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区医疗发展范文

社区医疗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区医疗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社区医疗发展

第1篇

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确定,不是依据社区医疗发展的成熟度,而是描述社区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

在社区医疗发展初期,国家采取的方式都是,让社区医疗机构依赖其他医疗机构发展,特别是依赖三级医疗机构。目的是让社区医疗机构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老百姓提供较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

当社区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有所提高,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探索出自我发展路线(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等)时,社区医疗机构开始进入独立期。他们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认为自身的诊疗水平有了提高,一些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给社区医疗带来颇为丰厚的利润,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来维持运营,便开始有意识地脱离大型医疗机构的帮扶。

但在逐渐独立的过程中,社区医务人员又会慢慢发现,很多时候患者所需要的服务是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大医院作为衔接。而大医院在发展中也慢慢发现,很多工作需要社区医疗机构配合,这时医疗机构间便进入了互赖期。

例如,车祸患者首先会送到大医院急诊科,待外科医生通过手术等方式对患者实施诊治后患者,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期。而大医院的床位相对来说有限,医生的经历大都放在治疗疾病上,很少顾及患者的康复,但患者的确有这方面的需求。大医院的医生发现,社区医生是最为贴近患者的医务人员,可以较好地帮助患者康复。社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也慢慢发现,有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症状很严重,超出了社区医疗机构的诊疗范畴,这时他们也需要大医院医生的帮助,才能得以解决。

第2篇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首先要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加快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社保定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使社会力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推动之力。其次,国家要统筹城乡、区域健康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那么,要具体地落实健康服务业发展,最终还是落地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因为社区是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大领域,大市场,健康服务发展,终究还是社区医疗卫生发展。因此,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与此同时,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经过正规培训的健康服务从业者,规范健康服务市场,提供科学服务。

那么,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之际,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如何呢?我们走进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采访调查。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对健康的大力倡导和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民健康指标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进。

成都市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主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非营利性质,积极地免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以成本价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服务。

从2007年起,成都市人民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这一网络的覆盖到如今已经超过了五个年头。

我们以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为例。

2012年,成华区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正处于公益化进程的起步阶段。

成华区发展较好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一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9年12月成立的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科,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青龙辖区内有昭觉寺客运站,周边邻近五块石汽车站、荷花池车站及火车北站,使该辖区流动人口非常大;且该辖区原属于城乡结合部,现大多数为搬迁户,因此居民人口文化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较成都市平均水平偏低,造成该辖区居民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构成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该中心承担了青龙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特殊疾病门诊、全民健康体检等工作。

青龙社区服务中心为高血压患者设立快捷通道,可随时可到慢病科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及药物指导,并为患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患者详细记录每次血压及用药物情况,并预约下次就诊时间。

与此同时,青龙社区服务中心利用全民健康免费体检的机会,大力开展高血压的筛查工作,并对已患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免费的血脂、血糖、心电图的监测。

青龙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提高了中心的声誉,既完成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又有力的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成华区政府建立的一家公立医院,为市、区社保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开设门诊急诊服务、全科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务、预防接种服务、儿童保健服务、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医及康复理疗服务、特殊门诊服务等服务。

服务中心环境优美温馨,设备先进。服务中心功能分区、服务流程等均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要求建设。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优质卫生服务。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使居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日趋成熟

目前为止,真正的健康服务在我国庞大的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体量和规模较小,服务群体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所做的一些工作也在广义的健康管理范畴内,比如要求社区中心对区域内的慢病建立信息,以及上门做健康服务,做健康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活动等,这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显而易见。

自2012年起,成华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用于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青龙、保和、龙潭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开诊,已正常运转的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圣灯、万年、跳蹬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慢病防治模式、统一考核评估办法、统一基础设备“八统一”的标准,认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自2010年起,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各中心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并通过全民健康体检与建立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管理、家庭医师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建档、体检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参检率和规范化建档率。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2011年在建设路、双水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推行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我区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各中心成立了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人员、中医人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连续、基础、全程的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模式不断深化。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与省、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上级医院定期派专家到社区坐诊及指导工作,使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中心重症、难症病人通过“绿色通道”及时上转上级医院,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具有成华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模式不但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还在全市卫生系统内进行了经验推广。

国家重点监测疾病在成华社区服务中心中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跟踪管理。例如,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纳入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负责对辖区内结核病患者的追踪管理,社区结防医生定期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访视,并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全区结核病人追踪率100%,总体到位率97.1%。2013年,成华区成功创建四川省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再如,成华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将大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与外展宣传、感染者及病人随访管理等工作下沉到社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组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组,加强人员能力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

第3篇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有针刺(体针、头针、腕踝针、腹针、皮三针、眼针等)、艾灸、拔罐(留罐、闪罐、走罐、药罐等)、刮痧、耳针、推拿按摩、刺络放血等,这些疗法都是建立在经络腧穴理论基础之上。中医认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共同病理机制都是脏腑、经络功能的失衡导致的,通过针刺、艾灸等疗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就会对经络、脏腑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针刺、艾灸、刮痧等中医疗法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一点在古典医籍和现代研究早已得到很好的证实。

下面就针灸科的一些常见病举例说明:中风后遗症:这个时期的治疗主要是在社区进行。针刺方法是先针刺头针,然后做肢体的按摩和功能锻炼,再做体针和艾灸,最后是拔罐,这些疗法的综合利用,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而三甲医院,由于分科太细,患者要做综合治疗往往要到不同的科室,增大了患者的就医难度。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而且其发病日趋年轻化,一旦确诊,在调护不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终身服药,由于药物的耐受性导致药量越来越大,种类越用越多,不仅加重患者和国家的医药开支,而且给患者产生很多不良反应。中医疗法对高血压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的方法有耳穴贴豆、耳尖放血、体针、刮痧、拔罐等,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稳定血压,减少患者的药量,而且在高血压急救时能安全平稳降压,即刻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睡眠障碍:这个病的治疗可以采用针刺、背俞穴走罐、耳穴贴豆等方法,疗效确切,安全、便捷、价廉,无毒副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体质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避免了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不良反应。

痛经:原发性痛经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由于血浆中前列腺素增加,致子宫平滑肌收缩并造成缺血而引起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一线药,但由于胃肠道反应、皮疹、头痛等及较少见的消化道出血和肾毒性等副作用,而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中医疗法主要有针刺、艾灸、耳穴贴豆、拔罐等,疗效好,深受患者认可。尤其是艾灸疗法全、有效、便捷、无痛,现代研究证明艾灸时产生的近红外辐射穿透力较强,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作用于腧穴,不仅影响腧穴表层,还可深入体内,影响经气、脏腑乃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第4篇

1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1.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从广州市整体医疗资源现状分析,已达到供需平衡。全市整体水平与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较,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资源居中,医生数量居于高位,护士数量居低位。本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水平暂时仍低于北京,水平与上海相当1)。但从城市中心各区来看,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老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密度较高,将医疗服务的区域更为集中化。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及医务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位于前列;而新兴城区由于功能区及居住区相对发展缓慢而造成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导致偏远城区的居民无法及时就近的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品质较高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和社区诊所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剧老城区大型医疗院所的服务压力,使得中心城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发展势头更为猛烈,空间发展的矛盾进一步突显,而偏远城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因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止步不前。从目前状况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远远未能达到解决居民就近解决小病治疗及预防保健的设置初衷。

1.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

1.2.1以诊所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在高雄市政府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协调与区域统筹下,诊所作为最基层、最适宜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已经在高雄市住宅区得到良好发展3)。高雄市中心城区内,90%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均为诊所4)。由于开设诊所的限制较为宽松;医疗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服务对象的针对性较强且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服务半径尽管有限但普及率较高,这也是拥有医师执照的医务人员愿意开设诊所,以及民众愿意选择诊所作为投医问药首选地的原因。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一旦新流感疫情大流行时,民众可以就近到诊所接受初步的治疗及快速筛查。

1.2.2严格控制数量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台湾地区整体的医院医疗服务量因2003年SARS之故皆有下滑趋势,各大综合医院的门诊数、急诊量也大不如前,加之台湾本土居民生育率普遍下降,呈现负增长态势,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选址、设计、建设时更为谨慎的考虑其今后发展的可行性。

2广州与高雄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分析

广州与高雄两市从地理上看都为南方较发达大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良好且相对稳定。由此形成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分布的格局是顺应各自背景的:无论是由政府和规划部门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还是经济导向为主随市场体制而较自由态势发展形成的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都有各自空间分布的规律可循。

2.1按人口数量及密度分布两市中心城区的各行政区域中,医疗卫生设施的比例在历史悠久、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城区中明显高于其他各区。如广州市的越秀区、荔湾区(人口密度达到3~4万人/km2);高雄市的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人口密度2万人/km2),前镇区、前金区(人口密度1万人/km2)等。上述行政区中的的人口较多且密度较大,居住环境成熟,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足以满足区域内居民需求,甚至某些城区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出现医疗卫生资源过剩的情况而导致浪费。尽管两种分布现状和布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市的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及周边人口,总体上看布局密度不相上下,但医疗卫生机构的类型分布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2.2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欠合理广州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数量及布局上集中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中,整合了人口密集区的资源。病人的流向也随之集中于此类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设施中。高雄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与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由于私人诊所极具竞争力,使得患者优先选择此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病人流向成正三角分布。广州市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阻碍了较低级别的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高雄市诊所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但同时增加了患者就诊次数,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2.3两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

2.3.1广州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广州市大型综合医院密度较大,仅越秀区数量就达到25间。其中不乏医技精湛、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机构。通过医院综合水平评级的方式,考虑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护理质量,医院规模及设备等条件将其划分级别。在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升级的同时,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也在努力通过对健康保护、疾病预防等方面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尽管现状服务水准未能达到满足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标准,但政府正透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等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基层卫生中心、卫生所能够上升到新的服务水平。

2.3.2高雄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台湾地区的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不仅医技精湛可与发达国家媲美,并且医疗保险制度因较为健全而享有美誉,更甚,医院建筑的设计也处处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能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品质,令医患双方在就诊过程中减缓紧张情绪,从而减少病患的痛苦,提升医师的看病效率。高雄市中心城区内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密度较低,特别是兼备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仅为两间,并且其中一间(高雄荣民总医院)还身兼南台湾地区紧急医疗救护的职责5)。尽管如此,医疗服务品质的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会通过医师技能的提升,医疗器材的更新,医院空间的完善等来不断使自身的水平保持在较高层次。两间医疗中心的教学、研究、医疗相互推动、不断进取,使大型医疗机构的实力日渐强大,逐步巩固自身千床以上医学中心的地位,这是范围大且覆盖面广的诊所不可替代的,其最终收益者是患者。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高雄市诊所的医技和服务质量同样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由于规模小、医师与护理人员人数较少,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更易于管理,医师技能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之下也会不断提升自己,推出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患者。#p#分页标题#e#

2.4两市配置优劣势

2.4.1广州市配置优劣势(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广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配置由规划部门及卫生部门共同协调各部门统一完成,具有良好的规划层面的组织架构。能够从具体现状条件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一部署,做出较为合理的配置规划。其次,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民生方面的建设,关于医疗卫生等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多次出台有关医疗保险、医患关系、医药政策等方面的法规、方针,还在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在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的良好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现状基础,完善设施配置网络,从而更为完善医疗保障的体系。(2)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基础,既是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在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疗体系下的基层卫生设施难以发展,成为棘手的难题,需从基层医疗的特色入手,注重医疗人才的保留。同时,政府需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卫生部门应更加重视不同区域间配置的合理性。

2.4.2高雄市配置优劣势(1)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高雄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得到更为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在经济效益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和更新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材、医疗环境等同样也是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吸引之处。其次,小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及时的疾病治疗和护理。使得医疗救护流程更为完善,使患者能够有更为低廉且快速的医疗服务享受。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中,健康保险制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效督促了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在某些区域中体现出了过于偏重经济因素的导向性,存在着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及健康保险制度保障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其配置布局的合理性。

3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发展趋势建议

3.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1.1处于两极的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鉴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过于集中的局面,在对未来的布局规划中,应该优先从患者角度考虑,加强引导居民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概念。针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质量,出行时间等因素逐步完善(图1)。在医疗水平上强化水平高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分化两层就诊群体,为各级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图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善自身应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的同时,可以适当参考高雄市诊所的配置形式,不仅在数量上满足服务人口的需求,并且能够协调临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特色,将不同医科的基础服务融入到整个区域内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3.1.2中间地位的医疗机构在大型医疗机构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中间层艰难前行的中层医院应视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及时分化和转型。参考高雄市处于中间层的区域医院、地区医院的规模和运作模式,强化和完善某些科室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在患者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够突显自身的特色。并且能够与区域中其他医疗机构达到协调和互补。

3.1.3新建医疗卫生机构新建综合医院在选址上应考虑到同级医院的布局状况,在参考人口分布的同时,需有对未来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预见性,兼顾周边现有医疗机构的服务特色,注重与老城区的设施拉开差距,避免在临近区域重复建设。其次,社区卫生设施通常服务于该社区中的居民,但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在考虑本居住环境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入商业竞争的概念,成为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面向社区及周边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3.1.4医院内部营建部门的强化高雄市除诊所以外的各类医事机构均设有医院内部的工务处(工务室)。其具体职能为负责“医院机器”内部从设计、施工、装修,以及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改扩建等所有医院内部工程问题,并能及时与政府规划及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以维护医院持续发展。广州市内仅有少数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设有管理医院建设的基建科,但此类科室多为解决内部建筑及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相关事宜,多数医院内部并无设置功能齐全的基建科,且各医疗机构之间并无关于医院规划及建设的横向资源共享。设置管理医院建设的部门,这在未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中是十分必要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够减少医院营建的成本开支,更能够在日后医疗体改扩建的过程中发挥不可磨灭的功用。与此同时,该部门掌握着医院内部建筑使用状况、运营状况和供需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与城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关系紧密,能够及时与政府卫生部门及规划部门协调工作,达到更好的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目的。

3.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2.1加强政府导向高雄市医疗卫生机构多为私营和财团法人的性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居少数。高雄市卫生署直接管辖范围内的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对于医事机构的规模和服务内容,卫生署给予指导和建议,经核准后的建设及运营归医院自身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和商业竞争保证体系的运作,受政府相关部门调控的影响较少。但此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过度的商业竞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商业服务转变。这种发展模式看似适应台湾地区的社会环境,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为社会各阶层人群,过度的商业模式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失去了公共的意义。政府在出现过度竞争的时候应作出适当的干预手段,对未达到开业标准或服务品质下降的医事机构采取限制服务的措施。

3.2.2完善健保制度,控制医疗卫生设施数量由于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在台湾地区的实施使患者减少就医支出,患者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面对价格下降时自然而然会增加医疗需求,但直接导致了民众频繁进出医疗机构,造成全民健康保险支出的巨大负担。因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拿药、看病,甚至是领取检验报告结果都需经过挂号环节,按照健康保险规定都需支付医师费用,这就导致了一病多看、长病短看的结果。许多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如诊所的快速发展与此类政策不无关系。卫生署在制定和执行健康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宏观调控影响,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统筹。#p#分页标题#e#

3.2.3医学中心仍需不断完善高雄市著名的医学中心包括有荣民总医院、高雄医学院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长庚纪念医院等(图3、4)。此类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照护服务,促进了区域医疗的水平与合作,培育了德术兼优的医疗团队。他们将医学教学与医疗救治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6)此类大型综合医学中心常常面临因医疗普及化、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引起的亏损难题7)。因此,可以借鉴大陆大型综合医院的经验,善用自身的优势项目并重点发展,努力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发展特色医疗,争取政府资补助。

3.2.4中间层医疗机构需合理布局高雄市中间层医疗机构包括有区域医院和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多为有政府资金资助的医疗机构,而地区医院大部分为私人营业的医院,因此在规模和软硬件配套上弱于区域医院;8)但由于政府资助与私人财力的差异性,区域医院较重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品质。由此可见,高雄市中间层医院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医学中心,但此类医疗机构的配置情况多集中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区,缺乏政策导向性和规划指引性。政府及规划部门需及时对此类医院作出区域的统筹发展规划。更好的发挥中层医院的资源优势并合理分配。

3.2.5诊所的适量发展高雄市诊所类型的设施配置较为完善,诊所类型涵盖了所有医疗科系,在每一个行政区均有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诊所的私人化,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诊所商业化的模式。诊所建设同样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划及配置,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有效的调配,避免某些城区没有诊所配置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而某些区域过度发展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图5)。

第5篇

一、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让广大群众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教育被公认的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教育好坏严重影响群众的幸福感。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增强全民办学意识,努力为西安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合谐教育层次。

一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采取政府投入一点,学校自筹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政策,致力于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和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争取资金,全区推广远程义务教育,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

二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积极吸收民间资金举办各类学校,实现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教师队伍改革,提倡师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师资源,促进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要切实要解决困难学生入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对教育的“减负”和“帮困”政策,在全区各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实行收费公示和“收支两条线”,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降低学生的教育成本。推进公办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效地缓解了学校后勤设施的供需矛盾,为学校提供另一资金来源。同时大力推进对农村中小学的扶持工作,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落实扶贫帮困政策,解决特困生上学难问题,体现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

二、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让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健康保障

卫生事业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和保障系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

一要加快卫生基础建设,改善装备水平。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保障水平。通过医院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全面完成区内医院的房屋设备改造和建设任务。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仪器设备的投入改造力度,改善全区医疗条件,提高全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给病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要树立“大卫生”的观念,根据西安区的实际情况,解决卫生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行业监管,抑制医药费攀升,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的、有效的、可及的、公平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心态。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繁荣艺术创作,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和谐西安进程。

一是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学艺术、民间艺术,创造更多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社区、企业、校园和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开拓文化西安精神。

二是提升西安企业文化,完善西安校园文化,打造西安社会文化,营造文化西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号召全区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提供企业发展一面引领性旗帜。全区推广“德育为首”,通过严抓校容校风建设,积极的政策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创平安校园活动、读书、蓝球、广播操、长跑等实践活动,完善西安校园文化,实现“快乐教育”。社区是一个地域最小的组织,打造西安社区文化,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升学、就业、劳动保障等实际困难。

第6篇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夹缝群体;大额医疗补助

中图分类号:F8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28-2

1 哈密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已经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新疆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至2009年底,新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6.9万人,累计新增参保人数77.97万人。预计到2010年底,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将达到97%以上,有1021万农牧民将受益,农牧民住院实际平均补偿比例将达到49.55%。

哈密地区在2000年4月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09年底,全地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达8.7万多人。2008年哈密地区在全疆率先开展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充大病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封顶线高达15万元。到2009年底,共有11421名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其中有3273人次受益。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提高了对参合农民补助额度,使两县一市缴费标准达到160元/年/人,哈密市新农合的平均报销比例为58%,巴里坤县和伊吾县的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42%、47%。

哈密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自然年度一次缴纳一年费用,城镇居民、低保人群以及各类在校学生分别在户籍所在地的社保中心或劳动保障站、民政部门和学校办理参保,其中包括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18岁以下非在校生、劳动年龄内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超过劳动年龄的老年居民、长期随父母在地区范围内就学和生活但未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子女。

1.1 扩大了城镇医保范围

1.1.1 农民工被纳入城镇医保体系 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1.2 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额为人均收入的6倍 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人・年,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还将逐步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

1.1.3 夹缝群体被纳入全民医保 将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 将来还要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

1.2 提高了医保申报限额

2009年1月1日起,哈密地区适度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申报限额,由原来的2.84万元提高到4.5万元。此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申报限额调整后,住院统筹基金支付保持不变,但各支付比例的支付段做相应的调整。在职职工起付标准1万元(含)以上,统筹基金支付84%;1-3万元(含)的统筹基金支付88%;3万元以上的统筹基金支付90%。退休人员统筹基金的支付,按照上述支付段90%、92%、94%的比例执行。

1.3 卫生机构功能由以治病为主向以防病为主转变

哈密市农村率先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它们大都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转型而成,这意味着哈密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由原来的以治病为主向以防病为主转变。哈密大泉湾乡卫生院作为各乡镇卫生院的试点,建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展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也将在这里开展。2010年初,哈密市几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预计到2010年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有近30%的医生完成全科医生转型的培训,居民建档率将达到80%以上;预计到2011年底,哈密市将完成1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每个乡镇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难覆盖的地段设置服务站,附近居民步行30分钟就可到达服务站。六位一体卫生医疗服务引进乡村,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医疗卫生均等化的提法,也是为了切实提高当地农牧民的健康水平,疆内各县市中,哈密市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哈密市财政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按照2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

2 新疆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 医患用药存在误区

部分医生对患者开药不合理,不少患者盲目选购药品。同样是一种感冒,有的处方开出30多元的药品就能药到病除,有的处方却开出了100余元的药品。目前,患者就医,其药品花费并非所有的都能报销。医生和患者信息不对等,使患者在选药上或盲目服从于医生、或者盲目听信广告和药店导购,致使患者用药存在误区,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2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较大

目前,绝大多数医疗资源分布在哈密市区,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2.2.1 哈密地区乡镇卫生设备简陋 虽然国家、自治区及有关项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投入,使哈密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城镇医疗拥有的设备条件相比仍很有限。

2.2.2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短缺 卫生技术人员队伍量少质差,哈密市乡镇卫生院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仅占3.6%。虽然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一定的医疗设备,但又缺乏专业操作人员,造成设备浪费。

2.3 新农合筹资报销比例偏低

2008年,地区参合农牧民的平均报销比例为49%,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差距较大。如果各级财政逐年提高参合农牧民补助标准,同时提高参合农牧民的个人筹资额(若每年增加30-40元),几年后农牧民住院报销比例将大体接近城镇的报销比例。

2.4 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盲区

按规定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不低于15元。但目前国家仅向哈密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下拨的只是人均10元,且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干预进展缓慢,甚至有些乡村还是空白。

2.5 银行卡收费加重居民负担

居民缴纳医疗保险需要办理银行卡。银行卡开户费15元,固定年费10元,余额不足300元时的账户管理费每季度3元,这些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负担。

3 完善新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2010年3月27日,自治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3月底前,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各级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中央和各级政府3年内将大规模地投入医改工作。

3.1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

药品定价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药品临床价值等因素,加强流通环节加价行为管理;医疗服务政府定价。

3.2 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

3.2.1 建立大病保障制度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救助方案,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

3.2.2 建立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 自治区将于2010年7月1日起建立政府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缴纳了大额医疗补助金的参保人员,住院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其医疗费用可在大额医疗补助金中支付。

3.3 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长期以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为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到2011年,新疆将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为全区百姓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2011年,老年人等5类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农牧区达到30%,城市达到60%以上,并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

3.4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入

新疆将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建设。2010年起,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自治区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医疗队增加到63支;每所城市三级和二级医院要与邻近的社区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

第7篇

关键词:辽宁;发展;社区银行;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69-01

一、辽宁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2004年,浙江象山的绿叶城市信用社、义乌的稠州城市信用社、台州的泰隆城市信用社和银泰城市信用社成为社区银行的首批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省虽然截至2009年底,共有18家注册资本金大多在8000万至1个亿之间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挂牌营业,其他形式的准社区银行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沿海先进省份及我省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社区银行总量少。根据辽宁省银监局对辽宁农村金融情况的粗略调查显示,农村金融环境很不乐观。例如,辽南某地级市共有525个自然村,而设在该市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仅有90个,并且这些网点基本上是分布在乡政府所在地,村民存取款、贷款都非常困难。二是社区银行开拓市场的能力受限。辽宁省社区银行业务种类较少,业务结构不合理,主要靠贷款获取利润,中间业务比重低。目前,辽宁省的村镇银行一般只设一个网点,现代化手段缺乏,城乡居民存取款十分不便,吸储能力不强。此外,村镇银行等社区银行无联行行号,一直未能接人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只能使用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系统处理对公业务。三是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对贷款户的要求严格,对于那些没有固定收入和资产担保的贫困农户来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四是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相比,社区银行的市场认可程度低。由于村镇银行等社区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尚未树立起品牌与信誉观念,社会公信度欠缺,农村居民对其持观望态度,心存顾虑,难以认同,影响村镇银行等社区银行的发展。同时,村镇银行也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当前,辽宁省的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融资需求强烈。但当地政府融资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短缺问题,而村镇银行受自身经营规模和实力的限制,金融供给能力很弱,难以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双方不能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当地政府也就不愿更多关注其经营,更不愿出台优惠政策予以支持。五是准社区银行一一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仍然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辽宁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是一个难题。2010年,只有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相对增长了,其他中小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与年初相比均是负增长;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与全部贷款余额增幅比较看,仅有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增幅高出贷款增幅19个百分点,其他中小银行在贷款余额均实现一定增幅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却是负增长或与年初基本持平,其增幅远低于贷款增幅。

二、辽宁发展社区银行的建议

1.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全面加强管理的工作重点,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董(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董(理)事长、监事长和行长(主任)的职责与权限,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体制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约束机制。为保证决策的独立性和民主性,保护小股东的权益,董事会成员要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为更好实施董(理)事会的重大决策,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与监督,还应设立监督委员会(或监事会)、稽核审计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同时,要建立与经营业绩和风险挂钩的干部管理,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建立并认真实施统一、严格的业务标准和程序;建立并严格实行统一、有效的授权、授信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系统,具有独立、高效的内部稽核审计系统,完善的内部报告及住处系统,以及重要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是以县(县级市)为法人单位且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这种产权组织格局要保持长期稳定,而不宜通过行政手段推动以省为法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少数直辖市除外)。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应鼓励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并购或者市场退出,而不应该是行政主导的产权统一上收。

2.改善农业发展银行运作机制,适当扩大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明确划分为国家指令性和银行自营性两类,并相应建立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实行分账管理,专项核算。截止到2006年6月末,农业发展银行的国家指令性业务占82.08%,银行自营性业务占17.92%。

继续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下一步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于市场化基础上的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功能,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整合政策性支农资金,调整政策性金融运作机制,提高政策性金融效益。

3.探索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机构

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银行。适当降低社区银行的准入门槛,允许私有资本、外资参股。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简化农民、农村小企业的贷款手续。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发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以村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成立真正合作意义上的资金互助组织。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监测和管理,应配合银监会对“高利贷”、“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非正规金融活动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

第8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23-01

当前,我院信息化建设如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样,在各领域中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我院发展的步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服务为医院全面信息化管理以及患者就医提供了相当的便捷,是实现基本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条件。在医疗保险大面积推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消费透明化,医药分家的现实环境下,使得复杂的医疗诊断工作能够在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中顺利进行并及时完成。

1 我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现状

进展情况:最初,我们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看成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问题,并没有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管理和实施,误变为只要投资购入一定规模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自行组织一些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进行编程开发就能解决问题。后来,我院成立了信息部,主要由统计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职能部室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以往这些专业归属各异,工作内容相互独立,各职能部室之间联系松散。此外信息专业人才缺乏,又受经验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各级管理者信息意识淡漠,对信息职能部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无实质性进展。

随着我国卫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部自筹建以来,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原则,逐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HIS、PACS、LIS已成为我院“信息技术”的亮点。

1.1 HIS系统:HIS具有增加效益、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能力,并能节省资金的突出优势。包括管理员系统、西药库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挂号管理系统、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住院结算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病房摆药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病人查询系统、住院病案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系统、综合统计系统、医技计费系统、物质库房管理系统等。

1.2 PACS系统:PAC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网络工程、影像工作站、临床医生工作站及存储设备所建立的综合性信息系统,是现代医学服务中的CT、MRI、B超、DSA等诊断工具的最佳管理方案。我院现已经联接影像科大型设备,全院60个浏览、管理终端。PACS系统的运用是现代医疗诊断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影像系统无胶片化和实时传播。依靠PACS系统,使整个医院的其他科室都能共享到影像科内部的信息资源。

1.3 医疗保险结算系统:我院为济南市医保定点医院。医保系统联接了济南市医保办、济南市物价局,设置了圈存机,导医部、收费处、药房、住院处等部门设置了专用医保窗口。信息处理实现无纸化和无片化,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

2 推动我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2.1 依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根据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到2010年我国80%的医院将达到全面实施医院管理系统目标。去年8月,在北京启动的“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从医院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出发,引导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面向医院开展长期广泛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2.2 提高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特别是院领导班子的意识程度。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购置一些硬件设备,上一套在别的医院应用还算成功的软件就完成了,它还需要与医院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信息化牵涉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它应该是全院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的事情,全院对信息工作的配合与使用,也直接影响到一个HIS系统能否生存下去。

2.3 引进全面的竞争机制:要竞争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步建设与完善为改善病人年覆盖面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2.4 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IT培训可以为医院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投资效益,取得双赢效果。

2.5 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社会统筹安排的特点,因此要建立以政府宏观协调主导的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进行无缝衔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传递流畅,资源共享,为医卫生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卫生服务信息。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在新形势下,我院信息系统存在着功能不完善、有部分职工对信息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职工对电脑操作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在电脑记录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等行为。如何从庞大的医院信息数据库中挖掘、集成已有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模型,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领导决策和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3.2 目前我院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网络信息化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竞争中优势主要来自信息资源的有效建设开发、利用、管理。我院通过培养电脑专业人才,组织人员参加与系统程序与供应开发商一起完善在应用过程中系统出现的问题,推荐在岗青年参加信息管理专业学习。医院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现代医院管理必须加快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发展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医院统计管理工作达到信息管理有序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整体化,基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体系。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

第9篇

某县采取“八查八看八结合”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经验材料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__县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要求全体干警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八查八看八结合”方法,认真搞好社会主义理念教育活动。“八查八看”即:一是查法律监督,看是否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查执法宗旨,看是否存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冷硬横推、盛气凌人,耍特权、逞威风,不认真处理或者不公正处理群众的司法诉求的现象;三是查法制观念,看是否存在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廉洁,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随意扣押、冻结款物,受利益驱动办案、违法违规办案;四是查服务大局,看是否存在执法不注意方式、方法,随意采取强制措施,不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五是查党性观念,看是否存在对中央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对上级的要求和工作部署落实不力,敷衍应付,自行其是等情况;六是查工作责任心,看是否存在拈轻怕重,得过且过,不认真学习理论,不努力钻研业务,不深入思考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工作上庸碌无为;七是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抓工作不深入、不扎实,满足于一般号召,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八是查理想信念,看是否存在道德意识缺失,,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贪赃枉法等。“八结合”即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动检察工作结合起来;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推进检察改革结合起来;四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检察机关的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五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检察机关“五化”建设结合起来;六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__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结合起来;七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我院正在开展的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结合起来;八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争创全国先进检察院结合起来。

采取“八查八看八结合”方法以来,__县检察院干警的工作作风更加过硬;执法理念进一步深化;执法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第10篇

关键词:社区医院;经济管理;改革;发展

医疗卫生的良好发展和周密管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事关重大,特别是再当前社会,看病难和看病贵是很常见的问题,而医院的医疗资源却相对集中,不能够同时满足大众需求,而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机构虽适合广大患者,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社区卫生机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不是很合理、社区医疗资源与医疗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和加强社区卫生体制,从而让社区医疗更加贴近患者,让社区患者有更加贴心与周到的医疗服务,从而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所以,对社区卫生经济管理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的予以重视。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当前的社区卫生医疗是出于一个不够完善的阶段的,存在这诸多问题。相关的医疗经费不够,也不能够科学地进行经济管理。 因此就更加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最终实现优化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促进社区医疗卫生的全面改革和完善。

1、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社区医院运营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现在还处在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善的经营体系和运行系统。就目前来说,政府投入力度还存在很大欠缺,严重制约了社区医院的发展,使得社区医院的收入要从药品,服务上的提高来弥补,造成了很多社区医院医药相对昂贵,服务相对较差,靠“药”养“医”。这样的发展方式,对于社区医院是极度不利的,对于百姓的健康也没有很好的起到医疗的效果。长期下去,必将造成社区医院将眼光放在利益上,而忽略对社区医疗卫生质量提高。

1.2社区医院发展滞后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有诸多问题存在于社区的经济管理体制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跟不上,经济管理理念也稍为滞后,相关的治疗及时也做不到位。虽然,社区的卫生服务一直在发展和改善,在此方面政府也给予相关的支持,但是在力度上也不够大,尤其还不能够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其重要性。所以社区卫生机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就没有形成完备的机制和体系。这样就会导致相关工作中权责划分,相互关系的模糊。在当前市场化经济的过程中,尽管医疗卫生属于公益和福利性的事业,但是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市场化的运作,也就是需要加强经济的管理。如果没有有偿的市场化运作,我们的卫生机构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很难维持下去,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会更为艰难。

同时,在现在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还存在很大不足,对于医院经济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而变相的追求经济利益,只有将这些管理从认识上得以改变,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变这种情况,社区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2、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有效的改革能够促进发展,对于我国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体系来讲,改革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现代医学倡导对待疾病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对于改革发展来讲,这样的预防性模式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通过以上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分析,我们对当前形势下我国社区医院有了基本的认识,更清楚的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社区医院卫生体系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找到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对于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改革和发展策略做下几点说明:

2.1 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体系,来加强医院的规范和治理工作,同时更有利于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力资助,这就要求广大医学工作者应该掌握更为全面的医学知识和能力,发展全科医学全科医生,更有利于社区医院的工作环境,也会有更多的患者开始信任社区医院,一方面缓解了大医院的医疗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区医院的患者数量,带动社区医院发展的同时,更大程度的提高了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医疗运营模式。

2.2提高管理 加大投入

对于社区医院的改=改革管理,政府工作应该予以更多的参与和支持,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社区医院基本的经费来源,资源共享,需要依靠政府的积极力量。通过政府对社区的大力投入,来建成一套合理有序的发展体系,高覆盖,低成本的医疗系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

因此,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的管理要依靠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经费扶持。要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经费做出合理的规划,合理调配经费与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将有限的经费支出运用在合理的卫生服务上。在此同时,社区医院应该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费用承担应该更多的依靠政府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患者看病费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3政策扶持 健康发展

在积极有利的政策扶持基础上推行一套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积极参与,同时自身又要建立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以便更好的同政策想结合,发展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双向转诊制度就是要依托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扶持,来建立社区首诊制度。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实现社区医院同大医院的有效配合,大医院可以根据社区医院转来的患者给予相应的优惠或者补助,减免或者减少一系列患者检查费用,这样一来,社区医院同当地的大医院就得到了有效的结合,这种双赢互惠的医疗互动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果,更充分利用了医院现有的资源,做到了医疗资源上的共享。在实行这种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依靠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其中这些卫生行政部门不仅对医疗机构进行公益性的财政支持,进行相关的统筹补偿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对双方利益进行合理调配,以便更好的对社区医院进行管理,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运行。

2.4降低药价 规范管理

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可以显示出,当前的社区卫生机构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呈现出了不断上涨的趋势。在这些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药品价格的降低和控制,可以实现对医药的科学化管理。所以,想加强当前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 ,就要重视这些问题,并通过寻求有效的措施完善管理。首先,对于造成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弄清楚,这其中,包括药品成本的提高造成的药品费用的增长。对此,有一些我们可以控制的环节更需要注意。例如,在价格管理的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漏洞。如果医院没有相关完善的补偿机制,就会导致出现高收费以及乱收费的医药。甚至会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等等。所以,要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在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管。也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我们要努力的实现社区卫生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避免其进入恶性循环。

同时,对于社区医院来讲,应该更多的注重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经营不光是以营利为目的,提高社区医院公众信任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对社区医院的认可。

2.5财政补偿 科学调控

财政补偿资金的科学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社区医院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要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财政补偿资金的有效管理。通过推行全程成本核算制度来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众所周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应的模式。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要对利润和效率进行实际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投入、价格以及成本和产出等问题,都要做出合理的考虑。

同时,要使社区卫生机构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就需要纪录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各项经济费用,对其汇集,计算和分析研究。还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过程中,关于不同范围与不同项目的情况下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最终,用科学化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该时期内医疗服务的成本,已经医疗服务的总体成本水平。通过该种方式的考核,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探究和反应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产生的不同消耗,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关医疗费用的管理和分配,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控制成本,以及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2.6国家医疗保障必须与社区医疗挂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在全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就整体而言,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得到推广和覆盖,同时,这一改革背景的建立,也对社区医疗卫生经济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依照国家提出的相应制度管理约束,将工作通社区医疗卫生进行有机结合。对于社区医疗费用报销问题,要建立健全一套可行的办法,避免由于政策法规执行不当造成的患者报销难问题。

3、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展望

对于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我们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完善社区医院经济管理体系,更好的推动整个卫生系统的发展。在整个卫生系统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扮演这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卫生体系的健康。因此,对于社区医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得到解决。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完善,更是关系到社区依赖卫生机构的良好运行发展,关系到是否有合理质优的服务提供给患者和社会公众。就目前来讲,社区医院的发展不光要依靠原有的经营体系,还要更多更广的开发新生服务项目,提高效益的同时,更多的吸引了患者,通过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走访、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措施,让很多社区居民的疾病得以尽早发现,获得尽早的治疗,大大保障了社区人民的健康。

总之,我国社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和发展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政府、学校、医院、个人的努力,使社区医院更好的向前发展。(作者单位:沛县卫生局)

参考文献:

[1]张宇,肖十力,张拓红.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卫生人力资源评价 [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23-123.

[2]卢祖洵.中、美两国社区卫生服务比较[J] . 中国全科学,2003,5:293-294.

[3]肖纯怡,程晓明. 关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和服务的分析探讨,[J] 2003,6:642-643.

第11篇

1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同预防保健工作的内容是相互契合的。作为一种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形式,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早期预防和干预为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改进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从源头上保护与增进群体健康,这同预防保健政策的初衷是相一致的。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对于危及群体健康的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问题,在社区中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对疾病进行早期教育、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地缘优势,有利于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健康管理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通过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管理。只有社区卫生服务才能切实掌握社区的疾病谱,对大病、重病、慢性病实行系统跟踪管理,并据此制定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康复计划,使不同人群增强健康意识,养成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增强预防保健工作的效果。

2基本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基本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即满足民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控制医疗费用。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险可以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从而为民众提供高耗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机构能以较低的资本构成卫生服务中心,因而成为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单位。且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所实行的属地管理原则,使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趋向均等化,客观上要求巩固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其次,社区卫生服务通过不断增加居民对优质低耗服务的利用,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促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远低于城市上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低廉,而且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于一体,大部分小伤小病的治疗,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预防、康复都能在社区用低成本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病人的支出减少,使医疗保险的支出成本大大降低。

3农村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首先,农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广覆盖过程。一方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向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卫生服务并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从而推动合作医疗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可以丰富合作医疗的内涵,不断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和筹资渠道。原来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目标定位偏低,医药费报销仅限于门诊费、部分药费、检查费等,作为分担风险的费用保障机制,它的受益者只是患病人群,健康人群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将健康保健内容融入合作医疗,赋予了合作医疗新的内容,解决了过去合作医疗保障只面向少数人的矛盾,不仅分担疾病风险,而且对没有发生费用报销的参保对象,开展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合作医疗保障体制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相结合,做到有病经济补偿、无病保健服务,在坚持对弱势人群照顾的同时,兼顾其他社区人员的医疗需求,可提高群众自愿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可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问题开辟一条渠道,而这一渠道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第12篇

关键词:社区医疗机构 社区居民档案 社区居民医保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众基础机构。最初由德国学者提出,我国学者从英文意译而来。社区医疗服务在国外开展已经有半个世纪,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1]。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城市已与上世纪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成为市民。这样原来的社区也有了发展壮大,管理的人员也相对加大,就医人员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区的医疗,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医疗管理急需改革。

一、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与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对社区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差,社区医疗价格不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总体素质较差,知识陈旧,技能不够熟练[2]。因此急需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物质条件环境条件强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社区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使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指南。建立民主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地鼓励与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社区理疗机构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1]。建立定期的专业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定期著名医生服务日,定期的著名医生坐诊社区,为社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建设定期开展居民健康医学知识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医学知识。开展定期普查,及时发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社区医疗机构改革与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设与服务

社区居民信息管理的特点[3]:①管理的信息量大,管理面广;②服务时间跨度大;③应对突发疫情实时性强;④需要丰富的知识支持。

我们引进计算机处理信息构建居民档案,其主要方式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健康档案;以个人为主的个人健康档案;以年龄段为依据的健康档案,1-7岁,7-12岁,12-22岁等为阶段的健康档案;以同一病种为依据的档案。通过这样建立了档案,就能很好的了解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本社区以某种病为主要病等。

三、社区医疗引入居民医保的管理与服务

由于国家对城市的医疗卫生投入大部分集中在大医院,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居民除了接种疫苗婚育体检等,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减少,经营业绩不佳,无法添置必要的医疗仪器,且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无法展开。通过引入居民医保的机制,落实参保人员定点就医政策,参保人员至少选择一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这样就可影响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战略,增加经费投入,从而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4]。有了这些,居民就医方便,社区医疗机构收入就会增加,经营好转,就有钱投入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等,形成良性循环,既节约的居民的医疗费用,又为国家节省了卫生医疗资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蒲联兵. 浅谈组织文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理论与务实.

[2]黄存瑞,陈金华,彭晓明,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5):290

第13篇

一、医疗服务行政管理概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且城市社区建设越来越繁荣,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且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使得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迫切。基于此种形势,我国逐步确立医疗体制改革并通过试点推行的方式,将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

二、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机构设施不完善

从我国当前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在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社区医疗机构建设不完善,医疗设施不完备,使得其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大削弱。许多居民寻求医疗服务时,一方面考虑的是医疗费用高低问题,另一方面即医疗服务水平。在两者之间权衡之下,许多居民为追求治疗效果,宁愿选择费用相对较高、但医疗设施较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的大医院。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仍不高

医疗人员素质不高,且其服务水平不高,是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又一大问题。由于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多为小型社区医疗机构,其资源配置相对较差,医疗人员的收入水平不高,且未来发展的前景不明朗。许多医疗人员在尝试一段时间后,仍选择进入正规医院当中。同时,当前医疗服务体系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许多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许多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频率较低,导致其医疗服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医疗服务相关制度尚未有效建立

我国医疗服务仍处于探索和建设当中,其在运行时的许多相关制度仍未有效建立,导致其在运行时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首先,社区医疗服务相较于大型医院而言,其当前主要的服务目标是对小型病症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对诊断出的重大疾病,并及时转由大医院。然而,双向转诊制度的缺失,使得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的责任相对有限。其次,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险政策对于社区医疗机构的就医报销问题仍未有明确的政策规范,使得人们在社区医疗机构就医时面临着报销过程复杂、报销占比较少的问题。

三、产生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社区医疗机构资源匮乏

基于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医疗服务机构设施不完善则主要因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仍不均匀,大型医院获得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多,社区医疗机构则因其运行过程仍不稳定、可提供的医疗服务相对有限,使得其获得的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社区医疗机构为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采取以药养医的办法,通过药物价格上涨来弥补医疗收入的不足。这就造成居民认同感下降,最终导致其失去市场资源,生存环境更加严峻。

(二)发展空间较小,医疗人员培训不到位

医疗人员素质不高且服务水平较低,主要因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仍处于探索和发展当中,并未形成严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未来发展前景仍不明朗。发展空间较小,待遇较差,使得许多医疗人员选择跳出。当前的医疗人员队伍则普遍学历层次不高,且并未有健全的培训机制,使得医疗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培训机制的建立需要培训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人才的投入,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费用资金,也就反映到医疗服务机构获得的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上。

(三)现行医疗保险政策的制约作用

现行医疗保险政策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虽已经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表现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但该政策在各地方具体实施效果并没有有效保证。许多社区医疗机构尚未进入到医保定点单位系统当中,也就导致许多居民无法享受到社区医疗费用报销政策。此外,许多社区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医保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不一致,许多高质量、高费用的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居民只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四、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为有效解决当前医疗服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我国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当前社区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匮乏,其医疗服务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政府可对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源需求量进行综合评定,确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使得各医疗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实现信息共通,并对资源进行分享和整合利用,有效解决社区医疗机构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加大社区医疗机构扶植,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由于我国社区医疗机构仍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其运行过程仍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扶植,通过政策偏向的方式,使得其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得到重要保障。健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国性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地区性医疗人员培训机制的建设,使得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为医疗服务机构人才的发展打造有效通道,提高医疗人员的薪资待遇,使得医疗人员的服务热情和自我提高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强监督管理,引进社会医疗服务力量

第14篇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社会;医疗卫生

社区医疗是指病人在转诊到医院前的一些医疗。社区医疗提供整合的便利医疗保健服务,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保健体系是世界公认的理想保健体系。社区医疗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工作,其服务对象除患者外,还包括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其任务是以预防和导向照顾为主,对社区个体和家庭实施健康保健与全程管理。

目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使大医院形成了“路上时间长、候诊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现象。患者往往等候几个小时才见到医生,但就诊几分钟就处理完了。相比较而言,在社区治疗就医节省了时间,而且患者能够与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沟通。尤其对一些患有慢性病、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来说,社区医疗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社区医疗服务整体运营成本低,在门诊费、治疗费和药费上可以为患者省下很多开支。

1 当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客观情况,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虽已起步,但人们的医疗消费观念中,“依然保留着‘看病到医院,看病找专家’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看小病、日常保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习惯。”

1.1 相关制度的缺失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应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资金的投入、补助的落实直接影响到中心对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很多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或不能及时到位,影响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正常工作的开展。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资源上无法同大医院相比,自己的特色得不到发挥,只能处于维持现状的局面,这种状况与居民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反,造成居民小病也要去大医院,花多的钱看同样的病。现阶段,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虽已建立,但并没有建立满足居民最低医疗卫生需求的保障。尚有一部分居民有病不就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该解决这部分居民的问题,让全民都能享有最低的卫生医疗保障。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施不完善。完善的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具有一般医院所具备的基本医用器械和严格的消毒程序等必备的卫生条件,否则就不具备会诊资格。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尽管干净方便,但医疗设施不太完备,对于非常关注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宁可到大医院。这就失去了社区医院存在的意义。

1.2.2 社区医疗机构应该是“平价医院”,但事实上各个医疗机构的药价和其他服务价格往往不相统一。有的地方虚报高价,使得诊者寥寥无几;如果按照要求降低价格,却可能因为价格过低无法补偿其他费用而亏损。

1.2.3 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们往往对社区医生的能力仍存顾虑,造成目前大多数社区医院仍显冷清,而大医院又异常拥挤的局面。对于多数医生来讲,自身并不具备全科医生所要求的素质,在处理所有病人时,不可能完全得心应手,在一些患者心目中,无法留下良好的印象。

2 对策和建议

2.1 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工作,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规定大中型医院必须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

2.2 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措施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医保的守门人。同时,应调整医保相关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切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通过药品购销等环节进行经济创收的渠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得到体现。社区医疗可以完全解决“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通过实施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积极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看病吃药费用明显降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3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

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3 结束语

社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式综合,开展有利于社区广大居民的服务项目,其中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缓解大医院压力、减少患者经济开支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第15篇

一、社区卫生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当前情况下,社区卫生的服务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运营结构和系统。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经费投入还是有所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区的卫生机构只能从一些药品,或者是医疗上进行相关的创收并以此来进行弥补,而且还有一些社区的卫生机构必须依靠医药的昂贵收入来进行维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药养医”这样对于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甚至只会进入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进而导致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根本就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而是放在的谋取利益上。

(二)社区卫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的卫生经济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的服务理念也表现的较为滞后,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相关的服务态度和治疗技术也不尽如人意。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些得到了政府的相关支持,但是在力度上仍然不够,其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客观,进而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这样一来,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出现职责、相互关系的模糊。虽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是在当前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我们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来进行管理,也就是加强经济的管理和完善,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也许我们的卫生机构就很难进一步的维持和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卫生机构中,还会有一些个体的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到位,对于经济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甚至变相的追求经济利益,这些都需要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以便更好的协调这种情况,最终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关于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分析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我们对于当前社区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其中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有效措施来予以解决。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要深化对社区卫生经济服务和管理的认识,加大投入的力度。社区经济的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那么其本身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和经费来进行社区的完善和改革。对此,就要积极的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对社区的投入,进而来积极构建一套覆盖面广、运行成本低的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所服务。所以,我们加强社区卫生经济的管理就要重视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经费投入。在这方面,要根据实际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进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调配。与此同时,我们那就要依靠政府来承担社区医疗的相关费用,使得其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降低病人的就医费用。

(二)加强政策的扶持,有效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需要有政府的有效参与,并协同制定相关的长期发展规划,以便更好的依靠政策和制度来对社区卫生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在这方面,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的扶持,同时依托综合性医院来有效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及社区、医院之间有约束性的双向转诊制度。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好的实行社区医院和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的配合。而大医院也就可以对社区转来的患者进行相关优惠(如减免一定比例的检查费、化验费)等,这样,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充分的利用了医疗上的相关资源,并且实现了更好的社区服务,达到医疗资源共享。但是,在进行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积极的依靠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来进行统一有效的监管,其中这些卫生行政部门不仅对医疗机构进行公益性的财政支持,进行相关的统筹补偿,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对双方利益进行合理地分配,以便更好的对社区医院进行管理,促进社区医疗能健康地发展运行。

(三)国家医疗保障必须与社区医疗挂钩。我们知道,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对于我们的社区医疗卫生经济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社区医疗体系,按照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要求来进行管理,其中要做好和社区医疗的有效结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社区医疗费用由医保报销,如果社区卫生机构不能很好的按照政策规定执行的话,那么就会给社区居民的看病造成困扰和麻烦,造成社区医疗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对当前社区卫生结构进行调整,完善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不断的降低药品价格,实现对医药的科学化管理。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知道,在当前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是呈现不但增长的趋势的,而在这其中,药品费用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当前社区卫生经济管理就要充分的重视该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和完善。首先的一点,我们要明确造成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如药品成本提高给费用所造成的影响。对此,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可以控制的环节,如价格管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如果医院相关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的话,就会出现医药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甚至进行不科学合理的用药等。所以,在社区卫生经济管理的过程就要通过完善相关监控制度来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避免社区医药经济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中去,实现其健康的发展。

(五)对于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说,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财政补偿资金,并通过较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管理。其中,我们要进一步的强化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力度,最好是推行全程成本核算。我们知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和管理也有相应的模式,其中需要考虑到利润和效用的问题,对此,也就需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投入、价格以及成本和产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综合的考虑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优化与投资者的运营能力之间的关系。其中,社区卫生机构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就要对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各项经济费用进行记录、汇集以及计算和分析,并且需要我们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关于不同项目和不同范围情况下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最终通过科学化的计算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及总体的成本水平,通过这样的成本考核,我们也就能够更好的反应不同医疗服务项目所产生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催相关医疗费用进行分配和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医疗结构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