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

安全资产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资产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全资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已经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而且前所未有地影响其他传统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严格控制其高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的应用和传播,比较重视信息产业的安全状况;而我国无论是在主观意识上、技术标准上还是产业管理政策上,都忽视了电子信息产业安全防范。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如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提上日程。笔者从产业安全的含义界定、产业安全理论和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构成三个方面阐述通过加快创新发展,维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产业安全的定义

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对产业安全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但概括起来有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的认识问题。从狭义角度看,产业安全仅仅只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不涉及技术领域,只是运用经济手段寻求经济的安全性,是指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优势。从广义角度看,产业安全指的是保证产业顺利发展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广义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重要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产业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持续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使产业在其幼稚阶段、发展阶段能够抵御外来各种因素的威胁,并能持续发展的状态。

产业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一)产业保护理论

产业保护理论是研究产业保护对象、产业保护手段、产业保护程度和产业保护效果的一种产业安全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产业保护的目的是保护产业的竞争力,使被保护产业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保护的手段应该是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运用多种保护方法;保护的对象应是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节能的产业和具有强外部性的产业;保护的难点是对开放度和保护度的把握,在国家层面上是开放的,在产业层面上是适度保护的,即应为产业发展提供开放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保护措施。可见,产业保护对竞争环境的培育很重要,这种保护应是暂时的、高效的,旨在促使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技术外溢,并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从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才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治本之策,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集合构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竞争优势的形成及发挥。也就是说,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和形成的优势,它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生产力水平。从竞争优势的形成角度来讲,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强调和依赖于企业的策略行为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等。

(三)产业控制理论

产业控制理论是从产业控制力的角度探讨产业安全的理论,它主要关注外国直接投资(FDI)通过股权、技术、品牌、经营权、决策权的控制,而对东道国产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东道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一国的产业控制力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本国资本对国内产业的控制力和对市场的占有程度;第二,是本国政府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力和产业政策效应。产业控制力的高低主要受国际资本进入的影响,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会侵蚀本国资本的产业控制力。

电子信息产业安全释义及其构成分析

与一般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研发投入高、创新速度快、风险性大等特点,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内容与一般产业安全相比,运行过程中对技术和信息传递的要求更高,具有特殊性。根据产业安全的概念,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在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水平时,不仅要从经济角度出发,还要注意电子信息产业中技术开发、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因此,本文对电子信息产业安全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是指一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其所处的经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产业保护措施相对合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相对完善,产业内外先进技术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持续保持要素的高投入并持续培养以技术为核心的内在竞争能力,使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在其幼稚阶段、发展阶段抵御外来各种因素带来的威胁,并能持续发展的状态。根据产业安全理论和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概念的界定,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可以分为经济安全和技术安全两大部分。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安全

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安全是经济领域中的产业安全问题,主要考察产业所处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环境是否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在国际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何在,是否有竞争优势;产业和产业内技术是否过于受国际市场制约;政府和企业对行业的控制程度如何,是否很大程度上受外资和国外市场的影响等。

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影响。

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部门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投资等方式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环境产生影响,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刺激和保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开发政策、风险资本政策、科技投入政策等。

市场竞争环境是指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与国际体制接轨,我国的国内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芯片、手机、电脑等高技术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国内外的资源进行生产销售。但同时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进入,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同一行业或行业之间的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能否扩大市场份额,取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能力。

2.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持产业的生存空间是指国内产业的产销量应该快于或至少不慢于国外产业产销量的增长,只有这样,国内产业才能保持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余地。而维持产业一定的生存空间要求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能够显示一国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揭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电子信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在国内市场上,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其竞争力较强,因此,在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安全方面,更侧重于其国际方面的竞争力。3.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对外依存度主要反映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依存度过低,说明一个国家产业发展过于封闭,而太高又说明易于遭受国际因素波动的影响。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在对外依存方面是否安全可以从产业的进出口对外依存度、资本对外依存度和技术对外依存度等方面考察。

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原材料、零部件进口和产品出口外国市场等的依赖程度。产业进出口对外依存度越高,产业受国际市场负面影响因素就越大,产业的生存安全度就更低。参考国际经验,将进口依存度的“基本安全”状态范围定在30%较为合理,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可以算出其它安全值。

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如果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较高,说明对外国资本依赖度越大。如果外资供应有较大的变动(如撤资或垄断),那么将会影响到产业的正常发展。

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反映国内产业的生存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在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情况下,短期存在着技术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产业停滞风险;从长期看,如果引进与消化不能协调进行,产业不可能建立起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安全更没有保障。一旦外方停止转让技术,而产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又严重不足,将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生存安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许多行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

4.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与产业对外依存度相同,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主要反映本国政府和企业对产业的控制程度。如果控制力过低,某一行业有过多的资本股份和市场份额控制在其他国家或集团手里,说明易于遭受国际因素波动的影响,没有自。反之,如果控制力过高,又不利于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考察电子信息产业控制力是否恰当,可以从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和外资技术控制率等方面考察。

外资市场控制率反映国内产业市场上受外资企业控制的程度。按照国际反垄断法的规定,该指标的警戒线为20%,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算出其他安全值。

外资股权控制率反映国内企业资产股份受外资企业控制的程度。通常来讲,单个企业外资股份额达到20%~30%可达到对企业的相对控制,超过50%即达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因此,该指标应限制在30%以内,上下增减5个百分点算出其他安全值。

外资技术控制率是从技术角度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的情况。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与国产化率之和为1,可通过国产化率计算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将外资技术控制率按产值加权平均,即可得出产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和信息安全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和信息高要求的特征,在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的安全时必须考虑其技术和信息安全。

技术是把“双刃剑”,凡有技术使用的地方,就有安全问题存在,技术发展越快,技术给人类安全带来的威胁就越大,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具体体现。技术的社会后果,是指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之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或不良影响。技术的社会后果,一是背向社会后果,二是侧向社会后果。背向社会后果,即技术成果被用在与该项成果创造者的预想和公众利益完全相反的方向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时应考虑好此项技术是否会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加强防范,采取一定措施,利用技术有利的一面而控制其有害的一面,保证产业技术的安全。

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特性,此行业对信息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再加上电子信息企业几乎所有的数据和商业机密都存放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内,所以这些都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旦管理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电子信息产业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从大的方面讲,信息安全主要包括:运行安全(主要是由网络和计算机构成的平台)、交易安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个人或单位隐私保护。

参考文献:

1.何维达,宋胜洲等.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第2篇

公司已根据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不同职责范围,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已成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使责任制的落实,做到时时处处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有人切实负责,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

(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个部门、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的考核。

(3)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4)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落实到位,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部门、各类人员自签订之日起,安全生产责任开始生效。

(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实行分级考核的办法。即:公司经理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各类人员、工程项目经理考核;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经理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作业班组长考核;作业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工人进行考核。

(6)安全生产责任考核采用日常考核与安全检查同时进行,公司每季、北京公司每月、工程项目每周、班组每天进行。考核结果实行逐级审查,逐级上报。

(7)每次考核结果作为公司评优、晋升、奖金评定、降级、处分等重要参考依据。考核共分三个等级、即: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对于部门考核,部门内每次考核全部人员称职,该部门为称职;部门内每次考核有30%人基本称职,70%人称职该部门为基本称职;部门内每次考核有50%不称职,该部门为不称职。每次考核均应填写考核统计表。

(8)奖罚

a.年度内每次考核都称职的部门、个人都可以入围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职务晋升,奖金等级的评定。

b.第一次考核基本称职的部门和个人,公司除对此进行批评教育外,并要求限期达到称职。到期考核仍然不称职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罚款(部门领导罚款500元,部门内不称职的每人罚款300元),并提出警告处分。

c.第三次考核仍然不称职的部门领导,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撤职、调换岗位、降级使用、扣发全年奖金或加倍罚款。

第3篇

其实,对终端的管理工作已经包含了部分资产安全管理的内容,但鉴于资产安全的重要性,特把该项单独拎出来,另作讨论。

下面是对于终端管理工作中的一点点个人看法,诚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 加强硬终端的建设,提升终端的销售力和“亩产量”;

A公司是浴霸行业的缔造者和领航者,无论从研发、生产管理还是营销能力上,相对同行企业都有着较大的优势,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的荣誉,又获得“中国市场销量第一”、“2004年度厨卫业最佳人性化设计奖(花仙子系列)”等等无数的奖项。这一切都证明,A企业是行业内当之无愧的老大!当我们走进终端看到:我们的展柜在一个一般的位置(有的需要询问可能才能找到),展柜的面积跟竞品大小一样,展柜形象完全相同(因为是终端统一制作),再加上样机出样比较混乱等等状况,我想每一个A企业的人看到这些状况都会感到无地自容!你说你是浴霸行业老大,谁会相信?做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气派,有老大的形象。我们都知道,终端的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因此,我们必须与终端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谈判去尽力争取最好的展示位置、最大的展示面积,并制作最好的展柜形象,进行科学的样机出样,抢夺终端内部高性价比的宣传资源等等,让消费者从每个细节上都能深切的感受到:A品牌不愧是行业内的第一品牌!如果经过前期沟通,业务员自己无法解决的终端问题,就第一时间上报销售经理,销售经理若也无法自行解决,就立刻上报分支机构经理,甚至总部KA部门,我想如果做到这样,九成以上的问题都能解决,即使不能解决,作为基层人员也没有责任,并且问心无愧,因为,我们确实尽力了(与终端谈判时,平时积累的人脉关系、基本的谈判技巧和相关的数据例证资料等都是必需的,我们可以从单位面积产值、品牌影响力、与终端自己的定位相关联等方面入手进行说服工作)!当然,完全做到这些,我认为,这只是我们终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二、 加强软终端建设——导购的培训与激励

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我认为层级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总部是为营销分支机构服务的,营销分支机构是为业务人员服务的,业务人员是为终端导购服务的,而导购人员则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我们销售行为的实现,资金的回收,利润的来源等都是通过导购对消费者的讲解和沟通来完成的,他们是我们企业的“神经末梢”,对现有的市场状况最了解、最清楚。因此,正如有人所说,我们应该把导购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作为最前线的战士,导购是我们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知识和售前服务等方面的第一个传播者,是消费者感受最深刻的厂家代表,同时也是面对面阻击竞品的英勇战士。所以,对导购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对导购的管理主要包括导购培训和激励机制。对导购培训的内容我认为主要有: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产品知识、安装知识、销售技巧和常见问题的解答等几个方面。培训形式则多种多样:1、请培训师统一组织导购进行封闭式培训;2、组织观看培训光盘;3、定期组织导购进行互相沟通,交流经验和心得,以达到互相弥补,共同提高的目的;4、到终端与导购进行现场交流,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指导。以上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会达到良好的效果。给了导购精良的武器,更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导购激励机制,包括导购的招聘、录用、提升、解聘、奖惩等,并在个人职业规划上给予发展的机会,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使我们拥有一支骁勇善战的虎狼导购之师。这样,软、硬终端建设都加强了,奥普的钢铁型终端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 重视终端生动化工作;

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终端生动化是我们区别于竞品、提升我产品形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到终端去购买某产品,在众多的品牌中,你会第一个走进哪个品牌的展柜呢?我想,哪个展柜最能吸引你的眼球,你就会第一个到这家去看看。即使事先你心中已经有了选择的品牌,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可能也会去看看。能把人群吸引到你的展柜前,你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我认为终端生动化的“终端”两个字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展柜,而且应该延伸到整个终端及终端外部的周边,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动化工作应该有更大范围的延伸。比如,我们可以把产品宣传海报、X展架、活动海报、挂旗、条幅、立牌等等可以利用的各种宣传物品陈列于终端的主要入口处,大门外或者到浴霸展区的道路上,让消费者还没有到达我们的展柜,就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品牌的气息和的存在。这样,为产生购买行为作好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 与终端渠道商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

我们知道,我们所有的销售工作的顺利完成,如争取最好的展位、最大的展示面积、终端宣传资源的争夺、扣点和费用的谈判、合同的执行、对账、结款等等,都离不开与终端的沟通和配合。在终端,尤其是连锁终端渠道商日益强势的今天,在不影响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关系,,利用其提供的终端平台,最大限度的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提高我们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因为我们的销量越大,单台销售成本就会越低,我们的利润率和占有率就会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包括奥普在内,已经意识到与连锁终端渠道商合作的重要性,纷纷成立总部KA部门,并建立了一套从总部到分支机构人员与连锁终端的总部到分店的沟通体系,以针对性地加强与大终端渠道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便从大终端为我们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减少因缺乏良好沟通给厂家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那么,如何与终端建立良好的关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终端的相关负责人从心底里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对待。当你把他们真正当作亲人朋友看待了,他们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你的友好与真诚,从而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对你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第二,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客户档案包括终端相关负责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家庭成员、客户及孩子生日、兴趣爱好等等情况,越详细越好。有了这个档案,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你必将赢得客户的认同。第三,与终端相关负责人保持经常性地良好沟通,给他们提一些对他们有用的建议和信息。你对他们工作上的支持,那么,在为公司争取利益的时候,我们就能有足够的把握赢得胜利。

五、 密切关注竞品状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埋头专注自己的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抬头看看行业的状况,看看竞品的状况。比如说,我们今年的销售形势还可以,销售数据反映同比增长了30%,完成任务肯定没问题。这时,你还不能太过早乐观了,你必须调查竞品的数据,因为有可能竞品同比增长超过了我们。所以,我们在关注自己增长率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市场占有率指标。我们的单店销量必须保证是第二名销量的至少2倍以上,以确保我们行业领航者的地位。我们对竞品的关注应该主要集中在二、三名品牌上,我们要弄清楚:他们最畅销的机型是什么?这些机型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办法去阻击他们?这个办法是不是最有效的办法?等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竞品就一定会被我们牢牢控制住,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自身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有效的控制成本和费用。

以上重点讨论了终端管理的增量项,然而,能否合理和有效的控制分公司或商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和费用,则关系着我们赚取利润的多少。因此,严格控制分公司或商的运营成本和费用是至关重要的减量项。那么,我们该如何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重点终端,重点投入。

我们都知道,作为分支机构,我们所掌控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有效的终端投入中去呢?我认为,我们必须坚持“重点终端,重点投入”的原则,把有限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因为,投入同样的人力和物力到一亩麦地里,对于一般的麦地,可能收获800斤小麦;而若是比较肥沃的麦地,则至少可收获1000斤小麦。

2、 对业务人员实行“投入产出综合考核制度”。

通常,我们经常会关注我们的销售任务是否完成,而并不是很重视我们为此到底投入了多少成本?我们的投入到底有多少是有效的,多少是浪费掉的?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才能在以后有效的提高投入的有效性?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日益壮大发展的需要了。在注重产出的基础上,分支营销机构必须对投入指标对业务人员进行财务考核。这样,就把总部对分支营销机构的成本费用考核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到每个人身上,包干到人,真正让业务人员在经营各自终端的同时,脑子里时刻有一根“成本”的筋在提醒自己。这样,到年底时,根据分支营销机构的成本考核指标,超过指标的成本费用部分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低于考核指标的差额部分,可以提取一定比例对相关人员的进行奖励。用数据来说话,奖罚分明,这样必将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公司、对个人都是很有益处的。

3、 严格控制物流成本。

如果物流工作是由分公司或商自己做,则要制订出适合的物流管理制度,通过降低油耗、降低维修成本、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减少终端退货等等,降低成本。如果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物流配送,则要加强与物流公司之间的沟通,制订出有效合理的物流承包条款。若库存规模比较大,则可指派专人进行库存的控制管理。定期与物流公司进行库存商品的对账,寻找差异,并及时弥补改进,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亲自进行盘库,达到对库存商品的有效掌控,以保证公司的资产安全性。

4、 用财务预算管理来严格控制各项费用。

作为分支营销机构或商,所能涉及的费用主要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和营业外支出等项目。那么,如何来有效的控制我们的费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呢?有人说:财务预算管理不实用,有了预算,没了胜算;有了胜算,超了预算。而我认为,这就要求财务部门有较强的预算管理能力,而不是不要预算。在财务上,一般把费用类帐户分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比较容易控制的费用归入到不变费用中,如税金、工资、折旧等;难以控制的费用则归入到可变费用中,如销售费用等。对于较难控制的可变费用,在弹性原则下,针对公司的运营情况,分解可变费用的各项总分类账,即:找出各项费用的明细分类帐户名称。然后根据总公司的费用控制要求,提出分支营销机构的费用预算方案,并报领导审批。

如果说精细化营销、集约化经营方式缓解了终端的增量项问题,成本和费用的有效控制解决了其减量项问题,那么,如何有效控制终端给分公司或商带来的经营风险则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越来越多的销量比例来自于连锁渠道商,并且越是重点市场,其销量占比就越大。因为这些新型渠道商在某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都是连锁经营,他们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供应商的经营风险的大小和资产的安全程度。因此,对终端进行资产安全管理,尤其是连锁渠道商,必须建立适时的预警机制,以有效的降低我们的经营风险和保证我们的资产安全。对企业的资产安全管理,我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终端样机管理。

目前,传统渠道商大多都是经销模式,而连锁终端渠道商的销售方式基本上采用代销。这样,我们在连锁终端的展示样机其实都是我们的资产。而随着大终端疯狂的“圈地运动”,新开店数量不断猛增,这样,我们的样机数量也就不断攀升。因此,样机占用公司或商的资金数额不可小视。所以,对代销的连锁终端的样机都要详细登记在案,并定期对样机进行更换,以保证样机的安全性和变现能力。

二、库存管理(主要谈终端的库存管理)

由于对于传统渠道商基本上是经销模式,因此,他们的库存状况是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来自行管理控制的。而新型的连锁终端却不同。当前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渠道商与供应商时时刻刻存在着搏弈,双方既是利益的共同体,同时也在为各自的利益斗争着。随着连锁终端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其店内单品数量日趋庞大,管理难度大大提高,风险难以控制。同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连锁终端对供应商的选择性越来越大,天平在不断的向他们倾斜。这时,为了转移经营风险,渠道商就采用了各种办法降低库存压力,如代销模式、终端零库存(带货安装)等,于是,供应商或商就不得不承担起终端库存的管理工作。我认为,对渠道商进行库存管理,主要有以下策略:1)根据不同的单个终端,不同的时期,尽可能精确地预测其需求量(即销售状况);2)少量多餐原则,控制库存总量;3)对终端库存必须进行定期盘点核对;4)建立业务人员、终端导购和供应商财务三者定期对账制度,保证资产安全。5)对每个终端确定订货周期,在每个周期结束前确定下个周期的需求量,然后根据我们的实际库存和终端的实际库存,来确定订货数量。6) 确定不同卖场的畅销机型,并引导消费。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来统计该终端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产品销售情况,寻找各系列的畅销机型,并根据畅销度进行样机出样,以减小因产品型号过多造成的库存压力。对于零库存的大终端(主要是电器连锁)的库存管理,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库存管理,主要方法与渠道商的库存管理有类似之处,在此不再累述。

三、对应收账款项目的管理

应收账款包括应收销售收入、其他应收款和应收票据等,它是我们供应商或商的资产,只是因为账期的原因,暂时被渠道商所占用的资产。因此,我们也要对该项账户进行严格管理。我认为,从财务上,我们必须预测,不同终端在不同时期,合理的资金占用应该在什么样的合理范围之内,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预警报表。该预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相关内容,如该终端的资信状况指标、近期的经营状况指标、账龄分析等。一旦某个终端超越了警戒线,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的经营风险,保证资产安全性。如可编制“应收账款预警报表”来帮助进行分析: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电子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地产产权档案是城市房屋管理部门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载, 是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房地产产权档案具有真实性、凭证性、动态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产权档案形成于产权管理过程中,其数量大,内容涉及面广,多为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内容涉及建筑、测绘、法律等专业知识。产权档案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产权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民生,它为解决群众房产纠纷、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解决长期以来城镇房屋产权不明、产籍不清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产权档案也在利用过程中彰显了它的作用和地位。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各界对房屋产权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工作程序及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房产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1 建立数字化产权档案的条件已成熟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城市的房管部门都已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登记发证,并采用局域网、数据库技术对登记信息进行管理,但真正全面实现了产权档案数字化的地方并不多,其原因除实现产权档案数字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例如没有成熟的大容量存储技术、高速扫描技术、模糊识别技术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实现产权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条件已逐步成熟。换成以磁盘、光盘或磁带为载体的档案,首先要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和数字照相是最常用的技术。

1.1 高速扫描技术

高速扫描仪能够实现每分钟上千页的双面扫描,是以前每分钟只能扫描几页的单面扫描技术无法比拟的。数码相机虽也可以实现档案快速成像,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不易实现程序控制。因此,高速扫描仪的出现,为档案数字化提供了最现实的手段。

1.2图像处理技术

要保证数字化档案图像清晰、又不能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以提高在网络应用中的传输效率,必须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自动采用更高效的存储、压缩格式,还要实现对图像的自动识别分类,提高建库效率;对要求全文存储,全文检索的档案资料,在扫描建库时,还需用到汉字识别技术。

1.3存储技术

数字化档案必须有大容量、高效率的存储介质,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硬盘存储容量小、成本高,因而普遍采用容量大、成本低的光盘库作为介质。近年来,硬盘技术飞速发展,容量、可靠性均大幅提高,而成本却下降了许多。目前,专用存储克服了光盘库检索速度慢、机械故障高的缺点。另外,通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地房管部门都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也大幅提高,各级领导也对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前所未有地重视,把它作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建设。

2 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管理较之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

2.1 提高经济效益

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2.2 提高办事效率

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证实房屋产权为例,产权人的首套房、二套房的证明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房屋产权档案信息。

然而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可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社会各界及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档案数字化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2.3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由于保管条件的限制导致纸张发黄、易粘、易脆等。特别是长期高频率的调用,纸质记录的原始资料中已有不少字迹模糊或破损,对长期保存档案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而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地管理日益庞大的档案信息并能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如代替原件使用,保护档案原件。数字化副本异地存放,使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因此实现“数字档案”是档案保护的一种必要手段。

3 做好房屋产权档案数字化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选择的数据库技术,对员工进行培训;二是数字化管理的职责划分, 即分清谁是权属档案微机数字录入员、扫描员、审核员、备份员。并明确其相应的工作内容、责任后果。

3.2 录入、扫描及备份。对相应人员进行培训后,就进入了由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生产运行程序。

第一道工作程序:房屋产权档案资料的录入。档案资料录入人员必须具有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打字基础, 对所输入的每一卷房屋权属档案的内容不得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确保所输产权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第二道工作程序:房屋产权档案资料扫描。房屋产权档案资料扫描人员在扫描过程中,不得漏扫或随个人意愿随意增减、丢失房屋产权档案中每一页材料, 不得造成因在这个工作程序中房屋产权档案资料得不到应有的完整保护而丢失或散失, 给房屋产权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道工作程序:对录入、扫描的全过程进行检查。房屋产权档案材料每一个信息历经录入、扫描以后, 就进入检查阶段。检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最后一道关键环节。检查人员要对房屋产权档案中每一个信息的真实性负总责,并对图片的歪斜程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四道工作程序:对形成的电子档案进行及时备份。在这一点上,工作人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每天房屋产权档案的录入、扫描、检查全过程完毕后,都要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备份工作。备份工作不能松懈、马虎,要严格按照备份制度进行备份,把备份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以防由于不可知的破坏性,为数据丢失后的补救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房屋产权档案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慎之又慎。在完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绝不能抛弃,因为它是真实原始凭证。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结合起来,是今后房产事业发展的一个必定趋势,是服务民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晓玲.浅析房地产档案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11,6.

第5篇

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使企业同时承受着巨大的信息安全的风险。据统计,全球平均20秒就发生一次计算机病毒入侵;互联网上的防火墙约25%被攻破;窃取商业信息的事件平均以每月260%的速度增加;约70%的网络主管报告了因机密信息泄露而受损失。我国公安机关2002年共受理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与上年相比增长45.9%。其中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违法犯罪有5301起,占案件总数的79.9%。而病毒的泛滥,更让国内众多企业蒙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已成为目前国内外企业迫在眉睫的大事。信息资产管理,既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EAM(企业资产管理)等系统中资产管理的概念有所不同,它更关注于对信息系统及其附属设施中的相关资源进行识别和集中管理,进而实施有效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或SOC(安全运营中心),以保证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企业业务的持续、有效的发展。

一、从业务安全到信息资产安全

企业的业务安全需求不断变化,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企业不断扩展业务,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地与企业网络连接,进行移动办公和开展在线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对核心信息资产的威胁机会增加。信息安全已经从单独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发展到保护业务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企业管理中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资产与物理资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信息资产与物理资产的基本区别是,信息资产是动态变化的,而物理资产是固定不变的。信息资产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动态特征——从信息以运行数据(客户账户、业务交易等)的形式产生开始,直到在各种业务功能和过程中最终的应用(ERP,CRM,商业智能)。IT界为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推出了许多单一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分别用于解决生命周期中某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信息的生成、处理、分布、存档、检索和处置。某一种信息资产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各有其价值。企业的这种动态资产在其进展的每一步中必须受到保护,以防止外部和内部的威胁。但是,这种企业内部开发的功能和目的相对单一的保护手段,常常因开发内容不全面、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等缺陷,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状况,使得企业在信息资产安全管理上常处于被动和盲目的局面,其信息资产在遭受破坏后常缺乏专门的调查取证和索赔力量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法务会计在企业信息资产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及信息用户的社会属性使得法务会计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成为必要,而法务会计师因其所具备的法律和资产管理方面的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经验,使得其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成因,法务会计师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对策。

在企业信息资产保护中,定义信息资产,以信息资产为对象的形式是企业信息资产保护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引入资产保护,可以使抽象、复杂的信息管理明朗化。企业信息资产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它可以是有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因为,信息资产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和特点,其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需要进行的保护和安全控制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企业、机构中的信息资产进行科学分类,以便于进行后期的信息资产抽样、制定风险评估策略、分析安全功能需求等活动。此外,信息资产还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它的价值和安全属性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根据时间变化的频度,制定资产相关的评估和安全策略的频度。

第6篇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总体要求

市国资委高度重视所出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将依法履行出资人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企业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创造和积累成功经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结合企业实际,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健全“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三是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四是坚持奖罚严明的考核原则,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的超前防控;对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国资委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防止事故发生和职业病危害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严重安全生产不达标、违章违规违纪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者,给予行政、经济并罚。五是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六是坚持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七是推进“科技兴安”,强化科技防范,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二、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

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推动所出资企业实现科学、协调、可持续、安全发展,确保本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全系统安全生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安全生产工作内容和措施

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人员应自觉把安全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与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结合起来。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认真抓好落实,不断修订、完善和细化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有效地落到实处。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不断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与安全生产挂钩比重,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奖惩措施。生产班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也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产班组的安全责任意识,实行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移。把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落实到生产岗位。将安全承诺签订到每一位在岗职工,形成从领导覆盖到全体职工的共同安全责任体系,最终实现大安全格局。

(一)市国资委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依法履行以下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1、督促所出资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2、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对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与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薪酬挂钩;

3、参与或组织所出资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

(二)所出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所出资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认真执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部署,逐级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所出资企业应当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分级负责制,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督促、检查子企业安全生产措施的有效实施;

(5)督促、指导、检查子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所出资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负责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协调和综合管理本企业及子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3、所出资企业主管生产的负责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负责协调并落实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4、所出资企业其他负责人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5、所出资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6、所出资企业及子企业工会组织依法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与劳动防护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职工安全、健康等合法权益。

7、所出资企业应监督子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及个人。监督子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所出资企业应对子企业的安全生产履行如下监督管理责任:

(1)监督管理子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情况;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2)将子企业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严格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对控股但不负责管理的子企业,应当与管理方协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和要求等。

(4)对委托管理或承包经营的单位,所出资企业应当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受委托方或承包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三)组织领导

对系统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在市国资委领导下,由市国资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提出奖罚意见。所出资企业对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由所出资企业研究决定并组织实施。所出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包括:

1、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安委会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安委会主任应当由所出资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监管职能部门或指定一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配置数量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和性质、管理范围、管理跨度等情况进行配置。此机构是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其他职能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

3、所出资企业应当明确内设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具体分解到相应岗位。

四、安全生产工作要求

(一)所出资企业应当将安全生产纳入所出资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行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体系等,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

(二)所出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制度,加强对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检查、督查。

(三)所出资企业应当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和督促子企业开展预案演练,提高企业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能力。

(四)所出资企业应当按照本实施意见,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或制度,逐级全面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对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加大安全生产奖励力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纪行为。

(五)所出资企业应当监督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督促、指导、检查子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确保企业各种证照齐全有效,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许可范围。督促、指导、检查子企业在重大危险源以及易燃、易爆、强腐蚀、粉尘、高温、毒物、辐射、电力设施等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督促、检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六)所出资企业应当按要求将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举措和成果、重大问题等重要信息和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市国资委。

五、考核与奖惩

安全生产管理考核,采取自查自评与上级组织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

(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完善工业国资系统综治考评制度和奖惩体系,增强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科学性、操作性,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推动作用。将安全生产目标、事故控制指标等逐级分解,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二)要严格安全生产考核标准。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增加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分为“工作目标”和“事故控制”两大指标。工作目标主要考核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夯实安全基础、隐患排查与整治、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事故调查及应急管理等。事故控制指标主要考核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

(三)要严格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罚措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按照自查自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评分制,标准分为100分,采用逐项扣分的办法,每项扣分直至该项标准分扣完为止,并根据得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实行奖惩。对国家和行业有明确提取安全生产费用额度规定,但未能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企业,市国资委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业绩利润中予以全额扣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因安全生产问题受到降级处理的,取消其参加该年度市国资委组织或者参与组织的评优、评先活动资格。市国资委对年度安全生产相对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达到安全生产考核奖励标准的企业予以表彰;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四)认真落实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风险抵押金等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研究制定扶持发展农村公共道路客运交通政策。2011年起,市、县两级要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补助、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支出。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研究制定工伤预防费的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每年从工伤保险费中提取5%作为安全生产工伤事故预防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保障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研究制定安全产业政策,加快高危行业企业整合重组,提高行业安全发展水平。

第7篇

聘用安全督导员以制度促安全

公司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安技员为副组长、各班组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精心制订措施,以铁面孔、铁手腕预防和治理隐患。公司每年专门拿出6万多元安全奖,在全厂各部门班组聘用了13名安全督导员,强化各人的责任,实行经济效益与个人安全生产实绩挂钩,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考核。同时,公司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各班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点评,各班组的安全生产考核结果直接与安全督导员的月度和年度安全奖金挂钩,以此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安全”的目的,逐步形成“我的安全我负责,他的安全我有责”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素质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公司对原有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补充,并重新上墙,为日常生产作业提供制度保障。公司460多名员工人手发放一份《员工手册》,规范生产工人的安全操作行为、对新入厂的职工即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在员工中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使每一位员工都强烈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安全生产责任,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负责安全生产,有效地防止了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出现的违章操作或误操作现象,有效地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加大安全投入完善设备设施

第8篇

软件资产管理(SAM)准则将运用于与软件产品相关的媒体、硬件、许可证和知识产权保护中。鉴于目前上述方面的软件资产管理往往是零散而无序的,鲜有机构能全面贯彻一套完整的软件资产管理方法,因此,执行ISO/IEC19770-1:2006将使机构的管理架构更加标准化。企业将把SAM和其他管理准则有效结合起来,找到最优的管理模型/方法,从而帮助服务提供商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对内部和外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尤其在信息安全软件方面,颁发、授权、认证、回馈将受到SAM强有力度的支撑,为信息系统安全的过程提供最完善的保障。

ISO/IEC19770:2006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SAM使用方法和相关程序的描述,第二部分:对产品识别的详细说明,简化软件总量的管理程序。该标准可作为与ISO/IEC20000:2005“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相关的支持标准。

同时,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赴美上市,萨班斯(Sarbanes-Oxley)法案也得到国内企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借鉴哪些方法,可以使企业符合萨班斯法案要求是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

按照萨班斯(Sarbanes-Oxley)法案的要求,需要企业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是准确和最新的,并且是得到完全确认的,因此企业需要相关组织评估它们的内部控制,并通过报告来展示它们的有效性。而这些信息的确认是由IT部门和信息系统负责生成、支持和维护,并且信息系统要保证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很多软件分析师认为,软件资产管理和COSO及COBIT这些IT管理模型一起使用,能够帮助企业符合并遵守萨班斯法案所设定的标准。

第9篇

一、责任制落实(标准分4分,自评4分)

1、我台无下属单位、主管、监管的生产经营企业。

2、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总工程师分管负责安全生产(安全播出),明确落实了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

3、制定了本台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评细则,把安全生产的工作情况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4、年中、年末进行了安全生产自查自评。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

二、安排部署(标准分4分,自评4分)

1、能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2016年度安全生产和安全播出目标及工作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年终开展安全生产总结和自评。

3、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认真履行常规性、阶段性安全生产职责,及时向县政府、县安委会报告有关工作情况,及时填报各种统计报表、上报汇总材料和政务信息,总结工作开展情况。

三、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分12分,自评12分)

1、我台对两个转播台以及中心机房定期检修(每月最后一周周二),检修内容包括电路、信号源、设备运行、转播效果等,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解决。截至目前,本年度共解决电路故障2次,信号源故障5次,机器设备故障6次,厂家来人解决2次。及时开展故障排查抢修,保证两个转播台和中心机房无安全播出事故。

2、我台与全县所有乡镇文广站建立联系,并设立报障电话,对广播村村响线路及时进行维护,排除故障隐患。

3、我台切实加强对电梯的维护管理,制定出台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确定专人担任电梯安全管理员,由电梯公司派遣专职维保员每半月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电梯使用安全。

四、“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标准分6分,自评6分)

我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各项“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好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标准分10分,自评10分)

1、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积极参加县组织的宣传活动。总结活动成果,查找不足,促进我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我台无主管、监管的生产经营企业。

3、2016年度,我台全力配合安委会做好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工作,全年广播、电视发稿80余条,并将视频同步上传至县人民政府网。

4、配合完成县安委办安排的知识竞赛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县安委办交办工作(标准分8分,自评8分)

1、我台积极参与配合全县安全生产各项检查,完成自身担负的宣传报道工作任务。

2、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度安全生产电视专栏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台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全年播出安全生产电视栏目18期。

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标准分8分,自评8分)

八、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标准分12分,自评12分)

1、我台成立了县广播电视台安生生产(安全播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按要求参加县政府及县安委会组织召开的相关会议。

3、我台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把安全生产放到了重要位置,排上议事日程。经常在会议上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全年达四次以上。

4、积极做好行业内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无线地面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

5、我台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媒介,切实做好高温、汛期、雨雪冰冻等天气和“五一”、“国庆”、“两会”等重要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报道。

6、我台无此项工作任务。

九、烟花爆竹打非(标准分2分,自评2分)

我台无包保的乡镇。

十、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标准分4分,自评4分)

1、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具体落实。

2、我台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播出情况,没有瞒报、漏报、迟报、谎报现象。

3、台属各部门积极配合县里和台里的安全生产情况检查。

第10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关系

目前,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计划、劳动组织、劳动用工、教育培训、人才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及保障等内容,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工作任务和目标均围绕着“人”展开,通过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来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涉及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对规范和制约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也必须是以“人”为出发点,通过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在供电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人”的因素往往是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诸多方面,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由设备采购或安装设计的先天不足所造成的装置性违章,由运维管理不到位带来的设备缺陷,还是由监督管理不到位、考核不严格形成的安全管理漏洞,都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和管理不到位而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因此,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管理缺陷”固然重要,但在管理中都必须把人的因素摆在首位。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共同的管理基础、一致的管理目标,两者的联接点和关键点都是“以人为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层面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本质上就是人的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也渗透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人力资源部门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积极参与安全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和化解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供电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每一方面内容、每一工作流程,都对企业安全生产发挥着巨大支撑作用。

组织设计是基础。在人力资源规划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只有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和管理实际,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进行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能设计,才能使企业的安全保证和监督体系更趋完善,切实发挥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组织保障。

用工选配是关键。供电企业不同的生产、管理岗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各不相同,如果在员工招聘、岗位配置等环节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导致新招聘员工的身体状况或基本技能不达标,或所配置岗位的要求远远高于员工个人专业技术水平,都会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素质提升是前提。研究分析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更和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直接相关。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就必须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来提升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在内的企业整体队伍素质。

薪酬福利是核心。薪酬福利涉及到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员工关注度最高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其分配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只有将其与安全责任直接挂钩,才能让相应人员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更加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才能真正的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健康防护是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和工作目标,其中劳动保护用品直接为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合理的工时与休假管理能够保证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谐的劳动关系和保障制度使员工完全消除后顾之忧,都可以有效防止劳动安全事故发生。

绩效管理是杠杆。绩效计划和合约中明确安全生产的风险防控措施和目标,可以使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做到未雨绸缪。对绩效目标实施过程的严格管控,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违章或事故隐患,防范事故发生。对已发生的事故严格绩效考核,予以相关人员警示惩戒,则可以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在企业安全生产层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着眼于服务安全生产,把“安全第一”的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相结合,在进行各项日常管理业务时,坚持全方位、全流程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重点把好以下六个管理关口:

把好劳动组织关。严格按照“三集五大”规范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动态开展定员测算和岗位评价,编制人力资源供需计划,明确相关岗位安全管理职责,从组织体系建设方面降低人的不安全因素,以满足企业安全管理和监督的需要。

把好用工管理关。完善企业用工管理制度,严把员工入口管理关,根据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对不同岗位的差异化要求,合理制定人员配置方案,结合供电企业当前用工实际,健全岗位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化解结构性缺员矛盾,着重解决一线专业技能人员匮乏难题,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保障。

把好教育培训关。供电企业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全员培训计划,通过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岗位调整员工转岗培训等,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使员工懂安全、会安全。积极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班组大讲堂等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把好薪酬福利关。供电企业应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对负有重要安全责任的岗位给予一定比例倾斜,激发员工安全生产动力,实现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把好安全防护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中要积极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关心员工健康状况,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依托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补充措施扫除员工后顾之忧,调动员工积极性,防止事故发生。

把好监督考核关。进一步深化全员绩效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间的绩效沟通与交流,把安全工作业绩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员工晋级和奖励考核内容,在抓好目标预控、过程监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落实奖惩考核,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第11篇

关键词:强化 五自管理 助推 安全周期 延长

一、煤矿安全“五自”管理体系简介

“五自” 安全管理模式,即: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以“分级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级协同、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煤矿安全层次进行精细化管理,达到“人企合一、人物合一、安全生产”的目的。

矿井自主:落实矿井安全主体管理责任,确保各专业、各系统、各环节精细化安全规范运行,最终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科学发展。

系统自控:建立矿井各系统管理办法,掌握各系统安全监控重点,提升各系统的安全效能,以系统安全保矿井安全目标的实现。

区队自治:激活区队管理潜能,调动区队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班组自理:推行班组自主管理,确保班组成员自觉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员工自律: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现职工无“三违”、身边无隐患、无事故。

二、持续深入推进矿井安全“五自”管理体系,灵活创新运用安全“五自”管理,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管理基础。

(一)构建矿井“自主”管理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实施层级包保制度,确保矿井长治久安。一是由安监科负责,完善龙门煤矿安全保包制度,建立矿领导包保专业、专业包保区队、区队包保班组、班组包保个人和个人包保小组的五级包保方式,并对五个层级的主体责任进行细化,明确包保人员的连带责任,对包保人员进行相应的奖罚。二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开展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自述旬报工作及周采掘头面、月系统评估工作;三是深化“两个抓手”,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健全矿“3+1”安全考核体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取得良好效果。

落实激励机制,严格落实两项制度。一是抓好矿领导跟值班制度,完善矿领导考核机制,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制定《龙门煤矿矿长考核副矿长考核办法》并认真实施。二是抓好管理人员请销假制度,管理人员不论是谁必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存在特殊化。凡发现有违反两项制度者,一律给予顶格处理,决不手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突出安全60分理念,建立管理人员安全考核档案。为坚守好安全工作底线,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干部安全管理执行力,构建并完善我矿中层干部任用考核长效机制,结合我矿实际制定下发了《龙门煤矿中层干部安全档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并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从“三违、隐患、事故”三大方面实施动态化考核,凡中层管理人员累计扣分达到40分的停止职务待遇;累计扣分达到50分的给予免职处理;累计扣分达到60分的给予撤职处分。通过实施此项安全考核,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人员执行力。

开展“五字诀”“三违”帮教活动,强化安全人性化管理。为实现安全培训、群众协管、亲情教育大融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安全管理新思路,在各区队中开展了以“学、帮、减、免、访”为主要内容的“五字诀”“ 三违”帮教活动。用温情、关爱感染“三违”人员,用人性化管理的手段,使“三违”人员彻底觉悟,改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的坏习惯,取得了一定的安全帮教效果。

开展多种多样的小型化剖析式安全检查,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为充分调动机关科室四大员(安检员、调度员、煤质员、材料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企管科要根据制定的“四大员”管理办法,严格打破专业检查限制,把四大员对现场所查问题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收购,充分调动四大员参与现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安检科牵头、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培训科配合,每星期二上午开展好安全检查,下午进行隐患整改分析。

(二)细化量化各级管理人员责任,达到系统自控。一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从源头控制、根除事故隐患。二是深入开展系统安全评估。制定了《龙门煤矿各系统、采掘头面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及评估标准,由分管矿领导负责,业务科室具体实施,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可知、可防、可控、可治的状态,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了事故隐患,确保了系统安全。三是加强“危险预知”系统防控建设,坚持安全计划管理,严格月度安全办公会制度,开展好季节性、阶段性系统安全排查活动。

(三)激活区队管理潜能,实现区队自治。

以开展“跟班队长安全工作定量考核”为抓手,提高区队跟班队长现场执行力。主要从安全效果、工作落实等七个方面对三班跟班队长从严考核,使跟班队长切实有效落实好跟班队长十项职责,提高执行力,同时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不断提高区队自治管理水平。

以深入开展“区队3+1”(正职考核副职、副职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员工、“周安全区队评比”)为抓手,逐步增强了区队、班组、个人“严、细、实”抓安全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区队安全管理水平。

(四)积极在区队开展“四型”班组建设工作。龙门煤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公司 “四型”工会建设精神,按照考核要求,每月对照标准,认真开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高效型工会考核工作。以“安全生产型、质量效益型、学习创新型、文明和谐型”为内容,在班组规范开展“四型”班组建设工作,按照“五自”要求、对照“四型”标准,形成以工会为主导、安监、生产及培训、企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班组建设考核工作机构,自主开展班组建设考核工作。

(五)通过理念引导与培训相结合、制度激励,强化员工自律。一是矿井依据河南煤化员工行为手册,制定了龙门煤矿员工行为规范,通过新的管理理念和严格的要求,使员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二是印发了《龙门煤矿实施区队现场危险预知管理考核办法》,认真开展岗前危险预知,让每一位员工每时每刻清晰的了解到岗位上可能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如何避免、控制和消除危险,有效地增强了职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运输生产

    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重要意义

    多年来,由于道路运输市场的放开,使我们的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和驾驶员不断增加。目前,黑龙江省有营运车辆17万台,营运驾驶员24万名。一方面他们为运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进入运输市场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不同导致经常出现偷拉私运、野蛮服务、偷漏税费、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为了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国家交通部出台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作为专门规范营运驾驶员管理的第一部行政规章,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也必将促使黑龙江省的道路运输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1.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交通部在十五期间道路运输工作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实现“行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道路运输重要岗位从业人员中,营运驾驶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修理工、乘务员等重要岗位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一二级客货运输企业、二级以上客货运输站场国际质量认证率达到15%以上;客运‘三优、三化’服务明显加强,货运商务事故率明显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事故率、年重特大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伤人数分别降低10%”。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交通事故每年都在增长,属于驾驶员为主要因素的事故约占70%以上,近几年重大的客、货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营运车辆的重大事故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往往在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酿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时,因运输服务质量差,宰客、甩客、超载现象屡禁不止,不按安全行车操作要求驾驶车辆、疲劳驾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交通运输事故频发,旅客、货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分析这些事故和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明显看出,有的属于职业道德问题、有的属于驾驶技术问题、有的属于业务知识问题,但是归纳起来,应该看到营运驾驶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是酿成重大道路运输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是保障道路运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1,2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营运驾驶员是运输生产一线直接服务社会、服务旅客和货主的主要工种,肩负着比为单位内部、个人服务的普通驾驶员更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责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营运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运输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了解道路运输法规业务规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故障处理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技能。营运汽车驾驶员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驾驶员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的安危。

    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直认为,持有<驾驶证》的正式驾驶员在没有经过后续培训和再教育的情况下,不断涌入营运驾驶员队伍,由于其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营运驾驶员职业化要求,致使营运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是造成运输秩序的混乱,运输成本升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服务质量下降,运输服务纠纷、客户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极不适应。所以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就是要在我国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提高营运驾驶员队伍素质,改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的需要

    发达国家普遍将驾驶员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和商用车驾驶员两类分别进行管理,相应地把驾驶员培训也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培训和商用车驾驶员培训。私家车驾驶员培训是汽车驾驶技能的普及培训,是为人们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和新的生活进行的特殊能力补充。但在这些国家如果准备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成为职业驾驶员,除需具有一定的私家车驾龄要求外(如美国规定为3年),还必须参加商用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所谓职业培训,实质是进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全面教育过程,其培训内容广、项目多、要求严、时间长(如美国商用车驾驶员培训时间为200~300学时)。同时他们对于已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商用车驾驶员,还采取每隔几年进行再教育的办法(如日本规定每隔3年对职业驾驶员进行轮训检测),以保证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而我国在这些管理模式方面仍是很大的空白。随着加入世贸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相比,我们明显不够规范。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将会加快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

    2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为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在开展职业培训中应该做到思路清、决心大、起点高、合力强;在宣贯过程中应做到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技术到位、考核到位。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教员教练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整体教练水平不高,将影响培训质量。黑龙江省现有教员教练员300名,为此要把教员教练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教员教练员培训班,使所有的受训人员系统地学习驾驶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经考试合格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运驾驶员准教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举办全省职业培训教员,教练员大比武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热情,又起到考核教员、教练员技能的作用。

    2.2设立机构,建立考核组织。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要做好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和考试工作,就要依照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培训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培训单位83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在本辖区内需进行职业培训的营运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工作。作为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每年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合格的将继续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不合格的将取消其职业培训资格。只有推行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前进步伐,才能促进营运驾驶员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严格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应在全省范围内,设立统一的考核小组。并制定考核的规范标准,明确考核员的条件,申报程序,考核员的职责及监督管理等。考核员应参加统一的培训,持证上岗。

    2、3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规范从业资格管理工作

第13篇

关键词:物资供应 铁路 规范管理 采购计划

1 工务段物资管理对铁路安全生产的意义

作为铁路系统的基层单位,工务段担负着线路与桥梁设备等的养护和维修任务,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对铁路道口的看守和巡道等确保线路安全、顺畅的运行。而在确保铁路安全生产的工作中,作为线路日常养护与维修的物质基础,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线路设备及其零配件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线路设备及其零配件主要包括钢轨、轨枕、曲线、道床、防爬设备及连结零件等。这些设备与配件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线路结构,在承接机车荷载的同时,为列车运行提供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结构部分满足相关的强度和稳定性标准要求,各部分之间连结紧密顺畅,才能保证列车按照既定速度平稳、安全、连续地高效运行。

一方面,随着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路设备及其配件的技术革新也不断涌现,如何应用强度高、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的配件,使线路的维修养护工作上升到更高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了摆在工务段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线路维护所需的大量设备和配件成本高、占地多,特别是在经营自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物资材料成本已经成为了工务段运营中的主要支出,因此,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做好线路维修计划和设备台账的标准化,使线路物资的管理紧跟现场,推进节约型工务段的建设工作,也就成为了工务段管理的重中之重。

2 当前工务段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务段物资管理中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受到了传统铁路物资管理体制的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物资的设备及其配件多为专用器材,往往由铁路局本身负责组织供应,其管理的统一性和集中性非常大。传统的分配供应体制在国家批准物资申请后,统一分配,造成了供应机构重叠、储备分散、成本提高、管理绩效不理想等问题。而随着铁路经营改革的推进和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落实,各铁路局、各工务段也开始转变观念,开展精细化管理以促进成本节约型运营模式的实现。然而在合理控制开支的过程中,工务段的物资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管理者充分的重视。

首先,在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落实物资采购审批、执行等制度时,常存在因管理者责任心不足而导致的违规现象;其次,目前一些工务段提出了“零库存”的物资管理目标,以期通常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来提高铁路设备与配件的利用率,但落实到实践中,就变成了无计划的随买随用,无法发挥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势;再次,虽然各工务段都建立了物资管理台账,但台账登记的不够规范和及时,导致台账形同虚设,未能充分实现其管理职能;此外,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操作系统未统一、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情况,也都是目前工务段物资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3 提高铁路工务物资管理水平的具体方法

3.1 建立可追溯机制 切实落实管理制度

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的提高是铁路工务物资管理增效的先决条件。在制度的制定环节,应首先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删除其中与现代铁路企业经营不相符合的条款,增加新体制下需要落实的项目,并重视对约束不明条款的细化和明确。而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则应通过有力的监督,建立“谁经办、谁负责”的可追溯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员工在采购渠道、配件质量、供应时效、工作程序等方面的工作绩效与经济奖惩相联系,并通过使用责任追究警示板、红黄牌警告的形式,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警惕感。

3.2 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与“零库存”目标的实现

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应以切实掌握现场维护工作所需物料的现状为前提,科学测定能耗指数,完善费用标准体系,对不同部门不同季节需要采购的物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的准确性;通过强化物资采购计划审批制度,确保计划的实施兑现;并优化库存结构,合理定量储备设备、配件,并根据各仓库日常消耗数量,正确分配到各仓库。此外,还应依托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可靠的信息化平台,从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物资管理“零库存”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库存而增加工务段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应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部分常用物资和配件,实行“以厂代储”、“以用定购”、“以店代库”、“零距离供货”等管理措施,“以厂代储”和“以用定购”是指将没有使用的配件物资作为供应商产品存放在物资仓库内的,由材料科暂时负责保管,不形成购销关系。“以店代库”则是指对于金属类、工装设备配件等的供应,通过合理的程序,在本地区选择一家供应商,机务段采用“以用定购”、“代保管”的形式对其产品进行使用和保管。上述办法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流资的占用,并通过供货距离的缩短,缓解了物资供应压力,确保了物资供应的及时性。

3.3 台账的规范管理

为使现场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在台账及其他技术资料中,工作中应要求所属各车间、工区保管好上年年末的配线图、综合图、道岔铺设图、以及道口登记簿等技术资料;对于钢轨、成段更换轨枕等的维修更换与钢轨、轨枕、道岔等的大修更换应及时填写设备变更通知单,并上报线路技术科,所在工区一并修改钢轨轨枕台账,确保各类台账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以现场的技术数据为准,做到技术资料与现场技术数据相符。确实要对技术资料进行变更时,必须书面提出设备变更申请,上报线路科,接到线路科下达的变更通知后,方可进行设备的变更,并应填写设备变更通知单。当年大机作业后的技术资料应及时修改现场技术数据,做到资料与现场技术数据相符。此外,台账的填写必须依据相应的填写规范,填写并整理完成后应妥善保管,并须采取定期与随机两种方式进行抽查和检查,确保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从工务段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目前的物资管理水平还未能满足现代化铁路企业的组织需要与列车行驶的安全需求。有鉴于此,工务段管理人员应对物资的采购、储备、供应等经营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力求以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种设备及其配件供应到位,并以有力的监督,达到物资供应质量提升和成本消耗降低的效果,最终实现铁路系统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荣凤.浅谈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02).

[2]管道安,赵亚.新体制下优化铁路物资供应配送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02).

[3]何剑虹,李静东,张丽.铁路物资可追溯管理模式初步探讨——铁路重要物资质量安全跟踪追溯系统介绍[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9,(01).

第14篇

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

3月14日下午,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于教学楼2栋209教室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议,各食堂餐饮公司、档口、大宗物资供应商、超市及相关食堂从业人员集体学习了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部委联合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文件,会议由覃永主持。

会上,陈佳丽就文件精神和具体政策规定进行了宣讲和解读,肖征碧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通报,覃永就下一步学院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食堂要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各食堂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学习,高度重视,时刻警惕,筑牢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15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息资产;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具有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显著特征,是其基础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指由于不当或不足的方式操作业务或外部事件而对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操作风险是与银行业务操作紧密相联系的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监管。直接涉及银行信息资产风险的监管,银行信息资产风险监管与操作风险监管有着密切关系,加强操作风险的监管,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资产风险的监管。

一、IT环境下操作风险的挑战

(一)IT环境下操作风险的隐患

当前由于银行系统漏洞或缺陷导致的操作风险事件呈现出上升趋势。据银监会通报,2007年以来银行业发生的5起典型信息系统风险事件,分别是:2007年3月21日,交通银行因主机监控软件存在缺陷,导致业务交易阻塞,系统瘫痪近4个小时,所有营业网点无法正常开展业务;2007年8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由于没有避开业务高峰期,导致个人业务系统运行不畅,业务办理速度缓慢,部分证券业务受阻,在持续5个半小时后,系统才逐步恢复正常;2007年10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股民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系统出现故障,与券商的交易无法正常进行,事故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证券交易收盘后才恢复正常;2007年12月21日,招商银行因运行中心核心网络设备出现故障,造成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虽启动了应急预案,但仍然中断营业近1个小时:2008年1月7日,北京银行因主干专线的入户接入设备发生故障,造成在京117家支行所属网点柜台交易缓慢,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故障在1个多小时后才得以解决。上述案例中,既有信息系统自身原因引发的故障,也有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故障,信息系统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关注和防范的焦点。

金融业信息技术事故统计表明,如果银行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目前。我国银行业的IT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设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显得相对薄弱。

技术型操作风险的隐患源于:1.操作系统漏洞。银行应用的Unix,Win-dows等操作系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2.安全设施的漏洞。网络层、应用层的防火墙自身是否安全、设置是否错误,需要经过检验。美国一项调查表明,32%的泄密是由内部作案造成,所有的防火墙都不同程度地被黑客攻击过;3.安全管理的漏洞。现有的一些信息系统缺少定期的安全测试与检查,更缺少安全监控。在已破获的采用计算机技术犯罪的案件中,内部授权人员作案的占58%;4.安全协议的漏洞。由于银行网络系统内部运行的各种协议(如TCP/IP,IPX/SPX等)是在资源及网络技术均不成熟的情况下设计的,还存在着脆弱的认证机制、容易被窃听和监视、易受欺骗等安全隐患;5.内控制度的漏洞。管理制度、运行规程不完善,不能有效地杜绝内部作案,更缺乏良好的故障处理反应机制。

(二)lT环境下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技术导向型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技术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银行的系统、流程、产品、服务和交易等产生不良影响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包括IT技术、网络系统、产品的服务缺陷。以及外部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对银行冲击而造成的风险。关于金融机构技术导向型操作风险涵盖的范畴及其风险的含义,在2006年出台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给出了明确定义:“主要包括总体风险,研发风险、运行维护风险、外包风险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几个高风险点……其中,总体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在策略、制度、机房、软件、硬件、网络、数据、文档等方面影响全局或共有的风险;研发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组织、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投产等环节产生的风险;运行维护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操作管理、变更管理、机房管理和事件管理等环节产生的风险;外包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将信息系统的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等委托给业务或外部技术供应商时形成的风险。”

二、金融机构信息资产安全的需求

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的处理业务、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系统。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金融信息化的建设以及网上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集中度非常高。2.数据大集中后,由于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信息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3.信息安全性要求高,信息系统的各种文档资料和用户资料均需保密。

(一)信息资产安全的边界

有关信息资产的含义,目前众说纷纭,本文借鉴屈延文(2006)给出的定义,即信息资产是由信息范畴资产、系统范畴资产和附加范畴资产组成。其中信息范畴资产是指信息存在形式、信息内容、内容价值;系统范畴资产是指系统存在形式、系统行为、行为价值;附加范畴资产则是不同的关注者(计划者、拥有者、设计者、实施者和用户等)对信息与系统两个范畴关注的需求价值(附加价值)。例如包括开发、运营、管理、维护和服务等产生的关注性的资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

(二)信息资产安全性原则

信息,在ISO17799中被看作是一种资产,这种资产可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因而它也需要得到恰当的保护。信息资产安全需要保护信息资源,防止未经授权或偶然因素对信息资源的破坏、修改、非法利用或恶意泄露,以实现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要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规范(1SO,IEC 17799)和其他一些机构的文

献中,都定义了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如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另外也可包括诸如真实性,可审计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

三、金融机构信息资产操作风险监管的对策

风险监管是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核心。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信息资产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实施信息资产风险管理的原则为:1.针对性。对金融机构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安全需求进行认真全面地分析,找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威胁。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工作:2.均衡性。对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强度分析,找出信息安全的脆弱点,提出强度均衡的设计方案;3.时效性。在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时,要量力而行,安全投入与所需要的功效相适应。即对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策略;4.独立性。信息安全所采用的技术均应立足国内,不得直接引用未经消化改造的境外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5.综合性。信息安全必须通过技术、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的综合实施才能奏效,即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执行策略+基础实施+漏洞监测+实时响应。

金融机构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目标为:一是对信息资产安全现状做出正确判断;二是较为准确地估计特定系统风险;三是建立相应的控制风险的机制,并把这些机制融为一体形成防护体系;四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并把系统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构建信息资产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金融信息化环境下,很多机构的信息资产面临诸多威胁(包括来自内部的威胁和来自外部的威胁)。威胁利用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种漏洞(如:物理环境、网络服务、主机系统、应用系统、相关人员、安全策略等),对信息系统进行渗透和攻击。如果渗透和攻击成功,将导致企业资产的暴露。资产的暴露(如系统高级管理人员由于不小心而导致重要机密信息的泄露),会对资产的价值产生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风险就是威胁利用漏洞使资产暴露而产生的影响的大小,这可以为资产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决定。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分析。就得出了系统的防护需求。根据防护需求的不同,制定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而降低安全风险,并抗击威胁。

信息安全风险是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引发的安全事件,并由于受损信息资产的重要性而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资产、威胁和脆弱性构成了风险的三个关键要素,而风险评估则是围绕这些要素及其相关属性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本文借鉴MSF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以操作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息资产安全模型。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分级、风险计划和调度、风险跟踪和报告、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学习六个步骤。

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威胁,预防某个特定威胁利用某个特定系统的脆弱性对系统造成损失,威胁可以通过威胁主体、资源、动机、途径等多种属性来描述。造成威胁的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风险识别应该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地重复。

2 风险分析与分级。风险分析是对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它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借助于风险评估工具,确定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级和优先风险控制。

3 风险计划和调度。风险计划提取风险分析中获得的信息并用其明确表达策略、计划和工作。风险调度可以确保计划被认可并融入标准的日常信息资产安全管理进程和基础设施中,从而确保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执行。

4 风险跟踪。风险跟踪监控特定风险的状况以及它们各自工作计划中的进展情况。风险跟踪也包含监控变化风险的概率、影响、暴露程度以及其他因素,这些变化可能改变优先级或风险计划、信息资产特性、资源或是进度表。风险跟踪从风险等级的角度定义风险管理过程在信息资产中的可见度。

5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执行风险工作计划和相关现状报告的过程。风险控制也包含项目变化控制请求的初始化,而风险状况或风险计划的更改可能导致信息资产特性、资源或进度表的更改。

6 风险学习。使知识和相应项目案例及工具正式化,并在团队和企业内部以可再度使用的形式提取知识。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健运行。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金融业的安全变得更为关键。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就是从技术防范为主的被动信息安全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主动风险管理框架中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社会提供安全、持续的金融服务。

赵秀云教授简介