果只靠现有资金发展肯定会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东盛一家的问题,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医疗服务等在内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一直面临着行业快速发展和资金相对掣肘的困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仅占到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医疗建康产业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三、我国生物医药现状
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可谓潜在需求非常之大,并且政府支持医药技术发展,我国已经在众多高校中开设了医疗器械与工程专业,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同时也拥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且这个群体将不断壮大。2006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20.7%;医药工业完成出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9.5%。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总额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幅在6.5%左右。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的总价值约为15亿美元,2006年底增加至22亿美元,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以上说明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并且生物医药、医疗保健行业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现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将投入这一新兴领域,将带来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
劣势:虽然我国已经努力在技术上赶超美国等拥有高技术的国家,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过慢,在技术上不能位于世界前列;由于位于起步阶段,技术不够先进、熟练,虽然有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生产成本仍旧较高,并且没能形成规模性,因此售价较高。另一方面,我国公民的消费水平较低,不能够完全接受高价位的医药和营养保健品,致使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慢。
如今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正处于增长阶段,因此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随着大量的外资涌进这一领域,我国应健全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这一领域。虽然这一行业具有较好的上升势头,但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并且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投资的风险较大。技术方面尚不能在世界领先,因此国外有可能造成技术垄断,从而将冲击我国这一尚不成熟的行业。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较低,因此应当合理定价,限制进口,防止扰乱国内市场。
四、风险投资如何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一)切入点――研发费用高。创新和规模运营是中外医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在中国,医药研发是由各科研院所完成,由于其资金短缺,因此要引进外资来完成研制。而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其收益巨大,因此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风险资本可以通过研发部门缺少资金而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二)介入条件――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市场性。评价一项技术的价值不仅要有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有技术的成熟性和市场的经济性。产业化的价值体现在形成产业的先导性、长期成长性和规模性上。而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性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个产业具有经济前景,VC才会介入其中取得高回报。所以,作为风险投资技术评估的标准,理性的考察其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和市场经济性,规避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关联经济带来的系统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老龄化社会奠定保健市场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3%,可医疗保健消费占整体医药消费的50%以上,80%的医疗消费在最后20年,因此,老龄化社会的逼近,再加上个人需求和购买力持续增加等因素,不得不让保健市场升温。未来有机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环境恶化促使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电磁辐射、臭氧层破坏、噪音污染、农药化肥、添加剂等等一系列污染,以及食物链、生物链的破坏,导致亚健康及慢性病人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以及吃什么都不放心的情况下,国民的保健意识越来越浓,进而推动保健品市场的稳定发展就成为一种趋势。
保健品回避了中医药的两个“短板”
谈到健康产业,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资格敢跟中国抗衡。特别是当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危害后,不是不想复制中医学。而是由于中医缺乏严格的标准,以及剂量不好掌握,而难以复制和传承。例如:药方常以“少许”、“温火”、“片刻”等出现。其次,特别是民间医学,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例如:外国人打开尸体寻找中医所谓的经络。因此,没有依据和标准的中医学,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屡遭挫折。而保健食品同时回避了中草药的“标准”和“剂量”两个难题,必定能解决世界性健康难题。
我国健康产业未来将达兆亿产值
近20年来,中国的保健品销售额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2011年已突破1200亿元的大关,目前,中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具有若大的潜力。
其中,有两类保健食品的增长比较确定:一类是基于现代西方营养学的保健食品,如以维生素、矿物质为代表的膳食营养剂、动植物提取物等为代表的有机食品;另外一类是药食两用的功能型保健食品。
截止上周四,本期入围的最牛分析师排行榜前二十的分析师所研究行业与上期相比,新增了酌情消费品行业,具体分布情况为:新增酌情消费品行业分析师1名;食品饮料及烟草和能源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3名和2名,均比上期增加1名;煤炭、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7名、1名和1名,都与上期持平;金属与采矿和媒体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3名和2名,分别比上期减少2名和1名。近期,医药产业方面的政策密集,本期对医药行业进行点评。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表示,科技部《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四个方向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利好爱尔眼科等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给予医药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周思立认为,医药方面政策的关键词为创新、预防和基层,该规划将有力促进中药、生物制药、疫苗、化学创新药物、体外诊断试剂、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科华生物、鱼跃医疗、康美药业、马应龙、昆明制药和沃森生物等个股。给予医药行业“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数据显示,截止上周四,上榜本期最具潜力前二十名分析师所研究的行业与上期相比,新增了金融行业,具体分布情况为:新增金融行业入选分析师1名;原材料行业入选分析师2名,比上期增加1名;工业产品、信息技术、酌情消费品、零售与批发和食品饮料及烟草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5名、3名、3名、2名和1名,均与上期持平;医疗保健行业入选分析师3名,比上期减少2名。据媒体报道,光伏规划再次上调,该行业也受到分析师的关注,本期对光伏行业进行点评。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孙建平表示,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预计业内几家较大企业很可能成为本次整合主体。产业集中度提高,利于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强化其成本优势并从整合中直接受益;同时,前期产能释放和需求萎缩加剧行业竞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望缓解供需矛盾。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给予光伏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国信证券行业分析师郑东称,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另外,国内的市场将持续超预期,部分地区补贴电价有望进一步上调。给予该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以上数据均取自今日投资统计数据,欲查详细数据,请登陆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网站(省略)。
从大的方面上讲,中国的保健品经历了四个时代:
“产品销售”时代
1989年851口服液的营销翻开了保健品行业营销的历史,当时卫生部叫食品新资源。从1989年到1993年共五年时间,851营销全国,为从业者带来了丰厚利润,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股方兴未艾的保健品热潮,当时属于简单的“产品销售”模式。
“粗放营销”时代
1994年到1997年共四年是这个行业营销的第二个时代,三株口服液使这个行业急速扩大。三株口服液营销采取“投递传单,义诊活动和电视专题”三板斧模式,这种充分利用广告拉力的“粗放营销”模式至今仍是保健食品和非处方药品的营销法宝。稍前或稍后的沈阳飞龙、红桃K、太阳神、巨人等都属此列。
“品牌营销”时代
1996年是保健品市场的一个分水岭,《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行政、舆论对行业“极度关注”,保健品总体行业信誉的恶化。从1998年——2003年间,由于粗放经营的失效,善于运作精耕细作的“品牌营销”模式的“养生堂”、“太太”等企业开始稳立潮头,加上老一代“昂立一号”“青春宝”等品牌的转型成功和“万基”、“今日”“康富来”、“金施尔康”等后起之秀或外资品牌的加入,保健品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整合营销”时代
从2004年至今,随着软文、概念越来越滥,送礼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软文、概念、礼品等信息越来越无动于衷,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新一轮的保健品市场中,又一次次地“很受伤”,导致保健品行业的诚信危机越来越严重,企业以往取得优秀业绩的营销招式,效果也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消费者的以体验营销、服务营销、诚信营销等取信于民为主的营销方式,进行整合传播,成为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总结过去——保健品企业生命透析
综观各种机遇与挑战,方方面面的竞争与发展,保健品市场发展简史,可谓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两三年”,更有甚者“三年河东,五年河西”,“富不过五载”的怪圈始终很难突破。
据资料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岁,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不到10岁,往往昙花一现,“辉煌只在瞬间”。据报道10年前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企业,今天有近1/2不知不觉的销声匿迹。“市场唯一不变定律就是市场在变”。保健品市场发展,80年代销售是战斗,大好市场是打拼出来的一片江山;90年代销售是战术,大好市场是策划出来的一方沃土;新的世纪销售是战略,大好市场是管理出来的万里疆域。以前只要做就可以赚钱,现在要想赚钱光靠做还不行,而是必须做好了才能行。 分析今天
保健品行业的机会点主要有一下这些:
横向比较
从空间上看,目前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30—1/40,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0,日本的1/15,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医药保健品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纵向比较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生活水平提高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各为52.9%和56.8%,正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正是保健食品销售的黄金阶段。到200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保健食品市场将会出现几何级数递增。
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将由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保健。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结果表现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逐步上升,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总支出已超过1500亿元,年增长30%,农村超过700亿元,占总数1/3,年增长14%。
人口老龄化及脑力劳动者
人口老龄化以及脑力劳动者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约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老年人口将达1.6亿人。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也成为保健品消费市场的重要对象。据一份健康报告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3.54岁,远低于全国人均72岁的寿命。
总结现状——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从营销上看,随着借助传统渠道营销模式的衰落,以会议营销为代表的“准直销模式”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随着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市场出现过度掠夺的现象,加之缺乏对模式的创新,目前这一营销模式已经进入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准直销模式”一直难以摆脱政策风险,特别是即将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将使这种所谓灰色地带越来越少,而《条例》所设定的限制性条款又是目前绝大多数从事“准直销模式”企业难以满足的,如何在未来的政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的这种转型实际上是一种好的趋势,因为政府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市场的政策,实际上是进一步把一些不合格企业淘汰出局,那么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更多的将是放心的、有品质保证的医药保健品。总之,随着国家进一步完善保健产业法规与制度 ,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产品单一,急功近利存续期短,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状况,将得到整顿,这是保健产业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应谋求技术与资本的整合,摆脱一窝蜂上马几百个产品同挤一条独木桥的现象,能够单独地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蓬勃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展望明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
根据云洋四海团队的市场调查:2005中国保健品市场,在接连经历了几年的滑坡之后,开始在营销领域寻找出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征兆:一是保健品生产企业开始认识继而追捧新的营销模式,在终端,保健品连锁专卖和大型专业市场的出现和红火;二是保健产品走系列化多元化发展之路,静下心来作品牌;三是一些大型保健品企业着手直销通路建设。三者已经初步勾勒出未来数年保健品市场的基本轮廓。
决胜的王牌
由于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多层次,整个保健品行业必然也必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种模式并存的状况,但是潮流应该已经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品牌化”,“品牌化”是现阶段和未来保健品企业决战疆场的利器。
科技保障后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保健品企业在这点上很突出:跨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拥有核心竞争力,垄断了大部分成药技术,并最终拥有市场。国内保健品企业自有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发挥与国际企业在技术上合作开发,以及与科研机构、大学的协作,以期一些新技术最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行业内企业应谋求之间的整合或并购,通过整合对资本进行重组,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产品进行筛选,去粗存精,以核心高科技含量突破带动行业全面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保健品行业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1) 需求将进一步发展、扩大;
2) 注重品牌定位和形象构建;
3) 着重于保健知识和品牌宣传;
4) 流通渠道更加畅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
5) 应用新资源、新技术和方便型包装成为主流;
6) 功能更加多样化,单品种保健品的功能趋向专一;
7) 农村将成为进一步竞争的重点市场
8) 个性化需求与服务,亲情化售后服务将成为亮点;
9) 总体价格将下降。
保健品企业要想长治久安,经久不衰,更需注重三个方面问题:
文化也是生产力
良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家的素质、理念、胆识,是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体现和反映的一个方面。良好企业文化的扩张、辐射、渗透产生着巨大活力,在推进和规范企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可以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保健品企业要长足发展,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多数事实一再证实:即使经营环境再艰难,只有精神支柱不垮,理想信念犹存,总是可以通过人的辛勤劳动去不断创造,去艰苦努力,获得巨大物质财富。现在,保健品企业普遍进行二次创业和行业的再次崛起,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对轮回淘汰和激烈市场环境,塑造自己企业精神,确立先进经营理念,创造自己独特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十分必要。
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的优化转变
医药保健品以前是国营销售主渠道方式,是卖方市场,货不愁销。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和改革深入,许多企业对大营销环境变化苦不堪言,不能适应。90年代,杨森、史克、施贵宝、葛兰素等外资行业企业带来了先进营销理念和方式,使医药保健品踏上现代营销道路。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真正优化转变,以现代进营销理念为背景,结合市场实际状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模式,先做对,再做好。
[/b]诚信经营[/b]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1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011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这将为厂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使老年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二、传统老年产业——老年保健行业身陷混沌,迷雾待破
保健行业指的是事前对健康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这种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与丰富化。考虑到中国目前1.3亿的庞大老年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加速的情况,未来中国的银发保健产业不论从总量还是产业内部业态类型都会有很大增长与变化。
(一)、银发保健产业总体增长,但内部结构失衡
保健产业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备等;另外一类是保健服务,如提供健身、养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务与咨询服务。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到年已经达到500亿的规模,据保健品专业人士的估计,其中老年人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次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额占到了200亿。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中国,老年保健品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
与老年群体适用的各种品类丰富的产品不同,国内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相对落后,各种保健服务机构都将研发重点放在中青年群体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在服务业中仅占较小的比例。以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的一项成果测算,年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规模仅为2亿,而根据零点公司年的一项保健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规模为15亿,而在保健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保健品与保健服务产值的比例大致为1:1。因此,相对于老年保健品市场,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考虑到老年保健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银发保健品选择品牌集中,但产品针对性不强;保健服务专业品牌缺位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生产具有卫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474种,另外还有近500种进口产品。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开发了针对了老年人的产品,但是从消费者购买情况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牌的选择集中于少数几个名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排行榜表明:从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脑白金、昂立一号等五个名牌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从这些品牌的适用人群方面分析,相关的生产厂家均选择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龄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种产品往往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年群体对真正的银发保健品选择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的服务产品并不多。与铺天盖地针对年轻人的健身广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园、社区的简易设备上进行自我活动。而对老年人的健康咨询主要有一些政府医疗提供有限的服务,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业在电视或电台进行宣传时顺带的进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庞大的群体基数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还未启动,还缺乏一个真正专业的品牌提供专项服务,即使保健品与保健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链条,企业还未重视链条的另外一头的商机。
(三)、银发保健品销售:传统渠道占优,零售卖场突出
在银发保健品的销售渠道选择上,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年一项专项调研表明,一些传统的保健品销售渠道,如保健品专卖店、医疗机构等仍然有较高的选择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卖场,如大型超市/仓储市场、商店/百货公司的保健品专柜已经成为不少人选购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场所,甚至超越了专门的医疗机构,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柜台等。这一方面说明了保健品已经从医疗药品范畴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这才能够在平日逛超市、商场时进行选购。同时,这种趋势也为老年保健品企业的推广活动提供思路:适用于日常用品的现场促销展销,也适用于老年保健产品。
(四)、接受度:保健服务超越保健品
在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较高,传统的食疗观念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得各种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在保健品市场推广活动中的大行其道,这严重损害了整体保健品在消费者中的声誉。据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度达到了87%。
在消费者对保健品所持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受国外保健理论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通过保健品以外的途径获得健康的思想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低收入因素使得价格相对高昂的保健品无法在老年群体中普及,而健身、养生等成本相对低廉的保健服务相对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因此,保健服务的理念已经在老年人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活动仍处于以自发的公园健身、参加免费的保健讲座等为主初级阶段,需要有专门的企业、机构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专业服务,例如老年专业健身计划、老年养生生活规划、老年心理咨询等等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并以合适的价格吸引老年群体,培育并引导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三、现代老年产业——老年旅游行业才露尖尖角
打开报刊的旅游专版,在网络上搜寻旅游信息,你会不知不觉的发现很多关于专门为老年人出游提供的旅游线路,感觉到旅行社已经对老年人“下手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旅游让我更从容”这是一位报名参加老年人旅行团的老年人的感慨之言。不少六十来岁的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体力也很充沛,并且还有充裕的退休金,他们都希望在退休以后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夙愿--走进大自然,领略不同区域的民俗风景。
老年人对旅游如此感兴趣,那现阶段我国老年人旅游处于什么阶段呢?我们可以通过老年人旅游产业收入、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老年人旅游产业现状。
(一)、老年人旅游行业渐入佳境
1、老年人旅游行业收入逐步提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旅游”市场必将越来越大,据国家旅游局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年我国旅游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包括老年旅游消费。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另外根据旅游行业内权威人士的预测,今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将占旅游市场的25%以上,老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
2、老年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广泛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旅游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老年游客,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老年出游是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另外一部分是国外老年游客,从近期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98年以来,在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超过51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
3、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绝大部分旅行社都已经关注老年旅游,他们为老年人推出专门的旅游线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旅游有更高的安全、医疗方面的要求,在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难度的方面,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二)、老年旅游人群特点显著
老年旅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究竟能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吗?我们通过了解老年人的旅游意愿、旅游消费水平、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四个方面透视老年旅游人群的特点。
1、老年人的旅游意愿强烈
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旅游成为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
2、老年人旅游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场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老年人消费能力很强,只要旅行社服务周到、细致,他们愿意选择高端旅游产品,目前这部分客户人数正在平稳增长,出境游潜力很大;另一部分老年人出游愿望强烈,可是支付能力较弱,虽然这样,一些大的旅行社往往是以规模效益为生,而这部分顾客恰好是淡季的补充和航线的补充。据北京市的旅行社介绍,旅行社针对时间自由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机动灵活的方式,即顾客报名后不固定时间出游,航空公司根据航班乘客情况调配,有空位需要补充时通知顾客,随时出游,这样只为正常价格的50%至70%,对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3、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为“纯玩的、安全的、时间充裕的短途旅游”
“我们现在出去,主要是想散散心,溜一溜,最好能够提供一些医务人员才好呢”这就是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旅游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年龄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旅游人群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对旅游目的地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出游的日程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在旅游中没有猎奇的心理成分,他们在做出出游决定之前会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并力求提前安排。(2)以纯玩为主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的旅游人群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3)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他们更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不同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团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之处。(4)老年人更看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5)老年人更喜欢内容丰富的短途旅游,他们希望短途旅游能够减轻不必要的旅途劳顿带来的身心的疲惫。
4、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主要是自己
根据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对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6%的老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其余都为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出国旅游。
(三)、老年人旅游行业潜力巨大
从国外老年人旅游的发展历程,展望我国的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年人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最近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在国外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另外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7%,而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长11%,他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他们的日常开销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许多身体健康者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来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对比中国老年人群体,我们发现中国大城市,如北京市的老年消费群体,家庭月退休金达到元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将近81%的受访者认为只要生活的充实,高兴,不会过多的考虑钱的问题,他们可以去旅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
因此从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将为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商机。
四、精益整合发展老年产业
不论传统老年产业还是现代老年产业它们都充满了商机,我们对此应该从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契入老年产业的发展。
1、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陶立群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针对老年人不同年龄结构划分目标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打包”产品和服务是促进老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将老年人划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体弱多病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60岁左右,身体基本健康)三个群体,分别对三个不同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向高龄老年人群主要提供包括护理服务,特别护理设施、特殊商品和服务;向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自生活辅助品,如电子呼救器、代步器,提供医疗,康复器械、场所、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针对低龄老年人群,为其提供更多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消遣、休养、娱乐的设施和场所。
2、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人养老产业的研究发现,对于发展老年产业应采取福利性产业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社会问题,老年产业是福利性产业,发展老年产业解决社会问题是能够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因此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老年产业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保持老年产业的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零点前进策略公司认为发挥传统、现代老年产业的多行业共同发展的集聚效应,能够促进老年产业发展。老年产业的整体概念导入、营销手段的运用,使涉及老年产业的诸多行业形成集聚效应,产生更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就像对白领人群的整体产业营销模式,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多层次地引导和满足白领人群的消费需求。这需要在老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协调多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之间互补和替代关系,向目标老年人群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为老年人提供住宅产品的同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向其提供人性化的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健身甚至旅游等相关产品和服务。评论老年产业期待整合
中国城乡正在快速地走向老龄社会,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境遇与经济地位,其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地位由尊而降的线路说明这一群体所受冲击最大,但在年轻文化普遍强化这一现实中,老人地位的这种变化相对并不被人特别注意。而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这意味着老年产业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足以支持形成一种新型的老年产业,或者形成一种有别于服务于其他年龄层产业的生意形态,但是这种变化也并非引起老年产业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其一,现有银行产业领域缺乏有特别强势表现的投资者。相对于针对其他年龄群的投资机构,老年产业领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投资者均相对规模较小,且缺乏持续扩张的鲜明战略。
其二,现有老年产业总体而言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相对于针对青壮年群体的细分化市场策略,老年产业领域机构的产品与服务大多针对模糊的整体老人市场、使用含混的整体语言、没有明确的针对细分群体的有力的核心价值诉求。
其三,现有老年产业缺少对于持续稳固的银发价值的文化推崇。相对于追求快速变动的青少年群体,银发族强调维护忠信稳定的价值观众,因此产业经营者不能简单效法现在的所谓时尚炫惑的营销路线。相较于得到极度推崇的年轻化价值观,老年产业领域还缺少以高度创意和强势的方式来推崇银发族的智慧、经验、爱心与包容的文化特性。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1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011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 73219亿元。这将为厂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使老年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二、传统老年产业——老年保健行业身陷混沌,迷雾待破
保健行业指的是事前对健康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这种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与丰富化。考虑到中国目前1.3亿的庞大老年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加速的情况,未来中国的银发保健产业不论从总量还是产业内部业态类型都会有很大增长与变化。
(一)、银发保健产业总体增长,但内部结构失衡
保健产业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备等;另外一类是保健服务,如提供健身、养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务与咨询服务。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到XX年已经达到500亿的规模,据保健品专业人士的估计,其中老年人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次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XX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XX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XX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额占到了200亿。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中国,老年保健品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
与老年群体适用的各种品类丰富的产品不同,国内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相对落后,各种保健服务机构都将研发重点放在中青年群体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在服务业中仅占较小的比例。以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的一项成果测算,XX年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规模仅为2亿,而根据零点公司XX年的一项保健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规模为15亿,而在保健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保健品与保健服务产值的比例大致为1:1。因此,相对于老年保健品市场,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考虑到老年保健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银发保健品选择品牌集中,但产品针对性不强;保健服务专业品牌缺位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XX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生产具有卫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474种,另外还有近500种进口产品。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开发了针对了老年人的产品,但是从消费者购买情况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牌的选择集中于少数几个名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XX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排行榜表明:从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脑白金、昂立一号等五个名牌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从这些品牌的适用人群方面分析,相关的生产厂家均选择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龄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种产品往往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年群体对真正的银发保健品选择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的服务产品并不多。与铺天盖地针对年轻人的健身广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园、社区的简易设备上进行自我活动。而对老年人的健康咨询主要有一些政府医疗提供有限的服务,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业在电视或电台进行宣传时顺带的进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庞大的群体基数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还未启动,还缺乏一个真正专业的品牌提供专项服务,即使保健品与保健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链条,企业还未重视链条的另外一头的商机。
(三)、银发保健品销售:传统渠道占优,零售卖场突出
在银发保健品的销售渠道选择上,零点前进策略公司XX年一项专项调研表明,一些传统的保健品销售渠道,如保健品专卖店、医疗机构等仍然有较高的选择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卖场,如大型超市/仓储市场、商店/百货公司的保健品专柜已经成为不少人选购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场所,甚至超越了专门的医疗机构,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柜台等。这一方面说明了保健品已经从医疗药品范畴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这才能够在平日逛超市、商场时进行选购。同时,这种趋势也为老年保健品企业的推广活动提供思路:适用于日常用品的现场促销展销,也适用于老年保健产品。
(四)、接受度:保健服务超越保健品
在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较高,传统的食疗观念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得各种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在保健品市场推广活动中的大行其道,这严重损害了整体保健品在消费者中的声誉。据XX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度达到了87%。
在消费者对保健品所持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受国外保健理论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通过保健品以外的途径获得健康的思想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低收入因素使得价格相对高昂的保健品无法在老年群体中普及,而健身、养生等成本相对低廉的保健服务相对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因此,保健服务的理念已经在老年人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活动仍处于以自发的公园健身、参加免费的保健讲座等为主初级阶段,需要有专门的企业、机构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专业服务,例如老年专业健身计划、老年养生生活规划、老年心理咨询等等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并以合适的价格吸引老年群体,培育并引导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三、现代老年产业——老年旅游行业才露尖尖角
打开报刊的旅游专版,在网络上搜寻旅游信息,你会不知不觉的发现很多关于专门为老年人出游提供的旅游线路,感觉到旅行社已经对老年人“下手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旅游让我更从容”这是一位报名参加老年人旅行团的老年人的感慨之言。不少六十来岁的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体力也很充沛,并且还有充裕的退休金,他们都希望在退休以后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夙愿--走进大自然,领略不同区域的民俗风景。
老年人对旅游如此感兴趣,那现阶段我国老年人旅游处于什么阶段呢?我们可以通过老年人旅游产业收入、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老年人旅游产业现状。
(一)、老年人旅游行业渐入佳境
1、老年人旅游行业收入逐步提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旅游”市场必将越来越大,据国家旅游局相关资料统计显示,XX年我国旅游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包括老年旅游消费。XX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另外根据旅游行业内权威人士的预测,今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将占旅游市场的25%以上,老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
2、老年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广泛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旅游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老年游客,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老年出游是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另外一部分是国外老年游客,从近期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98年以来,在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超过51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
3、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绝大部分旅行社都已经关注老年旅游,他们为老年人推出专门的旅游线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旅游有更高的安全、医疗方面的要求,在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难度的方面,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二)、老年旅游人群特点显著
老年旅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究竟能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吗?我们通过了解老年人的旅游意愿、旅游消费水平、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四个方面透视老年旅游人群的特点。
1、老年人的旅游意愿强烈
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
果显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旅游成为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
2、老年人旅游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场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老年人消费能力很强,只要旅行社服务周到、细致,他们愿意选择高端旅游产品,目前这部分客户人数正在平稳增长,出境游潜力很大;另一部分老年人出游愿望强烈,可是支付能力较弱,虽然这样,一些大的旅行社往往是以规模效益为生,而这部分顾客恰好是淡季的补充和航线的补充。据北京市的旅行社介绍,旅行社针对时间自由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机动灵活的方式,即顾客报名后不固定时间出游,航空公司根据航班乘客情况调配,有空位需要补充时通知顾客,随时出游,这样只为正常价格的50%至70%,对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3、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为“纯玩的、安全的、时间充裕的短途旅游”
“我们现在出去,主要是想散散心,溜一溜,最好能够提供一些医务人员才好呢”这就是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旅游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年龄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旅游人群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对旅游目的地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出游的日程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在旅游中没有猎奇的心理成分,他们在做出出游决定之前会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并力求提前安排。(2) 以纯玩为主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的旅游人群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3)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他们更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不同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团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之处。(4)老年人更看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5)老年人更喜欢内容丰富的短途旅游,他们希望短途旅游能够减轻不必要的旅途劳顿带来的身心的疲惫。
4、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主要是自己
根据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对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6%的老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其余都为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出国旅游。
(三)、老年人旅游行业潜力巨大
从国外老年人旅游的发展历程,展望我国的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年人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最近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在国外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另外1990-XX年美国总人口增长7%,而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长11%,他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他们的日常开销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许多身体健康者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来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对比中国老年人群体,我们发现中国大城市,如北京市的老年消费群体,家庭月退休金达到XX元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将近81%的受访者认为只要生活的充实,高兴,不会过多的考虑钱的问题,他们可以去旅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
因此从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将为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商机。
四、精益整合发展老年产业
不论传统老年产业还是现代老年产业它们都充满了商机,我们对此应该从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契入老年产业的发展。
1、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陶立群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针对老年人不同年龄结构划分目标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打包”产品和服务是促进老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将老年人划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体弱多病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60岁左右,身体基本健康)三个群体,分别对三个不同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向高龄老年人群主要提供包括护理服务,特别护理设施、特殊商品和服务;向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自生活辅助品,如电子呼救器、代步器,提供医疗,康复器械、场所、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针对低龄老年人群,为其提供更多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消遣、休养、娱乐的设施和场所。
2、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人养老产业的研究发现,对于发展老年产业应采取福利性产业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社会问题,老年产业是福利性产业,发展老年产业解决社会问题是能够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因此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老年产业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保持老年产业的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零点前进策略公司认为发挥传统、现代老年产业的多行业共同发展的集聚效应,能够促进老年产业发展。老年产业的整体概念导入、营销手段的运用,使涉及老年产业的诸多行业形成集聚效应,产生更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就像对白领人群的整体产业营销模式,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多层次地引导和满足白领人群的消费需求。这需要在老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协调多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之间互补和替代关系,向目标老年人群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为老年人提供住宅产品的同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向其提供人性化的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健身甚至旅游等相关产品和服务。评论老年产业期待整合
中国城乡正在快速地走向老龄社会,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境遇与经济地位,其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地位由尊而降的线路说明这一群体所受冲击最大,但在年轻文化普遍强化这一现实中,老人地位的这种变化相对并不被人特别注意。而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这意味着老年产业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足以支持形成一种新型的老年产业,或者形成一种有别于服务于其他年龄层产业的生意形态,但是这种变化也并非引起老年产业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其一,现有银行产业领域缺乏有特别强势表现的投资者。相对于针对其他年龄群的投资机构,老年产业领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投资者均相对规模较小,且缺乏持续扩张的鲜明战略。
其二,现有老年产业总体而言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相对于针对青壮年群体的细分化市场策略,老年产业领域机构的产品与服务大多针对模糊的整体老人市场、使用含混的整体语言、没有明确的针对细分群体的有力的核心价值诉求。
其三,现有老年产业缺少对于持续稳固的银发价值的文化推崇。相对于追求快速变动的青少年群体,银发族强调维护忠信稳定的价值观众,因此产业经营者不能简单效法现在的所谓时尚炫惑的营销路线。相较于得到极度推崇的年轻化价值观,老年产业领域还缺少以高度创意和强势的方式来推崇银发族的智慧、经验、爱心与包容的文化特性。
其四,现有老年产业对银发族群与青壮年族群的互动关注不够。老年群体特性决定了他们非常重视以自己的资源介入青壮年族群的生活,而青壮族群则也有相当的回馈性资源互动行为。老年产业在这种互动链的建设上具有的作用空间仍待发掘。
关键词: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健康产业的概况
健康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与休养、身心与精神疗治等多个领域多产业集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服务部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产业的范畴。
健康产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产业大有作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
二、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的现状
辽阳市弓长岭基本区情及温泉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区域优势明显。作为辽阳市卫星城的弓长岭区位于沈阳经济区城市群中部,1小时交通圈内分布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6座大中型城市,总人口超过2000万,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辽溪铁路、沈环公路、本辽辽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长大铁路、沈大、沈丹高速公路联网,成为全省交通动脉上的重要节点。随着鞍辽一体化、鞍本集团的联合重组、辽阳河东新城的开发建设,鞍本辽三市地缘互融、产业互补、空间互换的合作优势日益显现,弓长岭区处于三市交界,经济隆起带、战略核心区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2.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岭岭藏宝,水水含金”美誉的弓长岭,除铁矿石资源外,还拥有冷热泉资源。温泉资源享誉中外,在我国3000多处热泉中含氡量首屈一指,1973年《中国矿泉水工程研究》杂志称汤河温泉为“高温氡水甲天下,名誉天下第一泉”,最高水温达72℃,日可开采量达1.1万立方米,具有较高的防病、医疗保健功能,对高血压、风湿等30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冷矿泉日开采量近万立方米,年保有储量理论上可形成350万吨矿泉饮品的生产能力,富含10余种有益微量元素,1984年8月17日香港《大公报》记载“辽宁(汤河)发现大型矿泉,媲美法国维希矿泉”,被国家矿泉水质检测中心认定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
3.规划范围内具有独特的温泉、水库、东北著名滑雪场、丰富的生态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区内无综合医院,以社区医院为主,在新建小区及农民新村内有便民门诊,便于居民进行卫生预防、健康促进、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规划区内现有几家较大的疗养院,多位于规划区中心。
三、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目标是:以冷、热泉为核心健康养生产品,打造“中国第一温泉小镇”健康休闲品牌,塑造独特鲜明的健康养生形象。整合汤河、窝两大水库和华表山森林公园等山水怡情产品、乡村健康绿色产品及工业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双泉养殖及冷泉种植业,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整体体建设水平,提高区域竞争力,形成集健康养生、康体运动、养生医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划支撑平台是以汤河为天然资源纽带,以南北双轴为交通廊道,从空间上串联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形成“碧水串珠”式的空间格局,突出整个区域均衡开发理念。计划以温泉泡浴与医疗健康产业为核心打造“温泉休闲综合体”;以冷泉加工与生态种植养殖业为核心打造矿泉水生产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与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开发周边汤河湿地,建设汇集滑雪、攀岩、健行等各种健康运动的康体中心;以温泉养生地产为口号建设以“阳光社区”为代表的大型康复中心。
1.以“温泉生活方式”为目标,提高生活品质,实现地区品牌突破
温泉生活方式,是温泉度假项目的最高境界。“温泉休闲综合体”的目标,是通过规模化的优势和差异化的产品,构建出多元的功能结构,营造出良好的休闲环境,创造全新的温泉文化,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温泉生活方式,让游客充分享受到温泉休闲养生的乐趣。
如果能够成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温泉生活方式”,“温泉休闲综合体”将从项目开发的层面上升到品牌塑造的层面,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开发商进行品牌的连锁拓展运营创造可能。如海泉湾、天沐温泉、柏联SPA、悦榕庄温泉等,都是通过温泉生活方式的打造,实现品牌塑造,最后成功实现连锁扩张和运营,同时也创造了地区品牌。
打造“温泉休闲综合体”的根本基础,就是要进行温泉产品的创新。未来的温泉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其一,以中高端市场为重点,打造精品化温泉。以精品化为导向,面向中高端市场,打造高品质温泉,包括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机制。其档次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的项目品质与品牌价值,影响着后续酒店的品质和房地产的价值品质。
其二,以衍生化发展为方向,打造复合型温泉。作为温泉休闲综合体里面的温泉产品板块,绝不局限于单一的“泡池汤浴”,而是要结合市场需求,通过纵向创新与横向聚焦,实现产品链的延伸,一是做足亲水游乐的文章,把游泳池、人造沙滩、造浪池、水中健身池、水上表演项目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温泉产品的开发中,增强人们的亲水参与性与体验性,增加夏季运营的收入;二是做足健康养生的文章,利用温泉的养生功效,将养生、健身、医疗、康复、美容、护理、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养生手段深度结合,形成面向中高端市场特别是女性市场的巨大突破。
其三,以风格主题化为手段,打造主题型温泉。用文化来打造温泉的主题,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个文化,不一定是当地的文化,这个要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的差异化来决定。
“温泉休闲综合体”要有多元化产业体系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温泉对于休闲产业的聚集效应,面向市场需求,整合休闲资源,形成休闲功能聚集与休闲产业体系,构建温泉休闲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五类产业:
第一是养生产业。以温泉泡浴为基础,将养生、健身、医疗、康复、美容、护理、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养生手段深度结合,形成温泉养生中心,这是“温泉休闲综合体”发展的根本基础。
第二是会议产业。以温泉水疗为吸引,以会议度假酒店为载体,以会议接待为重点的温泉会都模式。更重要的是和政务商务休闲会议客群,会议几乎成为大多数温泉度假村经营发展的重要带动产品。
第三是房地产业。以养生地产和温泉第二居所为概念,是温泉度假村房地产项目的主流,与会议经营相结合的产权式度假物业也成为重要的市场热点,升值空间较大,因而受到市场青睐。
第四是运动游乐产业。根据资源特征,以水游乐、高尔夫、网球、滑雪和跑马场为代表,一方面是考虑亲水休闲游乐市场群体的需要,度假物业的客群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运动游乐是“温泉休闲综合体”重要的功能构成,为品质化休闲交流平台的打造奠定重要作用。
第五是温泉农业产业。这是对温泉资源全方位利用的重要方面,在全国已经形成诸多成功的例子,主要通过设计温泉水的系统利用模式,利用温泉余热发展包括温室大棚、热带鱼养殖等为核心内容的农业产业。
2.充分利用冷热泉资源,实现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
弓长岭冷泉资源丰富,被国家认定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以此为依托,建立大型矿泉水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建厂,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并实现产品的多样性。
以中医药种植为主发展冷泉种植业。开发中医药资源,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弓长岭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应绝大多数中草药的生长,地貌呈多元化,平原、丘陵和高山皆有,可以建设中药生产基地,鼓励群众种植,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增加百姓收入,还可以与大品牌企业合作设厂,进行中药加工,促进当地经济地发展。据有关资料报道和考察分析,中药基地现在每亩年平均收入7000-8000元左右,且价格平均每年增长5-7%,所以保守测算,10万亩中药基地每年收入8亿元。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普及中药知识,可以做为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使中医药这个国家瑰宝能够重现辉煌,同时还可以拉动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中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利用冷泉滴灌技术进行绿色生态农业的大片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以冷泉生态养殖为主发展冷泉水产品养殖产业,实现多品种养殖,绿色养殖。
3.大力发展康体项目,树立健康运动形象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亲近大自然成了人们业余生活最主要的内容。而弓长岭有真山真水真温泉,未来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上百种健康休闲的康体项目,例如网球、高尔夫、攀岩、山地越野、垂钓等,形成汇集各种健康运动的康体中心。康体中心中还可以兼设保健中心,进行推拿、按摩、刮痧、茶疗等自然疗法帮助运动者消除运动伤害及疲劳。通过引进和发展较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打造弓长岭运动休闲品牌,建设数个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场所及其它配套体育设施,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科研、训练、疗养、商业化基地和旅游度假及休养产业的基础。同时建设体育休闲产业培训中心,为体育爱好人士提供专业的体育培训机会,也为休闲度假生活提供必要的配套。
4.建设大型康复养老中心,树健康城区品牌的优势
以康复养老概念,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的连锁康复养老机构,建设大型康复养老中心,吸引省内外高端康复养老人群,以阴阳养生为主题形成特色沐浴文化、温泉饮食文化;与SPA、养生、美容紧密结合的温泉康体保健项目;利用周边森林山岳、湿地开发特色温泉游乐项目;形成国内知名的康复养老中心,树立弓长岭健康城区品牌优势。
四、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弓长岭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优势,突出康复疗养、中医保健特色,大力发展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健康产业,为迅速扩大弓长岭经济规模,打造"中国第一温泉小镇"做出贡献。以下是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几点建议:
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温泉健康产业,努力将其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
要将温泉健康产业放在挖掘中华医学精髓、弘扬中华医学文化,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发展。要积极开拓健康产业发展视野和领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从医学卫生、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多角度多领域围绕健康服务广思考、深挖掘、出效益、保增长、促和谐。最终将温泉健康产业培育为弓长岭和辽阳的支柱产业。
2、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由于弓长岭健康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应着重发挥舆论引导、政策引导、资金引导、政策法规的配套等方面的作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或建议方案,引导相关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温泉健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在人才流动方面,可以实行灵活的机制,鼓励医疗人员下乡下社区;为需要贷款的中小型健康服务企业和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大型健康服务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3、制定和完善服务标准,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制定服务标准既是指要有统一的服务规范,又是指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在统一服务规范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服务提供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产品标准,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服务质量。
4、建立健全温泉健康服务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厂商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健康产业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在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范,监督本行业的企业经营行为和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要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建立真正发挥作用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健康服务行业协会。
5、加快养生产业体系和产业研发基地建设,拓展中华传统养生产业
人类正迎来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要加快建立休闲养生产业体系,包括旅游餐饮与食品加工、药材种植与加工、茶叶种植与加工、休闲养生会议与展览等。加快药膳养生产业研发基地建设,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科研基地,建立档案资料库,定期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举办中药和药膳养生的科学讲座,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要不断增加研究经费,创新药膳养生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防止高级研发人才流失。
【关键词】脐橙产业发展;销售渠道;品牌意识
一、奉节脐橙产业发展概况
1.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历史
脐橙是奉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其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机会与频率日益增多,奉节县政府决定兴建2万亩外贸出口脐橙基地,并逐步将脐橙发展成地方特色产业,以增强奉节县财政实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在过去的20年间,奉节脐橙种植历经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项目建设、柑橘百万吨工程建设、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柑橘带建设3个持续增长阶段,在“一江两河”流域海拔700米以下区域广泛种植,最终建设成为全县农业中的主导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奉节县脐橙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依据奉节县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农业产业中水果类创收明显,其中脐橙平均产量占比达87.9%;截至2013年底,奉节脐橙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量逾22万吨,产值则多达10亿多元人民币,这占奉节农业经济产值的22%,2015年,脐橙产业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增至25%。由此可见,脐橙已发展成为对奉节县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特色产业。
2.脐橙产业发展对奉节经济发展的意义
(1)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奉节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因为农业效益不高,所以奉节的财政一直很“吃紧”,属于国家要重点进行帮扶的地区,从经济收入来看,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奉节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奉节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1.4亿元,增长11.3%,其中,脐橙产业第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来年的统计数据,脐橙产业收入比重已经逐年增加,由原来的总产值5%增长到总产值的8%,实现了质的跨越,同时也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加强了农民增收、增产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到了不是只有农产品能提高收入,其他产品也能取代大米、小麦的经济作用。由此可得,脐橙产业经济成为了提高经济水平的重大组成部分及因素,随着奉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重庆其他区县提供的重要示范。
(2)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首先,脐橙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创收大幅增长。奉节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享有盛名,拥有很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夔门、白帝城、天坑地缝、龙桥河都是游客向往的地方,而夔州古象化石,神秘莫测的黄金洞和古悬棺等也是游客必到的景点。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也是到三峡游玩的重点观赏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人数逾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次,促进营销、运输和包装等行业发展。在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一大批种果大户,营销大户,同时,脐橙产业也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率。
此外,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奉节脐橙的果肉不仅味道鲜美,其中的营养价值更是深受人们的追捧。脐橙的果肉中除了含有人们熟知的大量维生素,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有机酸盐、黄酮等大量抑制致癌物质。这些微量元素不仅可以防癌,还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工艺提取技术得到提升,这些微量元素也被提取入药,由此,脐橙便踏入了医疗保健行业。
(3)脐橙产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多山少平地的奉节地形来说,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大面积种植脐橙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山区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易遭受破坏等特点,奉节县人民政府在规划发展脐橙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进行“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时,奉节县人民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规划,把环境保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各地区要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奉节县人民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涵养的脐橙产业发展方式。
事实证明,奉节县积极推进的生态涵养发展方式使得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较好地保护。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确立以后,奉节县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仅在脐橙种植区实现了无工厂、无排放、无污染,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采用不打蜡、不催熟、不增甜等无公害种植技术,严格控制施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脐橙特色产业发展对于奉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奉节县人民政府与当地民众也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避免脐橙产业发展可能引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奉节脐橙产业深入发展仍然面临如下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
第一,人才数量不足。奉节是一个农业县,农民数量多,脐橙种植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经验,缺乏有效的农技辅导,根本无法应对脐橙品质不佳、产量不高等核心问题,在后期养护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大批脐橙种植专才,为农民种植脐橙提供完整的专业技术。第二,缺少统一的合作组织。奉节农民种植和销售脐橙,基本上都是依靠个人的力量,缺乏对外交流与合作,整个脐橙产业链也没有专家进行指导。面对竞争,奉节脐橙产业应该建立合作组织,积聚力量打造统一的脐橙产业链。这样,才能推动脐橙经济发展。
2.销售渠道单一
销售渠道对于网络时代的产品销售及其货币价值的兑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渠道为王”的理论表明在商品经济时代,谁控制了渠道,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于奉节脐橙农产品而言,由于其上市的时间集中、保鲜要求高等因素使得销售渠道在产业发展中的意义就更显得关键。奉节脐橙上市时间集中,销售时间短,一过了销售季节,销售不出去的脐橙就会腐烂、变质,因此,面对产量日益攀升的形势,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吸引外地游客来脐橙产区实地观光、亲自采摘的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脐橙的销售,但这种销售模式对于庞大的脐橙产量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此外,农民在自家门前“摆地摊式”的销售方式也难以有效缓解脐橙上市时间集中而保鲜时间短、要求高对于销售的速度与量上的双重挑战。
3.缺乏品牌意R
品牌是一种资产,是产业的财富,在如今的信息发展时代,品牌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重庆乃至中国,奉节脐橙都是被人熟知,可以还没有形成正在产品意识,而且没有对产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宣传,使得外界对奉节脐橙的好评下降,影响销售额进一步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由此拖累了奉节地方经济增长。由此,品牌意识已经严重的影响的奉节的形象,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一系列的好的措施来改进问题,为奉节的经济发展而奋斗。
三、促进奉节脐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规模上看,奉节脐橙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其发展壮大对于奉节地方财政收入有直接影响。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奉节农业过去单纯地以种粮食为主,但是奉节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再加上种植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只能维持温饱。而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业种植品种,改变了农业结构,更重要的是脐橙种植收入远远超过了粮食种植收入,使得当地财政收入增加。
然而,当前奉节脐橙产业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使得专业指导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无法有效应对脐橙上市时间与保鲜周期对销售在量和速度方面提出的双重挑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使得奉节脐橙名声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难以稳步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脐橙产业发展中表现日趋明显,且对奉节脐橙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要促使奉节脐橙产业继续稳步发展,使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龙头作用,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必须重视前述问题并采取切实举措有效、妥善应对这些与脐橙产业深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具体地说,可围绕如下对策缓解脐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为脐橙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
1.增加投入以吸引专业人才
脐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脐橙品种改善方面、种植技术指导方面、后期的产地养护方面以及销售等方面均需要专业性的人才提供专业指导,而当前奉节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此类人才极度匮乏,导致脐橙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奉节县委县府及当地民众应加大投入,吸引专业人才为脐橙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具体而言,专业人才应致力于如下工作:首先,改善脐橙品种,提升其品质,增强脐橙的竞争力。其次,在种植方面,要引导农户良性种植,建立统一合作组织,对农民进行脐橙种植培训,学会科学选种和种植,进一步扩大脐橙优势。最后,专业人才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以更好应对脐橙发展对其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出的多样要求。
2.拓宽销售渠道以应对销售量与销售速度的挑战
奉节脐橙名声在外,但销售范围和渠道都存在着缺陷,大部分脐橙都只在本地销售,外地市场只闻其名,不见产品,农民辛苦一年,只能收回成本,其附加值都被经销商获取。因此,奉节脐橙销售应该勇于创新销售模式,缩短销售环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双方互利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应创新观念,拓宽营销思路。奉节脐橙销售不能停留于目前的本地观光、实地采摘与自家门前“摆地摊”的方式,而应拓宽思路,大力尝试网络销售、物流配送等更为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精干的销售团队以取代当前农户各自销售的分散模式,实现规模效益。
3.重视品牌打造以提高产品名声与市场占有率
全方位打造一个在脐橙市场甚至整个水果市场立得住脚、有核心竞争力的脐橙品牌,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可着重从如下方面做出改观、付出努力。首先,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利用时下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网络、电视和广播等的新方式,大力宣传奉节脐橙,同时利用电台带有浓浓乡村气息的特色节目,增强奉节脐橙的公众关注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其次,对品牌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奉节脐橙有统一规范的包装、广告词、形象代言人与果贴,为社会公众辨识奉节脐橙提供明显依据、标志。
总之,作为地方特色产业,奉节脐橙对奉节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然而其深入发展仍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较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在专业人才匮乏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销售渠道传统而单一使得脐橙产品上市与保鲜对销售速度与量的挑战尚未得到妥善应对,而品牌意识不强又对脐橙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份额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可着重围绕如何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特色品牌与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改观、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礼国.做大做强奉节脐橙产业的战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4,(11).
[2]黄玉帆.中华名果,奉节脐橙[J].上海商业,2015,(12).
[3]刘堂发.赣南脐橙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向青云.贵州优质柑桔产业化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马太超.邵光伟走向世界的品牌――奉节脐橙[J].决策导刊,2014,(1).
[6]刘文华,黄涛江和向可术等.秦桂林澳洲三个品种引种奉节的表现及栽培技术[J].2014,(6).
[7]王强,周贤文.三峡库区脐橙特色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14,(8).
[8]刘伯凯.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奉节脐橙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关键词:药品可及性;药品专利;健康权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5-0068-03
A Discussion on Drug Accessibility and Drug Patent Protection
LIUYing,LIANG Y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at studying the drug accessibility and drug patent protection on the bases of demand elasticity theory, public economics principl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ight of health and patent right, TRIPS Agreement and correlated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is using elasticity of TRIPS Agreement to protect the domestic pharmacy industry which is undeveloped. For China, some urgent demands, such as shortage of drugs, should be satisfied in short time, then the demands in long-time storage, such as encouragement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drugs, will be considered. It is suggested that if the systems of drug patent and drug accessibility be consummated,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drugs in China may be overcome.
Key words:drug accessibility; patent; right of health
如何完善我国的药品专利制度是近年知识产权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我国学者虽然热心研究发达国家提倡的药品专利保护标准,但是很少以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着眼于中国药品专利保护的特点。一些规定直接模仿《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草案)》(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TRIPS)协议和美国的相关实践,这不利于利用TRIPS协议中有关弹性规定的空间保护我国创新尚未成熟的民族制药行业。
本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评价某项制度是否可行不在于是否符合某项标准,而是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这种需要首先是当前急迫的应当优先予以考虑的需要,然后才是长远的可以逐步予以满足的需要。
1药品可及性
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影响公众获得药品的4个因素:药品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可以承受的药品价格,持续的资金支持,可靠的药品供应体系[1]。
人人能够承受的价格,安全地、实际地获得适当的、高质量以及文化上可接受的药品,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药品的相关信息,即为药品可及性(drug access)的含义。
鉴于专利制度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途径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主要研究了药品在经济上的可及性问题,即及时开发、使用新药和可以承受的药品价格。这对于我国争取制药业发展空间和时间,保障人民健康权具有重大的意义。
2药品可及性的经济学分析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经济学上,其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需求价格弹性低和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外部性属性。
根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在医疗保健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446, 对比交通的0.620和教育文化的0.550,同食品与居住两项共同构成价格弹性最低的前三项[2]。所谓需求价格弹性就是价格每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变化的百分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学习过经济学理论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药品价格上涨不会如同服装、首饰那样明显影响人们的购买,尤其对于替代性很弱的专利药品,患者更是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分析药品这一特点的目的在于,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上推行药品专利制度,带来了专利药品长时间的市场独占,对于发展中国家获得药品是很大的威胁,这种威胁甚至可能超过了专利制度对促进这些国家药物创新所带来的好处[3]。
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经济学理论,药品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但它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外部性特点。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譬如,药品的使用可及时治愈传染病患者,不仅使患者获益,也减少了其他人感染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收益,如图1所示。
图1 均衡价格―总产量示意图
MR.边际收益 MC.边际成本 P0.达到MR=MC均衡时的物价水平
公共经济学中的“受害人让利”理论可以进一步解释发展中国家不能完全接受发达国家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原因。图1显示了使用药品的私人边际收益要低于社会边际收益,如果仅靠市场调节,就必然使个人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药品消费达到Q1,而达不到社会收益“帕累托最优”时的Q2;因此,必须由发达国家和专利所有者,即跨国制药企业做出补偿,才能控制越来越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
HIV/AIDS是近几十年来让人们感到药品匮乏成为巨大威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HIV/AIDS的过程中,药品可及性问题与专利制度的矛盾体现在许多案例中。
南非是TRIPS协定生效后第一个启用强制许可的国家。由于南非是世界上AIDS感染率最高的国家,面对艾滋病专利药价格高昂的事实,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满足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南非议会建议通过立法允许健康管理者无视药品专利,允许强制许可和药品的平行进口,于1997年修改了法律,并通过了《药品和相关物品的控制法》。该法第22条允许当地公司以强制许可生产HIV/AIDS药品,目的是使南非政府可以为该国HIV/AIDS患者提供负担得起的药物。1998年,南非39个药品公司为了从国外进口通用名为 AIDS的药品,向南非一法院提出了对有关法律的异议,声称南非政府违反了世贸的规定。这个案子悬而未决,直到2001年4月,在许多NGO组织的抗议下,经受了沉重打击和舆论压力的药品公司撤回了在南非的诉讼,并大幅度降低了这些药品在非洲的售价[4]。
3健康权与知识产权
健康权是行使其他人权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人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规定了国际人权法中有关健康权定义的最全面的条款,其表述如下:1.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2.本公约缔约各国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为达到下列目标所需的步骤:(1)降低死胎率和婴儿死亡率,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育;(2)改善环境卫生和工业卫生的各个方面;(3)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职业病以及其他疾病;(4)创造保证人人在患病时能得到医疗照顾的条件。因此,健康权是一项每个国家都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是不可剥夺的权利[5]。
在“入世”近15年的历程中,中国与美国进行了4次有关知识产权的谈判,每次谈判都意味着一次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或修改,也使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向发达国家看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日本、德国的保护水平。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加强专利保护,似乎已经成为不容反驳的权威导向。然而一些法律和经济学界的学者联合呼吁警惕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攀高和超标,提出专利权的扩张已使我国经济不堪重负;部分发达国家学者也表示不合理的知识产权政策有害于发展中国家。回顾工业革命时期,法国、俄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等国都是通过大量复制和模仿先进国家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技术革新,增强了经济实力。发达国家现在强迫发展中国家快速建立和他们一样完善的专利法的做法,无异于上楼撤梯、过河拆桥。
这里强调药品可及性的重要和健康权的固有性并不是说专利权是可以随意剥夺的权利,而是旨在说明,作为基本人权的健康权如果和专利权发生冲突,那么专利权应当受健康权的限制。
4专利制度与药品可及性
专利制度的诞生,不可避免地大幅度提高了药品价格。如专利药品3TC(拉米夫定),按每年每个患者使用这种药的数量估算,使用专利持有人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药品的费用为3271美元,而使用印度仿制药生产商Cipla和Hetero的仿制药费用分别是190和98美元。引入仿制药竞争后,专利药价格会更明显地下降,如巴西引入仿制药竞争前后平均药价下降的幅度为79%[6]。
发达国家一向是药品专利制度的受益者。据全球领先的医药保健行业市场情报资源提供商IMS Health公司2002年统计,世界前10名制药企业包括辉瑞、葛兰素史克、默克、施贵宝、阿斯利康、安万特、强生、诺华、惠氏和礼来,其销售额总和占全球药品市场的58.4%。这些企业每年都投入巨资研发新药,专利则是他们获取利润回报的手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实施强制许可普遍表示疑虑。但是,“9・11 事件”后不久美国国内一度出现了炭疽恐慌,德国拜尔公司的西普洛(Cipro)是美国批准用来治疗炭疽病的唯一药品,该药品在美国的专利于2003年12月到期。美国民众强烈要求政府中止对德国拜尔公司西普洛的专利权。最后,美国以强制许可为谈判筹码,与德国拜尔公司达成了降低西普洛价格的协议。
专利制度对促进药物创新难道是一付百试不爽的良方吗?我们看到的是专利权人与管理机关的一系列垄断与反垄断的博弈。譬如,专利药品中的新化学成分及其生产方法所享有的专利权可称为一级专利或主专利,同时还有第二用途专利、给药方式专利、剂型专利、配方专利、人体内代谢物质专利等一系列二级专利或从属专利。当主专利即将失效的时候,专利权人稍加改进甚至无须作出任何实质性改进就可以申请一个新的专利,以维持对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权。在这种情况下,专利对创新的激励作用明显淡化了,而由于垄断阻碍患者获得新药的消极作用则凸现出来。在某些情况下,专利甚至成为新药生产、销售的障碍。
在艾滋病药物的研发领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实例。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拥有AZT和3TC两种药物,以及AZT和3TC两种药物组合的专利。另一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则拥有NVP的药品专利。目前已经证实,AZT/3TC/NVP是一种治疗艾滋病效果非常好的配方,并且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但是,不论是葛兰素史克还是勃林格殷格翰都没有生产这种三联配方的药品,因为这会侵犯彼此的专利权。结果印度的Cipla公司首先生产了三联配方的药品,因为印度专利法不保护配方中的药物及药物组合。但到2006年印度也已给予药品以产品专利保护,除非印度政府及时授予强制许可,此种三联药物的生产将被迫停止。因此,对于促进新药的研发、生产、销售来说,药品专利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并非专利保护越严格,患者就会有更多的新药可供选择[7]。
5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药品专利保护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是多重性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药品可及性受价格的影响十分明显。无论从经济学意义还是健康权本质,我们都有必要结合各种方法,在逐步加强药品专利保护的同时,保障我国人民基本的药品可及性和健康权益。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只要不违背我国所承担的 WTO 成员义务,近两年对任何有利于拓宽药品获得渠道、加速药品可及性的制度,如强制许可、平行进口等,都应当积极地加以利用。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专利保护是世界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也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鼓励自主创新。
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能盲目依靠市场和专利法的激励机制。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由于药品可及性对社会的影响有外部性特点以及健康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我们必须同时考虑保障国民基本的药品可及性。同时由于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本身就可能造成“市场失效”。因此,我国的专利制度必须有步骤、有兼顾地发展、完善。
此外,由于我国制药企业没有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的雄厚实力,我们必须结合国家或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采用更多的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培养中国自主创新力。
参考文献
[1]WHO. Medicines strategy: framework for action in essential drugs and medicine policy 2000-2003[Z]. Geneva, Switzerland. March 2001.
[2]范剑平.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